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评课稿

合集下载

条形统计图评课稿

条形统计图评课稿

条形统计图评课稿条形统计图评课稿今天,听了谭老师二年级下册《条形统计图》这节精品研磨课,觉得谭老师这节课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使生活素材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信息来自生活,整理到数据的描述和分析都是让学生的亲身体验。

谭老师课前开始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学习情境,以动态画放映出现在马路上行驶的各种车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在马路上有什么车?要想知道各种车辆有多少辆?该怎么做?从而引出统计的需要,进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上完成统计,在统计的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激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在学习条形统计图时,为了更加突破一个代表5个单位这个难点,谭老师专门设计了纵轴没有数据的统计图,让学生在涂色时发现问题,自然引出了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使学生能很好的理解起始格的单位量和其它格的单位量可以不同,进而师生共同探讨解决这个难点,这种自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在观察、比较、思考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且丰富了原有的知识结构,增加了对知识深层面联系的感知,所以在这个环节上学生都能正确涂格,根据数据制作统计图。

统计图完成后,谭老师又组织学生回答统计图后的简单问题,并让学生继续发现问题,让学生分析数据,发现信息,解决问题,使学生理解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老师在后面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20分钟后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师那一辆车?让学生数学知识对生活问题进行预测、决策的设计,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无穷魅力。

这节课的不足主要是:在小组交流上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讨论的时间一晃几秒钟,感觉有点仓促;在统计图出现时,过度不够自然,没有清楚地让学生体会统计图带来的方便之处;在问题“20分钟后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师那一辆车?”学生都答了“轿车”,但我觉得有些学生可能轿车排在第一的原因,在这环节中没有很好地讲述“为什么”是轿车而不是其他车。

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育的第一学段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复式统计表、纵向、横向单式条形统计图,初步经历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本课时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并结合实际问题,对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也为今后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作准备。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把单式条形统计图整合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进一步提高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能力,发展统计观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和合作意识。

这样的目标设定,打破了原有教学中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从过于注重知识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

基于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教学重点:能正确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发现信息,分析信息,并能提出简单的问题。

三、教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根据这一要求,在教学中,我采用激、导、探、放的原则,教学中我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诱导学生思考,操作,鼓励学生在座交流,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验与已学知识大胆创新。

复式统计表评课稿(精选5篇)

复式统计表评课稿(精选5篇)

复式统计表评课稿复式统计表评课稿(精选5篇)评课是指评者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

下面小编带来复式统计表评课稿。

复式统计表评课稿篇1本节课是二年级下册统计教学的第一课时,在这节课的教学,陈老师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统计一年级、二年级的体重,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整节课,陈老师语言和蔼可亲,有亲和力,非常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低年级的统计教学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复习导入:虽然学生在一年级时初步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两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

但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时间,大部分学生已经记忆模糊了,复习导入做的不够,为后面的探究新知留下了隐患。

2、数据记录:在探究过程中,每个学生轮流起来报自己在一年级时的体重,其他学生记录,其实二年级的学生统计能力还达不到如此熟练,这就造成了数据记录混乱,一年级时的体重就没记清楚,二年级时的体重记录的就更混乱,后面的复式统计表就没法完成。

老师对学生能力估计失误,是造成本节课不够成功的关键。

时间拖沓,后面的练习根本没有时间完成。

我认为可以这样改进,学生说体重时,老师要求放慢速度,老师和学生一起做记录,这样就不会造成数据统计两遍,还不准确的局面。

3、统计表:陈老师在统计表的表头问题处理上做的特别好,能够让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探知,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理解的透彻。

4、板书:整节课,黑板上除了板书课题外,没有任何板书。

每一节课,黑板上都应该呈现出这一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即使在课件中已经出示过了也不能代替板书。

每一节课都有自己的优点与缺点,让我们一起认真学习,认真研究,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

复式统计表评课稿篇2统计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条形统计图》评课稿

《条形统计图》评课稿

《条形统计图》评课稿今天,同步共享了三节精彩课堂,让我受益匪浅。

我们的毛xx 老师虽然教龄才刚满一年,难能可贵的是她悉心准备,精选素材,巧妙点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下面我就结合毛xx老师上的《条形统计图》一课谈谈个人的一些想法: 亮点一:精选教学素材,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感兴趣的是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统计内容,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越接近他们的生活、越具有时效性、越体现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因此这节课,毛老师很好利用了我校学生中午在校就餐方面有关素材,进行了最喜欢的水果情况调查以及最喜欢的菜肴情况调查,从学生身边的现实问题引入,让数据分析也就不会枯燥乏味,体现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也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了统计的作用和价值,同时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亮点二:注重活动体验,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因为教材呈现的“条形统计图”是静态的,提供的只有统计的结果。

但是,从学生认知的角度出发,仅仅呈现结果,学生很难从结果中体会出它的特点和创造性。

象形统计图是学习条形统计图的连接点和起点,只有让大部分学生从象形统计图这个知识点去探究,才能经历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

基于这种考虑,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3幅圆形作品进行比较,引导学生体会到画图标准要统一,用数字表示更清晰,用图表示更直观,此时,老师进一步引导思考,如何将两者的优势结合到一起,达到更好的效果,从而让学生经历了条形统计图生成过程。

这种经历和体验,不仅有利于知识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的结果,它的作用是看不见的,更是不可估量的。

亮点三:依据数据预测,感受数据分析的价值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教学中,毛老师结合条形统计图呈现数据的特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取有用信息,逐步提高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数据信息的能力。

整堂课老师不但注重培养学生挖掘数据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体会统计的应用价值,还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从关注数据本身,逐渐过渡到基于数据进行一些有意义的推断预测,如在通过条形统计图的看图分析,老师分别让孩子对于李阿姨采购水果以及采购菜肴,说说有什么好的建议,体会数据分析的价值,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统计结果做出合理的预测,发展学生思维。

复式条形统计图评课稿

复式条形统计图评课稿

复式条形统计图评课稿复式条形统计图评课稿 戴老师是我们学校一位优秀的年轻教师,担任我们六年段的备课组长,她的教学风格是温柔中带着智慧,收放中又能体现数学的严谨,非常值得我们这些年轻教师学习。

在这堂课中,我总结了她以下优点: 1、本堂课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学,在解决单式条形统计图不能直观比较李强和佳妮体重的问题时,戴老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讨论,启发学生把两个单式合在一起,成为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也是让学生先尝试设计,然后比较,展示,形成正确的、完整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而且戴老师特别注重指导学生画复式条形统计图方法,这是属于数学中的技能训练。

我们都知道学生在作图时习惯上会拿起笔就画斜线,这样既不美观又使错误率增加。

戴老师在这里就处理的很好,她先让学生从题目中找到相应数据,用直尺先画好方格再用同方向的斜线作图,这样即可以让学生明确数据,又使画出来的条形统计图更加美观。

另外个别学生会过多追求图的美观,速度很慢,戴老师就会用限定时间的方式,让不同的学生在同一时间作图。

有了明确的作图规定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

 2、重视发展学生对数学中数据的分析观念。

统计的一个核心就是数据分析。

戴老师有意识的让学生将收集到的数据描绘在统计图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将生活中的规律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在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3、戴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很精练,有针对性。

例如“你觉得复式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幺相同点和不同点?”放慢速度,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提炼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4、善于捕捉学生在课堂中的灵动思想,她能从学生回答的问题中及时发现有价值的数学信息,马上进行总结提炼,这点做得真的很好。

另外课堂中学生作品展示都是有目的的进行收集,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资源作为我们的教学资源。

教研公开课《复式条形统计图》听课评课稿

教研公开课《复式条形统计图》听课评课稿

教研公开课《复式条形统计图》听课评课稿
今天有幸聆听了刘璇老师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感受颇深,获益不少。

在她的教学中有以下几点让我印象颇深。

下面还有我一点点浅薄的意见:
刘老师的课堂,第一感觉就是教师准备充分。

课上,刘老师引领学生对课前收集的数据借助前面学习的统计知识进行绘制单式条形统计图进行整理、分析。

在分析的过程中,孩子们觉得看两个图比较数据太麻烦,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将两个统计图合成一个统计图。

老师进而引导学生不断的完善复式统计图。

在刘老师的课堂中,孩子们初次接触到“小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本节课中教师引导孩子们经历了“提出问题——收集数据——完成统计图——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孩子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并在应用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复式条形统计图,感受应用的价值。

以上都是我个人不成熟的一些看法,如有什么不到之处请大家指正。

2020年11月。

四年级数学上《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评课稿

四年级数学上《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评课稿

四年级数学上《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评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小节,第99到100页的内容,课题是《统计》。

本课是在小学数学第3学段统计与概率的学习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将为今后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作准备。

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把单式条形统计图整合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进一步提高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能力,发展统计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以及合作意识。

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认识和了解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能依据给定的条件画出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3.能根据统计图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分析。

4.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是:1.正确画出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能根据统计图发现信息,分析信息,并能提出简单的问题。

教学中所要用到的铅笔、尺子、橡皮擦以及多媒体课件是本节的教具和学具根据本节教材内容的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境激趣法、设疑诱导法以及直观演示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获得知识。

有效的数学学习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根据这一理念,本节课,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为了让学生主动与我同行,我准备从学生身边寻找数学,创设了一个我们班中各小组分别有多少人的问题情境,然后组织学生根据收集的数据画出条形统计图,并展示学生画出的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统计-复式条形统计图评课稿和教案

统计-复式条形统计图评课稿和教案

《统计—复式条形统计图》评课稿老师执教的四年级《统计--复式条形统计图》有如下几个鲜明的特点:1、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和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特别是将两个单式统计图合并成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图例等新知的形成,都让学生经历了探究的过程,而水到渠成。

2、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体现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比如老师提问要想比较1985年城镇和乡村的人口数量,单看自己手中的单式统计图方便吗?能不能创造出一种观察比较方便的统计图?学生交流讨论后,于是有学生提出“把两个统计图合并成一个统计图”的想法。

当画完了1985年的城镇、乡村人口数量的直条后,不少学生将两个直条用了不同颜色,老师问:“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自然地想到是为了辨认与区分城镇、乡村人口数。

其实这就是新知图例的自主探究。

3、教学过程中适时对学生进行国情及品德教育,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动脑分析的习惯。

例如:提问学生:为什么城镇人口逐年增加,乡村人口逐年下降?让学生感悟我国改革开放以及城镇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总之:本节课老师能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以1985-2000年城乡人口数量的变化为主线,让学生亲身经历、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全过程,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探究新知--画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活动中采用实践尝试、合作交流学习方式,主动获取新知,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引发矛盾,画完了表示城镇,乡村人数量的直条,为什么要用不同的颜色?通过分析、评价让学生掌握了图例这一新知.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得到了有效培养,促进了学生主动、活泼的发展。

统计是一种数学思想,也是认识客观事物,描述生活现象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我觉得这节课有以下两个特点:1、教师认真的研读教材,能够理解教材的背后的意图。

在教材里,我们能够看到展示给我们的教学内容其实很简单,但做课教师认真的研读教材,非常清晰地明白每个例题里要传递给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要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条形统计图评课稿

条形统计图评课稿

复式条形统计图评课稿溪口小学戴育良复式条形统计图是人教版四上的内容,学生在此之前已学过单式条形统计图,对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特点等已经掌握。

那将什么作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以什么为重点?选择怎么样的素材进行教学?是我们在课前应该思考的问题。

本节课中,藤鹏老师精心设计了多个学习环节,主要落实这样几个教学目标:1、经历从单式条形统计图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2、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3、会画复式条形统计图,及学会简单的分析、比较、判断和推理。

纵观本节课,我认为藤老师的这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一、抓准学生的学习起点,有效设计教学。

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过: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作为成长中的学生,他们所经历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主动探索,自主构建,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已有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和对社会的理解等因素将会影响学习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起点,并据此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藤老师设计的几个教学环节都体现了这种生本理念。

在引题环节中,让学生体会到复式统计图的必要性时,设计得很有匠心。

分别出示两张单式统计图(中国四届奥运会金牌统计图和美国四届奥运会金牌统计图),让学生说一说从这个统计图中得到哪些信息?问学生谁知道第二十六届美国和中国金牌数相差多少块?二十八届呢?数据不同时出现,使学生感受到这样的单式统计图不利于比较两组数据,实在是太麻烦,非常需要复式统计图。

再请学生设计一个统计图,既能看出中国四届金牌数,又能看出美国四届金牌数。

请同学设计草图后交流、择优。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的认知产生冲突时,深刻体会到复式统计图的必要性。

还有数学老师都知道在让学生画一张统计图是很费时间的,他大胆地让学生采用徒手绘制统计图草图,既节约了时间,又让学生充分经历了复式统计图形成的过程,一举两得。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0课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0课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0课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0课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把简单的复式条形图补充完整。

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培养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以及与他人讨论、交流的能力。

课前学习根据阅读材料,帮助学生回顾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及其分析方法。

课上交流把我们课前的有关内容相互交流一下1、你选择了哪一个统计表,为什么这样选2、介绍统计图的各部分名称,怎样画好直条(要准确反映数量、还要注意美观。

复习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这是我们以前学习的单式条形统计图。

注意:如果纵轴上是以一代十,如何较准确的反映数量,举例说明。

明确:只有准确绘制,才能准确反映现状。

3、你在图中得到哪些信息自主探索1、设置悬念,用认知矛盾凸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如果用一个统计图来反映该县的人口状况,你准备利用哪一个统计图为什么用一个直条表示两种不同的数量显然是不行的,怎么解决2、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1)、如果让你来帮他们完善,你准备怎么做(讨论)以1985年为例子小组讨论、交流:怎么表示注意什么注意区分两种数量,什么方法区分(2)、把剩下的绘制完成。

明确:从外观上看,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区别呢揭题——复式条形统计图3、分析研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看图回答问题:(1)、哪年城镇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2)、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3)、哪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哪年最少(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能反映刚才单式条形统计图的信息吗除了这些,还能看出什么信息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交流,明确:城市人口逐渐增多,乡村人口逐渐减少,城市和乡村的人口数量差距逐年增大,人口总数逐年增加。

复式条形统计图 评课

复式条形统计图 评课

《复式条形统计图》评课黄亚芬复式条形统计图是我校黄进锋老师执教的一节课。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学习了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之上学习的。

学生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要能从中感受到统计的作用、统计的目的、统计的方法,感受统计的魅力。

本节的教学目标一是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会画复式条形统计图;二是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三是感受统计的作用、统计与生活的联系。

一、注重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首先是从生活实际引入:让学生分别统计男女生各喜欢的体育项目,然后制成男、女生人数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自然地过渡到今天要学习的新知。

然后看着单式条形统计图,回忆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步骤,为下一步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做好铺垫。

在此基础上教师抛出新的问题:“老师想在一张统计图上同时看出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你们能办到吗?”同时,由于有了新的认知需求:以前的知识不能解决,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从而引出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

二、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注重了学生的主动学习。

如:解决统计表或单式统计图不能直观比较男女生人数的问题时,教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讨论,启发学生把两个单式合在一起,成为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也是让学生先尝试设计,然后比较,展示评价,形成正确的、完整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本节课教学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分析,掌握本节课重点,对信息的处理中学习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整个过程使学生亲身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表达、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从中体会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突出体现了课程标准所提出地“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的新理念。

三、拓展应用,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能力。

进行完新课的教学后,黄老师设计了这样的练习:看图读信息,回答问题。

(1)哪个年级的男生人数最多?哪个年级的男生人数最少?(2)哪个年级的女生人数最多?哪个年级的女生人数最少?(3)四年级女生有多少人?二年级男生有多少人?(4)哪个年级人数最多?哪个年级的人数最少?由于在新课环节老师引导的比较好,学生充分掌握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所以很轻松地解答以上问题。

条形统计图评课

条形统计图评课

条形统计图评课
最近我们的学校召集各班的班主任参加了一场评课,在此之前,我们使用条形统计图作为手段,对本次评课进行评价。

条形统计图是一种广泛用于评估指标或功能的有效方法,通常在评课时使用它们。

在本次评课中,我们列出了课堂教学的五个指标,即教学计划、课堂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方法、课堂语言运用和师资资源,并且为这些指标建立了获得分数的高、中、低三个分区。

接下来,我们根据评课老师对本次课堂教学的评价,为每个指标设置条形统计图,并在图表上标出具体的得分区域。

通过条形统计图,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本次评课中,教学计划、课堂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方法和师资资源方面都获得了不错的评价,各项指标均获得较高的分数,但在课堂语言运用方面则由于老师经验和水平的限制,只能获得中等的评价。

通过使用条形统计图,我们不仅可以用数字的方式分析并进行评价,而且清晰地可以发现各项指标的强弱,明确各项指标的优势和不足,为我们未来的教学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条形统计图为我们提供了评价方法,使我们能够以客观、全面的视角来考虑一次课堂教学的问题。

我希望学校和各班级能够结合本次评课的经验,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与反思4篇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与反思4篇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与反思篇4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需要;能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数据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和简单的分析,同时提出合适的问题加以解决。

2、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用数据来说明、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认识、分析、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中,体会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感受到统计的广泛应用价值,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形成统计的思想。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从统计图中发现信息。

教学难点:能绘制、补充完整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2、出示北京市气温统计图问:(1)从这幅统计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2)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3)一幅条形统计图包含哪些内容?(4)条形统计图具有什么特点?二、引导探索,建构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交流信息,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说明:能同时反映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的条形统计图,叫复式条形统计图问:通过观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在小组内和同学交流信息。

2、师:红色直条表示北京市的气温,那么深蓝色的直条表示什么呢?问:你还知道些什么?3、填写下面的统计表,比较统计图、表,思考问题:(1)这两个城市的平均气温,哪个季度相差最小?(2)北京市哪两个季度的平均气温相差最大?桂林市呢?(3)这两个城市各季度的平均气温变化有什么相同特点?(4)你从图上还知道些什么?4、归纳:通过刚才的观察、分析你对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评价?三、巩固拓展练习1、指导完成“试一试”先让学生说一说统计表中提供的是什么数据,再说一说统计图中电脑组表示的是什么意思,然后让学生把数据填写在统计图中。

生先独立完成,反馈交流,总结如何绘制、补充完整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还能了解些什么?2、指导完成“练一练”(1)观察图:说说污染指数的含义和每个城市的污染指数是多少?(2)讨论:说说两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为什么?(3)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还能了解些什么?3、独立完成练习二十的第1题。

《复式条形统计图》评课报告

《复式条形统计图》评课报告

《复式条形统计图》评课报告刘老师执教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一课,我感受到以生为本、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新理念。

单老师充分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课堂焕然一新,也有力的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人。

刘老师既关注了学生有关统计知识的获得,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活动的时机,让学生设计描述两种数据的方案,探索图例,分析数据,进行预测并作出解释,发表建议,实践应用。

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同时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增强了创新和应用意识,感悟到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发展了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培养了善于倾听、用心思考、积极合作,敢于坚持,遵守规则,勤于反思等多方面的数学素养。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统计知识和数学活动经验学习新知识。

这样,学生更加有兴趣,同时体验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接下来学生观察统计表,发现数学信息,完成统计表中的合计,并制出了单式条形统计图。

对比观察,了解复式统计图的特征。

刘老师精心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也就是问题的指向性强。

孩子们一次次观察、思考、交流,从直条的个数、颜色、表示的信息、排列、图标等方面去比较,很好地了解了复式统计图的特征,同时也能用复式统计图有效地表示出数据来。

刘老师十分关注学生的数学体验。

在体验中学生“求真讲理”,“遵守规则”,“坚持自信”,“总结反思”多种数学品质得以培养。

教材在例题中给学生呈现的是一张完整的复式统计图,使学生对复式统计图有了一个整体的概括的印象。

并初步了解、掌握了复式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点、绘图方法有了层层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再一次诠释了统计的内涵。

刘老师亲切和蔼的语气,循循善诱的引导,平等民主的对话,语重心长的评价,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无畏,乐学,愿思,敢说,使主体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

问题让学生发现,知识让学生探究,方法让学生感悟,经验让学生总结,使学生真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复式条形统计图评课稿

复式条形统计图评课稿

《复式条形统计图》评课稿乔霞霞马靓老师这节课是在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个过程使学生亲身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与表达的过程,从中体会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

在设计这节课时,主要突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实际,因此教学时要把生活而且尽可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引进课堂,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来设计例题与练习,让学生从联系生活实际中学习新知。

比如,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等等。

这些内容都跟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目的是让他们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使学习变得更主动。

这样一来,我们便能轻松地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我想这也是数学的真谛所在。

二、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环节设计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组织学生通过动手绘制掌握和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在课件的准备方面比较充分,课件清晰、形象直观。

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准确,提问清晰,有针对性。

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良好,学生积极性高。

本课设计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一重要学习方式。

尽管如此,这节课仍存在着一些遗憾:一、对学生的回答,评价不到位或较为单调,不能充分调动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尽管课前想了很多学生回答问题后的评价语言,但上课时却没能充分地运用出来。

比如,有学生回答他在观察条形统计图之后获取了哪些信息,回答得很正确,而我只是对他说“好,坐下”,但没有及时表扬,而且没有进一步分析他的回答好或不足在哪里。

这些恰恰又跟我的课堂应变能力不够强密切相关。

当碰到学生的回答跟自己预设的有差别便有点心慌,不知该如何应对。

由此一来,会给人一种操之过急的感受。

二、给学生的空间太小这节课老师说得多,学生说得太少,老师包办了太多的总结性内容。

当提出:“怎样把两张统计图何为一张?”时,老师可以多交几个学生说,可以怎样绘制,而不是老师直接出示,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老师应该放手,让学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有效。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评课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评课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评课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学习了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之上学习的。

学生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要能从中感受到统计的作用、统计的目的、统计的方法,感受统计的魅力。

本节的教学目标一是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画法,二是能从统计图中分析出一些信息。

三是感受统计的作用、统计与生活的联系。

这节课分两个层次。

首先是从生活实际收入,如何为学校统计校服,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然后是练习运用,统计奥运会中国的奖牌。

老师的优点一是注重了联系生活实际。

如在引入上,用做校服的统计让学生感受到统计的作用,统计的不足,从而引出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必要。

二是注重了学生的主动学习。

如:解决统计表或单式统计图不能直观比较男女生人数的问题时,教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讨论,启发学生把两个单式合在一起,成为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也是让学生先尝试设计,然后比较,展示,形成正确的、完整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三是注重了从统计中了解有价值的信息,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的教育。

如在统计奥运奖牌的过程中,老师让学生自主提问,能得出什么信息,问题比较开放,引导及时,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不足之处有:一是教学重难点把握不够。

引入放得不开,统计数据由老师给出,使学生感受统计的作用上认识模糊,不够深刻。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缺乏正确的示范,老师让两个学生代替出示正确的做法,但他们的作品不够优秀。

二是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作用不够突出。

为什么要把两个单式的合二为一?教得在牵强,引得生硬。

在这方面,教师要舍得花时间,不能仅仅为教知识而教,要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源头。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单式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的,我把本节课的重点设计是:让学生能自主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并根据图进行数据分析;难点是:让学生体会出从单式条形统计图到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及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势。

人教版的教材对统计知识按照螺旋上升的方式编排,从一年级开始就逐渐深入、分阶段学习,所以本单元知识的学习,实际上是对单式条形统计图相关知识进行的巩固与扩充。

《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范文

《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范文

《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范文《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范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1说教材:我所讲的内容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第一课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认识并绘制纵向条形复式统计图,2、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并从统计图中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感受我们农村生活的不断提高。

这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是:1、认识和了解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能依据所给定的信息画出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3、能根据统计图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分析。

4、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为:1、正确画出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根据统计图发现信息、分析信息,并能提出简单问题。

说教法、学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结合四年级的学生实际,我主要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了解--尝试动手制作--掌握规律--运用规律等主动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探索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与自学能力。

教学设计:一、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老师带来了一些数据,让大家也了解一下我们身边发生的变化,二、探究新知。

第一步是制作纵向单式统计图。

1、制作纵向单式统计图。

(1)出示某地区城乡人口统计数量。

提问:这个复式统计表的含义是什么?(2)画一幅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呢?。

学生讨论、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复式统计图评课稿

复式统计图评课稿

复式统计图评课稿《复式统计图》评课稿柴棚小学李艳今天学习了刘桂玲老师的《复式统计图》一课,这节课能注重对学生渗透统计意识,让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能与教师的主导做到有机的结合,注重对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培养。

比较突出的表现在:1、教师认真的研读教材,能够理解教材的背后的意图。

在教材里,我们能够看到展示给我们的教学内容其实很简单,但做课教师认真的研读教材,非常清晰地明白每个例题里要传递给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要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比如:刚开始的复式统计表教师能够充分的利用它的优点,除了寻找数学信息外,教师更是充分的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看到复式统计表的优点,从一个表中看到了两种不同的数学信息,为下面的复式统计图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再比如,在教学单式统计图时,教师能够及时的抓住学生的基础,找出学过的单式统计图和今天单式统计图的区别,及时的进行指导画图,还关注到了很多到细节。

在进行复式统计图教学时,教师又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讨论,探索出新知!能够做出这么准确的判断全在于教师深读了教材,并能够跳出教材进行教学。

2、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在整节课中,我们不难看出,刘老师十分注重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主探索、观察分析能力,同时也提倡了小组间的合作交流。

如从单式条形统计图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渡时对学生的引导上;特别如何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就是真正放手给学生,让他们自主探究、小组间说想法、并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我。

真正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有机结合。

在学生展示自己时,教师的点评不仅使个体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还使全体达成了共识。

在展示复式条形统计图时,让学生评一评画得好吗?学生积极诚恳的评价,说出了优点,指出了需要改进之处,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升。

这节课组织学生进行了3次合作交流,每次交流的目的都有所不同,让他们在平等、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完成了学习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评棵稿
赵老师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探究和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的联系与区别,进而从更高的角度认识统计图,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一、给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的机会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是指学生主动地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取有一定实践价值的问题或项目,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

可见,合作交流在数学教学中也相当重要。

就本课教学内容而言,由于四年级的孩子通过前三年的学习,已经具有了统计的意识,也形成了基本的统计数据的能力,所以由单式条形统计图过渡到复式条形统计图不再是困扰学生的问题。

在教学设计上,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两张统计图合并成一个统计图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图例,突破教学难点后,给学生留下了足够的自主探究学习的空间,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索和交流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然后通过提问:“它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引起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一方面让学生从更高的角度认识新的统计图和统计量,体会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怎样根据新的统计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观念和知识上都得到提升。

从本课的整个教学过程来看,都是学生在自我探究、自我实现,通过合作交流发现真理和掌握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调者,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给学生一个“阳光般”的学习评价
课堂上的评价要因人而异,有所不同,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适时给予不同的“阳光”评价。

当有学生答得很精彩时,我说“谢谢你,你说的很正确,很清楚。

”或“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

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如果学生说得不准确时,我的评价是:“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

”给学生一个“阳光般”的评价,就会形成一个健康而又相互尊重的绿色的课堂。

三、不足之处有: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作用不够突出。

为什么要把两个单式的合二为一?教得在牵强,引得生硬。

在这方面,教师要舍得花时间,不能仅仅为教知识而教,要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源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