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 以至于我们无法支持任何一个过于单一的命题。在近代科学诞生之初,一种近乎宗教精神的信仰主义一直伴随着科学的发展, 许多科学家在寻求上帝自然法则观念的鼓励下走上了科学研究道路。而科学与宗教有着极为复杂的关系,宗教为科学家提供信仰和研究的动力,宗教需要理性为信仰服务。科学一旦超越了宗教教义所允许的范围,就会遭到宗教的制裁。

关键词: 科学; 宗教; 和谐; 对立;关系



科学与宗教虽是一个古老的话题, 但人们从未降低其热衷的程度。时至今日, 甚至没有人能够为这两个概念下一个没有争议的定义或为两者的关系做出能被众人所接受的界定。人们对两者及其关系的看法千差万别, 既有早已为人熟知的科学与宗教冲突的观点, 也有部分人支持的科学与宗教和谐的观点, 更有人认为两者毫不相干。考察近代科学诞生之初与宗教的关系, 也许对进一步探讨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一提起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通常人们只会注意到两者间的冲突, 并很自然地想起宗教对科学的迫害。伽利略被宗教法庭判处终身囚禁, 布鲁诺被活活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 开普勒受尽天主教的种种迫害而惨死于索取薪金的旅途中??这种种冲突并不仅仅在于是无神论还是有神论,它似乎是根本性的: 科学的核心是“理性的怀疑”, 是一个以处理可检验的事实为基础的永开放的知识系统; 而宗教的核心却是“非理性的信仰”, 是一个以崇拜某种永恒的真理为基础的封闭的信仰系统。有些科学家狂妄地认为科学知识能够满足人类最深层的精神需要, 因而不断用科学解释宗教情感; 而教士们则总是专断地提出抗议, 时常对自然的作用发表武断的见解科学的发展史告诉我们, 情况并非如此简单, 科学研究曾一度体现反宗教的意愿, 但也曾被赋予宗教的含义;宗教曾与科学势不两立, 但也曾有助于科学运动的产生。无论科学还是宗教, 都对自然与生命的奥秘怀有极大的兴趣。“人类从哪里来, 又将往何处去?”不仅是科学的永恒主题, 也是宗教的永恒主题。人们借助宗教的符号来给生活赋予意义, 关照自身的精神家园; 借助科学的模型来控制周围的事物, 改善自身的生存环境, 而这两种力量又相互渗透, 使我们无法完全舍弃任何一方。从这个角度出发,科学与宗教纠缠在冲突与和谐织成的网上———冲突中有和谐、和谐中有冲突, 他们之间并不是那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冲突的一面显而易见, 和谐的一面却往往遭到忽视或不被承认。恩格斯曾经指

出, 社会需要是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然
而, 在某种程度上, 科学发展的动力来自于社会需要。不同的是, 推动技术发展的来自于物质需要, 推动科学发展的来自于精神层面。只要留心, 我们不难发现那份呈现在冲突中的和谐正来源于此。

2 和谐:宗教为科学家提供信仰和研究的动力

科学的最初动力往往与宗教信仰有关,或是对宗教信仰对象的崇拜而求证,或是对宗教信仰的怀疑否定而求证。宗教为人们提供对自然的解释,一开始往往是臆测的,但是在求证的过程中最终需要科学技术的手段来证明其是否合理。一般来说,宗教的基本精神并不是把非理性绝对化,用信仰反对科学,而是要理性为非理性服务,以信仰奴役科学。因此,在非理性的信仰所需要和允许的范围内,理性的科学也有生存的权利和活动的自由。也就是说,宗教也会成为科学发展的一种不自觉的动力,推动它为了虚幻的世界而去认识现实的存在。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不仅仅是对古希腊哲学的重新审视,而且也包括对古代神秘主义、炼金术、占星术和自然法术的兴趣,这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无论是经院哲学还是自然科学,相当多的科学家为了证明上帝的智慧和伟大,把对自然的观察看作一种敬神的形式和对上帝的一种探索。英国学者艾伦·G狄博斯说:“有一些学者,他们的工作对我们现在的科学时代作出了贡献,但他们也发现,法术、炼金术和占星术与对数学抽象、观察和实验的新兴趣一样令人激动。今天,我们发现把‘科学’从神秘的兴趣中分离出来是很容易的———也是必要的,但在当时,许多人还不能做到这一点。艾萨克·牛顿和约翰内斯·开普勒的著作,同帕拉塞尔苏斯、罗伯特·弗拉德和约翰·狄的著作一样,都表现出对嬗变〔1〕的真正兴趣和对宇宙和谐的探究。”〔2〕无论是有意隐瞒信仰或者出于宗教信念,那个时代的科学家们在进行科学研究时,都往往强调自己的宗教信仰,宗教情结对科学家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和作用。许多著名科学家不仅信仰宗教而且本人就是僧侣,他们对宗教的忠诚促使他们积极地去研究上帝的创造物———自然万物。在此,宗教信念已转化为其深刻的内在动力,驱使他们孜孜不倦地从事科学研究。

伟大的哥白尼[*]是为了认识神的智慧而潜心研究宇宙星体运动的规律,他认为宇宙以太阳为中心是出于宇宙创造主的神意。“我相信,这种看法比起把地球放在宇宙中心,因而必须设想有几乎无穷多层天球,以致使人头脑紊乱好的多。我们应当领会造物主的智慧,造物主特别注意避免造出任何多余无用的东西,因此它往往

赋予一个事物以多种功能。”“静居在宇宙中心处的太阳,在这个最美丽的殿堂里,
它能同时照耀一切。”〔3〕“太阳似乎是坐在王位上管辖着绕它运转的行星家族。”(4〕最卓越的造物主的神圣作品无疑是非常伟大的。”“我个人相信,重力不是别的,而是神圣的造物主在各个部分所注入的一种自然意志,要使它们结合成统一的球体。”

(5)

开普勒接受了哥白尼的学说[*],并把他的科学与神联系在一起。因为他觉得,如果上帝要有一个物质居所,并选择一个地方与他的天使住在一起的话,那么只有太阳才配得上让上帝居住。他认为整个宇宙就是宗教三位一体的形象和模式。圣父是中心,圣子是环绕中心的星球,而圣灵则是宇宙间的那些复杂的关系。他在《宇宙的奥秘》中探讨了宇宙秩序,相信上帝是按照完美的数学原则来创造世界的,确信行星轨道一定存在着某种类似音乐和谐的相互关系,他的思想带有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字神秘主义的色彩。“正是在开普勒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在科学上自相矛盾之人物的最好例子———这位杰出的数学家,他的灵感来源于对宇宙的神秘和谐的信仰。尽管这种神秘主义与数学的丰富多彩的混合离近代科学相去甚远,但它却构成了近代科学诞生的必不可少的因素。”〔6〕

伟大的科学家牛顿[*]信仰上帝,认为自己负有重要的神学使命。他认为炼金术中深藏着宇宙机密。作为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他将宇宙的原动力归功于上帝的作用。牛顿坚信宇宙的秩序是上帝的设计,“这个最为动人的太阳、行星和彗星体系,只能来自一个全智全能的上帝的设计和统治。”“上帝不是作为宇宙之灵而是作为万物的主宰来支配一切的;他统领一切,因而人们惯常称之为‘我主上帝’和‘宇宙的主宰’”〔7〕“只有拥有统治权的精神存在者才能成其为上帝:一个真实的、至上或想象的统治才意味着一个真实的、至上的或想象的上帝。??他是永恒的和无限的,无所不能的,无所不知的; ”但是,人类“对上帝的本质更是一无所知。我们只能通过他对事物的最聪明,最卓越的设计,以及终极的原因来认识他; ”〔8〕“我们关于上帝的有见解,都是以人类的方式得自某种类比的,这虽然不完备,但也有某种可取之处。??而要做到通过事物的现象了解上帝, 实在是非自然哲学莫属。”〔9〕在牛顿看来,上帝是无所不在、万古长存的,上帝是宇宙间唯一的优先观察者和统治者。牛顿晚年从事的各种研究中,包括神学和《圣经》、炼

金术等,但他认为人类只能通过对自然哲学去研究自然,这才能最终认识上帝。

这个

时期科学家的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不彻底的。恩格斯指出,“哥白尼在这一时期的开端给神学写了挑战书;牛顿却以关于神的第
一次推动的假设结束了这个时期。这一时期的自然科学所达到的最高的普遍的思想,是关于自然界安排的合目性的思想,是浅薄的沃尔弗式的目的论,根据这个理论,猫被创造出来是为了吃老鼠,老鼠被创造出来是为了给猫吃,而整个自然界被创造出来是为了证明造物主的智慧。”〔10〕但是,对宗教的虔诚并不妨碍这些科学家在各自领域中取得积极的成就。宗教是对于超人间力量的信仰,由于这种超人间力量实质上是自然、社会和人的本质性、现实性存在的虚幻化、神圣化,因而剔除掉这些荒诞因素以后,宗教的信仰不过是对宏大的宇宙合理结构和井然秩序的信仰,是对其产生的一种惊奇、赞叹、崇敬和由此而来的献身情感。因此,信仰和认识上帝的宗教驱动力,对科学家来说,就自然地转变为激励和推动他们去研究自然的精神柱。人们常常会不由自主地赞叹造物主的伟大,宗教意识与科学见解也能够以各方式得到统一。真正的宗教信仰最本质的东西就是确信可超越人的价值存在:始终不渝地坚持为这种高超价值献身的思想、情感和志向,所以宗教信仰成为许多科学家献身科学事业的最深厚的动机,是激发其志气,使他们勇于探索宇宙之谜,析天地之美,达万物之理的不可穷竭的力量源泉。

3 对立:科学与宗教的决裂

宗教对科学的推动是不自觉的,或者说科学是宗教发展过程中的副产品和叛逆之子。宗教与科学的对立和斗争在中世纪后期西方基督教时代最具代表性。基督教《圣经》里关于亚当和夏娃因偷吃了智慧之果而被逐出伊甸园,并且犯了人类的原罪的故事,就是宗教排斥人的认识理性的象征。在西方中世纪的早、中期,自然科学的发展没有给教会带来麻烦,这时的科学和哲学一样只是神学恭顺的婢女。只要科学不从根本上反对神学,没有对宗教信仰产生威胁时,宗教就能够容忍科学的存在。一旦科学发展超越了宗教教义所允许的范围,就会遭到宗教的反对和制裁。中世纪后期科学的发展对宗教本身形成了威胁,因此宗教对科学的迫害达到一个高峰。

中世纪欧洲教会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将亚里斯多德的哲学、托勒密的地心说、盖伦的医学奉为不可侵犯的教条,谁要是反对亚里斯多德等人的观点,就被视为异端,就有遭火刑的危险,其中迫害布鲁诺、伽利略、塞尔维特的案例是几个典型案例。[*]无论是天主教还是新教,其臭名昭著的宗教裁判所对科学镇压是一样的。教皇遵循的原则是对持有与教会真理

相悖的观点的人残酷无情,狠狠打击,明文规定使用刑讯。

科学与宗教对自然的本质和规律的解释是不同的。宗教的认识是建立在启示和信仰的基础上的,宗教神话
带有主观臆测的特点,表现为崇拜超自然的力量,不管是否存在反证,缺少实证,具有非理性主义的色彩。科学强调科学观察和实验,崇尚理性,不承认权威,只承认事实,寻求自然的运行规律。科学家与神学家从不同的出发点出发,对自然界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探索。但是科学进步的结果使从事科学的人对宗教产生了怀疑。“上帝在信仰他的自然科学家那里所得到的待遇,比在任何地方所得到的都坏。唯物主义者只管说明事物,是不理睬这种名词的。只有当那些咄咄逼人的善男信女们把上帝强加于他们的时候,他们才加以考虑。”〔11〕因此宗教认为科学家毁坏了人们的宗教信念,是信仰的破坏者。

虽然哥白尼并非自觉地进行反宗教的科学革命,但实际上,哥白尼的日心说标志着自然科学开始从宗教神学中解放出来,并宣告了科学的独立。哥白尼重视观测,尊重事实,虽然他的《天体运行论》使用了神学的语言,但实际上却是科学向宗教挑战的第一篇檄文。[*]哥白尼说:“我们认识到太阳位于宇宙的中心。正如人们所说,只要‘睁开双眼’,正视事实,行星依次运行的规律以及整个宇宙的和谐,都使我们能够阐明这一切事实。”〔12〕当时教会没有意识到《天体运行论》的革命性,但不久就将此书看做异端和禁书。1616年宗教裁判所谴责日心论“在哲学上是愚蠢和荒谬的,在形式上是异端邪说。因为无论是根据其字面上的意义,还是根据罗马教皇和神学家们通常的阐述和意义,它在许多方面都明显地有悖于《圣经》教义”。〔13〕教会不仅烧毁了被认为是异端邪说的书籍,而且把许多以往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珍贵书籍也毁掉。科学家布鲁诺相信哥白尼的日心说, 1584 年发表了《论无限宇宙和世界》,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提出宇宙是无限的并存在众多世界的观点。他认为我们的地球确实是在绕着太阳公转。同样,无数个太阳系的无数个地球也在绕着它们的太阳公转。他认为大自然就是万物之神,神是无限的,只有通过无限多的事物才能表现出神的无限性,因此宇宙必须是无限的。这就打破了托勒密地心说、亚里斯多德关于宇宙天球甚至太阳中心说的思想,他的激进思想连著名科学家开普勒都为之震惊。因为他到处宣传他的新宇宙观,反对经院哲学,因此被教会认为是极端有害的异端, 1600年被罗马教会处以火刑。

伽利略批评经院哲学只是在用引经据典的办法寻求真理,坚持从观察实验

来寻求真理。他曾经用实验否定了亚里斯多德关于物体下落质量与速度成正比的观点。伽利略凭借望远镜这种科技手段在天文学领域作出了伟大的发现,开启了现代天文学的大门。他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
发现了太阳黑子现象和太阳的自转,发现了金星的盈亏现象,发现月亮有高山和深谷。这些科学事实沉重打击了亚里斯多德关于“天体是完美无缺的”错误论断。伽利略通过自己的观测和研究,逐渐认识到哥白尼的日心说是正确的,托勒密地心说是错误的,亚里斯多德的许多观点也不正确。他用二十多年的观察和研究的科学事实支持哥白尼的观点。[*]1616年伽利略受到教会警告,不准为哥白尼理论辩护,并被列入罗马宗教裁判所的黑名单。但是在1629年完稿的《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中,伽利略依然批判了旧天文学观点而坚持哥白尼的观点,他强调自然科学的结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的认识来自对自然界本身反映。因此1633年伽利略被宗教裁判所传到罗马进行审讯,“有一段审判词的大意是:我们确定,判断并宣称,该伽利略,由于在上述过程中被证明和被你确认的情况,本法庭认为有重大异端嫌疑,你信仰并遵守错的、违背圣经的学说,说什么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大地绕太阳运行。因此,你应该受到神圣的宗教法规的一切惩戒和处罚。只有放弃上述错误和邪说,同样地放弃反对天主教和使徒的教会,在我们的面前诚心诚意地按照给你指定的公式拒绝、诅咒、痛恨错误和邪说,我们才允许你免受火刑。”〔14〕在宗教裁判所的淫威面前,伽利略放弃了自己的主张,被判终身监禁。

解剖学家维萨留斯的《人体结构》是与哥白尼“日心说”具有同样意义的科学革命著作。他不迷信权威,坚持从实际出发研究人体,他通过解剖实践证明被神学奉为经典的盖仑医学和《圣经》是错误的。[*]维萨留斯指出,《圣经》说男人比女人少一根肋骨,实际上男人的肋骨和女人的肋骨数目是一样的。《圣经》所说人体内有一块砸不烂又烧不化的“复活骨”根本是不存在的。因此维萨留斯也遭到教会的迫害。医生塞尔维特发现了血液心肺小循环,以此反对盖伦和基督教“三位一体”的宗教思想,因此被加尔文教判处死刑。恩格斯说:“新教徒在迫害自然科学的自由研究上超过了天主教徒。塞尔维特正要发现血液循环过程的时候,加尔文便烧死了他,而且还活活地把他烤了两个钟头;而宗教裁判所只是把乔尔丹诺·布鲁诺简单地烧死便心满意足了。”〔15〕

经历了哥白尼天文学和维萨留斯生理学的科学革命以后,科学摆脱了神学和经院哲学的束

缚,观察实验成为知识的源泉和检验真理的标准。教会终究没有力量阻止科学的进步与发展。科学正是在与宗教长期而激烈的斗争中逐步成熟壮大的。科学每推翻一个宗教学说和教条,都意味着它自身的一个进步。在某种意义上,科学发展的基本标志
之一,就在于它与宗教决裂及其对宗教的胜利。恩格斯:“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象是重演路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行为,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虽然是胆怯地而且可以说是只在临终时)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尽管个别的相互对立的见解的争论一直拖延到现在,而且在许多人的头脑中还远没有得到结果。但是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地前进,而且得到了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可以说是从其出发点的(时间的)距离的平方成正比。”〔16〕经过长期的斗争,宗教(尤其是西方基督教)被迫承认科学的独立地位

4 永远的科学与宗教(未来的趋势)

几百多年过去了, 科学在飞速向前发展, 而宗教也从未停留在某一点, 两者的交互作用仍不断显现。宗教中有科学的身影, 不过它已被贴上了宗教的标签; 科学中也有宗教的身影, 而它已被打下了科学的烙印。历史长河中无数的点点滴滴都可以证明“那些被误解的观念中最大的错误就是宗教与科学是敌人”( 17 ) 。教士固守死板的教义认为宇宙是永恒不变的, 而那些同样信仰上帝的自然哲学家则认为宇宙处于不断变化当中, 显而易见, 永恒与变化都源于帝。“只要牧师们不对自然的作用发表武断的见解, 只要科学家不狂妄到设想科学知识能够满足人类最深层的需要,那么一切就会变得甜蜜而轻松”( 18 ) 。科学与宗教并不是在一切时代都是相互冲突和排斥的, 宗教的发展有时也会带动科学的发展, 而层出不穷的科学新发现、新理论又往往迫使宗教改变自己的面貌以适应社会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在近代科学诞生之初, 正如默所说的,“如果说对一位高深莫测的上帝的种种现象本身没有介入科学研究的话, 那么

以关于这位上帝的一种特殊观念为基础的人类行动则的确参与了科学研究”(19) 。事实上西方许多自然科学家并不相信任何超人力量的存在, 正如爱因斯坦的名言: “我信仰斯宾诺莎的那个在存在事物的有秩序的和谐中显示出来的上帝,而不信仰那个同人类的命运有牵累的上帝”(20) 。他们信仰上帝———普遍理性的代表, 却不将希望寄托于天国。或许宗教精神在科学家身上表现得更加坚定、无私、非功利, 不同于拘泥于天堂地狱的世俗之人。虽然有时宗教对待科学家

的方式是残暴的, 但毕竟也给他们中的许多人提供了信仰及从事科学的动力,“因为在科学中过分强调信仰主义当然会把科学变成一种宗教, 但一个科学家如果没有某种强烈的信念的驱使, 也决不可能在自己的科学创造中做出突破性的进展”(21 ) 。而科学家则造就了科学和宗教的和谐一面,
人类社会也就是在这两大因素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地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