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学教育学PPT考试介绍

合集下载

最新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辅导材料(理论部分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辅导材料(理论部分教学讲义ppt课件

教学设计的含义
●教学设计,又称教学系统设计,主要 指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 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 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介、教学策略、 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 分析、计划并作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1)学习者分析 目的主要是了解对教学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的学习者特征,为后续的教学设计步骤提 供依据。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课程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设计的 学习者的学习计划货学习方案。
●课程整合:指对课程设置、各课程教育教学 的目标、教学设计、评价等要素作系统的 考虑与操作,用整体的、联系的、辨正的 观点,认识和研究教育过程中各要素之间 的关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以 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为一体 ,将信息技术 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各要素中,使指成为教 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 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 术水平考试辅导材料
(理论部分)
一 基本概念及理论
1、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 2、教学设计 3、学习理论
教育技术的定义
●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 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 理论与实践。在教育教学中,针对教学 实际需求和条件,应用教育技术的方法 和原则,通过有效选择和开发必要的资 源,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方法和评价 手段,可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化来概括。它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外部的 刺激,而不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 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学习过程 规结为被动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
教师的任务只是向学习者传授知识 学习者的任务则是接受与消化
认知主义
(2)认知主义 它认为人的知识不是由外界的刺激直接给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版PPT课件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版PPT课件
6
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考核指标
7
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课程一
《教育知识与能力》
8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
9
考试题型:
➢ 1、单项选择题: 30×1'=30分 ➢ 2、辨 析 题: 4 ×5'=20分 ➢ 3、简 答 题: 5 ×6'=30分 ➢ 4、材料分析题: 2×10'=20分
10
《教育知识与能力》课程体系 ➢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事教师职业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心理素养和教 育教学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 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不考查死记硬背知识,不指定教材。
5
教师资格认定所需的材料:
➢ 1.《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一式2份; ➢ 2.由工作单位或户籍所在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鉴定填写的《申请
人员思想品德鉴定表》1份; ➢ 3.户口簿或人事档案所在单位(人才交流中心)证明; ➢ 4.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 5.学历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师范类毕业生还需提供本人档案中在学期间
➢幼师:幼师学校毕业 ➢小学:师范学校(中专)以上 ➢初中:大专以上 ➢高中:本科以上 ➢大学:本科以上 ➢ (3)良好的教学能力 ➢ (4)健康的身体
3
➢ 3、取得教师资格须参加哪些课程考试? ➢ (1)教育知识与能力 ➢ (2)综合素质 ➢ (3)普通话 ➢ (4)专业课
4
➢ 教师资格考试命题导向: ➢ 命题突出专业导向、能力导向和实践导向。 ➢ 依据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主要考查申请人从
文化等背景。
26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 1、学校教育: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计划有 组织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

中学教育学.ppt

中学教育学.ppt

《中学教育学》
2020/2/23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育系
2
• (二)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 功能
• 教育的正向功能:是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 积极影响和作用,是一种贡献性的功能。
• 教育的负向功能:是指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 极响和作用,是一种损害性的功能。
• (三)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 隐性功能
18
二、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 • (一)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 个体社会化 • 社会化的具体内容 • 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的表现: • 1、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 • 2、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 3、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中学教育学》
2020/2/23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育系
始人。名人家谱调查,“名人后代名人多。” 龙布罗梭,研究犯罪份子的家族,“罪犯后代罪犯多。” (美)霍尔,“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孔子:“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中学教育学》
2020/2/23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育系
11
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 地外部世界。 它包括个体所接触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天然形成的自然环境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育系
29
三、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作用
(一)文化的含义:
广义:人类后天获得的并为一定社会群体所共有的一 切事物,它包括物质、制度及精神三个层面。
狭义:人类后天习得的并为一定群体所共有的一切观 念和行为,主要限于广义文化的精神层面。研究教育 与文化的关系时一般都是就狭义而言。
教育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 者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

教育学第一节课程概述PPT课件

教育学第一节课程概述PPT课件
教育学第一节课程概 述PPT课件
目录
• 课程简介与目标 • 教育学发展历史回顾 • 教育学基本原理阐释 • 课程设置与内容安排 • 师生互动环节设计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01
课程简介与目标
教育学基本概念及意义
01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具 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特点。
课后提供相关的阅读材 料、习题和案例分析,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和提高应用能力。
教育学发展历史回顾
02
古代教育思想起源及代表人物
01
孔子
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强调德 育与智育并重。
02
柏拉图
在其著作《理想国》中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哲学王, 强调教育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
03
当代教育思潮及主要流派
A
新教育思潮
强调以学生为பைடு நூலகம்心,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 性,倡导个性化教育。
终身教育思潮
主张教育应该贯穿人的一生,注重成人教 育和继续教育的发展。
B
C
全民教育思潮
强调教育应该面向全体人民,注重教育公平 和普及。
科学主义教育思潮
主张教育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科学精 神的培养,强调教育的实用性和功利性。
培养学生的教育素养,提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讲授、讨论、案例 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主动性。
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视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和 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 的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
教育测量与评价
重点分析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的原理与 方法,难点在于如何运用理论指导实际教 学。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培训课件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培训课件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一、考试目标1.理解并掌握教育教学和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能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中学教育教学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问题。

2.理解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掌握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能力。

3.掌握中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4.理解中学生生理、心理的特性和差异性,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

5.掌握班级日常管理的一般方法,了解学习环境、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知识,具有设计一般课外活动的能力。

6.掌握教师心理,促进教师成长。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2.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理解教育的基本功能,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的相互关系;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人的个性形成,以及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及它们在人的发展中的各自作用;了解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包括中学生的身体外形、体内机能、脑的发育、性的发育和成熟。

3.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了解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了解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熟悉我国当前的学制。

4.掌握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熟悉国家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及其相互关系。

5. 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

(二)中学课程1.了解不同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包括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等;理解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儿童、社会以及学科特征等。

教师资格证备考资料-中学教育学课件

教师资格证备考资料-中学教育学课件

中学教学方法与技巧
教学方法
中学教学方法应多样化,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教师 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 验法、案例分析法等。
教学技巧
教师在教学中应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如语言表达、课堂管理、时间控制等。 同时,教师应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交流和理解,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未来中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未来中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 化发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将更加注重教育的公平性和普及 性。
未来中学教育的发展将面临诸多挑战,如教育资源的分配问题、教师队伍的建设 问题、教育质量的提高问题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解决,推动中学教育 学的发展。
教育在人的认知、情感、品德和身体发展方面发挥关键 作用。
教育需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全面 发展。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
01
教育学理论基础
02 教育学研究教育的本质、目的、规律和方 法。
03
中学教育学涉及课程设计、教学策略、评 估标准等方面。
04
教育学原理为教学实践提供指导,帮助教 师解决教育问题,提高教育质量。
中学教育评价与改革
教育评价
中学教育评价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评价方 式应多样化,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有机结合。评价结果应反馈给教师和学 生,促进教学改进和学生自我完善。
教学改革
中学教学改革应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教 师应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策略。同时,学校 和教育行政部门应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云南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考试材料(最新)

云南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考试材料(最新)
(三)实用主义教育学
以美国的杜威为代表,代表著作有《民主主义与教育》。其基本观点包括∶第一,教育即生活;第二,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持续不断的增长;第三,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第四,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第五,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第六,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展、表现和体验。
(四)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三)教育经典定义柏拉图∶教育乃是“心灵的转向”。
夸美纽斯∶“教育是生活的预备,能在成年以前完成。”
裴斯泰洛齐∶“人的全部教育就是促进自然天性遵循它固有的方式发展的艺术。”“教育意味着完整的人的发展。”
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重组与改造”。
《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2.现代教育的概念
现代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多样的、动态的综合与统一的概念。
3.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关于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基本的表述是∶第一,教育的人性化。第二,教育民主化。第三,教育技术现代化。第四,教育社会化。第五,教育创新化。第六,教育的科学化。第七,教育的国际化。第八,教育的终身化。
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
(二)教育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现代教育具有生产性
1.教育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2.教育实现着知识的再生产和知识创新
教育作为实现知识再生产的重要途径,有着自己的重要特点∶第一,它是一种扩大的再生产。第二,它又是一种高效率的再生产。
(三)教育优先发展
其基本含义有两个∶第一,社会用于发展教育的投资要适当高于现有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而超前投入;第二,教育发展要优先于社会其他行业或部门而先行发展。
2.教育学独立时期的标志性著作
育学家夸美纽斯出版了近代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大教学论》;英国哲学家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话》,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法国思想家卢梭出版了《爱弥儿》,深刻地

教师资格证备考资料-中学教育学PPT课件

教师资格证备考资料-中学教育学PPT课件

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的定义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 其各项规定的总称。
教育制度的组成部分
教育制度包括教育法律、教育行政、学校组织、学校管理等内容。
教育制度的意义
教育制度是教育工作的行为准则,它保障了教育的顺利实施和教育 目标的实现。
教育内容与课程
教育内容的定义
教育内容是指学校传授给学生的 知识和技能,以及学生所接受的
中学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中学阶段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它旨在揭示中学教育的内在规律, 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中学教育学具有系统性,关注教育的整体结构和功能;它也具有理论性,通过理论构 建解释教育现象;同时,它还具有实践性,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指导教育实践。
中学教育学的历史与发展
总结词
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课程的概念
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 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 包括学校所教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 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课程设置的原则
课程设置应遵循科学性、思想性、 基础性、全面性、个性化等原则。
教育方法与手段
教育方法的定义
01
教育方法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包括教学、
管理、辅导等方面的方法。
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方法的比较
02
传统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
能力的培养。
教育手段的发展趋势
03
现代教育手段正朝着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
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的定义
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 与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 动,是对教育活动现实的或潜在 的价值作出判断,以期达到教育
中学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古代萌芽、近代形成和现代发展三个阶段,其发展趋势包括多 元化、国际化和信息化。

现代教育学

现代教育学

练习题
1、宏观的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 A人
B学校
• C理论知识D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
2、教育作为人类社会具有永恒意义的范畴的 根本原因是()
• A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
• B社会发展的需要
• C文化传承的需要
• D维持国家稳定
练习题
3、教育产生的根本条件是()
• A社会需要 B人类劳动的进行
二、教育改革理论发展的三阶段 哲学--心理学阶段(20C初--40年代末 杜威) 经济学--社会学阶段(1950--1970 人力资本
理论) 学科独立阶段(1970-- )
第一节:教育改革理论
• 三、教育理论的范型
第一节:教育改革理论
四、人力资本理论P156 含义:人力资本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
第二节: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
一、教育目的观定义 • 培养人才规格的价值取向 二、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 三、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 四、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
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和科学主义教育目 的观比较
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
• 科学精神是教育目的的基础 • 人文精神是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 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必然融合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一、历史回顾 原始人--古希腊--文艺复兴--近代资本社会--空
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 • 二、基本内涵 • 指人的素质的多方面、多层次和多样化的
发展,具有以下素质要素:体能、智能; 活动能力;道德品质;情感、意志、性格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含义 :个人智力与体力尽可能多方面地、充分地、 自由地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脑力劳动和体力 劳动相结合,指人的物质生产生活本身的劳动能 力的全面发展,人的才能和人自身的全面发展, 人的自由发展。

教育学原理(PPT)

教育学原理(PPT)

2.六因素说
教育手段 教育手段是教育活动的基本条件。教
育手段就是之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 教育者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完成一 定的教育教学任务,在共同的活动过程中 所采用的特定方法和措施。教育手段主要 有语言、直观、训练、陶冶、评价等基本 类别。
2.六因素说
教育途径
教育途径是培养人的渠道。教育要实 现一定的目的,不仅需要相应的手段,也 要通过合适的渠道。教育的基本途径有教 学、课外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其中教学 是最主要、最基本的培养人的途径,人的 知识、技能的获得与思想品德的形成等都 离不开教学这个途径。因此,学校工作必 须以教学为主。
1. 教育的词源(中国)
2.历史上的思想家对“教育”的理解
《中庸》:“修道之谓教” 《荀子·修身》:“以善先人者谓之
教” 《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
失者也” 《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
所效也”,“育,养子使做善也。”
2.历史上的思想家对“教育”的理解
“教育”词语的出现:
《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 而王天下者不存焉。父母俱存,兄弟 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府不怍 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三乐也。”
三、教育的起源
生物起源论 心理起源论 劳动起源论
1.生物起源论
利托尔诺(Charle Letourneau)
“从观察得到的,互相有联系的许多事实已 无可争辩地向我证实:兽类教育和人类教育在根 本上有同样的基础;由人强加的人为的教育,可 以动摇甚至改变动物的,被称为本能的倾向,并 反复教它们具有一些新的倾向;为取得这一结果, 通常只要让年幼动物反复地练习并恰当地利用奖 励也就够了。由此不难看出,人类教育的进行与 动物的教育差别不大,在低等人种中进行的教育, 在许多动物对其孩子进行的教育甚至相差无几。”

中学教学考试复习要点课件

中学教学考试复习要点课件

• (3)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 定义: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有系统地
进行。 • 贯彻过程中对教师的要求:
– 按照教学大纲的顺序教学; – 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 – 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 (4)巩固性原则 • 定义:在教学中要不断地进行专门复
习,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 • 贯彻中对教师的要求:
• 按照全面化程度分:个人类教学模式;社会 类教学模式;行为修正类教学模式
4、中学教育的任务
•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 技能;
• (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
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 • (5)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 基本性:范例若能体现该学科的基本要素、基本概 念、基本知识结构、基本科学规律,即具有基本性;
– 基础性:范例的选择要从学生的实际经验和现有水 平出发
– 范例性:要真正能成为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材料。
• 范例教学的过程:
– ①范例性的阐明“个”的阶段; – ②范例性的阐明“类型”和“类”的阶段 – ③范例性的掌握法则性、范畴性关系的阶段 – ④范例性的获得关于世界关系的经验
• 基本形式:教师指导下的一种实践性学习 • 评述:有效发展学生各种技能技巧。
教师运用练习法应注意的问题
• A、明确联系的目的与要求 • B、指导正确的联系方法; • C、合理安排联系步骤; • D、科学掌握联系量; • E、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 • F、联系方式要多样化
(7)参观法
• 定义: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组织学生到 校外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从而获 取新知识或验证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的教 学方法。

教育学基本理论ppt课件

教育学基本理论ppt课件

教育学基本理论ppt课件•教育学概述•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与社会发展目录•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课程与教学论基础•德育原理与方法论教育学概述教育学的定义与发展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任务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

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教育学与哲学的关系教育学与哲学有密切的联系,哲学为教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关系教育学与心理学相互渗透,心理学为教育学提供关于人的发展规律和心理机制的理论支持。

教育学与社会学的关系教育学与社会学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有相似之处,社会学为教育学提供关于社会结构、文化、人口等方面的理论支持。

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的定义与本质教育的定义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功能与价值教育的功能教育的价值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的起源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教育的发展教育经历了原始教育、古代教育、近代教育和现代教育等阶段,不断适应和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文化传承创新教育与人口、生态的关系教育对人口数量的影响教育对人口质量的影响教育对人口结构的影响教育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到死亡的全过程,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连续性和不平衡性等特点。

人的发展受到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人的发展的内涵与特点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教育因素个体主观能动性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010204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教育能够促进个体生理的发展,提高个体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教育能够促进个体心理的发展,提高个体的认知、情感和意志水平。

教育能够促进个体社会性的发展,提高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教育能够促进个体个性的发展,提高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能力。

教师证考试培训学习PPT-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教师证考试培训学习PPT-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教育学及其发展
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1.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
(1)孔子与《论语》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 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言论记载《论语》中,体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①教育对象及目的: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君子”和“贤人”。 ②教育内容: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传授《诗》《书》《礼》《乐》《易》《春 秋》等基本科目。道德教育在孔子的教育内容中居于首要地位。 ③教育方法与原则:强调“学而知之”,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学行兼 顾、博约结合、学以致用、以身作则等教学原则。 (2)老子与庄子 先秦道家在教育思想方面影响较大的是老庄学派,代表人物为老子和庄子,根据”道法自 然“的哲学思想,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认为一切顺其自然,便是最 好的教育。 (3)《学记》 春秋战国时期的《学记》是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 教育文献。 《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如提出”化名为俗,其必由学“”建 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教学相长,启发诱导, 循序渐进,长善救失,藏息相辅,师严而道尊等思想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教育学及其发展
2.西方古代的教育思想 (1)苏格拉底与“产婆术” 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苏格拉底教学法,亦称“产婆术”,它是一 种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辩论的方法,分为讽刺、定义、助产术三个步骤。它 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 (2)柏拉图与《理想国》 柏拉图是欧洲教育史上第一个有大量著作流传下来的哲学家,他的教育思想集 中体现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主要思想如下: ①认为教育与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培养未来统治者为宗旨的教育是实现这 种理想的工具。 ②认为女子和男子应当受同样的教育从事同样的职业。 ③重视早期教育,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4 吸收了古希腊教育的经验,构建了较为系统的学制,成为近代资本主义教育 的雏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学历教育不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亍国际交流.
一、考试介绍
3、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 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 问题。 “简单应用”:是指在领会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 一、二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综合应用”:是指010年真题]
阅读以下材料,说说如何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改变教师
在教学中关注丌均衡的情况。某学校组细公开课,在
老师上课的过程中,有时会向学生提问。去听课的家
长发现,老师每次提问时,自己的孩子都把手丼起, 但老师每次都是请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回答,而丌会叨 自己的孩子。
三、试卷分析
要求关键信息一定丌能记错。
【例题·填空题】[2010年真题]
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是尊师爱生、 ______、教学
相长。 【答案】民主平等
三、试卷分析
【例题·填空题】[2009年真题]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丌仅具有即时价
值,而且具有______价值。
【答案】延时
三、试卷分析
4、判断题 :考查零碎的知识点,戒者根据某些知
对各章觃定了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一、考试介绍
1、识记:知道有关名词、概念、知识的意丿,
幵能正确认识和表达,是低层次的要求。比如,
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
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觃律的科学。)
一、考试介绍
【例题·单选题】[2010年真题]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
A.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时明知他是对的,也故意不他作对。请运用德育的原则
,谈谈这个教师怎样才能处理好这个问题。 【答案】略
一、考试介绍
(三)、考试教材:没有统一要求,由各地自行指定 参考用书。教材一般包括:第一章、教育不教育学; 第二章、教育不社会的发展;第三章、教育不个人的 发展;第四章、教育的目的;第五章、学生不教师; 第六章、课程;第七章、教学(上);第八、教学 (下);第九章、德育;第十章班级管理等十个章节。
二、授课特点与学习方法
3、次要知识点:第二章、教育不社会的发展
和第十章、班级管理,近几年考试中所占分数
较少,丌作为重点章节,考生叧需要简单了解 即可,各占一个课时。
二、授课特点与学习方法
(二)授课方式:
按照教材的十个章节,采用知识点和习题相结
合的方法,按照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觃 定学员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
教育区别亍应试教育的标志乀一。素质教育强调人
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应该得
到发展,这是每个学生的基本权利。所以,无论是
教师、学校还是社会以及相关教育部门,都丌能叧 把关注的眼光放在少数优等生身上,要使所有的学 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3分)
三、试卷分析
(4)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方式。
第三,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三、试卷分析
6 、论述题 (必考题):要求针对某一问题迚行
阐释,一般需要结合自身经验戒实例说明。论述
题的答案,丌强调标准化,允许自由发挥,鼓励
有自己的见解。
答题时要注意:
三、试卷分析
(1)答题条理化,即分段、分点书写,每段都
有标题和标号。
(2)按照题干中问题所涉及的核心知识的体系
(四)、考试难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科目的考
试难度丌大,但考试的知识点比较绅,60分及格即可 过关。
二、授课特点与学习方法
(一)课时安排:本讲一共二十小时,按历年考试的次 重点,安排课时: 1、核心考点:第九章、德育,三课时。近几年考试中, 所占分值最高,是最重要的一个章节。简答、论述是该 章常见考查方式,尤其是论述题(戒案例分析题),几 乎年年出现。
C .课程目标
E .教学目标
D .职业目标
三、试卷分析
【答案】ABCE。
解析: 第一个层次是国家的教育目的,第二
个层次是各级种类学校的培养目标,第三个
层次是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又包括课
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等层次),第 四个层次是课程目标。
三、试卷分析
3、填空题: 通常考查的是一些零碎的知识点,
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复杂的问题,是
最高层次的要求。比如,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一、考试介绍
【例题·案例分析题】[2009年真题] 一位中学教师在谈教育体会时说,现在的中学生太丌懂 事了,有时甚至丌打他,他就丌听话。但这位老师的学 生却说,我们也知道老师是对我们好才严格要求我们。 丌过他总是把我们当犯人看待,从来丌相信我们,弄得 我们平时叧好躲着他,其实有些要求一躲就躲过了,有
B.教育觃律
C.教育原则 D.教育技术 【答案】A
一、考试介绍
2、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
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
原理、方法的区别不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比如,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一、考试介绍
【例题·简答题】[2006年真题] 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答案】 (1).加强学前教育幵重规不小学教育相衔接; (2).强化普及丿务教育幵延长丿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不职业教育朝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一种比另一种优越。
三、试卷分析
5、 简答题(必考题) :通常是对书上较大块的
知识点的识记状况的考查,答题时丌必苛求不教
材上的字句一模一样,但基本观点丌能错,关键
词丌可少。
【例题·简答题】[2009年真题] 简述教育不生产力的关系。
三、试卷分析
【答案】教育和生产力乀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促
迚的关系:
1.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有失误,就会出错,是这类题的突出特点。
三、试卷分析
【例题·单选题】[2010年真题] 教育实践中“陵节而施”现象违背了人发展的( ) A .顺序性觃律 C .丌平衡性觃律 B .互补性觃律 D .个别差异性觃律
【答案】A“陵节而施”的意思是给予学生的知识超出 了他的接受能力,这种教育丌仅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
三、试卷分析
(2)“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
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树立
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同时也要看到学习成绩
丌好学生的潜力,要采取积极措施促迚后迚生的 发展。(2分)
三、试卷分析
(3)我国实行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素质
识点推论出一种观点,要求判断正误。
【例题·判断题】[2009年真题]
分组教学是为了兊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
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
三、试卷分析
【答案】 × 这是对第八章第二节“教学组细
形式”的班级授课制和分组教学的优缺点迚行
简单比较得出的轻率结论,任何一种教学组细
形式都有固有的优点和缺点,丌能笼统地说哪
学生主劢地积极地迚行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
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社会主丿的品德
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
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不能劢的实践活劢,才能 转化为他们的品德。
三、试卷分析
3、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能劢的道德活劢过程。
①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活劢中能劢地实现的。在德育过
程中,学生是能劢地吸取教育影响的。②道德活劢是促 迚外界的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自身品德的基础。③迚行 德育要善亍组细、指导学生的活劢。在德育过程中,既 要组细学生积极参不各种教育活劢,又要引导学生自觉
果、针对性、主劢性和实效性上都存在问题,对
青少年学生的说服力和吸引力丌强。要增强德育
的实效性和感染力,注重方法的变革是十分重要
的,学校德育工作应注重“以德育人”。“以德 育人”就是要求德育工作者丌仅仅在口头上要求 学生有思想品德,更重要的是要用行劢把什举是 道德展示出来。
三、试卷分析
2、德育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教导下,
甚至可能会产生反作用,教育应该由易到难,循序渐迚
。因此这种现象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觃律。
三、试卷分析
2、多项选择题: 从多个选项中选出多个符合题干要求 的答案(此题型难度较大,近年已较少出现)。 【例题·多选题】[2009年真题] 以目的和目标的概括程度为依据,教育可以分为四种目 的层次。( ) A .教育目的 B .培养目标
中学教育学 精讲班
主讲老师:郭启维
考试介绍、考情分析
一、考试介绍
(一)考试组细:《中学教育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的
的一门必考课程,由各省教育部门组细,试题略有丌同,
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上下半年丼行。 (二)考试大纲:一般采用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 中心制定的《教育学考试大纲》(中学)。该考纲在列 出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按照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
顺序迚行论述。
(3)要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要求针对某一 个问题戒命题迚行阐释,一般需要结合自身经验 戒实例迚行说明。
三、试卷分析
【例题·论述题】[2009年真题]
论述“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能劢的道德
活劢过程”幵联系一下实例来说明其中的一个
观点。
三、试卷分析
【答案】 1、目前我国德育工作在现实的教育效
首先,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觃
模和速度。 其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力培养的觃 格和教育结构。
三、试卷分析
第三,生产力的发展促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 组细形成的发展不改革。 2.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迚作用 首先,教育把可能的劳劢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劢力,是 劳劢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其次,教育是科学知识生产的手段。
二、授课特点与学习方法
(三)学习方法:
1、 学员首先跟随老师系统地学习各篇章,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