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社会研究方法)

合集下载

2007年下半年全国自考(社会研究方法)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07年下半年全国自考(社会研究方法)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07年下半年全国自考(社会研究方法)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简答题 4. 论述题 5. 应用题单项选择题1.决定研究内容的深度和层次的是( )A.研究目标B.研究方法C.研究主体D.研究形式正确答案:A解析:确定研究内容首先需要按照研究的目标将研究题目分解为若干方面,然后根据研究目标去确定每个方面所需要收集的信息,故选A。

2.研究者在社会研究过程中不受对所研究问题的价值判断的影响,指的是( )A.价值判断B.价值中立C.事实判断D.价值关联正确答案:B3.下列属于类别概念的是( )A.组织B.社区C.国家D.残疾人正确答案:D解析:所谓类别概念是指由具有相同属性或特征的人或事物所构成的一个类别。

例如:所有的老年人构成了老年人的群体,所有的残疾人构成了残疾人群体。

在这里,“老年人”、“残疾人”都是类别概念。

4.在不同时点调查1968~1970年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在不同年代的思想发展过程,属于纵向研究中的( )A.同组研究B.同期群研究C.趋势研究D.同时研究正确答案:B解析:同期群研究又称“队列研究”,是对同一时期、同一类型的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

1968—1970年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在不同年代的思想发展过程就属于纵向研究中的同期群研究。

5.解释性研究的目标是( )A.发现新现象和新问题B.对社会现象的状况、过程和特征进行客观准确地描述C.解释社会现象的原因和说明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D.获得对所研究问题及调查对象的初步印象和感性认识正确答案:C解析:解释性研究是在了解社会现象的一般状况和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探求这一现象的原因和作用机制,其目标是回答“为什么”,是解释社会现象的原因和说明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

6.定量研究的哲学基础是( )A.实证主义B.人文主义C.科学主义D.实用主义正确答案:A解析:从哲学基础上看,定量研究是基于实证主义的哲学基础,认为社会与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因此可以将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应用到社会研究中。

(完整word版)社会研究方法考试方向及复习资料(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社会研究方法考试方向及复习资料(word文档良心出品)

社会研究方法考试方向及复习资料一、社会研究的基础理论(社会研究的主要研究过程是怎样的)社会研究是运用科学方法对社会生活现象加以了解、说明和解释的一切活动。

是以人类社会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以解释和预测为目的,以科学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的一个完整的过程。

其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其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其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具体方法:(一)、资料收集方法。

包括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

(二)、资料分析方法。

包括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

基本方式:(一)研究方式,包括统计调查、实地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

(二)对象范围:包括普查、抽样、个案、典型。

研究过程:1、选题课题阶段。

选择有价值、有创新又可行的问题进行研究;将笼统的模糊的问题具体化、精确化,明确问题的范围。

2、研究设计阶段。

时间安排、课题操作化、抽取样本、问卷设计等工作。

3、收集资料阶段。

通过选择好的调查工具直接向调查对象收集资料。

4、分析资料阶段。

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审核、整理、统计和分析。

5、报告总结阶段。

撰写调查报告;应用调查结果:发表、会议交流、捐赠数据库等;从调查目的、方式、资料收集、统计分析等各方面综合评价整个调查研究过程,为以后的研究积累经验。

二、社会研究选题(选题的类型、标准和方法)1、选题的类型一般有三种:1)自选课题。

研究者根据自己所从事的科研或者实际工作需要,或者根据自己的专业领域、研究方向或者研究兴趣,确定的课题。

如基层政权研究、中医现代化研究。

其特点一是经费相对较少,二是研究内容不确定,可随时调整;三是研究周期相对较长;四是以理论性课题居多。

2)委派课题。

有关机构、部门、组织或个人根据某种需要确定、委托或指派研究者进行研究的课题。

如某型号汽车的市场前景调研。

其特点一是经费相对充足;二是研究内容确定,产出较明确;三是研究周期一般较短;四是以应用性课题居多。

3)指导性课题。

由特定基金委托开展的一些课题,委托方一般具有指导性,研究者自己在指导范围内具有一定的自主性。

社会研究方法社会调查研究方法.ppt

社会研究方法社会调查研究方法.ppt

哲学基础
方法论
逻辑、范式

价值

客观性
学 研 究 方
基本方法
调查研究 实验研究 文献研究
社会测量技术 资料收集技术 资料整理和分析 技术;
法 体
实地研究 计算机应用技术
观察记录表、

量表、
专门技术与工具
测验表 问卷或调查表、
辅助器材
二、社会研究方法的主要特征
1.数学方法对社会研究的影响 2.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对社会研究方
社会研究方法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思政部
乐平
第一章 社会研究方法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从整体把握社会学研究的特征、意义和方 法体系;了解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研究的 主要阶段。有助于理解社会学以及相关的社 会科学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社会研究的概念和特征
一、社会与社会现象的特点
1、什么是社会?
案例
研究中的价值中立问题
? 价值中立:是指科学家在研究自己的对象时,
应当遵循客观事实,而撇开自己的政治主张与立 场,回避自己的价值。 (社会科学的规范性原则 )
? 价值关联:社会科学依据一定的价值与一定的
实在发生联系。由于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本身受 特定的价值观和文化取向的支配,研究要与对象 的文化 意义相联系。(社会科学的构成性原则 )
现代理解: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是以人和人群共
同体为活动主体、以生产方式为经济基础的多 种要素、各种结构按照一定方式结合成的有机 整体。
2、社会活动与社会现象的基本特点
(1)主观目的性 (2)极大的偶然性 (3)错综复杂性 (4)易变性(流动) (5)高度模糊性

社会研究方法_重点笔记

社会研究方法_重点笔记

第一章社会研究导论1、“社会研究”的概念通常是指按照一定的方法而探索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的专门的科学研究活动。

2、社会研究的最终目的不仅要说明社会现象的表面状况,还要说明社会现象的本质特征,并且把握社会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规律。

3、“社会研究"的概念比“社会调查”和“社会调查研究”的概念更为宽泛。

社会研究要以社会调查为基础,但不止步于社会调查所得到的经验资料,而是要通过对经验资料的分析而得出对社会现象本质和规律的认识.4、我们可以将“社会研究”概念定义为: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关于社会现象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做出科学认识的活动.5、社会研究的特征(多选题)(1)目的性(社会研究是一种有目的性的认识活动,目的性是社会研究活动最主要的特征之一)(2)经验性(经验性特征是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特征之一)(3)理论性(社会研究的理论性特征包含接受理论指导和得出理论结论两层含义)(4)社会性(是指社会研究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 4、所谓“经验性”,是指社会调查研究活动是通过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实而获得对社会的认知。

5、社会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社会研究的目标具有社会性的意义;(2)其次,社会研究是一种社会活动;(3)再次,社会研究活动要符合法律和社会规范,并受到其它社会因素的制约;(4)最后,社会研究的结果会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学术发展产生影响.6、社会研究的基本要素:(多选题)(1)社会研究主体(是指进行社会研究的组织与人员)(2)社会研究的对象(是指被研究的个人、群体、组织,或是其他社会单位)(3)社会研究的内容(是指所要了解的社会现象和要探索的社会问题的具体内容)(4)社会研究的方法(是指研究者在进行社会研究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方法的总和,包括在社会研究过程中应遵循的各种程序、规则和各个研究阶段上应采用的各种方法)7、各类组织在社会研究活动一般扮演以下几种角色:(1)社会研究活动的组织者;(政治组织、学术组组织、企业组织、非营利性组织)(2)社会研究项目的委托者;(3)社会研究项目的承担者;(这类组织主要是一些学术机构、政府和企业的研究部门、独立的社会研究机构)(多选题)(4)社会研究的资助者。

社会研究方法第六版考研笔记

社会研究方法第六版考研笔记

社会研究方法第六版考研笔记社会研究方法是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课程,通过系统地学习该课程,可以帮助我们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升研究能力。

本文将从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等方面介绍社会研究方法的相关内容。

1. 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社会研究方法是指研究者为了解决研究问题,而采用的一系列科学的研究原则和技术,它包括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等环节。

研究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研究目的来确定。

2. 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是指在社会研究中,通过组织研究过程、选择研究样本和收集研究数据等环节来解决研究问题。

常用的研究设计包括实验设计、调查设计和观察设计等。

在选择研究设计时,要考虑到实际可行性和研究目的的要求。

3. 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指通过不同的方法和工具搜集研究所需的数据。

主要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和文献研究等。

在进行数据收集时,要根据研究设计和目的选择相应的方法,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解释的过程。

在数据分析中,常常使用统计学方法和软件工具来处理数据,包括描述性统计、推断统计和因果推断等。

数据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提取数据中的有用信息,验证研究假设,并形成结论。

5. 结果解释结果解释是指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在结果解释中,要根据研究问题和数据分析的结果,提出合理的解释和结论,并与现有理论和研究进行比较和讨论。

结果解释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研究的可信度和学术价值。

通过对社会研究方法的学习,我们能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但是,在实际的研究中,我们还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灵活运用研究方法,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研究成果。

在社会研究方法的学习中,我们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际研究项目的参与和实践,不断提高研究方法的运用能力。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研究伦理的问题,尊重研究对象的权益,遵循科学道德的原则,保证研究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2007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社会研究方法考研试题

2007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社会研究方法考研试题

822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社会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全面调查
2、社会研究中的实验法
3、结构式观察
4、效度与信度
5、抽样调查
6、文献内容分析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现代社会调查含义及其特征
2.简述问卷结构内容
3.简述研究假设的作用
4.简述社会研究的基本原则
5.简述访谈式问卷调查的优点与局限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论统计分析特点
2.试论典型调查的优点与局限
四、应用题(30分)
以实例说明社会研究一般程序。

社会研究方法基本原理认识

社会研究方法基本原理认识

研究方法基本原理认识一、社会网络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是适应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分析方法,其具有如下基本原理:(一)内容和强度不同的关系通常是不对称地相互作用和互惠的。

社会资源(包括信息、影响、感激、喜欢、社会交换以及关系本身)通过关系和网络而流动。

除了在极少数的情况下,发生联系的双方或多方的互惠通常是不对称的。

(二)关系直接或间接地将网络成员连接起来;因此,必须在较大的网络结构框架内对关系进行分析。

关系之所以存在是由于互动双方愿意彼此交往。

一种关系的特定性质由其所处的网络界定。

较小的、密切联系的群体的关系同大规模的、微弱联系的网络中的关系是相当不同的。

(三)社会关系结构创造了非随机的网络;因此产生了网络群、界限和交互关系。

这个命题又包括两点:第一,网络中的关系经常是过渡性的。

如果A与B和B与C之间有一种关系,那么A和C之间发生联系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如果建立这种联系是有代价的,那么这些联系中的每一个交点都会调动某种流动资源,因此网络成员深刻认识到维持直接联系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第二,个体可以维持的关系的数量和强度具有特定的限度。

如果人们不放弃全部或现存的关系,多数人不可能增加新的关系。

换言之,维持或新建某些关系有可能以牺牲另外的关系为代价。

(四)交互联系将群体和个体联系起来。

网络的节点不一定是个体的人,也可以是有联系的群体、社区、民族-国家或其他发生任何关系的单位。

这些节点之间的联系是由于某些人是几个群体的成员或某些人与网络的其他部分具有异质性联系而产生的。

同时,有形的联系存在于个体之间,其结构重要性正像群体之间的联系一样。

(五)不对称联系和复杂网络分布在不同的稀缺资源中。

社会资源并非均匀或随机地在具有不对称关系和受限制的网络群体的社会系统中流动。

群体密度、群体界限的严密性和群体内外联系的模式规定了资源流动的方式。

由于社会系统中各个成员的位置各异,他们获得资源的方式也极为不同。

社会研究方法课件ppt

社会研究方法课件ppt
研究对象的确定
研究对象是指研究关注的群体 或个体。选择研究对象时需要 考虑其代表性、可获取性和可 操作性。
样本量的确定
样本量的大小取决于研究目的 、研究问题和资源限制等因素 。通常,样本量越大,研究结 果越具有代表性和可靠性。
抽样方法的选择
抽样方法包括随机抽样、分层 抽样、整群抽样等。选择合适 的抽样方法可以提高研究的效 率和效果。
研究是否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研究方法的改进与完善
研究设计
优化研究设计,提高研究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
数据采集
采用更为科学的数据采集方法,提高数据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
样本选择
改进样本选择方法,提高样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
数据分析
采用更为先进的数据分析方法,提高数据分析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03
定量研究方法
描述性统计
01
统计表
描述性统计是通过创建统计表来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集中趋势、离散
程度等特征。
02
图形展示
通过绘制直方图、箱线图、散点图等图形,更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分布特
征和规律。
03
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描述性统计还涉及计算数据的集中趋势指标(如平均数、中位数)和离
散程度指标(如标准差、方差、四分位数间距),以全面描述数据的分
定量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是一种使用数学和统计工具 来描述、解释和预测社会现象的研究 方法。它强调对数据的量化处理和分 析,通常采用问卷调查、实验等手段 进行研究。
定性研究是一种注重对研究对象进行 深入、细致的描述和分析的研究方法 。它通常采用参与观察、深度访谈、 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
混合研究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研究方法》教学大纲毕向阳编写社会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210 目录前言 (216)第一章社会研究方法导论 (217)第一节社会研究方法的特点 (217)第二节社会研究方法的反思 (217)一、几个关键词 (217)二、一些题外话 (218)三、规范研究实例介绍:市场转型研究介绍 (218)复习思考题 (218)拓展阅读书目 (218)第二章社会研究方法的演进 (219)第一节社会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 (219)一、两大支柱:经验观察和逻辑推理 (219)二、三个层面:理论、资料收集、资料分析 (219)三、四个步骤 (219)第二节社会研究方法的流派与演进 (219)一、社会研究演变与流派:实证主义流派(孔德、涂尔干)、解释主义传统(狄尔泰、韦伯)、现代的发展(波普尔、库恩) (219)二、社会研究方法的范式:社会学是一个多范式的学科 (221)三、相关问题介绍 (222)复习思考题 (222)拓展阅读书目 (222)第三章社会理论的建构 (224)第一节社会理论的要素 (224)一、什么是社会理论 (224)二、概念与变量 (224)三、命题与假设 (224)第二节变量间的关系:相关关系与因果关系 (224)第三节解释的类型:因果解释与功能解释 (225)复习思考题 (225)拓展阅读书目 (225)第四章社会研究的过程与逻辑 (226)第一节社会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226)一、科学环:社会研究的逻辑模型 (226)二、归纳与演绎 (226)三、假设检验的逻辑 (226)第二节社会研究的过程 (227)一、理论建构的过程 (227)二、理论检验的过程 (227)三、操作化 (227)四、理论先行还是观察先行 (227)社会研究方法五、事后假设问题 (227)复习思考题 (228)拓展阅读书目 (228)第五章社会研究设计 (229)第一节社会研究的准备 (229)一、提出问题 (229)二、选择研究类型 (229)三、探索研究:查阅文献、请教专家、实地考察 (229)四、提出研究假设 (229)第二节社会研究的类型 (229)一、按研究目的分: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 (229)二、按研究尺度分:截面研究、历时研究、近似历时研究 (229)三、按调查的范围分:个案、抽样调查、普查 (230)第三节社会研究的方法 (230)一、统计调查 (230)二、实地研究 (230)三、试验 (230)四、文献 (230)第四节分析单位与研究内容 (230)一、分析单位 (230)二、研究内容 (231)三、方法论谬误 (231)第五节研究方案设计 (231)复习思考题 (231)拓展阅读书目 (231)第六章概念化、操作化与测量 (232)第一节概念化与操作化 (232)一、概念化 (232)二、操作化 (232)第二节测量与测量尺度 (232)一、测量 (232)二、测量尺度 (232)三、各测量尺度之间的关系 (233)第三节测量的评估 (234)一、信度 (234)二、效度 (234)三、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 (234)四、信度和效度的关系 (234)复习思考题 (234)拓展阅读书目 (235)第七章指标、量表与分类法 (236)第一节指标的建构 (236)一、建立综合指标的三类方法:分类法、指数法和量表法 (236)211社会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212二、指标建立的步骤:项目选择、经验关系检验、指标鉴定 (236)第二节量表的建构 (236)一、什么是量表 (236)二、量表的主要形式 (237)三、社会计量学 (237)复习思考题 (237)拓展阅读书目 (238)第八章抽样 (239)第一节基本概念与步骤 (239)一、抽样调查 (239)二、总体 (239)三、抽样框 (239)四、原则 (239)五、抽样的步骤 (239)第二节概率抽样 (240)一、简单随机抽样(simple random) (240)二、等距抽样/系统抽样/机械抽样(systematic) (240)三、分层抽样(stratified) (240)四、整群抽样/聚类抽样(cluster) (241)五、多阶段抽样/多级抽样(multistage) (241)六、PPS抽样 (241)七、非比例抽样加权 (241)八、一些操作:随机数表、Kish入户随机表使用、Excel使用 (241)第三节非概率抽样 (241)一、偶遇抽样/方便抽样/自然抽样/就近抽样(convenient) (242)二、主观抽样/判断抽样/立意抽样(purposive or judegmental) (242)三、定额抽样/配额抽样(quota) (242)四、滚雪球抽样(snowball) (242)五、空间抽样(Spatial) (242)第四节样本容量确定 (242)复习思考题 (242)拓展阅读书目 (243)第九章问卷调查 (244)第一节基本概念 (244)一、问卷的概念 (244)二、问卷的类型:自填式问卷(邮寄问卷和发送问卷)和访问式问卷 (244)三、问卷的基本结构 (244)第二节问卷设计 (244)一、问卷设计原则 (244)二、问卷设计的基本步骤 (244)三、问卷设计具体方法 (245)四、问题与答案的设计 (245)五、问题的语言和提问方式 (245)社会研究方法六、设计敏感性问题的技巧 (245)七、问卷时间长短 (245)八、问题顺序 (246)九、问卷设计常见问题 (246)第三节卷法优缺点 (246)复习思考题 (246)拓展阅读书目 (246)第十章访谈法 (247)第一节基本概念 (247)一、什么是访问法 (247)二、访问法的基本类型 (247)第二节无结构式访问 (247)一、重点访问/集中访问(Focused Interview) (247)二、深度访问/临床式访问(Clinical Interview) (248)三、客观陈述法/非引导式访问(Non-Directive Interview) (248)四、座谈会/焦点小组座谈会(Focus Group Interview) (248)第三节访问法的程序与技巧 (248)一、访谈的准备 (248)二、进入访问 (248)三、访问控制 (248)四、倾听与回应 (248)五、记录问题 (248)六、接结束访问 (248)七、注意事项 (248)八、访问员的挑选和培训 (249)第四节访问法的优缺点 (249)复习思考题 (249)拓展阅读书目 (249)第十一章观察法 (250)第一节基本概念 (250)一、什么是观察法 (250)二、观察法的基本类型 (250)三、结构式观察 (250)四、参与观察 (250)五、间接观察 (250)第二节观察的过程 (250)一、观察的步骤 (250)二、观察的记录 (250)第三节观察法的特点 (251)复习思考题 (251)拓展阅读书目 (251)第十二章试验法 (252)第一节基本概念 (252)213社会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214一、社会研究中的试验 (252)二、要素 (252)三、试验法的基本步骤 (252)第二节试验的类型与设计 (252)一、简单试验设计 (252)二、古典试验设计 (252)三、所罗门四组试验设计 (252)四、因子设计 (253)五、重复测量设计 (253)六、拉丁方格设计 (253)第三节准试验法 (253)一、相关设计 (253)二、时间序列设计 (253)三、非等组前后测设计 (253)四、现场实验设计 (253)第四节试验法的特点 (253)一、信度和效度 (253)二、优点和缺点 (254)复习思考题 (254)拓展阅读书目 (254)第十三章非介入性研究 (255)第一节基本概念 (255)一、非介入性研究 (255)二、非介入性研究主要类型 (255)第二节主要类型 (255)一、内容分析 (255)二、既有统计资料分析 (255)三、历时比较分析法 (256)第三节优缺点 (256)复习思考题 (256)拓展阅读书目 (256)第十四章质的研究 (257)第一节基本概念 (257)一、基本概念 (257)第二节主要方法 (257)一、扎根研究 (257)二、扩展个案研究 (258)三、参与行动研究 (258)四、制度民族志 (258)第三节计算机辅助定性研究软件介绍:NVivo 7 (258)复习思考题 (258)拓展阅读书目 (258)第十五章资料整理与统计分析初步 (259)社会研究方法第一节数据准备 (259)一、质量控制与资料审查 (259)二、资料编码 (259)第二节数据操作 (259)一、数据录入:Epidata软件介绍 (259)二、数据净化 (259)三、数据处理分析;统计方法介绍 (259)复习思考题 (259)拓展阅读书目 (259)第十六章变量分析的逻辑与策略 (260)第一节预备知识 (260)第二节变量间的关系类型 (260)一、变量间关系的类型 (260)二、判断因果关系中自变量与因变量标准 (260)第三节详析模式 (260)一、检验的类型 (260)第四节主要步骤 (262)一、首先确定两变量间关系的类型 (262)二、确定关系的真伪 (262)三、将两变量间的关系具体化 (262)四、寻找变量间的因果链条 (262)五、检查是否存在条件关系 (262)复习思考题 (263)拓展阅读书目 (263)第十七章撰写研究报告 (264)第一节研究报告的结构 (264)一、基本结构 (264)二、撰写原则 (264)第二节研究报告评估 (264)一、如何阅读研究报告 (264)二、社会研究评估 (264)第三节阅读研究报告 (265)复习思考题 (265)拓展阅读书目 (265)215社会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216前言课程性质:社会学专业本科生必修课基本内容:本课程运用大量实例对社会研究方法作了系统全面地介绍,从方法论、研究方式和具体方法三个层次,从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角度,围绕社会研究原理和程序,详细阐述了确立课题、研究设计、资料收集、统计分析、理论解释、撰写报告、成果运用等各种方法和技术。

基本要求:掌握社会研究的基本原理、概念及方法;强调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的联系和结合;了解国内外经典研究案例;把握最新的社会研究发展潮流。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讨论交流,如时间条件允许,安排课外实习1次。

考核方式:平时作业与期末考试。

主要教材:袁方、王汉生主编,《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艾尔·巴比著,《社会研究方法》(第10版),邱泽奇译,北京:华夏人民出版社,2005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