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相关哲学表
和谐社会思想的哲学意义
和谐社会思想的哲学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拓宽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视野,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认识成果。
“以人为本”是我们的时代主题,这是一种理念。
“以人为本”中的人是对象,本是原则、理念、要求。
人有三层:个人、群体、人类;本有三义:相对人对物的依赖,把人当主体;相对人被边缘化,把人当作依据;相对把人当作手段,把人当作目的。
因此,它要求我们尊重人、关怀人、为了人。
马克思说:“人是人的最高本质” 。
“以人为本”之所以是时代主题是因为以前我们对人的关注不够,对人的尊重不够,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了对人的关怀,并为实现人的本质、人的价值和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以人为本”是人自由地占有自己的本质,人的本质是人社会关系的总和。
和谐社会为人的交往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人的交往范围大大地扩大了,人的关系的种类和数量大大地增加了,人的本质越来越丰富了,更重要的是人的关系是和谐的。
“以人为本”为了人,从人出发不断推动人的发展。
这是一个人不断自我超越、不断实现自我、不断获得自由的过程,只有这样才使得“以人为本”不至于空洞化,不至于是一种宣传和口号。
和谐社会这一概念源自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它是人们对当时社会的一个理想价值目标。
早在西周时期,史伯就提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观点。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更是经常运用“和”的概念来阐发他们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他们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天人调谐”。
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在观念上树立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善待自然界的思想。
对待自然界的态度不能是任意的,更不能是恶意的,而必须是亲和的、善意的;对自然界的开发不能是掠夺式的、野蛮的,在开发的同时,还要注意涵养、保护和节约;对自然界的开发也应当是文明的。
自然界的动植物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须臾不可或离的,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也应当善待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透视
构建 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一元 主导 。 在经 济上 , 要坚持 以公有 在构建 和谐社会 中 , 团结 和谐 既是前提 , 又是其 内在要 求 。 制为主体 的所有制结构 , 以按劳分配为 主体 的分配制度 ; 在政治 只有实现团结和谐 , 才更有利于统一 人们 的认 识和行动 , 聚合 力 上 , 坚持 以中国共 产党为执政党 , 要 以实现党 的领导 、 民当家 量 , 人 创造更高 的社会生 产力 。 特别是在今天我们正在推进史无前 作主和依法治 国的统一 为根本 目标 ; 文化 上 , 在 要坚持 以马列主 例的新的党的建设 的伟大工程 , 正在 全面建设艰巨复杂 、 急需 人 义 、 泽东思想 、 毛 邓小平理 论和“ 三个代表 ” 重要 思想 为指导 , 以 们同心同德为之奋斗 的小康 社会 ,不讲 团结和谐是 不可能实现 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精神文 明为主要任务 。 持一 元主导 , 坚 实 的。 而且 , 这种 团结和谐不是局部 的, 更不是少数人 的事 , 而是全 际上是树 立一 面团结统一 的旗 帜, 有利于保障社会和谐。 在坚持 社会人们密切配合所营造 的全方位的 团结 和谐 :民族要 团结和
一
切过程 中 ;否认事物的矛盾就是否认 了一切”]而且 ,党 内 “ 1 时 , 客观上使社会关 系趋 于复杂化 , 不 同思想 的对 立和斗争是 经常发生 的” “ 内如果没有 矛盾和 从而也要求人们从 中找到“ , 一” 并坚持一元 主导 的原 则 , 以利 于 解决矛盾 的思想斗 争 , 的生命 也就停止 了” 。所 以 , 团结和 党 日 讲
坚 持 一 元 主 导 和 多 样 发 展 是 辩证 统 一 的 。 方 面 , 会 发 展 一 社
一
个人都应该有责任 和义务促进 团结 和谐 ,而且也必须率先 自
专题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三、中共“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 想的形成及其内涵、特征、历史地 位
• • • • • • • • • 1、提出过程:十六大报告提 “六个更加”之一;十六届四中全会作为执政 能力的一部分提出;0年5 2月胡在中央党校做阐述;十六届六中全会形成 《决定》 2、提出原因(一是国内国情党情要求,国情:黄金发展期、矛盾凸显期.党情: 两个转变;二是国际上执政党的执政经验:阶级基础社会化,意识形态政策 化,党内民主具体化)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特征(总要求):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 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4、基本内涵 人与人:阶级关系,平等互助。目标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建立利 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思想道德基础:和谐文化 人与社会:社会事业建设、社会保障制度、社会管理(政府、社区、社会组 织应急机制,国家安全)。 人与自然:环境治理保护 人的自身和谐:身心健康素质提高:教育、医疗、文化 世界和谐:和平发展道路。
• 政治学视野的和谐 • 柏拉图的“理想国”设计了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认为:国家是社会 分工的产物,人的禀赋差别决定了社会分工(统治、保卫、生产)而 有分工就有协作,因为鞋工不能作舵工,农夫不能做法官,士兵不能 做商人,所以要协作。各阶级在分工前提下而协作,和睦相处;要让 人民各安其位,各尽职守,必须对他们进行教育,教育是实现社会和 谐的重要途径;国家还要制定法律和提倡美德来防止一切有害国家的 行为,如说谎;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应该是哲学王——最具有智慧的人, 只有他能使政治权力与聪明才智合二为一。 •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奠定了社会和谐的道德基础。 • 洛克和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离论,确立了国家权利的平衡机制。 • 约汉密尔的公权与私权学说,设计了政府与民众和谐相处的制度架构。 最终。 • 这些思想发展为自由平等博爱为核心的“自由社会”理念。
浅论构建和谐社会及其哲学基础
到正确处理 , 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最近 ,两会” “ 召开 以来 , 几乎 全国人 民群众 的 目光 B 关注 社会 公平 , 注 贫富 在 关
差距 , 注三 农 问题 , 注农 民工待 遇 , 注 困难 群体 , 注 物 价上 关 关 关 关 涨, 人人 都说 这些 问题 非常 严 重 , 说 这 些 问题 必须 解 决 。这 一切 都 都 向我 们提 出了一 个 非常重 要也 非常 迫切的 问题 , 就是怎 样尽 快 那 地把构 建和 谐社 会 的 口号 , 成构 建 和 谐 社 会 的 行动 。 但这 些 问 变 题, 到底 具体 地存 在和 分布 于 哪 些地 万 、 哪些 部 门 和单 位 呢? 只有 把这 些问题 一件 一件地 摆到 桌 面上 , 才能 一件 一 件 地分 析 , 件一 一 件地解 决 。 诚 信 友 爱 , 是 全社 会 互 帮 互助 、 实 守 信 , 就 诚 全体 人 民 平 等友 爱、 融洽相处 。它 是道德 领域 的 内容 , 是调 节个 人和他 人 、 人 和社 个
会的 行为规 范 。在 社会 主义 市场 经济 条 件 下诚 信 尤 为 重要 。 有 了
诚信 友爱 自主 。
充满活力 , 能够使 一切 有利 于社 会进 步 的创 造愿望 得 到 尊 就是
重, 创造活动 得到支持 , 造才能得 到发挥 , 创 创造 成果得 到肯 定 ; 定 安
有序, 就是社 会组织机 制健全 , 管理完 善 , 会秩序 良好 , 社会 社 人民群 众 安居乐业 , 会保 持 安定 团 结。人 与 自然 和 谐 相处 , 是 生 产发 社 就 展, 生活富 裕 , 良好 。 民丰则 定 , 生态 民顺则 安 ,仓 廪实 而知 礼 节 ” “ 。 定 有序 、 与 自然和 谐相处 的社 会 。这 就是 当前 我国 社会建 设 的主 人 安定有序 、 与自然协 调发展 , 以上各 自实行 的自然 结果 。这样 的 人 是 要 内容 和任务 。 社会必然是 充满活 力的社会 。是 一个 民享 安康与欢乐 的社会 。 社会 主 义和 谐 社会 的基 本 特征 应该 是 民主 法治 、 平正 义 、 公 诚 二、 构建 社会 主义 和谐社 会 的哲学 基础 信 友爱 、 充满 活力 、 定有 序 、 与 自然 和谐相 处 的社会 。这 六个 方 安 人 1 构建 社会 主义和 谐社 会的唯 物论 基础 、 面 偏重 于社会 的上层 建筑 和思 想意识 。 民主法治 , 就是 社会 主义 民 物质与意识 的辩证关 系原理是构 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 会的 唯物论 主 得到充 分发 扬 , 法治 国基 本 方 咯得 到切 实 落 实 , 两 条 特别 重 依 这 基础。世界 是物质 的 , 第一 性 、 识 第二 性 , 意识 对 物质 又 具 物质 意 而 要, 因为只 有法 制健 全 、 会民 主得到 发扬 , 民当 家作 主的 权利 才 社 人 有 能动 的反 作用 。这 一 原理 要 求我 们 做一 切 事 情首 先 要从 实 际 出 有 保障 , 民才能 心和气 顺 , 人 社会 才 有和 谐 。社 会 民 主是 社会 和 谐 发。而构建 社会主义 和谐 社会任 务 的提 出 , 是从 我 国当 前 的实 际 就 的根本 要求 , 制健 全是社 会和 谐 的根 本 条件 。构 建 社会主 义 和谐 法 国情出发 而得出 的结论 。自改 革开放 以来 , 国 已具备 了较 为坚 实 我 社 会必须 加强 社会 民主和 法制 建设 , 建 社会主 义和 谐社会 不但 需 构 的物质基础 , 我国的社 会生产力水 平明显 提高 , 民生 活水平 也实现 人 要 完善 的法律 , 而且 法律 的制 定必须坚 持 以人为本 、 循客观 规 律 、 遵 了从温饱 向小康的 飞跃 , 缩小 贫 富差 距 , 进社 会公 平 , 善 社会 为 促 完 符 合理 性精神 。理 性是和 谐社会 的精 神支 柱 , 律应 当成 为理 性 保障 , 人与 自然 、 与社会 的和谐发展 奠 定坚 实 的物质 基础 。同 而法 推动 人 的权威 的载体 。同时 , 建 社会 主义 和 谐 社 会 不但 需要 完 善 的法 构 时这一原 理还要求在 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的构 建过 程中积 极发 挥意识 律, 而且 必须增 强 全社会 的守 法 意识 与 法制 观 念 , 实做 到有 法 必 切 能动作 用。我国现在 以马 列主 义、 毛泽 东思 想 、 邓小 平理 论和 “ 三个 依、 执法 必严 、 违法 必究 。尤其重 要 的是 , 建社会 主义 和谐 社会 不 构 代表 ” 重要思 想和科学 发展 观等 为指 导 , 足实 践 , 力推 进社 会 主 立 大 但 需要 完善的 法律 , 而且法 律 必须 建 立 在 民主 的 基础 之 上 , 社会 义精神 文明建设 , 进社会 和谐仓造 了良好环境和 氛围 。 与 为促 0 主 义民 主政治 紧密相 联 , 因为社 会主义 民 主不但 是社 会主义 和谐 社 2 构建 社会 主义和 谐社会 的辩 证 法基 础 、 会 的基本 特征 , 是社会 主 义 和谐 社 会 的重 要 前提 和 政治 保 障 。 而且 唯物辩 证法认 为 , 界 是 处在 普遍 联 系 和 永 恒 发 展 的过 程 中 世 因此 , 建社 会主义 和谐 社 会 的宏 伟 事业 中 , 当 通过 制 定与 完 的 , 上的 一切事 物和 现 象都 不 能彼 此 孤立 地 存在 , 是 处 于一 在构 应 世界 而 善法 律法 规推 进社会 主义 民主 的制度 化 、 范化 、 规 程序 化 , 证人 民 个相 互联 系的系 统之 中。普 遍联 系观 点是 唯 物辩 证 法 的一 个 基本 保 当 家作 主 ; 通过 制定 与完善 法 律 法规 进 一步 健 全 民主 制 度 , 丰富 民 特征和 基本 原则 。正如 恩格斯 指 出 的 : 当我 们深 思 熟 虑地 考 察 自 “ 主形 式 , 大公 民有序 的政 治参与 , 证人 民依法 实行 民主选 举 、 扩 保 民 然界 或人类 历史 或我 们 的 精 神 活动 的 时 候 , 先 呈 现 在 我I N 前 首 ' I ] 主决 策 、 民主管 理 、 民主监 督 ; 通过 制定 与完善 法律 法规切 实 做到 尊 的 , 幅 由种种 联 系和 相 互 作 用无 穷 无 尽 地 交 织 起来 的画 面 。 是一 重和 保 障人权 , 人民依 法享 有广泛 的权 利和 自由 。建设 的重 点 构 建 和谐社 会要 求用联 系的 、 保证 全面 的而 不 是孤 立 的 、 面的 观 点看 片 是 农村 和农 民。在 中国 , 农 村 的 民主政 治 建 设 的发 展和 完 善 , 问题 。因此 , 主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题研究”笔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维度
作 为执 政 伦理 的 价值取 向和根 本 目标 ,其 理想 是 社会 主
义 国家 全体 人 民都 能够 各尽 其 能 、各得 其 所而 又 和谐 相 处 的社 会 。构建 社会 主 义 和谐社 会 是 中 国共产 党对 社 会 主义建 设规 律 和执 政规 律 的理 性升 华 ,它充 分 认识 到 当
不排 除 敌我 矛盾 存在 的前提 下 ,一 般采 取运 用 解决 人 民
的根 本 和关 键 。 此 , 正确 处 理主 要 矛盾 和次 要 矛盾 的 为 要
济 、 治 、 化 、 活 等领 域 或 部 分 紧密 联 系 、 相协 调 , 政 文 生 互
整个 社会 始终 保 持有 序 的状 态 。社 会 主 义和谐 社 会 有其 特定 的丰 富 内涵 。中国共 产党 把构 建 社会 主 义 和谐社 会
丰 富 内涵 . 对我们全 面落 实科 学发展观 , 进我 国经济社会 协调发展 、 面进 步 , 促 全 实现 全 面建设 小康社
会宏 伟 目标 , 义重 大。 意 本期 这组笔谈 , 分别就构建 社会主 义和谐社 会的哲 学维度 、 建社会 主义和谐 构
社会 与高校 学生工作创新 、 高校 政治理论课 创新 、 图书馆人 力 资源建设 等具体领域 进行 了研 究。 中 图分类 号 : 9 2 C 1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6 1 6 3 (0 7 0 — 0 1 0 17 — 1 2 2 0 )8 0 0 — 8
展 , 确处 理 改 革 、 正 发展 和稳 定 三 者之 间 的关 系 , 定 是 稳
前提 。 改革 是 手段 , 发展 是 目的 。 有通 过 发展 , 能使 社 只 才 会 主 义 的优 越性 充 分发 挥 出来 , 能使人 民满意 和 高兴 。 才 才能 得 到人 民的拥 护和 支持 。这 才 是 中 国解 决 所有 问题
试论构建和谐社会蕴涵的哲学思维方式
学 进行 了有代 表性 的表 述 。 15 99年 8月 1 6日, 在 他
一
个 材料 上批示 , 庐 山 出现 的 这 一 场 斗 争 , 一 场 “ 是
阶级 斗 争 , 去 十 年社 会 主义 革 命 过 程 中资 产 阶 是过 级 与无 产 阶级 两 大对抗 阶 级 的生 死 斗争 的继 续 。在 中国 , 我党 , 在 这一 类斗 争 , 看来 还得 斗 下去 , 至少 还 要 斗二 十年 , 可能要 斗半 个世 纪 , 总之 要 到 阶级完 全 灭亡 , 斗争 才 会止 息 ” “ 照 唯 物辩 证 法 , 盾 和 斗 ,按 矛
这里 涉 及 的是 时代 变迁 与哲学 范式 总体 性转 换
的问题 。
该 继续 成为 时代 的理念 。然而党 的指导 思想 并 没有
完 全转 变过来 。 这 一 时期 , 毛泽 东 第 二 次对 斗 争 哲
由“ 斗争 哲学 范式 ” 和谐哲学 范式 ” 到“ 的转换 有
着 深刻 的历史 背 景 , 经历 了艰 难 曲折 的历 程 。斗 也 争哲 学 最 初 是 由毛 泽 东 明 确 提 出来 的 。 14 95年 4 月 2 l 他 在 《 中国共 产 党第 七 次代 表 大 会 的 口 4E, 在
争是永远 的, 否则不成其为世界。资产 阶级 的政治 家说 , 产 党 的 哲 学 就 是 斗 争 哲 学 。一 点 也 不 共
错 。 J 以说 , ” 可 斗争 哲 学思 想 一 直指 导 了 以后 的反 右斗 争扩 大化 以及 “ 文化 大 革命 ” 直 到 17 年 党 的 , 98 指导 思想 才发 生 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本 性 的转化 。 改 革开 放 以来 , 以邓 小 平 为 核 心 的第 二 代 领 导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
人类社会发展的新境界引言在社会主义先进阶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新境界。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过程。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解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发展,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定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和实现途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点和优势等。
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定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的是在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社会公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条件下,人民生活富裕、民主法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安全稳定的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民生活富裕与社会公正相统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统一。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理念,必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推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统一:经济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必须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人民在经济发展中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受益。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保障人民的权益和自由,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加强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加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必须坚持公平正义原则,消除社会不公,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公平和公正。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和实现途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明确的目标和实现途径。
以下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些重要目标和实现途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民生活富裕:通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全面小康。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解读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基本特征在于充分体现了矛盾 的统一 性, 即民主 与法制相统一 、 公平与效率相统一 、 活力与秩序相 统
一
、
科 学与人文相 统一 、 与 自然相统一 、 人 社会公平与正义相 统
料私人 占有之间不可克服 的矛盾 ,这一矛盾 的演化必然使阶级
马克思 、 恩格斯设想 的未来 社会, 是在 打碎 I 的 国家机 器、 E t 消灭私有制 的基础 上, 消灭 阶级之间、 乡之间 、 城 脑力 劳动和体
维普资讯
甘肃农业
20 年第 6 ( 2 1 07 期 总 5 期)
i会主义| 就会昀哲学孵读 c 【 g i 5
时 波
(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 绵 阳 6 1 1 ) I 2 00
■ 要: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 中国 最新 的、 的实践运用 , 具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贯穿整个社 会主义 和谐社会构件的理论 主线,并指导着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 的
用, 大量复杂 的人 民内部矛盾得到解决 , 使 使和谐 、 和睦 、 团结、
协调、 平衡等功效成 为解决矛盾 的主导方面, 积极转化不和谐 的
因素为社会主义社会所需要的和谐 的因素 。 在矛盾运动过程中, 寻求积极 的动态的平衡 ,在相对平衡 中始终保持社会主义前进 的动力和方 向, 使社会主义始 终处于一种健康 、 安定、 序地发 有
说到底就是对矛盾斗争性与同一性 的辩证关系 的妥善处理和 正 确把握 。矛盾运动是社会 发展 的根本动力 ,它 的存在具有普遍 性,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承认和正视矛盾 , 而不是否认矛盾和回避 矛盾 。 同时要严格区分对抗性与非对抗 性矛盾 , 不同性质 的矛盾
和谐社会的双重哲学维度
建立和谐社会必须处理好继承传统与文化创 新 的关系。 所谓传统 , 围绕人类 的不同活动领域 是 而形成 的世代相传的行为方式 ,是一种对社会行
为具 有 规 范作 用 和感 召力 的社 会 力量 ,是指 一 个
社会的文化遗产。 建立和谐文化 , 必须继承和借鉴
人 类 社 会 的优 秀 传 统文 化 ,中华 民族 有 五千 年 的 灿烂文明 , 天人 合 一 , 而不 同 , 和 是传 统 文 化 的精 华 , 们必 须 继 承 传统 文 化 的精 华 , 我 实现 传 统文 化 的现 代 转换 。创 新 是 文 化 永 葆活 力 和先 进性 的源
现发展的和谐 ; 处理有序与无序的关系 , 树立忧 主导地位 , 维护党的领导 。 但从 国内和国际的现实 患意识 , 掌握和谐社会建设规律 , 激发社会发展 看, 由于多元的经济和政治主体 ( 种族 、 民族 、 阶 的活力与人民群众的创造力 , 推进和谐社会的进 级 、 阶层、 宗教 、 不同层次的利益群体和个体等 ) 存
初级阶段 , 由于市场经济领域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
放之前,中国逐渐形成 了以计划经济为主、 高度 必然带来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思想和价值观念
收稿 日期 :0 9—0 20 9—1 5
作者简介: 舒毅彪(90一 )男 , 17 , 湖南淑浦人, 侗族,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副教授; 张或 (91 )女, 16 一 , 北京
起的各种社会矛盾与思想分歧, 实现领导的和谐 ;
同时采取措施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吸 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充实和谐文化的内涵 ,
展起来的领导制度 , 在这种体制下 , 党居于领导一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
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 导作用 ,理论要发挥 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必须不 断地发展 、完善、创
我们今天所说的和 谐社会, 就是对 中国传统和 谐思想的创造性继承和发展 , 以及对西方 哲学和谐
观 的借 鉴 。
新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稳步前进 ,党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创 新。
2
、
总之无 论是古希腊、 罗马 ,还是 中世纪及近 代, 西方人对和谐社会的理解, 中国古代没有本 与
质差别, 他们都认为在人与 自然的关系上 , 强时 天 人调谐” 在人 与人的关系上, , 要求“ 和睦相处” 在 , 人与社会 关系 上, 崇尚“ 合群济众” 在各种文明的 , 关 系上 , 主张 “ 解 能 容 ” 善 。
维普资讯
M Oder SCi n enCe
… 一
。… … …
旦 ≥… … … … … ……一 … … ≥ _ … 一… ‘ … …“ …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
◎高乾胜 ( 中共肥东县委 党校 安徽肥东 2 10 ) 3 6 0
我们所要构建 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是在 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1 } , 国共产党领 导全体人民 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是我们党在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本质和科 学判断 中国国情摹础 H超出的, 是对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新发展,是党在新时期理 论创新的重要成
果,它具有 深厚的哲学基 础,有着极其重要 的现 实意 义 。
一
要阶段,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 发展时期。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在这个关
键的发展时期,举措得当,会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化 了对 “ 和谐 ” 认识, 认为 , 的 他 对立的东西产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哲学基础
主 、公 平 正义 、诚 信 友 爱 、充 满 活力 、安 定 有序 、
人 与 自然和谐 相 处 的社 会 。现在 的任 务是要 进 一步
提 高我 国社会 的和谐程 度 与和谐 水平 . “ 在推动 要 社 会 主义物 质文 明 、政治 文 明 、精神 文 明发展 的 历 史进程 中 .扎扎 实实 做好 构建社 会 主义 和谐社 会 的
种治 国的理想 .又是一 种治 国的方略 、治 国 的机
” 。
“ 大道 之 行 也 ,天 下 为 公 ,选 贤 与 能 ,讲 信 修 睦 。 故人 不独 亲其 亲 ,不独子 其 子 。使 老有 所终 ,壮 有
所用 ,幼 有所 长 ,矜寡孤 独废 疾者 皆有 所养 。男 有 分 ,女有 归 。货恶其 弃 于地也 ,不 必藏 于 己 :力 恶 其不 出 于身也 ,不 必为 己 。是故谋 闭 而不兴 。盗窃
制 。同时也 是一 种治 国的结果 ,是 目标 与进 程 的统
一
嘲 构 建 社 会 主 义 和 谐 社 会 。是 党 在 新 时期
提 出的理 论创新 的 重要成 果 .它具 有深 厚 的哲学 理 论基 础 ,有着极 其 重要 的现实 意 义。
乱 贼 而 不 作 ,故外 户 而 不 闭 。是 谓 大 同 。 ”
发 展 观 是 构 建 社 会 主 义 和 谐 社 会 的 最 一 般 的世 界 观 和 方 法 论 。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是 构 建 社 会 主 义 和 谐 社 会 的 重 要
哲 学基 础 。
关 键 词 : 社会 主 义 和 谐 社 会 ;哲 学 基 础 ;对 立 统 一 ;实 践 ;人 的全 面发 展
社会和谐哲学理论依据
社会和谐哲学理论依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依据:矛盾的同一性原理,从唯物论角度上看:物质决定意识,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远大理想要从社会客观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意识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方针是正确意识,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从辨证法角度上看: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要处理好社会中各种问题,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部分,具有部分所没有的功能;部分组成整体,当部分以合理有序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会得到最大发挥。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要正确处理大局和部分,团体和个人的关系。
树立全局观,办事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世界是客观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促进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要求我们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事物的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要从一点一滴开始,一步一步达到和谐社会。
这要求我们注重量的积累,注意事物细小的变化,不可揠苗助长急于求成,对于消极因素,要防微杜渐;同时又要根据事物的发展进程,不失时机地促使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途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在进步,前进的。
这要求我们相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从历史唯物主义上讲: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和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变化。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意识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要求我们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既要认识到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要从社会实际出发。
谈谈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马哲2
谈谈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2013级矿山安全管理专科韦利胡锦涛同志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古今中外,追求社会平等、安定、和谐,是人们共同的愿望。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丰富的“和谐”思想。
孔子的“和而不同”,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最具代表性的是“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
在西方和谐思想也源远流长。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把“和谐”作为一个哲学范畴;赫拉克利特的“对立和谐观”;柏拉图的“公正即和谐”;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和谐社会”;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武器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科学地提出了未来的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实现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依据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依据。
唯物辩证法揭示,世界万物都是由矛盾构成。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而矛盾就是构成事物的要素之间、事物与事物之间、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与过程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1、和谐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协调状态。
这种状态表现为不同事物之间(包括构成事物的不同要素之间),彼此为了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而相互要求和相互依存达到了一致。
因此,和谐本身也是一种矛盾关系,即不同事物、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和谐只不过是事物在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中,“统一”占据着矛盾的主导地位,是事物变化的主流趋势,从而事物处于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和协调状态。
2、和谐作为矛盾关系,它具有相对性。
这不仅在于和谐是相对于不和谐而言的事物发展状态,还在于判断事物和谐的标准、事物和谐的程度都是相对的。
和谐的相对性来自于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时间和空间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的方式,而任何具体事物的时空都是有限的、相对的。
第十一讲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 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 幸福、更有尊严。”
2010年春节团拜会
党的十八大强调,在改 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 强社会建设。社会建设, 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 保证。
二、当前构建和谐社会
面临着巨大挑战
你认为当前影响我国社会稳定最
危险的因素是什么?
思考
(一)社会发展不平衡
1.教育机会不断扩大,但是教育公平与教育 质量问题日益突出 2.就业方式日益多元化,但是就业压力依然 很大 3.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但是供需矛盾依 然突出 4.人民收入水平整体提升,但贫困人口仍然 很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江苏泰兴发生砍杀幼儿事件
2010年4月29日上午9时40分,江苏泰兴市泰兴镇 中心幼儿园发生一起伤人事件,一名男子持刀冲入 校园,砍伤31人,包括28名幼儿、2名教师、1名保安, 其中5人伤势较重,有生命危险。目前受伤者已被送 往医院抢救。持刀男子被当场制服。
◆广东雷州男子持刀闯入小学砍伤16名师生
尤其是教育公平问题更为急迫。
一是我国教育资源的分配呈现出明显的城乡差别
山村小学
受教育状况和人口比 例严重倒挂
2010年城乡大学生的比 例分别是82.3%和17.7%。而 在上个世纪80年代,高校中 农村生源还占30%以上。
二是区域之间在教育资源获取上差异明显 一般而言,东部基础教育的各项教育经 费指标平均是中西部的1到2倍。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
2010年5月12日8时左右,陕西省南郑县圣水镇幼儿 园发生凶杀案。犯罪嫌疑人吴焕民持菜刀闯入幼儿 园砍杀,致使7名儿童(5男2女)和2名教师死亡,另有 2名儿童伤势严重。吴焕民系男性,48岁,行凶后返 回家中自杀身亡。
在医院焦急等待的家长
和谐社会24个字口诀
和谐社会24个字口诀和谐社会是现代社会发展的目标,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互相尊重和公平正义。
为了构建和谐社会,我们需要遵循以下24个字的口诀。
1. 和睦:人们应该以和平相处的心态对待彼此,尊重多样性和个人差异。
2. 共享:社会资源和利益应该公平分配,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改善生活的机会。
3. 共创:人们应该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共同努力解决社会问题。
4. 公正:所有人都应该在法律和规章制度的约束下公平待遇,不受歧视。
5. 平等:人们应该平等对待他人,不分种族、性别、宗教或社会地位。
6. 融合:各种文化和社会群体应该相互融合,促进社会的多元发展。
7. 文明:人们应该尊重社会公德,文明待人,礼貌交往。
8. 理解:人们应以宽容、理解和包容的态度对待别人,化解矛盾和冲突。
9. 和谐:人们应该协调利益关系,以和谐的方式解决争议和分歧。
10. 诚信:人们应该保持诚实守信,不欺骗他人,维护社会信任关系。
11. 敬业:人们应该尽职尽责,努力工作,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12. 公益:人们应该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
13. 安全:人们应该重视社会稳定和人身安全,共同维护社会秩序。
14. 省资源:人们应该节约能源、减少浪费,为环境保护做贡献。
15. 保护:人们应该保护自然环境,珍爱动植物和生态系统。
16. 和平:人们应该反对战争和暴力冲突,传播和平、友爱的理念。
17. 公义:人们应该追求公正和良法,维护社会的法治和正义。
18. 团结:人们应该加强团结,建立和谐的社区和工作环境。
19. 勤奋:人们应该努力学习和工作,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20. 爱心:人们应该充满爱心和同情心,关心他人的困难和需要。
21. 遵纪守法:人们应该守法经营,不违法乱纪,维护社会秩序。
22. 互助:人们应该相互帮助,互相支持,共同应对困难和挑战。
23. 公民意识:人们应该具备公民意识,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履行社会责任。
24. 和谐社会:人们应该以和谐社会为目标,努力付诸行动,使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依据探讨
( )关于人与 自然 和谐统 一 的原理 。历史 唯物 主 义认 1 为 ,人与 自然界是辩证统一 的 ,自然界是人类社会产生 的物 质前提 ,人类社会是 自然 界长期演 化的结果 。人与 自然界 是
的 目标就难 以实现 。
2 .历 史唯 物 主 义基 础
( )关于相对 静止 、相对 稳定在 事 物发 展 中的 重要作 1 用的原理。辩 证唯物主义认为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是辩证 统一。世界是绝对运动的 ,但也存在相对静止 ;相对静止在
事物发展中具有十分 重要 的作 用。按照 马克思 主义 的观点 , 相对静止是 区分事物 的前提 ,是事物发展 的条件 。在社会 主
代化 的必要条件 。因此 ,要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 ,首先要 保证社会 的稳定 。
( )关于矛盾 同一性 在事 物发 展 中的重 要地 位和作 用 2 的原理 。辩证 唯物主义认为 ,矛盾是同一性与斗争性 的辩证 统 一 ,斗争性 和同一性对事物的发展都有重要 的作用 ,不 能
紧密联 系和不可分割 的。 自然 环境 是人类社会赖 以生存和 发 展 的前 提条件 ,自然 环境 的优劣对 社会 的发展起 重要 作用 。
回顾 人类历 史 ,工业 化给人类带来 了物质文 明 ,满 足了人 们
的物质 需求 ,同时也给 自然环境 造成 了严重 的破 坏 :废水 、
废 气 、废渣 的大量排放 ,严重地污染 了人类 的生存 空间 ;植 被减少 ,土地沙漠化等越来越严重 ;石油 、煤碳 等不 可再 生
只讲同一不讲斗争 ,也不能只讲斗争不讲同一 。在事物发 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追求的哲学思考
值, 其主流价值观是儒 家价值观 。儒家价值观的 核 心 是重 义轻 利 , 实质是 以伦理道 德 为价值 取 向 , “ 纳国家 于伦理 , 合法 律 于道德 , 以教 化代政 而 治 。 自周孔 二三 千 年 , 国 文 化 趋 重 于 此 ” “ 我 , 久 据 中国 而 不 可 去 者 , 伦 理 理 念 ” 1 ∞。 它 以 是 ]
、
道德价值与功利价值
所在” 《 ( 孟子 ・ 离娄上》 。认为道德价值高于一 )
切功利价值 , 只有人的道德意识才是人 的内在价 值 。如果一个人仅仅追求功利价值 , 就是一个无
价 值 的人 。为此 , 可 “ 生 ” 宁 舍 也要 “ 取义 ” 。董 仲
一
道德价值也称道义价值 , 是一种精神性 、 社会
王 伦 光
摘 要: 值 追 求根 源于社会 存 在 。社 会 主 义 和谐 社 会 应 当有 什 么样 的价 值 追 求 , 当鼓励 价 应
和倡 导什 么样 的价 值 追求 , 能既达 到全 社会 充 满 活力 , 形 成 全体 人 民各尽 其 能、 得 其 所 而 才 又 各 又 和谐相 处 的局 面 , 构建社 会 主 义和谐 社会 需要 回答 的 重 大理 论 和 实践 问题 。 坚持 道 德 价值 是 与功 利价值 的和谐 互补 、 个体 价值 与社 会价 值 的合 理兼顾 、 一元价 值 导 向与 多元价值 取 向 的辩证 统一 , 体现 了社 会主 义和 谐社 会 的正确 价值 视 阈 , 们应 该积 极倡 导 和努 力追 求 。 我
局 面 , 要我 们进 行深 人 的研究 和思 考 , 需 以保证 社
小人怀 惠 ” 《 语 ・ 仁》 , 君 子谋 道 不谋 (论 里 )“ 食” “ ,君子忧道不忧贫” 《 ( 论语 ・ 卫灵公》 。也 )
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内涵
恩主 义 哲 学在 中 国社 会 主 义建 设 新 形 势 下新 的发 展 成 果 。 关键 词 : 谐 社会 ; 学 内涵 ; 学发 展 观 和 哲 科
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指 :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 会是贯穿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 业全过程 的长期历 史任 务 ,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 理各种社会 矛盾 的历史
过程和社会结果 。社会 主义 和谐 社会具有深 刻的哲学
对改革开放二 十多年经验教训 总结的基础上 ,在对 国 际上传统发展 战略的科 学反思基础 上得 出的最新发展 成果 , 它是发展观上的最新成果 。 我 国发展观经历 了从 以阶级斗争 为纲到 以经济建 设为 中心 、 片面追求 经济增长到科学 发展观的演变 。 从 建 国初 的3 年 间, 0 我们虽 然也搞 了大量 的经济建设 , 但 工作 中心始终是 以阶级斗争为纲 , 突出政治 , 经济建设 服从政 治需要 。改革开放以后 , 我们 开始强调 以经济建 设 为 中心 , 以发展生产力作 为社会主义 的根 本任务 , 从 而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 中心 的重大转变 。 0 2 多年来 , 我 国的国民经济实现 了高速稳定 的增 长 ,0 5 , 2 0 年 中国人 均国 内生产总值 ( D ) G P 已突破 10 美元 ,0 8 70 20 年达到了 30 美元 。 国际经验看 , 00 从 这一阶段 常常会发生贫 富悬 殊、 失业人 口增多 、 乡和地 区差距拉大 以及社 会矛盾 城 加剧等 问题 。我们正 是在看 到了这些 问题 的基础上 , 适 时地提 出了坚持 以人为 本 , 面 、 调 、 持续 的科 学 全 协 可 发展观 。党的十六大 以来 , 我们党对社会 和谐 的认识不
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 , “ 要 坚持 以科学发展 观统 领 经济社会 发展全 局” 这 是 中国经济 、 , 社会 建设 多年 历史经验 的总结和高度发展 的概括 。科学发展 观是 在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
盾 ,在各个领域 、行 业 、地 区等各个 方面充 满着各 种复 杂
的矛盾和 斗争 ,甚 至 这种 矛盾 和 斗争 还 相 当尖锐 。 比如 : 我国 目前 贫 富差距大 、腐 败严 重 、资源过度 消耗 ,经济发 展不 平衡 、人 与 自然 不能 和谐相 处等 问题依然 存在 ,甚 至
收 稿 日期 :20 0 9—1 1 2— 8
摘 要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和 历 史唯 物主 义是 构 建 和 谐 社会 的 哲 学基 础 ,应 当用 辩 证 唯 物观 和 历 史 唯物 观 去 看待
和 谐 社 会 的构 建 。构 建 社 会 主 义 和谐 社 会 的 基 础是 当前 我 国社 会 的 矛盾 非 对 抗 性 , 即 大 部 分 矛 盾 属 人 民 内部 矛
们才能更好 的理 解构建 社会 主义和谐 社会 的哲学基础 。我
将 主要从这一系统 的过程来 探讨构 建社会 主义 和谐社会 的
哲学基础。
一
是空想 中的社 会和谐 ,现 实 中不 可能存 在 的社 会 。而不 少
文章把和谐社会 描绘成 为一 个花好 月 圆、春 意浓浓 、没 有 矛盾和冲突的理想社会 ,这是违 背 了社会发 展规律 的一种
社 会 的 哲 学 基 础 是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和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它 的 一
第一 、今天 ,我们 提 出构 建社 会主义 和谐 社会 ,并 不
是说我们 目前 的社会总体上不和谐 。纵观 我国社会发展史 , 我们可 以看见 ,今天 的社会 总体上是 我 国社 会发展 史上 最 和谐的社会。 ( 可 以与 我 国历史 上三 大盛世 相 比较—— 这 即 :文景之治 、贞 观盛世 、康乾盛世 。 )但 是 ,这也并不是 说我 国 目前不存 在矛盾 ,不存在 由这些 矛盾 引发 的各 种争 端 、对立 、斗争和 冲突。 可以说 ,我 国 目前 充满着 各种 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相关哲学表
------2014年2月26日更新
又名:天地人三维哲学表
本人自从2004年进新屋小学代课后,就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精神,有感其“三三不尽”的内涵,并在新屋小学的学习园地上发表见解……于2009年在宝安电大进修“行政管理”后,更是对“三个代表”的内涵进行深入的研究,之后颇有心得,觉得其与中国的“天地人三才”系统密切相关,是以在此稍聊一下,若有不妥之处,还请各位高明指正。
(天地人三维含人文哲学理论,其中括纳三个代表,含“马毛邓”主义思想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乃至个人的修养……然许多人不知天地人三维系统是何意,是以制此表
附:此表融入了本人于马克思主义的感悟、融入了本人于毛泽东思想的感悟,融入了本人于邓小平理论的感悟,融入了本人于三个代表的感悟,融入了本人对科学发展观的感悟,融入了本人对与时俱进的感悟,融入了本人于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的感悟,融入了本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悟......在融入本人于中国古代人文哲学精髓的感悟同时,融入了本人于儒家思想的感悟....... 本人在更新《“天地人”之三维哲学表》后,更名为《“天地人三维哲学系统”表》,愿此表能促进党的建设,愿此表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建设以至实现共产主义的大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