司马光《资治通鉴》及中考阅读试题与答案
司马光勤学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司马光勤学【原文】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
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
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
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宋·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参考译文】司马光是宋哲宗时期的宰相,曾经主编《资治通鉴》,是当时的名臣。
他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他却独自苦读,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
他自己说:“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
”时间长了,就读遍了古籍,见多识广,记忆牢固,他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阅读训练】1.解释:(1)尝:曾经;(2)为:担任;(3)若:如;(4)既:已经;(5)俟:等到;(6)已:停止;(7)及:等到;(8)或:有时2.翻译:(1)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译文:(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
(2)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译文:等到他长大了,读遍了古代书籍,见多识广,记忆牢固。
3.司马光学习的特点是:(用自己的话回答)答:发奋苦读勤学,咏其文,思其义,于是所得多矣。
(宋朝)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宋朝)司马光与《资治通鉴》宋神宗统治时期,封王安石为宰相,开始大规模地实施变法。
作为守旧派的中坚力量,司马光上书指出“先王之法,不可变也”,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
为此,司马光还曾与王安石在神宗面前争论不休。
当时,神宗变法的意志还很坚定,司马光却总是给他泼冷水,结果触怒了龙颜。
随后,司马光主动请求调离京城,到洛阳一住就是十五年。
早在神宗的父亲英宗在位时,司马光就开始编撰《资治通鉴》,当时这本传世巨著还叫《通志》。
后来,英宗看到了《通志》的前八卷,对司马光大加赞赏,专门为司马光设立了书局,向他提供人力和资金帮助,支持他继续往下写。
神宗登基以后,将此书赐名为《资治通鉴》,因为他认为此书“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不仅如此,神宗还亲自为此书作序。
司马光到洛阳任职时,将整个书局都一起带到了洛阳,并在洛阳继续编撰《资治通鉴》。
司马光祖籍山西,他的父亲司马池为人宽厚,为官清正廉明,官拜四品,还曾在藏书阁担任皇帝的顾问。
司马池在河南光州担任光山县令时,他的夫人为他诞下一子。
司马池非常高兴,遂以当地的地名为儿子命名,叫儿子做司马光。
司马光自幼喜欢读书,时常读到废寝忘食。
他小小年纪就对历史十分感兴趣,生平最喜欢的书就是《左氏春秋》。
司马池非常重视对儿子的教育,司马光天资聪颖,再加上父亲的严格教导,让他从小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质。
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流传至今,在当时更使得他享誉京城内外。
清代名臣陈宏谋曾称赞司马光“一生以至诚为主,以不欺为本”。
司马光从小就懂得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这同样源自父亲的教导。
司马光五六岁的时候,有一回想要剥核桃,但他自己并不会剥,便叫一名女佣帮自己剥。
剥好之后,他骗姐姐说,核桃是他自己剥的。
父亲知道真相后,斥责他说:“小小年纪就敢这样说谎骗人!”司马光终生铭记这件事,从此再也没有说过一句谎话。
后来有一次,司马光吩咐管家将家中的一匹马卖掉。
这匹马有肺病,一到夏天就会犯病,但在其余的季节却完全看不出来。
《资治通鉴》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资治通鉴》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资治通鉴》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在各个领域,我们时常需要做些阅读题,而与阅读题如影随形的则是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资治通鉴》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文言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资治通鉴》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东海太守濮阳汲黯为主爵都尉。
始,黯为谒者,以严见惮。
其在东海,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任之,责大指而已,不苛小。
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岁余,东海大治,称之。
上闻,召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
其治务在无为,引大体,不拘文法。
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
时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
”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
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黯多病,病且满三月;上常赐告者数,终不愈。
最后病,庄助为请告。
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上曰:“然。
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大将军青尊宠,于群臣无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
人或说黯曰:“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将军,大将军尊重,君不可以不拜。
”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
大将军青虽贵,有时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
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
其见敬礼如此……上召拜黯为淮阳太守。
黯既辞行,过大行李息曰:“黯弃逐居郡,不得与朝廷议矣。
御史大夫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
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
《资治通鉴》大阅读试卷含答案
《资治通鉴》大阅读试卷含答案资治通鉴大阅读试卷含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资治通鉴是谁编写的?A. 司马光B. 司马迁C. 司马昭D. 司马炎2. 「开泰之后,天下大治」出自哪一年的资治通鉴?A. 光启元年B. 开宝元年C. 太和元年D. 景德元年3. 唐玄宗时期发生了哪个历史事件?A. 安史之乱B. 吴起起义C. 韩起光复汉中D. 刘邦消灭赵国4. 唐太宗是谁的儿子?A. 唐高祖B. 刘邦C. 李元霸D. 李世民5. 宋朝在哪一年灭亡?A. 960年B. 1279年C. 1368年D. 1644年6. 第一部分中历史事件出现的时间顺序是?A. 3-1-4-2-5B. 4-1-3-2-5C. 1-2-3-4-5D. 2-3-1-4-57. 资治通鉴记载了几个朝代?A. 20B. 25C. 30D. 358. 资治通鉴的体例是?A. 缩编体B. 纪传体C. 杂纪体D. 全书体9. 下列哪个朝代没有被资治通鉴记录?A. 东汉B. 南北朝C. 五代十国D. 隋朝10. 「月旦食」是哪个朝代的天文学家所记载?A. 东汉B. 魏晋C. 南北朝D. 隋唐11. 「松柏镇洮南部曲」是哪个朝代的故事?A. 战国B. 魏晋C. 五代十国D. 宋朝12. 下列哪个历史事件在资治通鉴中被称为「黄巢之乱」?A. 安史之乱B. 唐末农民起义C. 周末离乱D. 入侵陕北的异族13. 司马光在撰写资治通鉴时处在什么职位?A. 文渊阁大学士B. 宰相C. 圣人D. 太守14. 下列哪个历史人物没有在资治通鉴中被提及?A. 孔子B. 秦始皇C. 汉武帝D. 刘备15. 下列哪个词语不是出自资治通鉴?A. 败军之将B. 火烧连营C. 临阵脱逃D. 十年突骑第二部分:问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1. 简单介绍一下资治通鉴的编纂思想。
2. 资治通鉴的纪传体和时序札记体各是什么?3. 你能从资治通鉴中看到哪些历史事件重要人物的评价?4. 介绍一下资治通鉴在文化史和政治史上的地位。
司马光《资治通鉴》及中考阅读试题与答案
一、司马光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
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死于宋哲宗元祐元年,享年68岁。
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省夏县)涑水乡人,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世称涑水先生。
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
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的远祖可追溯到西晋皇族安平献王司马孚。
原籍属河内(今河南沁阳)。
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曾为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属翰林学士院),在藏书阁担任皇帝的顾问,官居四品,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出生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光”,七岁时,“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即能了其大旨”,从此,“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一位婢女用热汤替他将胡核去皮,他姐姐问他是谁做的,司马光回答是自己剥皮的,父亲责备他小孩子怎么可以说谎,司马光自此便不再说谎。
“司马光砸缸”的儿童故事,在当时的东京(今开封)、洛阳一带就有人把这个故事画成《小儿击瓮图》广为流传。
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机智勇敢,传为千古佳话。
司马温侯祠前的司马光像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中进士甲科,从此步入仕林。
初任奉礼郎、大理评事一类小官,后经枢密副使庞籍的推荐,入京为馆阁校勘,同知礼院,改并州通判。
宋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同知谏院。
嘉佑六年(1061年)迁起居舍人同知谏院。
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统治者的借鉴。
治平三年(1066年)撰成战国迄秦的《通志》八卷上进宋英宗,英宗命设局续修,并供给费用,增补人员。
宋神宗以其书“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赐书名《资治通鉴》,并亲为写序。
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行新政,他竭力反对,与安石在帝前争论,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
神宗命他为枢密副使,坚辞不就。
熙宁三年(1070年),自请离京,以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现陕西省西安市),次年退居洛阳,任西京留守御史台,以书局自随,继续编撰《通鉴》,至元丰七年(1084年)成书。
《司马光砸缸》文言文阅读题答案
司马光砸缸前置知识在读司马光砸缸文言文阅读题之前,需要了解以下一些前置知识。
1.砸缸:砸缸是指用小锤敲打缸口的方法来检验陶器的质量和坚固程度。
砸缸的原理是通过敲打声音的高低来鉴别器物好坏。
2.司马光: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东篱,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
3.《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历史著作,收录了中国历史上从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60年的历史事件。
正文在《资治通鉴》中,有这样一则记载:隆宗绍统元年春正月,兵部侍郎兼判度支李景隆献言:能得能耗,应粗为上计,宜减恩物以敦戎意。
上曰:“卿言是也。
”既罢,司马光砸其缸而去。
这段文字中提到了司马光在兵部侍郎兼判度支李景隆献言后砸了他的缸。
这个缸到底是什么呢?又为什么要砸呢?其实,这个“缸”并非指实际上的陶缸,而是当时官场的潜规则,“开缸”指的是官员就任后,向上级领导献上贵重的礼品和钱财来谋求赏识和晋升。
而“砸缸”则是指领导不予受礼或不满意礼品的质量颁发“砸缸令”,这就意味着官员要被撤职或贬官。
回到司马光的行为上来。
李景隆此时身为兵部侍郎和度支副使,表面上看是有相当大的权势的。
然而,司马光却砸了他的缸。
这一行为显然很大程度上违反了官场潜规则,这也就让人不禁想要探究一下司马光为什么要这么做。
其实,司马光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官员。
他曾经是一名反对新法的大臣,而新法的坚定支持者李景隆则是一位被新党重用的大臣。
因此,司马光对李景隆并不买账,他砸缸的行为实际上是在告诉李景隆他的表现并不足以得到司马光的器重。
这种反叛的行为在当时的官场上显得相当勇敢和不寻常。
而李景隆知道了司马光的行为后,却没有采取报复行动,而是奉旨减少了恩物,以示向司马光的妥协和认可。
后续影响这件事情之后,司马光没有因此遭受到责罚,反而因为他的坚持和勇气获得了更高的权力和地位。
在《资治通鉴》一书中,司马光有大量的记载,可以说是史学领域里的一位巨匠。
《资治通鉴》阅读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
《资治通鉴》阅读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
一、2017年绍兴市中考题
《资治通鉴》两则
江左夷吾
周①奔琅琊王睿,睿以为军谘祭酒。
前骑都尉谯国桓彝亦避乱过江②,见睿微弱,谓曰:“我以中州多故来此求全而单弱如此将何以济!”既而见王导,共论世事,退,谓曰:“向见管夷吾,无复忧矣!”
新亭对泣
诸名士相与登新亭③游宴,周一中坐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因相视流涕。
王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④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对泣邪!”众皆收泪谢之。
【注释】①周:两晋时大臣、名士,下文的琅琊王睿指司马睿,东晋元帝。
恒彝是谯国人,曾任骑都尉,两晋大臣。
王导,元帝即位后任丞相。
②避乱过江:西晋灭亡,王室渡江流亡江左(今南京一带)。
③新亭:故址在今南京市东南。
④戮:通“勠”,并力,勉力。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见睿微弱,谓曰对…说
②因相视流涕眼泪
③王导愀然变色曰脸色。
广东省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单篇阅读阅读
广东省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单篇阅读阅读课外文言文单篇阅读阅读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5分)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
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岀,俟能讽诵乃已。
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及长, 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
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1. 文中“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中“患”的意思是。
(1分)_________________2. 司马光关于学习的观点是什么?(2分)3. 简要概括选文所写司马光在学习上的特点。
(2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5分)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与副秦良玉,忠州人,①。
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嫁石砫宣抚使马千乘③②。
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夜袭。
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七寨,大败贼众,为南川路将周国柱扼贼邓坎战功第一。
贼平,良玉不言功。
其后,千乘为部民所讼,瘐死云阳狱,良玉代领其职。
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
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
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选自《明史?秦良玉传》【注】①石砫:地名,宣抚使:当地土司。
②邓坎:地名。
③南川路:指秦良玉所带的南川路。
1分)“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句中的“征”字在文中的意思是1. 。
(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记叙的秦良玉的主要事迹。
2. (22分)(3.结合短文内容,说说秦良玉是一个怎样的人。
分)(31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
51①,举止异凡儿,见者敬陆九渊,字子静。
生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
遂深思,至忘寝食。
及总角语,自觉若伤我者。
之。
谓人日:“闻人诵伊③②”近见其间多有不是处。
与孔子、孟子之言不类川”又日:“伊川之言,奚为④“宇,忽大省曰:,即疑有子之言支离。
他日读古书;至“宇宙” 二字,解者日“四方上下日宇,往古来今日宙”初读《论语》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文言文司马光《资治通鉴》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届海安高三期初)
2023届海安市高三期初学业质量监测试卷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宗室大臣议曰:“诸侯人来仕者,皆为其主游间耳,请一切逐之。
”于是大索,逐客。
客卿楚人李斯亦在逐中,行,且上书曰:“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支于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诸侯亲服,至今治强。
惠王用张仪之计,散六国之从,使之事秦。
昭王得范雎,强公室,杜私门。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夫色、乐、珠、玉不产于秦而王服御者众,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臣闻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王乃召李斯,复其官,除逐客之令。
李斯至骊邑而还。
王卒用李斯之谋,阴遣辩士赍金玉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然后使良将随其后,数年之中,卒兼天下。
是时盗贼益多,而关中卒发东击盗者无已。
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进谏曰:“关东群盗并起,秦发兵追击,所杀亡甚众,然犹不止。
盗多,皆以戍、漕、转、作事苦,税赋大也。
请且止阿房宫作者,减省四边戍、转。
”二世曰:“凡所谓贵有天下者,得肆意极欲,主重明法,下不敢为非,以制御海内矣。
夫虞、夏之主,贵为天子,亲处穷苦之实以徇百姓,尚何于法!且先帝起诸侯,兼天下,天下已定,外攘四夷以安边境,作宫室以章得意,而君观先帝功业有绪。
今朕即位二年之间群盗并起君不能禁又欲罢先帝之所为是上无以报先帝次不为朕尽忠力何以在位”下去疾、斯、劫吏,案责他罪。
去疾、劫自杀,独李斯就狱。
二世以属赵高治之,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
赵高使其客十余辈诈为御史、谒者、侍中,更往覆讯斯,斯更以其实对,辄使人复榜之。
《陈太丘与友期行》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后面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乃往,身自罢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 (注释)①虞(yǘ)人:侍卫。
②焉之:到哪里。
54.下面各组加点字解释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岂.可不一会期哉(怎么,难道)B.去后乃.至(才)乃.往,身自罢之(于是,就)C.元方入门不顾.(照顾)是.日,饮酒乐(这)D.太丘舍去.(去……地方)天又雨.,公将焉之(下雨)55.解释加点词语解释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__)魏文侯与虞人期.猎(______________)56.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②天又雨,公将焉之。
57.请用“/”给文中划浪线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58.(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答案】54.B55.丢下,舍弃约定56.(1)您和我父亲约定在中午。
中午时您没来,就是不讲信用。
(2)天又下雨,您要到哪里去呢?57.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58.为人一定要讲诚信。
谈感受。
司马光《资治通鉴》及中考阅读试题与答案
一、司马光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
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死于宋哲宗元祐元年,享年68岁。
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省夏县)涑水乡人,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世称涑水先生。
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
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的远祖可追溯到西晋皇族安平献王司马孚。
原籍属河内(今河南沁阳)。
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曾为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属翰林学士院),在藏书阁担任皇帝的顾问,官居四品,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出生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光”,七岁时,“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即能了其大旨”,从此,“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一位婢女用热汤替他将胡核去皮,他姐姐问他是谁做的,司马光回答是自己剥皮的,父亲责备他小孩子怎么可以说谎,司马光自此便不再说谎。
“司马光砸缸”的儿童故事,在当时的东京(今开封)、洛阳一带就有人把这个故事画成《小儿击瓮图》广为流传。
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机智勇敢,传为千古佳话。
司马温侯祠前的司马光像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中进士甲科,从此步入仕林。
初任奉礼郎、大理评事一类小官,后经枢密副使庞籍的推荐,入京为馆阁校勘,同知礼院,改并州通判。
宋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同知谏院。
嘉佑六年(1061年)迁起居舍人同知谏院。
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统治者的借鉴。
治平三年(1066年)撰成战国迄秦的《通志》八卷上进宋英宗,英宗命设局续修,并供给费用,增补人员。
宋神宗以其书“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赐书名《资治通鉴》,并亲为写序。
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行新政,他竭力反对,与安石在帝前争论,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
神宗命他为枢密副使,坚辞不就。
熙宁三年(1070年),自请离京,以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现陕西省西安市),次年退居洛阳,任西京留守御史台,以书局自随,继续编撰《通鉴》,至元丰七年(1084年)成书。
资治通鉴习题答案
资治通鉴习题答案资治通鉴习题答案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编年体史书,由司马光撰写而成。
它以纪传体的形式,记录了从公元前403年至公元959年间的历史事件,共计294卷。
这部史书对于研究中国历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成为了历史学习者的必读之一。
然而,由于其内容繁杂、篇幅庞大,许多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惑和问题。
本文将回答一些与资治通鉴相关的习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史书。
1. 资治通鉴的作者是谁?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北宋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光。
他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被誉为中国历史学的奠基人之一。
司马光在撰写资治通鉴之前,曾担任过宰相和参知政事等要职,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深厚的学识。
他在撰写资治通鉴时,采用了纪传体的形式,将历史事件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了编排,力求客观地反映历史的真实面貌。
2. 资治通鉴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资治通鉴的写作目的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启迪后人。
司马光在撰写资治通鉴时,希望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记录和分析,揭示历史规律,警示人们避免重复历史的错误。
他认为,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和思考,可以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本质,从而在现实生活中做出明智的决策。
3. 资治通鉴的编年体结构是什么?资治通鉴采用了编年体的结构,按照时间顺序将历史事件进行了编排。
每一年的历史事件都按照月份和季度进行了分节,以方便读者查阅。
在每个节内,又按照事件的重要性和相关性进行了分段,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
4. 资治通鉴对于研究中国历史有何重要意义?资治通鉴对于研究中国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是一部编年体的史书,为后人提供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和史料。
这些资料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其次,资治通鉴以纪传体的形式进行叙述,注重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分析。
这种叙述方式使得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人物的性格、才能和作为,从而对历史事件有更深入的理解。
2019秋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24《司马光》司马光与《资治通鉴》相关阅读 新人教版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司马光家世代为宦,父亲司马池为宋仁宗宝元庆历间名臣,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生以清直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受家庭熏陶,笃诚好学。
7岁时,“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即能了其大旨”,从此,“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15岁时所写文章,时人称之“文辞纯浑,有西汉风”,20岁时中进士甲第,可谓功名早成。
但他并不以此“矜夸满志,昆明于物,如谓大下莫己若也”,而是豪迈地提出:“贤者居世,会当履义蹈仁,以德自显,区区外名何足传邪!”这些话反映了青年司马光的胸怀与胆识,立志以仁德建功立业,不求虚名。
因此,步入仕途后的司马光,继续广泛深入地学习,音乐、律历、天文、术数无所不通,其中最用心力的是对经学与史学的研究,尤其对古籍阅读极广,考察极细,可谓通习知晓,烂熟于胸。
他随读随作札记,仅26岁一年所写读史札记,便多达30来篇,就中萌发了删削卷帙浩繁的古史成一部编年体通史的著史想法,以方便阅读,而更为深沉的动力,则是封建政治的需要。
司马光通过编纂史著,从历史的成败兴亡中,提取治国的借鉴,“使观者自责善恶得失”。
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命名为《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的编写,大致分三个步骤:首先,排列丛目;然后,编写长编;最后,删改定稿。
一、二两步,在主编司马光指导下由助手完成,第三步则完全由主编一人完成。
全书的发凡起例由主编拿出后,编写过程中的具体方法和原则,司马光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严格的选材。
丛目、长编的取材尽量广泛,提出“宁失于繁,毋失于略”,所选史料内容则着重在国家兴亡、政策得失、君臣道德等方面,目的在提供治国借鉴,反映生民休戚。
这样,所收史料除正史之外,诸如稗官野史、百家谱录、总集别集、传状碑志等总数不下300多种。
长编长达6500多卷,3000多万字。
第二,精心的考异。
只有真实才有价值,只有有价值才能具备借鉴作用。
任何史家著史都要对史料进行考异,而司马光除将考异所选史料收入正文之外,又将各种不同的说法和鉴别理由加以逐条说明,著成《通鉴考异》30卷,与“通鉴”一起奉上。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资治通鉴》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资治通鉴》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①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
上在洛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②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
”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
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
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
”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怨,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
”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则群臣人人自坚.矣。
”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
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节选自《资治通鉴》)【注】①上:指刘邦。
②留侯:张良。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相与..坐沙中语( )(2)又见.疑平生过失( )(3)人人自坚.矣( )(4)群臣罢.酒(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项是(()A.以天下不.足遍封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B.为.其功多为.人谋而不忠乎C.我欲杀之.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D.于是上乃.置酒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1.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
(2)雍齿与我有故怨,数尝窘辱我。
12.《史记·留侯世家》中太史公曰: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
请你结合这个故事说说留侯之功。
【答案】9.共同,一起被坚定结束10.A 11.(1)陛下从平民百姓起家,依靠这些人夺取了天下。
(2)雍齿与我有旧怨,他多次使我受困受辱。
12.留侯张良在刘邦面临群臣争功不决、可能谋反的局势时,分析了群臣谋反的原因,并提出了先封赏刘邦最憎恨的雍齿的建议,从而稳定了群臣的情绪,避免了谋反的发生,为刘邦巩固统治立下了功劳。
司马光阅读答案(精选五篇)
司马光阅读答案(精选五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规章制度、策划方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司马光阅读答案(精选五篇)司马光阅读答案 1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文言文〈资治通鉴〉》阅读试题附答案
文言文〈资治通鉴〉》阅读试题附答案文言文〈资治通鉴〉》阅读试题附答案初,范纯仁以国用不足,请再立常平钱谷敛散出息之法,朝廷用其言;司马光方以疾在告,不与也。
已而台谏共言其非,皆不报。
光寻具劄子言:“先朝散青苗,本为利民,并取情愿;后提举官速要见功,务求多散。
今禁抑配,则无害也。
”苏轼奏曰:“熙宁之法,未尝不禁抑配,而其为害也至此。
民家量入为出,虽贫亦足;若令分外得钱,则费用自广。
今许人情愿,是为设法罔民,使快一时非理之用,而不虑后日催纳之患,非良法也。
”会王岩叟、朱光庭、王觌等交章乞罢青苗,光始大悟,力疾入朝,于帘前奏曰:“是何奸邪,劝陛下复行此事!”太皇太后从之。
皇太后谕辅臣曰:“台谏官言近日除授多有不当。
”光曰:“朝廷既令臣僚各举所知,必且试用。
待其不职,然后罢黜,亦可并坐举者。
”吕公著曰:“举官虽委人,亦须执政审察人材。
”光曰:“自来执政,止于举到人中取其所善者用之。
”韩维曰:“光所言非是,直信举者之言,不先审察,待其不职而罚之,甚失义理。
”公著曰:“近除用多失,亦由限以资格。
”光曰:“资格亦不可少。
”维曰:“资格但可施于叙迁,若升擢人材,岂可拘资格邪!”九月,丙辰朔,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司马光卒,年六十六。
太皇太后哭之恸,帝亦感涕不已。
光居洛阳十五年,天下以为真宰相,田夫野老皆号为司马相公,妇人孺子亦知其为君实也。
及为门下侍郎,苏轼自登州召还,缘道人相聚号呼曰:“寄谢司马相公,毋去朝廷,厚自爱,以活我。
”辽人敕其边吏曰:“中国相司马矣,切毋生事、开边隙。
”光自见言行计从,欲以身徇社稷,躬亲庶务,不舍昼夜。
宾客见其体羸,举诸葛亮食少事烦以为戒,光曰:“死生命也。
”为之益力。
病革,不复自觉,谆谆如梦中语,然皆朝廷天下事也。
既殁,其家得遗奏八纸,皆手札,论当世要务。
百姓闻其卒,罢市而往吊,鬻衣而致奠,巷哭而过,车盖以万千数。
京师民画其像,刻印鬻之,家置一本,饮食必祝焉。
归葬陕州,四方来会者数万人。
《资治通鉴》的文言文阅读训练和答案
《资治通鉴》的文言文阅读训练和答案
《资治通鉴》的文言文阅读训练和答案
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1-15题。
(10分)
上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②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 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
②晒:微笑。
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
④升平:太平。
【小题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只划一处)(1分)
上与群臣论止盗
【小题2】.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分)
(1)或()(2)自是()(3)遗()
【小题3】.说说“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的意思(2分)
【小题4】.唐太宗“止盗” 的方法与群臣有何不同?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2分)
【小题5】.从上面短文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个怎样的`君主?请作出评价。
(2分)
答案
【小题1】上与群臣/论止盗
【小题1】(1)有人(2)从此,从这以后(3)失物,丢失的东西
【小题1】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
【小题1】群臣:请重法以禁之;唐太宗: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
【小题1】贤明、体恤民情、倡导廉洁
解析。
资治通鉴试题答案
资治通鉴试题答案Word编辑,CTRL+F进行搜索1.1.1 已完成成绩:100.0 分1 【单选题】“史学两司马”指的是?()•A、司马迁、司马光•B、司马迁、司马相如•C、司马相如、司马光•D、司马相如、司马懿我的答案:A 得分:33.3 分2 【单选题】《资治通鉴》属于哪种史学体裁?()•A、纪传体•B、编年体•C、纪事本末体•D、纲目体我的答案:B 得分:33.3 分3 【判断题】梁启超称《资治通鉴》为“皇帝教科书”。
()我的答案:√得分:33.4 分1.1.2 已完成成绩:100.0 分1 【单选题】赵匡胤称帝之前是什么身份?()•A、北汉禁军将领•B、地方军阀•C、北汉宗室•D、后周禁军将领我的答案:D 得分:33.3 分2 【单选题】以下哪个不属于宋太祖结束武人政治的策略?()•A、收夺武将权力•B、加强中央政府对财政的管控•C、鼓励武将饮酒•D、加强禁军力量我的答案:C 得分:33.3 分3 【判断题】五代时期的混乱可溯源至发生在唐朝的安史之乱。
()我的答案:√1.1.3 已完成成绩:100.0 分1 【单选题】与之前的王朝相比,宋朝统治者在政治上更注重和哪类群体结盟?()•A、文人•B、武将•C、外戚•D、宦官我的答案:A 得分:33.3 分2 【单选题】科举制从哪个时代开始成为选拔官员最重要的途径?()•A、隋朝•B、唐朝•C、宋朝•D、明朝我的答案:C 得分:33.3 分3 【判断题】在唐朝,只要考中进士就可以做官。
()我的答案:×1.1.4 已完成成绩:100.0 分1 【单选题】以下哪部书,不是编纂于宋太宗时期?()•A、《太平广记》•B、《太平御览》•C、《册府元龟》•D、《文苑英华》我的答案:C 得分:33.3 分2 【单选题】在被定名为《太平御览》之前,这部书叫什么?()•A、《太平广记》•B、《太平寰宇记》•C、《文苑英华》•D、《太平总类》我的答案:D 得分:33.3 分3 【判断题】为宣传宋真宗认真读书的事迹,宋代文臣编造了“苍鹤来朝”的故事。
王充《读通鉴论》司马光《资治通鉴》(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旨深哉!司马氏之名是编①也。
曰“资治”者,非知治知乱而已也,所以为力行求治之资②也。
览往代之治而快然,览往代之乱而愀然。
知其有以致治而治则称说其美知其有以召乱而乱则诟厉其恶。
言已终,卷已掩,好恶之情已竭,颓然若忘,临事而仍用其故心,闻见虽多,辨证虽详,亦程子所谓“玩物丧志”也。
夫治之所资,法之所著也。
善于彼者,未必其善于此也。
君以柔嘉③为则,而汉元帝失制以酿乱;臣以戆直为忠,而刘栖楚碎首以藏奸。
攘夷复中原,大义也,而梁武以败;含怒杀将帅,危道也,而周主以兴。
得可资,失亦可资也;同可资,异亦可资也。
故治之所资,惟在一心,而史特其鉴也。
“鉴”者,能别人之妍媸,而整衣冠、尊瞻视者,可就正焉。
顾衣冠之整,瞻视之尊,鉴岂能为功于我哉?故论鉴者,于其得也,而必推其所以得;于其失也,而必推其所以失。
其得也,必思易其迹而何以亦得;其失也,必思就其偏而何以救失。
乃可为治之资,而不仅如鉴之徒县于室、无与照之者也。
其曰“通”者,何也?君道在焉,国是在焉,民情在焉,边防在焉,臣谊在焉,臣节在焉,士之行己以无辱者在焉,学之守正而不陂者在焉。
虽扼穷独处,而可以自淑,可以诲人,可以知道而乐,故曰“通”也。
(选自王充《读通鉴论》,有删改)材料二:臣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
国保于民,民保于信。
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
不善者反之,欺其邻国,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
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
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岂不哀哉!(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有删改)[注]①编:文中指《资治通鉴》。
②资:依托、依据。
③柔嘉:柔和美善。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知其有以A致治B而治C则称说D其美E知其有以F召乱而乱G则诟厉H其恶。
司马光《资治通鉴 汉纪三十五 帝在兵间久》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帝在兵间久,厌武事,且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自陇、蜀平后,非警急,未尝复言军旅。
皇太子尝问攻战之事,帝曰:“昔卫灵公问陈,孔子不对。
此非尔所及。
”邓禹、贾复知帝偃干戈,修文德,不欲功臣拥众京师,乃去甲兵,敦儒学。
帝亦思念,欲完功臣爵土,不令以吏职为过,遂罢左、右将军官。
耿弇等亦上大将军、将军印绶,皆以列侯就第,加位特进,奉朝请。
邓禹内行淳备,有子十三人,各使守一艺,修整闺门,教养子孙,皆可以为后世法,资用国邑,不修产利。
贾复为人刚毅方直,多大节,既还私第,阖门养威重。
硃祜等荐复宜为宰相,帝方以吏事责三公,故功臣并不用。
是时,列侯唯高密、固始、胶东三侯与公卿参议国家大事,恩遇甚厚。
帝虽制御功臣,而每能回容,宥其小失。
远方贡珍甘,必先遍赐诸侯,而太官无馀,故皆保其福禄,无诛谴者。
……帝以太子舅阴识守执金吾,阴兴为卫尉,皆辅导太子。
识性忠厚入虽极言正议及与宾客语未尝及国事。
帝敬重之,常指识以敕戒贵戚,激厉左右焉。
兴虽礼贤好施,而门无游侠,与同郡张宗、上谷鲜于裒不相好,知其有用,犹称所长而达之;友人张汜、杜禽,与兴厚善,以为华而少实,但私之以财,终不为言。
是以世称其忠。
上以沛国桓荣为议郎,使授太子经。
车驾幸太学,会诸博士论难于前,荣辨明经义,每以礼让相厌,不以辞长胜人,儒者莫之及,特加赏赐。
又诏诸生雅歌击磬,尽日乃罢。
帝使左中郎将汝南钟兴授皇太子及宗室诸侯《春秋》,赐兴爵关内侯。
兴辞以无功,帝曰:“生教训太子及诸王侯,非大功邪?”兴曰:“臣师少府丁恭。
”于是复封恭,而兴遂固辞不受。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五》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识A性B忠C厚D入E虽F极G言H正I议J及K与L宾M客N语O未P尝Q及R国S 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对,本义为应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
生
于宋真宗天禧三年,死于宋哲宗元祐元年,享年68岁。
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省夏县)涑水乡人,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世称涑水先生。
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
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的远祖可追溯到西晋皇族安平献王司马孚。
原籍属河内
(今河南沁阳)。
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曾为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属翰林学士院),在藏书阁担任皇帝的顾问,官居四品,一直以清廉仁
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出生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光”,七岁时,“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即能了其
大旨”,从此,“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一位婢女用热汤替他将胡核去皮,他姐姐问他是谁做的,司马光回答是自己剥皮的,父亲责备他小孩子怎么可以说谎,司马光自此便不再说谎。
“司马光砸缸”的儿童故事,在当时的东京(今开封)、洛阳一
带就有人把这个故事画成《小儿击瓮图》广为流传。
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机智勇敢,传为千古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