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院校金融投资课程教学改革

合集下载

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院校金融投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院校金融投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院校金融投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作者:刘继兵马环宇来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第07期摘要:民族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

由于民族院校的学生有相当大的比例来自民族地区,其文化背景、知识水平、风俗习惯均有较大差异,而金融学的相关课程需要较高的文化基础、数理水平和人文素养。

因此,本文结合民族院校的办学特色,从民族院校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师资建设等方面提出改革建议。

以期推动新时期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院校金融投资课程教学改革的新突破。

关键词:民族院校多元文化金融投资课程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a)-0032-02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的逐步深入,我国金融行业正向着产业化、工程化、信息化、网络化发展。

金融行业的高速发展对当今的金融学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今市场急需既受过系统化金融理论熏陶又精通金融实物运作的高素质复合型高级金融人才。

因此,对于以中西部少数民族同学居多的各民族院校担负着培养适合我国中西部发展要求的新型金融人才的重任。

为此,必须对当前我国各民族院校的传统金融投资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使其适应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市场需求,培养更多既具有扎实的金融理论基础又可以熟练解决相关金融实务的高素质复合型性金融人才。

1 民族院校金融投资课程教学的特点1.1 民族院校独特的办学特色传统金融学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金融市场的发展,而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性更加突显出民族院校传统金融学教学模式需要改革的必然性。

纵观民族院校的办学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政治性强,即民族院校是实践国家民族政策的重要载体,服务于民族平等团结之政治使命,培养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党政干部;二是民族性强,即依据国家发展整体战略方针,针对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实际,传承民族文化和培养各民族专门人才;三是教育特殊,即根据受教育者不同文化背景采取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模式[1]。

文化多元与冲突背景下的我国课程文化变革

文化多元与冲突背景下的我国课程文化变革

多 于 理 解 。 因 为 ,为 了新 的 美利 坚 民 族 的 形 成 ,人 们
可 望 通 过 和平 方 式 使 文 化实 现融 合 ,而 所 有 这 些 不 同
种 类 的 文化 合 称多 元 文化 。
“ 能结 果 ” 的今 天 ,一 个 民族 文 化 的 发展 对 文 化 主体 可 的 素质 提 出 了新 的要 求 ,从 而 也 和 课 程 有 了新 的 “ 约
为 “ 格式 化 ” 和 “ 式 化 ” 模 。也 就是 说 ,各 校 都 应建 立 和形 成 适 合 自己校 情 的课 程体 系 、课 程 制 度 及 课 程 运 行 机 制 ,通 过 课 程 的特 色来 确 保 人 才培 养 的 特 色 。 课
程 特 色意 识 ,是 各 高 等 学 校 办 学 精 神 、办学 理 念 、办
【 关键 词 】文化 多元 文化 冲 突
文化 整合
课程
人 们 经 常 谈 及 “ 程 及 其 实 施 乃 是 教 育 的核 心 ” 课 , 因 此 ,课 程 研 究 、课 程 改 革 日益 受 到人 们 的重 视 。 在 文 化 极 其 多 元 、矛 盾 和 冲 突 极 其 复 杂 又 蕴 涵 着 若 干 种
维普资讯
・教 学 与 课 程 研 究・
文化多 元与冲突背景下的我国 课程文化变革
吴 洪 伟① 许 广 敏②
( 华东 师范大 学 ① ( 海工会 管理干部 学院) 上
【 摘 要】 多元 与 冲 突是 这 个 时代 的 文 化发 展 特 征 ,从 不 同的 纬 度 综 合考 虑 文 化 的 多元 与 冲 突 ,它对 于
学 定 位 以 及 个 性 魅 力 的 具 体 体 现 ,是 学 校 求 生 存 谋 发 展 的需 要 ,也 是 时代 赋 予 的 历史 使 命 。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改革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改革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改革在当今日益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教育改革成为了不可避免的议题。

如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办好教育,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思考的问题。

本文试图从多个角度探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改革,为读者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

一、文化多元性对教育的影响文化差异是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一大特点。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教育的理解和期望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一些西方国家更注重个人发展和自由,普及性教育也更早开展;而一些东方国家则更注重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对教育的投入和期望也更高。

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据当地的文化背景和教育需求,制定更加符合当地实际的教育改革计划。

但文化差异并不是阻碍教育改革的借口。

相反,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改革可以借鉴和融合不同文化的优点和经验。

比如,中西方的教育体制、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都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可以通过交流和合作,互相学习和借鉴,共同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二、多元化的教育体系建立多元化的教育体系,是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改革措施。

多元化的教育体系包括了各种类型的教育机构和学习方式。

比如,除了传统的大学和高中教育,现在还有专业技术学院、职业培训机构、研究生院等多种教育形式。

此外,线上教育、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也成为了新兴的教育方式。

多元化的教育体系不仅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教育需求,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和知识结构。

通过多种方式的学习和培训,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世界,更加深入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更加自主地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和兴趣爱好。

三、强化国际化教育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交流的频繁,国际化教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强化国际化教育是实现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国际化教育包括了语言能力的提升、留学交流和文化融合等。

有关部门和教育机构应该加强对国际化教育的投入和支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国际化教育资源和机会。

强化国际化教育有助于学生扩大视野、加强学科交叉和拓展职业发展。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教学现状与变革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教学现状与变革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教学现状与变革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跨国迁移、移民、旅游等活动越发频繁。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教学现状也随之发生变化。

各种文化因素的融合,使得教育教学的内容、方式和目标都需要重新审视和改变。

本文将从教育教学角度探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教学现状与变革。

一、教育教学中的文化多样性教育教学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教育的认知、教育目标、教育方式和课程设置等都存在着显著差异。

比如,在东方文化中,尊重教师是一种传统美德;而在西方文化中,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因此,要想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进行教育教学,就需要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的文化背景,通过对各种文化元素的融合,达到教育的最终目标。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思维和方式,更好地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求,让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和深入。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教学现状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教学现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不同文化间的相互影响和嵌套程度。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尊重学生的文化背景,同时还要涉及到教育制度、教材选择、教学训练和评价方式等因素。

1.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教学的重要框架。

不同的教育制度有着不同的教育理念和目标,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着不同的思维模式和方法。

例如,中国的教育着眼于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美国的教育则更加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2.教材选择教材在教育教学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教材既反映了各国和各地区的文化传统,同时也反映了各国和各地区的教育目标和造诣。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文化背景,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并且注重课堂的多样性和互动性。

3.教学训练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如何开展有效地教学训练是教育教学中的一大难题。

教学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文化,注重学生的活动参与,让学生产生兴趣和动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充分借鉴和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策略 - 教案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策略 - 教案

教案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策略教案1.引言1.1多元文化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1.1.1定义:多元文化教育是一种教学策略,旨在包容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促进平等、尊重和理解。

1.1.2重要性:多元文化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包容性,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

1.1.3教育策略:包括文化包容性教学、跨文化沟通技巧培养、多元文化课程设置等。

1.1.4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多元文化素养,形成全球视野,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2.知识点讲解2.1多元文化教育的核心理念2.1.1尊重和平等:尊重每个学生的文化背景,消除歧视和偏见,实现教育公平。

2.1.2包容和多样性:接纳不同文化,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1.3互动和沟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促进相互理解。

2.1.4改进和创新:不断调整教学策略,适应不断变化的文化环境,提高教育质量。

3.教学内容3.1多元文化教育的实施策略3.1.1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1.2课程设置:开设多元文化课程,涵盖不同文化背景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认知。

3.1.3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

3.1.4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提升。

教案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策略教案4.教学目标4.1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4.1.1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习俗和传统。

4.1.2分析文化差异对个体行为和群体互动的影响。

4.1.3培养学生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的适应和沟通能力。

4.1.4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技巧。

4.2提升学生的文化自觉和自信4.2.1认识到自身文化的价值和特点。

4.2.2增强对其他文化的尊重和欣赏。

4.2.3在多元文化中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

4.2.4通过文化比较,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国际意识。

4.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4.3.1分析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育问题。

简述班克斯关于多元文化教育的四种课程模式

简述班克斯关于多元文化教育的四种课程模式

简述班克斯关于多元文化教育的四种课程模式班克斯(James A. Banks)是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的先驱者之一,提出了有关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和实践。

他的多元文化教育包含四种课程模式,也是在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中比较有名的四种教学模式。

以下将对班克斯关于多元文化教育的四种课程模式进行简述。

一. 种族补充模式种族补充模式是一种让学生了解不同种族的文化和历史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材料来跨越课程边界,拓展孩子们的思维,使他们了解多种文化和历史,并增强他们的价值观念。

还有一个优点是,它可以较好的帮助那些来自不同种族和文化的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室,减少他们因为来自不同的文化和习惯时产生的障碍和歧见。

二. 增强型模式增强型模式是一种创造多元文化学习体验的教学方法。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需要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创造一个能促使多元文化教育发生的环境。

这种模式更是强调学生自我认识能力和虚拟体验能力的重要性,旨在通过丰富的体验性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了解。

三. 改革型模式改革型模式是一种多元文化教育形式,旨在将不同的文化纳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建立一种成功能使人和谐合作的教育。

该模式会考虑到历史,文化和社会等多个方面,也会借助丰富的教学材料,以期能够建立一个更为全面的教育体制。

教学材料的选择和实施都十分重要,也是保证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

四. 历史文化模式历史文化模式是一种重视文化和历史的多元文化教育形式,旨在为孩子们提供一个了解历史与文化的教育环境。

该模式重视历史事件和文化背景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同时也有助于理解文化差异。

历史文化模式的精髓是要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多元文化,而不是仅仅去接受一个陌生的文化。

总之,多元文化教育的四种课程模式是一种对于教育体制的一次颠覆。

这几种模式可以让孩子们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以及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从而更好地促进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

通过结合教学实践与事实,可以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打造出一个更为富有成效的教育模式。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兼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创新教学方法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兼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创新教学方法

基 金项 目 :辽 宁“ 十一 五 ” 育科 学 规 划 课题 ( 教 2 教 高 6一1 。 ) 作者 简 介 :邱 秀华 (9 3一)女 , 宁 黑 山人 , 北 大学 教 授 , 要 从事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国化 和 中 国 近现 代 史 基 本 问题 研 究 。 15 , 辽 东 主

20 0 9年修 订 的课 程 名 称 为 “ 泽东 思 想 和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义 理 论 体 系 概论 ” 毛 。
第6 期邱 秀华 : 多元 Nhomakorabea文化 背景 下 高校 “ 想政 治理 论课 ” 的教 学改革 与创新 思
55 3
“ 5方 案 ” 0 的提 出 为进 一 步 加 强 和 改进 高 校
第1 卷 第6 1 期
2 09年 11月 0
东 北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V0 . 1.No. j1 6 NOV. 2 00 9
J u n l f rh atr ie s y( o il ce c ) o r a te sen Unv ri S c in e o No t aS
主 义 基 本 原 理 ” 以下 简 称 “ 理 ” 、毛 泽 东 思 想 、 ( 原 )“
活跃 、 观念 碰撞 、 化交融 的时代 背景下 坚持教 育 文 的正 确方 向 , 发挥 高 校思 想 政 治理 论课 教 书 育人
的主渠 道作用 , 疑是 高校从 事 思 想政 治 理论 课 无 教师 的重 大 使命 和 职责 。本 文 根据 2 0 0 8年 7月
中 图分 类 号 :G 6 1 4
当前 , 中国社会 文 化 的 多元 化 发展 己成 为不 争 的事实 ,多元文化 环境 既为高校 思想政 治教育 “ 改革提供 了机 遇 , 提 出 了挑 战” 。那 么 , 校 也 j 高 作为思想 文化建 设的重 要场所 和培养 中 国特色 社 会主义事业 接班 人 的重 要 阵地 , 如何 在 当前 思 想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包容性研究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包容性研究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包容性研究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包容性已经成为教育研究和实践的重要领域。

随着移民潮和全球交流的加剧,学校面临着越来越多样化的学生群体。

这导致教育工作者必须重新审视和调整他们的教学方式,以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在一个公平和充满支持的环境中学习。

本文将探讨多元文化背景下教育包容性的重要性、面临的挑战、最佳实践以及所需的政策支持。

教育包容性是指为所有学生提供有效学习的机会,无论其文化、语言、种族、性别、宗教或其他特点。

它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学习和成长。

教育的多元文化背景使得包容性变得尤为必要,因为文化差异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理解力和社交互动。

多元文化教育的一个核心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多样性理解。

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学生不仅被鼓励探索自己的文化背景,还能够学习与其他文化的互动。

这样的教育不仅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和自尊,还能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团结。

在课堂中融入多元文化的元素,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材、课外活动及社区参与等方式实现。

同时,教师的文化敏感性和包容性教学风格也在这一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现教育包容性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可能面临语言障碍,这使得他们在课堂上难以参与讨论和活动。

其次,社会经济背景的差异也可能导致一些学生在接受教育资源和机会方面存在不平等的情况。

这种不平等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业表现,也可能对其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这些挑战,并采取有效措施,以确保每个学生的声音都能够被听到,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育工作者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

例如,使用多种语言的辅导材料、提供语言支持服务、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等,都是提升学生参与度的有效方法。

教师还可以设计与学生的文化背景相结合的课程,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此外,学校还应提供专业发展机会,帮助教师提高他们在多元文化教育和包容性教学方面的能力。

“金课”背景下经济学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金课”背景下经济学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金课”背景下经济学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一、“金课”背景下的变革和机遇“金课”是指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它以“大内容、大数据、大型班、大学科、多元化、大终端”为特点,通过教学资源共享和整合,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高效率、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这种模式的出现,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为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机遇。

“金课”背景下的经济学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传统的经济学教学模式往往是以课堂讲授和书面作业为主,而“金课”则提供了更多样的学习方式,如在线课程、视频直播、知识问答等,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节奏进行学习,提高了学习的灵活性和效率。

“金课”还为经济学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机会。

通过“金课”的平台,可以邀请国内外经济学专家学者进行在线授课,或者邀请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进行实地讲解,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新鲜的学习资源,也有利于拓宽教师的学术视野和经验积累。

“金课”还为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评估和质量管理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

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更加全面和深入地分析,为教学改进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

二、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在“金课”背景下,设计和实施多元化的经济学教学模式,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教学资源整合与共享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通过整合国内外的学术期刊、专家讲座、在线课程等资源,搭建一个完整的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的学习内容。

也要加强与相关行业和企业的合作,邀请专业人士进行实地讲解和案例分析,为学生搭建真实的学习情境。

2. 灵活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多元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学方式和手段更加灵活。

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课外作业和讨论。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学挑战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学挑战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学挑战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多元文化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教师需要面对不同文化背景下学生的差异化需求,提供更具包容性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促进跨文化理解和交流。

本文将探讨多元文化背景下教学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应对之策。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学挑战1. 语言障碍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学中,学生可能来自不同的语言背景,语言障碍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挑战。

在语言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学生难以理解教学内容,导致信息传递效果受阻。

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如视觉辅助、语言辅导等,帮助学生克服语言障碍,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学习和交流。

2. 文化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生可能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师的期望有所不同,文化差异给教学带来了挑战。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文化背景,尊重并包容不同的文化观念和习惯,避免将自己的文化偏见强加给学生。

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帮助学生建立开放包容的思维方式,是教师应该重视的任务。

3. 教学资源不足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学中,教师可能面临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他们可能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

教学资源的不足会加大教师的教学负担,影响教学效果。

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符合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学需求的资源,并通过个性化教学和差异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应对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学挑战1. 提供跨文化培训教师需要接受跨文化培训,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提升跨文化教学能力。

通过培训,教师可以更好地适应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学环境,有效帮助学生克服语言障碍,推动跨文化交流。

2. 促进跨文化交流学校可以组织跨文化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与不同文化背景同学交流的机会。

通过互相了解和尊重,学生可以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合作。

3. 创新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如项目制学习、合作学习等,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对《金融学》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考

对《金融学》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考

对《金融学》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考《金融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它涵盖了广泛的金融知识和理论,在培养金融人才以支持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行业的快速变化,传统的《金融学》教学内容已经不再能够满足今天金融从业人员的需求。

对《金融学》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我们可以考虑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

传统的《金融学》课程主要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很少涉及到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

在金融行业中,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是非常重要的技能。

在教学内容中增加实践性的内容,例如模拟交易、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我们可以加强与金融市场的联系。

金融市场是金融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反映了金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

在传统的《金融学》教学中,对于金融市场的介绍往往比较简略,无法满足学生对金融市场的需求。

我们可以在教学内容中增加与金融市场相关的知识,例如股票、债券和外汇等的交易和投资分析方法,以及金融市场监管和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我们也可以关注金融科技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金融科技已经成为金融行业的一个重要驱动力。

在传统的《金融学》教学中,对于金融科技的介绍和应用往往比较有限。

我们可以在教学内容中增加对金融科技的介绍,包括互联网金融、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它们在金融行业中的应用和影响。

我们还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金融行业是一个充满竞争和变化的行业,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组织学生参与实际的金融项目、鼓励学生参与金融比赛和创新创业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金融行业的需求。

对《金融学》教学内容的改革是必要的。

通过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加强与金融市场和金融科技的联系、注重跨学科的融合以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可以更好地培养金融从业人员,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金融行业的变化。

试论多元文化共存语境下我国民族教育的发展

试论多元文化共存语境下我国民族教育的发展

包 容性 . 建设有 中国特 色 的社会 主义 文化 . 为我 们越 来 成
越 关 注的话 题 。世界 文 化 , 别是 西方 文 化的 风雨来 袭 , 特

的借 口: 另一方 面 又是弱 势文 化争取 一席 之地 的旗 帜 。 在
我国. 不仅 表 现为 中华 文 明与世 界 文化 的接 触 、 对话 与交
试论 多元 文化共存语 境下我 国民族教 育的发展
支 园 园
( 南 大 学 教 育 学 院 , 庆 40 1 ) 西 重 0 7 5

要: 民族 教 育是我 国教 育事 业的 重要 组 成部 分 , 其发展 的好 坏 直接 影 响到 我 国各 少数 民族优 秀传 统
文化 的继 承和发 展 . 系到我 国各 民族 的 团结和 国家的稳 定 。文章 采 用 多元 文化 的视 角 , 关 主要 从发 展 民族教 育 的 良好 思想氛 围、 展 中存在 的 问题 以及 发展 思路 等几 个方 面 来论 述 , 发 以期对 民族教 育 工作 者有 所助益 。
递 、 新 与再 生产 文化 的功 能 。因此 , 育 天然 地成 为实 创 教 现 多元 文化共 存 的有效 途 径 而我 国 民族教 育是 指对 汉 族 以外 的 5 5个 少数 民族 成员 所 实施 的教 育 . 不仅 承担 它 着继承 各少 数 民族 文化 优 良传统 的任 务 .还承 担着 传播
的“ 步” 三 的格 局 中 . 两跳 ” “ 尚未 完成 。 业社 会 、 业社 农 工
国文化 并取 而代 之 . 给我 国 民族教 育带 来 了极大 的挑战 。
12 发 展 民族教 育 的国 内环境 _
整 个 世 界 向“ 球村 ” 地 的迈 步 . 仅 影 响 到各 主 权 国 不 家 文化 的生 存 .也 给多 民族 国家 内部 各少 数 民族 文化 的 延 续 和发展 带来 了挑 战 .民粹主 义 与 民族 虚 无主 义 同时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实训课改革路径研究——以福建江夏学院“证券投资交易实训”课程为例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实训课改革路径研究——以福建江夏学院“证券投资交易实训”课程为例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实训课改革路径研究——以福建江夏学院
“证券投资交易实训”课程为例
刘俊棋;胡隆俊
【期刊名称】《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3
【摘要】新文科改革对高校的专业学科发展提出了人才培养要转向需求导向、学科及课程要交叉融合以及教学应向主动引领转变等方面的新要求,高校相关实训课的开设也应该朝着这个大的方向去靠拢。

以福建江夏学院“证券投资交易实训”课程为例,探讨该课程在新文科改革大背景下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应尽快制定满足新文科需要的实训教材,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提升交叉融合度,并尝试实训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及搭建更加完善的实训课教学能力评价体系等改革路径。

【总页数】6页(P59-64)
【作者】刘俊棋;胡隆俊
【作者单位】福建江夏学院金融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48
【相关文献】
1.司法改革背景下高校法律实训类课程改革探索——以民法实训课程为例
2.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实训课教学模式研究
——以门店促销策划课程实训为例3."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金工实训教学改革探究
——以济宁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金工实训课程为例4.新文科背景下广告实训类课程教学路径研究——以课程竞赛为例5.司法改革背景下高校法律实训类课程改革探索——以调解法实训课程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金融学发展及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浅析金融学发展及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工程学的兴起 , 金融业务更多地涉及微观主体 的 理 财活动 、 资本市场的资产选择活动等 , 这些微观金 融活动通常是 以 一些数理模型为基础进行的。 理解
和运用这些数理模型需要较高深的数理知识 . 缺乏
经济法、 国际惯例、 主要国家的金融法律、 国际性金
融贸易组织及其运作等 ;国际交流方面的知识 , 如 主要国家金融业传统 、 经济发展状况等。
展成为主流趋势。各个学科相互交叉, 相互渗透, 出 现了一系列边缘学科、 交叉学科和综合性学科。首 先是金融学与数学的结合。随着微观金融学和金融
现代化金融人才必须突破地域所限 , 具备一定 的国际化视野 , 为此 , 在金融课程设置上应该引入 新内容, 新案例。具体来说应该涵盖: 基本的国际金 融理论和业务知识 ; 国际规则方面的知识。 如 国际
动了金融业技术含量的提 高, 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了
金融运行的方式。现代科学技术与金融业务的广泛 融合 , 导致传统方式进行的融资和支付业务. 为电 子化、 信息化 、 系统化 、 工程化的现代金融工具所取 代。 金融学专业教学应顺应金融与信息技术紧密结
【 U N I V E R S I T Y F O R U M l 高校论坛】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 伴随着金融衍生产品的快
速发展 , 金融活动越来越市场化 。 金融交易越来越
浅析金融学发展及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梁士禄 吴 迪
国际化, 特别是近年来加入 WT O后 。 金融业实施 对外开放 , 允许外国银行业进入 中国市场 、 并与国 内银行业享受同等国民待遇。一方面, 跨国金融机 构在 中国境 内开展业务 ; 另一方面。 中国的金融机 构在本土或海外扩大服务范围、 拓展新业务 , 直接 ( 许昌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河 南 许 昌 4 6 1 0 0 0 )

多元文化视角下的教学案例设计

多元文化视角下的教学案例设计

多元文化视角下的教学案例设计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民族移民的加速,世界各地的国家和地区被贸易、交往和信息所联系,不同文化之间产生了更加密切的联系。

因此,为了满足不同族裔、不同文化层次学生的需要,多元文化视角的教学设计显得愈加重要。

本文将围绕多元文化视角下的教学案例设计进行探讨和探索。

一、多元文化视角的含义多元文化指的是同时存在和共同交融的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的社会环境。

多元文化视角下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流能力、跨文化协调能力和跨文化适应能力”等素质。

故多元文化视角强调的是由多元文化而来的多样性、平等和公正的教育模式,兼顾以及吸收不同文化传统和现代文化元素,推动文化融合,促进和谐发展。

二、多元文化视角下教学案例设计的重要性教学案例是教育实践中针对特定教育问题而制定的一种教学设计和实施方案。

多元文化视角下的教学案例设计是对多元文化视角的一种具体体现,它应该有利于学生的跨文化交流、适应和平衡,尊重各种文化差异和多样性。

在教学案例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掘以及利用不同族裔、不同文化层次学生的资源和独特的优势。

三、具体教学案例设计在多元文化视角下,教学案例设计需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1.考虑到多种文化的共存多种文化是在一起共存的,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尊重并理解这种文化的差异。

在设计教案时,需要考虑到多种文化背景的学生的差异和个体教育需求,并且尊重学生的文化和语言。

尽可能使用多种文化的材料进行教学;国际性案例、故事或相关视频内容必须包括在设计中;安排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使他们的不同文化观念得以表达,避免忽略文化的差异。

2.个体差异化教育方案不仅要考虑文化背景因素,也要以个体上的差异化为基础,注重因材施教,做到适当分组,充分利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完善自我调节能力。

3.预测和适应文化交流中的困难和挑战在多元文化性的环境中,可能出现难以避免的文化差异和挑战,如观念差异、语言障碍、信仰习惯等。

针对不同文化的交流难点,教学者要提前预测可能出现的情况,设计有效的方法和操作策略来调节文化交流,减少文化冲突,培养学生处理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新文科背景下金融学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新文科背景下金融学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新文科背景下金融学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石贵琴;曹瑾;杨珽
【期刊名称】《对外经贸》
【年(卷),期】2024()2
【摘要】新文科建设旨在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专业优化、课程提质、模式创新是新文科建设的三大抓手。

金融学是经济学专业基础课,在新文
科背景下探讨其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提出从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授课逻辑,总结中国金融实践、凝练特色理论成果,将数字金融融入传统框架这
三个方面优化金融学课程体系;在教学模式改革方面,提出应充分实施案例教学、坚
持混合式教学改革、注重课程思政建设。

【总页数】4页(P149-152)
【作者】石贵琴;曹瑾;杨珽
【作者单位】河西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0
【相关文献】
1.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跨学科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以行为金融学为例
2.新农科
新文科背景下农科高校金融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以南京农业大学
为例3.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社会工作硕士课程体系建设的改革探索4.新文科建设背
景下课程教学改革探究——以《金融学》为例5.新文科背景下金融学课程思政教
学模式和评价体系改革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院校教学改革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院校教学改革

对 性的人 才培养模式 , 积极探索新形 势下的教学体 系, 以便 加强基础建设 , 进行, 创 造 出符 合 自身 发 展 的 方 法 , 在新 形 势 下 , 教 学 内容 和课 程 体 系 要 适
开 拓 专业 , 适 当地 调 整 学 科 的 布 局 和 学 生 的 知 识 能 力 结 构 , 注 重 学 生 实 践 应 经济 和 社 会 发 展 的 需 要 , 从 整体 人 才 培 养 的 目 标 出 发 , 不 断 地 更 新 教 学 能 力 和创 新 能 力 的培 养 , 在新形势下 , 提 高教 学 的质 量 和 办 学 效 益 。
质 量 。在 新 的 发 展 阶 段 , 社会 对于人 才的要 求越来 越高 , 不 能 仅 仅 满 足 于
六、 改 革 人 才 培 养 方式
当前 , 社会所要求的人才是 复合型 和综合 型的人 才。因此 , 民 族 院 校
现有专业 , 这已经无法满足时代 的需求 了, 跨 专业培 养人 才已经成 为 了主 在 人 才培 养 模 式 上 要 进 行 相 应 的 改 革 。 民族 院 校 要 打 破 传 统 的 专 业 设 置 流 。因此 , 民族院校要调整专业的结构 , 扩展 专业层面 , 增强学 生对于 岗位 理 念 , 积 极 地 探 索 适 合 民族 院校 需 求 的学 分 制 , 大 力 地 实行 主 辅 修 制 、 双 学 的适应性是 目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但是 , 专业结构的调整必须 符合民族院 位 制等 , 鼓励学生不断地扩 充 自身的知识 , 培养复合型人才。 校教学改革 的实际 , 认真分析现有的专业设置 , 根据教 育发展 规律 , 坚持科 学性 、 创新性的原则 , 以满足社会 岗位 的需求去培养人 才, 善于借鉴其他 院

金融工程课改计划方案设计

金融工程课改计划方案设计

金融工程课改计划方案设计一、课程背景分析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金融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于金融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深入掌握金融业务的基本原理和变化规律,掌握金融市场交易和风险管理的技能,是非常必要的。

因此,金融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和更新,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目前,国内外的金融领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和变化,如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绿色金融和可持续发展等新兴领域,都对金融工程专业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需要对金融工程专业的课程进行改革,加强理论教育和实践操作的结合,注重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培养出高层次的金融人才。

二、课程改革的目标1. 提高学生的金融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金融市场的运作规律和金融产品的特性,具备扎实的金融理论基础和分析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金融实践操作能力,强化学生的信息技术和金融工具的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金融分析软件和数据挖掘技术,具备独立进行金融交易和风险管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金融工具和技术,进行创新金融产品的设计和实践,具备独立开展金融工程项目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意识,使学生能够在金融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社会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三、课程改革的内容和方法1. 加强金融理论教育,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案例教学、实地考察和行业实习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金融市场的运作规律和实际操作技巧,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 强化金融实践操作教育,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通过模拟交易平台和风险管理案例分析等形式,让学生进行实际的金融交易和风险管理操作,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应变能力。

3. 加强信息技术和金融工具的教育,注重应用能力培养。

通过数据分析软件和金融工具的使用,让学生熟练掌握数据挖掘技术和金融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和金融工具的应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院校金融投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摘要:民族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

由于民族院校的学生有相当大的比例来自民族地区,其文化背景、知识水平、风俗习惯均有较大差异,而金融学的相关课程需要较高的文化基础、数理水平和人文素养。

因此,本文结合民族院校的办学特色,从民族院校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师资建设等方面提出改革建议。

以期推动新时期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院校金融投资课程教学改革的新突破。

关键词:民族院校多元文化金融投资课程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a)-0032-02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的逐步深入,我国金融行业正向着产业化、工程化、信息化、网络化发展。

金融行业的高速发展对当今的金融学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今市场急需既受过系统化金融理论熏陶又精通金融实物运作的高素质复合型高级金融人才。

因此,对于以中西部少数民族同学居多的各民族院校担负着培养适合我国中西部发展要求的新型金融人才的重任。

为此,必须对当前我国各民族院校的传统金融投资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使其适应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市场需求,培养更多既具有扎实的金融理论基础又可以熟练解决相关金融实务的高素质复合型性金融人才。

1.1 民族院校独特的办学特色传统金融学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金融市场的发展,而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性更加突显出民族院校传统金融学教学模式需要改革的必然性。

纵观民族院校的办学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政治性强,即民族院校是实践国家民族政策的重要载体,服务于民族平等团结之政治使命,培养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党政干部;二是民族性强,即依据国家发展整体战略方针,针对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实际,传承民族文化和培养各民族专门人才;三是教育特殊,即根据受教育者不同文化背景采取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模式[1]。

这些独特的办学特色决定了,民族院校的学科建设应该因地制宜的建立一种适合民族地区发展的教学模式。

1.2 民族院校少数民族生源的特色民族院校政治性、民族性、教育特殊等特点决定了生源的多样化。

其生源既有来自于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省市,也有来自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

不仅有来自于全国55个少数民族的学生,还有占一定比重的汉族学生。

因此,民族院校呈现出生源多样化的特点。

多样化的生源特点决定了生源文化背景的多元性,民族风俗的多样化、基础知识水平差异化等特点。

这些特点决定了民族院校金融投资课程教学必须改革,以适应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才可以培养出适合少数民族发展的高素质民族人才。

随着近年来我国“中部崛起规划”和“西部大开发”等战略的实施,中西部经济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

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带动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其中,民族院校作为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优秀人才的摇篮。

其金融投资课程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必应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我国民族院校的课程设置不仅有高等院校金融投资课程的通用课程,如金融学、投资学等基础课程,又有其他普通高等院校的所没有的特色课程,如民族理论、少数民族语言等课程。

2 民族院校金融投资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2.1 民族院校办学“去特色化”无法适应民族地区金融业需求我国高等教育在国际化、大众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进程中,高等院校间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下,我国民族院校也出现了与全国普通院校一样的“千校一面”现象[2],民族院校“去特色化”的趋势尤为严重。

“去特色化”突出表现在各应用学科上,以金融学为例。

如果只是单纯的学习金融学的相关基础知识,没有体现民族院校办学的特殊性。

因此,民族院校亟需根据自己独特的办学特色构建适合民族地区金融发展的金融学课程体系。

2.2 民族院校生源水平参差不齐,单一金融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民族院校是党和国家为解决我国国内民族问题而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其办学宗旨意在培养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研究我国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传承和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促进各民族团结繁荣。

因此,民族院校的生源均来自于全国各地,然而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差异、东西差异较大,各地教育、文化、经济水平的差异必然导致部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适应。

而且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各民族学生受到不同文化的熏陶,其思想状况、理解能力,政治素养都有较大差异。

作为以培养优秀的高素质民族人才为目标的综合性高等院校,应该切实的考虑不同学生知识水平差异所带来的困难。

通过有效的金融教学改革,使每位学生都能因材施教的获取知识,提高综合素质,进而更好的服务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2.3 金融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教学方法单一乏味国内各民族院校,一方面,无法招揽更多权威的经济学家来校任教;另一方面,还会造成大量的现有师资队伍的人才流失。

高质量的教学队伍是保证课程质量的关键,然而现阶段各民族高校教师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梯队结构都还不尽合理。

对当前国际金融发展的现状和理论研究还不够全面,无法通过变革教学方法等形式实现教学的创新。

而单一的教学方法只能造成学生被动的听讲,填充式的教学方法,阻碍了学生创新性和探究性的思维拓展。

更无法促进学生对当今金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2.4 课程设置亟需改革创新,教材内容脱离时代发展民族院校课程设置主要呈现以下问题:(1)课程设置无法体现民族院校办学特色。

(2)宏观金融理论比重较大,微观资产定价等课程比重较轻。

(3)金融相关课程衔接性不高,无法形成完整体系。

(4)基础课程比重较大,学生自主选择性较差。

(5)课程设置单一无法与相关学科衔接,阻碍复合型人才的发展。

(6)教材更替速度较慢,无法与当今国际先进的金融理论接轨。

(7)实习实践课程比重较小,毕业生就业缺乏实习经验。

这些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都从不同程度上阻碍着民族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现阶段亟需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创新性改革,从而建立一套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3 民族院校金融投资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和建议3.1 突显民族院校办学宗旨,培养适合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优秀大学生民族院校作为培养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应该进一步凸显“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的办学宗旨。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面向全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以培养高素质少数民族人才为根本任务,积极开展人才培养及学科研究,服务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3]。

民族院校应该充分尊重少数民族学生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贯彻“因材施教”的培养理念,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特殊性,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为此,各民族院校应结合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语言多样化、风俗习惯地方差异较大的实际情况,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课程设置,例如,开设少数民族语言类课程或民族理论等课程,通过学习可以熟练的应用一门少数民族语言,解决民族地区开展金融相关工作中语言无法沟通等障碍。

3.2 加强少数民族学生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的培养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仅仅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学生可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社会伦理准则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

”[4]因此,民族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注重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素质、思维方式、团队精神等综合素质。

加强少数民族学生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

老师在对低年级的学生授课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其树立正确的金融职业道德观念和思维方式。

通过授课、作业、视频等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自觉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为未来民族地区金融生态的良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3 变革教学观念,实现多层次教学,因材施教的培养少数民族学生民族院校应该从少数民族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多层次的教学体系,以适应不同知识水平、不同文化背景的少数民族学生的需求。

通过基础课、选修课等课程所占学分比重的不同或者考察的方式的不同制定出不同的课程体系。

具体的课程设置方面应注重金融学相关课程的衔接,实现宏观金融与微观金融的融合,金融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进而构建宏微观并重的金融学学科体系,其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宏观和微观两大部分。

微观主要以投资学、公司理财、银行会计、国际结算、金融工程、保险学等课程为主。

宏观部分主要以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学等课程为主。

使得整个课程体系都以数理学习为主线,贯穿于大学四年的学习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新型金融产品的研发能力,为以后的读研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4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教学团队创新能力各民族高校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教师薪资待遇、福利水平等方式吸引优秀的经济学家或者相关金融机构的企业家来校任职;另一方面,对于现有的师资队伍可以通过专业培训、学术研讨或到民族地区的相关政府机关、知名企业顶岗挂职等形式,提高师资队伍的业务水平。

并通过亲自实践可以更好的把握当前民族地区金融前沿的相关问题。

从而在授课过程中有侧重的讲解相关金融知识理论,引导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金融知识的同时积极的思考民族地区金融前沿急需解决的问题。

教学团队在提高金融业务水平的同时还应该努力提高自我创新能力,不能一味的通过“填压式”的授课方式,让学生被动的学习知识。

而应该把单一的授课式转变为导学式、研讨式、互动式、情景式、等多元化教学方式。

努力运用现代网络媒体技术,利用视频、qq群、微博等新型现代教学技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1] 吕佩臣.民族院校办学特色发展研究——以内蒙古地区院校为例[d].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2] 李元元.改变千人一面按部就班的教育模式[n].中国教育报,2010-01-21.[3] 北方民族大学.教育部:坚持民族院校办学宗旨培养德才兼备创新人才[eb/ol].http:///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339 /201203/132753.html,2012-03-12.[4] 封思贤.从金融理论变迁看金融本科教学改革[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5(2):38-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