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探析

合集下载

提升学生对高校思政课获得感的方法论思考

提升学生对高校思政课获得感的方法论思考

提升学生对高校思政课获得感的方法论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大学生的一项重要课程,思政课一直被寄予厚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并不强,甚至存在着对思政课程学习的抵触情绪。

提升学生对高校思政课获得感成为了当前思政课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使思政课能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以下将就提升学生对高校思政课获得感的方法论进行一些思考。

一、培养师生关系在提升学生对思政课获得感的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处理尤为重要。

高校思政课的教师需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平日里,教师要多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解决学生们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

要耐心倾听学生们的心声,给予他们及时的鼓励和指导,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温馨。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思政课获得感。

二、突出实效性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应当紧密结合实际,注重实效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学生们需要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现实知识,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思政课的内容应当立足当下,注重生活实践,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通过生动的案例、鲜活的教材、有趣的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程的获得感。

三、开展多元活动为了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高校可以开展一系列多元化的思政活动。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主题班会、举办思政知识竞赛等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入思考、积极参与,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

可以在思政课中邀请社会精英、行业专家等人士来讲授课程,使学生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和思想,从而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四、增加互动性思政课的教学方式应当增加互动性,让学生参与使思政课程更富生活化和趣味性。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思考

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思考

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思考当前大学生思政课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式单一、内容陈旧、学习兴趣不高等,致使学生缺乏获得感。

为了增强大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有必要进行一些思考。

首先,教学方式需要更新。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讲述”为主,缺少互动和参与性,不能满足学生对于多样化学习方式的需求。

因此,教师应该探索多元化教学方式,如讨论式、案例式、问题式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参与感。

其次,内容需要更新换代。

当前,思政课教学内容单一,往往是政治理论的灌输和解析,缺乏实际上的问题,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考虑到当今世界面临的许多复杂问题,如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化、科技革命等,因此需要更新思政课内容,使之更贴近现代社会的实际问题,体现时代性和现实性。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接受思政课的教育,发展自己的思想和意识。

再次,学习兴趣需要提高。

目前,思政课的学习被学生看作是一项必要的功课,而不是一项感兴趣的学习。

为了增强学生的获得感,需要让学生意识到思政课的重要性,如提高自身素质、提升理论水平、培养思考能力等。

这可以通过在教学内容中融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给予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和赋予学生更多实际操作的空间等方式来实现。

最后,要注重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大学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思政课教育的力量和实际应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将思政课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如社会调查、实习、志愿服务、文化沙龙等,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将思政课理论教育与实践结合,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

总之,增强大学生思政课教育获得感需要教学内容的更新换代,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学习兴趣的提高和注重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加强,这对于增强学生思想意识的形成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全人教育理念下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提升路径思考

全人教育理念下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提升路径思考

全人教育理念下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提升路径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全面推进全人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作为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课(简称思政课)在全人教育理念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大学生思政课不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途径。

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提升大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共同面临的问题。

大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指的是学生对思政课程学习的满意度和认可度,同时也包括学生对思政教育效果的感知和评价。

提升大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不仅仅是对思政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要求,更是对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设计和评估机制的全面考量。

仅有优质的思政课程才能引领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国家、社会、人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对当前大学生思政课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探讨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引言结束】1.2 研究目的作为当代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全人教育理念下的地位和作用备受重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和获得感并不高,存在着需要加以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全人教育理念下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提升路径,具体研究目的包括:分析全人教育理念对大学生思政课的重要性;探讨当前大学生思政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对策;探讨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路径思考,包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优化思政课内容设计等措施;总结全面推进全人教育理念的意义,并提出加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评估机制的建议;展望未来全人教育和大学生思政课的发展方向,为提升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做出贡献。

【研究目的内容到此结束】。

2. 正文2.1 全人教育理念下大学生思政课的重要性全人教育理念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而大学生思政课正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通过思政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思想流派和价值观念,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以“好人文化”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启示

以“好人文化”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启示

以“好人文化”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启示1. 引言1.1 了解“好人文化”的含义"好人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它强调人们要做一个善良、诚实、勇敢、宽容的好人。

在社会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好人有好报”这样的说法,这正是“好人文化”的一种体现。

在当今社会,道德沦丧、人心冷漠的现象时有发生,弘扬“好人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了解和践行“好人文化”,不仅能够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平,也能够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友情。

在大学生活中,培养“好人文化”的理念,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对于大学生而言,了解“好人文化”的含义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号上,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践行。

通过思政课的学习和实践,学生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好人文化”的内涵,认识到善良和正直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实际行动将“好人文化”融入生活中,才能真正提升大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让道德修养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助推器。

【字数: 243】1.2 思政课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在大学教育中,思政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思政课是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通过思政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国家的政治体制、社会发展进程,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思政课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

在思政课上,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先进的思想理论,还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文化形式,拓展自己的思维视野。

思政课还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励他们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进步而奋斗。

思政课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推动力量。

2. 正文2.1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思政课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大学生活中,许多学生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他们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来应对这些问题。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调查报告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调查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调查报告篇一:关于大学生对政治理论课的看法的调查报告关于大学生对政治理论课的看法的调查报告—(以河北科技大学学生为例)电气xx班xxx一、相关背景:育以人为本,德育为先。

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加强和改进,是提高大学培养人才质量的前提条件。

政治理论课,是一门提高大学生理论水平及对其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学科,在对大学生素质塑造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由于政治理论课自身的特点以及教学手段等因素的影响,对于这门课,在校大学生除个别学生是因为自身对其感兴趣之外,其他学生对待这一课程的热衷程度似乎不是很高。

大多以完成课程学习拿到学分为目标。

因而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调查分析来提供一些方法及意见给学校与老师,并希望通过调查结果呼吁大学生重视政治理论课显得十分重要。

二、调查目的:1.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在校大学生对政治理论课的态度,通过对个别问题的分析得出学生们所希望的课程教学形式。

将调查结果报告给老师,依据这些结果并结合本课程、本校的条件、规定改革政治理论课,以期摆脱其尴尬地位。

2.通过对大学生对政治理论课看法的调查,了解同学们的具体想法,找出造成大学生上该课气氛不活跃的原因。

3.呼吁大学生对上课学习积极性的重视,揭示一些当代社会大学生教育存在的弊端。

三、调查对象及方法:1.调查对象:河北科技大学学生2.调查地点:河北科技大学3资料收集方法:问卷调查,查找书籍杂志,请教教工人员4.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法:制作调查问卷,收集120分调查问卷的结果。

○2资料分析方法:基于问卷的数量有限,拟对问卷的调查结果分问题进行人工统计○3样本抽样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分年级进行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四、调查内容:(调查问卷)(1)、大学生对政治理论课认识情况的调查(2)、大学生对政治理论课堂上上课情况不理想的原因调查(3)、通过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寻找当代大学生所希望的上课形式五、调查结果分析1.对政治理论课的认识情况:大学生对政治理论课的认识情况可以为学校推广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以“好人文化”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启示

以“好人文化”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启示

以“好人文化”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启示近年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推进,大学生思政课也逐渐成为学生们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

一些大学生在接受思政课教育过程中,出现了“听了忘、忘了听”的现象,缺少对思政课的获得感。

如何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提高教学效果,引导学生成长成才,成为了摆在思政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在这个过程中,“好人文化”不仅对于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起到了重要作用,更有着深远的启示作用。

“好人文化”带来了阳光心态。

让学生认识到,成为一个好人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实现。

这种阳光心态使得学生们在接受思政课教育的时候更加积极乐观,更加主动融入到学习中去。

而且,阳光心态还能够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渴望,进而激发他们对思政课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好人文化”提升了道德修养的内在需求。

好人文化教育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燃起对于做一个好人的渴望。

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面对着诸多的诱惑和挑战,他们更加需要在品行上有所磨练,在思想上有所提升。

这也使得大学生更加希望通过思政课的学习,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变得更加优秀。

“好人文化”培养了实践创新的动力。

大学生在校期间,他们既是知识的获取者,也是创新实践者。

好人文化可激发大学生创新的动力,引导他们将道德情感融入实践中,让思政课教育在实践中得以体现和升华。

同时也使得大学生去实践创新,让思政课教育与学生实际生活结合紧密。

“好人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校园中,好人文化的教育不仅能够引导学生热爱学习,同时还能够倡导学生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

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大学生们对于思政课教育将更加积极主动,更加融入到思政课教育中去,使得他们能更好地习得思政课教育所涵盖的各种知识和理念。

在日常的思政课教学中,思政工作者可以通过“好人文化”的引导,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

思政工作者应该以示范为主,要求自身成为好人的榜样,引导学生从身边案例中感悟做好人的意义。

新时代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路径探析

新时代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路径探析

新时代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路径探析①闫妍(内蒙古科技大学矿业与煤炭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10)[摘要]新时代面对影响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因素即思政课受教者、教育者、教育内容及教育环境,应着力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需求动力、提升教师亲和力、加强教学内容吸引力与提高协同育人合力。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1)15-0010-02一、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内涵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质量与水平,切实提升新时代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将“获得感”纳入思政课教学改革中。

获得感由获得与感组成,是指在获得、取得的基础上所有的主观心理感受,两者有因果递进关系。

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是指,大学生在思政课堂中和课堂外所获得的知识、方法、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以及行为表现等产生其包括对思政课的受益感、满足感、参与感、充实感、认同感等的积极、正向的心理体验。

大学生获得感既是思政课的内在要求,又是对教学效果评价的重要指标,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增强高校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已经成为高校推动开展思政课教学改革各种工作的重要落脚点。

二、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思政课的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思政课的直接参与者,是思政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受教育者的需求意识和本身的知识水平,为思政课获得感的形成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

一方面,马克思指出:“在现实世界中,个人有许多需要……需要即他们的本性。

”[1]思政课的获得感是受教育者所渴求下产生的,进而通过这种产生的获得感来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大学生对思政课是否有所需要、是否有所期望,是思政课获得感生成的首要起点。

强烈的需求意识,会让其有期望,并推动着个体行为。

提升学生对高校思政课获得感的方法论思考

提升学生对高校思政课获得感的方法论思考

提升学生对高校思政课获得感的方法论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高等教育所承担的社会使命日益重要,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承担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任务。

有些学生对高校思政课的获得感不够强烈,甚至存在抵触情绪。

这种现象背后可能存在多种原因,包括课程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学生需求不被充分关注等。

为了更好推进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工作,提升学生对高校思政课的获得感,需要不断探索创新、总结经验,为此,迫切需要进行方法论思考。

只有深入分析问题的背景、原因和特点,才能找准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

本文将围绕提升学生对高校思政课获得感的方法论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背景介绍】部分将着重分析当前高校思政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为后续方法探究提供必要的背景引导。

1.2 问题意义在当今社会,高校思政课一直是备受争议的焦点之一。

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不高,是当前高校教育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

这种情况的出现,部分原因在于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不太相符,另一方面也与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关。

如何提升学生对高校思政课的获得感,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提高学生的思政课获得感,可以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的理解和认同,培养学生的政治觉悟和社会责任感,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探究提升学生对高校思政课获得感的方法,不仅有助于优化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00字】2. 正文2.1 提升学生对高校思政课获得感的必要性学生对高校思政课的获得感,直接关系到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提升学生对高校思政课的获得感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学生对高校思政课的获得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程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只有当学生认识到思政课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积极影响时,才能更主动地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来。

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三个着力点

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三个着力点

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三个着力点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环,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道德观念和政治意识。

目前一些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并不高,甚至出现了一些不太积极的情况。

为了提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着力点进行改进和提升。

一、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真实性和针对性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应该具有很高的真实性和针对性。

课程内容要贴近现实生活,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需求。

要在教学中充分吸收当下的社会热点、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民生问题,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参与意识。

课程设置要有针对性,要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兴趣爱好,从多个角度解读思政理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在理工科专业可以引入一些科技创新的思政理论课程,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能感受到思政课对专业发展的指引作用。

要提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还需要关注课程的趣味性和参与性。

在教学内容方面,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生动形象的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增加课堂趣味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通过互动式教学、学生主体的课程设计等方式提高参与性,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思政课的魅力。

还可以加强课外活动和实践教学的安排,让学生通过社会调研、参观实践等方式更直观地感受到思政理论的应用和意义,从而提高课程的参与性和实用性。

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要提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就需要加强对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要加强思政课教师的理论修养和业务能力,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方向。

要注重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培养教师的教书育人意识,使他们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思想政治理论课心得体会

思想政治理论课心得体会

思想政治理论课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们必修的一门课程。

这门课程不仅让我们了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还可以提高我们的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也收获了很多。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结合课堂所学内容,谈一谈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心得体会。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

这门课程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传承和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学习中,我了解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激发了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爱和信仰。

我深知作为一名中国人,要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尊严,为实现民族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让我深刻理解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内容。

通过系统学习,我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内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明白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和完整性,进一步坚定了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爱。

我认识到,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才能有针对性地处理和解决当前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再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了我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正确认识。

通过学习,我深入了解了国家发展的基本国情和国情特点,国家政治体制和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历史巨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特别是我对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我充分认识到,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要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和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觉悟和政治素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调查分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调查分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调查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调查分析引言: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备受争议,一些学生抱怨课程内容过于抽象、教学方法过于机械,导致学生对该课程缺乏兴趣和获得感。

鉴此,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现状,旨在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提供参考。

一、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一个综合性大学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500份问卷作为样本。

问卷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的问题。

问卷设计初衷是了解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对教学内容和形式的评价以及对课程实践活动的参与情况,以期反映学生对该课程的获得感。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1. 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在采样学生中,有62%的人表示认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认为该课程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然而,也有38%的人认为该课程无实际意义,觉得与自己未来职业发展无关。

2.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评价在针对教学内容的评价中,近一半的学生(48%)表示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过于抽象,与实际生活脱离太远,难以理解和应用。

另外,有30%的学生认为教材的信息过于枯燥、内容过于繁杂,难以吸引他们的兴趣。

仅有22%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有助于他们提高思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在教学方法的评价中,超过一半的学生(58%)认为教师在课堂上普遍运用讲解式教学,关注度不高,缺乏互动和参与;19%的学生表示老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机械,缺乏趣味性。

另外,23%的学生对思政课采用讲座形式的方法表示较满意。

4. 学生对课程实践活动的参与情况调查发现,仅有26%的学生主动参与或积极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活动,其他学生很少参与或不参与。

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思考

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思考

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大学生思政课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更新,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

不可否认的是,很多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获得感并不强。

他们普遍认为思政课内容枯燥乏味,与实际生活脱节,导致他们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不高。

那么,如何增强大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呢?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思政课内容、教学方式和学生参与等方面进行思考和探讨。

要增强大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就要注意思政课的内容。

传统的思政课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国情国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大学生来说可能过于抽象和枯燥,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

我们可以从实际生活出发,在思政课中引入一些当代的社会热点、热议的话题,如就业压力、人际关系、社会公平等,让学生能够在思政课上感受到这些问题与自己息息相关,从而引起他们的共鸣和关注。

我们还可以引入一些实践案例,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学习理论知识,这样不仅能够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还能够增加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式也是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方式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这种方式往往会让学生感到乏味和枯燥。

我们可以采取一些互动式教学方式,如分组讨论、小组展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思政课中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感。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音视频资料、漫画动画等,这样能够更加形象地展现思政课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生参与也是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重要环节。

在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鼓励他们以小组研究、主题报告或者写作等形式参与到思政课中来。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关注和学习思政课内容,从而增强他们的思政课获得感。

学校和老师也可以设立一些思政课学习成果的展示和评选活动,让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来增强对思政课的获得感,同时也能够增加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把握“痛点”提升思政课获得感

把握“痛点”提升思政课获得感

把握“痛点”提升思政课获得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传统思政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设置存在一定局限性,导致学生们在上课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疲态和抵触情绪,这就需要教师们抓住“痛点”,提升思政课的获得感,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痛点分析:为什么学生对思政课产生抵触情绪?1.教学内容单一、枯燥乏味。

传统的思政课程主要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内容展开,由于内容相对单一,很容易使得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和学习疲惫。

2.教学方式呆板、枯燥无味。

传统的思政课程教学方式单一,常常是老师长时间的讲课,学生 passively接受,缺乏互动与活跃氛围。

3.与学生需求脱节。

当前大学生群体生活在一个信息高速发展、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他们对于思政课程的需求也有了新的变化,但是传统思政课程未能及时调整与迭代,导致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现脱节。

以上痛点的存在,直接影响了思政课程在学生中产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感,也使得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针对这一情况,教师们亟需找出合适的对策,提升思政课的获得感。

二、提升思政课获得感的对策1.丰富多元的教学内容。

教师们应该在课程内容选择上更加注重多元化和丰富性,可以通过融入一些时事热点、校园新闻、国际政治等新颖内容,来增加课程的吸引力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活跃多样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讲授模式的确是思政课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是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可以采取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政治演讲等多种形式,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度更高,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关注学生需求,贴近学生生活。

教师们在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时,应该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生活,多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点,使得思政课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以上方法只是一些提升思政课获得感的对策,但是要想真正提升思政课的获得感,需要教师们不断创新、实践,更需要教师们在思政课程教学中拿出更多的耐心和真心,去关心学生,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把握“痛点”提升思政课获得感

把握“痛点”提升思政课获得感

把握“痛点”提升思政课获得感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中国高校教育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思政课不再是简单灌输知识,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人文素养。

许多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不高,缺乏获得感,这也成为了思政课改革的一个“痛点”。

本文将从把握“痛点”提升思政课获得感的角度入手,探讨如何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同思政课的重要性,从而为他们的思想品德成长奠定基础。

一、“痛点”分析1.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不高许多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不高,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思政课的内容比较枯燥,只是传授一些道理和知识,缺乏实际意义。

在他们看来,思政课与自己的专业课程相比显得略显无趣,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学生缺乏对思政课的获得感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成果和收获缺乏感知,缺乏对思政课的获得感。

他们觉得思政课程中的知识理论与自己的成长发展缺乏联系,无法产生共鸣,难以产生内在的动力和动力。

以上两点是目前思政课程中存在的痛点,也是思政课程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才能抓住这些“痛点”,提升思政课程的获得感,成为当前思政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提升思政课的获得感1.注重思政课内容的生动性和实践性要想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感,首先需要注意思政课内容的生动性和实践性。

传统的思政课程内容大多是一些抽象的理论和思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产生共鸣和实际应用。

需要结合当下的社会现实,丰富思政课程的内容,增加实践性的案例分析和教材阅读,引导学生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提高思政课内容的生动性和实践性。

2.强化思政课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在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互动性和参与性的培养。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缺乏交流和互动。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学生参与的重要性,通过讨论、辩论、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参与课程的欲望,提高思政课的获得感。

3.开展思政课外拓展活动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思政课外拓展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参与思政教育。

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一、引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的重要课程,对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近年来,不少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出现下降趋势,需要深入研究认同感的具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以改进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二、现状分析1. 思政课的重要性与作用思政课作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培养道德品质等多重功能。

它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近年来,虽然思政课内容逐渐讲求实用性和趣味性,但是一些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依然下降。

他们认为思政课内容抽象、与实际脱节,无法解答实际问题。

另外,部分学生对思政课持有消极态度,认为思政课没有实际意义。

三、存在问题1. 思政课内容与学生期望的脱节思政课的内容相对抽象,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脱节。

现实生活中,大学生更关注实用性的知识和能力,而思政课内容相对偏向理论,没有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2. 思政课教学方法不合理目前,很多学校采用的思政课教学方法仍然是传统的讲授模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少互动和参与。

这种教学方法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造成了一定的认同感缺失。

四、影响因素分析1. 教学内容的相关性思政课的内容是否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符,直接影响学生对该课程的认同感。

如果思政课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学生很可能会更加认同这门课程。

2.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有效性针对现有的思政课教学方法,如果能够提供更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有助于提高他们对思政课的认同感。

五、对策建议1. 调整思政课内容在思政课内容设计上,应当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点,注重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关联,提供与实际问题相关的案例和讨论,增加课程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2. 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思政课教学方法上,采用多种方法,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增加他们对思政课的认同感。

把握“痛点”提升思政课获得感

把握“痛点”提升思政课获得感

把握“痛点”提升思政课获得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其教育效果和受益程度备受关注。

而要提升思政课的获得感,关键在于把握学生的“痛点”,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从而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使思政课真正成为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

一、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1.调研调查。

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了解他们对思政课的看法和感受,掌握学生的需求和困惑。

2.开展座谈会。

组织学生代表和思政课教师进行座谈,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在思政课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为提升思政课获得感提供参考意见。

3.开设心理咨询。

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排解心理困扰,提高学习积极性和投入度。

二、因材施教,提升教学效果1.差异化教学。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设计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让思政课更具吸引力和亲和力。

2.情境化教学。

结合当前社会热点、政治热点和学生日常生活经历,设计情境化教学活动,增加思政课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案例教学。

通过真实案例和典型事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课程的实效性和操作性。

三、注重实践体验,提高思政课的现实感1.社会实践。

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社会的现实问题和挑战,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政策解读。

结合国家政策和政治热点,开展政策解读和政治研讨,帮助学生了解国家政策的相关内容和适用情况,增加思政课的现实感和紧迫感。

3.创新创业。

引导学生关注创新创业领域的发展和成果,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提高思政课的生动性和实践性。

四、注重情感交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1.师生互动。

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2.同学互助。

组织学生开展同学互助活动,建立友爱互助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集体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提升研究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提升研究

02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与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通过一定的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其思想 道德素质和综合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特点
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科学性、实践性和针对性。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紧密结合时代特征,遵循教育规 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设计和实施。
思想政治教育将更加注重实践性,通过实践教育的方式,引导大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 创新意识。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
创新发展一
创新发展二
创新发展三
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研 究,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 理论内涵,结合新时代的发展 要求,提出新的理论观点和学 术思想。
意义
提升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个 人全面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也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调查和分析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现状及问题,探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 途径和方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和实 践指导。
丰富教育手段
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 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思想政 治教育的效果。
加强教育实践与体验
实践教学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科技创新等活动,让学 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价值。
校园文化
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自然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

新时代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思考

新时代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思考

新时代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思考
随着时间和时代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已经成为一项永恒的任务。

在新时代,如何增强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的获得感,是每一名教师和学校都应积极思考和努力实践的问题。

首先,要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在这一方面,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认知和思考的能力,而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

通过允许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自主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其次,要多样化思政课的内容和形式。

思政课内容的设置应该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多角度、多层次地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文化。

同时,教师也应该采用多种形式,例如讲座、小组讨论、演讲比赛等,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

第三,要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

通过合理的考核制度,可以让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达到一定的规范性和目的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认真并且积极主动。

最后,要全面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政素养和能力,掌握更多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育资源,更好地引导和影响学生。

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价值选择和权利利益,推行高质量、适应多元化的思政教育,持续增强学生在思政课中的获得感和自我提升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探析摘要:“微课”的出现顺应了信息化时代高校课程教学的真实需求,推动着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

当前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微课”的应用,有利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科学转化,促进教学内容优化与提升,推动教育教学方式改革与创新,不断建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新模式等,这些都对当前增强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获得感产生着积极影响。

关键词:微课;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7-0148-0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阵地,新课程方案实施以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果。

但也因种种因素的制约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存在着诸多不足,而“微课”的应用,则顺应了新时代不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现实需求。

“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疑难问题、例题习题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有机结合体。

当前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有利于不断优化课程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推动教学的改革,实现教育教学模式创新,这些都会对当前增强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产生积极影响。

一、“微课”的应用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科学转化提高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提升大学生的素养,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课教材的科学性、思想性、权威性毋庸置疑,然而一本优秀的教材能否切实发挥其作用,还必须存在着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问题。

同时,从适应课堂教学需要出发,要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要对教材体系进行转化,是不断增强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前提和关键。

首先,“微课”的应用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过程中教师的创造性作用。

当前,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充分利用好现代化教学方式,并大量开展“精彩一课”的评选,这些为“微课”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造条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学习借鉴别人教学设计的优点和长处,实现教学观念、方式、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在忠于教材的前提下,拓展教学内容,构建适宜的、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教学体系,不断满足教师个性化教学的需求,充分展示教师的教学风采,进而有效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同时通过学习借鉴“微课”,有利于不断优化与重新整合教材,达到对教材的化难为易、以简驭繁,实现对教材体系创造性再度开发,进一步优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

因此,“微课”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利于发挥教师根据环境和学生的实际对教材的深入解读和再创造,形成既有理论魅力又有现实感染力的教学体系,吸引学生、说服学生,让学生接受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并转化为学生的信念和品德。

其次,“微课”的应用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同时也是渴求知识、崇尚理性的一代,如果教学中过于干瘪,所给予知识信息量太少,对他们不具有智力挑战性,就难以提起他们的兴趣,课程教学也得不到学生应有的重视和尊重。

尤其我们这一代学生基本上是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一般都比较习惯于形象思维,对于过于抽象的知识往往具有一定的畏难情绪。

而“微课”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正是要依托网络,通过丰富的、短小精悍的视频进行教学设计,密切联系现实社会实际,可以吸引学生和调动学生,也能更好地发挥其主体性。

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应用“微课”视频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教学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讲授,真正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性、实践性的特征,易于让学生接受,并转化为他们的思想和行动,真正实现“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最后,“微课”的应用有利于增强教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和主旨的整体把握能力。

当前,要真正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功能,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善于充分把握课程教学目标和主旨是很难成功实施的,这也是能否很好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关键。

而“微课”教学通常针对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的教学或是某个教学环节而展开,主题突出,指向明确。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非常丰富,但教学课时相对不足,如何充分把握好教学目标和具体任务很为关键。

而“微课”的应用有利于教学设计会尽可能地结合课程主题选择突出教材重点,把握难点,有利于提升教师对教材的全面把握,也可以更好地解决大学生在课程学习所遇到的种种困惑和疑虑,能够从更为全面的角度理解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有利于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功能。

同时,“微课”教学能够把教材中所体现的核心精神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而实现整个教学体系逻辑清晰、重点突出,这样也就更容易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目标。

二、“微课”的应用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内容优化与提升马克思曾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1]这就要求我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切合实际,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和社会进步的趋势,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充分发挥真理的力量,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真正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当代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真正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由“进课堂”到“进头脑”。

当然,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还需要做大量工作,尤其在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方面,必须能够及时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学科的发展以及学生思想实际,而当前“微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应用,因其独特的课程教学方式对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体系发挥着积极作用。

“微课”的核心理念就是要求教师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重视学习情境、资源、活动的创设,以产生一种“更加聚集的学习体验”[2]。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都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视频进行教学。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去尝试用“微课”来辅助,有利于构建一个生动合理及功能互补的教学内容体系。

首先,“微课”的应用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新颖性和生动性。

因为在当今变化发展的时代,知识信息更新飞快,即使编写再好的教材,面对知识的飞速更新也是无济于事,尤其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更是要不断与时俱进。

丰富的“微课”教学资源可以充分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颖性和生动性,能够让教学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不断开拓创新,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的内容。

这些就更有利于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调动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兴趣,为他们成长成才提供有价值的教育引导,引导他们自觉寻求实现个人利益和社会需要的契合点,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微课”的应用,可以把思想政治理论与不断发展变化生活和实际密切联系起来,使思想政治教育进入“生活世界”,引导学生分析现实问题中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思想政治理论素质。

其次,“微课”的应用从客观上满足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多样化需求。

现实生活是丰富多样的,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决定了大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多样性,这也从客观上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多样性。

应用“微课”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新的学习信息平台,创设一个新的学习情境,这样就能够充分考虑大学生思想的兴奋点和结合点,弥补传统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书本上的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目标所在。

“微课”的应用除了可以进行一般的理论传授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从接受结论到学会思考,让大学生能够终身受益。

三、“微课”的应用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式改革与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科学,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要求不断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才能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的内在魅力和感染力。

当前,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断深入,在逐渐改变着传统的更多强调“灌输式”授课方式,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优化使课堂教学更加富有活力,也逐渐把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更加注重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教学方法也由此从“注入式”教学向“讨论式”“案例式”“启发式”等方法的转变。

而当前“微课”的应用则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起着积极推进作用。

首先,“微课”的应用有利于促进教学手段现代化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积极、进取、活跃,重视参与体验,重视自身主体作用发挥,而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学手段落后以及方法的陈旧,难以適应新时期课程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

而“微课”的应用促进了教学手段现代化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微课”的应用在有限的时空内使得教学呈现出一种信息立体化的样式,这种信息化的技术优势,能够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直观、生动、富有说服力,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微课”视频的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对思想政治理论的认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用性、思想性和科学性。

同时“微课”的应用可以作为模拟教学、案例教学和讨论教学等教学方式的有效辅助手段,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其次,“微课”可以实现更好地整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优化配置包括问题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在内的多种新的教学方法,真正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

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微课”设计诸多问题以及不同的回答,通过让同学们讨论在思想交锋中得出正确的结论,而不是通过强制方式让学生接受知识灌输,重视教学中对学生的启发与引导;通过“微课”设计“情景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策划、组织活动,成为教学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在体验中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魅力;通过“微课”设计案例教学,用鲜活的、形象化的事例来激发大学生兴趣,把抽象的道理直观化,把理性的内容具体化。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微课”的运用,可以不断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课程教育教学的功能。

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裘德海.高校利用微课程促进教学的应用与思考[J].科教导刊,20xx(11).(责任编辑:李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