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平台的高职语文隐性课程构建

合集下载

教学隐性资源建设的网络平台构建

教学隐性资源建设的网络平台构建

为 中心 、 现知识 价值 的最大化 、 实 减少 组织层级 、 强组织灵 增 活性 、 注重知 识的可交流 性和共享性 、 织结 构的规模要 适 组
★基金项 目: 本文 为江西省教 改课题 “ 教学 隐性资源 的建设 与应 用研 究” 阶段性成果, 目编号 :X G0 — 3 3 。 项 J J - 7 1— 1
个平台的构建 。
为学习服务, 为学习者 服务 。 服务 意识, 是信息化时代教育最
1 平台构 建的理论基础
1 1知识管理理论 . 所谓 知识管理 , 是在组织 中建构一个 量化与质化的知识 系统 , 组织 中的资讯与知 识, 让 透过 获得 、 创造 、 分享 、 整合 、 记 录、 存取 、 更新 、 创新等过程, 不断的 回馈到知 识系统 , 形成 永不 间断 的累积个人与 组织的知 识成为组 织智慧 的循环 。 在
为教学 隐性资源平台的合法 用户。 用户登录时输入 自己的用
果 。研 究表明, 要保证师生之间有 良好的交互, 首先 , 要注意
各个环节 , 强调师生与生生的平等交流与知 识共建 。 2 平台构 建的指导思想
我们要依托 网络环 境,运用 E la n n - e r ig作为辅 助传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
的手段, 建设 并利用教学隐性资源 。这需要师生共 同参与这
2 1为学 习服务 , . 为学 习者服务
教育的 目的不再 是文 化的传承和人才的批量生产, 而是
隐 性 资
设 的 网 络 平 台 构 建
魏丹丹 罗 超
W i D n a L o C a e a d n u h o
教 学 隐 性 资 源 建 设
C n t u t n t e N t o k P a f r f T a h n a i e o r e o s r c i n o s r C i g h e w r l t o m o e c i 9 T c R s u c s C n t u t o t

基于“雨课堂”的高职语文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雨课堂”的高职语文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雨课堂”的高职语文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一、雨课堂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雨课堂是一款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在线教学平台,它可以实现课堂互动、课后复习、作业布置等多种教学功能。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雨课堂来设置课堂问答、课堂测验、课外阅读等教学内容,学生也可以在平台上进行学习、讨论和作业提交。

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式,雨课堂为高职语文教学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便利性。

目前,在高职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使用雨课堂来进行教学。

他们通过布置作业、设置课堂互动环节、上传课件等方式,使得学生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交流。

在教学效果方面,雨课堂也得到了一定的肯定,许多教师和学生都感受到了它带来的便利和高效。

2.1 建立互动式教学环节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利用雨课堂建立起互动式的教学环节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课堂问答、课堂测验、课外阅读等环节,来引导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交流。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学生在参与互动环节的过程中也能够更好地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2.2 引导学生进行线上学习和交流利用雨课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线上学习和交流。

教师可以在平台上上传课件、发布学习资料、布置作业等,让学生可以通过雨课堂来进行学习和讨论。

学生也可以在平台上提出问题、参与讨论、提交作业等,加强和教师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这种线上学习和交流的方式,不仅有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和平台。

2.3 创新作业布置和批改方式利用雨课堂,教师可以创新作业布置和批改方式,使得作业可以更加及时、有效地进行。

教师可以通过平台来布置各种类型的作业,比如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通过设置限时提交、实时批改等功能,可以更好地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管理和指导。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作业的质量,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高职课程中隐性课程体系的建立

高职课程中隐性课程体系的建立
业的要求。
解 力为车模设计 “ 产 品说明书” ,作为 推 销产 品的重要 依据 ;运 用 自己的价值
观和诚 恳的态度向教师扮演的顾客推销
W. K i l p a t r i c k的著 作 中已经 出现 ,称 为
“ 同时学 习”或 “ 伴 随学习” ,指出学 生在 正式 学习过程 中对态度 、理想 、情
在 前 期 调研 的基 础上 ,我 院 以奔 产 品 ;同时还要用出色的行为技能 l 卜同
感和兴趣 的学 习成 果 ,它一 方面能够 激 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 提高学习效果 , 另一方 面能够 为人格教育和道德教育奠 定 基 础。 1 9 6 6年 P . W. J a c k s o n在 《 课 堂
的毕业生适应企业的要求 ,如何设置 自己的显性课 程体 系让学生学到更 多的知识上 ,而忽视 了隐性课程体 系的建立。北京电子 科技 职业学院 ( 以下简称 “ 我 院” )以奔驰校 企合作 班为试点,尝试将 隐性课程体 系融入 日常的教 学 中,让 学生在 学到知识 的 同时全方位提 高 自己,以应对未来职场的挑战 ,培养 出的学生受到 了企业一致好评。
二、隐性课程体系的建立
驰校企合作班为试点 ,以 “ 乌尼莫克车 模制作 ”课程为载体 ,建立 了隐性课程 体 系。 “ 乌尼莫克车模制作 ”是我 院以 德 国双 元 制为 蓝本 开 发 的一 门全 新课 程 ,以 奔驰 乌 尼莫 克 卡 车 为原 型 ,按 照 1 :1 0的比例缩 小作 为 车模 ,学 生 利用三个学期 的时间通过学 习 “ 机 械制 图” “ 机械基础 ” “ 金属材料 ” “ 汽车 构造 ”等课 程 ,利用 钳工 、车工 、铣工 等技能 ,完成钣金 、焊接 、喷漆 、装配

研究关于高职院校隐性课程建设-模板

研究关于高职院校隐性课程建设-模板

研究关于高职院校隐性课程建设快到一年一度的毕业季了,同学们的论文准备好了吗?说到写论文啊,我可是被指导老师退回了两次,论文要求可真高。

以下是由大全为大家整理的研究关于高职院校隐性课程建设,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你喜欢,请继续关注大全。

论文摘要:隐性课程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人才培养离不开隐性课程。

因此,应在分析隐性课程的内涵、特征和建设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从物质层、制度层、精神层、行为层开发建设高职院校隐性课程的途径,从而切实提高高职院校隐性课程的实效。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隐性课程;建设隐性课程的内涵隐性课程(Hidden Curriculum)又称潜在课程(Patent Curriculum)、潜课程、隐课程等,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的一种课程类型。

关于隐性课程概念的界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种表述不尽相同。

我们依据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教授范兰丝()在1991年出版的《国家课程百科全书》中对隐性课程所作的界定,结合当前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将高职院校隐性课程的概念界定为:是高职院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那些没有列入正规课程计划和学校政策中,但又在教育实践情境中以非预期的、隐蔽的形式有意无意传递给学生,对学生的信念、意志、知识、情感、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到潜移默化教育影响的一种课程形态。

它包括渗透于高职院校显性课程中或以其他形式存在的偶然的、无意的影响,如学校的各种人际关系、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校园文化环境及教师的教育行为和人格、学习气氛和其他非正式团体的影响等等。

高职隐性课程的特征和建设意义高职教育完整课程体系应当既包括显性课程(正式课程),也包含隐性课程。

显性课程是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材的形式,明确、直接、外显陈述的课程,是有较强的理性色彩和一定的强制性的教育方式;而隐性课程则是以教育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等方式存在的,通过学生无意识的、非预期的心理反应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网络环境下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构建

网络环境下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构建

网络环境下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构建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娱乐、社交和学习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成为了每位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构建适应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在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技术可以为语文教学提供更多元、生动、直观的教学资源。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以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展示语文知识,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和课程管理平台发布语文教育资源,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获取和学习,这样可以大大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面,提高语文素养。

二、构建探究式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获得者。

但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自主获取大量语文知识,教师的角色愈加转变为引导者和助手。

因此,探究式教学模式非常适合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结合网络资源,通过问答、互动等方式进行教学的模式。

通过参与探究,学生可以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更加深入理解知识。

这样的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减少了教学与学习之间的距离,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开展线上学术活动除了课堂教学,大学对于培养学生学术素质和专业能力也非常重视。

而在网络环境下,线上学术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便捷、高质量的学习资源,如线上学术研讨、网络讲座等。

教师还可以通过线上学术活动来指导学生进行学术研究,提供学术讲解和资源,培养学生研究与创新的能力。

四、建立个性化学习模式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是按照统一的进度和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但是在网络环境下通过课程管理平台,教师可以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和教学服务。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学习资源,并通过与教师的在线沟通和互动获取更为专业化和定制化的学习指导。

高职院校隐性课程体系构建及效果分析

高职院校隐性课程体系构建及效果分析

避想曼凤高职院校隐性课程体系构建及效果分析李刚(江苏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江苏淮安223200)随要】在高等职业教育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内涵建设是我们面临的主要调濑,隐性课程对大专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阐述了隐性课程的概念.通过企业对能力的需求调查、学生对活动评价表的调查分析及活动材料对比分析,构建了合理规范的隐性课程体系,并概括归纳了隐性课程的应用价值。

供键词]隐性课程;体系构建;社团活动;素质教育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学工部门、学生社团等每个学期都组织大量的活动,对丰富学生生活很有意义,但是,这些活动针对性不强,系统性不够。

“隐性课程”体系的合理构建以及在学生素质教育中作用的研究和实践,有助于学生活动的计划性、针对性和实际效果,并可以支持学生工作的探索和创新。

一、隐性课程概述自1968年美国学者菲利普W杰克逊在他的课堂生j蛩一书中首先提出“隐性课程”这一概念以后,课程领域里先后出现了“自发课程”“隐含课程”“无形课程”“非正规课程”等概念,国际上掀起7—场关于隐性课程研究的热潮。

随着对德育隐性课程研究的深入,国内外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探i'-J7“隐性课程”的概念,按照权威性的蝈际教育百科全书》的见解,隐性课程是指形成学生的非正式学习的84"要素,这些要素在学校课程手册中没有得到明确的规定,它们被看作是—部分隐藏的、无意的甚至是完全没有得到承认的学校生活经验,但又经常地有效地对学生发挥着影响。

二、企业对能力的需求调查及分析经过调研和小组会议讨论,制定了企业需求员工素质、能力情况调查表和学生对于活动评价表。

共调查各类企业问卷51份,具体企业问卷调查数j!居;[总和分析如下目2力娄型铝铮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竞吁能力专业技术能力i圭择{|名第一位的2司1敷323123选择拜名第二位的公司十敷7141515选择拄名第三位的公司1。

数161032选择撩名第四位的2司个数254l I U上述结果表明企业更重视团队协作能力,因此在学校期间,应该多开展更提高团队协作能力的隐(生活动,比如:盲人方阵、多人绑腿跑等活动。

构建新媒体时代高职通识教育“隐性课程”体系

构建新媒体时代高职通识教育“隐性课程”体系

构建新媒体时代高职通识教育“隐性课程”体系明卫红【期刊名称】《南通职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28)3【摘要】“Invisible course”is an easily negligible educational resource. For vocational general-sense educa-tion, invisible courses can play a special and vital role. The era of media has brought opportunities for these invisible courses of general-sense education. This paper put forward some construction ideas concerning on-line campus, teachers’blogs, and palm reading volunteering work and so on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invisible courses in vocational general-sense education.%“隐性课程”是一项较易被忽视的教育资源,对于高职通识教育而言,隐性课程可以发挥特殊而重要的作用,新媒体时代给通识教育的隐性课程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文章从网络校园、教师博客、掌上阅读、义工实践活动等方面提出了“隐性课程”体系构想,以期加强“隐性课程”在高职通识教育中的建设。

【总页数】4页(P46-49)【作者】明卫红【作者单位】南通职业大学应用人文与旅游管理学院,江苏南通 226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712.3【相关文献】1.隐性课程在高职文化课程体系构建中的运用 [J], 盛杨2.高职院校通识教育体系中隐性课程设计初探 [J], 熊翔;张孝3.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中的隐性课程研究 [J], 蒋桂珍;袁素平;潘丽萍4.高职医学专业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研究 [J], 唐晓凤5.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基于"一带一路"人才需求的知识结构与职业能力的调研 [J], 王飞凤;唐金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高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隐性课程

论高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隐性课程
导 及 时有 效 。课 堂 氛 围 浓 烈 ,就 会 极 大 地 激 发 学 生 对 问 题 的探 究 欲 望 .这 时 ,课 程 资源 才能 得 到最 大 程度 的开 发 。 ( 四 )人 际 因 素 人 际关 系是 人 们 在 交 往 时 所 形 成 的 心 理 关 系 ,包 含 认

富多解 的意蕴 ,பைடு நூலகம் 且带有 模糊性 、不确定 性和 多义性 。一
位 作家创作 的作 品 .发表之后 就需 要面对各 类读 者的解读 。
教 师要 把 大 学 语 文 课 堂 作 为 提 高 学 生 人 文 素 质 的 主 渠 道 , 充 分利 用 好 教材 文 本 资 源 .从 多 个 角 度 、 多个 层 面 引 导 学
高 职语文教 师的人格 品质 、知识 体系 、教 学观 念方法 等 因素会对学生起 到潜移 默化的影 响。教师高 水准 的知识 与技能 ,明确 的教学 目标 ,有 效 的教 学方 法 ,不断 进取 的 敬业精神 ,不断发展 的科 研能 力 以及 高 尚的思想 ,良好 的 道德 品质 ,坦 荡 的胸怀 ,端庄 的仪 表 ,严 谨 的生 活作 风 , 良好的生活 习惯 ,会对学 生 的学 习效率产 生极 大的积极 影 响 .能潜移默化地启迪学生追求知识 ,提高科学文化修 养。 教师的 兴趣 爱好 、价值 取 向 、世界 观 、情 感 态度 、经历 、 阅历和上课时的心态等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 ( 三 )学生 因素
生合理地解读 文本 ,丰富学生语 文积淀 ,提升其人文素养 。
( 二 )教 师 因 素

隐 性课 程的 内涵 及其 特征
隐性课程 ( Hi d d e n C u r r i c u l u m) ,也 称为 潜在课 程 、隐

浅谈高职院校隐性课程的建设

浅谈高职院校隐性课程的建设
决定 了其 特 殊 性 质 。
1普 遍性 .
段来实现。
5 非量 化 性 .
对 隐性 课 程 的影响 结果进 行定量 分析是 一件 很 困难的事
情。 因为 隐性 课程 对 学生施 与的是非连贯 的、非系统 的影响。
同时,隐性 课程与显性课程 的关系以及 隐性 课程 自身 内部诸要
除显性 课程 之外,隐性 课程 是所有学 校文 化要素的集 合,
4. 重 性 双
规课程或正式课程 。隐『课 程又称为潜在课程,一 般是指学校 生
隐性 课程 的影响既可以是积极的,也可 以是消极 的。不论
教育中除了正 规课程 以外 ,还存在对 学生产生 影响的因素,如 是知 识的学 习,还是情 感、价值 的陶冶,隐性 课程对 学习者 的 教育 环境等,通过 这些教育因素,学 校有意或无意地传递 给学 影响都 存在积极 的和 消极 的一面。教育者 的作用关键就体现在 生潜 在的教育经验 。在 现代课 程论研究的课题 中,隐性课 程是 如何 发挥 隐性 课程 的积极 教育 影响,减 少消极 影响。通常要通 审议”艺术等手 指学生在学习环境 ( 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 过增 强反省意识和提 高教师运 用课 程开发的 “ 到的非预测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 范和态度。 隐性课程 作为完整课程 体系的组成部分,它 的独特 结构也
C riuu ” 的概 念 ,隐性 课 程 逐 渐成 为 国际 现代 课 程理 方式,通 过学生有意识特定的心理反 应机 制来影响学生。 u r lm) c 论研究 的重要问题 之一。隐性 课程原本 是一个外来词,英 文中
除 Hid n C riuu 之 外 , 还 有 C v r C ri lm 和 d e u rc lm o e t u r uu c

网络环境下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构建

网络环境下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构建

网络环境下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构建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普及,大学教育也逐渐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中,大学语文教学模式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如何构建适合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成为了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数字化时代下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数字化时代下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基于网络环境的传统教学模式、半在线式教学模式和完全在线式教学模式。

1、基于网络环境的传统教学模式基于网络环境的传统教学模式是指在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基础上,通过网络技术来扩展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具有时间和空间的灵活性,可以在正常课堂教学之外,提供更多资源和服务,如在线讨论、资料下载、测试评估、作业提交等。

这种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2、半在线式教学模式半在线式教学模式是指将传统的面授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即面授教学与在线视频教学相结合,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课程内容,同时,还可以在网络教学上进行追踪和巩固,让学生更好地巩固和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3、完全在线式教学模式完全在线式教学模式是指完全基于网络进行的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通过各种网络工具实现课程的传递和学生的学习、交流和评估,并能够更好地实现追踪和管理。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大大地缓解学生因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的学习压力,以及教师因时间和人力资源上的限制而进行课程安排的受限制。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构建数字化时代下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多元教学、个性化教育等教学模式的构建,以适应新时代的语文教育需要。

1、营造互动性的网络教学环境要构建好的网络教学环境,必须营造一个互动性强的教学环境,建立起一个互动、开放、创新、自由的教学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参与课程设计过程中发挥它们创造性,从而达到更高的教学效果。

探究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建构

探究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建构

探究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建构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建构是当前教育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应用,网络环境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对教育教学方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构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语文教学模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对知识获取和交流的需求。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模式在网络环境下的改革与创新,将有效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提高教学效果。

深入研究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建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

通过构建适应网络环境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和提升。

1.2 研究意义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建构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我们获取信息、传递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探究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构建适应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模式具有现实意义。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建构不仅关乎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更关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支持。

研究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建构,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

通过本研究探究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建构,也能为其他学科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促进高等教育的创新与改革。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探讨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建构,旨在发现当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分析网络环境对教学的影响,构建适应网络环境的教学模式,整合现代技术手段提升教学效果,并最终实施这一教学模式。

具体目的包括:通过以上研究目的,希望能够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改进和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与转变。

探究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建构

探究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建构

探究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建构1.1 增强互动性和参与性网络环境为大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更多的互动和参与机会。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参与讨论、交流意见,获得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1.2 拓展学习资源和渠道网络环境为大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渠道,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到丰富的语文资料和课外阅读资源,拓展了语文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1.3 提升学习效率和便利性网络环境使得学习变得更加便利和高效,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在线学习和作业提交,老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教学资源的共享和管理,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便利性。

1.4 挑战传统教学模式网络环境的出现挑战了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传统的面授课程和教材已经无法完全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改进。

2.1 整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对于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语文教学,需要整合线上线下的教学资源,结合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优势,打破教学界限,实现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2.2 引入多媒体技术和在线教学工具在网络环境下,大学语文教学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在线教学工具,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2.3 强化学科交叉和实践应用大学语文教学需要更加强化学科交叉和实践应用,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和实际应用场景,提升语文学习的实用性和应用能力。

2.4 建立个性化学习体系在网络环境下,可以建立更加个性化的学习体系,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语文学习方案和资源支持。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3.1 教师的网络教学能力不足目前,一些大学语文教师在网络教学方面的能力和经验有限,需要加强培训和指导,提高其网络教学水平和能力。

改进建议:学校可以组织相关的教师培训和交流活动,邀请有经验的网络教学专家进行指导和分享经验,提高教师的网络教学能力。

3.2 线上学习氛围不够浓厚一些学生对于线上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整体学习氛围不够浓厚,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高职语文微写作教学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高职语文微写作教学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高职语文微写作教学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网络教育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新热点,其灵活、高效的特点受到广大学习者的喜爱。

而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教育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开展高职语文微写作教学。

一、网络教学平台及其优势网络教学平台是指通过互联网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平台,具有以下优势:1.资源共享: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整合优质的教育资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教材、文献和学习资料。

2.互动交流: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了丰富的交流工具,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在线讨论、群组互动等方式进行学习和交流。

3.灵活学习:网络教学平台具有时间和地点的灵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时间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高职语文微写作教学是指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引导学生进行简短的写作练习,促进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其意义在于:1.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高职学生往往存在语文基础薄弱的问题,通过微写作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2.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微写作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并在有限的篇幅内进行表达,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高职学生作为社会人才,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

微写作教学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文化问题等,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开展高职语文微写作教学,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设计:1.确定教学内容和目标: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确定教学内容和目标,例如写作技巧的讲解、实践和反馈等。

2.选择适当的教学资源:通过网络教学平台选择和整合适当的教学资源,如教材、案例分析、经典文学作品等,为学生提供学习素材和参考资料。

3.设计学习任务: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设计学习任务,例如学生分析某一社会问题并发表意见、写一篇关于自己成长经历的短文等,让学生在限定的篇幅内进行思考和表达。

新课程背景下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高职语文课程改革

新课程背景下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高职语文课程改革

新课程背景下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高职语文课程改革周剑(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黄冈438002)【摘要】语文专业课程体系还保留着传统语文学科体系的烙印。

没有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应着力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教学与工作实践、学习与就业的全程化结合,网络教学的推广应用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的改革。

对语文课程构筑网络教学的模式,进行网络教学分析和系统设计,结合课程建设,提出了语文网络课程建设的教学任务、教学理念,对促进高职语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语文网络课程【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2)08-0267-01__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网络教学,其可以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国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对高职语文“网络教学”理论与特征研究。

一、语文课程的建设现状传统语文课程建设体制僵化,实务操作机会少,有的同学对语文没兴趣、学习不主动,应该培养分析理解的能力。

落实实务教学诚为教育所必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产业结构快速变化。

语文教育课程的趋势是:强调实务教学,也要加强学科与通识的联系。

高职语文教育所迫切需要的是掌握相关资源信息,以适应新课程改革。

随着科技更新,教育领导者的角色必须从目前的管制者调整为资源信息的提供者、学校财务的监督者。

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构建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

使教育更弹性化、多元化、精致化、未来化。

在语文课程教学内涵里包括机构组织及目标、课程与经验组织、教材和教学法、训育辅导、教学资源等等,还要考虑特殊教育、家庭教育、城乡差异、生涯辅导、师资培育进修、教育经费财政、教育政策与教育学等等。

急需一种教学手段来缓解矛盾,提高教学效果及加强对具有信息时代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高职院校隐性课程的建设与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隐性课程的建设与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隐性课程的建设与开发研究摘要: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高职教育发展方向应从仅重视专业知识技能向一手抓技术、一手抓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对隐性课程的建设各开发,既要寻找构建高职院校隐性课程的途径,还要在此基础上对隐性课程的设置进行挖掘。

主要通过借鉴国外经验、拓展视野和对比显性课程找到隐性课程的创新,这样不仅丰富了隐性课程的内容,也能更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职院校;隐性课程;建设与开发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02高职教育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就是为社会培养专业型人才,对课程设置比较倾向于显性课程,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全方面的,需要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

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多体现在课堂以外,也就是与显性课程相对的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是在非压力环境下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的过程,这就需要先了解隐性课程的含义和特点,结合这些信息在对学生隐性课程建设时,才能准确把握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主体的外在环境和内在因素,能更好地建设和发展隐性课程,不仅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更能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

一、隐性课程及其特点(一)隐性课程的含义隐性课程是美国学者菲利普·w·杰克逊在《课堂生活》中首先提出的,这以后在国际上出现了一次讨论热潮,很多学者都对隐性课程的概念作了阐述。

顾明远认为:“隐性课程即‘潜在的课程’,亦即非正式课程等,与显性课程相对,是广义的学校课程组成部分,其主要特点是潜在性和非预期性。

它不在课程规划(教学计划)中反映,不通过正式教学进行,对学生的知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或干扰教育目标的实现,通常体现在学校和班级的情境(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风、班风、校风、校纪等)中。

”[1]其实,隐性课程就是和显性课程相对应的,只要是除了课堂教学以外的任何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形式,都是满足隐性课程建设要求的。

高职人文素质隐性课程开发与实践论文

高职人文素质隐性课程开发与实践论文

浅析高职人文素质隐性课程开发与实践【摘要】随着高职人文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隐性课程的开发也越来越重视。

本文从隐性课程的内涵出发,指出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隐性课程的开发和实践的必要性,探讨开发人文素质隐性课程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隐性课程高职教育人文素质高职教育肩负着为社会经济建设培养各类高技能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任。

虽然一些理论工作者为我国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提出了不少极富建设性的对策和建议,但综观现有研究,不难发现这些研究视域仅停留在高职人文素质的显性课程层面。

冷静地分析高职院校现有的教育环境,高职教育囿于学制、专业等局限,系统开设人文素质显性课程的可能性较小,而单凭较少的显性课程中人文学科知识的传授是很难达到人文素质教育效果的,人文教育更需要隐性课程的渗入和影响。

如何开发和实施人文素质类隐性课程,对于高职院校的发展和学生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

一、隐性课程的内涵隐性课程(hidden curriculum)是在西方课程理论研究中兴起的一个概念,其替代的同类术语有潜课程、隐蔽课程、潜在课程、潜隐课程、无形课程以及第三课程等等。

顾名思义,所谓的隐性课程,即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包括物质、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有意或无意传递给学生的非预期性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或态度,其独立于或不包含在学校的教学计划之中,包括教育实践、教育方式、教育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这是相对于“显性课程”即正式课程而提出的一个概念。

如果说显性课程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是知识与技能教育,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的能力则是由隐性课程来完成。

因此,隐性课程是实现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在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着显性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高职院校必须加强人文素质隐性课程的开发和实践第一,高职的育人特点决定了隐性课程开发和实践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的育人特点包括培养目标兼顾素质与技能,正规学习年限3年,实践学时比重大,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这几方面。

中职校语文课堂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中职校语文课堂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中职校语文课堂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作者:左晓丽来源:《课外语文·下》2016年第11期【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中职学校语文课堂隐性课程被忽视的原因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这将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中职校语文;隐性课程;教师【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笔者在中职校任教多年,实践归纳得出语文课堂隐性课程被忽视的原因主要有:一、中职校语文课堂忽视隐性课程的原因(一)教师素质的僵化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否胜任教学任务,是隐性课程在中职校语文课堂能否实现的关键。

中职校僵化的课堂培养了一群听话的学生,对于教师来说,少了挑战。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与学生对话,可能在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中,会反映出教师专业素质的缺失。

大部分教师为了避免这可能到来的难堪,用了简单粗暴的方式,堵住了学生提问的声音。

面对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教师们往往教授的和上一节课分毫不差。

这又折射了当今语文教育背景下,教师运用教学模式固定化的特点。

同一篇课文,教师在几年里都教的毫无改变,这亟须教师端正态度,对待每一篇课文,都要以一个新的态度对待它,不能低视课文。

(二)学生对语文的忽视中职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有重视专业课而忽视基础课的习惯,往往把语文的时间投入到专业课的学习当中。

甚至有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占用语文课堂的时间来完成其他学科的学习任务。

追其根源,还是源于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低视,和缺乏对语文的正视。

除了上述两个主要原因,中职校语文课堂忽视隐性课程的原因,也与隐性课程难以实施、难以评价也有关系。

面对这些问题,亟须开发与建设隐性课程,这对于语文教学有着极大的互补作用,并且能够从更新的角度对语文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提出启示。

二、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一)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校园的物质文化环境,包括学校的风景,学校的建筑,学校悬挂的名言警句,乃至校服,都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美好而舒适的校园环境,绿树芳草的景色,会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一种愉快的身心氛围。

构建与网络时代相适应的中职学校隐性德育路径

构建与网络时代相适应的中职学校隐性德育路径

构建与网络时代相适应的中职学校隐性德育路径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年轻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需要构建与网络时代相适应的中职学校隐性德育路径。

中职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打破时空的限制,提供真实、丰富的社会资源和实践机会。

通过与企业、社会组织的合作,将实习和社会实践纳入学生日常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平台可以提供虚拟实习和社会实践的机会,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中职学校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提供的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创新。

学校可以建设一个以学生为主导的学习平台,通过在线学习、视频课程等方式,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给予他们在学习中自由探索和实践的空间。

中职学校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提供的交流和分享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学校可以建设一个以集体为核心的学习平台,通过线上讨论、团队项目等活动,让学生学会合作,锻炼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网络平台还可以提供学生展示成果的机会,鼓励他们相互学习、交流和分享。

中职学校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提供的信息和资源,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网络安全意识。

学校可以开设网络教育课程,教授学生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工具、获取和评估信息,培养他们对网络信息的敏感性和批判性思维,避免沉迷网络和误入网络的陷阱。

中职学校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提供的学习和评估工具,实现个性化教育和立体评价。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潜能和兴趣,并培养他们的个性发展。

学校可以利用在线作业、在线测评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潜力,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

中职学校应该积极借助网络平台,构建与网络时代相适应的隐性德育路径。

通过网络平台提供的资源和机会,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正确使用网络,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信息素养和个性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科 课 程之 外 . 潜 移默 化地 作 用于 学生 的语文 教育 性环 境 和进 程 , 包括 能够 提 升学 生文 化 品位 、 文 学 审 美和 语文 职 业能 力 的一 切学 习情 景 和组 织 形态 。根 据外 在表 现 形式 的不 同 。 可 以将 语文 隐性 课 程分 为几
类: ① 物质性的静态语文隐性课程 , 即班级 、 系部、 学校 的文化环境布置等 ; ② 以精神形态存在的静态语 文 隐性 课程 . 即对 学 校 的观 念 引导 如 校训 、 校 风 教风 学 风 、 办 学理 念 等校 园 精 神文 化 的文 学性 解读 , 以 规 范格 式 写作 的各项 规 章制度 等 ; ③ 校 内动态 语文 隐性 课程 , 即提 高人 文素 养和 语文 能 力 的社 团活动 、 将 企 业文 化带 进校 园 的校 园招聘 会 等 ; ④ 校 外静 态和 动态 语文 隐性 课程 , 即社 会实 践活 动基 地 的环 境布 置 , 校 企合 作单 位 的企业 文化 。 和 能够 巩 固和 提 升学 生语文 知识 水平 和能 力 的校外 实践 活动 等[ 2 1 。相 对于 语文 显 性 课程来 说 . 语文 隐性 课程 有如 下几 个特 征 : 1 1 内隐 性 。语文 隐 性课 程是 与传 统语文 课 程相对 的 环境性 和活 动性 教 育 , 具有 内隐性 的特征 , 语文 隐 性 课程 对学 生 的作 用 是通 过长 期 浸润 实现 的 , 是不 易被 察 觉 的[ 3 1 。从开 发 者 、 实施 者和 学 习者 的参 与意 识 来看 . 它 往往 可 以分 为几种 情 况 : ① 课 程 的开发 者有 意识 , 实施 者和 学 习者无 意识 。 如 规划 校园 环境 时 , 管 理 者会 出于 美化 环 境 、 营 造文 化 氛 围 、 丰 富文 化 内涵 、 增 加文 化 底 蕴 、 提升 学 生 人文 素 养 的 目的来进 行 规 划, 而建设者和身处其中的学习者却对环境的教育作用浑然不知 ; ② 课程 的开发者和实施者有意识 , 而学 习者无 意识 。如教 师在 组织 一些 语文 实 践活动 时 , 作为 开发 者和 实施 者 , 他 们清楚 地 知道举 办 活动 的 目的 在 于 提 高学 生 某方 面 的语 文 能 力 , 或拓 展 语文 知 识 , 而参 与者 学生 并 非 出于 提 升 自身语 文 知识 水 平及 能 力 的 目的参 加这 一活 动 。③ 课程 的开 发者 、 实施 者 和学 习者 均无 意识 。如管 理 者在 网络上 发布 文件 、 社 团
活》 ( L i f e i n C l a s s r o o m) 中首次 提 出“ 隐性 课程 ( H i d d e n C u r r i c u l u m) ” 的概 念 , 隐性 课程 逐渐 成为 国际现 代课
程理 论研 究 的重 要 问题之 一[ ” 。依据 隐性 课 程 的概 念 , 我们将 语 文 隐性 课程 定义 为 : 在学 校 设置 的显 性语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1 2 — 0 6 作者简介 : 高纯 ( 1 9 8 3 一) , 女, 江苏海安人 , 江 苏 商 贸 职 业 学 院 基础 部 讲 师 , 研 究 方 向为 汉 语 史 。
制 作 活动 海 报吸 引学 生 参加 活动 , 本 意 都不 是要 为学 生 创造 一个 语文 学 习环 境 。 但 浏览文 件 、 欣赏 海 报 的
பைடு நூலகம்
学 生 却在无 意 中了解 了文 件 的规 范格式 和 海报 的制作 方法 及措 辞要 领 。 2 1 形 象性 。语 文隐 性 课程 脱离 了传 统 的课 堂 , 区 别于传 统 教学 模式 , 往 往 以更 加形 象 的方式 存在 , 通 过视觉 、 听觉 等 感官 刺 激学 生 , 使 之 为 其吸 引 , 或通 过 重复 出现 的方 式 , 在 学生 心 中留下 深刻 印 象 , 达 到 语
1 语 文 隐性 课 程 的 内 涵及 特 征
隐性 课 程 ( 又 称为 潜 课 程 、 潜在课程 ) 与显 性 课 程 相对 , 主 要 指 隐藏 在 学 校 环 境 中的 , 能 对 学生 的成
长 产 生 潜 移 默 化 影 响 的各 种 因素 。1 9 6 8年 , 美 国教 育 社 会 学 家 菲 利 普 ・ W・ 杰克逊在他的专著《 课 堂 生
第 l 5 卷 第 1 期 2 0 1 5 年 6月
江 苏工程 职 业技术 学 院学报 ( 综 合版 )
J o u na r l o f J i a n g s u Co l l e g e o f En g i n e e r i n g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台 几 方 面 探 讨 了基 于 网络 平 台 构 建 语 文 隐性 课 程 的 策 略 。
关 键 词 :网络 平 台 ; 高职 院校 ; 语 文 隐性课程
中图 分类 号 : G 4 2 . 3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 章编 号 : 2 0 9 6 — 0 4 2 5 ( 2 0 1 5 ) 0 2 — 0 1 0 9 — 0 4
Vo 1 . 1 5. No . 2
J u n . 2 0 1 5
基 于网络 平台的高职语文 隐性课程构 建
高 纯
(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 南通 2 2 6 0 1 1 )
摘要 : 语 文 隐性课 程 具 有 内隐性 、 形 象性 、 渗透 性等 特征 , 网络 平 台因 内容 选 择 自由、 师 生交流 平 等 、 时空无 约 束等特 点在 语 文 隐性课 程 构 建 中具 有优 越性 。从 优化 网络 资 源、 完善 网络 体 系、 搭 建新 型 网络 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