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考基本知识总结1

合集下载

2012年常考知识点归纳

2012年常考知识点归纳

2012年常考知识点总结一、填空、选择题⏹ (一).倒数、相反数、有理数加减乘除的简单运算;举例:1.2(3)-=_________2.14-的相反数是_________.3. 16的平方根___________ ⏹ (二).因式分解(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二次);举例:1、34a a -= 2、x 2-y 2-2y -1=⏹ (三).科学记数学法;举例:1、细胞的直径约为0. m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数是( )A .0.156×10-5B .0.156×105C .1.56×10-6D .1.56×1062、某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7亿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数,结果为元。

⏹ (四)众数、方差、极差、中位数、平均数;举例:1、.数据1、5、6、5、6、5、6、6的众数是 ,中位数是 ,方差是 .极差是 ,平均数是⏹ (五)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经过的象限; 举例:1、如图,已知双曲线)0k (xky >=经过直角三角形OAB 斜边OB 的中点D ,与直角边AB 相交于点C .若△OBC 的面积为3,则k =____________. 2、已知反比例函数y =xa(a ≠0)的图象,在每一象限内,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减少,则一次函数y =-ax +a 的图象不经过...(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六)自变量取值范围;1.函数y=x 2+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函数11y x =-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函数11-=x y 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 (七)平面展开图、三视图;举例:1.如左下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根据图中提供的数据(单位:cm )可求得这个几何体的体积为( )A . 2cm 3B .4 cm 3C .6 cm 3D .8 cm 3俯视图左视图主视图1111222、.下图中所示的几何体的主视图是( )3、展览厅内要用相同的正方体木块搭成一个三视图 如右图的展台,则此展台共需这样的正方体______块。

2012年中考物理必备常识汇总1

2012年中考物理必备常识汇总1

2012年中考物理必备常识汇总1-物理公式
1.速度v=s/t;
2.密度ρ=m/V;
3.压强P=F/S=ρgh;
4.浮力F=G排=ρ液gV排
=G(悬浮或漂浮)=F向上-F向下=G-F支持;
5.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6.功W=Fs=Gh(克服重力做功)=Pt;
7.功率p=W/t=Fv;
8.机械效率η=W有/W总=Gh/Fs=G/nF=G/(G+G动)=fL/Fs(滑轮组水平拉物体克服摩擦力作功);
9.热量:热传递吸放热:Q=cm△t,
燃料完全燃烧:Q=mq=Vq,
电热:Q=I2Rt;
10.电学公式:电流:I=U/R=P/U
电阻:R=U/I=U2/P
电压:U=IR=P/I
电功:W=Pt=UIt=I2Rt=U2t/R
电热:Q=I2Rt(焦耳定律)=UIt=U2t/R
电功率:P=W/t=UI=I2R=U2/R
串联电路特点:I=I1=I2,U=U1+U2,R=R1+R2,
U1/U2=P1/P2=Q1/Q2=W1/W2=R1/R2
并联电路特点:I=I1+I2,U=U1=U2,1/R=1/R1+1/R2,
I1/I2=P1/P2=Q1/Q2=W1/W2=R2/R1
2012年中考物理必备常识汇总2-物理学家与贡献
姓名贡献
安培安培定则(右手定则)
牛顿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色散,经典物理奠基人
托里拆利托里拆利实验→首先测出大气压的值
奥斯特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实验)
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
欧姆(电阻) 欧姆定律
焦耳(能) 焦耳定律
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原理(浮力) ,杠杆平衡原理。

2012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详细总结[1]

2012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详细总结[1]
第 1 页 共 36 页
在化学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15、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16、灭火的方法: (1)移走可燃物; (2)隔绝氧气(如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3)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如房屋着火时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 17、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热和气体导致爆炸。
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 基本概念与原理部分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熔化、水的三态变化、灯泡发光等。 2、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燃烧、钢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作用、光 合作用等。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它包括颜色、状态、气 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导热性、延展性等。如通常状况下,二氧化 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降温后能变成固态的干冰。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 碱性等。 5、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如空气、自来水、矿泉水、海水、石灰水、 粗盐、石灰石、盐酸、黄铜、生铁和钢等各种合金、石油、煤、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6、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O2 、N2 、CO2、H2O等。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 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8、构成物质的微粒: (1)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由原子构成); (2)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3)离子(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形成的带电微粒,可分为阳离子[如Na+、NH4+]和阴 离子[如Cl—、CO32—]。 9、原子结构: (1)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体积极小但质量相当于整个原子质量。它虽小,还可分 为带正电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 (2)电子:带负电,在原子核外很大空间作高速运转。跟原子比较,其质量和体积都 可忽略不计。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0、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1、稳定结构:①最外层8电子②第一层为最外层2电子。 12、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1)地壳中最多的元素:O (2)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 Al 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依次是氧、硅、铝、铁。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 (3)海水、人体中最多的元素:O 13、化合物的命名: (1)两种元素化合:“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Fe3O4四氧化三铁,P2O5五 氧化二磷,Ca(OH)2氢氧化钙; (2)金属与酸根化合:“某酸某”,如CaCO3碳酸钙,CuSO4硫酸铜,NH4NO3硝酸铵。 14、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

1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基础知识

1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基础知识

12年中考历史与社会基础知识1、东经与西经是以0度经线为起点划分的,这条线也叫本初子午线;东西半球是以东经160度西经20度的经线圈划分的,不同的经线,长度都相等,不同的纬线,长短不一,经线和纬线。

2、长度最长的纬线是赤道,南纬与北纬、南半球与北半球是以赤道划分的。

3、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位置。

4、地图的三要素“语言”是指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地图上的定向方法有一般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

5、比例尺不同表示的实地范围和内容也不同,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小,内容详细;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大,内容粗略。

6、社会调查的常用方法有、、、7、中国陆地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 3 位,东临太平洋,西部深入亚洲腹地。

8、我国有56 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55 个;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部西南及边疆地区。

9、中国有34 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浙江位于中国的东部。

10、中国的五种地形类型是,其中所占的面积比例最大。

11、中国的地势特点是,自西向东逐级降低,大致呈阶梯。

第一级阶梯;第二级阶梯;第三级阶梯。

(填地形类型)12、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界线,东部季风区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是。

13、中国第一大河是,源头,长度,上、中、下游划分的界点:、;黄河的源头,长度,上游与中游的分界处是,中游与下游的分界处是。

14、中国最重要的内河航运大动脉是,在三斗坪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是。

15、黄河的水文特点是。

16、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北方主要是气候,比较;南方17、东部的优势有,劣势是,西部的优势有,劣势是;反映南方和北方、东部和西部进行区域交流与合作的事例有。

18、世界面积最大的洲是,最大的洋是,被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包围的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是,地中海气候的特点,分布在欧洲的人种主要是。

2012年中考总复习

2012年中考总复习

6、实施正义和非正义行为的结果
7、制度、规则、程序的观点
8、正义感人的集中体现 9、正义的最起码要求和最严重的非正义行为分别 是什么
1、承担责任总的观点 2、社区和公益活动的观点 3、承担责任不仅是( )( )的要求,也应该是 ( )内心需要 4、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5、一次次大事、一次次成功的背后支撑是( ) 6、党的作用 7、党是核心力量,源于( ) 8、三个代表、党的奋斗目标、党的性质 9、高举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什么 10、当代世界上最伟大的实践 是什么 11、特色理论体系包括哪些 1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5、培养创新能力的启示及各自的观点 6、求异思维的核心是( )
7、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标志、作用
1、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2、(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更为严格的原因
5、(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
6、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的主要表现 7、( )是中国共产党基本方针政策法律化 8、为什么说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人民观点、人民不可能( )管理国家 2、全国人大观点以及职权 3、人大制度的观点 4、实行( )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 ) ( ),它有利地保证了( ) 5、政府、法院、检察院必须对( )负责, 并受它监督 6、人大、政府、法院、检察院( )不同、 ( )不同,但根本目标都是( ) 7、新型民族关系 8、民族区域自治的观点
1、为什么要发展 2、改革开放的作用 3、改革特点、目标、作用 4、( )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存在着()的弊端 5、对外开放的作用、基本途 径 6、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质
1、科技对生产力、经济的作用 2、人才作用 3、怎样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4、科教兴国的作用 5、创新的作用 6、自主创新的作用 7、科技的本质是( ) 8、科技进步的基点是( ) 9、充分发挥( )创新主体作用 10、可持续发展观点 11、我国生态环境()在恶化、()在改善 12、计划生育观点、要求、目的 13、环境、资源国策观点

2012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1]

2012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1]
(3)最小刻度值的判断。 (4)让弹簧自由伸缩。(5)视线与刻度相
垂直。 (2)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
注意:(1)明确受力物体。(2)选择合适标度。(3)若有两个或两个 以上力只画一个作用点,只确定一个标度。
5、常见的力 定义: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作用点:重心。外形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
10、液体压强
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
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
强都相等,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11、浮力
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
上托的力。
浮力
方向:竖直向上
大小
F浮 = G空-G液——称量法
中的力)
(G空、G液分别为物体用弹簧秤称得空中和液体
1兆欧 1千欧
= =
103千欧 103欧
电源是提供电压
大小
电流大小用1秒 的装置,1节干 导体的电阻是导
钟内通过导体 电池的电压是 体本身的一种性
横截面的电量 1.5伏,家庭电 质,大小决定于
多少来衡量 路的电压是220 导休的材料、长

度、横截面积
测量仪器 电流表
电压表
量 项 目
3、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种类 3、光的反射
项目
不同点
相同点
反射面 光线特点
镜面 反射
平整光 面
如果入射光线 平行,则反射 光线仍平行。
都遵守 光的反 射定律
漫反射 粗糙不 反射光线杂乱

散漫。
镜面反射——平面镜成像 漫反射
空气→水(其它)∠入>∠折 水(其它)→空气∠入<∠折

2012中考语文考点总结

2012中考语文考点总结

2012年中考语文考点总结一、积累与运用这是中考语文的基础题,所占分值一般为120分试卷的30分左右。

内容主要包括拼音(有的是根据拼音写汉字,有的是给汉字注音),句子正误的判断,古诗文的识记与默写(提醒:不仅仅是古诗词,还有古典散文,如《岳阳楼记》《出师表》的名句默写等。

特别注意古诗词的识记与默写来自六册语文教材,即整个初中阶段学习的古诗词,并非只是初三年级五、六两册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语境交流(不同情境下人物该说什么样的话,才符合人物的身份和语言特征等),以及少量的名著知识的识记,仿写等。

总之,该部分都是一些最基本的语文积累与运用。

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初三阶段,对以前学过的古文进行较为全面的复习,并有选择地加以背诵,做到烂熟于心。

这部分复习的方法是温故知新,力求每篇过关,出口成章,书写正确,并能根据记忆的规律及时回顾。

对一些重点语句要反复默写对照,不能有丝毫马虎。

因为根据阅卷规定,古典诗词如默写错一个字,则该句不得分。

如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有两句诗: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不少考生在中考时,把“生”写成“升”,究其原因,还是对诗句意思理解不够(“海日生残夜”意思是:江上春早,海面上太阳已经升起来,而夜还未完全褪尽)。

因此,对古典诗文,尤其是古诗词,一定要透彻地理解,这样在中考时就不易写错了。

切记: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诵。

基础知识中的字音、字形的考查。

具体内容见附录1。

二、阅读理解这是中考语文的重头戏,所占分值约占整个卷面分值的三分之一左右。

该板块又有两部分组成:白话文和文言文,其中白话文又分为散文(记叙文、小说或议论文)、说明文,而且就各地中考来看,白话文大多考课文以外的名家名篇,文言文则一般以教材为主。

因此,要学好初三语文,除了把课本上的名家名篇读懂读透外,还应该多看一些课外的美文时文,尤其是名家散文、游记或议论文,以及最新科技方面的说明文。

具体要求如下:阅读科技文,要能领会作品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以及文章的写作顺序(一般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使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和配图表等),还要注意说明语言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2012中考语文热点知识归纳1

2012中考语文热点知识归纳1

2012中考语文热点知识归纳1第一部分议论文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鲜明的论点,确凿的论据,严密的论证)一、论点的特点:①正确②鲜明归纳论点的方法:1、标题2、文章开头3、结尾4、中间:①通过归纳总结论据的共同点来推断出论点②总结性的词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例如:由此可见;我认为;总之——)③先找出文章的论题,然后依据论题在文中找出反复出现的类似的论断性的话,合并同类项,最后归纳。

注意:归纳论点的句子必须是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的论断的句子。

二、论据事实论据(如现实事件、历史事实、统计材料、具体数字等)理论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

)归纳论据的要点:××人+怎么做(与论点密切相关的方面)+结果注意:在引用中可能有些不是名言,而是具体的事实,那是事实论据。

三、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举例论证(事例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一、例证法(摆事实):具体典型而且充分地证明了某一论点。

二、引证法(讲道理):引用了什么论证了某一论点,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三、喻证法(讲道理):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通俗易懂。

四、对比法(讲道理):通过对比,突出强调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鲜明。

四、分析议论文的表达方式1、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概括性很强,作用:用事实证明某一观点或主张。

2、议论文中时而有生动形象的描写,作用:更鲜明生动地证明了某一观点。

3、议论中的抒情,会使议论更有感染力,更深入人心。

五、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严密、准确六、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七、论证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第二部分记叙文一、常见叙事线索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5、时间线索6、地点变换线索找线索: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作用: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人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来龙去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中考基本知识总结第一部分认识自我一、成长中的我——认识自我青春期的变化1、表现:身体外形变化、身体内部器官完善、性机能成熟。

2、正确认识:是正常的现象,要悦纳心理变化。

3、青春期三个心理过渡:从依赖性向独立性;从自我朦胧向自知之明;从幼稚向成熟过渡。

4、青春期心理矛盾:渴望独立与现实依赖;心理闭锁与求的理解;性发育成熟与性心理幼稚。

3、如何克服青春期烦恼:学习青春期心理生理卫生知识;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感;多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多与父母老师好友沟通等。

调控情绪1、情绪的多样性:最常见的基本类型:喜怒哀惧,在此基础上会组合成很多不同的情绪。

2、产生不同情绪的原因:在不同的情况下遭遇不同的情景会产生不同的情绪。

3、情绪的作用:情绪是一把双刃剑。

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

积极情绪使人精神焕发,干劲倍增,效率提高。

而消极情绪会使人无精打采,萎靡不振,降低效率。

4、调控情绪的方法:注意转移法、合理发泄法、理智控制法等,可根据不同情况和个人特点加以运用。

从众心理和好奇心理1、从众心理的作用:是一把双刃剑。

积极作用是有利于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智慧,扩大视野,克服盲目的自信,修正思维方式,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消极作用是抑制个性,束缚思维,扼杀创造力,使人没有主见。

2、好奇心的作用:培养正确的好奇心可以激发兴趣,不断探索研究,从而有所发明创造,取得事业的成功;但是盲目的好奇则对身心健康和未成年人的成长十分不利。

3、怎样正确对待从众心理和好奇心:要明辨是非,择其善而从之,不盲目从众;把合理的好奇心转化为浓厚的兴趣;积极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习惯。

应对挫折和逆境1、含义:俗称碰钉子,指人们在实现目标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

2、产生挫折的原因:挫折是各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有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等。

3、挫折的作用:挫折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既可以使你汲取教训,走向成熟;也可能使你失去自信,成为你前进的障碍,关键是面对挫折是否有积极的态度和做法。

4、战胜挫折的关键:战胜挫折的关键是战胜自己。

战胜自己的恐惧、难过、绝望等消极情绪。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要学会超越自我。

5、战胜挫折的有效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学会自我疏导,学会寻求信任的人的帮助;培养坚强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学会战胜自己的弱点和消极情绪。

磨砺意志1、意志的重要作用:坚强的意志能够使人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树立自信,克服自卑,从而走向成熟,并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可见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成功起着关键作用。

2、磨砺意志的方法必须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要从细微之处做起,从小事做起;要善于管理自己,生活工作有计划;要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

陶冶情操1、兴趣和情趣:兴趣是情趣的来源,情趣是兴趣的升华2、情趣的类型和作用:分低级庸俗情趣和积极高雅情趣。

前者危害人的身心健康,危害社会良好文明风尚的形成;后者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开阔眼界,开发智力,有利于提高道德和文化修养,符合现代文明和科学生活的要求。

3、如何培养高雅生活情趣:培养正当的兴趣爱好;正确对待从众和好奇心理;具有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培养学习和劳动的习惯;积极参加集体生1活。

认识自我1、自我评价的重要性:正确评价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长处,缺点和不足,做到扬长避短,从而取得事业成功。

对一个人的成长十分重要。

2、怎样正确认识自己:要处理好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的关系;要用全面的眼光看待自己,既看到优点,又看到缺点;用发展的观点看待自己,自己的优缺点不是一层不变的。

3、认识自我的途径: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通过他人了解自己;通过集体了解自己。

二、成长中的我——自尊自强珍爱生命1、人的生命具有独特性,最具有智慧2、如何珍爱生命、善待生命:要肯定悦纳珍爱自己的生命;要善待、珍爱他人的生命;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保护自然环境。

3、生命的涵义:人的生命有长短之分,更有质量的差别。

能够为他人带来快乐,减轻痛苦,为家乡社会国家做出贡献,都能体现生命的价值。

4、怎样实现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要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要力所能及帮助他人;要积极为家乡社会和国家做出贡献。

自尊自信1、含义:自我尊重,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己。

2、作用:能够激励我们奋发向上,形成健康的人格;自尊使我们更好地立身于社会。

3、如何做到自尊:做到知耻和自重;讲自爱,不做有损自己人格的事情,要维护自己的人格;克服克克服虚荣心理和自傲心理;要学会豁达和适度自尊;要学会尊重他人。

4、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尊重他人与自尊是密不可分的。

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因为要想获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我们要学会彼此尊重,共同在自尊的快乐中成长。

5、如何尊重他人:表现在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和人格。

具体要求是关注他人的尊严,站在对方角度感同身受;善于欣赏、接纳他人;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

6、自信的含义和作用:自信是对自己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能够做成某件事,实现目标。

自信使我们积极主动应对各种问题,宁静从容地享受生活。

自信使我们克服各种困难,取得成功。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和前提条件。

7、自负和自卑:自负和自卑都是自信的误区。

自负者过分夸大或过高估计自己的优势,自卑者过低估计自己,轻视自己,他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是不健康的心理,对于自己成长不利,也不可能成功。

8、如何增强自信心: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相信自己,大胆尝试;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等。

自立自强1、自立的含义: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2、自立的必要性:自立是成长的过程,是生活能力锻炼的过程;也是心理和道德品质锻炼的过程;是一个人立身于社会,生存发展并取得事业成功的必然要求。

3、怎样做到自立:告别依赖,不要依赖别人;独立生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从生活和学习中的小事做起;大胆投身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反复锻炼。

4、自强的含义和表现:对未来从满希望,奋发向上积极进取。

表现是在困难面前不低头;自尊自爱,不卑不亢;勇于开拓,积极进取;志存高远,执著追求等。

5、自强的作用和意义(或原因):自强是进取的动力。

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是我们健康成长、更好学习、将来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自强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只有自强不息的人才能不断走向成功。

6、怎样做到自强:要树立理想并为之奋斗;要敢于战胜自己的弱点;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在社会中锻炼自己,成为生活的强者。

三、成长中的我——学法用法法律的特征和本质1、特征: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国家强制性(最本质的特征);2对全体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最显著特征)表现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即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都必须遵守法律;任何人一旦触犯法律,都要受到法律制裁。

2、法律的本质: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意志和利益的反映。

3、道德与法律的区别和联系:它们在产生、实行等方面不同,但是又有密切联系,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表现在: 我国法律体现并维护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又补充法律不足,促进法律实施。

所以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一般违法和犯罪1、违法行为的含义:指不履行法定义务或做出法律禁止的行为。

2、违法行为类型和相应的法律责任:分为违宪行为(承担违宪责任)、刑事违法行为(承担刑事责任)、民事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违法行为(承担行政责任)四种。

3、一般违法行为:情节比较轻微,社会危害性不大,没有触犯刑法的违法行为。

4、犯罪行为:即严重违法行为,指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刑事违法性)、应受到刑罚处罚(刑罚当罚性)的行为。

上述三个特征中最本质的特征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5、刑罚: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两种,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五种;附加刑有罚金、没收财产和剥夺政治权利三种。

6、一般违法和犯罪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不同点:社会危害性、违反的法律、受到的制裁不同。

相同点: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违反了法律,都要受到法律制裁。

7、启示:犯罪必然是违法行为,而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

二者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如果任其发展,一般违法的人可能会走向犯罪道路。

青少年要做到: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律己,不做违法的事;加强道德修养,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谨慎交友,要有所选择;从小事做起,防微杜渐,纠正不良行为等。

8、依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原因:违法犯罪不仅危害到社会,如果纵容会危害到更多的人包括自己。

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未成年人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有效手段:正当防卫和检举揭发方法和策略:未成年人与违法犯罪作斗争要讲究方法和策略。

既要勇敢又要机智。

不要与其硬拼,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伤亡,注意自我保护和现场保护,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供线索。

面对歹徒,设法稳住歹徒,记住其相貌特征,了解其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等。

法律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1、特殊保护的原因: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民族振兴的伟大使命。

未成年人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有关部门共同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2、特殊保护的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3、法律保护的内容: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自觉抵制不良诱惑1、不良诱惑及其危害:严重危害身心健康;浪费大量钱财,破坏家庭幸福;败坏社会风气,诱发各种违法犯罪,严重危害社会治安。

2、怎样抵制不良诱惑:努力提高道德修养和科学修养;学会独立思考,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克服猎奇心理和盲目从众心理,提高自我控制力;交友要谨慎,要有所选择。

掌握科学方法:如联想后果法、避开诱因法、请人帮助法、专时专用法、婉言谢绝朋友法等。

未成年人学会自我保护:原因: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复杂,有许多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因素;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

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3方法:提高警惕是避免侵害的前提;受到侵害时可以提高宣传法律、协商解决;学习法律知识,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可运用诉讼和非诉讼手段解决;遇到伤害时要冷静处理。

第二部分我与他人的关系一、我与他人的关系——交往与沟通与父母的沟通1、父母与子女产生矛盾的原因:子女的逆反心理;因为年龄和社会阅历产生的代沟;子女不理解父母的严格要求。

2、子女与父母交流沟通的方法:理解父母、尊重父母、积极沟通;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必要的让步和道歉;记住父母的良苦用心,发生矛盾妥善解决;有事多和父母商量,多听他们的意见;做了错事主动承担责任;了解父母,体谅他们的难处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