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后出师表
三国蜀汉-诸葛亮《出师表》原文、译文及注释
三国蜀汉-诸葛亮《出师表》原文、译文及注释
题记:
《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临行伐魏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了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亲贤远佞,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出师表》传世有二,为《前出师表》,另有《后出师表》。因建兴六年诸葛亮率军出散关前,给刘禅又上一表,即为《后出师表》。
原文:
出师表
三国·蜀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后出师表》诸葛亮(三国)
五
行
1、跟《前出师表》相比,《后出师表》 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什么区别?表达的感情 有什么异同?
2、谈一谈你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 后已”的忠贞气节的感受。
3、杜甫的《蜀相》一诗写的就是诸葛亮,诵读 此诗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国学经典《古文观止》
《后出师表》
诸葛亮(三国)
一
导
作者介绍: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 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 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 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 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 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 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 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 山境内)逝世。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 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 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 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后出师表原文翻译及赏析
后出师表赏析
后出师表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注曰:“汉晋春秋曰:………亮闻孙权破曹休,魏兵东下,关中虚弱,十一月,上言曰……于是有散关之役‟,此表亮集所无,出张俨默记”。案三国志注引汉晋春秋所载亮表,即世人传诵之后出师表也。此表既为亮集所无,复不见于亮传,其真伪遂为学者聚讼之点,兹分述各家之说于次。
作品名
称:
后出师表
创作年代:蜀汉建兴六年(228年)
作品出
处:汉晋春秋
文学体裁:表
作者:诸葛亮
原文
后出师表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出师表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以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国学典籍】《古文观止》---后出师表(诸葛亮)
【国学典籍】《古文观止》---后出师表(诸葛亮)
后出师表(诸葛亮)
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
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后出师表原文及翻译注释
后出师表原文及翻译注释
《后出师表》原文:
臣亲授三军,父母问安在,不得,臣当断臂。剑指南山气如虹,吾从化城打往迁安。愿王公、郡主、诸侯、官妓立劳。
翻译注释:
1.臣亲授三军,父母问安在,不得,臣当断臂。:在这句话中,诸葛亮表达了他对国家、家人和人民的忠诚之心。他表示自己愿意为了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的平安,即使牺牲自己的身体也在所不惜。
2.剑指南山气如虹,吾从化城打往迁安。:这句话中,诸葛亮用诗意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出兵南征的豪情壮志。他表示自己要冲破南山,旗帜飘扬,战无不胜,向前进军,不畏艰险。
3.愿王公、郡主、诸侯、官妓立劳。:这句话中,诸葛亮表达了对国家领导人、贵族、官员和百姓的祝福和期望。他希望他们都能够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的幸福安宁而努力奋斗。
《后出师表》内容分析:
《后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的一篇表文,大约写于公元234年。诸葛亮在南征期间,为了向朝廷和民众申明自己出征的目的和决心,特意写下了这篇表文。这篇表文不仅体现出了诸葛亮的措辞婉丽、深沉含蓄,而且表现出了他高瞻远瞩、忠心耿耿的政治理念和家国情怀。下面对表文进行内容分析:
1.表文开篇,诸葛亮表明自己出征的决心和意志。他表示自己如果不能够为国家效力,以至于让父母安居乐业,他愿意割断自己的手臂,以示忠诚。
2.接着,诸葛亮以诗意的语言描述了自己出征的雄心壮志。他用“剑指南山气如虹”来形容自己决心冲破南方的障碍,以继续向南方进军。
3.在表中,诸葛亮还祝愿王公、郡主、诸侯和官妓能够立功劳。这是表达了他对国家领导人和全体百姓的祝福和期望,希望他们都能够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的幸福安宁而努力奋斗。
文言文后出师表原文
后出师表原文
后出师表(诸葛亮)◇原文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①。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②?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
北征,宜先入南③。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④。臣
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⑤。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⑥。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⑦。今
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⑧。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
臣之未解二也⑨。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拂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
然后伪定一时尔⑩。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
解三也。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
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馀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馀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
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
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
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早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后出师表注音版及译文
后出师表注音版及译文
(最新版)
目录
1.介绍《后出师表》的背景和作者
2.简述《后出师表》的主要内容
3.阐述《后出师表》的历史价值和文学意义
4.提供《后出师表》的注音版及译文
正文
《后出师表》是我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出自东汉末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之手。这篇文章写于建兴三年(公元 225 年),是诸葛亮在其临终前为刘禅上表的辞章。全文以诸葛亮的第一人称叙述,表达了他对蜀汉的忠诚和对战争胜利的信念,同时也表现了他对国家和民众的深深忧虑。
《后出师表》主要内容包括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对刘禅的劝告和对战争胜利的信念。在文中,诸葛亮明确表示他将“竭忠尽节,死而后已”,并劝告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强调了君主应该如何治国。此外,诸葛亮还表示他相信战争最终会取得胜利,蜀汉的国运必将昌盛。
从历史价值来看,《后出师表》是研究东汉末年蜀汉政治和军事的重要文献。这篇文章展现了诸葛亮的高尚品质和忠诚精神,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文学意义来看,《后出师表》的辞藻华丽,语言优美,是我国古代辞章的佳作。
下面是《后出师表》的注音版及译文:
注音版:
丞相诸葛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治典,崇隆帝室,光大君道,
此先帝遗诏,是臣所希阐,敢托方任,尚希陛下之明识。诸葛亮其犹未尝恪勤忠顺,以致先帝薨崩,今陛下亲征,臣诸葛亮又何敢坐功希宠,因故奉献严志,恐和光日月,使四海无吾识也。
译文:
丞相诸葛亮说:先帝开创的事业还未完成一半,就在途中英年早逝;现在天下分裂为三个部分,益州疲惫不堪,这确实是国家存亡的危急时刻。然而,守护皇室的大臣们在内部孜孜不倦,忠诚的士人们在外面忘我奋战,都是因为他们想追随先帝的特殊恩典,愿意为陛下效忠报答。您真应该扩大治理范围,尊崇皇室,弘扬君主之道,这是先帝的遗诏,也是我诸葛亮一直想要实现的,我希望能承担起这个重任,期待陛下英明的识人。诸葛亮我还未尝不恪尽职守,忠诚顺从,以致先帝英年早逝,现在陛下亲自出征,我诸葛亮又怎么敢坐享其成,希冀得到宠爱呢?
后出师表完整翻译
曹操的智能谋略,远远超过别人,他用兵像孙武、 吴起那样,但是在南阳受到窘困,在乌巢遇上危 险,在祁山遭到厄难,在黎阳被敌困逼,几乎惨 败在北山,差一点死在潼关,然后才得僭称国号 于一时。何况臣下才能低下,而竟想不冒艰险来 平定天下,这是臣下所不能理解的第三点。
•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1],四越巢湖不成[2],任
《后出师表》
三国 诸葛亮
【题解】《后出师表》是《前出师表》的姊妹篇,写于建 兴六年(228)。作于第一次北伐失败之后,大臣们对 再次北出征伐颇有异议。诸葛亮立论于汉贼不两立和敌 强我弱的严峻事实,向后主阐明北伐不仅是为实现先帝 的遗愿,也是为了蜀汉的生死存亡,不能因“议者”的 不同看法而有所动摇。正因为本表涉及军事态势的分析, 事关蜀汉的安危,其忠贞壮烈之气,似又超过前表。表 中“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之句,正是作者在当时形势 下所表露的坚贞誓言,令人读来肃然起敬。
• [1]本句指刘备因孙权背盟,袭取荆州,杀害关羽,就亲自领兵伐吴,在秭归 被吴将陆逊所败。蹉跌,失坠,喻失败。[2]曹丕:字子桓,曹操子。在公元 220年废汉献帝为山阳公,建立魏国,是为魏文帝。[3]逆见:预见,预测。 [4]鞠躬尽力:指为国事用尽全力。一作“鞠躬尽瘁”。[5]利钝:喻顺利 或困难。[6]睹(dǔ):亦即“逆见”,预料。
曹操五次攻打昌霸而攻不下;四次想跨越巢湖而 未成功,任用李服,而李服密谋对付他;委用夏 侯渊,而夏侯渊却败死了。先帝常常称赞曹操有 能耐,可还是有这些挫败,何况臣下才能低劣, 怎能保证一定得胜呢?这是臣下所不能理解的第 四点。
后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后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后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后出师表是魏晋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诸葛亮所作,创作于公元223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加紧从政治、外交、经济、军事上全面进行北伐准备。下面是yjbys店铺为您收集的原文,欢迎阅读!
原文
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
后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后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后出师表》原文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怫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qí)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nú)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等,及驱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丛叟(sōu)、青羌(qiāng),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武侯《后出师表》楷书全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武侯《后出师表》楷书全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后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
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诸葛亮《后出师表》带拼音全文
后h òu 出c h ū 师s h ī 表bi ǎo
诸z h ū 葛g ě 亮li àng
先xi ān 帝d ì 虑l ǜ 汉h àn 、 贼z éi 不b ù 两li ǎng 立l ì , 王w áng
业y è 不b ù 偏pi ān 安ān , 故g ù 托t u ō 臣ch én 以y ǐ 讨t ǎo 贼z éi 也y ě
。 以y ǐ 先xi ān 帝d ì 之z h ī 明m íng , 量li àng 臣ch én 之z h ī 才c ái , 固g ù 知z h ī 臣ch én 伐f á 贼z éi , 才c ái 弱r u ò 敌d í 强qi áng 也y ě 。 然r án 不b ù 伐f á 贼z éi , 王w áng 业y è 亦y ì 亡w áng 。 惟w éi 坐z u ò 而ér 待d ài 亡w áng
, 孰s h ú 与y ǔ 伐f á 之z h ī ? 是s h ì 故g ù 托t u ō 臣ch én 而ér 弗f ú 疑y í 也y ě 。 臣ch én 受sh òu 命m ìng 之z h ī 日r ì , 寝q ǐn 不b ù 安ān 席x í
, 食s h í 不b ù 甘g ān 味w èi 。 思s ī 惟w éi 北b ěi 征zh ēng 。 宜y í 先xi ān 入r ù 南n án 。 故g ù 五w ǔ 月y u è 渡d ù 泸l ú , 深sh ēn 入r ù 不b ù 毛m áo
, 并b ìng 日r ì 而ér 食s h í ; 臣ch én 非f ēi 不b ù 自z ì 惜x ī 也y ě , 顾g ù 王w áng 业y è 不b ù 可k ě 得d é 偏pi ān 安ān 于y ú 蜀s h ǔ 都d ū , 故g ù 冒m ào 危w ēi 难n án , 以y ǐ 奉f èng 先xi ān 帝d ì 之z h ī 遗y í 意y ì 也y ě , 而ér
后出师表原文、翻译及赏析_诸葛亮文言文_古诗文网
后出师表原⽂、翻译及赏析_诸葛亮⽂⾔⽂_古诗⽂⽹后出师表
(1164⼈评分) 8.5
朝代:魏晋
作者:诸葛亮
原⽂:
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王业不偏安,故托⾂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之才,固知⾂
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弗疑也。⾂受
命之⽇,寝不安席,⾷不⽢味。思惟北征。宜先⼊南。故五⽉渡泸,深⼊不⽑,并⽇⽽⾷;⾂
⾮不⾃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议者谓为⾮计。今
贼适疲于西,⼜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帝明并⽇⽉,谋⾂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帝,谋⾂不如良、平,
⽽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之未解⼀也。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计,动引圣⼈,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
征,使孙策坐⼤,遂并江东,此⾂之未解⼆也。
曹操智计,殊绝于⼈,其⽤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
黎阳,⼏败北⼭,殆死潼关,然后伪定⼀时⽿。况⾂才弱,⽽欲以不危⽽定之,此⾂之未解三
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李服⽽李服图之,委任夏侯⽽夏侯败亡,先帝每
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驽下,何能必胜?此⾂之未解四也。
⾃⾂到汉中,中间期年⽿,然丧赵云、阳群、马⽟、阎芝、丁⽴、⽩寿、刘郃、邓铜等及
曲长、屯将七⼗余⼈,突将、⽆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千余⼈。此皆数⼗年之内所纠
合四⽅之精锐,⾮⼀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也,当何以图敌?此⾂之未解五也。
今民穷兵疲,⽽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劳费正等。⽽不及今图之,欲以⼀州之
后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后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篇一:后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后出师表》原文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怫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qí)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nú)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驱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丛叟(sōu)、青羌(qiāng),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诸葛亮《后出师表》原文与翻译
诸葛亮《后出师表》原文与翻译
诸葛亮《后出师表》原文与翻译
创作背景
公元223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加紧从政治、外交、经济、军事上全面进行北伐准备。在外交上,派使者联吴;韬光养晦,对魏国劝降书不作答复,以低姿态麻痹敌国。政治上,高度集中军政大权,”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励精图治,笼络土著地主,缓和主客矛盾,革除刘璋法令不行的弊政,以身作则,虚心纳谏,调动全国力量投入战争。经济上,坚决与民休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多产粮食,增加储备,保护水利工程,发展煮盐、织锦等手工业,扩大财政来源。军事上,伺机平定南中叛乱,治戎讲武,训练部队。
诸葛亮南征后,北伐魏国提上日程。北伐魏国是刘备集团一贯的方针。刘备以夺取天下为最终目的。诸葛亮鉴于魏国经济必将逐渐恢复,时间拖长对蜀国不利,而及早北伐可发挥自己治国治军优势,何况身死之后,蜀国无人能够蹈涉中原,抗衡大国,因此认为唯有及身而用,才有希望蚕食并最终打败魏国,也可报答刘备知遇之恩,为此决心展开北伐,并且”用兵不戢,屡耀其武“,坚持到底。
公元228年春,诸葛亮上《前出师表》率军北伐魏国,蜀军在占有陇右三郡后,以街亭、箕谷失利而结束了第一次北伐。冬十一月,诸葛亮获悉魏军曹休攻吴兵败、张颌东下,关中虚弱,于是上《后出师表》决心再次北伐,急率军数万,走古道,出散关,围攻陈仓。
原文: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
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
[诸葛亮后出师表原文]后出师表原文
[诸葛亮后出师表原文]后出师表原文
一:[后出师表原文]《后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后出师表》是作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之后,下面整理了《后出师表》原文及翻译,一起来看看它与《前出师表》有什么不同!
《后出师表》原文: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全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计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
二:[后出师表原文]《陈情表》原文及欣赏
《陈情表》原文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愍一作:悯茕茕孑立一作:独立)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
后出师表(原文、译文及注释)
后出师表(原文·题解·注释·译文)
[三国·蜀]诸葛亮
【题解】《后出师表》是《前出师表》的姊妹篇,写于建兴六年(228)。由于《三国志》本传中不载,《文选》里也不见选录,而是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在注文中引自张俨《默记》,所以,有人认为此表是伪作。但也有人认为,从体例文风来看,后表与前表并无二致;而且《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中,诸葛恪说:“近见家叔父表陈与贼争竞之计,未尝不喟然叹息也。”所指可能即系后表。
《后出师表》作于第一次北伐失败之后,大臣们对再次北出征伐颇有异议。诸葛亮立论于汉贼不两立和敌强我弱的严峻事实,向后主阐明北伐不仅是为实现先帝的遗愿,也是为了蜀汉的生死存亡,不能因“议者”的不同看法而有所动摇。正因为本表涉及军事态势的分析,事关蜀汉的安危,其忠贞壮烈之气,似又超过前表。表中“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之句,正是作者在当时形势下所表露的坚贞誓言,令人读来肃然起敬。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1],王业不偏安[2],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3]?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4]。宜先入南[5]。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6];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全于蜀都[7],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8]。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9],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10]。谨陈其事如左:高帝明并日月[11],谋臣渊深[12],然涉险被创[13],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14],而欲以长计取胜[15],坐定天下[16],此臣之未解一也[1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葛亮后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依、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失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