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窥镜手术应用解剖学的研究

合集下载

鼻内窥镜手术 相关解剖

鼻内窥镜手术 相关解剖

鼻内窥镜手术相关解剖一. 鼻腔外侧壁鼻腔外侧壁结构复杂,自上而下呈阶梯状排列着三个鼻甲,分别称为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

大约84%的成年人还可以有最上鼻甲。

每个鼻甲的下方有相应的鼻道,分别称为上鼻道,中鼻道和下鼻道。

中鼻甲的解剖变异包括中鼻甲气化,中鼻甲反向弯曲等。

鼻腔外侧壁双测中鼻甲气化(箭头)中鼻甲气化可以形成中鼻甲粘液囊肿,巨大的中鼻甲粘液囊肿还可以侵犯眼眶。

1999年,Armengot 等报告一例。

患者女性,65岁,因复视,左眼球突出,内眦部隆起就诊于眼科。

鼻内窥镜检查发现左侧中鼻甲异常增大,但表面粘膜光滑。

CT 显示左侧鼻腔,相当于中鼻甲部位巨大膨胀性病变,其周围骨壁变薄,且突入眼眶,诊断为泡性中鼻甲黏液囊肿侵犯眼眶。

在内窥镜下切开中鼻甲菲薄的骨壁,即有大量棕色液体流出,眼球突出和内眦隆起消失。

中鼻道内有下列重要结构:1.鼻丘:鼻丘(agger nasi)位于中鼻甲前端的前方,钩突前上方的鼻腔外侧壁上,呈小丘状隆起,内含1~3个气房,称为鼻丘气房,是额隐窝气房气化泪骨形成的,代表前组筛窦的最前端。

鼻丘气房鼻丘气房过大,可以妨碍额窦引流。

切除鼻丘气房,充分暴露额隐窝,可以保证额窦引流通畅。

2.钩突:钩突(uncinate process)为一钩状结构,内有一块薄骨片,外复粘膜。

钩突的前上部在鼻丘后下方与筛骨连续,几乎呈矢状位,自前上向后下走行。

钩突下部借鼻甲突与下鼻甲相连,后部(尾部)附着于腭骨垂直突。

钩突的平均长度为14~22mm,高度约4mm。

钩突上缘与筛泡之间的间隙为半月裂,钩突还参与构成筛漏斗的内壁。

正常窦口鼻道复合体CT图正常中鼻道3. 筛泡:筛泡(ethmoid bulla)呈半圆形隆起状,位于中鼻甲外侧,钩突和筛漏斗的后方。

筛泡平均长18mm(9~28mm),平均高5.4mm(2~13mm)。

筛泡代表前组筛窦最大和最恒定的气房。

4. 半月裂:钩突与筛泡之间有一新月形裂隙,称为半月裂(hiatus semilunaris)。

内窥镜引导下鼻炎手术用刀的临床疗效评估

内窥镜引导下鼻炎手术用刀的临床疗效评估

内窥镜引导下鼻炎手术用刀的临床疗效评估慢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部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

对于一些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来说,内窥镜引导下的手术治疗成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对内窥镜引导下鼻炎手术用刀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

内窥镜引导下的鼻炎手术是指在内窥镜的引导下,使用手术刀进行鼻部手术治疗。

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内窥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

通过内窥镜引导下的手术,医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到鼻腔的内部情况,并可以进行精确的手术操作。

内窥镜引导下鼻炎手术用刀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内窥镜可以提供更清晰的视野,医生能够充分观察到鼻腔的病变情况,准确评估病变的程度和范围。

其次,通过内窥镜引导下的手术,可以实现更精确的手术切除,避免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这对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此外,内窥镜引导下的手术具有出血少、疼痛轻等优点,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康复期。

过去的研究已经证实了内窥镜引导下鼻炎手术用刀的临床疗效。

一项发表在《内科学杂志》的研究显示,通过内窥镜引导下鼻炎手术用刀治疗慢性鼻炎的患者症状明显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明显减少。

另一项发表在《耳鼻喉科学杂志》的研究发现,内窥镜引导下的手术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鼻部肿胀和瘢痕形成,对于改善患者的鼻呼吸功能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内窥镜引导下鼻炎手术用刀并非适用于所有鼻炎患者。

对于一些病情较为复杂的患者,可能需要开展更加复杂的手术操作,可能不能完全依靠内窥镜引导下手术刀进行治疗。

此外,在选择内窥镜引导下手术治疗的同时,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手术风险等因素。

总结起来,内窥镜引导下鼻炎手术用刀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通过内窥镜的引导,医生能够在手术中更加精准地进行切除操作,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内窥镜引导下的手术治疗将有望成为鼻炎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进一步临床研究和观察,以全面评估内窥镜引导下鼻炎手术用刀的临床疗效和长期效果。

内窥镜经鼻-蝶手术入路及显微解剖研究

内窥镜经鼻-蝶手术入路及显微解剖研究
0 e lr r go ie s s M e ho s T e r l td sr c u e so s r e n a u e U 2 r ln—f e d l c d v rc fS l e in d s a e . a t d h ea e tu t r swa b e v d a d me s r d i 0 f mai o i d a u t a a e i x h a s Re ul De c i e t e me s r me t ft e S l r S h n i u h,h p i e v t e C r t  ̄ r ,h i i r s ed. s t s s rb h a u e n so e l , p e o d mo t t e o t n r e,h a o i a e h a c d y tePt t yf — u a o s t e C v r o s sn sa d t e S r c u a o o i o u r u d n l o e s l n e v s Co c u i n Re e r h t e Mi a,h a e n u i u n h t t r lc mp st n s ro n i g b o d v s es a d n r e . n l so u i s ac h — e s r ia n tmy o el e i, wi ep ta sp e o d l p r a h i U gc e h i u d s f p r t n i n o c p c— n r u g e la a o fS l r g o, l h l r n s h n ia p o c n S r i a tc n q e a a e o e ai n e d s o i r a l a l n o ta s p e od p r a h rn s h n ia a po c . l

内镜经鼻解剖学论文

内镜经鼻解剖学论文

内镜经鼻解剖学论文实验采用双鼻腔入路,右侧进神经内镜,沿中鼻甲进镜,首先找到上鼻甲后面的蝶窦开口,在蝶窦开口下方1.0~1.5cm即为后鼻孔的位置,鼻前庭距后鼻孔的距离测得为(66.98±1.07)mm。

内镜通过后鼻孔进入鼻咽腔,内镜下可以看到鼻咽腔为一个相对密闭腔隙,上壁为蝶窦下壁,底为软腭,两侧咽侧壁,咽鼓管咽口即位于咽侧壁上,通过咽鼓管与鼓室相通,在内镜下采用倒“U”性切口切开咽后壁黏膜层,倒“U”性切口边界上为蝶窦下壁,下为软腭,两侧为咽鼓管内侧2~3mm,黏膜下层为椎前筋膜,两者之间有交织在一起的血管网,椎前筋膜后面为肌肉层,分别为头长肌和颈长肌,黏膜连同肌肉切开后将倒“U”瓣翻向软腭侧,肌肉层的下面便是下斜坡的腹侧面,沿下斜坡向下便可看到枕骨大孔及寰枢椎区域,该部位的主要解剖标志是咽结节和寰椎前结节,术中可以用导航确认咽结节和寰椎椎前结节的位置,或用X线定位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手术。

确认寰椎前结节后,切开并清理下斜坡和寰枢椎之间的肌肉组织,暴露出枕骨大孔前缘,寰椎前弓,向下还可以暴露枢锥上缘,因为本组病例齿状突均处于正常结构,齿状突尖与寰椎上缘平行或稍高于寰椎上缘,用微型磨钻磨除寰椎前弓宽度1.0~1.5cm,切除寰椎前弓时注意要从中间向两侧磨除,防止偏向一侧损伤椎动脉,磨除寰椎前弓后便可看到齿状突尖韧带、翼状韧带,切开齿状突尖韧带、翼状韧带,可从上向下顺行切除齿状突,也可从基底部切除齿状突,切除齿状突后可显露深部的横韧带和十字韧带,切开横韧带,可见后纵韧带的延续部分覆膜,切开覆膜便是硬脊膜。

颅颈交界区通常是指斜坡的下1/3、枕骨大孔、寰枢椎以及周围的韧带、血管等组成的一个区域,因为其结构较深,位置复杂,周围及区间内有重要结构,一旦出现病变和损伤易危及生命而显得重要,其中关节包括寰枕关节、寰枢关节、寰齿关节等,包括的韧带有前纵韧带、后纵韧带、寰椎橫韧带、齿突尖韧带、翼状韧带等,这些骨骼、关节韧带起着稳定颅颈交界区,保护神经系统的重要作用,颅颈交界区的疾病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先天畸形,外伤后引起的寰枢椎及齿状突的骨折,韧带损伤,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的局部韧带的破坏和关节的变性,最常见则是各种原因引起的齿状突脱位压迫颈髓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如四肢肌张力增高、四肢无力、走路不稳、末梢肌肉萎缩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鼻窦内窥镜手术的研究进展

鼻窦内窥镜手术的研究进展

鼻窦内窥镜手术的研究进展鼻窦内窥镜手术技术的迅速发展,是鼻科学领域的重大进步,把传统的根治性或破坏性手术改变为功能性手术,鼻窦炎的治疗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手术范围更逐渐扩展到眶尖、眶内、颌面、颅底,本文就鼻窦内窥镜手术的开创与发展、与鼻窦外科疾病、鼻眼、鼻颌面、鼻颅底相关性疾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标签:鼻窦;内窥镜手术;鼻眼相关;颅底鼻窦内窥镜技术最初是在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鼻窦内窥镜手术的兴起把鼻科学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随着鼻窦内窥镜手术器械的不断完善,技术不断延伸,手术适应证已经扩展到鼻眼相关、鼻颌面相关及鼻颅底相关区域,与传统的鼻窦手术方式相比,鼻窦内窥镜手术具有更直观、更安全,更科学,更微创的特点。

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鼻窦内窥镜手术在国内的开创与发展传统的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方法已有100余年的历史,20世纪70年代末,奥地利科学家Messerklinger发明了鼻窦内镜并应用于临床,80年代,美国的Kennedy教授创立并提出了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1986年国内的赵绰然主任率先将鼻内镜技术用于鼻腔、鼻窦疾病的检查和诊断。

翌年,许庚,韩德民教授将功能性鼻内镜鼻窦外科理论和技术引进国内,逐步完成了手术解剖学,形态学,影像学,诊断学等研究内容,确立了鼻窦内窥镜外科的基本术式。

在他们的推广下,全国各地已经具备条件的一些医院陆续开展了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1994年,《内窥镜鼻窦外科学》出版[1],它反映了当时国际鼻内镜手术发展的潮流,成为国内鼻科医生开展鼻窦内窥镜手术的重要理论基础与实践参考资料。

此后国内权威的医院先后举办多期的鼻窦内窥镜手术学习班,培养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一支鼻内镜手术的专业队伍,对促进鼻内窥镜手术在国内的开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成功开展了国外发达国家开展的全部手术类型,并创新性的开展了一些国外尚未涉猎的高难度手术内容。

根据鼻窦内窥镜手术发展的需要,1995年5月,在天津召开了全国首届鼻内窥镜学术研讨会,同年12月,国内的鼻科学者制定了我国第一个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诊疗评定标准”:FESS-95广州标准,最终确定为全国执行的标准,命名为海口标准并执行到现在,对起步不久的我国鼻窦内窥镜外科技术的规范化应用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2]。

鼻内镜解剖及手术ppt课件

鼻内镜解剖及手术ppt课件
Terminal cell
钩突附着在纸样板,其外侧 形成的气房即为终末隐窝
解剖变异 ---鼻丘气房
Agger Nasi Cell
在钩突膜性附着部的前方, 中鼻甲前端附着处相应的鼻
腔外侧壁
解剖变异 ---前筛气房发育过度
筛泡过度气化
造成中鼻道前端和筛漏斗的狭窄或阻塞
鼻丘气房过度气化
导致额隐窝的狭窄,额窦引流不畅
▪ 切除外偏钩突时
–易损伤泪道和纸板 ▪ 上端切除不彻底
–影响额隐窝引流
钩突肥大 反向弯曲 OMC阻塞 上颌窦口阻塞
▪ 下端切除不彻底
–影响观察、处理上颌窦
鼻窦炎的发生
–影响上颌窦引流
额隐窝的解剖变异
正常 CT 解剖 图
鼻丘气房发育过度
筛泡气房发育过度
鼻丘气房 终末隐窝 筛泡气房
解剖变异 --- 终末气房
头 痛?
解剖变异 --- Haller 气房
眶下气房
位于上颌窦与眶底内下角的 交界处的气房,可导致筛漏 斗狭窄,影响上颌窦通畅
解剖变异 --- Onodi气房
Onodi 气房 具有视神经结
节的最后组筛房
解剖变异 --- 蝶上筛房
蝶上筛房
垂体
谢谢大家
鼻道通气狭窄,鼻窦引流不畅,诱发鼻 窦炎的产生
手术过程中影响操作和视野,导致手术 不彻底
术后解剖异常--- 鼻中隔偏曲
解剖异常--- 鼻中隔偏曲
解剖异常--- 钩突过度肥大
解剖异常--- 钩突过度肥大
钩突与手术
▪ 切除钩突是鼻内镜鼻窦手术常规进路
解剖异常 --- 下鼻甲肥大
▪ 总鼻道阻塞--导致鼻塞、头痛、嗅觉障碍 ▪ 肥大种类:
— 肥厚性鼻炎

内镜在鼻外科中的应用

内镜在鼻外科中的应用
第十五节 内镜在鼻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鼻内窥镜手术是鼻科学界一革命性的外科技术,并为鼻眼、鼻-颅底等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路径。 一、历史沿革
奥地利医生Messerklinger在20世纪70年代将内窥镜 应用于鼻科检查及治疗,逐步再应用于慢性鼻窦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美国鼻科医 生Kennedy提出了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的概念。
第十五节 内窥镜在鼻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四、鼻内窥镜在临床的应用 鼻内窥镜可进入鼻腔及鼻窦深部,为手术提供良
好的照明,并通过内窥镜可直视或经显示器获得鼻腔 鼻窦内清晰视野及图像。
FESS下上颌窦自然开口
第十五节 内窥镜在鼻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鼻内窥镜可进行较多的手术:如慢性鼻窦炎、鼻息肉、 鼻中隔矫正、鼻窦囊肿及良性肿瘤切除、鼻咽部纤维 血管瘤、翼腭窝肿瘤。
第十五节 内窥镜在鼻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二、基本原理 (1)重建窦口鼻道复合体的通气和引流功能 (2)恢复鼻窦粘膜的纤毛清除功能
第十五节 内窥镜在鼻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三、相关解剖学 1.Ostiomeatal complex(OMC)。 2.其他
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 complex,OMC),是 指以筛漏斗为中心的邻近区域结构,包括中鼻甲、钩 突、半月裂、鼻丘、筛泡以及上颌窦自然开口及囟门 等解剖结构。
鼻内窥镜还可以涉及颅底外科,包括脑脊液鼻漏修补、 颅底肿瘤切除、垂体瘤切除术以及鼻泪管吻合术、视 神经减压术、眶减压术等眼科领域手术。

内窥镜下经鼻筛窦入路切除前颅底肿瘤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内窥镜下经鼻筛窦入路切除前颅底肿瘤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鼻小柱 基点 至下 列解 剖 结 构 的距 离 和 角度 : 突前 钩
嗅沟脑膜瘤和鞍结节脑膜瘤等前颅底肿瘤通常 采用传统开颅手术切 除, 开颅手术方法虽然开展多 年, 技术较成熟 , 但存在着手术创伤大、 恢复慢及并 发症多等问题 。由于前颅窝与鼻腔鼻窦仅有薄层骨 板相隔, 解剖结构相对简单 , 1 余 年来 ,国内 且 近 0 外学者们陆续开展 了一些鼻 内窥镜经鼻前颅底肿瘤 切 除手术 , 到微 创手术 治疗 的 目的 , 达 并取 得 了较为 满意 的疗 效 _- 。鼻 内窥镜 颅底 手术 具有 清 晰 的视 16 J 野、 准确 的定位、 路快捷 以及创伤小、 进 并发症风 险 低和恢复期短 以及避免 了开颅和颌 面部切开等优 势 。由于鼻颅底外科在 国内起步晚 , 1 3 并且手术空
视神经管颅 口7 . 64mm±33 m 3 . 。±55 两 侧眶 内侧 . m,3 5 .; 壁之间距 离 2 . 2 4mm±45 m 两侧 视神 经管 颅 口之 间的 . m;
距离 1. l 2 4m 额窦 口与鞍结 节之 间 的距 离 4 . 73I T m± . m; 03
摘要 目的 探讨鼻 内窥镜相 关的鼻 窦前颅底 区域应 用解 剖学 , 为鼻内窥镜 前颅 底 手术 提供 解 剖学 参考 。方法 1 0 具 (0侧 ) 2 成人湿尸头标本按 照 Mesrl gr s ki e 术式 开放前后 e n 组筛窦 , 暴露并磨开前颅底 , 并对 涉及 的结构进 行鼻 内窥镜 解 剖学观察 、 测量和拍照 。选 1 5例临床 垂体 腺瘤 患者头 颅 C T导航数据导航下进行该人路相关 的骨性 结构测量 。结果
m 3 6Im。结论 内窥 镜下 经鼻 筛窦 人路 可 以完全 在 m± . l T 内窥镜下 比较 容易到达前颅底区域 , 能够很好地暴露 两侧眶 内侧壁之间前 达额窦 口和后达蝶鞍的前颅底区域 , 够充分 能

筛动脉筛窦段的鼻内窥镜手术相关解剖_郎军添

筛动脉筛窦段的鼻内窥镜手术相关解剖_郎军添

C HINES E J O URN AL OF AN ATOM Y Vol.22No.31999解剖学杂志 1999年22卷3期筛动脉筛窦段的鼻内窥镜手术相关解剖郎军添 萧璧君 范静平 *党瑞山 *纪荣明(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耳鼻喉科,上海 200003 *第二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摘要 目的:研究筛动脉在筛窦内的走行特点,为减少鼻内窥镜手术并发症提供解剖指导。

方法:通过30具湿性成人尸头(男19,女11)的解剖,观测了筛动脉在筛窦段的走行部位、方向、骨管厚度及其与筛窦气房的关系。

结果: (1)筛前动脉与中鼻甲基板的位置关系密切,多走行于中鼻甲基板之前的紧邻筛房顶(66.6%)及中甲基板顶(26. 7%);筛后动脉则以位于最后筛房顶最为多见(64.9%);(2)筛前、后动脉骨管的下壁明显薄于上壁(P<0.01);(3)部分筛前、后动脉骨管的下壁存在部分或全部的缺损;(4)过度气化的额窦或前筛气房的后(下)壁可取代前颅底成为筛动脉骨管的顶壁。

结论:上述解剖特点对于鼻内窥镜手术中避免筛动脉的损伤,减少出血等手术并发症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 筛前动脉;筛后动脉;筛窦;鼻内窥镜手术 术中及术后出血是鼻内窥镜手术较为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1]。

出血来源多见于筛前、后动脉,蝶腭动脉及鼻中隔后动脉。

其中,筛动脉出血由于其解剖位置较特殊,不仅难以处理,且易导致延迟性出血或眶内血肿[2]。

因此,如何识别筛动脉并避免筛动脉的损伤对于减少术中出血有较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通过尸头解剖,观察了筛动脉在筛窦段的走行、解剖特点,以期为鼻内窥镜手术提供解剖指导。

1 材料和方法 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湿性成人尸头30具(男19,女11)。

正中锯开,经颅底入眶,去除眶顶骨板,于眶内侧找到筛前、后动脉;去除鼻中隔及中鼻甲垂直部,打开筛窦内侧壁,去除部分筛顶骨质,在手术显微镜下观测以下内容:(1)筛动脉在筛顶的走行,及其与各筛房的位置关系;(2)打开筛血管神经束的骨管,测量筛前、后动脉与纸样板的大致角度;(3)在筛动脉的眶侧、鼻中隔侧及二者中点处各取一点测量筛动脉骨管的上下骨壁厚度;(4)对筛前、后动脉定位:取前鼻棘、中鼻甲基板顶与筛窦外侧壁交点标志点,测量筛前、后孔至各标志点的距离;取蝶窦前壁顶做冠状位的水平线,测量筛前、后孔至该线的垂直距离。

局部解剖与鼻窦内窥镜手术探讨

局部解剖与鼻窦内窥镜手术探讨
2 2 01 N0 0 2
临 床
医 学
CHI NA FORE GN MEDI I CAL
局部解剖 与鼻窦 内窥镜手术探讨
张黎 明 ’ 孙 静 王昭法 z 周 东晓 1
1 海 卫 人 民 医 院 , 东威 海 . 威 山
24 0 ; . 海 市 立 第 二 医院 , 6 2 0 2威 山东 威 海
2 0 — 0 5年 期 间 行 功 能 性 鼻 窦 内窥 镜 手 术 的 6 0220 0例 患 者 做 为对
照组 , 中, 3 其 男 4例 , 2 女 6例 , 龄 2 ~ 5岁 , 均 4 年 06 平 1岁 ; 程 5 病 个 月~ 5年 . 均 6年 , 次 手 术 5 3 平 首 2例 , 前 期 鼻 窦 手 术 史 8例 。 有
2 4 0 6 20
【 要 】目的 通 过 对 鼻 腔 外 侧 壁 的 观 察 、 量 , 摘 测 为鼻 内 窥 镜 手 术 提 供 解 剖 学 依 据 。方 法 在 于 颅 骨标 本 上 进 行 各 数据 测 量 并 将
测量 数 据 应 用 于 实 验 组 患 者 的 手 术 中 ,与对 照组 患 者 的有 效 治 愈 率 进 行 统计 学分 析 。 结 果 2组 患 者 的 有 效 治 愈 率 组 间 x 检 验 P O0 ,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结 论 测 量数 据 应 用 于 手 术 可 以 明显 提 高手 术 的有 效 治 愈 率 。 < .5 差
变 的 严 重 程 度 , 到 依 靠 鼻 腔 及 鼻 窦 自身 生 理 功 能 的 恢 复 来 达 治 愈 鼻 炎 、 窦 炎 和 鼻 息 肉 的 目 的 。手 术 的 关 键 是 保 留 正 常 的 鼻 解 剖 结 构 以 及 恢 复 正 常 的 生 理 功 能 , 窦 口 鼻 道 复 合 体 而

鼻内窥镜鼻窦手术

鼻内窥镜鼻窦手术

01
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概述
定义与背景
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是一种利用内窥镜技术进行的微创手术, 旨在清除鼻窦炎症、纠正鼻腔解剖变异、恢复鼻窦通气和引 流,从而达到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等鼻部疾病的目的。
内窥镜技术的引入为鼻窦手术提供了更直观、精确的操作方 式,使得手术创伤更小、恢复更快,成为现代鼻窦炎治疗的 重要方法之一。
并发症发生率
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的并发 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 高,对患者的影响较小。
患者体验与满意度调查
疼痛感受
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的疼痛感受 较轻,患者普遍能够接受。
手术时间
该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较短,减 少了患者的痛苦和不便。
术后恢复时间
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的术后恢复时间 较短,患者能够较快地恢复正常生 活和工作。
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
手术适应症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腔解剖变异等。
手术禁忌症
急性炎症期、严重高血压、心脏病等全身性疾病、鼻腔解剖变异严重等。
手术优点与风险
手术优点
微创、出血少、恢复快、复发率低等。
手术风险
损伤鼻腔结构、术后感染、复发等。
02
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的历史 与发展
早期鼻窦手术
鼻窦炎的手术治疗
手术器械的改进
同时,手术器械也不断改进,如电动切割器、激光器等新型设备的出现,使手术效果更好、创伤更小 。
现代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的推广
手术适应症的扩大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鼻内 窥镜鼻窦手术的适应症不断扩大,涵盖了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腔肿物等病变。
VS
规范化培训与普及
各大医院和医学中心纷纷开展鼻内窥镜鼻 窦手术培训,提高医生的技术水平,使这 项技术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应用解剖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应用解剖

侧 壁 的骨 性 结 构 构 成 、 泪囊 窝 与前 组 筛 窦 、 鼻 甲腋 的 解 剖 学 关 系 进 行 观 察 , 测 量 泪 囊 窝 内侧 壁 前 后 部 骨 质 厚 度 。 中 并
泪 囊 窝 内侧 壁 均 由上 颌 骨 额 突 与 泪 骨 组 成 。泪 囊 窝 中部 以 下 泪 骨 约 大 于 上 颌 骨 额 突 , 中部 以 上 相 反 。前 半
F u t e e d fa u tc d v r wi 8 sd s o re n h a s o d l a a e s( t 2 i e )we e s u id i c u i g t e s r c u e o n e l o a r 1s c h r t d e n l d n h tu t r fi n r wa 1 f1 c i a ma
(.四川省 凉 山州第一人 民 医院耳 鼻咽喉 科 6 5 0 ;.四川省 凉 山州卫 生校 解剖教研 室) 1 10 02
【 要】 目 的 摘
结果
为 鼻 内窥 镜 下 鼻 腔 泪 囊 吻 合 术 提 供 解 剖 学 指 导 头 的 泪 囊 窝 内 4 2 成
Reuls T h n rw alofl c i a o s a a e u o h r t l ori f m a il r b ne a a rm a one s t e i ne l a rm lf s a w s m d p f t e fon a p ton o x la y o nd lc i lb . The lw e l a rm a os a w a e t r t a t r t lpr t uson ofm a la y b e The r v r e wa r e f r o rha foflc i lf s sgr a e h n he fon a o r i xi r on . l e e s s t u o

鼻内窥镜技术在鼻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鼻内窥镜技术在鼻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鼻内窥镜技术在鼻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技术在鼻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在笔者所在医院鼻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鼻内窥镜技术治疗,就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术中出血量的多少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2.50%)明显高于对照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看,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在鼻科手术中,鼻内窥镜的应用价值高,可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具有安全、直观、微创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鼻科手术治疗中推广应用。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nasal endoscopy in nasal surgery and its application value.Method:80 cases with nasal surgery treated at the department of otorhinolaryngology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4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nasal endoscopy,and the treatment effect,adverse reaction and the amount of bleeding i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82.50%)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72.50%),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bleeding volu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From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had no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d.Conclusion:In the operation of nasal surgery,the application of nasal endoscope is of high value,and it can be widely exposed to surgical field.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safety,intuition,minimally invasive and less complication.It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nasal surgery.[Key words] Nasal surgery;Nasal endoscopy;Nasal disease;Application value近年來,鼻內窥镜技术是鼻科新技术之一,技术发展日益成熟,在神经外科、眼科和头颅外科均得到了良好的应用。

鼻内镜下鼻后神经的应用解剖研究

鼻内镜下鼻后神经的应用解剖研究
a n d p e io r s t e u m i n c i s i o n wa s ma d e l o n g i t u d i n a l l y i n t h e mi d d l e me a t u s lo a n g t h e t a i l a n d p o s t e i r o r a t t a c h me n t o f t h e mi d d l e t u r b i n a t e a p —
0 . 5 6 ) m m。结论 P N N分支较多 , 主要 进人下鼻 甲、 中鼻 甲及 鼻 中隔 , 与蝶 腭动脉 分支 的关 系较 密切 ; 手 术 中为保 证安全 、 完整地切断 P N N各分支 , 应 充分暴露蝶腭孔周 围骨面 。 【 关键词] 鼻后 神经; 蝶腭动脉 ; 蝶 腭孔 ; 解剖 ; 内镜 [ 中图分类号 ] R 7 6 5 [ 文献标识码 ] A
a l H o s p i t a l o fN i n g x i a Me d i c a l U n i v e  ̄ i t y , H n c h u a n 7 5 0 0 0 4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c o u r s e a n d b r a n c h e s o f t h e p o s t e i r o r n a s a l n e r v e( P N N)a f t e r l e a v i n g s p h e n o p l a a t i n e
医学杂志 2 0 1 7 年8 月第 3 鲞箜 塑
: 垒 & ! ! : ! !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