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研究
齐鲁文化调研报告
齐鲁文化调研报告齐鲁文化调研报告一、引言齐鲁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齐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探索其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二、背景介绍齐鲁文化地域自古以来是重要的文化中心,孕育了众多的历史名人和文化精英。
该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山东博物馆、齐国故城等。
三、调研内容1. 历史发展齐鲁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齐国和鲁国,在春秋战国时期达到鼎盛。
这一时期的齐鲁地区有着独特的文化氛围,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流派。
2. 文化内涵齐鲁文化包含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融合了诸多元素。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儒家文化,孔子是其代表人物。
齐鲁文化还包括山东民间文化和山东戏曲等。
3. 文化传承与发展齐鲁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长期的历史过程。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齐鲁文化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如孔子和他的学说对后世影响深远。
4. 文化活动与节庆齐鲁文化活动丰富多样,包括山东戏曲演出、传统节庆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孔庙和孔庙大典,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学者的参观和研究。
四、调研结论齐鲁文化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的传承与发展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在旅游和文化产业方面也有着巨大的潜力。
五、建议与展望为了保护和传承齐鲁文化,应加强对相关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
在推广齐鲁文化过程中,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和节庆,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和学习。
六、参考资料1.《中国文化地图》2.《中国文化概览》3.山东博物馆官方网站4.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官方网站以上内容是对齐鲁文化的调研报告,通过这次调研,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齐鲁文化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为促进齐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齐鲁文化的调研报告
齐鲁文化的调研报告一、引言齐鲁文化是指在山东省齐鲁地区所形成的一种独特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本次调研将重点探讨齐鲁文化的起源、特点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二、齐鲁文化的起源齐鲁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这一时期山东地区的先民已具备了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齐鲁地区逐渐形成了农耕文明,并兴起了多个小国。
此后,齐、鲁两个大国的崛起对齐鲁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齐桓公和孔子等伟人的影响下,齐鲁文化开始发展壮大,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特点。
三、齐鲁文化的特点1. 尚武精神:齐国和鲁国是军事强国,齐国有“齐桓公是狙彝、威烈之后”之说,而鲁国有“鲁哀公之时,左右执戟者五十人”之称。
这种尚武精神贯穿了齐鲁地区的历史,使得齐鲁文化具备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战斗精神。
2. 儒家思想:鲁国孔子的诞生和活动,为齐鲁地区带来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和传承。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义道德和孝悌忠信,将这些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中,对齐鲁地区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后世儒家文化的传承奠定了基础。
3. 才子文化:齐鲁地区孕育了大量的文化人才,如曲剧艺术家郑板桥、戏剧家梅兰芳等。
他们的艺术才能和文化造诣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丰富了齐鲁文化的内涵。
齐鲁地区还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发源地之一,陆游、柳宗元等文豪在这里诞生。
四、齐鲁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齐鲁文化不仅对古代社会有深远影响,同时也对现代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齐鲁文化的孝悌观念激励人们尊敬父母、关心兄弟,并引导着现代社会建立和谐家庭和亲情至上的价值观。
其次,齐鲁文化对品德修养的注重,培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提倡的劳动精神、诚信守法等优良道德品质。
再次,齐鲁文化注重教育,崇尚学问、尊重知识。
这一特点也给现代社会的教育事业提供了借鉴和启示,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最后,齐鲁文化的鲁菜、孔庙等代表着齐鲁地区的独特风味和历史文化。
这些文化符号和品牌对旅游业发展和地方经济也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和分析
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和分析一、引言近年来,中国文化产业以其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和快速发展的创意产业,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也是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文化产业的范围和定义入手,分析中国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和建议。
二、文化产业的范围及定义文化产业是指基于文化创意和文化资源的生产与经营活动,包括文学艺术、影视传媒、文化旅游、创意设计等具有文化内涵的产业。
文化产业的特点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创意密集、资本密集,其发展对于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
三、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评价1.资源优势:中国拥有庞大的传统文化资源,如文化遗产、民俗艺术和民间传统技艺等。
这些资源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市场规模:中国具有庞大的消费市场,人口众多且消费能力不断提升,为文化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
3.技术水平:中国在传媒技术、数字技术等方面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技术突破和创新成果,提高了文化产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4.创新能力:中国文化产业的创新力度逐渐增强,依托于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文化产品和创意设计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5.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的国际化,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提高了中国文化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四、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问题与挑战1.文化产品同质化: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同质化的问题日益突出,缺乏独特的文化标识和内涵。
2.版权保护不力: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创意和知识产权,但中国在版权保护方面仍有待加强,侵权盗版问题严重。
3.文化产业融合不足: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与科技、教育、旅游等行业的融合,但目前融合程度有限。
4.文化创意人才短缺:虽然中国拥有庞大的人才资源,但在文化创意领域的高端人才仍然相对匮乏。
五、提高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建议1.加强文化创意教育:加大对文化创意教育的投入,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人才,提高中国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济宁齐鲁文化调研报告
济宁齐鲁文化调研报告
济宁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城市,拥有着独特而丰富的齐鲁文化。
我通过对济宁市的调研,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济宁市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作为山东省的一座文化名城,济宁自古以来就有着重要的文化地位。
济宁是孔子的故乡,孔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和齐鲁文化的重要代表。
济宁市内还拥有着许多重要的历史遗迹,如曲阜的孔庙和孔林,这些遗迹见证了齐鲁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其次,济宁市的民俗文化丰富多样。
济宁有着独特而丰富的民俗文化,其中最具特色的要数四方鼓和草画。
四方鼓是济宁传统的打击乐器,具有浓厚的民俗特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草画是济宁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通过用秸秆、草叶等植物材料剪贴制作而成,形象生动、富有浓厚的农耕文化氛围。
此外,济宁市的民间传统节日庆典独具魅力。
济宁市的民间传统节日庆典不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还体现出深厚的齐鲁文化内涵。
比如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济宁市的各个地方都会举办灯会游园、舞龙舞狮等庆祝活动,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前来观赏。
另外,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济宁市的人们会逐水巡河、放龙舟、蒸粽子等,传承了千百年来的端午文化。
总结起来,济宁市的齐鲁文化是一种传统而丰富的文化形式,
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俗文化丰富多样,民间传统节日庆典独具魅力。
济宁市应该进一步充分利用和发展自身的齐鲁文化资源,加强文化产业的建设和推广,进一步提升本地区的文化软实力,从而更好地促进济宁市社会经济发展。
文化创新与齐鲁文化产业的发展
作者: 宣立华;张毅
作者机构: 东营职业学院艺术系,山东东营257091
出版物刊名: 山东社会科学
页码: 115-118页
主题词: 文化创新;齐鲁文化产业;集约化;股份制
摘要:“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文化产业被列为山东经济转型的支柱产业之一.文化产业的发展关键是文化的创新。
文化的创新,首先要围绕如何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两者的关系,从体制、内容、形式三方面适应社会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要求;要打破计划经济的束缚,解放思想,运用市场规律,通过资产配置,业务重组与兼并,走集约化产业发展之路,拓展融资渠道,形成以国有为主,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齐鲁文化产业新格局,促进山东文化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关于齐鲁文化的区域性研究报告(7)
关于齐鲁文化的区域性研究报告(7)齐鲁文化的区域性研究报告(7)齐鲁文化,又称为山东文化,是在西汉时期开始形成的一门独立的文化,它具有独特的文学、艺术和历史传统。
齐鲁文化以山东省和部分周边地区为主要表现形式,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文化之一。
齐鲁文化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在文学艺术、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俗习俗、语言文字、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有独特的特点。
这种文化的主要特征在于它具有浓郁的民族情怀和神秘而古老的历史传承,以及独特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
齐鲁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山东半岛地区曾经是一种相对繁荣的文化。
齐鲁文化的影响力在西汉时期就开始显现,不仅在当时流行的文学作品中有着重要的体现,而且还吸引了当时文人学者的注意,并对当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齐鲁文化的文学作品古老而丰富,经典著作如《乐府》、《诗经》、《后汉书》、《史记》等都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优秀代表作品。
在古代文学中,齐鲁文化的文学影响力极大,其文学作品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成就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不可磨灭的。
齐鲁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独特多彩的,其中最著名的艺术类型包括齐鲁民歌、皮影戏、茶壶艺术、诗歌画等,这些艺术形式都是山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代表齐鲁文化的独特魅力。
齐鲁文化的传统也是非常丰富的,它集中体现在宗教信仰、民俗习俗、语言文字、生活方式等方面。
山东半岛的宗教传统主要是以道教为主,而在民俗习俗方面,齐鲁地区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传统的民间习俗包括按摩、渔家乐、抓鱼、游览、舞龙、进火、浴池等,都是当地人们喜闻乐见的。
此外,齐鲁地区还有独特的语言文字,其中最著名的是“齐鲁话”,它是齐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齐鲁文化是一种独特而古老的文化,它拥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独特的文学、艺术和历史传统。
齐鲁文化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它成为中国重要的传统文化之一,也是当今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和分析
此外,我们还发现,不同指标对于地区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贡献度存在差异。 例如,在文化资源丰裕度方面,文化遗产和文化设施的贡献度较高,而文化人才 的贡献度相对较低;在产业发展水平方面,产业规模和产业效益的贡献度较高, 而产业结构对竞争力的影响相对较小。这表明,各地区在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时, 需要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2、市场环境日益成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文化产业的市场环境日益成熟。 据统计,中国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逐年增长,文化消费需求呈现出多元化、 个性化的特点。同时,一大批新型文化业态涌现出来,如短视频、网络直播、虚 拟现实等,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3、产业发展迅速,成为经济增 长的新引擎
三、未来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 趋势预测
1、数字化与智能化将成为发展 重点
未来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将更加注重数字化与智能化。随着互联网、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将加速与新技术融合,推动文化产业转型 升级。例如,数字创意产业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包括虚拟现实、增强现 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谢谢观看
2、融合发展成为主流趋势
未来中国文化产业将更加注重融合发展。不同门类的文化产业将加速融合, 形成更加完善的文化产业链。例如,影视制作、文学创作、音乐、游戏等不同门 类将在数字化平台上实现深度融合,推出一批具有跨界影响力的文化产品。此外, 文化产业还将与科技、旅游、教育等领域进行深度融合,进一步拓展文化产业的 内涵和外延。
根据评价结果,我们发现,东部沿海地区如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文化产 业竞争力相对较强,而中西部地区如湖南、甘肃、青海等地的文化产业竞争力相 对较弱。这表明,目前东部沿海地区在文化产业发展和资源配置方面具有较大优 势。
浅谈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2020年第04期学术专业人文茶趣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课题名称“新动能背景下山东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项目编号QN201906125作者简介:崔琰(1988-),女,山东济南人,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信息化教学。
收稿日期:2020年3月28日。
0引言我省作为儒家传统文化的发源地,齐鲁文化发源地,文化历史悠远绵长,是中华文化发祥地之一,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当前的经济新形势下,文化与经济更加融合,文化产业升级和替换趋势明显,我省的文化发展正面对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文化发展的问题也急需解决。
1目前山东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遭遇的问题(1)市民文化消费需求不高。
文化消费力低。
虽然我省称为文化产业大省,但是我省文化消费能力却与丰厚的文化资源储备不相当。
有关数据显示和国际经验计算,我省文化消费缺口巨大。
我省地域发展差异大,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差异,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样呈现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从近些年来看,济南等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的文化产业就呈现态势良好,发展水平相对更高,文化消费能力也更强。
但是相对于省内许多地区,较为偏僻落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文化产业就显得十分不乐观。
省内发布报告称,文化产业发展落后的原因在于文化市场活力的缺失,文化消费的需求不够大,文化产品价格和居民收入水平不相称,文化创新性不够高[1]。
(2)对传统文化的发掘运用不够,新兴文化产业不够成熟。
山东省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优势,拥有着独特的齐鲁文化资源,理应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但是却并没有的得到很大的发展,目前还存在着许多文化资源,如民间工艺等没有得到更一步的开发了解,文化品牌优势不够明显,加上文化产业发展时间尚短、水平低,导致省内文化产业的发展缺少了行业的链接支撑,即使拥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却没有好好的开发,没有很好地形成自己的文化发展优势。
我省文化资源丰富,齐鲁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等都具有很强的融合特征,这些资源能与周边区域有着协同性的发展,这就需要对这些文化进行整体上的系统处理,规划好文化发展的道路。
全口径中国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研究基于三阶段DEA模型和超效率DEA模型的分析
全口径中国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研究基于三阶段DEA模型和超效率DEA模型的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对全口径中国文化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深入研究,运用三阶段DEA模型(数据包络分析)和超效率DEA模型作为主要的分析工具。
文化产业作为现代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效率问题不仅关系到产业自身的健康发展,也对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首先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文化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初步分析。
三阶段DEA模型能够有效地消除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对效率评估的影响,从而更准确地反映文化产业的核心效率。
在第一阶段,我们利用DEA模型计算出各文化企业的效率值;在第二阶段,通过SFA模型(随机前沿分析)分离出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在第三阶段,调整投入值,重新计算效率值。
为了进一步揭示文化产业效率的内在差异和潜力,本文还引入超效率DEA模型进行深入分析。
超效率DEA模型能够对DEA有效的决策单元进行进一步的效率评价,从而发现文化产业中的优秀企业和潜在改进空间。
通过这一模型,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文化产业中各企业的效率状况,为政策制定和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本文的研究旨在通过三阶段DEA模型和超效率DEA模型的综合运用,全面、深入地分析全口径中国文化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率,以期为文化产业的高效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
二、文献综述文化产业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投入产出效率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对于文化产业效率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数据包络分析(DEA)和随机前沿分析(SFA)等。
其中,DEA模型因其无需设定具体的生产函数形式、无需估计参数、能够处理多投入多产出问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文化产业效率的评价中。
在DEA模型的应用上,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和创新。
传统的DEA模型主要关注决策单元(DMU)的相对效率评价,而无法对有效DMU进行进一步的比较和排序。
第十一届山东省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
第十一届山东省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书籍类一等奖1. 山东省民营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模式构建研究杨涛山东英才学院二等奖1. 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知识创新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问题研究王玉梅烟台南山学院2. 中国国民收入核算矩阵的编制与应用研究周南南等青岛科技大学山西财经大学3. 统计实务徐冰济宁市统计局三等奖1. 扶贫互助资金合作社运行现状及运行机制研究——以山东省为例高杨山东青年政治学院2. 海洋生态经济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陈东景青岛大学3. 2016青岛市统计课题研究与分析汇编李刚青岛市统计局4. 供应琏视角的营运资金管理研究张先敏青岛科技大学5. 临沂统计治理现代化探索与实践张凡春临沂市统计局优秀奖1. 基于性别视角的收入分配研究高艳云青岛大学2. “十二五”青岛发展统计报告李刚青岛市统计局3. 薛暮桥在山东解放区时的对敌经济斗争张凡春等临沂市统计局4. 煤矿动力灾害危险性预测方法研究边平勇山东科技大学5. 教育统计的世界——统计原理与SPSS应用张黎青岛大学6. 统计学基础阮红伟青岛大学7. 山东高校社会服务能力研究李波临沂大学课题类一等奖1. 济南市科技创新报告肖辉等济南市统计局2. Hadoop技术在政府统计大数据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胡宝芳等山东女子学院3. 建立人才发展统计体系的对策研究司江伟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4. 青岛工业转型升级实证探析与提质增效路径研究尹正德青岛市统计局5. 山东半岛城市群空间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关系及优化研究单宝艳等山东建筑大学6. 不同养老模式下养老机构老年人医疗服务评价研究吴炳义等潍坊医学院7. 大数据背景下的超网络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索琪青岛科技大学8. 一体化住户调查数据质量控制及评估方法研究王象永等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9. 大数据视角下基于“一套表”的工作模式研究张芳丽等山东农业工程学院10. 青岛市从需求侧总量拉动向供给侧结构推动的经济发展路径研究张德祥青岛市统计局11. 乘势经济新常态力拔江北第一县——“千年商都”即墨案例研究宋书国即墨市统计局12. 基于空间统计技术的中国省域人力资本空间聚集和溢出效应研究徐珊等山东青年政治学院13.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优势统计研究郭思亮齐鲁师范学院14. 现代科学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研究王霞等山东建筑大学15. 低碳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刘中文等山东女子学院16.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与融合——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研究杜培林等济南大学17. 生产安全事故大数据处理及其开发应用研究周江涛等滨州学院二等奖1. 新型城镇化驱动下山东省单位型就业空间布局优化策略研究赵虎等山东建筑大学2. 山东省农产品流通体系效率测评及影响因素研究王能等德州学院吕晶等枣庄市统计局3. 转型升级结硕果突破瓶颈谋振兴——“十二五”末期枣庄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探析4. 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测度模型研究李娜等山东协和学院5. 山东省生态效率统计测度方法研究宗科等山东科技大学6. 提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与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关系问题研究徐晶济宁市统计局7. 低碳经济下我国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高朋钊等山东女子学院8. 经济时序数据的季节调整方法及应用研究刁艳华等山东协和学院9. 济南市区域性经济中心建设的数量分析孙夕良等济南市统计局10. 山东省城乡社会保险非均等程度测定及其改进路径研究黄俊祺等山东女子学院11. 大数据背景下旅游统计创新研究单铭磊等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王东翔青岛市统计局12. 青岛市金融业和“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现状评价及加快发展的对策研究13. 新常态下枣庄县域经济协同发展问题研究陈成等枣庄市统计局14. 山东省各地市城镇化水平与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协调发展分析戴金辉等山东工商学院15. 加快“文化+”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产业换档提速林清济南市统计局16. 县级政府资产负债表及其信息披露研究国凤兰等山东科技大学17. 综合化网络问卷调查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盛雯雯等日照职业技术学院18. 德州市产业结构与城镇化关系研究张学荣德州市统计局19. 山东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田刚元等滨州学院20. 山东省宏观税负水平测度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徐维爽齐鲁师范学院21. 即墨市“智慧统计”建设与应用研究宋书国即墨市统计局杨世涛等德州市统计局22.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德州市区域经济实力比较及加快发展路径研究23. 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与CFO性别相关性的模型构建与统计分析吕宏等山东女子学院24. 山东省区域循环经济统计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李婧等山东协和学院25. 青岛市市北区产业竞争力评价薛纪宾市北区统计局26. 山东省智慧城市建设评价模型研究李吉英等滨州学院27. 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王象永等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28. 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研究王战友等山东管理学院29. 基于二维不确定语言变量定性数据的统计分析与应用研究荣丽丽等山东广播电视大学30. 基于贝叶斯统计的供应琏金融风险测度分析刘建勇等鲁东大学31. 基于SPSS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大学生创业影响模型构建研究赵德忠等淄博职业学院32. 滨州市“四上”企业现状、问题简析及促进纳新工作对策王智童等滨州市统计局33. 依托物联网无缝数据采集技术提升工业能源数据统计质量对策研究贾萍等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于海生等鲁东大学34. 青荣城际铁路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业影响的测度研究及实证分析35. 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研究——以中小企业为例谭振梅等山东女子学院三等奖1. 培育枣庄经济增长新动能的战略思考沈道坦等枣庄市统计局2. 从经济普查看德州市工业发展王惠德州市统计局3. 基于SWOT分析模型的青岛市民营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刘俐娜青岛市统计局4. 基于Agent建模与仿真的低碳生态城市统计测度方法及应用研究刘中文等山东女子学院5. 抢抓“全域旅游”新机遇打造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周晓静曲阜市统计局6. 生态文明建设统计测度方法研究于法家等菏泽市统计局7. 城市商业综合体数据贡献现状调查报告刘晓彬市南区统计局8. 电子商务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统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李华等淄博职业学院9. 新常态下临沂经济增长动力研究程凯等临沂市统计局10.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绿色房地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刘桂菊等泰山学院11. 变点检测问题的现代非参数统计推断及其应用李强等泰山学院12. 服务业品牌价值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李画画等山东科技大学13. 我国新能源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赵克杰山东建筑大学14. 以技改投资为突破创新驱动青岛工业转型升级王元青岛市统计局15. 基于环境承载力分析的山东省低碳旅游景区门票动态定价研究高朋钊等山东女子学院16. 基于因子分析的山东省文化产业竞争力定量评价与提升对策研究刘凯等滨州学院17. 新型城镇化测度及其与经济发展关系统计研究——以山东城市群为例于晓红山东英才学院18. 缺失数据下可加部分非线性模型的统计推断及应用周小双等德州学院19. 青岛海洋经济发展路径及前景目标的展望与研究刘俐娜青岛市统计局20. 银信合作视阈下影子银行统计监测研究林飞等山东协和学院21.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智慧旅游综合评价研究张孝丽等山东协和学院22. 莱西市石墨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孙世盛莱西市统计局23. 山东省汽车运输企业能源消耗统计模型的研究李秀芬等日照职业技术学院24. 基于ESDA的山东省城市化格局及演变研究王林林等滨州学院25. 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吕鹏山东英才学院26. 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消费的相关性研究崔元丽等山东协和学院27. 新型城镇化对青岛市居民生活用能影响的实证研究王东翔青岛市统计局28.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能源利用效率评价研究黄利国等滨州学院29. 基于Hadoop的数据挖掘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研究王黎峰等山东青年政治学院30. 枣庄绿色发展的SWOT分析于亚波等枣庄市统计局31. “互联网+”时代的政府统计创新研究侯延香等山东建筑大学安洪庆等潍坊医学院32. 基于倾向指数模型的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程度测度及实证应用研究33. 空间统计方法在传染病研究中的应用杨丽等潍坊医学院34. 基于云平台的海量交通数据统计分析孙洪峰等山东女子学院35. 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看枣庄工业转型吕晶等枣庄市统计局36.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效益的产生与作用机理研究张国宾等李沧区统计局37. 文化产业统计系统优化路径探析郭继文山东交通学院38. 黄河三角洲绿色制造绩效评价及实施模式研究王伟等滨州学院39. 基于个人效用与健康的最优退休年龄实证分析张智涛等滨州学院40. 基于ISO26000中国产品海外形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吕臣等泰山学院41. 贝叶斯分层分析模型及其应用研究张凡春等临沂市统计局42. 联网直报背景下区县政府统计管理体制优化研究王娜娜泰山区统计局43. 我国保险业统计分析与建模研究赵长利等山东交通学院44. 山东省循环经济测度指标与评价方法研究姜山等滨州学院45. 新常态经济背景下经济增长人力资本投入统计指标因素分析白丽苹等泰山医学学院46. 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研究董凤鸣等菏泽学院47. 我国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研究赵小燕等山东管理学院陈绍武等曲阜市统计局48. 释放政策减税红利激活企业发展动能——“营改增”对曲阜企业发展和财税收入影响的调研分析优秀奖1. 山东省食品产业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研究王辉等德州学院2. 特征价格方法在房地产价格指数编制中的应用研究袁忠香等临沂大学3. 山东省上市公司商业信用风险机理与评估研究张文华等淄博职业学院4. 济南城镇中低收入阶层住房保障体系研究高斌等山东女子学院5. 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治理研究——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李晓泰山医学学院6. 移动互联时代山东零售服务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秦晓庆山东英才学院7. 空间统计方法及其在大气污染统计中的应用研究闫保英等山东农业工程学院8. 基于制度系统灰关联熵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度量与实证分析刘伟等潍坊学院9. 当代女大学生创业意识调查与能力培养研究高斌等山东女子学院10. 推动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的统计研究苏玉等日照职业技术学院11. 关于山东省制造业民营企业发展状况的调研分析谷振涛等山东英才学院12. 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研究杨静等淄博职业学院13. 县级医院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李磊等泰山医学学院14. “互联网+”模式应用思考与研究——平度“农村淘宝”项目运纪春英平度市统计局营情况调研报告15. 枣庄电子商务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于亚波等枣庄市统计局16. 新常态下县区经济结构调整对能源消费影响的统计研究于晓丽等泰山区统计局17. 县乡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研究尹德玉等日照职业技术学院18. 山东体育旅游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研究刘林星等滨州学院19. 基于区位商视角下的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变动的实证分析刘娜等滨州学院20.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融资风险评价研究——以山东省建筑业许凤玉等滨州学院上市公司为例21. BSC视阈下山东省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王申等等山东现代学院22.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众包模式运行效率统计测度研究李瑞雪等山东协和学院23. 山东省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及实证研究温艳等青岛大学24. 基于供给角度的枣庄市经济增长动力分析侯方等枣庄市统计局25. 新常态下枣庄市房地产业发展新特征研究孟祥焱等枣庄市统计局26. 黄河三角洲区域内金融资源配置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统计分析研究彭伟等滨州学院27. 山东省文化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时亚栋等菏泽学院28. 基于云存储环境的非结构化数据存储研究徐栋等日照职业技术学院29. 政府部门间数据资源共享研究任敏等滨州学院30. 环保支出统计研究隋涛等滨州学院31. 非线性季节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研究杨华等淄博职业学院32. 物流产业统计核心指标体系及管理研究解京淑等淄博职业学院33. 大数据时代电子商务产业数据管理与共享机制研究郑志新等聊城大学34.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评估体系研究魏青琳等山东协和学院35. 工效学用户测评抽样设计及抽样精度研究李莉莉青岛大学36. 经济结构调整对能源消费影响的统计研究周志刚等潍坊学院37. 大数据背景下统计理论和方法创新研究报告康梅娟等临沂大学38. 大数据背景下政府统计管理及质量创新研究张晓敏等临沂大学39. 山东省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切入路径与模式选择赵琳等山东英才学院40. 基于大数据的小微企业信息采集及挖掘研究赵红艳等山东英才学院41. 新型城镇化测度与经济发展关系统计研究张玲菏泽学院42. 基于实时数据交换的统计方法与平台研究陈卓艳等山东科技大学43. 大数据时代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与预测方法研究黄培花等滨州学院44. 非结构化数据分析及应用研究董茜等山东管理学院45. 网络入侵异常行为检测统计方法研究冯敏等泰山医学学院46. 大数据环境下云计算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研究王晓燕等山东协和学院47. 抢抓“互联网+”重大机遇着力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曲阜市电子商务现状调研分析张婷婷等曲阜市统计局曲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48.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与旅游消费的关系研究宗荃等山东女子学院49. 构建国家诚信体系背景下高校就业统计指标体系研究孙士生等临沂大学50. 时间序列数据的小波分析方法研究王怀亮等菏泽学院51. 曲阜市镇街主体功能区建设调研报告陈绍武等曲阜市统计局52. 大数据背景下政府统计模式改进研究王红娟等临沂大学53.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政府统计改进研究李明娟等临沂大学54. 低相关序列在统计信息安全中的应用任文丽等德州学院55. 随机辛算法在统计力学中的应用尹秀玲等德州学院56. 金融随机模型参数估计及其算法研究韩潇等山东农业工程学院57. 曲阜市企业上市资源情况调研报告陈绍武等曲阜市统计局曲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58. 现代信息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研究陈巩等滨州学院59. 基于S-粗集理论的数据分析模型及其在德州市经济数据统计中的应用于秀清等德州学院60. 建筑业总部与分部统计规范的实践讨论张祥伟等阳谷县统计局61. 基于Ontology的数据挖掘研究贾保先等聊城大学论文类一等奖1. 基于HADOOP的大数据描述统计分析宋廷山等齐鲁师范学院2. 我国公路运输价格指数编制研究——以济南市为例胡海清等山东英才学院3. 第三产业份额提升是结构红利还是成本病李翔等曲阜师范大学4. 补齐软实力“短板”拓展“走出去”空间——青岛市建筑业“一带一路”建设实施路径研究孙辉等青岛市统计局5.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中国节约集约用地政策演进分析吕晓等曲阜师范大学6. 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协调效应研究王文波等青岛大学7. 关于改进综合考核群众满意度调查工作的若干思考沈道坦枣庄市统计局8. 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视阙下的区域创新平台构建——基于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的研究李治国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9. 制度变迁、路径依赖与经济增长的模型与实证分析——兼论中国制度红利杨友才青岛科技大学10. 基于线性协整与面板协整的失业保险基金支出促进就业功能研究董芳等滨州学院11. 中国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空间关联效应分析——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林春艳等山东财经大学二等奖1. 青岛民生服务业发展品质探析姚栋青岛市统计局2. 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长度和上游度的测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的研究马风涛山东科技大学3. 平阴县金融运行分析报告李新平阴县统计局4. 青岛市快递业发展研究石岩青岛市统计局5. 基于SBM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中国海洋经济效率评价研究赵林等曲阜师范大学6. 平阴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分析麻荣玉等平阴县统计局7. 资本深化与我国消费率的关系研究丁建勋青岛理工大学8. 积极培育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助推消费品市场升级发展刘琴等槐荫区统计局9. 逐鹿江北:竞争力视野下的即墨市——全国十强县(市)比较分析研究赵玉梅即墨市统计局10. 城镇化进程中农户宅基地退出的决策行为及影响因素于伟等曲阜师范大学11. 组合类信用互换BDS的定价研究吴健华等济南大学12. 结构参数,出口固定投入成本与贸易扩展边际张凤青岛理工大学13. 中国财税政策的环境治理效应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张玉青岛科技大学14. 基于实物期权法的海域使用权定价研究闻德美等山东科技大学15. 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路径研究李厚银菏泽市统计局16. 我国城镇社会保障均等化的省域差异及空间格局时涛等泰山医学院17. 城镇化水平与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协调发展的测度戴金辉等山东工商学院18. 中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研究:基于ZPP和KMV模型李莉莉青岛大学19. 基于非参数统计方法对股票收益率的实证分析孔令苹微山县统计局20. 基于变结构copula模型的股票市场分析刘昆仑齐鲁师范学院21. 改进的灰色预测模型及其应用沙秀艳等曲阜师范大学22. 大数据视角下关于跨部门基本单位名录库的思考陈爱伟等山东农业工程学院23. 滨州市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陈淑清等滨州学院三等奖1. 从统计综合指数视角探寻青岛如何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李刚青岛市统计局2. 复杂统计方法在黄海西海岸极端降水趋势及成因研究中的应用王怀亮等菏泽学院3. 临沂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及对策研究张凡春临沂市统计局4. 金融业发展对即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赵玉梅即墨市统计局5. 交通基础设施空间非均衡测度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吕承超青岛科技大学6. 互联网+时代对德州传统制造业转型的思考刘行德州市统计局7. 滨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与政策支持研究宋晓健滨州市统计局8. 即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探析丁松兵即墨市统计局9. 企业能源统计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周红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彭利达等山东管理学院10. 机构投资者是现金分红的内生动力吗——基于异质机构投资者的经验研究11. 基于非期望产出SBM模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测算王景波山东科技大学12. 大数据时代统计创新能力分析赵明霞阳谷县统计局13. 基于财政金融激励视角的特色小镇统计评估体系研究赵锦华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央商务区开发建设管理服务中心14. 要素价格扭曲、资本深化与我国消费率朱晓媛等青岛理工大学15. “中国梦”实现过程的中国经济总量和人民生活水平预测吴庆军曲阜师范大学16. 非寿险未决赔款准备金评估的平滑化方法研究邱艺伟滨州市统计局17. 基于改进LDA主题模型的社会网络话题发现算法iMLDA 仇丽青等山东科技大学18. 我国金融生态对经济增长影响的非线性特征解析逮进等青岛大学19. 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估计研究吴健华等济南大学20. 非寿险公司经营风险统计模型研究闫春等山东科技大学21. 浅议新常态下工业结构调整的必然性赵明霞阳谷县统计局22. 新常态下济宁市产业转型升级问题探究孔令苹等微山县统计局23. 纵向数据下变系数部分非线性模型的经验似然推断周小双等德州学院24. 基于随机模拟的统计模型计算及实证分析邵伟等曲阜师范大学25. 内生性回收率与信用风险度量研究吴健华等济南大学26. 山东省县域经济的空间分异及其成因杜霞枣庄学院27. 因子模型中正交旋转方法的改进张颖等济南大学28. 基于GM(1,1)幂模型的振荡统计数据预测陈继光山东英才学院29. 社会转型时期城市阶层的阶梯消费王琪等青岛科技大学30. 中国低碳经济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张庭发齐鲁师范学院31. 山东省移动终端消费习惯分析李雪萍等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省统计局32. 浅谈设施农业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范荣梅平阴县统计局33. 变结构pair copula模型在金融危机传染分析中的应用刘昆仑齐鲁师范学院优秀奖1. 山东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测度及动态融合关系实证检验刁艳华等山东协和学院2. 应用新方法 HOMR-HOM均一化1961~2010年北疆最高和最低气温张延伟济南大学3. 滨州市城区苔藓植物主要重金属含量的调查与分析李玉玺等滨州学院4. 依法治统势在必行武颂沂水县统计局5. 输血病案质量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于龙广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6. 浅析二胎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孔令苹微山县统计局7. 如何减小问卷调查中的调查员相关误差胡顺奇枣庄学院8. 基于组织层面变量企业文化的测量方法王炳成等山东科技大学9. 平阴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现状及问题的探讨范荣梅平阴县统计局10. 县域经济由经济增长型向统筹发展型的转变探析赵明霞阳谷县统计局11. 社区文化认同响应旅游开发的模型研究及个案分析单铭磊山东青年政治学院12. 欧元区国家银行风险与主权风险的关联性研究杨继梅青岛科技大学。
齐鲁文化调研报告主要内容
齐鲁文化调研报告主要内容齐鲁文化调研报告主要内容:齐鲁文化,简称鲁文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重要的地方文化,主要集中在山东省的齐鲁大地,涉及到的范围广泛。
本次调研报告主要围绕齐鲁文化的起源、发展、特点以及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展开研究。
以下是主要内容:一、齐鲁文化的起源:齐鲁文化起源于古代山东地区的齐国和鲁国,在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春秋战国时期达到了鼎盛时期。
它以孔子为代表,弘扬了儒家思想和道德伦理,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齐鲁文化的发展:齐鲁文化在历史上有着较长时间的持续发展。
它以山东为核心地带,逐渐发展成为山东省的主要文化形态。
齐鲁文化主要表现在山东地区的各个方面,包括语言、饮食、民俗、建筑、工艺美术等。
三、齐鲁文化的特点:齐鲁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的特点,它既吸收了古代中国各地的文化特点,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貌。
齐鲁文化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注重道德伦理,弘扬传统价值观念,重视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齐鲁文化对当地经济的影响:齐鲁文化对山东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齐鲁文化是山东地区独特的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前来参观和投资。
同时,齐鲁文化也带动了当地旅游、餐饮、手工艺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五、齐鲁文化对当地社会的影响:齐鲁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当地社会具有积极的影响。
齐鲁文化强调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注重传统道德的培养,对于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质和社会和谐度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齐鲁文化也促进了山东地区的文化建设和社会文明进程的发展。
总结:齐鲁文化是山东地区的独特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注重道德伦理,对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齐鲁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山东地区的文化建设和社会和谐度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我们更加重视和保护。
齐鲁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影响力提升探析
齐鲁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影响力提升探析齐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与核心,表现出自强不息、重视经济,崇尚人本,天下为公,诚信友爱,仁者爱人的基本精神,对当今政治和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挖掘齐鲁文化的核心价值,提升齐鲁文化的影响力,一要发挥政府主导功能,二要利用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等各类载体,三要结合山东区域实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标签:齐鲁文化;齐文化;儒家;山东精神以儒学为代表的齐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对于当代政治、社会发展及社会主义治理体系的构建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以当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来审视齐鲁文化的当代价值、功能和作用,有助于使我们对齐鲁文化的认识更具时代性,有利于更好地挖掘和继承齐鲁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提升齐鲁文化的影响力,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为文化建设提供思想基础和理论支撑,实现“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
一、齐鲁文化的内涵齐鲁文化中的“齐鲁”不仅是表示空间的概念,还是一个表示时间的概念。
作为空间概念,“齐鲁”指山东地区在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最大诸侯国齐国和鲁国;作为时间概念,齐国和鲁国两个诸侯国在历史上皆存在了800年左右,其后为其他诸侯国所灭。
但虽然政权被灭,齐鲁两国的文化体系和思想成果却传承下来,并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
与燕赵文化、秦楚文化等地域文化一样,齐鲁文化在长久的历史发展中表现出丰富的内涵。
齐鲁文化的最早形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自秦汉以来,齐鲁文化逐渐融合到中华传统文化之中,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学界在探讨齐鲁文化的结构时,一般认为齐鲁文化包含了齐文化和鲁文化两个文化圈。
齐文化侧重“功利”,较重视耕战、农业发展;鲁文化注重“道德”,较重视伦理规范与道德规则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齐文化与鲁文化两种文化在发展中逐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齐鲁文化。
我们可以把齐鲁文化理解为“以先秦齐、鲁两国文化为内核和主干,以两国文化的渊源发生和延续展现为主要描述对象的文化。
齐鲁文化传播社会调研报告
齐鲁文化传播社会调研报告齐鲁文化传播社会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和目的齐鲁文化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在当今社会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次社会调研的目的在于了解齐鲁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播情况,分析其对社会的影响,为进一步传承和推广齐鲁文化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范围覆盖了不同年龄层、社会阶层和地域的人群。
问卷内容包括对齐鲁文化的了解程度、传播途径、对齐鲁文化的认同感等问题。
共收集回收有效问卷500份。
三、研究结果1. 对齐鲁文化的了解程度调查结果显示,超过60%的被调查者对齐鲁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其中大部分人通过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了解齐鲁文化。
但也有超过30%的被调查者对齐鲁文化知之甚少,甚至完全不了解。
2. 齐鲁文化的传播途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齐鲁文化的传播途径主要集中在传统媒体上,比如电视剧、电影、纪录片等。
同时,齐鲁文化的传播也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通过微博、微信等传播途径传播。
3. 对齐鲁文化的认同感大部分被调查者表示对齐鲁文化有一定的认同感,认为齐鲁文化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他们认为齐鲁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包括仁、义、礼、智、信等,这些价值观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对社会的影响1.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齐鲁文化作为地域文化的代表,在传播过程中有效地促进了山东地方经济的发展。
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推动地方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2. 塑造地域自豪感齐鲁文化的传播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还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地域自豪感。
居民对齐鲁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促使他们对家乡更加热爱,同时也增加了社会凝聚力。
3. 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齐鲁文化的传播不仅仅是为了当下的社会需求,更是为了将这一宝贵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通过传播,人们对齐鲁文化的认知得到提升,有助于保护和传承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
五、结论和建议通过本次社会调研,我们了解到齐鲁文化传播在当代社会中的影响和挑战。
基于资源禀赋理论的山东文化产业竞争力分析
基于资源禀赋理论的山东文化产业竞争力分析作者:范丹来源:《智富时代》2016年第07期【摘要】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其核心在于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山东作为经济大省和文化大省,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在资源禀赋理论的基础上,从有形的物质文化资源、无形的精神文化资源和文化智能资源三个维度,分析山东文化产业的资源禀赋,以期为山东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一些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资源禀赋;山东;对策与建议一、引言我国政府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我国文化发展的整体质量和水平还不够高,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还不完全适应。
因此,讨论如何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供给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在于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
山东省是我国的经济大省和文化大省,一方面作为儒家文化的发祥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山东省要想打造成文化强省,不仅需要借鉴其他地区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成功作法,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优化政策环境,还需要在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的基础上,分析自身的文化资源禀赋,找到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着力点。
二、山东文化产业的资源禀赋分析(一)资源禀赋理论简述资源禀赋理论,最早是由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
他们认为在社会生产过程中,需要投入多种生产要素,不仅包括劳动力和资本。
他们认为,在各国生产技术相同的情形下,生产要素价格的不同带来产品生产成本的不同,从而导致产品价格的差异。
而这种生产要素价格的不同是由各国的生产要素的丰裕程度,即相对禀赋的差异不同决定的。
根据资源禀赋理论,各国专门生产密集使用其具有相对资源禀赋优势的产品,进行出口,进口密集使用其相对资源禀赋劣势的产品。
通过运用资源禀赋理论,可以分析山东省文化资源禀赋,为提升山东文化产业竞争力找到相应的着眼点。
(二)山东文化产业的资源禀赋分析山东省作为文化大省,具有富集的文化资源禀赋。
文化创意产业的国内外市场对比与竞争力
文化创意产业的国内外市场对比与竞争力一、引言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当今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外市场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就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对比与竞争力展开讨论。
二、国内市场对比1. 市场规模国内市场庞大,具有巨大的潜力。
中国人口众多,且消费能力不断提升,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
2. 流行文化中国拥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流行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中国传统文化、民间艺术以及流行音乐、电影、动漫等都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3. 政策支持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给予了广泛的支持。
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鼓励创意产业的创新和发展,从政策层面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有利环境。
三、国外市场对比1. 市场竞争国外市场竞争激烈。
许多发达国家拥有成熟的文化创意产业,具备先进的技术和创新能力,对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构成了一定的竞争压力。
2. 品牌影响力一些外国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积累了较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品牌形象。
相比之下,中国的文化创意品牌的国际知名度相对较低,品牌影响力有待提升。
3. 文化输出部分发达国家通过有效的文化输出策略,在国外市场上获得了成功。
他们将本国文化巧妙地融入到产品和服务中,赢得了国际消费者的青睐。
在这方面,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四、竞争力分析1. 创新能力文化创意产业需要不断创新,以满足市场需求。
在这方面,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差距并不大,关键在于文化创意企业是否能够加大研发投入,培养创新人才,并与其他产业形成良好的合作。
2. 品质与服务在国外市场上,对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较高。
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需要更加注重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
3. 市场营销能力市场营销能力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要在国内外市场上脱颖而出,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加强市场营销手段和渠道建设,提升品牌影响力。
五、结论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内外市场上都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但也面临一定的挑战。
山东省文化产业的SWOT
山东省文化产业的SWOT 分析张帆1,王飞2(1.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8;2.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100871)[摘要]山东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被誉为“齐鲁之乡、礼仪之邦”。
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山东省具有的优势是文化资源丰富,经济实力雄厚,政府支持力度大;存在的劣势是区域内部差异明显,文化产业人才匿乏,文化资源市场化能力较弱;面临的机遇是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各类博览会的推介契机;面对的挑战是消费需求旺盛,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冲击。
大力发展山东省文化产业,要培养文化人才,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价值链条,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根据文化产业不同类别,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参与国有文化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形成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从而推动山东省文化产业加快市场化进程。
[关键词]山东省;文化产业;SWOT 分析[中图分类号]F264.9[文献标识码]ASWOT Analys is of the Cultural Indus try in Shandong ProvinceZHANG Fan,WANG FeiAbs tract:Shandong is one of the originating place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honored as "homeland of Qi and Lu,the ancient kingdoms of courtesy".In developing cultural industry,Shandong has its advantages in terms of rich cultural resources,tremendous economic strengths,and great support of the government;its disadvantages include larg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internal parts of the region,insuf-ficient supply of professionals of cultural industry,and weak marketization ability of cultural resources.The opportunity comes from the vigorous policy support of the government and various expositions.Challenges facing Shangdong are the exuberant consuming demand and the impact of economic and cultural globalization.To vigorously develop the cultural industry in Shandong,we need to cultivate cul-tural talents,optimi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complete the industrial value chain,and deepen institutional reforms.In addition,we shall proactively invite private and foreign capital to invest in the shareholding reform of state-owned cultural enterprises according to various types of cultural industries to form an industrial pattern of multiple ownership systems to advance the marketization progress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in Shandong.Key words :Shandong province,cultural industry,SWOT analysis[收稿日期]2012-11-19[作者简介]张帆(1983-),女,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山东省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基于主成分和区位熵
关键 词 : 区位熵 ; 主成分分析 ; 产业集聚 中图分类号 : 2 G 1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2— 3 2 2 1 ) 1— 0 0— 4 17 7 1 (0 2 0 0 8 0
S a do g Cu t r lI d sr m p ttv n s a y i— h n n lu a n u t y Co e i e e sAn l ss i
B sd o rn ia o o e ta d teL c t n Qu t n ae n P ic l mp n n n h o a o oi t p C i e
7 年来 , 山东省文化改革发展成绩显着 。全省文化 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2 %左右 ,09 0 20 年文化产业增 加值 1 4 0亿元 , 比增长 1% , 于同期 G P增 0 同 5 高 D 幅 , 广东 、 继 北京 之 后 , 化产 业 增 加 值 也 突 破 了千 文 亿元大关。虽然文化资源如此丰富 , 山东省却面临 着文化资源的产业要素发掘不够 的窘境 , 本土文化 产品特色不鲜明、 品种不丰富、 包装不时尚, 缺乏系 统超前 、 视角独特的二次开发 , 各种文化资源要素得
— —
基 于 主 成 分 和 区位 熵
张彦 国, 丽梅 王
( 山东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 , 山东 济南 2 0 1 ) 5 04
摘
要 : 区域竞争 日 在 益激烈 的背景 下, 文化产业竞争力对提 升地 区的竞 争能力至 关重要 的。运 用主成 分分析 法
和区位 熵法对山 东省文化产 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与集聚程度进行研 究 , 结果表 明文化产 业增 加值与 文化 文物 事业
增强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研究
BUSINESS CULTURE 商业文化COLUD BROWSE 云浏览2020.11NO.484118文 / 孟 洋齐鲁优秀文化内容丰富,在人民群众中具有深厚的基础,在文化领域具有崇高的地位。
优秀齐鲁传统文化的价值不容置疑和否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充分利用齐鲁优秀文化的精华,发挥其更大的时代作用,让古老的智慧焕发出新的活力,服务于当代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并且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处于不败地位。
因此,扩大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发掘更多优秀文化因子,寻找更多方法措施,为提升综合国力而努力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就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扩大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的方法和重大意义展开探讨。
齐鲁文化构成和内涵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文化“谱系”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历史文化名人来看,齐鲁大地孕育出了:孔子、孟子、孙子、墨子、荀子等一系列文化先贤,还有王羲之、李清照、蒲松龄、董仲舒等一系列书法家、诗词家、文学家、政治家等等。
从百家流派来看,这里有儒家文化、墨家文化、兵家文化,还有极富地域特色的工匠文化、齐文化等等。
从文化艺术分类来看,齐鲁优秀文化涉及到诗词、音乐、天文、地理、药学等等。
从具体文化含义来看,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从春秋大义到治国理政,从尊贤尚功到革旧出新,从民族信仰构建到个人精神家园,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均有涉及,并有所建树。
综合而言,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涵盖范围广泛,在中华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也促进中华文化发展和人民精神滋养。
增强齐鲁优秀文化影响力的有效策略树立文化自信,崇尚文化魅力齐鲁大地上的文化熠熠生辉,文化自信源自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
齐鲁文化中蕴含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修齐治平”、“为政以德”的家国情怀和政治文明、“革故鼎新”的进取精神等等,揭示了人类发展的智慧,至今都在影响着东方大地乃至世界的发展。
增强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首要步骤便是充分认识到齐鲁文化的魅力和为大型,从内心树立起真正的文化自信。
试论开展齐文化研究的现实意义
“ 齐文化 , 就是齐 地齐人 一组组 共 同体 在社会
化 又有着 不 同于鲁 文化属 于它 自身 的 、 明显 的 、 同 样 不容抹 杀 的个性 。“ 就 山东一省 的文化 而论 , 专
过 去笼统 称之 为齐 鲁 文化 , 则 齐文 化 和鲁 文化 实 并 不完全 是一码 事 。 张岱年先 生更说 :齐文化 既 ” “ 与鲁文化 不 同 , 与 三 晋 、 楚 文 化 不 同。 [ 因 又 荆 ” 2
释积极开展 齐文化 研究 的现实 意义 。
一
孔 孟思 想为核 心的鲁 文化 的研 究上 。齐文化 的研 究 在相 当长 的一段 时期 内无形 的被作 为“ 显学 ” 的 鲁文化 研究 的光 芒 给 遮蔽 了。近 年来 , 着齐 文 随
化研究 的广 泛开展 和一大批 齐文化 学者孜孜 不倦 的挖 掘和研 究 , 文 化 的鲜 明特 色 才逐 渐 开始 显 齐
1 O6
二 、 展齐 文化研 究有 利于培 植文 化产业 。 开 助 推 经 济 发 展 。 强 城 市 综 合 竞 争 力 增
明确提 出 了构 建 社会 主义 和 谐 社 会 的战 略任 务 。 中共十六 届 四 中全 会又进 一 步提 出构建社会 主义 和谐 社会 的任 务 。我们所 要建 设 的社 会 主义 和谐 社会 , 就是 民主法治 、 公平 正义 、 诚信友 爱 、 满活 充 力、 安定 有 序 、和 谐 相 处 的社 会 。这 种 关 于 “ 和
现 实意义 。
历史发 展过程 中又互相 影 响 , 互相 融合 , 固然不乏
相近 、 相通之处 , 存在 着不容 忽视 的共性 。但齐文
[ 收稿 日期]2 1 一O 2 0 1 3— 9
[ 作者 简 介]刘 蕾 , , 女 山东 省 淄 博 市 高 青 县人 , 博 市博 物 馆 助 理 馆员 。 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社会科学 SHANDONG SOC IAL SCIENCES
N o. 8 G eneral N o. 168
齐鲁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研究¹
邹志勇
(山东轻工业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山东 济南 250353)
[ 摘要 ] 从齐鲁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基本概念出发, 探析齐鲁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构成要 素, 构建起一个竞争力指标体系, 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获得齐鲁文化产业竞 争力的评价模型, 为评价竞争力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现途径。
36
2、评价体系的构建 首先采取三阶段的技术路线对齐鲁文化产业竞争力理论模型进行构建: 第一阶段主要是通过文献检索, 统计分析提取竞争因素; 第二阶段主要是进行问卷调研和数据分析; 第三阶段主要是通过分析结果, 确定竞 争力层面, 最终构架出齐鲁文化产业竞争力理论模型如图 1所示。¹
图 1 齐鲁文化产业竞争力理论模型 根据理论模型, 齐鲁文化产业竞争力由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竞争力组成, 宏观层面上包括政府要 素、文化资源竞争力因素; 中观层面上包括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特色资源、运营效能竞争力因素; 微观层面上 包括技术水平、人力资源、创意能力、产品形式竞争力因素。然后, 通过设计问卷的统计分析、因子分析, 最终 确定一个具有三级层次结构的齐鲁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如表 1所示。其中第一级层次含 1项指 标, 第二级层次含 10项指标, 第三级层次含 23项指标。
¹ 杨绪忠、张玉玲、刘冶: 5文化产业的基本特征 6, 5市场研究6 2005 年第 7期。 º 花健: 5产业界面上的文化之舞 6,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年版, 第 40 - 55页。 » 冯潮华: 5文化产业若干重要关系问题研究 6, 福建师范大学 2005年博士论文, 第 41- 42页。 ¼康小明、向勇: 5产业集群与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6, 5北京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6 2005 年第 2期。 ½ 花建: 5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内涵、结构和战略重点 6, 5北京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6 2005 年第 2期。 ¾宋彦麟: 5辽宁省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 6,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年博士论文, 第 27- 29页。
¹ 收稿日期: 2009- 04- 09 作者简介: 邹志勇, 山东轻工业学院副教授, 管理学博士, 研究方向: 文化产业管理, 企业集团治理。 项目资助: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 齐鲁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 0, 项目编号: 08CWY J01. ¹ 王申贺: 5山东文化资源优势转换为文化产业胜势的调查分析 6, 5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6 2007年第 5 期。 º 韩英: 5山东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6, 5青年记者 6 2006 年第 5期。 » 范富: 5文化产业: 内涵、特质与定位 6, 5理论探索 6 2005 年第 5 期。 ¼江蓝生、谢绳武: 5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6,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年版, 第 2 - 3页。
¹ 邹志勇、武春友: 5企业集团管理协同能力理论模型研究 6, 5财经问题研究 6 2008年第 9期。
37
续表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齐
文化产业发展与科技进步相结合的程度 U 71
鲁
技术水平 U 7 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的水平 U 72
文
化
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贡献率 U 73
产 业
竞
人力资源 U 8
[ 关键词 ] 文化产业; 竞争力; 评价模型 [ 中图分类号 ] G 124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3) 4145[ 2009] 08) 0035) 04
齐鲁文化历史悠长, 文化资源异常丰富, 内容独具, 个性鲜明, 位于国家正统的文脉) ) ) 儒家文化的发源 地, 中国文化传承的核心地带。孔子、孟子、管子、孙子等许多影响中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杰出思想家、政治 家出自齐鲁大地。齐鲁文化是内化在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中, 具有强大生命力、感召力与亲和力的精神财 富, 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¹ 近年来, 山东省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产业在规模和效益上取得了明显 的成效, 不少城市的文化产业逐步繁荣起来。作为文化集团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步骤, 山东组建了大众报业、 山东广电、山东出版等文化传媒集团, 已成为山东文化产业化运作的龙头, 有力地拉动了山东文化产业的发 展步伐。º 山东文化产业已形成了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 进入蓬勃发展阶段。本文尝 试对齐鲁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内涵、构成、影响因素进行归纳分析, 来构建一个齐鲁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 提出评价齐鲁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方法。
35
域的文化产业活动。¹ 花建提出, 文化产业是以生产和经营商品和服务为主要业务、以创造利润为核心、以 文化企业为骨干, 以文化价值转化成为商业价值的协作关系为纽带所组成的社会生产的基本组织结构。º 冯潮华认为, 文化产业是由市场化的行为主体实施的, 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 而提供文化产品 和文化服务的生产、分配、交换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 总之, 虽然目前对文化产业的认识虽然没有形成统 一的定义, 但就其内涵和外延都形成比较一致的看法。
表 1 齐鲁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齐 鲁 文 化 产 业 竞 争 力 评 价 U
二级指标
政府要素 U 1
文化资源 U 2 产业结构 U 3 特色资源 U 4 运营效能 U 5 基础设施 U 6
三级指标 发展战略是文化产业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U 11 政策扶持包括支持力度和发展空间、公益性文化事业、体制改革等方 面的政策。U12 政府投入、社会融资的金额 U13 促进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方面的程度 U14 文化资源的丰度 U 21 对文化资源和自然遗产的开发利用程度 U 22 结构合理、效益显著的文化产业区域布局 U31 大中小文化企业规模及从业人员 U32 鲁文化、齐文化、红色文化三个文化产业园 U41 黄河文化、运河文化、滨海文化三个文化产业带 U42 文化品牌的知名度、文化产业的创造性 U 51 文化产业的增加值以及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 U52 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 U 61 每千人拥有移动电话数、个人电脑数和国际互联网普及率 U62
采用多层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造齐鲁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模型。首先用层次分析法建立齐鲁文化产业
竞争力的多指标体系, 并计算指标权重, 然后对该权重进行修正, 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计算竞争力指数。¹
1、层次分析法 ( AHP ) 计算权重向量
( 1) 对专家组分层列出判断矩阵群;
鉴于国内外文化产业理论的分析, 定义齐鲁文化产业为: 在文化产业结构布局上, 齐鲁文化产业包括东、 中、西三个文化产业集聚区, 由鲁文化、齐文化、红色文化三个文化产业园和黄河文化、运河文化、滨海文化三 个文化产业带组成; 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为目的而提供齐鲁文化产品或服务的大规模商业活动。 其主体存在着如下特点: 以生产和经营齐鲁文化产品和服务为主要业务, 满足广大消费者的精神和物质消费需 求; 齐鲁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过程就是创意的转化过程; 以创造经营利润为核心, 追求商业利润的最大化。¼
人力资源的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U81 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才占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比例 U82
争
力 评
创意能力 U 9
研发经费占文化企业生产总值的比重 U91 文化创意专业技术人才的数量 U 92
价 U
产品形式 U10
文化产品市场供应量 U 101 文化产品市场满意度 U 10鲁文化产业竞争力 关于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内涵, 国内外理论界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国外研究大多包括这几个方面: 产 业结构及其可竞争能力、基于客户需求的产品及其创新能力、产业价值链及其上下游配合与空间集聚能力、 行业监管及其政策管理能力、技术进步与运用及对业态、竞争优势的影响能力等。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 尔 # 波特提出了目前较为流行的竞争力优势理论, 认为产业是为生产直接相互竞争的产品或服务的企业集 合, 产业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否创造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使该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而国内 研究大多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产业实力、产业效益、产业关联、产业资源、产业结构和产业环境等。½ 从国内 外有关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内容看, 文化产业竞争力是一种系统组合的功能性力量, 一个要素组合结构, 竞争力的来源、强弱或高低决定于诸要素在质、量、空间与时序上的组合形态。 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投入产出的角度看, 文化产业竞争力表现为以最小的投 入获得最大的收益; 从市场占有的角度来看, 文化产业竞争力表现为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占据越来越大的份 额; 从文化产业的内部结构看, 文化产业竞争力表现为文化产业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有效。¾ 综上所述, 齐鲁文化产业竞争力也是一种要素组合结构的功能性能力, 其大小决定于齐鲁文化产业诸要 素在质、量、空间与时序上的组合形态, 并通过生产、销售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 获得竞争优势。 二、齐鲁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以齐鲁文化产业的代表性行业 ( 如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图书馆业、旅游文化业、音像娱乐业、特色 文化产业等 ) 为主, 从整体上分析研究齐鲁文化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着重分析齐鲁文化产业的构成要素, 来 构建一个齐鲁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为齐鲁文化产业竞争力准确定位。 1、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 在对齐鲁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时, 首先要确立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建立主要遵循如下的原 则: ( 1) 目的性原则, 指标体系应是对齐鲁文化产业的本质特征、结构及其构成要素的客观描述, 并为测评结 果的判定提供依据; ( 2) 科学性原则, 指标体系应围绕测评目的, 科学反映竞争力及其特征, 指标概念正确, 含义清晰, 各指标之间不应有很强的相关性; ( 3)系统性原则, 指标体系应涵盖与齐鲁文化产业竞争力相关 的指标, 全面反映竞争力的各个要素和整体情况。并且从中抓住主要要素, 以保证综合测评的全面性和可信 度; ( 4) 有效性原则, 指标体系应合理构造层次数量和指标数量, 能准确反映文化产业竞争力; ( 5) 可操作性 原则; 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应遵 循科学性、系统性和简明 性原则, 还要 遵循可操作性原 则。 ( 6) 实用性原则, 指标体系的设计应考虑现实可能性, 指标的数量尽可能的少而精, 信息集中, 数据资料容易 获得。 评价指标体系中, 对无法采集到数据的指标, 或无法量化的指标, 则以专家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数据, 或 用其他指标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