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教案
《赞美》教案
《赞美》教案年级:三年级主题:赞美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学习赞美的含义和重要性。
2. 通过讨论和阅读,了解不同的赞美方式和时机。
3. 培养学生发现和表达赞美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不同的图片或卡片,代表不同的赞美场景。
2. 教师准备一些赞美的例句,贴在教室墙上,供学生参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张代表赞美的图片或卡片,引导学生讨论图片中的场景和人物,询问学生有没有注意到图片中的赞美行为。
学生回答后,教师帮助学生理解赞美的含义和重要性。
2. 探究(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张赞美场景的图片或卡片。
学生观察图片,讨论并描述图片中需要赞美的地方和人物。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观察和描述。
3. 激发(1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赞美的例句,向学生解释赞美的不同方式和时机。
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合作写一些赞美的例句,并贴在教室墙上供学生参考。
4. 实践(20分钟)学生分组互相赞美。
每个小组内,学生轮流选择一个小组成员,并用前面讨论和写的赞美例句进行真诚的赞美。
其他小组成员也可以分享自己对被赞美的感受。
每个小组的学生轮流进行,直到每个小组成员都得到赞美。
5. 总结(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赞美对别人和自己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赞美他人。
教学延伸:可以邀请学生带来一些自己喜欢的赞美例句,并在下节课分享给全班。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分组赞美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听取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对赞美的理解和意见。
继续写相关内容,1500字6. 拓展(15分钟)在赞美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如自然界、艺术、科技等。
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章或观看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了解一些令人赞美的自然景观、艺术作品或科技发明,并引导他们表达他们的赞美之情。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图片,让学生讨论自然界中的奇观,并表达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赞美的魅力(教案)
赞美的魅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赞美的定义、种类、重要性和使用技巧。
学会用正确的语言和方式赞美他人,学会接受别人的赞美。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赞美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赞美观念和态度,学会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与才能。
同时,树立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促进个人的健康成长。
二、教学内容:1、赞美的定义2、赞美的种类3、赞美的技巧4、赞美的重要性5、接受赞美的技巧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1)如何正确使用赞美的技巧,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和提高自信心。
2、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赞美观念和态度。
2、难点:如何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避免赞美过度和造成负面影响。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PPT引导、讲解法2、分组讨论法3、小组合作法4、角色扮演法五、教学流程:1、导入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最想赞美的人,让学生自由发言。
2、讲解赞美的定义“赞美”是指用文字,语言或行为等方式表达对他人的好感、欣赏、称赞和尊敬的行为。
赞美是人际关系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增进人际信任、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赞美”包括:表扬、赞叹、喝彩、道贺、赞颂、敬慕、羡慕等等。
3、讲解赞美的技巧1)赞美要真诚:赞美要含蓄、真实、没有任何目的,不能虚假、浮夸、过分。
2)赞美要细腻:要抓住对方的优点或特长,赛过“你做得很好”这样的简单表扬,更应该具体、细腻地说出对方所做的事情的优点,以表达真实的感受。
3)赞美要适量:要适当抑制赞美的力度,以免过度赞美让对方感到不自在或产生压力。
4)赞美要公开:要公开表达自己的欣赏和赞美,这样可以让被赞美者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与地位。
5)赞美要及时:要及时表达自己的赞美,不要等到错过表达的时机,否则可能会失去赞美的效果。
4、讲解赞美的重要性1)赞美可以促成人际关系的深度和发展2)赞美可以体现个人价值的肯定与尊重3)通过赞美可以激发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个体更加勤奋和进取。
《赞美》教案(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赞美》教案(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赞美》教案(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1《赞美》教案(本站论坛稿) 教案教学设计《赞美》这首歌曲是著名歌手王菲的代表作品之一,歌曲向我们传递出了一种强烈的情感,是一首动人心弦的歌曲。
本文将结合这首歌曲,为大家介绍一份教案及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了解歌曲《赞美》的背景和情感表达。
2.能够正确地理解歌曲歌词所表达的情感,品味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3.了解情感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正确理解歌曲歌词所表达的情感。
2.掌握情感表达的方式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及步骤1.导入:播放《赞美》教师播放《赞美》这首歌曲,让学生听乐这首歌曲的音乐,了解这首歌的基本曲调,让学生对这首歌曲有初步的认识。
2.词曲讲解教师播放这首歌曲,并解读歌词。
通过讲解歌词,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3.情感体验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以及如何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4.情感表达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进行情感表达,如绘画、写作、朗诵等,让学生学会以多种方式表达情感,更好地沟通和交流。
5.总结回顾在课堂结束前,教师对学生进行总结和回顾,让学生对这节课学到的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并且指导学生对今天课堂学习的这些内容进行总结。
四、教学评估通过课堂上的学生表现,教师进行评估。
主要包括学生对歌曲和歌词的理解、学生对情感表达的能力等。
五、教学建议和思考1.教师要注重讲解歌词,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情感表达,并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3.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创造出更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体验歌曲的情感表达。
总之,《赞美》这首歌曲是一首非常适合用来进行情感表达教学的歌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并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情感表达。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情感的表达和沟通综上所述,通过对《赞美》这首歌曲的教学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小学心理健康课教案《学会赞美》
小学心理健康课教案《学会赞美》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赞美的意义和作用,认识到赞美他人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他人优点、乐于赞美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二、教学内容:1. 赞美的定义和作用2. 赞美的方法和技巧3.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赞美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赞美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勇于赞美他人的勇气。
四、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赞美的深层意义。
2. 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赞美。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教学素材(故事、案例等)3. 小组讨论表格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引入赞美的话题,让学生思考赞美的意义。
2. 新课导入:介绍赞美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明白赞美他人的重要性。
3. 教学互动:引导学生参与互动游戏,通过实践体验赞美的乐趣。
4. 方法指导:教授学生赞美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学会如何赞美他人。
5.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在不同场合运用赞美。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赞美的理解和心得。
7.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赞美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8. 课后实践:布置作业,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赞美,并记录感受。
9. 反馈与评价: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分享课后实践的经历和感受,给予肯定和鼓励。
10. 课程总结:对整个课程进行总结,强调赞美他人的意义,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实践。
六、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鼓励学生在家中寻找一个赞美他人的机会,记录下来并分享感受。
2. 亲子活动:建议家长参与孩子的赞美实践,共同营造积极的家庭氛围。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学生的反馈意见,总结教学经验。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课程评价: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反思自己在赞美他人方面的进步。
《赞美》教案
对个别诗句的理解上还存在一些困惑。
诗歌语言的运用
02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语言的精炼和表达的
丰富性,但在运用方面还需要加强练习。
诗歌情感的表达
03
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感受到诗歌的情感,但在表达自己的感受时
还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启发。
教学方法
01
02
03
课堂讲解
通过讲解诗歌的背景、主 题和情感,帮助学生更好 地理解诗歌。
讨论法
总结词
通过小组或全班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赞美》的主题、情感和艺术手法。
详细描述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共同探 讨《赞美》的主题、情感和艺术过多媒体、实物展示等方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赞美》的背景、情境和 艺术表现。
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感受时还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启发,需要加强练习 。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赞美》教案
汇报人: 2024-01-03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学过程 • 课后作业 • 教学反思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诗歌《赞美》的 背景、作者及诗歌的 主题。
了解诗歌的节奏、韵 律和语言特点。
理解诗歌中运用的象 征、隐喻等修辞手法 及其作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能够 独立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运用诗歌中 的语言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探究不同诗歌之间 的异同点,培养其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
感受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 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学会赞美》教案设计
《学会赞美》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赞美的意义和价值,认识到赞美对个人成长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和特长,学会真诚、恰当地赞美他人。
3. 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和团结。
二、教学内容1. 赞美的定义和意义2. 赞美的方法和技巧3. 赞美的注意事项4. 赞美他人的实践演练5. 赞美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赞美故事,引发学生对赞美的兴趣和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赞美的定义和意义,让学生认识到赞美的重要性。
3. 教学互动:引导学生探讨赞美的方法和技巧,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心得。
4.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成功的赞美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赞美他人。
5. 实践演练:组织学生进行赞美实践,培养学生的赞美能力和自信心。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赞美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赞美的定义、意义和方法。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心得。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功的赞美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赞美他人。
4.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赞美实践,培养学生的赞美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其对赞美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赞美实践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其运用所学的能力。
3. 学生人际关系改善:观察学生在课堂外的交往行为,评价赞美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效果。
4.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赞美能力和人际关系进行自我评价,以促进自我提升。
六、教学资源1. 赞美故事素材:收集一些校园内的赞美故事,用于导入和新课教学。
2. 成功赞美案例:挑选一些典型的成功赞美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 赞美实践作业:设计一道关于赞美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完成。
4. 赞美技巧指导:提供一些赞美技巧的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掌握赞美的方法。
《赞美》-教学教案
一、重点难点分析1.全诗篇幅较长,内容丰富,意象纷纭而含蓄,给理解带来许多困难。
但是只要紧扣民族的悠长历史、浴血的艰难年代和人民苦难而充满希望的生活斗争这三点,并结合全诗哀歌式的艺术风格来分析这些意象,就可以比较容易地体察到它的内蕴。
2.从表面上看,每节诗最后一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关键句)与前面的内容似乎联系不紧,但只要细加分析,便可发现它们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如第二部分,写到了一位农夫的觉醒和勇敢斗争,他以必死的决心踏上民族解放的大道,他的大义大勇正是整个民族已经觉醒并付诸行动的必然结果。
二、表现手法解说1.穆旦是九叶派诗人,也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
“穆旦的诗风基本上是雪莱式的抒情格调,又揉杂某些现代派诗歌的因子。
”他的诗风“徐缓、整饬、押韵。
情调是哀歌式的,遂循了英国古典诗歌的特点。
他的这一诗风,从他译雪莱、拜伦,似也可以得到印证”(引自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4出版的《穆旦诗集》说明)。
《赞美》一诗也鲜明体现了他的风格和情调。
3.诗中广泛地运用了排比、反复、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段,增强了竟象的表现力。
(解说:诗歌由于是一种高度凝练的意象艺术,所以依据时代背景来解读就十分必要;还要善于抓住诗中点明主旨的关键句来居高临下,复杂意象的解读也就迎刃而解了。
)自读思考《死水》2.根据内容,把全诗分成三个部分。
3.“死水”的形象有两层,一是其本来面目,二是添加脏物后更加腐烂的面目,请在书上作出标志。
5.第二、三、四节描绘的种种景象具有什么共同特点?可用诗中哪一句话来概括?6.“让丑恶来开垦”中的“丑恶”指什么?8.“反讽”手法在诗歌中的第二、三、四节中得到了具体表现,请画出有关词句。
9.第五节诗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11.比较《死水》与《一句话》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12.课外阅读闻一多的诗集《红烛》和《死水》。
13.背诵全诗。
第一节:1.“走不尽……”“数不尽……”描绘了怎样的图景?有什么特点?2.“说不尽的故事”指什么?有什么特点?4.“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是对整节诗的一个诠释,请加以具体说明。
赞美的魅力(教案 )- 2023-2024学年四年级心理健康-通用版
教案:赞美的魅力2023-2024学年四年级心理健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赞美的含义和重要性,认识到赞美对人际交往的积极影响。
2. 培养学生主动发现他人优点、真诚赞美他人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二、教学内容1. 赞美的含义与重要性2. 赞美的技巧与方式3. 赞美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赞美他人,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真诚地赞美他人,避免赞美过于夸张或虚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黑板2. 学具:笔记本、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赞美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赞美主题的兴趣。
2. 讲解:介绍赞美的含义、重要性以及赞美的技巧与方式。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赞美他人的成功案例,让学生了解赞美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发现他人的优点并进行赞美。
5. 情景模拟:设计一些情景,让学生进行赞美实践,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赞美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赞美他人。
六、板书设计1. 赞美的魅力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见教学过程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或朋友赞美他们的一个优点,并记录下赞美的过程和对方的反应。
2. 写一篇关于赞美的小作文,分享自己赞美他人的经历和感悟。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 通过学生的作业反馈,了解他们在赞美实践中的困难,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3.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赞美的魅力,学会赞美他人,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赞美》教案
《赞美》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赞美的含义和作用;2. 掌握赞美的表达方式和技巧;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阳光向善的心态;4. 培养学生赞美他人、珍惜他人的意识。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赞美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用一句赞美的话开场,例如:“你们真棒,每天都带着笑脸来上课!”2. 学生回答:“谢谢老师!”3.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赞美的作用:“赞美可以让人感到开心,也可以让人有自信。
”4. 教师问学生:“你们觉得为什么我们应该赞美别人?”5. 学生回答:“赞美别人可以让他们开心,也可以让我们更善良。
”二、输入(15分钟)1. 教师用PPT呈现赞美的含义:“赞美是一种表达对他人优点、成就和美好事物的敬仰、欣赏和称赞的方式。
”2. 教师分享一些赞美的例子,并让学生观察赞美的方式和表达:“你真聪明!”、“你的画画技术真好!”、“你是个懂事的好孩子!”等等。
3. 教师提醒学生,赞美要真诚,要针对具体的事物或特点,不能虚假恭维。
4. 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赞美词语,例如:棒极了、太厉害了、真棒、很聪明等。
三、实践(20分钟)1. 教师将准备好的赞美词语卡片分发给学生。
2. 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内练习赞美对方的词语使用。
3. 教师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引导学生根据对方的特点和表现进行赞美。
4. 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在日常生活中赞美他人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5. 学生在小组内角色扮演,模拟日常赞美的场景,例如友谊赞美、家庭赞美、校园赞美等等。
6. 学生可以相互给予赞美,通过实际体验赞美的力量和愉悦感。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赞美”的定义,让学生背诵。
2. 教师向学生强调,赞美不仅能让他人开心,也能让自己心情愉快。
3. 教师提醒学生,要真心赞美,要发现和欣赏他人的优点。
4. 教师总结赞美的重要性,鼓励学生通过赞美建设和谐的人际关系。
5.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赞美他人,传递温暖和正能量。
2024年7月《学会赞美》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模版范文示例
《学会赞美》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一、引言1.1 背景介绍:赞美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对幼儿社交技能和情感发展的积极影响。
1.2 教学理念:通过赞美教育,培养幼儿的积极情感,增强自信心,促进同伴间的友好交往。
1.3 教学环境:创设一个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幼儿自由表达和分享。
二、教学目的2.1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感恩之心,学会欣赏和赞美他人。
2.2 认知目标:让幼儿理解赞美的含义,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赞美。
2.3 技能目标: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教授幼儿赞美的技巧和方法,培养他们的赞美意识。
3.2 教学难点:引导幼儿理解赞美的真诚性和适时性,避免过度或不恰当的赞美。
3.3 教学策略:通过故事、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赞美。
四、教学设想4.1 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与赞美相关的活动,如故事分享、赞美卡片制作和赞美接力游戏等。
4.2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和互动,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3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幼儿的参与程度、语言表达能力和同伴互动情况,评估他们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赞美的意义1.1 理解赞美的含义1.1.1 通过故事讲述,让幼儿了解赞美是对他人的优点和成就的认可和表达。
1.1.2 引导幼儿讨论赞美的作用,如增进友谊、提高自信心等。
1.1.3 通过实例展示,让幼儿体会赞美带来的积极情感体验。
1.2 学习赞美的表达方式1.2.1 教授幼儿使用积极的语言和态度来表达赞美。
1.2.2 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练习在不同情境下给予赞美。
1.2.3 引导幼儿注意赞美的适时性和真诚性,避免过度或不恰当的赞美。
1.3 赞美在生活中的应用1.3.1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他人的优点,并给予赞美。
1.3.2 通过小组活动,让幼儿分享彼此的赞美经历和感受。
1.3.3 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将赞美融入日常交往中,促进友好关系。
《赞美》语文教案
《赞美》语文教案《赞美》语文教案1教学任务:1.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民族感情。
2。
通过鉴赏,整体感知这篇诗歌的内容大意,理解作者对民族生存力的讴歌。
教学安排:1学时目标实施:一、读导入:这首诗规模宏大,自始至终,澎湃着火热的激情,诵读时须注意两点:一是体会蕴藏在诗行里的强烈的感情,揣摩作者痛苦的悲怆的真切感受;二是注意每节诗末尾一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反复吟唱的深厚意味,这是作者发自肺腑的带血的呼喊。
二.作者和写作背景介绍:穆旦,原名查良铮,1918年出生,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外语系。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师生从长沙步行至千里之外的边城昆明.1940年毕业后留校。
1942年5月毅然加入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
这些经历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抗战以来他的心灵和肉体受到了双重考验,长沙至昆明的艰苦之旅,在诗人眼前展开的是烽火连天、山河破碎的现实,使他产生对民族生存现状的痛苦记忆。
这种见闻和经理引起诗人对坚韧不拔的民族性格的深思。
{赞美》充满了对中华民族坚韧的生存力的礼赞。
三.鉴赏分析全诗1.第一节:①第一节诗人写了什么内容?明确:辽阔美丽的大地,走不尽的起伏的山峦,数不尽的密密的村庄,美丽的河流草原,动听的鸡鸣和狗吠,但这是一片呼啸着干燥的风的荒原土地,低压的暗云下,滚滚东流水唱着单调的歌,表现的是诗人复杂的精神世界。
②诗人描写观察有什么特点?明确:诗人仿佛站在历史的高度,鸟瞰满目疮痍的中华大地,用密集的意象群来充分展现眼中所见。
③如何理解“荒凉的亚洲的土地上”一句?明确:点出了时代的环境,字里行间流露着对这片土地既爱且怨的感情。
诗人对土地有太多的话语、太悠久的感情,他要拥抱的人民是在耻辱里生活的佝偻者。
但“我”是和这土地一起受难呻吟着过来的,对土地充满着爱,而且从这爱的力量中他感受到——个伟大的史实:“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2.第二节和第三节:,①诗人重点写了“他”——一个农夫。
如何理解?明确:这个农夫是千百万中国人民的缩影,他勤劳善良,有超常的忍耐力,惯于隐忍,安于苦难,然而在日寇铁蹄的践踏下他毕竟起来了,他放下了“古代的锄头”,走上了抗战的行列。
《学会赞美》教案设计
《学会赞美》教案设计第一章:赞美与沟通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赞美的概念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学会赞美他人的能力和意识。
1.2 教学内容:赞美的定义和作用。
赞美的技巧和方法。
1.3 教学活动:导入:讨论赞美的意义和作用。
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赞美的理解和经验。
案例分析:分析赞美他人的实际案例,总结赞美的技巧。
第二章:赞美的语言表达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赞美语言表达方式。
培养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赞美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赞美语言的要素和结构。
常用的赞美词汇和表达方式。
2.3 教学活动: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练习用不同的语言表达赞美。
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在赞美表达中的心得和经验。
练习题: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三章:赞美的非语言表达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赞美的非语言表达方式。
培养学生运用非语言方式表达赞美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赞美非语言表达的方式和特点。
非语言赞美的重要性和效果。
3.3 教学活动:观察和分析:学生观察他人的非语言表达,分析其赞美的效果。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练习用非语言方式表达赞美。
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在非语言赞美中的心得和经验。
第四章:赞美的时机和情境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赞美的时机和情境的选择。
培养学生根据不同情境选择合适的赞美时机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赞美时机和情境的选择原则。
不同情境下的赞美时机和表达方式。
4.3 教学活动:情境模拟:学生分组进行情境模拟,练习在不同情境下选择合适的赞美时机。
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在选择赞美时机和情境中的心得和经验。
案例分析:分析赞美时机和情境选择的实际案例,总结经验教训。
第五章:赞美的实践与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赞美的实践应用技巧。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赞美的能力和意识。
5.2 教学内容:赞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实践应用赞美的方法和技巧。
5.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在生活中运用赞美的经验和心得。
小学心理健康课教案《学会赞美》
小学心理健康课教案《学会赞美》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赞美的意义和作用,认识到赞美他人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真诚、恰当赞美他人的习惯。
3. 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4.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赞美的定义与作用2. 赞美的技巧与方法3. 赞美他人的实践操作4. 感受赞美,学会感恩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恰当赞美他人,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真诚赞美他人的心态,避免虚伪与做作。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赞美的作用和技巧。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赞美实践,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4. 反馈与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赞美行为进行及时反馈与评价,引导学生不断改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赞美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与讨论:教师讲解赞美的定义与作用,引导学生探讨赞美的技巧与方法。
3.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一些赞美与被赞美的场景,让学生分析其得失。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赞美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5. 分享与反馈:学生分享自己的赞美经历,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与反馈。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赞美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与应用。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关于赞美、人际沟通和心理健康的教学材料。
2.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教学卡片、赞美小礼品等。
3.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教室,有利于学生专注学习。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分享和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情况。
2. 赞美实践:评估学生在实践环节中赞美的真诚性和恰当性。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八、教学拓展1. 开展心理健康系列讲座,邀请专家为学生讲解人际沟通、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
《赞美》优秀的教案
【教学目标】1、理解《赞美》一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痛苦和希望交织的感情。
2、了解该诗中运用的反复手法并感受反复咏叹中蕴涵的深厚意味。
3、理解诗中密集而又繁多的意象群以及他们所表达的丰富意义。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教学难点】对部分疑难诗句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起“祖国”二字,说起“中华民族”这个特定的词,一种特别的情感就会在我们心中油然而生。
请你在“祖国”二字前面加上定语。
伟大的、历史悠久的、人口众多的、地大物博的、苦难深重的,走向现代化的在民族危急存亡的关头,请看一位诗人怎样抒发他对祖国和人民的赞美。
穆旦,原名查良铮,浙江海宁人。
一九三五年入北京清华大学,抗战爆发以后随清华、北大、南开大学共同迁往云南昆明。
一九四二年,毅然随军远征缅甸。
他走了很远的路,也看到了很多的苦难,这为他以后的诗歌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赏析诗歌(一)现在,我们就以诗人的眼为眼,看看在流亡的途中目睹到的祖国面貌。
提示:连绵起伏的山峦,密密麻麻的村庄,风光美丽的河流、草原和古朴动听的鸡鸣、狗吠;又有野草茫茫,风沙干燥,暗云低压和流水呜咽;还有荒凉而贫脊的土地,忧郁而黑暗的森林和悄然远逝的年代。
2、从这一节中,我们不但可以看见祖国大地的辽阔苍茫、历史的悠久与沉重,也可以感受到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请找出描绘人民生存状态的诗句。
提示:生活在这块土地上,故事层出不穷地发生,灾难铺天盖地地袭来,天空中没有展翅高飞、昂首放歌的雄鹰,大地上没有轰轰烈烈、惊心动魄的爱情,人们“爬行”在遥远的天际,灰头土面,忍辱负重,从古代走来,艰难而缓慢地行进在现代。
“在耻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向我们展示的是被苦难折磨的、忍辱负重的人民。
3、“干枯的眼睛期待着泉一涌的热泪”?他们的眼睛缘何干枯,又在期待着怎样的热泪?提示:是因灾难痛苦而泣泪成血,还是因苦苦期盼而无因无果?是因瘦弱老迈而目断神枯,还是因生活赤贫而满目枯干?也许是饥饿期待温饱,也许是动乱期待和平;也许是在黑暗中期待光明,也许是在苦难中期待幸福……总之,一双干枯的眼睛和一份执着的期待浓缩了人生的无限沧桑和民族的沉痛记忆。
《中国现代诗三首》(《再别康桥》《死水》《赞美》)教案
《中国现代诗三首》——(《再别康桥》《死水》《赞美》)教案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现代诗的有关知识;2.初步学习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3.了解现代诗的基本流派及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1.《再别康桥》别出心裁、不落俗套的构思;2.《死水》的象征意义;3.《赞美》一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在学习了两首古典诗词之后,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学习几首现代诗歌。
(板书标题)二、检查预习:1、注音:荇篙溯斓笙漪羹绮酵佝偻嚣圮踟蹰2、辨析组词:蒿、篙、稿、槁、缟。
谰、澜、斓。
圯、圯。
踟、踌。
箫、萧、潇踟蹰和踌躇3、指名三位同学分别试读这三首诗。
三、教师名确:这节课我们首先学习《再别康桥》(板书)。
然后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徐志摩:1896——1931,原名徐章序,浙江海宁人。
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遇难1918—1922年先后在美国、英国留学,旅英期间开始写作新诗。
他创作丰富、成绩斐然,被林语堂称为“情才”和“奇才”。
他一生留下4部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徐志摩是个个性主义者。
他有“单纯的信仰”,信仰个性绝对自由的理想,他为理想奋斗,一生都在追求爱与美,追求个性的表现,向往英国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但是,当时中国社会已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阶级斗争日益尖锐,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也好,超阶级的人性和自由也好与时代潮流是相悖的,最后徐志摩“流入颓废的怀疑”之中。
这四部诗集真实地记录了他由“单纯的信仰”逐步变为“颓废的怀疑”的过程。
写作背景:康桥,现通译“剑桥”,是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
徐志摩1920年9月离开美国到达英国,在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做旁听生学习政治,于1922年8月下旬离英返国。
1928年秋,徐志摩再到英国,重访剑桥大学,于同年11月6日回国途中在轮船上作《再别康桥》这首诗。
四、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要求学生边听边划出诗歌中的意象,五、提问:1、这首诗歌有哪些意象?明确:有“云彩”“金柳”“青荇”“柔波”“青草”“星辉”“夏虫”等意象。
五年级心理健康《学会赞美》教案
五年级心理健康《学会赞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赞美的意义和作用,认识到赞美他人也是一种美德。
2.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真诚地赞美他人。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赞美的基本技巧,学会如何赞美他人。
2. 培养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中能够真诚地赞美他人,提高人际关系。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赞美的内涵,将赞美融入日常生活中。
2. 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真诚地赞美他人,而不是虚假奉承。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2. 采用情景模拟法,让学生在模拟生活中运用赞美技巧,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了解赞美的重要性。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用于教学中的案例分析环节。
2. 准备赞美卡,用于情景模拟环节,让学生学会用赞美来表达对他人的欣赏。
3. 准备录音设备,用于录制学生的情景模拟过程,以便于课后分析和评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引出赞美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赞美:讲解赞美的意义、作用以及赞美的基本技巧,让学生明白如何赞美他人。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赞美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生活中是如何赞美他人的,以及赞美他人带来的积极影响。
5. 情景模拟:设置情景,让学生分组进行模拟,运用所学赞美技巧进行互动,录制过程供课后分析。
6. 总结讲评:对学生的情景模拟进行点评,总结赞美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技巧。
七、课后作业:1. 让学生准备一个赞美他人的实例,下节课分享。
2. 布置一篇作文,题目为:“我学会赞美后的变化”。
八、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观察学生对赞美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在生活中是否能够运用所学赞美他人。
针对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欣赏与赞美》教案
欣赏与赞美教案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理解欣赏和赞美的概念并区分它们的不同。
2.培养学生发现和赞美身边美好事物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一、欣赏与赞美的定义和区别1.欣赏:指对一种事物或一种艺术形式进行鉴赏、评价或欣赏的过程。
2.赞美:指对一种事物表达出由衷的敬爱、赞扬和感恩的情感。
二、如何欣赏和赞美1.欣赏:–用心观察:观察事物时要用心,不仅看到表面的现象,更要发掘其中的内涵。
–用心想象:欣赏时要用心想象事物的内在和背后的故事。
–用心感受:欣赏时要用心感受事物带给我们的情感体验。
2.赞美:–感恩的心情:感激和感恩事物带给我们的好处和好处背后的所有努力。
–规范言辞:准确表达你的赞美,并避免低俗或粗鄙的言辞。
–规范行为:用积极正面的行为来表达你的赞美。
三、欣赏和赞美的重要性1.帮助人们更加热爱生活和珍视生命。
2.增强人们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的能力。
3.促进人们的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发展。
教学重难点重点1.欣赏和赞美的概念和区别。
2.赞美的规范言辞和行为。
难点1.如何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2.如何促进学生的赞美行为和言辞遵循规范。
教学方法1.讲述法:通过讲解引入概念和知识点。
2.探究法:通过讨论和体验来加深理解和巩固知识。
3.安排实践:组织实际活动,帮助学生体验和实践所学内容。
教学过程1.引入:介绍欣赏和赞美的概念和区别。
2.探究:–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找到自己身边的美好事物,并进行欣赏和描述。
–教师讲解赞美规范与反面例子,引导学生分析规范言辞和行为的必要性。
–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想象并表达对身边美好事物的感恩和赞美。
3.总结:回顾并总结今天的所学内容,并安排下一步实践任务。
课堂练习1.请回答“欣赏”和“赞美”的概念和区别是什么?2.请说出三个提高欣赏能力的方法?3.请列举三个规范赞美的例子?4.学生自由发挥,找出身边美好事物并表达赞美的语言和方式,并将其写在课堂笔记上。
课后作业1.回到家中,找到家中美好事物,用赞美的言辞和方式描述它们,并将它们记录在笔记本上。
《赞美》教案(精选14篇)
《赞美》教案(精选14篇)《赞美》教案篇1一、主题班会的目的:1、使同学熟悉到每个人都需要被人观赏和赞美;擅长赞美别人是拥有良好人际关系、寻找知心伴侣的一个重要条件。
2、让同学初步学会如何观赏和表扬别人,进一步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友情。
二、活动设计:(一)活动方式:1、谈论式叙述。
2、嬉戏。
3、争论。
(二)活动重点和难点:让同学初步学会观赏和赞美别人。
三、活动过程:一、师:你们喜不喜爱别人说你的优点呢?同学:喜爱!师:每个人都喜爱听赞美自己的话,真诚赞美别人的优点有助于人际交往,由于每个人都有一些值得赞美的地方。
所以,我们今日要学习怎样表扬别人……二、怎样表扬别人师:蒋欣宇,刚才听了我的赞美,你有何感受?生:我心情特殊舒服。
师:刚才蒋欣宇同学感受到了受表扬的欢乐,我想同学们也肯定很想感受一下表扬究竟有怎样的奇妙力气。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嬉戏。
同学们已分成了八个小组,每组的第一个同学向你后面的同学说:“你真不错,由于……”要求讲出你喜爱他的缘由,赞扬他的优点。
可以从学习、衣着、特长、助人为乐以及其他品质方面去赞美,赞美时不能乱赞美,要符合事实,不能开玩笑。
第一个同学向其次个同学赞扬后,其次个同学向第三个同学赞扬,以此类推,直至全组成员都接受了他人的赞美。
第一组完成嬉戏后,其次组连续……(全班八组同学一一完成传递嬉戏。
)生:同学们,受到赞美的感觉不错吧!下面我们请每组派一个代表谈谈受到赞美后的感受。
(八位同学发言,略)师:当别人获得赞美时作为旁观者的你有什么感受?你最观赏哪种赞美人的方式?(与身边同学争论,明确:赞美使人心情开心;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使人能更加正确熟悉自己……赞美别人时要微笑;要凝视对方;用词要精确;不夸大其辞;要发自内心……)师:观赏和赞美原本是人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最乐观的表现。
结尾:我们正处于同学时代,渴求友情。
盼望广交伴侣,可以说是我们大家的心愿。
?大家都知道,友情从来都是双向性的,纯真的友情只能建立在相互的沟通中,相互信任的基础只上。
《死水》《赞美》教案教学教案
《死水》《赞美》教案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引导学生对诗歌产生兴趣,培养阅读诗歌的习惯。
1.2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背景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1.3 教学内容介绍《死水》和《赞美》这两首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主题、情感和形式。
1.4 教学活动让学生自由阅读两首诗歌,感受其韵律和节奏。
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引导进行讨论和思考。
第二章:《死水》诗歌解析2.1 教学目标理解《死水》诗歌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分析诗歌中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2.2 教学方法采用逐句解析法,深入探讨诗歌的每个细节。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思考,体验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2.3 教学内容分析《死水》诗歌的结构和韵律,探讨其艺术特点。
解读诗歌中的象征意象,如“死水”、“鲤鱼”等。
2.4 教学活动学生分小组进行诗歌解析,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分析。
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观点和感受。
第三章:《赞美》诗歌解析3.1 教学目标理解《赞美》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2 教学方法采用情感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感受诗歌的情感。
运用文本比较法,比较两首诗歌的异同之处。
3.3 教学内容分析《赞美》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探讨其情感和意境。
解读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4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感受《赞美》诗歌的情感。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和比较两首诗歌的异同之处。
第四章:诗歌创作与欣赏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提升文学素养。
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4.2 教学方法采用创作启发法,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
通过多媒体展示优秀的诗歌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4.3 教学内容讲解诗歌创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押韵、节奏等。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互相交流和评价。
4.4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自由发挥,创作出自己的诗歌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赞美》教案
导读:教学目的:
一、使学生理解该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痛苦和希望交织的感情。
二、了解该诗中运用的反复手法及梦一般的诗境。
教学重点难点:情感基调和思想内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尹德说:文学创作都是艺术家的白日梦。
诗人尤其是“醒着做梦的人”。
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有这种特点。
三、简介作者:穆旦,原名查良铮,浙江海宁人。
一九三五年入北京清华大学,抗战爆发以后随清华、北大、南开大学共同迁往云南昆明。
一九四二年,毅然随军远征缅甸。
他走了很远的路,也看到了很多的苦难,这为他以后的诗歌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引导初读:作者在诗中写了什么?(他梦到了什么?)亦即诗人在诗中写了哪些意象?
五、阅读第一小节:
1、作者在这首诗中,交织着痛苦和希望两种情感,请阅读第一小节,你认为在这一节中,哪些意象是痛苦的,哪些意象是充满希望的?
2、明确:作者描绘了干燥的风,单调的水,忧郁的森林三种哀
景,描绘了说不尽的灾难、沉默的爱情和鹰群、干枯的眼睛期待着泉涌的热泪三种哀事,展示了大地的苦难,又通过“不移的灰色的行列”、到处看见的人民、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三个意象,展示了大地的希望。
3、小结:这一小节是作者对大地的宏阔展示,虽荒凉贫瘠,但行列、人民使大地充满亮色,全诗笼罩了“赞美”的基调。
六、阅读第二小节:
第二小节诗人由地到人,写了一个农夫。
这个农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阅读,思考。
提示:这个农夫原来在田野里辛勤地耕耘,但时代的变迁打破了他家乡的宁静,他听从时代的召唤,踏上征途。
(引导学生理解:“翻起同样的泥土溶解过他祖先的”,即“翻起溶解过他祖先的的同样的泥土”;“他看着自己融进死亡里”,即走上可能让他死亡的征途。
)
七、这个农夫走了以后怎样呢?阅读第三小节,从诗中找出问题的答案。
提示:他走了以后,他的家庭更加困难,家人无望地等待,忍受着饥饿的煎熬,他的家乡还是像原来一样的贫困荒凉。
但是他走了,从不回头诅咒。
这说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对这个农夫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提示:舍家保国,义无反顾。
面对这个崇高的人,作者有什么样的感情?
提示:面对的个人,作者激动(要拥抱每一个人)、悲伤(为了
他失去了拥抱的安慰)。
小结:这一小节中作者写了农夫走了以后的悲哀。
八、1、阅读第四小节前六行,思考:这几句写的是什么?
提示:注意作者反复强调的东西。
这几句写的是人民的痛苦、大地的荒凉依旧。
2、面对这种现象,作者有什么感受?
提示:阅读以下三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作者为了民族仍将有可能面临耻辱的历史而痛苦,徘徊――――
3、但最后的两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表明了作者的希望。
这里,作者既有对未来的忧郁,又有对前途的展示。
大地依旧,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一个希望正在升起。
九、课堂总结:这首诗运用了反复的手法,构成了诗歌
的主旋律,表明了赞美的内容,这首诗像一个梦境,通过一些意象的描绘,表达了痛苦的希望交织的情感。
十、布置作业:熟读。
找出自己仍不理解的句子。
思考其中的道理。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