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体系突出风险点及应对措施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商业银行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然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
首先,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不够完善。许多商业银行只关注短期利润,忽视了长期风险管理。此外,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模式也较为单一,缺乏差异化和灵活性。
其次,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机制有待提高。一些银行的内部控制机制存在漏洞和弱点,导致内部欺诈、误操作等事件频繁发生。
最后,商业银行对外部环境的风险管理不够精细。随着全球化和金融市场的复杂化,商业银行需要更加谨慎地进行风险管理,加强对市场、政策、法律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
为了改进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商业银行应该从长期利益出发,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系统,并考虑不同类型的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进行差异化管理。
第二,加强内部控制机制。商业银行应该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的内控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和风险评估。
第三,加强对外部环境的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应该密切关注市场、政策、法律等方面的变化,及时制定应对措施,降低外部风险对银行的影响。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的存在需要得到重视,提高商
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是建设健康金融市场的关键所在。
银行主要风险源(点)及防控措施一览表
银行主要风险源(点)及防控措施一览表银行主要风险源及防控措施一览表
1. 信用风险
风险源:
- 借款人无力还款或违约
- 不良资产增加
- 外部评级下调等
防控措施:
- 严格审查借款人信用状况
- 建立风险管理体系
- 加强风险监测和评估
2. 利率风险
风险源:
- 利率波动引起市场价值波动
- 利率上升导致资金成本上升
- 利差压缩等
防控措施:
- 定期制定利率风险管理策略
- 利率敏感性压力测试
- 进行资产负债匹配
3. 流动性风险
风险源:
- 资金流出超过流入
- 市场紧缩导致流动性压力
- 各类借款方集中兑付风险等
防控措施:
- 确保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完善
- 做好风险监测和预警工作
- 原则上避免集中融资和放贷
4. 市场风险
风险源:
- 股票、债券、商品等市场价格波动
- 外汇市场风险
- 金融市场风险等
防控措施:
- 严格控制交易风险
- 加强市场风险监控和评估- 尽量避免高风险投资
5. 操作风险
风险源:
- 内部操作失误
- 人为疏忽或欺诈
- 系统故障等
防控措施:
-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
- 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
6. 法律风险
风险源:
- 法律法规变化
- 不良法律行为诉讼风险
- 合同纠纷等
防控措施:
- 跟踪监测法律法规变化
- 加强内外部合规管理
- 指定专业律师进行法律风险评估
以上是银行主要风险源及防控措施一览表,不排除其他风险,请密切关注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和防控措施的制定。*
银行业存在的风险控制问题及解决方案
银行业存在的风险控制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引言
银行业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在经济运行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银行业也面临着各种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这些风险给金融系统和经济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将重点讨论银行业存在的一些主要风险控制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信用风险
1. 风险描述: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或债务人未能按约定偿还贷款本息或履行其他债务义务所导致的金融损失。当前,由于宏观经济形势不稳定和企业盈利压力加大,信用违约事件频发。
2. 解决方案:
2.1 加强客户贷前尽职调查,建立全面客户评估机制。
2.2 创新授信模式,采取多元化担保方式以减少单一担保物带来的困扰。
2.3 定期监测和评估客户的信用状况,及时调整风险防范措施。
三、市场风险
1. 风险描述: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和不确定性所导致的投资损失。金融市场波动频繁,特别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外利率、汇率等因素变动相互影响。
2. 解决方案:
3.1 建立有效的交易监测和限制系统,及时发现异常交易并采取相应措施。
3.2 加强对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监管力度,提高投机行为成本。
3.3 定期进行压力测试和剧本分析以评估可能面临的市场情景,并提前作出应对计划。
四、操作风险
1. 风险描述:操作风险是由于内部过程、人员或系统故障引起的金融损失。银行业涉及大量数据处理和复杂业务流程, 操作环节容易出现错误或失误。
2. 解决方案:
4.1 加强员工培训和定期更新操作规程以提高岗位技能水平和工作准确性。
4.2 引入技术手段,如自动化系统和人工智能,以减少操作风险。
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承担着资金 intermediation、信贷供给、支
付清算等重要职能。然而,在实践中,银行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本文将深入探讨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监管不足
在过去几十年里,监管机构努力加强对金融体系的监管和审计,但仍然无法完
全避免风险暴露。此外,在国内某些市场中,缺乏有效问责机制可能导致管理层逃避责任和失职渎职。另外尚未建立以市场为基础单元组织形式这是当前专项治理试点阻碍最大因素之一。
针对这些问题,首先需要改进监管体系并强化问责制度。各级政府应该加大投
入和支持力度,增加人员配备,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
二、信息泄露与网上欺诈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 网络犯罪日益猖狂, 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凸显. 银
行客户信息的泄露和网上欺诈已成为普遍性问题。这些问题不仅直接损害了客户权益,也影响了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发展。
针对信息泄露与网上欺诈问题,银行应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同时,政府部门应出台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保护个人信息,并建立快速有效的网络犯罪打击机制。
三、风险控制不当
银行在资本投资和贷款决策中面临着巨大风险,若风险控制不当可能引发银行
危机。尤其是对于一些较小规模或新设立的银行来说,缺乏足够经验和专业知识使得他们更容易处于高风险状态。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两方面考虑。首先, 银行自身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以及科学合理的借贷流程, 加强对各类存款、交易等活动进行监管; 其次, 政府要落实国家宏观审慎管理要求并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 提高整个金融风险管理水平。
银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银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引言
银行作为金融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承担着存款和贷款、资金结算、信用媒介等重要职能。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金融环境的变迁,银行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本文将分析银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问题一:风险管理不到位
1.1 银行内部风险管理体系薄弱
众所周知,银行业务具有很高的风险性,但是许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仍存在一定困难。首先,银行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不完善,缺乏细致入微的监管机制。其次,对于客户申请贷款和信用评估过程中存在欠缺以及虚报假账等非法行为的审查不力。
1.2 对外部风险应对不足
当面临外部市场风险时,如经济衰退、利率变动或政策调整等突发事件,大多数银行缺乏迅速反应和有效控制措施。银行业对于金融市场风险的判断不准确,导致一些机构在金融危机中遭受到巨大损失。
三、解决措施:强化风险管理
2.1 完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
银行应加强对内部风险的监管,建立健全的风险控制和管理制度。这需要从人员培训、流程规范和信息系统等多个方面入手,以提高整体风险控制水平。同时,加大对客户申请贷款和信用评估过程的审查力度,增强对虚报假账等非法行为的识别能力。
2.2 加强外部风险防控
银行应密切关注国内外金融市场动态,加强与政府监管部门、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建立市场风险监测机制,并及时调整资产配置以减小市场波动对银行利益的影响。此外,通过投资组合分散以及使用衍生品等工具来规避和抵御外部冲击。
四、问题二:信息技术安全性不足
3.1 系统漏洞和网络攻击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在银行业务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许多银行的信息技术安全性存在一定问题。例如,在系统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未能采取充分的安全措施,导致系统漏洞增多,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
银行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银行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引言
随着金融领域的快速发展,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最重要和基础的组成部分之一,面临着日益复杂的风险挑战。银行风险控制是保护银行资产安全、维护金融稳定的关键环节。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必须正视银行风险控制所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对策来应对。本文将就银行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论述。
二、问题描述
1.信息不对称问题
在银行业务中,信息不对称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客户与银行之间存在信息不完全、信息滞后以及信息不准确等情况。这导致了风险评估失真和误判,并增加了违约概率和信用风险。
2.内部控制不足
许多银行在内部控制方面面临着挑战。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机构及独立性较差
是主要原因之一。此外,员工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也影响着内部控制的效果。一些员工可能滥用职权,从而导致潜在风险的产生。
3.资本金不足
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一直是银行监管的一个重要指标。然而,部分银行可能存在
资本不充足、运营风险高等问题。这将使得银行在面临外部冲击时无法承受风险,进而导致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发生。
4.科技创新压力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许多传统银行面临被科技公司挤压的问题。这些科技公司能够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来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金融服务。因此,传统银行必须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以应对竞争压力。
三、对策措施
1.加强信息披露与传输
首先,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并通过透明化的方式向客户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其次,在信息传输方面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区块链和加密算法等,以确保信息安全和真实性。
2.强化内部控制机制
银行应设立独立有效的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对员工行为的监督和制约。同时,加强人才培养和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专业素质。
银行业100个重点风险与防控措施
银行业100个重点风险与防控措施
1. 信用风险:确保客户信用评估准确,限制高风险贷款,定期回顾信用政策。
2. 市场风险:实施限额管理,定期进行市场风险压力测试,采用多元化投资策略。
3. 操作风险:强化内部控制,提高员工风险意识,定期进行风险培训。
4. 流动性风险:建立流动性管理体系,合理配置资产和负债,提高流动性储备。
5. 利率风险:采用利率敏感性分析,实施利率风险限额管理,运用金融衍生品对冲风险。
6. 汇率风险:采用汇率风险对冲策略,定期回顾汇率风险管理政策。
7. 投资风险:实施投资组合风险管理,定期进行投资组合回顾和优化。
8. 声誉风险:建立声誉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危机公关和信息披露。
9. 技术风险:加强信息系统安全防护,定期进行系统安全审计。
10. 法律合规风险:确保业务合规,加强法律合规培训和审查。
11. 集中风险:限制对单一客户或行业的过度暴露,实施多元化投资策略。
12. 反欺诈风险:建立反欺诈机制,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风险识别和预防。
13. 房地产风险:评估房地产市场风险,限制对房地产行业的贷款,实施抵押品管理策略。
14. 产业结构风险:关注国家产业政策变化,调整信贷投向,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15. 货币政策风险:关注央行货币政策动向,合理配置资产和负债,应对利率和流动性变化。
16. 竞争风险:分析同业竞争态势,提升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强市场拓展和客户关系管理。
17. 人才流失风险:建立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加强员工关怀和职业发展规划。
18. 跨国经营风险:加强跨国业务风险管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应对政治、经济和汇率风险。
银行风险防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银行风险防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引言:
近年来,银行业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挑战。保障资金安全、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已成为银行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任务。然而,实践中我们仍然面临着一些主要问题,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来保护银行系统免受风险带来的威胁。
一、风险定位与评估不准确
1.1 缺乏综合性风险定位体系
当前,许多银行并未建立起完善的综合性风险定位体系。这导致他们无法及时识别和评估各种类型的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1.2 评估方法不科学合理
现有的风险评估方法往往不能充分考虑真实情况,过于依赖历史数据以及常态化模型。在处理新型金融产品或是复杂交易过程中,这些方法显得力有不逮。
解决办法:
建立健全的风险定位和评估体系是确保银行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银行需要采用综合性方法,整合内外部数据源,借助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精准风险预测和模拟分析。此外,应不断完善评估方法,提升科学性和针对性,建立灵活性强、适应新形势需求的评估机制。
二、内部控制不完善
2.1 职责划分不明确
一些银行在风险防范中存在职责划分不明确的问题。部门间信息沟通流程繁琐,导致信息共享不到位。
2.2 内部操作流程不规范
因为基层员工的轻信与盲从,在操作上存在疏忽大意、程序未能按要求执行等
情况。这些漏洞容易被恶意分子利用或者加剧银行自身的风险。
解决办法:
银行需要建立起明确而严谨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规范化职责划分和明确流程
化操作流程。通过优化内部组织架构以及加强各级员工培训来改善沟通流程和加强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操作规范性。
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日益开放,商业银行作为金
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支持经济增长、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着
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我国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信贷风险管理不完善、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缓慢、服务品质不
高等。本文将对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信贷风险管理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中存在着信贷风险管理不完善的问题。首先,部分商业银行在贷款审批过程中存在着过于注重个人关系和短期
效益的现象,导致信贷风险的积累。其次,商业银行未能充分利用大
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来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导致信贷风险的
判断精度不高。
针对上述问题,商业银行应加强内部控制,制定严格的信贷审批标准,确保贷款项目的可行性和偿还能力。同时,商业银行还应利用大
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客户的信用状况以及还款能力进行全面评估,以提高信贷风险管理的精确度和准确性。
二、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缓慢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在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
在存贷款利差较大的情况下。由于存款利率的管制,商业银行在一定
程度上缺乏自主定价的能力,导致存贷款利差的扩大,损害了广大客户的利益。
为解决这一问题,商业银行应推进存款利率的市场化改革,逐步放开存款利率的管制,实现银行存款利率的合理竞争。同时,商业银行还要加强风险管理和财务控制,控制存贷款利差的扩大,保护客户的利益。
三、服务品质不高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在服务品质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方面,一些商业银行在客户服务方面投入不足,导致客户体验不佳。另一方面,一些商业银行的服务流程繁琐、效率低下,未能充分满足客户的需求。
论银行风险及应对措施
论银行风险及应对措施
银行是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直接涉及人民群众的资金和财产安全。一旦银行出现风险,将直接威胁到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本文将从银行风险的概念、分类和成因入手,分析应对措施,帮助了解银行风险及其防范。
一、银行风险的概念、分类和成因
银行风险是指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对的可能导致损失的不确定因素。银行风险通常可以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法律风险。
信用风险是银行在进行贷款业务时面临的风险,即借款人不能如期偿还贷款本息的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波动和政策变化等因素导致银行持有的金融资产或负债的价值发生变化的风险。操作风险是因为非技术原因(如管理失误和欺诈行为等)或技术原因(如系统崩溃和通讯中断等)而导致的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无法及时兑付存款以及不良贷款导致银行资金面临紧张的风险。法律风险是指与银行相关的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存在争议,或者银行违反法律规定导致的风险。
造成银行风险的成因有多种,如市场波动、政策变化、不存在的风险管理制度以及金融创新等。
面对银行风险,银行需采取一些应对措施,包括风险管理和风险规避。
1.建立风险管理体系
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将是银行应对风险的根本措施。风险管理需要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管理流程,实现全流程严密监管。此外,还需要建立内部监察部门以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监督监管部门的监管行为。
2.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测
风险评估和监测是风险管理的核心。银行需要通过精准的风险评估模型和监控工具,及时了解风险变化和趋势,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切实降低风险。
银行业存在的风险与防范的建议
银行业存在的风险与防范的建议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承担着资金存储与流动、信贷和支付等重要职能。然而,银行业也面临着各种潜在的风险。本文将探讨银行业存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建议。
二、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价格波动造成银行资产价值下滑或者收益损失的风险。尤其是在股票市场和汇率市场上,这种风险更加显著。为了减少市场风险带来的影响,银行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多元化投资组合:通过投资不同类型和地域的资产,可以减少特定市场风险对整个投资组合的影响。
2. 设置止损机制:设立适当的止损点位,及时平仓以避免持续亏损。
3. 定期监控和调整:针对市场变化情况及时监控并调整投资组合,保持良好的风险控制。
三、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银行业中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风险之一,特指借款人或其他交易对手未能按时偿还本金和利息。为防范信用风险,银行应采取以下举措:
1. 严格审查借款申请:加强对借款人的背景调查和贷款资格审查,确保其还款能力和意愿。
2. 分散资金投放:通过将资金分散投放给多个借款人或在不同行业间进行分散投资,可以减少因单个借款人违约而造成的损失。
3. 建立有效的追偿机制:及时采取法律手段收回拖欠贷款,并确保担保物品得
到合理处置。
四、流动性风险
银行经营活动所面临的流动性风险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面临现金支付义务而无
法得到足够流动性支持。为了预防和缓解这种风险,银行需要:
1. 管理流动性依赖度:确保所需资金来源多样化,避免过于依赖市场融资渠道。
2. 建立流动性应急预案:制定并实施适当的应急措施,以应对突发流动性需求。
银行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3)
银行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一、问题描述
银行业作为金融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转的重要
职责。然而,在实践过程中,银行业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给金融体系和整个经济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1. 信贷风险管理不到位:某些银行在贷款审查方面存在不合规、松懈等问题,容易导致信贷违约率上升,进而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2. 风险外溢效应:银行业内高度相互依赖带来了风险外溢效应。当一家银行
面临困境时,其风险会快速传播到整个银行系统,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3. 功能单一化:许多银行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储蓄存取与贷款发放功能层面上,并未充分发挥其作为金融机构的优势,在投资、理财等领域开展更多创新活动。
二、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以增强银行业的风险管理能
力和创新潜力。
1. 加强信贷审查与风险管理:银行应加强贷款审查流程和风险控制措施。建
立完善的内部评估机制,合理确定贷款额度,并进行定期检查。同时,加强对借款人的背景调查,降低信贷违约率。
2. 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提升监管的及时性、有效性和权
威性。加强金融监管部门的审查能力和技术手段,确保对银行业的风险尽早预警并采取相应措施。
3. 提高资本充足率:鼓励银行增加资本储备以抵御非预期损失。政府可以设立奖励机制,并引导机构增发股票或发展新的融资渠道,增加资本充足率。这有助于提高银行业在面临压力时的抗风险能力。
4. 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鉴于银行业存在风险外溢问题,银行应与其他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分享信息和经验。通过加强合作,可以更好地应对系统性风险,并减轻单个银行面临的压力。
银行业务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银行业务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随着金融行业不断向全球化、智能化和资本化方向发展,银行业务风险也日益增加。银行业务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本文将重点介绍银行业务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银行业务风险中最普遍、最基础也最重要的风险之一。信用风险指因借款人、交易对手或相关方违约而造成的损失。银行业务中主要体现在借贷业务,包括个人贷款、企业贷款、信用卡、贸易融资等。信用风险的风险点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借款人或交易对手资信问题:银行必须审核借款人或交易对手的信用状况,以评估其偿债能力和违约概率。借款人或交易对手的资信问题是信用风险的重要起因。
2、信用风险集中度:出现大批次违约或恶性违约的可能性将使银行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因此,过于依赖少数大额借款人或少数大型交易对手是存在信用风险集中度风险的。
3、违约后的回收问题:银行应严密监管借款人或交易对手的资产,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如卖出担保品、追讨贷款等,以保证违约后的回收能力。
防控措施:
1、严格审慎的信贷风控程序:银行在向借款人发放贷款之前,应根据个人或企业信贷申请及相关资料,对借款人进行严格的审核,特别是对其收支状况、经营情况、财务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预估其还款能力及违约概率,并根据风险系数制定不同的贷款条件。
2、建立资信验证系统:银行可通过建立资信验证系统,搜集人行个人信用报告、企业的工商信息、银行贷款信息等数据,并进行风险评估,以避免放贷到有逾期或欠款记录的借款人和交易对手。
3、债权转移及担保:银行可将高信用贷款风险转让给更专业的机构,减轻自身不必要的风险。同时,对于高风险的借款人或交易对手,银行可以要求其提供担保,如抵押、质押或担保人保证等。
我国银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我国银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银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金融体系作支持,在我国,银行业作为金融体系的核
心部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目前我国银行业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银行业的发展,也对整个经济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1. 信贷风险过高
我国银行业在近年来快速扩张中普遍存在信贷风险较高的问题。由于资本市场
不够发达和其他金融机构面临监管限制,大量的企业和个人只能通过银行获得融资。这导致了银行系统内部信贷风险集中、链条效应明显,并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2. 银行间竞争不充分
中国银行业存在市场竞争相对欠缺等问题。国有商业银行垄断了绝大部分市场
份额,私人资本进入受到限制,导致银行间竞争程度不高,服务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改善,利率市场化难以推进。
3. 利率管制束缚产业发展
我国银行业存在着利率管制的问题,这限制了金融资源市场化配置。低利率环
境导致资本过度向房地产等热门行业倾斜,而无法充分满足创新型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制约了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4. 服务体验亟待改善
部分我国银行的服务水平和体验相对滞后。传统银行机构运营模式比较落后,
与互联网金融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缺乏创新性产品、效率低下、服务态度不够友好等问题,使得许多消费者在选择金融服务时更倾向于非银行渠道。
5. 风控能力有待提升
中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和监管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尽管监管机构加大了对
银行风险管理及内控体系建设的要求和力度,但仍然面临着违规操作、内部控制不足等挑战。此外,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体系下,风险义务不明确也是造成风控能力有限的主要原因之一。
银行金融风险及防范措施
银行金融风险及防范措施
【摘要】
银行金融风险是银行面临的一种潜在损失可能性,可能来自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多方面。针对这些风险,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包括建立风险管理团队、制定风险管理政策、进行风险评估和监控等。外部监管和行业合规要求也对银行风险防范起着重要作用。加强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不断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才能确保银行安全稳健的运营。未来,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变化和发展,银行金融风险防范也将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持续加强风险管理能力,以适应未来发展的趋势。银行金融风险的防范不仅是银行自身的责任,也是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关键词:银行金融风险、防范措施、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外部监管、合规要求、重要性、发展方向、趋势。
1. 引言
1.1 什么是银行金融风险及防范措施
银行金融风险是指银行在经营活动中面临的来自内外部环境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可能对银行资产负债表和经营收益造成负面影响的
潜在风险。银行金融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
性风险和战略风险等多种形式。
为了有效应对银行金融风险,银行需要制定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和
制定明确的风险管理政策。银行应该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建设,确保内部各项业务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司政策。银行还应该加
强外部监管和行业合规要求的遵守,确保银行经营活动符合监管规定
并保持公司声誉。
通过加强银行金融风险防范措施的实施,银行可以有效降低面临
银行风险防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银行风险防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金融风险的日益增加,银行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挑战。虽然银行在风险管理和防控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将探讨银行风险防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二、银行风险防控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部控制不完善
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是保障其安全经营的基础。然而,在实践中,一些银行存在内部控制不完善的问题。例如,岗位职责划分不清晰、审批权限过大等情况都容易导致风险因素被忽视或滥用。
2.信息技术安全性较低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系统已成为现代银行业务运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在信息技术安全性方面,一些银行尚存在较高的隐患。例如,数据泄露、网络攻击和系统故障等都给银行的风险防控带来挑战。
3.信贷业务风险仍然较高
信贷业务是银行经营的核心之一,但也是最容易暴露出风险的环节。一些银行在信贷审批和风险管理方面面临着困境,例如对企业借款人的真实情况了解不足、贷款利率过低导致高风险等问题。
4.流动性风险管理不到位
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资产和负债无法按时兑现或以低成本兑现的风险。然而,在实践中,一些银行对流动性风险管理不够重视,缺乏有效的测算机制和危机应急处理方案。
三、银行风险防控的对策
1.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银行应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明确岗位职责,规范岗位权限,并建立完善的审计、监察体系。此外,应加强内部培训,提高员工对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
2.提升信息技术安全性
银行应加大对信息技术安全的投入,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保护体系。包括加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银行体系突出风险点及应对措施
作者:孙晓涛
来源:《全球化》2018年第05期
摘要:金融监管在逐步加强,作为处于我国金融体系主导地位的银行,其风险问题不容忽视。我国银行体系突出的金融风险点主要包括:一是不良贷款问题。银行不良贷款绝对水平和未来形势仍不容乐观,应对不良贷款的支出已经严重影响了银行利润,不良贷款压力制约了银行对实体企业的支持力度。二是债券业务风险。银行资金大量流入债券市场,小型银行风险问题突出,部分机构的高杠杆操作提高了债券市场脆弱性。三是资产管理业务风险。表现为资金规模庞大,业务大量交叉,创新层出不穷,监管不足。除此之外,还有金融监管领域存在的问题。为应对上述金融风险点,从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金融监管理念、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金融机构提升风险管理能力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银行风险不良贷款资产管理業务金融监管
作者简介:
孙晓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助理研究员。
近年来,金融风险问题引起了决策层面的高度重视,并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重要的位置。银行业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占主导地位,从2016年末的数据来看,银行总资产占银、证、保总资产的逾90%,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近70%。金融业务交叉程度不断加深,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资金流动规模也不断扩大,作为金融体系资金的主要提供者,银行对于金融体系的影响不断加深。为贯彻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要求,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积极采取措施加强银行体系的风险防控,开展了将表外理财纳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考核,治理“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等工作取得积极效果,银行表外风险得到控制,跨行业、跨市场的复杂同业业务的快速增长势头得到遏制。但我国银行体系仍然面临突出风险,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涉及范围广、影响程度深,是防控风险的重点领域。虽然不良贷款恶化势头有所缓解,但总体水平仍处于高位,银行仍面临较大压力。同时,市场风险与流动性风险所形成的交叉风险突出,资管业务等影子银行风险不容忽视,金融监管对银行风险状况的影响需要引起关注。
一、当前银行体系风险的总体状况
(一)信用风险状况
银行不良贷款率止升,关注类贷款率回落,持续恶化势头得到遏制。2017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67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分别比上季度和2016年同期回落2个百分点和14.1个百分点,增速比全部贷款增速低1.6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为1.74%,与上季度持平,连续20个季度持续攀升的势头得到遏制。关注类贷款余额为3.42万亿元,同
比下降1.6%,本轮不良贷款爆发以来首次出现下降,2016年同期增速还高达23.6%。关注类贷款率为3.56%,比上季度回落0.08个百分点,已连续4个季度出现回落。总体来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持续恶化的势头已经得到了遏制。这主要是因为近年来商业银行对不良贷款问题的高度重视,加大不良贷款、关注类贷款和存在风险隐患贷款的清收和回收力度,大力开展不良贷款打包转让,积极争取不良贷款核销。在新增贷款发放方面,商业银行普遍提高了风险控制力度,逐渐上收不良贷款高发地区分支机构的贷款审批权限,严格控制新增贷款流向,积极开拓政府类项目和个人贷款等信用风险较低的贷款领域。除商业银行自身努力之外,2016年末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趋于平稳,企业经营情况整体稳定,也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形势的缓解提供了积极的外部环境。
债券违约事件持续频发,银行机构风险敞口较大。2017年1—10月,沪深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共发生债券违约事件35起,违约金额共255亿元,是2016年全年违约事件数量和违约金额的63.6%和65.2%。银行间市场第一次违约发生于2015年4月,随后逐渐代替沪深交易所成为债券违约的主要市场。我国银行间市场的债券承销和债券持有主体均为银行机构,其违约事件频发对银行机构的影响较大。银行间债券市场直接融资特点并不突出,发债融资项目由银行推介,购买债券的资金由银行间协调,银行机构持有债券的信用风险由自身承担,银行机构资金通过非法人类产品持有债券的信用风险由于刚性兑付等原因目前也无法转移给投资者。整体来看,与不良贷款问题较为类似,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风险还主要集中在银行体系内部。
面对当前严峻的不良贷款形势,商业银行仍然能够按照监管要求及时补充贷款损失准备金,维持充足的拨备水平,提高应对信用风险的能力。2017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贷款拨备率已经达到3.13%,同比提高了0.04个百分点,保持持续上升趋势。2016年以来,拨备覆盖率结束了持续下滑的势头,总体保持稳定;2017年三季度末为180.39%,同比提升4.87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的趋稳,一方面是商业银行大幅提取贷款损失准备,贷款拨备率持续提高,另一方面也受益于目前不良贷款率持续上升势头得到遏制。
(二)流动性风险状况
同业存单推动银行主动负债占比提升。2017年10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资金来源中,金融债券余额(排除银行业金融机构相互持有部分)为4.57万亿元,占比为2.6%,比2016年末提高0.5个百分点,金融债券余额同比增速为52.2%,虽然2017年以来增速有所回落,但仍处于高位。银行机构通过金融债券开展主动负债逐渐成为资金来源的重要途径之一,2017年1—10月,在银行业金融机构资金来源新增中,金融债券的占比为8.1%,其中1月、5月、8月和9月资金来源新增中,金融债券占比更是分别达到19.7%、13.6%、12.6%和13.8%。从金融债券结构来看,不排除银行业金融机构相互持有部分,2017年10月末,政策性银行债、商业银行债和同业存单的余额分别为13.23万亿元、2.97万亿元和8.06万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0.84万亿元、0.45万亿元和1.79万亿元。同业存单已经成为银行机构通过金融债券开展主动负债的主要手段。从银行类型来看,中小型银行是银行体系内部主动负债的主体,2017年10月末中小型银行来自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往来资金为10.85万亿元,大型银行仅为1.34万亿元。从中
小型银行体系内部主动负债余额占资金来源余额的比例来看,近2年来也保持持续增长,至2017年1月末达到11.8%的高位,随后有所回落,2017年10月末为10.4%。
通过金融债券开展主动负债规模的快速增长,对银行机构负债结构产生了显著影响,资金来源中的各项存款增速显著回落。2017年10月末,存款类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增速为9.2%,2016年初以来共下降2.1个百分点左右。虽然银行机构在资金运用方面同样积极开展债券投资、股权及其他投资等,但对各项贷款的冲击相对有限,目前各项贷款增速能够相对稳定地保持在13%左右。各项存款增速持续低于各项贷款增速,导致商业银行存贷比指标持续走高,2017年三季度为70.01%,同比提高了2.74个百分点。从另外两个主要的流动性指标来看,流动性比率指标处于合理水平,2017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流动性比率为49.17%,同比增长2.24个百分点,说明商业银行仍然能够重视加强流动性管理。但超额備付金率指标出现下降,2017年三季度末为1.42%,从2015年9月人民银行改革存款准备金考核制度,由时点法改为平均法以来,超额备付金率整体下行了1%左右。除制度因素外,超额备付金率的下行也表明了货币市场资金状况趋紧。
(三)市场风险状况
整体利率水平走高,利率债市场久期继续下行。经历了一年半左右时间的低利率后,2017年以来整体利率水平开始提高,尤其是1—3月利率水平上行速度较快,4月份以来利率上行压力有所缓解。2017年10月,7天回购定盘利率、3个月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日平均值分别为3.22%、4.37%和3.73%。受平均剩余期限持续下行的影响,我国利率债市场久期继续保持下行,2017年以来,受利率走高的影响,市场久期下行程度进一步扩大。这表明我国债券市场价格受利率波动的影响程度减弱,由此减轻了银行机构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债券资产的减值压力。未来国债市场平均剩余期限有望进一步下行,这主要受益于近年来我国短期国债品种的大量推出,尤其是2015年4月以来6个月期限的国债每月定期发行,2015年10月以来3个月期限的国债每周定期发行。
但对于国开债和政策性银行债,随着债券发行历史不断加长,未来平均剩余期限下行空间有限。
银行交易性金融资产占比提高,受利率波动影响增大。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资产,银行持有的这类资产主要是受利率变动影响较大的债券资产。2017年三季度末,沪深股市23家上市银行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资产总计3.05万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2.1%,近年来占比持续提高,分别比2015年末和2016年末提高了0.7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分类来看,近年来股份制银行交易性金融资产占比持续大幅提高,2017年以来有所企稳,2017年三季度末为2.2%,比2014年末提高1.5个百分点。城商行和农商行交易性金融资产占比2017年以来提高较大,共1.6个百分点。
二、银行体系面临的突出风险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