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二-贵州铜仁伟才学校2018至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贵州省铜仁伟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贵州省铜仁伟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意。
而比较起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绎就值得玩味多了!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四十字把乡村风景描写得多么真切!然而仔细观察起来,乡村景物还有多少为陶渊明所未提及。
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
在音乐里面,我们也有这种感想,凡是唱歌奏乐,音调由洪壮急促而变到低微以至于无声的时候,我们精神上就有一种沉默肃穆、和平愉快的景象。
《琵琶行》里形容琵琶声音暂时停顿的情况说“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形容音乐上无言之美的滋味。
英国诗人济慈在《希腊花瓶歌》中也说,“听得见的声调固然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也是说同样的道理。
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是注重在含蓄不露。
雕刻以静体传神,有些是流露的,有些是含蓄的。
这种分别在眼睛上尤其容易看见。
中国有句谚语,“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
”所谓“怒目”,便是流露;所谓“低眉”,便是含蓄。
凡看低头闭目的神像,所生的印象往往特别深刻。
最有趣的就是西洋爱神的雕刻,都是瞎了眼睛。
这固然根据希腊的神话,然而实在含有艺术的道理,因为爱情通常都在眉目间流露,而流露爱情的眉目是最难比拟的。
所以索性雕成盲目,可以耐人寻思。
当初雕刻家原不必有意为此,但这些也许是人类不用意识而自然碰得巧。
以上是各种艺术中的几个实例。
把这些个别的实例归纳起来,我们可以得一个公例,就是:艺术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把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
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生的印象和美感,比尽量流露的还要深刻。
换句话说,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流行语中有一句说:“言有尽而意无穷。
”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
语文-高二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8至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
铜仁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开学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增加古诗文背诵不是负担是捷径唐晓敏①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增加了古诗文的背诵篇目,由过去的14篇增加到了72篇。
有声音说,这为学生增加了很大负担。
其实如果概览之前的语文教育经验,背诵并不能以负担论之,反而有审美享受的作用,甚至可以算一种学习的“捷径”。
②从现代语文教育本身看,背诵篇目增加的幅度很大,但若与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及民国时期的私塾教育相比,则要求背诵的篇目仍然是很少的。
传统语文教育中,学子需要也能够背诵数十万字。
唐宋以来,为参加科举考试,考生必须将《论语》《孟子》《书经》《仪礼》《左传》等40多万字的典籍全部精读熟背。
有些人甚至背诵的更多,如顾炎武、戴震都能够将十三经全文背诵,甚至连“注”都能背诵下来。
民国时期的一些学者,接受的是传统教育,他们也都有出色的背诵功夫。
国学大师姜亮夫曾谈到,他在清华国学院时,同乐会上梁启超、王国维即兴表演节目是背诵古代文学作品,梁启超背诵一大段《桃花扇》,而王国维则当即背诵了《西京赋》。
③传统教育在背诵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这至少包括如下几点:④多感官参加背诵活动过程。
传统语文教学中,朗读本身即是多感官参加的活动,需要同时动用眼、口、耳、脑,甚至还加上头、身体的动作。
这有助于提高背诵的效率。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早就指出:“参与接受某种印象或是一组印象的感觉器官越多,那么,这些印象就会越牢固地在我们的机械的和神经的记忆中扎根,同时也就会越真实地保存在记忆之中,以后回忆起来也会更加容易。
”因此,如果一个教师想使学生牢牢记住什么东西,那么他就应该注意尽可能让儿童更多的感觉器官,如眼、耳、口、肌肉运动的感觉来参加识记。
⑤最大限度发挥儿童时期听觉记忆的作用。
背诵诗文,需要“从娃娃抓起”。
少年的一个特点是对声音非常敏感,这使他们能够通过“听”而轻松地记住那些语言优美的古诗文。
贵州省铜仁市伟才学校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贵州铜仁伟才学校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3月月考高二语文试题第一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唐朝的政府官员,通常都有退休(致仕)的保障。
官员致仕,根据等级不同,规定有所不同。
皇帝身边的五品官,地方上的四品官,到了退休的年龄,所谓“悬车①”之年,要自己打报告给皇帝,获得皇帝批准才能办理致仕手续。
唐高宗时的张行成,是尚书右仆射,加授太子少傅。
因为天旱,他认为自己有责任,于是上表请求致仕,唐高宗亲手书写诏书,不允许,反而赏赐宫女、黄金,器物等等。
但是,六品以下官员的致仕,到年龄便退,没有回旋的余地。
吏部每年都会向皇帝报告,今年有多少官员致仕,报告后面附有一个长长的名单,通常照章办事即可。
以制度应对多数,这是基本方略。
有的大臣致仕,会获得皇帝的支持。
唐太宗时期,尚书右仆射“战神”李靖以足疾为由上表请求退休,唐太宗表示支持,把李靖树成知进退的楷模,赏赐绢帛千段,御马两匹,所有待遇不变,还特意派人到李靖府上表达皇帝的关怀,可见,致仕制度在唐朝,对于中下级官员,多按照制度执行,而对于高官并不采取一刀切,对退休官员的优待突破了制度的限制,由皇帝给予特别恩赏。
另一种优待的办法是退休前提职,以更高级别的官职致仕,这样相应的待遇也得到了提高。
致仕有时也是朝廷处理大臣的一个手段,开元十五年,御史大大崔隐甫、中丞宇文融与尚书左丞相张说矛盾不休,各自组织朋党展开斗争。
结果崔隐甫免官,宇文融贬官,而张说致仕。
甚至有的官员虽然已经致仕,但是还可能受到追究。
由于朝廷需要,致任官员更有起复的现象。
苗晋卿在天宝末年以刑部尚书身份致仕,至德二年,肃宗拜他为宰相,统领国务。
安史之乱平定后,苗晋卿以太子太傅身份再次致仕。
第二年,皇帝又重新任命他为侍中。
代宗时,他最终以太保身份致仕。
苗晋卿一生竟然三次致仕,是个特例。
唐朝官员的物质待遇主要是俸禄。
俸是俸钱,禄是禄米。
根据中央、地方和官品发放这些钱米。
贵州省铜仁伟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高二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艺术。
言所以达意,然而意绝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
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缥缈无踪的。
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
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
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
一切艺术作品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惟不能,而为不必。
《论语》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绝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
如果说详细一点, 孔子也许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
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吗?过去的事物不就永远过去决不回头吗?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但是纵使这样说去,还没有尽意。
而比较起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绎就值得玩味多了!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四十字把乡村风景描写得多么真切!然而仔细观察起来,乡村景物还有多少为陶渊明所未提及。
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
在音乐里面,我们也有这种感想,凡是唱歌奏乐,音调由洪壮急促而变到低微以至于无声的时候,我们精神上就有一种沉默肃穆、和平愉快的景象。
《琵琶行》里形容琵琶声音暂时停顿的情况说“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形容音乐上无言之美的滋味。
英国诗人济慈在《希腊花瓶歌》中也说,“听得见的声调固然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也是说同样的道理。
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是注重在含蓄不露。
雕刻以静体传神,有些是流露的,有些是含蓄的。
这种分别在眼睛上尤其容易看见。
贵州省贵州铜仁伟才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6月月考试题201906250225
高二语文试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小题。
传统中国重视人的主观能动因素,强调官员对民众的约束与塑造作用,因此,政治的着眼点在“治吏”上,要求官员清正廉明就成了传统政治的核心诉求之一。
而西方更着重于法典与制度的完备与执行,更为相信“法”的约束与规范作用。
这就使得传统中国与西方在“官吏”的定位方面出现非常大的区别。
西方的官吏是技术型官僚,以对法制的熟稔和贯彻为考核依据,局限在公权力领域,官员的私人领域并不影响其公权力领域的职位与权威。
而传统中国既要求官员具备技术型官僚的职能,又要求官员充当万民的表率,即所谓“青天大老爷”,被西方放置在个人层面的“道德”在传统中国却恰恰是约束的重点。
传统中国的政治理念是“政者,正也”,只有人“正”才能产生清明的政治,所以重视德性培养和德行考察。
如上所述,传统中国对官员的监督,除外在的法律监督外,还从道德角度进行监督,形成对官员进行风宪纠弹的言官系统。
言官系统的制度化及其效用的发挥,以明代最为典型。
明太祖朱元璋痛恨官吏的贪污腐败,建立了对官员进行监督的常制,监察御史和给事中合称“科道官”,共一百六七十人,这些人通常被称为“言官”,专职弹劾百司。
监察御史品秩不高,但代表皇帝,可以小制大,以内制外,尤其巡按御史,小事立断,大事奏裁,很有权威。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明朝没有宰相之制,都御史直接向皇帝负责,六部、地方政府和监察御史、给事中不相统属,避免了由于隶属关系而对言官产生行政干涉,保障了言官职能的有效发挥。
言官要起到肃清吏治的作用,由谁来担任言官就是非常慎重的事情了。
朱元璋要求由“贤良方正”之人来充任言官,内存忠厚之心,外振正直之气,政治上一定要忠君爱国。
明成祖朱棣则进一步强调言官要“有学识、通达治’’。
不仅如此,明代还要求言官有实际的仕途经历,不是仅凭借书本上的抽象理念来行事,而是能真正切入实务,不务空言。
由于言官的道德劝谏职能,就必然对言官任职资格提出了专业技能之外的更多要求,首先是任职回避。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铜仁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半期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本题共3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电视剧《大军师马懿之军师联盟》因各种原因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有人调侃,《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片名像网游,时间线混乱,司马懿成了“妻管严”,和真实历史相去甚远。
大家争论的焦点,其实大多围绕在历史真实和艺术想象的边界问题上:是遵照历史多一点,还是创作者的想象多一点?当艺术想象与历史记载相悖时,我们又该如何看待?不必追根溯源,以国内影视剧常拍常新的热门题材“三国”为例,该题材的影视剧中虽不乏优秀作品,但却往往背负着“不尊重历史”的罪名。
其实,作为小说的《三国演义》,是经过千百年来的历史记载、民间传说、话本小说积淀而成,本就是对历史的演义,其中诸多描述早已和《三国志》等正史记载相去甚远,是否遵照历史可以说是个伪命题。
关于历史题材文艺作品创作边界的问题,并不是今天才有的问题。
对此,郭沫若、吴晗等前辈也曾有过经典论述。
郭沫若曾指出,历史剧的创作不能完全违背历史事实,历史作家应该是历史研究的权威,但历史剧创作又不等同于历史研究,历史研究讲求实事求是,而历史剧创作是实事求似,毕竟,历史剧不是历史教科书。
吴晗则指出,历史剧既要有历史根据,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也要做到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再从《三国演义》到一些优秀的“三国”题材影视剧,或许正好证实了这个创作逻辑。
再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为例,在《史记·吕不韦列传》中有一段描述:吕不韦看到质子子楚,称他奇货可居,认为子楚很有利用价值。
如果从常识和逻辑来判断,我们很难确切地知道吕不韦是不是真说了这句话,但司马迁将此写入《史记》,非但不会影响历史记载的真实性,更是以寥寥几笔,勾勒出了吕不韦商人出身的特质。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
铜仁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用文化滋养时代的心灵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才能涵养出真正的文化自信。
我们离经典有多远? 2018年的第一天,不少人走进国家图书馆稽古厅,一睹文津阁《四库全书》真容。
原稿原书原函,离人们只有最后一层专藏库玻璃门的距离。
参观之余,领一页字帖,坐在展厅里一笔一画地抄写书中内容,文韵也随着人群流动,文化的书画,在这样一次“观四库、抄经典”的读者体验活动中被打开。
读者、观众与经典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近。
故宫打开《千里江山图》卷轴,中国美术馆展示徐悲鸿的“奔马”与“战马”,国家典籍博物馆将鲁迅生前收藏的大量中外美术类书刊整理陈列……在不同场地、以适宜的方式择精品而展,成了打开文化的一种共同选择,虽然只是吉光片羽,却也让人们在“拈花”之间,感受到穿越千年、跨越万里的经典散发出文化的沁人芳香。
藏,是为了存,也是为了传。
这个传,不仅是传诸后世,也是传诸众人,一位学者在美国考察时,佛利尔美术馆馆长允许他在库房里对感兴趣的玉器进行测量线绘,并赠送了一些玉璧的原版彩色照片。
这位学者想在书中使用相关素材,致信征询,馆长表示“很高兴在你的书里用了一些佛利尔收藏玉器(照片)”。
无论是历史文物还是经典文本,最珍贵的莫过于其历史与文化价值,倘若不能被更多人欣赏、研究、传承,也就很难实现“价值外溢”,更谈不上价值增值。
当前,我们的文化视野不断打开,但文物的“开放度”依旧有待提升。
例如,有的场所作为历史遗迹,长期以“保护”的名义被“铁将军”把门;有的文保建筑,明明是开放的,普通群众却“没资格”进入,有的文物,被一些单位藏着掖着,生怕失去了研究的“首发权”。
“文化遗产有自己的生命历程、自己的责任……服务于当下和未来,这样才是有尊严”,就像故宫博物院,开放区域越来越大,展出文物越来越多,文创形式也越来越丰富,才无愧于近600年积淀,可以说,从实物到数字,从文物修复到展示,开放的文化有着更大幅射力,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才能涵养出真正的文化自信。
贵州省贵州铜仁伟才学校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伟才学校2024—2025学年度其次学期高二半期考试题语文留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与西方的建筑文化自古就有着根本的区分。
人与建筑截然分别,是欧洲建筑文化的一个根本性前提。
对欧洲人来说,建筑是人之外的欣赏品,或只是住人的容器。
欧洲教堂尽高大深邃之能事,远远超出人的尺度,是神在人间的居室,而神绝非人,所以建筑仍旧与人分别。
西方的哲学思想主见折服自然,其教堂、宫室、竞技场、歌剧院等建筑中难见人与自然的和谐。
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大体型、大进深、大层高、大面阔,与自然接触的外墙与窗面积较小。
西方建筑中连有限的花园也造得与自然相对立,它从总体布局到水池、花草、雕塑、花盆以及小品建筑都对称严谨,树木也修剪成几何体型,花卉和灌木则被修剪成地毯状的模纹花坛,如凡尔赛宫中的花园。
这同崇尚“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中国古典园林截然相反。
以“天人合一”为文化内涵的中国古典建筑则是以人为主,在这里建筑与生活是一体的,建筑随生活而变,以生活为主。
而西方建筑中,人只是旁观者,人与建筑相分别。
中国传统哲学的主流是人与自然和谐,“道法自然”的观念见于各类建筑。
法自然而极变更之能事,这是古民居的特征。
因气候、地形、材料、生态等的不同,建筑也各有特点。
乡镇民居多为字、曲尺、三合院、自由式等格局,即使是四合院,也体现出日照、风体、绿化共享的功能,极力与大自然、与人相和谐。
中西方在建筑文化方面还有一个特别明显的差别,那就是中国宫殿类建筑特别发达,而西方宗教类建筑特别旺盛,两者剧烈的反差反映出建筑文化与其他人类文化一样,也是以人神间的冲突与调和作为其永恒的文化主题的。
贵州铜仁伟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有着14亿人的庞大而广阔的消费市场,这是足以傲视全球的经济优势,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能够实现快速增长的源泉所在。
如果说,过去的40年,中国得益于改革开放深入融入全球化进程,成了“世界工厂”,“中国制造”满天下。
那么,到21世纪中叶要实现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而中国具有这么大的内在消费动力,再过30多年,就完全可以成就一个“世界消费市场”。
显然,从“世界工厂”转变到“世界消费市场”,符合中国的产业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的要求,也符合国家经济政策的取向。
近几年我们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在又致力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行进在这条转换的路途上。
然而,在未来十年,中国要真的能够实现从“世界工厂”向“世界重要消费市场”的跳跃,受到挑战的因素还会很多。
依笔者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中国家庭居民消费升级还必须跨越三个“坎”,还要完成一段比较艰辛的爬坡过坎过程。
一是必须解决好消费结构问题。
尽管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快于GDP增速,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速阶段性回落时保持相对稳定发挥了关键作用。
但城镇房价不断攀升,改变了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安排。
这几年居民家庭房贷负担不断加重,居民加杠杆有增无减,而收入远远被家庭债务抛下。
2006年,负债收入比还只有18.5%,2018年已经高达77.1%。
住房消费支出产生了对消费明显的挤出效应。
2018年5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只有8.5%,远远低于预期,创下自2003年5月以来的15年最低。
住房问题本质上是经济结构的失衡,这透支了居民家庭社会购买力,未来几年还存在大宗商品和食品价格通胀的趋势。
如果处理不好结构性平衡问题,消费市场或存在一定的“断层”。
二是必须解决好社会保障账户充实问题。
中国目前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无疑这提供了一个巨大的“银发市场”,养老市场的发育是绕不过去的话题。
贵州省铜仁伟才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贵州省铜仁伟才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现代文段,完成小题科举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塑造了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政教一体化,其中文化与政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而政治,最终也是一种文化秩序。
万历年间,利玛窦到中国,一个意外的发现是,中国的科举制度实现了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国的“知识阶级即‘哲人’对帝国的统治者有着广泛的影响”,“标志着与西方一大差别而值得注意的重大事实”是,“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即一般叫做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
”科举制度并没有实现“理想国”,但促成了封建社会时期世界上最合理的政教制度。
科举千年,以人文化天下,朝廷立国,文人立命,社会长治久安,个人功名利禄,尽系于此。
从某种意义上说,科举是帝制中国社会结构的中枢。
就社会政治而言,面向整个社会的科举,为皇权统治下的官僚体系提供了人才,保证了官僚体系的运转,巩固了封建皇权;同时,科举又是一个制度化的流动性晋升渠道,社会基层的优秀分子由此可以进入统治阶层,参与管理国家。
科举真正沟通了官民阶层。
数世白身者,一登龙虎榜,就可能出将入相。
而官宦子弟,不解经书,无缘科场,则可能沦为平民。
科举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主体,它包含着思想与制度两个层面的意义。
思想层面上,儒家经学化,使儒学从一种普通学说变成圣典。
制度层面上,儒学作为科举考试内容,最直接有力地保证了儒家意识形态的霸权地位。
科举制使儒家思想彻底制度化,制度化保证了权力化,它使帝制国家、士绅社会与儒家文化,围绕科场中心流动,从而创造了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科举文明。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传统文明最显著的标志就是科举,而不是西方历史范畴中的封建或东方专制主义。
梁启超曾经从四个方面对科举的历史作用做过公正评价。
首先,科举使帝制政权充满活力,不断从社会精英中吸取统治人才;其次,促进了官民阶层的流动,使社会充满活力;再次,使儒家思想和社会意识形态一体化;最后,使个人有出路,社会稳定。
贵州省【独家特供】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题人教
贵州省【独家特供】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题人教贵州省【独家特供】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题人教亲爱的同学:平时辛苦地学习,今天细心地做题.望你充分调用知识储备,给每一道题每一个空格书写一个满意的答案。
祝你成功!说明:①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卷客观题30分,第二卷主观题120分,共8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②答第一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卷上,答案请一律写在答题卷指定位置上,写在试卷上无效.第一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一.〔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殷.红yān 踟躇.chú桀骜.ào 回味隽.永jùnB.否.泰pǐ穴罅.xià恪.守kè长歌当.哭dāngC.虔.诚qián 编纂zuàn 浸渍.zì文采斐.然fěiD.商贾.gǔ仇雠.chóu 噩.梦è冥.顽不灵míng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一句是〔〕A.这次外出比赛,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更好。
B.青少年是上网人群中的主力军,但最近几年,在发达国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纷纷“触网〞,老年“网虫〞的人数激增。
C.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D。
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有促进功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它,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
3.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今年六月二十七日,上海闵行“莲花河畔景苑〞一幢十三层的在建楼房居然齐根倒下,这令从事建筑设计多年的老专家也叹为观止....。
B.王宝强在电影《天下无贼》中成功地扮演了胸无城府....、朴实憨厚的傻根这一角色。
C.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兼容百家,在诸多研究领域都卓有建树,被人们誉为学界泰斗,真可谓实至名归....。
贵州铜仁市伟才学校-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
贵州铜仁市伟才学校-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二贵州铜仁伟才学校—2020学年第二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高二)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想象的作用只能解释某意象的发生如何可能,不能解释作者在许多可能的意象之中何以独选择该意象。
在艺术作品中人情和物理要融成一气,才能产生一个完整的境界。
比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杨柳本来可以引起无数的联想,桓温因杨柳而想到“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何以《闺怨》这首诗的主人公懊悔当初劝丈夫出去谋官呢?因为“夫婿”的意象对于“春日凝妆上翠楼”的闺中少妇来说是一种受情感饱和的意象,而杨柳的浓绿又最易惹起春意,所以经它一触动,“夫婿”的意象就立刻浮上她的心头了。
情感是生生不息的,意象也是生生不息的。
换一种情感就是换一种意象,换一种意象就是换一种境界。
即景可以生情,因情也可以生景。
所以诗是做不尽的。
有人说,风花雪月等等都已经被前人说滥了,所有的诗都被前人做尽了,诗是没有未来的了。
这般人不但不知诗为何物,也不知生命为何物。
诗是生命的表现,说诗已经做穷了,就不啻说生命已到了末日。
王昌龄不是“闺中少妇”,何以能感到她们的情感呢?诗人和艺术家都有“设身处地”和“体物入微”的本领。
他们在描写一个人时,就要钻进那个人的心孔,在霎时间就要变成那个人,亲自享受他的生命,领略他的情感。
所以我们读他们的作品时,觉得它们深中情理。
在这种心灵感通中我们可以见出宇宙生命的联贯。
一般批评家常欢喜把文艺作品分为“主观的”和“客观的”两类,以为写自己经验的作品是主观的,写旁人的作品是客观的。
这种分别其实非常肤浅。
凡是主观的作品都必同时是客观的,凡是客观的作品亦必同时是主观的。
文艺作品都必具有完整性。
它是旧经验的新综合,它的精彩就全在这综合上面见出。
在未综合之前,意象是散漫零乱的;在既综合之后,意象是谐和整一的。
贵州省铜仁伟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贵州铜仁伟才学校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考试高二数学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若集合A N =(自然数集),B={}|11x x -≤≤,则A B =( ) A .{}0,1 B .{}1,0,1- C .{}|11x x -≤≤ D .{}|01x x ≤≤ 2.tan120︒=( ) A.3-.3 C.3.已知向量(1,1)a =-,(1,2)b =-,则|2|a b +=( ) A .1 B .2 C .3 D .04.若a b >,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A .22a b > B .1a b > C .2ɑ >2b D .lg()0a b ->5.在等差数列{}n a 中,32a =,61017a a +=,则13a =( ) A .31 B .64 C .15 D .306.已知点(2,1)A -,(0,3)B ,则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是( ) A .230x y +-= B .210x y --= C .210x y -+= D .230x y +-=7.已知平面α⊥平面β,l αβ=,若直线m ,n 满足//m α,n β⊥,则( ) A .//m l B .//m n C .m n ⊥ D .n l ⊥8.若实数x ,y 满足20,,220,x y x x y +≥⎧⎪≥⎨⎪+-≤⎩则3z x y =-的最小值是( )A .43- B .10- C .8- D .4 9.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此几何体的体积是( )A .21B .33C .36D .4510. 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则输出S 的值是( )A B C .0 D .12 11. 已知函数()y f x =是奇函数,当0x <时,2()f x x ax =+,且(1)2f =,则a =( )A .1-B .1C .3-D .3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若命题0:p x R ∃∈,使得20010x x -+<,则:p x R ⌝∀∈,都有210x x -+≥ B .若数列{}n a 为公差不为1的等差数列,且2m n p a a a +=,则2m n p +=C .命题“在ABC ∆中,若sin sin A B =,则A B =”的逆否命题是真命题D .“p q ∧为真”是“p q ∨为真”的必要不充分条件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贵州省铜仁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021学年)
贵州省铜仁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贵州省铜仁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贵州省铜仁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的全部内容。
2017—2018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卷第I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西汉和东汉各历时约两百年,中间经过新莽的中断15年,如果视为一个朝代,则它连亘4个多世纪,为上承秦始皇下迄满清两千年来帝祚最长的一个朝代.中国的人口,经过东汉的休养生息,渐渐恢复到西汉原状。
官方的统计,常有讹漏,至汉亡时仲长统的估计,应逾千万户。
则两汉在正常状态下,人口总数应当是5000万到6000万之间,公元前及公元后并无显著的差别.以疆域及兵力威势之所及而言,则两汉间的变动亦少。
汉武帝在朝鲜半岛开拓的立足点,东汉也能大概维持。
汉武帝还要竭全国之力伐匈奴。
这游牧民族在王莽后永远的分为南北,给东汉窦宪一个绝好的机会。
他在公元89年的北征,出塞三千里,他的部下更追逐五千里,以致于北单于“不知所终”。
西汉既有张骞之通西域,东汉则有班超打破他的纪录。
只是东汉有一个边疆问题,其棘手的程度,为西汉所无,此即青海草原地区的羌人。
这些藏族游牧民族,没有统一的组织,各部落时合时分。
草原地带既无法占领,东汉的移民实边也极耗费。
招羌人内属不仅无实效且有后患,汉亡之前董卓的拥兵自重,即靠羌人编成的部队撑腰。
在当时人看来,两汉实际上只是一个朝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铜仁伟才学校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考试高二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艺术。
言所以达意,然而意绝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
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缥缈无踪的。
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
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
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
一切艺术作品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惟不能,而为不必。
《论语》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绝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
如果说详细一点, 孔子也许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
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吗?过去的事物不就永远过去决不回头吗?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但是纵使这样说去,还没有尽意。
而比较起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绎就值得玩味多了!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四十字把乡村风景描写得多么真切!然而仔细观察起来,乡村景物还有多少为陶渊明所未提及。
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
在音乐里面,我们也有这种感想,凡是唱歌奏乐,音调由洪壮急促而变到低微以至于无声的时候,我们精神上就有一种沉默肃穆、和平愉快的景象。
《琵琶行》里形容琵琶声音暂时停顿的情况说“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形容音乐上无言之美的滋味。
英国诗人济慈在《希腊花瓶歌》中也说,“听得见的声调固然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也是说同样的道理。
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是注重在含蓄不露。
雕刻以静体传神,有些是流露的,有些是含蓄的。
这种分别在眼睛上尤其容易看见。
中国有句谚语,“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
”所谓“怒目”,便是流露;所谓“低眉”,便是含蓄。
凡看低头闭目的神像,所生的印象往往特别深刻。
最有趣的就是西洋爱神的雕刻,都是瞎了眼睛。
这固然根据希腊的神话,然而实在含有艺术的道理,因为爱情通常都在眉目间流露,而流露爱情的眉目是最难比拟的。
所以索性雕成盲目,可以耐人寻思。
当初雕刻家原不必有意为此,但这些也许是人类不用意识而自然碰得巧。
以上是各种艺术中的几个实例。
把这些个别的实例归纳起来,我们可以得一个公例,就是:艺术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把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
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生的印象和美感,比尽量流露的还要深刻。
换句话说,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流行语中有一句说:“言有尽而意无穷。
”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
推广地说,艺术作品之所以美,不是只美在已表现的一部分,尤其是美在未表现而含蓄无穷的一大部分,这就是无言之美。
(摘编自朱光潜的《无言之美》,有改动)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学要以言达意,但文学作品中的具体语言和抽象情感却有很大差别,文学创作者也不追求用文字很好地表情达意。
B. 《论语》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没能表达出孔子当时的心境,这个例子证明了文字不能完全地传达情感的道理。
C. 欣赏者看低头闭目的神像时,所产生的印象常常特别深刻,这是欣赏者和创作者碰巧所得,并不是创作者刻意为之。
D. 《琵琶行》所描写的“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表现了听者沉默肃穆、平和愉快的感受,这是音乐的无言之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文学不追求用文字语言来全部传达情意拓展开来,论述了一切艺术作品都不需要尽量充分地表达情意的道理。
B. 围绕着“无言之美”这个话题,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艺术表意时要含蓄或留一部分空白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C. 文章在分别举出了文学、音乐、雕像的实例的基础上,总结了艺术创作的共同点,同时解释了“无言之美”的内涵。
D. 文章运用了举例、对比等论证方法,论述了艺术作品的美更在于含蓄不露的道理,使抽象的美学原理浅显易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要想让欣赏者获得的美感更加丰富深刻,就需要创作者在表现思想情感时,稍微含蓄,甚至留有一些空白。
B. 《归园田居(其一)》写景的精妙之处证明了中国古典诗词蕴含丰富的无言之美,这种美体现在许多优秀的古诗文中。
C. 《关雎》用生动的语言描写荇菜之形,用直白的语言抒发思慕之情,做到了语言完全地表达情意,展现了深刻美。
D. 已表现出来的美和无言之美,都属于艺术作品的美,这两种美各有特色,如果能够协调融合,那将更有感染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一张照片李全三合村的李老头家的一张照片被人炒到了两万,但李老头死活都不肯出售。
听到这个消息后,我再也坐不住了。
因为那一张照片是我拍的,而且差点因为它连工作都没有了。
三年前,三合村遇上了百年难遇的洪水。
我是市里某报的名记者,第一现场当然离不开我的身影。
那天,又一次洪峰即将到来,抗洪子弟兵刚把村里的老百姓转移走,正准备撤离时,就见洪水里有一个人影,我和几个子弟兵什么都没有说,就跳下水去救那个人。
等子弟兵把那个人救起来一看,大家都吃了一惊,这人却是本县的县委刘书记。
刘书记指了指远处说:“里面还有一个老人,赶紧营救他。
”几个子弟兵一听村里还有人,马上让另外两个子弟兵把刘书记送走,他们去救人,可刘书记死活不肯走,说:“我也去。
”几个子弟兵有些为难了,怎么能让刘书记再次冒险呢?刘书记有些不快,又说:“快,不能再等了,如果洪峰到来之前,我们不能把他救出来,我们怎么对得起我们的农民兄弟?再说,我对那里的路熟悉,我带路,会事半功倍。
”刘书记这样一说,大家再没办法阻止他,只好让他随着大家的船开往村里。
我凭着职业的敏感,知道这才是新闻,赶紧把相机紧紧拿在手里,随时把最好的镜头拍下来。
被困在村里的人就是李老头,为了家里的一头猪,死活不走。
见我们来让他撤走,他就破口大骂起来:“你们这些混蛋,大水快来了,还回来干什么?”李老头的这句话,让我非常地反感。
我们可是冒着生命危险来救他,他却这样对待我们。
刘书记没理睬李老头的骂声,跳下水一把抓住李老头,几个子弟兵见状也跟着跳下水,一起把李老头拉上了船,我不失时机地拍下了这个镜头。
等船只到安全地方,李老头居然问我刚才的照片拍得怎么样。
我正在气头,淡淡地告诉他要相信我的技艺,可李老头不相信,非要看看照片。
我只好把相机取下来,把刚刚拍的那些一张张地给他看了。
他似乎还有些不满意,问道:“这是什么照片?我要的是纸质照片。
”我解释说:“这是数码相机,根本用不着去洗。
”李老头还是不相信,问道:“这么宝贵的照片怎么不洗出来?”傍晚,我要回城里把照片和稿子交给报社,刚上车,李老头跑了过来,非要缠着我一起进城,我有些不情愿,可他说:“李记者,如果你不让我跟着你去,那说明你拍的照片是假的。
”这个李老头真难缠,我哭笑不得,就随他吧。
一到城里,李老头非要我带他去洗照片的地方把那张照片洗出来,给他一张。
我想,反正顺路,又花不了几块钱,便答应了他的要求。
洗好照片后,李老头拿着照片看得跳了起来,说了谢谢,转身便不见了踪影。
我正想如何摆脱他,这正是一个机会。
待我回到报社里发照片时,才发现那张照片找不到了,便回到洗照片的地方,那个洗照片的小伙红着脸告诉我,李老头叫他把这张照片从我的相机里删除,我才想起,在我把相机给那个洗照片的小伙子时,报社领导打电话来,我到外面接电话去了。
结果,县委书记勇救农民的事,只是文字报道,不见照片。
报社领导很是生气,不相信一个名记者会做出这样的事,马上把我调到校对室做校对工到现在。
因此,我对李老头也耿耿于怀。
如今,刘书记刚调到省里任职,他却趁机把这张照片炒高价出售。
第二天,我就驱车来到了三合村,在村长的带领下,好不容易在村东头找到李老头。
他老多了,却一眼就认出了我,大声喊道:“哎呀,李记者,多年不见了,你是越来越年轻了。
”李老头的话,让我非常生气,马上质问他:“你为什么让洗照片的小伙子把我照片删了?现在又要炒这张照片?”李老头叹了一口气,说:“李记者,其实……其实,你在报纸上把照片登出来,大家看后都会忘掉,时间一久,大家都会忘记那件事,我把照片保存到现在炒作,只是让大家都记住他们,因为……因为他们都是我的恩人。
”我想说点儿什么,可感觉到语言竟是那么苍白无力。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写李老头家的一张照片被人炒到了两万,但他死活都不肯出售,这样写为读者留下了悬念,使小说更有吸引力。
B. 文中写到在又一次洪峰来临之际,李老头却“为了家里的一头猪,死活不走”,这样安排情节是为了突出李老头的自私自利。
C. 县委刘书记在小说中着墨不多,但小说通过他的言行,将一个心系百姓、不顾个人安危的基层干部形象表现得非常到位。
材料三所谓的条码支付,是指银行或支付机构应用条码技术,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货币资金转移的业务活动。
出门打车,掏出手机扫一扫车上的二维玛,轻松支付车费;下馆子吃饭,手机上的二维码被收银员扫码枪扫了后,立马埋单走人……扫码支付手段,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
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显现出门槛低、使用便捷的优势,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
同时,条码支付的技术实现方式和业务风险相对传统银行卡支付具有其特殊性,部分市场机构在业务开展中也存在扰乱公平竞争秩序、支付风险防范不到位等问题。
为鼓励并规范金融创新,促进条码支付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印发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并配套印发《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
(摘编自新浪网2017年12月28日报道)材料四据介绍,我们进行扫码支付时,手机或者商户的收银机每次生成的条码都是不同的,对于这种动态条码支付,人民银行规定,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其中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可以自主约定每天的累计交易限额;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但其中不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5000元;采用一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1000元。
而对静态条码支付,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商户贴在墙上或者打印好的二维码支付,无论采取什么交易验证方式,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