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商业中心区演化研究_陈泳
2014评优拟获奖名单(325项)xls
项目名称
DK20090256号地块项目 426地块办公大楼 太仓市规划馆 相城区蠡口中学 新建淀山湖小学
设计单位
苏州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协作单位:赫 睿建设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主要设计人员
李新胜、汪泱、张慧、王莺、朱文学、陈剑清、华亮、林志华、 周珏、王春明、皇甫学斌、赵静、钱沛如、罗志君、朱唯华
邵红梅、曹志国、王永强、陈静、邢云、周国民、蔡燕、黄平、 杨海霞、陈太明、范志芳、许明印、徐晓辉、周晶、陈文辉
谢振宇、虞红、王静、顾明、张耀明、朱天寅、何艇、 蔡学勤、王宇、董震、罗志光、韩飞、吴晓东、彭一国
谢振宇、虞红、周敏、朱天寅、顾明、何艇、李健、邵志宏、钱 明、董震、彭一国、韩飞、席裕民、吴晓东、罗志光
苏州德威国际学校(一 苏州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期) 苏州市公安(应急)指挥 苏州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中心 永旺梦乐城 沧浪区实验小学南校区
苏州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单 位:上海船场建筑装饰有限公司
苏州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第 1 页,共 11 页
序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三等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冯正功、史明、李根民、黄琳、陈曦、杜良晖、唐镝、牟德亚、王干、陈 露、刘晶、刘悦、李铮、姜肇锋、周敏、王祥、潘霄峰
浮桥镇中心小学迁建(港 苏州华造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区第二小学) 苏州工业园区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 吴江市环境监测中心大楼 公司 圆融星座 中科院苏州纳米研究所二 期项目 苏州生物纳米科技园B地块 B3~B18研发楼项目
苏州CBD的发展前景研究
苏州CBD的发展前景研究作者:姜晓敏来源:《商场现代化》2020年第24期摘要:CBD(中央商务区)一般是指城市的金融、商务办公、贸易商业及服务业的中心。
它是城市的功能核心,交通便利,人流、车流、物流巨大,位于城市的黄金地带,地价最高,土地利用率最高。
苏州CBD的发展是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城市形象、增强城市影响力的需要。
苏州CBD的发展还不成熟,主要集中在工业园区金鸡湖周围和高新区的狮山路一带。
与国内外著名CBD相比,苏州CBD也有自己的特色,不仅具有完美的CBD功能布局,还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
良好的工业基础可以调节商业的发展,能自然延伸出服务工业及商务中心。
关键词:中央商务区;区域分析;发展前景一、绪论CBD全称是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最早产生于1923年,是美国城市社会学和地理学者欧内斯特·伯吉斯提出的。
我国现有三种译法:中央商务区、商务中心区或中央商业区,主要采用第一种说法。
时下,CBD(中央商务区)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热门的词汇,现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掀起了开发建设CBD的热潮。
现阶段已经成为评价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一个城市经济发达水平的评价标准之一。
对CBD的发展研究,国外早已有之。
二战后,J·E·范斯指出大城市的商业结构几乎都在CBD外围增长,但CBD核正在变化而不是灭亡,它将越来越像办公区而非商店群,霍默·霍伊特支持范斯关于CBD内办公功能正在增加的说法,而墨菲指出CBD最严重的困难是可达性和停车,这对于现阶段研究我国CBD发展前景是值得借鉴的。
近年来,我国在历经CBD研究的起步、发展、深化及调整提高阶段后,对CBD发展前景的研究已经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和讨论的中心议题之一。
有学者认为从研究CBD有关理论和实践出发,CBD的研究和规划、城市CBD在发展过程中突出的问题、发展前景以及功能定位等出发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城市中心区演化与中心商务区形成机理
和新的客户群向中心外围副中心分流转移, 这就意味着 现代化城市各中心区之间的竞争与重新分工, 孕育着商 贸功能与商务功能在各中心区之间的动态调整。 # "! 区 城市各中心区功能的动态调整与城市特定功能 现代化城市商贸功能与商务功能在各中心区之间 的动态调整, 主要体现为商贸活动与商务活动在各中 心区之间的分工与调整。这种分工和调整的结果就会 导致城市各中心区在商贸功能和商务功能方面各有侧 重, 于是就产生城市特定功能区出现的可能。 在已有商贸功能和商务功能概念的基础上, 我们 把聚集商贸活动为主的城市地理范围和空间区域定义 为商贸区, 把聚集商务活动为主的城市地理范围和空 间区域定义为商务区。这样, 在城市各中心区功能动 态调整的过程中, 侧重在商贸功能的中心区就是城市 的中心商贸区 (%&’()*+ ,)*-& ./0()/1( 2) %,.) , 侧重在商 务功能的中心区就是城市的中心商务区 ( %&’()*+ 340/5 。在现实生活中, 如北京的王府 ’&00 ./0()/1( 2) %3.) 井、 上海的南京路, 就是比较典型的中心商贸区; 而法 国的拉德方斯、 日本的新宿、 香港的中环、 上海外滩与 陆家嘴等, 都是非常著名的中心商务区。 前面的分析表明: 一个城市早期的中心区既是商 务功能区, 又是商贸功能区, 即商贸功能与商务功能融 合体现在城市的一个中心区; 随着城市中心向多中心 的演化和各中心之间商贸功能与商务功能的动态调 整, 商贸功能和商务功能还会超越融合发展的形态, 在 城市的地域空间范围内进一步的分化和独立, 并形成 特定的城市功能区。 #"# 技术进步对城市中心商务区分化形成的促进 以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及交通条 件的改善: 一方面, 使原城市中心区再现聚集经济的比 较优势而重新走向繁荣; 另一方面, 促进了中心商务区 的进一步分化形成和发展。以社会化网络设施为基础 的电子商务、 电子国际贸易、 电子政务、 电子银行等技 术平台的开发启用, 让大量的商务活动 (如资金的融通 和结转、 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 物流管理等) 可以远离 制造和商贸现场便捷进行。因此, 商务活动可以进一 步从商贸和生产活动中分离出来, 在聚集经济利益的 驱动下, 结合城市向多中心演化和各中心区功能的动 态调整聚集并形成独特的城市功能区— — —中心商务 区。 商务功能与商贸功能在城市地理空间范围内分 离, 产生中心商务区的同时, 也意味着城市中心商贸区 的独立。这样, 中心商贸区和中心商务区作为城市独 特的功能区就自然形成。
苏州观前商业街区近三十年形态演变探析
第阶 整部地 停『严1 交有 整后街形 建密与 蒺 三段 调东用 车题重 太通 改的廓 筑度 ] 口 静 第阶 的地 改 四段盏 用布待善 状于整形 复统筑 轴片空 趋工矩 传建风 多的
间段 。
22 街廓 与建 筑尺 度的不 断调 整 (9 9年 以前 ) . 17
旧时 的观前 街是 由地 方 坤士募 资 捐砌 , 街宽 仅 3m有 余 , 间石 条 横 向排列 , 中 两侧 各 有一 条首 尾相 接 的 峰 向石 条 , 图形仿 佛一 架东 西 向搁 霄 的巨梯 。如 同苏州 其它 街坊 一样 , 其 也是水 陆并 行 。 街相 邻 , 与街 成 河 河
在 近 三 十年 的发展 演 变过 程 中观前 街 区形 态 变 化较 明显 的为 1 8 、9 5 1 9 9 0 1 8 、9 8和 2 0 0 2年 这 四个 时 间
点 。 街 的开放促 使 了线 型的商业 街形 态基 本形成 ;9 5年开 始 , 个 18 街 区空间 呈现 出极 不平 衡 的形 态特 征 ;0世 纪 9 2 O年 代末 直 至 2 世 纪初 期 ,整治 中 的观前 街 区在 布 局 、 l 交 通 、 筑肌 理等 多个 方 面逐步 得 到优化 , 区空 间 的整体 结 构趋 于协 调 的状态 。因此 , 建 街 对观 前商 业 街 区演 变 过 程 阶段 可大致 划 分 为 :9 9年 以前 、9 0— 9 4年 、9 5 19 17 1 8 18 1 8 — 9 7年 、9 8 2 0 年 和 2 0 19 — 0 1 0 2年 至今 这 五个 时
多 , 间布局 和建 筑风格 独特 , 空 街道 与广 场有 机结合 ; 历史 文化 与现代 文 化相互 贯通 ; 传统 建筑 、 仿古 建筑 、 欧 式 建筑 、 现代 建筑 以至 于后 现 代建筑 共存 一体 。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E080101)学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5至今),共计140项
浙江工业大学
25
201301-201512
51208132/E080101
基于参数化建模与数据分析的大跨建筑结构形态推演
董宇
哈尔滨工业大学
25
201301-201512
51278122/E080101
基于类设计理论的历史街区动态保护及其社区再造模式研究
关瑞明
福州大学
80
201301-201612
华霞虹
同济大学
25
201301-201512
51278263/E080101
基于结构分析的建筑形态生成研究
黄蔚欣
清华大学
80
201301-201612
51208419/E080101
农业转型期西北旱作区乡村聚落形态演进机制及营建模式研究
靳亦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5
201301-201512
51278415/E080101
川西北嘉绒藏族传统聚落与民居建筑研究
李军环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80
201301-201612
51278340/E080101
基于生态化模拟的城市高层建筑综合体被动式设计体系研究
李麟学
同济大学
80
201301-201612
51278194/E080101
岭南汉民系乡村聚落可持续发展度研究
陆琦
华南理工大学
80
彭昌海
东南大学
80
201301-201612
51208306/E080101
基于赛后利用原则的重大体育赛事场馆规划设计研究
彭小松
深圳大学
25
201301-201512
51268011/E080101
苏州古典商业街区外部空间设计分析与优化探讨
10”。
皂邑―计苏州古典商业街区外部空间设计分析与优化探讨杨静(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浙江绍兴312000)摘要:作为展示城市风貌的形象性区域——历史街区,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也在不断的进行规划设计,不仅要考虑历史街区外部空间风貌的整体性,也要考虑地域性与现代性的相互融合。
本文以苏州平江路历史街区外部空间设计为例,从空间规划、尺度控制和业态形式等方面切入研究,探讨它在整合城市空间,迎 合地域文化,体现城市特色等方面所呈现的设计,以及对未来古典街区在整合空间功能及优化改造上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旨在能对其他城市古典商业街区外部空间设计相关实践有所启发。
关键词:平江路;街区现状;空间优化文章编号:2095-4085(2020)02-0068-021苏州平江路历史街区背景平江路位于苏州城区东部,是一条长1600m,宽3.2m呈南北走向的历史商业街区,街区两侧分布着历史悠久的支巷,以“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特色著称,基本延续了唐宋以来的城坊格局。
2002年至2004年,苏州市政府对其实施保护与整治,秉承修旧如旧的改建原则,使平江路的主要部分再现了原来的面貌。
因在保护上表现卓越,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城市古典街区复兴的典范。
2平江路历史街区外部空间解析2.1街区外部空间尺度宜人由一代代居民开拓建设并长期磨合建设起来的平江路,外部空间尺度整体上较为宜人。
沿街建筑一般是一至二层,高度3m〜6叫街巷宽度1m〜10m之间,主街两侧分布的民居有机排列并彼此紧挨,这样的空间尺度较为宜人,人与人,人与建筑容易产生亲近感。
通过调研得出历史街区的尺度对其商业特色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把街道两边的建筑高度定为街道宽度定为D,通过实地测量以及观察确定了比值的变化对人的空间心理会产生很大影响。
平江路街道大致分为三种。
第一种街道H/D值为1:1,主要是由两边建筑相对围合而成的街道,建筑高度大致为3m〜6叫街道上覆盖顶棚,道路宽度大约5叫很多商家为了吸引游客扩大经营场地,将商品放置街边,大大缩短了街区道路宽度,这样的空间让人倍感压抑拥堵,很不利于商业氛围的营造。
营造机制(总)整理
2.4空间营造机制(汉——五代)2.4.1影响机制一般认为,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是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其中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分别为发展时间及阶段、区域位置及城市职能、社会经济、社会文化、政治政策与规划控制、自然生态环境、交通运输条件。
(1)发展时间及阶段城市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一种文化现象。
城市空间形态是不同历史阶段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积累,也随着城市的继续发展而变化着,因为城市空间形态具有历史延续性。
可以说,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只有通过历史发展过程的分析才能被解释。
〔1〕〔1〕郑莘、林琳:《1990年以来国内城市形态研究述评》,《***》***年第***期汉至五代时期,在全国大的环境下,有以唐长安城为典型代表的棋盘式城市格局,许多南方城市逐渐兴起,促进了城镇体系的发展,这为景德镇地区的发展奠定了时代背景。
(2)区域位置及城市职能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一定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它直接影响到城市规模和城市用地构成,因此,不同职能、不同规模的城市空间形态一般有较大的差异。
〔1〕〔1〕郑莘、林琳:《1990年以来国内城市形态研究述评》,《***》***年第***期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军阀割据,从三国到南北朝也是战争频繁,许多城市受到破坏,相比之下,南方地区自孙权建立东吴以后,在大多数时间里保持着偏安局面,战争较少。
景德镇就处在这个一个相对闭塞、吴头楚尾的区域位置,稳定的社会环境使更多的居民愿意在这里聚集生活,为城市的形成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汉至五代时期景德镇处于自然的村落阶段,该地区以农耕和茶叶加工为主,并是全国最大的商品茶基地,制陶也开始兴起,唐时陶瓷已经拥有较广阔的贸易市场。
总之景德镇地区有着良好的经济发展势态,为城市的形成提供了较好物质基础。
(3)社会经济城市是人口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中的集中,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中出现新的功能或导致原有的部分功能衰退,使城市形态与城市功能产生矛盾,从而推动城市形态的演变。
苏州市区商业调查报告
苏州市区商业调查报告苏州市区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商业氛围,形成了有苏州特色的商业中心,观前街、富仁坊、太监弄、石路、南浩街等等无不在现代气息中透着古朴。
苏州市近几年经济增长迅速,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能力增强,商业发展迅速,近年来,在苏州的观前商业中心、石路商圈等陆续推出了不少商铺项目,如:玄妙广场、锦地星座、时代广场、越洋流行广场等等。
本次的调查对象为观前街、石路以及南门这三个苏州典型商业中心。
调查结果如下:一.观前街商业市场调研分析观前街概述观前地区东起临顿路,西至人民路,南临干将路,北靠旧学前、因果巷,东西长800米,南北长700米,占地58.3公顷,是苏州古城几何中心,也是苏州传统商业文化中心。
观前地区以玄妙观和观前街得名,玄妙观建于西晋咸宁二年(公元276年),已有1700多年历史,是江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道教胜地,也是全国唯一建在市中心的大型道观。
观前街是成街于晚清时期的百年商业老街,街上老店名店云集,名声远播海内外。
由于商业的繁华,观前街早在1982年就设置为步行街,是全国最早的商业区步行街。
据1998年统计,观前地区原有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4.2万平方米,占18.2%;商业服务设施30.1万平方米,占38.6%。
整个地区有居民3231户,计7825人;企业488家,其中国有集体单位291家,涉及42个主管部门,个体私营单位188家,其他类型单位9家;有大中型商场6家,名、特色店19家,此外,还有各类市场4个。
观前观前地区整治更新工程从1999年起,分三期实施,现一期、二期、三期工程已经全部竣工。
观前观前一期工程(1999.1.6—1999.9.25)观前一期工程范围是整治更新观前街、玄妙观、小公园等核心区域,总用地12公顷。
共动迁居民569户、个体商店43个、单位店面91处,并搬迁4个市场、1098个摊点,拆除旧房4.9万平方米,新建建筑7.1万平方米,整治面积达10.2万平方米。
苏州古城区形态演变探析汪纯欣
苏州古城区形态演变探析汪纯欣发布时间:2021-09-27T07:09:31.581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21年12期作者:汪纯欣[导读] 苏州城,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始建于公元前514年,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千百年来延续着较为稳定的古城形态,并在1982年被列为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被作为旧城改造的典范。
苏州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摘要:苏州古城,首批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作为较早开埠的传统中心城市的范例,保留了古城特色风貌,但其结构形态也在近几十年城市化的发展中发生巨变。
本文运用城市形态学的方法对近现代苏州城市空间的演化进行研究,沿着时间脉络分阶段探寻城市形态变化的内在规律以及动因,在未来的城市城市建设和更新中延续古城形态、保护古城风貌提供思路。
关键词:苏州古城;城市形态;演变;保护1引言苏州城,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始建于公元前514年,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千百年来延续着较为稳定的古城形态,并在1982年被列为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被作为旧城改造的典范。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利益的驱动导致了人们逐渐忽略对于历史文化的保护,追求高楼林立,且对于历史文化的保护理解过于片面化,局限于保护历史文物,而忽略了历史形态格局所具有的价值。
在近十几年中,苏州古城的形态已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古城风貌遭到了破坏。
如今更应该深入探析其空间形态演变的规律,剖析原因,总结错误经验,纠正建设思路,对旧城改造的概念重新思考,在谋求城市化发展时保持区域特色,保护古城风貌,做到"古韵今风,无限传递",使苏州古城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2苏州古城形态演变概述--分三阶段研究苏州古城的形态演变过程主要经历了三大阶段,古代、近代以及现代三个阶段。
苏州城最初始于吴国迁都,吴王命大修宫城,从而出现了苏州城。
从此至明清时期,各历史时期分别对其城墙修缮,水利工程建设,宫城庙宇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城市格局逐步定型此为第一阶段。
城市空间发展 相关书目
专著:1.段进;城市空间发展论;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12月2.段进、比尔·希列尔等;空间研究3:空间句法与城市规划;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3.张勇强;空间研究(2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与城市规划);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4.张京祥罗震东何建颐;体制转型与中国城市空间重构;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5.杨冬辉;城市空间扩展与土地自然演进:城市发展的自然演进规划研究——中国城市规划·建筑学·园林景观博士文库;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6.陈泳;城市空间:形态、类型与意义——苏州古城结构形态演化研究;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006年10月7.王兴中;中国城市生活空间结构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901年1月8.周春山;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年1月9.(美)刘易斯·芒福德编译者:宋俊岭倪文彦;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3月10.王旭了;美国城市发展模式:从城市化到大都市区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11.何念如、吴煜;中国当代城市化理论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学位论文:1.王晓燕;银川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2.毕凌岚;生态城市物质空间系统结构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3.沈磊;快速城市化时期浙江沿海城市空间发展若干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熊国平;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形态演变研究[D];南京大学;2005年黄大鹏;芜湖城市土地利用及空间形态演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曹坤梓;城市化进程中山地城市空间形态演进与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王剑锋;城市空间形态量化分析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张愚;基于可见性的空间及其构形分析[D];东南大学;2004年徐昊;我国中部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群空间形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丁小兰;大城市周边地区小城镇整合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07年王国志;长春市城市化空间发展格局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杜聪;济宁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及其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崔宁;重大城市事件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D];同济大学;2007年严昕;厦门近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范少言;城市地域系统演变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李世峰;大城市边缘区的形成演变机理及发展策略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邹卓君;大城市居住空间扩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杨贤房;南昌城市形态演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期刊:1.吴志强、史舸;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中的空间拓展方向分析方法[J];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01期2.段瑞兰、郑新奇;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道路结构与地价关系研究[J];测绘科学;2004年05期3.余建华;南通市城镇空间结构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4期4.王宏伟;中国城市增长的空间组织模式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4年01期5.张京祥、邹军、吴启焰、陈小卉;论都市圈地域空间的组织[J];城市规划;2001年05期6.张庭伟;1990年代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及其动力机制[J];城市规划;2001年07期7.章慧明;翟伶俐;;城市空间拓展的点轴模式研究[J];山西建筑;2010年13期8.罗利克;对长沙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思考[J];规划师;1998年04期9.郭磊;“拼贴”城市[J];城市规划通讯;2004年21期李雪英,孔令龙;当代城市空间拓展机制与规划对策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5年01期李晓江;关于“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思考[J];城市规划;2003年02期陈有川;大城市规模急剧扩张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城市规划;2003年04期朱波;杭州城市空间拓展浅析[J];城市规划;2003年05期谭维宁、马锦辉;从“乌鲁木齐都市圈”到“乌昌都市区”——对乌鲁木齐城市空间拓展模式的思考[J];城市规划;2003年12期丁成日;城市“摊大饼”式空间扩张的经济学动力机制[J];城市规划;2005年04期吕斌、陈睿;区域与城乡统筹下空间规划方法的哲学思考[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张莉;连云港:城市形态演变与空间发展战略[J];城市开发;2001年10期王正、赵万民;可持续目标导向下的重庆都市区空间形态组织[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8期Berliant,M.Konishi,H;The endogenous formation of a city:population agglomeration and market places in a location—specific production economy. [J].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2000(30)Cronon, W;Nature’s Metropolis:Chicago and the Great West. Norton,[M].NewYork,1991Fujita,M.,Ogawa,H.,etc. A spatial competition approach to central place theory: Some basic Principles.[J].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1988(4):477一494Scott A J. the urban land nexus and the state[M]. London: pion limited,1980,23Young K . urban politics: an overview[A]. in: young(ed.). essay on the study of urban poltics[M]. London : Macmillan,1975,87Chapin F S , Kaiser E J.Urban L and Use Planning[M].University of Philadelphia Press,1964:79~153.Capozza D,Yuming Li. The intensity and timing of investment: the ease of lan d[J].The American Economie Review,1994,84(4).Capozza D,Helsley R W. The fundamentals of land Prices and urban growth [J].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1989,26:295~306.Wheaton W C. Urban residential growth under Perfect foresight [J]. Journal of UrbanEconomics,1982,12:1一21.Carlwallader M T.Amalvtical Urban Geograph:Spatial Pattems and Theories.Prontire Hall Press,1985.Gottdiener M. The Social Production of Urban Space.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1985.Yeates M.The North American City.Harper Collins Publisher,1989.Brehenny.M.J.The contradictons of the compact ctiy:a review.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Urban Form(M.J.Breheny ed.),1992.Doxiadis C A.Man's movement and his Settlement.Ekistics,1970.Papaioannou JG.Megacities&Megalopolis,Achallenge For the Future Beijing,1996.C.Alexander.A New Theory of Urban Desig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苏州古典商业街区外部空间设计分析与优化探讨
苏州古典商业街区外部空间设计分析与优化探讨【摘要】苏州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许多古典商业街区,其外部空间设计对于城市形象和市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入手,对苏州古典商业街区的外部空间设计进行了全面分析。
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方案,并探讨了空间布局和景观设计的优化策略。
结合实际案例,总结了对苏州古典商业街区外部空间设计的启示,并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
本研究旨在为苏州古典商业街区的外部空间设计提供借鉴和指导,促进城市风貌的提升和市民生活的改善。
【关键词】苏州、古典商业街区、外部空间设计、分析、优化、空间布局、景观设计、问题、方案、布局优化、启示、未来发展、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代城市商业区发展迅速,但往往缺乏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
相比之下,苏州古典商业街区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商业区,拥有独特的文化传承和特色,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商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商业形式的不断更新,苏州古典商业街区外部空间设计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种背景下,对苏州古典商业街区外部空间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其研究,可以更好地挖掘和保护其历史文化价值,提升商业区整体形象和功能,促进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本研究旨在探讨苏州古典商业街区外部空间设计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为其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这一领域的探讨,可以为城市商业区的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苏州古典商业街区外部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
通过分析现有的设计情况,找出不足之处,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以期实现外部空间布局的优化和景观设计的提升。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苏州古典商业街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提升街区的形象和品质,提高居民和游客的满意度。
通过对外部空间设计的优化,还可以促进商业活动的发展,提升街区的经济效益。
轮船\铁路与近代苏州商业区的变迁(1895-1937)
轮船\铁路与近代苏州商业区的变迁(1895-1937)摘要:自中日《马关条约》开辟苏州为商埠后,轮船、铁路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在苏州出现,缩短了同周边地区的“经济距离”。
轮船、铁路的通行刺激了苏州经济的复苏,为苏州带来了新的商机,推动着苏州商业区向近代商业街区转变,带动了阊门商业区的复兴和观前商业区的崛起。
同时,轮船、铁路也改变了苏州商业区的布局,形成了两个商业中心并存的局面。
关键词:轮船;铁路;苏州;近代商业区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将苏州辟为商埠。
苏州开埠后,轮船、铁路相继在苏州通行,加强了苏州同周边城市、乡镇的联系,缩短了苏州同周边地区的“经济距离”。
从1895年到1937年这40多年的时间里,轮船、铁路带来的影响慢慢改变着苏州古城,推动着城市功能区由传统向近代转变。
以商业区受到得影响最大,变化最为显著。
一、苏州轮船、铁路的通行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轮船攫取了航行内河的权利。
不久后,清政府也放宽了对华商开办轮船公司的限制,中国内河航运业得以艰难起步。
苏州地处上海之侧,水系贯通、经济发达,吸引了众多的轮船公司开辟苏州航线。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苏州轮运航线已经发展为以苏沪线、苏杭线、苏嘉线、苏锡线为主的数十条。
东至上海、南达杭州,西过无锡、常州抵达镇江,北经常熟接长江,乃至偏僻乡村以及孤立于太湖之中的东西山麓,都有固定的小轮航线。
苏州(吴县)可通航里程为337公里,占江苏省的7%,位居全省第一。
[1](P.68)1903年7月,沪宁铁路开始修筑。
1906年,苏州至上海段先行通车,1908年全线通车。
苏州站“在府城北郭外,站有地道,翼以两月台,由东往,由西来,皆从地道行。
站以内有办事处,外设官厅、男女候车室,规模宏备,屋宇壮丽。
总站以下第一完善之站所也。
”[2](P.27)1930年初,苏州铁路站开行客车11-13对,日均上下旅客5701人次,[3](P.564)上下车人数基本相等。
苏州城市发展史调研实例
由于人口增多,苏州的街巷日趋密集,“城中大河三横 四直,郡郭三百余巷”。这些坊市、河道、街巷交错并行, 形成了苏州独特的城市风貌。
苏州城市发展历史调研报告
宋代平江府
平江是南宋时苏州的名称。今存宋平江城平面图《平江图》 碑,高2.48米,宽1.4米,是南宋绍定二年(1229年),郡守 李寿鹏所作,吕挺、张允诚、张迪刻石。《平江图》采用裴秀 的制图六体,是世界上发现的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城市 地图 。
受礼制思想的 影响,阖闾大城平 面相对规整。选址 采用“相土尝水” 和“象天法地“的 原则。
苏州城市发展历史调研报告
城市简介 城市历史 城市特色 城市发展 总体规划
秦汉吴县城
秦汉吴县为会稽郡治,也 就是今天的苏州城。吴县城是 在春秋吴国都城吴城的基础上 重建的,大体上就是吴子城, 周回五里,位于今苏州城的中 部地区。
城市简介 城市历史 城市特色 城市发展 总体规划
苏州城市发展历史调研报告
唐代苏州城
唐代的苏州城水陆交通便利,全城被划分为60坊 。唐陆 广微《吴地记》详细记载了各坊坊名。其中干将、吴趋、嘉 鱼、黄鹂等坊是主要的居民区和商业区。坊有围墙和坊门, 由坊正管理。
城市简介 城市历史 城市特色 城市发展 总体规划
城市简介 城市历史 城市特色 城市发展 总体规划
新的商业中心区受大运河的吸引,自发地迁向城市西北方 向。即阊门地区跃迁在城外,城市商业中心区以阊门为核心, 沿主河道生长出阊门—枫桥、阊门—虎丘和阊门—胥门三条伸 展轴,其指状的布局和密实的肌理与古城联成一体。
鸦片战争后——解放前
鸦片战争后一解放前: 此期间城性生产城市沦为纯 粹的消费性城市,城市发展 缓慢,在继续古城空地填充 及沿城市放射状的河道向外 指状扩展外城市西部石路出 现了指间填充。
浅析苏州的城市发展历程
浅析苏州的城市发展历程【引言】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是唐朝大诗人张继《枫桥夜泊》的诗句,当时传诵很广,不但寒寺山因此出了名,姑苏也因此享有盛名。
原来在苏州近郊有一座姑苏山又名姑青山或姑余山,春秋时,吴王阖阁曾在山上建造姑苏台,后越伐吴,吴败,台被焚。
到了隋朝开皇九年,因有姑苏山的关系,遂改昊州为苏州【摘要】时当代苏州的空间演化进行分析,梳理其历史脉络,探讨其规划和建设模式,探寻其演化机制,分析其中的规律性和真实性。
地处水乡泽国的苏州,在漫长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道路系统———水陆并行双棋盘道路格局。
【关键词】水城水陆并行的双棋盘道路格局城市形态演化机制【正文】1.苏州城市简介在人类的城市建设史上,意大利威尼斯城以其奇特的水街泽巷,宏伟建筑以及丰富的水景著称于世,直到今日她仍以奇异的水城魅力吸引着全球的游人。
在威尼斯遥远的东方,也有一座举世闻名的水城—苏州。
她始建于公元前年,是春秋时代吴国阖阁命伍子胃建城。
至今已2500多年。
从那时起苏州虽历经沧桑,然城址和总体格局始渡未变,这在中国乃至世界极为罕见。
目前是中国唯一要全面保护的历史文化名城。
我未到过威尼斯,曾去过苏州。
苏州给我的一个突出感觉,就是宁静、朴素与美丽。
苏州是著名的水城,水多自然桥就多,究竟苏州有多少座桥,我没有查问过,只是满街几乎全是曲直不同、宽窄不一的水巷渠道。
一开门就是水,就是桥,就是船。
苏州的名胜古迹也很多,特别以园林之多之美名闻遐迩。
名声最著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等。
我只去过狮子林。
这是一座美似“红楼梦”大观园一样的园林。
园中亭台楼榭、曲径回廊、池塘假山、奇花异草应有尽有。
在这里游览了两个多小时,只游了一个大概,足见园林之大。
2.苏州城市演变历程享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美誉的苏州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的长江三角洲平原,东靠上海,南界浙江,西濒太湖,北临长江。
公元前514年,吴大夫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为吴王建造阖闾大城。
上海、南京、苏州商业步行街界面设计研究
sopn pdsra m l f or cu ty 1 te hp ig eetin a lo u onr n h
ftr・ uue
[ewr]Sopn pds i ml T ed s g f Kyod:hpi eet a al h e i no g rn
可以 分为显形的 和隐 形的, 显形的 界面有 自 确定的 己 形式, 如 建筑物的临 街立面, 密实的围墙等; 隐形的则有赖于观察者的 心理感受, 它并不对空间起到限 定作用, 或者说它的限定功能
不是很 明显 ,领域感不是很强 ,如空 间中的一棵大树 ,一个界
碑等。 从空间形态构成上来分, 围合空间的为六个面,大致可 分为三个面的类型: 顶面、侧面、底面。大到城市空间,小到 具体的立方体空间, 都可以 划分出这些面的 形式。从界 自 面 身 的 性质来说又可以 分为 “ 硬质” 界面和 “ 软质”界面, 顾名思 义, 硬质界面是指从 物理属性上来说相对较密实的材质, 故硬 质界面多为人工物, 筑物的立面, 如建 封闭 的围 柏油路 墙, 面, 大理石铺地等等;软 质界面多是相对人工环境而言,多 数为自
( ln . aos在 《 城市)( A a B Jcb) 观赏 l ) Looki ng at C i es 中认为步行是可欣赏建筑局部、细部和城市细节 ti ) 的唯一方法。 美国学者简 ・ 雅各布斯( e cb) 街道, J jos 认为 n a a 特别是步行街区和广场构成的 开敞 空间 体系, 是分析评判城市
上海、南京、苏州商业步行街界面设计研究
【 摘要】 随着城市经济的 : 快速发展, 对城市生活质 人们 量和环境质量要求更加 趋于多样化、 层次化。 世纪 8 0 2 0 年代以 来,为了改善城市购物环境, 拉动 经济发展,城 市商业步行街 建设已 经成为我国 城市建设的一大热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2-1329(2003)01-0083-07苏州商业中心区演化研究陈泳=摘要>选择历史名城苏州的商业中心区为案例,分古代、近现代、当代三个历史阶段进行理论研究。
整理其历史脉络,探寻其演化机制。
指出,苏州商业中心区的形成、发展及其空间分布是个因素复杂的动态过程,并与整个古城的城市形态演化构成一个互动整体;商业中心区的演化和城市的道路交通结构总是处于相互促进、相互冲突和相互建构之中;商品流通的功能性质决定了苏州商业中心区演化的总体特征;公众活动是商业中心区演化的持久动力;交通工具变迁是影响商业中心区演化的重要技术因素。
并从规模容量的控制、建设周期的调整、公共环境的完善、交通工具的引导几个方面对今后的更新建设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苏州;商业中心区;演化A STU DY O N THE E VO LUTIO N OF TH E CE N TR AL RE TAIL CEN-TE R IN SU ZHO U CITYCHEN YongAB STRACT:T his paper analyze s the evolution proce ss of the c entra l retail di strict in Suzhou City.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formation,de-velopment and spatial patterns of this center is re sulted interac t ively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 hole city.T he relat ionship betw een the retail c enter and tra nsport,mer-chandizing,public activities is studied.The author put forw ard some suggest ions in respect of the control of the overall construction, the adjustment of c onstruction pe-riod,the improvement of public environments and the guidance totra nsport vehicles.KE YWORDS:central retail dis-tric t;evolution;Suzhou=中图分类号>TU98412=文献标识码>B众所周知,苏州古城最初是春秋吴国的都城。
至唐宋时期,以河道为骨架、道路相依附的水陆双棋盘格局基本定型,我们从宋石刻5平江图6中可清晰地看到其规整的城市布局。
然而,由于市坊制的瓦解和城市经济的发展,苏州至明中晚期已成为全国的工商业重地。
其中,商业中心区¹作为城市中最具生活性和公共性的部分,它的发展是否会影响古城原有的规整格局,产生何种影响,以及本身又存在何种内在机制。
对这些问题,本文拟就苏州商业中心区的历史演化作一些考察和分析,这无疑会丰富和充实中国地方城市史的研究,同时以史为鉴,为当前的苏州古城保护和发展,特别是商业中心区的更新与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1古代苏州商业中心区的阶段分析111萌芽阶段(春秋至秦汉时期,前514-581年)苏州为吴王阖闾采用伍子胥/立城郭,设守备,实仓禀,治兵库0º的计策,而选址重筑的都城。
都城采用/廓城、大城、宫城0三重城的型制,宫城择中而立,略偏城东南,具体位置在今西起锦帆路,东迄公园路,北达前梗子巷,南至十梓街的地区,并且历代郡治在以后重建改建过程中,都没有进行调整»。
作为固定商品交换场所的市场称为/吴市0,据清5吴门表隐6载:/吴市在乐桥,干将坊即东市门,又东有尽市桥;西市坊即西市门,又西则市曹桥0,这说明吴市大致位于宫城的西北角。
秦汉以后,原来的吴市发展成东、西二市,分设在子城的东北、西北两角。
东市在今临顿路南端附近,而西市则在吴市原来的位置上¼。
112成型阶段(隋唐宋元时期,581-1368年)唐中叶的苏州升为江南唯一的雄州,东、西二市的商业活动更加活跃,市坊制度逐步松懈,白居易曾赞苏州/人稠过扬府,坊闹半长安0。
宋朝苏州在前期开发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从5平江图6中可看出市坊制度已彻底瓦解,出现了很多手工作坊区和行业街市。
在子城西北角的/平权坊0和/西市坊0一带(即吴市的位置),坊表林立,建筑错落。
据宋5吴郡志6载,此处即为商业中心,其中的跨街楼是最热闹的酒楼,通宵达旦。
另外,从遗址挖掘出的大量文物也可证实此处在当年是相当繁华的½,这就是苏州第一代具有市民性和开放性的商业中心区。
此区位处于古城中心,方便四方来者,又紧靠子城的西大门,便于统治阶级享乐和管理(图1)。
113跃迁阶段(明清时期,1368-1840年)元末张士诚兵败苏州,曾为王宫的子城建筑付诸一炬,变为废墟¾。
明初苏州知府魏观准备重建府署于子城旧址,被告发/兴既灭之王基0而腰斩,自此832003年第27卷第1期春秋时期以来一直为政治核心的子城再也没有恢复旧观。
紧邻的第一代商业中心区受此波及,一同荒废。
明中叶后,苏州成为在全国占居重要地位的、手工业和商业发达的大城市。
古城西北部阊门地区因紧靠大运河,商品运输非常方便,一时商贾云集,八方汇聚,被誉为/天下第一码头0。
清以后,/阊门内外,居货山积,行人水流,列肆招牌,灿若云锦0¿。
乾隆年间的5姑苏繁华图6更是形象地描绘了阊胥一带的繁华景象(图2)。
可见,明清时期的阊门地区已成为苏州第二代商业中心区,它的发展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特殊的地理区位,/为水陆要冲之区,凡南北舟车,外洋商贩,莫不毕集于此0À,再加上苏州发达的手工业生产,促使阊门成为东南地区的贸易重地。
另外,原有商业中心区毁于战火,本地商号也自然转向此地区,进一步促进了阊门的繁荣。
(2)整个商业区呈/核 轴0布局,即在城外由阊门生长出三条水陆并行的伸展轴(图3)。
一条延上塘河向西直通枫桥,一条延阊门外护城河向南延至胥门,都紧靠大运河,主要从事商品批发和零售服务,以商市繁华而著称。
另一条延上塘河由西偏北至虎丘,娱乐休闲设施(如画舫、酒楼、茶馆、戏院等)汇集,是当时有名的高消费区。
图1 南宋时期的商业中心区图2 阊门内外的繁荣景象(3)由各地商贾和不同行业自发建立的工商组织行会(如会馆、公所等),往往也都设在阊门商业区。
据统计,苏州明清时期共有会馆60余处,公所200余处,其数量仅次于都城北京Á,说明苏州已具备商业城市移民众多、市场开放的特点。
(4)商业区的发展使古城内部的功能布局和社会空间发生调整。
明5广志绎6载/西较东为喧闹,居民大半工技。
金阊一带,比户贸易,负郭则牙侩辏集。
胥盘之内,密迩府县治,多衙役厮养。
而诗书之族,聚庐错处,近阊尤多0,商业的繁荣吸引了大量的行旅商贾、达官贵人和闲居的缙绅士大夫们云集古城西北部,成为社会上层人士的聚居区。
/苏民素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大约机户所居0(同治5苏州府志6),平民则被挤向东北部,在此地区形成大片的手工作坊区。
便捷的水上运输和开放的地区水网促成了阊门商业区的形成和发展,商业的繁盛又进一步带动了人口的集聚和空间的扩展,作为生活之脉的河道也进入了新的建设时期。
对比宋5平江图6与明5吴中水利全书6所载的苏州府城内水道总图的增减情况2003年第27卷第1期84陈泳 苏州商业中心区演化研究(图4),可发现由于手工作坊在古城东北部的积聚,此地区的河道有了明显增长lu ,以至明末城内河道达到87~92km ,是苏州历史上最长的。
入清后,阊门商业区持续繁荣,民舍店铺/渐占官路,人居稠密,五方杂处,宜乎地值寸金矣0 lv 。
侵街的同时,侵河现象也不可避免,有/以前河狭者二丈,宽者四丈不等,,居民已侵占过半0之说,造成河道淤塞,甚至被填平建房开店。
据统计,清代是苏州城内河道湮塞最多的时期,共填去河道47条,约2318km l w ,其中大部分位于古城繁华的西北部(图5)。
可见,明清时期苏州古城内河道的增减变化与阊门商业区的自发生长有着密切的联系。
2 近现代苏州商业中心区的阶段分析图3明清时期的商业中心区图4 水道增减情况示意图图5 古城内水道古今变化示意图资料来源:中国古代地图集(明代)211衰败阶段(晚清时期,1840-1911年)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苏州商业运营范围萎缩,/不超过附近的四乡八镇及常熟、无锡、常州、丹阳等地0 l x 。
1860年的太平天国战争更是加速了苏州的衰败进程,繁华的阊、胥外街巷被纵火烧毁,第二代商业中心区转眼成为废墟。
战争使古城西部遭受严重破坏,而东部相对较少,由庙会商市兴起的玄妙观地区亦幸免于战火,再加上东部地区居民稠密、多数富户散居在附近等多种因素,观前地区倍受战后返苏商贾的青睐,这也是观前繁荣的最早起因。
212复苏阶段(民国时期,1911-1949年)凭借着水运老码头的历史优势,阊门地区在光绪后开始复兴。
1908年沪宁铁路通车,阊门外石路地段开通大马路连接火车站,成为火车站与古城之间人流和货运的转换枢纽,商贸运输和批发市场的地位再次凸现。
观前地区此时期也有了一定发展,但古城区狭窄的街道将它与火车站和石路地区相隔离,联系不畅。
1927年的5苏州工务计划设想6将街道整理作为城市建设的首要任务 ly ,连接石路和观前街的景德路首先被拓宽,之后火车站与观前地区也直接连通,整个观前街由此兴盛起来,与石路地段共同成为苏州最热闹的商业中心区。
总体上,苏州第三代商业中心区有以下几个特征:(1)苏州此时期不再是传统的手工业商业中心,而成为周围地区的/销金窝子0和/存钱码头0。
其消费城市的性质为商业中心区抹上了一层独特的色彩。
观前地区金融业占有重要地位,钱庄银行林立,成为苏州新的金融中心,而石路地区消费场所兴旺,茶馆、菜馆、戏院、旅社等设施的兴盛与整个城市的衰退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2)商业中心区的崛起直接与陆路交通相关,特别是与火车站的联接成为重要因素。
阊门外地区本是苏州的水运中心,/自设火车站后,客商往来,货物上下,更形繁盛,,,在该处设立落地捐分局一处,以便各货就近报税0 lz 。
城内1928-1930年间改建拓宽的两条循环街道 l {,将观前街与火车站相连,促进了观前地区的繁荣(图6)。
(3)商业中心区是苏州当852003年第27卷第1期陈泳 苏州商业中心区演化研究图6 民国时期新建改建的城市环路示意图时生长最快、变化最大的地段。
商家的增多带来地价的上涨,1929年观前街每亩达150元,是地价最高的地段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