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户籍制度变迁
中国历朝历代的户籍制度变迁
中国历朝历代的户籍制度变迁
中国的户籍制度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历朝历代的更迭,户籍制度也
发生了重大的变迁。本文将从秦汉、唐宋、明清等朝代的户籍制度变迁进
行详细介绍。
1.秦汉时期:
在秦汉时期,户籍制度主要是为了确立人口数量,实行兵役制度和征
税计划。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实行轧制为基础的人口普查,并明确规定每
户的人口数量。
2.唐宋时期:
唐宋时期,户籍制度基本延续了秦汉时期的轧制制度。但也有一些变化,如征兵对象的变化和户籍的正式制度化。唐朝时期,户籍制度发展更
为完善,实行了以户为单位的征兵制度,通过户籍人口数量的统计,确定
每个户口需要提供的兵役人员,实现了社会稳定和统一、此外,唐朝还建
立了正式的户籍制度,明确规定了人民的身份和职责。
3.明清时期:
明朝时期,门第观念十分严重,户籍制度逐渐成为社会等级的一部分。明代实行了籍贯制度,即根据出生地或家族的户籍确定一个人的身份。户
籍制度限制人们的迁移和社会流动,加强统治者对人民的控制。
到了清朝,户籍制度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清朝实行了户口迁移制度,并将户籍分为军户和民户等不同类型。军户主要是为了征集士兵和维护边
疆安全,而民户则是为了管理人口和收取赋税。此外,清朝在户籍制度上
还进行了详细的记载,包括人口数量、家庭成员、年龄、职业等信息。
总的来说,中国历朝历代的户籍制度变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改变:
1.人口普查的发展:从秦汉时期的初步轧制到唐宋时期的明确统计,
再到明清时期的确定记录,人口普查手段逐渐完善,为统治者征兵、征税
等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2.社会等级观念的加重:从明代开始,门第观念对户籍制度的影响逐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特点和原因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特点和原因
1.引言
1.1 概述
概述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社会管理制度之一,它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该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形成初期,当时人们开始形成家庭和村落社会,需要对人口进行统计和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古代户籍制度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对个人身份、人口流动和土地属性等进行细致记录和管理的制度。
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与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密切相关。这一制度的特点和原因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了解,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治理和人口管理的方式,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结构的演变。
本文将从古代户籍制度的起源和初期特点,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过程以及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主要原因三个方面展开讨论。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详细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发展脉络,深入探讨其中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对今天社会管理制度的启示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户籍制度的变革不仅是社会变迁的产物,也受到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层面的影响。只有深入研究和理解这些特点和原因,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古代社会的发展规律,为今天的社会治理提供借鉴和启示。在现代社会,我们面临着各种人口管理和社会治理的挑战,探究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过程和原因,对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1.2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文章的结构是指整篇文章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起来,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文章的内容。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讨论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特点和原因: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演变可以追溯到商代时期。在古代,户籍制度是一种行政管理制度,主要用于统计人口、管理土地和征税等方面。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与演变,下面就进行详细介绍。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时期。商代的户籍制度主要是根据土地和居住地进行组织。在每个州府设立都城,并设置相应的官吏来负责统计人口、管理土地和收取赋税等事务。这一制度为后来的户籍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古代的朝代更迭,户籍制度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在春秋战国时期,户籍制度逐渐完善,成为国家施行土地管理和户口登记的重要手段之一、秦朝统一中国后,实行了著名的“帝国户籍制度”,即实行以宗族家庭为单位的户籍制度。这一制度确立了严格的人口统计制度,规定每个家庭必须按照实际人口登记,同时规定了土地的分配和征税等事宜,进一步加强了国家对人口和土地的控制。
而在汉代,封建社会逐渐形成,户籍制度也相应发生了变化。汉朝采用了世家制度,将贵族分为世家和庶族两类,并实行了门第制度。世家登记制度逐渐取代了宗族制的户籍制度。同时,汉朝还对人口实行了更为详细的统计,规定了管辖范围、人口数量等详细信息,并实行了肩负赋税和兵役等义务的制度。
随着历史的不断演变,到了唐代,地方政权日渐庞大,户籍制度也更加完善。唐朝建立了府州县乡四级的行政区划体系。在户籍制度方面,唐朝规定人口登记必须按照家庭为单位,每个家庭的人口数量和户口变动都
需登记。同时,唐朝还细化了户籍制度,对人民的职业、财产等进行详细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趋势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趋势
一个国家想要管理好自己的人口必然需要一种体制,而这种体制便是“户籍制度”,从时间上来看,先秦时期我国就已经出现了户籍制度的影子,经历千年而不衰至今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一、户籍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何为户籍制度?简单来说就是封建王朝对管辖区域内人口
的一个统计、记录与管理,不同时期户籍的管理又有着不同的体现,可以简单理解为阶级划分、特征划分。
户籍制度是朝廷管理人口的重要依据,比如国家征收税赋、增发徭役、补充军队等都需要用到他,汉代萧何入主咸阳宫第一
时间不是去寻找金银财宝而是去寻找天下人口户籍,可见其意义有多么重大。
1.先秦时期的户籍制度
如开篇所言,我国的户籍制度历史非常悠久,甚至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商周二朝,其存在的目的性也很简单直接,商朝主要是为了扩充军队的数量,进而以军事实力扩充疆域。
西周时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实施的土地制度皆为井田制,而井田制度的执行便建立在人口的基础上,户籍制度若是不存在井田制也将无法推行。
春秋战国时期,各大诸侯为了发展的需要对人口的管理更为严格,秦国商鞅变法后更是根据需要将户籍制度作为“相互监督”的依据(连坐制)。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了中原大地,人口的增加也使得秦朝的户籍制度不断改变与完善,登记流程和人口划分更加的详细化、规范化。
秦朝时期天下实施郡县制度,郡县之下又设立了乡、亭、里等,早期的秦朝一共有36郡县,后期随着疆域的扩大又增加到了48个郡县,这无疑增加了管理天下的难度。
为此秦始皇以郡县、乡、亭、里等由大到小的流程管理天下百姓,同时郡县、乡、亭、里等行政单元对各自区域人口的管理,上级行政单元可管理下层行政单元,同级别的行政单元户籍管理相互独立。
户籍制度历史及改革
户籍制度历史及改革
中国自古以来,实行封建制度,用户籍制度就是一种强制性的社会制度,受到封建制度的影响,中国的用户籍制度历史也悠久而悠久。
商周时期,《吠陀经》中就有“用户制度”的概念,表明用户制度是
中国历史上最多发达的社会制度之一、随着历史的发展,用户籍制度在不
同的朝代中也有所发展,逐渐完善,不同的朝代都有其独特的用户籍制度。
秦朝以家民制为主,“七惩”“六布”,实行独断专行,实行地方集
中制,建立籍籍管理制度,建立小籍和大籍,强制收容登记,登记用户,
确立小籍归家登记制度。
汉朝以来,政府为调动、派遣人员或征税等目的而建立定居籍管理制度,并且实行了非定居籍登记制度。汉朝定定居籍登记制度,建立了居民
家的“家籍”和“节度使”的“节籍”,划定了家庭和节度使籍的管理范围,并实行名义乡制,把籍籍的管理范围缩小到乡籍。
隋朝以后,定居籍制的管理范围逐渐缩小,并结合地方宗族建立了定
居籍登记制度,分定穿、衙、公登、区注、宗登、宗种等登记制度,并实
行又名制度,以规范用户籍登记管理制度。
宋代以定居籍登记制度为基础,又兴利除弊。
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
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发展至今历经了几个时期,历代的户籍制度演变如下:
1.单一家族制度:户籍信息仅限于家族的亲属,以儒家的“家为本,家至上”理念为前提。
2.三十代家族:公元前7世纪,将家族分为三十等级,由这三十等级的家族来组成。
3.郡县制:公元前5世纪,将国家划分为郡县,实施郡县户籍制度,以辽阔的行政区域为基础,实行地方户口登记。
4.平民户籍:元朝时期,实行平民户籍制度,将人员分为两类:登记户籍的市民和未登记户籍的外族人。
5.民俗户籍:明清时期,实行了民俗户籍制度,主要是实行地方性的民俗户籍,以乡,村,社,宗为单位,由村社宗官管理户籍。
中国户籍制度演变规律
中国户籍制度演变规律
1.户籍管理机构逐步专业化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户籍管理机构逐步专业化。早期,户籍管理职责由公安机关兼任,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成立了专门的户籍管理部门,负责户籍登记、户口迁移、人口统计等管理工作。这一变化使得户籍管理更加集中和规范,提高了管理效率。
2.户籍登记内容逐渐规范化
随着户籍管理机构的专业化,户籍登记的内容也逐步规范化。在早期,户籍登记内容较为简单,主要是人口基本信息和家庭成员关系等。随着社会的发展,户籍登记内容逐渐丰富,包括出生地、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等。这些信息的规范化登记,为政府制定政策和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3.户籍制度逐渐法制化
中国的户籍制度逐渐实现了法制化。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户籍管理法规和政策,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等。这些法规和政策明确了户籍管理的职责、内容和程序,使户籍管理有了更加明确的法律依据。
4.户籍管理逐步现代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户籍管理逐步实现现代化。近年来,中国开始推广使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户籍管理,如建立居民身份证管理系统、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的建立,提高了户籍管理的效率和准确
性,也为公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
5.户籍制度逐步公平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中国的户籍制度也在逐步公平化。近年来,中国开始推行居住证制度,实现了流动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一改革打破了城乡分割的局面,使城乡居民在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此外,中国还在探索取消城乡户籍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使得中国的户籍制度更加公平合理。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发展进程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发展进程
一、户籍起源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起源于夏商周时期。在夏朝,人们开始有了土地和户籍的概念,将人民按照地域进行划分和管理。商朝时期,户籍制度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户籍簿籍,记录了人民的基本信息。周朝时期,户籍制度更加完善,实行了“什伍连坐”制度,将人民按照什伍进行组织,实行户籍管理。
二、秦朝统一
秦朝统一后,实行了严格的户籍制度。秦始皇颁布了《秦律》,规定了户籍登记、管理、迁徙等方面的具体规定。同时,秦朝还实行了“编户齐民”制度,将人民按照地域进行组织,实行户籍管理。这一制度为后来的户籍制度奠定了基础。
三、汉朝发展
汉朝时期,户籍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汉武帝时期,实行了“推恩令”,将户籍与土地相结合,以土地为基础进行户籍管理。同时,汉朝还实行了“赋役制度”,将人民按照户籍等级进行征税和征役。这一制度为后来的赋税制度奠定了基础。
四、唐朝完善
唐朝时期,户籍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唐太宗时期,实行了“均田制”,将土地平均分配给人民,以土地为基础进行户籍管理。同时,唐朝还实行了“府兵制”,将人民按照地域进行组织,实行户籍管理。这一制度为后来的军事制度奠定了基础。
五、宋朝变革
宋朝时期,户籍制度发生了变革。宋朝实行了“保甲制”,将人民按照地域进行组织,实行户籍管理。同时,宋朝还实行了“坊市制度”,将城市划分为坊
和市,实行户籍管理。这一制度为后来的城市管理制度奠定了基础。
六、元朝统一
元朝时期,实行了统一的户籍制度。元朝实行了“四等人制”,将人民按照民族、地域等因素进行分类管理。同时,元朝还实行了“路引制”,规定人民离开居住地需要经过批准并携带路引证明。这一制度为后来的边疆管理制度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户籍管理制度的认识
新中国户籍管理制度的认识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差距的逐渐缩小,居民流动频繁的现象日益显著。在这种
背景下,户籍管理制度作为一项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公共政策,在新中国的基础
上逐渐完善和发展。本文将从政策背景、制度特点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对新中国户籍管理制
度进行全面的认识和分析。
一、新中国户籍管理制度的政策背景
1.1 户籍管理制度的历史沿革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长期的战争和动荡,国内各地人口流动频繁,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社
会稳定和经济发展。1958年,国务院颁布了《户籍条例》,正式确立了我国的户籍制度,规定了公民在国内的居住、迁移和就业等基本权利和义务。1962年,国务院修订了《户
籍条例》,进一步加强了户籍管理制度,规范了户籍登记和信息采集等工作。1976年,
国务院又颁布了《户口登记条例》,对占山草等边远地区的户籍管理做了具体规定。
1.2 户籍管理制度的现状和问题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我国户籍管理制度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首先,城乡之间的户籍差别越来越大,城市居民享有的社会权利和福利要远远多于农村居民。其次,户籍信息采集的手段和技术相对落后,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再次,户籍
管理工作中存在薄弱的环节和漏洞,容易导致人口流动和人口失踪等问题的发生。
1.3 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户籍管理制度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和进步。1983年,国务院颁布了《户口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开展了户籍制度的全面改革,推行了自愿申报和公开透明的
户籍登记制度。1996年,国务院将《户口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各个朝代的户籍制度
各个朝代的户籍制度
1. 介绍
户籍制度是一个国家、地区或社会管理中重要的制度之一,它涉及到人员的身份认定、统计管理和社会福利等方面。在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户籍制度也有着不同的变迁和演进。本文将从多个层面探讨各个朝代的户籍制度,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
2. 早期朝代的户籍制度
2.1 夏朝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其户籍制度主要依据血缘和家族关系进行管理。夏朝的户籍记录主要是家谱,用于追溯家族的来源和血统。这种制度对于维护家族的社会地位和权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2 商朝
商朝时期的户籍制度相对较为松散,主要以居住地为单位进行管理。人们根据所居住的地域和周围的人群进行划分,形成了居姓和师姓等以地域为基础的姓氏群体。这种制度为后来的人口统计提供了一定的便利。
2.3 周朝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起源。周朝的户籍制度以封建封号为基础,根据人们的封号和土地分配,进行了严格的户口登记和统计。这种制度在统治级别上实现了对人员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3. 中古时期的户籍制度
3.1 秦朝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其户籍制度也是历史上最早的现代户籍制度之一。秦朝实施了一人一籍的制度,通过人口普查和户籍登记,将人口统一管理。这种制度为后来的统治者提供了大量的人员数据,为统治和治理提供了便利。
3.2 隋唐
隋唐时期的户籍制度相对较为完善,形成了以户籍为基础的封建制度。隋唐时期实行了户籍制度的彻底改革,对每个人的户籍信息进行登记,包括姓名、籍贯、职业等。这种制度为后来的纳税、兵役和劳动力统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特点和原因
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特点和原因
一、引言
户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历程漫长且复杂。从最早的简单户籍登记,到逐渐完善的户籍制度,这个过程体现了古代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变迁。了解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特点和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发展脉络。
二、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特点
1. 从简单到复杂: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可以大致分为几个阶段,从最初的简单户籍登记,到逐渐完善的户籍制度,其发展过程呈现从简单到复杂的趋势。早期的户籍登记主要是为了征税和征兵,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户籍制度逐渐涵盖了更多的人口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籍贯等。
2. 户籍制度逐渐完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变革,户籍制度也逐渐完善。例如,唐朝时期实行“籍坊制”,将户籍与地域管理相结合,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户籍管理制度。到了明清时期,户籍制度更加严格,不仅规定了人口的居住地和职业,还对迁移、婚嫁等行为进行了规定。
三、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原因
1. 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社会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为了更好地管理人口和土地资源,户籍制度逐渐完善。
2. 政治制度的变革:政治制度的变革也是推动户籍制度演变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唐朝时期的“籍坊制”与当时的政治体制密切相关,而明清时期的户籍制度则与君主专制的加强有关。
3. 人口流动的增加:随着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人口流动逐渐增加。为了更好地管理流动人口,户籍制度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同时,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城乡差距的扩大,户籍制度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变革。
各个朝代的户籍制度
各个朝代的户籍制度
户籍制度是国家对人口进行管理和统计的制度,不同朝代在户籍制度
上也有一些差别。下面将以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几个朝代为例,对各个朝代
的户籍制度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
1.商朝:商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有文字记载的朝代之一、
在商朝的户籍制度中,户籍主要以家族为单位进行登记和管理。家族是社
会的基本单位,每个家族都有一个家谱进行记录。家谱中记载了家族的祖
先和后代,以及家族人口的分布等信息。户籍管理主要由宗族长负责。
2.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采取了不同的户籍制度。以秦
国为例,秦国采取了县邑制,将国家划分成一定数量的县和邑。在户籍管
理方面,秦国实行了户籍统一制,每个人都必须有户籍并定期报到。此外,秦国对于人口的统计、农田的分配等也进行了详细的记录。
3.秦汉时期:秦朝统一后,继续贯彻和完善了统一的户籍制度,以家
庭为基本单位进行管理。秦朝实行了均田制,根据每个家庭的户口数分配
土地。此外,在秦汉时期,还出现了人口普查的制度,以便统计人口并对
人口进行管理。
4.隋唐时期:隋唐时期对于户籍制度进行了重要的和完善。在户籍管
理方面,隋朝实行了三籍制,即本域籍、代籍和移籍。本域籍是指居住地
的户籍,代籍是指父母所在地的户籍,移籍是指迁居其他地方的户籍。这
一制度使得人口的流动更加方便,并确保了户籍的准确和及时登记。
5.宋代:宋朝对户籍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主要是在户籍登记和管理
的制度上进行了完善。宋朝规定了详细的户籍登记和变更程序,户籍档案
更加系统和完备。同时,宋朝还实行了居住地户籍和籍贯户籍两种制度,
中国户籍制度的发展历程与改革方向
中国户籍制度的发展历程与改革方向
1.秦始皇的户籍制度(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
严格的户籍制度,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集权统治和征税管理。此后,历代
政权都继承了这一制度。
2.隋唐时期的户籍制度(公元581年-907年):隋唐时期,户口迁
移制度逐渐完善,实行了“三纲六目”户籍制度,以家族为单位进行统计,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持社会秩序和统治者对人口的控制。
3.宋元明清时期的户籍制度(公元960年-1912年):宋代多次进行
户籍调查和修订,对户籍管理形成了一定的规范。明清两代又加强了户籍
管理制度,明代实行了户口迁移限制和人口普查,清代则进一步加强了户
籍的分级管理。
4.民国时期的户籍制度(1912年-1949年):辛亥革命后,中国建立
了民国政府,出现了一系列户籍制度的尝试,如《户籍法》和《行政院户
籍条例》。但由于时局动荡和政权更迭,这些并未得以全面实施。
在方向上,中国现代化户籍制度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放宽户籍迁移限制:当前户籍制度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城乡二元
结构”和户籍歧视,城市户籍和农村户籍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给农村人
口在城市中生活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和障碍。因此,方向之一是放宽
户籍迁移限制,促进人口的自由流动,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公民的平等权利。
3.完善多级管理体制:目前,户籍管理主要由公安部门负责,但由于
人口流动性的增加,公安部门在户籍管理上面临一定的挑战。因此,方向
之一是建立多级管理体制,加强不同部门的协作,提高户籍管理的效能和适应性。
总之,中国户籍制度的发展历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在现代化进程中经历了多次。未来的方向应当致力于消除户籍差异,建立健全的个人身份认定制度,并加强多级管理体制,以适应人口流动和社会变迁的需要。
统编版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一 第六单元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
(3)发展。
朝代 汉朝 隋唐
宋朝
明清
发展概况 建立_常__平__仓__制__度__,积谷备仓,调节粮价
大力提倡民间积储
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北宋范仲淹在族内 创设义田,赈济族人
慈善组织开始兴起, 出现了善堂、 善会等慈善机构
(4)意义:社会救济为民众提供了一定的生活保障,以保证人口繁衍和正常生产 活动的进行,有利于维护统治。
中国古代的社会救济思想源远流长,《周礼》中强调“恤贫”“敬利”。 古代重视社会救济的原因是什么?有何作用?推行社会救济的主体是谁?古代社 会非常重视社会救济工作,政府救济与民间救济不断发展。历代社会救济与优 抚政策的概况是怎样的?
1.历代社会救济: (1)原因。 ①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每逢自然灾害发生时,人民生活缺少保障,需要国家和 社会提供必要的、及时的救助。 ②孟子、墨子等思想的影响。
【情境探究·关键能力】 【探究】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与救济 【情境一】 据不完全统计,从秦汉至明清,各种灾害和歉饥就有5 079次。统治 阶级为应付灾荒,设置了一些社会保障机构。民间也曾广泛流行着许多自发形 成的地区性或行业性的互助团体,它们有的以同一村庄的邻里乡亲为依托,有的 以同一姓氏家族为纽带,有的以亲朋好友为网络,有的以同业人员为单位,构成了 一个社会互助救济的民间群体。当互助团体成员因年老、疾病、伤残、生育或 遭受不可抗拒的灾难时,能及时得到互助团体的救济。
户籍制度什么时候开始的
户籍制度什么时候开始的
引言
户籍制度是指国家为了管理人口、掌握人口信息而实施的一种制度。在中国,
户籍制度早已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本文将探讨户籍制度的起源、发展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起源
户籍制度在中国可以追溯到古代秦朝时期,具体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1年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后。当时,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统一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实施了户籍制度。这一制度旨在统一管理人口,确保人民的身份和权益。
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户籍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在封建时代,户籍制度主要用于控制和管理农民,确保土地归属和征税。在明清时期,户籍制度趋向稳定,成为统治者掌控人口的手段,并且对人民的迁移和流动进行严格限制。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特别是20世纪以来,中国户籍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户籍制度被重新建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多
次修订。1978年,中国推出了改革开放政策,户籍制度也随之改革,逐步放宽了
人口流动的限制。
当前状况
目前,中国的户籍制度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和问题。一方面,户籍制度区分了
农村和城市的居民,造成了巨大的城乡差距。农民工等流动人口在城市常常被边缘化,享受不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另一方面,户籍制度限制了人们自由选择居住地的权利,导致城市人口过度集中,给城市带来了许多问题,如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
为了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推动户籍
制度改革,放宽城市居住条件和就业限制,逐步实现城乡人口的平等待遇。同时,加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吸引农民留在农村发展,并减缓城市过度拥挤的问题。
中国户籍制度的变化
中国户籍制度的变化
户籍制度是指一项基本的国家行政制度。中国历史上的户籍制度是与土地直接联系的,以家庭、家族、宗族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现代户籍制度是国家依法收集、确认、登记公民出生、死亡、亲属关系、法定地址等公民人口基本信息的法律制度。以保障部分公民在就业、教育、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权益,以个人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不断推进。国务院于1984年颁布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对原条例进行修改和完善;1994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建立了住房商品化的新体制;2001年全国公安机关全面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划分,统一建立城乡户口登记制度,标志着户籍政策进入新的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国以来,中国户籍管理制度的变化大致可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58年以前,属自由迁徙期;第二阶段,1958年~1978年,为严格控制期;第三阶段,1978年以后,半开放期。
1958年以前,中国没有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人们可以自由迁徙。1958年1月9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毛泽东签署一号主席令,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户籍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确立了一套较完善的户口管理制度,它包括常住、暂住、出生、死亡、迁出、迁入、变更等7项人口登记制度。这个条例以法律形式严格限制农民进入城市,限制城市间人口流动,在城市与农村之间构筑了一道高墙,城乡分离的“二元经济模式”因此而生成。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旧的户籍制所带来的负效应日益显现。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锅饭”、“铁饭碗”被打破,大量高学历或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士加入到流动大军中来……据公安部和有关专家估算,1997年全国流动人口已达1.1亿。在市场经济逐渐形成的今天,人口的合理流动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对
40 年不变的户籍制度形成了冲击。1998年7月22日,国务院发出批转公安部《关于解决当前户口管理工作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意见》。文件对当前户口管理作出了“四项改革”:
1、实行婴儿落户随父随母自愿的政策。对以往出生并要求在城市随父落户的未成年人,可以逐步解决其在城市落户的问题,学龄前儿童应当优先予以解决;
2、放宽解决夫妻分居问题的户口政策。对已在投靠的配偶所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公民,应当根据自愿的原则准予在该城市落户;
3、男性超过60周岁、女性超过55周岁,身边无子女需到城市投靠子女的公民,可以在其子女所在城市落户;
4、在城市投资、兴办实业、购买商品房的公民及随其共同居住的直系亲属,凡在城市有合法固定的住所、合法稳定的职业或者生活来源,已居住一定年限并符合当地政府有关规定的,可准予在该城市落户。
事实上,上海、深圳、广州、厦门、海南等一些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早在这“四项”改革措施公布以前就实行了“蓝印户口”。上海市1994年2月施行《上海市蓝印户口管理暂行规定》,文件规定:在上海投资人民币100万元(或美元20万元)及以上、或购买一定面积的商品房、或在上海有固定住所及合法稳定工作者均可申请上海市蓝印户口,持蓝印户口一定期限后可转为常住户口;深圳市1996年1月1日开始实行“蓝印户口”政策,截至1998年3月底,深圳已办理蓝印户口3.7万多人,由蓝印户口转为常住户口7000人;广州1998年3月亦推出了“蓝印户口”,其他省市也在一定范围内实行特殊的户口政策,如苏州市在苏州工业园
区实行四种类别(聘用类、购房类、纳税类、投资类)的“蓝印户口”。
北京由于特殊的首都身份,户籍制度改革相对比较谨慎,但是,北京也于今年6月推出“工作寄住证”,凡在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或跨国公司总部及研发中心工作的外地人员,符合一定条件者,由企业提出申请,可办理“北京市工作寄住证”,持证者在购房、子女入托、入中小学等方面享有北京市民待遇,持寄住证3年者,经企业申请并报市人事局审批可转为北京市正式户口。
人口流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快速的经济发展必然产生大量的人口流动,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我国香港都是世界上人口流动量大,人员迁徙最频繁的国家和地区,同时也是经济高速发展之地。正如人口学专家研究表明:合理的人口流动能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人才交流和劳动力资源配置。为实现公民的择业、居住以及迁徙自由,国家正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支持和引导人口的正常、合理流动。
《中国经营报》2001年6月26日
相关新闻
中国户籍制度暂时不能取消
户籍改革是大势所趋
相关专题
关注户籍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