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论文作业..运动性疲劳的诊断方法有哪些?常见的运动性损伤有哪些,如何处理?阐述一下我国传统养生理论

合集下载

运动性疲劳诊断详述

运动性疲劳诊断详述

运动性疲劳诊断详述*导读:运动性疲劳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运动性疲劳发生的部位及变化:运动性疲劳在人体中可分为躯体性疲劳和心理性疲劳,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疲劳具有不同表现形式。

躯体性疲劳主要表现为运动能力下降;心理性疲劳主要表现为行为的改变。

人体的各个部位,从中枢大脑皮层细胞到骨骼肌基本收缩单位都能产生疲劳。

根据研究结果,将躯体性疲劳分为中枢疲劳和外周疲劳。

中枢疲劳是指缺乏动机、中枢神经系统的传递或募集发生改变。

外周疲劳包括接点传递、肌肉点活动和肌肉收缩活动能力下降。

这里仅阐述躯体性疲劳。

运动性疲劳的鉴别诊断:1、情绪性疲劳:是指人长期从事一些单调、机械的工作活动,伴随着肌体生化方面的变化,中枢局部神经细胞由于持续紧张而出现抑制,致使人对工作对生活的热情和兴趣明显降低,直至产生厌倦情绪。

情绪性疲劳的主要表现为行为的改变。

人体的各个部位,从中枢大脑皮层细胞到骨骼肌基本收缩单位都能产生疲劳。

2、紧张性疲劳: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下,导致身体处于疲劳的亚健康状态,严重的形成紧张性睡眠障碍。

运动性疲劳是一种生理现象,对人体来说又是一种保护性机制。

但是,如果人经常处于疲劳状态,前一次运动产生的疲劳还没来得及消除,而新的疲劳又产生了,疲劳就可能积累,久之就会产生过度疲劳,影响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

如果运动后能采取一些措施,就能及时消除疲劳,使体力很快得到恢复,消耗的能量物质得到及时的补充甚至达到超量恢复,就有助于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运动性疲劳的诊断,运动性疲劳怎么处理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运动性疲劳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或者站内搜索了解更多。

运动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运动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运动损伤的诊断与治疗运动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在积极参加运动的过程中,运动员也常常面对潜在的损伤风险。

一旦发生运动损伤,及时并正确地诊断和治疗就显得极为必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运动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案,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自我保护。

一、筋骨损伤1. 滑囊炎滑囊炎是指滑囊内膜发生炎症的疾病,常见于肩关节、髋关节和膝盖等位置。

症状包括局部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

诊断主要通过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MRI等。

治疗方案包括止痛、冰敷、按摩和物理治疗等。

2. 肌肉劳损肌肉劳损是指在体育训练或比赛中由于肌肉过度紧张而导致的肌肉组织损伤,常见于腰部和大腿肌肉。

症状包括剧烈的疼痛、肌肉僵硬和肿胀等。

治疗方案包括静止休息、热敷、按摩、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等。

3. 骨裂伤骨裂伤是指骨头从中断或部分中断,常见于手臂、足踝和脊柱等位置。

症状包括急性疼痛、局部肿胀、瘀伤和活动受限等。

诊断主要通过X光或CT检查确定。

治疗方案包括固定骨头、止痛、物理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

二、关节损伤1. 手部损伤手部损伤是指手腕、手指、拇指等部位的损伤,常见于网球、羽毛球等手部运动。

症状包括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和手感不佳等。

诊断主要通过体格检查和X光检查确定。

治疗方案包括止痛药、冰敷、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2. 膝盖关节损伤膝盖关节损伤是指由于过度活动、扭伤等造成的膝盖关节组织受损伤的情况。

症状包括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和听到异响等。

诊断主要通过X光、MRI等影像检查和体格检查确定。

治疗方案包括止痛药、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3. 肩部损伤肩部损伤是指肩关节锁定或异常,常见于投球运动员、拳击运动员等。

症状包括肩疼、肩骨发软和更容易出现肩关节的脱位等。

诊断主要通过肩部X光或CT检查确定。

治疗方案包括肩部固定、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三、头部损伤1. 脑震荡脑震荡是指头部发生剧烈震动而引起的脑组织损伤。

症状包括头痛、眩晕、恶心、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问题等。

常见运动员损伤的急救与处理

常见运动员损伤的急救与处理

运动者如果缺乏一定的运动训练知识,容易出现运动损伤,下面是一些常见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
1.擦伤:即皮肤的表皮擦伤。

如擦伤部位较浅,只需涂碘酊、红药水即可。


擦伤创面较脏或有渗血时,应用生理盐水清创后再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

2.肌肉拉伤:指肌纤维撕裂而致的损伤。

主要由于运动过度或热身不足造成,
可根据疼痛程度知道受伤的轻重,一旦出现痛感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在痛点敷上冰块或冷毛巾,保持30分钟,以使小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水肿。

切忌搓揉及热敷。

3.挫伤:由于身体局部受到钝器撞击而引起的组织损伤。

轻度损伤不需特殊处
理,经冷敷处理24小时后可用活血化疲酊剂,局部可用伤湿止痛膏贴上,在伤后第一天予以冷敷,第二天热敷,约一周后疲血可被吸收消失。

较重的挫伤可用云南白药加白酒调敷伤处并包扎,隔日换药一次,每日2〜3次。

4.扭伤:扭伤是由于关节部位突然过猛扭转,损伤了附在关节外面的韧带及肌
腱所致,多发生在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及腰部。

不同部位的扭伤,其治疗方法也不同。

如果是轻度扭伤,可将关节用绷带固定,局部冷敷,严重者应到医院治疗。

运动性疲劳判断方法

运动性疲劳判断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运动性疲劳判断方法
导语:疲劳是一种感觉,在生活里面,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会有这种感觉的出现的。

比如说当我们连续工作到很晚的时候,这种疲劳感就会侵袭而来;当我们
疲劳是一种感觉,在生活里面,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会有这种感觉的出现的。

比如说当我们连续工作到很晚的时候,这种疲劳感就会侵袭而来;当我们在田地里长时间干活儿的时候,我们常常也会出现这种感觉的;而当我们运动不当或者运动过度的时候,这种感觉也是极有可能会出现的。

而对于运动之中的疲劳,大部分人就认为是运动性疲劳,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要想判断是否是运动性疲劳,其实还是需要依靠一些方法的。

那么,运动性疲劳判断方法有哪些呢?
有关运动性疲劳的判断方法还是非常多的,比如:
(一)测定肌力评价疲劳
1.背肌力与握力
早晚各测一次,求出其数值差。

如次日晨已恢复,可判断为正常。

2.呼吸肌耐力
连续测5次肺活量,每次间歇30秒,疲劳时肺活量逐次下降。

(二)测定神经系统机能判断疲劳
1.膝跳反射阈值
疲劳时阈值升高。

2.反应时
疲劳时反应时延长。

3.血压体位反射
受试者坐位静息5分钟后,测安静时血压,随即仰卧3分钟,然后将受试者扶成坐姿(推受试者背部,使其被动坐起),立即测血压,每30秒测一次,共测2分钟,若2分钟以内完全恢复,说明没有疲劳,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运动性疲劳产生与诊断[论文]

运动性疲劳产生与诊断[论文]

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与诊断摘要:近百年来,运动性疲劳一直是体育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它是由中枢神经失调、内环境稳定性失调、能源衰竭、物质堵塞和突变等因素引起的。

对运动性疲劳的诊断,科学有效的诊断方法有:教育学观察与自我感受、生理机能测定法和运动医学检查。

关键词:运动性疲劳产生诊断运动性疲劳是指在(竞技)运动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疲劳现象,在竞技体育运动中的大强度或近极限强度的训练,因做功太大,易引起疲劳。

女运动员月经失常症发生率最高,占女运动员总数的86.0%;其次为筋肉疲劳症,占总人数的75.7%;失眠症者占28.4%;脾胃功能失调者占23.1%;而肾气不足症的发生率最低,仅占总人数的9.47%。

女运动员月经失常症和运动性肌肉疲劳症是最为普遍的两种疲劳症候困扰着大多数运动员,影响其运动能力的提高,应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何尽快消除疲劳,不断提高运动机能水平,并防止过度疲劳发生。

1.运动性疲劳的产生1.1运动性疲劳的分类有关运动性疲劳的分类,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

一般认为:运动性疲劳在人体中可分为躯体性疲劳和心理性疲劳,目前在躯体性疲劳方面研究成果较多。

但能被人们接受的有以下的几种区分方法:根据疲劳产生的部位不同,将运动性疲劳划分为中枢疲劳、神经—肌肉接点疲劳和外周疲劳;根据疲劳发生时间的长短不同,将运动性疲劳划分为急性疲劳和慢性疲劳;根据疲劳发生性质的不同,将其划分为生理性疲劳和病理性疲劳;根据疲劳发生部位的大小,将其划分为全身性疲劳和局部性疲劳。

1.2运动性疲劳的病因和发生机理1.2.1中枢神经失调学说。

谢切诺夫很早就提出了疲劳的神经论观点,他通过实验证明:“人们通常把疲劳感觉归之于工作着的肌肉,而我对疲劳消除的解释唯一归之于中枢神经系统。

”巴甫洛娃曾用脑电图的方法研究静力活动疲劳时大脑生物电现象发生明显的变化。

研究表明,人体连续从事负荷的运动,可使大脑皮质的兴奋与抑制过程之间的平衡性遭到破坏,造成过度兴奋或过度抑制,破坏原有的动力定型,导致皮层下功能发生紊乱,从而引起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失调,因之产生疲劳。

简述运动疲劳及判定方法

简述运动疲劳及判定方法

简述运动疲劳及判定方法
运动疲劳是指长时间或高强度运动后,身体出现的一系列不适和疲劳感。

它是身体对运动负荷的一种适应反应,通常表现为身体肌肉酸痛、乏力、精神不振、体力下降等症状。

运动疲劳的判定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主观感觉:个体在运动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疲劳感,包括肌肉酸痛、乏力、心跳加快、呼吸困难等。

通过自身主观感受来评判是否出现疲劳。

2. 身体指标:通过测量身体的生理指标来判定疲劳程度,包括心率、血压、乳酸浓度、肌肉酸痛程度等,多是通过专业设备进行监测和测量。

3. 运动成绩:通过比较运动前后的成绩、表现和耗时来判断是否出现疲劳。

如果运动成绩明显下降、体力不支或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可能存在运动疲劳。

4. 动力学评估:通过分析运动过程中的动作、力量、速度等参数来评估疲劳程度。

例如,通过测量运动员的垂直跳跃高度、力量输出等指标来判断疲劳程度。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人在相同运动负荷下的疲劳反应可能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于运动疲劳的判定,需要结合各种判定方法综合考虑。

高中体育生运动训练中疲劳的诊断与恢复

高中体育生运动训练中疲劳的诊断与恢复

高中体育生运动训练中疲劳的诊断与恢复李 敏 顾志强在体育训练中,体育生身上都会出现不同程度和不同部位的运动性疲劳。

运动性疲劳是由于短时间内过度运动引起的机体机能能力或工作效率下降的一种生理现象。

本文主要针对运动性疲劳的诊断与恢复方法的探究,为高中体育生能够自己诊断自身是否处于疲劳期和疲劳程度提供科学依据,并引导学生能够通过科学的方法更快的从疲劳中恢复,从而恢复身体的健康状态,以便更快更好地参加运动训练。

高中体育生的训练中,学生更容易出现身体各部位不同程度的运动性疲劳。

不仅对学生今后的训练造成一定影响,还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学生的心理上也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反应,甚至造成心理障碍,影响体育教学的进一步推进。

1 运动性疲劳的概念及成因运动性疲劳是运动本身引起的机体工作能力暂时降低,经过适当时间休息和调整可以恢复的生理现象,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身体变化综合反应过程。

从生理学角度来看,疲劳是机体发出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它主要是提醒人们应当降低目前的身体活动强度或者必须终止目前的身体活动。

长期性的疲劳会造成人体亚健康状态的出现,甚至造成身体机能更严重的损伤。

在高中体育训练中,体育生会连续处在高强度的训练中,肌肉和骨骼都处在超负荷的状态,从而导致肌肉组织出现损伤,促使运动性疲劳的产生。

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外部原因和自身原因,外部原因即为场地设施设备、训练强度、季节气候等因素,自身原因即为心理情况、身体素质、状态等原因。

2 运动性疲劳的程度及诊断2.1运动性疲劳的程度分析运动实践中,生理指标测定,主要根据生理指标变化进行判断。

例如脉搏,其多用于测定机体对运动负荷的反映情况。

通常通过基础脉搏的测定,在清晨、清醒、空腹、安静的前提下测定脉搏30s运动前和运动后恢复脉搏的测定,并将其换算成一分钟内的脉搏次数,连测一周并绘成曲线图,若曲线保持在平稳或下降的情况,则是机能状态良好的表现,如脉搏增加12次/min以上则说明机体反应不良,是疲劳或疾病的症状表现。

运动性疲劳的可能机制及判定方法

运动性疲劳的可能机制及判定方法

运动性疲劳的可能机制及判定方法二里九年制学校孙永胜【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观察法,对运动性疲劳的消除方法进行探讨。

主要内容包括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可能机制:生理生化机制、中枢疲劳机制、外周疲劳机制;运动性疲劳的简易判断指标:生理生化指标和自感用度。

【关键词】运动疲劳消除1前言运动性疲劳是指在运动过程中,机体的运动能力或者工作效率下降,不能维持在特定水平的生理过程。

疲劳易导致损伤的发生和影响训练效果。

因此,在运动训练中对疲劳的准确判定是非常重要的。

2研究方法2.1文献资料法査阅大量与运动性疲劳相关的资料。

2.2通过对大量样本的观察,分析。

3结果与分析3.1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和可能机制。

3.1.1生理生化机制。

3.1.1.1衰竭说:疲劳因体内能源物资的耗尽所致。

特别是糖原和磷酸肌酸(PCr)的消耗。

其依据是,在长时间运动产生的疲劳,常伴随着血糖的降低,而补充糖后,工作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现代生理学的许多实验材料也支持了这个假说。

伯格斯特龙发现A TP和CP的储备率低于使用率时,运动就不能持久,且发现当疲劳时ATP只略微下降,而CP下降十分明显,表明CP的消耗对疲劳的产生更为重要。

3.1. 1.2堵塞说:认为疲劳是由于某些代谢产物在肌肉组织中堆积造成,主要是乳酸积累。

其依据是已疲劳的肌肉中,乳酸等代谢产物增多,而乳酸堆积会引起肌肉功能下降,使肌肉收縮减弱。

3.1.1.3 "内环境稳态失调"说内环境里温度,酸碱度,离子浓度,渗透压等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它依靠细胞与器官的自身调节,内分泌,植物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的调节实现动态平衡,即维持自身稳定。

当这种稳定状态被打破,造成失调时,被认为是疲劳。

3. 1.1.4 "保护性抑制"学说:巴甫洛夫学派认为无论是体力的或脑力的疲劳,是大脑皮质保护性抑制发展的结果,当工作时大量冲动刺激皮质相应细胞,神经细胞长期兴奋导致"消耗"增多。

运动性疲劳的诊断与恢复手段的研究综述*

运动性疲劳的诊断与恢复手段的研究综述*

运动性疲劳的诊断与恢复手段的研究综述Review of research on the diagnosis and recovery of exercise induced fatigue摘要:运动性疲劳不仅严重的影响着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和制约着运动成绩的提高,甚至威胁到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及运动寿命。

有关运动性疲劳的相关问题一直受到教练员及运动医学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运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对疲劳研究发展进行初步了解,对运动性疲劳的诊断方法及恢复手段进行研究综述,以期对运动训练和竞赛发挥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运动性疲劳;诊断方法;恢复手段Abstract:sport fatigue not only serious affects training effects and restricts the improvement of athletic performance, and even a threat to the health of athletes and sports life. About exercise fatigue related problems has been the subject of great concern and attention of the coaches and sports medicine workers.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through a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of the fatigu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n exercise-induced fatigue diagnosis methods and means of recovery are reviewed., in order to sports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 play a certain reference role.Key words: exercise induced fatigue; diagnostic method; recovery method1 前言“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没有恢复就没有提高”,疲劳成为衡量训练效果的重要标尺之一[1]。

运动性疲劳判断方法

运动性疲劳判断方法

运动性疲劳判断方法疲劳是一种感觉,在生活里面,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会有这种感觉的出现的。

比如说当我们连续工作到很晚的时候,这种疲劳感就会侵袭而来;当我们在田地里长时间干活儿的时候,我们常常也会出现这种感觉的;而当我们运动不当或者运动过度的时候,这种感觉也是极有可能会出现的。

而对于运动之中的疲劳,大部分人就认为是运动性疲劳,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要想判断是否是运动性疲劳,其实还是需要依靠一些方法的。

那么,运动性疲劳判断方法有哪些呢?有关运动性疲劳的判断方法还是非常多的,比如:(一)测定肌力评价疲劳1.背肌力与握力早晚各测一次,求出其数值差。

如次日晨已恢复,可判断为正常。

2.呼吸肌耐力连续测5次肺活量,每次间歇30秒,疲劳时肺活量逐次下降。

(二)测定神经系统机能判断疲劳1.膝跳反射阈值疲劳时阈值升高。

2.反应时疲劳时反应时延长。

3.血压体位反射受试者坐位静息5分钟后,测安静时血压,随即仰卧3分钟,然后将受试者扶成坐姿(推受试者背部,使其被动坐起),立即测血压,每30秒测一次,共测2分钟,若2分钟以内完全恢复,说明没有疲劳,恢复一半以上为轻度疲劳,完全不能恢复为重度疲劳。

(三)测试感觉机能评价疲劳1.皮肤空间阈运动后皮肤空间阈(两点阈)较安静时增加1.5-2倍为轻度疲劳,增加2倍以上为重度疲劳。

2.闪光融合频率受试者坐位,注视频率仪的光源,直到将光调至明显断续闪光融合频率为止,即临界闪光融合频率,测三次取平均值。

疲劳时闪光融合频率减少。

如轻度疲劳时约减少1.0-3.9Hz;中度疲劳时约减少4.0-7.9Hz;重度疲劳时减少8Hz以上。

(四)用生物电评价疲劳1.心电图疲劳时S-T段下移,T波倒置。

2.肌电图疲劳时肌电振幅增大,频率降低,电机械延迟(EMD)延长。

积分肌电图(IEMG)和均方根振幅(RMS)均增加,中心频率(FC)和平均功率频率(MPF)降低。

EMD是指从肌肉兴奋产生动作电位开始到肌肉开始收缩的这段时间,该指标延长表明神经肌肉功能下降。

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诊断与恢复措施

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诊断与恢复措施
Ab ta t sr c : Any p rs r ii g s o t tan n wi r s l n a yng l e ut v r i de r e o e e cs ・ u e f t u o dfe e p rs f t e l i g e s f x r ie i nd c d a i e f i rnt a t o h g f b d . e cs -n u e aiu sa p so o ia h n m e o fa d cie i o y f n to a e yl a x r ieTh s o yEx r ie i d c d ftg e i hy il gc lp e o n n o e l n b d u cin c us db o d e e cs . i n p p rd s u s sda no i fe e cs ・n u e ai u n e o e ym e s r st ep ra e se g gn n s o t v l ae a e ic s e ig sso x riei d c d ftg ea d r c v r a u e o h l e d r n a ig i p rse au t s in i c l h o yf n to ndr c v rr pdya o peeyfo ftg c o dngt h ce tf t o s ce t al t eb d u ci na e o e a il ndc m ltl r m a iuea c r i ot es in i cme h d . i f y i Ke ywor sEx rie id c df t u ; ig o i; c v r e s r s d : e cs .n u e a i eD a n ssRe o e ym a u e g

体育运动训练竞赛中疲劳类型及应对策略分析

体育运动训练竞赛中疲劳类型及应对策略分析

体育运动训练竞赛中疲劳类型及应对策略分析作者:黄世光焦峪平来源:《体育风尚》2020年第09期摘要:运动员在进行体育运动训练的时候会产生运动性疲劳,这种疲劳状态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运动能力。

基于此,就需要結合训练竞赛中疲劳程度和疲劳类型对其进行划分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提升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以及整体素质。

本文主要针对运动性疲劳的类型以及应对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体育运动;训练竞赛;疲劳类型;策略疲劳感属于身体内部的正常生理反应,在运动量超过身体所能承受极限的时候就会产生疲劳感,而运动员对于这种疲劳感的感觉较为明显。

因为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强于普通人,通过日常体育训练和心肺功能训练,运动员的疲劳感上限会大大提升。

但是在一些情况下运动员还是会产生运动疲劳,所以这时对运动员疲劳现象进行研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如何判断运动性疲劳在运动竞赛中运动员会出现运动性疲劳,而导致运动员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因此在判断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运动员实际疲劳部位和疲劳状态进行分析。

运动性疲劳判断方法可以分为主观判断,生理判断以及观察判断。

观察判断主要指的是观察运动员的实际状态,并了解运动员在体育运动中存在的问题和运动表现,判定出运动员是否存在运动性疲劳现象。

而生理判断主要是通过血压测量、心电图检验等进行分析,使用脑电图闪光频度融合以及测定皮肤空间的方式来判断神经疲劳。

而主观判断方式则需要运动员结合自身疲劳现象来划分疲劳程度,运动员需要借助自我感知来进行疲劳判断,如果身体不适感较轻,步行平稳,呼吸通畅,这时就可以进行短时间休息。

如果运动员感到浑身无力,出现呼吸不畅,走路步伐不稳的情况,这时就属于中度疲劳,运动员可以在充分休息或睡眠后得到缓解。

二、运动性疲劳类型(一)结合病史及疲劳表现划分在分析运动性疲劳的时候可以根据运动型疲劳病史的时间将运动性疲劳划分为慢性疲劳和急性疲劳。

急性疲劳主要指的是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产生了超负荷训练,导致运动员内脏等各个部位都产生疲劳告警,在这种情况下运动员可以通过短暂休息或有效睡眠完全缓解。

运动性疲劳的判断

运动性疲劳的判断

实验20 运动性疲劳的判断【目的】正确评价运动性疲劳的发生及其程度,对于科学地指导训练、健身运动,提高运动成绩和工作绩效,增进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通过学生自行设计与实地操作,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

【要求】(1)学生依据导论课进行分组(4-5人/组)设计运性疲劳的检测方法(2)注意测试指标的选择科学性和合理性【器材与药品】肺活量计,反应时测试仪,血压计,听诊器,心肺功能仪,心电图,脑电图,握力计,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器,尿液分析仪,遥测心率表,乳酸仪等【内容】(一)生化测量1.血液(1)血尿素尿素是人体内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的终产物。

检测运动员在长时间运动时和恢复期的血尿素变化,可以了解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的供能和合成情况,以此评定运动员身体机能和疲劳程度。

血尿素变化与运动负荷量的关系较负荷强度更密切,当负荷量越大时,血尿素增加越明显,恢复也较慢。

血尿素用于疲劳评价一般以其在运动后上升程度及次日晨的恢复程度为依据,我国运动员和正常人血尿素的正常参考值见表。

作者(年)正常人 1.8-8.9胡望平(1992)摔跤7.24宋成忠(1985)足球男 6.72刘丹(1990)马拉松男 6.11秦孝梅等(1985)女 5.53 秦孝梅等(1985)男 6.06 许文豪(1983)游泳男女 4.61±1.24河北体科所4.82±1.09河南体科所划船男 5.22±0.64杜中林等(1992)女 4.89±0.75 田径(等)男女 2.27-6.68(4.82)李协群(1989)目前应用血尿素指标进行疲劳后恢复状况的评价主要有两种方法:系统法和周监督法。

①系统法检测:在周训练期每日晨测定血尿素水平。

评价:A.运动负荷合理,身体适应无疲劳积累:大负荷训练时次日晨血尿素增加,但在训练周期末恢复至正常水平;B.运动负荷过小,身体应激不足:大负荷训练时次日晨血尿素无明显变化;C.运动负荷过大,疲劳积累:大负荷训练时次日晨血尿素上升,并持续至训练周期末;D.一般以晨安静时血尿素值较低且大负荷运动后次日晨恢复较好者为身体机能状况较佳。

处理运动性疲劳与运动损伤的方法

处理运动性疲劳与运动损伤的方法

(一)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主要从三方面进行。

(1)改善代谢法。

用各种方法使肌肉放松,改善肌肉血液循环,加速代谢产物排出。

(a)整理活动。

一种简单易行的效果良好的消除疲劳方法,一般是在运动训练结束后即刻进行,主要内容有两部分:慢跑和呼吸体操,肌肉、韧带拉伸练习(拉伸则以主要活动肌肉和韧带为主,常采用静力性拉伸方式)。

(b)按摩。

放松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关节活动度,促进代谢产物的排出。

(c)温水浴。

水温以40度左右为宜,温度不宜过高,时间为10分钟左右,勿超过20分钟以免加重疲劳,也可在训练结束半小时后进行冷、热水浴,冷水温度为15度, 热水温度为40度,冷浴1分钟, 热浴2分钟,交替三次。

(d)桑拿浴。

利用高温干燥的环境,加速血液循环,使人体大量排汗,体内的代谢产物从而能及时排出体外,桑拿浴一般不要在运动结束后即刻进行,以免造成脱水和加重疲劳。

(2)调节神经系统法。

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 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迷走神经的兴奋性, 加强机体的合成代谢功能,使机体尽快恢复。

(a)睡眠。

保障良好充足的睡眠。

(b)放松练习。

通过诱导性的语言使运动员有意念来调动肢体, 通过对高级中枢的暗示使肌肉放松, 改善呼吸和循环系统, 使机体的疲劳尽快消除。

(c)音乐疗法。

通过舒缓优美的音乐来放松神经系统。

(3)营养物质补充法。

糖的补充不仅仅在运动后,而应当贯穿整个运动全过程, 这既可推迟疲劳的出现, 同时又利于消除疲劳。

运动前补糖宜安排在赛前数日和赛前1.5至2小时,运动中补糖以运动饮料形式每隔15到30分钟或每隔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 运动后补糖时间愈早愈好,最好不要超过6小时。

对蛋白质的补充最好以易消化的优质蛋白质为主。

脂肪对消除疲劳没有明显的作用,不必专门补充,可适当补充一些磷脂。

(二)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1)不做准备运动或者准备运动不合理、不充分。

(2)动作粗野、违反规则、技术动作不符合要求,运动负荷过大,违反了人体构造的功能特点和生物力学规律。

体育教学中学生运动性疲劳的诊断与恢复措施

体育教学中学生运动性疲劳的诊断与恢复措施
体育教学中学生运动性疲劳的诊断与恢复措施
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要:在 体育教 学中,学生都会发 生身体不 同部位 以及不 同程度的运动性疲 劳。运动性 疲劳是由于 负荷运动引起的机体机能能力或 工
作效率下降的一种生理现 象。通过对运动性疲 劳的诊断与恢复措施的探 讨 ,意在使 学生能够科 学地诊 断 出自己是否处于疲 劳阶段及疲 劳的程
播放一些节奏轻快 的音 乐 ,指导学生闭
因有 两种 。一种 是外 部原 因 ,如 ,训
练 强度过 大 、季 节气 候 的因素 、场地 设施 不完 善 ;另一种 是来 自人体 自身 原 因 ,如 ,身体 素质 不佳 、心理 负担 大 、精神状态不佳等 。
二 、运动性疲劳的程度及诊断
( ) 生理 指 标 测 定 方 法 一
图测定等 。 ( 主观感觉测定法 二) 疲 劳 的程 度 一般 可 以通过 学生 的
在篮球选项课 中,可以按照身体素质不 同 ,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队 ,通过制订
不 同的计划和强度进行 训练 。
2 、准 备 活 动与整 理 活动 相结 合 。 在体 育课上课前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 行运 动前 的准备活动 ,如 ,慢跑 、高抬 腿跑 、后蹬跑等 。因为合理的准备活动 能使 身体各 主要肌群 、关节 、韧带都得 到充分运动 ,有助 于学生更快地进入运 动状态 ,提高运动效果 ,延缓运动疲劳

中动作准确 、步态较稳 、情绪愉快。 2 、中度疲 劳 。学 生面 色相 当红 , 汗量 多 ,呼 吸显 著加 快 ,步子 不稳 且 自控 力较差 ,出现身体摇晃 的状态。
3 极 度疲 劳 。学 生 往往 面 色苍 、
个极 其复 杂的 身体变 化综 合反应 过

体育特长生训练疲劳的诊断及其恢复手段(精)

体育特长生训练疲劳的诊断及其恢复手段(精)

体育特长生训练疲劳的诊断及其恢复手段古丈一中张世元【摘要】疲劳与恢复是运动实践中对立统一的整体,运动能力的提高是在恢复中得以体现。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运动性疲劳诊断与恢复的研究成果,为普及运动训练科学化知识, 提供重要的理论与方法。

【关键词】运动性疲劳恢复诊断运动引起疲劳,随运动后的休息期就是身体的恢复过程,运动性疲劳的特点和运动项目及运动负荷等因素有关,运动引起疲劳导致机能水平的下降,而经过运动后的恢复过程才能使机能得以恢复或出现超量恢复。

没有恢复就不能继续进行高效率的训练,因此,在训练计划中只有作好疲劳的测定和恢复的安排,才能高质量地完成训练计划。

1 运动性疲劳的界说1.1 疲劳的定义疲劳的定义很多,从1915 年莫桑Mosso 提出的“疲劳是细胞内化学变化衍生物导致的一种中毒现象,”到1982 年埃德华特Edwardo 提出“疲劳是丧失保持所需或期望的输出功率。

”1982 年的第五届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上将疲劳定义为:“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或各器官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

”这一定义的特点是: ①把疲劳时体内组织和器官的机能水平和运动能力结合起来评定疲劳的发生和疲劳程度;②有助于选择客观指标评定疲劳如心率、血乳酸、最大摄氧量和输出功率等。

1.2 运动性疲劳的分类运动性疲劳按疲劳的部位可分为躯体性疲劳和心理性疲劳,躯体性疲劳主要表现为运动能力的下降;心理性疲劳主要表现为行为的改变。

临床上根据疲劳的程度将疲劳分为: ①轻度疲劳; ②中度疲劳; ③重度疲劳。

2 运动性疲劳的诊断运动性疲劳的诊断是由医务工作者、科研人员、教练员和运动员共同完成的,是训练计划的组成部分。

运动性疲劳的的诊断特点是采用综合的诊断方法,研究机体的整体活动,以确定疲劳的程度及采用相应的恢复手段,以下是在运动实践中经典的、简易的运动性疲劳的诊断方法。

2.1中医诊断法中医诊断是通过“四诊”来辩证论治的,即望、闻、问、切四诊。

田径运动性疲劳及恢复手段分析

田径运动性疲劳及恢复手段分析

田径运动性疲劳及恢复手段分析摘要:对运动员来说田径运动训练和运动恢复都非常重要。

运动恢复是运动员在田径运动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运动训练质量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是不能忽视的部分。

本文通过认真分析研究成果资料,对运动员在田径运动训练中造成的运动性疲劳以及恢复手段等方面进行概括和分析,得出运动疲劳恢复包括心理方面、社会方面和教育方面等一系列的内容。

所以运动员在造成运动性疲劳后要从生物、教育、心理、社会等方面,采用多种手段获得最好的恢复效果。

关键词:田径运动;运动性疲劳;恢复手段对田径运动员来说,运动性疲劳和运动性恢复是田径运动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运动训练的整个过程中是密切联系的,对训练效果具有非常重大的决定作业。

运动疲劳和运动恢复互为补充,互为依存,是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如果运动员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只重视运动前的准备工作,在运动结束之后对恢复性的工作不够重视,长此以往会使运动量疲劳达到一定程度,最终造成过度性的运动疲劳,会严重降低运动员的整体训练效果。

尤其是运动员在田径运动过程中不断增加运动的强度,更需要重视在运动结束后做好恢复工作。

当前,田径运动在水平方面日益增强,高负荷、高强度的运动训练已经成为未来最主要的发展方向。

运动员面对高频率和高强度的训练,导致机体的各个方面疲劳程度进一步加剧。

如果不做好运动后的恢复会影响运动员今后的整体能力提升的空间。

随着田径运动新理念的不断应用,当前运动教练们对运动员在接受高强度的运动训练之后,非常重视运动员的恢复工作。

解决运动员运动后的疲劳问题,采用多种手段做好恢复工作已经成为田径运动训练项目重要内容。

所以,加强对田径运动性疲劳及恢复手段的研究,不但能够提升田径运动的训练效果,增强竞技水平,而且能够有效提升运动员的职业寿命。

一、运动性疲劳的总体概述体育界对田径运动员的运动性疲劳及恢复手段的研究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尤其是在《运动生理学》著作中对运动性疲劳进行了严格的定义:是由于运动训练而引起的田径运动员在身体和能力机能等方面出现暂时下降的现象。

体育特长生训练疲劳的诊断及其恢复手段.

体育特长生训练疲劳的诊断及其恢复手段.

体育特长生训练疲劳的诊断及其恢复手段古丈一中张世元【摘要】疲劳与恢复是运动实践中对立统一的整体,运动能力的提高是在恢复中得以体现。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运动性疲劳诊断与恢复的研究成果,为普及运动训练科学化知识, 提供重要的理论与方法。

【关键词】运动性疲劳恢复诊断运动引起疲劳,随运动后的休息期就是身体的恢复过程,运动性疲劳的特点和运动项目及运动负荷等因素有关,运动引起疲劳导致机能水平的下降,而经过运动后的恢复过程才能使机能得以恢复或出现超量恢复。

没有恢复就不能继续进行高效率的训练,因此,在训练计划中只有作好疲劳的测定和恢复的安排,才能高质量地完成训练计划。

1 运动性疲劳的界说1.1 疲劳的定义疲劳的定义很多,从1915 年莫桑Mosso 提出的“疲劳是细胞内化学变化衍生物导致的一种中毒现象,”到1982 年埃德华特Edwardo 提出“疲劳是丧失保持所需或期望的输出功率。

”1982 年的第五届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上将疲劳定义为:“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或各器官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

”这一定义的特点是: ①把疲劳时体内组织和器官的机能水平和运动能力结合起来评定疲劳的发生和疲劳程度;②有助于选择客观指标评定疲劳如心率、血乳酸、最大摄氧量和输出功率等。

1.2 运动性疲劳的分类运动性疲劳按疲劳的部位可分为躯体性疲劳和心理性疲劳,躯体性疲劳主要表现为运动能力的下降;心理性疲劳主要表现为行为的改变。

临床上根据疲劳的程度将疲劳分为: ①轻度疲劳; ②中度疲劳; ③重度疲劳。

2 运动性疲劳的诊断运动性疲劳的诊断是由医务工作者、科研人员、教练员和运动员共同完成的,是训练计划的组成部分。

运动性疲劳的的诊断特点是采用综合的诊断方法,研究机体的整体活动,以确定疲劳的程度及采用相应的恢复手段,以下是在运动实践中经典的、简易的运动性疲劳的诊断方法。

2.1中医诊断法中医诊断是通过“四诊”来辩证论治的,即望、闻、问、切四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完成要求:
1.要求用A4大小的方格纸或笔记本纸完成。

2.要求用手写完成,不许打印或复印。

3.作业首页页眉处写明——姓名、学号、体育班级、所在学院及专业四项详细个人信息。

4.每道题都要完成,每道题目不少于600。

5.健美操班的上交时间为下个星期二。

作业题目:
1.运动性疲劳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2.常见的运动性损伤有哪些,如何处理?
3.阐述一下我国传统养生理论?
1.运动性疲劳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一方面,由于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尚未有权威性的界定,从而引起疲劳的具体原因也一直处于模糊状态;另一方面,由于处在疲劳状态中的人表现出的具体征状也大致相同,不方便确定疲劳的具体类别。

因此,在选择消除疲劳的方法时必须先对疲劳形式作一个诊断,在确定具体的疲劳形式之后,我们才能做出“有的放失”的适当措施,才能快速、有效地消除疲劳。

%&对骨肌系统疲劳的诊断。

主要依赖于对运动负荷、运动强度的情况了解,以及运动技能的具体展示情况,来确定是否已处于肌肉疲劳的状态。

处于该类疲劳状态的表现形式一般有形态变化:下肢围度;体重的变化:肌力:背肌力、握力及呼吸肌力量的变化等。

#&对心血管系统疲劳的诊断。

在上一步的基础上主要进行肺通气量与心输出量及心电图等的测试来确定是否已处于心血管系统疲劳的状态。

处在这种疲劳状态一般表现在唾液’(变化;血液体位反射的变化;运动前后尿蛋白和尿胆元的变化等。

!&神经系统疲劳的诊断。

在上一步的基础上主要依靠脑电图的的测试来确定是否已处于神经系统疲劳的状态。

处在这种疲劳状态一般表现在膝跳反射阈的变化;运动前后脑电图的)波变化:皮肤空间阈变化等。

2.常见的运动性损伤有哪些,如何处理?
1.常见的运动损伤类型
运动医学对运动损伤的分类方法很多,通常按损伤的器官组织分类为骨折、关节脱位、软组织损伤、脑震荡等。

但在一般身体锻炼中最常见的是软组织损伤。

软组织损伤通常按是否在皮肤表面出现伤口而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软组织损伤两大类。

3.运动损伤的处理原则和方法
损伤的处理要注意“三不宜”。

①不宜随便搬弄伤肢。

②不宜随便处理伤口。

③不宜随便按摩或热敷伤处。

(2)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分期处理。

①早期:(a)制动。

(b)止血。

(c)防肿。

(d)镇痛。

②中期(伤后48小时后)处理原则。

主要是改善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使淤血渗出、无菌性炎症吸收,防止粘连,加速修复再生。

可选用热敷、按摩、理疗、伤科中药外敷、中药熏洗、痛点封闭等。

淤血及肿胀不明显者,可逐步进行适量的功能锻炼。

③后期处理。

此期的处理原则主要是增加和恢复肌肉、关节等功能锻炼,如有针对性地进行功能锻炼、理疗、按摩、外敷旧伤药等。

3.阐述一下我国传统养生理论?
养生:可理解为对生命的保养,以及围绕这一主题的各方面的理论思想与具体实践方法。

养生最早见于《庄子》内篇。

生,即生命、生存;养,即保养、养护、调养等。

由于对生命的保养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因此,人类一切维持生存、保养身体、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提高生命质量的行为都纳入养生学所涵盖的内容。

传统养生传统养生是在传统养生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的预防疾病、养护生命、延年益寿的实践活动。

寿世概念的产生——“五福”之说。

传统养生学(概念)传统养生学是以传统哲学为理论指导,综合运用中医的理论与方法,采用行气、导引、服食、药饵、房中等具体方法,以追求身心平衡发展为原则,注重人体心理与生理的健康关系,注重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通过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发展身体自我调节能力、提高生命和生存质量等途径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生命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体系。

传统养生学涵盖的主要内容理论内涵丰富——形成众多的各具特色的理论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