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风水学在人居环境中的运用Word 文档

合集下载

论风水学在现代农村居住环境建设中的应用

论风水学在现代农村居住环境建设中的应用

论风水学在现代农村居住环境建设中的应用
、对新农村居住环境建设与风水学的认识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历史阶段和工作载体,即通过新农村建设,逐步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民主、生活质量改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社会。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农村居住环境的建设,这对于农村特别是我国的农村,难免会考虑到风水对农村建设的影响。

我国农民千百年来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大部分农民建房,通常请风水先生来定朝向以求达到居住趋吉、避凶、纳福的目的。

这一方面严重影响了风水理论对农村居住环境建设的科学指导道路的发展。

同时,对科学实施城市规划理论也有一定的羁绊。

风水思想其实是我国一种独特的环境文化思想,它的文化前提源于天人合一的大地有机思考。

[1]众多学者认为,中国古代风水学是一门有关人居环境选择的学问,它指导人们通过对地质、日照、气候、景观等一系列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做出或优或劣的评价,进而选择适于长期居住的良好环境,并赋予其一定的文化内涵,以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和精神需要[2]。

中国的风水学迷信的外壳包裹着合理内核,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把风水学的合理科学的成份提取出来,用来指导新农村的建设,对我国有着特别现实的意义。

2、风水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辞海》的定义是:风水,也叫堪舆。

旧中国的一种迷信。

认为住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等形势,能招致住者或葬者一家的祸福。

浅析风水理论对当代生态居住的应用

浅析风水理论对当代生态居住的应用

浅析风水理论对当代生态居住的应用【摘要】通过对风水理论的分析概括,阐述其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天人合一”的环境观,提出在对风水理论再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生态居住的概念。

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理念正印证现代人们追求的生态居住观念,合乎人类发展的趋势。

历史变迁,人类的进步,风水学已不再是单纯的迷信,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使传统的风水思想得到科学的发展。

【关键词】风水生态居住环境生态居住风水理论是集地理学、星象学、景观学、建筑学、生态学和人体生命学等多种学科于一体的古代建筑规划设计理论[11]。

风水术语虽无“生态”一词,但其概念却由“风水”、“生气”等语所涵构。

风水理论要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并从自然界得到支持,让人们生活舒适。

风水的目的是为人类提供更好的生活和生存环境,对现代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及城市规划有指导作用,有利于建筑及景观人性化、自然化。

一、风水的生态思想和生态实践(一)风水的生态思想 1.“大地”有机自然观古代风水把大地本身看成一个富有灵性的有机整体。

唐代的《宅经》也“以形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以房屋为衣服,若得如斯,是事严雅,及为上吉。

”大地俨然一副人的模样。

这种朴素的自然观包含了深刻的生态思想。

其一,赋予自然以生命,肯定了自然的自身价值。

其二,认为自然是一个统一的、大的生态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彼此关联、相互作用,共同维护自然的生态平衡[3]。

2.“藏风聚气”的生态理念风水追求“藏风、聚气”的空间环境,实际是追求一种理想的生态环境。

如风水中注重龙脉“生气”,“凡山紫气如盖,苍烟若浮,云蒸甘冽,土香而腻,石润而明,如是者,气方钟而未休。

”这里所提到的生态因子有围绕山体的烟霞之气、空中漂浮的云气、地表的崩落侵蚀情况、植被的长势、地上水和地下水的水质、土壤质地、岩石等等,显然是从小环境的综合自然地理状况水平来评价风水地的环境质量。

(二)风水在居住环境建设中的实践1.居住环境的生态因子评价风水对居住环境的生态评价(见图1),既包括对微地形、小气候、水土及植被资源与质量等等生态构成要素的微观评价,也包括仰观俯视、穷究地感应关系的“分野”和山川大势来龙去脉的宏观性评价。

风水思想在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中的应用

风水思想在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中的应用

形成通道 , 通道集散 人流物流 , 形 成活 力与生 气。所以传统 的村 落 、 乡 镇、 城市均在大小河流的交汇处, 皆是此理 。 风水认 为河流环抱为吉 , 反 弓及 凶。河流环 抱的一边 土地平坦 . 水 流和 缓 , 耕种 、 饮水、 m行方便 . 居住 安全 ; 而 反弓 的一边 , 必 定地 少土 瘠. 水流湍急 , 出行不便 , 居住凶险 、 风水认 为, ¨前之水 . 平缓流淌为 吉. 水 急则凶 , 小流则腐 所 以村 落应选在河流缓流或池塘为活水的地方 , 人 门数量与水流大小相适应 . 让流水为居住者带走污物 . 送来清流 . 营造舒适 健康活 力。观水要看 水 质, 水质清澈甘甜为佳。 水质影响作物 与食品的品质 . 影 响人的健 康。 如 果河水塘水井水黑臭污秽 , 则不宜居住。
风水思想在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 中的应用
■ 文 / 周 志 伟
摘要:
传统风水思想在新农村人居环境 建设中的应用意义与操作方法 , 将 风水学中天人合一 的思 想贯穿于村 落选址 、 规划与 建造 、 环 境与 公益设施 建设的具体实践中 , 对 建设美丽 乡村 、 宜居 乡村 具有 良好的现实意义。
二、 新 村 落 的选 址
随着农业 现代化 的发 腱, 乡村一家一户散居 的格 局不 可避免的减 少甚至消失 , 集 中居住 的新村 落( 镇) 将成为农村普遍人居 形式 。那么 , 新 村落( 镇) 如何选址 呢? ( 一) 看 山 与 田 地 传统风水认为选择居住 地第一步是“ 觅龙” “ 觅龙” 即远观山脉 的 走向 、 形态 . 寻佗望势 , 知晓哪里有适合耕种 和居 住的平地 , 哪里是人流 物流的通道 ; 近察山体 构结 、 土质 , 知晓是否山体稳 定 , 是否长居 无害 , 知晓何处¨ J 林繁茂 , 土质肥厚 . 种养必能丰收 看风水第二步是“ 察砂” “ 察砂 ” 即考察近 处四周的小 …, “ 玄武垂 头, 朱雀翔舞 . 青尼蜿蜒 , 白虎驯俯” 则为最吉祥之地。 后 山玄武 高大 . 能 阻挡后背袭来的寒风 , “ 垂头” 却又不 至太 陡峭, 无山体滑坡和泥土流失 之忧 . “ 垂头” l h 形之下必有肥厚之土壤 前 1 l j 朱雀低矮且有翔舞之状 , 南风能徐徐拂来 , 再有青龙 门虎左右相辅 , 使居 住之 地冬暖夏凉 。风水 还讲究“ 明堂” 宽 广 。“ 明堂” 即 屋 前 的平 地 , “ 明堂” 开阔 , 才 有 方 便 耕 种 的土地 . 才能尽享冬天的阳光与夏天的凉风 . 才能让居住者眼亮心阔。

人居环境与“风水”

人居环境与“风水”

人居环境与“风水”摘要:建筑风水,作为中国建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长期以来倍受人们的关注,风水是中国古人认识宇宙、认识自然的“图式”,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学和建筑学以及人居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风水可能是“潜科学”。

关键词:风水;人居环境0 引言“风水”,在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是一种倍受争议的传统文化。

由于人们知识的局限,很多风水学的问题得不到现实中的解决,这就不免让其中渗入了许多神秘,甚至迷信的色彩。

但是,另一方后面,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建筑风水学博大精深,中国建筑文化在几千年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未离开过建筑风水的字眼,从皇宫、皇陵的规划建设,到普通村落、民宅的建筑无不留着风水学的痕迹。

建筑风水学随着中国文化传入西方后,也得到了西方学者的认同,特别是近30 年来建筑风水学在国外受到了高度重视,甚至形成了中国风水业,中国风水也开始进入了百姓安居的视野,由此可以想象,可以推见在未来的世界文明进程中,中国建筑风水学必将饰演重要的角色。

风水理论受到了中国儒、道、释诸家哲学和美学的影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产物。

1、建筑风水文化的科学内涵环境选择人们生活居住离不开环境,传统风水中通常所指的环境具体包括:地质、气候、感官环境、水文以及“气”等。

地质土壤中含有微量元素锌、铂、硒、氟等,如果其含量超标,在光合作用下放射到空气中会直接影响人的健康。

比如说,因为某种微量元素超标的原故,影响到主人的身体健康,甚至死亡,风水师就会说是阴阳不调,五行相克需要调整房子的风水,更严重的则说其是大凶宅地,不可再居住,事实上起到了建议其迁居他处的目的。

气候一般来说,气候包括温度、湿度、太阳辐射、风、气压和降水量等因素。

这些气候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气候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感觉、心理和生理活动。

风水学中“风水”这个词实际上也包括了气候诸要素,“风水宝地”总是气候宜人,好的“风水”,必有好的气候。

?气候条件是较为复杂而多变的。

在我国,除了季风气候显着外,由于地形复杂,区域性气候也多种多样。

浅谈风水学与建筑人居环境

浅谈风水学与建筑人居环境

浅谈风水学与建筑人居环境作者:董晶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7期摘要:风水学是我国传统村镇城市选址和规划设计的理论,虽有迷信的色彩,但也有一定的合理成分,是我国初级的环境科学。

在选址方面作为准绳对地质、地文、水文、日照、风向、气候、气象、景观等一系列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做出优劣选择,创造适宜居住的良好环境。

关键词:风水学,居住环境,天人合一,现代人居环境中图分类号: B992.4文献标识码:A1、风水学的概念风水,亦称“堪舆”。

体现在传统的阴阳、五行、八卦、天干、天星、地支之中,是在当时哲学观念与民俗意识支配之下,为了选择与建造适宜的生活环境,为使城市、村落、住宅、墓地趋利避害而发展起来的环境评价系统,是中国古代人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活动中总结而成的关于“环境选择”的学问。

它包含了对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进行地形分析、区位与方向分析、环境规划布局的学术思想与方法。

它还是中国传统宇宙观、自然观、环境观、审美观的一种反应。

对传统住宅、村镇、城市的选址及规划设计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起到正面的作用。

“风水”一词来源于晋朝风水家郭璞的《葬经》,郭璞在《葬书》说:“葬者乘生气也。

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

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风水。

”这就是说人的墓地周围要有树屏蔽,才能聚生气,还要有水环绕,才能保持生气,这就叫做风水。

历史上,风水的称谓繁多,诸如堪舆、卜宅、相宅、图宅、青乌、青囊、形法、地理、阴阳、山水之术等等,后来统称为“风水”。

2、风水学与古代聚落选址在中国历史上,,从聚落选址、区域规划、建筑单体到施工营建,从皇家宫殿到百姓民居,无不受风水影响,风水理念可以说贯穿于中国传统人居环境营建的全过程。

中国古代风水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天人合一,在应用过程中着重探求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同时也使建筑的选址、方位、布局、外观、色彩等因素与周围建筑相协调。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风水学的概念:风水学是关于中国古代城市和建筑(住宅、宫殿、陵墓等)及其环境的选址、规划设计理论和方法的一门“术数”学问,它通过直接阐发和运用中国固有的哲学范畴和思想(如阴阳、五行八卦等),通过理论思维和附会类比的推演,建立一套直观的营建选址和空间经营的准则和方法,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以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

风水与居住环境的关系

风水与居住环境的关系

风水与居住环境的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风水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以改善人们居住环境和提升生活质量。

风水学说认为,环境的布局和建筑物的方位与地理特征直接影响人们的运气和福祉。

本文将探讨风水与居住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就如何应用风水来改善居住环境提供一些建议。

风水学说起源于古代中国,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代。

这一理论主要以地理学和观察法则为基础,旨在找到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

根据风水学说,居住环境中的地理元素、山水特征和建筑布局都会对人们的运气和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首先,地理要素在风水学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山脉、河流和地势的起伏都被认为是影响人们运气的关键因素。

理想的居住环境应该有悠长的山脉作为后盾,并且屋舍的前方有收拢的河流,以蓄气场。

这种地理条件被认为能够带来好运和积极的能量。

相反,如果居住环境被高楼大厦等阻挡,或者前方向下倾斜,容易导致煞气的积聚,对人们的幸福和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风水学说强调建筑物的方位和布局。

根据这一理论,建筑物的朝向和摆放位置应该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

比如,主门的方位应该避开阴冷和凶恶之气,以及与不利的景观相对。

而在室内,床铺和办公桌应该放置在贵人方位,以增加好运。

此外,风水还认为,大门与窗户的开启方向以及楼梯的位置等都会对居住者的能量流转产生影响,因此需要适当地进行调整和布局。

最后,风水学说也强调居住环境的整洁美观。

传统的风水理论认为,一个整洁、干净的居住环境会吸引正能量和好运。

因此,保持清洁、整齐和井然有序的居住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此外,良好的光线和空气流通也被看作是促进正能量流动的因素,可以提高生活的质量和幸福感。

在应用风水理论来改善居住环境时,有几点建议可供考虑。

首先,了解居住区域的地理特征和风水气场,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根据风水学说的原则,对房屋进行布局和调整,确保房屋内外的各个要素相互匹配。

在摆放家具和装饰物时,考虑贵人方位和能量流动的路径。

此外,保持居住环境的整洁和美观,注重光线和空气的流通,这些都有助于改善风水氛围。

风水与人居环境——试分析风水四象理论

风水与人居环境——试分析风水四象理论

风水学,本为相地之术,即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叫地相、中国古代称堪舆术,目的是用来选择宫殿、村落选址、墓地建设等方法及原则。

原意是选择合适的地方的一门学问。

风水的历史相当久远,在古代,风水盛行于中华文化圈,是衣食住行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有许多与风水相关的文献被保留下来。

由文献中可知,古代的风水多用作城镇及村落选址、还有宫殿建设,后来发展至寻找丧葬地形。

中国古代把天空里的恒星划分成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区。

所谓的“垣”就是“城墙”的意思。

“三垣”是“紫微垣”,象征皇宫;“太微垣”象征行政机构;“天市垣”象征繁华街市。

这三垣环绕着北极星呈三角状排列。

在“三垣”外围分布着“四象”:“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也就是说,东方的星象如一条龙,西方的星象如一只虎,南方的星象如一只大鸟,北方的星象如龟和蛇。

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天空的星相也随着季节转换。

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苍龙显现;春夏之交,玄武升起;夏秋之交,白虎露头;秋冬之交,朱雀上升。

“四象”一词最先出自《易•系辞》,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即太阳、太阴、少阴、少阳。

四象本为中国古代星宿崇拜之四灵,经道教演变为四方护卫神。

古人以太阳经行之黄道为参照,将恒星分为二十八宿,每七宿一组,分别以四灵命名,东方角、元、氐、房、心、尾、箕为青龙;西方奎、娄、胃、昴、毕、觜、参为白虎;南方井、鬼、柳、星、张、翼、轸为朱雀;北方斗、牛、女、虚、危、室、壁为玄武。

青龙原为古老神话中的东方之神,道教东方七宿星君四象之一。

为二十八宿的东方七宿,其形象龙,位于东方,属木,色青,总称青龙,又名苍龙。

《太上黄箓斋仪》卷四十四称青龙东斗星君”为:“角宿天门星君,亢宿庭庭星君,氐宿天府星君,房宿天驷星君,心宿天王星君,尾宿天鸡星君,箕宿天律星君。

”至于其形象,《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七云:“东方龙角亢之精,吐云郁气,喊雷发声,飞翔八极,周游四冥,来立吾左。

此外,道教还将其用于炼丹术语,如《云笈七籖》卷七十二引《古经》四神之丹称:青龙者,东方甲乙木水银也,澄之不清,搅之不浊,近不可取,远不可舍,潜藏变化无尽,故言龙也。

风水:中国人居环境的艺术

风水:中国人居环境的艺术

风水:中国人居环境的艺术1. 风水的起源和概念风水,是指中国古代关于宇宙自然界气场和环境布局相互关系的一种传统观念。

风水学源自中国古代哲学,最早出现于西周时期,兴盛于汉唐时代,流传至今。

风水的核心概念是“气”和“水”,认为地理环境所散发出的气场会影响人类的命运和福祉,通过调整房屋、道路、山水等环境布局来达到和谐的效果。

2. 风水与中国人的生活风水观念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生活之中。

在中国古代,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人们都很重视风水。

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风水考虑是一项重要的考虑因素。

在农村,人们建造房屋时也会考虑到周围山水所散发的气场对居住者的影响。

同时,风水也在汉族传统文化、建筑风格、装饰艺术等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

3. 风水的基本原理风水的基本原理包括“气”的传播、潜伏、聚集和流动,以及“水”的作用和功能。

风水学中的“气”分为正气和邪气,正气有益于人体健康和命运,而邪气会带来厄运和不幸。

调整风水的方法包括选择宅地、布局房屋、摆放家具、种植植物等,旨在调和“气”的流动并使之顺畅。

4. 风水与现代生活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风水观念在中国人的生活中逐渐淡化,但在某些领域仍然有影响。

有些人在购买房产时会考虑风水问题,一些企业也会在选址和办公环境设计时略加考虑。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人认为风水是迷信,对其持怀疑态度。

然而,无论信仰与否,风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仍然值得细细品味和探索。

5. 结语风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

在当代社会,虽然风水观念逐渐淡化,但它依然蕴含着独特的文化价值。

我们可以从风水的原理和实践中,感受尊重自然、追求和谐的精神,以及中国人对生活、命运的深刻思考。

风水,不仅是中国人居环境的艺术,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财富。

风水学与生活质量:改善居住环境

风水学与生活质量:改善居住环境

风水学与生活质量:改善居住环境风水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注重通过环境布局和装饰来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虽然有人对风水学持怀疑态度,但它的影响力无法忽视。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风水学如何帮助我们改善居住环境。

首先,风水学强调居住环境的整洁和清爽。

一个干净整洁的家能带来舒适和积极的能量,从而促进积极的心态和思考。

我们可以通过定期打扫家里,摆放合适的盆栽绿植和装饰品,来营造一个宜人的居住环境。

其次,风水学告诉我们布置家居时要注意空间的流动。

一个通风良好、阳光充足的家能让我们的心情愉悦,有助于身心的放松和修复。

我们可以选择在家中增加一些大面积窗户和通风口,让新鲜空气流通,使室内环境更加宜人。

此外,风水学也强调色彩对居住环境的影响。

在家中使用合适的色彩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增添室内美感。

我们可以选择温暖明亮的色彩,如黄色和橙色,来增加家中的活力和热情;而对于需要放松和冥想的空间,如卧室,我们可以选择淡蓝色或淡紫色,来帮助我们放松身心。

另外,风水学认为家中的摆设和家具的摆放也影响着生活的质量。

我们可以根据家庭成员的需求,将家具和摆设放置在合适的位置,提高居住的便利性和舒适感。

例如,在书房中设置一个舒适的书桌和椅子,有利于学习和工作的效率提高;在客厅中合理放置沙发和茶几,方便家人和朋友的交流与休憩。

另外,风水学也提醒我们要避免家中的尖锐角度和直线走向。

尖锐的角度会带来不安和紧张的氛围,而直线走向会造成能量流失。

我们可以通过家具的摆放或者在墙壁上增加一些圆形装饰物,来缓解尖锐角度和直线走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总之,风水学通过布局和装饰来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相信风水学的原理,但我们可以从中借鉴一些方法,提升我们的居住环境,创造一个更加舒适和宜人的家。

我们可以通过保持整洁、注意空气流通、选择合适的色彩和布置家具、避免尖锐角度和直线走向等方式来改善居住环境。

希望我们能够用风水学的原理,打造一个更加宜居的家园。

我看“中国人居环境文化”——风水

我看“中国人居环境文化”——风水

我看“中国人居环境文化”——风水踏进21世纪,风水学日益复兴。

虽说风水属于唯心主义,却不能简单地归为迷信。

在我看来,风水实际上就是地理学、建筑学以及生态学等多种学科综合一体的一门自然科学。

通过审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环境,顺应自然,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与生存环境,赢得最佳的天时、地利、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工业的快速发展,使人们遭受空气污染、噪音污染、水质污染等环境问题,人们渐渐意识到,与自然和谐相处、亲近自然的重要性。

而风水学,正好符合了人们的这种需求。

风水学的主要内容便是人居环境文化,其要素不外乎为:龙、砂、水等。

龙指的是山脉,堪舆家认为,龙的贵贱咸基于来龙祖山的远近,龙之有祖,犹水之有源,木之有根,源远则流长,根深则叶茂。

山脉来得绵远者,发富亦绵远,山脉来得短促者,发福亦短促。

而从现代地质科学的角度来说,一个山系的形成,要经过一个相当漫长的生长过程。

山系越大,山脉越长,形成的时间越长,其地质构造越稳定。

这也印证了风水科学的一面。

砂指的是建筑前后左右的山,相对于“龙”来说,就是小山丘。

砂对龙有增势作用,有了砂,龙可以吸收天地之灵气。

而且砂能关住水,没有了砂,水聚不住。

一般,砂以源、圆、方、正为吉,以歪斜、破碎为贱。

而水,顾名思义,就是建筑周围的水源。

水必须围绕屋前,曲曲弯弯而去,不能径直流走,称作“聚财”。

而且吉祥的水道流速平缓,代表接近人的气血流速。

从水形来说,以交、锁、织、结四种水形为吉,以穿、割、箭、射四种水形为凶。

如《雪心赋》上说:“发福悠长,定是水缠玄武,为官富厚,必然水绕青龙。

水口则爱其紧如葫芦喉,抱身则贵其弯如牛角样。

”风水家认为龙穴吉凶在水,大体上能够保持一致的那就是风水中水的布局必须既有利人们的居家生活又符合人们的精神需求。

地脉之类恶,还可通过品尝水味来做出判断。

水味以香为贵,酸苦则不吉。

并且从水的颜色、温度来看,风水一般喜清忌浊。

依山傍水,是风水最主要的原则。

传统风水理论对现代人居环境营造的启示

传统风水理论对现代人居环境营造的启示

传统风水理论对现代人居环境营造的启示传统风水理论对现代人居环境营造的启示导读:中国的风水最早起源于距今6000多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形成于汉晋,风水这个名称的由来,最早出现在晋代郭璞的《葬书》中: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风水自古就是我国先民相地营造村舍民宅的重要依据,无论是都邑﹑村镇﹑聚落﹑宫宅﹑苑囿﹑寺观﹑陵墓,以致道路﹑桥梁等等,从选址﹑规划﹑设计及营造,几乎都受到风水理论的深刻影响。

可以说,风水是古人在选择人居环境时,对地质、地貌、水文、气候、生态等各种人居环境因素的综合评判以及在建筑营造中采用某些技术和避让种种禁忌的总概括。

传统风水学的核心是“天地人合一”的思想,我们在选择人居环境和建筑营造中,要遵循这个原则,在应用过程中要注重探求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

虽然这两者各有侧重,但其共同关注的惟有一物,那就是“气”,即“生气”。

关键词:风水,人居环境,天地人合一,生气,相地中国的风水最早起源于距今6000多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形成于汉晋,“风水”这个名称的由来,最早出现在晋代郭璞的《葬书》中:“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风水自古就是我国先民相地营造村舍民宅的重要依据,无论是都邑﹑村镇﹑聚落﹑宫宅﹑苑囿﹑寺观﹑陵墓,以致道路﹑桥梁等等,从选址﹑规划﹑设计及营造,几乎都受到风水理论的深刻影响。

可以说,风水是古人在选择人居环境时,对地质、地貌、水文、气候、生态等各种人居环境因素的综合评判以及在建筑营造中采用某些技术和避让种种禁忌的总概括。

但由于风水在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长期被蒙上迷信和愚昧的面纱,多年来一直被当成文化糟粕,被学术界所摒弃,因此风水理论中所蕴含的科学成分也一直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

本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等问题困扰着全世界,于是,学术思潮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开始重新思考和重视人和自然的有机关系。

传统风水理论对现代人居环境营造的启示

传统风水理论对现代人居环境营造的启示

传统风水理论对现代人居环境营造的启示导读:中国的风水最早起源于距今6000多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形成于汉晋,风水这个名称的由来,最早出现在晋代郭璞的《葬书》中: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风水自古就是我国先民相地营造村舍民宅的重要依据,无论是都邑﹑村镇﹑聚落﹑宫宅﹑苑囿﹑寺观﹑陵墓,以致道路﹑桥梁等等,从选址﹑规划﹑设计及营造,几乎都受到风水理论的深刻影响。

可以说,风水是古人在选择人居环境时,对地质、地貌、水文、气候、生态等各种人居环境因素的综合评判以及在建筑营造中采用某些技术和避让种种禁忌的总概括。

传统风水学的核心是“天地人合一”的思想,我们在选择人居环境和建筑营造中,要遵循这个原则,在应用过程中要注重探求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

虽然这两者各有侧重,但其共同关注的惟有一物,那就是“气”,即“生气”。

关键词:风水,人居环境,天地人合一,生气,相地中国的风水最早起源于距今6000多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形成于汉晋,“风水”这个名称的由来,最早出现在晋代郭璞的《葬书》中:“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风水自古就是我国先民相地营造村舍民宅的重要依据,无论是都邑﹑村镇﹑聚落﹑宫宅﹑苑囿﹑寺观﹑陵墓,以致道路﹑桥梁等等,从选址﹑规划﹑设计及营造,几乎都受到风水理论的深刻影响。

可以说,风水是古人在选择人居环境时,对地质、地貌、水文、气候、生态等各种人居环境因素的综合评判以及在建筑营造中采用某些技术和避让种种禁忌的总概括。

但由于风水在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长期被蒙上迷信和愚昧的面纱,多年来一直被当成文化糟粕,被学术界所摒弃,因此风水理论中所蕴含的科学成分也一直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

本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等问题困扰着全世界,于是,学术思潮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开始重新思考和重视人和自然的有机关系。

风水与现代人居环境

风水与现代人居环境

风水与现代人居环境一、风水的起源和基本概念风水,又称堪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起源于古代的中国。

风水的概念源自《周易》中关于“风生水起”的哲学思想,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

风水学注重环境布局、方位选择、建筑设计等各个方面,以谋求居住环境的和谐与平衡,从而带来幸福和吉祥。

二、风水和现代人居环境的关系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风水观念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存在,虽然并非所有人都深信不疑,但在不同程度上仍然影响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选择和布局。

现代人在选择房屋、办公场所或者布置家具时,往往会考虑到风水的因素,以期获取更好的运势和财运。

三、风水对现代人居环境的影响1. 房屋选择和布局根据风水理论,房屋的方向、朝向、布局等因素会影响到人的运势和健康。

在现代人居环境中,许多人在购房时会考虑到这些因素,选择南北通透、光线充足的房子,或者在布置家具时避免直线对正等。

这些做法虽不具有科学根据,但却是现代人对传统风水思想的一种延续。

2.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风水理论强调地理环境和自然风水的重要性,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过程中,也会考虑到风水的影响。

例如,有的城市规划会避开坟葬地或划定绿化带,建筑设计中也会避免一些凶煞之地,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3. 室内装饰与家具摆放风水理论也对室内的装饰和摆放有着一定的要求,比如门的朝向、家具的摆放位置等。

现代人在布置家居时,可能会参考一些风水的原则,比如客厅的主位、卧室的布局等,希望能够给家人带来好运和平安。

四、现代人对风水的态度虽然风水理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一定的地位,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人对风水持怀疑态度或者不屑一顾。

现代社会注重理性思维和科学方法,许多人更愿意相信科学数据和实证研究,而非依赖传统迷信。

因此,对于风水这一主观臆测的学科,现代人有不同的看法和态度。

五、结语风水与现代人居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中国传统人居环境文化环境风水学的论文

中国传统人居环境文化环境风水学的论文

中国传统人居环境文化环境风水学的论文关于中国传统人居环境文化环境风水学的论文风水是以古代有机自然观为基础,把古代天文、气候、大地、水文、生态环境等内容和引进选择地址、布建环境的艺术之中,使城市、村落、住宅趋利避害而发展起来的环境评价系统。

它包含了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地形、区位与方向分析、环境规划布局的学术思想与方法,目的是使人和周围的生活环境、气候、天像、动植物、地形等达到协调、和谐、共进,从而达到天人合一、天人相助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境地。

1、风水是以儒家为主、佛道结合的建筑文化儒家尊《周易》为群经之首,阴阳思想、太极八卦理论,就是从《周易》中产生的,宋明理学的兴起,使得以儒为其表,以释道为其里的新儒学与风水思想更为合拍。

风水以阴阳为根本,以“生气”为核心,同时杂以五行、八卦等思想学说,而阴阳、气说、五行与八卦,同时又是儒道两家共同的思想内容之一。

总之,历史上风水思想总是与儒、道、佛三家紧密联系在一起,相互掺杂、彼此渗透,这样客观上又确保了风水的传播与发展。

2、传统美学观在风水中的体现中国传统美学观从文化性格来说,是内向、含蓄型的,以表现含蓄、幽曲的特征为主,但这种性格特征的表现不是单一的,除了它们外,还有方正、对称之美。

中国美学观表现出来的这些特点在中国风水中得到了展现,从风水的形局来看,“山环水抱”,“屈曲有情”,“方正对称”。

广东除了南岭这一连绵的山脉外,还有有大庾岭、骑田岭、滑石山、瑶山、大东山、连山等山脉,广东最大的河流是珠江,其它主要河流有韩江、榕江、漠阳江、鉴江、九洲江,形成了山环水绕之势。

广东的河流因为位于下游即将出海口处,因此流速缓慢,形成了弯弯曲曲的河流,符合屈曲有情的特点。

最有特色的要数广东的建筑了,其中的代表就是客家围龙屋。

围龙屋的整体布局是一个大园型,在整体造型上,围龙屋就是一个太极图。

围龙屋的建筑特色也是古代阴阳思想的投射,集中体现在讲求建筑物体与天然地形的协调统一,而合符“天人合一”的哲学道理。

浅谈风水在日常生活的运用

浅谈风水在日常生活的运用

浅谈风水在家居生活的运用罗歪歪风水,顾名思义,即风和水。

就像天气预报一样,使用系统的方法来分析和了解自然环境,通过协调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充分利用“气”提高生活质量,以达到持续发展的目的。

生活中,我们往往觉得风水很神秘,是一门很难掌握和运用的玄妙的学问,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迷信的做法。

其实不然,风水既不是神乎其神的玄学,也不是迷信,它是一门集心理学、管理学、物理学、哲学等学科之大成的学问。

风水的核心思想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天、地、人三者之间,既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又不偏废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注重天时、地理、人和之间的协和自然美。

有《葬书》云:“无水则风到而气散,有水则气止而风无,故风水二字为地学之最,而其中以得水之地为上等,以藏风之地为次等。

”可见,风水一门综合性的学问,它是对人们的居住或环境进行的选择和处理,以达到人们趋吉避凶,让我们在生活中达到最佳的融合状态,最终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达到共赢。

在日常家居中,随处有风水的学问。

关于住宅位置。

选择楼宇时,我们一般都会避开天斩、路冲、角煞、反弓路、穿心、镰刀、衙前、庙后、枪煞、孤蜂等十种楼宇。

门口忌讳对着树,或者水塔、电塔、电线杆等,因为树属于阴性物质,会阻挡阳气的进入,电线杆等有强磁场,对人体有较大的影响。

古典的风水理论还认为,开门见大路,或者见小巷,也是大凶,容易走霉运。

当然,大门也不宜对着对面屋子的屋角,但由于坐向或者空间的原因,这种情况很有可能发生,对着屋角,这是标准的“隔角煞”,与自家房子形成两股力量,尤其不吉,而如果发生了这种情况,则需要用“泰山石”或者“镜子”阻挡反射,破解霉运。

并且,房子忌建在天桥旁边,一是振动很大,二是噪音也很大,三是污染较重,长期居住,饱受噪音污染,容易造成神经衰弱,而恰好位于天桥或者高架路的回弯处,犹如一把镰刀切来,更是大大不吉。

而位于两栋大楼的狭小空间也是不吉的,它们就像一把狭长的大刀,迎面砍来,这在古典风水里面被称为“天斩煞”,属于大凶,凶散的程度与空间的高度,以及程度成正比。

论风水学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论风水学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论风水学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作者:周麒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年第03期摘要:根据已有的考古发掘资料的历史研究成果,可以初步推断出,中国古代的风水勘舆学(以下简称风水学)是从商周时代(公元前16 世纪- 公元前7 世纪)的占卜发展起来的。

最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然而人类自然生态大环境正在被现代工业破坏、废气、废水、废物腐蚀,当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生活环境的质量的同时,中国传统文化的风水理论为其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其倡导的“天人合一”思想,也就是关注“人—建筑—自然”的关系,也正是我们的设计师所要体现的思想。

关键词:风水理论;中国居民;环境设计中图分类号:J5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8-0054-01一、风水学《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定义的:“风水指住宅基地、坟地学的地理形势,如山脉、山水的方向等,迷信的人认为风水好坏可以影响其家族、子孙的盛衰吉凶。

”《辞海》的定义是:“风水,也叫堪舆。

旧中国的一种迷信,认为住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等形式能招致住者或葬者一家的祸福,也指相宅、相墓之法。

”近年来学者们对《辞海》的定义持不同见解,主要倾向是不同意将风水与迷信划等号。

认为,中国传统风水学既有科学的一面,也有其迷信的一面,我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风水理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通过理论思维,吸取融汇了古今外科学、哲学、美学、伦理学、以及宗教、民俗等方面的众多智慧,最终形成了内涵丰富、综合性和系统性很强的独特理论体系。

这种理论体系正好将风水学中的朴素真理与各种知识相互嫁接、融合,使整个自然生态更协调、更同步, 基本肯定,积极进行发掘、整理和研究,使其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去粗存精,去伪存真,为保护传统文化特色等做出贡献。

二、风水理论与中国民居的结合以北京四合院为例,在北京四合院布局形式中,子山午向,先以一座单体建筑为主,然后以这座单体建筑为中心,再其前部两侧各建一座附属房屋,两房对称之势,三者组合成平面布局的凹形,然后于三者前部建正面向内的倒座房一座,共同围合成四合院。

中国传统风水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中国传统风水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中国传统风水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分析中国传统风水文化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它对人们的生活和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的室内设计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传统风水文化的运用,希望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装饰来达到“风水宜人”的效果。

本文将通过分析中国传统风水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探讨其对室内环境的影响和意义。

一、中国传统风水文化的基本理念中国传统风水文化是一种起源于古代的自然观念,强调自然界的气场和能量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其核心理念包括阴阳五行、气和水的流动、山水相连等。

在风水理论中,要求室内环境布局要符合自然规律,使空间内的气场流动顺畅、宁静美好、福寿安康。

传统风水文化中还强调家居的气场和环境与居住者的福运健康密切相关,因此在室内设计中需要通过布局和装饰来达到良好的风水效果。

二、风水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具体运用1. 空间布局在室内设计中,空间布局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根据风水理论,室内环境的布局对气流的流动和室内的能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空间的构造上,应遵循风水的基本原则,避免直线布局和多面向的空间设计。

中心轴线的设置也是非常重要的,它要求房屋的中心轴线必须畅通无阻,避免交错错综的布局,以便于气流的顺畅流动。

2. 装饰摆件中国传统风水文化中有着丰富的符号和寓意,这些符号和寓意通常都与五行、阴阳、神灵等密切相关。

因此在室内设计中,装饰摆件的选择也显得尤为重要。

在装饰方面,可以选用一些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艺术品,如山水画、福字、龙凤图案等。

这些装饰摆件不仅可以增加室内的文化气息,同时也可以产生良好的风水效果,为居住者带来好运。

3. 室内色彩色彩在室内设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不同的色调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

在风水理论中,色彩也是有着特定的象征意义的。

红色代表热情与繁荣,绿色代表安宁与健康,白色代表纯洁与圣洁等。

因此在室内设计中,选择适合的色彩搭配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通过色彩的运用来增强室内的风水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风水学在人居环境中的运用发布:湖南环境生物学院艺术设计院(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湖南衡阳 421005)摘要:本文分析风水学在人居环境中遵循自然,合理利用自然,以人为本,“天人合一”营造一个天、地、人三者和谐发展,生态协调平衡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关键词:风水学风水宝地人居环境天人合一风水学说是我国古代关于环境布局和建筑营造的一门学问。

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民间广为流行。

在长达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它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各种流派,对人类聚居的环境影响尤为深远。

1.“风水学” 概说1.1“风水”之说“风水”不是迷信,它是集地理学、地质学、星象学、气象学、景观学、建筑学、生态学以及人体生命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综合一体的学说。

从广义上是指古代人们选择建筑地点时,对气候、地址、地貌、生态、景观等各建筑环境因素的综合评判,以及建筑营造中的布局、某些技术的运用和种种禁忌的总概括;从简义上是指人们对生前居住环境和死后墓葬环境的选择和处理。

[1]其宗旨是审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环境,顺应自然,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赢得最佳的天时地利与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

1.2“风水”的发展与流派“风水”起源于人类早期的择地而居,形成于汉晋之际,成熟于唐宋元,明清时日臻完善。

[3]风水理论大致分为两个流派:一种是形势派,以江西派为代表,着眼于山川形胜和建筑外部自然环境的选择,即注重外势自然环境;另一种是理气派,以福建派为代表,注重于建筑方位朝向和布局,即讲究内格,着眼于人工环境。

1.3“风水宝地”模式何谓“风水宝地”?总归中国山脉水系的大概,以及纳阳御寒的气候实利功能,风水学家概括出了一个“风水宝地”的环境模式。

即:四方灵位说“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凡宅,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污水池谓之朱雀,后有丘陵山岗谓之玄武,为最贵之地”。

这个环境模式是一种理想的背山面水,左右围护的格局。

2. 风水理论在人居环境中的运用中国人几千年来深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骨子里有种根深蒂固的人文情怀,在古城古镇古村落古寨的选址、规划、布局和营造中追寻“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合理利用风水理论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人居环境。

“风水宝地”大都符合我国的地理条件和自然大气候,并根据当地的具体小气候和地形而选定,是古人长期生活经验的总结和智慧的结晶。

如建筑选址于河流的北边,山坡的南边(即坐北朝南——前朱雀,后玄武),住宅可以接纳更多的阳光,不仅可以躲避冬日凛冽的北风(西北风),而且可以在炎热的夏天迎来徐徐的凉风(南风或西南风);房屋依山傍水而建,即可避免洪水的侵袭,又可引水浇灌庄稼,形成良好的小气候;如有左右山丘围护,不仅有良好的引水(即左青龙)和排水(即前朱雀)系统,而且还有便利的交通道路(即右白虎),十分适合人居住和生存2.1依山傍水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依山傍水是风水学最基本的原则之一。

山体是大地的骨架,水域是万物生机之源泉。

依山的形势有两类,一类是“土包屋”,即三面群山环绕,南面敞开,房屋隐于万树丛中。

如湖南岳阳县渭乡张谷英村经过五百年的发展,成为现在具有六百多户、三千多人的赫赫大族,全村八百多间房子串通一气,男女老幼尊卑有序,过着安宁祥和的生活。

另一种形式是“屋包山”,即成片的房屋履盖着山坡,从山脚一直到山腰,拾级而上,气宇轩昂。

有近百年历史的武汉大学建筑在青翠的珞珈山麓,设计师充分考虑到特定的风水,依山建筑,学校得天然之势,有城堡之壮,显示了高等学府的弘大气派。

六朝故都南京,滨临长江,四周是山,有虎踞龙盘之势。

明代高启有赞曰:“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 古都北京城的“风水”,史书中多所记述,其中以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评论最为有名。

他曾大发感慨说:“天地间好大一个风水!冀都(即今北京)山脉从云中发来,前面黄河环绕。

泰山耸做为龙,华山耸右为虎。

嵩山为前案,淮南诸山为第二重案,江南五岭诸山为第三重案。

故古今建都之地,皆莫过于晋都。

”[4]2.2地质水质山与水即生态环境中的地质与水质。

地质对人体的影响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土壤中含有微量元素锌、铂、硒、氟等,在光合作用下放射到空气中直接影响人的健康,特别是由特定地质生长出的植物,对人体的体形、体质、生育都有影响。

第二、潮湿或臭烂的地质,会导致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皮肤病等。

潮湿腐败这地是细菌的天然培养基地,是产生各种疾病的根源,因此,不宜建宅。

第三、是地球磁场的影响。

地球是一个被磁场包围的星球,人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时刻对人发生着作用。

强烈的磁场可以治病,也可以伤人,甚至引起头晕、嗜睡、或神经衰弱。

风水思想主张顺应地磁方位,如遇来势很强的地磁则要稍稍避开,才能得到吉穴。

风水师常说巨石和尖角对门窗不吉,实际是担心巨石放射出的强磁对门窗里住户的干扰。

第四是有害波影响。

如果在住宅地面3米以下有地下河流,或者有双层交叉的河流,或者有坑洞,或者有复杂的地质结构,都可能放射出长振波或污染辐射线或粒子流,导致人头痛、旋晕、内分泌失调等症状。

以上四种情况,旧时风水师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能用科学道理加以解释,在实践中自觉不自觉地采取回避措施或使之神秘化。

现代科学究其根本,检测出其合理性,并在人居环境的营造中加以运用。

怎样辩别水质呢?《管子.地贞》认为:土质决定水质,从水的颜色判断水的质量,水白而甘,水黄而嗅,水黑而苦。

风水经曲《博山篇》主张“寻龙认气,认气尝水。

其色碧,其昧甘,其色香,主上贵。

其色白,其昧清,其昧温,主中贵。

其色淡、其昧辛、其气烈,主下贵。

苦酸涩,若发馒,不足论。

”《堪舆漫兴》论水之善恶云:“清涟甘美味非常,此谓喜泉龙脉长。

春不盈兮秋不涸,于此最好觅佳藏。

”不同地域的水分中含有不同的微量元素及化学物质,有些可以致病,有些可以治病。

中国的绝大多数泉水具有开发价值,山东济南称为泉水城,福建省发现矿泉水点1590处,居全国各省之最,其中可供医疗、饮用的矿泉水865处。

由于泉水是通过地下矿石过滤的往往含有钠、钙、镁、疏等矿物质,以之口服,冲洗,沐浴,无疑有益于健康。

风水学理论主张考察水的来龙去脉,辩析水质,掌握水的流量,优化水环境,这条原则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

水文地质风水理论的目的在于研究山川河流,地质地貌,山脉走向,水土关系以及各种化学元素,对人类生理与心理,健康与事业的影响,使人类更好地了解自然,利用自然,与自然和谐发展。

2.3坐北朝南中国处于地球北半球,欧亚大陆东部,大部分陆地位于北回归线(北纬23度26)以北,南向及东南向光线充足。

建筑坐北朝南,不仅是为了采光,还为了避风。

中国的地势决定了其气候为季风型。

冬天有西伯利亚的寒流,夏天有太平洋的凉风,一年四季风向变换不定。

风有阴风与阳风之别。

清末何光廷在《地学指正》中云:“平阳原不畏风,然有阴阳之别,向东向南所受者温风、暖风、谓之阳风,则无妨。

向西向北所受者凉风、寒风、谓之阴风,宜有近案遮拦,否则风吹骨寒,主家道败衰丁稀。

”这就是要避免西北风。

概言之,坐北朝南原则是对自然现象的正确认识,顺应天道,得山川之灵气,受日月之光华,颐养身体,陶冶情操,地灵方出人杰。

2.4建造形式中国地域辽阔,地理条件、气候差异很大,土质也不一样,根据风水理论,采用的建筑形式亦不同。

1、窑洞与蒙古包中国的北部及西北一带干旱少雨,陕北、甘肃的人们采取穴居式窑洞居住。

窑洞位多朝南,施工简易,不占土地,节省材料,防火防寒,冬暖夏凉。

内蒙古和新疆地区的牧民,长期以放牧牛、羊、马等牲畜为生,采用蒙古包为住宅,便于随水草而迁徒。

2、干栏式住宅中国南部和西南的广西、湖南、贵州、云南等地潮湿多雨,虫兽很多,人们就采取干栏式竹楼或木楼居住。

楼下空着或养畜,楼上住人。

竹楼空气流通,凉爽防潮,大多修建在依山傍水之处。

3、石头筑房中国西部西藏、甘肃、青海及四川西部一带,以石料为主要建筑材料的房(也称碉房),四川的丹巴山寨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地融于自然中,体现了建筑与环境的天人合一,被美誉为“千碉之国”。

4、土楼中国东南沿海福建、广东等地,有一种独特的居民样式——土楼。

它们规模很大,有方形、也有圆形,外观是高大的土墙,墙上开窗很少,很像堡垒。

这种民居建筑在中外建筑史上都十分罕见,选址也十分的讲究,多选在依山傍水的坡地或近溪山谷中,或选在山、水、田、楼相和谐的地理环境之间。

5、四合院北京四合院是四座单幢房屋在四面,中间围合成一个露天庭院的建筑组合。

这是中国北方最基本的住宅形式,也是中国其他地区常见一种民居建筑布局,符合风水“四灵方位说”,以四灵坐镇,具有对称庄重之感,是中国古代风水格局中一种固定模式。

南方“天井”,有拔风通风的作用,四面的屋顶都向天井排水,当地人称之为“四水归堂”,从风水角度讲,有聚财、钱财不外流之寓意。

云南四合院因其外观方方正正,如一块印章,所以俗称“一颗印”。

一种是由三面房屋一面影壁围合成院,成为“三房一照壁”;另一种是四面都由房屋围合成院,形成中央一个大天井,四角各一个小天井格局,因此称为“四合五天井”。

从以上民居建筑环境及形式来看,无不反映了风水学中因地制宜,藏风纳气务实致用的思想,使人与建筑适宜于自然,顺应自然,营造合理的人居环境,这才是风水学的真谛所在。

3.顺应自然,改造风水,营造和谐的人居环境1990年7月31日,钱学森教授给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的一封信里提出山水城市的概念,其核心精神就是:尊重自然生态,尊重历史文化;重视现代科技,运用环境美学;为了市民大众,面向未来发展。

[10]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为自己服务。

人们只有改造环境,才能创造优化的生存条件。

风水学是我国古代建筑活动的指导原则和实用操作技术,风水学在我国建筑、选址、规划、设计、营造环境中几乎无所不在,这在我过大量的现存古城镇、古建筑、园林、民居及陵墓环境设计中的得到印证。

北京城中处处是改造风水的名胜。

故宫的护城河是人工挖成的屏障,河土堆砌成景山,威镇玄武。

北海是金代时蓄水成湖,积土为岛,以白塔为中心,寺庙以山势排列。

圆明园堆山导水修建一百多处景点,堪称“万园之园”。

“天地人和事有成,三才六道定乾坤”,这是持家、治国、平天下的哲理。

俗话说:办成一件事要“天时、地利、人和”;“三才”即天地人;“六道”即天道阴阳,地道柔刚,人道仁义。

[9]“人和”即人与环境之间要相互协调,“人因宅而立,宅因人而存,人宅相扶,感动天地”。

风水学者的任务,就是给有关人士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顺应自然,改造风水,营造“天、地、人”和谐的人居环境,使城市和乡村的风水格局更合理,更有益于人民的健康长寿和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1] 程建军.藏风得水——风水与建筑[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2.[2] 楼庆西.中国建筑[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6.5[3] 朱天运.十三陵风水探秘[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9[4] 高友谦.中国风水文化[M]. 北京:团结出版社2004.10[5] 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0[6] 周维权.园林、风景、建筑[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1[7]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5[8] 王妮娜.中国古城古镇古村古寨[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1[9] 刘盛璜.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7[10]鲍世行.21世纪中国城市的山水情结.百家讲坛.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