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社会学

合集下载

组织社会学全

组织社会学全
个用规章制度限制外人进入的一个封闭的 团体。
• 波普诺:人们长期以来为达到某一特定 目标而结成的群体。组织就是精心设计的 以达到某种特定目标的社会群体,俱乐部、 学校、教堂、医院、监狱、公司和政府机 构均为组织。
• 吉登斯:一个组织是以公务关系为基础, 为完成特定目标的一大群人的结合。
• 霍尔:组织是有相对明确的边界、规范的 秩序(规则)、权威阶层(等级)、沟通 系统及成员协调系统(程序)的集合体, 这一集合体有一定的连续性,他存在于环 境之中,从事的活动往往与多个目标有关, 活动对组织成员、组织本身及社会产生效 果。
与其他学科研究组织的差异: • 政治学:强调组织的权力进程和决策过程,关注政
党与行政组织 • 经济学:研究的“经济人”视角,研究稀缺资源的
获取和分配,并关注生产力和效率问题,关注的是 工业组织。 • 心理学:则对人的感性认识、理性认知和行为动机 的差异感兴趣。 • 人类学:对不同文化价值如何影响组织运作及其成 员议题感兴趣。 • 社会学:兴趣广泛,主要是社会人的视角。对等级 秩序、规范与情绪对行为的影响、组织的合法性、 组织与环境的关系等。
• 相较起来,涂尔干比较明确地指出一个社 会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学的角度应该是从 群体的层次来研究群体(社会)现象。
什么是社会学的角度?
• 「什么是社会学的研究角度」是个悬念, 但答案却很明显:我们并没有一个统一的 社会学研究框架;我们关注的是具体的理 论以及它们的观点和角度。
• 社会学领域中缺乏一个占统治位置的中心 理论,这个状况也有一个好处:它为在这 领域中从事研究的学者留下了一个非常大 的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3、目标:(是否存在独立的组织目标?) 4、技术:(从事和拥有为其工作所用的技术) 5、环境:(物质、文化、科技和社会环境)

组织社会学

组织社会学

填空16名词4简答论述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组织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及特点一、组织社会学的含义组织社会学:通过组织现象观察社会发展和变化的学科。

它是通过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组织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来揭示社会组织及其活动的规律性。

从研究对象的角度组织社会学是指对专业组织的结构、功能及其运转规律和问题的研究。

(一)研究客体组织社会学的研究客体是专业的组织形式。

专业的组织形式——企业、政府、社会组织(部分)。

我国对组织的分类以产业为标准:1.第一产业组织:以自然为开采对象的产业组织形式,包括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

2.第二产业组织:在第一产业组织基础上形成的产业,包括工业(制造业、电子、煤气)和建筑业。

3.第三产业组织:包括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两大类。

流通部门的行业包括交通运输、商业饮食、邮电通讯、物资供销和保管仓储业。

服务部门的行业可分为生产和生活服务部门;科教文卫等服务部门;社会公共服务机构。

以机构编制为标准的分类1.国家机关编制的组织:包括国家权力、行政、司法机关等组织,各级各类党派组织,全国政协及各地办事处,人民团体等。

2.国家事业编制的组织:为国家制造和改善生产条件,促进社会福利,满足人们文化、卫生等需要,其经费实行预算拨款制的国家事业机构。

包括农、林、水利、气象、文教卫生、科学研究、勘察设计、社会福利、城市公用事业、交通事业组织等。

3.国家企业编制组织,直接从事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商业流通等活动,其生产的价值可用货币表现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包括冶炼、各类农场、建筑业、铁路交通、商业服务系统等。

9按职能进行分类:政府组织:包括立法机构、公安部门、检察院、法院、检查和军队等,是整个社会的管理机构,其行为准则是促进社会效益最大化。

经济组织:各类企业组织,其行为准则是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效率最优惠。

社会组织:多是非营利、非政府的第三部门组织。

10(二)研究的内容1.组织的基本结构形式组织结构:设计的结果部门化:组织内部的分工过程操作:指组织的表现,包括个人表现、合作表现、技术过程。

《组织社会学》课件

《组织社会学》课件

公共部门现代化。
组织社会学在非营利组织中的应用
组织发展与战略规划
志愿者管理
通过运用组织社会学的知识,非营利组织可以更有 效地管理和激励志愿者,提高志愿服务质量。
非营利组织利用组织社会学的理论,可以更 好地规划组织发展方向,提高组织效率。
资源动员与社会网络构建
非营利组织可以利用组织社会学的理论,更 好地动员资源和社会网络,扩大组织影响力 。
组织社会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01
02
03
组织结构优化
组织社会学帮助企业分析 内部结构,优化组织设计 ,提高管理效率。
员工关系管理
运用组织社会学的理论, 企业可以更好地处理员工 之间的冲突,建立和谐的 工作环境。
战略决策制定
通过组织社会学的视角, 企业可以更全面地分析内 外环境,制定出更有效的 战略决策。
组织社会学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
政策制定与执行
01
公共管理机构运用组织社会学理论,能够更好地理解政策执行
过程中的障碍,优化政策效果。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02
通过借鉴组织社会学的理论,公共部门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和激
励员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公共部门改革
03
组织社会学为公共部门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论指导,推动
组织绩效的管理方法
目标管理
通过设定明确、可衡量的目标,使员工了解组织期望,并据此制定个人工作计划。
关键绩效指标(KPI)
选取对组织成功至关重要的少数几个指标,用于监控和评估组织绩效。
平衡计分卡
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评估组织绩效。
360度反馈
通过上级、下级、同事等多方面的反馈,全面了解员工绩效表现。

社会学第十章 社会组织

社会学第十章    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的构成
二、社会组织的分类
(一)常见的组织分类 1.按照功能和目标进行分类(代表人物是T.帕森斯) 经济生产组织。例如,实业公司 政治目标组织。例如,政府机构和权力组织。 整合组织:这类组织主要涉及到调解和指导动机,为实 现社会制度的期望或促使社会各部分良好配合的组织。如 精神病院等。 模式维持组织:指那些具有“文化”、“教育”和“价 值承载”功能的组织。例如,教会和学校等。
(二)我国社会组织的分类 一是以产业为标准,分为三类组织: 第一产业组织:以自然为开采对象的产业组织形式,包 括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等。 第二产业组织:指以第一产业组织基础上形成的产业, 包括工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组织:包括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两大类。 二是以机构编制为标准的分类 (1)国家机关编制的组织,包括国家权力、行政、司法 机关等组织,各级各类党派组织,全国政协及各地办事处, 人民团体等。 (2)国家事业编制组织,指为国家创造和改善生产条件、 促进社会福利、满足人们文化、卫生等需要,经费实行预算 拨款的国家事业机构。包括科、教、文、卫等公共事业组织, 农、林、水利和气象等生产性组织等。 (3)国家企业编制组织,指直接从事工农业生产、交通 运输和商业流通等活动、其产生的价值可用货币表现的相对 独立的经济实体,包括冶炼、农场、建筑业、铁路交通等
“霍桑实验”
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 厂,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 和养老金制度,但工人们仍愤愤不平, 生产成绩很不理想。为找出原因,美国 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研究小组开展实验 研究。
心理学家梅奥
霍桑实验共分四阶段: 一、照明实验。当时关于生产效率的理论占统治地位 的是劳动医学的观点,认为工人生产效率与疲劳和单调感 等有关,于是当时的实验假设便是“提高照明度有助于减 少疲劳,使生产效率提高”。可是经过两年多实验发现, 照明度的改变对生产效率并无影响。具体结果是:当实验 组照明度增大时,实验组和控制组都增产;当实验组照明 度减弱时,两组依然都增产,甚至实验组的照明度减至 0.06烛光时,其产量亦无明显下降;直至照明减至如月光 一般、实在看不清时,产量才急剧降下来。

组织社会学

组织社会学

名词解释1、组织社会学是指对专业组织(包括企业、机关)的结构、功能及其运转规律和问题的研究。

2、正式组织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具体包括:第一,每一组织都有其确定的目标,组织内的每个人也有各自的目标;第二,组织有一定的独特心理结构,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结构;第三,每一个组织都有其特定的技术结构;第四,组织是一种有结构的整体活动。

3、组织目标就是组织努力争取达到和所希望的未来状态。

它是组织开展活动的依据和动力,代表着一个组织的未来和发展方向。

4、平衡性目标是指组织有意地作出了与它的客观环境相和谐的决策,采取了一种适应环境的战略。

5、改进性目标是指改进旧有的工作目标和以更高效率完成计划的愿望,由于现代社会环境变化迅速,组织为了适应环境变化得需要,常常会改进或树立新的目标。

6、目标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技巧,它指组织上下级管理人员一起制定组织的共同目标,根据预期的愿望严格规定个人的职责范围,并用这个尺度作为组织经营的指导方针和评定个人所做贡献的标准。

7、组织设计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设立某种组织的过程,既包括对新型组织的设立,也包括对原有组织结构的改造,主要从动态的角度考察组织设计;二是指一种设计方案或结果,这是一种静态的考察,主要表现形式是组织图式。

8、非正式群体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人(通常规模比较小)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9、组织文化是指组织成员在长期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它包括组织成员共用的人生观、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理想、信念、期望、态度和行为准则的总和。

10、头脑风暴就是在决策环境中,对决策参与者不加任何限制,让头脑中的各种想法都能表达出来,从而形成科学决策地过程。

这种决策方法主要针对决策问题,如遵从压力,而制定的一种科学方法。

11、组织发展是指以人员优化和组织气氛协调为思路,通过组织层面的长期努力,改进和更新企业组织的过程,实现系统的组织变革,进行组织发展,往往要在一些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运用管理心理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以实现预定的组织变革计划和目标。

《组织社会学》完整版

《组织社会学》完整版

企业社会工作(周沛主编,复旦出版社,2010年版)
企业社会工作实务(高钟、王丰海编著,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2年版)
第一章 组织的概念及其运行
第一节 组织现象与经典问题(参见《十讲》) 第二节 组织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 组织概念及其运转过程 第四节 我国社会组织研究状况
5
组织现象与经典问题
一、问题与现象:组织研究的课题
38
第二章 组织社会学的理论
第一节 组织与市场 第二节 组织与制度 第三节 组织与社会关系网络 第四节 有限理性与组织研究 其它:
科学管理理论、科层组织理论、人际关系理论、 组织协作理论、系统理论与权变理论、制度学派理论、 组织环境理论、组织经济理论
39
第二章 组织社会学的理论发展 第一节 组织与市场: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角度
组织:有结构的整体活动
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伴随正式组织运转而产生的。
正式组织
以理性原则为指导
非正式组织
感性因素为指导 以感情与融洽的关 系为标准 活动以成本与效率 行为规则是为共同 为主要标准,为此 的、不成文的行为 确保成员合作 规则
正式组织的延伸涵义:
(1)正式组织延伸了个体能力不足,即组织是一种实现目标 的工具或手段; (2)组织也是个体实现其自身目标的工具; (3)实现组织目标是个体目标实现的前提,成员必须共同努 力; (4)组织的效率较高
(二)讨论 钱德勒相关理论的缺陷:一是不能解释组织目标一致vs内部 结构差异;二是依然为解释“为什么需要组织”。
43
三、交易成本学派的基本思想
科斯、威廉姆森(1975《市场和等级制度》、1985《资本主义的经济制 度》) (一)威廉姆森的理论框架 基本概念:“有限理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行为的投机性倾向、 “小数现象”(如两个公司间通过合同成为双边关系,只有两个或很少 数目的公司参与。)这些现象的相互结合会产生市场失败问题。

社会学第四章 社会组织

社会学第四章  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是人类创造的物质工具,它有其特定的目标系统。组织目标是每
个组织都必须通过自身的活动去达到的某种有待实现的未来状态。它是组
织开展活动的依据和动力,代表着一个组织的未来和发展方向。 (1)组织目标是组织的灵魂 (2)组织目标是确定组织活动路线的基础 (3)组织目标是组织活动效益和效率的标准 (二)组织目标的分类 主要与次要 长期与短期 平衡性目标与改进性目标 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
(二)社会组织的特征
(1)现代组织的非人格化特征。 (2)现代组织的整体合理性与个体非合理性特征。 (3)现代组织的道德与非道德性的两重性特征。
(三)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
1.规范 2.地位 3.角色 4.权威
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一般包括四个方面,即规范、 地位、角色和权威,它们的相互关系和单位组织的改革和发展
市场化、社会化 现代企业制度 “去行政化” 二、民间组织 (一)民间组织的含义和特征 (二)民间组织的分类和功能 (三)中国民间组织发展状况 三、我国社会转型期组织结构的特点和任务 (一)改革前后组织结构的变化 (二)转型时期组织结构变化的特点
第一,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相联系 第二,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相系 第三,与“产品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相联系 五月花号 小政府、大社会 大政府、小社会
权威:指最有威望、最有支配作用的力量。某个人、某种思 想体系或某种组织,由于其活动内容的价值、功绩或品德被社会 所公认,就具有权威的意义。权威的适用范围、基础和体现者本 身,随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变化而变化。一定的经济关系和社 会生活需要一定的权威。任何权威都是相对的。权威在实践活动 中逐渐形成。
权力:
制度化层面:无章可循、无法可依;任人唯亲; (二)科层制的管理方式

社会学 第八章 组织

社会学 第八章 组织

直线职能参谋制结构 在直线职能制的基础上,给予参谋部门一定 程度的直接决策指挥权,使其变成职能参谋部门。 直线职能参谋结构避免了事事由主管领导决 策指挥的弱点,从而增强了应变能力。
矩阵结构 在直线——职能结构基础上,增加了横向的 领导系统。即纵向按“指挥职能”的领导关系和 横向按“计划——目标”指挥关系,二者交叉形 成矩阵。
Y理论是一种人道主义的帮助型的管理理论, 其主要内容有: 第一,人之所以采取消极或抵制态度,是因 为其在组织中的遭遇和经历所造成的; 第二,人并不是天生就厌恶工作; 第三,外来的控制和惩罚并不是促进人们为 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惟一方法; 第四,对目标的参与是同获得成就的报酬直 接相关的; 第五,在适当的条件下,一般人不仅能学会 接受责任,而且能够学会主动地承担责任; 第六,在现代工业社会的条件下,一般人的 智慧潜能只是部分地得到了利用和发挥。
第七,决策者行动受决策者个性的影响。
所以,西蒙提出了有限理性决策模型,提出 用“令人满意的”准则取代“最佳”原则,即在 决策时,只要备选方案满足或者超过既定的标准 既可。
3.渐近决策模型 渐近决策模型是由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决策 者在决策时在既有的政策的基础上,采用渐进方 式对现行政策加以修改,通过一连串小的改变, 以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逐渐实现决策目标。 渐近决策的原则: 第一,按部就班原则; 第二,积小变为大变原则; 第三,稳中求变原则;
组织沟通分为纵向沟通和横向沟通。
组织沟通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三)组织控制 组织控制是指组织用各种规章制和奖惩手段 约束组织成员的行为,以保证组织的决策和指令 能够有效地贯彻执行,维护组织的各项秩序。
从过程上来看组织控制分为预先控制、现场 控制和反馈控制三个过程。 组织控制的手段有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

组织社会学全套讲义

组织社会学全套讲义

《组织社会学》讲义绪论(第1周)第一章:组织管理理论(第2-4周)(讨论一周)第二章:组织环境与组织目标(第6周)第三章:组织结构与设计(第7周)第四章:组织行为与工作动机(第8周)第五章:群体结构与群体动力学(第9周)第六章:组织中的权力与领导(第11周)第七章:组织管理与决策(第12周)第八章:组织计划与控制(第13周)第九章:组织变迁与发展(自学)第十章:当代中国的社会组织与管理问题(第15-16周)一、什么是组织社会学组织社会学(Sociology of Organization)是研究社会组织、组织行为及组织管理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

百科全书的定义:研究社会组织的建立、运行、变迁、发展及其规律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

又可简称为组织理论或社会组织研究。

其研究对象是组织(Organization)。

周雪光:“简而言之,组织学是研究、解释组织现象的一门学科,组织社会学是从社会学角度研究、解释组织现象的一门学科。

(6页)相关学科:组织行为学——关于组织中人的行为、人际关系的研究。

故可以看作是组织研究的一个方面。

当然,组织行为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分支学科,也有其自己的研究问题。

管理学——是对管理过程及管理者行为的研究。

但它可分为经济管理学、工商管理学、社会管理学等。

跟组织社会学直接相关的是社会组织的管理。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组织理论或组织社会学是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二、社会组织(Social Organization)1、什么是社会组织?它跟社会群体等概念的异同之处社会组织是指为达到某种特定目标而有目的形成的一类社会群体。

或者说,它是结构严密的社会次级群体。

因为在社会组织的内部,有明确的劳动分工和权力结构关系,其成员都担负着不同的角色和任务。

不同认识W.斯格特关于组织的三种不同界定:作为理性系统的组织(布劳和W.斯科特:由于……组织的突出特征是因其欲达到特定的目标而被正式建立起来的,即所谓的…正式组织‟,23页)、作为自然系统的组织(组织是一种集合体)、作为开放系统的组织(组织是与参与者之间不断变化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活动体系;该体系根植于其运行的环境之中,即依赖于与环境之间的交换,同时又由环境建构。

组织社会学

组织社会学

四、第三部门 (一)第三部门组织的基本特征 1、以公共利益为目标,向社会提供公共物 、以公共利益为目标, 品或准公共物品 2、独立于政府组织 、 3、不以营利为目的 、 4、是自主管理的自治组织 、 5、依靠组织成员的志愿参与 、
组织社会学: 组织社会学: 用社会学视角研究组织现象。 用社会学视角研究组织现象。 1、组织与市场: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研究角度 、组织与市场: 解释逻辑: 解释逻辑:效率机制 交易成本:有限理性、不确定性、投机性、 交易成本:有限理性、不确定性、投机性、 小数现象
2、组织与制度:制度学派的研究角度 、组织与制度: 解释逻辑: 解释逻辑:合法性机制 迈耶新制度主义) (迈耶新制度主义 制度化组织:强迫性、模仿、 制度化组织:强迫性、模仿、社会规范 集体) (集体)搭便车
3、组织与社会关系网络:网络学派的研究角 、组织与社会关系网络: 度 内嵌性、 内嵌性、结构洞 4、有限理性与组织研究: 、有限理性与组织研究: 组织规则制度与有限理性 组织学习与有限理性
组织理论
一、科层制理论 (一)合法性统治类型 1、传统型 、 2、魅力型 、 3、法理型 、
(二)科层制的特征 科层制是指建立在法理型统治基础上 以正式规则为管理主体的, 的,以正式规则为管理主体的,具有职 权分工和职位等级体系的组织形式和管 理方式。 理方式。 1、明确规定的固定权限 、 2、明确规定的职位等级 、 3、执行职务建立在公文基础上 、 4、职务的专业化和量才录用 、 5、照章办事 、
二、私人部门 (一)私人部门组织的基本特征 1、提供私人物品(竞争性、排他性) 、提供私人物品(竞争性、排他性) 2、私人作为投资主体,其权益归私人所有, 、私人作为投资主体,其权益归私人所有, 其组织资源属于私人资源 3、组织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 4、市场是实现目标的竞争性活动领域,也 、市场是实现目标的竞争性活动领域, 是私人部门的主要调节机制。 是私人部门的主要调节机制。

组织社会学方向必读书目

组织社会学方向必读书目

组织社会学方向必读书目以下是组织社会学方向的必读书目:1. 《组织理论与设计》(Organizational Theory, Design, and Change),作者Gareth R. Jones这本书是组织社会学领域的经典教材之一,全面介绍了组织理论、设计与变革的基本概念和流派,包括传统理论、现代理论、制度理论和低层次理论等,同时涉及实践方面的案例和问题。

2. 《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作者Stephen P. Robbins这本书主要关注个体和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组织中的个体如何影响、被影响和互动的问题,包括个人行为、决策过程、领导、沟通和团队建设等方面。

3. 《组织文化和领导力》(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Leadership),作者Edgar H. Schein这本书系统全面地阐述了组织文化的概念、特征和塑造机制,涉及文化形成、变迁和影响的各种因素,同时探讨了领导者在组织文化建设和维护中的角色和作用。

4. 《组织社会学》(Organizations: A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作者MichaelJ. Handel这本书主要从社会学角度出发,探讨组织作为社会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功能,介绍了组织中的权力、意识形态、社会化和集体行动等问题,以及组织与社会其他部分之间的关系。

5. 《组织沟通》(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Approaches and Processes),作者Katherine Miller这本书主要关注组织中沟通的问题,包括沟通过程、沟通策略、沟通技能和沟通效果等方面,同时关注一些常见的组织沟通问题,比如跨文化沟通、媒体沟通和网络沟通等。

组织社会学

组织社会学

名词解释1. 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2. 互惠组织:特定成员是组织目标的主要受惠者,成员基本根据自己的兴趣而参与组织的活动,结构松散,来去自由。

成员的参与度对组织权利的获得有极大的关系和影响。

3. 模式维持组织:指那些能够培养和准备将来顺利而有效的进入其他组织的人员的组织。

属于一种服务性的组织,培养和准备终生从事某种行业的人员。

4. 社会堕化:指个人与群体其他成员一起完成某种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时偏少,活动积极性与效率下降的现象。

5. 组织文化:指组织成员在长期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它包括组织成员共有的人生观、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假想、信念、期望、态度和行为准则的总和。

6. 组织发展:运用行为科学知识进行有计划的、全局的和自上发动的努力,其目的在于通过对组织内的各种过程的有计划的干预以增进组织的有效性和健康发展。

7. 正式沟通:指组织的信息按照明确的规章制度所规定的方式进行传递,所要传递的信息是正式的和成文的,各个传递环节也都有明文规定。

8. 非正式沟通:指通过非正式渠道传递的非正式信息,是组织成员在长期相互作用中形成的一种互动方式,常常会对组织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9. 组织冲突:指相互作用的各方由于价值体系的差异,或在稀有资源的分配过程中的矛盾引起的对立或斗争,其目的在于给对方造成破坏和伤害。

10. 无边界组织:是指其横向的,纵向的或外部的边界不由某种预先设定的结构所限定或定义的这样一种组织设计。

辨析1. 马斯洛与阿德福的辨析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后来被广泛运用到组织管理的过程中,对组织成员需求状况的研究成为很多决策的基本依据。

但是,他所强调的需要满足层次的递进性显得比较绝对化而且也不太符合实际。

阿德福把人类的需要简化为三个范畴:生存、交往和发展(ERG)。

生存需要指某些物质实体或物质条件的需要;交往需要指一些通过与其他组织成员公开沟通、交换思想及情感得到满足的需要;发展需要指一些通过个人较强地介入工作环境所满足的需要,指一个人的技能和能力的充分发挥,以及新的技能和能力的创造性的发展。

社会学概论第七章 社会组织

社会学概论第七章 社会组织
中外黑社会组织现状:
2、现代社会是个高度组织化的社会: 传统社会:
二、社会组织的涵义
什么是组织? 广义:泛指一切社会群体 狭义:次级群体 三种视角: 理性系统: 自然系统: 开放系统: 定义: 组织是人们为实现特定目标,在与环境的互动 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关系和结构模式 的社会实体。
三、组织的基本要素:
1、参与者 :成员准入标准、资格
2、目标体系:个人目标、组织目标
3、组织结构:
规范结构:规范、职位、角色和权威
“应该怎么样” 行动结构:“实际怎么样”
4、技术:硬件、软件技术
5、组织环境 :外界社会环境
四、社会组织的特征
1、组织目标的特定性和明确性 2、组织成员的契约性关系:位置与角色
一、组织的正式结构与非正式结构
(一)正式结构 ~指组织内部各个职位、部门之间正式 确定的、比较稳定的相互关系模式,是经 过精心设计的组织形态 正式结构的构成要素: 职位:数量、类别、要求等 部门:相关职位的稳定组合:经常化、程 序化、制度化 正式结构的主要形式:
1、传统形式的组织结构
(1)直线制
二、组织权力结构
1、 集权 和 分权 2、家长制与科层制
3、官僚主义问题:P190
家长制 决策
制度
科层制 经组织集体讨论决定,行政部分 执行
事本主义,公事公办
凭家长(长官)意志,一言堂
没有制度或制度形同虚设, 只依据个人直觉、经验、 惯例,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传统权威(世袭制、终身 制) 个人委任制(建立在成员 对家长效忠、服从之上, 任人唯亲,因人设位) 分层不明或简单化,分工 不明,责任不清,推委、 扯皮
(2)职能制 (3)直线参谋制

社会学概论第章社会组织

社会学概论第章社会组织

7.3 社会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总公司和事业部处理集、分权3关5 系
难度较大
7.3 社会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7.3.2 社会组织的结构类型
• 6.团队型 • 团队也称工作团队。 • 一般是指对一个工作目标负责的具有角色不可替代的至少由两
个专业工作人员组成的协作性极强的任务小组。
7.3 社会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7.3.2 社会组织的结构类型
7.1 社会组织的定义与特点
7.2.1 社会组织的定义
• 社会组织的含义 • 现代社会是高度组织化了的社会。社会组织实质上是一种建立
在理性主义基础之上的群体活动的形式。 • 它有广狭两义,广义的社会组织是指人类一切共同活动的群体,
既包括家庭、家族、和邻里等初级社会群体,也包括政府、政 党、企业、学校、医院和宗教团体等次级社会群体。狭义的社 会组织主要是指次级社会群体,即是指人们为实现特定的目标 而依法建立起来的具有协作性的群体。 (1) (P100)
7.2 社会组织的环境与目标
7.2.3 影响社会组织目标的因素
• 1.外部影响因素。 • 外部影响因素即社会组织的外环境。(3) (P102) 自然地理条件 社会政治制度 社会经济 文化教育状况 人口分布密度是指人口地域范围内的疏密状况。(4) (P103) 社会价值观念主要是指社会大众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传统
第七章 社会组织
第七章 社会组织
7.1
社会组织的定义与特点
7.2
社会组织的环境与目标
7.3
社会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7.4
社会组织中的非正式结构
世界性的社会组织
石油输出国组织
国际粮农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

《组织社会学十讲》apa引用

《组织社会学十讲》apa引用

《组织社会学十讲》是一本经典的社会学著作,它对组织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本文将从十个方面对该书进行精炼的概括和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组织社会学的核心内容。

1.组织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在《组织社会学十讲》中,作者对组织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进行了清晰的阐述。

根据APA格式,引用部分请参考以下格式:(作者,出版年).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引用例如:(张三,2010).《组织社会学十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组织社会学的理论流派该书详细介绍了组织社会学的理论流派,包括古典理论、结构功能主义、符号互动主义等,系统地梳理了这些理论对组织社会学的贡献。

3.组织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组织社会学十讲》还系统地介绍了组织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田野调查、访谈、问卷调查等,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4.组织社会学与组织管理的关系该书还对组织社会学与组织管理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阐明了二者之间的内在通联和相互影响。

5.组织变革与创新《组织社会学十讲》对组织变革与创新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阐述,为读者揭示了组织变革的内在机制和创新的重要意义。

6.组织文化与组织认同该书还对组织文化与组织认同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揭示了组织文化对于组织认同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

7.权力与决策《组织社会学十讲》对组织中的权力结构和决策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阐述,为读者提供了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8.组织变革与领导力该书还系统地分析了组织变革与领导力的关系,揭示了领导力在组织变革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9.组织社会学与全球化《组织社会学十讲》还对全球化对组织社会学的影响进行了精辟的阐述和分析,深刻揭示了全球化背景下组织社会学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10.未来发展趋势该书还对组织社会学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前瞻性的探讨,为读者揭示了组织社会学的发展方向和重要意义。

《组织社会学十讲》作为一本经典的社会学著作,系统地阐述了组织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流派、研究方法和重要内容,为读者提供了全面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制是指两个事物间的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这种关系是“经常发生的、易于识别的因果关系”,埃尔斯特(Elster)提出的这个说法颇有启发——这不是一种决定性的、必然的因果关系,但是我们知道这种关系会经常发生。

帕雷托改进(Pareto Improvment):资源的重新分配使得某些人的效用水平在其他人的效用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有所提高。

帕雷托效率如果某种资源分配方案是自愿参与的各方都愿意接受而没有人愿意改变的话(即总体利益最大化),那么我们就称这种方案是最有效率的合法性机制是指那些诱使或迫使组织采纳具有合法性的组织结构和行为的观念力量。

也就是说,各种组织受制度环境制约,追求社会承认,采纳合乎情理的结构或行为。

松散联接是指一个组织内部的结构关联松散,各个部门相对独立,每个部门可以自我调节以适应环境。

能力的陷井:即人们在提高适应性、提高效率的过程中,逐渐加强了人们从事在目前做法的能力和自信心,使得走出已有结构的困难大大增加。

学习性组织理论:组织可以在自己发展的过程中通过“试错”、“边干边学”等方式来不断提高自己。

问题导向决策模式类似于“救火”式决策模式,即组织只有察觉到“不满意”的状态时才会启动组织决策过程去解决问题,它的启动受以下因素影响:答案导向的组织决策可以说是“未雨绸缪”是的决策模式,是指组织得到一种新的手段、技术或认识角度后便有意识地使用它们来寻找问题、解决问题。

它与制度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其启动受以下因素影响:帕累托最优在不降低一个或更多人的效用的前提下,如果一旦无法提高一个或更多人的效用水平,那么资源分配方式就处于最优状态。

也就是说,如果不能进一步实现帕累托改进,社会资源分配方式就达到了帕累托最优新制度主义1霍桑试验引出的人际关系学派的一个重要思想:设施、设备并不是生产效率的唯一决定因素2 二战后韦伯的研究著作被大量地引进美国社会学中,尤其是韦伯对科层制的重要研究得到了美国社会学家们的极大注意。

3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组织研究领域中形成了两个大的流派。

另外一个学派是卡纳基——梅隆学派,一个是以默顿为首的哥伦比亚学派,主要代表人有西蒙(Herbert Simon),马奇(James March)和塞特(RichardCyert4 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

在这一时期,组织社会学的研究集中在“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一主题上。

5 经济学假设人们的爱好或偏好是不变的;假设人们的行为是追求私利的6阿罗的不对称信息论合同前的逆向选择——组织对策:试用合同后的道德风险——激励机制7 迈耶新制度主义的基本思想必须从组织与环境的角度去研究、认识各种各样的组织行为,去解释各种各样的组织现象。

这里所说的环境,不仅包括技术环境,还必须包括组织的制度环境(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即一个组织所处的法律制度、文化期待、社会规范、观念制度等等被人们广为接受的社会事实。

8 机制是指两个事物间的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

这种关系是“经常发生的、易于识别的因果关系”9声誉制度的建立有两个前提。

第一,这是一个地位分化的过程(“我的产品和你的产品不一样”);第二,这同时也是一个同化的过程,即人们必须接受、认可统一的标准。

10在一定制度条件(人们受制度环境的约束)下,群体异质性越大的社会越可能产生共享观念,因为人们只有通过共享的观念才能说服其他人,来达到自己的要求。

1 在组织中“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组织历史发展史上对此有何论述,结合现实论述关于“效率与适应”的基本观点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短期效率和对未来环境的长期适应能力之间有着一个深刻的矛盾。

一个企业必须提高效率才能适应此时此地的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但是,一个企业的效率越高、对此时此地环境的适应越好,它对未来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越差,它的长期适应能力也就越差。

企业提高效率、适应环境的主要方式——加强组织结构的稳定性。

如:严格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大力加强企业文化的宣传;建立正式的组织结构等等。

鼓励低层次组织在不同方向的试验;允许变异阶段的充分实现;容忍甚至扶植组织内部的有条件的松散结构。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主要有创新可持续发展战略、文化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度可持续发展战略、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战略、要素可持续发展战略。

所谓创新可持续发展战略,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创新。

企业的核心问题是有效益,有效益不仅要有体制上的保证,而且必须不断创新。

只有不断创新的企业,才能保证其效益的持续性,也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横向并购,是指生产或经营同一类产品的企业间的并购。

所谓文化可持续发展战略,即企业发展的核心是企业文化。

企业面对纷繁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企业发展是靠企业文化的主导。

所谓制度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主要源于企业制度。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区别于企业而具有本企业特性的相对竞争能力。

而企业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企业可持续发展主要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要素可持续发展战略认为企业发展取决于以下几种要素:人力、知识、信息、技术、领导、资金、营销。

2 什么是有限理性,它与那些因素有关,论述之有限理性的基本思想是:人们信息加工的能力是有限的。

即人们没有能力同时考虑所面临的所有选择,无法总是在决策中实现效率最大化。

有限理性与注意力分配组织规章制度和有限理性,组织规章制度与各种组织机制有着密切的关系:组织规章制度决定了注意力分配——不同的决策程序和过程影响了注意力的分配和决策的频率;规章制度决定了利益分配——什么人参加决策的过程;规章制度决定了信息——不同的部门结构导致不同的信息加工、有限理性与组织学习,如果组织无法全面、共时地比较面临的选择,不能预测未来的话,那么它至少可以不断学习、不断地纠正自己的错误、不断地适应新的环境变化?有限理性与其他组织理论的关系在具体理论层次,有限理性是一个组织理论,它对人的行为提出了“有限理性”的假设,例如组织决策的“满意”原则、组织注意力分配与决策过程的关系等等。

从抽象的理论层次来看,“有限理性”是一个认识组织现象的重要前提,是一个认识论的角度。

在这个意义上,有限理性的基本思想可以作为许多已有组织理论的基本前提假设,对这些理论研究予以新的突破。

从“有限理性”到“组织的局限性”组织建立的初衷之一可以说是为了克服不确定性(有限理性),但是,组织本身又有其特点,在许多情况下组织的运行甚至强化了有限理性的副作用。

如:满意原则就削弱了组织的进取心。

3 效率机制、合法性的效率机制与关系网络机制的解释逻辑是什么,结合我校的运作方式,找出它们的具体表现之处,论述之效率机制、合法性机制.社会网络机制的对比1、机制:机制是指两个事物间的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

这种关系是“经常发生的、易于识别的因果关系”,埃尔斯特(Elster)提出的这个说法颇有启发——这不是一种决定性的、必然的因果关系,但是我们知道这种关系会经常发生。

2、泰勒(Frederick Taylor)科学管理理论(1)社会背景:一次大战之前,欧洲和美国的资本主义社会正处在工业化的过程中,生产过程趋于机械化、自动化。

而组织管理模式中人治的成份很多,每个企业都总结出自己的经验并一代一代传递下去,形成了五花八门的管理模式。

(2)基本观点:人是自私的、懒惰的,如果不想办法去制约,他一定不会努力工作。

通过严格程序把每个人的工作规范化、把工艺流程标准化,减少管理人员的主观成分,以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3、人际关系学派的重要思想设施、设备并不是生产效率的唯一决定因素。

生产条件和人们的努力程度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因果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关怀也会提高工作效率。

要研究组织现象不能只看物化的组织结构;也要看其非正式的组织结构,谁与谁在一起、同事间的关系怎样。

这对解释组织现象有非常大的影响。

4、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组织研究领域中形成了两个大的流派。

一个是以默顿为首的哥伦比亚学派,他们着眼于科层制度在具体生活中的反功能是什么,注重科层制的弊病的研究,在不同的科层制组织中做了一系列的个案研究;另外一个学派是卡纳基——梅隆学派,主要代表人有西蒙(Herbert Simon),马奇(James March)和塞特(RichardCyert)等,这个学派从有限理性的角度去研究组织行为,出版了一系列重要著作。

如西蒙和马奇在1958年出版的《组织》(Organizations)。

5、帕雷托(Pareto)最优化原理帕雷托改进(Pareto Improvment):资源的重新分配使得某些人的效用水平在其他人的效用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有所提高。

根据这一标准,在不降低一个或更多人的效用的前提下,如果一旦无法提高一个或更多人的效用水平,那么资源分配方式就处于最优状态。

也就是说,如果不能进一步实现帕累托改进,社会资源分配方式就达到了“帕累托最优”。

如果某种资源分配方案是自愿参与的各方都愿意接受而没有人愿意改变的话(即总体利益最大化),那么我们就称这种方案是最有效率的,即达到了帕雷托效率。

6、效率概念作为实证分析工具的特点在范围上,效率只是相对于那些参与决定的人而言的。

效率因不同的约束条件而变化。

效率机制并不是我们决定采纳方案的唯一标准7、交易成本学派四个基本概念,它们如何导致市场失败?有限理性:即人们信息加工能力是有限的,人们试图按理性行事,但达到理性的选择的能力是有限的。

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影响经济活动的因素错综复杂,难以预料。

行为的投机性倾向:通过不诚交往而获利。

“小数现象”:一旦合同成立,市场机制便不再起作用。

如果上述四个概念情形单独出现,都不会成为市场的问题;但如果有限理性和不确定性,或投机性和小数现象相结合时,就会导致信息阻滞问题,从而导致市场失败。

8、合同关系与市场关系不同市场是一个大数现象,而合同是一个双边关系,是小数现象。

合同双方通常有明显的信息不对称性。

市场关系是一个非人格化的关系(交易双方无需知道对方的身份),而合同执行过程通常会产生经济关系之外的社会关系。

9、交易成本的种类两大类:协调成本和激励成本协调成本(组织之间、组织内部都存在),任何经济活动都需要协调,只是活动不同,协调方式不同,费用不同而已。

激励成本,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或合同的不完备性容易引起谋私利的投机行为。

因此组织必须花费“激励成本”使得个人利益和组织利益一致,避免投机行为的发生(给对方一定的利益,使得他们愿意按照我们的意图去行动)。

二者又是可以互相转化,如由市场关系转为组织关系时,二者强弱就有所改变。

10、测量交易成本的角度产品或资产的专用性,从而导致交易双方的依赖性大增,这使小数现象和投机行为成为突出问题,一方要挟的危害性也大增,交易关系变得非常脆弱。

交易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导致测量费用的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