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MT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动脉粥样硬化指数标准

动脉粥样硬化指数标准

动脉粥样硬化指数标准
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sclerosis index)是用于评估动脉硬化程度的指标,通常通过超声检测获得。

目前并无统一的标准来计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不同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可能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一种常见的计算方法是以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CIMT)为基础进行计算。

通常情况下,测量颈动脉CIMT的位置为头颈交界处及其以下的1至1.5厘米范围。

该范围内的CIMT值越高,说明动脉硬化程度越严重。

与正常人群相比,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指数通常会更高。

然而,具体的判断标准可能会因研究和临床实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所以,具体的判断标准需依据医生或研究者的权威指导,以及实际测量结果和个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强制性运动使用疗法——【康复治疗 精品资源】

强制性运动使用疗法——【康复治疗 精品资源】

习得性不用 逆转:在生 活状态下肢 体永久性使 用
试验成果(4)
当使用恰当的技术,“习得性不用”可 以纠正;
技术是约束未受损肢体,不使用,而必 须使手障肢体从事正常活动,连续、大量 使用;
当使用数天或更长时间,手障肢体的 “习得性不用”即可获得永久性回转;
猴经过训练能使受障肢体重新使用;
人亦可使用此原则治疗脑损伤与脊髓损 伤感觉输入消失时的抑制。
简史(1)
直到1980年80年代,神经科学还认为CNS只有很少 或无可塑性。1850年Louis Broca起就认为脑疾病如脑卒 中后损伤是不能恢复、再组织与自己修补代偿的。一旦 患有脑病就无法治疗。
但是过去20多年,令人信服的证据说明脑是可塑的, 与旧的思想相反,不仅受损伤的成人脑功能可以重塑, 就是未损伤的脑为了适应于环境的需要也可有自己的重 组,而且这种脑的可塑性不论年龄,是终生存在的。
人的CI治疗研究(1)
Wolf等(1981、1989)对较少受障上肢束缚而无 集团(massed)训练(为CI治疗的一半,称为强迫使 用模式),治疗功效有意义,但相当小[功效大小 (effect size)=0.2];
Taub等(1993)在一般认为卒中一年后即进入一 个平台,不易再获得进步,对慢性卒中病人病期平均 (±4年)参与治疗;
试验成果(2)
实质性神经损伤导致运动或感觉功能的抑制, 较在功能自然恢复的大得多。这种抑制使个体在 损伤早期受障部分不能活动;
过些时,恢复过程增进了CNS,使产生活动, 至少是潜在化的;
在神经功能受抑制时,猴不能使用失神经肢 体,以对侧未受损肢体学习去代偿失去的功能, 由此得到阳性强化;
由于神经系统抑制消除,功能开始改进,意 图使用去神经肢体,结果动作笨拙,乏效(食物 掉落、摔跤),受障肢体得到这种运用的惩罚;

CIMT简介

CIMT简介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脑血管意外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很高,中国城乡发病率约为120~180/10万,年死亡率约60~120/10万,致残率约86.5%。

脑梗死的发病率占总发病率的70%,脑出血占20%[1]。

近年来,随着对脑血管意外早期诊治技术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急性期的及时处理能力的提高,降低了死亡率。

此外,康复医学的早期介入,使得各种后遗症的恢复率和10年存活率均有明显提高[2]。

过去几十年,脑损伤后运动障碍的康复治疗广泛应用神经发育疗法,其典型代表为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Kabat-Knott-Voss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流行,促进了20世纪中后期脑损伤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80年代以来,从事脑损伤治疗的临床(包括康复治疗专业)人员发现,神经发育疗法在治疗环境中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在患者的生活环境中常不能较好地发挥作用;文献中报告的关于神经发育疗法的临床研究,设计不够严谨,缺乏有说服力的对照组。

在严格设计的临床研究中,经过与对照组比较,未能发现神经发育疗法各技术之间及其与传统的治疗方法之间有显著性的差异。

为此,专业人员一直在致力于寻找新的不同于神经发育疗法或传统疗法的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例如,运动再学习技术、抗阻力训练、功能性电刺激、经皮神经电刺激、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等。

其中以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发展较快[3-7]。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由美国Alabama大学神经科学研究人员通过动物实验而发展起来的治疗上神经元损伤的一种训练方法。

60~70年代主要在实验室内使用[8],80年代后经过临床验证,发现此方法可以明显提高脑损伤慢性期患者患侧上肢完成运动的质量,增加患侧上肢的使用时间[9]。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的基本概念是在生活环境中限制脑损伤患者使用健侧上肢,强制性反复使用患侧上肢。

脑梗死早期,患者尝试使用患侧肢体的企图往往导致失败,而使用健侧肢体常能获得完全或部分成功。

当采用各种措施对偏瘫患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时,即使对患者提出要求或经过训练,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动中也常常只使用健侧上肢。

“强制性运动疗法”在上肢功能障碍恢复中的应用

“强制性运动疗法”在上肢功能障碍恢复中的应用

当代体育 第10期142近十年来,强制性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CIMT)逐渐在康复临床治疗上被接受并得到应用。

与传统康复治疗技术不同,它是以限制患者健肢活动为手段,诱导患者增加患者的使用程度,以促进患肢的活动能力。

这种治疗方法主要集中在对患侧进行大量重复的日常体力活动训练,如穿衣、吃饭等,逐渐提高难度使患者逐渐恢复功能。

通过克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患肢的“习得性废用”(learned nonuse),可改善患肢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CIMT 的理论基础是大脑功能重组(brain functional reorganization, BFRO)。

一、CIMT 起源和发展1.CIMT 的起源1917年,Ogden 等人破坏了猴的锥体束功能,抑制了猴的健康侧肢,结果表明,猴受影响侧肢的功能逐渐恢复。

1970年,Taub 在研究中,给予猴子上肢相关的神经刺激,不束缚健侧肢时,猴子只使用健侧肢体作出反应;接着使猴子的健侧肢体不能活动,两周后观察到猴子逐渐能够使用患侧肢体给出神经反应,即克服了患侧肢体的“习得性废用”,从此提出了强制性运动的概念。

2.早期CIMT突发性脑卒中后6个月中,有将近67%左右的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只得到了轻微的上肢功能恢复,其原因就是病人通常依赖健侧肢体来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体力活动,上肢的“习得性废用”因此出现。

为了克服形成的习得性废用,Taub 团队提出了将强制性运动作为一种康复治疗技术进行运用。

CIMT 不仅是一种康复技术,它将行为学原理融入到临床康复治疗中,通过行为因素、塑形和限制技术相结合,改善患者的“习得性弃用” ,迫使患者形成日常生活中使用受影响侧的习惯,以恢复患肢的正常功能。

与传统的任务型康复相比,任务型康复更有效。

但是由于CIMT 对治疗环境与人力成本的要求较高,使其无法大面积应用。

3.改良后CIMT为了使CIMT 在临床康复中更好地应用,有研究提出了改良版强制性运动疗法(modified constraint -induced movement therapy,mCIMT),在CMIT 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性选择2-3个最适合的塑型动作,对患肢进行训练。

强制性运动疗法的原理和临床应用

强制性运动疗法的原理和临床应用

• 有 5 篇指南(美国 2003,伦敦 2004,美国 2005,渥太 华 2006, EBRSR2008)推荐脑卒中后可使用CIMT 以改善 患侧上肢功能及手 的灵活性,且为高等级证据水平支持。 其 中 2003 年及 2005 年美国 指南 建议对于有 20°腕背伸和 10°伸指,且没有感觉障碍和认知障碍 的患者使用CIMT,患者 应进行至少 2 周,每天 6—8h 的训练方才有 益(证据水平为 I)。 2006 年渥太华指南认为对于有腕背伸20°和伸 指 10°, 并且没有感觉障碍和认知障碍的患者, 强烈推荐在急性期、 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均可使用CIMT(证据水平为 I)。然而 2008 年 EBRSR 指南[15]并不认为在急性期使用CIMT 优于传统疗 法,但有强 烈证据证明在后遗症期使用 CIMT 有效(证据水平 为 I)。 2004 年伦 敦指南[10]则认为脑卒中后常规进行 CIMT 比 较困难,因为只有在脑 卒中1 年以后、无帮助下可独立行走, 且可主动伸腕 10°和伸指 10° 的患者中证明有效(推荐强度为 B)。
• 患者选择标准既然CIMT 有如此显著的优势,那是否卒中后人群都 可以使用呢?Taub 等人对此进行了研究,提出了CIMT 治疗适用标 准,即: • ① 年龄>18岁,能够理解和执行康复训练的指令; • ② 患侧腕关节背伸>20°,拇指及其他4指中任何2个手指掌指关节 和指间关节背伸>10°,且动作在1 min内可重复活动3次; • ③ 患侧关节被动活动度:肩关节屈曲及外展>90°、肩关节外旋 >45°、肘关节伸展<30°、前臂旋后和旋前>45°; • ④ 穿戴吊带或夹板后仍有足够平衡能力; • ⑤ 坐、站以及如厕时的转位能够自己独立完成,能维持静态站姿 至少2 min; • ⑥ 无严重且药物不能控制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 ⑦ 无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等。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应用介绍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应用介绍

1.概念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onstraint 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CIMT)
❖ 通过强制装置限制健侧上肢的使用,强制患者在 日常生活中使用患侧上肢,并短期集中强化, 重 复训练患侧上肢, 同时注重把训练内容转移到日 常生活中去,从而提高脑神经损伤后患者的运 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3.2.2 行为技术
❖CIMT 着重使用一系列的行为技术促使患者在 日常生活环境中反复使用患肢。这些行为技术 包括:受试者行为合同、家庭日记、日程安排、 监护者合同、家庭作业练习等。行为技术对受 试者维持实验室中获得的运动功能起着非常重 要的作用,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反复多次地受试者 讨论这些行为合同,提醒其在日常生活环境中经 常使用患肢,同时在受试者和治疗师之间建立解 决问题的沟通方式,协调两者的关系,保证受试 者对CIMT 治疗方案的依从性。
Diagram
大量、重复的练习
个体化的塑形训练
限制健侧上肢的使用
CIMT
行为技术
任务指向性训练

特殊任务训练(task specific)
新应用
1 失语症
2
3
4
儿童脑瘫
患肢痛
局部手指 张力障碍

❖目前CIMT 疗法已经不局限于对脑卒中和脑外 伤上肢康复的治疗,已扩展到对失语症、儿童 脑瘫、患肢痛和局部手指张力障碍的康复治疗。 同时该方法还存在一些局限和不足,还需进一 步的研究探索。
研究进程
❖德国的Liepert 教授研究组,他们使用了6例 进行强制性使用治疗的患者。发现在2 周的治 疗后,患侧肢体使用的皮质代表区域明显地扩 大了。在后续的研究中,发现其运动功能进步 大脑功能的改变持续6个月,强制性使用运动疗 法可以募集更多的支配患侧上肢神经元来参与 活动。最后发现,在损伤灶周围,运动功能区发 生了重塑现象。

CIM临床应用 PPT课件

CIM临床应用 PPT课件

CIMT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失语症
局部手指张 力障碍
幻肢痛
小儿脑瘫性 偏瘫
手功能康复中的研究
Figure. Cortical surface-rendered images of gray matter change. Gray matter increases displayed on a standard brain for the (a) CI therapy group and for the (b) comparison group.
CIMT机制(4)
1.CIMT限制了健侧肢体的活动,从而逆转 了在急性 期或亚急性期所形成的习得性废用的强化过程。
2.持续、反复的使用患侧上肢而使对侧大脑半球皮质 支配上肢的区域扩大,同时同侧皮质出现新的募集。
导致功能依赖性皮质重组,这是肢体功能持续改善 的神经病理学基础。
CIMT要素
塑形训练技术(shaping)
≥10°;拇外展或背伸≥10°
CIMT入选标准(1)
① 脑卒中亚急性期3周-6个月,年龄18-80岁 ② 无严重高血压及药物不能控制的疼痛 ③ 无严重认知障碍言语障碍,能进行简单交流 ④ 无严重听力和视觉障碍 ⑤ 能够保持一定的坐位和站立平衡
独到之处
☞使用能力
日常生活环境
☞集中训练
功能重组
☞ 最大限度提高运动功能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 在手功能中的应用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康复中心 李贺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 (CIMT ) (constraint 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
①强制限制健侧上肢使用
②强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患侧上肢,并短期 集中强化, 重复训练患侧上肢

强制性使用运动治疗的研究进展

强制性使用运动治疗的研究进展
.综述.
强制性使用运动治疗的研究进展
赵景礼王强
强制性使用运动治疗(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CIMT)是指采用物理手段限制使用健侧上肢,强迫患者使用患 侧上肢完成功能活动,从而使“习得性废用”(1earned nonuse) 得到逆转…。CIMT使传统的康复理论受到了挑战。传统的康 复技术是让患者使用健侧上肢进行代偿,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一些研究结果显示,CIMT可以显著改善慢性及亚急性患者偏 瘫上肢的运动功能旧’“。现将CIMT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Page等"1对17例慢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进行了研 究。CIMT组7例患者健侧上肢限制固定,同时对患侧上肢进 行功能训练;常规治疗组4例患者患侧上肢只进行功能训练, 对照组6例患者不接受康复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CIMT组 较常规治疗组和对照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 assessment of motor recovery)和上肢运动研究(action research arm。ARA)评分明显改善。对患者进行MAL评定,只有CIMT 组MAL显著改善。
CIMT的治疗方法
CIMT以往的治疗方法是每天限制使用健侧上肢14 h,只 用患侧上肢进行功能活动,共治疗14 d;同时对患侧肢体进行 康复训练,每日训练6 h,在2周内进行为期10 d的功能训 练㈨…。
万方数据
对许多脑卒中患者来说,由于其偏瘫肢体肌力较弱,每日 6 h的训练可能难以完成。8 o。为此,许多学者对CIMT的方法进 行了修订。Taub等。51、Kunkel等。31的治疗方法是每日将训练 时间缩短50%,即由原来的每日6 h缩短为3 h。研究表明,这 种修订的方法对瘫肢肌力的改善同样有效。Page等"’“’”1运 用mCIT对患者实施CIMT。这种方法使健侧上肢的限制固定 时间缩短为每天5 h,每周限制5 d;与此同时,每日对患肢进行 30 min的OT训练和30 min的PT训练,每周训练5 d,共10周。 结论是mCIT对运动功能的改善同样具有显著的效果。

作业治疗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国内临床应用进展

作业治疗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国内临床应用进展

2019年,第34卷,第1期·综述·作业治疗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国内临床应用进展*梁碧莹1唐强2,3脑卒中也称中风,是由于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性的功能障碍,会持续24h以上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病症。

脑卒中患者可表现为偏瘫,出现运动、感觉、认知、吞咽等功能障碍,这些障碍使患者减少或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以及进行工作、娱乐的能力。

身体和心理上功能障碍剥夺了患者活动与参与的权力,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也增加了患者家属的负担[1]。

其中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影响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的完成,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的影响尤为突出[2]。

因此,对于脑卒中患者不仅要使用运动疗法,还要着重进行作业治疗促进上肢功能的恢复。

本文综述强制性运动疗法、运动想象、镜像治疗等作业疗法对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应用情况和康复效果,以证实对于上肢功能障碍,作业治疗是可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应该广泛普及。

1作业疗法在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中的应用1.1强制性运动疗法强制性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通过限制健侧肢体活动,增加患侧肢体的使用,以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

魏小利等[3]在临床研究中限制患者健手的使用,每天患肢强化训练6h,每周5d,连续3周,并进行日常生活期间的任务训练。

结果显示这样可以促进患者积极使用患侧上肢,有效地克服了脑卒中患者在功能恢复时形成的习得性废用。

张东旭等[4]的研究表明强制性运动治疗能明显促进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恢复。

他们对观察组进行4周的常规康复训练,之后进行2周的强制性运动疗法。

而对照组只进行为期6周的常规康复训练。

此次研究运用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简易上肢机能检查(simple test for evaluating hand function,STEF),以及上肢功能测验(upper extremity function test,UEFT)四项评分进行评价。

强制性疗法(CIT)

强制性疗法(CIT)

能。
基础知识
• Sterr 等从神经行为学方面对脑损伤偏瘫 患者的习得性废用进行了分析,发现患者 上肢残余的运动能力和实际使用情况有明 显差异,说明习得性废用广泛存在于慢性 偏瘫患者中,提示这些患者实施CIT 有很 好的提升空间。
基础知识
• Taub 等在他们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克服习得性废用
的“ 塑形”技术( shaping technique)。塑形(见
目前主要包括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 强制性使用言语疗法(CILT)等。
•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 或CI),又称 强制性治疗(香港译为束缚引导移动治疗 法),是20 世纪80 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新 的康复治疗方法。
目前相关指南对CIMT的说明
• 2004日本脑卒 中指南康复部 分。证据截至 2000年,原文 见:
http://www.jsts.gr.jp/jss08.html
目前相关指南对CIMT的说明
• 2005年美国退伍军
人事务部/国防部发 布成人脑卒中康复 指南(研究期限至 2002,原文见
Stroke,2005,36:10
0-143)
目前相关指南对CIMT的说明
• ESO 2008年 缺血性卒中和 短暂性脑缺血 发作处理指南, 证据截至 2007年12月。 原文见:
http:// www. esostroke. org
CIMT患者入选标准
•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的入选标准尚未有统一的规定。 • 目前比较公认的CIMT 介入的基本标准是:轻到中等程度 脑损伤的偏瘫患者,手腕能主动背伸至少20 度,除拇指 外至少有其他两指背伸10 度。 • 这个标准是由Wolf 和Binder-MacLeod从肌电生物反馈研 究中得来的,按这个标准,估计只有20% ~25%的卒中 患者上肢功能能恢复到这种水平。扩大入选范围的最低标 准是腕背伸10 度,拇指外展10 度,至少有其他两指背伸 10 度。 • 同时还要除外严重的心肺和其他脏器疾病,没有明显的平 衡问题,没有严重的认知障碍和严重的失语症。这些条件 看起来是用CIT 或其他治疗重新获得重要功能的重要条件。

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评价量表在康复中的应用

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评价量表在康复中的应用

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评价量表在康复中的应用林淑芳;徐颖;叶晓倩;杨珊莉;陈立典【期刊名称】《中国康复》【年(卷),期】2015(030)006【总页数】4页(P424-427)【关键词】脑卒中;量表;上肢运动功能【作者】林淑芳;徐颖;叶晓倩;杨珊莉;陈立典【作者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州350122;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州350122;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州350122;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福州350003;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州350122;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福州35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9;R743.3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较难、较慢恢复的功能障碍之一[1]。

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包括手臂、手掌、手指间的协调障碍,以致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影响患者再次融入社会生活,加重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2]。

现代康复的评价量表,能量化地评价上肢功能情况,较直观的展现功能障碍程度,将有助于临床医生制定针对性的治疗策略,评价治疗方式的疗效,评估上肢功能预后情况。

因此,本文查阅相关临床研究并进行总结,整理出评价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常用量表,为科研和临床评价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1 资料收集1.1 资料来源数据库:科学引文索引,PubMed,外文医学信息资源检索平台;检索词: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检索年限:2013~2015年;文献限定:临床试验。

1.2 纳入标准纳入的文献为与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评定相关的临床试验,排除重复的文献。

1.3 检索结果共检索出331篇相关文献,排除与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关系不大的临床试验283篇,最后纳入48篇文献。

2 量表整理48篇相关文献所用评估量表共包括上肢运动功能、痉挛和生存质量量表三大类,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量表6个:评价上肢运动功能类: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 评定法(Fugl-Meyer assessment upper extremity, FMA-UE),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ction research arm test, ARAT),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olf motor function test, WMFT)。

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20·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3月 第30卷 第 3 期 总第164期【第一作者】王梦露,女,技师,主要研究方向:神经康复。

E-mail:********************【通讯作者】王梦露·论著·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中的临床疗效分析王梦露* 尔兆娟 肖中兴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天津 301800)【摘要】目的 评估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应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纳入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的8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全部受试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纳入42例,行NMES)、观察组(纳入42例,行CIMT+NMES),评价组间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简易上肢功能检查量表(STEF)、徒手肌力检查(MMT)、Barthel指数(B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治疗有效率。

结果 (1)治疗前,组间FMA、STEF、MMT、BI、NIHSS无差异,P >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FMA、STEF、MMT、BI、NIHSS更佳,P <0.05;(2)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0.48%)高于对照组(71.43%),P <0.05。

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行CIMT+NMES,能够增强疗效,尽快减轻神经功能缺损,促进上肢功能康复,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关键词】强制性运动疗法;神经肌肉电刺激;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中图分类号】R746【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9-3257.2023.03.009Clinical Efficacy Analysis of Mandatory Exercise Therapy Combined with 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in Upper Limb Functional Rehabilitation of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Wang Meng-lu *, ER Zhao-juan, XIAO Zhong-xing.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Tianjin Baodi Hospital, Tianjin 3018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mandatory exercise therapy (CIMT) + 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NMES) in the rehabilitationof upper limb function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Methods A total of 84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from May 2021 to May 2022 were enrolled. All subjec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42, receiving NMES) and observation group (n=42, receiving CIMT+NMES)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Fugl-Meyer Motor Function scale (FMA), Simple Upper Limb Function Examination (STEF), free hand muscle strength test (MMT), Barthel index (BI),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and treatment response rate were evaluated between groups. Results (1)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FMA, STEF , MMT , BI and NIHSS between groups (P >0.05); After 4 weeks of treatment, FMA, STEF , MMT , BI and NIHSS were bett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P <0.05). (2) In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the observation group (90.48%)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71.43%), P <0.05. Conclusion CIMT+NMES for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can enhance the efficacy, reduce neurological deficits as soon as possible, promote the rehabilitation of upper limb function,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daily living,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Keywords: Compulsory Exercise Therapy; 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Stroke; Hemiplegia; Upper limb Function 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随着医学诊疗技术的提高,虽然脑卒中死亡率有所降低,但是致残率仍居高不下,多数患者均会出现肢体瘫痪,尤其是上肢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并且若不及时治疗,还会使患者逐渐丧失自理能力,最终与社会脱节[1-2]。

瑞舒伐他汀钙片及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瑞舒伐他汀钙片及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瑞舒伐他汀钙片及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钟华胜【摘要】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钙片、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住院患者80例,经颈动脉超声波检查,80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均大于0.9 mm。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每组40例。

所有患者每天都给予100 mg 拜阿司匹林肠溶片,瑞舒伐他汀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每天10 mg;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每天20 mg。

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给予降糖、降压药物。

所有患者在入院第2天进行颈动脉超声、肌酸激酶、肾功能、肝功能等检测。

患者出院后定期随访,1年以后复测上述指标。

结果:瑞舒伐他汀组患者在治疗后CIMT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阿托伐汀组患者治疗后 CIMT 也有所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治疗后CIMT 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瑞舒伐他汀钙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比较,减少 CIMT 的效果更加明显。

【期刊名称】《临床医药实践》【年(卷),期】2016(025)007【总页数】3页(P527-529)【关键词】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脑梗死【作者】钟华胜【作者单位】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西抚州 34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

研究表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异常增厚的血管部位出现粥样硬化斑块的风险明显增高。

本研究旨在探讨瑞舒伐他汀钙片、阿托伐他汀钙片对CIMT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 例,经动脉超声检查CIMT均大于0.9 mm。

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每组40 例。

第九章第一节强制性使用运动治疗

第九章第一节强制性使用运动治疗

TMS)、脑磁成像(brain magnetic imaging,BMI),功能性磁
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及皮质 内微刺激技术(intracortical microstimulation,ICMS)提示,强
制性运动疗法的疗效与大脑皮质的功能重组有关
的配合与支持,使康复治疗、康复护理等相关干 预手段顺利进行。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技能的习 得和改善取决于患者固有的康复潜力,但心理和 精神因素也会影响学习和行为的神经生理过程
• Wolf运动功能试验(Wolfmotofunctiontest ,WMFT): 如下表
1. 2. 3. 前臂放到桌子(侧面) 前臂由桌子放到盒子(侧面) 在桌子上伸肘(侧面)
– 接受每天6小时,连续21天(包括周末)的强化训练,
要求治疗师在家、学校或其他场所与孩子建立一种亲密 的工作或合作关系,鼓励家庭成员参与治疗,以产生最
大的运动行为和脑的可塑性改变
• 幻肢痛
– 在患者截肢后,患者对身体不存在的部分感觉到疼痛即
幻肢痛
• 局部手指张力障碍
– CIMT治疗的另一个新应用是治疗局部手指张力障碍,治 疗适应证为手协调功能障碍
(1)脑卒中、脑外伤等神经系统疾患及骨折术后 (2)主动运动:受累腕伸展>10°,拇指及至少另外两个 手指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伸展>10°,重复3次/min
• 入选标准
(3)被动关节活动度:肩屈曲外展≥90°、外旋>45°,前
臂旋前、旋后45°,腕伸展于中立位,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 的屈曲挛缩<30° (4)患者18岁以上,可以理解和执行康复训练程序的指令 (5)具有独立安全的转移能力,如:坐位-站立、到卫生间

苯磺酸氨氯地平临床降压三个优点及临床应用三点建议-45页PPT精品文档

苯磺酸氨氯地平临床降压三个优点及临床应用三点建议-45页PPT精品文档
Nissen SE et al. JAMA 2019; 292: 2217-26
Lancet. 2019;366: 895
Hypertension 2019;
苯磺酸氨氯地平:临床研究和循证证据 最丰富的CCB类降压药
PUBMED索引
ESH/ESC高血压指南
2700 2529
2400 2100
50
40
10
SBP
DBP
8
6
*
4
*
2
硝苯地平 控释片
60mg QD n=20
苯磺酸氨 氯地平 10mg QD n=20
非洛地平 缓释片
10mg QD n=15
Macchiarulo C. et al. Cur Ther Res Clin Exp. 2019;62:236-253.
硝苯地平 控释片
60mg QD n=20
-15.2 -17.3
(mmHg)
苯磺酸氨氯地平
-30
治疗时间
对照药
5年
4.2年
-25.7 -27.5
5.5年
-28.1 -30.0
3.2年
病人数
18102
15245
19257
4728
基线血压
146/84mmHg 155/88mmHg
164/95mmHg
163/92mmHg
VALUE: Julius S et al. Lancet. June 2019;363; Frans H.H. Leenen et al. Hypertension. 2019;48:374-384 ASCOT-BPLA: Bjorn Dahlof, et al. Lancet 2019; 366: 895–906

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情况

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情况

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情况赵婷【摘要】目的比较改良强刺性使用运动疗法(mCIMT)、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和神经发育疗法(Bobath技术)3种治疗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1例,随机分为3组,常规组治疗以Bobath技术为主,2h/d,每周训练5d,连续6周;强制组和改良组采用健侧穿戴吊带和夹板限制肢体动作,CIMT 6h/d,每周训练5d,连续3周;mCIMT在治疗环境中进行,1h/d,每周3次,其他时间在日常生活中训练,不少于2h/d,连续10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第2周、第6周、第10周后,3组患者同时采用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测定上肢的运动模式、简易上肢功能检查量表(STEF)测定上肢的运动速度、Barther指数测定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3项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FMA治疗前的评分为(45.3±5.0)(F=1.105,P=0.381),BI评分为(63.1±10.2)(F=0.930,P=0.400),STEF评分为(63.2±8.7)(F=1.842,P=0.167).2周后,CIMT疗效达到高峰,FMA评分为(53.6±5.1)(F=11.663,P=0.000)、BI评分为(77.3±9.5)(F=4.138,P=0.020)、STEF评分为(78.8±4.7)(F=13.892,p=0.000),优于mCIMT组和Bobath组;6周后,Bobath组疗效达到高峰,FMA评分为(56.1±3.8)(F=123.760,P=0.000),STEF 评分为(86.3±5.6)(F=8.371,P=0.001),BI评分为(85.6±6.5)(F=4.372,P=0.016),优于mCIMT组.到10周时,mCIMT和CIMT组FMA评分为(60.0±3.3)和(59.6±4.0)(F=64.286,P=0.000),STEF评分为(89.6±4.6)和(88.6±5.0)(F=63.640,P=0.000),优于Bobath组.10周时,mCIMT组的BI评分为(91.7±3.5)(F=46.772,P=0.000),优于Bobath组和CIMT组.结论与Bobath组技术相比,mCIMr和CIMT有利于改善偏瘫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同时,与其他两种疗法相比,mCIMT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1(009)013【总页数】2页(P120-121)【关键词】卒中;偏瘫;运动疗法;日常生活活动;治疗结果【作者】赵婷【作者单位】郑州市中心医院,河南,郑州,45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是针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一种新的康复治疗技术,与传统的神经发育疗法比较(Bobath技术)比较,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明显[1-3]。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摘要] 目的研究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本院收治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mcimt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两组治疗后fma、arat以及mbi得分均显著提高(p 0.05),具有统计学可比性。

全部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且经本院颅脑ct 或者mri检查后验证,入选患者均符合强制性运动疗法适用标准与排除标准[4]。

1.2 方法1.2.1 治疗方法(1)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康复治疗,包括主动与被动的关节活动,4 h/d,每周5 d,连续治疗6周,总治疗时间120 h。

包括主被动关节活动、神经发育疗法(bobath技术和/或pnf技术)、功能性电刺激等。

(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mcimt。

于每日治疗时给患者健侧上肢佩戴臂吊带以限制健手活动。

训练具体内容为针对上肢进行的以主被动关节活动及肌力训练为主的pt训练,每日上午及下午各30 min;每日6~8个塑形练习动作,塑形前后分别放松、牵拉练习5 min,塑形动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通常包含有持杯、堆杯、使用筷子或餐勺等,训练时将练习动作分解为若干个部分,确保患者需付出较大的努方可完成,重复练习该动作使患者达到较轻松完成动作的程度,而后逐渐增加动作的难度。

训练时间4 h/d,每周5 d,连续治疗6周,总治疗时间120 h。

1.2.2 效果评估方法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与治疗第6周末进行上肢运动功能、上肢动作能力测试。

其中,上肢运动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评估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估;上肢动作能力采用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进行评估。

三项评估均以得分越高表明日常行为能力越好[4-5]。

《2024年CIMT、FFA、抵抗素与T2DM合并NAFLD相关研究》范文

《2024年CIMT、FFA、抵抗素与T2DM合并NAFLD相关研究》范文

《CIMT、FFA、抵抗素与T2DM合并NAFLD相关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T2DM)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两者合并存在的情况日益增多,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指标,而游离脂肪酸(FFA)和抵抗素是参与T2DM和NAFLD发病机制的关键因素。

本文旨在探讨CIMT、FFA、抵抗素与T2DM合并NAFLD的相关性,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背景CIMT是指颈动脉内膜的厚度,可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

FFA是血脂的组成部分,其在脂肪代谢中起到关键作用。

抵抗素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的蛋白质。

T2DM和NAFLD均与胰岛素抵抗有关,因此CIMT、FFA、抵抗素可能与两者合并存在有关。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了T2DM合并NAFLD患者的临床数据。

通过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获取患者的CIMT、FFA水平和抵抗素水平。

同时,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血脂、血糖等相关信息。

四、结果与分析1. CIMT与T2DM合并NAFLD的关系研究发现,T2DM合并NAFLD患者的CIMT明显高于单纯T2DM或单纯NAFLD患者。

CIMT的增厚与病程的延长和病情的加重密切相关,表明T2DM合并NAFLD患者存在较高的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2. FFA与T2DM合并NAFLD的关系FFA水平在T2DM合并NAFLD患者中显著升高。

FFA的升高可促进脂肪在肝脏的沉积,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进而引发NAFLD。

同时,高FFA水平还可加重胰岛素抵抗,促进T2DM 的发生和发展。

3. 抵抗素与T2DM合并NAFLD的关系抵抗素水平在T2DM合并NAFLD患者中明显升高,且与胰岛素抵抗的程度密切相关。

抵抗素的升高可抑制胰岛素信号传导,加重胰岛素抵抗,从而促进T2DM和NAFLD的发生和发展。

强制性诱导运动在偏瘫型脑瘫患儿作业治疗中的应用

强制性诱导运动在偏瘫型脑瘫患儿作业治疗中的应用

治 疗 阶段 为其 选 择 不 同 的作业 活 动 ,及 时评 估 患肢 功 能 ,调 整 作业 治 疗 方案 ,与家 长 有效 沟 通 ,将 锻炼 方 法 及 注意 事项 告 知 家长 ,每次 来 院治 疗 时 ,作 业治 疗 师 要询 问前一 天 患儿 家 庭 锻炼 情 况 ,并 做记 录 。患 儿 每 日戴 手 套 4~6 h,每周 6 d。两 组 患儿 均 由治疗 师 一 对 一治 疗 ,每次 40min,每 日 1次 ,疗 程为 6个月 。 1.3评 价 方 法 应 用 上 海 复旦 大学 附属 儿 科 医 院康 复 中心 制 定 的 脑 瘫 儿 童 精 细 运 动 功 能 评 估 量 表 (Fine Motor Function Measure,FMFM)评 定 疗 效 ,治疗 前 和 治疗 6//!月后各 1次 。 1.4统计 学 分 析 采 用 SPSS 17.0软 件对 数 据 资料 进行 分 析 ,采 用 f检 验 。 2结 果
17(12):1165—1166.
强 制 性 诱 导 运 动 疗 法 (constraint induced move. ment therapy,CIMT)是 近 年来 兴起 的 一种 针 对 脑 损 伤 后 上 肢 功 能 障 碍 的 康 复治 疗 技 术 。 目前 ,CIMT已被 广 泛 应 用 于慢 性 脑 卒 中患 者 上 肢 功 能 障 碍 的康 复 治 疗 ,有 研 究 表 明 CIMT可 能 对 偏 瘫 患儿 有 效Ⅲ。近 年 来 有 部分 脑瘫 儿 童 康复 工 作者 也逐 渐 将此 技术 应 用 到 偏 瘫 型 脑 瘫 患儿 的上 肢 治疗 中 ,但关 于 CIMT技 术 在 脑 瘫 患儿 中的具 体 应用 仍 缺乏 一套 系 统化 的程序 。本 院脑瘫 儿 童康 复 中心作 业疗 法 室 自2009年 以来 ,尝 试 将 CIMT技 术 应 用 在偏 瘫 型 脑瘫 儿 童 上 肢 的作 业 治疗 中 ,现报 道如 下 。 1资料 与 方 法 1.1一 般 资 料 选 取 2009年 4月~2010年 12月 在 本 院 康 复 中 心作 业疗 法 室进 行 作业 治疗 的偏瘫 型 脑瘫 患 儿 30例 ,诊 断 均 符 合 2007年 中 国康 复 医学会 儿 童 康 复 专 业 委员 会 、中 国残疾 人 康 复协会 小 儿脑 瘫 康 复专 业 委 员 会 通 过 的 小儿 脑 性 瘫 痪 的 分 型 和诊 断 条 件 。纳 入标 准 :①诊 断 符合 痉 挛 性脑 瘫 ;② 两侧 肢体 粗 大 和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在血脂管理中的临床价值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在血脂管理中的临床价值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在血脂管理中的临床价值胆固醇升高是冠心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近年来陆续完成的一系列里程碑式的降胆固醇临床试验研究,有力论证了降胆固醇治疗在心血管疾病预防中的重要意义。

人体血循环中胆固醇主要来源于体内(肝脏和外周组织)生物合成和肠道胆固醇吸收两种途径。

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三羟基三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的活性,减少肝脏胆固醇的合成,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在临床实践中,一方面血脂指南制定的LDL-C目标值变得越来越积极,另一方面,部分患者尤其是高危和极高危患者在接受了他汀类药物治疗后其LDL-C仍不能达到目标值以下,还有一些患者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耐受他汀类药物治疗,这已成为提高血脂达标率的重要障碍。

因此,除了抑制胆固醇生成(如他汀类药物),抑制胆固醇吸收和加速胆固醇的处理有望成为降脂治疗的重要途径之一。

以下主要讨论胆固醇的吸收抑制。

1 抑制胆固醇吸收的必要性小肠组织对于胆固醇的吸收能力可显著影响血循环中LDL-C。

有研究表明,胆固醇吸收较高的人群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

对PROCAM研究中部分数据的巢式病例对照分析,纳入318例在随访10年内发生心肌梗死或冠心病猝死(主要心血管事件)的男性,匹配年龄、吸烟状况以及调查日期后分为两组,每组159例,使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浆谷甾醇浓度(胆固醇吸收的指标)与冠心病风险的关系。

结果表明,血浆谷甾醇较高(高四分位数)者的冠心病风险相比血浆谷甾醇较低(其余3个四分位数)者增加1.8倍(P<0.05),尤其在10年冠心病绝对风险≥20%的男性中,血浆谷甾醇较高者的冠心病发生风险增加3倍。

FRAMINGHAM子代研究也显示,胆固醇吸收标志物血浆菜油甾醇、谷甾醇和胆甾烷醇可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分别为2.47、1.86和1.57倍。

胆固醇吸收高水平的人群似乎难以通过他汀类药物治疗减少心血管事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中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探讨了此法应用于人类有效的可能
性 1999年,Liepert提出大脑神经可塑性与CIMT之间的关系,为 CIMT提供询证医学证据 毕胜 主要关注CIMT在fMRI方面的应用,证实大脑皮质功能重 组表现出使用性依赖的特点。
CIMT机制(1)
克服“习得性废用”
限制健侧上肢活动 强制使用患侧上肢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
目前最有效的神经康复技术
☞ 动物实验发展 ☞ 临床试验证明 ☞恢复期脑卒中偏瘫尤其有效 ☞ 行为学+康复治疗
强制性使பைடு நூலகம்运动疗法
1 2 3 4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的发展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的机制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的要素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在手功能的应用
④从而提高脑神经损伤后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
生活活动能力
神经促通技术
Bobath 技术
Rood 技术
Brunnstrom技术
PNF 技术
神经促通技术缺点
缺乏完整的神经 生理学理论依据 无严格的临床 试验对照研究
康复疗效 不一致
难以证实某一种 技术对运动功能 改善及优异程度
新方法-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
• 每日检查家庭作业完成情况
行为技术 (behavior technique)
日常活动能力 指数MAL 治疗记录单 TR
行为技术
家庭日记 HD
作业练习 BC
行为合同 BC
行为技术 (behavior technique)
行为技术确保患者对CIMT治疗方案的依
从性
维持治疗室中获得的运动功能至日常生活
CIMT机制(2)
CIMT机制(3)
CIMT机制(4)
1.CIMT限制了健侧肢体的活动,从而逆转 了在急性 期或亚急性期所形成的习得性废用的强化过程。
2.持续、反复的使用患侧上肢而使对侧大脑半球皮质 支配上肢的区域扩大,同时同侧皮质出现新的募集。 导致功能依赖性皮质重组,这是肢体功能持续改善
的神经病理学基础。
Gauthier LV,Taub E,Perkins C,et al.Stroke 2008, 39(5): 1520–1525.
the proposed system has potential for providing instant feedback during functional rehabilitation exercises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 在手功能中的应用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康复中心 李贺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 (CIMT ) (constraint 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
①强制限制健侧上肢使用 ②强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患侧上肢,并短期
集中强化, 重复训练患侧上肢
③同时注重把训练内容转移到日常生活中去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的发展历程
1900年Tower首先提出猴子单侧肢体损伤的偏瘫模型治疗 1963年Taub总结其研究结果,提出了“习得性废用”的概念。
这是对强制性运动的初步解释。随后的大量的研究
1989年Wolf首次将CIMT疗法用于人类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及 手功能康复中。表明了“习得性废用”现象的存在以及CIMT在
研究新的角度
m-CIMT与rTMS
研究对象:5-17周岁伴有运动障碍的脑瘫患儿 研究方法:mCIMT与rTMS联合应用 研究结果: 两者联用可显著提高患儿的手指精细活动能力 CIMT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患儿的功能
Arch Phys Med Rehabil. 2014 Oct 2.
Xiao ZG, Menon C.J Neuroeng Rehabil. 2014 Jan 8
CIMT应用时间 研究对象:60名脑卒中急性发病2周内的 患者 研究方法:急性期患者应用改良CIMT 实验结果: CIMT显著有效,尤其是运动程序的设 计方面
Eur J Phys Rehabil Med. 2014 Jul 17.
CIMT要素
塑形训练技术(shaping)
通过训练使患者获得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一
种行为训练方法。经过一系列略高于其运动
能力或运动速度的训练来使功能得到进一步 的提高。
塑形训练技术(shaping)
行为技术 (behavior technique)
A B
C
• 治疗师与患者或监护人签署行为合同
• 进行 MAL分数评定
CIMT入选标准(1)
① 脑卒中亚急性期3周-6个月,年龄18-80岁 ② 无严重高血压及药物不能控制的疼痛 ③ 无严重认知障碍言语障碍,能进行简单交流 ④ 无严重听力和视觉障碍
⑤ 能够保持一定的坐位和站立平衡
独到之处
☞使用能力 ☞集中训练
日常生活环境 功能重组
☞ 最大限度提高运动功能

环境
限制技术(restraining)
在治疗期间,要求患者清 醒时间的90%健侧上肢配 带手套,强制使用患侧肢 体进行日常生活活动。
CIMT入选标准(2)
上肢关节活动度满足:
1. 患侧肩关节主动屈伸、外展、外旋≥45°
2. 患侧肘关节屈曲90°体位下可伸展≥20° 3. 患侧前臂旋前旋后≥45° 4. 患侧腕关节主动背伸≥20° 5. 手指掌指关节与任意两个指间关节伸展 ≥10°;拇外展或背伸≥10°
CIMT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失语症
幻肢痛
局部手指张 力障碍 小儿脑瘫性 偏瘫
手功能康复中的研究
Figure. Cortical surface-rendered images of gray matter change. Gray matter increases displayed on a standard brain for the (a) CI therapy group and for the (b) comparison grou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