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科学的诞生及宗教的冲突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及其发展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及其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文明不断前进,从以前的马车变成汽车,从以前的油灯变成电灯,从以前的木屋土墙变成水泥钢筋,我们的生活更加快捷方便,丰富多彩。
现在的科学研究甚至能够探索太阳系之外的星球,修改人类的基因编码,使用深藏海洋之中的资源,可以说现在的人类科技已经发展到“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地步了。
与此同时,这个社会的底线却不断地被突破,奶粉中可以有三聚氰胺,蔬菜中可以有伤人的农药,为了钱,可以随时欺骗,只要于己有利,别人,便只是一个可供踩踏的梯子。
这样的情形不是个别的现象,而是随处可见。
萨顿指出:中国的孔子早已指出人类知识的两个方面:“仁”和“知”。
现代自然科学把“知”的定义加宽了,但在加宽的过程中却把最基本的东西“仁”给丢掉了。
因此现代众多西方学者都意识到现代自然科学须补“人性”这一课[1]。
本文探讨了宗教与科学的起源,科学与宗教的内在关系,以及当代宗教与科学的意义和日后的发展。
一.宗教与科学的起源弗雷泽以为宗教发生是后来的事,在人类历史的初期,必有无宗教的一时期,在那一时期里并没有崇拜超自然力,只有巫术流行。
后来人们的心理进步,巫术衰弱了,方进入宗教。
所以宗教是从巫术发展而来[2]。
但是,以往人们考察宗教与科学关系时,常常强调它们是对立的,但却忽略了它们在一定意义上是共生的关系[3]。
无论是宗教还是科学,都是人类的“自我设计”,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4]。
古代宗教孕育了科学技术的萌芽。
自古以来,人类就在探讨字宙是怎样产生的?宇宙将怎样终结?生命和人类的起源是什么?原始宗教是蒙昧时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
是人类最早产生的朴素自然观的表现,它所用的方法是借助于神灵和巫术去征服自然力。
历史上宗教总是试图回答和解释那些后来属于科学解释的问题,大多数宗教都提供了一个宇宙起源、生命起源和社会秩序的答案。
虽然宗教的回答是臆想猜测和经验直观的,但在宗教神话和经典著作中,往往有意无意地容纳了一些自然知识,成为科学研究资料的来源之一。
浅谈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浅谈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学院:测绘学院学号:2010xxxxxx 姓名:X X 伟大的自然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提出了著名的科学宗教思想:“宗教感情是一切科学的基础,是科学研究最强有力最高尚的原动力。
”“唯有那些具有深挚宗教感情的人才是认真探索的人。
”这些论断无不昭示着科学与宗教的紧密而不可分开的联系。
而从过去几千年两者共存、共发展的历史事实来看,宗教与科学是可以、也应当携手并进共为人类谋幸福的。
但是今天我们生活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很容易依赖科学而忽视宗教,加之历史上宗教与科学的冲突,有些人就走上了极端道路,认为宗教与科学是不共戴天的,绝不共存。
由此,我们有必要重视宗教与科学关系的发展历程,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二者关系,以使科学与宗教平衡发展,以使这个世界更加的和谐。
首先什么是科学什么是宗教?哲学家和科学家都经常试图给何为科学和科学方法提供一个充分的本质主义定义但并不很成功。
有的说宗教是一种“信仰体系”,信仰超自然;科学是一种“探索体系”,探索真理。
也有的人认为宗教的世界观是信仰超自然力量的存在,方法论是纯粹的信仰;科学的世界观是坚信真理的存在,方法论是怀疑直觉并实践。
当然科学包括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那么从这个分类中我们是否又可以把宗教看成是人文科学而列之为科学的一部分呢?这样的话岂不是科学与宗教同属一宗了,但我想我们所讨论的科学与宗教中的科学应当是属于自然科学。
克思指出:“宗教是那些还没有获得自己或是再度丧失了自己的人的自然意识和自我感觉”。
这是从人、自我意识层面的解释。
马克思又指出:“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
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像它是没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样。
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这是从社会压迫的角度的解释。
马克思还指出:“国家、社会产生了宗教即颠倒了的世界观,因为它们本身就是颠倒了的世界”。
这则是从世界观进行的解释。
由上面可以看出,科学与宗教的定义真是中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至少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宗教与我们潜意识中的“封建迷信”“巫术”等还是不在一个层面上的。
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
3 对立:科学与宗教的决裂
宗教对科学的推动是不自觉的,或者说科学是宗教发展过程中的副产品和叛逆之子。宗教与科学的对立和斗争在中世纪后期西方基督教时代最具代表性。基督教《圣经》里关于亚当和夏娃因偷吃了智慧之果而被逐出伊甸园,并且犯了人类的原罪的故事,就是宗教排斥人的认识理性的象征。在西方中世纪的早、中期,自然科学的发展没有给教会带来麻烦,这时的科学和哲学一样只是神学恭顺的婢女。只要科学不从根本上反对神学,没有对宗教信仰产生威胁时,宗教就能够容忍科学的存在。一旦科学发展超越了宗教教义所允许的范围,就会遭到宗教的反对和制裁。中世纪后期科学的发展对宗教本身形成了威胁,因此宗教对科学的迫害达到一个高峰。
中世纪欧洲教会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将亚里斯多德的哲学、托勒密的地心说、盖伦的医学奉为不可侵犯的教条,谁要是反对亚里斯多德等人的观点,就被视为异端,就有遭火刑的危险,其中迫害布鲁诺、伽利略、塞尔维特的案例是几个典型案例。[*]无论是天主教还是新教,其臭名昭著的宗教裁判所对科学镇压是一样的。教皇遵循的原则是对持有与教会真理相悖的观点的人残酷无情,狠狠打击,明文规定使用刑讯。
(5)
开普勒接受了哥白尼的学说[*],并把他的科学与神联系在一起。因为他觉得,如果上帝要有一个物质居所,并选择一个地方与他的天使住在一起的话,那么只有太阳才配得上让上帝居住。他认为整个宇宙就是宗教三位一体的形象和模式。圣父是中心,圣子是环绕中心的星球,而圣灵则是宇宙间的那些复杂的关系。他在《宇宙的奥秘》中探讨了宇宙秩序,相信上帝是按照完美的数学原则来创造世界的,确信行星轨道一定存在着某种类似音乐和谐的相互关系,他的思想带有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字神秘主义的色彩。“正是在开普勒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在科学上自相矛盾之人物的最好例子———这位杰出的数学家,他的灵感来源于对宇宙的神秘和谐的信仰。尽管这种神秘主义与数学的丰富多彩的混合离近代科学相去甚远,但它却构成了近代科学诞生的必不可少的因素。”〔6〕
科学与神学的近代争端
科学与神学的对话【摘要】在人类早期的蒙昧时代,人类对大自然的神奇奥秘感到折服,他们无力于解释这些神奇的现象,于是人类将这些大自然的奥秘都寄托于超自然的力量,于是有了神学的起源。
随着人类的发展进步,人类逐渐揭开的大自然的神秘面纱,许多科学技术逐步出现,此时,神学的发展得到了抨击。
但是科学并非绝对的真理,世界上仍然存在许多未解之谜,于是神学与科学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争端,但是在经历的漫长的相互争端之后,在近代,神学与科学出现了相互共存,共同促进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现象。
【关键词】科学神学争端并存发展自启蒙以来的现代科学进展, 是人类知识增长文化成就的最显著、最辉煌表现之一。
科学的新知识与新成就不但彻底改变了科学本身, 改变人类对这世界的认识与研究, 更同时冲击人类知识与文化的每一个层面, 如社会、政治、经济、和伦理等。
科学对宗教的冲击尤为显著。
事实上,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一直是基督教现代神学的重要议程之一。
现代神学的发展明显反映了现代科学的革命性冲击。
一、科学与神学的近代争端众所周知,在被称为“黑暗时代”的欧洲中世纪,神学把持从神权到政权的一切权力,在神学的殿堂里没有给科学留下任何位置,科学被视为异端。
在那个时代,科学与神学几乎是你死我活的。
科学家布鲁诺受火刑而死就是很好的例证。
但16世纪初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令人开始批判传统的权威。
从神学视角来说, 这批判就是现代人对教会的教导传统及教义权威的质疑。
17世纪初伽利略违抗罗马教廷禁令, 公然支持哥白尼的天文学说。
17世纪末牛顿“机械宇宙观”的确立直接威胁圣经神迹的可信性随着启蒙理性高涨而崛起的自然神论。
创造宇宙的上帝被约化为这机械宇宙的终极因由, 为“第一因”或“伟大的设计师”;而宇宙万物日常运行的唯一依据是自然定律,并且只有科学才能给予我们有关这些外在世界的客观知识。
可以说,15 - 16 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打破了神学一统天下的局面,作为科学主人的“人”取代了“神”成为社会的中心,科学才得到了生存和发展的天地。
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诞生
十字军东征和欧洲学术的复兴
• 十字军东征
• 大翻译运动
• 大学的出现
由阿拉伯文转译的《几何原本》的拉丁文文本
教父哲学
我把爱情献给真理,我只嫁给一个人,他的名字 叫真理。 —— 希帕蒂亚
讨论地球的性质与位置,并不能帮助我们实现对于来世所怀的希望。
经院哲学的巅峰和衰落
• 托马斯•阿奎那——经院哲学 的巅峰
重 返 剑 桥
折射望远镜形成的象的 周围产生有颜色的边缘, 这叫做色差。
日光及一般的白光都是由每种颜 色的光线组成,这些颜色是光的 原始偕与俱来的性质,而不是棱 镜造成的 。
科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
在对当代和后代思想的影响 上,没有什么别的杰作可以 和《原理》相媲美。 自它问世后的二百多年间,一 直是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 础。 天体的运行、潮水的涨落和彗 星的出没,所有这一切都可以 用同一的力学规律来解释。
1971年阿波罗15号宇航员在月球表面同时放 下了一根羽毛和一柄榔头。
数学方法的使用
• 伽利略记下小球从起点开始在 相同时间间隔内走过的距离, 发现这些距离成一定的比例。 当斜面更陡时,相等时间里小 球走过的相应距离也变长,但 是它们的比例保持不变。
在数学上,上面这个规律很容 易改写成:小球走过的总距离 与所经过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如果把小球在第一段时间间隔 内所走过的距离取作单位长度, 那么在以后一系列时间间隔的 末尾,小球走过的总距离将是
地上:物体的运动
伽利略循着阿基米德的足迹, 进行观察、实验,把具体的事 物化为抽象的数学关系,从中 推导出对事物的简单、概括的 数学描述。 伽利略对物理现象的独立研究, 使得他相信那些被奉为权威的 亚里斯多德物理学内容中有许 多严重的错误。
科学与基督教的关系
摘要本文结合霍伊卡的思想,考察了基督教与科学之间的关系,在肯定基督教会遏制科学发展的同时,着重讨论了基督教与现代科学兴起之间的内在关联性,以及科学与基督教冲突的复杂性及其历史演变过程与当代趋势。
关键词:科学;基督教;上帝。
试论科学与基督教之间的关系基督教与科学之间的关系,往往被认为是对立甚至是对抗的。
特别是由于近代以来,随着科学的发展,理性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基督教信仰却日趋削弱,似乎更加确证了一个传统的见解:基督教扼杀了科学,文艺复兴运动才带来了科学的诞生。
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对西方基督教及其与文化、科学、社会、政治、经济、道德、文学、艺术等各方面关系研究的展开和深入,传统观念受到了种种挑战。
美国当代历史学家霍莱斯特指出:“过去的历史学家对于现代文明发展,可能过分强调了文艺复兴的影响。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者实际是‘古典文学’的学者,对于科学的兴趣,可以说并不大于一位现代英国文学或拉丁文学教授。
现代科学产生于中世纪的大学。
”(注:C·沃沦·霍莱斯特:《欧洲中世纪简史》,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379页。
)众所周知,中世纪文化是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文化,霍莱斯特的观点实际意味着:现代科学植根于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土壤中。
荷兰当代科学史专家霍伊卡则提出了一个类似于李约瑟式的问题:“科学思想的深刻革命发生于16和17世纪。
……为什么现代科学的兴起发生在一个特定的地点即欧洲和一个特定的时间,而没有发生在任何其他地方或其他时代”(注:R·霍伊卡:《宗教与现代科学的兴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页。
)我们由此进一步发问:这个时代的文化究竟具有什么特点?无疑地,基督教是当时文化生活中最强大的力量。
于是这里引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现代科学的兴起与基督教传统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这直接涉及到关于基督教与科学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如果是否定性的,那么,基督教对科学起的是一种阻碍或破坏的作用;如果是肯定性的,那么,结论将会突破流行见解;如果是双重性的,那么,结论也将对传统见解提出严峻的挑战。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工业工程系物流工程专业胡宏杰2013210507摘要: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当中,宗教与科学表面上一直处于完全的对立状态,同时人们普遍认为这种对立植根于宗教与科学在本质上的对立。
但宗教与科学都是人类社会自然发展的结果,它们具有让人类获得幸福的共同目标取向,在表面的对立状态下,两者具有错综复杂的促进或者阻碍关系。
本文首先阐述宗教与科学的表面对立,然后分析二者的隐性内在推动关系,为更好地处理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提供依据。
关键词:宗教科学本质对立关系互相推动关系一、宗教与科学的本质对立关系宗教与科学在本质上是对立的,二者的对立可以从以下方面说明:1、宗教与科学的世界观不同:宗教是对超自然对象的信仰与崇拜, 科学不承认任何超自然的对象。
2、宗教与科学具有不同的认识方法:科学的认识方法是经验与理性的结合, 宗教的认识方法则是反经验、反理性的信仰主义;宗教要求忠诚而科学要求怀疑。
3、宗教给人带来内心宁静的同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科学带来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却经常给人带来烦躁、抑郁等情绪。
从人类社会进程来看,宗教似乎一直在禁锢科学的发展,而科学则一直试图挣脱宗教的束缚,并不断给宗教领域带来冲击。
在人类社会早期,由于人类认知能力的限制,对于众多不能解释的自然现象人来采用了想象等方法,同时在人类解释宇宙起源以及人类起源的思考过程中构思出众多神话,而所构造出的这些超自然现象最终慢慢发展成了宗教。
从各大的宗教对人类起源的解释来看,基督教认为“上帝创造了人类”,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超自然现象;伊斯兰教同样把《圣经旧约》作为其宗教经典之一,在人类起源方面与基督教有类似的看法;而佛教对起源的解释并不局限于人类甚至扩展到了对大千世界起源的解释:佛教认为“缘起性空”,这更是一种超自然现象,同时佛教中的“涅槃”“六道轮回”均为超自然现象。
同时,重要的是在各大宗教中,对于这些超自然现象的信仰与崇拜是宗教信仰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正因为于此,“日心说”以及“生物进化论”才会对宗教世界造成如此剧烈的冲击。
从近代科学兴起阶段看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带来 的物 质 文 明时 . 发 现宗 教并 没 有 却 销声 匿 迹 . 而 发 现 自身处 于 一 系列 的 反 困境 之 中 : 境 污染 、 源枯 竭 、 口爆 环 能 人
炸 、 食 紧缺 等 。人 们 的精 神 上 的污 染 粮
更是 严重 由此 我们 可 以看 出宗 教存 在 是必 然 的 . 与科 学 并 不是 一 个 简单 的 它 对立 关 系 在 近代 科 学 兴起 阶段 . 教 宗
与 科 学 的 关 系 的 发 展 尤 其 值 得 研 究
存 了古 希 腊 遗 产 中一 些 基 本 的 东 西 如 数 学 、 辑 和 观 察 的方 法 . 它 也 受 指 逻 但
导 于不 同的社 会 观 念 和方 法论 观 念 . 这 些 观 念 在 某 种 程 度 上 导 源 于 基 督 教 创
是 很 相 似 的 。从 宗 教 与 科 学 的 功用 来 看 . 者 都 是人 类 文 化 中至关 重 要 的两 两
科 学产 生于 宗教这 个母 体 .科学 一次 次 努力试 图挣脱 这个母 体 的束缚 而独立 发 展 。 一 次次地 遭受 失败 . 但 丹皮 尔则更 偏
激 地 说 :科 学 并 不 是 在 一 片 广 阔 而 有 益 “ 的 草 原 上 发 芽 成 长 的 . 而 是 在 一 片 有 害
宗 教 曾 在 某 些 方 面 严 重 地 压 制 了
1 宗 教 与 近 代 科 学 的 兴 起
宗 教 与科 学一 直 是 复杂 多 变 的 . 大 多 数时 候 它们 之 间是 相 互对 立 的 . 们 它 总 是 在 压 制 了对 方 之 后 取 得 自身 的 发
展 . 一 般 人 看 来 。 教 与 科 学 是 彼 此 在 宗
近代科学的产生
西方近代科学的产生之科学大发现近代自然科学诞生于十五世纪下半叶,中国的近代科学落后于西方。
其中的原因也有很多:首先是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运动对古希腊、古罗马知识文化体系的重新发现和诠释,才得以促进了近代科学的诞生和发展。
因为近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形态就是科学技术的研究须以严密的理论体系为前提,而文艺复兴正是恢复了古希腊、古罗马的理性思辨传统,并且在笛卡儿、莱布尼茨、康德等人发展后,才能为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不可代替的条件。
文艺复兴必然地跟宗教改革发生联系,而宗教改革运动对解放人们思想地禁锢,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是显著并且富有成效的。
因此,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显示出对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间接促进作用。
其次是近代科学的发现。
其中近代科学大发现大都是西方的专利,有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哥白尼革命;还有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牛顿力学。
近代科学的发现形成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中国古代科技与欧洲近代科学发展的关系是一种推动的关系。
中国古代科技与欧洲近代科学发展最主要的是:火药,开始是中国的炼丹家发明的火药传到欧洲,促进欧洲的先进武器出现,如:佛郎机,鸟嘴铳等,又到后来第一次工业革命,火药进一步取得更大的作用,接着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火药进一步在武器上面得到重用,如:滑膛枪等,造成西方军事力量强大,然后又逐渐到那些什么炮舰啊,坦克,飞机,大炮等等,在军事力量上发挥了更大的作用!然后到指南针,给欧洲人民带来了极大的作用,指南针在欧洲的航海事业上起了重大的作用,正是因为中国的指南针与托勒密的地圆说等等的原因推动了欧洲人寻找新航路的想法!然后则是造纸术,给西方的文化传播带来了极大地作用,才能导致西方的那些大作家,如:小仲马的《茶花女》等等的大家熟知的大作,会让人们熟知!然后就是中国的印刷术,也给欧洲近代科学带来了极大的作用,既方便了欧洲的文化传播,同时也让欧洲人民的思想方面上,科技发展上的传播提供了便利!因此得知中国的古代科技与欧洲近代科学发展的关系是一种推动的关系!第二是西方人对自己生活条件要求的进一步改善。
科学发展与宗教盛行
科学发展与宗教盛行科学与宗教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两种文化样式。
二者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构成了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哲学领域中一个古老而常新的研究课题。
一宗教起源宗教起源于人类产生自我意识以后对于死亡的恐惧。
依据人类现有的文字记录来看,佛教产生于印度奴隶制繁荣时期(6世纪BC),基督教产生于罗马奴隶制走向衰落时期(1世纪BC),而伊斯兰教则产生地阿拉伯人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7世纪以后)。
观点一:宗教起源于无知。
休谟指出,由于原始人对自然现象无知,把它们作为希望和恐惧的对象,而人们的想象力又把它们加以拟人化,用祈祷和供奉来求福免灾。
这就是偶像崇拜和多神教的起源。
此后,在人们对生活幸福的追求中,把这些简单的神祗观念逐步扩大,最后就形成了统一的无限完善的神即上帝观念。
观点二:宗教起源于人的本质。
费尔巴哈指出,意志和能力之间的对立乃是宗教出现的前提。
在实际生活中,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特别是在人越无知的情况下,他受外界的限制就越大。
但是人的愿望、意志却要使人成为不受限制、无所不能的。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当人的愿望不能实现的时候,人就以人以外的东西,或自然的或精神的东西来实现自己的愿望,或体现自己的愿望,于是产生了自然神和精神宗教。
观点三:宗教起源于无知与欺骗。
伏尔泰指出,神的产生,宗教迷信的原因在于人们的无知和僧侣的欺骗。
基督教就是建立在“最下流的无赖编造出来的最卑鄙的谎话”的基础上的,它是“最卑鄙的混蛋所作出的各种最卑劣的欺骗”的产物。
教会利用盲从迷信使宗教观念在人心中根深蒂固,“把宇宙看作牢狱,把所有的人看作马上要受刑的罪犯;这是一个狂信者的观念。
”圣经、福音书充满了胡说八道,所谓原罪、方舟、神迹等等全是滑稽可笑、荒唐透顶的神话故事。
全部教会史乃是充满了迫害、抢劫、谋杀等暴行的历史,是僧侣煽动宗教狂热和偏见的罪恶史,尤其宗教裁判所更是犯下了无数反人类罪行的罪恶渊薮。
一般比较流行的观点是,宗教是统治阶级对现实是一种粉饰的工具,让民众在教义的影响下对社会和人生的苦难“心里感到平衡”,使“信众心安理得地忍受苦难”。
科学的转折四部曲读书随笔
《科学的转折四部曲》读书随笔目录一、内容概览 (2)1. 关于《科学的转折四部曲》 (3)2. 读书目的与背景 (4)二、《科学的转折四部曲》内容概述 (5)1. 第一部 (6)1.1 原始科学的萌芽 (8)1.2 古典时期的科学发现 (9)1.3 中世纪的科学传承 (10)2. 第二部 (12)2.1 文艺复兴时期的影响 (13)2.2 近代科学的诞生与发展 (14)2.3 科学家们的贡献与成就 (16)3. 第三部 (17)3.1 物理学革命的突破 (18)3.2 化学与生物科学的发展 (19)3.3 空间科学与地球科学的进步 (20)4. 第四部 (21)4.1 科学技术的融合与创新 (22)4.2 未来科学的发展趋势预测 (23)4.3 科学面临的全球挑战与应对 (24)三、读书体会与感悟 (25)一、内容概览《科学的转折四部曲》是一本关于科学发展历程的著作,作者通过回顾科学史上的重大事件和科学家们的探索,揭示了科学发展的脉络。
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科学的起源、理性时代的兴起、科学革命的爆发以及现代科学的繁荣。
在这四个部分中,作者详细地介绍了科学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过程,以及科学家们在这个过程中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梳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的演变规律,以及科学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
本书从科学的起源开始讲述,回顾了古希腊哲学家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以及他们对自然规律的探索。
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探讨了中世纪时期科学的发展状况,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家们对知识的重新发现。
这一部分的内容为我们展示了科学的起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书重点讲述了理性时代的兴起,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详细介绍了伽利略、牛顿等伟大的科学家们在物理学、数学等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
这些成果不仅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也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作者还通过对这些科学家的研究,揭示了他们是如何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以及他们对于科学精神的理解。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科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内容提要:对于科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本文分两部分讨论:第一是浅层次部分,第二是深层次部分。
前者是从历史角度,讲述欧洲近代以来自然科学的发展与天主教会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后者是从学理、从基本原理角度把有关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讨论。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十分重要,涉及的范围也很广,只能讲一些比较重要的内容。
主要分两部分讲:第一是讲浅层次部分,第二是讲深层次部分。
浅层次部分是讲欧洲近代以来自然科学的发展与天主教会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深层次部分是从学理上把有关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讨论,即第一是从历史角度,第二是从根本道理或者说从基本原理角度。
第一部分比较好懂,第二部分有一定难度。
首先从历史角度讲。
我参考的书主要是钱时惕《科学与宗教关系及其历史演变》[1],此外也有一些网上的最新资料。
大家知道,人类在漫长的原始时期就对许多自然现象进行了观察,许多自然现象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但是比较严格意义上自然科学研究只是在文字体系发明之后才出现,大约开始于4-5千年前,最早的文字是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发明的钉头字,后来被巴比伦人等继承和发展,并逐步积累下大量文献,写在泥板上,其中一部分内容涉及数学和天文学等方面。
只有在使用文字之后,人们才能对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记录和比较准确的表达,也才能把这些记录和思考的结果逐步积累起来,使人们一代一代地积累、提高和发展,形成最初的科学知识。
当然那时没有专职的研究人员,没有学科的划分,也没有系统和完善的研究成果、著述,更没有学术刊物,即自然科学研究在很长时期内没有自己独立的形态,这些只是在近代以来的欧洲才开始出现。
而独立形态的自然科学研究一诞生就必然同占支配地位的宗教神学及基督教会产生某种矛盾和冲突。
上帝论是基督教教义的核心,也是西方的科学与宗教之争的焦点。
按照基督教教义,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上帝创造的,但是人们不能直接看见上帝,那么怎样认识上帝的存在及伟大呢?在基督教看来有两个途径,第一是通过上帝的启示即《圣经》去认识上帝,由此获得的真理叫“天启真理”;第二是通过认识上帝的创造物即认识自然(包括人)去认识上帝,由此获得的真理叫“自然真理”。
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诞生在中国的原因
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诞生在中国的原因这个问题已经有很多文献探讨,本人在综合了哲学,政治,经济,地理等各种百家观点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答案!1,世界精神。
世界精神的童年在东方——中国,印度,犹太族。
注定东方停留在思维的大一阶段,缺少分裂性,缺少推理。
只有大一的全息观察和演绎,如《周易》中医科学思维。
印度教,佛教,道家都是停留于虚空的大一,无中的无限背景海之中,缺少向上分化的能力,也就是缺少后来宗教基督教的攻击性。
2,政治体制。
中国的地理环境决定中国是一个帝国体制,因为平坦大地,很容易形成统一的帝国组织,这种帝国自上而下的政治组织,阻碍可民间科学试错。
在欧洲如古希腊,那里的是山地,城邦很难形成统一。
著名的两个城邦分别是科学与文明的城邦——希腊城邦,和暴力和野蛮的斯巴达克城邦,由于地理阻隔的原因,希腊城邦在得以在文明方面的发展,古国希腊城邦最终还是被野蛮的斯巴克可城邦侵占而终止文明的发展。
中国的地理位置总是有利于北方的蛮族南下侵入广袤平原的南方,而最终形成统一的严密的自上而下的帝国统治。
缺少西方那种自给自足的可以进行科学实验的尝错条件。
3,宗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如1所说,由于世界精神在东方是幼年阶段,所以他缺少分化,总是停留于虚空,大一的意识中。
正如黑格尔所说,基督教是宗教形态的最高阶段,因为绝对精神第一次在那里实现人神合——耶稣基督。
这种高级的宗教无疑会教导落后宗教地区,所以基督教总是带有侵略性,象执著的保险销售员一样,频繁的向他人推销基督教,甚至不惜用武力!由于基督教的侵略性,导致西方人的口味总是偏向于味浓味重,所以他们为了保存好腊肉,为了让饭菜更适合他们浓烈的口味,疯狂的向东方寻找香料。
由于香料的巨大利润,导致他们的航海技术等一系列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化的形成,进一步促进科学的研究与发展!4,由于东方是停留于潜在大一中,缺少分化性思考,所以总是不能把事务很好的归类,并把不同的类别再次统一起来,最终没有诞生欧几里德几何以及笛卡尔坐标系,正是由于地卡尔坐标才最终把庞杂的科学串联起来,而不是象中国一样只有零星,不连续的天才闪光——四大发明。
世界近代史大事记
世界近代史大事记14世纪:1、手工工场出现于意大利,产生早期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2、意大利开始文艺复兴运动,这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达、芬奇被称为“最完美的代表人物”。
15世纪:1、西葡开始新航路的开辟,最突出的是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
新航路的开辟,使全球联系加强,殖民地建立。
2、近代科学诞生,16世纪波兰科学家哥白尼的“日心说”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
近代科学的诞生,使自然界不再神秘莫测。
16世纪:德意志宗教改革,冲击了教会的权威17世纪:1、发起于法国的启蒙运动,18世纪达到顶峰。
其主题是提倡人权。
其旗手是伏尔泰。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其《权利法案》使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统治。
18世纪:1、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
其1787年宪法,确定了美国的共和政体。
华盛顿成为美国也是世界上的第一位总统。
2、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年)。
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的力量。
3、工业革命(60年代),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为标志。
英国表现最为突出,率先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19世纪:1、工业革命新阶段(70年代),以电力的普遍应用,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为标志。
美国和德国率先实现电气化。
2、科学的世纪,科学家们完善了热转化为机械动力的理论,为内燃机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3、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
4、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48年),它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理论武器。
20世纪:1、世界最终成为一个整体。
建立在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基础之上。
2、两次世界大战(1914年,1939年)。
他们最大的不同是战争性质不同。
3、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年),其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罗斯福新政采用政府干预经济的办法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并避免了法西斯专政4、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诞生。
中国近代史大事记14世纪:明朝建立(1368年),专制皇权高度加强15世纪: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比欧洲开辟新航路早半个多世纪。
近代科学诞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近代科学诞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1、近代科学技术的兴起
15世纪中叶是欧洲历史上的重要转变时期。
资产阶级革命为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于此同时,科学本身为争得自己的独立地位,摆脱宗教的桎梏,也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实验科学的兴起,更使自然科学有了独立的实践基础。
2、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主要原因或政治前提在于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逐渐建立并日益加强;英国通过圈地运动,产生并聚集了大量劳动力,同时也扩大了英国国内市场;多年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为英国积累了原始资本,提供了广阔的原料地和海外市场。
3、科学的世纪
科学的世纪是指称近代科学全面繁荣的19世纪。
19世纪科学发展的规模和成熟远远超过17世纪的科学革命,热力学、光学、电磁学、化学、地质学、生物学、人类学等学科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并大都进入到理论综合的新阶段。
扩展资料
在自然科学为争取独立而同神学的斗争中, 有两个突出的事件: 一是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的发表, 二是血液循环理论的提出。
前者在对大宇宙———天体结构的解释上, 把天地翻转过来, 用太阳中心说推翻了被宗教奉为神明的托勒密地球中心说, 被称之为近代科学史上的第一次科学革命———天文学革命。
后者在对小宇宙———人体结构的解释上, 冲破了神学所说的人体内部不会有循环运动的信条, 使生理学、解剖学、医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这两个事件作为划时代的标志而载入史册。
试论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试论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张甲楷内容摘要:宗教与科学的关系错综复杂,二者在各自的发展上既有相遇与互渗、亦有碰撞与分离。
正确认识宗教与科学的相互关系,不仅关系到这两个学科的历史命运,而且有助于利用和驾驭这两股力量,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然而,长期以来,宗教与科学互相对立的说法十分普遍。
本文试图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揭示其相互关系:在人类原始文明时期,科学的萌芽都有一个受宗教诱导的过程,宗教是孕育科学的母体;在从中古走向近代文明时期,基督教对近代科学的产生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近代自然科学诞生后,宗教与科学之间虽有碰撞,但绝不是简单的你争我斗、你进我退的胜败关系,而是呈现出一种复杂的互渗互补的关系。
关键词 : 宗教;科学;历史演进;关系0 前言科学与宗教关系错综复杂,其中,对立与斗争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二者冲突中最核心的问题是达尔文进化论与基督创世论之间关于生命起源的不同解释。
上世纪末,快速发展的认知科学与进化论结盟介入宗教研究,形成了一门旨在“解释”宗教的学科———宗教认知科学( Cognitive Science of Religion),对宗教的起源与传播提出了新的科学见解,而21 世纪初席卷全球的新无神论( New Atheism)运动更是将“解构”宗教作为价值目标,主张以世俗人文精神取代宗教信仰。
宗教认知科学的兴起与新无神论风潮再次引发了宗教与科学的对立情绪,促使人们在当代语境下重新审视科学与宗教关系[1]。
在进行探讨之前我们有必要弄清楚科学与宗教各自的确切涵义,以便问题的讨论有一个明晰的前提。
1宗教与科学的界定1.1何谓宗教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具有悠久绵长的历史,它几乎相伴着人类已有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全过程,是人类自我发展进步的重要参考系。
一谈到宗教,人们自然会想起庙宇、宫观的香火、金碧辉煌的大教堂、顶着一轮弯月的清真寺,以及善男信女虔诚的容颜等这些最直观的宗教现象。
其实这些现象仅展示了宗教的外表,要完整地理解宗教还必须做进一步的探求。
基督教给力自然科学
基督教给力自然科学宗教与科学的关系一直是西方哲学热议的话题。
世界上的宗教种类繁多,人们讨论最多、争论最激烈、挖掘最深的,还是基督教与科学的关系,因为就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而言,近代自然科学发源于西方,宗教与科学的矛盾最先在基督教国家爆发,加上西方文化的基督教背景,西方学者往往是以基督教为中心来关注宗教与科学的。
现在所说的宗教和科学的关系实际上是基督教世界和自然科学的关系。
宗教世界和自然科学的交锋史可以看成是以基督教为主体的宗教推波助澜,自然科学一浪接一浪跳跃式的发展史。
回顾发生在科学和宗教之间的典型事实: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宗教对科学的压制;一段时间的宗教与科学自由发展; johannes kepler, isaac newton, robert boyle等大科学家同时也成为虔诚的宗教信徒,到近代albert einstein, max planck等受科学活动中宗教的精神价值影响,并对宗教有相当的阐述。
学者们尝试并提出许多的观点来讨论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最常见就是“二元论”的观点。
科学与宗教关系的“对抗”与“非对抗”模式都基于一定的历史事实。
“二元论”都能解释一定的历史事实,但也总有一定的历史事实不能解释。
对抗模式基于中世纪宗教对科学的迫害,如实地描述出西方近代史上科学与宗教的斗争史,但它很难合理解释现代条件下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对于杰出科学家,他们可以同时是虔诚的宗教徒,甚至出于宗教的目的而研究科学这类现象,也很难解释清楚。
非对抗模式却恰好相反:如果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可以简单地归并为“关于事实即追求真”与“关于价值即追求普”的关系,或者甚至可以进一步认作和谐共存、相互促进的关系,那么它们在历史上就不应该也不会表现出如此尖锐的矛盾冲突。
从宗教的多样性来看,并非所有的宗教或所有时期的宗教都与科学发生过冲突。
在宗教、哲学、科学一体化的前科学时代,科学既不是独立的社会力量,亦非独立的学术专科,科学或孕育在哲学的襁褓之中,或依附于宗教,成为“神学的婢女”,在这种条件下,宗教、哲学、科学相互作用,宗教吸收了科学的某些成果,而科学也因宗教而强化和发展。
(完整word版)论宗教与科学之间的联系
论宗教与科学之间的联系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既是相互阻碍的,同时也是相互促进的。
两者之间的对立关系自然不必多说,从古到今,科学的发展绝大多时间为宗教所困,可以说每一次宗教与科学的碰撞都会或多或少地促进科学的前进,而几乎每一次与宗教理论相悖的科学的进步又会遭到宗教势力的镇压。
于是宗教便成了科学进步最大的障碍.然而在历史长河中,宗教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一部分,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宗教文化已深深地扎根在各种民族文化之中,渗透在哲学、习俗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科学技术作为文化的一部分,自古就与宗教交织在一起,科学的萌芽与古代宗教活动有着极为复杂的关系。
例如,中国道教方士的炼丹术就可以说是化学、医药学的源头,而历史上各种古老的宇宙模型、天文历法则与占星家密切相关。
再观西方近代科学的产生则与欧洲民间方术及基督教修道院中的种种实践活动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人类发展史上,宗教总是试图解决一些人类所未知的问题,这些问题恰是后来科学为之探索解释的问题,虽然宗教的回答是臆想猜测的,但在宗教神话和经典著作中,往往有意无意地容纳了一些自然知识,成为科学研究资料的来源之一.古人认为神仙居住于天上宫阙。
古代方士为了了解神灵的活动,为了掌握人间祸福、国家存亡而研究天象。
便特别观察和记录天象变化,积累了大量的天文观察资料、观察工具以及与天文观察有关的建筑遗址。
从而奠定了古代天文学的基础,对人类的生产实践起到了促进作用.早期的天文学也是同占星术联系在一起的。
古代大量丰富的天象资料大都是通过宗教占卜而被记录和保存下来的,数学、物理、地理等知识都与宗教有联系。
所以说,在历史中一段漫长的时间里,宗教与科学在人类历史里是相互促进的。
中国道教中产生了许多科学家,形成了中国自己的天文学体系,并且拥有领先于时代的各种天文观察技术和仪器。
例如东汉的张衡改进制作浑天仪,用以观察众星出没;而他发明制作的地动仪用于测报地震非常精巧。
著名的四大发明中,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的发明均与道教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科学的诞生及宗教的冲突
摘要:科学与宗教作为影响人类文明演化的两个重要力量,它们所涉及的领域、影响的范围、渗透的力量都是其它现象难以相比的,二者发生像近代这样直接而激烈的冲突在过去和当代都是少见的。
特别是在科学哲学领域内,众多学者对二者的关系众说纷坛,褒贬不一。
从辩证的、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二者关系的话,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科学和宗教的关系是随着时间、政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和变化的。
二者是一种复杂的辩证关系。
关键字:科学;宗教;冲突;范式
随着欧洲奴隶制的逐步瓦解,欧洲进入了封建神权统治的时代,这一时期,基督教开始在欧洲兴起,并逐渐的确立了罗马教皇和罗马教会在欧洲的统治地位,基督教成为欧洲社会的统治思想,广泛的、深刻的影响到政治界、教育界、商业界、文艺界甚至法学界等各个领域,成为西方最强大的文化传统。
由于基督教文化的保守、强权性,因此从5世纪到11世纪,欧洲科学的发展极其缓慢,被历史学家和科学家称为“黑暗时代”。
基督教将科学纳入神学体系之下,是为了通过科学探索为其教义、信仰的理论支撑和辩护证据。
因此近代科学在建立其独立系统过程中,必然要求突破神学范畴的束缚,也就必然与神学发生冲突。
(一)哥白尼的日心说引发近代科学与宗教的首次交锋
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一书的出版,举起了近代科学试图独立发展、叛脱宗教神学束缚的大旗。
就像恩格斯所说:“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的革命行动,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来向自然事物的教会权威挑战。
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7.]在《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提出了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它行星都是围绕太阳运动的,这一学说推翻托勒密的地心说,建立了一种新的宇宙模型。
地心说和日心说的争论从古希腊时期就已经存在,日心说最早的记录起源于菲洛劳斯的“宇宙中心火学说”,后来经过阿里斯塔克、阿基米德、赛留库斯等人的完善、阐述和证明,形成了比较明确的“太阳是宇宙中心”的学说。
本来这一学说是和地心说都是长期存在的,都是属于科学层次的争论,但是由于基督教将亚里士多德学说和托勒密的地心说同基督教思想结合起来,使之与《圣经》中的上帝造人、造宇宙万物以及其中的故事相符合。
所以日心说在反对托勒密的地心说时,也就从根本上构成了对基督教教义的质疑,引起了一些主教、神父的反对和指责。
《天体运行论》一书尽管只是从数学上阐述了一种新的宇宙模型——日心说,但被现代科学家认为是自然科学向神权统治的挑战,成为近代科学与宗教的交锋。
(二)鲜花广场上的布鲁诺
布鲁诺出生于意大利的诺拉小镇上一个破落的小贵族家庭里。
幼年在一所私
立的人文主义学校念书,由于家庭贫困,没有进入大学而是进入意大利天主教的多米尼克修道院成为一名修士。
在修道院学习期间,他还钻研了古代希腊罗马的语言文学和东方哲学,毕业时获得神学博士学位和神甫的教职,成为当时有名的学者。
在此期间,他与当时的人文主义者交往密切,大量地阅读了关于文艺复兴的著作,他被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所吸引,对宗教神学发生了怀疑。
从此对基督教的教义开始进行否定批判,并且写了一系列批判《圣经》的论文,对教会、教徒的日常行为进行批判、嘲讥。
布鲁诺的言行触怒了教会,被指控为异端并被革除教籍,而且受到教会的围攻被迫离开罗马,先后在瑞士、法国、英国和德国等国流亡,在许多大学发表演讲,同托勒密地心说的维护者辩论,宣扬和发展哥白尼的日心说,形成了“宇宙无限”、“世界众多”的思想体系,他认为社会是不断变化、不断前进的,“如果没有变化,没有变易,没有盛衰兴替,就不会有适宜的东西,良好的东西,愉快的东西。
”[ h ttp:///view/15028.htm.]虽然哥白尼的理论仅仅是反对托勒密的地心说,并未直接反对《圣经》,但是由于布鲁诺的“宇宙无限”等学说打破了基督教的地球中心的宇宙结构体系,在许多人的眼里他的思想骇人听闻,甚至连那个时代被尊为“天空立法者”的天文学家开普勒也无法接受,宗教裁判所更是把他视为“异端”进行审讯,判定他为不肯悔改的异端和破坏罪,于1600年烧死在鲜花广场。
(三)伽利略事件
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是继布鲁诺之后科学阵地上的第三面大旗,成为日心说和地心说交锋的重要人物。
伽利略1564年2月15日生于比萨,最初在修道院学习,并且加入了修道会,梦想当一个献身教会的传教士。
他的父亲知道后劝他学习医学,并让他离开修道院到大学学习。
在大学期间,伽利略不仅学习了医学,还学习数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并且以怀疑的眼光看待那些长期以来被人们奉为经典的学说。
尽管伽利略早就接触到了哥白尼的“日心说”,他坚持严肃的科学态度,没有轻率地下结论支持,而是仍然接受亚里士多德的宇宙体系,一直到他通过望远镜观察到月球表面的凹凸,木星的四个卫星、太阳黑子、金星、木星的盈亏现象以及银河系的无数恒星后,才认识到哥白尼学说的优越性和科学性。
《星际使者》出版时,他已是一个哥白尼学说坚定的支持者了。
他通过自己的观测和研究,用实验证明了哥白尼的“地动说”,证实了托勒密“地心说”的错误性。
于是伽利略不仅发表论文批判亚里士多德,还明确地支持哥白尼学说,甚至写信给主教和罗马教会阐述地球运动所引起的潮汐理论。
他的这些行为触动了教廷的政治统治,罗马教廷先是对伽利略发出严厉警告,后来又将他召到罗马进行审讯。
1616年2月,宗教裁判所宣布,不许伽利略再宣传哥白尼的学说,无论是讲课或写作,都不得再把哥白尼学说宣传成真理。
1632年,由于其《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一书的影响,伽利略再次被传审,罗马教廷下令禁止其著作的出售,将伽利略定为重大“异端”嫌疑,处以监禁。
由于伽利略案件的影响,“结束了意大利的科学,科学在意大利经几个世纪未复活”[ 罗素.西方哲学史[M].下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54.],但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动摇了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宇宙体系,打破了长期以来基督教的地球在
宇宙的中心这一信仰,为自然科学的独立发展奠定了基础。
哥白尼的学说虽然得到一些天主教学者的反对,但是也得到一些教会界人士的支持,有不少的教会人士催促他发表他的著作,甚至哥白尼逝世70多年以后,《天体运行论》才被列为禁书;但是布鲁诺却受到驱逐、逮捕、最后被烧死在鲜花广场;伽利略先仅仅受到警告,禁止其宣传哥白尼学说,在古稀之年却受到禁止论文出版,被判终身监禁。
为什么三个人的学说更加进步,证明更加严密,影响更加深远,但是宗教对其态度却截然不同?对这些历史事件,“仅从宗教与科学相冲突的角度去解释是无力和苍白的”[ 约翰·布鲁克.科学与宗教[M].苏贤贵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40.]。
这些冲突实际是科学和宗教在内在本质上的冲突。
宗教作为当时世俗社会的精神支柱,它以信仰和神权来维护其政教合一的统治,为避免社会不安定的因素而要在本性上趋于静态保守。
而科学坚持实践和理性为根基,要求不能以人的意志,要以科学的态度不断的推动其扩展和更新,因此科学在本性上趋于动态开放。
二者的本质和各自的立场,决定了双方就算有清醒地认识和足够的包容,也必然会发生冲突。
参考文献:
[1] [美]梅尔威利·斯图尔特、徐英瑾主编.《科学与宗教:二十一世纪的对话》------英美四名家复旦演讲集[R].徐英瑾、冷欣等翻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 [美]江丕盛彼得斯本纳德著.桥:科学与宗教[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