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策略选择的过程与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关系

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关系

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关系首先,学习动机会影响学习策略的选择和使用。

个体的学习动机高低将决定他们是否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学习。

当个体的学习动机高时,他们更有可能采用积极主动的学习策略,如深入阅读、主动思考和实践等,以提高学习的效果。

相反,当学习动机低时,个体更可能采用表层的学习策略,仅把注意力集中在任务的完成上,而忽视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其次,学习策略的使用对学习动机产生积极的影响。

通过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和使用有效的学习方法,个体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成果。

这种成功体验和成就感能够激发学习动机,增强个体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学习动力。

相反,若学习策略选择不当或使用无效,个体可能遇到挫折和失败,从而降低学习动机。

此外,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也存在相互调节的关系。

个体的学习动机可以调节他们对学习策略的选择和使用。

高动机的学习者倾向于选择有助于他们实现学习目标的策略,并持续使用这些策略。

而低动机的学习者可能无法坚持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另一方面,个体的学习策略也可以调节他们的学习动机。

通过学习策略的灵活运用,个体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学习策略的使用也可以提供个体所需的信息反馈和目标导向,满足他们的需求和期望,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

综上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关联。

学习动机的高低决定个体是否愿意投入学习,并影响他们选择和使用学习策略的方式。

而学习策略的选择和使用又会反过来调节和提升学习动机。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个体应综合考虑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的因素,以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

学习策略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学习策略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学习策略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近年来,学习策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面对学习任务时所采取的一系列目标导向的方法、技巧以及认知过程。

学习策略的运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首先,学习策略对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合理的学习策略,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分配时间和精力,避免盲目学习或学习计划的混乱。

例如,学习者可以通过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将复杂的学习任务分解为可管理的小任务,逐步完成。

不仅如此,学习者还可以采用积极主动的学习策略,如主动提问、积极寻求帮助和主动参与讨论等,这些策略都可以增强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总之,学习策略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使他们更加高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其次,学习策略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至关重要。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自我管理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学习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例如,学习者可以通过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的策略,及时发现和纠正学习中的错误和不足。

此外,学习者还可以通过制定个人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的策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意愿。

这些学习策略的运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可以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学习策略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学习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体验。

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偏好不同,因此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以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有些学生更适应通过阅读来学习,而有些学生则更适应通过观看视频或参与实践活动来学习。

通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增强学习的乐趣和动力。

因此,学习策略的灵活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为他们的学习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然而,学习策略的运用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难点。

大学英语教学中学习策略及影响因素论文

大学英语教学中学习策略及影响因素论文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学习策略及影响因素1.引言在现代英语教学中,人们对教与学的认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如何学成为教育研究的重点。

了解学生如何学,是教师决定如何教的重要前提条件。

学习策略指学习者为了学好语言而在学习过程中采取的特殊学习方法和手段,是自主学习和提高学习效率的一大法宝。

因此研究学习策略的应用刻不容缓的。

2.学习策略的定义语言学习策略研究者曾对学习策略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提出了多种定义,以下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种,反映了学习策略研究的发展趋势。

stein (1983)将学习策略定义为语言学习者采用的学习路子(learning approach)总的倾向或总体特征。

tarone (1983)提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自己目标语学习中的语言能力和社会语言能力所做的努力,即把这两种能力溶入过渡语能力中”。

weinstein and mayer (1986)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了促进其信息处理过程而采取的行为或形成的思想,rubin (1987)指出,学习策略是有助于学习者自我构建的语言系统发展的策略,这些策略直接影响语言学习。

o’’’’malley & chamot(1990)把学习策略定义为“学习者用于帮助理解、学习和记忆新信息的特殊思想和行为”。

oxford(1992)认为学习策略是“学生为了提高工作技能而(有意识地)采取的行动、行为、步骤和方法。

这些策略可促进新语言的内化、储存、修正和使用”。

由以上定义得出,早期学习策略的学习策略的定义侧重于策略运用的结果,即:语言和社会语言能力。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重点逐步地转移到学习策略的运用过程方面。

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第二语言学习水平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是体现在语言习得和使用的全部过程中的。

可以是可视的外部行为,也可是内部心理活动;学习策略是可以教授的,是灵活的,但要受多种因素影响的。

3.在英语教学中应用语言学习策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基本的语言基础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学习语言的一系列策略,这样才会使得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提高。

学习策略的培养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学习策略的培养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学习策略的培养方法及其影响因素学习是每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环节,而学习策略的培养则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

学习策略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采取的有意识的、目标导向的行为,它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组织和管理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探讨学习策略的培养方法以及影响学习策略的因素。

首先,学习策略的培养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培养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只有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能更好地投入学习并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思考,从而培养学习兴趣。

第二,提高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它可以促使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坚持不懈地追求这些目标。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设定适当的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第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学习策略的基础,它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规律和方法。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定时复习、积极思考和总结等。

第四,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是学习的外在条件,它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资源支持。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参观实地、参加课外活动等方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其次,学习策略的培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个体差异是影响学习策略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不同的认知风格、学习风格和学习动机,因此他们在选择和运用学习策略时也会有所差异。

其次,学习环境是影响学习策略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学习环境包括教学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它们会对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一个积极、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促使他们更主动地运用学习策略。

再次,学科特点也会对学习策略的选择和运用产生重要影响。

不同学科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各不相同,因此学生在学习不同学科时需要采用不同的学习策略。

大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13年Vol.28No.1南昌教育学院学报高等教育收稿日期:2012-12-14作者简介:李 媛(1979-),女,陕西西安人,讲师,从事医学人文教育方向的研究。

潘舰萍(1963-),男,江西宜春人,教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向的研究。

项目来源:第三军医大学教育研究课题《军校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0C09;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13077。

一、大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内涵自主学习是一种教育理念,又称自我调节的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实践活动。

自主学习策略是指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认识学习任务、调用学习方法和调控学习过程,从而使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获得最佳学习效果的一系列谋略或措施,体现出学习者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

大学生自主学习策略主要由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四个因素组成。

其中,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属于学习策略的核心性策略,而努力管理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则是自主学习策略的支持性策略。

认知策略包括对所学内容的翻译、重述、演绎、笔记、语境化、转移、推断和提问等策略,其作用在于最大限度地学习和整合新信息,是提高学习者学习效率的策略性知识。

元认知策略则包括计划、监控、评估以及问题识别等策略,比如说制定学习计划、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并发现问题等,它体现出学习者对整个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监控及调节的能力。

资源管理策略则体现出学习者对学习时间、自然环境以及人际互动等外部资源的管理策略。

而努力管理策略体现学习者的意志能动性和自我强化能力,一般来说,意志控制能力较强的大学生能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困难,坚定信心,努力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二、大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影响因素自主学习策略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界积极研究的一项课题。

大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运用学习策略的过程,而学习策略运用水平的高低将会影响学生在学习上的成效。

3。影响学习策略掌握和运用的因素

3。影响学习策略掌握和运用的因素

影响学习策略掌握和运用的因素学生对学习策略的掌握和运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认识和研究这些影响因素,有利于教师在“教”和引导学生在“学”的活动中有意识地控制或排除这些因素的干扰,对于加强学习策略训练的针对性,缩短学生的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果有着异常重要的作用。

学和教是教学活动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因此影响学生对学习策略掌握和运用的因素也主要来自于学习者和教师两方面。

一、学习者因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策略的掌握和运用很大程度取决于学习者本身。

来自于学习者的因素主要有:(一)年龄特征学生的认知能力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

学习策略的自发掌握按照年龄的发展可分为学前期、小学时期和初高中三个不同时期。

处于学前期,儿童尚不能自发地掌握学习策略,即使自发地使用了某种策略,常常是无意识的。

小学期的儿童,已能自发地掌握许多策略,但常常仅限于比较简单的策略,且他们常常不能有效地运用这些策略来提高学习效率。

如果教师能给予学生策略运用的清晰指导,则有助于他们对策略的运用。

初、高中时期的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知识领域,可以自发地形成策略,自觉地运用适当的策略改进自己的学习,并能根据任务的需要来调整策略。

例如,对复述策略的研究基本上体现了以上策略的形成发展趋势,即5岁以下的儿童,缺乏足够的、合适的复述策略;6至10岁的儿童在一定的指导下可以使用复述策略,但不能自发产生有效的复述策略,也就是说他们有合适的策略,只是不会自发使用;11岁以上的儿童可以自发使用复述策略,并不断改正自己的复述行为了汪安圣主编:《思维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3月版,第385页。

此外,策略的复述程度不同,形成策略的年龄阶段也有差异,越是比较复杂的策略,形成的年龄越晚。

例如,根据材料重要性的差异,给予不同程度注意的选择性注意策略,研究表明,5年级学生仍不善于区分重要性不同的概念。

按年龄阶段分析学习策略的形成,仅是指学生自发形成策略的过程。

如果进行教学训练,学生可适当提前获得相应的学习策略。

教学策略设计与选择

教学策略设计与选择

教学策略设计与选择引言教学策略设计与选择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教学策略的设计和选择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本文将探讨教学策略设计与选择的重要性,以及在设计和选择教学策略时应考虑的因素。

教学策略设计的重要性教学策略设计是指针对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生特点,有意识地制定和安排教学活动的过程。

教学策略设计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升学习效果:通过合理的教学策略设计,教育工作者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不同的学习目标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例如,对于知识性目标可以采用讲述、讲解等策略,而对于技能性目标则需要采用实践、演示等策略。

因此,教学策略的设计对于提升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2.激发学生兴趣:教学策略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采用多样化、趣味化的教学策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习的乐趣。

例如,使用游戏化的教学策略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动力。

3.个性化教学:教学策略设计还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都不同,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设计和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

个性化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的效果。

教学策略选择的考虑因素在选择教学策略时,教育工作者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学习目标:教学策略的选择应以学习目标为导向。

不同的学习目标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例如,针对知识性目标可以选择讲述、演讲等策略,而对于技能性目标则可以选择实践、模拟等策略。

2.学生特点:教学策略的选择还需要考虑学生的特点。

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因素都会影响他们对教学策略的接受程度。

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策略。

3.教学资源:教学策略的选择还需要考虑教学资源的情况。

教育工作者需要评估自己拥有的教学资源,例如教材、设备、教具等,以便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

4.教学环境:教学策略的选择还需要考虑教学环境的情况。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

根据学习策略的构成成分,把学习策略分为情感策略、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

情感策略与专注、态度、动机等因素有关,专注是其主要因素。

认知策略主要指对信息的有效识别、理解、保持和提取。

元认知策略是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

简单地说就是个体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干什么、干得怎样及其情感体验,元认知策略在策略学习中,发挥的主要作用包括学习目标的确定与修改、学习策略的采用与取舍、基本策略运用的控制、评价或纠正,学习结果的检查与反馈,以保证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

鉴于元认知策略的作用,有的学者认为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均是学习策略的核心成分,两者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影响学习策略掌握和运用的因素学生对学习策略的掌握和运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认识和研究这些影响因素,有利于教师在“教”和引导学生在“学”的活动中有意识地控制或排除这些因素的干扰,对于加强学习策略训练的针对性,缩短学生的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果有着异常重要的作用。

学和教是教学活动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因此影响学生对学习策略掌握和运用的因素也主要来自于学习者和教师两方面。

一、学习者因素(一)年龄特征(二)知识基础(三)智力水平(四)动机强度二、教师因素(一)教师经验(二)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三)教学时间的多少(四) 教学信息的反馈调综上所述,学习策略的成功掌握与应用,我们以为应该注意考虑如以下因素:1.学习策略的教学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传授与他们思维发展水平,知识基础相适应的策略,这样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亦然。

2.学习策略的教学对不同学生应有所侧重。

对智力中等的学生应着重教给相应策略,对智力发展较差的学生在教学策略时,还要多进行练习,并要注重策略的使用条件和范围的教学,以促使他们能根据需要,有效地选择学习策略。

3.教师要善于把内隐的学习策略外显化、展开化、程度化,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才有利于学生接受。

同时应激发学生掌握和运用学习策略的愿望,把外部要求变为内部动力。

学习策略名词解释心理学

学习策略名词解释心理学

学习策略名词解释心理学一、学习策略名词解释一般来说,能够有效影响学习的个人因素主要包括:个人的动机、已有的认知结构、态度、个性倾向等。

其中,态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

它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的选择性指向。

影响学习策略的因素是很多的,其中既有个人方面的因素,又有环境方面的因素;还有学生自身特征的因素,也有教师教育教学因素,诸如教学目标、学生特点、任务难度等等。

此外,还需要有相应的教学策略作为支持。

学习策略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具体的方法和步骤,这些方法和步骤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思维等。

与其他策略相比较,学习策略更多强调的是具体操作层面上的东西,并且它往往与个体的自身特征密切相关。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他们的认知结构特征,根据这些特征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并灵活地加以运用。

例如,有的学生精力充沛、情绪高涨、易冲动、记忆力好、求知欲强、思维敏捷等,这些都是优势心理特征,那么教师就可以组织开展诸如集体讲故事、编演课本剧等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掌握知识。

反之,有的学生对数学课的教学不感兴趣,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做事缺乏耐心,意志薄弱,智力水平低下等,这些都是劣势心理特征,那么教师就应该避免在课堂上出现紧张气氛,并多采用提问、讨论、引导、归纳总结等方式去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策略。

二、如何培养学习策略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的学习目标2、掌握必要的知识3、善于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4、对自己学习策略的情况及时进行反思。

培养学习策略的方法主要有: (1)观察学习法,即通过观察了解某种学习策略的特点。

(2)模仿学习法,即通过观察别人是怎样学习的,然后结合自己的特点加以模仿和练习。

(3)自定计划学习法,即按照自己设计的学习计划,结合学习内容进行学习。

(4)游戏学习法,即把游戏作为某种学习策略来练习。

(5)暗示学习法,即通过言语或非言语的刺激,将学习策略的某些成分置入学生的无意识中,形成学习策略。

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影响

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影响

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影响在现代教育中,学习动机是学生取得学术成就的一个重要因素。

学生的学习动机不仅影响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学习的有效性,还对学生的学习策略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改善学习动机和优化学习策略的建议。

首先,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选择起着重要作用。

一个有着积极学习动机的学生往往会选择更加主动、主动的学习策略。

他们会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提问问题,寻求进一步的理解和巩固知识。

相反,一个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可能会选择被动的学习策略,如仅仅依赖课堂笔记和教师提供的资料,没有主动思考和探索知识的欲望。

其次,学习动机还对学生的学习策略的坚持程度产生影响。

学习动机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习目标的重视程度以及对学习策略的持久性。

一个有着强烈学习动机的学生会更加努力地坚持学习,有着强大的内驱力去克服困难,不断探索和学习。

他们会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轻易放弃,经历挑战并从中成长。

相反,一个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则可能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容易放弃,缺乏坚持学习的动力。

进一步地,学习动机还与学生的学习策略的效果直接相关。

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用的特定方法和技巧,以促进知识理解和记忆的形成。

而学习动机则会影响学生对学习策略的使用程度和效果。

一个有着高度学习动机的学生,往往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相反,一个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可能对学习策略缺乏兴趣,不愿意主动探索和应用,导致学习效果下降。

那么,如何提高学习动机,并优化学习策略呢?首先,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来影响学生的学习策略。

教师可以开展有趣的教学活动,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合理选择和应用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调整和优化学习策略。

其次,家庭环境也对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有着重要的影响。

影响学习策略的因素分析

影响学习策略的因素分析

效率 。如果教师能给予学生策略运用 的清晰指导 ,
则有 助 于他们 对策 略 的运用 。初 、 中时期 的学生 , 高 在 自己熟悉 的知识 领域 , 以 自发地 形成 策略 , 可 自觉 地 运用适 当的策 略改 进 自己 的学 习 , 能 根据 任 务 并 的需要 来调 整策 略 。例 如 , 复述 策 略 的研 究 基 本 对
习策略的自发掌握按照年龄 的发展可分为学前期 、 小学时期和初高中三个不 同时期 。处于学前期 , 儿
童 尚不能 自发 地掌 握 学 习策 略 , 即使 自发 地 使用 了 某种 策略 , 常是无 意识 的 。小 学期 的儿 童 , 常 已能 自 发地 掌握许 多策 略 , 常常仅 限 于 比较 简单 的策 略 , 但 而且 他们 常常 不能 有效 地运 用这 些策 略来提 高学 习
当 学 生具 有 良好 的已有 知识 基 础时 , 加工 提 问 是 精
作者简介 : 薄新 莺(9 5一) 女 , 17 , 山西五 台人 , 州师 范学院经济师 。 忻
维普资讯
10 0
忻 州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第2 2卷
最 有效 的策 略 。2 其 是学 科 学 习策 略 的掌握 更 与 _尤
相 应 的学 习策 略 。
( ) 识基 础 二 知
缩短学生的学习时间 , 提高学习效果有着异常重要
的作 用 。学 和 教是 教 学 活 动 密不 可 分 的两个 方 面 , 因此 影 响学生 对学 习策 略掌握 和运 用 的 因素 包括 内 因和外 因 , 要来 自于 学 习者和教 师两 方 面 。 主
上 体现 了 以上 策 略 的形 成 发展 趋 势 , 5岁 以下 的 即 儿 童 , 乏足 够 的 、 缺 合适 的 复述 策 略 ; 6至 1 的儿 0岁 童在一 定 的指导 下 可 以使 用 复 述策 略 , 不 能 自发 但 产生有 效 的复述 策 略 , 也就 是说 他们 有合适 的策 略 , 只是 不会 自发使 用 ;1岁 以上 的儿 童可 以 自发 使 用 1 复述 策略 , 并不 断改 正 自己 的复 述 行 为 。1此 外 , 策 略 的复述 程度 不 同 , 形成策 略 的年龄 阶段也 有 差异 , 越 是 比较 复杂 的策 略 , 成 的年 龄 越 晚 。按 年 龄 阶 形 段 分析学 习策 略 的形 成 , 是 指 学生 自发 形成 策 略 仅 的过程 。如果 进行 教 学训 练 , 生可 适 当提前 获 得 学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综述一、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跨文化交流的增加,第二语言学习已成为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作为影响学习成效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已逐渐成为应用语言学研究的核心议题。

本文旨在对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综述,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为有效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而采取的一系列思维和行为活动。

这些策略涉及语言学习的各个方面,如词汇记忆、语法理解、听力训练、口语表达等。

学习策略的选择和使用不仅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成果,还反映其学习风格和自主学习能力。

关于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已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研究者们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出发,对学习策略进行了分类和描述,并探讨了其与学习成绩、学习动力、学习环境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也有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关注如何通过策略培训提高学习者的策略意识和使用能力,进而促进其第二语言学习的发展。

尽管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对于学习策略的定义和分类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习者在策略使用上可能存在的差异以及如何将策略培训与具体的教学实践相结合等。

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对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理解和应用,为教学实践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是一个具有广泛应用价值和深远影响的领域。

通过全面综述和分析相关研究成果,本文旨在为第二语言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1. 第二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及挑战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第二语言学习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掌握一门或多门外语不仅是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更是适应国际化发展趋势、拓宽国际视野的必备能力。

第二语言学习不仅有助于提升个人的沟通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还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推动国际间的合作与发展。

第二语言学习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学会学习策略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会学习策略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会学习策略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策略: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挑战,而学习方法则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每个人的学习方式都不尽相同,因此,对于个体而言,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学习策略的分析和选择,帮助每个人更好地发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一、了解学习策略的重要性学习策略是指为了提高学习效果而采用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通过学习策略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不同的学习策略适用于不同的学科和学习目标,了解学习策略的重要性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前提。

二、分析个人学习特点在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之前,需要对自己的学习特点进行分析。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科倾向:每个人对于不同的学科可能有着不同的兴趣和天赋。

对于自己喜欢和擅长的学科,可以采用更加主动和积极的学习方法;对于不喜欢和不擅长的学科,则需要更多地投入时间和精力,采用更加刻意的学习方法。

2. 学习风格:每个人的学习风格也不尽相同。

有的人更偏向于听觉学习,可以通过听讲座、录音等方式进行学习;有的人更偏向于视觉学习,可以通过阅读图书、观看视频等方式进行学习;还有的人更偏向于动手学习,可以通过实践、实验等方式进行学习。

3. 学习习惯:个体的学习习惯也是选择学习方法的重要考虑因素。

有的人喜欢早晨学习,可以在清晨脑清醒的时候进行学习;有的人喜欢夜间学习,可以在夜晚大脑更加活跃的时候进行学习。

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选择合适的学习时间和地点,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三、探索多种学习方法了解自己的学习特点后,可以开始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学习方法:1. 阅读笔记法:在阅读过程中,做好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学习方法。

可以通过摘录重点内容、画思维导图等方式来帮助记忆和理解。

2. 刻意练习法:刻意练习是一种有针对性和重复性的学习方法。

通过反复地练习和强化学习的内容,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教育心理学视角下的学习策略分析

教育心理学视角下的学习策略分析

教育心理学视角下的学习策略分析教育心理学作为研究学习过程、学习者及其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对于理解和提升学习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运用的各种方法、技能和技巧,目的是提高学习效果、促进知识的内化和应用。

本文将从教育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分析学习策略的种类、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有效地运用这些策略来优化学习过程。

学习策略可以大致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类。

认知策略侧重于直接影响学习内容的处理,包括信息的获取、理解和记忆。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总结、分类和构建思维导图等方法来促进信息的加工。

元认知策略则是指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调控,包括计划、监控和反思学习过程。

元认知策略帮助学习者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学习状态,从而进行适当的调整。

而资源管理策略则是指学习者如何管理和利用外部资源,如时间、环境、社交网络等,以支持学习目标的实现。

在使用学习策略时,个体差异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学习者的背景、能力、动机和情绪状态都会影响他们选择和实施学习策略的方式。

研究表明,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倾向于使用更多的有效学习策略,例如设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和进行自我监控。

而那些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则可能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依赖他人的倾向,从而限制了其学习策略的多样性。

此外,内外部动机的差异也影响学习策略的选择。

内在动机高的学习者通常更加主动、深入地参与学习过程,而外在动机驱动的学生可能更多地关注短期回报,导致策略的使用局限。

在教育心理学中,学习环境的设计同样影响学习策略的选择与效果。

积极的学习环境能够鼓励学生使用更为有效的学习策略。

研究表明,支持性强的课堂氛围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从而激发他们采用更具创造性和批判性的学习策略。

相反,压力过大的学习环境会使学生产生焦虑,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退缩,使用的策略也变得机械化和单一。

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指导和支持学生选择和使用适当的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分析

学习策略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分析

学习策略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分析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学生的学业成绩往往成为评判其能力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标准。

然而,学生们在追求优异成绩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学习策略的重要性。

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取的方法和技巧,它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学习策略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供学生参考。

首先,学习策略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体现在提高学习效率方面。

学生们常常面临大量的学习任务和时间限制,因此,高效的学习策略对于提高学习效率至关重要。

例如,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采取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主动寻求帮助和解决问题,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策略。

其次,学习策略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还体现在提高学习质量方面。

学生们往往面临大量的学习材料和知识点,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是学习策略的关键。

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是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积极思考和提问。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质量。

此外,合理使用学习工具和资源,如课本、参考书、网络等,也是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策略。

此外,学习策略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还表现在提高记忆力和理解能力方面。

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记忆大量的知识点和概念,因此,有效的记忆策略对于提高学习成绩至关重要。

一种有效的记忆策略是采用分散学习法,即将学习内容分成若干部分,分别学习和复习,这样能够提高记忆效果。

此外,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将学习内容整理成概念图或思维导图,有助于提高理解能力和记忆力。

最后,学习策略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还体现在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方面。

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常常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如何有效解决问题是学习策略的重要内容。

一种有效的解决问题策略是采用系统思维,即将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逐步解决。

此外,培养创新思维和灵活思维也是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策略。

通过开展创新性的学习活动和思维训练,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于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的调查报告

关于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的调查报告

关于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的调查报告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对于留学生而言,学习汉语不仅是了解中国文化的关键,更是打开未来职业道路的重要钥匙。

然而,汉语学习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对于母语非汉语的留学生来说,他们需要面对语言差异、文化差异等多重挑战。

因此,了解和掌握有效的汉语学习策略,对于留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调查报告旨在深入探究留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策略使用情况。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方式,收集了大量留学生的汉语学习策略数据,并结合相关理论和前人研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报告首先对汉语学习策略进行了分类和定义,然后分析了不同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最后探讨了如何优化汉语学习策略,以提高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效果。

通过本调查报告,我们希望能够为留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汉语学习建议,同时也为汉语教学者和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共同推动汉语学习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二、调查对象与样本分析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在华留学生,旨在深入了解他们在汉语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策略使用情况。

通过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我们成功收集到了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学习阶段、不同汉语水平的留学生的问卷数据。

样本总量为500份,其中包括了初、中、高三个不同汉语水平的留学生,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在调查对象的构成上,我们充分考虑了性别、年龄、母语背景、学习目的等多个因素。

从性别分布来看,男性留学生占45%,女性留学生占55%,基本符合留学生群体的性别比例。

在年龄分布上,主要以18-25岁的年轻留学生为主,占到了总样本的65%,其余年龄段的学生分布较为均匀。

母语背景方面,涵盖了亚洲、欧洲、美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以英语系国家、东南亚国家和中亚国家的学生为主。

在学习目的上,大部分留学生表示是为了未来的职业发展或学术研究而学习汉语,也有一部分学生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希望通过学习汉语更深入地了解中国。

影响语言学习策略的几种主要因素

影响语言学习策略的几种主要因素

文化背景不同,学习者的认知和思维方式也有所差异,从而影响学习
策略的选择和使用。
03
促进或阻碍语言学习
文化背景可能与所学语言的文化环境相似或不同,从而对语言学习产
生促进或阻碍作用。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学习策略
西方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学习策略
西方文化注重逻辑和线性思维,学习者通常更倾向于使用演绎法、规则法和技巧法等学习策略。
虚拟社区与社交媒体
网络虚拟社区如语言交换伙伴、语言学习论坛等为学习者提供了交流互动的平台,有利于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现代科技与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等新兴科技的应用为语言学习者提供了定制化、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03
影响因素之二:学习者个体 差异
年龄与语言学习策略
儿童学习语言的速度更快
语言学习策略不仅包括学习者的行为表现,还涉及学习者的 认知、情感和社交等方面。
语言学习策略的重要性
1
语言学习策略是成功学习一门外语的关键因素 之一。
2
语言学习策略对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学习 成果具有积极作用。
3
语言学习策略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 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语言学习策略的分类
基于语言学习策略的理论框架,可以将语言学习策略分为 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社交策略和情感策略。
首先,语言知识是语言技能的基础。对于初学者 而言,只有掌握了基本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 ,才能进行基本的交流和沟通。
最后,语言知识和技能也相互影响和促进
05
影响因素之四:文化背景
文化背景对语言学习策略的影响
01
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对语言的形式和使用有着深刻的影响。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

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应用摘要:纵观大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学习策略的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这些策略可以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评价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

所以大学生应该在实践不断的尝试各种学习策略,尤其是基本策略的应用。

关键词:学习策略;大学生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我们现在已经身处一个知识爆炸的阶段。

我们从前所认识的学习已经无法在现在社会中运用的畅通无阻了,学会学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才能让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多的知识,从而武装自己,让自己在社会中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拥有一席之地。

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策略应用现状在经过小学,中学高中的教育之后,大学生基本上已经形成了适用于自己的一套独特的学习策略,然而,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仍然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并且根据有关资料显示,现在的在校大学生整体学习策略不够完善。

在学习策略应用上表现为心理学习策略维度和行为学习策略维度的使用水平较高,现在的大学生更擅长运用寻求人际帮助、文献求助,复述、阐述、组织加工、积极反思、和实践应用等心理或行为策略。

大学生之所以会运用这些策略,其原因是大学生受过良好的基础和中等教育,这些对大学生已有的教育主要讲得时这些策略的教学和运用,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影响较大。

但这种不全面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学习,却很少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我的调节问题,不利于学生快乐学习和全面发展。

从成长的角度来看,,这些策略可以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进步程度进行监控、管理朝向目标的前进过程并评价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在必要时做出修正行为,还可消除焦虑,防止因焦虑而产生的注意分散并维持一定的动机水平。

二、当代大学学习策略的影响因素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为了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法的总和。

它能够根据学习情境的各种变量,变量间的关系及其变化,对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的选择与使用进行调控。

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分析与应对策略

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分析与应对策略

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分析与应对策略学习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并非每个人都能够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众多,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帮助读者改善学习效果。

一、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动力是一个人持续学习的重要推动力。

学习动力不足可能会导致学习效果的下降。

影响学习动力的因素有很多,例如环境因素、个人兴趣等。

应对策略:1.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设定清晰具体的学习目标,可以增加对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2.寻找学习的乐趣。

培养自己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可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

在学习过程中创造一个宽松、安静的学习环境,减少干扰,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二、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方法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合理高效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而不当的学习方法则可能导致浪费时间和资源。

应对策略:1.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任务,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避免拖延和临时抱佛脚。

2.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不同的人适合的学习方法有所差异,要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多样化学习途径。

利用多种资源和途径进行学习,如阅读书籍、参加讲座、网上搜索等,有助于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

三、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是学习的基础,缺乏注意力往往无法集中精力进行学习,进而影响学习效果的提高。

应对策略:1.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选择安静且没有干扰的学习场所,选择一个舒适的学习座位,使自己更容易专注于学习任务。

2.培养专注力。

通过阅读或解决问题等活动,逐步提高自己的专注力水平。

3.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每次学习时间不宜过长,适当休息可以帮助恢复精力,提高学习效果。

四、缺乏有效的复习方法复习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缺乏有效的复习方法可能导致学习效果的下降。

应对策略:1.采用分步复习法。

将学习内容分为若干个小部分,分别进行复习,加深记忆。

2.运用归纳总结法。

通过总结、概括学习内容,帮助记忆和理解。

大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指导。梅耶( Ma y e r , 1 9 8 s  ̄ 为“ 学习策略是学 习者为影 响其 如何加
主 学 习的成 果起 重要 作 用。本研 究 旨在 分析 大学 生 自主 学 习策略 的主 要 影响 因素 , 探 寻 适合 大学 生身心发 展 的 学习策略 , 有效提 升 自主 学 习
成效。
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对 知识 、 信息 的监 控 。与 处理外 部信 息 不 同, 它强调对 内部信息的整 合处 理 , 体现在接受任务前及完 成任 务过程 中的情绪控制与注意力保持 。自主学习是个体 自主进行 的
的反馈循环过程 , 学 习者 自主监控学习方法 及策略 的效果 , 不断 调 整其 自主学习活动 ; 美 国密执安大学 的宾特 里奇 教授( P i n t r i c h , 2 o o o ) 指 出, 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 、 建构性的学习过程[ 1 ] 。而我国关 于 自主学习的系统研究 , 起始于 2 o 世纪 7 o年代末 、 8 o 年代初 。我国学 者庞维国主张从横 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定义 自主学 习: 横 向是从学习
有的把认知策略视为 “ 加工信息 的一些 方法和技 术” ( 陈琦 , 1 9 7 7 ) ,
旨在强调其 本质 属性 仍为方法 范畴 [ 4 ] 。认 知策 略指学 习者在加
工外部信息时所采用的方法。认知策略又可分为一般性策略 和具
体 性策略。一般 性策略 是那些 具有普 遍适 用性 的常用 出了“ 元认知” 的概念 , 丰富 了学习策 略的理论 研究与训 练
社会情感策略是学习者进 行语 言交 流时 的社交策 略 , 其使 用 范 围不仅限于学 习过程 , 同样 , 运用习得语言与人得体交流也是 一
种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社会情感 策略对学习者的学习成就起 着 十分重要 的作用 。社会情感 策略用 以调控学 习者 的情感 、 动机 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2011-08-28[通讯作者] 刘儒德,E-mail:liurude@126.com学习策略选择的过程与影响因素张 俊,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 100875) [摘要] 策略选择是自我调节学习的一个重要过程,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当前的几种策略选择理论认为,学习者通过权衡执行策略的速度、准确性和努力来选择出最优的策略,策略的选择过程是理性的、适应性的。

而来自算术、决策和记忆领域的实证研究关于策略权衡的因素以及策略选择的适应性尚未达成一致的结论。

目前策略选择研究主要采用有/无选择法,从策略的效用、任务难度、认知、元认知等方面探讨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得出了一些比较有价值的结论,但这一范式难以揭示个体策略选择的过程,而且生态效度也有限。

未来研究可采用微观调节法,结合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探讨学习者在真实学习情境中进行策略选择和学习的过程。

[关键词] 自我调节学习;策略选择;微观调节法 [中图分类号] B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0209(2011)06-0021-09 从Zimmerman(1989)提出自我调节学习的概念之后,众多研究者投入到该领域的研究中,并提出了自己的定义和理论模型。

研究者普遍认为自我调节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有效的学习活动,而学习策略的选择和运用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Zimmerman,1989;Pintrich &De Groot,1990;Winne,1996;Endler,Kocorski,Pintrich,2004;Brownlee,2000;Bokaets,2006)。

目前研究者大量开展了学习者策略选择的研究,涉及的学习领域包括算术(Siegler &Lemaire,1997;Carr &Davis,2001;Lemaire &Lecacheur,2002;Torbeyns,Verschaffel,&Ghesquière,2005;Imbo &Vandierendonck,2007;Duverne,Le-maire,&Vandierendonck,2008)、推理(Roberts,Gilmore,&Wood,1997;Dierckx,Vandierendon-ck,&Pandelaere,2003)、语言学习(Karpicke,2009;Karpicke,Butler,&Roediger,2009;Kor-nell,2009)以及决策(Rieskamp &Otto,2006;Marewski &Schooler,2011)等。

学习者是如何进行策略选择的,他们会选择什么样的策略,哪些因素影响了策略选择的过程和结果?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探讨,以便总结出后续研究的方向。

一、策略选择的理论Payne,Bettman与Johnson(1993)提出了适应性决策者理论(adaptive decision-maker),认为学习者会权衡不同策略的“损益”情况,所谓的“损失”即指执行某个策略时需要付出的努力,而“收益”则是策略解决问题的准确性。

学习者面临学习任务时,会根据问题情境的变化,选择最有效的策略,即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最高的准确性。

在这个过程中个人特征、问题特征和情境特征等三个因素通过策略的可获得性、可及性、可加工性以及感知到的收益来影响个体对策略的选择。

Lovett与Anderson(1996)提出了思维的适应性控制-理性模型(adaptive control of thought–rational model,ACT-R Model)。

这个模型认为学习者头脑中具有两种信息:过去使用策略的信息以及当前问题情境中的信息。

过去成功解决问题的经验存储在学习者的大脑中,最成功的策略最有可能被选择;问题情境中的信息描述了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异,学习者会采用最可能缩小两者12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总第228期)之间差异的策略。

两种信息独立存在,但又相互融合。

如果某次问题解决中,以前成功的策略失败了,学习者在接下来的问题解决中就会减少利用该策略的频率。

在面临特定问题时,学习者会权衡使用策略成功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以及执行该策略的速度。

使用频率高的策略,执行的速度也更快。

也就是说,学习者会根据已有经验和当前情境特征来权衡执行特定策略的速度和解决问题的准确性,以选择快捷、准确的策略。

Siegler与Lemaire(1997)提出了适应性策略选择模型(adaptive strategy choice model,AS-CM)。

该理论认为,学习者在选择特定策略时受到两种问题特征的影响:问题的结构特征和策略的表现(解决此类问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具体而言,在学习者的头脑中有一个信息库,存储着已有经验中学习策略解决问题时的速度和准确性。

这些信息以三个水平存在:一般水平,即策略在解决所有问题时的表现;特征水平,在解决具有特定的结构特征问题时的表现;局部水平,即策略在解决特定问题时的表现。

学习者根据这些信息以及自己的预测,建立了一个类似回归方程的模型,来预测特定策略在解决问题时的效果。

他们根据已有的经验判断策略的表现,又根据新的经验来修正原有的模型。

当面临具体问题时,学习者会根据问题情境的特征,赋予三个水平信息不同的权重,如当前的问题是学习者非常熟悉、经常遇到的问题,那么局部数据的比重较大;如果问题并不常见,但可以辨认出问题的特征,则特征数据比重较大;如果问题不常见,且特征也不明显,那么一般数据的比重则较大。

然后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预测,来选择速度最快、准确性最高的策略。

图1 适应性策略选择模型这三个模型都假设学习者根据策略的效率(表现)来进行抉择,比如策略A和B的准确性一样高,如果采用策略A更省时,那么学习者就会选择A。

所以策略的表现特征如速度和准确性等是我们进行抉择时考虑的因素(Siegler &Lemaire,1997)。

Rieskamp与Otto(2006)提出了策略选择学习理论(strategy selection learning theory,SSLtheory)。

该理论认为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策略会有一个主观的期望值,面临学习任务时他们会选择与自己的预期相符的策略,并根据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准确性来进行调整。

如果初始策略的准确性较高,学习者就会受到强化,继续采用该策略,反之如果初始的策略并不适合当前的情境,他们会进行转换,采用更加准确的策略。

Marewski与Schooler(2011)认为策略选择理论具有局限性,因为SSL认为学习者选择特定策略的主要依据是策略的准确性,而实际上这个过程还会受到个体认知能力等因素的影响。

他们提出了认知龛理论(cognitive niche theory)。

所谓认知龛指的是策略可以使用的情境,它体现了策略被使用的可能性。

由于认知系统能同时加工的策略有限,学习者并不会从所有可能的策略中进行选择,而是缩小可用的策略集合以简化决策过程。

那么策略的可用性是如何决定的呢?对于认知龛没有重合的情境,亦即适合特定情境采用的特定策略,学习者会采用启发式来使用策略;对于认知龛之间有重合的情境,个体会通过权衡执行策略所需的努力程度以及使用策略的速度和准确性,来估计策略的可用性,它是认知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函数。

综上,策略选择的五个理论均认为学习者会权衡策略的损益,并选择最具有适应性的策略。

但五个理论衡量策略损益的方面有所不同,策略选择学习理论注重策略的准确性,适应性控制-理性模型和适应性策略选择模型注重策略的速度和准确性,适应性决策理论注重策略的准确性和所需的努力,而认知龛理论综合了前人的理论,认为学习者会从执行策略的速度、准确性和所需付出的努力三个方面来进行权衡。

二、策略选择研究的范式(一)有/无选择法起初,研究者衡量不同策略的速度、准确性时采用的是选择法(choice method),这是一种最简22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总第228期)单常用的方法。

在这种范式中,研究者给被试呈现一个特定的问题,考查他们使用的策略以及采用策略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花费的时间(如:Siegler,1986;Geary &Brown,1991)。

Siegler与Lemaire(1997)认为这种范式存在两个明显的缺点:(1)存在策略选择效应(偏差),它同时存在于所解决的问题以及策略使用者身上。

比如,精确的策略适用于困难的项目,而不够精确的策略大多用于简单的问题,这个时候由于精确策略的使用率较低,反而导致了较低的正确率。

此外,假设优生偏好策略A,差生偏好策略B,即使策略B优于策略A,使用策略B的成绩也会低于策略A。

(2)难以衡量学习者选择策略的适应性,他们是否选择了适合自己或适合当前情境的策略。

这就要求在实验中设置对比情境,选择当前的策略与选择其他策略相比时,是否具有优越性。

于是Siegler与Lemaire(1997)提出了有/无选择法(choice/no-choice method),在实验中所有被试都需要经历有选择学习条件和无选择的学习条件。

在选择的条件下,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策略;在无选择条件下,学习者必须按照实验程序的要求,使用研究者规定的策略。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有选择条件下,学习者可以选择的策略为N种,那么在无选择条件下,实验者需要提供的子情境也是N种。

通过这种设计很好地弥补了选择法的不足,即:(1)在无选择条件下,所有的被试都采用特定的策略解决所有的问题,可以客观地对比策略的效用,避免选择效应导致的偏差;(2)对比被试在有选择条件与无选择条件下使用特定策略的效果(速度和准确性),可以发现学习者选择策略时的适应性,即他们自主选择的策略是否更优。

由于有/无选择法的这些优势,这种研究范式被大量运用于策略选择的不同研究领域中(见Lu-wel,et al.综述,2009),但研究者(Luwel,et al.,2009)也指出了这种范式存在的缺陷。

首先,这种范式并不能清晰地描述影响个体策略选择的因素,比如哪些因素影响了个体策略的抑制,他们进行策略转换(或调节)的代价是什么?第二,策略适应性的测量水平,有/无选择法探讨的主要是群体策略水平,但是对群体有益的策略并不一定适合个体,研究发现强迫儿童采用在群体水平上高效的策略能提高其学习效果,但成人则不然(Son,2010)。

那么,在个体水平上,学习者是否采取了对自身更有益的策略呢?这是当前的范式所不能解释的。

(二)微观调节法Rieskamp与Otto(2006)在研究学习者完成决策任务时,采用了微观调节法(micro regulatedmethod)。

被试的任务是根据公司结构、财务稳定性等六条线索,从两个公司中选择有潜力的一家进行投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