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北师大版数学五下第二单元《长方体(一)》word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第二单元长方体(一)第一课时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能力目标: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教学准备: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观察下列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教师:提问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四条边,每组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二、讲授新课:教师让学生观察课本插图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学生回答:楼房的形状……教师提问学生: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电视机包装箱、现代汉语大词典……)教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讨论。
教师提问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有什么?学生回答:(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都相等和12条棱相等。
)学生自己填完课本14页的表格。
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板书设计:长方体的认识长方体: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每组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面积都相等;12条棱长度都相等。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能力目标: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表格式教案
要想求长方体的表面积,需要知道什么?知道了长宽高,应该怎样计算?
5、知识推广,求正方体表面积,需知道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计算下面图形的表面积(课本第17页练一练第1、2题)。
课题
展开与折叠
教学
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2、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
重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
方法
自主探究
教学
准备
1、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各一个。
2、把附页1中的图形剪下来。
练一练
1、教科书第12页“练一练”第1题。
2、教科书第12页“练一练”第2题。
3、完成第3、4、5、6题
五、课堂总结
学生填11页的表格中。
小组讨论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学生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汇报交流
学生总结
板
书
设
计
二、长方体
1.长方体的认识
顶点面棱
长方体8 6 12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正方体8 6 12
引导探究实物演示
教学
准备
电脑课件、长方体纸盒、长方体展开图
课时
1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寻找联系、引入新知
图形的世界中我们认识了很多好朋友,一起看大屏幕(出示长方形),认识吗?你知道长方形面积怎么计算吗?再来看(出示长方体),这是新认识的长方体,你还记得长方体的面、顶点、棱的特征吗?关于这个长方体,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长方体(一)》教案
第二单元长方体(一)课题:长方体的认识(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初步感知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一、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1、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11页的情境图,辨认一下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同桌讨论,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讲评。
师:再说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2、认一认。
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11页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几何形体,认识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顶点、面和棱。
学生自学后,指名回答。
二、探讨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师:现在我们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哪些特点。
我们可以从点、面、棱三个角度进行研究。
下面拿出你们带来的纸盒,以4人小组为单位开展研究,可以先分工研究,再共同讨论。
(学生开展研究,教师同时参与多个小组的研究和讨论。
)约8分钟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师:下面请各小组的代表来说说你们发现了哪些特点?是怎样发现的?按面、棱、顶点进行交流。
师:刚才大家通过研究发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很多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整理一下,把刚才研究的结果填入11页的表格中。
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整理、比较、交流,共同完成表格。
指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三、练一练教科书第12页第2、3题。
完成后指名学生口答,集体校对。
师视情况作补充或提示。
四、课堂总结五、布置作业。
课题:长方体的认识(2)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特征。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单元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单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是五年级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长方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运用长方体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在教材的处理上,我将会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和归纳等途径,经历长方体的探究过程,从而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长方体这个概念不会感到陌生。
但是,对于长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他们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理解和掌握长方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能够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和归纳等途径,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2.教学难点: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直观演示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我还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教具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长方体的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些生活实例,如水果箱、文具盒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它们的共同特征,从而引出长方体的概念。
2.探究长方体的特征:让学生分组合作,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如长、宽、高的定义,长方体的面、棱等。
3.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推导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进行验证。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北师大版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五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单元《长方体(一)》。
我们将学习长方体的特征,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长方体的特征和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是如何理解和运用这些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学习长方体,我准备了一些实物长方体模型和一些图片,同学们也可以带自己的长方体物品来课堂上展示。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先向同学们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长方体物品,如牙膏盒、书、文具盒等,让同学们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长方体的特征:然后我会向同学们介绍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还有12条边和8个顶点。
4. 长方体的体积:然后我会向同学们解释如何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同样,我会用一个实际的长方体模型来进行演示,让同学们观察和理解体积的计算方法。
5.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后,我会给同学们一些实际问题,让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下长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以及一些关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计算下面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长方体的长为10cm,宽为8cm,高为6cm。
2. 计算下面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长方体的长为12cm,宽为9cm,高为4cm。
答案:1. 表面积:288cm²,体积:480cm³2. 表面积:378cm²,体积:432cm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长方体的特征和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得比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同学还是会有困难。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 长方体(一)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长方体(一) - 北师大版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围绕长方体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进行教学。
具体内容包括:长方体的定义、特征、表面积、体积的计算,以及长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长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 理解长方体的特征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长方体模型或实物。
2. 白板或黑板。
3. 教学课件或投影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长方体实物或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长方体的特征。
2. 新知识讲解:讲解长方体的定义、性质、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长方体应用案例,让学生理解长方体的实际意义。
4. 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长方体的定义和性质。
2. 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 长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计算给定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2. 提高练习: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长方体的计算问题。
3. 拓展练习:研究长方体与其他几何体的关系。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理论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了长方体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布置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在以上教案中,教学难点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教学难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理解障碍或操作困难的知识点,它们通常也是教学的核心部分。
对于长方体这一单元,教学难点主要集中在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让学生理解长方体的特征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是学生在学习几何时的两个重要概念,但同时也是学生容易混淆的部分。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2单元 长方体(一)《第1课时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长方体(一)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一、教学内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教材第11~12页)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点。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重点难点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难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概括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课件PPT。
学生准备:长方形纸、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请每位同学拿一张长方形纸用手摸一摸,什么感觉?(平平的)师:这种图形叫作平面图形。
我们看到的这些物体(出示纸盒),它们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它们都是立体图形。
另外,我们还学习过一些立体图形,你们知道牙膏盒是什么立体图形?魔方是什么立体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中的长方体。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二、学习新课1.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说一说,认一认。
师:上面两个物体的形状是什么图形?(指名学生汇报)学生汇报:“水立方”的形状是长方体,魔方的形状是正方体。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这两个物体相同?(指名学生汇报)学生汇报:冰箱、牙膏的外包装盒等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骰子等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
师:观察这两个物体,除去物体本身的颜色、材质、外形图案等因素,你能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几何形状吗?(学生独立尝试描一描,教师巡视)教师引导学生:①师:长方体(正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面)师:我们把围成它的长方形(正方形)叫作长方体的面。
①师:长方体(正方体)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有一条边)师:我们把面和面相交的边叫作棱。
①师:长方体(正方体)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有一个点)师:我们把棱和棱相交的点叫作顶点。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长方体(一) 北师大版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相关知识。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长方体的认识。
我们将学习长方体的特征,包括长、宽、高的概念,以及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的基本概念,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长方体的特征和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在于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长方体的模型和相关的图表,以及练习题目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长方体物体,如盒子、书本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长方体的概念。
2. 知识讲解:我会通过展示长方体的模型和图表,讲解长方体的特征,包括长、宽、高的概念,以及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通过例题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目,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在课程的我会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以及一些关键的点。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画出一个长方体,并标出它的长、宽、高。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一个长方体,并标出它的长、宽、高。
2. 请学生计算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的计算方法,计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延伸,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单元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来自XX学校的XX老师,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长方体(一)》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学会用字母表示长方体的棱长和体积。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认识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对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会用字母表示长方体的棱长和体积。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探究长方体特征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会用字母表示长方体的棱长和体积。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长方体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策略1. 采用情境导入、观察操作、交流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 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形成空间观念。
3. 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长方体的特征,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 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5.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任务,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锻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长方体物体,如牙膏盒、鞋盒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特点,教师总结长方体的特征。
2. 探究长方体的特征(1)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长方体物体,观察并记录长方体的特征。
(2)各组汇报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特征。
(3)教师出示长方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单元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单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认识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立体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长方体作为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重要内容。
本单元通过学习长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为后续学习其他立体图形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对简单的立体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长方体作为较为复杂的立体图形,其特征和性质需要学生进一步探究和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还不够熟悉,需要在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的特征,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培养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长方体特征的理解,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探究、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观察长方体模型,通过操作、交流、讨论等方式,总结长方体的特征。
3.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引导学生探究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巩固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长方体的特征和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长方体的特征和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长方体(一)》| 北师大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理解长方体的基本概念,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识别和绘制长方体,并能够应用长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长方体的特征,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世界的热情。
- 引导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 长方体的定义和特征- 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长方体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解决与长方体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具与学具准备- 长方体模型或实物- 绘图工具(如直尺、圆规、三角板等)- 数学练习本和纸张-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长方体的基本概念和特征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长方体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品的共同特征。
2. 探究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长方体的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3. 讲解与演示:教师对长方体的定义和特征进行讲解,并通过模型或实物进行演示。
4. 学生实践:让学生绘制长方体,加深对长方体特征的理解。
第二课时: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1. 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长方体特征的理解。
2. 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探索计算方法。
3. 讲解与演示:教师对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进行讲解,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4. 学生实践: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计算练习,巩固计算方法。
第三课时:长方体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 复习导入: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一些与长方体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精选】北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长方体(一)》优秀教案
【精选】北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长方体(一)》优秀教案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长方体(一),安排了《长方体的认识》、《展开与折叠》、《长方体的表面积》、《露在外面的面》相关内容。
学生在第一学段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并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它们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
从研究平面图形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一次飞跃,从直观感受到认识图形的特点也是学习上的一次深化。
教学本单元时,要注意体现以下几点:重视观察与具体操作,经历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结构特征和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发展空间观念;结合解决与长方体表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发展空间想象和空间推理的能力,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第1节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11~1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分类操作和讨论等探索活动过程,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要素名称及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重难点】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难点: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教学准备】师:教材中的情境图制成的课件及实物投影仪,另外准备一个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
生:自备牙膏盒、乒乓球盒等长方体,魔方、积木等正方体,剪刀。
【教学设计】【情境导入】1.多媒体课件出示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
师:这些都是什么图形?等学生回答后,强调是平面图形。
2.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些立体图形。
师:这些图形还是平面图形吗?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实物吗?此时,等学生说完是“立体图形”及其常见的实物后,再一次强调它们叫立体图形,立体图形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
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立体图形里最为常见的一种——长方体。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教案
第二单元长方体(一)2.1长方体的认识知识点: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各部分的名称。
(1)表面平平的部分称为面;两面相交便形成了一条棱;而三条棱又交于一点,这个点叫作顶点。
(2)左面的面叫左面,右面的面叫右面,上面的面叫上面,下面的面叫下面(或叫底面),前面的面叫前面,后面的面叫后面。
(3)长方体有12条棱,这12条棱中有4条长、4条宽和4条高。
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2、长方体、正方体各自的特点。
3、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因为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4、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或者是长×4+宽×4+高×4长方体的宽=棱长总和÷4-长-高长方体的长=棱长总和÷4-宽-高长方体的高=棱长总和÷4-宽-长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2.2展开与折叠知识点:正方体展开共11种1—4—1 型 6个2—3—1 型 3个2—2—2 型 1个楼梯形3-3 型 1个注意:(1)田字型与凹字型的全错。
(2)正方体展开至少和最多都只剪开7条棱。
2.3长方体的表面积知识点:1、表面积的意义:是指六个面的面积之和。
2、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3、长方体的表面积(6个面)=长×宽×2 +长×高×2 +宽×高×2(上下面)(前后面)(左右面)S长=(长×宽+长×高+宽×高)×24、正方体的表面积(6个面)=棱长×棱长×6 S正=棱长×棱长×6(一个面的面积)2.4露在外面的面知识点:1、在观察中,通过不同的观察策略进行观察。
如:一种是看每个纸箱露在外面的面,再加到一起;另一种是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不同角度的观察,看每个角度都能看到多少个面,再加到一起。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 长方体(一) 单元教学指导》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单元教学指导一、教材简析学生已经直观地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有了一定的计算经验。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主要内容有: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点,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积。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以数学的眼光观察、了解周围的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也为其他立体图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动手操作能力,而且有着强烈的探索求知欲望。
本单元的知识内容环环相扣,前一个内容都是后一个内容的铺垫,一部分学生对长方体已经初步建立了空间感,但要在平而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难度是相当大的。
为此,教师在教学的设计中,应加强策略指导,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最有效的感悟。
这样,老师能更好地完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的教学任务,学生也能在实际生活和实践应用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关于图形的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安排的,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认识和探究出新的知识。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充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动脑思考和讨论交流的活动中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单元的知识。
二、知识结构教学导航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操作等探索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点及其展开图。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经历展开与折叠、寻找规律等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和探索规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经历探究的全过程,通过合作学习进一步积累探索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美。
(完整)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新).doc
第二单元长方体(一)第 1 课时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观察下列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教师:提问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四条边,每组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二、探索新知:1.出示自学提示:(自学教材 11 页)。
(1 )用手摸一摸你准备的学具有几个面?(注意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
(2 )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注意出示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3 )哪些面完全相等?(演示给学生看)。
(4)长方体有多少条棱?(要说出数的方法)动手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看哪些棱的长度相等?(有什么规律?)(归纳:长方体有 12 条棱,相对的 4 条棱的长度相等)(5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什么?(顶点)(6 )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8 个)(7 )你们还能找出长方体的其它特征吗 ?小组讨论 ,用填空的形式小结长方体的特征.(8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2 检测自学,展示交流(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有什么?(长方体有 6 个面、 8 个顶点、 12 条棱,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有 6 个面、 8 个顶点、12 条棱, 6 个面都相等和 12 条棱相等。
)( 2)学生自己填完课本11 页的表格。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1.填空( 1)长方体有()个面。
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2)长方体有 ()条棱。
哪些棱长度相等?()( 3)长方体有()个顶点。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单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主要让学生认识长方体,了解长方体的特征,学会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理解长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但他们对长方体的认识还较为肤浅,需要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进一步深化对长方体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识别长方体,了解长方体的特征,学会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学会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2.教学难点: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感受长方体与生活的联系。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自主探索长方体的特征。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方体模型、卡片、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立方体模型、笔记本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长方体在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牙膏盒、鞋盒等,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并提问:“同学们,你们对这些物体有什么认识?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 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长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特征,如长、宽、高,以及相对的面、角等。
同时,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学生理解长方体的概念。
3. 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长方体卡片,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操作,总结长方体的特征。
然后,各小组汇报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长方体(一)一、教材分析学生在第一学段直观地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并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它们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点的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等。
本单元主要通过四个活动引导学生展开学习:“长方体的认识”“展开与折叠”“长方体的表面积”“露在外面的面”(探索活动)。
在本册的第四单元还将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与容积。
二、教学目的要求: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知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求它们表面积的方法。
3、通过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使学生受到“实践第一”观点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仔细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5、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四、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表面积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立体的空间观念。
五、教学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剪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六、课时安排:1、长方体的认识……………………………………………1课时2、展开与折叠………………………………………………2课时3、长方体的表面积…………………………………………1课时4、露在外面的面……………………………………………1课时整理与复习………………………………………………2课时长方体的认识【学习内容】教材11-13页内容.【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重点、难点】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习准备】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学习过程】【预习案】1、以小组为单位说说,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2、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认真阅读11页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几何形体,认识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顶点、面和棱。
3、摸一摸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摸一摸,初步感受实物的点、面、棱的特点。
【探究案】特点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哪些特点。
我们可以从点、面、棱三个角度进行研究。
下面拿出你们带来的纸盒,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研究,可以先分工研究,再共同讨论,完成下面表格。
【训练案】1、长方体和正方体分为()、()、()三部分。
它们都有()个面,()个顶角,()条棱。
2、每三条棱的交点叫();3、长方体的()条棱分为三组,每一组有()条,分别叫长方体的()、()、();4、正方体的()条棱一样长,都叫做正方体的()。
5、在长方体中:( )的面面积相等;最多()个面面积相等。
()的棱长度相等;最多()条棱长度相等。
在正方体中:()个面面积都相等。
()条棱长度都相等。
6、在长方体和正方体中:①面与面相交就形成()②棱与棱相交就形成()。
7、你知道正方体是特殊的()吗?为什么?能说说吗?自我总结:课题:长方体(一)展开与折叠【学习内容】教材14-15页内容【学习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面的展开与折叠。
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2、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难点】:能够准确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准备: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盒子。
【学习过程】【预习案】1、长方体相对位置的面有什么特点?2、正方体相对位置的面有什么特点?3、预习课本14页内容(1)请同学们在长方体(或正方体)相对的两个面上分别做上记号;(2)用剪刀沿着棱将长方体(或正方体)剪开,看看你能得到什么样的展开图,试着把它画出来。
【探究案】探究一:正方体和长方体展开图的特点。
1、小组活动:拿出事先剪好的展开图,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不同形状的展开图。
观察,交流,由立体到平面的过程中相对的面的对应关系。
体会展开图与长方体、正方体的联系。
2、交流总结:长方体展开图由()个长方形组成;()的面的面积相等。
正方体展开图由()组成,()的面积相等。
3、把每一种展开图重新折叠成长方体(或正方体)探究二:判断那些图形折叠后能围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方法。
1、下面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刚好能围成正方体?先想一想,再利用附页1中的图形试一试。
通过折叠我们发现:()能围成正方体。
2、通过折叠我们发现:()能围成长方体。
【训练案】1、教科书第17页“练一练”第1,2题。
先看展开图进行思考,并把结果写下来,然后再利用附页中的图试一试。
2、在下图中找出6个小方格,将他们涂上颜色,使这6个小方格可以围成一个正方体。
课题:长方体(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学习内容:课本16-17页内容。
学习目标:1.通过剪、展示、观察,想象等活动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2.通过合作交流、估一估、算一算等活动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激情参与、积极合作、发展空间观念。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5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探究课本16页的学习内容。
课前预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几个面?这些面都是什么形状?---------------------------------------------2.教材助读(1)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举例说明。
----------------------------------------------(2)这是一个()体,它有()个面。
它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高是()厘米。
前面面积是()平方厘米,右面面积是()平方厘米,上面面积是()平方厘米。
7cm 5cm3cm5dm5dm这是一个( )体,它的棱长是( )分米,棱长总和是( )分米,一个面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6个面的面积总和是( )平方分米。
(3)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口答) (4)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口答) 3.预习自测:(1)这个长方体前面的面积是 ;前、后面面积之和 。
(2)上面面积 ;上、下面面积之和 。
(3)左面面积 ;左、右面面积之和 。
(4)它的表面积是 。
4.我的疑问:课内探究:(1)动手操作。
A .沿着长方体的棱将长方体学具剪开,得到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
B .在展开图上给相对的面涂上相同的颜色。
C .量出相关的数据,计算一下制作你的长方体需要多少纸板?D .通过操作,你认为:长方体的表面积= 探究点二:探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1)小组讨论,得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正方体的表面积=(2)试算下面正方体的表面积。
当堂检测:1.完成课本17页第3题。
10cm4cm 5cm8dm8dm8dm2.给棱长为0.8米的正方体木箱的表面涂上油漆,涂漆部分的总面积是多少?A.涂漆部分的总面积就是求------------------------------------------------B.计算涂漆部分的总面积。
------------------------------------------------作业:第17页第2、4、5。
课题:长方体(一)露在外面的面学习内容:课本18-19页内容学习目标:1.通过摆一摆、看一看、想一想等活动,综合应用长方体、正方体的知识,解决有关求物体表面积的问题。
2.激情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规律,发展空间观念。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课本19页的学习内容。
课前预习:(1)摆一摆,填一填。
把一个长方体放在不同的位置,最多能看到()个面,最少能看到()个面。
(2)正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3)画出下面立体图形从不同角看到的平面图。
从上面看:从侧面看:从正面看:2.教材助读(1)一个棱长50厘米的正方体纸箱放在墙角处(如下图),有()个面露在外面,每个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2)4个棱长50厘米的正方体纸箱放在墙角处(如图),有()个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课内探究:将上图的4个纸箱换一种方法放在墙角处,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否有变化?有几种摆法?探究点二:找规律1.将小正方体按下面方式1、完成下表,有什么规律,请写出来正方体的个数 1 2 3 4左图露在外面的面数右图露在外面的面数2、将小正方体按下面方式摆放上。
随着小正方体个数的增加,露在外面的面数有什么规律?写出来。
--------------------------------------------当堂检测:将小正方体按下图的方式摆在桌子上,1个小正方体有()个面露在外面,2个小正方体有()个面露在外面,3个小正方体有()个面露在外面。
照这样的方式摆下去,10个小正方体有()个面露在外面。
如果1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2厘米,那么10个正方体按上面的摆法,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学业巩固完成19页的第1-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