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

合集下载

静脉输液治疗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PPT

静脉输液治疗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PPT
外周静脉输液:外周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见的输液方式,适用于一般性治疗和短期输液。其 优点包括操作简单、方便快捷、适用范围广等。但外周静脉输液需要注意药物浓度和滴速, 避免发生静脉炎等不良反应。
静脉输液治疗的风险因素
• 患者因素:患者的年龄、病情、血管状况等都会影响静脉输液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例如,老年患者血管弹性 差,容易发生静脉炎和渗漏;而幼儿血管细小,容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不良反应。
事故原因
药物错误输入、患者信息错误、 操作不当导致空气栓塞等。
事故影响
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医院声 誉受损,医生护士受到法律追究

总结词
静脉输液安全事故具有严重后果 ,必须高度重视。
案例二:某医院静脉输液治疗风险管理实践
管理措施
制定静脉输液操作规范,加强医生护士培训,实 施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等。
管理效果
01
02
03
明确应对措施
针对识别出的潜在风险, 制定具体的应对措施,包 括预防措施和补救措施。
实施应对措施
在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 积极落实制定的应对措施 ,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和可 操作性。
监督与检查
对实施应对措施的过程进 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 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估与改进
效果评估
定期对静脉输液治疗安全 管理与风险防范的效果进 行评估,可以采用问卷调 查、实地考察等方法。
问题反馈
根据效果评估结果,及时 反馈存在的问题,并制定 相应的改进措施。
经验总结
总结静脉输液治疗安全管 理与风险防范过程中的经 验教训,不断完善和优化 管理流程和方法。
05
案例分析与应用
案例一:某医院静脉输液安全事故分析
干预效果

静脉输液治疗中不安全因素及管理对策

静脉输液治疗中不安全因素及管理对策

静脉输液治疗中不安全因素及管理对策摘要】目的:静脉输液是疾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临床护士最多的技术操作。

探讨与分析不安全因素,加强输液安全管理对减少因输液引发的医患纠纷所具有的价值。

方法:临床输液处理不当引发的不良事件,对其进行分类,分析其原因,并总结相应加强输液安全管理的对策。

结果:静脉输液导致医患纠纷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药液配制问题、医生医嘱输入不规范、护士执行医嘱不严格、护士操作不规范、风险防范意识差、忽视药品说明书等。

认识和防范静脉输液实践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解决输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降低输液相关纠纷的发生。

结论:提升护士安全意识,健全输液管理制度,有效保证患者的输液安全,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减少护理缺陷。

【关键词】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对策【中图分类号】R4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5-0377-02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与抢救患者最常用的给药途径,亦是发生护患纠纷最多的治疗环节之一。

同时具有风险较大、安全隐患较多的缺点。

为了保证患者的输液安全,提高输液质量,减少安全隐患及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现就输液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相应的管理对策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本文选取笔者所在科室2013年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暴露的护理问题由专人给予登记共139例,对静脉输液护理存在的139例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发生在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静脉穿刺失败,皮肤消毒不规范,固定不妥善,液体滴空,液体配置时间过长等。

通过组织相关人员对静脉输液各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筛查和讨论,建立静脉输液治疗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各环节操作,以减少静脉输液所致医疗风险的发生。

2.静脉输液治疗中的不安全因素2.1 药液配制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医疗机构是由护士在病区内开放式加药,一般都是在治疗室配制,治疗室平时走动的人多,消毒隔离措施不规范,护士没有按要求更换防护服和换鞋,室内空气、桌面的细菌超标,工作人员的手没有严格清洗,在配制液体过程中存在液体受污染的可能。

静脉输液治疗潜在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

静脉输液治疗潜在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

静脉输液治疗潜在的护理风险以及防范措施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胸外一科姓名:王彩丽随着静脉输液的广泛应用,静脉输液实践的风险性也在增加。

如何认识和防范静脉输液中存在的护理风险事件、有效降低输液相关的护理差错与纠纷的发生、提高输液安全与质量、已成为护理管理人员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今日我科通过从严格依法行医,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成立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加强静脉输液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报告、反馈系统等方面加强静脉输液风险与安全管理。

随着静脉输液治疗的广泛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不断出现,静脉输液护士在工作内容、手段、方式、范围等不断得到扩展和深化的同时,静脉输液实践的风险性也在增加。

因此应积极加强静脉输液过程中潜在的风险事件与安全的管理,以下我们集体讨论以及进一步学习有关于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风险与安全管理的一些具体措施:一、严格依法行医在我科执业的护士均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并按要求注册,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明确规定护理学员和实习生必须在带教老师指导下才能进行护理技术操作,护理部和科护士长随时督查,私自单独操作者一经发现,护理学员取消培训资格,实习生辞退回学校,并对带教科室和老师给予相应的处罚。

我科执行PICC置管术时,均由取得PICC置管资格认证的护理人员进行此项操作。

二、完善静脉输液相关管理制度,成立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1、医院组织各职能部门不断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等五大护理核心制度要求护理人员人人熟知并认真落实,其中查对制度的落实、确保患者安全是关键。

针对关键、薄弱环节制定了《护理操作规范手册》,人手一册,其中包括给药错误应急处理流程、药物过敏反应处理流程、药物不良反应应急处理流程等与静脉输液有关的应急预案,要求护理人员熟记内容,提高应急能力,在紧急情况下能有效应对。

每个科室均下发了《常见药物配伍禁忌表》,护理人员可快速查找常见药物配伍禁忌。

通过以上措施使护理安全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做到有章可循,从制度上保证了静脉输液治疗安全工作的落实。

PIVAS风险防范制度

PIVAS风险防范制度

PIVAS风险防范制度静脉输液治疗是患者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治疗方式之一,在整个医疗机构管理工作中,确保静脉输液安全是其中一项重要任务。

静脉输液治疗是打开患者血液循环的治疗方式,风险较高,只有基于严格的管理、医护人员高度的责任感、严谨的专业素质才能确保这项工作的优质完成。

近年来临床上出现的一些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有相当一部分都与输液治疗的不当有关。

目前我国静脉输液量比发达国家要大,国家卫健委也已采取了一些限制措施,比如一些病种不推荐使用静脉输液、门诊逐渐削减输液使用的数量等,但仍有大量患者需要使用静脉输液治疗,这就需要通过严格的药品管理、流程管理、人员管理等多方面的系统化管理以保障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性。

在输液治疗安全管理的全流程中,非常核心的一个环节就是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的建立和运营。

PIVAS从1999年进入中国,十几年的发展和运营证明它对于输液治疗安全性的价值非常显著。

一、建立PIVAS带来的好处(一)安全用药:审方药师的参与,有效减少用药差错和配伍禁忌。

(二)洁净环境和无菌调配:洁净的环境及专业的设备最大程度避免微生物污染。

(三)工作人员职业防护:有效减少危害药品给工作人员造成的危险。

(四)减少隐性流失,避免小药库:实现病区药品库存的最小化,有效减少药物浪费,同时可进行全院调剂,实现药品共享。

(五)协定处方:提高了配方的一致性。

(六)人力资源共享及效率提升:根据专业方向,更有效更合理地分配工作人员。

(七)实现产品可追溯性记录:如在药品召回时,可及时追踪药品。

(八)个体化调配:主要用于对药物耐受性低的患者。

许多患者对药品中加入的防腐剂或辅料过敏,或者对标准剂量的药物敏感,因而在使用时需要改变药物作用强度、剂量或药物外的其他辅料,使其更加安全。

(九)区域性集中调配中心:可为诊所、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及小型医院服务,既保证了医疗需求,且未增加各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同时也减少了调配设备的重复投放和废物排放,还可通过标准化操作提高调配质量。

静脉输液操作风险及防范措施

静脉输液操作风险及防范措施

静脉输液操作风险及防范措施一、静脉输液操作的风险1.穿刺风险:静脉输液操作需要进行静脉穿刺,如果穿刺不准确或不注意卫生条件,可能会导致局部疼痛、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2.感染风险:输液过程中,若无严格的无菌操作,可能引入细菌或其他病原体,导致输液部位感染,严重时可能引发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3.药物反应:某些药物对静脉注射较为敏感,如快速输液可能引发过敏反应,严重时甚至可导致休克。

二、静脉输液操作的防范措施1.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静脉输液通常选择手背、前臂或手臂等静脉较为明显的部位进行穿刺,避免选择静脉难以触及的部位。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操作者在进行穿刺前应洗手,并佩戴无菌手套,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穿刺针或输液管与非无菌物品接触。

3.检查输液设备:在使用输液设备前,应检查针头是否完好、管道是否畅通,确保设备无损坏,以防止药液外漏或输液速度过快。

4.控制输液速度:根据药物的特性和患者的需要,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不良反应。

5.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在输液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如体温、血压、呼吸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6.定期更换输液管和穿刺针头:输液管和穿刺针头应定期更换,避免使用时间过长导致感染风险增加。

三、静脉输液操作的重要性静脉输液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各个科室。

正确的静脉输液操作可以确保药物的准确输送到患者体内,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合理的静脉输液操作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并发症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

静脉输液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操作者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并定期接受相关培训,持续提高自身素质。

同时,医疗机构也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对静脉输液操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患者的安全。

静脉输液操作风险较高,但通过严格执行防范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静脉输液操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只有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有效治疗。

静脉输液治疗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

静脉输液治疗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

2、 加强输液安全防范意识规范 (1)强化护理安全与法律知识教育 (2)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3)加强护士用药知识学习 (4)积极推行静脉药物集中配置 (5)做到勤巡视、细观察,认真交代做好记录 (6) 环境温度较低时,应注意保暖 (7) 熟悉掌握穿刺技术
一、输液器材的发展
1、头皮针:留置时间:大约2—4h (1957年发明的) 2、留置针:留置时间:3—5天 3、中心静脉导管(CVC):留置时间: 2周 4、植入式中央静脉导管系统 5、输液港(VPA):可长期留置或不确定。 其它:输液夹、精密输液器、微量注射泵、便携式输液泵
预防药物外渗的方法
1.用适量的液体稀释药液,避免浓度过高。 2.化疗前应该识别了解所输入药物的性质,对局部和静脉刺激程度。 3.正确评估所选择的静脉和穿刺的部位。 4.在输入药物前要抽回血来证明静脉是否通畅,由另外一名护士确认被 穿刺的静脉是否正常,正常后方可注药。 5.给药过程中不断观察静脉情况,不断询问病人穿刺处有无疼痛和烧灼 感,对于言障碍、意识欠清患者重点关注。
3、处理:(1) 发热反应轻者,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2)高热者给予 物理降温,观察生命体征,按医嘱及时处理。(3)对严重发热反应者应停止输 液,予对症处理外,应保留输液器具和溶液备查。
(四)空气栓塞
1、临床表现:患者突发性胸闷,胸骨后疼痛、眩晕,血压下降,随即 呼吸困难,严重紫绀,病人有濒死感。
(二)静脉炎
1、临床表现: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 、 疼痛,有时伴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美国护理学会4级分级标准 0级输液部位无红、肿、热、痛及不适感觉 1级局部疼痛、红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 2级局部疼痛、红、肿,静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 3级局部疼痛、红肿,静脉条索改变,可触及硬结

静脉输液治疗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

静脉输液治疗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

03
案例三:输液速度过快, 导致患者心脏负荷过重, 引发心衰
02
案例二:护士操作失误, 导致空气进入静脉,造成 空气栓塞
案例一:患者输液过程中 出现药物过敏反应,导致 严重后果
案例分析的启示
F
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和信任度
E
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D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安全意识
加强患者教育,提 高患者的安全意识
和配合度
安全管理的实施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 度和流程
A
加强输液设备的管理和 维护
C
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 者安全意识
E
B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安 全培训和考核
D
建立患者安全用药档案, 确保用药安全
F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 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静脉输液治疗的风险 防范
风险防范的重要性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保障患者安全: 降低静脉输液治 疗过程中可能出 现的风险,保障 患者生命安全
提高医疗质量: 通过风险防范, 提高医疗质量和 服务水平,减少 医疗事故的发生
降低医疗成本: 通过风险防范, 减少医疗事故和 纠纷,降低医疗 成本
维护医患关系: 通过风险防范, 提高患者满意度, 维护良好的医患 关系
严重脱水或电解质紊乱 营养不良或无法通过口服补充营养 药物无法通过口服吸收或需要快速起效 胃肠道功能障碍或无法通过胃肠道给药
手术前后需要补充液体或药物 危重患者需要紧急救治或维持生命体征
静脉输液治疗的注意事项
严格遵循医嘱,确保用 药剂量和速度准确
A
保持输液环境的清洁和 安静,避免交叉感染

静脉输液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静脉输液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静脉输液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常见且重要的操作,然而,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却给患者带来了额外的痛苦和风险。

本文将对静脉输液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一、原因分析1. 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在实际护理工作中,查对制度的落实不够到位是导致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给患者进行治疗时,只喊床号而不喊姓名,更换液体时未做到姓名、药名、输液卡三对照,导致给患者输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

2. 执行医嘱不正确:护理人员盲目地执行错误的医嘱,违反口头医嘱的规定,错抄漏抄医嘱,未能及时发现患者用药剂量的更改,对患者造成影响。

此外,对医嘱执行的时间不严格,包括未服药到口或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错服、漏服、多服药,甚至擅自用药。

3. 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流程未严格执行:由于低年资护士较多,工作经验不足,对专科知识、基本常识、操作规程掌握不牢固,工作流程不熟悉。

导致病情观察不仔细,护理措施不到位,如卧床患者翻身不及时造成压疮,违反手术安全查对制度,造成器械、纱布遗忘在手术切口中,违反护理操作规程,让家属给患者鼻饲造成窒息。

4. 静脉输液操作不当:护理人员在进行静脉输液操作时,未能严格按照规程进行,如静脉注射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此外,检查、手术因漏做皮肤准备或备皮划伤多处而影响手术及检查。

5. 沟通不良:护理人员与患者、医生之间的沟通不足,导致信息传递不准确,进而影响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例如,护理人员未能正确理解医生的医嘱,或未能向患者充分解释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导致患者不配合。

6. 管理因素:护理管理层面的不足,如人员配置不合理、工作压力大、培训不足等,也是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重要原因。

二、防范对策1. 加强查对制度的落实:严格执行姓名、药名、输液卡三对照制度,确保患者用药的正确性。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查对制度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其严谨的工作态度。

2. 提高医嘱执行的准确性:护理人员应充分理解医嘱的内容,严格执行医嘱,并及时发现并纠正医嘱中的错误。

静脉输液管理措施

静脉输液管理措施

静脉输液管理措施静脉输液是现代医疗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治疗和护理方法,也是护士在临床中进行护理基础操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然而,在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护士普遍存在不安全因素,如人员、输液用具、药物、输液泵使用、管道维护、输液相关性感染等。

为了确保病人输液安全,有效地达到治疗目的,增强护士的防范意识和能力,防止医疗纠纷,消除不安全隐患,必须规范操作流程,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并认真落实。

一、规范化管理的目的确保病人输液安全,有效地达到治疗目的,增强护士的防范意识和能力,防止医疗纠纷,消除不安全隐患。

做到人人重视,人人参与管理。

二、确保输液用具安全我院临床上常用于静脉输液的用具有:输液管、头皮针、肝素帽等。

这些用具在输液前必须认真检查其有效期、包装的完整性。

如已过期则不可重新消毒再使用。

外包装检查手法:轻挤外包装,如能鼓起则可放心使用,如不能则证明包装已有裂缝,细菌可能已侵袭包装内用具,应即更换。

三、药物的安全使用静脉输液治疗流程中药物的领取、摆药、配置、查对、更换液体等步骤均存在安全隐患,这些步骤参与的护士比较多,如某一环节没把好关则容易出错,因此,必须确保每一个步骤安全,才能确保病人用药安全。

四、输液泵的使用输液泵是静脉输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设备,其性能直接影响到输液的安全性和效果。

因此,必须确保输液泵的性能良好,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同时,护士在使用输液泵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导致的输液故障或输液过快、过慢等问题。

五、管道维护静脉输液过程中,管道维护是保证输液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护士必须定期对管道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管道通畅、无堵塞、无脱落。

同时,要加强对病人的宣教,指导病人正确维护管道,避免因管道问题而导致的输液中断或输液反应。

六、输液相关性感染控制静脉输液过程中,输液相关性感染是严重影响病人安全的问题。

因此,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加强病房环境的消毒和卫生管理,定期对输液用具进行消毒和灭菌,以降低输液相关性感染的风险。

静脉输液治疗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

静脉输液治疗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
输液速度过慢可能导致药物浓度过低,影响治疗 效果,甚至导致细菌繁殖,引发感染。
输液速度不均匀可能导致药物浓度波动,影响治 疗效果,甚至引发不良反应。
输液速度控制不当还可能导致空气栓塞、静脉炎 等并发症。
感染风险
01
02
03
04
输液过程中可能 发生细菌、病毒
等微生物污染
输液设备、环境、 操作人员等因素
遵循药物配伍禁忌,避免药物配
伍不当导致的不良反应
03
定期监测药物浓度,确保药物浓
度在安全范围内
04
加强药物过敏反应的监测和管理,
及时发现和处理药物过敏反应
输液速度控制与监测
输液速度应根据患者的 年龄、体重、病情等因
素进行调节
输液过程中应密切监测 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
率、血压等
输液过程中应定期检查 输液管路,确保输液通
口服药物治疗: 通过口服药物, 使药物通过胃 肠道吸收进入 血液循环,达 到治疗疾病的 目的
03
肌肉注射治疗: 将药物注射到 肌肉组织中, 使药物通过血 液循环进入体 内,达到治疗 疾病的目的
04
外用药物治疗: 将药物涂抹在 皮肤表面,使 药物通过皮肤 吸收进入体内, 达到治疗疾病 的目的
确保患者安全的关键环节

输液过程中应定期检查 输液袋,确保输液量准
确无误
输液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输 液部位,确保输液部位无
红肿、疼痛等异常情况
输液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输 液泵,确保输液泵工作正
常,无报警情况
加强无菌操作与消毒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确 保输液环境清洁、无菌
定期对输液设备进行消毒, 确保设备无菌
对输液人员进行培训,提高 无菌操作意识

静脉治疗护理风险防范与安全管理案例分析

静脉治疗护理风险防范与安全管理案例分析

静脉治疗护理风险防范与安全管理案例分析摘要:目的:对静脉治疗中风险防范及安全管理案例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解决措施。

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104例患者进行对比实验,均需行静脉治疗,采取摇号方式将其分为对照与观察两个组别,各52例患者,前者沿用常规护理,后者实施风险防范与安全管理手段,对比两组实际应用效果。

结果:经实验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于需静脉治疗的患者而言,进行风险防范及安全管理能够有效减少各不良事件的发生,为患者的生命健康提供一定保障。

关键词:静脉治疗;护理风险防范;安全管理引言:静脉治疗本就有着一定风险性,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因疏忽出现稍许差错,极有可能引发各种不良事件,增加静脉炎、空气栓塞等问题的发生率,给患者身心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对此还需加强护理管理。

本文主要探讨了静脉治疗的护理风险,并提出方法及安全管理对策,具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纳入研究的对象均在院内接受静脉输入药物治疗,时间在2021年6月~2022年5月区间,因本次实验采取对比方式,对此还需构建对照与观察组两个组别,同时为保证研究的有效性,应保证每组患者的人数处于均等状态,并随机选出。

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为(35.78±4.05)岁,观察组以上数据分别为27、25例(36.11±5.29)岁。

两组患者各项资料经对比相对较为均衡(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在静脉输液治疗时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护理人员根据流程展开各项操作,同时密切关注患者各反应情况,加强监督巡查,注意询问患者感受,并告知其相关注意及配合事项,提高其认知及依从性。

观察组实施风险防范与安全管理措施,以此来提高护理的全面性及整体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①护理风险评估,因每位患者的病情、治疗方式、应用的药物、配合度均有着较大差异性,对此为保证护理的针对性,还应提前做好相应的评估工作,与此同时还应当结合以往经验,对较易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找出主要问题所在,在此基础上制定防范措施可起到事半功倍效果。

静脉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静脉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静脉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给予患者药物、营养物质等。

然而,静脉输液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如感染、药物误用等问题。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医护人员应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本文将从感染控制、药物管理、设备使用和培训教育等方面详细介绍静脉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感染控制1. 严格执行手卫生:医护人员在进行静脉输液前后必须进行手卫生,使用洗手液或消毒剂彻底清洁双手。

2. 使用无菌器材:所有与静脉输液相关的器材包括注射器、针头、输液管等必须是无菌的,并在使用前进行检查。

3. 静脉通路消毒:在插管前,必须对患者皮肤进行消毒处理,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并按照规定时间进行插管操作。

4. 定期更换输液袋和输液管:输液袋和输液管应定期更换,以防止细菌滋生和感染。

二、药物管理1. 核对药物标签:医护人员在给予患者静脉输液前,必须核对药物标签与医嘱是否一致,避免给予错误的药物。

2. 药物储存与配制:药物应储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在配制过程中,要使用正确的浓度和容量,并按照规定时间使用。

3. 药物注射技术:医护人员在给予患者静脉输液时,要掌握正确的注射技术,保证药物的均匀注入,并避免漏注或快速注射引发不良反应。

三、设备使用1. 注射器和针头选择:医护人员在进行静脉输液时,应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注射器容量应与需要输液的量相匹配,针头应适合患者年龄和体型。

2. 输液泵使用:对于需要精确控制流速的情况,应使用输液泵进行输液,以确保药物的准确输送。

3. 输液管路管理:输液管路应保持通畅,避免弯曲和阻塞。

医护人员在更换药物或输液袋时要注意清洁操作,避免污染。

四、培训教育1. 培训医护人员:医院应定期组织针对静脉输液安全的培训,包括感染控制、药物管理、设备使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2. 提供标准操作指南:医院应提供详细的静脉输液操作指南,包括手卫生、消毒处理、药物核对等步骤,并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按照指南操作。

静脉输液的安全及防护

静脉输液的安全及防护
美国护理学会4级分级原则 0级输液部位无红、肿、热、痛及不适感觉 1级局部疼痛、红肿静脉无条索状变化,未触
及硬结
2级局部疼痛、红、肿,静脉条索状变化,未 触及硬结
(二)静脉炎
2、预防:(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药 物及注射用物均符合操作要求,严防输液微粒进 入血管。(2)禁止在瘫痪旳肢体行静脉穿刺和补 液,输液最佳选用上肢静脉。输入刺激性较强旳 药物、氨基酸类或其他高渗药液时,应尽量选用 粗血管,输注速度要慢。(3)严格掌握药物配伍 禁忌。(4)对长久静脉输液者要有计划旳更换注 射部位。有留置针旳患者,加强留置针留置期间
静脉输液并发症
1、外渗、渗 漏
2、静脉炎
3、发烧反应
4、空气栓塞
5、急性肺水 肿
6、导管有关 性静脉血栓 形成
静脉输液并发症
(一)外渗、渗漏
临床体现:皮肤发白或半透明或水肿,伴有疼痛,皮
肤紧绷,有渗出,(或)皮肤变色、有瘀伤、血肿胀等。
化疗药物外渗旳体现
1.输液中有肿胀及急性烧灼痛。 2.外渗部位形成硬结,严重出现簇庖疹及水疱、溃疡或
1.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宜用于短期或单次给药,腐蚀性药物 不宜使用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
2.外周静脉留置针宜用于短期静脉输液治疗,不宜用于腐蚀 性药物等连续性静脉输注
3.PICC宜用于中长久静脉治疗,可用于任何性质旳药物输注, 不应用于高压注射泵注射造影剂和血液动力学监测(耐高 压导管除外)
怎样选择合适旳输液工具
自己 不要随意丢弃已开启或使用过旳针头 执行注射、采血时戴手套
预防针刺伤注意点2
勿将锐利废弃物和其他废弃物混在一起 使用后旳针头或锐器应及时放入锐器盒或耐刺
旳容器内 全部操作后应由操作者自己处理残局,这么操

静脉输液操作不当所致安全隐患及其防范措施

静脉输液操作不当所致安全隐患及其防范措施

静脉输液操作不当所致安全隐患及其防范措施静脉输液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可调控滴速和数量,药效发挥快,利用率较高,是临床常见的用药方法。

因输液操作不当可导致药物变色、输液并发症(循环超负荷、微粒反应和感染)和静脉炎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为安全隐患。

本文探讨了静脉输液操作不当所致安全隐患的主要因素和防范措施,并对此进行相关讨论,达到消除安全隐患的目的。

1.安全隐患及其主要因素1.1药物变色导致药物变色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①过早配制液体。

药物配制后,外界光照、温度以及液体pH值、金属离子等因素可影响药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

放置时间越长,外界因素影响越大,稳定性随之降低,易发生结构改变,出现变色反应。

其次药物配制过早,可致药物降解、析出和污染等改变,甚至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

②不规范操作。

在使用新药前,未按药品说明书指定程序配制或选择不恰当溶媒和稀释液,导致药物变色。

③忽视输液中药物间配伍禁忌或pH值。

将两种存在或可能存在配伍禁忌药物先后输入,使其在输液管中出现混浊变色;或者连续将不同pH值药物输入,如泮托拉唑与止血敏、头孢匹胺钠和硫酸西索米星发生混浊[1]。

1.2循环超负荷导致循环超负荷的因素包括:①输液速度。

输注过快或输液量过多,大量液体进入血液循环会出现循环超负荷反应。

②年龄因素。

老年体弱者的生理机能减退或代偿能力下降,可发生循环超负荷反应。

③药物因素。

输入氨基酸、甘露醇等高渗制剂,可因渗透压的改变,使组织间液体向血循环转运,当输入速度超过患者的代偿能力时可造成循环超负荷反应。

1.3微粒反应造成微粒反应的相关因素较多,除药物自身生产过程中的因素外,输液包装器具、输液器具、配液加药过程、配伍用药及其数量和环境污染等[2],可引起热原反应、过敏反应、血管栓塞、静脉炎、肉芽肿、血小板减少症等危害。

1.4感染和静脉炎不良反应引起的原因包括:①选择静脉穿刺部位不当。

关节处、细小静脉、患者烦躁不安都使输液药物外漏几率增大,特别是甘露醇、对氨基水杨酸钠等外漏可导致组织水肿和皮肤坏死。

静脉输液技术风险防范流程

静脉输液技术风险防范流程

静脉输液技术风险防范流程静脉输液时存在发烧反映、导管阻塞、静脉炎、神经损伤、急性肺水肿、空寂栓塞、血栓栓塞、疼痛、败血症、注射部位皮肤损伤、静脉穿刺失败、药液外渗性损伤等风险,其防范流程如下:一、发烧反映:1、临床表现:在输液进程中显现发冷、寒战、脸部和四肢发绀,继而发烧,体温可达41~42℃。

可伴恶心、呕吐、头痛、头昏、烦躁不安、等,严峻者可有昏迷、血压下降,显现休克和呼吸衰竭等病症而致使死亡2、处置:(1)反映轻者可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适当增加盖被或给热水袋)。

重者须当即停止输液;高热者给以物理降温,必要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医治,针刺合谷、内关穴;(2)输液器必需做好除去热原的处置二、导管阻塞:一、临床表现:推药阻力大,无法将注射器内的药液推入体内;静脉点滴不顺畅;有时可见导管内凝固的血液二、预防:(1)穿刺前要连接好输液装置;(2)穿刺时要及时回抽;(3)穿刺后要增强巡视;3、处置:及时发觉问题并及时处置二、静脉炎1、临床表现:沿静脉走向显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红、肿、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烧等全身症。

2、防治:(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如红霉素、氢化考的松等,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避免药物溢出血管外。

同时要常常改换注射部位,以爱惜静脉;(2)举高患肢并制动,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进行热湿敷;(3)用中药外敷灵或如意金黄散外敷,每日2次,每次30分钟;(4)超短波理疗,用照射,每日2次,每次30分钟四、神经损伤:一、临床表现:部位肿胀、瘀血或伴有发冷、发烧、局部疼痛、不能触摸,可显现相关功能受限二、预防:(1)利用粗及性药液时应先用等渗盐水行静脉穿刺,确信成功后才连接输液器,周密观看药液有无外漏;(2)静脉穿刺一次成功,长期输液患者爱惜好血管3、处置:(3)部位红肿、硬结后严禁热敷,可用冰敷,每次2次;(4)桡神经损伤后不宜过量运动,可理疗、红外线短波照射,每日2次五、急性肺水肿:一、临床表现:病症病人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咳泡沫样血性痰;严峻时稀痰液可由口鼻涌出,肺部显现湿罗音,心率快。

静脉输液风险防范管理

静脉输液风险防范管理

静脉输液风险管理原则
使护士从“怕犯错”旳意识,转变为主动思索:“ 哪里可能犯错”。 管理者对差错旳处置行为,变化成对风险旳控 制行为。 将危险管理提升到安全管理旳角度,将不安全 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所以主动而超前旳风险管理,比悲观旳事后处理更 全方面、更科学。
怎样降低静脉输液风险
1.加强护士责任心旳培养
2
消毒
1
3
穿刺
4
选择血管
静脉输液
送管
6
5
封管
固定
留置针冲管和封管
冲管旳定义:用等渗盐水将导管内残留旳药 液冲入血管,防止刺激局部血管,并降低药 物之间旳配伍禁忌,应用于两种药物之间, 或封管前。
冲管液:等渗盐水
冲管措施:推一下停一下,在导管内造成小 漩涡,加强冲管效果。
留置针冲管和封管
封管旳定义:保持静脉输液通路通畅, 用于输液 结束后。
封管液种类
等渗盐水
用量5-10ml,6-8小时冲管一次
稀释肝素溶液
每毫升含肝素10-100单位,用量2-
5ml。抗凝作用连续12小时以上
封管措施
正压封管法 脉冲式封管法 脉冲式正压封管法
封管措施
正压封管:在封管旳过程中,边推
注封管液边退针旳措施
脉冲式封管:推注旳过程中,退一
下停一下(每推注0.2ml,暂停1秒, 再推注0.2ml,如此反复进行),在 注射最终0.5ml生理盐水时,边注射 边向后拔针直至完毕封管。
主动观察问询病人旳情况,使问题在 萌芽状态就被早发觉、早处理,降低了 对病人身心旳损害,保障病人旳用药安 全。
降低静脉输液风险防范制度
制定输液流程 完善输液管理制度 过敏反应旳应急流程 输液输血反应旳应急流程 特殊病人、特殊治疗同意书 特殊药物使用警示制度

静脉输液风险防范

静脉输液风险防范

静脉炎分类
细菌性静脉炎
化学性静脉炎 机械性静脉炎
血栓性静脉炎
静脉炎的防范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如红霉
素、氢化可的松等,应充分稀释后 应用,并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 3、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 静脉。
静脉炎的处理
1、停止输液,重新选择穿刺部位。 2、抬高患肢并制动,局部用95%酒精或 50%硫酸镁进行热湿敷。 3、超短波理疗,用TDP治疗器照射,每 日2次,每次30分钟。 4、如合并感染,根据医嘱给抗生素治疗。 5、重度静脉炎要报告并重点交接 。
常见的输液反应
发热反应 心脏负荷过重—肺水肿 空气栓塞 静脉炎

输液不良反应的后果
-投诉
-打人 -纠纷 -免单 -赔款 -媒体的介入
重点介绍
液体外渗、坏死
原因 -机械性因素 -药物因素 -机体因素 -护士的技术和责任心 -其他 感染因素 静脉炎等
液体外渗的处理
-回抽药液 -停止输液 -拔管 -处理:热敷 冷敷 药 物湿敷 药物外涂 中成 药制剂 理疗 水泡处理 -评估 -沟通
静脉输液及输血的 风险防范与处理
曹海燕
静脉输液概述
静脉输液治疗是将各种药物包括血
液、血液制品、营养物质等注入血 液循环的一种治疗手段。 整个输液过程包括:三查八对、液 体配置、静脉穿刺 、液体输注、过 程观察、不良反应处理、健康教育、 职业防护。
静脉输液概述
安全输液
对接受治疗者无害 - 不发生输液反应 - 减少静脉炎等并发症 有效留置 - 减少院内交叉感染 医务人员的意外事故减少 - 减少针刺伤 -减少血液污染 不使废弃物对他人有害 -规范善后处理程序 -使用合理的收集工具

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管理及风险防范

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管理及风险防范

一、概念静脉输液是指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内的方法.药物外渗分类:非化学药物外渗-药物的种类、化学药物外渗—药物的种类三、药物外渗临床表现:1、轻度炎性改变:局部组织出现大片红肿、沿血管出现条索状的红线、局部肿痛。

2、重度:局部皮肤苍白继而出现水疱,严重者出现紫黑色,若不及时处理皮下组织坏死形成溃疡,甚至累及深层组织.药物外渗局部临床表现:渗透压高的药物:开始肿胀、疼痛、红润,约8-12h呈灰白色或皮下出血,2—3天呈暗紫色、黑色。

血管活性药:数分钟至2-3h局部红肿或苍白或红白相间呈条纹状、刺痛、烧灼痛、约8-10h变性坏死化疗药:当即或数分钟内刺痛感、根据毒性不同数分钟至数小时变性坏死、局部红润、苍白灰白继之黑红、紫黑、黑痂形成或继发感染3、如何判断是否外渗(1)首先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对肥胖患者用手适中按压注射部位,如外渗时有凹陷或有张力无弹性;对暴露的血管可观察血管的硬度走向有无条索状的红线。

(2)询问病人有无胀痛感。

(3)挤压针管有无回血时,最好针头保持水平位,切记不应针尖翘起挤压针管.输液外渗-皮肤损害分期Ⅰ期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局部皮肤红润肿胀发热刺痛无水疱和坏死Ⅱ期静脉炎性反应期局部皮下组织出血或水疱形成水疱破溃组织苍白形成浅表溃疡Ⅲ期组织坏死期局部皮肤变性坏死黑痂或深部溃疡肌腱血管神经外露或伴感染药物外渗发生原因:1、患者因素(1)小儿由于哭闹、不配合,其血管短、不直,且家长紧张,无形中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压力,给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在输液过程中,小儿天生好动,难于固定,所以小儿外渗多于成人,严重外渗也多于成人。

(2)老年人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行为功能减退,导致疼痛感减低,反应迟钝,皮肤松弛,静脉脆弱,这些都容易引起注射针头移位,造成静脉输液外渗。

(3)无法沟通的患者、昏迷患者。

此类患者由于烦躁、感觉和知觉障碍,容易发生外渗。

4)休克、严重脱水、病危的患者,此类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外渗.(5)肥胖患者:血管看不清、触不到,穿刺难度大.2、药物因素主要是药物浓度过高和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静脉炎
1、临床表现: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
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美国护理学会4级分级标准 0级输液部位无红、肿、热、痛及不适感觉 1级局部疼痛、红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 2级局部疼痛、红、肿,静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 3级局部疼痛、红肿,静脉条索改变,可触及硬结
2、预防:(1)加强责任心,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认真检查药物及注
射用物是否符合要求。(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安瓶割锯后消毒; 加药注射器要严格执行一人一具,不得重复使用;输液操作规范,避免液 体输入操作时污染等。(3)加药时避免反复多次同一部位穿刺瓶塞。(4) 提高穿刺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穿刺成功后固定好,以避免反复穿刺 静脉增加污染的危险。(5)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高渗药物外渗的临床表现
1.输液中有肿胀及急性烧灼痛。 2.外渗部位形成硬结,严重出现簇庖疹及水疱、溃疡 或斑块,在溃疡或斑块下面可见组织坏死。 3.溃疡、斑块部位最终出现坚硬的黑色焦痂。 4.关节僵硬、活动受限。
药物外渗后的处理原则
1.立即停止输入,尽量回抽。 2.更换输液器,输入生理盐水。局部封闭。 3.抬高患肢48小时,局部冷敷或冰敷(一般用硫酸镁湿敷)时间约为 24小时。 4.局部封闭:常用药物有:生理盐水5-10ml、碳酸氢钠或硫代硫酸钠 2ml、利多卡因2ml、地塞米松1ml局部封闭的方法:用20ml注射器从穿 刺点下1-2cm处作扇形皮下注射。注射范围直径大于10cm。 5.有局部皮肤破溃时不要涂任何膏剂,应该采用无菌换药的方法处理, 清理创面后也可以用高渗盐水纱布湿敷,上面覆盖凡士林纱布。如果有严 重的局部组织损伤或坏死,可以请外科会诊,清创处理。
2008年由中华护理学会静脉治疗 专业委员会着手组织编写。2009年 10月出版发行。
我国首部按照循证护理原则制定的 《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 则》。 为护理人员在输液治疗领域提供专业 标准。
《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
宗旨: 规范实践标准,加强职业防护,提高输液治疗护理的安
全性,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输液治疗。 原则:
环境 光线、灰尘、垃圾、液体瓶口消毒与否等等。 因素
设备 因素
治疗车封闭式与开放式。
药物 因素 药物自身有危险致反应源。
人员 因素 戴口罩、注意无菌技术。
患者 因素 体质差、过敏体质、药品蓄积等。
职业 因素
四、静脉输液并发症
1、外渗、渗 漏
2、静脉炎
3、发热反应 4、空气栓塞
151、、、急外外性渗肺渗水、、 6、导管相关
静脉 输 液 治 疗 的 安全管理与风险防 范
魏皙
静脉输液的发展历史
• 1940年以前静脉输液只被用于病情危急的病人,仅由医 生执行操作,被认为是一项医疗行为,护士只能协助准备 静脉输液所需的物品
• 20世纪40年代以后,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和 越南战争的爆发,静脉输液技术迅速发展。由于医生不再 有充分的时间完成静脉输液治疗,护理的责任范围得以扩 展。护士才被允许负责静脉输液治疗,第一位被允许负责 静脉输液治疗的护士是波士顿麻省总医院的Ada Plumer ,她后来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静脉输液小组。
渗 肿渗漏漏
性静脉血栓 形成
四、静脉输液并发症
(一)外渗、渗漏
临床表现:皮肤发白或半透明或水肿,伴有疼 痛,皮肤紧绷,有渗出,(或)皮肤变色、有瘀 伤、血肿胀等。
四、静脉输液并发症
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
级别 渗出、外渗临床表现
0
没有症状
1
皮肤发白,水肿范围最大处直径小于1英寸,皮肤发凉、
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
2—3 皮肤发白,水肿范围最大处直径1-6英寸,皮肤发凉,
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4
皮肤发白,半透明状,水肿范围大于6英寸,皮肤发
凉,轻到中度疼痛,可能有麻木感。皮肤紧绷,有渗出。
皮肤变色,有瘀伤,肿胀。可凹性水肿,循环障碍,中
度到重度疼痛,任何容量的血液制品、刺激性或腐蚀性
的液体渗出。
40
29 27
23.77%
20
17
16
13
12
40.00%
20.00% 8
0
0.00%
1
2
3
4
5
6
7
1.用错药 2.穿刺失败 3.液体渗出引起肿胀 4.拔针后引起青紫、 疼痛、出 血 5.液体输完后空气进入体内 6.液体输完不知道 7.漏输少输液体
主要内容
• 一、输液治疗的依据标准(专业化管理的发展) • 二、INS静脉炎的质量管理标准 • 三、静脉输液风险因素 • 四、静脉输液并发症 • 五、我们现代社会的静脉输液问题 • 六、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目标及措施
3、处理:一旦发生静脉炎,立即停止在此部位输液,制动并抬高
患肢。局部用50%硫酸镁湿热敷,每次20分钟以上,每日两次。或进行超 短波理疗或用各种方法进行中药外敷,如合并感染,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 疗。
(三)发热反应
1、临床表现:在输液过程中出现发冷、寒战和发热。轻者38C左右,
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心悸,重者高热、呼吸困难、烦燥不安、血压 下降等。
2、预防:(1)检查输液装置连接是否完好,穿刺前彻底排
气。(2)输液过程中勤巡视,及时更换添加药物,输液完毕及时 拨针,加压输液需专人守护。
3、处理:(1)立即置患者于左侧卧位,并保持头低足高位。
(2)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五)急性肺水肿
1、临床表现: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促、咳嗽、
偱证护理原则,以当前最佳证据为依据,在多学科 专家及大、中型医院护理人员的合作下达成共识。
《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
输液治疗的工作内容
◆评估治疗方案 ◆评估患者情况 ◆选择穿刺部位 ◆选择穿刺工具 ◆正确准备穿刺部位 ◆正确应用输液工具 ◆静脉通路的护理、维持及管理
《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
3、处理:(1) 发热反应轻者,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2)高
热者给予物理降温,观察生命体征,按医嘱及时处理。(3)对严重发热 反应者应停止输液,予对症处理外,应保留输液器具和溶液备查。
(四)空气栓塞
1、临床表现:患者突发性胸闷,胸骨后疼痛、眩晕,血压
下降,随即呼吸困难,严重紫绀,病人有濒死感。
专业化管理的发展
• I.N.S.宣言

“I.N.S.的存在是为了通过建立标准,继续教育,提
高公众意识和不断研究来完善静脉输液护理。• I.N.S.最终的 Nhomakorabea标•
是在世界范围内使所有需要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个体
和所有接受静治疗的病人在静脉治疗与花费上得到最有效
的保证
美国INS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2011 版)
静脉外渗的处理原则
1.热敷:较多学者报道,热敷可用于血管收缩剂、阳离子溶液、高渗液, 如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阿拉明、氯化钙、葡萄糖酸钙、氯化钾、甘 露醇、盐酸氨芥等。
2.冷敷。冷敷可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局部水肿和药物的扩散,从而减 轻局部组织的损害,主要用于抗肿瘤药物。
3.药物湿敷。临床上最常用硫酸镁进行各种药物外渗的湿敷。有临床试 验报道:红花醇+654-2+黄连黄柏+3%硼酸+复方丹参治疗效果明显优于 硫酸镁。
静脉输液—是指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液
直接输入静脉内的方法。
输液用量:中国8瓶/人均
发达国家3.33瓶/人均
我国目前的静脉输液现状
• 据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统计,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致死亡 的人数在39万以上。目前 “凡病皆吊瓶”的现象非常严 重。哪怕是牙痛、伤风感冒等小病,也要挂“吊瓶”。专 家调查发现,95%以上的人不知道滥用输液及不安全注射 的危害.
执行输液治疗护理人员的资质标准和权限 (一)资质标准
◆依据《护士条例》获得护士资格的注册护士可从事基本输液 治疗护理工作
执行PICC穿刺者,应为在临床工作5年以上的主管护师,同应经过 PICC相关知识的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
专业静脉治疗护士应拥有输液治疗护理中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 能。
二、INS静脉炎的质量管理标准
护理实践篇
老年患者 标准 ◆护士应具备关于该特殊群体的临床知识和专业技术。 ◆医疗机构制定老年患者输液的临床管理制度和程序。 实施细则 ◆使用多种药物的老年患者,有发生不良事件和药物相互作用的潜在危险。 ◆应考虑接受输液治疗的老年患者相关的安全问题的环境因素,并能够进行有 效的管理。
《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
(六)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
(二)静脉炎
2、预防:(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药物及注射用物均符
合操作要求,严防输液微粒进入血管。(2)严禁在瘫痪的肢体行静脉穿 刺和补液,输液最好选用上肢静脉。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氨基酸类或 其他高渗药液时,应尽量选用粗血管,输注速度要慢。(3)严格掌握药 物配伍禁忌。(4)对长期静脉输液者要有计划的更换注射部位。有留置 针的患者,加强留置针留置期间的护理。(5)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血 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局部炎症的抗炎能力。
咳泡沫痰或泡沫样血性痰。
2、预防:(1)做好健康教育,根据不同人群、不同患者的
病情调节好滴速,并且告知患者切勿随意调节。(2)经常巡视患 者,观察输液速度和患者反应感觉。
3、处理:发生肺水肿时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在病情允许
情况下使患者取端坐位,两腿下垂,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68L/min),予20—30%的乙醇溶液湿化氧气,遵医嘱给予镇静、强 心、利尿和平喘的药物,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减少回心血量。
5.静脉炎发生后所采取的干预播手段、治疗 和纠正措施及患者宣教等内容应记录于患者的病 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