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1)
《第五章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历案-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程的学习主题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我们将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学习,理解凸透镜的基本性质,掌握其成像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凸透镜的基本概念,理解凸透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2. 技能与操作: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凸透镜成像的变化,分析并总结规律。
3. 思维与运用: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规律总结能力,能够运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评价任务1. 知识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凸透镜基本概念和成像规律的理解程度。
2. 技能评价:通过实验操作考核,评价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3. 应用评价: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评价学生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凸透镜应用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凸透镜的作用和成像规律。
2. 新课学习:(1)讲解凸透镜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通过实验器材展示实验装置,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3)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凸透镜成像的变化。
(4)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交流总结的凸透镜成像规律。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内容,强调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实践应用。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凸透镜基本概念和成像规律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分析并阐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 实践作业: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制作一个小型凸透镜并尝试观察不同距离的物体,记录观察结果,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应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收获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借鉴。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第三节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导学案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导学案授课人:上课班级八(7)班课题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
(2)知道物距和像距的概念。
(3)知道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4)会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实践中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初步提出问题、进行合理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2)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观察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勇于实验探究日常生活现象中的物理学规律。
(2)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有主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精神。
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从实验中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教法运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学法指导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基本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新课(检查预习)师:复习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引导学生思考成像特点与距离有什么关系?同样都是凸透镜,为什么能够成各种不同的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学生积极回答通过复习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师:凸透镜不仅能成像,还能成各种不同情况的像。
有正立的,倒立的;还有放大的和缩小的像。
那么关于凸透镜成像大家想知道什么呢?说明:师应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小组讨论思考介绍物距和像距的概念。
学生讨论并可能提出各种问题:1.什么情况成缩小的像?什么情况成放大的像?(或者: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什么情况成倒立的像?什么情况成正立的像?(或者:像的倒正与哪些因素有关?)3.成不同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和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有什么关系?4.物和像在凸透镜的同侧还是异侧?等等。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观察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勇于实验探究日常生活现象中的物理学规律。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壱、课程分析(一)课标分析课程标准要求: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课程标准解读: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会使用相关的实验仪器,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凸透镜成像的有关数据和资料,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评价探究结果的初步能力。
由此可见这是一节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的好课例。
本节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第三节内容,是本章的核心,它是前面《透镜》知识的延伸和升华,同时又是学习《眼睛与眼镜》、《显微镜与望远镜》的理论基础,体现了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这节课是在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透镜及对其成像情况获得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意外发现”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通过探究活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新教材以探究凸透镜成像情况与物距关系为主线,安排了学生“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产生兴趣、发现问题、激发矛盾、进一步解决问题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对今后进一步探究其他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的重点章节,在前两节对透镜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由生活到物理,让学生展开自主探究活动,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达到对凸透镜更深层次的认识。
光的折射现象的学习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有一定的知识铺垫作用,本章节也是对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的延伸,可以再次认识理解光的折射现象,起到回顾巩固的作用。
通过学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对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眼镜的学习起到了承接作用。
学生在透镜方面有一定的生活实践,学习起来较容易,并且有一定的兴趣,也想去进一步学习凸透镜的知识,这对开展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起到了铺垫作用。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经历探究过程,提升对证据的分析和论证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体会实验探究活动对认识事物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学习难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过程。
【自主预习】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1.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蜡烛、凸透镜、光屏和光具座,分别把上述物体安装在光具座上,调整它们的高度,使得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光屏的作用是承接并显示凸透镜所成的实(选填“虚”或“实”)像。
2.完成下表的填写:(焦距、物距、像距分别用f、u、v表示)物距u像的性质物与像的位置像距v光屏能否承接应用u>2f倒立缩小实像异侧2f>v>f能照相机u=2f倒立等大实像异侧v=2f能测焦距f<u<2f倒立放大实像异侧v>2f能投影仪u=f不成像u<f正立放大虚像同侧不能放大镜【合作探究】一、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提出问题】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哪些因素有关?【猜想假设】①可能与物体到透镜的距离有关。
支持事例: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成像特点不同,是因为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不同。
②可能与凸透镜的焦距有关。
支持事例:同一物体通过照相机成像,当照相机镜头的焦距改变时(调焦),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会改变。
③像的正倒很可能跟它与物体是否在同侧有关。
支持事例:照相机与投影仪,物体和所成的像分居在凸透镜的两侧;通过放大镜观察物体,物体和像在透镜的同一侧。
【设计实验】(1)相关概念①物距u: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如图所示,物距为30cm;②像距v: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如图所示,像距为60cm;③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实验思路我们可以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较远的地方,然后逐渐移近,观察成像的情况。
由于凸透镜对光的偏折程度跟凸透镜的焦距f有关系,所以研究物距u的变化时,焦距可能是个应该注意的参照距离。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3 (新版)新人教版(1)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目标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方法过程目标1.观察凸透镜的成像过程,能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
2.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初步形成爱科学的态度、愿意探究的精神、与他人协作的意识、勇于创新的精神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玩小水珠:把透明胶片放到课本上面,用手指在透明胶片上滴一个水珠,观察小水珠下面的字。
揭秘“小水珠”并进行设问:你玩过这个游戏吗?能介绍一下你以前是怎么玩的吗?还有别的玩法吗?教师:我们现在用笔在纸上画一个箭头,就用我们的小水珠先离得近一些来观察箭头,然后逐渐离开,注意你在移动过程中,你看到的像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一开始我看到正立的、放大的箭头,后来我把凸透镜向上移,看到箭头变小了,而且是倒像。
教师:其实小水珠相当于一个放大镜,也就是凸透镜,成放大的像,但凸透镜总能成放大的像吗?学生:不是的。
教师:的确通过上节的学习和我们刚才的小游戏知道凸透镜能成不同的像。
有时成放大的像,有时成缩小的像,有时成倒立的像,有时成正立的像。
那么凸透镜的成像的不同和什么有关系呢?凸透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新课:(一)提出问题教师:同一凸透镜为什么会成大小、虚实、正倒不同的像?猜猜看:这些结果与什么因素有关?(二)猜想教师:问题提出来了,我们想想看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学生:物体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
教师:凸透镜到箭头的距离在变,结果看到的像就不一样。
教师:同学把焦距不同的两个凸透镜并排放着,分别通过两个凸透镜来看箭头,你会看到什么样的现象?学生:一开始我移动凸透镜看到两个箭头一起放大,再移动,小口径的凸透镜里的像是放大、倒立的,而大口径的凸透镜里的像仍然是放大、正立的。
教师: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使你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这可能与凸透镜的焦距有关。
教师:凸透镜成大小、虚实、正倒不同的像?原因可能是与凸透镜的焦距有关,还可能与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案
八上物理课题:5、3凸透镜成像规律(第一课时)编写人:刘俞琦班级:姓名:第组学习目标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探究过程。
2、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其物距、像距变化,像距变化的规律。
【课前预习】1.__________ 叫凸透镜的焦点,用字母___表示。
2.___________ 叫主光轴,叫光心。
3.____________ 叫焦距,用字母表示。
4.____________ 叫物距,用字母表示。
5.____________ 叫像距,用字母表示。
问题探究一、实验:实验器材:1.为了研究凸透镜成各种不同的像时,有什么规律,我们需要了解几个知识点:(1)物距(u):;(2)像距(v):;(3)实像:能在上呈现的像,它是由实际光线而成的。
(4)虚像:呈现在光屏上的像,只能用眼睛观察到。
(5)如何保证蜡烛的像始终能成在光屏上?2.学生讨论、设计出实验方案。
3.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及时记下各种数据。
4.同学们针对记录的各种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5.教师归纳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见下表。
目标检测1.在利用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是10㎝,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了蜡烛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2.某同学拿着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用一张白纸在透镜的另一侧来回移动,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此时光斑到透镜光心的距离是6㎝,该同学用此透镜观察较小的文字时,看到了正立的较大的字,则较小文字到透镜的距离()A.等于12㎝ B.大于6㎝小于12㎝ C.小于6㎝ D.大小12㎝3.某凸透镜焦距是10cm,将物体放在离焦点5cm的地方,所成的像()A.一定是实像 B.一定是虚像C.一定是放大的像D.一定是缩小的像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当光屏上成一缩小、倒立的烛焰的像时,烛焰(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A.大于20㎝ B.大于10㎝且小于20㎝ C.小于10㎝ D.等于20㎝5.A1B1是物体AB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如图所示的情景中,正确的是()6、凸透镜焦距为5cm,当物体在主光轴上距焦点2cm时,所成的像一定是()A.倒立的 B.正立的C.放大的D.缩小的7..在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来探究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成在_________________.(2)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总结提升八上物理课题:5、3凸透镜成像规律(第二课时)编写人:刘俞琦班级:姓名:第组学习目标1、认识凸透镜成实像、虚像的条件。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二、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的全过程和方法.3.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以及对其成像规律的分析有意识地渗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2.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规律.3.注意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观察、试验、制作的兴趣.4.通过照相机的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照相机的使用,使学生会用照相机拍自然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导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看到了人在照相的时候,总是可以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在看电影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老爷爷还可以透过放大镜看到一个放大了的字,这都是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
那么同样是凸透镜,为什么可以成这样不同的像呢?.你们想进一步了解它们吗?想了解什么?二、预习学案:知识回顾:1.照相机镜头是一个镜, 它能成的、的、像。
2.投影仪上也有一个相当于的镜头,它成的是立的、的、像。
3.放大镜就是一个镜,它能成立的、的、像。
4.实像:能在上呈现的像,它是由实际光线而成的。
(也可用眼睛观察到)5.虚像:呈现在光屏上的像,只能用眼睛观察到。
课前预习:1.当u>2f时,能成的、的、像,像距,应用。
2.当f<u<2f时,能成的、的、像,像距,应用。
3.当u<f时,能成的、的、像,应用。
4、从左向右依次放置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 。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1课时教案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与技能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物体位置的关系。
2.了解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实践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
2.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重点:1.凸透镜成像规律。
2.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和方法。
难点:1.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2.对凸透镜成像性质的描述。
第1课时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还能把物体“缩小”。
有些惊讶的小亮立刻找来一个放大镜做起了实验。
如图所示,他把放大镜放到花朵前某一位置时,看到了花朵正立、放大的虚像。
接着他按小聪的提示进行了操作,终于看到了“缩小”的花朵。
你知道小聪是怎样提示小亮的吗?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板块一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自主阅读教材P97~98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蜡烛、凸透镜、光屏和光具座,分别把上述物体安装在光具座上,调整它们的高度,使得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光屏的作用是承接并显示凸透镜所成的实(选填“虚”或“实”)像,光具座上的刻度尺的作用是测量成像时的物距u和像距v的大小。
2.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同学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最清晰的光斑,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知识板块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自主阅读教材P97~98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3.(1)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虚像?(2)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像?(3)凸透镜所成的像有没有正立的实像?有没有倒立的虚像?有没有缩小的虚像?答:(1)物距大于1倍焦距时成实像,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成虚像;(2)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缩小的像,物距小于2倍焦距时成放大的像;(3)凸透镜所成的像没有正立的实像、倒立的虚像和缩小的虚像。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课前预习通(二)基础知识达标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自学教材P97页“凸透镜成像规律”,回答下列问题:1.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时候,应先将凸透镜、点燃的蜡烛、光屏的中心调整到_______,这样才能使烛焰的像成在_____。
实验中,我们所说像的倒立或正立,是相对于______来说的。
2. 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在光屏上可先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像成在,根据凸透镜这种成像特点,做成了。
3. 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处,在光屏上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像成在。
4. 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在光屏上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像成在,根据凸透镜这种成像特点,做成了。
5. 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时能否在光屏上看到烛焰的像?在烛焰的同侧能否看到烛焰的像?6. 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在光屏上看到像(选填“能”或“不能”),从烛焰的另一侧却能看到的的像,根据凸透镜这种成像特点,做成了。
二、课堂探究通(一)重难点探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调整三者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分别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二倍焦距、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一倍焦距以内,适当的移动光屏的位置,观察光屏上的像有什么特点。
若光屏上没有像,可以尝试在烛焰相反的方向观察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联想一下在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结论: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调至同一高度,是为了在光凭上得到更清晰、从成像性质来看,一倍焦距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线,即一焦分虚实;二倍焦距是成像大小的分界线,即两焦分大小;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无论成实像还是成虚像,烛焰总是越靠近焦点成像越大;当烛焰放在一倍焦距上时,射向凸透镜的光线将被平行射出,此时光线不会相交,不成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
3、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6厘米处,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10cmB、7cm
C、8cmD、16cm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物距为20厘米时,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象,此时像距为13厘米,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以及对其成像规律的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主要方法
小组合作实验探究,教师引导。
教师主导步骤
(要点问题化)
学生学习步骤(求解活动化)
时间
组
织
教
学
通过右图,你联系的有关凸透镜的什么?
P
P′
人眼是怎样看见平面镜中的像的?
虚像:它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
17
|
20
检
测
矫
正
小组合作,完成汇报
1、凸透镜焦距是8厘米,物体放在距透镜20厘米处,在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利用这个原理制成了照相机;若把物体放在12厘米的位置上,调整光屏,可在透镜上得到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利用这个原理制成了________;若把物体放在距透镜6厘米的地方,_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成像。那么能成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应用是________。
6、把物体放在焦点上,观察能否成像。
7、继续移近蜡烛,使U<F,在光屏上能否得到像呢?怎样才能看到蜡烛的像呢?透过凸透镜观察像的情况。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习目标:1.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2.能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解释简单现象、解决简单问题。
学习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学习难点:在探究过程中,建立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
学习过程:一、回顾已学知识,引发思考:1.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共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所不同的是:物距________,像的大小________。
2.放大镜要求物距________,成像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思考:同样是凸透镜,成像情况为何不同?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呢?2.猜想与假设:凸透镜成像特点可能与物距和焦距的大小关系有关。
3.设计和进行实验:①如图甲所示,用平行光(或太阳光)聚焦法测出凸透镜焦距的大小为。
②根据实验要求安装实验仪器:在光具座上从左至右,依次安装蜡烛、凸透镜、光屏(凸透镜在中间),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三心同高),目的是。
③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处,使物距u>2f,移动蜡烛使之不断靠近凸透镜,不断调节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轮廓最清)。
4.收集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观察像的性质(包括大小、正倒、虚实),记下几个像的性质明显不同的典型位置的像的性质,测出对应的物距u,像距v,并填入下表。
5分析论证:(1)当u>2f时,成立的像,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为;(2)当2f>u>f,成立的像,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为;(3)当u<f 时,成立的像,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为;(4)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是,成放大或缩小的像的分界点是,成倒立或正立的像的分界点是。
(5)焦距定虚实倒正,焦距定大小;物像远像变。
6.交流与反思:①凸透镜成实像的条件是,是成放大的像与缩小的像的分界点.②蜡烛越烧越短,你将看到屏上的像向_______(填“上”或“下”)移动.③用黑纸将凸透镜遮掉一半,像的形状_______(填“变”或“不变”),像的亮度_______(填“变亮”或“变暗”).④小明和小东同学在直线上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凸透镜和蜡烛,均不能获得像。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1)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节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活动,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学生在全过程中自主研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培养科学研究方法,得出清晰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归纳、动手、创造等多方面能力.以及培养了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由学生自主探究得到的凸透镜成像规律,而教材从提出问题开始就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为了降低学生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难度,把另一个难点实像和虚像放到了探究实验之后,再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透镜的成像原理.教材这样处理,又体现了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学情分析这一节的内容是本章的核心知识,也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个透镜,由于物距的变化原因,能形成不同性质的像,学生不容易都想到。
但凸透镜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应用及成像特点,学生已有认识,这是有利教学。
由于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不清楚,需要老师指导。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过程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
2.乐于参与观察、试验等科学实践。
学习重点和难点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手段和策略【辅助教具】:光具座、光具座附件、蜡烛、火柴、计算机、凸透镜成像原理的课件。
【教学方法】引导启发和学生实验探究学习活动过程[活动1]感受像的多样性回顾与再现——动画辅助1.小孔成像情景2.平面镜成像情景3.通过凸透镜观察邮票的情景展示与引入——实物直观1.照相机---胶卷底片上的像2.投影仪---屏幕上的像[活动2] 感知凸透镜成像实践与体验——自主活动1.在光屏上寻找清晰的像2.描述你所观察到的像3.教师根据巡视中发现的典型问题作点评指导。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过程。
2、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学习重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学习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探究操作和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复习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所成像(2)投影仪所成像(3)放大镜所成像二、想一想凸透镜成像可能与___ _______________有关三、(1)了解相关知识1.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用u表示。
2.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做,用v表示。
(2)实验准备:1.要完成该实验,需要哪些器材?2.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和像距与焦距的关系的表示方式。
1、按如图所示的顺序将蜡烛、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使他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按照表格选择合适的物距来确定蜡烛的位置(建议由远到近),并移动光屏的位置,直至在光屏上找到最清晰的像,记录此时像的性质(大小、正倒、虚实、物像同异侧)、像距和像距与焦距的关系,填入下表中。
3、实验使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四)分析上表的数据记录,我们可得出以下结论:1、在实验中,你能发现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在什么位置吗?2、在实验中,你能发现放大的像和缩小的像的分界点在什么位置吗?3、什么情况下像和物体在凸透镜两侧?什么情况下像和物体在凸透镜同侧?(1)用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射入,经透镜后会聚于A点,测得A点距透镜10厘米,则透镜的焦距是()厘米。
(2)若烛焰放在距上述透镜8厘米处,经透镜可得到一个像。
(填像的性质:倒正、放大缩小、虚实)( 3)若烛焰放在此透镜前12厘米处,经透镜可得到一个像。
(4)若烛焰放在此透镜前25厘米处,经透镜可得到一个像。
六、谈谈你的收获!七、练习题1、用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发现在凸透镜的另一侧1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那么将点燃的蜡烛放在位于凸透镜前15cm处时,光屏上得到的像是()A、正立放大的像B、正立缩小的像C、倒立缩小的像D、倒立放大的像2、某物体放在离凸透镜20cm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得不到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30 cmB、15 cmC、10 cmD、5 cm。
八年级物理上册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统编课时:NO 上课时间:月日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认识物距、焦距和像距。
2、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道物距变化,像距也变化的规律。
(重点、难点)3、理解凸透镜成实像、虚像的条件。
4、会画各种成像的光路图。
教学环节预习一、独学: 阅读教材第97页的内容,独立完成以下问题:1、物距是指在主光轴上物体到的距离。
2、一倍焦距点是指从到凸透镜的距离。
二倍焦距点是指。
3、像距是指从到的距离。
二、互学:1、阅读教材第97页的内容,学生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体会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注意几种特殊情况(用黑纸遮住凸透镜一半,模拟凸透镜有裂痕等)。
2、再观看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视频。
说出: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
并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展示三、质疑学生独立完成《实践与探索丛书》典例讲解,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四、点拨1、小组内相互纠正错题,并提出共同存在的问题2、教师根据全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反馈五、小结:1、物距u、像距f、焦距v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3、照相机成像的光路图六、拓展1、一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在离透镜10 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那么当物体位于透镜前25 cm处,在透镜另一侧可以得到()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2、把烛焰放在焦距为f的凸透镜的主轴上,在烛焰从u>2f 处向焦点靠近的过程中,烛焰所成的像是()A、先成实像,后成虚像B、先成倒立的像,后成正立的像C、先成缩小的像,后成放大的像D、像距先减小,后逐渐增大3、有四种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如果要使距凸透镜15 cm的物体在光屏上得到缩小的像,那么应选凸透镜的焦距为()A、5 cmB、10 cmC、20 cmD、30 cm板书设计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物距u、像距f、焦距v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3、照相机成像的光路图教学反思链接资源凸透镜成像实验的视频。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
4.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教学建议: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利用太阳光测出凸透镜的焦距。
(2)说出凸透镜成像规律2.过程与方法:(1)认真参与探究活动,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
(2)乐于参与观察、试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教学重、难点1.重点:(1)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2)组织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2.难点:(1)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
(2)组织、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交流法:教学媒体学生分组实验:光具座、凸透镜、火柴、白塑料板、光屏、蜡烛。
课时安排2课时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体验活动,知道影响凸透镜成像性质的因素;得出凸透镜成像基本规律的雏形。
2.经历科学探究,提高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操作、得出结论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学习过程(一)引入新课现象1:小华通过穿衣镜可以观察到自己在镜中成一个正立、等大的像。
这个像(能/不能)被光屏接收,所以是虚像。
现象2:小明用凸透镜观察课本上的字,看到的是字的立、(放大/缩小/等大)的像。
凸透镜是不是只能成放大的像?【做一做】拿起凸透镜,观察老师,看到的像是立、(放大/缩小/等大)的。
小结:凸透镜既能成正立放大的像,也能成倒立缩小的像,它的成像性质明显比平面镜复杂和丰富。
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凸透镜的成像有什么样的规律。
(二)新课教学1.凸透镜的成像性质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体验1】将焦距不同的两个凸透镜并排放在一起,使它们离开箭头相同的距离,通过凸透镜分别观察大小相同的两个箭头,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归纳:凸透镜成像性质与它大小有关。
最新人教版物理初中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高效课堂版)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二、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活动中, 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2.通过探究活动, 体验科学的全过程和方法.3.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现象的观察分析, 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 以及对其成像规律的分析有意识地渗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2.通过探究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规律.3.注意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观察、试验、制作的兴趣.4.通过照相机的教学, 使学生根本掌握照相机的使用, 使学生会用照相机拍自然风景,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 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导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看到了人在照相的时候, 总是可以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在看电影的时候,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老爷爷还可以透过放大镜看到一个放大了的字, 这都是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 那么同样是凸透镜, 为什么可以成这样不同的像呢?.你们想进一步了解它们吗?想了解什么?二、预习学案:知识回忆:1.照相机镜头是一个镜, 它能成的、的、像.2.投影仪上也有一个相当于的镜头, 它成的是立的、的、像.3.放大镜就是一个镜, 它能成立的、的、像.4.实像:能在上呈现的像, 它是由实际光线而成的. 〔也可用眼睛观察到〕5.虚像:呈现在光屏上的像, 只能用眼睛观察到.课前预习:1.当u>2f时, 能成的、的、像, 像距 , 应用 .2.当f<u<2f时, 能成的、的、像, 像距 , 应用 .3.当u<f时, 能成的、的、像, 应用 .4、从左向右依次放置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 . 调整它们的位置, 使三者在__________ ;, 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___________ .5.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在哪儿?6.凸透镜成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在哪儿?7、当凸透镜成实像时, 随着物距的减小, 像距是怎样变化的?三、实验探究案实验准备:1.测定凸透镜的焦距f并做好记录.方法:平行光聚焦法2.实验器材摆放.注意:将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调整凸透镜、蜡烛、光屏的高度, 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光屏上的像一定要明亮, 清晰;屡次进行测量, 仔细观察, 做好记录进行实验;3.提出问题, 进行探讨:如何使物体所成的像呈现于光屏上?〔答案:调整物体, 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实验过程中应记录哪些现象和数据.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u〕,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v〕, 倒立或正立, 像的大小, 像的虚、实. 〕实验步骤:1、把蜡烛放在较远处, 使物距u>2f, 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 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 测出物距和像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2、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 使物距等于2f重复以上操作, 进行观察和测量.3、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 使物距在2f和f之间, 即2f>u>f, 重复以上操作, 进行观察和测量.3、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 使物距等于f重复以上操作, 进行观观察能不能成像.4、继续移近蜡烛, 使物距u<f, 在屏上还能得到蜡烛的像吗?怎样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物距, 估测出像距.按上述方案操作, 把数据和观察结果填入下表中.透镜焦距f =_____cm当堂训练: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时候, 应先将凸透镜的光心、烛焰的中心、光屏的中心调整到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才能使烛焰的像成在_________.实验中, 我们所说像的倒立或正立, 是相对于__________________的.2.将点燃的蜡烛沿凸透镜的主轴, 从大于二倍焦距处逐渐向透镜移动时, 在光屏上可先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 当蜡烛移到距凸透镜二倍焦距时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 接着移动蜡烛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 最后在光屏上观察不到像了, 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虚像.3.凸透镜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是_________;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是_________.4.某同学拿了一个焦距为15 cm 的凸透镜, 要想观察细小的物体应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_________的下方;要想用它得到放大的实像,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_________, 此时像的位置在_________的范围;要想用它得到缩小的实像,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_________, 此时像的位置在__________的范围.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在屏上出现的像是_________像〔填“虚〞或“实〞〕.6.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凸透镜的焦距时能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小结与复习一、知识回忆1.如图1所示, 物体A 浸没在水中的其上外表受到的水的压力为20N, 下外表受到的水的压力为50N, 那么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是 牛, 方向是 .2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3如图3乙所示, 石块排开的水重 N, 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石块排开的水重.二、浮力〔力学综合〕问题涉及到的概念和规律1.物重:G = mg = ________2.阿基米德原理:F 浮 = G 排液 = ______ = __________ 3.力的平衡关系:F 浮=G 物 二力平衡对应的状态有 _____ 浮和 ___ 浮. 4.物体的密度ρ物与液体的密度ρ液图1 盐图2 图3甲乙图4图5甲乙图如图5所示:木块A 上浮时, F 浮_____G A , ρ液____ρA ;空心铝球B 悬浮时, F 浮___G B ,ρ液___ρB ;铁块C 下沉时,F 浮___G C ,ρ液___ρC . 5.浸在〔浸入〕与浸没如图4所示, 浸在盐水中的木块排开盐水的体积v 排______v 木, 浸在盐水中的鸡蛋v 排___v 蛋 . 浸没液体中的物体v 排______v 物 . 6.物体的体积v 物、排开液体积v 排、露出液面的体积v 露如图6所示, 石块排开水的体积为_______cm 3;如图7所示, 把一个 蜡块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 蜡块静止时, 溢出10 cm 3水, 那么蜡块排 开水的体积为_______cm 3;三、根底练习1.比拟浮力大小和计算①如图, 同一个鸡蛋分别放在盛有两种不同液体的烧杯中, 比拟鸡蛋两次所受浮力的大小及两种液体的密度大小. F 甲______F 乙, ρ甲_____ρ乙②等体积的实心木球、铁球, 〔ρ木<ρ水<ρ铁<ρ水银〕比拟以下几种情况中两球所受浮力大小.使其完全浸没在水中:F 木______F 帖;投入水中:F 木______F 帖;投入水银中:F木______F 帖③等质量的实心木球、铁球, 〔ρ木<ρ水<ρ铁<ρ水银〕比拟以下几种情况中两球所受浮力大小.使其完全浸没在水中:F 木______F 帖;投入水中:F 木______F 帖;投入水银中: F 木______F 帖④将同一木球分别浮在水、煤油和盐水中, 静止时木球受到的浮力是:〔 〕 A.在水中最大 B.在煤油中最大 ⑤上题中, 木球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是: ( )ml100 80 604020图图7A.在水中最大B.在煤油中最大①质量为3kg的物体放入盛满水的容器后, 溢出kg水, 物体( )A.沉入水底;B.漂浮在水面上; C .悬浮在水中; D.情况不定.②3的物体投入水中, 当物体静止时,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物体上浮, F浮=6NB.物体悬浮, F浮=5NC.物体漂浮, F浮=5ND.物体沉在水底, F浮=6N③一个重4.9 N的物体, 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时, 溢出了0.4 kg的水, 那么此物体在水中静止时将_____.〔填“漂浮〞“悬浮〞或“沉入底部〞〕④一个物体体积是dm3, 完全浸没在水中, 它受到的浮力是____N. 如果这个物体所受重力为4N, 它在水中将__________.3. 实际应用①把一支密度计分别放在甲、乙两种液体中静止时如图9所示, 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密度计在乙液体中的读数较小;B.密度计在甲、乙两种液体中所受浮力不变;C.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D.在甲、乙液体中密度计所受到的重力等于它所受到的浮力.②某远洋轮自重2×108N, 满载时货物重×108N, 那么该远洋轮的排水量是______t.(g=10N/kg)③潜水艇是靠改变____________来实现浮沉的.潜水艇要潜入水下航行时, 必须图9 _________.悬浮在空中的气球要下降, 必须减小气球的________.④轮船从大海驶入长江, 其浮力 , 轮船是〔上浮一些还是下沉一些〕.4.密度的计算①将物体放入水中, 静止时, 露出水面的体积是物体总体积的1/5,物体的密度是________kg/m3;②把体积为40cm3的木块放入盛满的容器中, 溢出的水质量为30g, 那么木块的密度是______kg/m3③一个实心金属球, 在空气中称时, 弹簧秤读数为N, 浸在水中称时, 弹簧秤的读数为N, 那么该金属的密度为__________kg/m3.×103 kg/ m3的木块, 体积是4 m3当它浮在水面上时, 取g=10 N/kg, 求:〔1〕木块重力;〔2〕木块受到的浮力;〔3〕木块排开水的体积;〔4〕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坪九年制学校初中物理导学案主编:滕辉军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姓名
一、导学目标知识点(预习提纲):
1.知道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基本方法
2.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3.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二、导学方法:讨论、实践法。
三、导学过程:
知识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 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情况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2. 猜想假设:(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可以进行小组讨论。
)
(提示:成像情况,焦距f;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为物距,用u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像距,用v表示)
3. 制定计划
(1)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光具座、蜡烛、火柴等
(2)你认为除了观察像的、、特点外,还需测量什么?(提示:凸透镜焦距已知,不必测量,标签上已注明,f= cm,则2f= cm)(3)参考课本97、98两页,你认为该实验应分几种情况来研究,该怎样设计试验?
4.进行实验
注意:实验前要调整蜡烛光屏和凸透镜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上(同一高度、不同高度、同一直线)。
(1)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下物距u和像距v(此步骤做两次)。
(2)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在2f和f之间,即f<u<2f,重复以上操作,进行观察并记下物距u和相距v.(此步骤做两次)。
(3)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f,调整光屏的位置,看能否在屏上找到像.如果不能,试着观察到蜡烛的像,观察一下是实像还是虚像?并观察像的大小和正倒。
记下物距u(像距只需估测)(此步骤做两次)。
5. 数据收集,根据计划进行实验探究,并把现象和数据填在表格中。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物距u/cm
像的性质
像距v/cm 大小正倒虚实
U>2f U>2f 2f>u>f 2f>u>f U<f U<f
6、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
(2)像的虚实:当物体放在_____________时,凸透镜成实像;当物体放在_____________时,凸透镜成虚像. 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3)像的大小:当物体放在______________时,凸透镜成的像是缩小的像;当物体放在_______________时,凸透镜成的像是放大的像; 点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凸透镜_____缩小的虚像(填“有”或“没有”)
(4)像的正倒:凡是实像都是 (填“正立”或“倒立”)的,且在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接收;凡是虚像都是 (填“正立”或“倒立”)的,且在光屏上 (填“能”或 “不能”)接收,成实像时,像和物在凸透镜的 (填“同侧”或“两侧”) ;成虚像时,像和物在凸透镜的 (填“同侧”或“两侧”)。
(5)当物体逐渐向凸透镜移近时,物体所成的实像逐渐_____,且像离凸透镜的距离逐渐_____(填“变大”或“变小”)。
四、课堂达标:
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 (1)实验所需的主要器材有光具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凸透镜、光屏、蜡烛放在一条直线上,要调整________和________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
(3)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移动光屏时,眼睛要观察________,一直到光屏上出现______________为止,这时光屏上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
(4)如果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图中a 、b 、c 、d 各点,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则烛焰放在_______点时,光屏上的像最小,放在_______点,光屏上的像距镜最远。
2、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时,在离透镜15cm 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那么当物体位于透镜前35cm 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可得到 ( )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3、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物体离开凸透镜的距离为15厘米,那么所成像是 (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缩小的像 D.正立放大的像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像 的 性 质 大 小 正 倒 虚 实 像距v 应用
U>2f
2f>u>f U<f
五、课堂小结:
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
物距(u)像的性质像距(v)应用u>2f
U=2f
f<u<2f
U=f
u<f
2.凸透镜成像规律中有两个“分界点”要分清,①焦点是像和像的分界点,内外,②2f点为的像与的像的分界点,内
外。
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还可以概括为、、。
六、作业(拓展延伸)
1、如下左图所示,小梦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幻灯机
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
C.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
D.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2、如上右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
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3、焦距是10cm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30cm处逐渐移向20cm处的过程中()A.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 B.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 D.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
4、某同学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4 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6 cm
B.7cm
C.10 cm
D.20 cm
5、将一个物体放在距凸透镜20 cm处时,用光屏可接收到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凸透
镜的焦距可能是 ( ) A.20 cm
B.10 cm
C.30 cm
D.15 cm
6、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和光屏位置对调一下,则 ( ) A 、光屏上仍能成一个放大的像 B 、光屏上能成一个缩小的像 C 、光屏上不能成像,但通过透镜能看到
7、摄影师利用“135”照相机对着一学生拍完一张全身像后,接着对站立不动的该生再拍一张半身像,则摄影师应 ( ) A 缩短相机与学生距离,同时将镜头内缩 B 缩短相机与学生距离,同时将镜头外推 C 增大相机与学生距离,同时将镜头内缩 D 增大相机与学生距离,同时将镜头外推 8、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实像,如果这时用硬纸板将凸透镜遮住一半,则 ( ) A .屏上不能成像 B .屏上仍能成完整的像,但比原来暗
C .屏上不能成完整的像
D .屏上仍能成完整的像,且和原来的像没有任何不同 9、家庭门上安装有“门镜”(猫眼),从室内通过镜片看,看到是 ( ) A .放大正立的实象 B .缩小正立的虚象 C .缩小倒立的虚象 D .放大倒立的实象 10、在凸透镜成像中,放大实象和缩小实象的分界点在 ( ) A .焦点处 B .一半焦距处 C .2倍焦距处 D .无法确定
11、在农村放映电影时,发现屏上的图像小了一点,应当怎样调整放映机( ) A 放映机离屏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 B 放映机离屏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 C 放映机离屏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 D 放映机离屏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 12、凸透镜的焦距是12cm ,将物体放在主轴上距透镜7cm 处,物体所成的像是( )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 .正立、等大的虚像
13、清晨,草地或树木上的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大,这是露珠产生 功能的结果,形成了 立的 (放大或缩小)的虚像。
14、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胶卷相当于________.若镜头的焦距为f=5cm ,则相机中的胶卷应放在_______cm 与_______cm 之间的位置.
15、投影仪是根据凸透镜能成_________________像的光学原理制成的.在投影时画面超过了屏幕,同学们看不完整,需让画面再小些,调节的方法是,向__________调镜头(填“里”或“外”),同时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要__________.
16、凸透镜成像作图
2F
F
F
2F
2F
F
F
2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