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三个代表”是指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者的辩证统一关系:“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三个代表回答了
三个代表回答了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怎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1、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三个代表
我看“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二十一世纪到临时,我党面临时代交替的问题,原来的理论不能跟进时代步伐,因此必须找到前进的方向。
如今的“三个代表”思想是江泽民主席为了适应党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总结党的执政经验等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阐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我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政党保持生命力的源泉。
因为国家存在的基础是最广大的人民使用生产工具,创造生产力。
如果一个政党不能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那么他就是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必将被历史的大潮所抛弃。
我党提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为了满足大众对于生活的需求,提高最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造福于大众,从而成为最广大人民支持的政党。
一个党不能给治下的人民好的生活,那他是不能长久的。
我党正是看到这点,在新的历史发展形势下,努力使自己的政策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阐述了为广大群众造福的“三个代表”。
对于我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因为我党在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时,一直着重于构建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主张新时期的四有新人,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丰富最广大的人民精神世界。
当经济发展日益加速,物质极度丰富的时候,人民的精神会出现一定的空虚,从而造成一定的社会混论、精神危机。
我党引领发展先进的文化,丰富大众的精神世界,从而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
我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一直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努力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创造一个可以满足广大人民利益的社会。
我党始终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不断为最广大的人民造福。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下,一些人没有坚持住我党的立党之本,被金钱等迷失了方向,他们都被时代所抛弃。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基本内容(1)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折叠思想提出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提出:“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
人类又来到一个新的世纪之交和新的千年之交。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如何更好地檄到这"三个代表",是一个需要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深刻思考的重大课题。
”可以说,“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仅是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同时,它事关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的成败,事关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历程充分证明,我们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就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折叠历史背景折叠国际背景进入新的世纪,我们的国际环境是机遇大于挑战。
在加世纪的百年历史中,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既有辉煌,也有严重挫折。
我们一定要吸取苏共解体的教训,必须始终不渝地加强党的建设。
我们党作为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执政党,只有通过加强自身建设,始终坚持“三个代表”以保持先进性,才能不断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准确把握世界发展的新潮流、新趋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化解风险,因势利导,更好地巩固、加强和发展我们的党,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其发展主要体现在()。
A、首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B、强调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C、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
D、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答案:C。
什么是三个代表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毛概)三个代表
“三个代表”之我见“三个代表”即中国共产党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通过这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我明确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根本要求、根本宗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提出:“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
人类又来到一个新的世纪之交和新的千年之交。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如何更好地檄到这‘三个代表’,是一个需要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深刻思考的重大课题。
”她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同时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仅是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同时,她亦事关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的成败,事关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坚持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之中最为本质的要求。
保持党的先进性是“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中最核心的要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由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决定的。
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
牢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历史性贡献,就在于它立足于新的时代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进一步运用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这一基本原理,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赋予党的宗旨、性质、历史使命以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
积极实践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在首位, 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阵地。 实践证明, 不用先进 的文化去占领阵地, 腐朽落后的有害文化必然会乘虚而入。 用社会主义文化占领阵地,是我们党领导文化事业健康发 展的经验总结 , 也是保证我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实现文 化繁荣的内在要求。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科学的文 化。它主张解放思想 、 实事求是, 尊重科学、 崇尚真理, 反对 愚昧迷信。当前, 要在人民群众中深人持久地开展揭批“ 法 轮功” 邪教的斗争, 清除各种歪理邪说的恶劣影响, 大力开 展科普活动, 推广现代科技知识, 弘扬科学思想、 科学精神, 鼓励和引导广大群众依靠科学技术摆脱贫穷和愚昧, 追求 丰富健康的精神生活, 实现富裕和文明, 在全社会形成学科 学、 用科学的良好风尚。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大众的
的不同 学派可以自 讨论。对于艺术上、 由 科学上的是非问
题, 应当通过艺术界 、 科学界的研究探讨去解决 , 通过艺术 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 与此同时, 要注意摒弃“ 文人相轻” 的 积弊, 提倡“ 文人相亲” 的新风,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的共同基础上加强团结。 团结就是力量 , 团结就能创造 繁荣。坚持“ 双百” 方针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辩证 统一的。如果把二者割裂开来、 对立起来, 甚至否定马列主 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 那是十分错误的。 我们应当全面贯彻党的文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坚持弘扬主 旋律、 提倡多样化, 一手抓繁荣、 一手抓管理 , 把社会效益放
同前进的政治思想基础, 就会引起思想上的混乱, 失去安定
团结的政治局面。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革命。 这场革命给思 想文化带来了空前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它打破了思想的禁 锢, 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 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 这 是主流。同时, 也应该看到, 一些西方 自由化思潮和形形色 色的腐朽没落思想文化乘机而入, 我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 封建主义腐朽思想观念沉渣泛起, 对它们在人们思想上造 成的某些混乱以及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决不可低估。我们 要 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 、 观点和方法, 研究新时 期文化工作的新情况, 探索新途径, 解决新问题。 一方面, 我 们要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的传统, 借鉴吸收世界一切 优秀文化成果 , 坚持古为今用 、 洋为中用 , 推陈出新 , 发扬勇 于创新的精神, 着力创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另一 方面,又要对西方 自由化思潮和形形色色的腐朽没落的思 想文化进行长期的、 坚决的抵制和斗争。 在世界各种文化相 互激荡的新的历史条件下 ,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用邓小平 理论武装全党、 教育人民。要结合学习邓小平理论 , 深人开 展理想 、 信念教育 , 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 遵循江泽民同志提出的“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 以正确的舆 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的 要求, 深入开展爱国主义 、 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的教育 , 团 结、 鼓舞人民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要坚持“ 二为” 向和“ 双百” 针。 坚持为人民服务、 为 社会主义服务的 向和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 针, 是我们
发展对象考试要点归纳
一、填空题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3.“四个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4.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5.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6.推进党的制度建设,要坚持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发展党内民主,积极稳妥推进党务公开。
7.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8.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9.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10.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11.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
12.推进社会建设,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13.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14.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它构成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
先进文化建设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层面和环节,其中,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是先进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
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对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1、企业文化建设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在国有企业中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导向,把国有企业中聚集的社会成员培育成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又具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现代公民,使之成为发展先进生产力、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实群众基础,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这个任务,很大一部分要通过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来实现。
只有在国有企业中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远大的理想激励人、用高尚的情操培育人,努力培养出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才能为我国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国有企业中的文化状况,对我国社会主流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能否取得预期的成果。
因此,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培育先进文化,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国有企业这个阵地,把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先进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抓。
当前,国有企业正处于向现代企业转型的过程之中。
这种转型是全方位的,既体现在经营管理体制和机制上,也体现在企业文化上。
而且,企业文化方面的转型和创新,对于整个企业的转型具有支撑和促进作用。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出了战略部署,这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
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精神与先进的文化作支撑和指引。
面对繁重而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一方面应通过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改革、经营、管理举措,以实干来落实宏伟目标,另一方面应在企业内部培育能够极大地激发、调动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有效凝聚职工智慧与力量的思想舆论和文化氛围。
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院系: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姓名:喻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引向深入。
这就是党中央提出在全党兴起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大显示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我们要通过兴起学习贯彻新高潮,切实广大党员和干部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认识上达到新高度,在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始终做到“三个代表”上取得新的成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同心同德的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包括这一重要思想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核心——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三个代表的辩证关系
三个代表的辩证关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概括为: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首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前提。
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我们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力求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是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这既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又是先进文化所揭示的道理。
其次,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前提。
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要求。
先进文化是先进生产力的反映,是最广大人民在精神上的需求。
我们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力求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如果失去了先进文化的指引,那么无论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还是人民根本利益的满足,都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和前进的动力。
最后,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核心。
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宗旨,是我们党与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
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
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中国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发展先进生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人民群众则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要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集中体现在“三个代表”论断上,即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三个代表”把总结历史经验作为党建理论创新的重要方法,用唯物史观深化党的先 进性的传统内涵,用新的系统化思想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 “三个代表”理论创新的特色,集中而鲜明地体现在党的建设大思路上。这就是用一 种视域宽广、前瞻未来的世界眼光贯穿面向21世纪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大思路,把党的 建设放到当前国际大环境、世界大范围中来思考,使党的建设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紧 迫感。这是对传统的党建思路即着重从中国自身来考虑党的建设的一种突破。 “三个代表”把党的建设同当今世界生产力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相联系。江泽民的这 些论述体现了他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善于把中国的问题与世界的变化紧密联系在 一起的战略眼光。这种联系说明,江泽民继承了邓小平作为伟大的政治家和战略家观 察问题的思路,即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不可能在闭关锁国中求得发展,必须 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江泽民又把这一思路运用到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中来,即党 的建设也必须与世界发展相联系,党的建设也不可能在自我封闭中求得发展,必须在 国家对外开放中、在党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中加强党的建设。这一大思路无疑是对邓小 平开放思想和党的建设理论的深化。它对于新世纪党的建设的指导意义是党的自身建 设必须适应外部世界变化、党要经得起世界性大风大浪的考验。江泽民提出,党在不 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同时,要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 性课题就是遵循党的建设新思路而提出的。而要完成好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就必须按 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一是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主义所以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就在于 它能最终创造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发展,也是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工人阶级是和社会化 大生产相联系的,社会化大生产又是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装备起来的,因而工人阶级代表着当代最先进的社会生产力,中国共产党作 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就必然忠实地代表着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毛泽东就曾经指出:“中国 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在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反复强调:“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 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又说:“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 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因为我们党是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所以全党为之奋斗的目标 ,归根到底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最终促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促进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 二是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文化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通常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化 ,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对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和作用。历史证明,文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作用 ,先进的文化推动社会发展,落后的文化阻碍社会发展。中国先进文化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三个代表的具体内容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这种先进文化,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思想文化领域指导地位的;是坚持以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首先为内核,大力弘扬这个主旋律的;是坚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使文化发 展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的;是坚持借鉴和吸收世界一切文明成果,使文化发展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的;是坚持文化的大众化,为广大 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不断满足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的。 三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政党都以一定的阶级为基础,在政治上代表着这个阶级的利益,是为这个阶级的利益服务的。代表一个阶级利 益的政党,大抵都是由本阶级中政治上最积极的中坚分子所组成,都有一个反映本阶级利益和意志、为本阶级的人们所拥护的政治纲 领,并由此成为这个阶级的核心力量、组织者和领导者。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由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所组成,不仅代表全体 无产阶级利益,而且代表全体劳动人民的利益,这是共产党不同于历史上一切其他阶级政党的最根本的特点。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 根本利益,就是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作为一切 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衡量党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的最高标准。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必须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 民。当前,就是要切实把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一切以人民群众是否拥护、赞成、高兴、答应作为制定政策和 判断政策得失的标准。
【三个代表】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繁荣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docx
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繁荣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近,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
”这一重要论断高瞻远瞩,涵义深刻,是江泽民同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面对新的历史任务,总结过去,规划未来,进行跨世纪战略思考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关于党的性质、根本宗旨和历史任务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这一重要思想,对于全面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一、从“三个代表”的相互联系中,深刻理解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意义江泽民同志在“三个代表”的论述中,把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同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统一起来,进一步明确了建设先进文化在全党工作中的重要位置,明确了建设先进文化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这一重要思想不仅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指导方针。
“三个代表”是一个密切相关、辩证统一的整体,是衡量一个政党是否具有先进性的基本准绳。
先进生产力决定着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前景,并为文化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先进文化反映着生产力发展水平,并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无论是发展先进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还是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其目的都是不断实现亿万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能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关系着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能不能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繁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同样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
三个代表相互关系
三个代表相互关系“三个代表”即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
(1)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2)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3)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密切相关、辩证统一的关系告诉我们,先进生产力是基础和前提,先进文化是灵魂和旗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主体和目的,三者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在“三个代表”中居于基础地位。
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起最终决定作用,全党同志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最终促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促进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
社会生产力是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物质基础。
没有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就没有相应的先进的文化。
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相伴随的,只能是落后的文化。
社会生产力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根本保证。
没有先进的社会生产力,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就不能得到满足,人民的利益就不能实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一句空话。
因此,“三个代表”中首要的是做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
这是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决定的,是由我们党的性质、根本任务和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
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在“三个代表”中非常重要。
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集中表现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
一个政党是先进还是落后,是推动历史进步还是阻碍社会发展,关键要看它是否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社会文化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社会文化必然与生产力状况相适应,同时通过经济基础对生产力产生巨大反作用。
如何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如何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一)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先进文化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但大体可以分为科学文化与思想道德两大方面。
科学文化建设,既是精神文明领域的基本建设,也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科学文化素质,是人的素质的一个基本方面。
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在信息“爆炸”、实行市场经济的今天,没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就无法操纵比较高级和复杂的机器设备,无法理解和交流大量的信息,无法应对市场的千变万化,就不能成为合格的劳动者。
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度里,是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而且,随之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文盲”的概念也在变化;过去,识字不到1500字的人,是文盲;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不懂“电脑”的人,也是文盲。
按照前一标准,我国已有占总人口近1/5的文盲;按照后一标准,我国的文盲率恐怕就要占总人口的2/3以上了。
近年来,国际上经常谈起“数字鸿沟”的问题,意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信息化方面的差距愈拉愈大。
在国内,同样有类似的问题。
现在,人们可以看到,经常读书看报、上互联网、注重学习的人,往往是那些本来科学文化知识就比较多的知识分子、干部、企业管理人员以及大中专学生,而文化知识较少的大多数农民、部分工人和众多城市“打工者”,恰恰又很少看书学习。
长此以往,二者在科学文化方面的差距也可能会越拉越大。
这种精神基础建设方面的差距拉大,需要引起重视,它既是物质生活水平差距的表现,反过来,又会进一步扩大物质生活水平的差异,搞得不好,会形成恶性循环。
中国共产党怎样才能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第一,必须全面把握两个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
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
两个文明互为条件、互为目的,既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发展规律。
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我们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强调经济建设是我们一切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础,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处于中心地位,强调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同时我们也强调,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高度重视精神对物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巨大反作用。
全党同志必须全面把握两个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在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第二,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八十多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这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
在先进文化建设中,我们要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不断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从思想上精神上正确武装和不断提高起来。
党的性质是什么_标准答案完美版
《党的性质是什么》问题:党的性质是什么?答案: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关阅读】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党章规定党的性质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里的关键词是两个先锋队、1个领导核心、三个代表。
这个概括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切合我们党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状况,符合时代要求,它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相统一,党的阶级性与群众性相统一。
有利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有利于最广泛地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现在所界定的党的性质是党的十六大,在十二大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后确定的。
是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下面,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作四个方面的讲解: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讲二个要点:(1)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是某一个阶级、阶层或集团,为实现其根本利益,以取得政权和巩固政权为主要目标,而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
共产党是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的,是为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服务的。
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性体现在它以中国工人阶级为基础,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性最根本的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中国工人阶级是现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
在旧中国,我国工人阶级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工人阶级一样,没有任何生产资料。
它同大工业生产相联系,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它在同资产阶级的斗争中锤炼了高度的团结互助精神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性,是历史上最先进、最革命和具有远大前途的阶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
先进文化建设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层面和环节,其中,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是先进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
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对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1、企业文化建设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在国有企业中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导向,把国有企业中聚集的社会成员培育成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又具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现代公民,使之成为发展先进生产力、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实群众基础,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这个任务,很大一部分要通过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来实现。
只有在国有企业中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远大的理想激励人、用高尚的情操培育人,努力培养出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才能为我国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国有企业中的文化状况,对我国社会主流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能否取得预期的成果。
因此,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培育先进文化,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国有企业这个阵地,把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先进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抓。
当前,国有企业正处于向现代企业转型的过程之中。
这种转型是全方位的,既体现在经营管理体制和机制上,也体现在企业文化上。
而且,企业文化方面的转型和创新,对于整个企业的转型具有支撑和促进作用。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出了战略部署,这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
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精神与先进的文化作支撑和指引。
面对繁重而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一方面应通过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改革、经营、管理举措,以实干来落实宏伟目标,另一方面应在企业内部培育能够极大地激发、调动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有效凝聚职工智慧与力量的思想舆论和文化氛围。
这就对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很高要求。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大环境中形成的,为企业成员所共享并在企业内部起支配作用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和行为准则,是企业的精神和灵魂,对企业的运营制度和经营管理实践起着统帅作用。
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员工得到明确的指引和激励,形成高度的默契和信任,从而更好地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
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表明,企业文化是企业生产力、生命力和内在活力的核心要素之一。
建设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促进企业的变革和发展,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盛不衰;不良的企业文化,则往往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形势、新要求相比,无论是职工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状态、行为习惯,还是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都还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
比如:在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中,职工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还不强,对市场竞争的严酷性缺少深刻认识,因而对企业深层次改革的必要性、必然性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一些经营状况尚可的企业,满足于现状,甚至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等等。
再比如:伴随着市场取向改革的不断推进,国有企业中的少数职工还出现了物质、金钱第一,理想、信念淡漠,不讲奉献、只讲索取,甚至违法违规、牟取不义之利等现象。
破除这些不良的现象,大力培育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先进企业文化,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
2、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与特征推进企业文化的转型和创新,首先需要明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是先进的企业文化?十六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这不仅是建设先进文化的总方向,也是在国有企业中建设先进企业文化所必须遵循的基本方向。
具体到国有企业的实际,根据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应该具有生产性、社会性和时代性三个基本特征。
所谓生产性。
是指企业文化必须有利于促进企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不断提升,有利于促进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从而有利于国有企业为国民经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所谓社会性。
是指企业文化必须有利于企业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繁荣稳定和发展作出贡献,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企业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所谓时代性。
是指企业文化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时代的特征和潮流,与时俱进,从而有利于促进企业的改革、创新和发展。
根据上述标准,可以这样认为:凡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有利于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有利于国有经济的发展壮大,同时有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中的贯彻,有利于企业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承担社会责任和为社会繁荣稳定发展作贡献的文化,就是先进的企业文化。
在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阶段,先进的企业文化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强烈的发展意识和氛围。
千方百计谋发展,真抓实干求发展,只争朝夕促发展,成为企业精神的基调和主题,尽快把企业做强,做大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迈进,成为广大职工自觉的追求。
第二,强烈的改革意识和氛围。
全体职工能够充分认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并做好彻底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观念、体制、机制的精神准备。
第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氛围。
管理层要把创新作为关系企业命运的根本措施来抓,全体职工能够以精益求精、追求完善、创造卓越的精神和作风,在经营领域、经营方式、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持续不断的创新,敢于与国际巨头争雄。
第四,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从企业经营管理者到广大职工都能够充分认识解放和发展企业生产力、把企业做强、做大、壮大国有企业的重大社会意义,意识到企业对国家、社会承担的责任,人人都拥有一份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社会进步奉献力量的赤子情怀。
只有培育和建设这样的企业文化,才能为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支撑。
3、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内部起支配作用的精神、理念,只有通过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积极培育及全体成员的自觉实践才能形成。
作为国有特大型企业,中国石油企业多年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培育企业文化,有力地促进了石油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我们从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中体会到:当前国有企业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育具有当代意识的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一个企业的基本观念和信念的体系,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精髓。
企业文化的转型和创新,归根到底是企业价值观的转型和创新。
围绕着新的企业价值观,可以确定企业的发展目标、企业制度、企业道德、奖惩和激励方式等经营管理和未来发展问题,可以重新确立企业与社会、企业与员工、企业与客户、企业与竞争对手等多方面的新型关系。
我国石油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企业精神,无疑充分体现了石油企业及其广大员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也是重组改制后石油企业仍需坚持和发扬的基本价值观。
但是,在新的条件下,我国石油企业也亟需确立具有当代意识的新的价值观,包括:以人为本,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率和效益为重心,以创新为动力,注重形象塑造和品牌经营等,并使之与传统的“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企业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塑造企业新的精神支柱和员工的理想信念,借助于体制的改革和机制的转换,把原来那种政策型、依附性的企业文化转变为经营型、自主性的企业文化。
新的企业价值观的确立,将标志着石油企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最终完成。
(2)确立和贯彻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也是实施文化管理的关键。
在我国社会主义企业文化的实践中,石油企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这实际上也树立起了以人为本的观念。
而当代石油企业文化中的人本原则应该包含着更为丰富的内容:一是继续坚持工人阶级的主义翁地位,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目标;二是重视职工的个人利益和物质需要,建立以物质激励为主体、以精神激励为导向的激励机制;三是破除企业内部的等级特权、人情关系和官僚主义、平均主义,确立以能力和绩效为本位的人才选拔和任用机制;四是实施全员经营,重视职工的参与和民主管理活动,虚心听取和接受职工的不同意识;五是确立“经营即教育”的观念,积极开展企业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特别是技术开发人员的创新能力;六是塑造企业内部平等、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倡导精诚协作的团队精神。
简言之,“企业即人”、“企业为人”、“企业靠人”是人本管理的内在要素,也应该是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加强企业伦理建设随着当代世界对经济、资源、环境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追求,企业伦理日益成为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的内在要求,也是企业激发员工积极性和认同感的重要手段。
我国石油企业历来具有重视企业伦理建设、尊重职工主人翁地位的传统,以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树立了良好的道德形象。
在企业走向市场的情况下,需要继续加强和拓展企业伦理建设的层次和范围:一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生产经营要服从国家和社会利益,正确处理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以良好的经营业绩和经济效益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二是树立正确的经营观和竞争观,遵纪守法,诚信守约,以义取利;三是自觉维护生态环境,实施清洁生产,节能降耗,避免严重的污染事件,维持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四是积极参与所在社区的社会事务,推动社会全面发展;五是关心职工的工作、生活和发展,为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能力的发挥创造条件,提供机会。
(4)注重企业形象与品牌塑造现代市场经济已进入文化竞争、形象竞争的新时代,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象征和具体表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力武器和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
尽管石油企业是资源型工业企业,又具有一定的垄断性,但随着石油企业的改制重组和与国际石油市场的接轨,无论从国内市场还是从国际市场看,石油企业间的竞争,将不仅仅是资源、技术、人才、质量的竞争,也是企业形象、信誉和品牌的竞争。
可以肯定:石油企业文化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自觉导入企业形象(CI)战略,全面提升石油企业形象和品牌知名度。
石油企业形象设计与塑造,既需要导入现代CI理念,体现现代市场意识和科技意识,又要充分利用我国石油企业文化的忧良传统和国有企业良好的社会信誉,着重突出我国石油企业的特色和个性,塑造我国石油企业的崭新形象,把我国石油企业的价值观和广大员工的精神境界传达到社会中去,强化石油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