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知能演练强化闯关:选修1第35讲知能演练夯基提能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综合检测 岳麓版选修1(山东专用版)
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山东专用版(岳麓版)模块综合检测选修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不同。
2包括第四等级的所有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公职人员……3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与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二1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
2……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
3……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两次改革在对待等级划分、官吏任免和对工商业的态度等问题的处理方式上各有何不同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两者不同的处理方式分别产生了哪些不同影响2.2022·莆田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司马光:眼下国用不足,灾害频频发生,应当减节冗费。
王安石:国用不足,因未得善理财之人故也。
司马光:善理财者,不过搜刮民财而已。
王安石:那不是善理财者。
善理财者,民不益赋而国用饶。
司马光:天地所生财货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间则在公家。
宋神宗:朕意与司马光相同,然而姑且以不允许作答吧。
——摘编自叶坦《大变法》材料二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
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
未睱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
臣固尝论天下事如弃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负。
又论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此臣所以汲汲于差役之法也。
”——摘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0材料三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
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宋徽宗的年号之际,而祸乱极矣。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知能演练强化闯关:第十一单元第22讲
1.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将当今全球经济格局描述为:“全世界都在努力生产美元能够购买的商品,而美国则负责生产美元……”这种局面在历史上最早形成于()A.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B.联合国成立时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署时D.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时解析:选D。
题干中“美国则负责生产美元”表明美元在世界贸易货币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
故D项正确。
2.随着利比亚国内政局开始走向相对稳定,该国请求国际组织在公共开支、基础设施修复等方面提供长期贷款,可以提供该贷款的国际组织是()A.世界银行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世界贸易组织D.亚太经合组织解析:选A。
从关键词“长期”可以得出正确答案是A项。
B项的职能是短期贷款和稳定汇率。
C、D两项没有提供贷款的职能,故可排除。
3.(2013·广州模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源于战前世界经济的无序恶性竞争,战后初期国际社会为实现自由贸易,消除关税壁垒,采取的措施是()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B.成立关贸总协定C.建立世界银行D.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解析:选B。
根据题干“实现自由贸易,消除关税壁垒”这是关贸总协定的宗旨。
A项的核心是确定美元与黄金挂钩;C项的职能是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低息贷款、无息信贷和赠款;D 项的主要职责是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提供技术和资金协助,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
4.新华网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达成协议,确认向新兴经济实体转移超过6%的投票权。
这一情况反映了当今世界()A.全球经济的一体化B.世界经济的多极化C.区域经济的集团化D.国际贸易的自由化解析:选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新兴经济实体转移股票,从中反映出的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国际经济的多极化日益加强,在国际金融机构中新兴的经济实体也开始参与并占据一席之地。
5.(2013·清远模拟)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关贸总协定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它们的相同作用不包括()A.消除了世界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B.一定时期内维护了美国霸主地位C.稳定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秩序D.促进世界经济向制度化方向发展解析:选A。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知能演练强化闯关:第七单元第14讲
1.(2013·汕尾模拟)《木兰辞》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南北朝诗歌。
其中有“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的诗句,下列各项对这一时期“市”的解读,正确的是()A.南北朝时期固定的“市”已经广泛存在于城乡B.“市”的商品主要是为了满足全国各阶层的需求C.商品品种繁多,北方地区的商品经济非常发达D.当时的商业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解析:选D。
自周秦迄唐代,县城以下,一般禁止设市,故A可排除。
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市”的商品主要是为了满足城市的需要,故B可排除。
宋以前,商业活动受政府的严格控制,故商品经济非常发达的说法错误,故C可排除。
从材料中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分别出售不同商品可以看出商业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故D正确。
2.宋史专家赵宝珠认为,“……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
”材料论述的是宋代出现的()A.街市B.坊市C.夜市D.草市解析:选D。
抓住题干中的“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这句话,可以判断出这样的一种市场主要设立在城之外的地区,这种市场即为草市。
故D 项正确。
3.(2013·铜陵高三检测)下图反映的是徽商老字号,图片反映了徽商的特点是()①起源于今天安徽境内的长江沿岸②经营种类多③活动范围广④“贾而好儒”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选C。
徽商起源于安徽,排除①;从图片反映的商品种类看,的确经营种类多、且活动范围广,②③正确;其经营墨,与读书人有关,但不能充分说明,至少从所给图片难以看出其贾而好儒,故可排除④。
4.下图是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平面图,从城市布局上可看出其功能呈现出的变化是()A.城市商业的发展B.中央集权的加强C.对外开放的扩大D.经济重心的南移解析:选A。
高中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能强化课Ⅰ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商鞅变法(一)变法背景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
(1)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
(2)政治上:新兴地主阶级形成且力量壮大,要求掌握政权,发展封建经济,纷纷进行改革变法。
(3)军事上:春秋争霸,战国兼并,诸侯割据混战。
(4)思想文化上:文化繁荣,百家争鸣,其中法家学说最合乎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改革变法的思想武器。
2.具体原因(1)各国纷纷变法,以实现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
(3)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实现富国强兵。
(4)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
(二)变法内容 措施 内容影响 以农求富废井田、开阡陌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推动了地主经济的发展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使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统一度量衡为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对经济的发展和巩固中央集权制度都有促进作用 加强集权 建立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保证了社会统治秩序,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和统治,使秦国的兵源得到保证 普遍推行县制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 制订秦律强化了人民的法律意识,保证了变法的彻底执行,有利于加强统治 奖励军功 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 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确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扩大了统治基础思想控制“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了思想控制,也压制了人民的思想,使我国文化典籍遭受重大损失改革旧俗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室居住;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进一步发展了小家庭生产,有利于增加国家赋税,加强了秦国的集权统治(三)变法评价1.积极作用(1)政治上: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开始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2)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知能演练强化闯关:第十五单元第30讲
1.(2013·广东实验中学高三测试)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
……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
”对这段话中的“忠”,下列理解中最准确的是()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B.要保持忠君爱国思想C.强调了国家民族意识D.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解析:选C。
通过分析材料,可以理解到孙中山先生提倡的“忠”并不是对君主,而是号召人民忠于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强调实现民族独立和富强的民族主义精神。
据此本题选C 项。
2.(2013·湖南新田一中高三检测)梁启超提出“欲兴内治,不能不稍伸民权”,孙中山主张“革命者乃神圣事业,天赋之人权,而最美之名辞也”。
两人都主张()A.君主立宪B.民主共和C.民主政治D.三权分立解析:选C。
梁启超、孙中山都属于资产阶级派别,共同点是主张实行民主政治;不同点是梁启超主张君主立宪,孙中山主张民主共和。
三权分立材料无从体现。
3.(2013·茂名模拟)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于孙先生的原则的……在现阶段上,对于经济问题,我们完全同意孙先生的这些主张。
”对材料中“孙先生的这些主张”理解正确的是()A.核定地价,土地归国家所有B.平均地权,限制资本家的剥削C.平均地权,土地归人民所有D.平均地权,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解析:选B。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以“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来限制地主与资本家的剥削,以达到“养民”的目的。
4.(2013·中山模拟)1930年,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道:“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的头脑和心腹。
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置他的最后死命。
这一斩断统治阶级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的残酷争斗,主要是靠工人阶级的最后激烈斗争——武装暴动。
”这表明作者()A.是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发展B.正确认识了当时国情C.强调城市与农村革命的均衡发展D.实际否定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解析:选D。
岳麓版历史选修1:第一单元第1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在爱琴文明(前30~前12世纪)与荷马时代(前11~前9世纪),希腊各邦普遍实行的是()A.君主制B.贵族政治C.民主制D.寡头制解析:选A。
本题考查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
在希腊城邦进入贵族政治时代以前的爱琴文明和荷马时代,实行的是君主制。
2.公元前594年,雅典执政官梭伦开始进行除旧布新的改革,其要解决当时的主要社会矛盾是()A.平民与贵族的矛盾B.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C.奴隶主与平民的矛盾D.统治者内部之间的矛盾解析:选A。
梭伦改革前的主要社会矛盾是由贵族侵吞平民的土地造成的,因此A项为正确答案。
3.克里斯提尼改革中最能体现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民主原则的是()A.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行政选区B.抽签选举组成“五百人议事会”C.陶片放逐法D.设立“十将军委员会”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抽签选举是由运气或“神意”决定的,虽然随意,但是机会均等,最公平。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4.在伯里克利时期,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是()A.公民大会B.陪审法庭C.五百人议事会D.十将军委员会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在伯里克利时期,公民大会及五百人议事会和公民法庭成为雅典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和执行机构。
5.我国史学界对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标志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是“梭伦说”,认为梭伦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标志;一种是“克里斯提尼说”,认为克里斯提尼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标志。
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
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在于能够自圆其说。
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即可。
答案:同意第一种观点。
理由:梭伦改革的斗争矛头指向贵族寡头政治,开始确立自由、民主、平等的原则,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由此而成为最高权力机关与最高司法机关;实行法治而非人治。
同意第二种观点。
理由:用10个新的地区部落代替4个传统的血缘部落,肃清了氏族制度残余;“五百人议事会”起到监督或控制政府的作用;“十将军委员会”加强了军队的民主性;“陶片放逐法”对贵族政治中的危害民主政治者形成威慑。
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练习: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跟踪演练·强化提升选修12含解析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跟踪演练·强化提升1。
(15分)材料一自入关至嘉庆十二年(1807年)160多年的时间里,清朝白银对制钱的比价一般在1 000文以下,1808年以后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银钱比价持续上涨.银价的上涨意味着广大劳动者必须付出更多的铜钱(完税)……1845年银价上涨更甚,御史刘良驹奏称:“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
”鸦片战争后10年间,全国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由于对外贸易的发展,更多的外国银元流入中国社会,外商趁机用成色较低的银元套购中国纹银运往国外,制成银元后返销中国牟取暴利。
-—摘编自许弘《近代中国银货币改革述论》材料二林则徐于1833年提出自铸银元。
光绪初年,吉林省首先用机器试铸银币.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才获准在广东设造币厂。
此后,湖北、江苏等省纷纷仿效.1905年,清政府开始全面进行货币改革,目的是统一银币。
但由于本位币不定,引起了“两”“元"之争。
焦点是用“两”还是用“元",以湖广总督张之洞、直隶总督袁世凯为代表的“一两"银币派认为各国应有自己的币制体系,中国不能亵渎国体而丧失主权……1910年,清政府颁布《币制则例》,自此,“两、元”之争落下帷幕……1911年,停止各省自由铸造,铸币权统归中央……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灭亡,银币没有来得及正式发行.——摘编自刘士刚《晚清的货币政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银贵钱贱"现象日益严重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晚清货币改革的特点并评价上述改革。
(9分)【解析】第(1)题历史背景可从晚清时期的对外贸易来分析,鸦片贸易导致了白银的大量外流,根据材料一“外商趁机用成色较低的银元套购中国纹银运往国外"可知外商的非法行为也使这一现象加剧,由“全国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可知晚清社会矛盾尖锐。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知能演练强化闯关:第一单元第2讲
1.徐天麟在《两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
”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A.宗法制B.分封制C.皇帝制D.郡国并行制解析:选D。
汉初,既延续了秦的郡县制,又继承了周的分封制,对地方的管理实行郡国并行制。
2.(2013·韶关模拟)虎符是古代的兵符,是帝王或将帅授予下属调动军队的凭证。
从春秋战国一直沿用到魏晋南北朝。
能够体现后世统治者替代虎符作用的制度设计的是() A.秦朝设立太尉B.隋唐设立三省C.宋代设枢密院D.清代设军机处解析:选C。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兵符是帝王或将帅授予下属调动军队的凭证”和所学史实可知宋朝的枢密院掌握军权。
3.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
”这一制度指的是()A.分封制B.宗法制C.科举制D.行省制解析:选C。
本题考查对科举制度的评价。
根据材料信息“文人学士集团”“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符合这一特点的制度是科举制。
4.(2013·温州模拟)下图是古代中国某朝代中枢机构示意图(局部),这一朝代应该是()A.秦朝B.西汉C.唐朝D.宋朝解析:选D。
宋代为加强中央集权,强化皇帝权力,将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设三司使、枢密院分割宰相的财权和兵权。
因此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材料信息判断应该是宋朝。
秦实行的是三公九卿制,西汉是内外朝制,唐是三省六部制。
故符合题意的只有D项。
5.《明律集解附例》载:“凡间织造违民禁龙凤文纻丝纱罗货卖者,杖一百,段匹入官。
机户及挑花、挽花工匠同罪。
”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C.宣扬封建王朝法律权威D.规范丝织行业秩序解析:选B。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知能演练强化闯关:第八单元第15讲
1.(2013·惠州模拟)哥伦布在西航的过程中,不断用基督教精神砥砺自己和船员。
刚一到达美洲,他即自称是上帝的使者,给处在黑暗之中和死亡笼罩下的人们带来救世主的消息。
这表明哥伦布的远洋航行()A.带有较强的宗教热情B.体现了顽强的意志品质C.怀着强烈的寻金欲望D.展现了博大的救人情怀解析:选A。
材料中哥伦布用基督教精神来激励自己和船员,说明其远航带有较强的宗教热情,故A项正确。
2.西欧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于意大利,文艺复兴也起源和繁荣于意大利,但文艺复兴后来很快衰落。
意大利文艺复兴后衰落的最主要原因是()A.拿破仑一度征服意大利B.法国启蒙运动的兴起C.新航路开辟后其经济地位下降D.英国率先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解析:选C。
文艺复兴作为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起源并繁荣于意大利正得益于此,其衰弱的原因也正是其资本主义发展的衰弱,其中关键在于新航路开辟后国际商业中心发生了转移,故C项正确。
3.(2013·东北师大模拟)1492年,哥伦布率三艘帆船起锚西航,议定的条件是哥伦布若在东方开疆拓土则可任当地总督,但土地财富的9/10要归西班牙王室。
由此可见探险远航的本质是()A.拓展生存空间B.延伸贵族王权C.殖民掠夺活动D.奴役他方民众解析:选C。
本题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和材料分析能力。
从议定条件可以看出,当时远航是为了获得土地财富,因此反映了早期的殖民扩张。
4.欧洲人在评价一项发明时说:“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
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有助于报偿后代的劳动。
”这项发明是()A.蒸汽机B.发电机C.电动机D.计算机解析:选A。
注意“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是发布瓦特的讣告中的一段话。
与“机械动力”相符的重大发明只能是蒸汽机,故A项正确。
5.(2013·汕尾模拟)下图显示的是19世纪英国人口结构的变化状况,其中曲线①代表的阶级成分是()A.地主B.资本家C.工人D.农民解析:选D。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备考方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岳麓版选修1
【三维设计】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备考方略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岳麓版选修1一、改革的涵义和分类1.涵义:改革是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做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从这一意义上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2.分类(1)从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2)从内容看,分为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文化改革。
(3)从性质看,可分为奴隶制改革、封建性质的改革、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①奴隶制改革: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
②封建性质的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洋务运动。
③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欧洲宗教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美国罗斯福斯新政。
④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中国改革开放。
二、归纳“改革背景”的一般方法(1)社会发展趋势:经济条件——根本原因。
(2)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原因。
(3)社会危机:内忧(财政危机、三大矛盾导致政治危机)外患(民族危机)——必要条件。
(4)改革力量:阶级条件——组织条件。
(5)改革及支持者的革新意识:思想条件——主观条件。
(6)外部因素:催化剂、导火线——直接原因。
三、如何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1)看是否适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
(2)看当时力量对比: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支持力量大于阻碍力量,改革则成,反之易败。
(3)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行之有效。
(4)看改革者是否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5)看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四、对改革的规律性认识(1)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
(2)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不会一帆风顺,这就需要在勇于改革的同时,要具备坚决的斗争精神。
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选修1第2讲专题5巩固演练
选修1 第2讲专题5巩固演练1.如何处理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是中日两国改革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他们由于自己的官位和既得利益,只需要“传统范围内的改革”。
他们仍然认为,改革中国的儒家文明,就可以满足现代的需要。
这种观点的著名代表人物是激进的广东学者康有为,他以其论著《孔子改制考》而震惊同僚。
这部反传统观念的著作将孔子描写成人民权利而不是帝国权力的维护者。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涩泽荣一(1840~1931)被誉为“日本实业之父”。
他提倡“《论语》加算盘”,强调“要广泛地给人民以好处,帮助大家过好日子,就得有钱”,也就是说不能丢开经济来空谈政治。
他又强调“孔子之教与富是一致的,为富不仁是不对的,实行仁义才能得到真富”。
——《涩泽予爵·话论语》(1)就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概述材料一、二的观点,并指出其相似之处。
(2)有西方学者认为:“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
”请简要评述这一观点。
【答案】(1)材料一主张传统范围内的改革,认为对儒家文明进行改造,就可以满足现代化的需要。
材料二主张发展经济的同时倡导儒家伦理,仁义与财富并重。
相似点:传统文化可以和现代化并存。
(2)角度1:西方科学是近代文明的产物,儒家文化是农耕文明的反映,两者对立等。
角度2:西方科学与儒家文明可以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等。
【解析】本题考查中日近代的改革。
第(1)问,“观点”从材料中寻找关键字句进行提炼即可;“相似之处”从材料一、二中找出共性,即传统与现代化并存。
第(2)问是开放性题目,根据理解进行评判分析,但必须观点与论据统一。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假使我们是那个时代的人,新知识新技术都没有,所能作的仅八股文章,所读过的书仅中国的经史,我们救国方案还不是离不开我们的经典,免不了作些空泛而动听的文章?假使正在这个时候,我们中间出了一个人提出一个伟大的方案,既合乎古训,又适宜时局,其文章是我们所佩服的,其论调正合乎我们的胃口,那我们还不拥护他吗?材料二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2014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知能演练强化闯关:第一单元第1讲含解析
1.(2013·清远模拟)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是这么给封建社会定义的,“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统治者而兼地主"。
依据你的理解,这样的社会实行()A.小国寡民的城邦政体 B.皇权至上的集权制度C.天下共主的封国体系D.郡国并行的二元体制解析:选C。
材料反映的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在分封制下,各级封君都有一个共同的主人,即周天子,因此这样的社会是一个天下共主的封国体系。
2。
(2013·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下图是汉墓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对这幅图历史内涵的推测与历史事实基本吻合的应是()A.图中诸侯四方来朝,反映了成王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B.图中成王地位至尊,说明成王时已经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C.图中成王厉行分封制,诸侯对周王的义务得以严格履行D.图中成王勤政爱民,统治者的品行成为政治权力之间的主要纽带解析:选C.《周公辅佐成王图》反映的是周武王去世后,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助成王掌管国家大事,诸侯朝觐年幼的天子.这说明诸侯履行了对周王的义务,故C正确。
西周时期没有形成中央集权,权力也没有高度集中,A、B说法错误;D项则在材料中没有直接体现. 3.据《史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周与鲁的关系是( )A.依附B.兄弟C.平等D.大宗与小宗解析:选D。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封弟周公”说明周公是分封的对象,而周王是分封者,周公是大宗,鲁国是小宗。
4.西周政治将“国”与“家”密切结合起来。
能突出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嫡长子有主祭祖先的特权B.周天子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又是天下的大宗C.封邦建国时主要是“授土”“授民”D.宗法制以分封制、礼乐制为基础和保障解析:选B。
本题考查的是对西周政治制度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分封制是把政治的隶属关系明确下来,而宗法制是在家族内部明确政治权力、土地、财产继承关系,西周就是通过分封制与宗法制把政治隶属关系和血缘关系联系起来。
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选修1第1讲专题4巩固演练
选修1 第1讲专题4巩固演练1.(2013·山东·35)宋人话本中很多故事涉及王安石变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
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
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
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
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1)据材料,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2)研究王安石变法时,你如何看待宋人话本的史料价值。
【答案】(1)免役法等新法加重了人民负担;用人不当,出现了官吏扰民现象;新法引起了民间不满。
(2)话本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史料价值;话本属于文学作品,有艺术加工成分,须用其他史料印证。
【解析】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
考查对材料信息的归结和知识的比较辨析能力。
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关键信息:立新法扰民、钱既出而差役如故、或烹来款待他、民间怨恨新法等来归结要点即可。
第(2)问看待价值要辩证地看待,既要看到话本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也要看到话本是经过加工的文学作品,具有一定不实成分。
2.王安石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青苗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安石说取息是不得已的,“然二分不及一分,一分不及不利而贷之,贷之不若与之。
然不与之而必至于二分者,何也?为其来日之不可继也。
……然而有官吏之俸、辇运之费、水旱之逋、鼠雀之耗,而必欲广之,以待其饥不足而直与之也,则无二分之息可乎?”——摘编自叶坦《大变法》材料二在王安石诸多的变法内容中,青苗法一直是变法派执意坚持,反对派坚决反对,争论最久、斗争最烈的法令。
自熙宁以降,对青苗法一向有“惠民”和“害民”两种意见。
——摘编自《青苗法之得失及其原因探略》(1)材料一中王安石就青苗法的哪一方面进行了说明?其理由是什么?(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青苗法“惠民”和“害民”两种意见的理由。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知能演练强化闯关:选修1第34讲知能演练夯基提能
1.(2013·佛山模拟)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
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解析:选A。
此题考查的是对春秋时期“初税亩”的实质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春秋时期“初税亩”的税制改革反映了废除了西周以来井田制的土地国有,实际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2.有个叫赵良的人对商鞅说:“您一出行,后面随从的车乘几十辆,车上载满全副武装的卫士,力大而肌肉发达的作陪乘,手持矛戟的武士紧紧护卫着您的车乘而疾走。
”这反映的实质是()A.商鞅出行戒备森严B.商鞅变法使秦国富裕C.商鞅变法的阻力和艰难D.商鞅奢侈浪费解析:选C。
该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的能力。
题干中所描述的现象体现了商鞅加强戒备,以防止仇家报复。
而这正体现出商鞅变法所面临的艰难环境和巨大的阻力。
3.下列现象能反映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生活习俗改革内容的是()①汉族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②中原地区流行吃烧烤③“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也解调胡琴”④中原地区大量农田得以开发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解析:选B。
题干中关键信息是“生活习俗”。
①②体现了汉族受少数民族生活习俗的影响;③体现了胡汉生活习俗间的相互影响。
④属于生产领域,反映了当时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与题干不符,故选B。
4.(2013·珠海调研)北魏孝文帝尊儒崇经,兴办学校讲授儒家经典,其主要目的是() A.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主流B.当时的北方人都喜欢儒家文化C.适合巩固统治的需要D.冯太后的积极影响解析:选C。
B、D两项明显错误,北方人并非都喜欢儒家文化,当时冯太后已经去世;A 项是原因;C项是主要目的。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知能演练强化闯关:第十二单元第25讲
1.(2013·高考海南单科卷)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
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解析:选D。
魏晋时期,儒学发展受挫,面临来自于佛教的冲击。
题干中“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和、友朋之信”正是儒家的伦理道德,而题干斥责佛教导致“隔、乖、旷、绝”的后果,说明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D项正确;A项具有夸大佛教传入影响的成分,说法错误;B、C两项无从反映。
2.(2013·深圳模拟)“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
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
”这段话提倡()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D.经世致用解析:选A。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
从材料看,作者认为,不断地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才能体会到各种知识,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
这是“二程”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故选A。
B是陆九渊的心学思想,C是王阳明心学思想,D属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B、C、D均与材料信息无关。
3.(2013·皖南八校高三联考)下图讽刺的是西方某位哲学家,与他的主张相类似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守仁解析:选D。
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儒学发展脉络的理解。
根据所学反对格物致知的儒学家是王守仁,他强调致良知。
4.下列选项中,体现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讲求功利、求实、务实的思想特点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的是()A.经世致用B.工商皆本C.民主科学D.重农抑商解析:选A。
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由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等提出。
他们认为学习、征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对后人影响很大。
5.李贽以“童心”或“真心”为标准,反对一切传统观念束缚、外在的教条,甚至包括无上权威的孔子在内。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知能演练强化闯关:第十二单元第24讲
1.对孔子“敬鬼神而远之”的天命观,理解错误的是()A.体现了孔子的“忠恕”之道B.更注重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体现了孔子思想的务实性D.是当时落后生产力的产物解析:选A。
“忠恕”之道是孔子主张的实现“仁”的途径。
“敬鬼神”体现了落后生产力下的鬼神观,“远之”而探究现实,体现了孔子思想的务实性。
2.《史记·老子列传》载,当年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礼”的知识(下图)。
老子对孔子说:“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下列哪句话体现了材料中老子的观点()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B.治大国如烹小鲜;无为而无不为C.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D.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解析:选C。
“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是老子劝诫孔子的话,意思指在当时的乱世,应采取“避世”而不是积极“入世”的态度。
这里有顺其自然的意思,是带有一定保守性的政治观点,和选项C顺其自然的观点类似。
故本题选C。
3.(2013·佛山质检)《汉书·艺文志》称先秦某一学派“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
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而不知别亲疏。
”这一学派应是()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解析:选D。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一些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判断。
抓住材料中的“俭”“不知别亲疏”,“不知别亲疏”意指不知道区别亲疏,平等相待,即兼爱,因此答案选D。
4.(2013·郑州模拟)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为“韩子”或“韩非子”。
秦王嬴政读了他的文章后,极为赞赏。
在其思想理论中,法、术、势是其主要核心,在下图中寓意“法”的应该是()A.车轮B.车架C.马鞭D.马匹解析:选A。
法是指由国君颁布的法令条文,术是指国君为了支配他的大臣,运用种种手段,势是指权位、势力。
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选修1第1讲专题2巩固演练
选修1 第1讲专题2巩固演练1.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后人一直存有争议。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告坐之过,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而遂公家之劳,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
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
——《韩非子·和氏》材料二商君之法曰:“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
‘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
今有法曰:斩首者令为医匠,则屋不成而病不已。
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齐药也;而以斩首之功为之,则不当其能。
今治官者,智能也;今斩首者,勇力之所加也。
以勇力之所加而治智能之官,是以斩首之功为医匠也。
故曰:二子之於法术,皆未尽善也。
”——《韩非子·定法》材料三大夫曰: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饬政教,奸伪无所容。
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其后卒并六国而成帝业。
文学曰:商鞅以重刑峭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亡……知其为秦开帝业,不知其为秦致亡道也。
——桓宽《盐铁论·非鞅》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概述商鞅变法采取的变法措施。
韩非子对其措施有何评价?(2)据材料三,概括大夫和文学对商鞅变法的不同评价,并推测著者桓宽对商鞅的态度。
【答案】(1)措施:什伍连坐;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奖励耕战;按军功授爵。
评价:商鞅变法使秦国富民强,但按军功授爵存在缺陷。
(2)大夫: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六国和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基础。
文学:变法导致秦朝迅速败亡。
桓宽:对商鞅持否定态度,故名“非鞅”。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变法)其中究竟有哪些新东西呢?第一次变法条令,其中只有关于什伍连坐、奖励耕织,以及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实行严厉处罚的内容,算是独创的。
其他如奖励军功、发展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确立等级爵位制的改革,当初齐、楚、燕、赵、魏、韩亦各皆然。
商鞅的第二次变法条令,也是各国都已实行过了的。
——程念祺《国家力量与中国经济的历史变迁》材料二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是否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在现代化进程中,各国对土地所有制的处置方式不一,有的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有的废除土地私有制。
以下分别对应这两种方式的是()A.圈地运动/明治维新B.明治维新/十月革命C.十月革命/1861年改革D.1861年改革/圈地运动解析:选B。
圈地运动是英国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用暴力手段夺取农民土地的过程;明治维新在经济上的一项措施是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十月革命中颁布的《土地法令》规定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交给农民使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规定土地仍然归属地主所有,农奴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出钱向地主赎买,即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故选B项。
2.(2010·高考安徽文综卷)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在明治维新期间通过创办国营“模范工厂”大力发展民用工业,起示范作用,但到了19世纪80年代初,国营工厂连年亏损,政府开始扶植私人企业推动了民间企业的兴起。
所以正确答案选D。
3.基于“大凡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财产之多寡”的认识,明治政府开始()A.实行地税改革B.开化社会文明C.引进欧美科技D.鼓励工商贸易解析:选D。
考查日本明治维新。
明治政府实行富民强国的主要措施就是鼓励工商贸易。
4.(2011·高考大纲全国卷)《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
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
”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A.百日维新B.戊戌政变C.清末新政D.预备立宪解析:选B。
本题实则考查了百日维新中变法的内容,变法中文化上:废八股、乡会试及生童岁、科考试,改考历史、政治、时务及四书五经,以及定期举行经济特科。
联系本题某历史事件后,各类各级科考得到恢复,经济特科被“停罢”,此事件应指戊戌政变,戊戌政变后各项新政中除京师大学堂等被保留,其他全部被废除,据此本题选B项。
C项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内容涉及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奖励实业等,无科举考试相关内容;D项预备立宪是清政府1911年搞的一个骗局,也和科举制无关。
5.(2013·深圳高三毕业班适应性考试)“明治以来,日本虽然对古典世界中的中国甚为尊重,却看不起现实的中国。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明治维新后日本近代化发展进程逐渐超越了中国B.明治维新的“文明开化”侧重于学习中国古典文化C.“现实的中国”已经放弃了原有的文化传统D.近代中日两国民族矛盾日益尖锐解析:选A。
主要从两国实力对比的变化入手分析,可知明治维新后日本近代化发展进程逐渐超越了中国。
6.(2013·汕头模拟)戊戌变法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主要表现在() ①不敢明确提出反封建的口号②依赖于没有实权的皇帝进行变法③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④在变法中没有提出自己的核心主张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选A。
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上书皇帝本身就表明了他们变法的方式;从康、梁与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从变法法令的具体内容可看出缺乏了维新派力主的君主立宪等核心内容。
因此①②③④都正确。
7.(2011·高考海南单科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查各国事件向由外省督抚奏报,汇总于军机处。
近年各路军报络绎,外国事务,头绪纷繁,驻京之后,若不悉心经理,专一其事,必致办理延缓,未能悉协机宜。
请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王大臣领之……俟军务肃清,外国事务较简,即行裁撤,仍归军机处办理,以符旧制。
——奕 等《请设总理衙门等事酌拟章程六条折》(1861年) 材料2:该衙门之设也,不仅为各国交涉而已,凡策我国之富强者,要皆于该衙门为总汇,而事较繁于六部者也。
出洋大臣期满,专由该衙门请旨。
海关道记名,专保该衙门章京。
指拨海关税项,存储出洋公费,悉由该衙门主持。
互市以来,各国公使联翩驻京,租界约章之议,皆该衙门任之。
海防事起,采购战舰军械,创设电报邮政,皆该衙门主之。
自各国船坚械利,耀武海滨,势不得不修船政、铁政,以资防御,迄今开办铁路,工作益繁,该衙门已设有铁路、矿务总局矣。
——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1)根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总理衙门设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总理衙门职权的变化及其作用。
解析:第(1)问,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背景知识,从“查各国事件向由外省督抚奏报,汇总于军机处”等关键句的信息入手,总理衙门设立的原因与外国事物特别是军务、外交事宜较多有关。
第(2)问,比较材料2和材料1的信息,结合课本清朝近代权力结构变动的相关知识,不难发现总理衙门的职能在不断扩大,由临时到常设,由非专业到专业,由最初的军务转变为多种职能;结合洋务运动的背景分析其作用。
答案:(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公使进京;外事纷繁,军机处不能及时办理。
(2)变化:初设时只是临时性机构,专门处理外交事务;后来职权几乎包括所有洋务。
作用:导致政府机构和权力结构的变动;推动洋务运动。
8.(2013·梅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19世纪中期俄国知识分子指出:我们与文明这场斗争做了什么准备吗?以辽阔的疆域和无数的人口来对付这场斗争,显然无济于事。
……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停滞不前。
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
材料2:到19世纪中叶,英国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法国和德国也开始了工业化的急行军。
在沙皇专制统治下的俄罗斯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危机……克里木战争的失败,使俄国人又一次体会到自己同欧洲强国之间的差距。
知识界、工商界甚至包括一些身居要职的官员,都纷纷起来指责影响工业化进程的封建农奴制度。
在社会的巨大压力下,1861年,在俄罗斯施行了近五个世纪的农奴制被废除了。
——《大国崛起》材料3:俄国财政大臣塞奇·维特伯爵1900年在写给沙皇的信中说:“国际竞争并不等待我们。
如果我们不采取有力的、决定性的措施,以便使我们能在以后十年间满足俄国以及处于俄国的影响之下……或者应该在俄国影响之下……的亚洲国家的需要,那么,正在迅速发展中的外国工业就会突破我们的关税壁垒,在我们的祖国和以上提到的亚洲国家中立足,并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经济……我们的经济上的落后也可能会导致政治和文化上的落后。
”请回答:(1)依据材料1、2,指出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一谈国际环境对一个国家的变革有何影响?解析:第(1)问材料1反映了俄国经济的落后,但要从制度方面分析落后的原因,即改革的背景,材料1、2是从战争的角度分析改革的背景。
第(2)问要明确从有利和不利的角度分析国际环境对一个国家变革的影响。
答案:(1)沙皇专制与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其工业化进程远远落后于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激化了国内社会矛盾,加速了改革的步伐。
(2)国际竞争环境推动国家变革来跟上世界发展潮流,否则将会被动挨打,甚至被淘汰。
国际环境的变化为国家的变革与发展提供机遇与挑战。
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有利于国家变革的开展,激烈动荡的国际环境也可能推动国家变革的发生。
国际竞争也可能导致国家作出错误的改革决策。
9.(2013·烟台诊断考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德国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日本聘请的专家在日本人监督下从1875年的五六百人,上涨到三千人左右。
然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二十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材料2:我理解由著名德国学者格奈斯特和施泰因所提倡的国家组织之梗要,我对其观点知之甚深,乃是可为帝国大厦奠定基础而不至减损天皇权威。
回观国情,人人皆信乎英美法自由激进之论,视其为金玉良言,以至国家几被损毁。
但我已有纠正之理由,报国正是此时,我深信实现此信念至为重要。
——伊藤博文(1882年) 请回答:(1)据材料1,归纳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的基本特点。
(2)材料2中伊藤博文对政治制度改革的认识在明治政府采取的举措中有何体现?(3)综合上述材料,你对日本明治政府向西方学习的基本情况应如何评价?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1关键信息“法国模式”“德国模式”“英国”“美国”“意识形态方面……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总结特点。
第(2)问依据关键词语“不至减损天皇权威”看出其对改革的认识是要增强天皇权威,结合1789年宪法的内容回答表现。
第(3)问要以辩证的观点评价向西方学习的基本情况。
答案:(1)特点:有选择、有侧重的向不同国家学习;涉及领域广泛;注重引进西方科技与人才;思想文化领域保持自身特点,未全盘西化。
(2)体现:制订《大日本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内阁对天皇负责(建立近代天皇制);把军队置于天皇指挥之下,内阁无权过问。
(3)评价:促进了日本经济、政治的近代化;改变了落后状态,为日本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创造了条件;但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
10.(2013·韶关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现代人》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指出:“俄罗斯好像从睡梦中醒来……人人都感觉有一根神经破裂了,回到旧时代的道路已经封锁。
……人人都觉醒了,人人都开始思索,人人都充满着批判精神。
”——《俄国史》材料2: “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日本的中下级武士中的有志之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探寻救亡图存之路。
材料3: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指出:“我国四千余年之大梦苏醒,实始于……之后也。
”材料4: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
……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从喙哓哓,空言无补。
……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