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之《雨霖铃3》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雨霖铃》说课稿(3篇)

《雨霖铃》说课稿(3篇)

《雨霖铃》说课稿(3篇)《雨霖铃》说课稿一、教学目标的确立及依据(一)大纲的要求与高考的考点大纲要求“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乐趣”高考考点1、正确明白得字句的意思2、对文学常识、典故的辨识与明白得3、对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辩识与明白得4、对意境、主旨、艺术形象的把握5、对感情基调、艺术风格的把握6、两首诗的比较阅读。

高考考点是对大纲要求的具体化。

二者是一致的。

(二)教材的特点及在单元中的地位1、单元教学目标第六册第四单元的教学总的目标是:学习古代诗歌的鉴赏——古代诗歌的风格、意境、用典。

着重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评判能力。

具体为以下三个目标:A、领会唐诗、宋词、元曲的艺术特点。

B、具体领会唐代几位诗人宋代几位闻名词人的艺术风格C、初步把握鉴赏古代诗词的方法。

2、课文特点和在单元中的地位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以“离情”为线索,用白描、铺叙、点染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情人话别时流连难舍的情形,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郁闷心情,景中见情,以情带景,是柳永的代表作。

其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千古名句。

《雨霖铃》是课内自读课文,但笔者稍作改变,将前一课的《念奴娇·赤辟怀古》和此课《雨霖铃》作为教读课文,各用一课时,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作为课内自读课文来处理,一个课时,要紧比较豪爽派和婉约派的不同风格。

(三)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知能目标能力层级识记明白得分析运用综合评判1、明白得“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

2、学习鉴赏名句情感目标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及纯正的文学趣味。

重点学习名句鉴赏的方法:易词造意法难点明白得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因为这是从鉴赏评判的层次来要求)《雨霖铃》说课稿(二)二、教法与学法设计【内容设计】【理论依据】课型自读、讨论、鉴赏教法与学法力求统一,运用多媒体演示既激趣,又能创设适宜的气氛,更能增大课堂的容量。

雨霖铃说课稿五篇

雨霖铃说课稿五篇

雨霖铃说课稿五篇雨霖铃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雨霖铃》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单元提示强调,词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欣赏时要反复吟咏,体会其声律美;也要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同时,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其中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

二、说目标1、知识与能力:感知《雨霖铃》作品内容,体会词中凄凉清丽的意境和浓重的离愁;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析意象特点,把握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

三、说重难点重点:感受作者浓浓的离别之愁,掌握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手法;难点:理解、掌握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四、说教法:1、诵读法;2、点拨法;3、探究法。

五、说学法1、预习法;2、质疑法;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南朝江淹曰: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自古以来,人们往往“伤离别”,柳永作为宋朝大才子,整日混迹于烟花柳巷,与红颜知己把酒言欢、吟诗诵赋。

这首《雨霖铃》就是作者离开都城汴京时写给曾经的红颜知己的用心之作。

2、文本学习1 初读:学生自由朗读吟诵,注意字音、节奏、轻重、缓急、感知韵律美。

读音:噎、韵脚:切、歇,波、阔,别、节、年。

节奏舒缓,读出有情人离别时凝重氛围。

语调:“更与何人说”一句读出相聚后的独处之苦,余音绕梁。

2 范朗读:听老师示范朗读,学生找出词中意象,说出这些意象的特点。

意象:上阕有寒蝉、长亭、帐、兰舟,下阕有烟波、暮霭、杨柳岸等。

特点,都是引人伤感之物。

3 三读:展开想象,感悟由众多意向组成的意境美。

4 四读:品评诗句领悟表达美,具体方法是炼句。

上阕选择尾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下阕选择“今宵酒醒何处,烟柳岸,晓风残月”,体会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上句:浩渺无涯的水波比喻长时间难以排解的惆怅,傍晚浓重的云雾暗示心情沉重压抑,空阔辽源的楚地天空说明愁绪的无边无际。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相得益彰。

《雨霖铃》说课稿(精选3篇)

《雨霖铃》说课稿(精选3篇)

《雨霖铃》说课稿(精选3篇)《雨霖铃》篇1一、说教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本文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八课《词七首》的一篇文章。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诗词的语言,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

按新教学大纲的要求,高中语文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学品位,并进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二)教材分析在群星璀璨的北坛上,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的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

在不胜枚举的柳词中,《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传诵的一首。

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的别离情景。

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

全词以“离情”为线索,用白描、铺叙、点染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情人话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郁闷心情,景中见情,以情带景。

其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千古名句。

《雨霖铃》是课内自读课文,但也可以做教读课文,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作为课内自读课文来处理,主要比较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风格。

这首写离情的词,可谓淋漓尽致,备足无余。

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特别清楚,语言简洁明了。

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候,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心理。

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从不同层面上写尽离情别绪,可叹为观止。

(三)鉴于以上两点,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如下: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领会、宋词的艺术特点;初步掌握鉴赏古代诗词的方法;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深刻体会《雨霖铃》的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词中意象,具体领会唐代几位诗人和宋代几位著名词人的艺术风格;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以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3)情感态度: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作者当时的理想;借助多媒体和教师对作品的体验,带领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

高中语文《雨霖铃》说课稿

高中语文《雨霖铃》说课稿

高中语文《雨霖铃》说课稿高中语文《雨霖铃》说课稿模板高中语文《雨霖铃》说课稿模板1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要说的是高中语文必修IV第二单元7首宋词中的第二首《雨霖铃》。

一、教材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雨霖铃》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IV第二单元7首宋词中的第二首,是柳永的代表作,更是宋词婉约派的名篇。

本词无论在文学史中还是在教材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该词上片写一个秋天的傍晚,词人和他心爱的人在都门外长亭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下片是词人想象别后羁旅生活的情状。

全词通过虚实相济、融情入景的手法集中反映了词人复杂的内心情感,学习本词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品赏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通过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来品味诗词的语言,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根据本文感情细腻,情景相融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⑴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对意象的分析,感受《雨霖铃》的感情和意境,体会词中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作特点,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合作学习进行探究,通过美读、美赏、美说,品味局部语言,整体把握意境,掌握赏析诗词的方法。

⑶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感受词中浓浓的别离之情,体会短暂与永恒的辨证关系。

【教学重难点】学生已经接触过不少诗词,对于诗词鉴赏的方法和诗词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了解本文融情于景的手法并不难,重点就在于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景之精妙和情之真切,感受《雨霖铃》中的意境和感情。

而品赏这首宋词的真挚感情和凄凉的意境,相对困难在于了解本词中典型的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作特点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方法教学本身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

据此采取以下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式教学法;学生讨论与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诗词鉴赏历来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但在之前的诗歌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并且对诗词有了一定的领悟能力,已经基本能理解诗句的意思。

《雨霖铃》说课稿(5篇)

《雨霖铃》说课稿(5篇)

《雨霖铃》说课稿(5篇)《雨霖铃》是宋代柳永的名篇,雨霖铃说课稿怎么写?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下面是作者勤劳的小编帮家人们找到的《雨霖铃》说课稿【较新5篇】,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雨霖铃》说课稿篇一一、教材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雨霖铃》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IV第二单元7首宋词中的第二首,是柳永的代表作,更是宋词婉约派的名篇。

本词无论在文学史中还是在教材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该词上片写一个秋天的傍晚,词人和他心爱的人在都门外长亭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下片是词人想象别后羁旅生活的情状。

全词通过虚实相济、融情入景的手法集中反映了词人复杂的内心情感,学习本词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品赏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通过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来品味诗词的语言,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根据本文感情细腻,情景相融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⑴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对意象的分析,感受《雨霖铃》的感情和意境,体会词中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作特点,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

⑴过程与方法目标:合作学习进行探究,通过美读、美赏、美说,品味局部语言,整体把握意境,掌握赏析诗词的方法。

⑴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感受词中浓浓的别离之情,体会短暂与永恒的辨证关系。

【教学重难点】学生已经接触过不少诗词,对于诗词鉴赏的方法和诗词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了解本文融情于景的手法并不难,重点就在于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景之精妙和情之真切,感受《雨霖铃》中的意境和感情。

而品赏这首宋词的真挚感情和凄凉的意境,相对困难在于了解本词中典型的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作特点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方法教学本身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

据此采取以下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式教学法;学生讨论与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诗词鉴赏历来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但在之前的诗歌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并且对诗词有了一定的领悟能力,已经基本能理解诗句的意思。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雨霖铃》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雨霖铃》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雨霖铃》最新说课稿【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雨霖铃》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IV第二单元7首宋词中的第二首,是柳永的代表作,更是宋词婉约派的名篇。

本词无论在文学史中还是在教材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该词上片写一个秋天的黄昏,词人和他心爱的人在都门外长亭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下片是词人想象别后羁旅生活的情状。

全词通过虚实相济、融情入景的手法集中反映了词人复杂的内心情感,本词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品赏诗词的根本步骤和方法,通过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来品味诗词的语言,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根据本文感情细腻,情景相融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构造和心理特征,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⑴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对意象的分析,感受《雨霖铃》的感情和意境,体会词中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作特点,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合作学习进展探究,通过美读、美赏、美说,品味部分语言,整体把握意境,掌握赏析诗词的方法。

⑶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感受词中浓浓的别离之情,体会短暂与永恒的辨证关系。

【教学重难点】学生已经接触过不少诗词,对于诗词鉴赏的方法和诗词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了解本文融情于景的手法并不难,重点就在于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景之精妙和情之真切,感受《雨霖铃》中的意境和感情。

而品赏这首宋词的真挚感情和凄凉的意境,相对困难在于了解本词中典型的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作特点的写作手法。

教学本身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

据此采取以下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式教学法;学生讨论与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

诗词鉴赏历来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但在之前的诗歌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诗词鉴赏的根本方法,并且对诗词有了一定的领悟能力,已经根本能理解诗句的意思。

可是学生在对诗词写作手法以及意境方面的体会还难以到达一个较高的层次,所以教师应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补充必要的知识和背景,加以引导,并构建一个合理的平台,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能力和诗词鉴赏能力。

雨霖铃说课稿

雨霖铃说课稿

《雨霖铃》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必修四第二单元编选的是宋词,在人教版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的宋词单元。

本单元选取的是四位词人的作品。

四人中苏轼和辛弃疾是北宋和南宋的豪放派代表,而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其中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文人,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四人在词坛上都占有一席之地。

本单元教学在学生理解词的内容后,教给鉴赏词的方法。

通过鉴赏,体味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让学生在学习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解。

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

这首词写的是一生仕途坎坷不济的柳永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的别离情景。

以“离情”为线索,用白描、铺叙、点染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情人话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郁闷心情,景中见情,以情带景,是柳永的代表作。

其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千古名句。

所以我的教学是这样设计的: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词作的意境、思想感情,并深刻体会词作的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2.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赏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诗词的能力。

3. 情感目标:体会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趣味。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品味词的意境合和作者感情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手法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二、学情介绍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对词这种体裁并不算陌生。

在初中时已有接触,必修一学过毛泽东的词,感受了词的语言美、意境美,但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学法指导整体把握察内容,再现意境体会诗歌的情感,熟读背诵。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在讲宋词简介的时候说过,宋词可以分为几个流派?传说苏轼曾问一个善于唱歌的幕士:“我词何如柳七(柳永)?”这个人回答:“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高考语文《雨霖铃》说课稿复习(教师专用)新人教版必修4

高考语文《雨霖铃》说课稿复习(教师专用)新人教版必修4

34.《雨霖铃》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雨霖铃》,现在我从以下八个环节来说说这首词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

一、教材分析《雨霖铃》是婉约词的代表作之一。

这是一首别离词,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特别清楚:分离别之前、离别之时、离别之后,层层深入,离情别绪,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

这首词,具有较高的鉴赏价值。

有助于提高学生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学情分析作为高一年级的学生,对宋词知识已经有所接触,已经感受了词的语言美、意境美,但鉴赏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感知作品内容,体会词中凄清的意境和哀伤的离愁。

2.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意象来掌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人伤离别的愁绪,培养学生健康、敏锐的审美情趣。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四、学习重点和难点感受词人在词中流露出的浓浓离别之愁;领会全词情景交融的写法。

(为了突破学习重难点,我将通过以下三个方法来实现,从而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五、说教法与学法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①诵读讨论法②提问点拨法③自主探究法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课文,营造氛围。

播放《送别》歌曲,将学生带到一种悲凉的氛围之中。

我设计的导入语: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

自古以来,分别都是痛苦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宋词婉约派代表柳永的《雨霖铃》,看看他又是怎样写“伤离别”的?(二)读听结合,整体感知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然后听配乐示范朗诵,再让学生尝试配乐朗读。

在读和听的过程当中,我会给学生设置如下问题:找出所描写的景物及分析这些景物有何特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去听)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可见,诵读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层层深入地诵读,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雨霖铃》高中语文说课稿

《雨霖铃》高中语文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一)单元特点与本单元总的教学目标本册第二单元是一个诗歌单元,教材主要内容为唐诗宋词。

单元总的教学目标是希望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提高学生对我国古典诗词的感悟、品味、以及评价、鉴赏的能力。

(二)课文特点以及课文在单元中的地位雨霖铃是本单元第八课《词七首》中两个教读篇目之一,另外一篇是豪放词代表作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而雨霖铃则是婉约词风的杰出代表。

该词以“离情”为线索,描绘了情人之间难舍难分的依依惜别之情,是柳永的代表作。

二教学目标: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我希望通过对这首柳词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对柳永其人及其词作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并理解,掌握柳词“虚实结合,点染相彰”的艺术手法(知识与能力目标);在此基础上,关键是要提高学生解读意象,品味语言的能力,进而提高对作品的评价鉴赏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当然,同时也希望通过对本词的教学,提升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情趣(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将采用诵读法,讨论法,以及情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以上是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本文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八课《词七首》的一篇文章。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诗词的语言,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

按新教学大纲的要求,高中语文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学品位,并进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二)教材分析这首写离情的词,可谓淋漓尽致,备足无余。

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特别清楚,语言简洁明了。

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候,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心理。

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从不同层面上写尽离情别绪,可叹为观止。

(三)鉴于以上两点,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如下: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领会唐诗、宋词的艺术特点;初步掌握鉴赏古代诗词的方法;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深刻体会《雨霖铃》的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

高中语文《雨霖铃》说课稿

高中语文《雨霖铃》说课稿

高中语文《雨霖铃》说课稿高中语文《雨霖铃》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一)单元特点与本单元总的教学目标本册第二单元是一个诗歌单元,教材主要内容为唐诗宋词。

单元总的教学目标是希望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提高学生对我国古典诗词的感悟、品味、以及评价、鉴赏的能力。

(二)课文特点以及课文在单元中的地位雨霖铃是本单元第八课《词七首》中两个教读篇目之一,另外一篇是豪放词代表作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而雨霖铃则是婉约词风的杰出代表。

该词以“离情”为线索,描绘了情人之间难舍难分的依依惜别之情,是柳永的代表作。

二教学目标: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我希望通过对这首柳词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对柳永其人及其词作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并理解,掌握柳词“虚实结合,点染相彰”的艺术手法(知识与能力目标);在此基础上,关键是要提高学生解读意象,品味语言的能力,进而提高对作品的评价鉴赏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当然,同时也希望通过对本词的教学,提升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情趣(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将采用诵读法,讨论法,以及情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根据“新课标”“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我尝试着设计了“诵读感知——讲解品味——评价鉴赏”三位一体的教学流程。

结合授课对象已经是高二学生这一具体学情,再加之柳词本身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不再对字词作重点讲解,而是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来创设情境,让学生真正走入文本,亲临美的现场。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将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不仅让他们参与课堂讨论,而且还将把词的下阕交给学生自己来解读,让他们亲自体验“细读文本,品味语言”的乐趣。

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与安排,能够让学生在内化知识的同时,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并提高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

雨霖铃说课稿

雨霖铃说课稿

雨霖铃说课稿雨霖铃说课稿3篇雨霖铃说课稿篇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雨霖铃》,现在我从以下十个环节来说说这首词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

(首先是教材的分析)一、教材分析《雨霖铃》是婉约词的代表作之一。

它是一首饱含了千种风情的别离词,这首词写离情,可谓淋漓尽致,备足无余。

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特别清楚:分离别之前、离别之时、离别之后三个层次,层层深入,写尽离情别绪,令人叹为观止。

这首词,具有较高的鉴赏价值。

学习这首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2)深刻体会《雨霖铃》的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

2、能力目标: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 体会欣赏景中见情,情景交融,尽情铺写的表现手法。

2、难点: 词中所体现的离别情绪。

(要上好一堂课,对学生情况的具体分析是不可或缺的。

)二、学情分析作为高一年级三班的学生,对宋词知识已经有所接触,已经感受了词的语言美、意境美,但鉴赏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我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我分三个维度确立以下学习目标。

)三、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感知作品内容,体会词中凄清的意境和哀伤的离愁。

2.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欣赏及抓住词的意象来掌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人伤离别的愁绪,培养学生健康、敏锐的审美情趣。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四、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 感受词人在词中流露出的浓浓离别之愁;领会全词情景交融的写法。

(这也是难点)(为了突破学习重难点,我将通过以下五个方法来实现,从而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并学会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

雨霖铃说课稿(精选3篇)

雨霖铃说课稿(精选3篇)

雨霖铃说课稿(精选3篇)雨霖铃说课稿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雨霖铃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雨霖铃说课稿1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一、教材分析单元教学目标本单元总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评价能力,包括风格、意象、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激发学生诵读古典诗歌的兴趣。

课文特点及在单元中的地位1、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

这首词写的是才情卓绝、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的柳永在深秋雨后的傍晚时分,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的别离情景。

以“别离”为线索,用白描、铺叙、点染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情人话别时难舍难分的情景,景中见情,以情带景。

其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千古名句。

2、重点讲读课本单元是古典诗歌单元,即古典诗歌,包括唐宋诗词及元曲。

《雨霖铃》承担着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词能力这个单元的教学重点,因此有着重要地位。

《雨霖铃》是婉约派代表作,因此学习它,对于学生了解婉约派风格有着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我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两个普遍班,语文基础相对较差,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有待提高,但对古诗鉴赏的基本手法,风格也有一定了解,因此我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目标新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提高文学品位。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和基本形式的基础上品位诗词的语言,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

”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婉约派的主要特征②了解作者柳永及雨霖铃词牌2、过程与方法①体味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点②通过鉴赏名句,体会作者情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及纯正的文学趣味四、重点、难点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点教学难点是:通过鉴赏名句,体会作者情感五、教学策略1、诵读法2、启发法3、讨论法六、学法指导1、课前让学生查找作者柳永的资料。

【说课稿】《雨霖铃》说课稿

【说课稿】《雨霖铃》说课稿

《雨霖铃》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的《雨霖铃》。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介绍、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五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一)单元教学目标必修四第二单元编选的是四位著名词人的作品,在新人教版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的宋词单元。

四人在词坛上都占有一席之地,他们的创作跨度约有二百年,词作既充分体现了宋词的艺术价值,又能大致反映出宋词的发展脉络。

按照传统的提法,柳永和李清照则是婉约派的典范,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代表。

教材编者可谓用心良苦,编选四人各富代表性的词来学习,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完全不同的两种词风,进一步体会四位词人不同的创作风格。

本单元教学在学生理解词的内容后,教给鉴赏词的方法。

通过鉴赏,体味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情景交融、点染、白描、叠字等),让学生在学习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解。

因本单元的学习还应引导学生对鉴赏古典诗词的一般方法进行总结,为以后进行诗歌与散文系列模块的选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文特点《雨霖铃》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

这首词写的是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的柳永离开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的别离情景。

以“离情”为线索,细致地描写了情人话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郁闷心情,景中见情,以情带景,是柳永的代表作。

其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千古名句。

《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根据教材特点及《大纲》要求,确立教学目标如下:了解婉约派的主要特征、柳永及“雨霖铃”词牌;理解“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和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初步掌握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及纯正的文学趣味。

教学重点为:“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和理解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

高二语文《雨霖铃》说课稿

高二语文《雨霖铃》说课稿

高二语文《雨霖铃》说课稿以下是关于高二语文《雨霖铃》说课稿,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高二语文《雨霖铃》说课稿一、说教材《雨霖铃》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单元提示强调,词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欣赏时要反复吟咏,体会其声律美;也要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同时,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其中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

二、说目标1、知识与能力:感知《雨霖铃》作品内容,体会词中凄凉清丽的意境和浓重的离愁;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析意象特点,把握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

三、说重难点重点:感受作者浓浓的离别之愁,掌握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手法;难点:理解、掌握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四、说教法:·1、诵读法;2、点拨法;3、探究法。

五、说学法1、预习法;2、质疑法;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南朝江淹曰: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自古以来,人们往往"伤离别",柳永作为宋朝大才子,整日混迹于烟花柳巷,与红颜知己把酒言欢、吟诗诵赋。

这首《雨霖铃》就是作者离开都城汴京时写给曾经的红颜知己的用心之作。

2、文本学习1 初读:学生自由朗读吟诵,注意字音、节奏、轻重、缓急、感知韵律美。

读音:噎、韵脚:切、歇,波、阔,别、节、年。

节奏舒缓,读出有情人离别时凝重氛围。

语调:"更与何人说"一句读出相聚后的独处之苦,余音绕梁。

2 范朗读:听老师示范朗读,学生找出词中意象,说出这些意象的特点。

意象:上阕有寒蝉、长亭、帐、兰舟,下阕有烟波、暮霭、杨柳岸等。

特点,都是引人伤感之物。

·3 三读:展开想象,感悟由众多意向组成的意境美。

4 四读:品评诗句领悟表达美,具体方法是炼句。

上阕选择尾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下阕选择"今宵酒醒何处,烟柳岸,晓风残月",体会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雨霖铃说课稿(精选3篇)

雨霖铃说课稿(精选3篇)

雨霖铃说课稿雨霖铃说课稿(精选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雨霖铃说课稿(精选3篇),欢迎大家分享。

雨霖铃说课稿1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一、教材分析(一)单元教学目标本单元总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评价能力,包括风格、意象、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激发学生诵读古典诗歌的兴趣。

(二)课文特点及在单元中的地位1、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

这首词写的是才情卓绝、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的柳永在深秋雨后的傍晚时分,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的别离情景。

以“别离”为线索,用白描、铺叙、点染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情人话别时难舍难分的情景,景中见情,以情带景。

其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千古名句。

2、重点讲读课本单元是古典诗歌单元,即古典诗歌,包括唐宋诗词及元曲。

《雨霖铃》承担着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词能力这个单元的教学重点,因此有着重要地位。

《雨霖铃》是婉约派代表作,因此学习它,对于学生了解婉约派风格有着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我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两个普遍班,语文基础相对较差,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有待提高,但对古诗鉴赏的基本手法,风格也有一定了解,因此我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目标新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提高文学品位。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和基本形式的基础上品位诗词的语言,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

”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婉约派的主要特征②了解作者柳永及雨霖铃词牌2、过程与方法①体味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点②通过鉴赏名句,体会作者情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及纯正的文学趣味四、重点、难点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点教学难点是:通过鉴赏名句,体会作者情感五、教学策略1、诵读法2、启发法3、讨论法六、学法指导1、课前让学生查找作者柳永的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霖铃》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必修四)本单元选取的是四位着名词人的作品。

四人中苏轼和辛弃疾是北宋和南宋的豪放派代表,而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其中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文人, 四人在词坛上都占有一席之地。

这首词写的是才情卓着、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的柳永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的别离情景。

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郁闷心情,景中见情,以情带景,是柳永的代表作。

教学分析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对词这种体裁并不算陌生。

在初中时已有接触,必修一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感受了词的语言美、意境美,但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教师应善于启发,相机诱导,教学才能获得成功。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教学本身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

据此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启发诱导式教学法;
2.学生利用网络收集、整理、点评材料与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婉约派的主要特征;
2.了解柳永及“雨霖铃”词牌。

3.理解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探究作品作品“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
2.探究其他文学样式中的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及纯正的文学趣味。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
2.理解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二)难点
1.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2.文学艺术中普遍的“虚实结合”手法
四、教学过程
(一)朗读指导
1.播放配乐朗读。

2.诵读点评。

3.学生放声朗读,自行品味。

要求:读准字音,熟悉内容,把握感情,注意语调、节奏,熟读成诵。

4.指名诵读,感受本词的情感氛围。

(二)分组探究
学生利用江宁高级中学语文专题学习网站的资源, (/ywz/app/)自主去探究学习
整合点:利用专题学习网站,改变了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也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授课方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1.探究“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2.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除了本诗中运用了“虚实结合”,还有那些文艺作品中有这种手法?)
(三)汇报展示
1.探究“景中见情、缘情设景”
学生一跟帖:寒蝉凄凉急促第叫着,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的时候,急雨刚刚停歇。

起笔用融情入景、以景衬情的手法不仅捕捉了晚秋景物特点,写出所见、所闻、所感,而且酝酿出足以出动离愁别恨的气氛和情调。

学生二跟帖:在树上寒蝉凄切的叫声里,在暮色苍茫而又冷清的景象中,送别时面对长亭,该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啊!就在这个时候,阵阵骤雨,刚刚收住了雨脚,好朋友啊,就要走了!
学生三跟帖:“执子之手,与君偕老”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牵手”,此处“执手”
写出其“不舍”, 此处用人物的动作表情来揭示内心活动,大胆率直,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在目前。

学生四跟帖:既然是“沉沉的暮霭”为什么“楚天”却会“阔”呢?这不矛盾吗? 其实是作者心情所致,这就是所谓的缘情设景吧。

…………
2.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学生一跟帖:我在百度上搜索“虚实结合”,它的定义可以概括为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进行对比或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来突出某种特征或情感。

学生二跟帖:这首作品其实是这样的,离别情景,以实写为主;下片:想象别后情景,如“杨柳岸,晓风残月”,以虚写为主。

学生三跟帖:语文读本中有宗白华老先一篇《中国艺术表现力的虚和实》,虚实结合的手法其实在很多文学领域中都有,如:诗歌、美术、戏曲、音乐等。

学生四跟帖: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一句“此时无声胜有声,别有幽愁暗恨生”,就是音乐中的虚实结合吧。

…………
(四)在线交流
学生进入课程专题学习网站的讨论区中发表观点并与大家交流学习体会。

整合点: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学习环境,形成多层次、多方面的立体信息交流网络。

通过交流、探究,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把学习引向深入。

(五)小结测评
通过跟帖留言的方式,学生小结学习收获,老师总结并留言。

教师留言: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

长亭送别,执手相看,柴门扶杖,汽笛声催,生命总在演绎着悲欢离合的故事,而当我们轻轻敲开古典诗词的门扉,不经意间就会发现一个个凄婉缠绵的动人故事。

(六)课后探究
●通过设置课后思考题,鼓励学生思考收集
虚实结合这种艺术手法的广泛的运用。

收集资料上传并共享
●发挥想象,把《雨霖铃》改写成一片叙事抒情的散文,互相跟帖点评。

整合点:课后上网进入“相关资源”页面,利用网络资源拓展相关知识,使课堂向课外延伸拓展。

学生收集的资料: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寻隐者不遇
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京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京剧艺术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集我国戏曲之大成,源远流长。

京剧:《三岔口》视屏
学生改写《雨霖铃》后发帖:蝉儿薄翼,怎经得秋寒?大雨初停,抖落一地黄叶。

暮色中的长亭,平添几分憔悴。

都门外,宴飨正酣,然而,叫那离别的人儿怎生得欢?正是两情缠绵时,却有艄公不解离人恨,孤帆只橹待出发。

默默手相交,
莹莹泪两行。

罢,罢,罢,心里的话儿都咽下,只专心看那含泪的眸子。

念及一路,烟波浩渺,暮霭随行,从此楚天阔。

多情本已惆怅,无奈又逢着清秋节,离愁别绪语还休。

杨柳残月,晓风抚岸,欲觅痴狂,奈何无处。

酒半醉,人踯躅。

此后一别,相聚知何时?良辰美景自无缘,千种柔情,万般风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