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踏莎行(雾失楼台)》课件(1)(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合集下载
度高二语文苏教《唐诗宋词选读》选修系列(踏莎行)课件(32张)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桃源”,象征着一种追求的理想世 界,是一个理想世界破灭的象征。秦 少游想到了桃源的故事,才说“桃源 望断无寻处”。由这句的联想,想到 了“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是一个 美好理想的破灭,而他们现实生活则 是“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 暮”。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3.“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他说怀念自己的家人亲友,想托驿使带去一封家信。 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 寻处。” “楼台”,高大,崇高。词人少有大志、 喜读兵书的时候,心中有一个高远的理 想和目标,好像是一个楼台一样。可是, 经过这么多的挫伤,是“雾失楼台”, 在云雾的遮蔽之中,这个理想的楼台迷 失了,再也看不见了。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津渡”,是一个出路,一个出口,是 登船上路的码头。在夜月的迷蒙之中, 这津渡也迷失找不到了。 这里的雾和月,与后面写的“杜鹃声里 斜阳暮”的现实情景是不相符合的。这 两句所写的不是现实的情景,而是他内 心之中的一咱破灭的感觉。而把内心破 灭的感觉,用这种假想的、不是现实的 形象表现出来,就使它有了一种象征的 意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北宋后期,王安石变法失败后,新旧两党 争斗激烈,由政见的不合而发展为意气用事, 甚至出于一己私利,而互相倾轧,党同伐异。 元祐间新党重新执政,苏轼因为旧党而坐罪, 秦观受牵连同遭贬谪,他先贬杭州通判,再贬 监处州酒税,最后又被人罗织罪名,贬徙郴州, 并削去了所有的官爵和俸禄。接二连三的贬官, 理想破灭,前途渺茫,万分哀怨,悲愤交加, 他到郴州后写下了这首词,以委婉曲折的笔法, 抒写了谪居之凄苦与幽怨,成为词坛的千古绝 唱之一。
高中语文《踏莎行 》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共45页
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高中语文《踏莎行 》课件 苏教版选修 《唐诗宋词选读》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高中语文《踏莎行 》课件 苏教版选修 《唐诗宋词选读》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语文:《踏莎行(候馆梅残)》课件(1)(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秋夕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
子夜吴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忆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踏莎行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
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唐宋
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 翁,晚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 “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 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 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 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 是岂不为六一乎?”)谥号“文忠”.著有《欧阳 文忠公集》吉林永丰(今属江西)人。欧阳修自 称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进一步探讨: 上阕写行人,由景到情再到景,下阕写闺 人,由近及远。两方面来写相思之愁。但全 词到底是以行人为主还是以闺人为主呢? 全词是从行人的角度写的,下阕是行人 推想家中女子思念的情景。前人常常用这种 虚想模拟的写法,如杜甫《月夜》:“今夜 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 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 幌,双照泪痕干?”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在大好春光里离家远行,更觉悲伤,于来自作者写道“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常理离愁越远越淡, 然而这里离愁越远越多,原因是离家,距离思念自己的 女子越来越远。生动形象地表现行人的悲伤之情。春水” 比喻愁情,承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的写法,以形象表现抽象,化虚为实。 描绘了一幅洋溢着春天气息的溪山行旅图。景物描写的 作用是衬托,以乐景写哀情,托物兴怀。
秋夕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
子夜吴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忆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踏莎行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
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唐宋
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 翁,晚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 “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 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 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 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 是岂不为六一乎?”)谥号“文忠”.著有《欧阳 文忠公集》吉林永丰(今属江西)人。欧阳修自 称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进一步探讨: 上阕写行人,由景到情再到景,下阕写闺 人,由近及远。两方面来写相思之愁。但全 词到底是以行人为主还是以闺人为主呢? 全词是从行人的角度写的,下阕是行人 推想家中女子思念的情景。前人常常用这种 虚想模拟的写法,如杜甫《月夜》:“今夜 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 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 幌,双照泪痕干?”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在大好春光里离家远行,更觉悲伤,于来自作者写道“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常理离愁越远越淡, 然而这里离愁越远越多,原因是离家,距离思念自己的 女子越来越远。生动形象地表现行人的悲伤之情。春水” 比喻愁情,承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的写法,以形象表现抽象,化虚为实。 描绘了一幅洋溢着春天气息的溪山行旅图。景物描写的 作用是衬托,以乐景写哀情,托物兴怀。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诗词选读》“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踏莎行》 课件(共25张)
此词由陌上游子而及楼头思妇,由实 景而及想象,上下片层层递进,以发散式 结构将离愁别恨表达得荡气回肠、意味深 长。这种透过一层从对面写来的手法,带 来了强烈的美感效果。
分析此词结句用递进层深笔法的抒情作用。
本篇结句“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 春山外”,春山已经是居者视力所能达到 的极致,而行人却更在春山之外,这又形 成更进一层的写法。心中希望达到某种境 界,笔下又极尽可能地夸大客观情况的非 人力所及,使人更加深切地感到希望破灭 的愁苦。同时,居者的失望,又从另一个 侧面更进一步表现了行人离愁的无穷无尽。
理解此词上、下片分写行者和居者,分析 下片透过一层,从对面写来的手法。
词的上片写行人在旅途的离愁,下片写想象中居者 的离愁。上片写行者,在早春时离家远去,因春色无限而 生离愁,这是实写。下片写居妇,思念行者,这是推想出 来的情境,这同上片写行人思念居者相比,描写角度发生 了转变,由行人思念居者转为被思念的居者思念行人,使 情感更进一层。词人想象居家的爱人登楼远眺,这已是进 了一层;而词人又反过来体谅她,劝她不要这样高楼倚栏, 因为这样只会更添离愁,又进了一层。这种透过一层、从 对面写来的手法,把游子与思妇的闺怨别情相沟通,行文 上层层深入,上片写行者的离愁,下片写行者的遥想,这 遥想实际上是离愁的深化,它使整个词境更加深远。有如 剥蕉,使抒情更为深挚。
学习指导三
• 《踏莎行》是欧阳修的代表作之一,其中
很多句子,历来为人称赞。你认为那句或 那几句写的最好?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赏析。
• 提示:借助意象、艺术手法、关键字词来 体会情感。
赏析: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
梅残、柳细、草薰、风暖, 写出了春色之美, 让人觉得春光实在明媚可爱。
然后通过“摇征辔”笔锋一转,由春色之美 转入游子的离愁,以乐景写哀情。
语文:《踏莎行(雾失楼台)》课件(1)(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 • 三是妄图借此阻止进入耳鼓的杜鹃的
哀啼。 • 四是妄图阻挡映入眼帘的落山的夕阳
。
杜鹃声里斜阳暮:
“杜鹃声”有两种意义,一是表示春暮,另一 是假借其声暗喻“不如归去”。这一意象暗 含了归乡之情。“斜阳暮”不止是说一日之 暮,还有春暮的意思,尤其是还有人生之 暮的悲哀。“杜鹃声”、“斜阳暮”二意象表 现了人生无限凄凉的况味。
• (5)怎样理解“郴江幸自绕郴山,为 谁流下潇湘去” ?
1、“郴江也不耐山城的寂寞,流到远方去 了,可是自己还得呆在这里,得不到自由” 2、“自己好端端一个读书人,本想出来为 朝廷做一番事业,正如郴江原本是绕着郴 山而转的呀,谁会想到如今竟被卷入一切 政治斗争漩涡中去呢 3、“在深重坚实之苦恨中,面对无情之天 地,发出的无理问天之语。”
实际上是词人面对着郴江自怨自艾,慨叹自 己好端端一个读书人,本想出来为朝廷做一番 事业,怎知到如 今竟被卷入一场政治斗争的 漩涡中去呢?词人笔下的郴江之水,已经注入 了作者对自己离乡远谪的深长怨恨,富有象征 性,故而这结尾两句的意蕴就更深长丰富了
总结
此词表达了失意者的凄苦和哀怨的心 情,流露了对现实政治一定程度的不满。词 人善用对句写景抒情。上片开头“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雾霭与月色对举,造成一种 朦胧的意境,笼罩全词;下片开头亦用对句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虽然表现的都是 朋友的信息和寄赠这同一内容,却能造成书 信往来频频不断的气势,与“砌成此恨无重 数”相照应。
“失”“迷”的用法及其表现作用
使动用法:使…失;使…迷。 既准确地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 糊,又恰切地写出了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
“楼台”“津渡”喻指什么?
心中的理想与希望,胸中的抱负与出路
“可堪孤馆闭春寒”中“闭”字有何妙处?
哀啼。 • 四是妄图阻挡映入眼帘的落山的夕阳
。
杜鹃声里斜阳暮:
“杜鹃声”有两种意义,一是表示春暮,另一 是假借其声暗喻“不如归去”。这一意象暗 含了归乡之情。“斜阳暮”不止是说一日之 暮,还有春暮的意思,尤其是还有人生之 暮的悲哀。“杜鹃声”、“斜阳暮”二意象表 现了人生无限凄凉的况味。
• (5)怎样理解“郴江幸自绕郴山,为 谁流下潇湘去” ?
1、“郴江也不耐山城的寂寞,流到远方去 了,可是自己还得呆在这里,得不到自由” 2、“自己好端端一个读书人,本想出来为 朝廷做一番事业,正如郴江原本是绕着郴 山而转的呀,谁会想到如今竟被卷入一切 政治斗争漩涡中去呢 3、“在深重坚实之苦恨中,面对无情之天 地,发出的无理问天之语。”
实际上是词人面对着郴江自怨自艾,慨叹自 己好端端一个读书人,本想出来为朝廷做一番 事业,怎知到如 今竟被卷入一场政治斗争的 漩涡中去呢?词人笔下的郴江之水,已经注入 了作者对自己离乡远谪的深长怨恨,富有象征 性,故而这结尾两句的意蕴就更深长丰富了
总结
此词表达了失意者的凄苦和哀怨的心 情,流露了对现实政治一定程度的不满。词 人善用对句写景抒情。上片开头“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雾霭与月色对举,造成一种 朦胧的意境,笼罩全词;下片开头亦用对句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虽然表现的都是 朋友的信息和寄赠这同一内容,却能造成书 信往来频频不断的气势,与“砌成此恨无重 数”相照应。
“失”“迷”的用法及其表现作用
使动用法:使…失;使…迷。 既准确地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 糊,又恰切地写出了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
“楼台”“津渡”喻指什么?
心中的理想与希望,胸中的抱负与出路
“可堪孤馆闭春寒”中“闭”字有何妙处?
高中语文《踏莎行》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词人眼望着一位女子从住所 那面的路上姗姗远去,而没有过 来,感到十分怅惘。
锦瑟华年谁与度?
“锦瑟华年”指青春时代 。 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 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锦瑟华年谁与度”?青春华 年,无人与度,回环蕴蓄,把主人 公幽居独处的失望、寂寞之状刻画 得维妙维肖。
彩笔新题断肠句
“彩笔” 出自《南史·江淹传》 而这里词人却是富有才华的,他刚刚 写好了抒发相思之苦的佳词美句。 江淹《休上人怨别》:“日暮碧云合, 佳人殊未来。”
1、亲友的寄赠,增加了离恨; 2、联想到事业和前程在无休止
的党争漩涡中渐渐地被淹没, 便无限怨恨。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 下潇湘去。
词尾的二名句事》诗: “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 时”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引 《冷斋夜话》:“东坡绝爱其尾两 句,自书于扇曰:‘少游已矣,虽 万人何赎?’”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试问”一句以“闲愁”单独提问, 然后接连推出三个比喻作答:“一川烟草, 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三个喻体本身 都是人们熟悉的事物,一经词人加工提炼, 采入词中,又变得十分新鲜。
这里所说的春草乃是烟雾笼罩的 春草,而且有一川之多(川:平野); 柳絮是春风卷扬的柳絮,而且满城都 是;梅雨又具体化为梅子黄时的那种 缠绵淅沥、烟雾迷濛的淫雨。
秦观《踏莎行》 贺铸《青玉案》
学 1、秦观《踏莎行》的凄
习 婉意境。 点 2、分析贺铸被称为“贺 要 梅子”的原因。
此词作于秦观北宋绍 圣四年(1097)离开郴州 贬所之前。表达作者的贬 滴羁旅之慨。
秦观受北宋新旧党争的波及和 株连。哲宗赵煦绍圣元年(1094) 新派再起,不仅作为旧党的苏轼弟 兄遭到贬谪,“苏门四学士”之一 的秦观,也未能幸免。
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课件:第十专题《踏莎行·雾失楼台》 (共46张PPT)
与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 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杜鹃声”、“斜阳暮”二意象表现了人生无限凄凉 的况味。
杜鹃意象: 1、别名:子规、杜宇、布谷 2、传说:据《蜀王本纪》和《华阳国 志》等书记载,古时的蜀王望帝,是一 个勤政爱民贤德的帝王。当时发了洪水, 望帝无能为力,就派宰相治水,消除了灾祸。望帝感到自 己的品德才能不及宰相,于是主动禅让,隐居于山中。当 望帝离开的时候,正值二月满山杜鹃悲鸣,声声啼血,蜀 人听到杜鹃鸟的啼鸣,就想起了望帝。后世便说杜鹃鸟是 望帝的魂魄所化,他在暮春的声声悲啼,仿佛是在说“不 如归去”,似乎对那故国难以忘怀。
④“失”、“迷” 二字好在哪里? 使动用法,使……失(迷),准确地勾勒出 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又烘托了作者 凄迷、失落的情绪,同时为下句“桃源望断 无寻处”作铺垫。
⑤“断”字作用如何? 描摹词人久伫苦寻幻想境界的怅惘目光及 对前途渺茫的失望痛苦的心情。
“楼台”、“津渡”、 “桃源”前后分别缀以“失”、 “迷”、“无”,包涵了一种 迷惘惆怅之情。
踏莎行 (郴州旅舍)
秦观
学习目标
一、把握诗词意象,品味情景交 融的意境,进一步巩固诗词鉴赏的 基本方法(重点) 二、通过赏析手法(用典、虚实), 推敲炼字,进一步积累诗词鉴赏的 技巧。
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1、联系词人生平和写作背景 2、直接抒情(找词眼,明词情) 3、间接抒情(找意象,悟词意) 4、朗读、品读、反复读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对偶、用典、 因情造景、情景交融、虚实结合
表现手法: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两句正面实写词人羁旅郴州客馆不胜其悲 的现实生活。) ①选择了哪些意象?作用如何?
高中语文踏莎行·雾失楼台ppt8 苏教版精品课件
秦观的正妻叫徐文美,而非传说中的苏 小妹。这是他自己在为岳父写的文章里交代 的。他的岳父是高邮一位姓徐的富商,因为 有点钱,捐了一个主簿的官当,生了三个女 儿,分别叫徐文美、徐文英、徐文柔。秦观 在《徐君主簿行状》一文末尾说:“徐君女 三人,尝叹曰:子当读书,女必嫁士人。以 文美妻余,如其志云。”
知人论世
与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 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幸自”和“为谁”两个词,表现出 那山山水水仿佛都活了,具有了人的思想 感情。
这两句是借景抒情,写词人纵目郴江, 抒发远望怀乡之思,是作者郁闷心情曲折 委婉的发泄。
总结
下片以抒情为主,化用典 故,情中带景,写少游谪居生 活中的无限哀愁。词人最终无 法穿越“雾失”“月迷”……
孤馆、春寒、杜鹃声、斜阳暮, 作者以四种景物所构成的环境,带有 很鲜明的孤寂、凄清、迟暮的感情色 彩,形象的再现了作者遭贬后的孤寂 凄清的心境。
“可堪”二字更写出了作者那种
难以忍受的孤寂凄清的心理感受。
总结上片
上片以写景为主,描写 了词人贬谪郴州所望茫茫和 居所环境的寂寞凄冷,景中 含情,表现了他苦闷迷惘、 孤独寂寞的情怀。
杜鹃意象: 1、别名:子规、杜宇、布谷 2、传说:据《蜀王本纪》和《华阳国
志》等书记载,古时的蜀王望帝,是一
个勤政爱民贤德的帝王。当时发了洪水,
望帝无能为力,就派宰相治水,消除了灾祸。望帝感到自 己的品德才能不及宰相,于是主动禅让,隐居于山中。当 望帝离开的时候,正值二月满山杜鹃悲鸣,声声啼血,蜀 人听到杜鹃鸟的啼鸣,就想起了望帝。后世便说杜鹃鸟是 望帝的魂魄所化,他在暮春的声声悲啼,仿佛是在说“不 如归去”,似乎对那故国难以忘怀。
知人论世
与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 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幸自”和“为谁”两个词,表现出 那山山水水仿佛都活了,具有了人的思想 感情。
这两句是借景抒情,写词人纵目郴江, 抒发远望怀乡之思,是作者郁闷心情曲折 委婉的发泄。
总结
下片以抒情为主,化用典 故,情中带景,写少游谪居生 活中的无限哀愁。词人最终无 法穿越“雾失”“月迷”……
孤馆、春寒、杜鹃声、斜阳暮, 作者以四种景物所构成的环境,带有 很鲜明的孤寂、凄清、迟暮的感情色 彩,形象的再现了作者遭贬后的孤寂 凄清的心境。
“可堪”二字更写出了作者那种
难以忍受的孤寂凄清的心理感受。
总结上片
上片以写景为主,描写 了词人贬谪郴州所望茫茫和 居所环境的寂寞凄冷,景中 含情,表现了他苦闷迷惘、 孤独寂寞的情怀。
杜鹃意象: 1、别名:子规、杜宇、布谷 2、传说:据《蜀王本纪》和《华阳国
志》等书记载,古时的蜀王望帝,是一
个勤政爱民贤德的帝王。当时发了洪水,
望帝无能为力,就派宰相治水,消除了灾祸。望帝感到自 己的品德才能不及宰相,于是主动禅让,隐居于山中。当 望帝离开的时候,正值二月满山杜鹃悲鸣,声声啼血,蜀 人听到杜鹃鸟的啼鸣,就想起了望帝。后世便说杜鹃鸟是 望帝的魂魄所化,他在暮春的声声悲啼,仿佛是在说“不 如归去”,似乎对那故国难以忘怀。
优质课高三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选读》选读(踏莎行)课件(32张ppt)(共32张PPT)
4.“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 去。”最为苏轼所欣赏。“少游已矣, 虽万人莫赎。”郴江发源于郴山,而它 的下游流到了潇湘水中去了。这是地理 的现实。秦少游问的无理。他说郴江从 郴山发源,就应该永远留在郴山,它为 什么居然要流到潇湘的水中去了呢?“ 何日桑田俱变了,不教伊水向东流。” (《寄远》)
“雾”、“月” 是指什么? 本身的虚无缥缈 ,喻不可克服的现实阻碍 。
“失”“迷”的用法及其表现作用 使动用法:使…失;使…迷。 既准确地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又 恰切地写出了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 “楼台”“津渡”喻指什么? 心中的理想与希望,胸中的抱负与出路
桃源(注释)
理想的寄托,心中的乐土,作者苦苦追寻, 多方探寻。却是“望断无寻处”。
词文赏析: 《踏莎行》是他最悲哀的词,他从悲 哀中开拓出一种意境,是他独特的成 就。传统的读词中注意形象与情意的 结合,情中生景,景中生情,给读者 以更直接更鲜明的感动兴发的力量。 这种形象和情意都是现实的。
1.“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词人是在郴州的一个客舍里的。他说怎么能忍受 这种凄凉的滋味:孤馆闭锁在春天的料峭的寒意 之中,听了一天杜鹃的啼声——不如归去,不如 归去! 他在贬谪途中,他的家人妻子没有伴随着他。他 是一个人被迁贬在外的,所以他这样说。哪一天 才能回到妻子身边去团聚呢?所以,这两句者写 实的情景。
秦观(1049-1100): 北宋词人。字少游、太虚,号 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 苏高邮)人。三十六岁中进士。 曾任蔡州教授、太学博士、国 史院编修官等职位。在新旧党 之争中,因和苏轼关系密切而 屡受新党打击,先后被贬到处 州、郴州、横州、雷州等边远 地区,最后死于藤州。
故宫藏图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宫藏图
北宋后期,王安石变法失败后,新旧 两党争斗激烈,由政见的不合而发展为意气 用事,甚至出于一己私利,而互相倾轧,党 同伐异。元祐间新党重新执政,苏轼因为旧 党而坐罪,秦观受牵连同遭贬谪,他先贬杭 州通判,再贬监处州酒税,最后又被人罗织 罪名,贬徙郴州,并削去了所有的官爵和俸 禄。接二连三的贬官,理想破灭,前途渺茫, 万分哀怨,悲愤交加,他到郴州后写下了这 首词, 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谪居之凄 苦与幽怨,成为词坛的千古绝唱之一。
(3)“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 数”用了哪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 连用两则友人投寄书信的典故,极写思乡 怀旧之情。“驿寄梅花”,见于《荆州记》记 载;“鱼传尺素”,是用古 乐府《饮马长城窟》 诗意,意指书信往来。少游是贬谪 之人,北归 无望,亲友们的来书和馈赠,实际上并不能给 他带来丝毫慰藉, 而只能徒然增加他别恨离愁 而已。因此,书信和馈赠越多,离恨也积得越 多,无数“梅花” 和“尺素”,仿佛堆砌成 了“无重数”的恨。
•试问为什么寄的是“梅花”呢? 傲霜斗雪,希望词人能抗击风雨,千磨万 击还坚劲 想象一下,尺素里面写的是什么内容?
有朋友和亲人的来信应该让游子倍感宽慰, “烽 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按理应该欣喜 。但身为 贬谪之词人,北归无望,却“别是一般滋味在心 头”,每一封裹寄着亲友慰安的书信,触动的总 是词人那根敏感的心弦,奏响的是对往昔生活的 追忆和痛省今时困苦处境的一曲曲凄伤哀婉的歌。 每一封信来,词人就历经一次这个心灵挣扎的历 程,正是“梅花尺素无重数,此恨绵绵无绝期!
(4)体会“砌成此恨无重数”一句中 “砌”字的妙处。
“砌”有“堆叠”之意。有这一“砌” 字,那 一封封书信,一束束梅花,如砖石 垒墙般“砌”起一道高高的,无法逾越的 “恨”墙, 以至于达到“无重数”的极限。 这种写法,不 仅把抽象的微妙的感情形 象化,而且也可使人想象词人 心中的积恨 也如砖石垒成,沉重坚实而又无法消解。
此词以新颖细腻、委婉含蓄的 手法描写了作者在特点环境中的特 定心绪,抒发了内心不能直言的深 曲幽微的贬徒之悲,寄托了深沉哀 婉的身世之感,充分体现了作者身 为北宋婉约派大家的卓越艺术 才能。
译句
浓雾淡月俩朦胧 楼台津渡互迷离 极目远望,桃源仙境在哪里? 孤寂客馆,料峭春寒怎忍受? 杜鹃哀啼鸣不停, 斜阳无声渐西沉…… 驿站寄来梅花 鱼雁传送书信 恨墙堆砌离愁别绪重重又叠叠 郴江呵,你生来就围绕着郴山, 为何竟向潇湘水流去?
1、找出主要意象和关键动词和形容词
• 主要意象: 雾、楼台、月、津渡、桃源、杜鹃、 斜阳、驿、梅花、尺素、郴江、郴山 •关键动词和形容词: 失、迷、望、寻、闭、寄、传、砌
从表面上看,这两句似乎是即景抒情写词人 纵目郴江,抒发远望怀乡之思。但实际上,一 经词人点化,那山山水水都仿佛活了,具有了 人的思想感情。这两句由于分别加入了“幸自” 和“为谁”两个字,无情的山水似乎也能听懂 人语,词人在痴痴问询郴江:你本来生活在自 己的故土,和郴山欢聚在一 起,究竟为了谁 而竟自离乡背井,“流下潇湘去”呢? 实际上是词人面对着郴江自怨自艾,慨叹自 己好端端一个读书人,本想出来为朝廷做一番 事业,怎知到如 今竟被卷入一场政治斗争的 漩涡中去呢?词人笔下的郴江之水,已经注入 了作者对自己离乡远谪的深长怨恨,富有象征 性,故而这结尾两句的意蕴就更深长丰富了
词的上阕中词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词上片中描写了哪些景色?这些景色 哪些是实些,哪些是虚写?
楼台
孤馆
虚
津渡
桃源
实 斜阳
由此看,词的上片除了借景抒情,还用了 什么艺术手法? 虚实相生
“雾”、“月” 是指什么?
本身的虚无缥缈 ,喻不可克服的现实阻碍 。
“失”“迷”的用法及其表现作用 使动用法:使…失;使…迷。 既准确地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 糊,又恰切中的理想与希望,胸中的抱负与出路
有人认为“斜阳暮”语义重复 ,你是如何认为的?
• • • • •
夕阳在渐渐西沉 人生在慢慢耗费 理想在缓缓磨灭 痛苦在时时滋长 这三字表明着时间的推移,为“望断”作注。 夕阳偏西,是日斜之时,慢慢沉落,始开暮 色。“暮”,为日沉之时,这时间顺序,蕴 含着词人因孤寂而担心夜晚来临更添寂寞难 耐的心情。 • 其实正是这种重复,才强化了感情的浓度, 也真切地表达出作者对渐次加深的黄昏阴影 的心理感受。
总 结
此词表达了失意者的凄苦和哀怨的心 情,流露了对现实政治一定程度的不满。词 人善用对句写景抒情。上片开头“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雾霭与月色对举,造成一种朦 胧的意境,笼罩全词;下片开头亦用对句,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虽然表现的都是朋 友的信息和寄赠这同一内容,却能造成书信 往来频频不断的气势,与“砌成此恨无重数” 相照应。
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 有情芍药含春泪, 无力蔷薇卧晓枝。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纤柔
婉约
秦观,字少游 ,一字太虚,号淮 海居士 。被苏轼誉为“屈宋之 才”,有《淮海集》 《淮海居 士长短句》 。秦观为苏门四学 士之一(其余三人是黄庭坚、晁 补之、张耒lěi)。秦观是北宋后 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 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 怨,文字工巧精细,风调凄迷幽 婉,清丽曲雅,音律谐美,情韵 兼胜。代表作有《鹊桥仙》等。
“可堪孤馆闭春寒”中“闭”字有何妙 处?
• 锁住了料峭春寒中的馆门,也锁住了 那颗希冀的心灵。 • 一是衬托荒凉而又寂寞的环境。 • 二是逃避袭人的“春寒”,闭户不出。 • 三是妄图借此阻止进入耳鼓的杜鹃的 哀啼。 • 四是妄图阻挡映入眼帘的落山的夕阳。
杜鹃声里斜阳暮:
“杜鹃声”有两种意义,一是表示春暮,另一 是假借其声暗喻“不如归去”。这一意象 暗含了归乡之情。“斜阳暮”不止是说一 日之暮,还有春暮的意思,尤其是还有人 生之暮的悲哀。“杜鹃声”、“斜阳暮” 二意象表现了人生无限凄凉的况味。
这三句是极写远谪之恨。
• (5)怎样理解“郴江幸自绕郴山,为 谁流下潇湘去” ?
1、“郴江也不耐山城的寂寞,流到远方去 了,可是自己还得呆在这里,得不到自由” 2、“自己好端端一个读书人,本想出来为 朝廷做一番事业,正如郴江原本是绕着郴 山而转的呀,谁会想到如今竟被卷入一切 政治斗争漩涡中去呢 3、“在深重坚实之苦恨中,面对无情之天 地,发出的无理问天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