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出师表》鉴赏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出师表》知识讲解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出师表》知识讲解

《出师表》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

他是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

三国时期蜀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年轻时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才请他出山。

他极力辅佐刘备坚持联吴抗曹的外交政策,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建兴元年(223)刘备死于白帝城,临终把幼主刘禅和兴复汉室的大事托付给诸葛亮。

诸葛亮为报先帝的知遇之恩,耗尽了毕生的精力。

建兴十二年(234),因积劳成疾,病故于北伐进军途中。

著作有《诸葛亮集》。

诸葛亮辅佐刘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蜀国建立后两年(223),刘备病逝,刘禅继位,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

公元227年,诸葛亮统率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汉中,准备征伐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

他当时感到刘禅懦弱,恐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

这就是《出师表》,这篇文章是上表陈说意见,提出政治主张,所以全文以议论为主。

文中还记叙了自己以身报国的经历。

知识积累重点实词1.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事言情的一种文体。

2.崩殂.(cú):死。

崩,古时指皇帝死亡。

殂,死亡。

3.今:现在。

4.疲弊:人力疲惫,民生凋敝。

5.三分:天下分为三个国家(即孙权,刘备,曹操三大势力)。

6.秋:时。

7.忘身:舍身忘死。

8.追:追念。

9.殊遇:优待,厚遇。

10.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

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开张,扩大。

11.光:发扬光大。

12.遗德:留下的美德。

13.恢弘:发扬扩大,用作动词,也做“恢宏”。

恢,大。

弘,大、宽。

14.妄自菲薄:随便看轻自己。

妄,随便,胡乱。

菲薄,小看,轻视。

15.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引,称引。

喻,譬喻。

义,适宜、恰当。

16.宫:指皇宫。

17.府:指朝廷。

18.陟.(zhì)罚臧否.(pǐ),不宜异同: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有所不同。

九年级下册语文22出师表

九年级下册语文22出师表

关于刘禅
刘备之子,小名阿斗。刘备死后他 继任蜀汉皇帝,昏庸无能,由诸葛亮辅 政,“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公元 234年,诸葛亮病死北伐军中,他逐渐 信任宦官,朝政腐败。公元263年魏军 攻成都,他出降,第二年举家迁洛阳, 被封为安乐县公。由于他是历史上著名 的庸碌无张的皇帝,所以后世就把“阿 斗”当作昏庸无能的人的代称。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 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dù)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 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 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zhēn zhuó) 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yī)、允之任也。
3、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 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quē)漏,有所广益。
4、将军向宠,性行(xíng)/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 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 阵和睦,优劣得所。
连词,原来是。 特殊的礼遇。 代先帝之殊遇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这都是追念先帝的特殊礼遇,想要将此报答给陛下。
发扬光大
发扬扩展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陛下实在应当广泛听取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志士的勇气
阻塞
不宜妄自菲薄,
,以塞忠谏之路也。
而不应当随意地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臣进谏的道路。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出师表》(2024)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出师表》(2024)
• 我最喜欢的三国人物是诸葛亮,因为他不仅拥有卓越的智慧和 才能,而且忠诚于国家和民族,为蜀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做出 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成为了我学 习和追求的目标。
2024/1/30
25
思考题
“鞠躬尽瘁,死而后 已”是诸葛亮在《出 师表》中表达自己为 国家和民族奋斗终身 的决心和信念。这句 话的精神内涵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
21
延伸阅读:《三国演义》等名著导读
《三国演义》简介
简要介绍《三国演义》的作者、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
2024/1/30
《三国演义》与《出师表》的关联
分析《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等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出师表》中的描写有何异同,以及两者 在主题、思想等方面的联系。
《三国演义》的阅读建议
给出阅读《三国演义》的一些建议,如选择合适的版本、注意人物形象的塑造、关注历史 背景等。同时,可以推荐一些相关的研究著作和论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部名著。
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前汉和后汉的兴衰原因、蜀 汉与曹魏的实力对比等,突出北伐的 必要性和紧迫性。
2024/1/30
10
03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2024/1/30
11
诸葛亮形象塑造
忠诚与智慧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被塑造为 忠诚于蜀汉、智慧超群的谋士形 象。他时刻以国家大事为重,为
蜀汉的稳固和发展呕心沥血。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出师表
2024/1/30
1
contents
目录
2024/1/30
• 背景介绍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意义 •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建议 • 课堂互动与思考题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精品课件 九年级下册 第22篇 出师表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精品课件  九年级下册 第22篇 出师表
14.所以倾.颓.也 倾颓:__倾__覆__衰__败___
15.苟.全.性命于乱世 苟全:__苟__且__保__全___
16.先帝不以.臣卑鄙 以:__因__为___
17.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顾:_拜__访__,__探__望____
18.遂许.先帝 许:__同__意___
19.后值.倾覆 值:_遇___,__遇__到___
• 7.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我本来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种。 • 8.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先帝不介意我的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不惜降低 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 • 9.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 我因此十分感奋激发,于是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 10.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 • 早晚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完成。
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 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所有的)
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 宫中的事情,无论事情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
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这样之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失疏漏,有
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 启发和帮助。
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 将军向宠,性情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
2.此诚.危急 诚:__实__在___
3.以遗.陛下 遗:__给__予___
4.开.张.圣听 开张:__扩__大___
5.以光先帝遗.德 遗:_遗__留____
6.妄自菲.薄. 菲薄:__轻__视__,__看__不__起__自__己___
7.俱为.一体 为:__是___
8.为.忠善者 为:__做__,__行___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 而死的忠臣,希望陛下பைடு நூலகம்近他们,信任他们,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语文版)《出师表》课件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语文版)《出师表》课件
以完成刘备的遗愿。
主要成就
诸葛亮在政治、军事、经济 、文化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成 就,被誉为“卧龙先生”。
《出师表》创作背景及意义
• 创作背景:公元227年,诸葛亮准备北伐中原,临行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一篇奏章,即为《出师表》。 • 文章内容:文章主要是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
养。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知识掌握情况
我已经掌握了《出师表》的主要内容,包括文章的主旨、文学特色和重
要名句。同时,我也了解了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诸葛亮的生平事迹。
02
学习方法与策略
我通过阅读原文、查阅资料、做笔记等方式来学习《出师表》。在学习
过程中,我注重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而不是死记硬背。
03
自我评价与反思
我认为自己在学习《出师表》时比较认真,能够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学
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 • 历史意义:《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给刘备儿子刘禅的一篇表文,它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
抒情,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这篇文章被誉为中国文 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它表达了诸葛亮对蜀汉国家的无比忠诚和对刘备父子的 深厚感情,同时也展现了他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文学才华。
文学特色分析
全文以四字句行文,既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也不引用古老的典故。《出师表》的语言最 显著的特点是率直质朴,表现恳切忠贞的感情。全文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
重要名句解读
如“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这句话表现出诸葛亮临危受命,为蜀汉江山鞠躬 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出师表》注释译文赏析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出师表》注释译文赏析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出师表》注释译文赏析出师表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

九年级下册语文出师表笔记

九年级下册语文出师表笔记

九年级下册语文出师表笔记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给后主刘禅的一篇奏章,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后主的期望。

以下是《出师表》的笔记要点:
1. 作者: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2. 内容:
背景:当时蜀汉已进入战争状态,诸葛亮为了北伐曹魏,向刘禅上表,陈述自己的心志和对国家的期望。

主题:表达诸葛亮的忠诚和责任感,以及对后主的期望和劝诫。

重点:诸葛亮在文中强调了国家的重要性和对后主的期望,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北伐的决心。

3. 重点字词:
崩殂:指帝王之死。

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先帝的遗留下来的美德。

菲薄:轻视。

恢弘:发扬扩大。

引喻适义:称引恰当。

陟罚臧否:奖惩善恶。

异同:不同。

刑赏:惩罚或奖赏。

4. 文学特点:
文笔优美,感情真挚。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用词简练,含义深刻。

5. 感悟与思考:
通过学习《出师表》,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诸葛亮的忠诚和责任感,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

这篇表文也提醒我们,作为一个公民,我们应该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23课《出师表》重点字词和翻译梳理++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3课《出师表》重点字词和翻译梳理++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九年级语文下册《出师表》知识点考点1【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文】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为三国,益州地区民力匮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

【考点】[先帝]指三国时期蜀汉的创建者刘备。

先:对已去世者的尊称。

[崩殂]指帝王之死。

崩:皇帝死亡;殂:读作cú,死亡。

[三分]指孙权、曹操、刘备三大势力。

[疲弊]也作“疲敝”,疲乏凋敝。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是判断句,用助词“也”表示判断。

译为: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候。

诚:的确,确实。

秋:时候。

2【原文】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译文】然而,侍从护卫的官员在朝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疆场上奋不顾身,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的特殊礼遇,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

【考点】[……者,……也]这是一个判断句,用“者”“也”表示。

然:连词,表示转折,译为“然而”或“但是”。

盖:连词,表示原因,译为“因为”。

句中有三个“状语后置句”,也叫介宾短语后置,即“于内”“于外”“于陛下”,“于”是介词,这里都译为“在”。

3【原文】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译文】(陛下)确实应该扩大皇上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扩展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

[诚宜开张圣听]这是一个省略句,省略主语“陛下”。

宜:应该。

“开张圣听”是动宾结构,“开张”是动词,意思是“扩大”,“圣听”是名词,意思是“皇上听闻”因此,如果直译,就是“扩大皇上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听取意见,也可译为“广泛听取意见”。

注意古今异义:现代汉语中“开张”指商店等开始营业。

[以光先帝遗德]以:连词,表示目的,译为“来”;光:动词,发扬光大;遗德:遗留下来的美德。

九年级语文下册《出师表》古文精讲

九年级语文下册《出师表》古文精讲

九年级语文下册《出师表》古文精讲提问:开句就提到“先帝”刘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讨论并归纳:因为蜀国是先帝创下的基业,是“北定中原”“恢复汉室”的根据地,而先帝的理想未能实现而中途死亡,使作者感到十分痛惜,肩上的托付的担子之沉重。

同时警示后主要奋发有为,继承先辈遗志。

为后文提出建议定下基调。

提问:第1段分析天下大势,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讨论并归纳:分析形势不利的客观条件,指出目前正是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希望刘禅“居安思危”。

提问:第1段提到“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土”有什么作用?讨论并归纳:这是蜀国“人和”的主观条件,而且是先帝“殊遇”造成的。

客观条件虽然堪忧,主观努力尚且可为。

在这样的形象下,做为蜀国的国君应当如何做,开头从三个方面使后主认识到应当有所为。

提问:诸葛亮在文中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讨论并归纳:提出了三条建议。

)广开言路。

“诚宜开张圣听”;)严明赏罚。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远佞。

“亲贤臣,远小人”。

提问:提出这三条建议的目的是什么?讨论并归纳:)希望后主能“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希望后主能“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希望后主能“亲贤臣,远小人”,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使国家“兴隆”总之,作者希望蜀国能够有一个清明的政局,成了“北定中原”强大稳定的后方。

提问:第六段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何在?讨论并归纳:作者自叙本志,说明自己的低微的身份,淡泊的生活,无意于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

叙述先帝“三顾茅庐”之恩,称赞先帝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也表达了自己的知恩感激之情。

最后概括叙述跟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说明了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了作者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以陈情的方式为“出师”作铺垫。

作者自叙本志,为的是突出先帝的知遇之恩,而出师伐魏,“北定中原”,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以报答先帝。

提问:第七段追忆“白帝城托孤”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讨论并归纳:说明“出师”的原因,是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

第23课《出师表》课件(共49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精选全文

第23课《出师表》课件(共49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精选全文

东和东和东吴
北拒:北拒曹魏
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
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赤壁之战
作品简介
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 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 家。
作品介绍
《三国演义》是第一部章回小说,全名为 《三国志通俗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 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诉说了东汉末年的 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 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 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 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 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 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 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 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
性情品行善良公正。淑, 善。均,公正、公平。
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武部官队名。,向负宠责曾统为领中都部城督的。警卫

将军向宠,性情品行善良公正,通晓军事,当年试用,先帝称赞
文 他有才能,因而经众人评议荐举任命为中部督。
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行伍,部队。
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创业为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 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 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三课《出师表》课堂笔记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三课《出师表》课堂笔记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三课《出师表》课堂笔记本次课堂我们学习了古代文学名篇《出师表》。

该篇文学作品被誉为魏国时期名将诸葛亮的代表作,被广泛传颂,也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出师表》的背景与意义1.1 背景介绍:《出师表》是历史上三国时期魏国名将诸葛亮上表主帅曹操进兵汉中前的一份建议。

当时,曹操十万大军进攻汉中,诸葛亮认为此战重大,应该慎重对待,以免战胜而且不可控制。

1.2 意义:《出师表》透过一篇表文,表达了诸葛亮对国家、对民众的深思熟虑,充分体现了他的忠诚、智慧和胆略,凝聚了人民的群情和要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名篇。

二、《出师表》的文学特色2.1 多次使用反复ó的手法《出师表》中使用多次反复ó的手法,警示人们要注意战争事态的发展,既表达了军人对事态的警惕和关注,有表现了军人对战争风险和变数的敏锐洞察。

2.2 运用借代手法《出师表》中借代手法的运用十分突出,“以儒者爱人,而忧其病,曰;……”等句子表达了诸葛亮为人爱民,忧国忧民的情怀。

借代手法灵活运用,更加情感深刻。

2.3 应用古典修辞手法《出师表》中运用了许多古典修辞手法,其中比较明显的是“反问法”,如“今远欲若此,方胜任此大事耶?”一句,以形式上的反问强调了对自己的要求和责任。

三、课堂收获在本次课堂中,我们不仅了解了《出师表》的背景、意义,还掌握了诗歌语言、文学特色,感受到了古人的才华和情怀。

同时,我们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诸葛亮的忠诚、智慧和胆略,感受到了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底蕴。

四、个人思考本人认为,《出师表》在古代文学中具有颇高的价值和意义,它不仅是文学作品的代表,更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我们在此也应从中体悟到诸葛亮为官、行事所积累的深刻经验和智慧,这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和人生起到了很好的启示和鞭策。

此外,本篇文学作品还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

《出师表》运用了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如反复ó、借代、反问等修辞手法,让文本更具有鲜明的艺术效果,充分体现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3课《出师表》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3课《出师表》精品课件
:识别采纳。雅言:正确合理的言论。涕零
:流泪。涕,泪。零,落下。
译文 : 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征询治国的良策,
认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的遗命 。我受恩感激不尽。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了, 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流下泪水,也不知说了 些什么。
思考1:
叙述作者身世的是哪几句?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 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广开言路
分析形势—提建议 严明赏罚 语重心长 亲贤远佞
出 自叙经历 知遇之恩 报先帝
师 — 表衷心 托孤之重 忠陛下

点明主旨

不效,则治臣之罪 无兴德之言,以彰其咎
言 辞
—明责任 君 深追先帝遗诏
恳 切
总结全文 临表涕零,感情真挚
报先帝 忠陛下
板书设计
出师表
劝谏刘禅 继承遗志
广开言路 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晚忧虑叹息,惟恐托付给我的大事做得没有成 效,以致有损于先帝的明察。所以五月渡过泸 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
原文: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
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注释:
定:平定。兵甲:指武器装备。奸凶:奸邪 凶恶的人,形容词作名词。还:返回原来的 地方。
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从那 时到现在已经二十一年了。
原文: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 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注释:
寄:托付。夙:早晨。效:效果。效:成 效。以:连词,以致,表结果。不毛:不长
草的(地方).
译文 先帝知道我办事谨慎,所以临终的时候 ,: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我接受命令以来,早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出师表》课文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出师表》课文

文意分析
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第二条建议
严明赏罚
小结
这几段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自己的三条建议,即:
开张圣听
赏罚严明
亲贤臣,远小人
小结
你认为作者提出的三项建议中, 哪一项是核心?为什么?
亲贤臣,远小人
第四节
课后思考
诸葛亮分析形势的利弊,不利 条件是什么?有利条件是什么?
下节课见~
咨(zī)稗(bì)
阙(quē)漏 颓(tuí) 桓(huán)
字词学习
猥(wěi) 危难(nàn) 二十有(yòu)一年 夙(sù) 驽(nú) 攘(rǎng) 彰(zhāng) 咎(jiù) 诹(zōu) 涕(tì)
第三节
诗词赏析
《隆中对》提出的战略目标
“表”是臣子向君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表 文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学习这篇 文章,要注意领会诸葛亮在文中所表露的思想 感情,了解文中诸葛亮的一些名言。
文意分析
1、分析当时形势 客观上的不利条件和主观上的有利条件
2、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第一条建议 客观上的不利条件和主观上的有利条件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 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 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 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皇宫中的侍臣和相府中的官吏都是一个整体, 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不 同。如果有做奸邪的事情,触犯科条法令以及尽 忠行善的人,(陛下)应交给主管的官员来判定 他们应该受罚或者受赏,用来表明陛下公正严明 的治理。不应偏袒有私心,使得宫内和朝廷刑赏 之法不同。
背景介绍(一):蜀国外部
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第一 次出师伐魏之前。其时蜀汉已从猇亭(湖北宜都)战役的 惨败中初步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稳定了自己的战 略后方,伐魏时机臻于成熟。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出师表》实词翻译文意理解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出师表》实词翻译文意理解

《出师表》三国诸葛亮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一遍过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殂:死亡(2)秋:时候(这里是“时”的意思)2.然侍卫之臣不解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1)内:朝廷(2)外:这里指疆场(3)追:追念(4)殊遇:厚遇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开张:扩大(2)光:发扬光大(3)遗:遗留(4)恢弘:发扬,扩展(扩大,发扬)(5)引:称引(6)喻:譬喻(7)失义:不合道理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宫中府中:指皇宫和丞相府中(2)陟:提拔、晋升(3)臧否:赞扬和批评(善恶,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评论人物好坏)(4)异同:这里指不同5.若有作好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付:交给(2)有司:负责专职的官员(3)刑:罚(4)昭:彰显,显示(5)理:治理(6)异:不同6.侍中、待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1)良实:忠良诚实的人(2)简拔:选拔(3)遗:给予7.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1)愚:我,谦称(2)悉:全,都(3)咨:询问(4)阙漏:缺失疏漏8.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1)淑:善(2)均:公正、公平(3)晓畅:谙熟,精通9.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行阵:行伍、部队10.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1)亲:亲近(2)远:疏远(3)所以:这里表示原因11.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感到痛心、遗憾1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荀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布衣:平民百姓(2)①躬耕:亲身耕种②躬:亲自(3)闻达:有名望,显贵13.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精选】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出师表》优秀课件

【精选】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出师表》优秀课件

预习资料速查

者 简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
介 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为匡扶蜀汉
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代表作有
《出师表》《诫子书》等。
预习资料速查


本文选自《诸葛亮集·文集》。公元223 年刘备病死于
资 白帝城。临终前,他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实行了 料

2. 由是感激 ··
( 古义:感奋激发;
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 )
3.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 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端憎恨或悔恨 )
文言知识积累
4. 诚宜开张圣听 ··
( 古义:扩大;今义: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
业/ 经商的人指一天中第一次成交

5.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
者为什么又自述身世?
关键词:进谏、报恩
导 思
2
诸葛亮分析了形势后向后主
刘禅提出了哪三条建议?
导 思
4
这篇文章表达了诸葛
亮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初读感知


本文是诸葛亮在出师前写给刘禅的表,言辞恭敬、

导 恳切,在朗读时要读出感情。例如:“先帝创业……危
急存亡之秋也”朗读时语速稍慢;“然侍卫之臣……于
妄自菲( fěi )薄 以彰其咎( jiù )
·
·
夙·( sù )夜
·陟( zhì )罚臧·( zāng)否·( pǐ ) 字音易错。
文言知识积累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介词,对 )
词 多
1.于
·
受任于败军之际( 介词,在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师表》鉴赏
“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

这种表,或表明精忠报国之心,或献攻略地之策。

历来以战名世者甚众,以表传后者颇少。

唯独诸葛亮的《出师表》不仅存之典册,而且灿然于文苑。

这是因为孔明之作,持论贤明通达,行文情浓义明,因而被奉为理政的规范,为人的圭臬,作文的楷模。

诸葛亮上《出师表》是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公元227),率兵北伐之时。

这时蜀偏居一隅,国力疲敝,又“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诸葛亮为了实现刘备振兴汉室、一统天下的遗愿,“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平定了南方,有了较巩固的后方,并抓住了曹魏兵败祁山、孙吴兵挫石亭的时机,挥师北伐,拟夺取魏的凉州(今甘肃省部分地区),向后主刘禅上了两道表文,“前表开导昏庸,后表审量形势”,这就是出名的《前出师表》、《后出师表》。

我们现在读的是《前出师表》。

诸葛亮自刘备于公元207年“三顾茅庐”后,即忠心耿耿地辅佐刘备,以完成统一大业。

经过长期奋战,使寄寓荆州的刘备,一跃而为与魏、吴对峙的蜀国之主,雄踞一方,到公元221年刘备便帝位。

公元222年吴蜀彝陵之战后,刘备败逃白帝城,次年病死。

刘备“白帝托孤”时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对诸葛亮无比信赖。

诸葛亮回答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齐备吩咐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刘禅继位,即后主。

诸葛亮主张出兵击魏,侃侃陈词,既有政治家的眼光,又有军事家的头脑,且严守人臣的身分。

《出师表》前半部分是临行时的进谏,后半部分乃表明此行夺胜的决心。

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三项建议:广开言路,执法公平,亲贤远佞。

这三项建议,既是安定后方的措施,也是施政的方针,作者在行文上颇费深思。

由势入理,起笔峥嵘。

表文第一节向后主提出“开张圣听”的建议,可是却从形势叙起,这能起振聋发聩的作用,又能激发继承遗志的感情。

表文开笔即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深痛刘备壮志未酬身先死,深诫后人继承父业不可废,以追念先帝功业的语句领起,至忠至爱之情统领了全文。

继而以“今天下三分”,点明天下大势,逐鹿中原,尚不知鹿死谁手;复直言“益州疲弊”,自身条件很差,地少将寡,民穷地荒;进而大声疾呼:“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大有危在昊夕之势,如不救亡图存,将会出现国破身亡的惨局,笔势陡峭,峥嵘峻拔。

在凸显形势的情况下,垫以“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他们不忘先帝恩德,不改对后主的忠心,转危为安,化险为夷还是有希望的。

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出“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的建议,规劝不可“妄自菲薄,引喻
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表文将是否广开言路,从关系国家存亡的角度来谈,从关系忠于先帝的高度来说,使人闻之惊心动魄。

由主而次,肌理缜密。

以情动人,更要以理服人。

说理主次分明,先后有序。

表文主要是向后主进言的,因而首揭“开张圣听”,以打开进言之路。

在打通了忠谏之路的前提下,再言执法公平、亲贤远佞两项。

谈执法公平,又先总提“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继而就宫中、府中两方面分述之。

分述时,又紧扣“开张圣听”的精神,要后主宫中之事,向郭攸之、费祎、董充这些志虑忠纯之士请教,而且要“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府中之事,向“性行淑均,晓畅军事”的向宠请教,“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最后提出“亲贤臣,远小人”的问题。

三项建议,既可独立成项,又相互关联。

广开言路,是开的忠谏之路,而非为谗邪开方便之门。

亲贤臣远小人,才能广纳郭攸之、向宠等人的良言,才能“昭平明之理”,不让奸邪得势,造成内外异法,赏罚不明。

君主昏庸,主要就在蔽于视听,昧于事理,因而忠奸不分,贤愚不辨,是非不清,赏罚不当。

诸葛亮所列三项,广开言路是前提,执法公平是关键,亲贤远佞是核心。

由近及远,思路开阔。

表文为了说明亲贤远佞的利弊,以先汉的“兴隆”和后汉的“倾颓”的历史事实,作为前车之鉴,并以先帝叹息痛恨桓帝、灵帝昏庸误国为告诫,促使后主亲信贤臣,并以“汉室之隆,可以日而待”为鼓励,借古鉴今,显得衢路交通,经纬成文。

诸葛亮因为后主是个“妄自菲薄,引喻失义”的昏庸之徒,理要说得明,语又不可用得重,既要循循善诱地开导,又要不失臣下尊上的分寸;因而以“形势”使对方震动,以“情感”使对方感动;并且以“措施”教之,告知治国理政的具体办法;以“事业”励之,告诫后主要有远大的抱负,振作精神,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使天下归一,汉室兴隆。

表文从各个方面规箴后主,情真理足,词婉心切,因而虽属奏章表文,却感人至深。

表文的第二部分,由叙自己生平谈到伐魏的意义,进而表明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也写得慷慨深沉,动人心魄。

由人到己,文势跌宕。

表文从第一部分的进谏,到第二部分,忽以“臣本布衣”起笔,另入蹊径。

叙写自己二十一年来的情况,历数先帝之殊遇,一是三顾茅庐使之出山效命,一是倾覆之际委以军政大事,由躬耕隐士一举而成三军主帅。

这一节叙述,好像是逸枝衍蔓,与上下文联系不紧。

其实,它与上下文貌分神合。

这是因为:第一,追溯二十一年的殊遇,披露感恩戴德之情,说明以上进言纯属忠谏,叫后主听来觉得舒徐入耳。

第二,以自身不负先帝殊遇舍命驱驰,作为后主不忘先人之业的榜样,进一步启发后主奋发图强。

第三,以二十一年不平凡历程,说明创业艰难,激励其不可半途而废,更不能前功尽弃。

第四,写出先
帝的榜样,听后主效法先帝知人善任。

第五,表明自己二十一年如一日,竭忠尽智,今后仍一如既往,忠心不改,余力不遗,望后主托之以讨贼兴复之任,且可免因率师北伐,小人进谗而不予信任,坏了大局。

诸葛亮的这段叙述,是为了进一步打动后主,使之乐于接受前面的进言。

这一临别时的表白,确有深衷曲意。

文章由进言转而为自叙生平,宕开了笔墨,使文势波澜起伏,更为可观。

由叙而誓,推上高潮。

表文继叙二十一年遭际之后,续叙白帝托孤后的心情、工作,进而表明北定中原的决心。

前面的论世、进言、抒情,到此结穴,出师表文的特点由此完全挑明。

追言托孤之事,交代这次出师的历史要源,“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说明这次出师的思想基础。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指出这次出师的物质准备。

在充分叙说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警拔爽截,铿铿振响,熠熠生光。

《出师表》至此才径言出师,切入本题。

前面的进言,是为了保证有出师的条件,中间叙事,是说明自身具有出师能力,至此两线归一,提出宜乎出师,也就如瓜熟蒂落。

归缪前意,总绾全篇。

表文结束之前,将出师与谏言两层意思拢合一起。

一方面提出“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另一方面还提出“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诸葛亮主动领受任务,并表示如失职,甘愿受罚,以显示“平明之理”。

至此乃不放心,还谆谆告诫,要后主“深追先帝遗诏”。

(先帝临终时训诫后主:“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最后又回复到“开张圣听”的问题上来,这也就将前面两部分内容,沟通了内在联系,阐述了修明内政与北伐胜利的关系。

表文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作结,其声呜咽似泣,其情沛然如注,耿耿忠心尽袒。

杜甫曾写道:“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文天祥身陷囹圄,还高唱“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正气歌》)陆游更是多次提到《出师表》:“《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

”(《病起书怀》)“《出师》一表千载无”(《游诸葛武侯台》)。

“一表何人继出师”(《七十二岁吟》)。

“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感状》)“《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总之,这道《出师表》,一直为人所乐道。

《出师表》能写到如此地步,决不是偶然的。

文章皆有所为而发。

时当北伐在即,作为主帅的诸葛亮要向君主上一道表文,他不是作为例行公事,而是从北伐的全局上考虑,只有后主修明政治,才能保证北征顺利。

表文又极为注意对象的特点,因而决不是一般的上条陈,列叙方策,而是熔议论、叙事、抒情于一炉,启愚矫顽。

诸葛亮是后主的丞相,又是“托孤”的重臣。

他给后主上表文,既不宜用训斥的口
吻,又不便用卑下的声气,写得不卑不亢,很为得体。

尤其文中连称先帝,最为合宜。

全文称先帝凡十三次,显得情词十分恳切。

诸葛亮自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确实“诸葛一生唯谨慎”,细玩本文,从虑事到措词,无不体现了“谨慎”精神,这也是此表被称为“至文”的重要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