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资源评价研究述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馆藏资源评价研究述评

何静

2012-9-20 22:10:56 来源:《情报资料工作》2012年01期【英文标题】Review of the Research of Library Resources Evaluation

【作者简介】何静,女,1973年生,湖南农业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长

沙410128

【内容提要】文章分析了馆藏资源的变化,并把馆藏资源评价时期划分为传统馆藏评价时期、馆藏资源评价研究变革时期和馆藏资源评价多元化发展时期三个阶段,对各个阶段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分析其研究特点,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hanges in library resources, and evaluation of the library resources period is divided into traditional collections evaluation period, library resources evaluation period of change and diversification of library resources evaluation period , and then reviews the results of each phase of the study, analyzes study characteristics, and describes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nd problems.

【关键词】传统馆藏/数字馆藏/复合馆藏/馆藏评价traditional collection/digital collection/complex collection/collection evaluation

1、关于馆藏资源

馆藏资源,即图书馆所收藏的所有资源,是图书馆赖以存在和提供服务的物质基础。图书馆资源收藏对象经历了古代的“图书”到“文献资源”再到今天的“信息资源”,载体形态由单一的纸质图书到非书资料到今天扑面而来的各种电子资源和网络资源,馆藏的建设工作从尽可能多的收集图书,到关注藏书的选择、组织、管理,再到今天关于图书馆的资源是“存取”还是“拥有”的争论,由此可见,馆藏资源是动态发展的吐故纳新的有机体,馆藏资源会随着社会信息环境、读者的需求、图书馆服务目标的变化而相应变化。正因为馆藏资源建设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和目的性,因此对馆藏资源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测度是非常必要的。馆藏资源评价是在藏书与有限的藏书空间、有限的加工处理以及管理的人力、物力的矛盾的背景下产生的。通过馆藏评价,可以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把握馆藏资源建设与利用情况,对于用户的需求和偏好以及馆藏信息资源的数量和用户需求之间的差距有具体的了解;图书馆在掌握馆藏建设具体情况的基础上作出科学的决策,从而对馆藏信息资源建设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使之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符合读者的需求[1]。

2、馆藏资源评价研究发展历程

2.1传统馆藏资源评价时期(1982-1998年)

在电子资源出现以前,纸质图书是图书馆收藏的主要对象,因此馆藏评价被称为藏书评价。1980年以前,我国很少进行藏书评价。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逐渐认识到藏书评价在图书馆建设中的重要性而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国内最初发表关于馆藏资源评价的文献是以翻译介绍国外藏书评价方法为主。随后关于评价标准的研究主要是围绕藏书的数量和质量两方面进行评价,国内相关研究者一致认为,没有一定的数量就没有质量,图书数量丰足是藏书质量稳定的标志,藏

书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因此,以藏书保障率、复本率、增长率、最佳人藏量等为依据来评价藏书总量及增长量控制程度;以藏书内容的情报含量和科学性、藏书的利用率和拒借率为依据来评价藏书质量的高低;以分析藏书的学科结构、等级结构、文种结构、时间结构、文献类型结构来评价藏书体系结构的合理性。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有统计法、调查法、引文分析法、书目核对法等。藏书评价是一项复杂工作,在手工操作年代,由于对各种统计数据和权威书目的获取难度较大,关于藏书评价的理论研究比较多,在馆藏评价的实践方面,则以引文分析法来评价馆藏较为多见。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计算机及图书馆集成系统的应用为获取数据提供了便利,以分析各学科专题藏书分布情况来评价藏书结构,以统计馆藏图书流通量来评价馆藏复本量合理性的实践逐渐普及。

2.2馆藏资源评价研究变革时期(1999-2003年)

随着网络及电子资源的兴起,复合图书馆的概念逐渐被图书馆界认可。网络环境下的“馆藏”不仅包括物理形态的实体馆藏,而且包含以网络资源为主的“虚拟馆藏”。面对馆藏资源的变化,国内学者都认为探讨和确定新的馆藏评价标准,应是有选择地继承传统图书馆馆藏评价指标中的科学适用部分,撇弃不适用的部分,再结合数字信息资源的特点,增设新的评价指标。因此,2000年,邱燕燕认为馆藏评价指标为信息检索能力、信息组织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选择能力[2]。随后,肖希明和郭海明都认为网络环境下的馆藏评价标准包括对图书馆信息资源保障能力的评价(实体馆藏和通过网络获取的虚拟馆藏)、图书馆信息资源质量的评价(信息选择质量、信息组织水平、信息加工能力、信息资源共享性)、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率的评价几个方面[3-4]。盛小平则把评价指标体系也分为实体馆藏评价指标与虚拟馆藏评价指标两部分[5]。此时,研究者们已经意识到虚拟馆藏在馆藏资源结构中的重要性,并试图在传统评价的继承中对评价

标准进行改革,但研究深度不够,没有提出具体的评价指标和方法。肖珑、张宇红提出的“电子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对电子资源评价的作用与意义、评价的原则与方法、评价的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给出了电子资源内容、检索系统及功能、使用情况、价值与成本核算、出版商/数据商服务、存档6个方面的评估内容和指标[6]。虽然未形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但为后来数字馆藏评价热点的形成起到了参考和引导作用。此时关于馆藏资源评价的研究论文逐渐变少,究其原因是面对数字浪潮,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也面临改革和未来发展趋势不明朗的困惑,关于资源评价的研究也处于相对薄弱时期。

2.3馆藏资源评价多元化发展时期(2004-至今)

以数字馆藏评价研究为热点。此时图书馆收集的资源类型包括纸质资源、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综合性数据库、网络资源、自建数据库等,特别是图书馆采购的各类数据库、电子图书等电子资源越来越多,用于采购电子资源的经费逐渐占据资源购置费的30%~50%,电子资源在馆藏资源建设中的地位也显得尤为重要。此时的馆藏资源评价也随着资源类型的多样化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包括传统馆藏的评价、数字资源的评价、复合馆藏的评价等,而对数字资源的评价则成为图书馆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和研究重点。

2.3.1传统馆藏资源评价

虽然传统的馆藏资源建设受到一定的冲击,但仍在图书馆资源建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计算机、统计分析软件等工具和新兴的评价理论也使得传统馆藏评价的研究更加深入和成熟。此时的研究则更加关注读者对资源满意程度的评价,对馆藏质量的研究更加细化。如尹秀波在馆藏评价实践中从资源适用性的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