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与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概念和理念的区别
义务教育与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概念和理念的区别2022年4月,教育部正式发布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标志着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对我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正确认识与理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和课程理念,对于正确贯彻实施《课程标准(2022年版)》,创造性地设计、实施与评价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基础性和引领性的作用。
一、正确认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学习有机融合的课程。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既是综合课程,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领域。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高中和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相比,具有不同特征。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基础性、健身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征。
正确认识与把握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无论是对于编制课程标准,还是对课程实施等都具有理论引领的作用。
(一)基础性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础性是指小学与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主要是为学生下一阶段学习和生活奠定体育与健康的认知、能力、情感和健康基础。
1.打好体育与健康认知基础根据学生体能发展与动作发展规律,在小学低中年级以基本运动技能和体能为主要学习内容,以体育游戏和游戏化体育运动为载体,指导学生发展基本运动技能和体能,为学习比较复杂的运动技能奠定认知和技能基础;小学高年级以多样化的、经过改造的体育运动项目和体能为主要学习内容,形成丰富的体育运动体验;初中在先前学习基础上比较系统地学习几项体育运动技能,形成比较深刻的体育运动体验,较好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
在健康教育中,小学以与学生健康紧密相关的健康行为为主要内容;初中以提高对健康的价值认知、科学合理地保护与增进健康的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为今后的健康生活奠定认知基础。
2.打好积极的体育与健康情感态度基础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突出体育与健康教育本身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培养学生学习体育和健康的兴趣爱好,为今后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奠定情感、态度基础。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0修订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0修订一、课程性质与定位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的综合性课程。
它是一门必修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二、课程基本理念1.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2.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从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受益。
3. 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4. 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生活性,将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与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和终身锻炼意识。
三、课程目标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具体目标包括:1. 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运动技能和健身方法,提高自主锻炼和终身锻炼的意识。
2. 培养运动兴趣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3. 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4. 培养体育精神,提高体育道德水平,发扬体育精神。
5. 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素养,了解体育文化的基本知识和中国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包括体育理论知识、运动技能学习和体育锻炼实践三个部分。
具体内容要求如下:1. 体育理论知识:主要包括体育与健康知识、体育锻炼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应该了解这些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为后续的体育锻炼和实践打下基础。
2. 运动技能学习:主要包括田径、体操、球类、游泳、武术等运动项目的基本技能和练习方法。
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大纲(2022年版)
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大纲(2022年)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与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特点:基础性、健身性、实践性、综合性。
二、课程理念1.坚持“健康第一”。
2.落实“教会、勤练、常赛”。
3.加强课程内容整体设计。
4.注重教学方式改革。
体育与健康课程根据体育学习实践性和健康教育实用性的特点,强调从“以知识与技能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
5.重视综合性学习评价。
体育与健康课程重视学习评价的激励和反馈功能,注重构建评价内容多维、评价方式多样、评价主体多元的评价体系。
评价方法要重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结合。
6.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三、课程目标(一)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德和关键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
运动能力: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
包括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与比赛三个维度。
健康行为:学生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
包括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绪调控、环境适应四个维度。
体育品德: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体育伦理,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
包括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品格三个维度。
(二)总目标1.掌握与运用体能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
2.学会运用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的体育品德。
(三)水平目标【水平一】1.掌握与运用体能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
①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游戏,感受体育活动的乐趣;②学练和体验移动性技能、非移动性技能、操控性技能等基本运动技能。
2.学会运用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①感受体育锻炼对健康的重要性,参与校内外体育活动;②知道个人卫生保健、营养膳食、安全避险等健康知识和方法,并将其运用于日常生活中;③活泼开朗,体验快乐,乐于与他人交往,适应自然环境。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有机整合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学科中相关的内容、方法、原理,以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综合类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1. 运动参与认真上好体育课,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应按学校安排进行1小时的课外体育锻炼。
自觉与同伴组成小组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和运动竞赛。
学会制定和实施简单的个人锻炼计划。
具备选择利于提高职业素质运动项目的意识、自我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的能力。
2. 增强体能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努力提高以耐力、力量和速度为主的体能素质水平,积极参与国家、地方及学校组织开展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等各类体育活动。
3. 体育技能基本掌握两项以上体育技能,不断提高运动能力。
形成自己的运动爱好和专长,有能力参加班级、校际和更高级别的体育运动比赛。
4. 身体健康了解一般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懂得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逐步养成健康向上的良好生活方式。
具有改善与保护身体健康的意识,能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我健康状况的科学健身手段,特别是有氧健身手段,学会用养生保健的方法改善身体健康。
对所从事的体育活动可能发生的伤害有初步认识,有意识控制和回避不规范动作的产生,懂得紧急处置运动创伤的简单方法。
5. 心理健康了解与体育有关的青春期心理卫生知识,认识青春期性心理的变化规律。
具有良好的情绪和自控能力,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坚强的意志、提高抗挫折能力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缓解性格差异导致的心理冲突。
2024新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24新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24年新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
1. 课程性质: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2. 课程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专长,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3.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阐述体育与健康课程总目标,并分学段阐述课程具体目标。
4. 课程内容:包括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和跨学科主题学习。
专项运动技能包括球类运动、田径类运动、体操类运动、水上或冰雪类运动、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新兴体育类运动六类,每类包含若干运动项目。
5. 课程实施: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三个方面,提出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要求。
6. 课程评价:从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方式三个方面,阐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评价原则和实施要求。
7. 课程管理:从地方管理和学校管理两个方面,提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管理要求。
8. 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强调体育与健康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性,提出通过教师培训和自主专业发展途径,提升体育与健康教师实施课程的能力。
总之,新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全面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2022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 (一)核心素养内涵
体育与健康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定课程目标。
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体育 与健康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
2、健康行为 健康行为是指学生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 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健康行为包括体 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掌 握和运用、情绪调控、环境适应四个维度 ,主要体现在养成良好的锻炼、饮食、用 眼、作息和卫生习惯,树立安全意识,控 制体重,远离不良嗜好,预防运动损伤和 疾病,消除运动疲劳,保持良好心态,适 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等。
1、有规律地参与校内外体育锻炼。 2、运用健康与安全知识和技能进行健 康管理的能力增强。 3、情绪调控能力增强,心态良好,充 满青春活力。 4、善于沟通与合作,适应多种环境。
1、积极应对体育活动中遇到的困难, 表现出吃苦耐劳、敢于拼搏、勇于争先 的精神。 2、做到诚信自律,公平公正,规则意 识强。 3、具有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能正 确看待比赛的胜负。
3、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的体育品德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参与体育学练、展示或比赛对个 人品德塑造的重要性;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在遇到困难或挑战自身身体极限且 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能克服困难、坚持到底,与同伴一起顽强拼搏;遵守体育游 戏、展示或比赛规则,相互尊重,诚实守信,具有公平竞争的意识和行为;充 满自信,乐于助人,表现出良好的礼仪,承担不同角色并认真履行职责,正确 对待成败;能将体育运动中养成的良好体育品德迁移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2、学练体能和多种运动项目的 知识与技能能进行体育展示或 比赛。
3、运用所学知识观看体育展示 或比赛。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徐州中健科技职业技术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有机整合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学科中相关的内容、方法、原理,以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综合类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1.运动参与认真上好体育课,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应按学校安排进行1小时的课外体育锻炼。
自觉与同伴组成小组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和运动竞赛。
学会制定和实施简单的个人锻炼计划。
具备选择利于提高职业素质运动项目的意识、自我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的能力。
2.增强体能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努力提高以耐力、力量和速度为主的体能素质水平,积极参与国家、地方及学校组织开展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等各类体育活动。
3.体育技能基本掌握两项以上体育技能,不断提高运动能力。
形成自己的运动爱好和专长,有能力参加班级、校际和更高级别的体育运动比赛。
4.身体健康了解一般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懂得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逐步养成健康向上的良好生活方式。
具有改善与保护身体健康的意识,能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我健康状况的科学健身手段,特别是有氧健身手段,学会用养生保健的方法改善身体健康。
对所从事的体育活动可能发生的伤害有初步认识,有意识控制和回避不规范动作的产生,懂得紧急处置运动创伤的简单方法。
5.心理健康了解与体育有关的青春期心理卫生知识,认识青春期性心理的变化规律。
水平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课程基本理念: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
语。
2、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
学习目标1:提高基本身体活动和完成体育游戏的 能力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完成多种基本身体活动动作。如在体育游戏活动中 完成快速的曲线跑、合作跑、持物跑,单、双脚连 续向高或向远跳跃,单、双手的投掷和抛物,有一 定速度要求的攀、爬、钻等动作。
评价要点:完成所学动作的准确性、数量或速度。
等信息。 学习目标2:体验运动过程并了解动作名称的含义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了解多种运动术语或动作名称的含义。如使用正确的术语描 述已经学过的动作,并说出同类动作的不同变化(如投远与 投准、跳高与跳远等)。
评价要点:对有关运动术语或动作名称的了解程度。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模仿并说出教师示范动作的名称或术
等动作时的自我保护和相互保护的情况。
三、身体健康
1、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 学习目标1:了解个人卫生保健知识和方法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了解近视眼预防、食品卫生、主要营养素的作用等有关知识。如学会合理用眼,
注意用眼卫生,定期检查视力;初步树立食品卫生意识,不吃不洁、腐败变质、 超过保质期的食品;知道人体所需的几种主要营养素(如脂肪、蛋白质、糖类 等);认识烟草对健康的危害;树立尊重生命、保护生命的意识等。 评价要点:对个人卫生保健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自我评价读书、鞋子、看电视、用电脑等是否符合用眼卫 士要求。 学习目标2:初步了解疾病预防知识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初步了解一些疾病的危害和预防知识。如知道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肠道 寄生虫病对健康的危害与预防,营养不良、肥胖对健康的危害与预防;懂得接种 疫苗可以预防疾病,动物咬伤或抓伤后要及时注射狂犬疫苗,并在医生的指导下 服药等知识。 评价要点:对所学疾病预防知识的了解程度。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举例说出1-2种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
什么是体育与健康课程
什么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以下特性:基础性——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践性——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锻炼以及行为养成,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
健身性——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综合性——课程强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强调以体育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
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理念(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地发展。
(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在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方面,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动机水平;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基本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高度重视学生的发展需要,从课程设计到学习评价,始终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中心。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05:29教育部近日发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
新修订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有哪些内容?未来,体育与健康课应该怎么上怎么教?教育小新给您一一解读,快来看看吧。
一、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教育是实现儿童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具有基础性、健身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点。
二、课程理念主要包括六个方面:1.坚持“健康第一”;2.落实“教会、勤练、常赛”;3.加强课程内容整体设计;4.注重教学方式改革;5.重视综合性学习评价;6.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三、课程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
让学生掌握与运用体能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学会用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品德。
四、课程内容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和跨学科主题学习。
根据课程目标的四个水平,设计相应内容。
针对水平一目标,专门设置基本运动技能的课程内容,为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学练奠定基础;针对水平二、水平三、水平四目标,分别设置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的课程内容;健康教育和跨学科主题学习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
其中,健康教育由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生物学、科学等多门课程共同承担,体育与健康是落实健康教育的主要课程。
五、课程实施这里,教育小新给老师们四个方面的教学建议:第一,编制课程实施计划,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小贴士1:在编制教学计划时,老师们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课程的育人特点,设计教学内容。
在一、二年级,重点通过游戏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技能;在三至六年级,主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每学期指导学生学练2个不同的运动项目,在重点发展学生各种体能的基础上发展多项运动技能;在七、八年级,一个学期指导学生学练1个运动项目,在继续发展学生体能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专项运动技能;在九年级,可以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一个运动项目进行1年的学习,保证学生初中毕业时掌握一到两项运动技能。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主要内容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主要内容一、课程性质(一)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价值1.增进身体健康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3.增强社会适应能力4.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一) 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二)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三) 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四) 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五)根据课程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课程目标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二、学习领域目标运动参与目标(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2)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运动技能目标(1)获得运动基础知识;(2)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4)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身体健康目标(1)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2)发展体能;(3)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4)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心理健康目标(1)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2)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3)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4)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是: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是:
1.促进学生我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
2.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方法。
3.教学的主要手段是以活动性游戏和各种运动方法构成的身体练习。
4.体育与健康课程不等于体育加健康教育。
学科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内容的基础性。
2.课程内容的选择性。
3.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
二、制定水平四教学计划的依据
答:1.制定水平教学计划首先应在认真研究课程目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水平四(初中段)五个学习领域的水平目标,以及相应的内容标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各学年的教学目标。
2.要认真研究内容标准,根据水平目标以学生的发展和目标的达成为中心并结合本校情况来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
3.以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生身心发展特征为主线,合理规划教学内容。
4.根据水平四教学总时间合理预计各项教学内容的时数比例。
对于各项教学内容的时数预计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性质、作用以及难易程度来分配,更重要的是根据实际教学的情况而定。
传统的教学计划中有很多优秀的内容值得我们借鉴,如根据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确定教学内容的时数,根据季节和地域特点安排教学内容等。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解读与梳理
满青春活力。·善于 沟通与合作,适应多 种环境。
流,适应自然环境的
中。遭受挫折和失败
变化。·
时保持情绪稳定。交
往与合作能力提升,
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增强。
小学体育与健康的四个方面培养目标的概述
课程 总目标
水平一
水平二
水平三
水平四
积极参与体育活 动,养成良好的 体育品德
• 在体育活动中表现 出不怕困难、努力 坚持学练的意志品 质。按照要求参与 体育游戏。在体育 活动中尊重教师、 爱护同学,能扮演不 同的运动角色。
健康行为与生活 方式、生长发育 与青春期保健、 心理健康疾病预 防与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应对安 全应急与避险。
球类运动、田径 类运动、体操类 运动、水上或冰 雪类运动、中华 传统体育类运动、 新型体育类运动。
设置有助于事件体 育与道德、智育、 美育、劳动教育和 国防教育相结合的 多学科交叉融合学 习主题、如钢铁战 士、劳动最光荣、 身心共成长、破解 运动的密码人与自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六大”核心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
➢ 体育与健康课程应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以中国学生发展核 心素养为引领,重视育体与育心、体育与健康教育相融合,充分体现健身育人本质特征,引导 学生形成健康与安全的意识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
目 录
01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 02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六大”核心理念 03 小学体育与健康 “四大”核心素养理念的解读 04 小学体育与健康的四个方面培养目标的概述 05 小学体育与健康的课程内容设置“六要素” 06 小学体育与健康的课程实施建议
01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 程的性质
《体育与健康》说课稿
《体育与健康》说课稿《体育与健康》说课稿范文(通用9篇)各位专家,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体育与健康》课程。
下面我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与实施、课程规划建设和特色创新等六个方面介绍本课程的整体设计情况。
一、课程设置1.课程性质与地位(1)性质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2)定位大学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是对大学生的身体教育和健康教育,具有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衔接和转折的特点,是全民健身的中间环节,关系到“全民健身纲要”的实施。
2.课程目标(1)基本目标基本目标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分为五个领域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身体健康目标: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心理健康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社会适应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2)发展目标发展目标是针对部分学有所长和有余力的学生确定的,也可作为大多数学生的努力目标,分为五个领域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XXXX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体育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三、参考学时144学时四、教学内容和要求五、教学建议(一)教学方法指导法1.语言法:是体育教学中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学生学习,达到教学要求的方法。
2.直观法:是体育教学中通过一定的直观方式,作用于人体感觉器官、引起感知的一种教学方法。
3.完整法:是从动作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连续地进行教学和练习的方法。
4.分解法:是从掌握完整动作出发,把完整的动作按其技术结构分成几段或按身体活动的部位分成几个部分,逐段或按部分进行教学和练习,最后完整地掌握动作的方法。
5.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法:是教师为了防止和纠正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动作错误所采用的方法。
(二)评价方法1教学整体设计,能渗透现代体育教学思想、观念和理论。
6.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7.教学设计具有新颖、独特和创新。
8.上课具有艺术性、实效性和推广价值。
(三)教学条件体育场地、器材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证。
国家已制订了各级学校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各地学校应争取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配齐,并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改善。
对现有体育设施应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要努力开发它的潜在功能。
1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体育器材一般都具有多种功能,例如:栏架可以用来跨栏,也可以用作投射门,还可以用作钻越的障碍等;利用跳绳可以做绳操、斗智拉绳等。
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
学生个体的体育需求与国家和社会对学生 的体育需求
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对课程标准理解有偏差 课堂教学以形式替代内容 在课程内容资源开发上存在误区 教法手段单一 教学设计空乏、抽象
一、体育与健康的关系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 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 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健康为主要目的的 必修课程
体育与健康教学必须贯彻“健康第一”的 指导思想,为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 康和社会适应服务
体育与健康教学必须以身体练习为手段
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体现体 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
既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又较好的确立了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重视教法的有效性与多样性,教学步骤比 较清晰
提高课堂内容资源利用与开发的水平 教师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合素质要高
课程总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将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加 深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学会体育 学习和评价,增强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 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人际交往技 能和团队意识;承载压力,拒绝挫折,具有健 康素养,塑造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 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 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
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 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 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 它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 性。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最大的突破是:
课程结构分为五个领域,运动参与; 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 会适应;
最大的特点是:
以目标统领内容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 手段的,不是以讲授知识为主要形式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新课标
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途径。
二、课程价值?1、增进身体健康?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3、增强社会适应能力?4、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
技能
三、课程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
四、课程的设计思路:
1、根据课程的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
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
3、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4、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
五、课程目标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培养运动的兴趣与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态度
六,学习领域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
2、运动技能目标
(1)获得运动基础知识(
2)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
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
4)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3、身体健康目标
(1)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2)发展体能(
3)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
4)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4、心理健康目标(
1)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
2)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
3)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5、社会适应目标(
1)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2)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七、课程资源开发?人力资源的开发、自然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课外和校外资源的开发、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
八、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要求
(1)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性别的特征
(2)运动形式活泼,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3)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
(4)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具有较强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