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商投资企业的避税问题复习进程

合集下载

国际避税方法培训

国际避税方法培训
,控制或资本。 我国的规定关联企业是指在资金,经营,购销等方面存 在直接或间接的拥有或控制关系,直接或间接的同为第 三者所拥有或控制,或者在其他利益上相关连的关系。
2020/11/24
2
利用转让定价手段在公司集团内部转移利润, 使公司集团的利润尽可能多地在低税国(或避 税地)关联企业中实现,这是跨国公司最常用 的一种国际避税手段。
A公司
180 100
B公司
220 180
A公司+B公司
220 100
进口关税(10%)

18
销售总利润
80
40
其他支出
10
10
应税所得
70
30
所得税(30%/50%)
21
15
税后利润
49
15
表5—2 存在关税条件下转让定价的税收效果
18
120 20 100 36 64
单位:万美元
存在关税条件下转让定价的税收效果(续二)
单位:万美元
利用转让定价避税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二) 跨国公司集团的母公司一般都设在税率较高的
发达国家,而跨国公司集团中的关联子公司则 有许多设在无税或低税的避税地,母公司为了 避税的目的会把公司集团的利润尽可能多地向 避税地子公司转移。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公司 能否利用转让定价进行国际避税,关键取决于 母公司所在的居住国是否对母公司的海外利润 实行推迟课税。

新编文档-国际税收第五章 国际避税-精品文档

新编文档-国际税收第五章 国际避税-精品文档
第五章 国际避税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国际避税概论
第二节 国际避税的基本方法 第三节 我国外商投资企业的避税 习题与思考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第一节 国际避税概论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一、国际避税的概念及特征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二、国际避税产生的原因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三、国际避税的危害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四、滥用税收协定避税
百度文库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五、利用电子商务避税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第三节 我国外商投资企业的避税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一、外资企业避税的现状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条规定,企业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 企业。居民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 法律成 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非居民企业,是指依照外国(地区) 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 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二、我国外企避税的原因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三、我国境内外企避税的主要手段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建立合资企业时进行出资方式筹划可以节税。某内资企业准备与某外国企业联合投资设 立中外合资企业,投资总额为8000万元,注册资本为4000万元,中方1600 万元,占40%,外方2400万元,占60%。中方准备用使用过的机器设备160 0万元和房屋、建筑物1600万元投入,投入方式有两种:一是以机器设备作价16 00万元作为注册资本投入,房屋、建筑物作价1600万元作为其他投入。二是以房 屋、建筑物作价1600万元作为注册资本投入,机器设备作价1600万元作为其他 投入。这两种方案看似只是字面上的交换,但事实上蕴含着丰富的税收内涵,最终结果 大相径庭。 方案一,按照税法规定,企业以设备作为注册资本投入,参与合资企业利润分配,同时 承担投资风险,不征增值税和相关税金及附加。但把房屋、建筑物直接作价给另一企业 ,作为新企业的负债,不共享利润、共担风险,应视同房产转移,需要缴纳营业税、城 建税、教育费附加及契税。方案二,房屋、建筑物作为注册资本投资入股,参与利润分 配,承担投资风险,按国家税收政策规定,不征营业税、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但需征 契税(由受让方缴纳)。同时,税法又规定,企业出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其售价 不超过原值的,不征增值税。方案二中,企业把自己使用过的机器设备直接作价给另一 企业,视同转移固定资产,且其售价一般达不到设备原价,因此,按政策规定可以不征 增值税。

外商投资企业避税问题的思考

外商投资企业避税问题的思考

5 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些规定和征管工作上的漏洞逃避税收。 主要表现为采 用分设新企业 的办法 , 延长减免税优 惠期限 ; 将技术 转让价款隐藏在设备价款中, 逃避特许权使用费 的预 提税 ; 用隐蔽手法 , 逃避承包工程应纳的税收 ; 通过分 别签订合同 , 将一个承包工程作业化整为零 , 避免成 为常设机构 。

歧视 。中国 目前外商投资企业 的名义税负是 1%, 5 实 际税负是 1%。而 内资企业 目前的名义税负是3 %, 1 3 实际税 负为2 %左右 。无论是名义税率还是实际税 2 率, 内资企业 的税负都高出外资企业~倍 。 () 2 我国的税收管理能力较差 , 税源难 以有效监 控。 税收的法制环境不健全 。 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实 行不 同的所得税法 ,出现了国内企业在投资之前 , 先 绕道去国外寻找可代表 自己利益的投资主体 , 然后将 自己的资金汇往国外 , 再以外商名义在国内进行投资 的 “ 假外资”,以此来获得外商拥有的 “ 国民待 超 遇” 。对偷税、 逃税 、 避税行为打击不严 。 () 3 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 , 争相为外商投资企 业提供优 惠的税收政策。由于引资心切 , 一些地方政 府往往只关注引进外资金额的多少 , 而忽视了对其资 金质量 、 经营及纳税状况的后续监督管理。 () 4 对反避税工作思想认识上不足 , 有的人认为 我国对外开放 的目的就是鼓励外商来华投资 , 如果采 取严格的防范避税措施 , 会挫伤外商 的投资积极性。 正是利用这种心理 , 一些被调查企业在被抓到证据之 前纷纷提出, 如果不停止调查 , 就要到其他地区投资。 考虑到外资流失可能会影响政绩 , 一些地方政府只得 作出让步, 对税务部门的调查行为进行限制。 2 外商投 资企 业避税的主要方法 . 我 国外 商投 资企 业避税 和 反避 税研 究 已取得 () 1 避税的基本原理 : 由于各 国税制不一样 , 可 的成 果 以通过纳税主体的规避、 转移和设定来逃避税收管辖 据笔者 了解 , 我国 自18年就有了避税与反避税 权 ,如 自然人通过住所 的迁移达到逃避税收管辖权 ; 98 法人通过选择或改变税 收居所的方式逃避税 收管辖 问题研究的相关文献 , 0 4 至2 0年共2 4 3 篇此类文章 , 其 通过新设基地公司和导管公司利用国际税收的双 中核心期刊13 。以 “ 0篇 反避税” 作为关键词 , 查到相 权 ; 关文献 自18年至20 年共22 , 中核心期刊 16 98 04 6篇 其 0 边协定逃避税收管辖权 。 也可以通过征税对象 的隐匿 和转移来逃避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 。 篇。 “ 以 避税与反避税” 作词条在全文查到共2 5 篇 , 35 ( )外商投资企业逃避我 国税收的手法多种多 2 其中核心期刊 19 篇。 07 这些数据在某种意义上说明了 大致可归纳为两类 : 一类是采用 国际上通 行的避 我 国学术界对避税 与反避税问题 的研究 已取得 了大 样 , 税做法 , 即采用转让定价或通过在避税港 ( 主要是香 量的成果 。归纳起来有如下方面的内容 : 港) 的关联公司转移利润。主要表现为高进低 出、 高 1外商投资企业避税 问题严重的原因 . () 1 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比较多 , 特别是生产性 进平 出、 平进低 出、 低进低出、 高进设备 、 为抬高劳 人 外商投资企业的 “ 两免三减” 优惠政策 , 易被外商 务报酬和特许权使用费 、 容 贷款利率等、 通过避税地虚 劳务 贷款发放等 , 利润转 将 加以利用 , 通过亏损来达到推迟获利年度等等。对外 构中转销售 、 和权力提供 、 资企业实行 “ 国民待遇”, 超 实质上是对 国内企业的 到避税港基地公司账上。 二类是利用我 国现行税法某

外商投资企业的税务问题解析

外商投资企业的税务问题解析

外商投资企业的税务问题解析在全球化背景下,外商投资企业逐渐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然而,由于国际间税收法规的差异以及复杂的税务制度,外商投资企业在纳税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外商投资企业税务问题,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一、外商投资企业税务政策概述

外商投资企业税务政策是各国在吸引外商投资、保护本国利益方面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同国家对外商投资企业给予的税收优惠政策存在差异,需要外商投资企业根据所在国家的具体政策规定进行申报和纳税。同时,不同国家之间可能存在税收协定,外商投资企业可以通过此类协定来优化其跨国投资布局,降低整体的税负。

二、外商投资企业税务合规问题

作为外商投资企业,遵守当地税务法规是其应尽的责任。然而,由于复杂的税法体系和不同的诠释方式,企业难免会面临税务合规方面的困扰。例如,纳税申报时间、资金转移定价、税收政策变化等问题都可能导致企业的违规风险。因此,外商投资企业应加强对税法的了解,建立健全的税务制度和流程,以确保自身的合规性。

三、外商投资企业跨国税务筹划

由于全球化的发展,外商投资企业通常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面临着复杂的跨国税务问题。企业可以通过合理的税务筹划来降低整体税

负,合法合规地实现税收优化。税务筹划可能涉及到利润转移定价、

税务协议的利用、合并重组等方面。然而,企业在进行跨国税务筹划

时需注意遵守当地法规,避免出现避税行为。

四、外商投资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

税务风险是外商投资企业在纳税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之一。企业

浅谈外资企业避税的形式及原因

浅谈外资企业避税的形式及原因

浅谈外资企业避税的形式及原因

企业避税关联企业论文摘要:近一段时间以来,外资企业避税现象非常严重,使我国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税收管理。本文分析了外资企业避税的现状、避税的多种形式以及原因,目的在于为反避税提供依据。不久前,商务部公布了一串令人振奋的数字:2004年1至5月,全国吸收外资25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新设外企17359家,比去年同期增长14%;合同外资额57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近50%。企业中,至少有80%以上徒有其名,它们在此完成了必要的注册登记手续,却在别处从事商业活动,财务运作,把利润转移到避税地,靠避税地的免税或低税收减少税负。在这里注册的公司中约有1万多家与中国有关。在长江三角洲.许多人会对一些外资企业究竟属于哪个地方投资的感到困惑,它们的投资方往往标明是英属维尔克京群岛等地方,而实际上这些公司许多是由台商投资控股。 2.4钻税法漏洞。利用税法漏洞进行避税,是目前外企最有安全感的避税手段。比如,现在中国对消费税是按照出厂价进行征收,于是,一些外企纷纷成立自己的销售公司,然后再用较低的出厂价把产品卖给自己的销售公司,以达避税的目的。另外,根据税法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和地方所得税。按年计算,分季预缴,季度终了后{一五日内预缴,年度终了后五个月内汇算清缴,多退少补这样,在同一个纳税年度内,纳税人可以根据资金运行状况,自行选择预缴税款的日期,从而使税款入库的时间人为地延长了,递延了应纳税款。当然,除此之外,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工资发放的次数等也是外资避税的备择途径。lOCaLhost 3外企避税的原因 3.1资本的逐利性应是外企避税的最根本原因。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个人都在追求本身利益的最大化,我们知道,价格=成本+利润+税收,在

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转移定价逆向避税动因

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转移定价逆向避税动因

试析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转移定价逆向避税的动因

摘要: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以后,外商来华投资的企业就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外资企业逆向避税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本文首先介绍了逆向避税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转移定价逆向避税的主要动因,并提出了应对和防范措施。

关键词:转移定价;逆向避税;外资企业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颁布了《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及一些相关税法,使外国企业在我国享受到许多优惠待遇。截至目前,我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避税现象相当严重,而且存在着很多为了减轻在低税国中国的税负,而增加在高税国母国税负的逆向避税行为。这不但造成了我国税收收入的大量流失,也同时恶化了我国民族企业的客观生存环境。

一、逆向避税的概念

转移定价作为跨国公司的一项经营策略一直被广泛使用,在制定转移价格时,避税往往是跨国公司最主要的考虑因素之一。因为在我国的经济特区和技术开发区都有一定的减税优惠,为了达到减税的目的,我国外商投资企业中的外方投资者一般应将其实现的利润向经济特区或经济技术开发区转移。但事实却相反,外商投资者往往利用转移定价手段将本应在我国境内实现的利润“逆向”的转移到境外去。简明的说,一般的外资企业实体常常是尽可能避免高税

区而进入低税区,以此来进行国际避税。但在客观上也存在着这样一种避税现象,即有些跨国公司为了整体利益的需要,追求全球范围内利润的最大化和成本的最低化,利用发展中国家的优惠政策把利润从低税率国家转移到高税率国家,这种特殊的避税现象就被形象称为逆向避税。

二、我国外商投资企业运用转让定价逆向避税的主要动因

我国外商投资企业避税与反避税若干问题的思考

我国外商投资企业避税与反避税若干问题的思考

速 发展和 大面积亏损 矛盾现 象,指 出# t- ;企业避 税的现 实,并根据我 国的实际情 况,提 出一 系列针对性 的反避税工作建议 I W4 "  ̄ -
[ 词 ]避 税 关键

反避 税
转 让 定价
预 约 定 价 国平 均 水 平 .也 就 是 说 ,外 商 投 资 工业 企 业 的经 济 效 益 要 好 于 全
以上的非 国有企业)实现利润 3 9 8 3亿元 .比去年 同期增长 1 6 5
事 实上 . 外商投资的避税行 为已经成 为 “ 公开 的秘密” 。这种
% 其 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实现 利润 2 0 亿 元 . 01 比去年同期 普遍性 的避税行 为对 国家税收 对企业问的公平竞争等都带来相
19 年~20 6 9 00年平均达 6 %~6% ” O 5 。根据全国 20 年年度所得税 03
广 东省地税局曾对2 0 年广东某市 涉外企业的盈亏 00 情况进行 户企业 盈利 .亏损面达 8 O 3 8 % 其中工业企业亏损面达 7 % . 7
1外商投资企业盈 利水平不正 常 近 日. 国家税务总局和 《 中 汇算清 缴情况 .外商投 资企业 的平 均亏损面达到 5 % ~5 % 。 1 5 中.外企纳税百强的总纳税额几乎零增长成 了最大的看点 。20 抽样调 查 . 04 调查 的结果显示 抽查的2 6 1 户涉外企业中 , 1 只有 32 4

外资企业国际避税与反避税问题

外资企业国际避税与反避税问题

8I 譬 家 0 业 宝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按 使税 法的 内在机制具 有科学性 原企业 中分 离一部分 出去成 立新 的 专有技术所取得的特许权使用 费 ,
0 其 技 针对我 国现行的涉外税 收 合资企业或宣布原公司破产 , 转移 资 1%的税 率征 收所得 税 , 中 , 术 统性。
致使税 收制度漏洞百 由于市场 不景气 的问题造成的 , 对于 大利润。 关联企业利用转让定价 的手 全面优 惠原则 ,
特别是 当跨 国纳税人 的居住 国与 这种奇怪 的经济现 象只有一种解释 : 段很 多 , 主要 是通过调 整影响各关联 出, 外商投资企业 大规 模地转移利润 , 方 的收入 和费用 的各 种 因素来 进行 我 国签订 了包 含税 收饶让 抵免 条款 目
别则 给跨 国纳税人 进行 国际避 税创
度 的到来 ,人 为造 成亏损的状况 , 使
企业长期在无税负状态下运行 。 另一
22 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避税 . 我 国 目前的涉 外税 收优 惠政 策
造 了客观条件。 国际避税是一个 中性
种利用 减免期优惠政策 的做法是 , 在
设法从 的定义 , 是通过合法手段减轻 纳税 义 是以地域导 向和出 口导 向为 主 , 采用 合 资企业 减免期临近期满 时 ,

外商投资企业国际避税法律问题初探

外商投资企业国际避税法律问题初探

任意抬价, 进行避 税; 通过无形资产 的转让或使用 , 用不 采 特或 习惯称谓 。例如 : 在德 国称为 S emed n ,  ̄ur iu g 英美国家称为 tx 企业工程 , a
a odn e 法 国称 6v s n fc l, 日本 则 习 称 为 租税 规 避或 租 税 v ia c, ai sae 而 o i 回避 。但 是 , 于 避 税 概 念 的 界 定 , 今 在 各 国 的 税 法上 尚 无 明文 规 关 迄 定 。理 论界 较 有 影 响 的主 要 有 以下 几 种 观 点 : 是 认 为“ 际避 税 是 一 国 合 常 规 的 价 格 转 移 利 润 , 行避 税 等 。 如 , 苏 州海 关 调 查 , 克 公 进 例 据 耐 司在 中 国 的营 业 额 很 高 , 本 很 低 , 际 上 效 益 很 好 , 是 账 面 上 却 是 成 实 但 亏 损 的 , 因在 于 大量 高额 的 特 许使 用 权 费 支 出掏 空 了企 业 的 利 润 。’ 原

的不合理 的分配 。 它不受 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只服从于集团公
司利 益 最 大 化 目标 。 让 定 价 的 具 体 手 段 主 要 有 以下 几 种 : 价 进 原 转 高

国 际避 税 概 述
低价作销售收入, 转移企业利润, 逃避税收; 抬高进口设备价格, 国 际避 税 的含 义 。理 解 国际 避 税 概 念 的 基 础 在 于对 “ 际 ”“ 材料、 国 、避 税” 的理解 。 在用语上 ,避税” 词, “ 一 在不 同的国家和地区有其相对独 虚增固定资产投入, 即逃避 了税收又从中牟利: 利用投 资者身份 , 承包

针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反避税探讨

针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反避税探讨

外商投投资企业的进出口额占我国全
部进出 口额的 5% 然而 , 0。 在我们看到外
商 投资 企业给我 国经 济 发展带来 巨 大 贡献 的 同时 , 也应 当看到 , 国在吸 引 我 外 资直接投 资 的工作 中 也存在 一定 的
益最大化 的角度 考虑 , 有时宁可在 境外 多缴税 以独吞税后 利润 , 也不愿意 在我
取 10 5 万元的管理费和技 术帮助 费 , 从
而导致 该企业亏损。
等工业 知识产权所得到的特许使用费
需在我国缴纳预提所得税 。 但有些专有
技术 等 产权 的转 让 往往 与设 备投 资 同
3 %~4 %,9 4年 为 6 %,9 5年 5 5 19 3 19
方法手段上看 ,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1利用 转 让 定 价 向 境 外 关联 企 业 转 .
移 利 润
公司向有关联关系的外商投资企业提
19 年上升到 7%,00 99 0 20 年以后略有下
降 , 仍维持 6% 但 0 以上的水平 。 外商投资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卜 商投 资企业 的
■ 王加龙 沈义林 南京市 地方税务局高新技术产 业开 发区税务分局 下四个方面 : () 1 在商品购销方面 。我国大多数
反避税探讨
当今 世界 经济 的趋 势是 全球 经 济

我国外资企业逆向避税原因分析

我国外资企业逆向避税原因分析

我国外资企业逆向避税原因分析

作者:张冰洁

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1年第05期

我国外资企业逆向避税现状

商务部统计数字显示,中国在加入WTO后,外商实际投资额取得了大幅增加,很多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获批成立,然而观察外资企业所得税缴纳情况时却发现,外商投资企业的平均亏损面达51%—55%。不断涌入的外商投资企业何以会产生如此大的亏损面?外资企业关联交易中的逆向避税及采取的各种避税措施,是外企大面积亏损的重要因素。

逆向避税:指跨国公司为了整体利益的需要,追求全球范围内利润最大化和成本的最低化,利用发展中国家的税收优惠措施把利润从低税负区转移到高税负区的避税。外资企业的逆向避税行为已对我国的税基产生了严重的侵蚀,对我国的税务征管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外资企业逆向避税原因分析

对于一个外资企业,实行“逆向避税”并不能给他们带来税收利益,反而会加重其税收负担。那外资企业为什么还要采取逆向避税呢?我们发现,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世界各国企业所得税制所呈现的低税率发展趋势,各国间所得税率差异已经缩小。加之各国日益加强对国际税收的管理,客观上使得纳税人通过国际间转移税源获取的税收利益减少。因此跨国公司在做决策时,不仅会考虑税收因素,更多的会考虑企业的整体利益,企业采取逆向避税就是为了谋求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逆向避税的动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独占利润。例如:甲、乙两国所得税税率分别为40%和20%。甲国的A公司拥有在乙国的子公司B,AB在某一年度各实现应纳税所得100万元。由于A公司可以操纵B公司的采购和销售,所以可以使得B公司应税所得仅体现为50万元,而A公司的应纳税所得为150万。这样看起来,由于甲乙国的税率差,B公司少缴纳10万元的税,但同时A公司要多缴纳20万元的税。但其实A公司是有利可图的,假如A公司拥有B公司50%的股份,那么如果将转移走的50万元留在B公司所在的乙国,那分红后A公司最多只能分得20万元,而如果独占这50万元的利润,即使交了税仍可以得到30万元的收益。可见,逆向避税使得母公司及其

跨国公司在华避税问题研究

跨国公司在华避税问题研究


要 :在我 国加入 世贸组织后 ,跨 国公 司的避税 问题 日益突 出。现 阶段 跨 国公 司的避税 手法 主要有 :
利用商 品交 易不合理价格避税 ,利用关联企 业 间固定 资产 和无形资产 买卖和 转让避税 , 利用提供 不合理 的劳 务避 税。外资企业避税 能够 取得成功是 因为在税 收征 管 中存 在着 信息 不对称 。外资企 业避税 是 一个 国 际性
关联公司。 以来料加工作为出 口主要模式的沿海城市 , 在
跨 国公 司在华 子公 司 以高价从 海 外关联 公 司购 买 原材 料 , 经过 产 品加工 制造 后 , 以低价 出售 给海 外关 联公 司。 再 常 见 的转 让 定价避 税手 段有 以下几种 。
( )利 用商品 交易不合 理价 格 避税 一
名 会计 事 务所 估 计 , 0 3 %在 华 跨 国公 司从 未 交过 所 得 税 ,
移定价等手段避税给 中国政府造成 的损失高达 50亿元 0 (o亿美元) 跨国公司出于其最大限度减轻纳税义务的 6 。 动机 , 根据各 国不同的税率, 利用转让定价, 使收入 向低 税 国转移 , 费用 向高税国转 移,此为“ 向避税 ” 顺 。但是 跨 国公司投资的经营活动极为复杂, 有时 , 跨国投资者出
于全球 战略 经 营 目标 而 非 税 务 动 机 考 虑 , 制 定 转 让 定 也

外商投资企业的逆向避税问题

外商投资企业的逆向避税问题
,
的 合资 企业 的资金 外 流 和 利 润 损减

3
.
在 国际 发 票
规 定 经 营期 在 十年 以 上 的 生 产 性 外商 投 资 企 业 从
开 始获利 年度起 第 一 年 和 第 二 年免征 企业 所得 税
。 ,
管 理 上 存 在缺 陷
,
有 些 外商 采 用 开双 重 发票 的 形 式
。 ,
;
, ,
一 逆 向避税 的 现
实可 能性 逆向避 税之 所 以 能 得
逞 是 因 为 跨 国 纳税 人 可 以 同 时控 制 两 个 关联 企 业 或是 同 时 控制 两 个 关
, ,
便将市场 汇 率较 利 于 己 方 的 期
。 ,
日期 确 定为 收入 实 现 日
其 次 外 商 投 资企 业还 基 于 其 他 的 一 些 客观 条
件进行 逆 向避 税 具体 有
。 ,

:
1
.
我 方 急于 引进 外 资的 愿
, ,
望 我 国经 济 正 处 于起 飞 阶段 增 长 模 式正 由粗 放型
睦 口 煦 胡

联 企 业 的 定 价权
,
而 我国
向集 约 型转 换 为 了组 建大 型 集 团 并 增 强 其 实 力 各

税 收 征管 从 制度 到 人员 都

经典案例报告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税务筹划案例

经典案例报告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税务筹划案例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税务筹划案例【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税务筹划案例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是专门对境内外资企业的纯收益征收的一种税,与外资企业的特点紧密相联。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的不断增加,为了维护国家权益、促进对外经济技术交流、更好地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按照税负从轻、优惠从宽、手续从简的原则。1991年经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并颁布了《外国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但是,由于制订的时间较晚,这一税法还不很完善,其间存在着诸多的避税机会。如果能把握好这些机会,对企业来说,将是一笔极大的财富。再加上,我国本身就对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给予了诸多的税收优惠,在此基础上,企业要是能有效地合理避税,那么,从整体上来讲,企业得到的税收收益将是无法估计的。

为了给广大纳税人一个对避税的直观的理解,这里特从居民纳税人、所得来源地、源泉扣缴预提税、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纳税年度所得额计算、亏损弥补所得额计算、成本费用列支、坏账准备、"免减"税收优急、再投资优惠等方面作了详细的介绍,从大量实证的基础上说明如何科学地避税,使自己的避税行为不违反税法规定。我们主要从十个方面进行分析:避名成为居民纳税人的避税筹划案例、利用所得来源地认定的避税筹划案例、利用源泉扣缴预提税的避税筹划案例、利用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原则的避税筹划案例、利用纳税年度有关规定的避税筹划案例、利用亏损弥补的税收优惠政策的避税筹划案例、利用成本费用和损失列支计算的避税

我国反避税立法进程的回顾与思考_聂杰英

我国反避税立法进程的回顾与思考_聂杰英

企业业务往来具体问题也进行了明确,如关联企业的界定、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界定、提供资料的要求以及关联企业间购销业务、融通资金、提供劳务、转让财产、提供财产使用权交易定价的调整方法和顺序等。

2007年3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7]63号,以下简称新《企业所得税法》)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讨论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六章“特别纳税调整 ”对反避税问题作出了详尽规定,标志着我国反避税立法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新法规定具有以下突出特点:一是明确了成本分摊原则;二是明确了预约定价原则;三是明确了企业的举证责任和税务机关的核定原则;四是明确了受控外国公司条款;五是明确了资本弱化条款;六是明确了一般反避税条款;七是明确了调整加息原则。新法规定基本涵盖了目前反避税工作涉及的主要问题,符合国际惯例,在诸多方面填补了我国反避税立法的空白。

2.《税收征管法》相关规定。

我国在1992年9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92]60号,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次年8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国务院令[1993]123号,以下简称《征管法实施细则》),完善了转让定价

我国反避税立法进程的回顾与思考

◆ 聂杰英

内容提要:反避税是对企业特别是跨国企业避税行为进行调查处理、防止税收流失、维护国家权益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系统回顾我国反避税法律法规的发展轨迹,探视反避税工作的发展进程和成果,探讨完善反避税立法的主要方向。关键词:反避税 立法建议

浅议外资企业利用转让定价避税问题与防范对策

浅议外资企业利用转让定价避税问题与防范对策

抬 高 设 备价 格 和 技 术 转 让 价 格 , 企 业 利 润 向境 外 转 移 。 它 们 在 拾 职 责 , 现 外 商 投 资 企 业 有利 用转 让 定 价 避 税 的 , 排 除干 扰 , 将 发 应 积极 高 设 备 价 款 的 同 时 , 技 术 转 让 价 款 隐藏 在 设 备 价 款 中 , 把 以躲 避 特 行 使 税 法赋 予 的利 润 调 整 权 , 时作 出调 整 , 缴 税 款 , 依 法 进行 及 追 并 许权使用费收入应纳 的预提税。⑤劳务收费标准 “ 高进低 出” 。关联 处 罚 。 企业之 间相互提供 服务或劳务 , 常是境 外公司收费 高 , 内公司 通 境 23 加 强 税 收环 境 建 设 , 效 开 展 反避 税 工 作 。 . 有 收 费低 甚 至 不 收 费 , 的还 虚 列 境 外 公 司 费用 。 有 231 税 务 系统 建 立 一 套 较 完 整 的信 息 网络 系统 ,及 时 收 集 与 .. 1滥用转让定价对我 国经济的不利影 响 分析关联企业 、 同行 业 国 际 反 避 税 动 态 等 方 面 的 信 息 , 利 于 信 息 有 11造成 国家税收收入的流失许多外商投资企业通过滥用转让 互享, . 促进反避税渠道畅通。此外 , 掌握和拥有详细的价格信息和利 定价将在华子公 司的利润转移 , 逃避我 国较 高 的所得税 , 接造成 润信息资料和数据 , 直 是转让定价税 制有效运行的基础。完整的税务 我 国税 收 收 入 的流 失。 企业 逃 避 纳 税 义 务 会 损害 我 国政府 的财 政 利 信 息 网络 系 统 必 然 会增 强 我 国 的反 避 税 能 力 。 益 , 而 影 响政 府 公 共 服 务 职 能 的 发挥 。外 商投 资企 业利 用 转 让 定 进 232 有效利 用其他社会资源 注册会计 师在审计阶段应要求 .. 价 避 税 与 我 国政 府 增 加 财 政 收 入 的 目标 相 悖 , 然 会 导 致 企 业 与 政 企 业 有合 理 的利 润 , 必 应注 重对 转让 定 价 的调 整 。 在税 务机 关对 转 让 府 关系恶化。长此 以往 , 对我国政府 有效行使职能必产生消极影响。 定 价 作 出税 务 调 整 后 ,注 册 会 计 师 应 协 助 企 业 进 行 必 要 的账 务 调 1 破 坏 税 收 公 平 的市 场 环 境 在 国际 市 场 上 , 负公 平 是 企 业 整 。 次 , 加 强 外商 投 资 企业 中我 方人 员 与 商检 部 门的 合作 。外商 . 2 税 其 应 间进 行 有 序 竞 争 的 一 个 重要 条件 , 那 些通 过 滥 用 转让 定 价 避 税 的 投 资企业 中我 方人员应与商检部 门合作 ,对外商作价入股的设备、 而 纳税 人 , 由于 其 实 际 税 负 低 于 正 常 税 负水 平 , 得 了 某 种 不 正 当 的 提供 的原材料 与零部件 等进行认真 的检 验 Baidu Nhomakorabea对 未经检验 的机器设 获 竞争优势 , 从而违背 了税 负公平原 则。由于 国家总的税收计划和任 备 , 法 不; 装 生 产 , 准 使 用 。 依 隹安 不 务 并 不 因为 税 收 流 失 而 有所 减 少 , 以 滥用 转让 定 价 避税 的 纳 税 人 所 233 继 续 改 善外 商 投 资 的软 环 境 治 理 转 让 定 价 问 题 还 需 要 .. 所 逃 避 掉 的 税 收 任 务 和 负担 势 必 会 转 移 到 其 他 愿 意 负 担 纳 税 义 务 从 根 本 上 减 弱 转移 利 润 的动 机 。 外 商 投 资企 业 在 我 国 转让 定价 的主 的纳 税 人 头上 , 而加 重 了他们 的税 收 负担 。 进 要 动 机 还 体 现 在 非避 税 方面 。客 观 上 造成 税 收 流 失 只是 转 让定 价 的 13 恶 化我 国的 国 际 收支 状 况 由于 外 商 投 资 企 业 利 用 转 让定 结果。在国际经济持续下滑的背景中 , 国政治稳定开明, . 我 经济蓬勃 价 可 以 促 进 外 方整 体 利 润 增 长 , 而 驱 动 外 商 投 资企 业 进 口大量 其 发展 , 从 融人 世界经济 的步伐稳健 , 外资大量涌入我国。这表明, 外商 国 内可 生 产 的 投 入 品 , 致 我 国 国 际 收 支 商 品 进 口增 长 , 常 项 目 投 资企 业 转 让 定 价 规 避 政治 风 险 的 动 机 已大 大 降 低 。 近 年来 , 民 导 经 人 的流 出 。 同 时 , 其 向国 外 关联 企 业 购 入 相 同数 量 的商 品 、 务 、 在 劳 技 币汇率稳定 , 而且稳 中有升 , 汇率风险相对较低 , 我国吸引外商投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对外商投资中避税问题制定出相应的反避税对策,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外商投资企业的主要避税手段

(一)通过转移定价逃避税收。一些外商利用我国沿海的优惠政策将部分生产活动转移到沿海地区,设立“两头在外”的制造加工型企业。这些企业没有独立的购销网络,其购销活动须依赖于境外关联企业,而其与境外关联企业的交易多采用内部定价策略,此办法主要表现为人为提高设备、原材料、零部件、劳务费用、无形资产的价格等,从而压低产(商)品的出口价等。

1 .外商投资企业通过抬高定价转移收入。实现避税。有些实行高税率增值税的企业。在向其低税负的

关联企业购进产品时,有意抬高进货价格,将利润转移给关联企业,降低出口价格,造成虚假亏损以逃避税收。这样,既可增加本企业增值税扣税额,减轻增值税负,又可减轻所得税负。然后,从低税负的关联企业多留的企业留利中多获一部分。外商投资企业各类避税手法都有表现,其中尤以利用中方不了解国际市场行情,采取“高进低出”的形式最为突出。表现为:通过境外关联企业高价进口原辅材料;压低企业销往境外关联企业产品的价格。

2.提高设备价格,虚增投资成本。我国税法规定,作为投资的进口设备可不纳税。外商常利用我们不了解设备和技术真实价格的情况,从中抬高设备价格,压低技术价格,把技术转让款隐藏在设备价款里。也有些外商利用其掌握国际市场信息的有利条件,将投资设备的报价提高。超出国际市场价格的几倍,甚至把淘汰的设备当作新设备报价。通过提高设备价格,不但使外商增加了在合资企业中占的股份,以较少的投资获得较多的股息和红利,而且通过扩大设备折旧数额,增加生产成本,减少企业利润,从而逃避我国税收。

3.企业通过与境外关联公司间相互服务时多付劳务费及支付巨额的技术指导费和服务费等办法转移利润。外商投资企业的关联企业间劳务采取不计报酬或不合常规计算报酬的方式,转移收入避税。如,外商投资企业在向其境外关联企业提供销售、管理或其他劳务时,不按常规计收报酬,采取要么不收、要么多收、要么少收的策略,相互转移收入进行避税。

(二)通过缩小股份融资,扩大贷款融资来避税。跨国企业内部贷款有较大的灵活性,在一定条件下可获得避税好处。为达到在东道国少缴税的目的,跨国公司可按较高的利率向子公司收取利息,子公司偿还给母公司的贷款利息不仅可作为子公司的费用而在税金中扣除,而且可免缴汇兑税。而如果跨国公司注入的是股本金,则向境外关联企业分配的股息、红利就无法使应纳税所得额得到冲减。从东道国角度看,资本弱化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资本结构不合理。高比例的借贷资本导致投资公司出资不到位,以贷款方式注入资本金,在今后的还贷付息时,减少在我国的应缴税款,轻而易举地将利润转移出境;二是利益与责任不相称。投资公司在获取高比例债权收益和股权收益的同时,却以低比例的股本承担着所有的经济及社会责任;三是税收权益流失。高比例的境外利息扣除,减少了子公司的应纳税所得额,进而损害了东道国应有的税收权益。从投资国角度看,由于各国对境外投资所得的征税及抵免规定有所不同,监管力度有限,且投资公司通过设在避税港的关联公司进行投资或融资的情况越来越普遍,资本弱化不仅易导致投资国的资金外流,而且会对其税收权益产生较大冲击。

(三)利用我国税制的差别进行避税。税法不完善是纳税人可避税的先决条件,国家有关部门特别是税务部门对外商管理不力,客观上对外商的避税行为起到一定作用。同时,我国涉外税务人员力量薄弱,征管手段落后,缺乏信息交流,而且涉外税收征、管、查相互制约、相互配合的运行机制尚未形成,征管工作存在漏洞,也是容易被外商避税的原因之一。

1 .滥用税收减免优惠。一是利用“两免三减”的税收优惠政策避税。我国税法规定,对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从开始获利年度起”实行“两免三减”并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可享受连续五年向后结转亏损的税收优惠。一些外商便人为的调整利润来逃避税收。如,在开业当年获利的企业尽可能的推迟获利年度,将利润的实现安排在“两免”的年度里;从获利第三年开始后的“两免三减”的五年内,尽可能将利润提前在“两免”的年度内实现;从开业之日起两年未获利,后五年享受“两免三减”,从第八年开始停止,又开始新的合资企业生涯,实际上又可以享受“两免三减”的优惠政策。为追求更多的利益,有的外商在享受“两免三减”的优惠政策后,或是更换厂名,或是搬迁厂址,或是将其主要车间划出,把一个旧厂变

成几个新厂,而产品品种及销售渠道等均未改变,却要求再次获得“两免三减”的税收优惠。二是利用再投资优惠政策避税。将从企业获得的利润直接再投资于该企业,增加注册资本,或者作为资本投资来开办其他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大于五年,经投资者申请和税务机关批准,退还其再投资部分已缴纳所得税的40 %税款。即便在投资退税后,经税务机关发现再投资不满五年撤出的,缴回40 %的退税,对投资者来说仍是一种利益,因为它利用了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三是利用保税区优惠政策避税。我国在不同的地区实行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外商将企业的经营地点设在保税区,将生产场地设在原材料、人力相对集中的高税区,依法可享受低税区的税收优惠。 2 .利用国际税收协定的一些条款进行避税。一是利用常设机构避税。由于我国对外国企业

在中国设立常设机构,从我国取得的与上述机构没有联系的收入,不计入常设机构应纳税所得额。这样,一些在我国设立常设机构的外资企业,或绕过常设机构直接采购原材料、销售商品;或虽通过代表处代购原材料,但期间发生的费用不进行分摊,全部由代表处负担,以冲减其营业利润,从而逃避税收。二是机构设在避税地。总机构是否在境内,目前世界各国主要有两种判定准则,看注册地或是看决策地。在中国境内主要是看注册地,因此,很多外商投资企业避免在中国境内注册总机构,进而享有避税的好处。三是中断其他所得与外商投资企业之间的联系。其他所得指发生在中国境内外与外商投资企业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等。如果以上各项其他所得与外商投资企业不发生实际联系,那么至少境外部分的其他所得就不必申报纳税。另外,作为预提所得税的税率也比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税率低13 个百分点。

二、外商投资企业避税的危害性

(一)税收流失。关联企业通过转移定价,降低整体税负,将严重侵蚀中国政府应得的税收收入,并直接影响税收调节作用的有效发挥。在现实中,“操纵性”转移定价与关联交易密不可分。利用中方不了解国际市场行情。使得转移定价避税非常容易实现。此外,避税活动所采取的转移定价、资本弱化等手段,对正常的经济秩序也造成影响,而避税中转移出去的利润对我国保持外汇收支平衡也很不利。

(二)滥用税收优惠。我国通过“两免三减”等优惠税率和其它减免税措施,给予外商投资企业超国民待遇,这本身就减少了国家的税收收入。外商投资企业为追求个体利益的最大化,通过避税手段,将利润转移出中国,又使我国税收收入进一步遭受损失,使同地区、同行业的企业税负不均现象更加严重,不利于公平竞争。

(三)不利于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在我国,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存在许多税收优惠。如,改革开放初期东部地区享有诸多优惠政策,东部企业到中西部投资,利润通过转移定价方式转移到东部纳低税。中西部耗费了资源,破坏了环境,却没得到应有的纳税补偿,而东部地区没有付出成本却坐享其成,严重破坏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失衡。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后,国家对西部地区也给予了大量的税收优惠政策,这样中部地区竞争环境更加恶化,形势更为不利。

(四)不利于鼓励外商积极来华投资。由于避税行为造成外资企业亏损面大,甚至有的地区高达70 %以上,从而错误地产生中国投资环境差的负效应,这会影响不明真相的外商来华投资的积极性,客观上给其他潜在的外国投资者造成投资环境不良的印象,打击了这些投资者进入中国投资的决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