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八上

初中物理八上

初中物理八上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1 运动和静止
1.2 位移和路程
1.3 速度
1.4 加速度
第二章力和运动
2.1 力的概念
2.2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2.3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2.4 牛顿第三运动定律
2.5 力的合成和分解
第三章力的应用
3.1 重力
3.2 摩擦力
3.3 浮力
3.4 张力
第四章机械能
4.1 机械能的概念
4.2 动能
4.3 重力势能
4.4 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五章简单机械
5.1 杠杆
5.2 滑轮
5.3 斜面
5.4 螺旋
第六章热现象
6.1 温度和温度计
6.2 热胀冷缩
6.3 热量
6.4 热平衡和热机
以上是初中物理八上常见的几个主要章节,每个章节下面列出了一些典型的小节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会根据具体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情况对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米m,(成人两步约1,5m)
2、1km=1000m=10³m
1dm=0.1m=10﹣¹m
1cm=0.01m=10﹣²m
1mm=0.001m=10﹣³m
1um=0.000 001m=10﹣m
1nm=0.000 000 001m=10﹣m
3、长度测量:刻度尺(量程、分度值、单位)
4、刻度尺使用:a零刻度对准被测物体一端、b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歪斜、c 视线正对刻度线、d记录时不要忘单位
5、时间测量:秒s,小时h,分min
多次测量求平均
6、误差:不能消除,但可减小使用精密测量工具
改进测量方法
7、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遵守仪器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
2、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物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1、速度:路程与时间之比(v=s/t),单位:米每秒(m/s、km/h,1m/s=3.6km/h)
2、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数值越大,运动越快
3、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且速度不变)、变速直线运动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刻度尺,秒表,v=s/t。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物理学家们通过实验和理论推演等方法,可以揭示自然界中许多现象背后的原理和机制。

以下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欢迎参阅呀!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教材目录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教材目录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教材目录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一. 物质的状态二. 温度的测量三. 探究熔化与凝固的条件四. 汽化和液化五. 升华和凝华六. 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第二章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一.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二. 物质的质量及其测量三. 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四. 新材料及其应用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一. 运动的描述二. 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三.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四. 平均速度的测量第四章声现象一. 声音的产生二. 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三. 乐音与噪声四. 超声波第五章光现象一. 光的传播与物体的颜色二. 光的反射三.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四. 光的折射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一. 透镜二.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三. 生活中的透镜四. 眼睛和眼镜第七章运动和力一. 力 , 二. 力的测量三. 重力四.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五.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六. 二力平衡七. 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第八章压强和浮力一. 压强二. 液体内部的压强三. 连通器四. 大气压强五.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六. 物体的浮沉条件七. 飞机为什么能上天第九章机械和功一、杠杆二、滑轮三、功四、功率五、探究——使用机械能省功吗六、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第十章能及其转化一、机械能二、内能三、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一样吗四、热机,五、火箭六、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简单电路一、认识电路二、组装电路动手动脑——认识和组装电路三、电流, 四、电压五、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六、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七、变阻器第十二章欧姆定律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二、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三、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四、欧姆定律的应用利用电能——使生活更美好第十三章电功和电功率一、电功和电能二、电功率三、探究——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四、电流的热效应五、家庭电路六、安全用电九年级下册第十四章电磁现象一、磁现象二、磁场三、电流的磁场四、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五、电磁铁的应用六、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七、直流电动机八、电磁感应发电机第十五章怎样传递信息——通信技术简介一、电磁波二、广播和电视三、现代通信技术及发展前景第十六章粒子和宇宙一、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二、浩瀚的宇宙三、能源:危机与希望。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物理是研究物质和能量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在八年级上册物理中,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科学方法以及物理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通过学习这一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物理学的起源、发展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探究的对象是宇宙中各种物质的性质、运动规律以及它们与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

早在古代,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就已经开始,如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对物质进行了哲学性的探讨。

然而,直到近现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观测、实验手段的改进,人们才逐渐确立了物理学的独立地位。

物理学与其他科学学科不同,它独特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使得它能够更加准确地揭示物质的本质和规律。

科学方法是物理学研究的基础,它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考。

科学方法包括观察、实验、归纳和推理等步骤。

观察是指对现象的直接感知,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特点。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设计和进行实验,我们可以验证假设并得出科学结论。

归纳是从已有的事实中概括出一般性的规律,而推理则是依据已有的规律推断出新的结论。

科学方法的运用使得物理学研究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使得我们可以对物理世界有更准确的认识。

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物理学的进步为人类社会的科技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从古代的机械制造到工业革命,物理学的成果一直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物理学在信息技术、能源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进步。

除了对社会的应用外,物理学的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学习物理学,我们能够培养逻辑思维、观察分析、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等能力。

这些能力不仅在物理学研究中有用,也可以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总之,八年级上册物理的第一章为我们介绍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科学方法以及物理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目录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长度的单位(1) 1 nm=1×10-3μm=1×10-6mm=1×10-7cm=1×10-8dm=1×10-9m(2) 1 nm2=1×10-6μm2=1×10-12mm2=1×10-14cm2=1×10-16dm2=1×10-18m2(3)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指的是光在真空中行走一年的距离长度的测量(1)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看量程和分度值;( 所有测量工具第一步都是选择测量、分度值)②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③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④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⑤读数要估读到分度值后一位(初中物理只有刻度尺要估读)⑥注意单位(2)中考常考长度估值①中学生身高约1.6—1.8m,手掌宽度约10cm,②指甲宽度约1cm。

③中学生步长约50—70cm。

④居民楼房每层约3m。

教室门高约2m。

⑤考试所用答题卡宽度约30cm。

⑥一只新铅笔长度约18cm。

⑦物理课本长约26cm,宽18cm。

⑧1元硬币直径约2.4cm,10元人民币长约14cm。

⑨课桌高度约0.8m,椅子高度约0.4m。

⑩一张纸的厚度约0.1mm时间的测量(1)1h=60min=3600s(2)常见的计时工具:石英钟、电子手表、机械停表、电子停表(3)机械停表的使用①读数:小盘的分钟数+大盘的秒读数。

②先读小盘的读数,单位分钟,③每分钟分为前半分钟和后半分钟④读大盘的读数,单位是秒,前半分钟就读0-30s,后半分钟读31-60s。

(4)中考常考时间估值①人脉搏跳动的频率约为70次/min,脉搏跳动一次时间约1s。

②正常人呼吸一次的时间为3s。

③做一次眼保健操时间为5min。

④中学生百米成绩约15s⑤人正常眨一次眼的时间约0.3秒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2)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1节20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1节20张ppt

新知4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1)化曲为直:把曲线变为直线,再用直尺测量.如选 用不易被拉长的软线或金属丝,先使它与待测长度 的曲线完全重合,再将线或丝拉直测量,被拉直的 软线或金属丝的长度即为曲线的长度. (2)化薄为厚:测量长度很小的物体,往往无法测量 或测量的误差很大,可取等长度的这种物体的整数 倍,测出总长度,再除以总数,得出该物体长度的 平均值.比如,要测一张纸的厚度,可取100张同样 厚度的纸,测出总厚度,再除以100,得出一张纸的 厚度. (3)等量代替:当一个物体的长度无法测量时,可用 与它等长度的物体代替测量.比如用刻度尺和两块三 角板测球的直径、硬币直径等.
2.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下列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C
3.如图1-1-5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 B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图中放置正确的是 2mm ______刻度尺,该物体的长度为 __________. A 2.20cm
新知2时间的测量
(1)测量时间的工具的发展过程:日晷、沙漏、摆钟、
答案:1mm27.3mm25.2mm
举一反三 1.下列关于误差与错误的区别,正确的是() D
A.
B.错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误差跟错误一样可以避免 C.只要测量时态度认真仔细,工具精密,就不会有误
D.测量时误差不可避免
2.最小刻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200页书的总厚度,
四次测量记录分别为7.5mm、7.7mm、7.8mm和 7.85mm,其中错误的记录是7.85mm _________,书的厚度 7700 为_______mm ,合 _________μm. 7.7
解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刻度尺的刻度 线要紧靠被测物体,所以放置正确的是甲;在读出甲物 体的长度时,要注意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甲物 体的长度在1.90~1.93cm之间都可. 答案:甲1.90cm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单教材解读:本章是初中物理的开篇章,共有三节,均为物理学科的启蒙课。

第一节《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主要使学生认识科学探究的工具,了解科学探究的环节。

教材设计各个板块的主要目的,其一是通过奇妙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其二是了解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其三是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认识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其四是让学生体验物理学的实用性、趣味性,以及物理学习的实践性,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不仅需要动脑,还需要动手,不仅好玩,还非常有用。

第二节《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主要介绍长度的测量,即刻度尺的使用,因为长度的测量是基本的测量,只有掌握了刻度尺的使用,其他测量仪器的使用才容易理解。

安排学习本部分测量知识,可为学生以后学习物理打下基础。

教材中还简单介绍了误差的初步知识,说明误差不可避免,不能消除,只能设法减小。

如果不能掌握误差知识,在学习物理规律时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相等、正比、反比等关系就困难了,这些知识都是学习物理的基础知识,也是基本技能。

第三节《活动:降落伞比赛》是一节活动课,其实也是一节探究课,通过“降落伞比赛”这一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为学生以后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进行科学探究指明方法。

总的来看,本章是对物理学习中的科学探究进行“入门教育”,为整个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教学打下基础。

单元总体目标:1.认识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2.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聚,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3.使学生了解统一计量的意义,熟悉长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以及与其他单位的换算。

4.学习使用刻度尺,了解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等概念。

5.了解误差,练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方法;学习记录、分析、表达数据和结果。

6.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7.知道长度、时间与面积测量的基本原理。

8.通过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培养其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单元学情分析及教学建议:物理课程是八年级学生接触的一门新课程,学生都有新鲜感和好奇心。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
图1-3
物理·新课标(RJ)
第一章机械运动┃试卷讲评针对练 第一章过关测试针对第13题训练
2.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 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 照物( A )
A.分别是船和山 B.分别是山和船 C.都是船D.都是山
物理·新课标(RJ)
第一章机械运动┃试卷讲评针对练
物理·新课标(RJ)
第一章机械运动┃试卷讲评针对练
┃试卷讲评针对练┃
第一章过关测试针对第10题训练 1.[2012·玉林中考]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
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1-3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D )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0~8s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 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图1-2
物理·新课标(RJ)
第一章机械运动┃典例精析把方向
思路点拨 判断物体机械运动的情况时要选择适当的参照物,参照物可 以选择静止的物体,也可以选择运动的物体,要根据实际情形 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况。本知识点考查类型是:给出参照物来 判断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形,或者给出被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形来 判断参照物。
典例2:运动的描述与参照物
例2 我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如图1 -2所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在空 中加油的情景,以下面的哪个物体为参照物,可以认为 加油机是运动的( A )
A.地面上的人 B.“歼—10”战斗机 C.加油机中的飞行员 D.“歼—1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
物理·新课标(RJ)
第一章机械运动┃典例精析把方向
┃典例精析把方向┃
典例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例1 如图1-1所示是两种常见的计时工具,其中甲表叫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汇总大全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汇总大全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汇总大全单选题1、物理学发展离不开一个又一个物理学家们的努力与贡献。

下列物理学家中,开创近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的是()A.牛顿B.伽利略C.爱因斯坦D.杨振宁答案:BAB.近代物理学通常是指经典物理学,经典物理学以经典力学、经典电磁场理论和经典统计力学为三大支柱,由伽利略、牛顿等人创立,伽利略是经典物理学的开创者。

16世纪末,伽利略对运动的研究,不仅确立了许多用于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而且创造了一套对近代物理学发展极为有益的方法。

这些方法的核心是把逻辑推理和实验相结合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系统分析,科学推导,总结了宏观低速运动物体的运动规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C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量子理论,杨振宁的规范场理论和宇称不守恒理论属于当代物理学领域,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小明有几种长度测量方法:①测量细铜丝的直径:先将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0圈,测出总长度,然后算出细铜丝的直径;②测1张纸的厚度:用刻度尺测出100张纸的厚度,然后算出1张纸的厚度;③测量一段曲线的长度:用圆规取一定长度如1cm,然后用圆规逐段去测量曲线,最后得出曲线的总长度。

其中所用测量方法相同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答案:A①②由于一张纸的厚度和细铜丝的直径都非常小,不能直接测量(小于测量工具的分度值),所以要测多个相同物理量的总和,求平均值从而达到减小误差的目的,故二者方法相同;③把曲线看成是由许多小段直线组成的,用圆规取一定长度如1cm,然后用圆规逐段去测量曲线,最后得出曲线的总长度,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3、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同向运动,它们的运动s﹣t、v﹣t图像分别如下两图所示,由图像()A.甲和丙的速度相同B.若甲和乙运动的路程相同,则甲和乙所用的时间之比为2∶3C.若乙和丙运动的时间相同,则乙和丙运动的路程之比为2∶3D.甲是变速直线运动,乙和丙是匀速直线运动答案:AA.根据s=vt,可由图1得出甲的速度为:v 甲=st=20m5s=4m/s由图2可知丙的速度为v丙=4m/s,所以v甲=v丙,故A正确;B.设甲和乙运动的路程为s,则甲所用的时间为t 甲=sv甲=s4m/s乙所用时间为t 乙=sv乙=s6m/s所以甲和乙所用的时间之比为t 甲∶t乙=s4m/s∶s6m/s=3∶2故B错误;C.设乙和丙运动的时间为t,则乙运动的路程为s 乙=v乙t=6t丙运动的路程为s 丙=v丙t=4t所以乙和丙运动的路程之比为s 乙∶s丙=6t∶4t=3∶2故C错误;D.甲、乙和丙的速度恒定,所以三辆小车做的都是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1课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1课

到这尺一面位);测量结果由

下一位
数值 单位
• 1. • (1)刻度尺要沿着所测长度放置,零刻度线要与被测物左
• (2) • (3) • (4)
• 2.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①累积法;②平移法;
• ③重合法;④滚轮法。用累积法测微小长度,如细铜 丝直径、纸张厚度;用平移法测量硬币直径、乒乓球直径、 圆锥高度;用重合法测量地图上的铁路长度、圆的周长;
• A.常见自行车车轮直径大约是70cm A
• B.普通教室门的高度都超过3m
• C.普通日光灯管的长度大约是120dm
• D.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mm
• 4.下图所示的几种长度测量中,刻度尺放置最符合要求 的是( )
D
• 5.用如图1-1-3所示的刻度尺来测量金属块的长度,下列 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
• (2)人正常步行时,一步长约0.6 dm 。 m
• 2.下列长度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
• A.23.5m=23.5×100cm=2.35×10 • B.2.4×107nm=2.4×107×10-6=24m • C.3.8km=3.8km×103m=3800m • D.6.03m=6.03m×100=603cm






米(m)
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 (3)刻度尺使用之前要观察 量程和 分度(值为了选择合适
的刻度尺), 紧贴
是否被磨损;使用过程中要让刻度线
;读数零时刻度线要与
垂直,估读到分
度值的
(初中物理中被只测有物长体度测量有明确要视求线估读
• 知识点1 长度的单位 • 例1 下列长度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初中八年级物理要点(第一单元)

初中八年级物理要点(第一单元)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走进实验室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一切奇妙的现象,其发生都是有原因的。

物理实验的显著特点:在一点条件下,物理现象可以有规律地重复出现。

| 认识科学探究的工具 |(1)长度测量工具:刻度尺、游标卡尺、千分尺、盒尺。

(2)质量测量工具:托盘天平和砝码。

(3)时间测量工具:机械停表、电子停表。

(4)温度测量工具:温度计。

(5)电的测量工具:电流表、电压表。

(6)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圆盘测力计。

(7)体积测量仪器:量筒、量杯。

测量同一物理量的仪器,可能有不同的规格、不同的精度和不同的使用方法,应根据实验的需要合理选择。

| 像科学家一样探究 |科学家从不轻易放过自然界和实验中的每一个奇异现象,我们学习物理,也应像科学家那样注意观察和思考,勤于探究。

/像科学家那样注意观察, / 像科学家那样善于分析,提出 / 像科学家那样设计实验、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像科学家那样大胆发表意见,重视像科学家那样进行试验、交流与合作收集证据像科学家那样对探究过程进行像科学家那样对探究结果评估分析论证2.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测量是实验的重要环节。

在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

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读音【miu】)、纳米(nm)等。

| 实验:测量长度 |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叫做分度值。

读数时,一般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测量工具所能测量的范围叫做量程。

刻度尺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长度测量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分度值决定的。

而最后一位数字是估读出来的,由于不可能估读得非常准,测得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异,这个差异叫作误差(error)。

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灭误差。

(换句话说:误差可以减小,但不可避免)| 实验:测量时间 |在国际单位制(SI)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篇: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总结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声音传播所需的物质叫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有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第一教师,服务教师v=;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声速的影响因素:介质的种类,2011年初中物理(人教版)总复习知识点总结(八年级和九年级全部内容)第一章声现象知识梳理: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或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介质的温度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距离×01s=17m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六、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案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3、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知识点汇总+练习过关)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知识点汇总+练习过关)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1.1希望你喜爱物理1、物理学就是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伽利略:意大利科学家,是实验物理学的先驱,第一位用望远镜观察星空的人,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原理。

牛顿:英国科学家,创立了经典力学,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等三大运动定律。

爱因斯坦:“现代物理学之父”。

创立了相对论。

1.2测量长度和时间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两种测量。

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秒表是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

2、在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和纳米(nm)。

3、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4、单位换算关系:(1)长度单位:①1km=103m=106mm=109µm=1012nm;②1m=10dm=102cm=103mm(2)时间单位:①1h=60min;②1min=60s(3)质量单位:1t=1000kg,1kg=1000g,1g=1000mg(4)体积单位:1m3=1000dm3,1dm3=1000cm3,1cm3=1000mm35、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看:先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是否破损,认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2)放: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

(3)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记录的数据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即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并注明单位。

6、误差:(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2)误差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7、学会估测长度和时间:(1)知道1m的长度:会估常见物体的长度。

(走两步约1m,一层楼高约3m,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2)用脉搏估测时间:1.3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1、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1)累积法(例:测量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化曲为直法(例:测一段曲线长度、从地图上测京广线的长度)(3)三角板直尺配合测量法(例:测量一枚硬币的直径)a、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的方法:①先用刻度尺测量出一沓纸的厚度为D,②数出这沓纸的张数为n(注:张数不等于页数,一张纸等于两页),③一张纸的厚度d=D/n。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1章 机械运动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1章 机械运动

难点突破
比较速度快慢的方法 1、相同路程比时间:在行驶路程相等的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 运动的时间越短,运动得越快。 2、相同时间比路程: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行驶路程的长短, 行驶的路程越长,运动得越快。 3、比较速度(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难点突破 速度
定义
公式
物体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 时间的比叫做速度。
特点:①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保持不 变.②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难点突破 匀速直线运动图像的分析
图像特点:匀速直线运动的 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直线的倾斜程度表示速度的 大小;匀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 直线。
难点突破
典例精析:
例题7:如图路程-时间(s-t)图象中,物体不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
难点突破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会认: 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 零刻度线 量程
分度值
难点突破
2、会放: 使用时应将刻度尺放正,不要歪斜,要把刻度尺的刻度紧贴被测物。
0 cm 1
2
3
4
567
8
9 10
× ×
0 cm 1 2
34
5
67
8 9 10

知识梳理
3、会看: 读数时视线应经过被测物体末端与尺相交的位置并与尺面垂直。
难点突破
典例精析:
例题1:小明用了单位,这个单位应是( A ) A.cm B.km C.m D.mm
解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 度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 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水性笔的长 度略小于18cm,在15.10cm左右. 故选A.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物理1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物理1

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习目标: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3、能通过日常经验,物品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长度和时间,了解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学习重点、难点: 长度的测量。

学习难点: 估测物体的长度。

知识点一、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1)单位: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如测量铅笔长度时,若将铅笔的一半作为标准量,则铅笔长为2个单位长。

(2)国际单位制:在国际上要进行交流应该有一个国际公认的测量标准作为比较的依据。

这个公认的我 们称之为国际单位的用SI 表示,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2)各单位间关系:km −−→−1000m −→−10dm −→−10cm −→−10mm −−→−1000μm −−→−1000nm (3)−→−10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 、课桌高0.75m 、篮球直径24cm 、指甲宽度 1cm 、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中学生身高1.6m 一层楼高3m 、 一张纸的厚度(头发丝的直径)100μm . 成人走两步的距离为1.5m例题讲解:例1、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4.5m =4.5m ×100cm =450cmB.456mm =456×10001=0.456m C.36cm =36÷100m =0.36m D.64dm =64×101m =6.4m mkmmmmμmnmdmcmmm解析:根据换算步骤可得:对于A 选项4.5m =4.5×100cm =450cm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物理讲义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本章是中考必考内容。

(一)重要考点:1、温度计的使用及其测量;2、晶体与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4、液体沸腾现象及其规律;5、六种物态变化的识别和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考试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第一节物态变化、温度一、学习目标: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并举例说明。

2、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

3、举例说明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4、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5、知道常用温度计的制作原理及温度计的构造和刻度。

6、知道摄氏度和热力学温度,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7、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8、了解体温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二、学习过程:知识点1 物态及其变化(重点)1、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像铁钉、冰块这类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我们称其为固态;液态:像水和牛奶这类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体积的物质,我们称其为液态;气态:像空气这类既没有固定形状,也没有一定体积的物质,我们称其为气态。

2、物质三种状态的特征状态项目形状体积流动性举例固态固定一定无冰、铁块液态不固定一定有水、酒精气态不固定不一定有空气、水蒸气3、物态变化实验探究:冰的熔化探究方法:将一些冰块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冰块,观察冰的变化注意:认真观察,注意安全,正确使用酒精灯探究发现:实验的现象是在加热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烧杯中的冰块逐渐减少,水逐渐增多,最后烧杯中的冰块全变成水,再继续加热,可以观擦到烧杯中的水开始沸腾,并且水越来越少。

水到哪里去了呢?水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了。

探究结论:并可以变成水,水可以变成水蒸气。

说明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

冰化成水的过程和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物态变化。

即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

举例交流:列举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的事例。

注意:1、物态变化是物质状态之间发生的改变,物质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2、物质状态变化是由于温度变化等条件引起的。

发生物态变化时,总是伴随着吸热和放热,若没有吸热和放热的过程,就不会有物态变化。

典型例题解析题型一对物态变化的理解例:下列情况不属于物态变化的是()A、冰化成水B、铁水浇筑成铁块C、加热一铜片是温度由20℃升高到100℃D、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方法:判断一个变化是否属于物态变化要明确三点:⑴在变化过程中物质种类是否发生变化。

⑵在变化过程中是否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

⑶注意形状的改变不代表物质状态的改变题型二温度的估测例:下列温度中,在36℃-37℃之间的是()A、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B、冰箱冷藏室的温度C、人体正常体温D、人感觉舒适的环境的温度方法:估测法是通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德所见所得的了解把握。

既根据生活经验又要结合所学知识。

知识要点与习题练习1、自然界中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固体具有一定的________和________,液体没有________却有一定的_________,气体既没有_________,也没有___________。

3、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

4、举出三个物态变化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列属于液态的是()A、冰B、铁钉C、树木D、啤酒6、下列现象中,属于物态变化的是()A、钢块轧制钢板B、木头制成课桌C、冰糕化成糖水D、生米煮成熟饭7、下列现象没有发生物态变化的是()A、扫地时尘土飞扬B、洒在地上的水变干C、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D、高温下铁块变成铁水知识点2 温度及其测量(重点)1、温度⑴温度的定义:表示物体或环境的冷热程度。

⑵实验探究:物体冷热程度的判断(靠感觉可靠吗)A、探究1 用手摸长时间放在教室中的金属块、木块和泡沫塑料块,感觉金属块会更凉一些,而实际上三者温度与室温相同,即三者温度一样,说明:我们的感觉并不可靠;B、探究2 先把两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温差大些),过一会,再将两手同时放在温水中,两手感觉一样吗?发现两只手的感觉明显不同。

原来放在冷水中的那只手觉得温水很热,而原来放在热水中的那只手觉得温水很凉。

放在同样温水中的两只手感觉不同,说明我们的感觉有时并不可靠。

探究结论:单纯凭感觉判断物体或环境的冷热程度是不可靠的。

⑶温度的理解A.温度是表示物体或环境冷热程度的物理量;B.物体或环境较热,我们说它温度高,反之,我们说它温度低;温度相同,物体或环境的冷热程度就相同;C.准确判断和测量温度,需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例:0℃的冰和0℃的水相比较那个温度更高?A.0℃的冰温度低B.0℃的水温度更低C.0℃的冰和0℃的水温度相同D.二者状态不同,无法比较注:根据温度定义,冰和水都是0℃,冷热程度相同。

2、温度计⑴定义: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

⑵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

⑶温度计的构造:⑷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⑸温度的单位及规定:①单位:摄氏度℃②符号:t③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帕)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水沸腾的温度规定为100度,0度到100度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记为1℃.④热力学温度(T):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量度使用热力学温标,是以-273℃(精确值为-273.15℃)为零点温度的温标,单位为开尔文,简称开,用“K”表示。

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之间的数量关系是T=t+273.⑤华氏温度:3、温度计的使用及注意⑴使用:选:首先估计待测物体的温度,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拿:手拿温度计要拿上部,不能用手触及温度计的玻璃泡;放:测量液体温度时,要是玻璃泡待在液体中,不能碰触容器底和侧壁;读: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玻璃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记:记录观测值,不要忘记写单位。

⑵注意:A、使用前注意观察量程和分度值;实验用温度计分度值为1℃;B、使用时注意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碰触底和壁;充分接触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平齐,不能取出读数。

4、体温计⑴用途:体温计用于测量人体温度。

⑵原理:常用体温计为水银体温计,根据水银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⑶量程和分度值: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

.⑷特殊构造:外形为三棱柱形,其中一棱呈圆弧形(相当于放大镜),液泡上方有细而弯的“缩口”;内径很细,目的是提高灵敏度。

⑸使用方法:体温计使用时先消毒(用酒精棉球擦);测量前必须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体温计玻璃泡与人体接触时间不少于5分钟,再离开人体读数。

⑹体温计、实验室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特殊构造量程分度值用法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一段细管35℃-42℃0.1℃离开人体读数,用前需甩实验用温度计无-20℃-110℃1℃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不能甩寒暑表无-40℃-50℃1℃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不能甩知识要点与习题练习1、物体的_________用温度来表示,“热的物体”其“热”字表示的是_________。

2、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性质制成的,体温表的变化范围是__________。

使用时,它__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3、实验室温度计的量程是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_;体温计的量程是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__。

4、摄氏温度是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零摄氏度,把_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

5、使用温度计时应使被测物体____________,其中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_________,读数时视线要___________。

6、去年冬季某地气温最低达-5℃,正确的读法是()A、负5摄氏度B、负摄氏5度C、摄氏负5度D、零下5度7、下列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B、北京市夏季最高气温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D、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房间的温度8、给温度计消毒,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A、在酒精灯上用火焰烧B、用自来水冲洗干净C、用蘸了酒精的棉花球擦D、在沸水中煮几分钟9、一体温计的示数为38℃,若消毒后直接用它测量37℃和39℃的病人的体温,则该体温计示数为()A、37℃和38℃B、37℃和39℃C、38℃和39℃D、37℃和37℃10、(多选)在使用实验室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读数时将温度计取出B、把温度计中的液体甩回液泡内C、使用前需要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分度值D、记录结果要注明单位第二节熔化和凝固一、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熔化、凝固的含义。

3、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晶体、非晶体熔化条件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二、学习过程:知识点1 熔化和凝固(重点)⑴现象探究: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现象原因特点春天,冰雪消融冰雪由固态变成了液态由固态变为液态夏天,拿出冰箱的雪糕化了雪糕由固态变成了液态加热沥青、蜂蜡时,沥青、蜂蜡会慢慢变软,最后变成液态沥青、蜂蜡由固态变成了液态把加热熔化后的石蜡倒入玩具模子,冷却后做出各种固体玩具石蜡由液态变成了固态由液态变为固态熔化后的铁水冷却后变成铁锅。

铁由液态变成了固态冬天,晾在屋外的衣服结冰水由液态变为了固态⑵探究结论:物质能由固态变为液态,也能由液态变为固态。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⑶吸放热情况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如冰熔化是吸收热量,可使食物保鲜;凝固过程需放出热量,如北方冬天在地窖里放盆水,利用水凝固时放热可防止蔬菜被冻坏。

例1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A、湿衣服变干了B、糖放入水中变成糖水C、铁块化成铁水D、湖水表面结冰例2 火山喷发时,岩浆喷发出来后,岩浆发生的主要物态变化是()A、熔化B、凝固C、先熔化后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随堂练习下列现象属于什么物态变化?1、春天,冰雪消融是:______;2、铁水浇入模子铸成铁件是:______。

固体分晶体和________两类。

在松香、萘、冰、玻璃、铁、蜂蜡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都有固定的________3、夏天喝饮料常加些冰块,这种做法用到的物理知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2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曲线(难点)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实验假设: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在吸收热量,这时的温度可能是不断上升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