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高启研究综述
古诗十九综述(近十年论文简单总结)
《古诗十九首》近十年论文综述我在知网上查看了从2012年到2022年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期刊文献,因其数量庞大,只挑了其中的一部分来进行仔细阅读。
他们有的是就其中的一篇诗来深入解读和研究,有的是纵观整体来进行分析,有的是将其对后世以及对其他国家的影响作为切入点来深究……如此看来,人们可以从多角度多方面对一个经典的作品进行解读、分析和研究,以此来发表自己的观点。
这些期刊文献大都有一个共同点:在正文的前面都会说明《古诗十九首》产生的背景。
只有了解了作品产生的背景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中的内容,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因此,在研究文学作品或是其他的艺术作品一般都要知人论世。
如诗圣杜甫的诗都有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感贯穿其中,这是因为杜甫生活在唐朝中晚期,那时的唐朝兵荒马乱,战火纷纷,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所以才催生出杜甫如此伟大的诗人。
但是从背景来看,《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
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
《古诗十九首》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表述着同类的境遇和感受。
作者具体是谁也无法考证,所以也就无法“知人”,只能从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内容上去逐一分析。
将古诗根据内容分类,分为游子思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和彷徨失意、人生无常的感叹等几个内容。
其中有专门就游子思妇这个内容来进行解读的,如胡悦的“《古诗十九首》思妇形象与东汉末年仕人心态探析”中写到“《古诗十九首》中的思妇追求忠贞不渝的美好爱情,在社会动荡、时序更迭和人世离别的境遇中思考自我的人生价值”。
这其中思妇的形象是仕人所塑造的,自然就与士人的内心世界和他们所遭遇的事有关。
所以大多数都思妇都是“与丈夫相隔万里,在家苦苦思念”的一种状态,虽然如此,她们并没有放弃等待,而仍旧期盼着丈夫能够归来,这就体现了思妇的忠贞不渝。
高启对李白诗歌艺术特点的继承
高启对李白诗歌艺术特点的继承武 超公元1374年,明末清初诗坛上一颗璀璨的新星陨落了。
高启这位名冠当时的诗人因诗获罪。
《明史高启传》载:“启尝赋诗有所讽刺,帝嗛之未发。
归家,以观(魏观,苏州知府)改修郡治,启为作《上梁文》,帝怒,遂腰斩于市。
”年仅39岁。
这位年轻的诗人虽然没能在他的人生道路上走得很远,但他的诗歌却永远地流传了下来。
高启诗才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被概括为:振元末纤浓缛丽之习而返之于古,启实为有力。
然行世太早,殒折太速,未能熔铸变化,自成一家,故备有古人之格,而反不能名启为何格。
此则天实限之,非启过也。
特其摹仿古调之中,自有精神意象存乎其间。
可见清人对高启诗文评价之高;清人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评价:“李青莲诗,从未有能学之者,惟青邱与之相上下,不惟形似,而且神似。
”本文从诗歌艺术特色上高启对李白诗歌的继承出发,浅析高启对李白诗歌艺术特点的借鉴。
一、诗歌题材的模仿高启对李白诗歌艺术特色的继承,首先表现为高启对李白诗歌题材的模拟。
在高启所创作的众多诗歌中,有许多诗歌的题材皆能从李白笔下找寻到类似的源头。
高启曾在人生低谷的时候作《行路难三首》:君不见,盘中鲤,暂失风涛登俎几。
……悠悠行路莫相欺,为雌为雄未可知。
(《行路难三首》其一)而李白在五百多年前也曾写下《行路难三首》,来抒发对官场黑暗的不满:金樽清酒斗十千,……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三首其一》)李白与高启两人先后在仕途上遭遇了艰难坎坷。
政治理想、满腔抱负得不到施展,让两位诗人面对这些官场失利时,在情感的宣泄中,产生了一致。
因此两位诗人借助同一乐府古题来宣泄对仕途坎坷的不满。
另外李白那首著名的《将进酒》高启也进行过模仿:君不见,陈孟公,一生爱酒称豪雄。
……地下应有酒垆处,何苦寂寞孤平生。
这同李白的《将进酒》无论立意还是表达的情感都极其相似。
二、磅礴气势的继承高启对李白诗歌艺术特色的继承,其次表现为高启对李白诗歌磅礴气势的继承。
如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曾几近十年研究综述
新意, 将研究的对象定格于{ 寺人的一类诗中, 有新的发现。 研究曾几诗 歌风格 特色 的文 章较 多如钟 俊 昆;江 凌风 的 、 《 试论茶山诗 的创作倾向与艺术风格》 和裴新平 、 潘祥辉 的《 曾几 对江西诗派 的继承与创新》 , 等 前者提到曾几茶山诗的艺术风 格 呈现出一条 不 同于以往 江西诗派 诗人 的艺术 道路 , 其清 峭 、 轻 快、 自然平和的艺术特 色 , 开了江 西诗 派中兴的先声。而 后者则
加 多样 。 曾几研究呈逐渐 深化的趋势 , 取得 了一定的成 就, 尚 但
存 一 些 问题 和 可 以拓 展 的 空 闻 。
诗的特色 :曾几有关心农事的“ “ 老农心” 其 雨诗风格也因受“ 。 活
法” 说的影响, 带有轻快活泼 、 平易清淡的特点 ’ 。这篇文章很有
关键词 : 曾几; 研究综述; 生平事迹 ; 思想性格 ; 诗歌研究 中图分类号 :2 7 I 0 文献标识码 : A
曾几的诗词文赋现散见 于各种总集和 他的别集 中 , 娄 芳
渊
” 。通过此文对其诗风渊源的讨论, 能深刻认识曾诗平淡而 罗彦民在《 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一 论曾几发展“ 活法” 的 说
写有《<全宋诗. 曾几诗 > 订误 》 。对 《 茶山集》 的研究 一直是热 点, 章传政、 黎星辉 、 朱自振 在《<茶 山集 >考辨 》 是对 曾几著作 《 山集》 茶 的—个佐证 , 有力 。 有理
关于曾几的交游 , 罗彦 民在 《 曾几交游考略》 中考察道 , 曾 “ 几一生交友甚广, 其中有 吕本 中、 韩驹 、 胡安 国、 王藻、 王详、 韩元 吉等人 , 吕本 中、 韩驹对他的诗歌创 作和诗歌 理论的形成有较 大
近十年柳如是诗词研究综述
近十年柳如是诗词研究综述柳如是,现代著名女诗人、文学评论家,擅长写作现代诗歌和研究中国古代诗词。
她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哲理和情感的表达,对于古代诗词的研究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近十年来,柳如是的诗词研究备受关注,各类学术论文和评论不断涌现。
本文将对近十年来柳如是诗词研究的相关论文和观点进行综述,旨在展现柳如是在诗词领域的重要贡献。
一、柳如是诗词作品的研究柳如是以其诗歌作品的独特风格和主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近十年来,许多学者着重从不同的角度对柳如是的诗作进行了深入研究。
1. 柳如是的诗歌风格和意象在对柳如是的诗歌创作进行研究过程中,许多学者都对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意象进行了深入讨论。
研究者普遍认为,柳如是的诗歌风格自由而雄辩,充满了审美与哲学的思考。
她的作品中常常出现自然界的意象,如山水、花草、星空等,这些意象富有想象力和隐喻。
2. 柳如是的情感表达柳如是的诗歌以独特的情感表达著称。
她对于爱、亲情、友情、生活等主题的情感体验,在她的诗作中得到了生动的描绘。
她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将读者带入到她内心深处的世界,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3. 柳如是与传统诗词的关系柳如是的诗歌研究中,不可避免地与中国古代诗词进行了比较和联系。
她将自己的诗歌作品与古代经典诗词进行对比和对话,展现了她对传统文化的独特理解和思考。
研究者认为,柳如是通过对传统诗词的借鉴和修正,使得她的诗歌更加贴近当代读者的审美观念。
二、柳如是诗词研究的观点和评论除了对柳如是诗词作品的研究外,近十年来还有许多学者对柳如是的诗词研究进行了评论和评述。
这些观点和评论从不同的角度对柳如是的贡献和研究进行了评价。
1. 柳如是的诗歌审美有学者认为,柳如是的诗歌审美风格独特,她将自然界的意象与自己的情感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观。
她的诗作不仅仅是一种审美的表达方式,更是对生活和人性的思考。
她的诗歌风格充满了力量和智慧,对于当代诗歌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柳如是的古典诗词研究柳如是在古典诗词研究方面也有着重要的贡献。
中文系毕业论文选题元明清
牡丹亭的人文主义色彩《郁离子》研究高启诗文的艺术特征吴伟业的叙事诗艺术论贾宝玉(或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水浒传》人物论(任选其一)《水浒传》风格论《水浒传》接受史《水浒传》与中国文化精神《三国演义》人物形象研究(任选其一)《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三国演义》与中国文化精神《西游记》孙悟空唐僧形象分析论《儒林外史》中的知识分子形象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小说《娇红记》研究小说《娇红记》与传奇《娇红记》比较研究《剪灯新话》研究冯梦龙《山歌》与《挂枝儿》研究《海上花列传》研究《唐祝文周四杰传》研究(此为民国小说,可与话本《唐解元一笑姻缘》比较,即大家所熟悉的唐伯虎点秋香之原型)《万花楼演义》研究明传奇《娇红记》与《红梅记》比较研究《裴少俊墙头马上杂剧》对白居易《井底引银瓶》乐府诗的改造与创新论元曲的人物登场(方式)元曲《救风尘》与《望江亭》的搞笑艺术(插科打诨艺术)论元曲《两军师隔江斗智杂剧》中的周瑜与诸葛亮斗智艺术《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结构艺术之比较论《金瓶梅》的叙事结构艺术的创新性论三言二拍的传奇艺术技巧论《聊斋志异》的诗意美艺术论《红楼梦》“大旨谈情”的“情”论李渔《十二楼》小说的巧合艺术论李渔《风筝误》人物美丑对照的艺术技巧及其意义试论三言二拍中的唐代诗人形象(李白白居易贺知章等)论三言二拍中的宋代文人形象(苏东坡柳永王安石秦观等)明清小说中的恶妇形象(如《醒世姻缘》之薛素姐)明清小说中的妒妇(悍妇)形象研究析元曲《西蜀梦》与《单刀会》中的刘关张情义论元曲中的娼妓群象林冲鲁智深杨志形象之比较论《聊斋志异》中的受虐形象及其审美意义比较视野下论四大南戏中的女性形象《水浒后传》与《水浒传》之女性观比较从《三侠五义》看清代侠义精神的特质《品花宝鉴》《花月痕》《海上花列传》与晚清青楼文化研究明清历史演义小说中的战争描写套路论《三国演义》等历史演义中的兵器论《三国演义》中的马论《三宝太监西洋记》中的异域色彩论梦在元曲中的作用论《水浒传》中“潜天行道”中的“道”之内涵论《西游记》中的童话色彩试论《儒林外史》与《红楼梦》对科举批评的差异论纳兰性德中风花雪月意象及其文化心理论小说《宜春香质》《弁而钗》与龙阳文化(即男同性恋)论沈从文《边城》对楚辞巫风的继承论《史记•游侠列传》对唐诗游侠精神的影响小说《封神演义》与当今封神影视剧研究《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故事源流考明清小说中的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形象才子佳人小说中的花园意象研究《秦并六国平话》对《史记》史实的改造论《隋炀帝艳史》对《隋书》史实的改造《三国演义》编创方式研究综述《水浒传》主题诸种说法及其得失(《水浒传》有“忠义”说“农民起义”说“为市井细民写心”说“为江湖游民写心说”等)从《西游记》到《春光灿烂猪八戒》(或此题材的其它最新影视剧)看猪八戒形象的转变及其文化动因从《西游记》到《大话西游》(或此题材的其它最新影视剧)看唐僧形象的转变及其时代意义论清初小说续书出现的原因及其续法论神话中的西王母形象及其流变文体流派文学理论研究论“铁崖体”的形成及其艺术贡献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研究论明代“台阁体”形成的原因及其理论与创作的得失论明代“茶陵派”出现的社会历史机遇论前后七子文学复古主张的时代特色及其失误明代“唐宋派”研究或明代“唐宋派”小史1论神魔小说流派的形成论明代公安派的文学理论主张及其时代意义论清代“梅村体”诗歌的叙事艺术论清阳羡词派的形成及其发展论清代浙西词派的形成及其发展论金(圣叹)评水浒中的“因缘生法”创作手法论历史演义小说的“奇”“幻”精神论清代王夫之“诗经六义”新解论枚乘与“七体”的形成及其发展文体交叉比较研究研究:《雷峰塔传奇》与《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之比较论四大谴责小说中的诗学观。
古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论《诗经》中周民族史诗的艺术价值论《诗经》中农事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论《诗经》中战争徭役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 从《诗经》中的燕飨诗看周代的礼仪文化 谈《诗经》中政治美刺诗的思想性 论《诗经》中爱情诗的思想内容 谈《诗经》中的弃妇诗 谈《诗经》中的婚嫁诗论《诗经》的赋、比、兴艺术 论《诗经》的音乐性及其美学意义 论《诗经》的婚恋诗 论《诗经》中的妇女形象 论《诗经》中的战争诗论《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 论《诗经》的讽刺艺术 孔子与《诗经》《诗经》作品研究(具体作品可任选) 论《诗经》的“思无邪”论《诗经》中的恋爱和婚姻主题 《诗经》与楚辞比较论 楚文化与楚辞屈原的爱国主义与浪漫主义 论屈原的人格美论《离骚》的艺术构思 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比较 略论《九歌》的艺术成就屈原作品研究(具体篇章可任选) 魏晋散文的骈俪化倾向陶渊明的田园诗(可侧重内容,也可侧重艺术的特色) 王孟山水田园诗(可分别写王、孟,也可写山水、田园) 中唐山水田园诗(可选一、二个作家,也可以比较研究) 李白山水诗研究 送别诗中意象研究(可集中写某一种,如美酒、月亮等) 杜甫咏史怀古诗研究 刘禹锡咏史怀古诗从《世说新语》看魏晋人物的行为异端 先秦汉魏晋六朝诗中“柳”的意象分析 庾信诗赋中的乡关之思及其意义 《史记》刺客形象与深层心理探析浅析先秦诸子寓言中的宋人形象及其产生原因 古诗十九首的生命意识的分析 从《史记》中看中国的游侠文化 《论语》的文学价值唐德宗朝阳城的文学成就研究 唐德宗朝顾少连的文学成就研究 唐德宗朝“新春秋学”的理论与实践 柳宗元研究(具体题目待定)河东吕湮墓志铭的史料价值唐(宋、元、明、清)人咏物(史、怀)诗研究(可选择某一时期某一群体或某一作家进行研究) 《诗经》的审美学特色 论《诗经》中的征役诗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论《诗经》中的史诗论《诗经》中的农事诗(其他类型,自拟题目) 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富于永久魅力的艺术想象——谈我国古代神话的浪漫主义特色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 先秦史传寓言研究先秦史书寓言研究(其他类型,自拟题目) 先秦文学与理性精神 《吕氏春秋》与杂家《诗经》的比兴与《楚辞》的象征 论《左传》的战争描写 论《左传》的妇女形象 《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战国策》名篇研究 老子的思想 《老子》的艺术特色 《庄子》的艺术特色 《庄子》寓言的艺术成就 孟子论辩散文的艺术风格 从《离骚》看屈原的自觉与不自觉 《史记》所描写的游侠 《史记》所描写的刺客 司马迁的反暴政思想《史记》所描写的战国四公子 鸿门宴场面描写的深刻涵义 李广形象塑造过程中的缺陷描写 李斯的历史功过及人品优劣 《史记》个性化语言举例 《史记》叙事中的史笔和文笔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从《氓》到《孔雀东南飞》──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发展先秦散文作家艺术风格比较(任选二、三作家作比) 《左传》创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略说 《左传》的人物评述和描写 略论《左传》描写战争的问题 从人物形象论《论语》的文学价值 略论《孟子》散文的艺术特征 论枚乘与“七体”的形成及其发展论屈原的人格美“古诗十九首”与乐府诗比较试论李白对屈原诗歌艺术特点的继承和发展 司马迁传记文学艺术成就简论 谈《史记》的人物人性描写 关于《史记》的细节描写 论曹操诗歌的艺术成就略论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和现实性 试论谢灵运及其山水诗 曹操与诗文革新 论曹操的诗歌创作特色 论曹操的散文创作 论曹丕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 论曹丕的文学成就曹植的生平与其诗歌创作的历程 论三曹对建安文学的贡献 论建安文学的美学倾向 阮籍诗歌的美学倾向 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陶渊明的生命与酒 谢灵运与山水诗陆机、潘岳诗文的比较研究 《世说新语》的语言技巧 《世说新语》的写人技巧《世说新语》与中国古代小说 某代唐诗选集研究王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艺术成就 论孟浩然诗歌的美学观论岑参、高适边塞诗的风格差异 李白与民歌杜诗对南宋爱国诗人的影响 论王维和李白的山水诗 论李白的自由精神 论李白的情感世界杜甫《秋兴八首》的艺术特点 杜甫绝句的特点白居易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写作技巧 李贺诗的格调 论李贺诗的怪诞 李贺诗与屈原赋 论李商隐诗的朦胧美 论咏物诗杜牧七绝风格试议 杜甫诗歌的地域色彩 论杜甫诗歌的儒家精神 试论李白诗歌的浪漫特质 论杜甫在成都的诗歌 论李白在四川的诗歌 论王维的“诗中有画” 王维诗歌的情、景、理 论唐代的边塞诗柳宗元游记散文的诗化意境 唐代各类题材诗歌研究(任选一类) 唐代各体诗歌研究(任选一体)唐代诗人研究(可选一人,也可选数人进行比较研究) 唐诗的精神风貌唐代社会、政治、文化与唐诗创作之关系(可只论述唐诗创作与某一方面因素的关系) (对宋诗的研究可参照以上拟题 ) 唐代进士与文学的关系 杜牧的史论诗 论韩愈散文的“气”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成就 唐传奇名篇研究(可任选一篇分析) 唐传奇与佛教 唐传奇与道教唐传奇题材类型研究(可任选一类题材研究) 唐传奇作家研究(可任选一位作家作综合研究) 唐传奇的审美风格 唐传奇与中国古代小说 唐传奇与中国古代戏曲 唐传奇的叙事特征 唐传奇与中国史传文学 唐传奇的抒情特征 唐代小说的创作观念 唐代小说专书研究...唐代小说的各类主题研究 唐代各体散文研究 唐代散文家研究 唐代散文的艺术特色 唐代散文的思想特色唐代社会、政治、文化与散文创作之关系 (对宋文的研究可参照以上诸方向自行拟题 ) 近二十年……研究综述 二十世纪裴度研究述评论节奏──古典叙事散文的抒情化调节机制 论王维与泰戈尔诗作的比较论艺术辩证法:形与神需与实意与境藏与露隐与显情与景等论晚唐小品文的艺术追求 温庭筠、韦庄词之比较. 论白居易的新乐府 论白居易的感伤诗 论皮日休、陆龟蒙的小品文 从文艺政策看唐诗的繁荣 论文人山水诗的寄托 论王安石的咏史诗论杜牧的咏史诗王维山水诗的情感模式 谢灵运思想构成的复杂性唐人送别诗研究(可选几家,或若干首对比研究) 宋人咏物词研究(可选不同词家咏同一物对比研究,如咏梅等)李清照的词论及其实践 李清照之人格与风格 苏轼各体词研究 苏词的风格苏轼的词论特色与其词创作的关系 (对辛词的研究可参照苏词自行拟题 ) 苏、辛词与豪放词派之关系 苏洵散文研究 论苏轼的“超然”试论宋词婉约派在美学上的意义 试论宋词豪放派在美学上的意义 苏、辛词风异同辨 李清照词的美学价值 苏东坡诗中的四川陆游、辛弃疾词的悲壮美《三言》名篇研究(可只取一篇或一个系列分析)《三言》人物形象研究(商人、妇女、僧道、文人、市民等各类人物,可只取其一) 《三言》思想倾向研究 《三言》创作技巧研究 《三言》与中国古代小说之关系 《三言》与中国古代社会生活 《三言》与冯梦龙的文学创作活动《二拍》研究(参照《三言》研究诸方面自行拟题) 明代散曲与民歌 牡丹亭的人文主义色彩 《郁离子》研究 高启诗文的艺术特征 吴伟业的叙事诗艺术 《花间集》风格论 《花间集》题材论 《花间集》与唐宋词史论贾宝玉(或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 《琵琶行》关汉卿的杂剧创作 关汉卿、马致远之比较 《西厢记》 《西厢记》、《牡丹亭》之比较 汪道昆之短剧 徐渭的《四声猿》 汤显祖 孟称舜沈自徵之剧作论唐传奇中的爱情小说 论谈《三言》、《二拍》的时代特色 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塑造论《水浒传》的人物描写(亦可选择某一个人物,如论武松、论宋江、论李逵等)试谈《西游记》的艺术特色(或试论孙悟空形象) 论西门庆形象的典型意义 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论《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形象的艺术特色 论王熙凤形象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论《红楼梦》整体反映生活的特色 关于《西厢记》爱情主题的探讨 《红楼梦》中的众丫鬟 《水浒》中的晁盖与宋江 《聊斋志异》中的鬼狐 论《聊斋志异》的艺术构思...《三国演义》描写战争的艺术 晚清诗歌中的民主意识 牡丹亭的人文主义色彩 《郁离子》研究 高启诗文的艺术特征 吴伟业的叙事诗艺术论贾宝玉(或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 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水浒传》人物论(任选其一) 《水浒传》风格论 《水浒传》接受史《水浒传》与中国文化精神《三国演义》人物形象研究(任选其一)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三国演义》与中国文化精神 《西游记》孙悟空唐僧形象分析 论《儒林外史》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小说《娇红记》研究小说《娇红记》与传奇《娇红记》比较研究 《剪灯新话》研究冯梦龙《山歌》与《挂枝儿》研究 《海上花列传》研究 《唐祝文周四杰传》研究(此为民国小说,可与话本《唐解元一笑姻缘》比较,即大家所熟悉的唐伯虎点秋香之原型)《万花楼演义》研究明传奇《娇红记》与《红梅记》比较研究《裴少俊墙头马上杂剧》对白居易《井底引银瓶》乐府诗的改造与创新论元曲的人物登场(方式)元曲《救风尘》与《望江亭》的搞笑艺术(插科打诨艺术)论元曲《两军师隔江斗智杂剧》中的周瑜与诸葛亮斗智艺术《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结构艺术之比较 论《金瓶梅》的叙事结构艺术的创新性 论三言二拍的传奇艺术技巧 论《聊斋志异》的诗意美艺术 论《红楼梦》“大旨谈情”的“情” 论李渔《十二楼》小说的巧合艺术论李渔《风筝误》人物美丑对照的艺术技巧及其意义 试论三言二拍中的唐代诗人形象(李白白居易贺知章等)论三言二拍中的宋代文人形象(苏东坡柳永王安石秦观等)以上论文选题有些题目可变通,如“论三言二拍中的宋代文人形象”可变化成“三言二拍中的穷秀才形象”“三言二拍中的娼妓形象”“三言二拍中的侠盗形象”。
高启的心态变化与诗学思想变迁_周海涛
此序涉及到诗歌创作的三个层面: ( 1) 在诗歌 功能上,“足以自适”; ( 2 ) 在表现 手 法 上,不 事 雕 琢,所谓“初不记其工不工”; ( 3 ) 在 写 作 范 围 上,
因此,高 启 此 时 的 心 态 以“闲 适 ”为 主。 他 在 《代送饶 参 政 还 省 序 》中 描 述 自 己 的 任 职 状 态 是: “且接尊俎之余谈,乐图书之清暇。”〔1〕尤其是至正 二十年( 1360) 迁居娄江后,其行为与心理状态是自 由的。一方面,张 士 诚 据 吴 保 证 了 吴 中 的 稳 定,为 其活动提供了安定的环境; 另一方面,他刚刚结束 两年的吴越漫游经历,羁旅之疲惫让他更加珍惜闲 散的生活。这种心态直接影响到了高启此时的诗 学思想,集中体现在《娄江吟稿序》中:
高启一生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出仕张吴时期、
明初为官时 期、退 隐 时 期。 在 不 同 的 阶 段,高 启 有 不同的心态,因此,他对诗歌的理解、使用的表现手 法及诗歌的审美风貌也不同。在此演变过程中,高 启既坚持了吴中文人一以贯之的价值观、诗学思想 及创作实践,也根据时代变化不断做出调整。高启 身上既有 易 代 文 人 之 共 性,也 有 其 鲜 明 的 个 性 与 特点。
Abstract: There were three phases in Gao Qi's life: to fill an office in Zhang Shi-cheng's regime,to fill an office in early Ming Dynasty and to renounce the world. Under Zhang Shi-cheng's regime Gao Qi's life was dominantly leisurely and comfortable and his poetics was characterized by “mountain and forest” ( landscape poets) . When he filled an office in early Ming Dynasty his mentality was dominated with awestrickenness. So on one hand he wrote a great deal of poems featuring “court and politics”( official literature) in close relation to the poetic mainstream, on the other hand he also wrote many “individualistic”poems so as to express his constriction and sorrows. When he renounced the world his mentality was dominated with “decadence”. At this time neither did he write excellent poems featuring “court and politics”nor exquisite ones on “mountain and forest”.
近十年陆游研究综述
近十年陆游研究综述近十年来,陆游研究在学术界受到了广泛关注。
陆游作为南宋末年文学家和政治家,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思想观点而备受赞誉。
本文将对近十年来陆游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综述,以便读者了解陆游及其作品的研究进展。
一、陆游简介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世称“陆放翁”,是南宋末年的重要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出生于北宋末年的一个贫寒家庭,早年饱受战乱的苦难,这也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和政治理念奠定了基础。
陆游的作品以词为主,风格独特,以婉约、豪放并存而著称。
二、陆游研究的历史回顾近十年来,陆游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在过去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关注陆游的文学成就和政治观点,重点研究他的词作和其对时局的反思。
然而,近年来,陆游研究的范围逐渐扩大,学者们开始关注他的思想、人格和文化背景等方面。
三、陆游作品的研究陆游的词作是他最重要的文学成就之一。
近年来,学者们对陆游的词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他的创作风格、意象和表达技巧。
同时,还有学者通过对陆游词作中的政治和社会观点的分析,揭示了他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态度和思考。
除了词作,陆游的其他文学作品也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
他的散文、杂剧和史论等作品也成为研究的热点。
学者们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分析,揭示了陆游的思想观点和文化背景,丰富了对他的全面理解。
四、陆游思想的研究近年来,陆游的思想也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学者们通过对陆游的著作和相关文献的研究,深入探讨了他的政治理念、哲学思想和文化观点。
陆游的思想以其独特性和前瞻性而备受瞩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陆游研究的方法和视角近十年来,陆游研究的方法和视角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学者们开始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结合文学、历史、哲学等学科的知识,对陆游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同时,学者们还注重将陆游的作品与当时的政治、历史和文化背景相结合,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读他的作品。
六、陆游研究的新成果近年来,陆游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
论高启诗歌观念及诗歌风格的前后变化
论高启诗歌观念及诗歌风格的前后变化贺雯婧【摘要】高启作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号称“诗淫”的天才诗人,身处元末明初,其诗歌创作与文学观念具有易代时期独有而鲜明的特色。
他针对诗歌是政治的附庸和工具的传统文艺观,提出并坚持文学主要的是诗人聊以自适和自得的特殊精神活动,是诗人用来抒发诗人内心情感的语言符号,他把诗歌当作一项神圣的事业来追求,并通过诗歌创作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精神上的满足,使他的诗歌风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期刊名称】《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30)005【总页数】3页(P92-94)【关键词】诗歌风格;“随所宜而赋”;“以诗存史”;“清新含蓄”;“放拓雄浑”【作者】贺雯婧【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2处于元末明初的高启,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号称“诗淫”的天才诗人。
不管在诗歌创作还是文学思想上都不可避免地染上了具有易代时期所独有的特色。
他认为诗歌不仅仅是政治的附庸和工具,而更主要的是诗人聊以自适和自得的特殊精神活动,也是诗人用来抒发内心情感的语言符号。
一直以来,高启都把诗歌当作一项神圣的事业来追求,并通过诗歌创作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精神上的满足。
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诗论中始终把诗歌当作是政治教化的工具,早在先秦时,孔子就提出过“兴观群怨”说,认为诗除了抒发情志的作用外还要有“事父”、“事君”的功效。
后来正统的文学批评中,主张明道、征圣、宗经,美刺等作用,也基本上都是延续了孔子“兴观群怨”的思想。
但不管任何派别,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一致的,即将文学看成为封建政治的附庸物。
在这种理论影响下,文学失去了应有的地位和价值,逐渐堕落为政治的附庸。
然而高启却不这样认为,在《击鸣集序》中,他表达出了文学(尤其是诗歌)的主要价值在于使人自适、自娱;文学家,尤其是诗人所创作的诗歌应该是为自己而创作: 古人于诗,不专意而为之。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高启诗歌风格及其成因探析
诗歌风格是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有机结合所形成的整体风貌,同时也 是作家的人格个性在作品中的体现。我国最早论述风格问题的专著是刘勰《文心
The remaining subjects point out GaoQi’S personality,the idea and style of poetry and SO on come down in one continuous line with“the four talented—scholars of
“余论’’篇指出高启的人格心态、诗学主张、诗歌风格等与明中叶“吴中四 才子"的一脉相承的联系。
关键词:高启;诗歌风格;成因
Research on the style and formative causes of GaoQi’S poetry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touches the features of GaoQi’S poetry style according to the literary theories as the following aspects:“towards remote antiquity'’,“flying into fairy land'’and“zest for poetry”as well as several causes.
This paper also discusses about the deep-seated formation causes of GaoQi’S
高启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
高启(1939年-2014年),原名高启诗,是中国当代著名的诗人、文化评论家、教授。
他的诗歌作品以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闻名。
高启的诗歌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生活、人性、哲学、历史等广泛的主题。
他以犀利而深邃的语言表达情感和思想,探索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他的作品中常常描绘现实生活中的细节和人物形象,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传达出对人类情感、人际关系和社会现象的独特理解。
高启的诗歌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首先,他的诗歌语言简练、精炼,以凝练而富有力量的表达方式引人入胜。
其次,他擅长使用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以及意象丰富的语言来营造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氛围。
他的诗歌常常以意境的瞬间和情感的冲击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此外,高启的诗歌还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社会关怀。
他关注人类的痛苦、困境和苦难,表达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社会问题的关切。
他的诗歌中融入了对人道主义精神的呼唤和对公正、人权、自由等价值的探索。
总的来说,高启的诗歌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独特的表达和深刻的情感而备受赞誉。
他的诗歌展现了对生命、人性和社会的思考,呈现出一种深刻而细腻的艺术美感,对读者产生了强烈的触动和共鸣。
他的作品对中国当代诗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一笔。
近十年来唐伯虎研究综述
近十年来唐伯虎研究综述摘要:关于唐伯虎的研究,学术界起步较晚,似乎这个稍带有戏谑性的人物不登大雅之堂,甚至高教版的文学史都没有把唐伯虎收录进来。
到了现代,学术界对他的研究越发重视起来,进十年来,发表于期刊的论文就有几十篇,研究的领域和深度都有较大的扩展。
对唐伯虎的研究可以分为三大块。
一、把唐伯虎作为历史人来研究。
二、把唐伯虎当作文学人来研究。
三、从接受的角度来考察唐伯虎。
关键词:唐伯虎唐寅综述唐寅(1470—1523),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字伯虎,更字子畏,号桃花庵主,有六如居士等别号,是杰出的画家、文学家。
他出身于商人家庭,父亲希望他通过科举考试当官,以光宗耀祖。
唐伯虎才气横溢,在朋友祝允明(即著名才子祝枝山)的激励下,认真读书一年参加乡试,就高中了解元。
次年会试时,却因一名同试室的考生作弊而被牵连入狱。
唐伯虎从此无意上进,以诗、书、画、酒自娱,生活放浪,甚至流连妓院,自己刻了一个图章,自称“江南第一才子”。
在晚明时候,唐伯虎这种无意上进,放浪形骸的生活态度正好暗合了士子的心理,因此关于唐伯虎的故事在小说、戏曲和民间广为流传。
唐伯虎从此成为一个妇孺皆知并受人喜爱的公众人物。
关于唐伯虎的研究,学术界起步较晚,似乎这个稍带有戏谑性的人物不登大雅之堂,甚至高教版的文学史都没有把唐伯虎收录进来。
到了现代,学术界对他的研究越发重视起来,进十年来,发表于期刊的论文就有几十篇,研究的领域和深度都有较大的扩展。
与学术研究相对应的是对唐伯虎逸闻趣事的改编和评价,这一部分占整个论文总量的决大多数。
他们单纯地把唐伯虎作为一个文学形象、而不是一个历史中的人来解读。
这与真正的学术研究是有区别的。
下面我们对近十年来唐伯虎研究做一个简略的综述。
对唐伯虎的研究可以分为三大块。
一、把唐伯虎作为历史人来研究。
二、把唐伯虎当作文学人来研究。
三、从接受的角度来考察唐伯虎。
一、把唐伯虎作为历史人来研究。
这类文章相对来说比较多,它们或从唐伯虎的行为,或从他的诗歌中来对他的人生和性格进行局部与全面的解读。
明代诗风的开启者——十年来高启研究综述
、
收 稿 日期 :0 l ' 1 1 2 1"0 - 5 - -
作 者 简介 : 赵
敏 (9O ) 女 , 东 东平人 , 18 一 , 山 山西 大学 文 学 院 , 读 硕 在
士。
・
9 - 2
21 0 1年 5月
赵
敏 :明代诗风 的开启者
外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地论述, 为今后研究高启的诗歌提供 了参照的蓝本。
整合。 关于高启生平和创作的研究 论述到高启生平及思想方面的文章在近十年中共有 6 篇, 刘君若考证得知高启除了号青邱子、 槎轩外 , 还有别号
一
“ 吹台”考证得出高启本应该是吴县人而非长洲人; ; 在正戊 戌、 庚子年间出游吴越两地两次, 第一次是至正戊戌冬季至己 亥春季, 第二次是至正庚子春季至本年六月夏季; 刘君若还对 高启的诗歌进行了重新考证和编年, 使得史料更加值得推敲。 傅强则搜集史料对高启和杨维桢的交往进行了考证, 认为高 启与杨维桢并没有交往, 并探究到了具体的原因是他们在诗 歌理念和创作态度上有很大的差异。杨维桢强调学习诗歌应
二、 关于高启诗歌风格的研究
这一时期研究高启诗歌风格的文章较为丰富详实, 其中 诗歌总论方面的文章有 l 篇 , 4 房锐在文中提出《 吴越纪游十 五首》 是高启在元末写的一组纪行诗, 真实地记录了高启的游 踪, 抒发了他当时的思想情感, 反映出了 元末乱离之世的社会 现实, 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认识价值。刘民红则对不受人 重视的游仙诗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了其丰富的艺术价值 分析 及精神追求。纪映云经考证认为“ 梅花” 是高启诗歌中一个 重要的意象, 诗人通过这一意象表达了自 我心象。高启的梅 花诗中抒发了各种不同的情志和心绪, 把梅花形象同诗人的 生活经历和特定的情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 我们也可以从这 些断面看出高启的精神世界和情感追求。同时, 高启对梅花 诗这种古老题材的继承和发展也有着不容忽视的贡献意义。 李鸿渊则进一步探究了高启的怀古诗 , 认为高启孤独一生, 形 成了其悲剧的性格, 所以他通过怀古诗探究历史的兴衰成败 , 抒发自己的心境 , 同时感慨世事变化。怀古诗兼备众体, 有浓 郁的吴地风情 , 且具有考据的价值。他的怀古诗堪称明代一 大家, 对后世颇有影响。 关于高启诗歌风格和特色方面的研 究和考证 , 汪渊之将高启的诗放人了整个明代初到明代中叶 的诗坛进行了考察, 通过查阅他认为高启诗歌的成就主要表 现在其所写了大量的感怀诗和抒发壮志的豪情诗, 与同时期 的吴中诗歌风格 比较, 更显爽朗、 明净、 刚健、 清新。张春山、 傅强都对高启“ 兼师众长” 的艺术特色进行 了探讨。张春山 明确提出高启是我国文学史上兼师众长最有成就的作家之 傅 强则通过更加详细的研究指出“ 兼师众长” 是高启诗 歌理论的重要内容。从创作方面来看 ,兼师众长” “ 这一风格 就是强调风格要多样化; 就文体学的角度而言, 就是应该兼工 各体。高启的这一理论说是以宋元诗歌发展的历史为基本前 提的, 还有其现实针对性。这一学说表现了高启学习各家之 长、 形成集大成的宏阔的艺术视野; 同时也表明了高启具有继 承和发展的史学观。高启对“ 兼师众长” 这一理论的提出和 运用, 为明代诗歌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并昭示了宋以后 诗歌发展的正确方向。司马周则在文中分析了高启的大量 “ 诗之后, 梦” 认为这些诗中, 通过这些“ 的意象诗人寄托 梦” 着 自己的情感与情绪 , 这些都成为了诗人抒发感情的寄托之 物。明代初期的政治环境、 社会环境, 以及当时诗人所处的生 活环境与其美学追求 , 是其梦诗生发的主要因素。刘君若具 体论述了高启对于开启明代诗风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高
高启简介
• • • • • •
《牧牛词》 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 共拈短笛与长鞭,南陇东冈去相逐。 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唯我知; 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 长年牧牛百不忧,但恐输租卖我牛。
• • • • •
《咏梅九首》(选一)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 代表诗集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 • • • • • • • • • • •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 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官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高启的诗
高启为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合 称“吴中四杰”。其诗雄健有力,富有才情, 开始改变元末以来缛丽的诗风。
Hale Waihona Puke 介• 高启(1336~1374),明代诗人。字季迪,长洲(今江苏 苏州)人。元末曾隐居吴淞江畔的青丘,因自号青丘子。 明初受诏入朝修《元史》,授翰林院编修。洪武三年 (1370)朱元璋拟委任他为户部右侍郎,他固辞不赴, 返青丘授徒自给。诗兼采众家之长,无偏执之病。但从汉 魏一直摹拟到宋人,又死于盛年,未能熔铸创造出独立的 风格。反映人民生活的诗质朴真切,富有生活气息。吊古 或抒写怀抱之作寄托了较深的感慨,风格雄劲奔放。有诗 集《高太史大全集》,文集《凫藻集》,词集《扣舷集》。
文献综述 完整版
文献综述近十年白居易诗歌平淡美研究综述一、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的研究也是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一大趋势。
主要集中在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散文研究、思想研究、生存哲学研究等4个方面。
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研究的著作大致有陈友琴《白居易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5年再版)、付兴竹《白居易散文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刘维,焦淑清《白居易传》(辽海出版社,2009年版)、蹇长春《白居易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等4部;研究论文达4500多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余篇、博士学位论文余篇。
研究领域得到很大的拓展,研究视角和方法更加多元化,研究观念也较为开放自觉。
近十年来白居易研究主要的研究方向体现在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散文研究、思想研究、生存哲学研究等4个方面。
在白居易研究的多个方面上,成就较为突出地是关于诗歌的研究。
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来关于白居易诗歌方面研究的著作有乔立智《白居易诗歌词汇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付兴林,倪超《<长恨歌>及李扬题材唐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张中宇《白居易<长恨歌>研究--中华文史新刊,2005年版》、胡奇光《中国古代语言艺术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等4部;研究论文达200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50余篇,博士学位论文达4篇。
涉及的研究范围很广泛,在研究视角与方法上呈现多样性,在观念上也比先前更为开放自觉。
近十年来白居易诗歌研究的主要内容多体现在诗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研究、诗歌语言词汇研究、诗歌意象研究、诗歌对外翻译研究、审美研究等5个方面。
在不同程度上,都取得了相应的成果,50多篇硕博学位论文对白居易诗歌的相对应之处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整体上对全面了解白居易及其诗歌做出了较大贡献,对白居易集的编著也起到推进作用。
关于白居易诗歌的研究,从审美角度来看,学界一直关注的较少,进十年来有所转变,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于白诗的美刺功能上。
高启词的创作态度分析
策 勋 万里 ,笑 书生 、骨相 有 谁 曾许 ?壮 志 平生还 自负,羞 比纷 纷儿女 。酒发 雄谈 ,剑增 奇 气,诗吐惊人语 。风云无便 ,未容黄鹄 轻举 。
何 事 匹马尘埃 ,东西南北 ,十载犹羁旅 。只 恐陈登容 易笑 ,负却故 园鸡黍 。笛里关 山,樽 前 日月,回首空凝伫 。吾今 未老 ,不须清泪如 雨。
( 一 )咏怀 词 与 创 作 态 度 高 启 性狂 放 ,喜 交游 ,善雄 辩 , 故其 词 富于 激情 。
再者 ,他生不逢 时,社会动 乱 ,知识 分子处于 “ 九 儒 ,十 添烦恼。须信道 ,人生称心时少。”这时的高适 已 “ 微知世 誊 艺
史 ,不 难发现 :明代的传统 文学 ( 包括 词在 内)的发展 ,
未体会 到社会 的复杂与人生 的艰辛 。 《 念奴 娇 ・自述 》中
出现 明显衰颓迹 象,除去 自身的发展逻 辑与俗文 学的崛起 的 “ 吾今未老 ,不须 清泪如雨 ”, 《 沁 园春 ・ 寄 内兄周 思 争衡之 外 ,与洪 武、永乐年 间对文士 的横 加摧残有 很大关 宜》 中的 “ 莫厌栖栖 ,但存耿 耿,得失 区区何足哀 ”,从 系 。而 在这信手 写来、不刻 意追求 的创 作态度背后 正是对 中不难看 出词人对 未来充满 自信 和希望 ,这 与高适信手 写
院编修 ,旋擢为户部侍 郎 。高启 力辞 ,乃给 金 币放 归。后
《 鹧鸪天 ・秋怀》 《 天仙 子 ・ 怀 旧》等。其 中,需特 别提
坐 为苏州 知府魏观撰上 文一案获 罪,被腰斩 ,年仅三 十八 到的是咏怀 词中有两 首类 似 “ 自画像 ”的作 品,它 们和高
岁。有 《 青 丘集 》及 《 扣舷集 》一卷 。”Ⅲ可见 ,高启 不 适 的 《 青丘子歌》 完全是 同样的风格 ,也描绘 了相 同的抒 仅 是一位才 华横溢 的诗人、散文 家,也是 一位 词人 。 “ 刘 情主人公形象。 《 念奴娇 ・自述》: 坡 翁在 《 学词百法》 中论及 明词 说: ‘ 明承元 代遗 习,不 脱 纤低缛丽 之弊 ,唯刘基 、高启堪称 作者 。’”[ 2 ] 因此 , 其 词创作成 就亦不容忽视 。他 的 《 扣 舷集》一卷 ,收词3 2
古代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论《诗经》中周民族史诗的艺术价值论《诗经》中农事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论《诗经》中战争徭役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从《诗经》中的燕飨诗看周代的礼仪文化谈《诗经》中政治美刺诗的思想性论《诗经》中爱情诗的思想内容谈《诗经》中的弃妇诗谈《诗经》中的婚嫁诗论《诗经》的赋、比、兴艺术论《诗经》的音乐性及其美学意义论《诗经》的婚恋诗论《诗经》中的妇女形象论《诗经》中的战争诗论《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论《诗经》的讽刺艺术孔子与《诗经》《诗经》作品研究(具体作品可任选)论《诗经》的“思无邪”论《诗经》中的恋爱和婚姻主题《诗经》与楚辞比较论楚文化与楚辞屈原的爱国主义与浪漫主义论屈原的人格美论《离骚》的艺术构思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比较略论《九歌》的艺术成就屈原作品研究(具体篇章可任选)魏晋散文的骈俪化倾向陶渊明的田园诗(可侧重内容,也可侧重艺术的特色)王孟山水田园诗(可分别写王、孟,也可写山水、田园)中唐山水田园诗(可选一、二个作家,也可以比较研究)李白山水诗研究送别诗中意象研究(可集中写某一种,如美酒、月亮等)杜甫咏史怀古诗研究刘禹锡咏史怀古诗从《世说新语》看魏晋人物的行为异端先秦汉魏晋六朝诗中“柳”的意象分析庾信诗赋中的乡关之思及其意义《史记》刺客形象与深层心理探析浅析先秦诸子寓言中的宋人形象及其产生原因古诗十九首的生命意识的分析从《史记》中看中国的游侠文化《论语》的文学价值唐德宗朝阳城的文学成就研究唐德宗朝顾少连的文学成就研究唐德宗朝“新春秋学”的理论与实践柳宗元研究(具体题目待定)河东吕湮墓志铭的史料价值唐(宋、元、明、清)人咏物(史、怀)诗研究(可选择某一时期某一群体或某一作家进行研究)《诗经》的审美学特色论《诗经》中的征役诗论《诗经》中的婚恋诗论《诗经》中的史诗论《诗经》中的农事诗(其他类型,自拟题目)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富于永久魅力的艺术想象——谈我国古代神话的浪漫主义特色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先秦史传寓言研究先秦史书寓言研究(其他类型,自拟题目)先秦文学与理性精神《吕氏春秋》与杂家《诗经》的比兴与《楚辞》的象征论《左传》的战争描写论《左传》的妇女形象《战国策》的艺术成就《战国策》名篇研究老子的思想《老子》的艺术特色《庄子》的艺术特色《庄子》寓言的艺术成就孟子论辩散文的艺术风格从《离骚》看屈原的自觉与不自觉《史记》所描写的游侠《史记》所描写的刺客司马迁的反暴政思想《史记》所描写的战国四公子鸿门宴场面描写的深刻涵义李广形象塑造过程中的缺陷描写李斯的历史功过及人品优劣《史记》个性化语言举例《史记》叙事中的史笔和文笔《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从《氓》到《孔雀东南飞》──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发展先秦散文作家艺术风格比较(任选二、三作家作比)《左传》创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略说《左传》的人物评述和描写略论《左传》描写战争的问题从人物形象论《论语》的文学价值略论《孟子》散文的艺术特征论枚乘与“七体”的形成及其发展论屈原的人格美“古诗十九首”与乐府诗比较试论李白对屈原诗歌艺术特点的继承和发展司马迁传记文学艺术成就简论谈《史记》的人物人性描写关于《史记》的细节描写论曹操诗歌的艺术成就略论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和现实性试论谢灵运及其山水诗曹操与诗文革新论曹操的诗歌创作特色论曹操的散文创作论曹丕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论曹丕的文学成就曹植的生平与其诗歌创作的历程论三曹对建安文学的贡献论建安文学的美学倾向阮籍诗歌的美学倾向论陶渊明的田园诗陶渊明的生命与酒谢灵运与山水诗陆机、潘岳诗文的比较研究《世说新语》的语言技巧《世说新语》的写人技巧《世说新语》与中国古代小说某代唐诗选集研究王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艺术成就论孟浩然诗歌的美学观论岑参、高适边塞诗的风格差异李白与民歌杜诗对南宋爱国诗人的影响论王维和李白的山水诗论李白的自由精神论李白的情感世界杜甫《秋兴八首》的艺术特点杜甫绝句的特点白居易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写作技巧李贺诗的格调论李贺诗的怪诞李贺诗与屈原赋论李商隐诗的朦胧美论咏物诗杜牧七绝风格试议杜甫诗歌的地域色彩论杜甫诗歌的儒家精神试论李白诗歌的浪漫特质论杜甫在成都的诗歌论李白在四川的诗歌论王维的“诗中有画”王维诗歌的情、景、理论唐代的边塞诗柳宗元游记散文的诗化意境唐代各类题材诗歌研究(任选一类)唐代各体诗歌研究(任选一体)唐代诗人研究(可选一人,也可选数人进行比较研究) 唐诗的精神风貌唐代社会、政治、文化与唐诗创作之关系(可只论述唐诗创作与某一方面因素的关系)(对宋诗的研究可参照以上拟题 )唐代进士与文学的关系杜牧的史论诗论韩愈散文的“气”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成就唐传奇名篇研究(可任选一篇分析)唐传奇与佛教唐传奇与道教唐传奇题材类型研究(可任选一类题材研究)唐传奇作家研究(可任选一位作家作综合研究)唐传奇的审美风格唐传奇与中国古代小说唐传奇与中国古代戏曲唐传奇的叙事特征唐传奇与中国史传文学唐传奇的抒情特征唐代小说的创作观念唐代小说专书研究唐代小说的各类主题研究唐代各体散文研究唐代散文家研究唐代散文的艺术特色唐代散文的思想特色唐代社会、政治、文化与散文创作之关系(对宋文的研究可参照以上诸方向自行拟题 )近二十年……研究综述二十世纪裴度研究述评论节奏──古典叙事散文的抒情化调节机制论王维与泰戈尔诗作的比较论艺术辩证法:形与神需与实意与境藏与露隐与显情与景等论晚唐小品文的艺术追求温庭筠、韦庄词之比较.论白居易的新乐府论白居易的感伤诗论皮日休、陆龟蒙的小品文从文艺政策看唐诗的繁荣论文人山水诗的寄托论王安石的咏史诗论杜牧的咏史诗王维山水诗的情感模式谢灵运思想构成的复杂性唐人送别诗研究(可选几家,或若干首对比研究)宋人咏物词研究(可选不同词家咏同一物对比研究,如咏梅等)李清照的词论及其实践李清照之人格与风格苏轼各体词研究苏词的风格苏轼的词论特色与其词创作的关系(对辛词的研究可参照苏词自行拟题 )苏、辛词与豪放词派之关系苏洵散文研究论苏轼的“超然”试论宋词婉约派在美学上的意义试论宋词豪放派在美学上的意义苏、辛词风异同辨李清照词的美学价值苏东坡诗中的四川陆游、辛弃疾词的悲壮美《三言》名篇研究(可只取一篇或一个系列分析)《三言》人物形象研究(商人、妇女、僧道、文人、市民等各类人物,可只取其一)《三言》思想倾向研究《三言》创作技巧研究《三言》与中国古代小说之关系《三言》与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三言》与冯梦龙的文学创作活动《二拍》研究(参照《三言》研究诸方面自行拟题)明代散曲与民歌牡丹亭的人文主义色彩《郁离子》研究高启诗文的艺术特征吴伟业的叙事诗艺术《花间集》风格论《花间集》题材论《花间集》与唐宋词史论贾宝玉(或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琵琶行》关汉卿的杂剧创作关汉卿、马致远之比较《西厢记》《西厢记》、《牡丹亭》之比较汪道昆之短剧徐渭的《四声猿》汤显祖孟称舜沈自徵之剧作论唐传奇中的爱情小说论谈《三言》、《二拍》的时代特色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塑造论《水浒传》的人物描写(亦可选择某一个人物,如论武松、论宋江、论李逵等)试谈《西游记》的艺术特色(或试论孙悟空形象)论西门庆形象的典型意义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论《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形象的艺术特色论王熙凤形象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论《红楼梦》整体反映生活的特色关于《西厢记》爱情主题的探讨《红楼梦》中的众丫鬟《水浒》中的晁盖与宋江《聊斋志异》中的鬼狐论《聊斋志异》的艺术构思《三国演义》描写战争的艺术晚清诗歌中的民主意识牡丹亭的人文主义色彩《郁离子》研究吴伟业的叙事诗艺术论贾宝玉(或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水浒传》人物论(任选其一)《水浒传》风格论《水浒传》接受史《水浒传》与中国文化精神《三国演义》人物形象研究(任选其一)《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三国演义》与中国文化精神《西游记》孙悟空唐僧形象分析论《儒林外史》中的知识分子形象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小说《娇红记》研究小说《娇红记》与传奇《娇红记》比较研究《剪灯新话》研究冯梦龙《山歌》与《挂枝儿》研究《海上花列传》研究《唐祝文周四杰传》研究(此为民国小说,可与话本《唐解元一笑姻缘》比较,即大家所熟悉的唐伯虎点秋香之原型)《万花楼演义》研究明传奇《娇红记》与《红梅记》比较研究《裴少俊墙头马上杂剧》对白居易《井底引银瓶》乐府诗的改造与创新论元曲的人物登场(方式)元曲《救风尘》与《望江亭》的搞笑艺术(插科打诨艺术)论元曲《两军师隔江斗智杂剧》中的周瑜与诸葛亮斗智艺术《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结构艺术之比较论《金瓶梅》的叙事结构艺术的创新性论三言二拍的传奇艺术技巧论《聊斋志异》的诗意美艺术论《红楼梦》“大旨谈情”的“情”论李渔《十二楼》小说的巧合艺术论李渔《风筝误》人物美丑对照的艺术技巧及其意义试论三言二拍中的唐代诗人形象(李白白居易贺知章等)论三言二拍中的宋代文人形象(苏东坡柳永王安石秦观等)以上论文选题有些题目可变通,如“论三言二拍中的宋代文人形象”可变化成“三言二拍中的穷秀才形象”“三言二拍中的娼妓形象”“三言二拍中的侠盗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 的 《 明 代 第 一 诗 人 ” 自画 像 — — 读 高 启 ( 丘 子 歌 > n] “ 的 青 》0
这 两篇 文 章 则 是对 高 启 诗歌 的赏 析 之作 。 有 关 高启 诗歌 总论 方 面 的文章 有 1篇 。房锐 提 出《 4 吴 越 纪 游 十 五 首 》 高 启 在 真
确 可 当 乎 此 论 : 是 以 诗 而 论 , 短 三 十 九 年 间 , 就 留 单 短 他
共 有4 , 魁 强和房锐对高启 的代表作 《 丘子歌》 篇 傅 青 的 作 年进行 了争论 , 傅彪 强认为《 青丘子歌》 并非作 于至正
十 八 或 二 十 年 , 是 作 于 洪 武 三 年 辞 官 归 田之 后 。房 锐 而 则 依 然认 为此 诗 应 作 于高 启 第 一次 隐居 青 丘 时 ,即元 至 正 二 十 年 到 至 正 二 十 二 年 间 。 郑 伯 勤 的 《 四 海 永 为 家 ” “ 的高 亢 颂 歌一 高 启 < 金 陵 雨 花 台 望 大 江 > 析 》9 张 登 解 [、 ]
下 了 二 千 余 首 诗 。 且 他 还 转 益 多 师 , 品 呈 现 出 不 同 的 而 作 风 貌 ,青 丘 才 力 、 分 、 候 , 极 其 至 , 为 诗 , 汉 、 “ 天 工 皆 所 自 魏 、 朝及李 、 、 、 、 、 、 、 、 、 、 、 、 六 杜 高 岑 王 盖 元 白 温 李 张 王 昌
水 , 诗 文 自 娱 , 当 时 的 高 则 年 轻 气 盛 , 衷 于 建 功 立 以 而 热
价 最 高 的 一 个 。 本 文 对 , 9 5 到 2 0 年 公 开 发 表 的 以  ̄ 9年 &1 05
高启 为研 究 对 象的 主要 涉及 他 的 生平 、思 想及 创 作 的2 5
篇论 文分 而详 述 之 。 关 键 词 :高 启 研 究 综述
有 关 创 作 方 面 的 共 有 1 篇 . 高 启 的 诗 、 、 方 面 9 对 词 文 均 有 涉 及 , 诗 歌 研 究 更 为 集 中 。 其 中 , 及 具 体 作 品 的 以 涉
人 第 一 ,信 不 虚 也 ” 《 北 诗 话 ・ 八 》 ,明 人 惟 青 丘 雄 (瓯 卷 )“ 视 一代 ”《 园 诗话 ・ 一》 。 其 实 际情 况来 看 , 启 也 (筱 卷 )从 高
不 同的 梅 花形 象 同诗人 的生 命历 程 和 特 定 的精 神背 景 结
的 论文 共 有2 篇 。 要 涉及 他 的生平 、 想 、 作 等 方 面 , 5 主 思 创
以下分 而 详述 之 。 涉及 生 平及 思 想 方 面 的文 章 共 有6 。 君若 考 知 高 篇 刘 启 除 号青 邱 子 、 轩 外 , 有 别 号 “ 台 ” 高启 应 为 吴 县 槎 还 吹 ; 人 而非 长 洲 人 ; 正 戊 戌 、 子 年 问 出游 吴 越 实 为 两 次 , 至 庚 第 一 次 为 至 正 戊 戌 冬 至 己 亥 春 .第 二 次 为 至 正 庚 子 春 至
录 了高 启 的游踪 和 思想 情感 , 刻 地反 映 了元 末 乱离 之世 深 的 社 会 现 实 , 有 较 高 的 史 料 价 值 和 认 识 价 值 [] 刘 民 红 具 1。 1 通过 对 高启 并不 受 人重 视 的游仙 诗 的研 究 . 析 了其 艺术 分
矣 ” “ 自元 至 今 , 有 诗 家 , 出 青 丘 右 者 , 可 直 继 遗 ,然 所 无 洵 山 , 一 大 宗 矣 ” 《 园 诗 话 ・ 二 》 。因 为 高 启 生 活 在 元 为 (筱 卷 )
一
十 年 来 高
赵
启
研
敏
究
综
述
( 西大 同大 学 文 史 学 院 , 西 大 同 山 山 摘 要 : 整 个 明 朝 文 坛 , 启 应 该 说 是 被 后 世 评 在 高
07 0) 3 0 9
提 倡 “ 益 多 师 ” “ 学 众 长 ” 杨 不 愿 仕 进 , 欢 流 连 山 转 、兼 ; 喜
从 高 启 悲 剧 性 的 人 生 人 手 ,来 研 究 他 的 人 生 态 度 和 思 想
发 展轨 迹 。
在 并 不 繁荣 的明 朝文 坛 .高启 应 该说 是 被 后 世 评 价
最 高 的一 个 。 有 明 一代 诗 人 , 莫 有 能及 之 者 ” “ 涉笔 “ 终 ,一 即有 博大 昌明气 象 , 关 有 明一代 文 运 。 者推 为 开 国诗 亦 论
从 1 9 年 到 2 0 年 。公 开 发 表 的 以 高 启 为 研 究 x 象 95 05 / ,
价 值 及 暗 含 其 中 的 诗 人 的 精 神 追 求 _]纪 映 云 认 为 梅 花 是 l。 2 高 启 诗 歌 中一 个 重 要 的 意 象 ,是 诗 人 自我 心 象 的 绝 好 写 照 。 启 梅 花 诗 中抒 写 了 各 种 不 同 的 情 志 、 迹 , 每 一 类 高 心 把
业 。 锐 的 《 启 生 平 思 想 研 究 》 、 晓 刚 的 《 启 的 悲 房 高 李 高
剧 人 生与 思想 性 格 》 邢 丽凤 《无 用 ” 悲哀 : 启 论 》 、 、 “ 的 高 何 春 根 的 《 启 渐 趋 消 沉 的 心 路 述 略 》 这 4 文 章 都 是 高 篇
明 易 代 之 时 .所 以 x - 启 的 研 究 于 元 明 两 代 文 坛 都 有 着 1 , 高 非 常 重要 的意 义 。本 文试 图对 近 十 年来 学 界 x 高 启 的 研 / ,
究 作 一综 述 , 期 能 为 进一 步 的研究 贡献 绵 薄之 力 。 要 以 需 说 明 的 是 , 于 未 能 找 到 有 关 高 启 的 研 究 专 著 , 文 以 学 由 本 术 论 文为 考 察对 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