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酸败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3章油脂的检验ppt课件

第3章油脂的检验ppt课件
(2)氢氧化钾标准溶液:c(KOH)=0.2 mol/L。
(3)酚酞指示剂:ρ(酚酞)=1 % 的乙醇溶液。
(4)滴定管:50 mL;三角瓶:150 mL。
测定步骤: 称取油脂样品1 g (称准至 0.00 1 g),加入70 mL中性乙醇,置水浴上加热至沸,并充分搅拌,滴加酚酞 溶液(3~4)滴,迅速以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滴定至呈现粉 红色30 s内不退为止,即为终点。
第3章 油脂的检验
饲料用油脂的工业标准为:
(1)感观 有油脂固有的气味,无酸败气味,半透明状。 (2)TBA值 反映被氧化的程度,TBA应≤5ppm (3)皂化率 合理评价油的能量,皂化率≥98%( ≥ 96%) 也可测定其含皂量. (4)酸价 仍有一定参考意义,酸价≤5mgKOH/g (5)矿物油 不得检出,定性检测 (6)石油醚(乙醚)不溶物≤1% (7)生物柴油 不得检出 (8)油脂中的水,水分一是高,二是水分测定方法和采样。 对于油罐而言,每天从油罐底部放水。(600-700kg的水 /10-12t油脂/天)
3.1 油脂物理性能的测定
一、熔点的测定:
油脂的熔点是指油脂由固态转为液态时的温度。 t mp
测定方法:毛细管法 提勒管式和双浴式
二、凝固点的测定
缓缓冷却逐渐凝固时,由于凝固放出的潜热而使温 度略有回升,回升的最高温度,即是该物质的凝固点, 所以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平衡现象。
三、相对密度的测定
物质的密度与参比物质的密度在对两种物质所规定 的条件下的比。(0.87-0.97之间)
一、烘干法: 在一定的温度下,将试样烘干恒量,然后测定试样减少 的质量。)
1、仪器 恒温干燥箱;玻璃量瓶
三、共沸蒸馏法
测定步骤:(称取适量样品(估计含水2 mL~5 mL), 放入250 mL锥形瓶中,加入新蒸馏的甲苯(或二甲苯) 75 mL,连接冷凝管与水分接收管,从冷凝管顶端注入甲 苯,装满水分接收管。)

《食用油脂的鉴别检》PPT课件

《食用油脂的鉴别检》PPT课件

精选PPT
42
通过测定橄榄油中特殊微量成分红二醇含量变化 检验头道橄榄油中是否含有饼渣浸出橄榄油,头 道橄榄油中含有1.5一3.0 mg/100g微量的红二醇, 饼渣浸出油含60一90 mg/100 g红二醇,远高于头 道橄榄油中红二醇的含量,如测定头道橄榄油中 红二醇的含量较高可判断头道橄榄油中掺有饼渣 浸出油。
芝麻油中含油酸35.0-49.4%,亚油酸37.7-48.4%, 花生酸0.4-1.2%。芝麻油中不含对人体有害的成 分,而含有特别丰富的维生素E和比较丰富的亚油 酸
精选PPT
18
色拉油:去除固体脂和蜡质,是精炼油在经
脱色、脱臭、脱酸、脱胶等工序精制而成的高级
食用植物油,一般无色、无臭、无味、澄清、透
精选PPT
14
菜籽油:优质的菜籽油呈黄色至棕色,
清晰透明,具有菜籽油固有的气味。菜籽 油中维生素E含量,在各种食用油中是较高 的,还含有胡罗卜素、谷氨素等。
精选PPT
15
菜籽油中含花生酸0.4-1.0%,油酸14-19%, 亚油酸12-24%,芥酸31-55%,亚麻酸1-10%。 不过菜籽油中缺少亚油酸等人体必须脂肪 酸,且其中脂肪酸构成不平衡,所以营养 价值比一般植物油低。另外,菜籽油中含 有大量芥酸和芥子甙等物质,一般认为这 些物质对人体的生长发育不利。如能在食 用时与富含有亚油酸的优良食用油配合食 用,其营养价值将得到提高。
在白色背景下观察试样的颜色。
精选PPT
4
(4) 透明度:
沉淀物:食用植物油在20℃静置24小时
后所能下沉的物质,称为沉淀物。油脂的 质量越高,沉淀物越少。沉淀物少,说明 油脂加工精炼程度高,包装质量好。
精选PPT
5

油脂在烹饪中的作用PPT课件

油脂在烹饪中的作用PPT课件
2. 热分解反应 ➢ 热分解反应能生成各种分解产物,如酮、醛、游离酸、
不饱和烃及一些挥发性化合物 ➢ 油温在260℃以下时热分解并不十分明显,当油温达
290~300℃时,热分解明显加快 ➢ 食品工业和烹饪工艺上,一般要求控制油温在200℃以
下,尤以150℃左右为宜
第四节 油脂的理化变化
二、加热油脂的化学变化
第一节 脂类基础知识
二、类脂
3. 蜡
动物蜡
植物蜡
矿物蜡
第二节 油脂主要理化性质
一、油脂的物理性质
1. 油脂的色泽和气味
➢在正常情况下,单纯的脂肪及脂肪酸是无色的 ➢油脂带有颜色,往往与脂肪中溶有的色素物质有关, 如脂溶性的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等 ➢油脂中杂质对颜色也有一定的影响,杂质越多,其 颜色也深,品质越差
第三节 油脂的氧化酸败
二、油脂氧化酸败的影响因素和控制措施
(2)外因 ➢ 温度 ➢ 光线与射线 ➢ 氧气 ➢ 催化剂 ➢ 水分 ➢ 抗氧化剂 ➢ 加工方式
第三节 油脂的氧化酸败
二、油脂氧化酸败的影响因素和控制措施
(3)控制措施 ➢ 储存油脂时,应尽量避免光照,避开高温环境,用有
色玻璃瓶或瓷制容器及不锈钢容器存放 ➢ 储存时要减少与空气直接接触的机会与时间,加盖密
第一节 脂类基础知识
一、油脂
2. 油脂的分类
分类依据 油脂来源 国家标准 使用用途
实例介绍
可分为植物油脂和动物油脂 可分为色拉油、高级烹调油、一级油和二级油。前两者属于高档次的烹调油, 加热时不产生油烟、泡沫、无臭味、黏度低、色泽浅,既不污染环境,又有利 于健康。 可分为煎炸用油、生食用油、炒菜用油、调味用油等多种不同用途油脂
天然油脂中重要的不饱和脂肪酸

第五章 脂类化合物(2)

第五章 脂类化合物(2)
1
R3
R1 R2 R4 R3
R4 R2
双键和共轭二烯间的1,4-Diels-Alder反应
例如,亚油酸酯在热氧化时产生一个共轭双键 然后与另一个亚油酸酯分子(或油酸酯)反 形成环状二聚物。
CH 3(CH 2) 3 CH 2 CH HC HC CH CH3OOC (CH 2 )
7
CH CH CH
CH
2、温度: 一定的高温可激发游离基的产生。一般 <50℃的常温下生在- CH2 - 上 ; 而 >50℃时,可发生在不饱和FA的双键上, 直 接 生 成 环状过 氧化物 ( 不是 产 生 自 由 基)。 温度越高,氧化速度越快,在 2163℃范围内,温度每上升16℃,氧化速 度加快1 倍。
3、光和射线: 光、紫外线和射线都能加速氧化。可见光 对自动氧化影响不大,但不饱和脂肪酸能 吸收紫外光,受到激发而产生游离基。还 有一些高能射线(β -、γ -)可能诱导 游离基的产生。所以,含油脂食品包装要 注意避光、选择包装材料、合理应用射线 杀菌。在有光敏素时光还引起光敏氧化, 继而引发自动氧化。
Ⅲ. 酶促氧化

酶促氧化:自然界中存在的脂肪氧合酶(LOX) 可催化油脂与O2作用生成氢过氧化物,主要指不 饱和脂肪酸的氧化。 如植物中脂肪氧合酶主要催化亚油酸、亚麻酸、 花生四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 LOX氧化脂肪酸后可能产生非需宜物质,如大豆 豆腥味来自亚麻酸的氧化产物;也可能产生需宜 性成分,如动物体内的花生四烯酸氧化后产生凝 血素。 # 酶促氧化中的酮型氧化主要指饱和脂肪酸的氧化。
* 影响油脂氧化速度的因素:
1、油脂的脂肪酸组成: 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速度比饱和脂肪酸快, 花生四烯酸:亚麻酸:亚油酸:油酸 =40 : 20 : 10 : 1 。顺式脂肪酸的氧化速度比反 式脂肪酸快,共轭脂肪酸比非共轭脂肪酸 快,游离的脂肪酸比结合的脂肪酸快,Sn1 和Sn-2 位的脂肪酸氧化速度比 Sn-3 的 快.

第四节 油脂分解

第四节  油脂分解

3、起酥作用

原理:当油脂与小麦粉经充分混合后, 小麦粉颗粒被油脂颗粒包围、隔开,小 麦粉颗粒之间的距离扩大,空隙中充满 了空气,这些空气受热膨胀就使成品产 生了酥松的特性。小麦粉颗粒由于吸不 到水,不能胀润,在加热时更容易“炭 化”变脆。油脂的起酥效果与油脂的起 酥性大小及油脂在面团中分散的程度有 关。
2、稳定性



指油脂及食品中的油脂在贮存期间化学性 质的稳定程度。(化学变化主要有自动氧 化和酶促水解) 植物油(含天然抗氧化—VE)较动物油的 稳定性好; 在常用的油脂中,人造奶油、氢化油、椰 子油、棕榈油稳定性较好,猪油最差。
3、味感

不同种类的油脂都有其独特的气味和滋 味,变质的油脂还具有哈喇味,苦味和 臭味等。
4、影响面团的发酵速度



若油脂用量过多或添加顺序不当,就有可能在 酵母细胞周围形成一层不透性的油膜,妨碍酵 母对营养物质的摄取,影响酵母的正常生长、 繁殖及代谢,从而使面团发酵速度减慢。 但适量加入油脂却有利于面团的发酵。是因为 油脂具有润滑面筋,降低其脆性的作用 油脂还具有降低面团的粘性。
5、具有润滑作用
3、苏打饼干

选用:苏打饼干生产应选用起酥性和稳 定性兼优的油脂,故常用起酥油、氢化 油和猪板油。猪板油的起酥对制成细微、 松脆的苏打饼干最有利;植物性起酥油 在改良饼干的层次方面较好,但酥松度 较差,因此,两者掺和使用,可以起到 取长补短的作用。
4、酥性饼干和甜酥性饼干

以人造奶油和植物性起酥油配合使用为好。 这两类饼干用油量较多,有的竟高达小麦粉 用量的30~40%,并且要求油脂在低温短时 的酥性操作中使用面团具有良好的流变学性 质。因此,在生产时,不仅要考虑选用稳定 性良好、起酥性较好的油脂,而且要求油脂 有较高的熔点。

油脂酸败

油脂酸败

2-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
在形成自由基后比较稳定,其原因可解释为:氧原子上不成对单电子 能与苯环上的π 电子云作用,发生共轭效应。这种共轭的结果使成对 电子并不固定在氧原子上,而是部分分布到苯环上。这样,自由基的 能量就有所降低,不再引发链式反应,起到了抗氧化作用。
(3)氢过氧化物分解剂
(4)单重态氧猝灭剂 如维生素E(生育酚)、β-胡萝卜素等都 能与单重态氧反应,使单重态氧转变为基 态氧,阻止了油脂的氧化。
油脂酸败的基本过程和抗氧化 剂的作用机理
1、油脂酸败的基本过程
油脂酸败:油脂受空气中氧、日光或酶等作 用,使油脂产生异味和臭味的现象。 油脂酸败的类型: 1、自动氧化(自由基链式反应) 2、光敏氧化(单重态氧1O2) 3、酶促氧化(脂肪氧化酶)
(1)油脂的自动氧化
• RH: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 • RH在金属催化或光、热的作用下,会生 以下反应:
过氧化物 R-O-O-H
亚甲基上的H裂解
油酸酯
双键
ROOH的分解
R-O-O-H极不稳定,很快开始分解 -OH 裂解 醛、酮、醇、酸、 R-O-O-H RO· 环氧化物、碳氢
聚合 ROOR、ROR、 等聚合物 化合物等
(2)光敏氧化
光敏剂受激发后于基态氧(3O2)生成激发 态态氧(1O2 ), 1O2高度活泼,可以直接 进攻双键上的碳原子
(5)酶抑制剂
• 酶抑制剂可以阻止或减弱氧化酶类的活动。
• 如超氧化歧化酶可以将超氧化物自由基转 变为基态氧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过氧 化氢酶的作用下生成水和基态氧,从而起 到抗氧化作用。
参考文献
[1]汪东风.食品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7:90-95. [2]刘成梅,冯妹元,刘伟等.天然维生素E及其抗氧化机理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5,26(6):205-207. [3]彭珊珊,钟瑞敏,李琳. 食品添加剂. 北京:中国轻 工业出版社,2004.6:73-75. [4]凌关庭. 食品抗氧化剂及其进展(Ⅱ). 粮食与油脂 ,2000,7:47-48. [5]李朝林. 肉类罐头色泽褐变成因. 食品科学, 1991, 4:15-17.

中职教育-烹饪化学(第三版劳动版)课件:第四章 脂类.ppt

中职教育-烹饪化学(第三版劳动版)课件:第四章  脂类.ppt
二、加热油脂的化学变化
1. 高温氧化反应 ➢ 烹饪过程中,高温使用油脂时常与空气直接接触,发
生的氧化作用与低温下发生的自动氧化作用在主要反 应途径上是相同的 ➢ 烹饪中常用的油脂种类不同,在高温条件下发生氧化 的难易也不同 ➢ 在油脂中加入抗氧化剂后可以较有效地延缓油脂的高 温氧化作用
28
第四节 油脂的理化变化
2. 胆固醇 胆固醇属于固醇类,主要存在于动物组织中,在
脑及神经组织中含量较高,其次是家禽和蛋类中。
13
第一节 脂类基础知识
二、类脂
3. 蜡
动物蜡
植物蜡
14
矿物蜡
第二节 油脂主要理化性质
一、油脂的物理性质
1. 油脂的色泽和气味 ➢在正常情况下,单纯的脂肪及脂肪酸是无色的 ➢油脂带有颜色,往往与脂肪中溶有的色素物质有关 ,如脂溶性的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等 ➢油脂中杂质对颜色也有一定的影响,杂质越多,其 颜色也深,品质越差
5
天然油脂中重要的不饱和脂肪酸
名称 豆蔻油酸 花生油酸
油酸 棕榈油酸
主要存在于 动植物油 花生、玉米油 所有动植物油 多数动植物油
芥酸
芥子、菜籽、鳕鱼肝油
亚油酸
各种油脂
亚麻酸
亚麻、苏子大麻籽油
第一节 脂类基础知识
一、油脂
1. 油脂的概念 (2)不饱和脂肪酸
6
第一节 脂类基础知识
一、油脂
1. 油脂的概念 (2)不饱和脂肪酸
二、加热油脂的化学变化
3. 聚合反应 ➢ 油脂经过加热使用后,特别是在加热到300℃以上或长
时间反复加热后,油脂不仅会发生热分解反应,还会发 生热聚合反应 ➢ 油脂的热氧化聚合过程,随油的种类不同而不同,油脂 的不饱和度越高,越易发生聚合作用 ➢ 油脂热氧化聚合的程度与温度、氧的接触有关

第3章食用油脂加工PPT课件

第3章食用油脂加工PPT课件

2、油脂的化学性质 (1)油脂的水解 酸价——中和一克油脂样品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KOH的毫克数。酸价低 说明甘油三酸酯分解少,油脂品质好。酸价是衡量油脂新鲜程度的指标。 中和值——中和一克脂肪酸所需KOH的毫克数。 (2)油脂的皂化 用碱把油脂分解为肥皂和甘油的反应叫做皂化。 皂化值——使一克油脂(包括甘油三酸酯,游离脂肪酸以及其它类脂) 完全皂化所需的KOH毫克数。
四. 黄油 黄油是以牛乳或奶油为原料,经搅拌炼压而成的油中水型(W/O)
粘稠乳化乳脂肪。 五. 人造黄油(Margarine) 人造黄油:是可塑性或液态乳化状食品,主要是油中水型(W/O),
原则上由食用油脂加工而成,这种食用油脂不是从乳中提取的。 人造黄油应具有下列特征:①人造黄油是可塑性的食品或是液态的乳
(3)搅拌速度 搅拌的作用使碱液与油充分混合,以利于中和反应加速,进行完全。
同时使中性油不被局部皂化。中和反应之后,较慢搅拌有利于絮凝。
(4)中和用碱及其用量 A、中和用碱 中和剂有: NaOH、Na2CO3和KOH等。Na2CO3易造成溢锅和脱色 效果差,KOH价高且形成的皂脚过软分离困难。生产上普遍使用NaOH。 B、碱的用量 用碱量=理论碱+超量碱 酸价:中和1克油脂试样中所含的游离脂肪酸所需的KOH的毫克数。是 衡量油脂新鲜程度的指标。 因此,用KOH表示时,理论碱(mg)=油重(g)×酸值 用NaOH表示时,理论碱(mg)=0.713×油重(g)×酸值
七、脱蜡 1、脱蜡的基本原理
根据蜡与油脂的溶点差及蜡在油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变小的 特性,通过冷却析出晶体蜡,经过滤或离心分离而达到蜡油分离目的。
2、脱蜡工艺 常规脱蜡法—冷冻结晶
第四节 油脂食品及加工
一. 烹饪油(COOK OIL) 也叫煎炸油。对其要求主要有: 1、颜色金黄色,气味好,使制作出的食品具有美好而稳定的气味和滋味。 2、烟点高,发烟少,热稳定性好。这是最基本而又是最重要的特性要求。 3、要有良好的保存性能。 烹饪油一般采用猪油,粗茶油,粗橄榄油和三脱以上的精炼油。

高中化学选修五:4.1《油脂》ppt课件PPT课件

高中化学选修五:4.1《油脂》ppt课件PPT课件

②若R、R′、R″不同,称为混合甘油酯。
③天然油脂大多数是混合甘油酯。
精选PPT课件
5
(3)油脂的分类 组成油脂的高级脂肪酸,多数是含偶数碳原子的直链高级脂肪 酸。以含16和18个碳原子的最常见。 ①油:常温下呈液态,是含较多不饱和脂肪酸成分的甘油酯,如 植物油。 ②脂肪:常温下呈固态,是含较多饱和脂肪酸成分的甘油酯,如 动物油。
8
①水解反应 a.酸性条件下的水解,如硬脂酸甘油酯的水解:
精选PPT课件
9
b.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皂化反应),如硬脂酸甘油酯的皂化:
精选PPT课件
10
②油脂的氢化(也叫硬化、还原反应),如油酸甘油酯的氢化:
精选PPT课件
11
预习思考 ①油脂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吗?混合甘油酯是混合物吗? ②生活中我们常用Na2CO3溶液洗去餐具上的油污,Na2CO3溶液 去油污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热的纯碱溶液去污效果更好?
精选PPT课件
13
自测诊断 1 . (2015·山 东 淄 博 高 二 检 测 ) 下 列 关 于 油 脂 的 叙 述 不 正 确 的 是 () A.油脂属于酯类 B.天然油脂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C.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 D.油脂均不能使溴水褪色
【答案】 D
精选PPT课件
14
2.油脂水解反应的共同产物是( ) A.饱和高级脂肪酸 B.不饱和高级脂肪酸 C.乙醇 D.甘油
肪酸
C15H31COOH 硬脂酸十八酸:C17H35COOH
不饱和 脂肪酸
油酸9-十八碳烯酸:C17H33COOH 亚油酸9,12-十八碳二烯酸: C17H31COOH
精选PPT课件
21
特别提醒 ①酯与油脂 酯是由羧酸或无机含氧酸与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其

油脂精炼工艺脱酸-PPT

油脂精炼工艺脱酸-PPT

22
• 1.3.3.操作温度
• 中性油被皂化的机率与操作温度正比
➢ 初温:加碱时毛油的温度;低温避免中性油皂化
➢ 终温:反应后油-皂粒明显分离时,释放出中性油,并利于油-皂粒的分离 所达到的最终油温
➢ 加快吸附色素等杂质,促进皂粒进一步絮凝呈皂团→有利油皂分离
➢ 升温速度:自油-皂粒明显分离至终温的速度
➢ 毛油的酸值:酸值↑→浓度↑ ➢ 毛油的含杂量:含杂量↑→浓度↑ ➢ 毛油的色泽:色泽↑→浓度↑ ➢ 毛油的脱色程度:脱色程度↑→浓度↑ ➢ 操作温度:温度↑→浓度↓ ➢ 中性油皂化损失:浓度↑→损失↑ ➢ 皂脚的稠度:浓度↑→稠度↑
毛油、成品油 酸值
毛油、成品油 色泽
皂脚密度
操作温度
成品油得率
21
• 皂膜絮凝 ➢ 结构松散的皂粒吸附毛油中的胶质、色素等杂质,并在电解质、 温度及搅拌作用下,相互吸引絮凝成大的胶团即“皂脚”
• 反应速度
➢ 反应动力学 ➢ 界面因素
V1 VV42
==DKKC12(1×CLAFC)m2
×
(CB)n
8
➢ 对流扩散
V3 = K3 ×V′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25
➢ 滞留→在慢速反应罐中进行滞留反应
• 1.3.6.杂质的影响
➢ 毛油中杂质:胶溶性杂质、羟基化合物、色素等 ➢ 对碱炼效果有重要影响,促使碱炼产生持久乳化 ➢ 其他色素增加用碱量,造成中性油皂化机率 ➢ 磷脂、蛋白质等→ 增大炼耗;宜先脱胶,磷脂<1.5% ➢ 一酯、二酯→促乳化;甘一酯易皂化 ➢ 棉酚及其他色素→色泽深→宜用浓碱→增大中性油皂化
➢ 中性油被皂化的量随超量碱的增加而增大

油脂酸价、过氧化值测定ppt课件

油脂酸价、过氧化值测定ppt课件

食品安全检验技术 食用植物油酸价、过氧化值的测定 (理化部分)
1、概念
二、 过氧化值的测定
2、测定意义
油脂被氧化生成过氧化物的多少常以过氧化值来表示。 所谓“油脂的过氧化值”,是指100g油脂中所含的过氧化 物,在酸性环境下与碘化钾作用时析出碘的克数。
过氧化值反映了油脂氧化酸败的程度。 油脂在败坏的过程中,不饱和脂肪酸的被氧化,形成活 性很强的过氧化物,进而聚合或分解,产生醛、酮和低分子 量的有机酸类。 过氧化物是油脂酸败的中间产物。因此常以过氧化物在 油脂中的产生,作为油脂开始败坏的标志。
食品安全检验技术 食用植物油酸价、过氧化值的测定 (理化部分)
7、注意事项
① 碘与硫代硫酸钠的反应必须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进 行,因为在碱性溶液中将发生副反应,在强酸性溶液中, 硫代硫酸钠会发生分解,且I-在强酸性溶液中易被空气中的 氧所氧化。
② 碘易挥发,故滴定时溶液的温度不能高,滴定时不要 剧烈摇动溶液。 ③ 为防止碘被空气氧化,应放在暗处,避免阳光照射, 析出I2后,应立即用Na2S2O3溶液滴定,滴定速度应适当快 些。
食品安全检验技术 食用植物油酸价、过氧化值的测定 (理化部分) 油脂中过氧化物含量的多少与酸败的程度成正比。过 氧化值和油脂新鲜程度密切相关。因此,过氧化值的测定 是判断油脂酸败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3、方法的局限性
过氧化值随油脂的酸败而增加这一趋势是有一定极 限的,超过这一极限反而下降。严重败坏的油脂中过氧 化值反而较低。其原因是当油脂严重酸败时,过氧化物 分解的速度大于它产生的速度。
食品安全检验技术 食用植物油酸价、过氧化值的测定 (理化部分)
5、试剂
① 0.002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 ②饱和碘化钾溶液:称取14g碘化钾,加10mL水溶解, 必要时微热使其溶解,冷却后贮于棕色瓶中。 ③三氯甲烷-冰乙酸混合液:量取40mL三氯甲烷,加 60mL冰乙酸混匀。 ④ 10g/L淀粉指示剂:称取可溶性淀粉0.5g,加少许水, 调成糊状,倒入50mL沸水中调匀,煮沸。临用时现配。

油脂的化学反应ppt课件

油脂的化学反应ppt课件
油脂的化学反应
一、水解和皂化反应 1、酸水解:
P R1
O R2
S
R3
H2O/H+
PH
R1COOH
O H + R2COOH
S
H R3COOH
这个反应在酸水解条件下是可逆的,已经水解的 甘油与游离脂肪酸可再次结合生成一脂肪酸甘油 酯、二脂肪酸甘油酯。
2、碱水解(皂化反应):
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反应不可逆,水解出的游离脂 肪酸与碱结合生成脂肪酸盐,即肥皂,所以我们把 这个反应称为皂化反应。
油脂水解后产生的饱和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催 化下发生氧化,最终生成具有特殊刺激性臭味的 酮酸和甲基酮,所以称为酮酸酸败,也叫生物氧 化酸败。
微生物
RCH2CH2COOH O2 RCHCH2COOH
OH
—2H RCCH2COOH —CO2 O
RCCH3 O
OO
O
O
H 2 O
脱 羧
R C H 2 C C H 2 C ~ S C o A R2 C C2 C C H O H O H R2 C C3
11
13
9 R2
O2
OOH
R1
11
13
9 R2
R1 13
11 9
R2
O2
R1 13
OOH
11 9
R2
(3)酸败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这个反应导致油脂中游离脂肪酸的增加,
如果这种油脂中含有较多的低级脂肪酸, 就会出现特殊的臭味,这在乳及含乳脂的 食品中较为常见。 对大多数油脂来说,酸败后产生有强烈气 味来自低级的β-甲基酮类物质。
解、氧化油脂的微生物及酶类等。 如油脂中会含有0.1%的水,天然油脂中往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第四章第一节 油脂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第四章第一节 油脂

6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第四章第一节 油脂PPT-精品课件(实用版)
思考与交流
在硬水中滴加少量肥皂水,为什么会有 白色沉淀产生?
答:硬水中的Ca2+或Mg2+跟肥皂的主要成分硬脂酸钠 起反应生成硬脂酸钙[Ca (C17H35COO)2]或硬脂酸镁 [Mg (C17H35COO)2]沉淀。
2019-5-12
替天然油脂的原因还有一个:廉价。
人造脂肪通常被用于制作脆皮面包、炸薯条和甜甜 圈食品; 奶油蛋糕、西式糕点、方便面等反式脂肪酸含 量较高,过量摄入会影响婴幼儿智力发育,也易导致成 人心脑血管疾病。
人教版-化化学学选选修修五五第第四四章章第第一一节节 油脂(P共 PT1-2精张品PP课T)件(实用版)
人造脂肪食品
人教版-化化学学选选修修五五第第四四章章第第一一节节 油脂(P共 PT1-2精张品PP课T)件(实用版)
人造脂肪
10
人教版-化化学学选选修修五五第第四四章章第第一一节节 油脂(P共 PT1-2精张品PP课T)件(实用版)
人造脂肪最好少吃 反式脂肪酸可致心血管病
人造脂肪的学名叫反式脂肪酸,植物油中的不饱和脂 肪酸可以经催化制成饱和脂肪酸,在这个过程中,有一 些不饱和脂肪酸的结构发生变化, 变成反式脂肪酸。这 种物质不但能延长食品的保质期,还会增加食物的可口 程度,比如让糕点变得更酥脆。食品行业经常用它来代
2019-5-12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第四章第一节 油脂PPT-精品课件(实用版)
人教版-化学选修五第四章第一节 油脂PPT-精品课件(实用版)
二、油脂的化学性质
1.油脂的水解 ①酸性条件下:
C17H35COOCH2
H2SO4
C17H35COOCH + 3H2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酶促氧化
• 催化这个反应的主要是脂肪氧化酶,它广 泛分布于生物体内。
• 不饱和脂肪酸在酶的催化下先生成自由基 ,然后再催化生成R-O-O-H,最后分解生成 有异味和臭味的物质。
2、抗氧化剂作用机理
• 由于抗氧化剂种类较多,按其抗氧化的作 用机理,主要有以下几种 • (1)金属离子络合剂 • (2)自由基清除剂 • (3)氢过氧化物分解剂 • (4)单重态氧猝灭剂 • (5)酶抑制剂
油脂酸败
1、油脂酸败的基本过程
油脂酸败:油脂受空气中氧、日光或酶等作 用,使油脂产生异味和臭味的现象。 油脂酸败的类型: 1、自动氧化(自由基链式反应) 2、光敏氧化(单重态氧1O2) 3、酶促氧化(脂肪氧化酶)
(1)油脂的自动氧化
• RH: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 • RH在金属催化或光、热的作用下,会发生 以下反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酶抑制剂
• 酶抑制剂可以阻止或减弱氧化酶类的活动 。
• 如超氧化歧化酶可以将超氧化物自由基转 变为基态氧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过氧 化氢酶的作用下生成水和基态氧,从而起 到抗氧化作用。
参考文献
[1]汪东风.食品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7:90-95. [2]刘成梅,冯妹元,刘伟等.天然维生素E及其抗氧化机理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5,26(6):205-207. [3]彭珊珊,钟瑞敏,李琳. 食品添加剂. 北京:中国轻 工业出版社,2004.6:73-75. [4]凌关庭. 食品抗氧化剂及其进展(Ⅱ). 粮食与油脂 ,2000,7:47-48. [5]李朝林. 肉类罐头色泽褐变成因. 食品科学, 1991, 4:15-17.
过氧化物 R-O-O-H
亚甲基上的H裂解
油酸酯
双键
ROOH的分解
R-O-O-H极不稳定,很快开始分解 -OH 裂解 醛、酮、醇、酸、 R-O-O-H RO· 环氧化物、碳氢
聚合 ROOR、ROR、 等聚合物 化合物等
(2)光敏氧化
光敏剂受激发后于基态氧(3O2)生成激发 态态氧(1O2 ), 1O2高度活泼,可以直接 进攻双键上的碳原子
(1)金属离子络合剂
• 可通过对金属离子的络合作用,减少金属 离子的促进氧化作用(如EDTA、柠檬酸、 磷酸衍生物的抗氧化作用)。 • 紫外光谱研究证明黄酮类化合物与金属离 子形成络合物, 阻止了催化自由基反应的 金属离子的活性。
(2)自由基清除剂
• R· +02→ROO·,若以AH或AH2表示抗氧化剂,则 如以下所示的方式切断油脂自动氧化的连锁反 应,从而防止油脂继续被氧化, • R· +AH2→RH+·AH,ROO· +AH2→ROOH+·AH, • ROO·+AH→ROOH+A·, • 产生的基因可以以下2个方式再结合成二聚体 和其他产物。 • A+A→A-A, • ROO+A→ROOA,(AH为抗氧化剂,RO为脂质 游离基,ROOA为脂质过氧基)
2-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
在形成自由基后比较稳定,其原因可解释为:氧原子上不成对单电子 能与苯环上的π 电子云作用,发生共轭效应。这种共轭的结果使成对 电子并不固定在氧原子上,而是部分分布到苯环上。这样,自由基的 能量就有所降低,不再引发链式反应,起到了抗氧化作用。
(3)氢过氧化物分解剂
(4)单重态氧猝灭剂 如维生素E(生育酚)、β-胡萝卜素等都 能与单重态氧反应,使单重态氧转变为基 态氧,阻止了油脂的氧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