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社会学》最终整理版
组织社会学全
• 波普诺:人们长期以来为达到某一特定 目标而结成的群体。组织就是精心设计的 以达到某种特定目标的社会群体,俱乐部、 学校、教堂、医院、监狱、公司和政府机 构均为组织。
• 吉登斯:一个组织是以公务关系为基础, 为完成特定目标的一大群人的结合。
• 霍尔:组织是有相对明确的边界、规范的 秩序(规则)、权威阶层(等级)、沟通 系统及成员协调系统(程序)的集合体, 这一集合体有一定的连续性,他存在于环 境之中,从事的活动往往与多个目标有关, 活动对组织成员、组织本身及社会产生效 果。
与其他学科研究组织的差异: • 政治学:强调组织的权力进程和决策过程,关注政
党与行政组织 • 经济学:研究的“经济人”视角,研究稀缺资源的
获取和分配,并关注生产力和效率问题,关注的是 工业组织。 • 心理学:则对人的感性认识、理性认知和行为动机 的差异感兴趣。 • 人类学:对不同文化价值如何影响组织运作及其成 员议题感兴趣。 • 社会学:兴趣广泛,主要是社会人的视角。对等级 秩序、规范与情绪对行为的影响、组织的合法性、 组织与环境的关系等。
• 相较起来,涂尔干比较明确地指出一个社 会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学的角度应该是从 群体的层次来研究群体(社会)现象。
什么是社会学的角度?
• 「什么是社会学的研究角度」是个悬念, 但答案却很明显:我们并没有一个统一的 社会学研究框架;我们关注的是具体的理 论以及它们的观点和角度。
• 社会学领域中缺乏一个占统治位置的中心 理论,这个状况也有一个好处:它为在这 领域中从事研究的学者留下了一个非常大 的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3、目标:(是否存在独立的组织目标?) 4、技术:(从事和拥有为其工作所用的技术) 5、环境:(物质、文化、科技和社会环境)
组织社会学复习内容
组织:在人类社会中,人们长期依赖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目标而结成群体。
组织就是精心设计的以达到某种特定目标的社会群体。
组织特性:①、目标清晰、明确、理解②、劳动分工,权威分配③、权力集中,控制行为④、组织兴盛,替代,消亡组织社会学:是对专业组织(包括企业、机关)的结构、功能及其运转规律和问题的研究。
即社会学对组织现象的研究。
研究客体:正式组织(包括企业、机关)和有章程的、联合的社会组织。
研究内容:组织结构与设计认识。
了解组织的内部结构形式,认识它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组织内外环境系统之间的交换关系。
基本结构的功能分析、组织运转与规律探求、组织运转过程中的问题诊断与分析传统组织结构:特点:金字塔式的纵向型组织运作特点:动员能力强大、人治关系、持续短暂(替代性问题)单位组织:在中国社会中具有国家所有或全民所有制性质的各种类型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组织。
结构上:政治组织与具体专业组织合二为一。
行为上:专业取向和意识形态的行为取向融为一体。
功能上:多元化科学管理理论出发点:提高劳动生产率,重点放在计划、标准化和在作业层改进工人的努力方向,以使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通过严格程序把每个人的工作规范化,把工艺流程标准化,减少管理人员的主观成分,以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内容:A、建立真正科学的劳动过程使用科学的方法调查和研究一个普通工人在最适宜的条件下能够完成的最大日工作量,进而在此基础上确定合理的日工作定额。
B、科学地挑选和渐进地培养工人为达到上述的高额报酬,工人必须经过科学的挑选,确保他们具备与工作相应的体力与智力上的条件,从而具备完成规定产量的可能。
D、管理者与工人之间亲密和持久的合作管理者和工人之间在工作和职责上几乎是均分的,都要服从相同的规范:建立在科学研究基础上的对劳动过程的要求。
人际关系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基本观点:以人的行为及其产生的原因作为研究对象。
它主要是从人的需要、欲望、动机、目的等心理因素的角度研究人的行为规律,特别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并借助于这种规律性的认识来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以实现提高工作效率,达成组织的目标。
组织社会学答案
组织社会学一、选择1. 组织设计的基本形式:a)直线式职能制结构形式b)矩阵组织结构形式:工程矩阵结构、产品矩阵结构、项目矩阵结构c)事业部制组织形式2.冲突变迁:传统观点、人际关系观点、相互作用观点3.冲突类型的功能分析:(一)正功能的冲突类型:超个人冲突、手段性冲突、非基础性冲突(二)负功能的冲突类型:个性化冲突、目的性冲突、基础性冲突二、简答1.组织的任务:(1)应付环境和技术的挑战(2)满足组织成员的社会需求(3)统一成员的认识,以实现集体的目标(4)有效率,至少要做得比市场好2.组织的基本变项:人的变项、组织的变项、环境的变项3.组织社会学的基本任务:研究组织运用新设施或出现新的变化后对组织内外各要素产生的影响。
主要有:(1)在行政系统中,对政府行为的可行性,中央集权的局限性以及整体社会控制方式的研究;(2)在营利性组织中,对组织的规则的形成过程、复杂程度与组织发展的关系,规模与效益之间的关系;交易费用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不同类型的经济组织结构的比较研究;(3)关于组织过程的研究;(4)关于各类新型组织的研究4.组织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四种形态:(一)理性系统组织理论:韦伯认为科层组织理论,科层制是最理想的组织形式泰罗指出专业化分工、合理化的工艺流程和标准化的训练是组织效率的根本保障法约尔探讨了正式组织结构与一般管理过程的关系共同点:把组织看成一个理性的工具,认为组织的效率是源于组织的理性(二)自然系统组织理论:梅约主要研究组织非正式结构对工作效率的影响马斯洛和郝次伯格从不同角度考虑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麦克格雷戈探讨人性及人的行为假设与管理模式的关系问题共同点:把组织现象看成一个自然历史发展的过程,认为组织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理性工具,而是人们为了完成某种特定的任务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结构,因此建立在情感认同基础上的非正式关系以及在这种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形形色色的动机、需求对组织目标的实现影响重大(三)开放系统组织理论:共同点:人们的注意力已从组织内部转移到组织环境上,组织是被当成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系统加以研究(四)行动者系统组织理论:共同点:把组织看成行动者的系统,其解释逻辑也超越了以往组织理论最关注的效率合法性等问题5.韦伯关于权威类型的分析:法理型权威、传统型权威、感召性权威韦伯关于科层制的基本观点:(1)基于职能专业化和劳动分工(2)有明确规定的职权等级(3)稳定不变的规章制度(4)职员非人格化(5)量才用人(6)行政效率6.科层制的局限性及其发展:正功能:(1)依据科层制原则组织起来的机构是合理的,这种合理性表现为它能体现组织追求高效率的目标(2)专家和技术人员严格的规章和纪律、密切的配合,还有事本主义原则,这些共同保障了科层组织的运转(3)科层制在保证其成员行为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优于其他管理方式反功能:(1)严格的纪律、繁琐的规则是组织成员只照章办事,形成官僚主义人格,同时缺乏人格性(2)由于组织按专才选用人才,所以当遇到规则未能涉及的问题时,可能会束手无策,从而产生训练出来的功能的现象(3)权利过于集中,容易造成个人的独断和决策失误,同时组织中严格的分层级权利的明确划分,使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变得繁琐,缺乏应变力(4)事本主义原则把组织成员限制在工作范围内,缺乏感情沟通,久之会影响其工作积极性7.组织研究的系统方法:含义:系统是指相互作用着的各个部分所组成的联合体,表现形式有经济系统、通信系统、电气系统内容:(1)相互依赖的观念(2)整体性的观念(3)协同作用的观念8.目标制定的基本原则:(1)互惠原则(2)评估原则(3)选择原则9.选择原则的内容:(1)正确阐明组织目标的意图,详细说明目标系统之间的关系(2)说明目标的重要性,并制定详细的目标战略(3)确定实现目标途径的行动计划,把组合字目标具体化和分化为可操作性的目标(4)确定测量工作执行情况的衡量标准(能量化的量化,不能量化的质化)(5)分析预期将发生的问题,给予目标实施以较大的灵活性和伸缩性(6)预算执行目标活动所需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的预算)(7)选择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互作用的方式(个人目标的实现应以不损害组织目标为前提,或通过组织目标的实现来满足个人需求)(8)建立一套实用的考核机制,对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客观评价10.目标管理的含义:有效的管理技巧,指组织上下级管理人员一起制定组织的共同目标,根据预期愿望来严格制定个人的职责范围,并用这个尺度作为组织经营的指导方针和评定个人所做贡献的标准(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效益的方法)11.组织结构的假设与变项:(1)组织的存在是为了达到某一目标(2)每一组织都有一套适合其目标、环境、技术及人员的结构(3)当组织环境极其成员的感情要素均被理性规范所限制时,组织最为有效(4)专门化有利于选择个人的聪明才智(5)最佳的沟通和控制是权威和事本规则(6)结构可以有系统的设计和实行(7)组织问题常常以不适应的结构为特征,重新设计及改组结构就可以解决问题12.群体的类型:(一)根据结构特征: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二)根据群体所要实现的目标及由此决定的成员间作用的性质:(1)功能型群体:目的是为了能够稳定、持续的满足某种必不可少的、经常重复出现的常规性需要,它的最典型特征就是成员间建立了严格的上下隶属关系和正式的职位规范。
《组织社会学》课件
公共部门现代化。
组织社会学在非营利组织中的应用
组织发展与战略规划
志愿者管理
通过运用组织社会学的知识,非营利组织可以更有 效地管理和激励志愿者,提高志愿服务质量。
非营利组织利用组织社会学的理论,可以更 好地规划组织发展方向,提高组织效率。
资源动员与社会网络构建
非营利组织可以利用组织社会学的理论,更 好地动员资源和社会网络,扩大组织影响力 。
组织社会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01
02
03
组织结构优化
组织社会学帮助企业分析 内部结构,优化组织设计 ,提高管理效率。
员工关系管理
运用组织社会学的理论, 企业可以更好地处理员工 之间的冲突,建立和谐的 工作环境。
战略决策制定
通过组织社会学的视角, 企业可以更全面地分析内 外环境,制定出更有效的 战略决策。
组织社会学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
政策制定与执行
01
公共管理机构运用组织社会学理论,能够更好地理解政策执行
过程中的障碍,优化政策效果。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02
通过借鉴组织社会学的理论,公共部门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和激
励员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公共部门改革
03
组织社会学为公共部门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论指导,推动
组织绩效的管理方法
目标管理
通过设定明确、可衡量的目标,使员工了解组织期望,并据此制定个人工作计划。
关键绩效指标(KPI)
选取对组织成功至关重要的少数几个指标,用于监控和评估组织绩效。
平衡计分卡
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评估组织绩效。
360度反馈
通过上级、下级、同事等多方面的反馈,全面了解员工绩效表现。
组织社会学
一、孔德(一)方法论孔德坚持实证方法的一个原则是:只问是什么,不问应当是什么(为什么)?实质是在对经验事实的观察中排斥主观评价,或者说克服观察者的价值评价,仅仅从客观事物本身去把握它的客观规定性。
一言以蔽之“把社会现象看做社会事实”,这样采取的方法就是对社会现象只能问它有什么?有多少?怎么样?至于社会现象应当是什么?应当有多少?应当怎么样则不必过问。
(二)秩序与进步社会分化的积极作用:☐孔德把充分的劳动分工和高度的生产专业化看成传统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必要条件,认为这不仅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和工业生产能力;而且还可以使有充分分工的个人在生产劳动中更清楚的意识到人们之间的社会联系,并导致人们之间难以分离的相互依赖关系,进而使复杂的社会有了稳定的秩序。
☐孔在肯定社会分化的积极作用时,也看到了社会分化不利的一面:☐他认为劳动分化助长了个人主义,当人们过分强调个人利益和个人地位并为此而激烈竞争时,社会团结就要受到危害;不仅如此,劳动分工和生产专业化还大大增加了社会复杂程度(自主性、独立性),不断增强的社会组织,如果不得到有效控制,他们会因为各自的利益而相互冲突,引起社会冲突(社会动荡甚至社会革命),为此必须扩大和加强政府控制社会职权与整合社会的职能,以便抵消劳动分工和生产专业化引起的社会冲突。
☐孔德肯定和否定社会分化的作用,实质上是主张用社会秩序来规范分化了的社会。
在孔德那里社会秩序是社会成员和社会组织间稳定有序的联系,并且是一种如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的社会联系。
二、齐美尔的社会形式论(形式社会学)(一)个人和群体的两重性☐当一个人加入一个群体的时候,受到群体的约束建立起了个人和群体的基本关系,这就是所谓的社会网络关系。
因此,研究个人时不能从单个孤立的人出发,而应该从他所处的社会网络角度入手。
同时这个人把他所隶属的其他群体的关系也带到刚刚加入的群体中来,这样就产生了个人和群体关系的两重性。
(二)自由和约束之间的关系☐自由和约束相对应于个人和群体的关系,两者之间也具有双重性,并且是一个相互转化的过程。
组织社会学
名词解释1、组织社会学是指对专业组织(包括企业、机关)的结构、功能及其运转规律和问题的研究。
2、正式组织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具体包括:第一,每一组织都有其确定的目标,组织内的每个人也有各自的目标;第二,组织有一定的独特心理结构,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结构;第三,每一个组织都有其特定的技术结构;第四,组织是一种有结构的整体活动。
3、组织目标就是组织努力争取达到和所希望的未来状态。
它是组织开展活动的依据和动力,代表着一个组织的未来和发展方向。
4、平衡性目标是指组织有意地作出了与它的客观环境相和谐的决策,采取了一种适应环境的战略。
5、改进性目标是指改进旧有的工作目标和以更高效率完成计划的愿望,由于现代社会环境变化迅速,组织为了适应环境变化得需要,常常会改进或树立新的目标。
6、目标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技巧,它指组织上下级管理人员一起制定组织的共同目标,根据预期的愿望严格规定个人的职责范围,并用这个尺度作为组织经营的指导方针和评定个人所做贡献的标准。
7、组织设计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设立某种组织的过程,既包括对新型组织的设立,也包括对原有组织结构的改造,主要从动态的角度考察组织设计;二是指一种设计方案或结果,这是一种静态的考察,主要表现形式是组织图式。
8、非正式群体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人(通常规模比较小)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9、组织文化是指组织成员在长期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它包括组织成员共用的人生观、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理想、信念、期望、态度和行为准则的总和。
10、头脑风暴就是在决策环境中,对决策参与者不加任何限制,让头脑中的各种想法都能表达出来,从而形成科学决策地过程。
这种决策方法主要针对决策问题,如遵从压力,而制定的一种科学方法。
11、组织发展是指以人员优化和组织气氛协调为思路,通过组织层面的长期努力,改进和更新企业组织的过程,实现系统的组织变革,进行组织发展,往往要在一些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运用管理心理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以实现预定的组织变革计划和目标。
《组织社会学》完整版
企业社会工作(周沛主编,复旦出版社,2010年版)
企业社会工作实务(高钟、王丰海编著,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2年版)
第一章 组织的概念及其运行
第一节 组织现象与经典问题(参见《十讲》) 第二节 组织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 组织概念及其运转过程 第四节 我国社会组织研究状况
5
组织现象与经典问题
一、问题与现象:组织研究的课题
38
第二章 组织社会学的理论
第一节 组织与市场 第二节 组织与制度 第三节 组织与社会关系网络 第四节 有限理性与组织研究 其它:
科学管理理论、科层组织理论、人际关系理论、 组织协作理论、系统理论与权变理论、制度学派理论、 组织环境理论、组织经济理论
39
第二章 组织社会学的理论发展 第一节 组织与市场: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角度
组织:有结构的整体活动
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伴随正式组织运转而产生的。
正式组织
以理性原则为指导
非正式组织
感性因素为指导 以感情与融洽的关 系为标准 活动以成本与效率 行为规则是为共同 为主要标准,为此 的、不成文的行为 确保成员合作 规则
正式组织的延伸涵义:
(1)正式组织延伸了个体能力不足,即组织是一种实现目标 的工具或手段; (2)组织也是个体实现其自身目标的工具; (3)实现组织目标是个体目标实现的前提,成员必须共同努 力; (4)组织的效率较高
(二)讨论 钱德勒相关理论的缺陷:一是不能解释组织目标一致vs内部 结构差异;二是依然为解释“为什么需要组织”。
43
三、交易成本学派的基本思想
科斯、威廉姆森(1975《市场和等级制度》、1985《资本主义的经济制 度》) (一)威廉姆森的理论框架 基本概念:“有限理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行为的投机性倾向、 “小数现象”(如两个公司间通过合同成为双边关系,只有两个或很少 数目的公司参与。)这些现象的相互结合会产生市场失败问题。
组织社会学 教学大纲
《组织社会学》教学大纲陈林生博士法政学院社会工作系第一章组织社会学与组织内容提要一、组织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二、组织的概念与运转过程三、我国社会组织的研究状况一、组织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一)组织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张家麟:组织社会学是一门关于具体的社会系统、社会结构、社会过程以及它们组成成分的形成、发展和发挥作用的规律的科学。
达维久克:组织社会学是研究组织的结构、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周雪光:组织社会学就是从社会学角度去研究组织现象。
杨伟民:组织社会学是了解、解释、预测如何更好地建构社会组织以实现其特定目标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是社会组织中的正式组织。
《中国百科大辞典》:组织社会学是社会学的分支,用社会学原理和方法研究企业、政府、社会团体的结构、组织目标、行为和功能,内部、外部关系及其变化,以提高组织效率,推动组织发展。
组织社会学是指对社会组织(包括企业及各类机构)的结构、功能及其运转规律和问题的研究科学。
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组织社会学的研究客体;二是组织社会学的研究内容;三是研究的基本变项。
1、研究的基本概念组织社会学的研究客体是指专业组织形式。
一般可以区分为两种类型:行政组织(包括企业和机关)和一般的社会组织,而社会组织又可以分为两类,即有章程的、联合的组织形式和没有章程的、自愿的组织形式。
组织社会学重点研究前一类组织形式,即各类企业(机关)等专业组织形式。
这类组织形式既是一种正式组织,也是社会系统中最活跃、最具有创新能力和影响力的一种组织形式。
2、研究的主要内容(1)基本结构形式组织结构是指设计的结果,它包括组织的政策、功能、地位、责任、权威、授权等。
(2)组织结构的功能分析无论组织设计出怎样的结构,都包含四种功能,即正功能与反功能,隐功能与显功能。
(3)组织的运转过程、问题与规律(4)组织研究的基本变项组织社会学的研究变项包括人的变项、组织变项和环境变项。
通过这些变项形成了不同的研究领域。
(二)组织社会学的基本任务:1、在行政系统中,对政府行为的可行性,中央集权的局限性,以及整体社会控制方式的研究。
组织社会学
组织社会学[美] W•理查德•斯科特(W. Richard Scott), 杰拉尔德•F•戴维斯(Gerald F. Davis)/著, 高俊山/译. 组织理论——理性、自然与开放系统的视角(Organizations and Organizing: Rational, Natural, and Open System Perspectives)[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组织理论:理性、自然和开放系统的视角》第一篇:组织研究导论第一章:作为研究主题的组织1.组织的重要性“我们的社会是一个组织化的社会”,帕森斯认为:“组织的进展已成为高度分化社会中的要紧机制,通过那个机制,人们才有可能完成任务,达成对个人而言无法企及的目标。
”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舞台上,组织正日益普遍起来,这一点恰恰说明了其重要性,同时,它们的重要性还表达于另一个方面,那确实是,组织正越来越频繁地被作为困扰着当代社会的各种弊病的根源。
比如:(1)米尔斯在1965年便警觉的提出了“权力精英”的显现,他们再三个重叠的组织登记中占据高地:国家机构、军队和大公司;(2)组织使现代生活理性化: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组织而被系统地理性化—即被规划、被系统化和科学化,变得更加有效和有序,处于“专家们”的治理之下。
梅勒:“他的残酷莫过于以专家来取代善良之人,以理性的危机来取代魔鬼,及以神经质的女性取代女巫”这些广泛的关于组织的普遍负面后果的非难与关注,恰恰证明了它们在现代世界中的重要性。
组织的研究能够增进我们对整个社会的明白得。
霍曼斯指出了组织研究关于社会科学的价值:“事实上,现代社会的大型企事业组织差不多上建立在人类团体的意志上的,不仅如此,组织更是这种意志的合理化反映。
”2.作为研究领域的组织(1)组织研究领域的显现直至40年代后期,组织研究才作为社会学的一个独立研究领域而存在。
往常差不多上一些实证研究:例如犯罪学家对监狱的研究,政治分析家对政党结构的考察,工业社会学家对工厂和工会组织的研究。
组织社会学
(以学生自学为主)
传统原则
组织设计的原则
动态原则
组织设计的程序
组织设计的基本形式(P154---161)
对比:直线式 / 矩阵组织 / 事业部制
群体概述; 群体结构及群体间的关系;
群体冲突及处理办法;
非正式群体对组织运转与发展的影响;
组织文化的性质与基本要素;
组织文化的发展阶段与层次;
组织文化的功能与塑造途径;
第一节 组织文化的性质与基本要素
第一节 组织文化的性质与基本要素
第一节 组织文化的性质与基本要素
第一节 组织文化的性质与基本要素
第一节 组织文化的性质与基本要素
第一节 组织文化的性质与基本要素
第一节 组织文化的性质与基本要素
显性的
第一节 组织文化的性质与基本要素
经济环境 市场
一般组织环境因素
资源供应者
社会环境
具体工作 环境因素
技术环境 政治环境
权力 资源
组织内 部因素
群体发 展
参与者
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 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的企业战略分析方法。
企业“能够做的”
企 业 “ 可 能 做 的 ”
S:组织机构的内部因素,具体包括:有利的竞争态势;充足的财政来源;
第一节 组织文化的性质与基本要素
第一节 组织文化的性质与基本要素
第一节 组织文化的性质与基本要素
第一节 组织文化的性质与基本要素
第一节 组织文化的性质与基本要素
第二节 组织文化的发展阶段与层次
创 建
群体 认同
形 成
普遍化
创建人 创立新 公司的 构思
创业群 体对构 思价值 的一致 赞同
《组织社会学》整理版
第一章组织的概念及其运行一、组织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组织形式专业组织和一般的社会组织2.研究对象企业、政府机关等专业组织3.研究问题(1)研究的基本概念角色、角色期望、角色压力、角色紧张、冲突、性格、价值、社会规范、文化、社会行动、社会关系、社会系统。
(2)研究的内容组织的结构与功能、运转过程及规律、问题诊断与分析。
(3)研究的变项:1.人的变项:需要、动机、态度、信仰、价值取向。
2.组织变项:目标、结构、资源等。
3.环境变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以及市场环境、内外关系等。
二、组织的概念及其运行过程1.社会中的组织人与组织的关系;工业化与社会组织的变迁。
2.何为正式组织?为什么社会会产生正式组织?3.组织如何运转?如何实现有序运转?请思考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
4.组织与社会组织结构是社会结构的一个层面;(2)组织分化是社会分化的体现之一;现代社会是高度组织化的社会;(4)社会组织是社会稳定的安全阀。
三、我国社会组织的研究状况1.1978年以前的组织状况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国有企业等多种组织形式( 国有企业单一的组织形式2.1978年以后的组织分化3.我国特有的“单位现象”(1)单位组织的特点:行政化与功能多元化单位资源的公有制、非独立性、功能多元化、行政级别(2)单位成员与组织的关系生活保障、福利单位化、个人活动的合法性第二章组织社会学的理论发展一、组织理论发展概述1.组织研究的多学科性(1)管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组织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对组织现象解释的基本逻辑是效率机制。
(2)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如何获得比个体生产组织形式更高的效率,对组织现象解释的基本逻辑是效率机制。
(3)心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人的因素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对组织现象解释的基本逻辑是行动者行动背后的心理机制。
(4)政治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利益关系问题,对组织现象解释的基本逻辑是竞争机制,考察的重点是组织间、组织内的权力关系。
组织社会学第一章 组织的概念及其运行
三、组织社会学研究的特点
组织社会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与许多学科 都有联系,如劳动社会学(研究组织成员 的激励与工作问题)和管理社会学(研究 组织内管理者的角色和企织现象是最复杂的社会现象之一,涉及 多学科知识,是一门交叉性和综合性较强 的学科。因此,人们常说,组织社会学是 社会学研究领域的最高成就。
第二节 组织的概念及其运转过程
一、组织的概念
对组织现象进行研究关键在于认识组织的 概念,它是研究的出发点。组织社会学中 所使用的组织概念基本上是指正式组织, 它对社会结构具有稳定和持久的影响,从 而区别于那些无结构的非正式群体和非正 式组织(属于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二、组织的运转过程
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T. Parsons)是组 织分析的先行者,他对组织分析的出发点 是组织的价值模式,这种价值模式决定了 组织对其所在情境的基本取向,因而指导 个人的参与活动,并能够给予组织以合法 性的地位。
三、组织与社会的关系
组织与社会有明显的界限,各自履行不同 的功能。组织利用社会制度提供的机会获 取利益。一个现代化的社会是高度分化的 社会,其中主要的分化形式就是组织分化。
第三节 我国社会组织研究状况
一、传统组织结构的特点
对1949年以前的中国社会,可采取多种分 析方法。从总体上看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 基本结构,给人的印象一方面是高度封闭 等级制的金字塔型结构,另一方面是表现 多样化的组织结构。
二、改革开放后组织结构的分化
从1978年以后,我国社会组织分化基本上 是在原有组织形态基础上进行的,主要集 中在三个方面。
三、对“单位现象”的研究
单位是我国特有的社会组织形式,是科层 制的一个变种。它与西方学者研究的目标 明确、功能单一的组织形式有很大的差别。
组织社会学全套讲义
《组织社会学》讲义绪论(第1周)第一章:组织管理理论(第2-4周)(讨论一周)第二章:组织环境与组织目标(第6周)第三章:组织结构与设计(第7周)第四章:组织行为与工作动机(第8周)第五章:群体结构与群体动力学(第9周)第六章:组织中的权力与领导(第11周)第七章:组织管理与决策(第12周)第八章:组织计划与控制(第13周)第九章:组织变迁与发展(自学)第十章:当代中国的社会组织与管理问题(第15-16周)一、什么是组织社会学组织社会学(Sociology of Organization)是研究社会组织、组织行为及组织管理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
百科全书的定义:研究社会组织的建立、运行、变迁、发展及其规律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
又可简称为组织理论或社会组织研究。
其研究对象是组织(Organization)。
周雪光:“简而言之,组织学是研究、解释组织现象的一门学科,组织社会学是从社会学角度研究、解释组织现象的一门学科。
(6页)相关学科:组织行为学——关于组织中人的行为、人际关系的研究。
故可以看作是组织研究的一个方面。
当然,组织行为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分支学科,也有其自己的研究问题。
管理学——是对管理过程及管理者行为的研究。
但它可分为经济管理学、工商管理学、社会管理学等。
跟组织社会学直接相关的是社会组织的管理。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组织理论或组织社会学是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二、社会组织(Social Organization)1、什么是社会组织?它跟社会群体等概念的异同之处社会组织是指为达到某种特定目标而有目的形成的一类社会群体。
或者说,它是结构严密的社会次级群体。
因为在社会组织的内部,有明确的劳动分工和权力结构关系,其成员都担负着不同的角色和任务。
不同认识W.斯格特关于组织的三种不同界定:作为理性系统的组织(布劳和W.斯科特:由于……组织的突出特征是因其欲达到特定的目标而被正式建立起来的,即所谓的…正式组织‟,23页)、作为自然系统的组织(组织是一种集合体)、作为开放系统的组织(组织是与参与者之间不断变化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活动体系;该体系根植于其运行的环境之中,即依赖于与环境之间的交换,同时又由环境建构。
组织社会学
四、第三部门 (一)第三部门组织的基本特征 1、以公共利益为目标,向社会提供公共物 、以公共利益为目标, 品或准公共物品 2、独立于政府组织 、 3、不以营利为目的 、 4、是自主管理的自治组织 、 5、依靠组织成员的志愿参与 、
组织社会学: 组织社会学: 用社会学视角研究组织现象。 用社会学视角研究组织现象。 1、组织与市场: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研究角度 、组织与市场: 解释逻辑: 解释逻辑:效率机制 交易成本:有限理性、不确定性、投机性、 交易成本:有限理性、不确定性、投机性、 小数现象
2、组织与制度:制度学派的研究角度 、组织与制度: 解释逻辑: 解释逻辑:合法性机制 迈耶新制度主义) (迈耶新制度主义 制度化组织:强迫性、模仿、 制度化组织:强迫性、模仿、社会规范 集体) (集体)搭便车
3、组织与社会关系网络:网络学派的研究角 、组织与社会关系网络: 度 内嵌性、 内嵌性、结构洞 4、有限理性与组织研究: 、有限理性与组织研究: 组织规则制度与有限理性 组织学习与有限理性
组织理论
一、科层制理论 (一)合法性统治类型 1、传统型 、 2、魅力型 、 3、法理型 、
(二)科层制的特征 科层制是指建立在法理型统治基础上 以正式规则为管理主体的, 的,以正式规则为管理主体的,具有职 权分工和职位等级体系的组织形式和管 理方式。 理方式。 1、明确规定的固定权限 、 2、明确规定的职位等级 、 3、执行职务建立在公文基础上 、 4、职务的专业化和量才录用 、 5、照章办事 、
二、私人部门 (一)私人部门组织的基本特征 1、提供私人物品(竞争性、排他性) 、提供私人物品(竞争性、排他性) 2、私人作为投资主体,其权益归私人所有, 、私人作为投资主体,其权益归私人所有, 其组织资源属于私人资源 3、组织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 4、市场是实现目标的竞争性活动领域,也 、市场是实现目标的竞争性活动领域, 是私人部门的主要调节机制。 是私人部门的主要调节机制。
组织社会学
名词解释1. 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2. 互惠组织:特定成员是组织目标的主要受惠者,成员基本根据自己的兴趣而参与组织的活动,结构松散,来去自由。
成员的参与度对组织权利的获得有极大的关系和影响。
3. 模式维持组织:指那些能够培养和准备将来顺利而有效的进入其他组织的人员的组织。
属于一种服务性的组织,培养和准备终生从事某种行业的人员。
4. 社会堕化:指个人与群体其他成员一起完成某种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时偏少,活动积极性与效率下降的现象。
5. 组织文化:指组织成员在长期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它包括组织成员共有的人生观、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假想、信念、期望、态度和行为准则的总和。
6. 组织发展:运用行为科学知识进行有计划的、全局的和自上发动的努力,其目的在于通过对组织内的各种过程的有计划的干预以增进组织的有效性和健康发展。
7. 正式沟通:指组织的信息按照明确的规章制度所规定的方式进行传递,所要传递的信息是正式的和成文的,各个传递环节也都有明文规定。
8. 非正式沟通:指通过非正式渠道传递的非正式信息,是组织成员在长期相互作用中形成的一种互动方式,常常会对组织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9. 组织冲突:指相互作用的各方由于价值体系的差异,或在稀有资源的分配过程中的矛盾引起的对立或斗争,其目的在于给对方造成破坏和伤害。
10. 无边界组织:是指其横向的,纵向的或外部的边界不由某种预先设定的结构所限定或定义的这样一种组织设计。
辨析1. 马斯洛与阿德福的辨析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后来被广泛运用到组织管理的过程中,对组织成员需求状况的研究成为很多决策的基本依据。
但是,他所强调的需要满足层次的递进性显得比较绝对化而且也不太符合实际。
阿德福把人类的需要简化为三个范畴:生存、交往和发展(ERG)。
生存需要指某些物质实体或物质条件的需要;交往需要指一些通过与其他组织成员公开沟通、交换思想及情感得到满足的需要;发展需要指一些通过个人较强地介入工作环境所满足的需要,指一个人的技能和能力的充分发挥,以及新的技能和能力的创造性的发展。
8组织社会学共53页
2、学者的观点
• 伯特兰·罗素:权力是有预期地努力的结果 • 马克斯·韦伯:权力意味着在社会关系中哪怕是遇到反对也能贯彻自
己意志的可能性 • 彼得·布劳:权力是通过消极制裁进行控制的能力,是个人或群体将
其意志强加于其他人的能力 • 拉斯韦尔和卡普兰:权力是施加影响力的特例;这是借助制裁背离的
行为来影响他人的决策的过程 • 李景鹏:权力是人际关系中的特定的影响力,是根据自己的目的去影
11
权力的基础∕来源
• 1. 强制(coercive)权力 — 权力来自于害怕 • 2. 奖赏(reward)权力 • — 权力来自于有能力分配有价值的东西 • — 薪资、绩效考核、晋升、指派工作、共事者、或销售地点 • 3. 法定(legitimate)权力 • — 权力来自于正式组织阶层中的职位 • 4. 专家(expert)权力 • — 权力来自于个人的专长、特殊技能、或知识 • — Information / Knowledge Is Power. • 5. 感召(referent)权力关联权(参照权) • — 权力来自于拥有所需的资源或是个人特质 • — 崇拜 → 认同 → 取悦
遗忘,而容易成为八卦女王或王子,被野心份子利用,成为办公室斗 争放话的传声筒。
7
第一节 组织权力概述
一、权力的界定
1、词源学考察 • 英语中power一词来自拉丁语potestsa或potentia,
引申自拉丁语动词potere,意指能够做某事,是故 权力往往是指贯彻某种意志以达成一定目标的能力。 • 汉语中的“权”指的是公平、平衡之意,故有“谨权量, 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论语》)、 “权,然后知轻重。”(《孟子》)的说法
响他人行为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组织的概念及其运行•一、组织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组织形式专业组织和一般的社会组织•2.研究对象行政组织(企业、政府机关等专业组织)、一般社会组织•3.研究问题•(1)研究的基本概念•角色、角色期望、角色压力、角色紧张、冲突、性格、价值、社会规范、文化、社会行动、社会关系、社会系统。
•(2)研究的内容组织的结构与功能、运转过程及规律、问题诊断与分析。
请思考研究的具体问题。
•(3)研究的变项(互相影响)•1)人的变项:需要、动机、态度、信仰、价值取向。
•2)组织变项:目标、结构、资源等。
•3)环境变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以及市场环境、内外关系等。
•二、组织的概念及其运行过程•1.社会中的组织人与组织的关系(相互依赖);•工业化与社会组织的变迁。
•2.何为正式组织?为什么社会会产生正式组织?•3.组织如何运转?如何实现有序运转?•请思考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
•4.组织与社会1)组织结构是社会结构的一个层面;•2)组织分化是社会分化的体现之一;•3)现代社会是高度组织化的社会;•4)社会组织是社会稳定的安全阀。
•三、我国社会组织的研究状况•1.1978年以前的组织状况•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国有企业等多种组织形式 国有企业单一的组织形式•2.1978年以后的组织分化•3.我国特有的“单位现象”单位制度——我国独特和关键的制度形式•1)单位组织的特点:行政化与功能多元化•单位资源的公有制、非独立性、功能多元化、行政级别•2)单位成员与组织的关系•生活保障、福利单位化、个人活动的合法性第二章组织社会学的理论发展•问题思考:•1.组织社会学为什么会诞生在20世纪初期?•2.20世纪初期,还诞生了哪些学科?•3.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研究问题的视角,有何不同?比如:幸福感、信任、社会行为。
•4.工业革命与社会分工•一、组织理论发展概述•1.组织研究的多学科性•(1)管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组织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对组织现象解释的基本逻辑是效率机制。
•(2)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如何获得比个体生产组织形式更高的效率,对组织现象解释的基本逻辑是效率机制。
•(3)心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人的因素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对组织现象解释的基本逻辑是行动者行动背后的心理机制。
•(4)政治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利益关系问题,对组织现象解释的基本逻辑是竞争机制,考察的重点是组织间、组织内的权力关系。
•(5)社会学研究的中心问题——组织内人际关系,考察的重点是组织的生成机制与运作机制。
•2.组织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四种形态•(1)理性系统组织理论•代表学者:韦伯——科层组织理论;•泰罗——专业化分工、合理化的工艺流程和标准化的训练是组织效率的根本保障;•法约尔——正式组织结构与一般管理过程省的关系。
•理论的共同点:把组织看成是一个理性工具,组织效率源于组织成员的理性。
•(2)自然系统组织理论•代表学者:梅约、马斯洛、赫茨伯格、麦克格雷戈•理论共同点:组织是自然历史发展的过程,组织不是理性工具,而是为了完成组织任务建立起来的的人际关系结构。
•(3)开放系统组织理论•代表学者:洛尔施、劳伦斯•研究主题:组织与环境的关系;•基本观点:组织的最佳结构取决于它所处的环境条件、技术、目标和规模等因素,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组织设计和管理。
•(4)行动者系统的组织理论•重点探讨组织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结果。
•学术流派:决策理论、组织经济理论、社会网络学派等。
•代表性学者:西蒙、康芒斯、科斯、威廉姆森、格兰诺维特、博特等第三章组织分类与研究方法•一、一般组织的分类原则•1.帕森斯的分类方案(结构功能主义的代表者)•依照功能和目标进行分类:经济生产组织、政治目标组织、整合组织(各种社团)、模式维持组织(公安局)。
•2.布劳和斯科特的分类方案•以组织的受惠者为基础把组织分为四类:互惠组织、服务组织、经营性组织、大众福利组织。
•3.埃特奥尼的分类方案•依照组织权力类型和组织成员的服从方式,将组织分为三类:疏远类组织、功利类组织、道德类组织。
•4.卡茨和卡恩的分类方案•以追求的目标和执行的功能,将组织分为四种类型:生产和经济组织、模式维持组织、适应性组织、管理或政治性组织。
•5.汤普逊的分类方案•以组织所使用的技术为基础,将组织分为三类:长链组织、- 1 -媒介组织、集约组织。
•二、我国社会组织的分类•1.以产业为基础进行组织分类•第1产业组织(农林牧渔)、第2产业组织(工业和建筑业)、第3产业组织(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2.以企事业、国家机关、党派及人民团体机构编制的性质为基准进行组织分类。
国家机关编制组织、国家事业编制组织、国家企业编制组织•3.按照职能进行组织分类•政府组织(街道、区)、经济组织(公司企业)、社会组织,其中社会组织属于非营利非政府的第三部门组织•4.依照组织规模进行组织分类大型、中型、小型企业等。
•5.依照组织内部关系进行组织分类•(1)正式组织:正式的组织任务分工、组织人员分工、组织编制,如学校、企业、政府机关等。
•(2)非正式组织:没有确定的机构分工和任务分工,没有固定的成员和正式的组织制度,如学术沙龙、健身俱乐部等。
•三、组织研究的系统方法•1.系统研究法的基本概念•1)系统的内涵相互依赖、整体性、协同作用。
•2)系统概念的分类子系统、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动态系统和静态系统。
•2.组织与系统1)稳定与变迁;2)功能分析请思考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默顿的中层理论•3.组织系统的分析层次•人际关系层次、团体关系、社会秩序第四章组织目标•一、组织目标的性质请思考:•1)组织目标既是组织拥有者的目标,又是组织成员的共同目标。
•(2)社会分化程度越高,组织类型越复杂。
(eg:农村,分化程度低,组织类型单一)•1.组织目标的含义•定义:是组织努力争取达到和所希望的未来状态,是组织开展活动的依据和动力,代表着一个组织的未来和发展方向。
•内容:内容广泛,因组织类型而不同。
•2.组织目标的分类•主要目标:满足主要受益人群体的需求和愿望。
股东•次要目标:满足次要受益人群体的需求和愿望。
雇员•详见116页表4-1•二、影响目标制定的因素(看看即可)•1.文化环境对目标的影响•一般组织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法制环境、政治环境。
•具体工作环境:组织面临的市场、顾客及其服务系统、组织资源的供应者、技术环境。
•2.组织内部因素对目标的影响•权力分布状况、组织拥有的资源、组织发展阶段•3.组织参与者对目标的影响•忠诚度、个人目标的实现程度、员工关系等。
•三、目标制定的方法与原则•1.基本原则(重点)•互惠原则(组织本身和组织员工的利益)、评估原则、选择原则•2.制定方法•指令法与参与法、控制法与激励法、定性法与定量法•四、目标评估指标(重点)•有效性、效率、人道主义☆(安排一定比例的残疾人就业,这是社会责任,不能一味的为了组织最大利益。
当员工家庭困难时,应当给予帮助,不能忽略员工的业余生活)第五章组织结构与设计组织结构是社会结构的一个层面•一、组织结构的性质•1.组织结构的传统研究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部正式规定的、比较稳定的相互关系形式。
具体指什么?•组织结构建立的原则:分工明确、权力与责任、目标统一、效率原则、等级原则(不同的部门之间要存在上下的等级,便于管理)、权威层次•结构是规范成员行为的制度(韦伯科层制)•2.组织结构的假设与变项•组织设立的基本原则:组织成员对结构的认识;组织实际运转情况。
•基本假设:1)组织存在是为了达到某一目标;2)有一套适合其目标、环境、技术及人员的结构;3)当组织环境及其成员的感情要素均被理性规范所限制时,组织最为有效;4)专门化有利于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5)最佳的沟通和控制是权威和事本原则;6)结构可以有系统的设计和实行;7)结构随环境而变。
•结构变项:组织规模;组织的复杂性;组织的形式化•3.组织结构的要素分析(重点)•包括四个要素:地位(个人的,机构的。
)、角色、规范和权威(每个组织员工都有权威,权威的建立通过地位和角色建立)•二、组织结构的分化与整合•结构分化的两种形式:水平分化和垂直分化。
•1.水平分化(组织内部门的分化)•以功能为基础进行的专业化和分化过程,经常采用的方式,如按功能分部化、按程序或设备分部化、按人员和服务对象或物体分部化以及按地域分部化。
•水平分化的影响——各部门间的依赖性提高;纵向分层增多(组织内部门的分化,增减)•2.垂直分化(组织内成员的权力、责任的分化)•组织的等级和层次结构的确定,以利于有效的整合与控制。
•垂直分化的前提与原则(详见教材142-143页)•三、组织设计的原则与理论第六章组织群体与组织关系•一、群体概述•1.何为社会群体?•为实现共同目标的两个以上的保持持续连续性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个人组成的社会单位。
特征:共同目标,相互依赖性、成员间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关系。
- 2 -•2.为什么要组成社会群体?•3.社会群体如何形成?•4.现实生活中,群体类型有哪些?•5.影响群体行为的因素?•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组织效益)•二、群体结构•1.群体结构是指群体成员之间比较稳定的关系模式。
•2.影响因素:个人因素、环境因素、群体类型因素、发展阶段因素•3.群体结构的构成要素•地位、角色、规范制度、责任与权力•三、群体间关系•制约因素:任务的确定性、目标差异性、相互依赖性•群体冲突的原因:扩大影响力、提高群体地位、资源分配•四、组织内的非正式群体(各种趣味小组、各种俱乐部)第七章组织文化什么是社会文化?社会文化如何形成?每一个人都生活在某一特定的文化氛围中。
•一、组织文化的性质(重点)•1.组织文化的概念(组织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形式,是组织客观存在的一部分,不是在短期内形成的)•组织成员在长期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体系,它包括组织成员共有的人生观、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假想、信念、期望、态度和行为准则的总和。
(行为产生文化)•具体体现为:创新与冒险的意识、严谨的工作态度、目标定向性程度、人际导向程度、团队精神程度、进取心养成、稳定性程度。
•2.组织文化形成的基础•(1)环境因素:地理位置、行业竞争性、国家政策等。
•(2)组织领导者的价值取向•(3)组织成员的结构•3.组织文化的发展阶段与层次•(1)创建阶段;(2)群体认同阶段;(3)共同价值观的形成阶段;(4)共同价值观的普遍化阶段•4.组织文化类型•(1)学院型组织文化:对年轻员工进行专门培训,使其从事专业化工作。
•(2)俱乐部型组织文化:对员工进行通才式教育,而不是专业化教育。
•(3)棒球队型组织文化:重视有才能的员工,对于成绩突出的员工给予奖励和较大的自由度,使其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