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假设的基本概念。假设是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为了简化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可能情况。它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可以帮助我们更快速地找到答案。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将展示如何通过假设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并解释它如何帮助我们清晰地分析问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假设策略在实际数学问题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于“假设”这个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的学生能够很快抓住假设的核心,通过设定合理的条件来简化问题,而有的学生则在如何提出假设上感到困惑。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尝试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到假设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实用性。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教学方法还是相当有效的。他们能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假设与实际情况的转化:在解决问题时,学生需要能够将假设条件与实际问题的关系进行有效转化,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思维上的一个难点。
-解决问题的多种假设方法:同一个问题可能存在多种假设方法,学生需要学会分析各种假设的优劣,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举例:在速度与时间问题中,学生可能会对速度或时间提出不同的假设,但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哪种假设更便于问题的解决,哪种假设可能导致问题的复杂化。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当我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那一双双充满好奇的眼睛,我知道,今天我要传授的知识将会点亮他们心中的火花。
我要讲的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
一、教学内容我选择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第107页至109页。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如何运用假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我会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假设的原理,并学会如何运用假设来简化问题的解决过程。
二、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假设的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假设来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假设的原理,并能够独立运用假设来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假设的策略,并能够运用假设来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PPT和一些实际问题案例。
学生需要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重要的知识点和进行随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课题,例如:“如果一个篮子里有苹果和橘子共计30个,苹果的数量是橘子的两倍,那么篮子里有多少个苹果和橘子?”让学生思考,引发学生对问题解决策略的兴趣。
2. 新课导入:我通过PPT展示教材第107页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假设的策略,并解释假设的原理。
3. 例题讲解:我以教材第108页的例题为例,详细讲解如何运用假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例如:“一个班级有男生和女生共计40人,男生的人数是女生的两倍,那么这个班级有多少男生和女生?”我引导学生跟我一起解题,让学生理解假设的步骤和方法。
4. 随堂练习:我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假设的策略来解决。
例如:“一个仓库里有苹果和橘子共计500个,苹果的数量是橘子的两倍,那么仓库里有多少个苹果和橘子?”我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假设的策略和步骤。
我会在黑板上写出假设的定义,以及假设的步骤:1. 设定假设;2. 列式解答;3. 检验结果。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设计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假设的概念,掌握假设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假设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假设的定义与作用2. 假设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3. 培养学生运用假设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假设策略。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能力。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假设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案例、问题及解题过程。
2. 教学卡片:用于分发练习题和小组讨论。
3.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问题及解题策略,拓展学生视野。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如分析、归纳、推理等。
2. 提问:同学们认为假设策略在解决问题中有什么作用?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假设的定义与作用。
2. 通过案例分析,讲解假设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假设策略解决问题?三、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假设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具体应用。
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总结假设策略的步骤与方法。
四、实践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根据假设策略尝试解决给定问题。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解决问题中运用假设策略的心得体会。
第四章:教学评价一、课堂表现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积极性。
2. 问题解决能力: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运用假设策略解决问题的效果。
二、课后作业评价1. 布置相关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假设策略解决。
2. 评估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总结假设策略的应用能力。
第五章:教学拓展一、课后阅读材料1. 推荐相关书籍、文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假设策略。
假设策略教案-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新村逸夫小学曹有菊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运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定解题思路,并有效的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当假设与实际结果发生矛盾时该如何进行调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1.回顾策略:同学们我们回想一下,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了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画图、列表、倒推、替换2.提出课题:利用这些策略可以方便地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揭题)二、新课:1、创设情景,提出假设(边描述边出示例题)周末五(1)班的42位同学去公园划船,他们一共租用了10只船,正好坐满。
每只大船能坐5人,每只小船能坐3人。
你知道他们分别租用了几只大船和几条小船吗从题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提问: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选择什么策略2.小组合作尝试计算(1)列举法思考:大船和小船一共有多少只两种船的只数可能有哪些不同的结果要按什么样的顺序进行列举从大船有9只小船有1只开始有序列举并填表学生完成集体订正(2)列表假设假设大船和小船同样多都是五只,填入假设,发现矛盾:假设5只大船5只小船,就会比42人少2人(板书少2人)引导思考,表格调整:还少2人,也就是这2人还没坐上船,那要让这2人也坐上船,大船和小船的数量应该怎么调整呢先想一想,然后在表中填一填。
再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引导学生:一只小船调整为一只大船可以多坐2人,所以调整为小船4只大船6只(3)画图:问题1:假设10只船都是大船,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能多坐几个人呢反馈明确:当我们把10只船都假设成大船时,也就是把一些小船看成了大船;当一只小船被看成大船时,每只船会多出2人,所以会多出8人(板书:5×10=50(人)50-42=8(人))问题2:那需要把几只大船调整为小船,才能使10只船正好坐42人呢)(板书:5-3=2(人) 8÷2=4(只))问题2:假设十只都是小船,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能多坐几个人呢反馈明确:当我们把10只船都假设成小船时,也就是把一些大船看成了小船;当一只大船被看成小船时,每只船会少出2人,所以会少出8人(板书:3×10=30(人)42-30=12(人))问题2:那需要把几只小船调整为大船,才能使10只船正好坐42人呢)(板书:5-3=2(人) 12÷2=6(只))3.我们可以如何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呢根据求出的答案算一算,是不是正好坐了42人。
江阴市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案(校内公开课)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第68-69页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假设”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用“假设”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感受到“假设”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学生练习纸等。
教学流程:一、导入出示天平 1个苹果=2个梨师:首先我们一起来看图片,这个天平是什么状态?(平衡)那么说明一个苹果的重量和1个梨的重量之间是什么关系?(一个苹果的重量等于2个梨的重量,或者说一个梨的重量是一个苹果的21。
)师:还可以怎么说?师:很好,继续看(出示:1个苹果+2个梨=400克),这个天平平衡吗?你知道1个梨重多少克?怎么想到的?(把左边托盘里的1个苹果替换成2个梨,这样左边托盘里就变成有4个梨一共重400克,1个梨重100克)师:1个苹果重多少克?可以怎样算?师:刚才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可以把苹果换成梨,就是假设左边托盘里全是梨。
也可以把梨换成苹果,就是假设左边托盘里全是苹果。
在数学上,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叫做假设。
今天我们就一起用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一、复习旧知, 引入新课1.准备题: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9个同样的杯子,正好倒满。
每个杯子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师提问:我们先来做一道准备题,请大家把题目默读一遍,已经有答案的请举手,这个问题可以怎么解决?学生一齐口答列式。
720÷9=80(毫升)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引导:把720毫升果汁倒入9个同样的杯子,实际上就是求把总量720毫升平均分成9份,求每份是多少?学生口答后,教师小结:把720毫升果汁倒入了相同的杯子里,直接用总量÷份数=每份数。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案
有三个未知量怎么办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 两个未知量
两组数量关系
理清数量关系
画图 两个未知量
列方程 转化
假设 一个未知量
检验
答
读题,口答
读题,思考
读题,思考
独立思考
小组讨论
听讲结合
认真观看
认真思考
独立完成
思考并回答
回忆
读题并思考
独立完成
你能直接说出算式吗?为什么?
你还能像刚才那样快速说出算式吗?
难在哪里?交流得出:一个未知量(易),两个未知量(难)
问题1:题目中有哪些数量关系?
6个小杯的容量+1个大杯的容量=720毫升
小杯的容量×3=大杯的容量
一起回忆。
可以用假设的策略解决吗?为什么?
强调:两个未知量 两组数量关系
解题步骤是怎样的?
学生选择假设中的一种情况完成练习。
(1)假设2700元全部买椅子
(2)假设2700元全部买桌子
哪种假设更容易些?假设成哪种量更简单?
总结课堂,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两个天平上所有水果的总重量是3600克。1个菠萝和1个桃各重多少克?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与难点
重点:解决用假设策略时总量不变的实际问题,认识假设的策略
难点:理清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常规
积累
核
心
过
程
一、探索策略
1、出示对比题1
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9个同样大的杯子里,正好倒满。平均每个杯子的容量是多少?
解决问题的策略 假设 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内容:教科书P68—69例1、“练一练”,P72练习十一第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假设的思路,理解假设的解题过程,能运用假设策略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用假设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假设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解决用假设策略时总量不变的实际问题,认识假设的策略。
教学难点:运用假设策略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同学们,大家还记得以前我们学习过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那我们是按照怎样的步骤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拿到一道题目我们首先要……(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检验反思)一、激活旧知,引入新课1.出示下面的问题,让学生口头列式解答。
今天啊,小明家里来了一些客人,他拿出一些果汁来招待他们。
一起来看!①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9个同样大的小杯里,正好可以倒满,平均每个小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师:怎么解答?生:算式是720÷9=80毫升。
师:同不同意啊?生:同意。
②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3个同样大的大杯里,正好可以倒满,平均每个大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生:720÷3=240毫升。
师:能说说怎么想的吗?生:3个大杯的容量是720毫升,就是把720毫升平均分成三份,所以用720除以3来做。
评价:非常棒,说的越来越好了。
2.仔细看题目又要变了: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
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师:现在这道题怎么解答?生:不能提问:诶,为什么没什么人举手了?预设生:刚才两题里只有一种杯子,这题里有两种不同的杯子。
引导:哦,你发现这道题目里出现了两种杯子,刚才两道题里呢?都只有一种杯子。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设计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概念。
培养学生运用假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问题解决的定义与重要性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假设的定义与作用如何运用假设来解决问题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问题解决的定义、步骤和假设的概念。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假设策略。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解决的过程和假设的应用。
2.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案例分析。
问题解决工具:提供问题解决模板和假设的例子。
小组讨论表格:用于小组讨论和记录讨论结果。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3.1 导入引入问题解决的定义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的实际应用。
3.2 讲解与演示讲解问题解决的步骤。
演示如何运用假设策略来解决问题。
3.3 案例分析提供实际问题案例,让学生分析问题并运用假设策略。
3.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问题解决的过程和假设的应用。
收集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评价4.1 评估方法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问题解决能力。
问题解决练习:评估学生在练习中运用假设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评价标准学生参与度: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程度。
问题解决能力:学生运用假设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材料5.1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问题解决的步骤和案例分析的展示。
问题解决工具:提供问题解决模板和假设的例子。
5.2 教学材料问题案例:提供实际问题案例供学生分析。
小组讨论表格:用于小组讨论和记录讨论结果。
第六章:教学延伸活动6.1 延伸活动一:问题解决竞赛学生分组进行问题解决竞赛,看哪个小组能够运用假设策略更快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6.2 延伸活动二:问题解决分享会学生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假设策略进行解决,并在分享会上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假设的意义,掌握假设的方法,并能运用假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1. 假设的意义及运用2. 假设法的步骤3. 实际问题解决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假设的方法,并能运用假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假设的意义,将假设法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练习本、铅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假设策略。
2. 新课:讲解假设的意义,介绍假设法的步骤,并通过例题演示假设法的应用。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假设法的应用。
5. 作业布置:布置与假设法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2. 板书内容:假设的意义假设法的步骤实际问题解决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练习本上的练习题,巩固假设法的应用。
2. 提高题: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运用假设法进行解答。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了解了假设的意义及运用,学习了假设法的步骤,并通过练习题巩固了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注意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在课后能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假设法有了初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本节课中,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假设的意义,掌握假设法的步骤,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一、导入在导入环节,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学生熟悉的问题来引出假设策略。
例如,我们可以提出一个关于数量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假设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苏教版2001》
《假设》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能够:1. 熟练运用假设的概念,理解其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2. 能够提出科学合理的假设,并设计实验或调查来验证假设;3.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科学实验能力。
二、作业内容1. 观察学生将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现象或问题,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观察和记录。
例如,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小动物的行为习性等。
2. 提出假设在观察的基础上,学生将提出一个科学合理的假设,解释现象或问题背后的原因。
例如,如果学生选择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假设可能是“植物的生长速度受到光照和水分的影响”。
3. 设计实验或调查学生将设计一个实验或调查来验证自己的假设。
实验可以是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比较植物生长的速度,调查可以是收集同学们在家庭养护植物时的经验和观察。
4. 分析数据学生将收集实验或调查的数据,并进行分析。
他们需要画出适当的图表或制作报告,表明数据之间的关系。
5. 得出结论根据实验或调查的结果,学生将得出结论,验证或修正自己的假设。
他们需要进行思考和连接,解释结果背后的科学原理。
6. 反思最后,学生将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成长,提出自己在未来实验设计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评价方式1. 实验报告学生需要提交包括观察记录、假设提出、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结论等内容的实验报告。
2. 实验展示学生可以选择将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展示,与同学们分享并进行讨论。
3. 学习笔记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做好笔记,包括观察记录、提出假设、实验设计等内容,以便老师进行评估和反馈。
四、扩展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与同学合作,共同设计实验或调查,从不同角度验证同一个假设;2. 学生可以选择将实验结果进行扩展研究,探索更深层次的科学问题;3. 学生可以选择利用科技手段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提升科学研究的效率和精确度。
五、实施步骤1. 学生选定研究主题,提出假设;2. 学生设计实验或调查方案,并进行实施;3. 学生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4. 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展示和讨论;5. 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
初中假设法教案
初中假设法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假设法的概念和作用;2. 学会如何运用假设法进行科学实验;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 假设法的概念和作用;2. 假设法的运用步骤。
教学难点:1. 假设法的运用步骤;2. 学生独立进行科学实验的设计和操作。
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准备实验器材;2. 设计相关科学实验题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个有趣的科学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现象背后的原理?二、讲解假设法(10分钟)1. 介绍假设法的概念:假设法是一种科学实验方法,通过提出假设、设计和进行实验来验证假设的正确性;2. 讲解假设法的运用步骤: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3.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假设法的运用过程。
三、分组讨论和设计实验(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题目,运用假设法进行讨论和实验设计;2.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咨询教师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帮助自己更好地进行实验设计;3.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四、进行实验(10分钟)1. 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2. 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正确性;3. 学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
五、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10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假设的正确性;2.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学生对自己在实验中的表现进行总结和反思;2.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其他科学实验题目,运用假设法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2.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成果展示,分享彼此的实验经验和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假设法的运用,让学生学会了如何进行科学实验设计和操作。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章节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假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但是,他们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假设的策略来简化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假设的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假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假设策略的理解和运用。
2.面对复杂问题时,如何使用假设的策略来简化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来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假设的策略来简化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问题。
2.准备教学课件和板书。
3.准备小组合作的学习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从而引出假设的策略。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准备好的教学案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假设的策略,并让学生尝试运用假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类似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或者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运用假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际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假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总结假设的策略的运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5.拓展(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复杂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假设的策略来简化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假设的策略,并让学生反思自己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设计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假设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2)培养学生运用假设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3)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假设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展示,让学生体验假设策略的应用;(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假设策略的多样化;(3)设计实践练习,巩固假设策略的应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勇于尝试、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态度;(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意识;(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假设策略的定义及作用;2. 常见假设方法的学习;3. 假设策略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假设策略的定义及作用;(2)常见假设方法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如何灵活运用假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2)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本质,选择合适的假设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思考;(2)介绍假设策略,引导学生认识到其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探究假设策略的定义及作用;(2)引导学生学习常见假设方法。
3. 合作交流:(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2)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假设策略的多样化。
4. 实践练习:(1)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假设策略解决问题;(2)引导学生总结解题规律,巩固假设策略的应用。
5. 总结提升:(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假设策略的重要性;(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假设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假设策略的应用;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1)学生对假设策略的理解和运用能力;(2)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是否能灵活运用假设方法;(3)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意识。
2. 评价方法:(1)课堂问答,观察学生对假设策略的理解程度;(2)课后练习,检查学生对假设策略的运用情况;(3)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的表现。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设计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假设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假设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假设策略的定义及作用。
2. 假设策略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假设策略解决问题的步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假设策略的定义、作用以及运用步骤。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假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学会运用假设策略。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问题,引发学生对假设策略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假设策略的定义、作用及运用步骤。
3. 案例分析:分析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假设策略。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假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总结假设策略的运用。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运用假设策略解决问题的小作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以及他们对假设策略的理解和应用。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能力、合作态度以及对假设策略的运用。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评估他们是否能独立运用假设策略解决问题。
七、教学资源1. 案例问题集:收集一系列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假设策略。
2. 教学PPT:制作包含假设策略定义、例子和应用步骤的PPT,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3. 小组讨论指南:提供小组讨论的结构和问题,帮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和实践。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假设策略的定义和作用。
2. 第二课时:通过案例分析讲解假设策略的应用。
3. 第三课时:学生分组实践,运用假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4. 第四课时:总结假设策略的运用,并进行课后作业布置。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2课《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案(校内公开课)
第2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71页例2,“练一练”,完成第73页练习十一第4-7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能对照已知条件,把数量上出现的矛盾加以适当的调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活经验,引入新课1.出示:在1个大盒和同样的5个小盒里装满球,正好80个。
已知每个大盒装的个数是小盒的 3倍,每个大盒和小盒各装多少个?学生独立解答后集体交流,并让学生说出思考的过程。
2.引入:从上题可以看出,假设策略可以把两种大小不同的盒子假设成同一种盒子,问题就变得简单了。
其实,运用假设策略还可以解答很多复杂的问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运用假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例题,运用策略。
1.理解题意:出示例2,指名读题。
提问:这题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你是怎样理解题中数量之间关系的?2.引导分析。
(1)提问:这题与刚才的题目相比较,不同在哪里?(2)想一想,你想到用什么策略解决?你想怎样假设?按照你的假设,你觉得会出现什么新的问题?和同桌讨论一下。
(3)引导:我们先假设6个全是小盒(借助示意图),也就是把1个大盒子换成1个小盒子,盒子里装球的总数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互动交流。
3.列式解答。
(1)提问:现在你能根据假设后的数量关系列式解决吗?(2)提问:如果假设6个全是大盒,球的总数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4.引导比较:刚才我们用两种思路解决了例2,假设6个全是小盒或假设6个全是大盒,虽然假设的方法不一样,但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假设以后什么发生了变化?(装球的总数发生了变化)所以计算时要用80-8或80+40。
《假设》教案
《假设》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假设是根据现象推测原因的猜测行为。
2、知道假设是需要有一定依据的。
(二)过程与方法1、懂得假设需要证据才能是科学的认识。
2、收集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假设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假设是解决问题、进行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途径。
2、经历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感受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假设,并会进行假设。
三、教学难点懂得根据经验得出的假设不一定可靠。
四、课时安排0.5课时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昨天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回想一下,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了哪些策略来解决问题?新课讲解:一、活动一:怎样运用假设的方法。
1、要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假设。
2、假设要有依据,不是胡猜。
3、要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4、要记录实验现象,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5、要向同学们汇报我的假设及验证方案。
二、活动二:马铃薯的芽眼都能长出幼苗吗?实验步骤:1、在长方形花盆里装满土。
2、取一个马铃薯,观察它表面的芽眼。
3、取一个马铃薯切成小块,要确保每块马铃薯上至少有一个芽眼。
4、把所有的马铃薯块都埋在花盆里。
5、另取一个马铃薯,把它埋在花盆里。
6、将花盆放在一个阳光充足、温暖的地方,并定期的向花盆里浇水。
7、三周后,把所有的马铃薯块和马铃薯从土里挖出来,观察它们的变化。
你的实验结果是什么?与你的假设是否一致?结论:假设的基础是已有的知识,假设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培养学生运用假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探讨、发现、总结假设的步骤和方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假设策略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假设策略的运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逐步掌握假设策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
2.培养学生运用假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假设策略,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总结假设的步骤和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探讨、发现假设策略。
2.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假设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问题,用于导入和巩固环节。
2.准备计时器,用于控制教学环节的时间。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要内容和步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一个生活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
例如:小明有10个苹果,小华有15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组类似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解答。
例如:小明有8个橘子,小华有12个橘子,他们一共有多少个橘子?在解答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假设策略。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假设的步骤和方法。
每组选择一个实例,按照假设策略进行解答,并汇报解题过程。
教师点评并指导,帮助学生巩固假设策略。
苏教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案
苏教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苏教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旨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解决问题有一定的理解和方法。
但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策略意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单一,缺乏灵活性。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假设的策略,并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数学,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假设的策略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并掌握假设的策略。
六. 教学准备2.PPT。
3.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有12个苹果,如果每人分2个,那么还剩下几个苹果?学生通过计算,可以得出答案是4个苹果。
2.呈现(10分钟)呈现另一个实际问题:如果有15个人,每人分2个苹果,还剩下几个苹果?学生通过计算,可以得出答案是3个苹果。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例如:如果有8个人,每人分3个苹果,还剩下几个苹果?学生通过计算,可以得出答案是2个苹果。
4.巩固(5分钟)让学生独立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例如:如果有10个人,每人分4个苹果,还剩下几个苹果?学生通过计算,可以得出答案是0个苹果。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解决更复杂的问题,例如:如果有7个人,每人分5个苹果,还剩下几个苹果?学生通过计算,可以得出答案是2个苹果。
6.小结(5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假设的策略,并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8—69页例1、练一练,第72页练习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假设”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解决用假设策略时总量不变的实际问题,认识假设的策略。
【教学难点】运用假设策略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比一比,看谁反应快!()个梨重400克,()个苹果重400克。
2.算一算,看谁反应快!(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9个同样的小杯,正好倒满。
小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2)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3个相同的大杯,正好倒满。
每个大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1 (1)思考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
已知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 ,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思考:①和前面刚解决的问题相比,此题难在哪?②题中“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 ”可以怎么理解?③题中你能找到哪些数量关系?④假设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中?需要几个小杯?你是依据什么判断的?倒入大杯呢?(2)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 ①梳理条件和问题②分析数量关系条件①②:6个小杯的容量+1个大杯的容量=720毫升 条件③: 小杯的容量=大杯的容量×或 大杯的容量=小杯的容量×3(3) 用假设的策略解题313131方法一:假设全部倒入小杯假设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中,则根据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3倍,可以把一个大杯换成3个小杯,就相当于把果汁倒入了6+3=9(个)小杯,可以先求出小杯的容量,进而求出大杯的容量。
解答:6+1×3=9(个)小杯:720÷9=80(毫升)大杯:80×3=240(毫升)方法二:假设全部倒入大杯假设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中,则根据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3倍,可以把6个小杯换成2个大杯,就相当于把果汁倒入了2+1=3(个)大杯,可以先求出大杯的容量,进而求出小杯的容量。
《假设》科学教案
《假设》科学教案《假设》科学教案一、预期学习结果1.知道假设的含义,能有依据地提出假设。
2.了解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3.意识到假设需要验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懂得假设是有依据的猜测。
难点:明白经验可能会造成假象。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段案情介绍(动画片、图片或者文字叙述)学生准备:每组两张同样的白纸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同学们,看过动画片《名侦探柯南》没有I?你们想不想也做一回小侦探?2.看一段案情或(一个场景),想想谁可能会是凶手?3.师:你们觉得谁是凶手?是不是瞎猜的?(不是,猜测要有依据。
)猜测的依据是什么?4.师小结:刚才这些同学说的,都是他们的猜测,猜测也叫做假设。
假设的提出,往往都要有一定的依据才行。
5.如果你是侦探,接下来你会怎么办?(接下来会寻找证据来验证猜测。
)6.奖励爱动脑筋的学生,公布案件的真正凶手。
7.师小结:其实,我们进行科学探究跟侦探破案很像。
先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假设是科学探究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下面我们就开展一个与假设(猜测)有关的小游戏。
(二)活动1:猜猜我是谁1.游戏规则;一名同学眼睛被蒙起来,通过触摸和声音,猜另一名同学是谁。
2.分别让几组同学上台游戏,猜的时候,要求说出自己的依据。
(生借助外形、声音等特点为依据,猜测出同学是谁。
)3.师生共同评价刚才的活动。
(三)活动2:进行书上61页的实验活动:把两张同样的纸,一张揉成团,同时从高处丢下,谁先落地?1.学生假设,并说说自己的依据.2.师:在进行这个实验时,要注意哪些事项?生讨论。
(同样的纸,同样的高度,同时丢下,同一个实验要多做几次以求实验的准确性,实验中的变量是纸的形状,其它不能改变。
)3.开展实验,寻找证据,验证假设。
4.汇报交流5.得出结论。
(四)总结师小结:在实验之前,大家的假设都很有依据,这些依据往往来自已有的经验,从刚才的实验结果来看,有的同学的经验是正确的,有的同学的经验却并不完全可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题:1、假设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大陆漂移说”的内容
2、懂得假设的含义,领悟物体形状与下落速度的关系。
3、了解识别问题和探究问题的方法。
4、有依据地提出假设。
5、承认经验中可能的假象,信任实证。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懂得假设的含义,领悟物体形状与下落速度的关系。
2、了解识别问题和探究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我们在研究铁钉生锈的原因时,提出了什么样的假设?
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问题后要进行探究时,可以先对现象和结论进行假设。
2、认识问题不一样,探究的方法也不一样。
观察瓢虫,然后提出你想知道的有关问题。
例如:瓢虫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爬行的?
除了瓢虫,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学生讨论后交流。
可以先订计划,然后进行探究。
例如:测量数据,观察形状……用不同
的方法
对不同的物体进行探究。
3、假设的定义。
假设是探究问题的方式,是具体观察、调查、实验之前作出有依据的推测。
引导学生对“杀树凶手”作出假设。
让学生体会和领悟到更多关于假设的学习点,
如假设与证据。
4、学习给假设找依据。
通过阅读,看资料借助直观媒介,了解“大陆漂移说”及其被接受的艰辛。
5、懂得经验可能造成假象,假象要经得住质疑。
通过做纸球和纸片从高处同时落下的实验,引导学生回充分表达自己的依据。
并且待实验结果出来以后再予以解释、评判。
引导学生把丢纸团的实验和伽利略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进行比较,
表现二者的相似形。
6、巩固
什么是假设?假设要依据,举例说明。
六、课堂总结
教师主导下,由学生总结
六年级科学《假设》教案
沙营小学
陈洪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