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测试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 以下不属于动物的是()
- A. 狗
- B. 鸟
- C. 树
- D. 猫
2. 下列哪一个属于原生动物()
- A. 猴子
- B. 鱼
- C. 海绵
- D. 马
3. 动物之间通过下列哪一种方式交流()
- A. 发电邮
- B. 打电话
- C. 发短信
- D. 发出声音
4. 哪一种动物是用肺呼吸的()
- A. 鱼
- B. 蚯蚓
- C. 昆虫
- D. 鸟
二、判断题
1. 昆虫是一种动物。

()
2. 拔蚯蚓的头,它仍可以移动。

()
3. 鸟类只能在空中飞行,不能站在地面上。

()
4. 动物之间可以通过发出声音来交流。

()
三、简答题
1. 什么是动物?
2. 请举出一些动物的例子,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3. 不同的动物是如何进行交流的?
4. 请说出一些不同种类动物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四、应用题
阅读下面的情景,根据你的判断填写合适的词语。

蚯蚓是用皮肤呼吸的,因此它们的皮肤常保持湿润。

小明最喜
欢捉蚯蚓了,一次他把蚯蚓拔去了头,他想看看蚯蚓是否还能活动。

然而,蚯蚓却动也不动了。

小明想了一想,觉得蚯蚓可能撒“灰早”了。

1. 蚯蚓是用什么进行呼吸的?
2. 为什么蚯蚓的皮肤要保持湿润?
3. 为什么蚯蚓拔掉头后就不能动了?原因是什么?
4. 小明认为蚯蚓可能撒了什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练习一、单选题1.目前人类在探地研究中达到的最深深度是( )A. 14千米B. 1400千米C. 100千米2.下列不是危险、可怕的自然灾害是()。

A. 地震B. 火山喷发C. 阵雨3.如果我们看到堆满了卵石的河床,一般就可以判断这段河床处在这条河的()位置。

A. 上游B. 中游C. 下游4.下游的河床一般有较多的( )。

A. 鹅卵石B. 大石头C. 细沙5.莫霍面指的是地球的()。

A.2200米处B.2900米处C.33千米处6.下列关于表达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正确的语句为()A. 陡坡处容易形成土壤沉积B. 缓坡处水流速度较大C. 水流速度大的地方容易把土壤侵蚀7.现在国家实行“退耕还林”政策,根本原因是()。

A.粮食够吃了,不需要那么多的耕地了B.我们需要更多的木材C.防治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改善生态环境8.发生地震的主要原因( )。

A. 地壳的运动B. 地下的温度太高C. 人类的破坏9.上游河床布满了大石头,中游河床堆积了很多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细沙,一条河流的不同地段出现这样不同的景观的原因是( )。

A. 水流的作用B. 冷热的作用C. 风力的作用10.在降雨量相同的情况下,下列选项中,( )的土地受到的侵蚀最严重。

A. 坡度大、有植物覆盖B. 坡度小、无植物覆盖C. 坡度大、尢植物覆盖11.假如地震来了,下面的做法不对的是( )A. 跳窗逃生B. 躲在桌子底下C. 躲在卫生间里的墙角D. 远离高压电线12.我国的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科学家在考察喜马拉雅山时意外的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

下列的解释中,你认为最有可能的是( )。

A. 外星人把海洋生物带到了喜马拉雅山,后来变成了化石B. 海洋生物化石被人类遗弃在喜马拉雅山C. 在远古时代,现在喜马拉雅山的位置可能是一片海洋13.下列选项中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缺少植被、降暴雨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土壤流失B. 泥石流是土地被雨水侵蚀的一种现象C. 人类的活动对土地被侵蚀的程度没有影响二、判断题14.地球内部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小学科学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人体司令部》测试卷(附参考答案)(2022秋)

小学科学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人体司令部》测试卷(附参考答案)(2022秋)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我会选(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括号中,20分)1.脊髓在我们的背部中央,藏在()里,与脑相连。

A.神经B.脊柱C.血管2.()能使人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

A.大脑B.小脑C.脑干3.()是人体司令部,协调指挥人体各系统分工配合。

A.脑B.神经C.脊髓4.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是从()开始的。

A.刺激B.感觉C.物体5.声波传到大脑的路径是()。

A.声波→外耳道→耳蜗鼓膜→听神经→大脑B.声波→外耳道→耳蜗→听神经→鼓膜→大脑C.声波→外耳道→鼓膜→耳蜗→听神经→大脑6.关于“晶状体与成像”实验,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实验中纸屏模拟视网膜,放大镜模拟晶状体B.实验中要保持纸屏、放大镜、蜡烛高度相同,且在一条直线上C.将3倍放大镜换成5倍放大镜后,为使蜡烛的像清晰地呈现在纸屏上,需要将蜡烛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调大7.下列行为中,主要由大脑支配完成的是()A.奇奇和爸爸一起过独木桥B.妙妙通过思考,做出了一道很难的数学题C.妈妈做瑜伽前,都要进行深呼吸8.人体内缺乏哪种物质,可能会引起近视()A.脂肪B.维生素AC.蛋白质9.下列行为中,属于缺乏意志的表现的一项是( )。

A.小明每天早晨起床到公园里跑步B.妙妙喜欢书法,每天放学都要练习写字C.究究喜欢看电视,每天一回到家就打开电视机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偏食、挑食会导致体内维生素及铬、钙、锌等元素缺乏,容易患近视B.避免用力擤鼻子,不用硬物挖鼻孔可以保护我们的鼻腔C.在乘坐长途列车时看书会伤眼睛,因此我们可以戴上耳机长时间听音乐二、我会填。

(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横线上,每空2分,共30分)1.人体内有担负指挥和协调工作的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

2.脑在我们的头部,藏在_________里。

脑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部分构成。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测试试卷详解(1)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测试试卷详解(1)

教科版(2017)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第一部分知识检测站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10分)1.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地势。

2.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叫。

3.长白山天池是由形成的,唐家山堰塞湖形成的原因是。

4.河流会改变地形地貌:作用会带走河流两岸的泥土,作用会填平低要生出变文图洼的地形。

5.做实验研究植物对雨水侵蚀的影响时,我们改变的条件是,不变的条件是、、。

二、判断题。

(每题1分,共10分)1.在地形图上,绿色表示草原。

()2.大风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沙、土壤运到远方,只留下砾石,就形成了戈壁。

()3.岩石在高温和高压下发生变化形成的岩石叫变质岩。

()4.水的作用常常会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林整黑博养突()5.在地球的内部,越往下去,压力越大,温度越低。

()6.地震对地表的改变是剧烈的。

()7.黄河第一湾乾坤湾是由地震形成的。

()8.我们一般使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地震和火山的成因。

()9.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不会带来任何好处。

()10.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人海口往往是丘陵。

()三、选择题。

(每题2分,共30分)1.内蒙古大草原很宽广,一望无际,它所处的地形属于()。

A.平原B.盆地C.高原2.中国的地形特点决定了我国河流流向大多是()。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3.如果把地球比作鸡蛋,鸡蛋的蛋壳相当于地球的()。

A、地壳 B.地幔 C.地核4.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不断发生变化,下列现象中()不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A、地震 B.岩石的风化 C.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5.下列岩石中属于岩浆岩的是()。

A.浮石B.页岩C.大理岩6.地震带来的灾害不包括()。

A.地面出现裂缝、塌陷B.山体滑坡C.烧毁森林7.(以使地球表面的局部地表在瞬间发生较大变化的是()。

A.风力侵蚀B.河流的沉积C.火山和地震8.雅丹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火山喷发B.风的侵蚀作用C.风的沉积作用9.我们研究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影响时,使用的实验方法是()A.对比实验B.模拟实验C.理想实验10.(黄河因泥沙沉积问题,目前变成了一条“地上河”(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试卷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试卷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验一、填空(20分,每空2分。

)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

2、同一时间,不同物体的影子相同,不同。

3、在同一时刻,将长度不同的物体放置在同一地方,其影子的不同,()相同。

4、太阳的光线以每秒约的速度传播,并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着传播的。

5、教室的墙壁涂成白色的主要原因是。

6、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把能转化为能的装置。

7.一天中阳光下铅笔影子的、都要发生变化。

8.光是沿传播的,传播速度很快,达到每秒。

9.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10.人们发现和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11.不同颜色的纸,吸热的本领;色物体吸热快。

二、判断题:(15分,每题1分。

)1、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所以月亮是一个光源。

()2、在光的照射下,物体有了影子。

()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没有什么变化。

()4.光是沿四面八方任意传播的。

()5、教室的墙壁涂成白色是为了利用光的反射。

()6、太阳日夜不停地把光和热散发到宇宙空间,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7、太阳光的多少、强弱与温度的高低是两回事,没有什么关系。

()8、黑色蜡光纸比黑色无光纸吸热快。

()9、夏天人们穿浅色衣服,是因为浅色衣服比深色的漂亮。

()10、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节能装置。

()7、在灯光下,同一物体在不同侧面的影子是相同的。

( )8、影子的产生必须有光源、遮挡物两个条件。

( )9、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

( )10、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长;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短。

( )11、光是向四面八方发射的。

( )12、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

( )13、汽车的反光镜是凸面镜,这样比较美观。

( )14、科学家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计算出了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 )15、用一面镜子将阳光投射到一张纸上形成的光斑,比用两面镜子将阳光投射到同一张纸上形成的光斑更亮。

( )16、有时为了需要,我们可以用放大镜和望远镜直接去看太阳。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复习试题(含答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复习试题(含答案)

第二单元综合能力检测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填空题。

(每空2分,共20分)1.下雨时,随着雨量增大,地面就有了______________。

2.从中国地形图可知,东部地区地势较______________,多______________;西部地区地势较______________,多______________。

3.如图,黄土高原的切沟是由______________的作用形成的。

第3题图第4题图4.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树木的根可以穿破岩石(如图),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也会影响地球表面的变化。

5.大风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大块岩石破碎后形成的细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砾石,这便形成了______________。

6.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冷却凝固后形成的岩石被称为岩浆岩,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选择题。

(30分)1.如果雨下得一样大,( )的水土流失更严重。

A.华北平原B.黄土高原C.四川盆地D.内蒙古大草原2.沙漠地区的“石蘑菇”主要是( )的作用形成的。

A.雨水B.风C.温度D.地球内部运动3.我国的长江三角洲是( )形成的。

A.地球内部运动B.水流冲击C.泥沙堆积D.风的作用4.从地表到地心,地球内部结构可分为( )。

A.岩石圈、地幔、地核B.地壳、地幔、地核C.地核、地幔、地壳D.地幔、地壳、地核5.下列情形中雨水对土壤侵蚀最厉害的是( )。

A.有植物覆盖,降雨量小B.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小C.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D.有植物覆盖,降雨量大6.金华的双龙洞(如图)是我国著名的溶洞,洞内有许多奇形怪状的钟乳石,还有清澈的泉水从洞中流出,双龙洞地区的岩石属于( )。

A.岩浆岩B.沉积岩C.大理岩D.变质岩7.以下属于清洁能源的是( )。

A.石油B.火山地热C.煤炭8.暑假期间小科一家去了新疆吐鲁番,那里的中部是平原,四周是高山,那么吐鲁番属于基本地形中的( )。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复习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复习试卷(含答案)

【期中集训营】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堂检测资料2.1 地球的表面一、填空题。

(每空5分,共40分)1.地球表面包括()和()。

2.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有高原、()、山地、()、丘陵等。

3、地形地球仪上,()色表示水,()色表示耕地、平原和森林,()色表示山地、沙漠,()色表示冰川。

二、选择题。

(每题5分,共20分)1.我国地形多样,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是()。

A.平原B.高原C.山地2.观察世界地形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项是()。

A.地球上大部分是陆地,海洋面积较B.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C.中国的地形是东高西低3.对平原的特征说法正确的项是()A.海拔较高,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陡坡为界B.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C.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4.在()上,我们更容易看出哪里是高山,哪里是平地。

A.地图B.政区地球仪C.地形地球仪三、判断题(每题5分,共25分)1.海洋、草原是常见的地形之一。

()2.地球仪摸上去都很光滑。

()3.地球仪上相邻两个国家的颜色不同。

()4.高原的地势高,地表起伏很大。

()5.丘陵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答案:一、1.海洋陆地 2.平原盆地 3.蓝绿黄白二、1.C 2.B 3.C 4.C三、1.错 2.错 3.对 4.错 5.对2.2 地球的结构一、填空题。

(每空5分,共40分)1.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分为()、()和()三个圈层。

2.地壳在不断运动着,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和()三大类。

3.砾岩、砂岩、页岩都是()。

4.我们现在看到的地球表面与地球的()有关。

二、选择题。

(每题5分,共15分)1.地球内部有不同圈层,地表薄薄一层称为()。

这是根据地震波在软硬不同岩石中传播速度快慢作出的猜测。

A.地壳B.地幔C.地核2.如果把地球比作鸡蛋,蛋黄相当于地球的()A.地壳B. 地幔C.地核3.由地球板块运动直接引起的自然现象是()A.地震B.潮汐C.海啸三、判断题(每题5分,共25分)1..地球的内部结构像个鸡蛋。

五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第二单元 2.3《研究透镜》苏教版(含解析)

五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第二单元 2.3《研究透镜》苏教版(含解析)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2.3《研究透镜》一、填空1.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________,这种现象叫________。

2.光在同一物质中是________的。

3.________的透明镜片叫凸透镜;________的透明镜片叫凹透镜。

4.由于放大镜是凸透镜,具有聚光的作用,所以千万不能用放大镜看太阳,以防________。

5.放在杯子里的铅笔看起来在水面处被折断了是________现象。

6.放大镜和老花镜的镜片都是________;近视眼镜的镜片是________。

7.水滴是天然的________。

8.用一个凹透镜,一个凸透镜做成的望远镜看到的是________。

两个凸透镜做成的望远镜看到的是________。

二、选择9.放在杯子里的铅笔看起来在水面处被折断了。

是( )现象。

A.光的折射B.光线直射C.光的反射10.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镜子能看到物体的成像说明光不沿直线传播。

B.水中鱼的实际位置要比看上去的位置深。

C.镜子中的影像与实物是上下相反的。

11.凸透镜的中间越厚的镜片,放大倍数越( )。

A.小B.大C.不变12.照相机镜头的设计是应用了凸透镜的()作用。

A.聚光B.放大物体C.使物体成像D.透明13.望远镜的镜片是( )。

A.凹透镜B.凸面镜C.凸透镜D.由凸透镜和凹透镜组成三、判断14.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凹透镜能使光线分散。

________15.近视镜是凹透镜。

________16.在没有光的情况下凸透镜也能成像。

________四、简答题17.若是光行进过程中射到一个透明的物体上时会发生什么现象?18.举例说一下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

19.用放大镜将太阳光会聚到火柴头。

观察发生的现象是:实验说明:答案解析部分一、填空1.【答案】弯折;光的折射【解析】【解答】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光》知识点
1、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3、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发现: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

4、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小孔成的像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颠倒)。

5、当光线照射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后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反射);(潜望镜)就是利用了光的反射的原理。

6、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

(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

7、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是(左右相反)的。

8、(凸面镜)中的影像是(正立)的,(凹面镜)中的影像是(上下颠倒)的。

9、(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10(凸透镜)有(放大)作用;能使光线(聚焦);能使物体在屏上成(倒立的像)。

11(凹透镜)有(缩小)作用;能使光线(发散);不能使物体在屏上成倒立的像。

12、放大镜和老花镜的镜片都是(凸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13、(水滴)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体,与凸透镜相似,所以是天然的(放大镜)。

14、用一个凹透镜,一个凸透镜做成的望远镜看到的是(正像);用两个度数不同的凸透镜做成的望远镜看到的是(倒像)。

15、空气中的(小水滴)使阳光发生折射,形成(彩虹)。

我们可以(背对着太阳)喷水制造彩虹。

16、白色的太阳光由(七种单色光)构成;在一定条件下,七色光又能合成(白色光)。

17、阳光可以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18、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如果想得到某种(彩色光),可以用这种颜色的玻璃纸把其他颜色的光(过滤)掉。

19、(太阳)、(灯泡)、(萤火虫)等是光源;(月亮)、(镜子)不是光源。

20、两面镜子的夹角(越小),出现的影像就(越多)。

21、可以用两面(平面镜)制作一架潜望镜。

22、(万花筒)和(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的原理。

23、(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是根据(光的折射)的原理制成的。

24、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叫(凹透镜)。

25、(凸透镜)能使光线(聚焦),(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

26、(凸透镜)能使物体在屏上成倒立的像;(凹透镜)不能。

27、放大镜和老花镜的镜片都是(凸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28、彩虹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的。

29、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暗室中,让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到墙上,结果太阳光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

30、光在同一种物质(空气、水中、真空)里(沿直线传播)
31、筷子弯折的解释是(光从水中进入空气发生折射而形成)。

32、海市蜃楼是(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时发生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33、从岸上看河里的鱼,水中的鱼看上去比实际位置要(浅),这是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
34、在水中潜水员看到的海面上空的气球比气球的实际位置要(高),这是由于光的(折射)而产生的现象。

问答题:
1、彩虹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制造彩虹?
答:空气中的小水滴使阳光发生色散,形成彩虹。

我们可以背对着太阳喷水制造彩虹。

2.为什么水滴是天然的放大镜?
答:因为水滴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体,与凸透镜的形状相同。

3小孔所成的像左右颠倒吗?为什么?.
答:是的,小孔所成的像左右也颠倒,因为物体左侧发出的光线沿直线穿过小孔后会投在屏的右侧,右侧发出的光线沿直线穿过小孔后会投在屏的左侧。

4、照镜子发现哪些有趣的现象:
(1)、在镜子中看见你,你也能看见我,光路是可逆的。

(2)、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是左右相反的。

两面镜子成90度,镜中出现三辆车;如果成60度,将出现五辆车;夹角越小,出现的影像越多,这是因为两个镜子互相映照产生的
5、日食的成因
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并且三球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被不透明的月球挡住,月球的黑影落在地球上,就形成了日食。

6、月食的成因:
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中间时,并且三球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地球的黑影落在月球上,就形成了月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