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必修3 中国部分 复习手册 考点知识梳理 打印版

合集下载

最新整理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精华整理版.doc

最新整理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精华整理版.doc

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中国古代史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思想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唐宋后三教合一宋明理学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一、孔子与老子(一)孔子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2、学说: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B、“礼”(“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3、历史地位: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二)老子: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2、学说:①哲学思想: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3、历史地位: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二)儒家:孟子和荀子1、孟子①孟子的思想A仁政学说B性善说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②历史地位: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B他被称为“亚圣”2、荀子①荀子的思想: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性恶论C 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②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A、被视作儒家异端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三)墨家1、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2、墨家思想:①兼爱②非攻③尚贤、尚同尚力、节用、节俭3、墨家思想历史地位①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②战国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四)道家1、庄子与道家2、庄子的思想:“齐物”“逍遥”天与人“不相胜”(天命观)(五)法家1、韩非与《韩非子》2、韩非的思想: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②今必胜古、主张变法革新3、法家思想的历史地位①在当时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知识点

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知识点

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知识点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知识点【导语】当一切都毫无希望时,切石工人在他的头上,敲击了上百次,而不见任何裂痕出现。

但在第一百零一次时,石头被劈成两半。

我体会到,并非那一击,而是前面的敲打使它裂开。

我希望中学生朋友们做任何事情,只要你认准了,就不要轻言放弃,因为成功就在下一步。

WTT高二频道为大家整理了以下文章,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1)孙中山北上:1924年,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对内要消灭军阀势力对外要消灭帝国在中国的势力,实现和平统一。

(2)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五卅运动的时间:1925年性质:一个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反帝爱国运动——五卅运动。

领导机构:上海工商合会——统一领导三罢斗争的组织。

省港大罢工是当时世界上罢工时间最长的一次斗争:16个月。

(3)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二次东征的对象:叛军陈炯明;结果: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

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汪精卫任主席,国民政府将所属军队统一编为国民革命军。

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的意义: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奠定了基础。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1)北伐胜利进军目的:为帝国,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

战果:消灭孙吴主力,革命重心转移(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武汉一时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

(2)工农运动的发展: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陈独秀、周恩来亲自指挥,取得胜利。

各地人民掀起反帝斗争,其中成果的是湖北、江西的人民收回了九江和汉口的英租界——自近代以来第一次收回权益。

【大革命的失败】(1)“四一二”政变时间:1927.4.12;发动者:蒋介石;地点:上海。

杀害李大钊的刽子手:张作霖;地点:北京。

(2)“七一五”政变时间:1927年7月15日;发动者:汪精卫;口号:“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

影响: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

(因为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性质: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前所未有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1、《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风雅颂;四言为主(现实主义)。

楚辞:战国屈原新一代体诗歌《离骚》(浪漫主义)3、汉赋:司马相如(铺成排比,文采华丽)4、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二)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三)元曲:元朝民族歧视,常用散曲抒发愁闷情怀。

关汉卿《窦娥冤》(四)小说1、唐代:传奇《柳毅传》、《南柯太守传》2、宋代:话本3、明清时期兴盛其原因:商品经济的发达和市民阶层的崛起。

代表作品:明: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三言二拍”;清:《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五)戏曲1、原始—汉唐:傩舞2、唐:梨园3、两宋:南戏,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4、元代(黄金时代,标志戏曲的成熟):杂剧(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白朴为元曲四大家)5、明:昆曲(百戏之主):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6、清代:京剧,新的高峰1、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雅典等一些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自由民主发展到顶峰。

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

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的研究课题越来越关注“人”本身。

2、哲人学派的思想主张:(1)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

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2)强调人的价值。

(3)代表人物及主张: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年轻人的尊严和权威。

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学派的大多思想,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体论。

二、美德即知识1、苏格拉底的思想力主:(1)倡导“有思想分量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大家同学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颓败中的城邦制度。

(2)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3)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

(4)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2、影响: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本身的研究成果,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关键性表现,研究他使哲学真正作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超全整理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超全整理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超全整理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超全整理1一、四大发明1、概况: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2、四大发明的产生与传播:(1)造纸术。

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

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称“蔡侯纸”。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2)印刷术。

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

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

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3)火药。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宋朝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4)指南针。

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

后来,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指南针。

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5)传播。

a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b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

c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d欧洲人还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二、《九章算术》和珠算1、《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珠算珠算运算法编成歌诀流利顺口,配合小九九和十进位值制记数法,运算如飞。

明清时期,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

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

三、石氏星表和浑仪1、中国是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2、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

3、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4、《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坐标数据,对天文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5、为了更好地观察天象,古代中国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

高二历史必修3知识体系归纳整理

高二历史必修3知识体系归纳整理

电 视 的 起 源 与 发 展 (“ 第 八 艺 术 ”)
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迅猛发展 (技术和物质基础) 产生的条件 社会巨大变化、人类精神需求及商业利益驱动 (发展的动力)
1925:贝尔德(英)发明了电视机 基本成型期 (20C20年代-1930) 1928:发送电视图像 1929:电视艺术诞生 发 展 个别发展期 过 (20C30-40年代) 程 1930,第一部电视剧 英 1936首次开办每天两小时的电视节目 美: 40年代试播彩色电视节目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器物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 维新变法思想 民主共和思想 三民主义 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
制度
思 想 近 代 化
中国人向 西方学习 的渐进深 化过程, 也是近代 中国人思 想不断解 放的过程。
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科 技 历 程
文艺复兴
科学勃兴
转化生产
前提条件:――社会发生根本转型
经济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不断进步(物质基础) 政治条件:资产阶级革命胜利,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制度保障) 文化条件: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 主观条件:科学家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艰苦实验
第七单元
比较 类别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
五次会议和 一次谈话 2000 2001 2002
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比较 1949-1956 1956-1976 197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背景 科技成就 双百方针
①新中国成立;②政府重视和正确决策; ③奉献精神 迅速发展 春天硕果 严重破坏,但 有突破性进展 遭遇挫折 混乱状态 蓬勃发展 重现春天 蓬勃发展和 迎接挑战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整理]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整理]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整理]一、宋辽魏元五代十国时期(960-1279年)1.五代十国:960-1279年,北宋分裂后出现的一系列有着不同政治联系的小国,包括辽、吐蕃、金、元、西夏五大政权,再加下十个诸侯国,又称国政五代或五代十国。

2.明清政权:1279年明太祖赵匡胤灭元后,实行建州定迁,施行内制外开政策,封建帝王制是宜世统治机构,统治范围达到了史无前例的广大规模及巩固性,被称为明清政权。

3.行省制度:明清都沿袭了北宋时期的行省制度,即地方官员为三省六郡的行省长官,任用当地的官员,他们负责掌管本省本郡的军事、外交、发展经济和法律等事务。

4.对外关系:五代十国先后建立了对外关系,并对洋人有独特的重视,促进了东西文明的交流,逐步改变了民族的观念和思想,为促进中国的统一和明末清初实行一统天下做准备。

二、南宋时期(1127-1279年)1.建国历程:1127年,南宋宣统朱曙起兵反抗金,并一路取胜,1134年,南宋正式建国,朱曙被尊为高宗,南宋以开封为都城,称“大宋”,与北宋构成了南北宋。

2.管理制度:南宋以书法文化为主,重视经学,建立了官吏考试制度和州县建制,实行采矿、应徭税、农事公议的经济政策,出台了《南宋律令》,制定了宪法和法令,枢纽政治是其特色。

3.外交政策:南宋外交政策是国有主权外交,对北宋采取协定政策,严厉打击吐蕃,“宋台抗金”是南宋最著名的外交企图,在明清之前,已经形成一个叫做“宋台曹”的宫廷企图,有时还与西夏建立了斡旋企图。

4.经济发展:南宋实行“士不折农”政策,大力发展农业,加快了城市的建设,提出了以施舍、助学、洗衣的方式开展社会公益,加速了商业发展,尤其是南宋出土的费用帐簿,可以看出当时经济十分发达。

三、蒙古帝国时期(1206-1368年)1.建国历程:1206年,个子内蒙古蒙古统领忽必烈率领蒙古铁骑夺取中原,其子玄宗即位,并在平定内乱之后建立了蒙古帝国。

2.统治制度:十一部制是蒙古帝国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制度,将蒙古聚族为十一部,是封建制度之外的一种诸族同庆的政治联结,有利于统一国家并增强部落的知名度,但也有着一定的文化上的局限性。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高二历史必修三主要讲述的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演变与文化传承。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高二历史必修三的重点知识点。

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建立在农业经济基础上的封建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官僚地主阶级通过土地所有权和政治权力的相互结合,统治着农民大众。

这种社会结构为长期的封建专制提供了基础。

此外,社会等级森严、礼教强调、家族观念重视等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

二、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演变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演变可以简单地分为两个阶段:秦汉时期的封建社会和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封建社会。

在秦汉时期,封建社会初步形成,秦统一六国后建立了封建王朝,封建制度逐渐完善。

而在唐宋元明清时期,封建制度不断演变和发展,社会结构日趋复杂,农民起义与民族大融合等事件不断发生,对封建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传承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传承主要体现在思想文化、科技发展以及艺术与建筑等方面。

在思想文化方面,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对整个封建社会的思想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科技发展方面,中国古代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等重大科技发明对世界科技史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在艺术与建筑方面,中国古代的绘画、雕塑、陶瓷和建筑等文化形态日益发展,其艺术精髓一直被后世传承。

综上所述,高二历史必修三主要涉及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历史演变和文化传承。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为我们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高二历史必修三是中国历史教育中的重要部分,主要内容包括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与思潮革命。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高二历史必修三的主要知识点,分别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与变局、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的出路、近代中国的西化与民主革命、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的觉醒与斗争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发展。

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与变局近代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与变局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

在政治方面,清朝统治的软弱无能使得中央集权逐渐瓦解,地方势力兴起,社会秩序日益动荡不安。

经济方面,封建经济体制的固化使得中国无法适应西方工业革命的冲击,国家财政困难,农民生活困苦。

社会方面,封建等级制度的压迫使得社会矛盾不断积累,人民群众对封建社会的不满逐渐升温。

二、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的出路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

鸦片战争的爆发,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与虚弱,使得中国人民开始意识到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性。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逼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为了摆脱这一困境,中国开始了自我觉醒和探索,探索中国乃至亚洲民族独立和振兴的出路。

三、近代中国的西化与民主革命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了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和吸收。

这一过程被称为中国的西化运动,包括洋务运动和“自强求富”运动。

中国的西化运动为民主革命创造了条件,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民主革命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旨在消灭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腐朽,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富强的新中国。

四、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的觉醒与斗争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的觉醒与斗争是近代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各种政治思潮和社会运动,如洋务派、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

不同的阶级和社会群体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手段来表达他们的利益要求和诉求。

这些觉醒与斗争的过程,为中国社会的变革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积累了力量。

高二历册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高二历册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高二历册必修三知识点归纳【一】一、从“无为〞到“有为〞(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3)措施:减轻田租、赦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

(4)结果: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5)汉初面临的社会问题:内: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严重,割据局面正在形成。

外:匈奴为患,边关危机,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6)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的开展需要,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董仲舒其人: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

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汉武帝在位期间,董仲舒曾三次参加对策,阐发他的儒学思想。

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1)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2)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

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3)董仲舒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三、儒学成为正统1、儒学兴起的原因: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士人纷纷研习儒家经典,儒学得以大兴。

2、儒学教育状况:(1)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博士〞。

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2)兴办太学,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

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3)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 古代文明的起源- 河流文明:尼罗河、两河流域、印度河、黄河流域- 古代文明的特点:农业发展、城市形成、文字创造、宗教信仰2. 古代埃及文明- 法老制度- 金字塔的建造与意义- 象形文字的发展3.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苏美尔人的贡献- 汉谟拉比法典- 巴比伦王国的兴衰4. 古代印度文明- 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 吠陀时期的社会结构- 佛教的起源与传播5. 古代中国文明- 夏、商、周三代的更迭- 青铜文化与甲骨文-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与思想百家争鸣二、希腊与罗马的古典文明1. 希腊文明- 城邦制度- 希腊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 希腊神话与文学艺术2. 罗马文明- 罗马共和国与帝国的建立- 罗马法律:十二铜表法- 基督教的产生与发展三、中世纪的欧洲1. 封建社会的形成- 封建制度的基本结构- 领主与农奴的关系- 城市的发展与商人阶级的兴起2. 教会的权威与影响- 教皇与教会的权力- 十字军东征- 黑死病对欧洲的影响3.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的兴起- 艺术与科学的复兴- 代表性人物:达芬奇、米开朗基罗、莎士比亚四、近现代世界历史的转变1. 文艺复兴至启蒙运动- 科学革命:哥白尼、伽利略、牛顿- 宗教改革:马丁·路德、加尔文主义-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2.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起源与影响- 社会结构的变化- 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3. 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法国大革命- 德国与意大利的统一- 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的兴起五、两次世界大战与冷战1. 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争的原因与过程- 凡尔赛和约与国际联盟- 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2. 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争的爆发与扩大- 纳粹大屠杀与反法西斯同盟- 联合国的成立与战后秩序的重建3. 冷战时期- 冷战的起源与对抗- 核武器竞赛与太空竞赛- 冷战结束与苏联解体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一个概要性的知识点总结,具体的文档格式和详细内容需要根据实际教学大纲和要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高二复习历史必修3知识点大汇总

高二复习历史必修3知识点大汇总

高二复习历史必修3知识点大汇总一、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指中国19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由洪秀全领导的一场规模空前的农民革命运动。

其主要目的是推翻清朝政权、建立天国政府,实行平均分配土地、平等财富的思想。

1. 太平天国起义与发展1843年,太平军首领洪秀全宣称自己神选之人,发动起义,最高目的是“净化天下”,建立“大富、大贵、大公、大防、大忠五大天下”,成立天京,奉洪秀全为太平天皇。

太平天国在南京建立了以洪秀全为太平天皇、封建制度为基础的政权。

2. 太平天国思想与政策太平天国运动主张共产主义,主张平均分配土地、平等财富。

太平天国也对妇女地位进行改革,在农村实行男女平等。

3. 太平天国战争太平天国与清王朝进行了长达十多年的战争,成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内战之一。

战争中,太平天国多次攻陷大城市,形成“摧城掠地”的局面,但最终还是失败。

二、戊戌维新戊戌维新是1898年底至1899年初,戊戌变法后自发出现的一场维新运动。

其核心是推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多方面变革。

1. 戊戌变法的产生与失败戊戌维新的起始点是戊戌变法,是清朝垮台前的一次自我拯救的尝试。

戊戌变法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开放措施,如设立新政部门推行洋务运动、立宪等等。

但由于维新触及到皇权、官场、土地等既得利益,变法派与保守派之间发生激烈冲突,最终导致了戊戌变法的失败。

2. 维新运动的内容戊戌维新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多重方面的变革,具体内容包括了推进资本主义、实行立宪、推进教育等方面的维新措施。

3. 维新运动的影响戊戌维新的影响是深远的,它推动了中国新文化运动、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表明了在中国盛行的封建制度已经不再符合当代的社会需求。

三、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20世纪初期知识分子与民众对传统的重新审视和批判,整个运动被称为“五四运动”。

其核心在于推动中国的政治、文化、科技的先进化。

1. 新文化的概念及特点新文化是一种理想,是为了摒弃旧文化,推行民主、科学、进步的文化。

高中历史必修三详细知识点归纳

高中历史必修三详细知识点归纳

一、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1、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主流思想的奠基时期(1)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形成:春秋晚期孔子(仁;德政,等级的礼,首创私学有教无类,性相近)发展:战国孟子(性善论;仁政说;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战国荀子(性恶论;仁义说;君舟民水)(2)道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形成:春秋晚期老子(道为万物本原;清静无为,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发展:战国庄子(万物相对;精神上的自由)(3)墨家春秋晚期墨子(主张兼爱,宣扬非攻,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代表平民百姓)(4)法家韩非子(依法治国,迎合了大一统专制)李斯,商鞅2、汉朝儒学正统思想地位的确立经过(1)董仲舒(天人感应,天人合一,三纲五常)儒家思想成为汉朝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1)程朱理学代表:A北宋程颢、程颐(以理为核心,把理和儒家伦理道德相结合)B 南宋朱熹(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著书:《四书章句集注》元、明成为科举考试内容(2)陆王心学代表:A陆九渊(世界观:心是万物渊源(“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方法论:求真理只需内心反省。

主观唯心主义)B王守仁(世界观: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方法论:致良知,克服私欲;知行合一。

主观唯心主义)儒家思想成为南宋后官方哲学4、明清时期(1)李贽(反对孔子思想,认为人皆有私,追求物质享受,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2)反对君主专制与经世致用代表:黄宗羲(工商皆本,批判君主专制,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实践求真)王夫之(唯物思想)二、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学器物-学制度-学思想文化)1、林则徐,魏源“师夷”思想(19C40-50y)鸦片战争中抵抗派代表: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著书:《海国图志》实践:无作用:引导人们了解世界2、中体西用(19C60-90y 1856-1860)内忧外患地主阶级洋务派和顽固派师夷长技以自强,中体西用实践: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作用:近代化第一步,经济工业化3、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变革的思想(19C90末1894-1895)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形成民族资产阶级代表:康有为著书:《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借用经学外衣和孔子亡灵,否定专制思想基础。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笔记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笔记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笔记第一章:抗日战争及其历史地位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伟大战争,对于中国乃至世界历史具有重要地位。

本章主要介绍抗战的起因、过程以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起因:- 日本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自强不息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影响。

过程:- 卢沟桥事变和中国全面抗战的爆发;- 中国军民与日军浴血奋战;- 百团大战和八路军新四军的游击战争;- 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和长沙会战。

历史地位:- 抗日战争打破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野心;- 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牺牲,但也激发了民族自豪感;- 对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具有重要意义;- 铸就了中日友好的基础。

第二章: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新中国成立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代。

本章主要介绍新中国的成立过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重要内容。

新中国的成立:-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和平解放台湾。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 社会主义改造和土地改革;- 四大民主新生活的建设;- 五年计划和社会主义工业化;- 鞍钢宪法和农村人民公社的建立。

第三章:文化大革命的起因和基本内容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动荡的社会运动,对中国社会、经济和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章主要介绍文化大革命的起因和基本内容。

起因:- 毛泽东的一系列政治考量;-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问题和矛盾。

基本内容:- “上山下乡”运动和红卫兵的活动;- 四清运动和批林批孔运动;- 农村“联防队”和造反派组织的兴起;- 经济和政治秩序的动荡。

第四章: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标志着中国进入现代化的快速发展阶段。

本章主要介绍改革开放的背景、措施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背景:- 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 改革的迫切需求。

措施:- 经济体制改革和外贸政策调整;- 对外开放和引进外资;- 农村改革和城市现代化建设。

影响:- 经济迅速增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社会生活和文化发生巨大变化;- 对全球经济和政治产生重要影响。

历史高二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历史高二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历史高二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六千多年前出现了“图画文字”。

随后,象形字逐渐符号化,形成汉字,至商朝时,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书法艺术的形成:魏晋以前,书法艺术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书法开始进入自觉阶段,并涌现出众多代表人物,如钟繇和王羲之等。

儒家思想的发展:以孔子、孟子和荀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强调“仁”、“礼”和“德治”。

孔子提出了“为政以德”的主张,孟子发展了仁政学说和民本思想,而荀子则强调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成长的重要性。

道家思想: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主张“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提倡“无为而治”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百家争鸣”与思想解放: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变革和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各种思想流派竞相发展,推动了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同时,欧洲的文艺复兴也是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

宋明理学:宋明时期,儒学发展出理学,强调对儒家经典的阐释和发挥。

其中,三教合一的思想在这一时期也有所体现,儒、佛、道三教开始相互融合。

此外,高二历史必修三还涉及了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内容,如工业革命、殖民扩张、民族解放运动、世界大战等,以及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

请注意,不同版本的教材可能有所不同,具体的知识点可能会根据教材的版本和编排有所差异。

因此,建议结合具体的教材进行学习,并参考教师提供的教学大纲和资料,以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知识点总结。

最新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人教版优秀

最新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人教版优秀

最新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人教版优秀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一、经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2.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量:-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交通运输和物流体系的完善等都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政策推动:各国政府的自由化政策和对外开放政策,以及国际间的经济合作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立都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跨国公司的崛起:跨国公司通过不同国家和地区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实现跨国经营,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3.经济全球化的特点:-跨国公司的崛起:跨国公司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国际分工的深入: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全球经济中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和职能,形成了相互依存的经济体系。

-科技创新的加速: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和应用。

4.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效益:经济全球化可以促进全球范围内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益的最大化,提高全球经济的总体效益。

-社会问题: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失业、贫富分化、环境污染等。

-文化冲击:经济全球化也伴随着文化的传播和冲突,使各国间的文化差异逐渐减少。

-政治影响:经济全球化也对各国政治体系和政治力量的平衡产生影响,增加了国际间的政治博弈和竞争。

二、四百年的近代中国1.发生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事件:-英法联军入侵:英法联军入侵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但最终失败。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清朝末年的一次政治运动,旨在挽救清朝的危局,但最终也未能成功。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次重要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文化运动和爱国主义思潮的兴起。

-北洋政府和国共合作:北洋政府成立后,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抵抗帝国主义侵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必修3整册考点知识梳理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原因:①经济:铁犁牛耕,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

②政治:周王室的衰微。

③阶级关系:士的活跃,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学在民间(学术下移,私学兴起)诸子百家针对各种问题,展开争论,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2、主要代表:道家。

代表人物:老庄。

主张:无为而治儒家。

代表人物:孔孟荀。

主张:(见后)墨家。

代表人物:墨子。

主张:兼爱非功、节俭尚贤法家。

代表人物:商鞅、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为统治阶级所重视)3、意义:①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春秋――孔子地位: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后世尊之为“万世师表”,被推为“圣人”。

他死后,言论被编为《论语》,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

主张和贡献:①核心是“仁”,就是“仁者,爱人”,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主张“克己复礼”维护周朝的礼乐制度。

(保守性的体现)③政治思想:孔子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国)反对苛政,包含民本思想。

④教育思想: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意义: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⑤整理古籍:“六经”《诗》、《书》、《礼》、《易》、《春秋》(即儒家的五经)、《乐》2、战国――孟荀贡献:总结改造儒家思想,体系更完整,成为百家之大宗。

(1)孟子:战国时期,亚圣。

主张:①发展了仁,提出“仁政”思想。

②民本思想: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民贵君轻”。

③伦理观:主张“性本善”,要用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即“性善论”。

(2)荀子:战国末期,改造儒家思想,综合法道思想积极成分,使之更能适应社会需要。

主张: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②提出“君舟民水”。

③伦理观:主张“性恶论”但可以通过后天礼仪法治改造成为君子圣人。

例:列表对比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相同处和不同处一、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1、董仲舒地位:汉朝儒家代表,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

著有《春秋繁露》一书。

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⑴新儒学思想的特点:糅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成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⑵思想主张:①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以思想上的统一来维护政治的统一)②针对加强君权需要,大力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

③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二、儒学成为正统。

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①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政治方面:用儒生参与国家大政。

③教育方面:兴办太学,立博士,传五经,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全国各郡设学校,推广儒学,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2、独尊儒术的结果:此后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西汉的儒学教育状况①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汉武帝规定儒家经典为教科书,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

立教官为“博士”。

②儒学地位大大提高。

兴办太学,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考试合格后即可以做官。

意义: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时代为官的规矩,提高儒学的地位。

③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汉武帝下令全国郡县设置学校,使儒学在民间处于独尊地位。

一、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发展(1)儒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面临严重挑战的原因: ①佛教盛行。

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

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

(2)发展:儒学吸收了佛教、道教的精华,有了新发展。

2、隋唐时期,儒学发展进入一个更辉煌的时期概况:(1)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

儒学进一步吸收佛道精神,得到新发展。

(2)唐朝统治者实行三教并行政策,推动儒学的发展。

二、宋朝的程朱理学1、理学特点: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成为新兴儒学。

2、代表: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和南宋朱熹 3、二程思想:①核心思想:“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先理后物; ②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③认识论上,提出“格物致知”,主张外在的探求。

4、朱熹(1)思想主张: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天理即三纲五常(2)朱熹的影响:①是宋朝理学集大成者,孔孟之后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其《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②他的思想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很大,还远及日朝以及欧洲。

在日朝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三、陆王心学 南宋的陆九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反省内心。

明朝中期儒学代表人物,王阳明把“理学”发展到“心学”的新阶段,更多吸取佛教禅宗思想。

思想主张:①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心即理,认为人心便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心外无物”;②致良知。

主张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

“良知”是人固有的善性,主张“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发挥了儒家“仁”的思想。

资料:“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王阳明(守仁)一、离经叛道的李贽李贽,明朝后期人,著有《焚书》《藏书》,自称异端。

1、思想背景:官场多年,目睹官吏和道学家的虚伪,无能,不愿与之同流合污。

2、思想主张:破除孔子思想的迷信,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传统观念,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自由恋爱,寡妇再嫁,武则天)竭力赞颂改革,肯定农民起义。

3、评价:反封建思想的先驱,带有民主性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二、三大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1、共同的生活背景:明末清初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处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动荡年代,资本主义萌芽在某些地区出现并得到缓慢发展,都参加过抗清斗争。

2、各自代表作:黄宗羲《明夷待访录》,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读通鉴论》。

3、进步思想主张:(1)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2)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被后人提炼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3)王夫之主张唯物思想。

主张物质第一性,物质变化是万物发展的规律,建立唯物主义体系。

4、共同影响:他们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和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 实例: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产生的条件有哪些?经济: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但重农抑商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政治: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君主专制强化并走向腐朽。

阶级: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扩大,要求反封建。

思想: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三纲五常等扼杀个性,摧残思想。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一、四大发明二、其他科技成就数学:(1)数学成就①西汉:《周髀算经》,成就:勾股定理,比西方早五百年。

②东汉的《九章算术》。

成就:十进位值记数法。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的国家。

十进位值制记数法,马克思说它是“最美妙的发明之一”。

意义: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③南朝:祖冲之,圆周率。

小数点后七位,领先世界一千年。

(2)计算工具早期是算筹,后演变成算盘。

明代之后,算盘完全取代算筹。

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繁荣,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

天文学:战国时,天文学家石申,最早用赤道坐标表示恒星的位置。

石申的原著《天文》已经失传,后人整理有《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1)汉武帝时已使用浑仪观测天象,是望远镜发明之前世界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

元代郭守敬制成了简仪,精密度大大提高。

(2)历法成就:①夏朝:《夏小正》,商朝改为“殷历”,其干支纪日法是世界上沿用至今、历史最长的纪日方法。

②元代:郭守敬《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其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农书: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主要记录北方东汉以后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经验)、元朝王祯的《农书》、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医药:(1)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2)东汉末年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提出辨证施治、望闻问切四诊疗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张仲景被称为“医圣”。

和张仲景同时期的华佗“麻沸散”;唐朝孙思邈被称为“药王”,《备急千金要方》。

(3)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一、诗经和楚辞中华民族的先民在劳动和生活中,产生原始歌谣,后发展出独立的诗歌。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中国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收集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其中的精华部分,为民间歌谣。

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奠定基础。

2、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

采用楚国方言,利用民歌的形式,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称为“楚辞”,又称“骚体”。

诗篇以《离骚》最为有名,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汉赋和唐诗1、汉赋:(1)特点:在楚辞的基础上,吸收散文成分,形成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2)代表:西汉以气势恢宏,华美,代表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等;东汉以抒情为主,代表张衡《二京赋》等。

2、唐诗:唐代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为诗歌发展创造了条件。

1、宋词:(1)词起源于唐代,宋代称为文学的主流形式。

(2)宋词繁荣的原因:①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②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③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3)代表人物2.元曲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散曲是宋代民间兴起的一种诗歌形式。

散曲成就: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四、明清小说1、小说的兴起和发展兴起于魏晋南北朝,唐代出现短篇小说传奇,宋代说话人的话本创作,为后来小说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明清文学成就最高的是小说。

2、代表作品:一、书法艺术发展1、汉字起源和演变:起源:汉字起源于六千多年前,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称为“图画文字”。

商代形成完整体系。

演变:总趋势由繁到简两大阶段:古文字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秦隶隶楷阶段――正式书体:隶书(盛行汉代)、楷书;还出现了辅助书体:草书和行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