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甘肃省武威市第十八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合集下载

甘肃省武威市第十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甘肃省武威市第十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高一历史期末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荀子•王制》:“一岁而再获之。

”<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

”《齐民要术》:“以时作泽,为上策也”。

以上三则材料均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A. 提高土地的利用率B. 提高土地的生产率C. 根据节气安排生产D. 精耕细作的特点【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题干信息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强调气候、施肥、节气和季节,这都是为了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属于精耕细作的范畴,故D项正确;ABC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2. 从汉武帝时代起,政府在产盐地区设置盐官,实行统一生产。

这说明煮盐业是一种A. 家庭手工业B. 工场手工业C. 私营手工业D. 官营手工业【答案】D【解析】材料“政府在产盐地区设置盐官”说明汉代煮盐业是官营,故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

点睛:材料“政府在产盐地区设置盐官”是解题的关键。

3. 唐政府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

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会大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

”这里的“市”指A. 工官监管的夜市B. 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C. 物流通畅的草市D. 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唐朝商业特点的理解,从材料的信息来看,主要反映了唐朝商业受到时间的限制和官府的监督,故这里的“市”指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B正确;A、C、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4. 中国古代统治者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根本。

为促进人民安居乐业,商鞅和清朝统治者都推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两者都A. 阻碍了当时社会的进步B. 推动了农耕经济的发展C. 不利于当时社会的转型D. 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答案】B5. 明朝嘉靖年间“滨海细民,以海禁过严,生理日促,转而从盗。

2018-2019学年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018-2019学年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018-2019学年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3、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中国姓氏产生的方式有很多,有以时令为姓的,有以出生地、居住地为姓的,有以古分封的国名为姓的,有以封邑为姓的,有以神话中的传说为姓的,有以赏赐的爵号为姓的,有以避讳或某种原因改姓的,有以谥号为姓的……就产生方式而言,下列四个姓氏中区别于其他三个姓氏的是()A.齐 B.鲁 C.卫 D.司马2、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中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A.郡国并行制度B.中外朝制度C.刺史制度D.郡县制度3、黑格尔说:“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

”在古希腊知道自己是自由的这“一部分人”是指( )。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高二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共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A. 己亥年B. 庚子年C. 辛丑年D. 壬寅年【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干支纪年是古代纪年的一种,取天干和地支各一个字,组成年份,60年一甲子,而据材料中“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为此向后数六年,即是庚子年,故B项正确;己亥年有1839,1899,故排除A;辛丑年是1901年,故C项排除;壬寅年为1902年,故D项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八国联军侵华【名师点睛】我国自古便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

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

10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60,所以10位天干和12位地支相搭配(奇数位配奇数位,偶数位配偶数位),最小可组成60位,由此形成了六十个干支,称为“六十干支”,又因以甲子开头而又称“六十甲子”,或“六十花甲”。

后来六十甲子被用以记录时间,即纪年、纪月、纪日、纪时,其中纪年法使用最广泛,如今仍然是我国夏历(农历)的纪年方法。

2. 在周代的宗法制中,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A. 家族等级关系B. 政治隶属关系C. 单一的血缘关系D. 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结合所学宗法制的相关知识可知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它依据血缘亲疏维系家族等级关系和政治隶属关系,故D项正确。

A、B、C三项都是片面看待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3. 公元前782年,幽王继位,宠幸褒姒。

“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这段材料不能表明A. 幽王荒淫无道B. 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C. 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D. 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答案】C【解析】周幽王为博得爱妃一笑而烽火戏诸侯,表明幽王荒淫无道,A正确;周幽王点燃烽火,诸侯悉至,体现了分封制下诸侯对周王要承担的服从命令随从作战的义务,BD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无法反映“诸侯势力强大”, C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历史试卷(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公元前21世纪,禹之子启夺得王位,政治权力从传贤变成传子。

这反映了()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郡县制取代分封制C。

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D。

专制制度取代民主制度2.中国人以祖先的封地、封国为姓氏的,在姓氏中占有很大比重。

这与下列哪一政治制度密切相关()A.禅让制B。

分封制 C.郡县制D。

行省制3。

下列有关周王朝政治制度及其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B。

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D.整套制度维系奴隶主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4.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

“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A。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皇权至高无上C.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D。

书同文,人同伦5.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是秦朝中央的三个官职。

下列评述正确的是()①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③太尉负责全国军事事务,是秦始皇统治时期的常设官职④三个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牵制A.①③④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6。

《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材料表明秦朝采取的措施是( )A.郡县制代替分封制B.实行郡国并行制C。

推行三公九卿制D。

推广行省制度7.江苏连云港尹湾出土的东海郡《集簿》(西汉永始四年前后)记载:“……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

其廿四有堠.都官二……”据此可知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

郡县制B。

郡国并行制C.分封制D。

行省制8。

“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令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甘肃武威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甘肃武威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甘肃省武威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1.中国有句古语:叶落归根,认祖归宗。

中国人的这种文化情结源于A.分封制 B.禅让制 C.宗法制 D.王位世袭制2. 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其中的“封建”指的是A、分封诸侯国B、进行封建改革C、实行宗法制D、任人唯亲3、《说文解字》中说:“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维系宗法制的纽带是A、宗教信仰B、财产制度C、血缘关系D、地域联系4.“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

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诸侯绝对服从周王B.周王实际控制全国土地C.周王权力高度集中 D.体现周王天下共主地位5.“在理论上,继承者首先是嫡长子,其次是嫡次子;如果没有嫡子,再考虑由庶子来继承。

然而在实际运作中,一国之君或权臣之族可以根据其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

这使得各王子及其各自的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

”这一观点实质上A.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 B. 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C. 反映了宗法制下对王权的争夺D. 抨击了一夫多妻制产生的弊端6..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

这一制度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7.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主管宗庙礼仪,郎中令主管宫廷警卫,少府主管皇室财政,宗正主管皇室事务等。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官员众多,政务繁杂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化国为家,君权至上8.秦朝的哪一制度实质上是对夏、商、西周政治体制很大程度的继承和发展A.三公九卿制 B.皇位世袭制 C.郡县制 D.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9.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A.宣扬托古改制B.承袭华夏传统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10.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 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 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5个小题,每题2分,共7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据材料可以推断出:A、周王赏赐诸侯土地和人民B、分封制确保了周王对全国的有效统治C、西周分封的主体是同姓亲族D、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疆域2、孔子认为:夏、商、周三代,殷商继承了夏代的礼制,但有所损益;周继承了殷商的礼制,也有所损益。

这反映了孔子:A、主张政治改革B、非常推崇夏商周三代C、对夏商周三代研究精通D、主张复古倒退3、先秦许多名臣出身微贱,如“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魏晋时期愈加强调官吏的出身。

这反映了秦汉至魏晋时期:A、宗法思想逐渐退出政坛B、儒学被用于规范君臣关系C、阶层固化影响官僚政治D、天下大同替换为社会不公4、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说:“礼义生而制法度。

法者,治之端也。

隆礼至法则国有常。

君者,国之隆也。

父者,家之隆也。

隆一而治,二而乱。

”以上言论表明:A、全面解释传统儒家礼治思想B、继承发展传统儒家礼治思想C、已经形成君主专制的思想D、背离传统儒家礼治思想5、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所涉及内容非常广泛,其中在“死亡与鬼神观”上“墨家利用,儒家闪烁,道家则淡然”。

下列属于道家的是:A、“未能事人,焉能事鬼”B、“施行不可以不谨,见有鬼神视之”C、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D、“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6、比较往往是探究历史事物的一种方式。

春秋初期,楚国君主首先称王。

随后,吴、越等国国君也相继称王。

上述现象本质上反映了:A、专制制度动摇B、中央集权的发展C、分封制的动摇D、周王的地位动摇7、秦代只设置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郡县长官权力较大。

宋代设置路府州县四级机构,地方事权分化。

这种变化反映了:A、中央集权的强化。

B、君主专制的强化C、地方实权的扩大D、中央消除了地方的威胁8、《汉书•董仲舒传》说:“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高二历史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 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

”这一制度指的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科举制D. 行省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种赢得欧洲人尊敬、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说明论述的是科举制度特点,C项正确。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汉到元政治制度研究·科举制2. 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

他所指的机构是()A. 汉朝的中朝B. 宋朝中书门下C. 明朝的内阁D. 清期的军机处【答案】D【解析】清朝军机大臣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故答案为D项。

汉朝时期的中朝参与军国大事,宋朝的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明朝的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均与材料不符,排除A、B、C项。

3. 《通志略》载:“秦灭六国,诸侯子孙皆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兹姓与氏浑而为一体也。

”这一历史现象的出现有利于促进( )A. 官僚政治体制的建立B. 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C. 秦朝郡县制度的推行D. 秦朝民族文化的统一【答案】A..................4. 马汉在《海权论》中指出:“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

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

”以下能印证作者观点的事件是( )A. 《北京条约》的签订B.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C. 《马关条约》的签订D. 武昌起义后列强猛攻武汉【答案】C【解析】材料所述为西方列强重视对长江流域的控制,结合所学知识《天津条约》增开十处通商口岸,开始涉足长江流域,《马关条约》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进一步扩大了在长江流域的在华权益,A错误,C正确。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全体国民所有B.战国时代的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D.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自唐代开始实行2.郭沫若在《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

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A.承认了私有土地的合法性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3.读下图,某“古代农业展”中有一幅图片,对它的评述中,正确的是:①它是汉代发明的农具②标志着中国传统耕犁的基本定型③是古代生产力的象征,提高了农业生产率④是一个近代化的工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4.重农抑商政策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是:A.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B.中国有重视农业的优良传统C.中国人口众多,解决吃饭是首要问题D.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5.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去农。

”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6.清代陶煦的《租核·推原》记载:“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

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以上现象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A.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B.阻碍了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化C.有利于巩固统治 D.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7.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2017-2018学年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

2017-2018学年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西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对周天子有交纳贡赋的义务,贡赋可以是马匹、粮食,也可以是地方特产、珍鸟奇兽。

材料说明西周( )A.贡赋的标准并不统一B.具备贵族政治的典型特征C.用血缘解决继承问题D.用经济手段控制地方2.有学者认为,周代宗法制的逻辑,不是以血缘亲疏定君臣关系之远近,而是以君臣关系抹平血缘之亲疏。

在公共事务中,君不是某个人的兄弟或者叔侄,君只存在于公共性君臣关系中,从而确立了其同等地面向所有人的普遍的公共性。

材料说明周代宗法制( )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 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统治秩序C.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D. 具有“公天下”的某些特征3.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

”;盘庚迁都时对众人说:“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

”;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下列与材料主旨最相符的是( )A.统治者以占卜方式决定国家大事B.神权长期被政权所控制C.统治者借助神权抬高自己的权威D.统治者借武力强化统治4.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5.有学者指出:“它赋予了君主以天然的政治领袖和道德领袖的双重权威人格,否定了民众作为独立的政治主体的存在意义,从而在理论上堵塞了近代民主法制制度产生的道路。

”这里的“它”指的是( )A.郡县制B.分封制C.宗法制D.君主专制6.据《秦律·置吏率》记载,秦朝时国家任免官吏虽有统一的固定时间,但也可随时调换或补缺。

这反映了( )A.官僚政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B.当时政治体制还不够完善C.皇权专制统治具有随意性D.国家官吏的腐败现象严重7.“位卑权重、位高权轻”是中国古代设置官吏的重要原则,对品级较低者委以重任便于控制。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最新】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最新】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最新】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西周初年青铜铭文和文献记载,周公辅佐成王、平定东方、封建诸侯,是人臣典范。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作中开始把周公与禹汤文武并论,出现越来越多更为详细的周公的言论。

汉代以后周公的圣人形象得到进一步充实。

对此演变,合理的说法是A.周公本人政治经历复杂多变B.周公形象的变化承载了后人的想法C.历史人物同期记载才更真实可信D.新史料的发现弥补前代研究不足2.汉末至唐代,婚姻受门阀制度影响极大,讲究门当户对,士庶不婚;宋代时,婚姻“不问阀阅”,士庶婚姻成为风俗。

这一婚姻观念的变化主要源于A.等级观念的淡化B.社会阶层流动频繁C.理学思想的影响D.人口大量迁徙流动3.“十二铜表法”颁布后,罗马共和国政府又制定了一系列新法律。

公元前445年,坎努利斯法案废除了平民不得与贵族通婚的限制;公元前367年,李锡尼一塞克斯图法案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权利。

据此推论合理的是A.罗马法强调公民法律地位平等B.罗马法改变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特权C.罗马法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D.罗马法对近代西方立法产生了重大影响4.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了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

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启蒙运动时期人们思考的问题突出表现在A.批判神权统治B.提倡人性解放C.倡导思想自由D.反对君主专制5.《论语》中,孔子门徒在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上多有分歧;孔子死后,“儒分为八”。

这反映出当时儒学的特征是A.思想内涵的丰富性B.核心理念的多样性C.治国措施的深刻性D.传播阶层的广泛性6.全面抗战爆发以后,国民党第一、二、五战区等虽然都部署了大股部队留驻敌后,开展游击战争,但多以失败而告终,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则获得了重大发展。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二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

(共24题,每题2分。

)1.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到“履至尊而制六合”,此时期中国历史的变化是()A.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B.从诸侯争霸到中央集权C.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D.从封邦建国到设置郡县2.在中国,名字不仅是一个指代符号,还承载了父辈的愿望,甚至社会意义、政治意义。

比如汤显祖、张耀祖、许敬宗、伍光宗等人名就深受某一制度的影响。

该制度是( )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科举制3.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认为“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

”材料表明()A. 地方政治调整缓慢B.郡县制起源于秦汉C. 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D.郡县制利于国家巩固发展4.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

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说明()A. 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 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 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 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5.假设你是唐太宗时的一名中书令,为挫败北方游牧民族对内地的侵扰,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你会怎么做()A. 交唐太宗裁定B.交兵部出兵C. 交尚书处理D. 交门下省封驳审议6.“内阁的意义就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皇权的腐化,维系明代政治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内阁的发展实际上是内阁重新宰相化的变型发展。

”以上材料表明内阁的设立()A. 协调了君相矛盾,是对抗皇权的文官代表B. 对皇权有制约作用,有利于政治稳定C. 名义上是皇帝的幕僚,实质上等同于宰相D. 是皇帝顾问的特定秘书机构,无实权7.“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军国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

上述“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责是()A. 协理奏章B. 参与决策C. 执行政令D. 监察百官8.“租借东洋驻重兵,保商何必要连营。

2018-2019学年甘肃省武威十八中高二(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甘肃省武威十八中高二(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甘肃省武威十八中高二(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1.中国姓氏产生的方式有很多,有以时令为姓的,有以出生地、居住地为姓的,有以古分封的国名为姓的,有以封邑为姓的,有以神话中的传说为姓的,有以赏赐的爵号为姓的,有以避讳或某种原因改姓的,有以谥号为姓的……就产生方式而言,下列四个姓氏中区别于其他三个姓氏的是()A. 齐B. 鲁C. 卫D. 司马2.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A. 郡国并行制度B. 君主专制制度C. 中央集权制度D. 郡县制3.黑格尔说:“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

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

”在古希腊知道自己自由的“这部分人”是指()A. 妇女B. 外邦人C. 奴隶D. 成年男性公民4.《民法大全》中记载:“拷问不得施加于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下列对此规定理解不准确的是()A. 此规定注意规范审讯制度B. 此规定注意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C. 此规定包含的原则影响深远D. 此规定注重保护奴隶5.有学者把17世纪东西方两位末代君主(英国查理-世和明朝崇祯皇帝)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与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

此说法的着眼点在于()A. 社会形态转变B. 政权发生更替C. 国力对比变化D. 生产力对比变化6.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锤子、剪刀、布”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

对此种说法你认为()A. 正确,讲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B. 贴切,道出了三种权利之间的关系C. 不妥,三种权利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单向制约D. 不妥,三权关系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7.某中学组织历史知识竞赛,主持人问:“下列哪些成员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应该是()①英国下院议员②美国众议院议员③英国内阁成员④德国联邦议会议长。

2017-2018学年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检测试题【有答案】

2017-2018学年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检测试题【有答案】

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检测试题一.选择题(20*3分=60分)1.在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实质上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是( )A.贵族 B.平民 C.工商业者 D.外邦人2.梭伦改革前,雅典的“平原派”( )①代表工商业奴隶主利益的阶层②主张维护贵族寡头政治③最关注海外贸易的发展④是“山地派”和“海岸派”反对的对象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3.塔斯鲁克是雅典郊区最著名的贵族,他经营着大片土地,拥有众多的奴隶。

他对梭伦改革的态度最有可能是( )A.热烈拥护 B.坚决反对 C.无动于衷 D.顺其自然4.公元前593年,雅典鞋匠斯比亚参加公民大会,在选举低级官员时,却被告知只有选举却没有被选举权。

由此判断,斯比亚可能属于( )A.第一等级 B.第二等级 C.第三等级 D.第四等级5.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并被授予“仲裁人”和“立法者”的权力,梭伦在他的诗中写道:“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据此分析梭伦代表了下列哪一社会政治阶层的利益( )A.债务奴隶 B.平民 C.贵族 D.工商业奴隶主6.公元前631年,雅典贵族、古代奥运会冠军基伦试图利用平民和贵族的矛盾称王雅典。

可是从乡村赶来的雅典平民反而帮助贵族把他们围困。

雅典平民与贵族联合反对基伦暴动说明( )A.雅典社会的危机已彻底消除B.雅典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已经消失C.雅典人不希望彻底改变旧制D.雅典工商业奴隶主反对社会变革7.庇西特拉图在雅典建立了僭主政治后,他不仅没有废除梭伦改革的成果,反而把改革推行深入。

这充分说明( )A.梭伦改革适应了雅典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B.雅典民主政治已深入人心C.庇西特拉图统治从本质上看不是个人独裁D.改革促进了雅典社会发展8.梭伦改革动摇了贵族的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

这主要是因为( )A.梭伦出生于普通公民家庭B.公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C.雅典从没有实行过君主制D.雅典城邦拥有相对和平的周边环境9.梭伦改革的哪一项措施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A. 颁布“解负令”B.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C. 废除“六一汉”制度D. 恢复长老会议制度10.下列图片中的历史人物为希腊民主制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梭伦改革奠定了希腊民主制度的基础②克利斯提尼改革打破了血缘关系,确立起雅典的民主政治③克利斯提尼时期为保护公民的利益,确立了陶片放逐法④伯利克里时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6.梭伦改革后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司法机关的是()A.中央议事会、公民陪审法庭B.长老会议、公民大会C.公民大会、公民陪审法庭D.公民大会、长老会议12.春秋后期,鲁国实行的初税亩和齐国实行的“相地而衰征”,其导致的后果是( ) ①增加了国家的收入②承认了土地私有③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④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13.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的措施主要适应了( )①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②自耕农阶层的要求③奴隶主阶级的要求④商人阶层的要求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14.世人对秦国人有“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 )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织 C.焚烧诗书 D.连坐法和告奸制度15.商鞅变法推行“军功爵制”所产生的影响有( )①使统治集团内部构成发生重大变化②削弱了宗室贵族的势力③形成了新的经济基础④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6.秦惠王即位后,商鞅遭迫害出逃至一客栈投宿,客栈主人不敢收留,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师生通用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师生通用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了三大外交方针,其中“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外交关系继续存在”体现的外交方针是A. 一边倒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 另起炉灶D.独立自主和不结盟2.1953年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处理A、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B朝鲜战争的遗留问题C、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D、同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关系3.1955年在一次国际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周恩来能够改变这次会议航向的主要原因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反帝反霸的不结盟政策C.“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D.维护联合国权威的原则4.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的人物是周恩来。

左上角写着“The Chinese Are Coming(即:中国来了)。

”美国人发出这样的感慨主要是因为A.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5. 基辛格第一次秘密访华,看到“打倒帝国主义”口号时,曾经表示过不满。

尼克松访华时,毛泽东竟然提起此事,并笑着说:“我认为,像我这样的人放了许多空炮……你(尼克松)不在打倒之列,他(基辛格)也不在内。

都打倒了,我们就没有朋友了嘛。

”毛泽东说自己“放空炮”,是在暗示A.美国已经不是帝国主义国家 B.中国在淡化中美意识形态的分歧C.中美之间的矛盾是虚构的 D.中国感谢美国帮助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6.“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与邻为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中,最能体现这种思想的是A.中美历经曲折,最终建立外交关系B.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C.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D.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7.肯尼迪曾对某一事件这样评价,“苏联人就像一只冒险超出自己的领地,但一旦被发现又紧张的,还带点负罪感的奔逃回安全地方的猫。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共48分)1. 19世纪70年代,德国学者谢里曼根据《荷马史诗》中吟咏的特洛伊战争以及其他相关传说,先后对小亚细亚及南希腊进行考古发掘,取得了惊人的成果。

谢里曼的考古发掘A.证明了《荷马史诗》是一手史料B.丰富了研究古罗马帝国的史料C.说明特洛伊是当地最早的城市D.显示了《荷马史诗》的史料价值2.曹操说:“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这反映的曹操选拔人才的标准是A.品德与军功兼顾 B.打破门第,德才兼备C.孝廉与才能并重 D.不拘一格,唯才是举3. 在我国唐代有分相权以集君权的措施;在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把政府权力分为讨论、执行、司法三要素;近代史上英国洛克最早提出了立法权和执行权(行政权)的分立,并指出立法权应高于执行权。

古今中外这些不同的分权理论与实践的相同点是A.以上下权力制衡为目的 B.为后世不同程度所借鉴C.以提高行政效率为目的 D.指出未来社会发展方向4.古代中国史上,曾有西北边境官员向朝廷报告紧急军情,皇帝即刻召集宰相及相关长官共商对策。

由于宰相无权调动军队,乃由主管军队的长官提出作战方案,由主管财政的长官调度后勤物资,经皇帝裁决后,才调动军队增援前线。

以上场景最有可能发生在:A.汉代 B.唐初C.宋代 D.清代5.《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A.政府实行重农抑商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地方豪强地主控制了郡县6.15世纪末16世纪初,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植棉、纺纱、织布或栽桑、养蚕、缫丝这种原先的农家副业,逐渐取代种植粮食的农家正业,出现了棉作压倒稻作、蚕桑压倒稻作的新趋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甘肃省武威市第十八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1.西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对周天子有交纳贡赋的义务。

贡赋可以是马匹、粮食,也可以是地方特产、珍鸟奇兽。

材料说明西周A. 贡赋的标准并不统一B. 具备贵族政治的典型特征C. 用血缘解决继承问题D. 用经济手段控制地方【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贡赋可以是马匹、粮食,也可以贡献地方特产、珍鸟奇兽”可以得出贡赋的标准并不统一的结论。

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注意贡赋与税收的不同,税收对时间、量的多少、上交的内容均有统一规定。

在四个选项中,C、D与材料无关。

B贵族政治的典型特征是血缘继承,故B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2.2.有学者认为,周代宗法制的逻辑,不是以血缘亲疏定君臣关系之远近,而是以君臣关系抹平血缘之亲疏。

在公共事务中,君不是某个人的兄弟或者叔侄,君只存在于公共性君臣关系中,从而确立了其同等地面向所有人的普遍的公共性。

材料说明周代宗法制( )A. 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 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统治秩序C.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D. 具有“公天下”的某些特征【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中“在公共事务中,君不是某个人的兄弟或者叔侄,君只存在于公共性君臣关系中,从而确立了其同等地面向所有人的普遍的公共性”的信息,可知这是指宗法制具有“公天下”的某些特征,符合题意的是D项;题干中没有涉及到分封制,排除A项;BC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

3.3.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盘庚迁都时对众人说:“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下列与材料主旨最相符的是A. 统治者以占卜方式决定国家大事B. 神权长期被政权所控制C. 统治者借神权抬高自己权威D. 统治者借武力强化统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内容表明夏启、商汤、盘根、周武王都表明自己行为合“天义”,是代表上天的意志行事,借助上天来宣传自己合法性和权威,因此表明了王权具有神秘色彩,故C 项正确,A项错误;B项中政权控制神权不符合材料和史实,故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武力强化统治,故D项错误。

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名师点睛】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特点:是指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其特点典型地体现在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和周礼上。

这些制度与原始社会的氏族制度有很大的区别,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也有差异,在中闰古代政治制度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有以卜特点:①从内容上看,政治制度和社会关系融为一体,将“家”和“国”结合起来。

血缘关系既是家族内财产分配的依据,也是国家权力分配的标准,“立长不立贤”是其典型的特点,虽然有利于国家和家族的稳定,但是不利于调动家庭成员的积极性。

②嫡长子继承制是其最基本的原则。

这不仅体现在权力的分配上,也体现在社会关系卜。

嫡长子都具有较高的地位,体现出了原始社会父权思想的痕迹,也对我国以后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③分封制、宗法制和周礼相互配合,形成一套政治体系,体现了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成熟。

分封制以宗法制为4本原则,宗法制维护了分封制,周礼的内容以维护宗法制和分封制为日的,三者之间互为表里,互相配合,形成一个整体。

④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影响在不同时期有很大的差别,第一,在周王朝初期,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扩大了西周的疆域,有利于传播中原先进的文化;第二,在周王朝后期,由于诸侯力量逐渐增强,血缘关系逐渐疏远,逐渐形成厂诸侯争霸的格局,形成了中国几百年的春秋战国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第三,周工朝灭亡后,分封制和宗法制虽然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宗法观念已经深植中华文化中,甚至影响到现在,重视血缘亲情,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4.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 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 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 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 官员众多,政务繁杂【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和相关所学,九卿主要为皇帝、皇室服务。

分析各选项,AD项说法与材料无关联;C项说法在材料中没有反映,选B。

5.5.有学者指出:“它赋予了君主以天然的政治领袖和道德领袖的双重权威人格,否定了民众作为独立的政治主体的存在意义,从而在理论上堵塞了近代民主法制制度产生的道路。

”这里的“它”指的是A. 郡县制B. 分封制C. 宗法制D. 君主专制【答案】D【解析】郡县制与“堵塞了近代民主法制制度产生的道路”不符,故A错误;分封制即周王把都城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与“赋予了君主以天然的政治领袖和道德领袖的双重权威人格”不符,故B错误;宗法制是利用血缘亲疏维护政治等级的政治制度,与材料无关,故C错误;由材料“它赋予了君主以天然的政治领袖和道德领袖的双重权威人格,否定了民众作为独立的政治主体的存在意义”可知,这指的是君主专制,它与近代以来民主法治的历史潮流相违背,故D正确。

6.6.据《秦律·置吏律》记载,秦朝时国家任免官吏虽有统一的固定时间,但也可随时调换或补缺。

这反映了A. 官僚政治具有一定灵活性B. 当时政治体制还不够完善C. 皇权专制统治具有随意性D. 国家官吏的腐败现象严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相关制度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

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B项“政治体制还不够完善”与题干信息“可随时调换或补缺”不吻合,排除;C项“随意性”解读有误,不符合题意,排除;题干信息没有提及腐败现象的问题,排除D;A项“一定灵活性”与题干信息“可随时调换或补缺”相吻合,正确。

故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概况及认识7.7.“位卑权重、位高权轻”是中国古代设置官吏的重要原则,对品级较低者委以重任便于控制。

以下符合这一原则的是()A. 秦始皇时期的“三公”B. 汉武帝时期的“中朝”C. 唐太宗时期的“三省”D. 宋太祖时期的“二府”【答案】B【解析】汉武帝时期的“中朝”多由外戚、宦官充任,这些人本是卑微之徒,皇帝可以随意更换,这样既能保持外朝相府传统地位的稳定性,又可以加强皇权对相权的制约力量,所以本题选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其他的三个选项均不具备材料所述特点。

8. 察举制在两汉时期历经损益。

起初,被举荐的吏、民经皇帝策问后授官;后来,被举荐者需通过朝廷设置的相应科目考试后,才能得到官职。

这说明察举制A. 按出身授官不能适应统治需要B. 逐渐被九品中正制取代C. 以考举士成为主要的选拔方式D. 选拔官吏标准趋向客观【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起初,被举荐的吏、民经皇帝策问后授官;后来,被举荐者需通过朝廷设置的相应科目考试后,才能得到官职”,可见没有体现察举制按出身授官,排除A。

九品中正制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题干没有体现九品中正制,排除C。

以考举士成为主要的选拔方式是指隋唐时期创立的科举制,排除C。

根据题干可知,察举制由地方举荐到朝廷考试,说明选拔官吏标准趋向客观,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

名师点睛:我国古代选官制度主要经历了从西周至战国前的世卿世禄制、战国时期的军功爵制、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隋唐时期开始的科举制等选官制度。

其演变规律:(1)选官标准由以家世、门第为标准演变为以学识才能为标准。

(2)选官方式由地方评议推荐演变为以考试作为选拔的主要依据,体现了“公平竞争,公平考试”的原则。

9.9.唐代参加科举考试的人,要经过“考核资叙郡县乡里名籍,父祖官名,内外族姻”,“刑家之子.工贾殊类”以及部曲、杂户、奴牌等,均无权参加。

材料表明唐代科举A. 重视门阀士族的利益B. 有利于官吏素质提高C. 社会基础得到了扩大D. 具有严格的参考标准【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可知,唐代科举考试的人要经过资格审查才可以参加科举考试,D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唐代科举重视门阀士族的利益,排除B;唐代科举有利于官吏素质提高和社会基础得到了扩大,但这两项均与材料的资格审查无关,排除BC。

所以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代科举制【名师点睛】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1)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

(2)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

(3)选官原则:逐步制度化、公开、公平、客观。

(4)选官基础:日益扩大,官员的素质不断提高。

(5)主要启示:公开公正、德才兼备、考试录用。

10.10.元大德九年(1305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

然而,对“重事并创支钱粮”,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

中书省此举的真实意图是( ) A. 增强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 B. 中央集权与高效行政兼顾C. 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D. 创造条件扩大地方自主权【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说明中书省提高行政效率的意图;材料信息“对‘重事并创支钱粮’,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说明了中书省加强中央集权的意图,由此可知B项正确。

A项不符合前一信息,故错误;C项不符合后一信息,故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的主旨信息,然后把选项和材料信息相对应,选出最合适的选项即可。

11.11.明初,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到永乐时期,“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嘉靖时,阁臣“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万历初年,张居正任首辅,“威柄之操,几于震主”。

这一变化过程说明( )A. 内阁权力逐渐坐实B. 内阁始终不掌实权C. 皇帝专制得到抑制D. 六部之权尽归内阁【答案】A【解析】材料“预机务”、“列六部之上”、“威柄之操,几于震住”等关键信息表明了内阁的权力在逐渐加大,故A项正确;“内阁始终不掌实权”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无法反映对皇权的抑制,而且内阁本身的出现和存在就是皇权强化的表现,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六部权力尽归内阁的意思,故D项错误。

12.12.下面为一部史学著作的部分目录,据此判断,该著作是( )前言第一章国家机构的核心——皇帝第一节大位、大权、大政第二节强化皇权的措施第三节皇权在国家机制中的运作第二章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禁直机构第一节三公三孤第二节内阁第三节中书舍人第四节尚宝司第五节六科第六节翰林院第七节詹事府第三章分理国家政务的行政机构A. 《唐代政治史略稿》B. 《元朝政治制度述略》C. 《明代国家机构研究》D. 《雍正时期的中央官制》【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主要机构为三省六部,题干中并未提到三省,故A项错误;元代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主要机构为中书省,而题干中并未提到中书省,故B 项错误;明代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主要机构为内阁,题干中提到内阁,故C项正确;清代雍正时期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为军机处,题干中并未提到军机处,故D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