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官僚行政自由裁量权:权变、困境及其规制
后新公共管理视线下街头官僚裁量权探索(1)
后新公共管理视线下街头官僚裁量权探索因为街头官僚自由裁量权范围的持续扩大,其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也日益凸显。
以往的理论对其束手无策,以致很多人对行政自由裁量权持怀疑或否定态度。
后新公共管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能够协助我们深入分析街头官僚自由裁量权扩大的真正原因,并提出相对应的治理对策。
一、后新公共管理的产生及其理论阐释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西方发达国家逐渐兴起后新公共管理运动改革。
后新公共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理论思潮,其主要观点是在批判和吸收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1.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缺陷新公共管理理论倡导效率性价值取向,主张引入企业家精神改造政府、引入竞争以及将公众视为顾客等等。
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之初,政府的改革确实取得了相当理想的效果,但是随着经济形势趋向平稳,公众的注意力开始由注重经济发展转移到注重公共利益以及公共服务及其质量问题上来,而新公共管理所倡导的效率理念以及企业家精神等理论难以适合政府为满足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所做的进一步改革的需要,所以,新公共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战。
新公共管理面临的理论困境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企业家政府理论与公共性的冲突。
新公共管理倡导的效率优先价值取向与公共管理公共性的标准和要求不符,甚至有时南辕北辙。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内涵应包括民主、公平、公正以及公共服务的精神。
而企业家政府理论倡导的效率优先理念容易将政府管理引入只追求效率而忽视民主,只追求竞争而不顾公共利益的尴尬境地。
(2)顾客理念的内在矛盾。
顾客和公民属于两个领域内的概念。
“公民是社会契约的一部分,顾客是市场契约的一部分。
顾客仅仅是公民的一部分。
公民位居顾客之上。
”[1]不将二者实行区分必然会导致理论上的冲突。
而且,新公共管理虽主张为顾客服务,但是顾客范围如何界定,顾客服务的标准如何衡量并无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3)分权模式导致的权力盲目扩张。
在西方各国的新公共管理改革中,权力的下放导致地方权力逐渐增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却在逐渐降低。
2我国街头官僚的困境及解决对策10.14(1)
基于街头官僚理论的城管执法行为困境与破解[摘要]城管执法行为存在消极作为、滥用自由裁量权、暴力执法等问题与困境,城管与市民的冲突构成了现代官民冲突的相当部分。
针对造成基层城管执法人员执法行为困境的原因并基于李普斯基的街头官僚理论,从客观和主观层面提出破解基层执法人员政策执行困境的对策与方法,为解决基层执法人员的政策执行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街头官僚暴力执法自由裁量权一、街头官僚理论综述自1977年李普斯基发表《建立一个街头官僚理论》以来,“街头官僚”一词被正式的提出并得到广泛的引用。
就其概念而言“街头官僚”是指工作在一线与公民直接打交道的最基层的政府工作人员,是政府政策执行的终端,他们构成了公务员队伍中的大多数。
“典型的街头官僚包括警察,公立学校的教师,社会工作者,公共福利机构的工作人员,收税员,等等”[1]。
他们主要是履行社会管理与市场监管职能的行政机关的基层部门中,直接履行行政监管、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稽查等现场执法职责的公务人员。
他们拥有对公民行为是否合理、合法的直接判断能力(虽然这种判断不一定准确),因而街头官僚也直接决定着对公民的奖励和惩戒。
因此他们“和大多数组织中的低层职员不同,街头官僚在决定他们机构供给的利益和惩罚的性质、数量和质量时拥有的相当大的自由裁量权”。
[1]然而“街头官僚”概念的提出并不代表对“街头官僚”的研究的开始。
在西方,艾肯和海基(Aiken&Hage,1966)、米勒(Miller,1967)、瓦斯曼(Wasserman,1971)等均从不同视角对街头官僚的行为进行过分析和论述,只是没能像李普斯基一样提出“街头官僚”这一形象的描述。
但是在李普斯基之前的这些学者的研究都没能对街头官僚理论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论述,因而对公共行政理论研究的贡献和影响都是有限的。
紧接着,1980年李普斯基发表了《街头官僚:公共服务中的个人困惑》一文,这标志着街头官僚理论的正式确立。
街头官僚行政裁量权滥用原因及其控制分析
街头官僚行政裁量权滥 用原 因 及其控制分析
刘廷华 ,李凤 军
( 1 .宜宾学院 政府管理 学院,四川 宜宾 6 4 4 0 0 0 ; 2 . 宜宾 学 院 法 学 院 ,四 川 宜宾 6 40 0 0 )
摘要 :由于法律不完备性和稳定性等原 因,同时也是 为实现裁 量正义的需要 ,街 头官僚在 与公 民的 交往和互动 中行使着广泛 的 自由裁量权 。在 自利动机 驱动 和社会 资本 干扰 下,街 头官僚容 易滥用裁 量
框架 下他们 依 然有着 相 当 的裁 量 空间 ,完全 可能 通过 自己 的行 为形 成新 的政 策 和规 则 。受 到个 人 社会 资本 等 因素干 扰 ,街 头 官僚 滥用行 政裁 量权 的可能性 非 常大 ,街 头官 僚 行政 裁 量权 更 多是 来
自以下几 个原 因。
首先 ,法 律 的不完 备性需 要 行政裁 量 予 以填 补 。现代 社会 发 展迅 速 ,而 立法 者 的知识 和 推理
能力都有局限, _ 4 J 3 虬 根本无法预见未来社会可能会发生 的所有情况 ,更难 以用精准的语言描述未 来的变化 ,使得法律规范不能完备无遗。而且 ,法律越是详尽立法成本也就越高。如果事后处理
问题 的成本低于立法成本 , 那么法律不完备就是理性选择 的结果。于是 ,“ 期望法律规则完备无
收 稿 日期 :2 O 1 2 —1 1 —O 2
基金项 目:国家社科基金项 目 《 树立正确 “ 人情观”与 防止 以权谋私 问题研究》 ( 编号 :1 2 B Z Z 0 2 4 ) 。
作者简 介 :刘 廷 华 ( 1 9 7 8 一) ,男 ,四川 广 安人 ,宜 宾学 院政 府管 理 学 院 副教 授 ,博 士 ,研 究 方 向 为法 经 济 学 ;李 凤 军
街头官僚的自由裁量权控制研究
街头官僚的自由裁量权控制研究王和武贵州大学经济学院【摘要】本文侧重分析了街头官僚自由裁量权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关的措施和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街头官僚自由裁量权措施街头官僚作为一线的公共政策执行者或是事实上的政策制定者。
是以一个行政主体的身份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之中,街头官僚自由裁量权行使的公正与否直接关系到政府形象的塑造和人民利益的保障。
一、相关理论概述1.街头官僚。
“街头官僚”一词,最早见于美国行政学者李普斯基1977年发表的《走向街头官僚理论》一文。
按李氏的解释,街头官僚是指处于低层次行政执行单位同时也是最前线的政府工作人员。
2.自由裁量权。
自由裁量权,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法律授权范围内,依据立法目的和公正、合理原则,自行判断行为条件、自行选择行为方式和自由做出行政决定的权力,其实质是行政机关依据一定的制度标准和价值取向进行行为选择的一个过程。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
从普遍哲学角度来说,柏拉图认为,不存在行政自由裁量权的问题———即认为公共管理者能中立地和成功的适用法律,并且认为实际上他们并不做有关涉及公共资源配置问题的决定。
亚里士多德认为,由于命令———指导公共管理者的实在的、书面的文字———从未清晰地界定任务的内容,所以公共行政管理者们不能向机器一样,有效率地、经济地工作。
这种观点建议,官员们在作出不可避免的自由裁量权决定时,必须理解指导他们行为的命令的精神。
对命令精神的理解中应当包括公平原则。
从街头官僚自由裁量权存在必然性角度来说,李普斯基认为,“街头官僚制组织的实质在于,他们需要由人来为其他人做出决定,由于在服务提供过程中需要人的判断,而人的判断的作用是无法加以规划的。
也是无法由机器所代替的,街道层官僚因此必然拥有自由裁量权。
2.国内研究现状。
从自由裁量权研究的角度分,叶娟丽和马骏认为,对官僚自由裁量的研究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
宏观方面的研究表明公共官僚在执行立法机构的政策时拥有相当大程度的自由度。
我国街头官僚的角色定位及其自由裁量权控制
式建立。 自此 , 头官僚 理论 进 入公共行 政研 究领 域 , 街 而街 头官僚也成为公共 行政 研究 的新热 点。街 头官僚 及其 自由
裁量权是街头官僚 理论 的核心 内容 , 因此 , 围绕街 头官僚 的 角色 以及 自由裁量权 , 方学者展开 了激烈的讨论 。然而综 西 观学者们的有关观点 , 可以看出西方理论界 并未形成 一个全 面、 系统 、 完整的理论 框架 来分 析解释 街头 官僚 的角色定 位 及其 自由裁量权 的控制 问题 。国内学 者关 注研究街 头 官僚 的起步较晚 , 诸多文献也都集 中于介绍西 方学者 的理 论。随
出许多决策。李普斯基认 为 , 街头 官僚 自由裁 量权存在 的必
执行人员 、 社会 工作 者 、 官 、 法律 师 、 警 、 生 工作 人 法 公 法 卫
员, 以及其他的公共雇 员 , 他们 准许接 近政 府项 目并在 其 中 为公 民提供公共服 务。与西 方理论 界关 于 “ 头官僚 ” 街 的理 解相 比较 , 国内学者通常 将基 层行 政执法 类公 务员 纳入“ 街
间 良好的沟通与信息传递。因此 , 街头官僚 处于 至关 重要 的
地位。本文将从 我国的现实出发 , 将街头 官僚限定 在一定范 围内 , 即指处 于政府最 基层 也是 工作 在最前 线的与公 民直接 打交道的基层公务员 , 并不包 括李普斯基所 言的公 立学校 的 教师 、 社会工作者等类别 的街 头官僚 。 ( ) 头官僚的 自由裁量权 二 街 不同于大多数组织中的基层工作人员 , 头官僚 在决定 街 行政机构所 提供的福 利与法 令 的种类 、 量 以及质 量方 面, 数
劳动密集型的组织 , 在政府 公务员 中占有非 常大 的 比例。街 头官僚是政府与公 民之间沟通 的纽 带 , 一方面街 头官僚代表 政府执行公共政策 , 为公 民提供公共服务 , 一方面 , 另 街头官 僚在工作过程 中将公 民所反映 的问题 及时反馈 给政府 , 使政 府有效及时地进行 回应 , 而实现政府~街 头官僚一 公 民之 从
关于街头官僚理论与我国基层公务员的自由裁量权
关于街头官僚理论与我国基层公务员的自由裁量权[摘要]本文对街头官僚理论,我国基层公务员自由裁量权使用现状以及如何完善我国基层公务员的自由裁量权使用体系进行了论述,期望街头官僚理论对完善我国基层公务员的自由裁量权使用体系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街头官僚理论基层公务员自由裁量权一、街头官僚理论何为街头官僚?一般认为,街头官僚是指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直接面对公民实施行政管理的国家基层公务员。
如基层警察、基层税务人员等。
它一般具有四个特征:1.处于官僚科层制的最底层,直接面对服务对象;2.有较强的政策制定能力;3.有自由裁量权;4.服务对象固定。
街头官僚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是街头官僚的自由裁量权。
所谓自由裁量权,也叫行政裁量权,一般指行政机关和政府官员在一定法律法规规范之下从事行政管理活动所享有的自由酌量完成任务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权力,即有条件的行为选择权[1](P500-501)。
关于街头官僚的自由裁量权,官僚理论研究者认为:“和大多数组织中的低层职员不同,街头官僚在决定他们的机构供给的利益和惩罚的性质、数量和质量时,拥有相当大的自由裁量权。
街头官僚会运用他们手中的自由裁量权来管理他们的工作环境,从而使他们的工作变得容易和安全,也就是说,街头官僚会利用他们的自由裁量权来为他们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公民的利益服务。
许多街头官僚的决策是一种私人决策,即只有街头官僚自己最清楚这些决策的内容。
街头官僚的自由裁量权是普遍存在的,他们不可能被改革掉,也不可能因为管理的改进而消失。
在信息时代,街头官僚正在转变成为屏幕官僚并最终转化为系统官僚,其具有传统街头官僚所不具有的许多特征,但他们也掌握有非常大的自由裁量权”[2](614-615)。
二、我国基层公务员自由裁量权使用的客观分析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考察基层公务员自由裁量权的使用现状是非常必要的,这对是否可以借鉴街头官僚理论来完善我国基层公务员自由裁量权使用体系有着重要意义。
关于街头官僚理论研究的文献综述
僚” 理 论 的兴 起 、 概 念 的研 究 . “ 街头官僚 ” 与 行 政 自 由裁 量 权 的研 究 . “ 街 头官 僚 ” 的 控 制 和 约束 的研 究 等
一
、பைடு நூலகம்
国 内外研 究现 状
1 . “ 街头官僚” 理 论 的兴 起 及 概 念 “ 街头官僚 ” 一 词最 早
自 由度 : 从 微 观 角度 来 看 , 相对 于组 织 规 则 和 制 度 而 言 . 街 头 官 僚 裁 量 权 的 自 由度 又是 有 约 束 的 胡 怀 亮 ( 2 0 0 5 ) 基 于街 头 官僚理论 . 分 析 了我 国基 层 公 务 员 自 由裁 量 权 使 用 的客 观 情 况 .认 为 我 国基 层 公 务 员 行 使 自 由裁 量 权 存 在 的 主 要 问题 有: 滥 用 职权 、 行政效率不高等 , 并 对 造 成 这 些 问题 的 原 因 进 行 了深 入 剖 析 . 针 对 我 国 国情 . 从 公 务 员 制 度 和 自 由裁 量 权 使用体系两个角度 . 阐述 了解 决 自由裁 量 权 使 用 问题 的基 本 思 路 胡 远方 ( 2 0 1 2 ) 指 出我 国现 阶段 基 层 公 务 员 在 行 使 自由 裁 量权 上 存 在 着 片 面 夸 大 :对 法 律 法 规 作 扩 大 或 缩 小 的 解 释: 不履行 或拖延履行行政 机关的法定职 责等问题 . 并 在 此 基 础 上 借 鉴 街 头 官僚 理 论 关 于 自 由裁 量 权 的使 用 规 范 与 限 制. 进 一 步 探 讨 了 解 决 我 国基 层 公 务 员 滥 用 行 政 自 由裁 量 权
街头官僚自由裁量权的行使逻辑与规范路径
/领导科学论坛(上)街头官僚的自由裁量权是一种非常微观的行政权力,它是在法律基础框架内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来行使的一种权力,也是街头官僚在决定供给利益和采取惩罚时必不可少的行政执行工具。
研究街头官僚自由裁量权的行使逻辑与规范路径,对于基层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对于基层政府形象的改善,以及对于政府公信力的提高与和谐的基层行政关系的建立,都是不无裨益的。
一、街头官僚及其自由裁量权概念的界定首先提出“街头官僚”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学者李普斯基(Lipsky )。
在李普斯基看来,街头官僚是处于基层一线,并且与广大公民直接接触的公务人员。
街头官僚典型的构成人员主要有公办学校教师、一线警务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税务人员以及在公共福利一线工作的公职人员。
从政府雇佣的人员结构来看,街头官僚占有重大比例。
随着福利国家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公共资金被其掌控。
这些人员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到广大公民的福利水平。
按照街头官僚理论,普通公民需要得到一定的公共产品与服务,但又不能直接通过一己之力得到,往往需要有其他人代为做出决定。
但是公共产品与服务提供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个人的判断。
人的判断所产生的相应作用是难以被规划的,也从来没有被机器所取代过。
所以,必须配置给街头官僚自由裁量权。
街头官僚在此层面上,无疑是行使决策权的决策者。
街头官僚在具体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政治作用,他们在具体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配置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自由裁量权,以及在自由裁量权基础之上形成的政策创制能力,是街头官僚理论论述的核心问题。
依照街头官僚理论的逻辑,自由裁量权主要是指公务人员在既定法律法规框架之下,处理各种公务活动所享有的依照自身主观判断,来酌情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权力。
简言之,就是在一定条件之下所享有的自由选择的权力。
街头官僚理论认为,街头官僚比较其他组织中的中低级职员来讲,往往具有更大的自由裁量权。
街头官僚在决定将利益提供给谁,或者将处罚向谁做出时,是有很大的自由裁量空间的。
街头官僚行政自由裁量权:权变、困境及其规制
街头官僚行殴 自由彀量衩 : 衩重 、 困境 及翼规
口 郑婉菁 ,叶先 宝
( 福 州 大 学 经 济 与 管 理 学 院 .福 建 福州 3 5 0 1 O 8 )
摘
要 :街 头官 僚 是 政 府 的一 线 . T - 作 人 员 。 其行 政 自 由裁 量 权 的存 在 具 有客 观 性 和 必 要 性 。街 头 官 僚
法 规 的规 范 之 下 从 事 行 政 管 理 活 动 所 享 有 的 自
由酌 量完 成 任 务 的方式 和解 决 问题 的权 力 . 其 中 蕴 含 着 的“ 变” 是 一种 规 定 了范 围 的“ 权变” 。 尹 文 嘉( 2 0 0 9 ) 认为 。 街 头官 僚 在现 实 中运用 自由裁 量
街 头 官 僚 的管 理 活动 中 . 行政 自由裁 量 权 是保 证
权, 参 与政 府治 理 , 处 理各 项 事务 , 从 事 的是 实 质
性的领导活动 , 因此 , 运用 领 导 理 论 为 街 头 官 僚 理论 提供 了一 个新 的解 释框 架 。 …根据 这 种类 比 , 笔 者认 为 . 可 以运 用领 导权 变 理论 来 对 街 头官 僚 的 自由裁 量权 进 行 解 释 。 权 变 理论 认 为 , 不 存 在
的 街 头 官僚 包 括 基 层 执 法 类 公 务 员 以及 其 他 具
有基 层执 法性质 的 政府雇 员 。
政 府 工作 人 员 . 他 们是 政 府雇 员 中直接 和 公 民 打 交 道 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务 员 ; 典 型 的街 头 官 僚 包 括 警 察 、 公 立
学 校 的教 师 、 社会工作者 、 公 共 福 利 机构 的 工作 人员、 收税 员 , 等等。 …这一 概念 引 入我 国后 , 我 国 学 者 在 街 头 官 僚 本 土 化研 究 中也 取得 了 一 定 的
“街头官僚”行动逻辑与责任控制以基层官僚官民冲突与困境为分析文本
Z h e n g Z h i Y a n J iu☆ 政治研究☆“街头官僚”行动逻辑与责任控制——以基层官僚官民冲突与困境为分析文本孔晓娟(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州510642)摘要:政治家和高层管理者制定的政策能否实现,最终取决于街头官僚如何去实施。
这是街头官僚工作的实质,其理论核心为自由裁量权。
借助自由裁量权,街头官僚一方面设法抵制上层的约束,另一方面又对其顾客进行自主制裁。
由此就形成了街头官僚以“敷衍行事”“规则依赖”“粗暴执法”和“一线弃权”为主要特征的街头官僚的行动逻辑。
基于该逻辑,反思了当前的基层官僚官民冲突与困境,分析了其根源的时代、体制、思想三个方面的因素。
最后,借助西方街头官僚责任控制的理论,提出了从外部和内部同步进行双重的街头官僚责任控制实现路径。
关键词:街头官僚;自由裁量权;行动逻辑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3-0007-03一、街头官僚理论及其行动逻辑分析公共行政学家很早就关注官僚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以及他们拥有的自由裁量权,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其进行研究。
其中,从微观研究的角度出发,官僚的自由裁量权是在一系列约束下,由公共服务提供者个人做出的一组选择,这也就是所说的“街头官僚”(stree t-level bureaucrat)理论(叶娟丽& 马骏,2003)。
“街头官僚”概念是由美国行政学家李普斯基(Lipsky)于1977 年发表的《建立一个街头官僚理论》的论文中首次提出来的。
随后1980 年,李普斯基正式出版《街头官僚:公共服务中的个人的困惑》一书,从而标志街头官僚理论的正式建立。
所谓的“街头官僚”是指处于基层,同时也是最前线的政府工作人员,他们是政府雇员中直接与公民打交道的公务员(Lipsky,1977)。
在李普斯基看来,典型的街头官僚包括:警察、公立学校的教师、社会工作者、公告福利机构的工作人员、收税员等等。
街头官僚理论视域下我国窗口执政治理现代化
2022年2月Feb.2022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第39卷第1期Vol.39㊀No.1doi :10.3969/j.issn.1672-0598.2022.01.01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收稿日期:2021-09-16㊀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HB18WH06) 河北沿海城市发展史研究 ;河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ZD202104) 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下河北沿海县(区㊁市)产业链提升路径研究 ㊀作者简介:刘邦凡(1967 ),男,重庆涪陵人;博士,燕山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㊁博士生导师,河北省公共政策评估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主要从事公共管理研究㊂栗俊杰(1991 ),女,河北抚宁人;燕山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公共管理研究㊂王闻珑(1995 ),男,山东淄博人;燕山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主要从事公共管理研究㊂㊀本文引用格式:刘邦凡,栗俊杰,王闻珑.街头官僚理论视域下我国窗口执政治理现代化[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9(1):128-135.街头官僚理论视域下我国窗口执政治理现代化∗刘邦凡a ,b ,栗俊杰a ,王闻珑a(燕山大学a.公共管理学院,b.河北省公共政策评估研究中心,河北秦皇岛㊀066004)摘要:街头官僚理论已经在国内外被广泛使用和研究,但这一理论不是1977年才出现的,而是出现在1969年㊂街头理论研究,在国外主要沿着三个主线展开,在国内呈现出两个阶段性㊂窗口期已经从医学领域扩展到公共政策研究中,而针对窗口执政治理,可以建立一个窗口政务函数理论,来对窗口执政能力进行量化评估,有助于实现窗口执政治理的现代化㊂在政策或改革窗口期工作的窗口公务员,更容易滋生谬误性执政㊂克服谬误性执政,需要从优化工作环境㊁完善激励制度和强化权力制约机制等方面去努力㊂同时,规制窗口期公务员的自由裁量权也要从完善相关法律㊁加强责任控制和提高行政素质等方面去努力㊂关键词:窗口期;窗口期公务员;窗口公务员;街头官僚;执政中图分类号:D630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2-0598(2022)01-0128-08窗口单位 主要指直接面向企业或其他组织㊁社会公众等提供经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机构㊂ 窗口公务员 指在政务窗口单位从事经济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公职人员,以税务㊁工商㊁质检㊁信访㊁教育㊁政法㊁民政㊁社会保障㊁建设㊁城管㊁交通㊁公安等部门从事行政服务的各类人员为主㊂在政策或改革窗口期工作的窗口公务员,简称 窗口期公务员 ㊂伴随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的深入和政府政务进一步改善和优化,社会大众对窗口服务尤其是窗口公务员的服务意识和执政能力等多方面都随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㊂但在实践中,因窗口服务而引发的政务冲821第1期刘邦凡,栗俊杰,王闻珑:街头官僚理论视域下我国窗口执政治理现代化突屡见不鲜,尤其是在当下自媒体发达的时代,这样的政务冲突时常成为一些自媒体的热搜,甚至成为社会热点,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㊂我国政府近年来大力推进治理现代化建设,国外诸如街头官僚理论成为治理现代化理论选择之一,不仅引起国内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也引起人们对我国基层官员行为不足的深入思考和深刻分析㊂但现有研究成果多数停留在宏观层面,缺少窗口公务员与街头官僚理论系统结合的分析框架㊂要提升我国基层执政能力现代化水平,可以考虑在街头官僚理论的视域下,从窗口函数构建及其考核的角度,去尝试实现基层行政治理现代化㊂一㊁街头官僚与街头官僚理论通常,在我国街头官僚理论研究中,认为 街头官僚 或 街头官僚理论 是1977年迈克尔㊃李普斯基(Michael Lipsky)在‘建立一个街头官僚理论“一文中提出的㊂但是‘建立一个街头官僚理论“早在1969年已经在学术会议上发表[1],李普斯基在学术会议发言稿明确指出: 本文是为1969年9月2日至6日在纽约准将酒店举行的美国政治科学学会年会上作报告而准备的㊂作者的研究得到了威斯康星大学贫困研究所的资助㊂ [2]这充分表明,李普斯基提出街头官僚的概念并初建街头官僚的理论是1969年,而不是我国学界通常所说的1977年㊂在李普斯基之后,1978年普罗塔斯(Prottas)的‘公共服务官僚机构的街头官僚的权力“也发表了㊂[2]李普斯基的专著‘街头官僚:公共服务中个人的困境“在1980年正式出版,标志街头官僚理论的建立㊂[3]自21世纪以来,街头官僚概念及其理论更是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广泛重视,在公共行政㊁公共治理㊁公共服务研究的基层治理和街头行政等领域,已经成为最具影响力的研究范式㊂综合国外街头官僚理论的研究,可以简洁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李普斯基街头官僚理论解读性和拓展性研究;二是围绕 街头官僚 概念展开的创新性研究;三是结合实际的应用性研究㊂街头官僚 的概念被引进到中国并被学术界使用,以及 街头官僚理论 被解释引进到中国行政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中,时间只有不到20年,这20年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介绍㊁解释和接受阶段,大致是从2000年到2009年;第二个阶段,应用㊁拓展和创新阶段,是从2010年到现在,很可能要延续较长的时间㊂总体看,街头官僚理论有两个核心观点:尽管个体权力有限,但从一个国家或地区看,行政执行的自由裁量权总量上被街头官僚所控制,街头官僚具有总量巨大的自由裁量权;街头官僚的行政效益趋向于更多的劳动力投入,即一个地区或部门的行政效益与街头官僚的数量呈正相关关系,尤其是对警察㊁公职教师和窗口服务人员而言,人数的增加有利于提升总体的行政效益㊂二㊁窗口㊁窗口期与窗口函数在中国知网收录文献中,题名含 窗口 的文献有13415篇(截至2019-06-26)㊂在这些文献中,学科分类主要是计算机(2037,即有相关文献2037篇,后同)㊁工业经济(514)㊁公共管理(413)㊁金融(368)㊁新闻传播(367)㊁政治(355)㊁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353)㊁信息通信(347)㊁物理(315)㊁电子技术(293)㊁国民经济(274)㊁教育(274)㊁图书情报档案(257)㊁农业经济(227)㊁交通运输经济(225)等㊂使用921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9卷较多的关键词是滑动窗口(247)㊁窗口(239)㊁数据流(142)㊁数据窗口(122)㊁窗口服务(81)㊁光学窗口(56)㊁时间窗口(52)㊁单一窗口(48)㊁数据挖掘(44)㊁服务(43)㊁服务质量(42)㊁窗口期(41)㊁自适应窗口(41)㊁红外窗口(39)等㊂由此看来, 窗口 在科学研究中或严格的学术研究中,也是一个常用词,只不过在不同学科㊁不同领域有基于词义的不同借用和解读㊂这些文献与公共管理相关的主要结合词语是 服务窗口 窗口服务 文明窗口 示范窗口 窗口单位 等,这些概念容易理解㊂但一些概念是借用其他学科概念,其含义就需要仔细斟酌㊂例如 窗口期 ,最初是使用在医学领域㊂人体感染某些病毒后,在血清查验中不能立刻检查出该病毒抗体,而从感染病毒到检查出该病毒抗体这段时间,就是 窗口期 ㊂现在 窗口期 已经引申应用到公共政策研究中,通常指一个新政策从出台到实施并产生效果之间的一个时期,也指一个新搭建的发展平台或新生事物从筹建㊁催生到诞生的过程㊂例如,我国构建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的系列政策举措处于窗口期,5G的应用目前也处于窗口期等㊂在公共治理或公共政策领域中,围绕 窗口期 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㊂从知网查询,赵存喜(2002)提出并定义了 独生子女大学生窗口期 概念[4]㊂这是最早引申医学 窗口期 概念到公共管理研究中的文献㊂2002年到2006年再有两篇非医学文章使用 窗口期 为题名[5][6],随后几年使用 窗口期 概念大多与人口研究有关,到2012年之后, 窗口期 概念开始被广泛应用到金融㊁产业㊁股市㊁政策等多个主题中㊂在中国知网收录的这类文章中,被引用最多的文章是杨越(2011)[7]和穆光宗(2006)两篇文章㊂近年来,人们对 政策窗口期 越加关注,有数十篇文章发表㊂例如李全(2019)[8]㊁冯奎(2019)[9]㊁石运金(2018)[10]㊁林伯强(2018)[11]㊁于泽(2017)[12]和张海波(2016)[13]等㊂窗口函数,是一个计算机科学中的概念,大致可以理解为像 窗口 一样或模式的函数,而且窗口函数有很多,分类也很多,例如窗口分级函数㊁窗口位置函数㊁窗口大小函数㊁窗口信息函数等㊂窗口,就是一个进出的位置,窗口函数也就是研究不同进出口之间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㊂从查询到的有关文献资料看,目前窗口函数的概念还仅仅限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工科类研究㊂在基层治理中,街头治理的关键就是抓住各类窗口,这些窗口可能是固定的办公室或办公平台,也可能是移动的或运动的车辆和设施,更可能是每一个处于工作中的街头官僚㊂因此,以窗口为变量,建构一个从窗口到政务的函数表达式,可以更好地分析政府办公事务改革,科学有效地改善和提升政府服务企业和公众的营商环境㊂在政府政务窗口的工作人员,是典型的街头官僚,他们具有巨大的自由裁量权㊂如何计算或测量窗口雇员(主要指窗口公务员)的自由裁量权,是一个值得深究的主题㊂如何测量与解释自由裁量权,不存在一种 普适 的函数[14],学术界和实践中都没有形成共识㊂在这里,我们建立一个窗口函数理论来对其测量与解释㊂基于这样的考量,我们定义窗口政务函数,用以下公式表达:F=ɥ(X,Y,Z)其中,ɥ是矢量函数符号;F指 窗口政务函数 ,是因变量;X指 窗口雇员或街头官僚的特征值 ,Y 指 窗口服务对象特征值 ,Z指 窗口环境或街头环境 ,X㊁Y㊁Z是自变量(见表1)㊂(1)X主要指窗口雇员或公务员的性格㊁素质和经验等,在我国,可以以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和政务标准来制定量表,测量出一个或所有窗口雇员的X值㊂窗口公务员数量庞大,参差不齐的人员素质,无法031第1期刘邦凡,栗俊杰,王闻珑:街头官僚理论视域下我国窗口执政治理现代化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评定每个公务员的岗位绩效㊂不同素质和不同价值观的公务员,对执政行为有不同影响㊂(2)Y主要是指公务对象的性格㊁素质和需求等㊂面对较大数量的服务对象及其日渐增长的需求,公务工作的复杂性使窗口公务员的压力增加㊂[15](3)Z主要指组织环境㊁政策环境㊁工作性质㊁文化氛围等㊂窗口公务员的自由裁量权和行动逻辑之间联系密切,窗口环境或街头环境也会影响自由裁量权㊂表1 窗口政务函数各级指标量表一级指标二级测量指标X值性格素质工作经验Y值性格素质服务需求Z值政策环境工作性质组织环境文化氛围㊀㊀由于存在部分不确定因素且变量较难测量,本研究采取专家打分法,由政府部门的中高层领导组成委员会打分,有较高权威性和代表性;每位专家针对具体指标根据重要性由低到高给出1分(非常不重要)至5分(非常重要),互相之间不进行任何形式的沟通讨论㊂最终指标j的权重αj由以下公式决定:αj=ði n 1αij/ði n 1ðj m 1αij其中:i 第i位专家;j 第j个指标;αi j 第i位专家组成员为第j个指标的评分;n 专家组成员总数;m 评分指标总数㊂一级指标计算过程如下:W=ðn i=1αjαij其中W 评价对象总得分ðn i=1αj=1131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9卷0<αjɤ1综上所述:|F|=W2x+W2y+W2z即得出矢量函数F的模㊂三、窗口期执政行为的逻辑谬误与克服(一)窗口期谬误性执政行为的主要表现在现实的政府事务管理过程中,窗口雇员或窗口公务员在一些政策出台的窗口期或在一个改革发展中的窗口期,通常集中反映出以下三类谬误性执政:一是变通式执政㊂它是指窗口公务员根据政策或政务流程所赋予的自由裁量权,选择性地执政㊂二是僵化式执政㊂它是指窗口公务员根据政策或政务流程僵化地执政,主要表现为推诿㊁低效率等行为㊂三是回避式执政㊂它是指窗口公务员根据政策或政务流程的弊端,采取寻求回避或逃避规则的执政㊂这种现象也与窗口公务员本身自由裁量权有关,在下文详述㊂(二)导致窗口期执政逻辑谬误的要素分析在政策窗口期,政府雇员或公务员在执政过程中其行为容易出现逻辑谬误,导致这些谬误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以下3个原因:一是窗口期给予政府雇员或公务员更大㊁更多使用自由裁量权的空间㊂根据街头官僚理论,窗口公务员属于典型的街头官僚,具有巨大的自由裁量权㊂窗口公务员在处理政务时,倾向于从个人利益㊁偏见和价值观做出选择,很可能出现滥用或误用自由裁量权,诸如过度执法㊁徇私舞弊等,尤其突出反映在政策窗口期㊂二是窗口期的工作环境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导致政府雇员或公务员理性或非理性地选择谬误性执政㊂三是窗口期组织绩效考核的严格性,可能导致窗口雇员得不到公正的评估㊂在政策窗口期,由于面对政策的不确定性和政策实现的复杂性,组织的绩效考核很难发挥出理想的效果,尤其是出现公共危机或政府危机情况下,很可能出现消极执政的负面行为㊂根据以上分析得出窗口期执政行为模型,如图1㊂图1㊀窗口期执政行为模型231第1期刘邦凡,栗俊杰,王闻珑:街头官僚理论视域下我国窗口执政治理现代化(三)克服窗口期执政行为谬误的路径克服窗口期执政行为谬误,主要从硬件软件两方面着手,集中反映在以下三个要点之中:1.优化工作环境㊂一是优化法律环境㊂法律是保障执政的法律基础,不健全的法律法规,对公务员的执法有严重制约和消极影响㊂二是优化政务环境㊂当下,我国政务环境还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在政府部门协同政务㊁信息共享㊁政务流程再造㊁政府管理创新㊁公众知情权等方面,对基层工作和窗口政务存在诸多影响,必须加大优化,实现政务环境治理现代化㊂三是优化治理技术环境㊂要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和智慧管理,大力推进政务技术与方法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和大数据应用,对执政谬误行为实现智慧处理,建设智慧政府和数据政府㊂2.完善考核制度㊂执政行为谬误的产生,本质上与基层公务员工作绩效有关,工作绩效考核体系不健全㊁考核机制不合理从而影响工作绩效㊂因此,消除和克服执政行为谬误的产生,从治理现代化的角度看,就要全面梳理我国基层公务员尤其窗口公务员的政务行为的工作绩效考核体制机制的不合理和不健全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从理性的角度治理执政行为谬误的产生㊂3.强化权力监督㊂监督是对执政行为正确性和准确性的基本保障,尤其是在基层公务员执政行为中㊂从街头官僚理论可知,基层公务员具有总体巨大的自由裁量权,由于公务员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所限以及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在没有监督时,很难确保权力的正确和准确使用㊂因此,从治理现代化角度看,治理执政行为谬误的一个重要抓手就是强化权力行使的监督,这样的监督可以是公务员素质的长期培养和法规的刚性约束,也可以是物质的充分保障和技术的时空约束㊂四、引导窗口期公务员正确和准确使用自由裁量权的基本路径窗口公务员是基层公务员中处于最前线的工作人员,不论是在个人素质和工作能力方面,还是在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方面,都比其他层级的公务员面临更多的面对面的来自服务对象的压力,这就导致窗口公务员在执政行为中行使自由裁量权的时候,有可能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不能正确和准确行使自由裁量权㊂当然,这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客观的原因,例如技术不成熟㊁制度的漏洞㊁信息不畅通等,也有主观的原因,例如自身素质低㊁工作能力差㊁责任心不强㊁工作不认真等㊂[16]但不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自由裁量权的不正确㊁不准确行使,都是政务行为的错误,都是对政务治理现代化的阻碍㊂如何引导窗口公务员正确和准确行使自由裁量权,从理论到实践都是一个值得长期关注的议题㊂可以从以下两大基本路径去引导:(一)引导窗口期公务员自由裁量权正确行使的路径:因事制宜,创新政务流程,实现政务流程再造当今世界社会环境复杂多变,政务行为多种多样,个人诉求千差万别,对基层执政是多方面的严峻考验㊂对窗口公务行为而言,也是如此㊂窗口服务的行为是多样的,而在我国推进窗口服务的体制机制改革中,政务一窗通是一个总体趋势,这就对窗口公务员提出比以前更多㊁更高㊁更复杂的要求㊂管理层必须健全相应的体制机制,加强监督,创新政务流程㊁实现政务流程的总体再造,加强对窗口公务员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训,提升窗口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窗口公务员要主动作为和主动学习,尽快掌握在复杂条件下正确处理政务的素质和能力,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实现执政行为流程的自我再造㊂[17]331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9卷(二)引导窗口期公务员自由裁量权准确行使的路径:因人制宜,以人为本,实现我为人人㊁人人为我的政务治理一方面,每一个政务行为,就行使者而言,例如窗口公务员,虽然面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处理类似的事情或相同的事情,但由于服务对象不同,相同或相似的事情就变得不一样了㊂一个政务行为如果是A,一个服务对象是B,另外一个服务对象是C,在具体政务活动中,A+B并不等于A+C,这道理很简单㊁很浅显,视乎人人都明白,但在实际工作,很多人并没有这样思考和行动㊂这样的道理,在教育教学中表现为因材施教的原则和方法㊂而在管理活动中和服务行为中,管理者和服务者很多时候自觉或不自觉地不注意或不愿意使用这样思路㊂这种情况的出现,既有政务行为执行者,例如窗口公务员个人的原因和主体的因素,素质㊁能力和水平等,也有政务行为平台的原因,技术不完善㊁管理机制和物质保障不够等㊂另一方面,一个政务行为,就服务对象而言,在面对不同的行使者时所构成的组合也不是完全相同的㊂一个政务行为如果是A,一个窗口公务员是B,另外窗口公务员是C,在具体政务活动中,A+B也并不等于A+C㊂而很多时候,服务对象并不明白或不愿意明白这一点,总是期盼于A+B等于A+C,而且期望B和C都是尽善尽美的㊂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政务冲突,导致政务形式不能及时有效地完成㊂以上两个方面,不论何种情况出现,都容易形成一个误区,政务行为好像都是所谓的 对事不对人 :行使者和服务对象很难调和㊂事实上,不论是政府管理创新的角度和政务治理现代化的角度,还是社会管理创新和公民素质治理现代化的角度,消解这一悖论㊁克服这一陷阱的关键就是因人制宜,以人为本㊂在所有政务行为中,只要灌注了这一要点,都有可能形成一个我为人人㊁人人为我的政务治理模式,甚至在全社会形成一个这样的社会管理创新模式㊂参考文献:[1]㊀MICHAEL LIPSKY.Toward a Theory of Street-level Bureaucracy[DB/OL].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1969:48-69.https:///publications/dps/pdfs/dp4869.pdf.[2]㊀JEFFREY MANDITCH PROTTAS.The Power of the Street-level Bureaucracy in Public Service Bureaucracies[J].UrbanAffairs Quaterly,1978(13).[3]㊀LIPSKY M.Street-level Bureaucracy:Dilemmas of the Individual in Public Services[M].New York:Russell SageFoundation,1980.[4]㊀赵存喜.试论独生子女大学生的窗口期[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82-83.[5]㊀白晶.人口红利 窗口期 悄然而至[J].西部大开发,2006(12):25-27.[6]㊀穆光宗.人口机会窗口期ʂ经济高速增长期[J].中国企业家,2006(7):100.[7]㊀杨越. 人口红利窗口期关闭阶段 的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研究[J].体育科学,2011,31(1):10-18.[8]㊀李全.小微企业融资要把握政策窗口期[N].经济日报,2019-06-05(007).[9]㊀冯奎,陆铭.把握政策窗口期契机,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J].求知,2019(4):64.[10]石运金.迎来政策窗口期,市场预期波动大[J].股市动态分析,2018(48):54.[11]林伯强.能源革命促进中国清洁低碳发展的 攻关期 和 窗口期 [J].中国工业经济,2018(6):15-23.[12]于泽.宏观经济底部特征明朗化,金融调控迎来最佳窗口期[J].宏观经济管理,2017(06):15-21.[13]张海波.全面改革窗口期的信访制度改革[J].南京社会科学,2016(2):77-85.431第1期刘邦凡,栗俊杰,王闻珑:街头官僚理论视域下我国窗口执政治理现代化[14]郑婉菁,叶先宝.街头官僚行政自由裁量权:权变㊁困境及其规制[J].行政与法,2015(10):7-13.[15]蒋月林.基层政府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9(11):49-51.[16]刘邦凡,詹国辉.城管行为失范的行动逻辑及其规制对策 基于街头官僚视角[J].经济与管理,2013,27(9):18-21,29.[17]刘邦凡,梁俊山,王宏禹.波文斯的系统官僚理论[J].国外理论动态,2008(12):95-97.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 s Window Governance from thePerspective of Street Bureaucracy TheoryLIU Bang-fan a,b,LI Jun-jie a,WANG Wen-long a(a.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b.Hebei Public Policy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Center,Yanshan University,Qinhuangdao066004,Hebei,China)Abstract:The street bureaucracy theory has been widely used and studied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China, but it appeared in1969instead of in1977.The research of street bureaucracy theory mainly follows three main lines abroad and presents two stages in China.The window period has been extended from the medical field to the research of public policy.For the window governance,we can establish a window government function theory to evaluate the window governance ability quantitatively,which is helpful to realize the modernization of window governance.Civil servants,working at service windows during the window period of policy or reform, are more likely to breed fallacious governance.To overcome these fallacies,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optimize the working environment,improve the incentive system and strengthen the power restriction mechanism.At the same time,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improve relevant laws,strengthen the responsibility control and improve the administrative quality of civil servants discretion during the regulation window period.Key words:window period;civil servant during the window period;civil servants at service windows; street bureaucracy;governance(责任编校:杨㊀睿)531。
我国街头官僚行政自由裁量权解析
早 在“ 街 头 官僚 ” 这一词 语 出现并得 到广 泛应 用
的性 质、 数 量 和 质 量 上 拥 有 相 当 大 的 自 由 裁 量 权。 , , [ 所谓 自由裁量 权 , 理论 界有不 同 的定 义 。 在我 国, 最 早 是 由王珉 灿在 其 主 编 的《 行 政 法 概要 》 中 首 先 提 出的 。 他认 为 : “ 凡法 律没 有详 细规定 , 行 政机关
响公 众 的福利 r 。街头 官僚 的工 作直 接关 系 到政 府 的形 象 , 其 行 政能 力 和 服务 水 平 的高 低直 接 影 响 到
公 民的认 受度 。 1 . 2 街 头 官僚 的 自由裁量 权 街 头 官僚 理论 的核心是 街头官 僚行 使 的 自由裁
归 纳为 以下几 个方 面 。 2 . 1 . 1 街 头官僚行 政 自由裁量权 滥 用
施, 消除“ 官 本位 ” 思想 , 提 高公 共 服 务 动 机 等 。 关键词 : 街 头官 僚 ; 自由裁 量 权 ; 公 共服 务 动 机 中 图分 类 号 : D0 3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2 0 0 6 ( 2 0 1 4 ) 0 2 -0 o 2 5 一O 3
我 国街 头 官 僚 行 政 自由裁量 权 解析
周 宇
福 州大 学经 济 与管理 学 院, 福建 福州 , 3 5 0 1 0 8
摘要 : 针 对 当前 我 国街 头 官僚 自 由裁 量 权 行 使 存 在 着 滥 用 、 行 使 不 当、 效 率 低 下 等 问题 , 分 析 了 出现 这 些 问题 的 原 因. 主要 包括制度、 法律 的 不 完善 , 激励 不足 , 内部 管 理 松 懈 等 客 观 客 观 因素 , 以及 街 头 官 僚 自 身公 共 服 务 意识 不 强、 受 传 统 思 想 的 影 响 等 主观 因素 。并 据 此 , 提 出 了避 免 自 由裁 量 权 行使 不 当 的措 施 : 完 善 有 关 法律 法规 及 激励 措
自由裁量权对街头官僚公共服务动机的作用机理:被调节的中介模型
自由裁量权对街头官僚公共服务动机的作用机理:被调节的中介模型一、概述本文旨在探讨自由裁量权对街头官僚在公共服务中的动机的影响机制,并提出了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模型。
街头官僚是指直接与公众接触,负责执行和传递公共服务的政府工作人员。
他们的行为和态度对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自由裁量权是指街头官僚在执行任务时,根据具体情况和判断,对规则和程序进行调整和变通的权力。
本文的研究问题是:自由裁量权如何影响街头官僚的公共服务动机?以及这种影响是否受到其他因素的调节?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将使用被调节的中介模型,该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自由裁量权对街头官僚动机的影响路径,以及这种影响是否受到其他因素的调节。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揭示自由裁量权对街头官僚公共服务动机的作用机理,可以为政府在授予和监督街头官僚自由裁量权方面提供理论指导,从而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同时,本文的研究结果也可以为其他领域的组织管理和激励机制提供借鉴和启示。
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背景街头官僚,作为政府与公民互动的前线,其行为和决策直接影响到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在公共服务领域,官僚的动机对其工作表现和公民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
理解街头官僚的公共服务动机成为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关键。
自由裁量权是指官僚在执行职责时,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决策的权力和空间。
这种权力使得官僚能够更加灵活地应对复杂多变的服务环境,提高服务的适应性和效率。
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也可能导致权力滥用和效率低下。
本研究旨在探讨自由裁量权如何影响街头官僚的公共服务动机,以及这种影响背后的作用机理。
具体而言,我们将探讨以下几个问题:在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背景下,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这对街头官僚的决策能力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理解自由裁量权对公共服务动机的作用机理,有助于优化官僚体系,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研究结果也可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以更有效地管理和激励街头官僚。
街头官僚自由裁量权规范行使的影响因素探析
街头官僚自由裁量权规范行使的影响因素探析作者:张金良来源:《法制与社会》2011年第08期摘要本文旨在分析那些能够影响街头官僚自由裁量权规范行使的因素。
通过研究发现,街头官僚的主观判断、所在组织的组织文化、服务对象、工作时的情境、组织规章制度会对其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发挥重要影响。
最后,文中认为可以通过文化管理和完善信息反馈机制来探索规制街头官僚自由裁量权的方法。
关键词街头官僚自由裁量权公共行政作者简介:张金良,吉林大学2009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
中图分类号:D9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號:1009-0592(2011)03-146-02街头官僚理论在公共行政研究领域里是一个比较前沿的问题,它兴起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
虽然我国对街头官僚理论的研究比较晚,但是这个问题也逐渐引起国内学界的关注。
一、街头官僚理论及其核心问题在公共行政研究领域里,“街头官僚”一词是由美国学者李普斯基在其发表的《建立一个街头官僚理论》一文中首次提出来的。
在1980年,他又出版了《街头官僚:公共服务中个人的困惑》一书,这标志着街头官僚理论的正式建立。
正是由于李普斯基对街头官僚的研究,才使得一线官僚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理论家的关注,进而使“街头官僚”逐渐成为公共行政学里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此后,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理论进行了发展和修正,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摩尔、斯科特等。
根据李普斯基的定义,街头官僚或一线官僚是指那些处于基层、同时也是最前线的政府雇员,他们是政府工作人员中直接与公民打交道的公务人员。
典型的街头官僚包括警察、公立学校的教师、社会工作者、公共福利机构的工作人员等。
他认为,这些人占政府工作人员中的绝大多数,他们是公共政策的最终执行者,具有真正的自由裁量权,因此街头官僚如何使用这种自由裁量权将对社会公众的利益造成重要影响。
李普斯基的街头官僚理论的核心问题就是一线官僚的自由裁量权。
正如马骏和叶娟丽指出的:“从宏观研究,例如官僚政治学的角度来看,官僚的自由裁量权表明公共官僚在执行立法机构的政策时拥有相当大程度的自由度。
关于街头官僚自由裁量权的综述
关于街头官僚自由裁量权的综述王佳佳【摘要】自李普斯基于20世纪80年代开创街头官僚理论以来,街头官僚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经过30年的发展,街头官僚理论得到了不断发展和丰富.街头官僚的自由裁量权自始至终都是街头官僚理论的核心,因而学者们对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综观国内外学者关于街头官僚自由裁量权所展开的讨论,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类:一是主张街头官僚合理合法地拥有一定程度的自由裁量权;二是主张削弱甚至是消除街头官僚的自由裁量权.【期刊名称】《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0(022)002【总页数】4页(P73-76)【关键词】街头官僚;自由裁量权;拥有;削弱【作者】王佳佳【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035“街头官僚”这一概念是美国学者李普斯基(Lipsky)于1977年发表的《建立一个街头官僚理论》的论文中首先提出的。
1978年,普罗塔斯(Prottas)发表《公共服务官僚机构的街头官僚的权力》一文。
随后,在1980年,李普斯基正式出版了《街头官僚:公共服务中的个人的困惑》一书,标志着街头官僚理论的正式建立。
从此,街头官僚进入公共行政研究领域的视野当中,受到越来越多的理论家的关注,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公共行政领域的一个新焦点。
按照李普斯基对街头官僚的定义来理解,街头官僚是指处于基层,同时也是最前线的政府工作人员,他们是政府雇员中直接与公民打交道的公务员。
典型的街头官僚包括警察、公立学校的教师、社会工作者、公告福利机构的工作人员、收税员等等。
这些工作人员不仅在政府雇员中占有较大比重,而且由于现代福利国家的建立,他们还控制和管理着许多公共资金,他们的决策将会直接影响许多公民的生活福利。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电子政府的出现,促使传统的街头官僚逐渐转变为“屏幕官僚”。
到20世纪90年代末,波文斯和荣瑞迪斯(Bovens&Zouridis)又提出了系统官僚理论(System-Level Bureaucracies Theory),系统官僚理论成为街头官僚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
我国街头官僚问责制现状及其完善对策
和社会积极致 力于街 头官僚 问责机 制的建设与完善。在 我 国街头官僚 问责机制 的建设过程 中面临着一 系列的 问题 与 困 境, 政府 与社会要从 这些 困境 中积极寻找 突破 口, 不断完善我 国街 头官僚的 问责机制 , 提 高街 头官僚 问责机制 的公信 力
与威慑 力, 实现 对街 头官僚 有效地监督与控制 , 缓 解街 头官僚 与 民众 间的矛盾 , 提 升政 府在 民众 中的形 象。
我 国街头 官僚 问责制现状及其完善对 策
盖宏伟 段 晓红
( 燕 山大 学 文 法学院, 河北 秦皇岛 0 6 6 0 0 4 ) 摘 要: 近年来 , 我 国街 头官僚 的行 为失范现象 日益 凸显 , 由此 引发 的社会 矛盾也 大有 日益激 化之趋 势。如何化 解
这一社会 矛盾 , 消除这一破坏社会和谐稳定 的痼疾成 为各级政 府所面临的难题。为加强对街头 官僚 的监督和控 制 , 政 府
收稿 日期 : 2 0 1 4— 4 — 0 4 0 基金项 目: 国际社会科学基金 《 行政问责制 国际 比较研究》 ( 1 2 B Z T _ D 4 3 ) 作者简介 : 盖宏 伟( 1 9 6 5 一) , 男, 黑龙江齐齐哈尔人 , 副教授 , 硕士生导师 , 主要从事社会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 段晓红 ( 1 9 9 O 一) , 女, 吉林榆树人 , 主要从 事行政 管理研究 。
黑河学院学报 2 0 1 4年第 4期( 2 0 1 4年 8月)
J O U R N A L O F H E I H E U N I V E R S I T Y
哲 学法 学研 究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9 4 9 9 . 2 0 1 4 . 0 4 . 0 0 7
街头官僚自由裁量决策的道德困境与公众归责倾向
街头官僚自由裁量决策的道德困境与公众归责倾向
徐浩
【期刊名称】《公共行政评论》
【年(卷),期】2024(17)3
【摘要】公众通过社交媒体对街头官僚的自由裁量决策发表看法并对负面后果进行归责,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在同样出现负面后果的自由裁量决策中,公众是否会依据自由裁量决策的议题属性形成差异的归责倾向?论文探讨公众如何对具有道德困境属性的街头官僚自由裁量决策的负面后果进行归责,通过一项多案例研究,以及一项调查实验研究发现:(1)公众在面对具有显著道德困境属性的自由裁量决策时,更不倾向归责于街头官僚且更能够容忍负面后果;(2)公众在对具有道德困境属性的自由裁量决策进行归责中存在两种心理机制,具体是“对负面后果的积极归因”和“较少的愤怒情绪”。
研究实证结论表明,在街头官僚自由裁量决策出现负面后果时,政府旨在回应社会问责压力的强力问责举措并不总能获得公众的支持。
在对引起公众关注的自由裁量负面后果实施问责时,地方政府应根据议题属性做出区分。
【总页数】22页(P99-119)
【作者】徐浩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
【相关文献】
1.街头官僚行政自由裁量权:权变、困境及其规制
2.治理共同体视域下街头官僚的自由裁量--基于情-理-法的三维解释
3.自由裁量权对街头官僚公共服务动机的作用机理:被调节的中介模型
4.街头官僚自由裁量权的行使逻辑——基于政策创新的视角
5.于情还是于理?街头官僚人格特质与自由裁量权偏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研究综述:街头官僚的自由裁量权
研究综述:街头官僚的自由裁量权
汪广龙
【期刊名称】《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1(032)001
【摘要】现有的街头官僚的理论研究主要都是围绕政策执行和自由裁量权这两个
主题展开的,而作为街头官僚基本特征的自由裁量权是研究的重点。
对它的现有研究由主要围绕自由裁量权的验证、影响因素和控制,主要关注其中的组织特性、客户特征、个体决策者的属性。
现有的这些研究只是获取了关于自由裁量权的性质及其基本的因果联系的混合并且有限的认识,更多的包括因素研究,而并非过程研究,因而没有完整的呈现出街头官僚自由裁量权的形成这一核心问题。
国内的街头官僚研究以行政执法为主,这同以政策和服务提供的有效性为主要目标的西方街头官僚研究有根本的区别,更没有同西方理论形成对话。
【总页数】10页(P143-152)
【作者】汪广龙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2.1
【相关文献】
1.街头官僚行政自由裁量权:权变、困境及其规制 [J], 郑婉菁;叶先宝
2.我国街头官僚行政自由裁量权解析 [J], 周宇
3.街头官僚自由裁量权的行使逻辑与规范路径 [J], 霍达;
4.街头官僚自由裁量权的行使逻辑与规范路径 [J], 霍达
5.我国基层公务员的行政自由裁量权探析——以街头官僚理论为视角 [J], 胡远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街头官僚行政自由裁量权:权变、困境及其规制作者:郑婉菁叶先宝来源:《行政与法》2015年第10期摘要:街头官僚是政府的一线工作人员,其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具有客观性和必要性。
街头官僚的行政行为是一个权变函数,其权变因素包括街头官僚特征、行政相对人特征和街头环境。
街头官僚行政自由裁量权的两面性、伦理困境以及效率与公平权衡困境。
由于存在权变因素和困境,使得街头官僚在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偏差。
因此,应结合街头官僚及其行政自由裁量权的特征,从完善法律、制定“街头版”权力清单、完善权责对等的责任机制、提高街头官僚的行政素质等方面予以规制,使街头官僚行政自由裁量权发挥良性作用。
关键词:街头官僚;行政自由裁量权;权变要素;权力清单中图分类号:D6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15)10-0007-07收稿日期:2015-05-28作者简介:郑婉菁(1991—),女,福建福安人,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共组织行为;叶先宝(1968—),男,福建周宁人,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公共组织行为、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权力。
街头官僚这一概念由利普斯基(1977)提出后,在国外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理论研究成果。
根据利普斯基的定义,街头官僚是指处于基层同时也是最前线的政府工作人员,他们是政府雇员中直接和公民打交道的公务员;典型的街头官僚包括警察、公立学校的教师、社会工作者、公共福利机构的工作人员、收税员,等等。
[1]这一概念引入我国后,我国学者在街头官僚本土化研究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由于具体的国情和制度不同,我国与街头官僚概念相对应的群体也有所不同,我国学者在关于街头官僚的研究中通常采用基层公务员这一概念,并基于该理论展开研究。
比照西方街头官僚的性质与特点,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关于公务员职位类别的规定,大体可以将我国基层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纳入“街头官僚”的范畴。
[2]但还有一部分一线执法人员并不属于公务员,如协管员、部分城管等,但他们通常是由公共财政供养,执行相关政策,属于政府雇员,其行动性质也符合街头官僚的定义。
因此,本文所指的街头官僚包括基层执法类公务员以及其他具有基层执法性质的政府雇员。
街头官僚处于官僚系统的末端,其工作直接面向公众,涉及公共事务的细微之处。
正是由于基层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法律规章无法事无巨细地规定街头官僚工作的每个环节和步骤,因此也就给其执法设置了相应的自由裁量空间。
在街头官僚的管理活动中,行政自由裁量权是保证其管理正常进行以及为广大人民提供服务的重要前提。
行政自由裁量权是指行政机关和政府官员在一定法律法规的规范之下从事行政管理活动所享有的自由酌量完成任务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权力,即有条件的行为选择权。
[3]然而,街头官僚的行政自由裁量行为在实际运作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不一定能达到设定自由裁量权的初衷。
近些年来,政府部门一线工作人员在行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执法失范极端案例把街头官僚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也使街头官僚这一行政队伍中的重要力量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而街头官僚身兼政策执行者、决策者、服务者以及政府形象的塑造者等多重社会公共管理者角色,可以说,他们是治理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在以往的研究中,我国大部分学者倾向于在街头官僚的消极假设基础上对街头官僚行为进行限制,而忽略了街头官僚行为的复杂性。
因此,对街头官僚行政自由裁量权的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需要从街头官僚行政自由裁量权自身特性、自由裁量行为等诸多影响因素展开分析,进而对其进行有效地规范和限制。
一、街头官僚行政行为的权变因素“权变”一词有“依具体情况而定”或“随具体情境而变”之意。
行政自由裁量权是在一定法律法规的规范之下从事行政管理活动所享有的自由酌量完成任务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权力,其中蕴含着的“变”是一种规定了范围的“权变”。
尹文嘉(2009)认为,街头官僚在现实中运用自由裁量权,参与政府治理,处理各项事务,从事的是实质性的领导活动,因此,运用领导理论为街头官僚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框架。
[4]根据这种类比,笔者认为,可以运用领导权变理论来对街头官僚的自由裁量权进行解释。
权变理论认为,不存在一种“普适”的领导方式,领导方式是领导者特征、追随者特征和环境的函数,[5]本文根据街头领导模型的解释框架类比得出关于街头官僚行政行为的函数公式如下:街头官僚的行政行为=∮(街头官僚特征,行政相对人特征,街头环境)在此公式中,街头官僚的行政行为是因变量,受街头官僚特征、行政相对人特征以及街头环境这些自变量的影响。
在街头官僚行使自由裁量权的过程中,因这三个自变量各异及其组合不同,在街头官僚的服务工作中也就没有了“普适”的管理服务方式。
因此,根据权变理论,在街头官僚的管理服务工作中,自由裁量行为中的“权变”是客观存在的。
街头官僚的特征主要指街头官僚的个人品质、价值观和工作经历。
街头官僚是政府一线的工作人员,其选拔标准因地、因岗存在差异,再加上个体差异,不同特征的街头官僚在具体的工作中会体现为管理服务方式偏好的不同。
而法律规章对街头官僚权力做出的规定则更多地体现为共性,这就要求其在行政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弹性空间——行政自由裁量权,以促使街头官僚在具体工作中能够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
行政相对人的特征主要是指行政相对人的个人品质、价值观、需求等。
其所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由于较大的人口基数以及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使得街头官僚工作复杂性的不断增加。
街头官僚因其工作直接面向公众,面对不同特征的个体,需要有一定的变通性,即“因人而宜”地采取自由裁量行为。
街头环境主要指法律法规、工作特性、组织特征、社会状况、文化影响等等。
街头官僚的行政行为处在一定的环境中,该环境会因地点、任务、习俗等而呈现不同的特征。
另外,由于街头官僚工作的特殊性,在很多情况下,街头官僚被要求必须立即做出决策,而不像其他的公共决策那样能够有很长一段时间去收集和研究资料,然后做出决定。
环境的差异性及其不断变化的特点要求街头官僚必须灵活处理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因此,街头官僚要在不同的环境下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自由裁量行为。
总之,街头官僚特征、行政相对人特征以及街头环境构成了街头官僚行政行为的权变因素,这三者均存在不确定性,但又是行政行为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三者自身的复杂性加上不同的组合,既使自由裁量权成为街头官僚的必需品,又使街头官僚的自由裁量行为充满了带有“权变”特征的不确定性。
二、街头官僚行政自由裁量权存在的困境(一)街头官僚行政自由裁量权的两面性“行政管理的生命线就是权力,权力的获得、保持、削弱和丧失是实践工作者和研究者不能忽视并承受不了这种后果的问题”。
[6]街头官僚行政自由裁量权是街头官僚工作的生命线。
街头官僚行政自由裁量权允许存在自由度和弹性空间,行政自由裁量权是公共权力的一部分,用以实现公共利益。
然而,正如孟德斯鸠所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
这就是权力本身矛盾而又统一的两面性。
街头官僚行政自由裁量权如果使用得当,街头官僚能够审时度势、机动灵活地处理问题,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促进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反之,如果其中掺杂街头官僚的个人利益和私人情感,则会导致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等行为的发生,从而给行政相对人的利益造成侵害。
[7]法律赋予街头官僚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初衷是发挥其优势。
根据穆蒂和雷兰德(2000)的研究,某些街头官僚是非常负责任的管理者,在这种情况下,自由裁量权在其手中的行使可以更多地发挥优势方面的作用。
[8]但由于街头官僚分布广泛,素质参差不齐,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又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而自由裁量权的负面影响就难以避免。
如果过分地限制会使负责任的管理者正常的服务行为受到束缚,抑制其积极性;而过于放松又会给街头官僚中的投机者以可乘之机,导致权力的滥用。
因此,如何发挥其优势,克服其弊端,即成为街头官僚行政自由裁量权行使中的一个困境。
(二)街头官僚行政自由裁量权的伦理困境行政伦理是伦理在行政管理、行政活动中的体现,是指行政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
[9]而行政自由裁量权是行政人员伦理和道德规范在实际操作中的具体运用,自由裁量权实施得妥善与否直接反应和体现了行政人员的伦理状况。
[10]街头官僚作为特殊而重要的行政人员,其管理和服务工作要求其具备良好的行政伦理水平。
然而,从其所处的环境来看,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缺乏法治精神,为“人治”的弹性操作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进程的推进,这些“情大于法”的观念虽然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传统的亲缘关系不仅未能被摧毁,反而成为从事生产或交换所必不可少的一种特权形式。
[11]在这种注重人伦、轻视法治的文化背景下,在以街头官僚为核心的血缘、亲缘、地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关系网络上往往运行着非正式规则——“潜规则”,而受传统文化影响,社会在一定程度上默许了“潜规则”的存在。
从个人特征来看,街头官僚既是公职人员,同时也是普通人。
布坎南认为,一个人不论他处于什么地位,其人的本性都是一样的,都以追求个人利益、使个人的满足程度极大化为最基本的动机。
[12]这种假设或许过于悲观,却道出了人的自利倾向。
虽然法律明确赋予了街头官僚较大的行政自由裁量权,然而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许多规则尚处于完善过程中,因此,很容易使行政自由裁量权陷入伦理困境。
(三)街头官僚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效率与公平权衡困境在政府的日常管理服务工作中,街头官僚是政府直接面向公众的重要窗口,其工作性质对行使自由裁量权往往会有更高的要求。
在公共行政中,效率与公平是矛盾的统一体。
公共行政理论发展大致包括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几个阶段,其核心价值也在效率与公平方面不断进行着更替,当效率或公平中的一方占据主导地位时,另一方就会在新的理论中进行超越。
虽然公共行政的发展也是在不断探索效率与公平之间的相互协调关系,但各种理论总是会对某一方有所侧重,这也表明了兼顾效率与公平具有一定的难度。
效率与公平都是行政执法的重要原则。
在理论上,街头官僚在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过程中应做到兼顾效率与公平,然而在现实中,效率与公平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又存在着冲突。
效率的基本意义是一种投入产出比,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效率目标要求行政过程要经济、灵活和尽可能减少行政成本,这就可能会影响到行政公平原则。
但从行政公平的角度看,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过程应“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这往往要求以严格的程序、谨小慎微的方式来保证公平,[13]这种近乎完美的行政过程势必会使行政活动的效率受到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