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天津市滨海新区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4孙权劝学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孙权劝学》导学案(通用5篇)

《孙权劝学》导学案(通用5篇)

《孙权劝学》导学案《孙权劝学》导学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而导学案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讨、优化发展。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孙权劝学》导学案,欢迎大家阅读和分享。

《孙权劝学》导学案篇1【学习导言】《孙权劝学》这篇文章短小精悍,内容简单易懂,主要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与之“结友”的佳话。

本文人物形象生动饱满,把大道理融入小故事中去,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情况及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

2、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3、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4、认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树立学无止境,开卷有益的终身学习观点。

【学习重、难点】1、积累文言知识。

2、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3、在学习的过程中懂得“人生需要在学习中不断进步”的道理。

【学习方法】朗读、讨论交流、合作学习【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任选下面方法导入)A、你知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这个成语出自谁的口吗?你可知道他曾经因为学识浅薄被称为吴下阿蒙吗?是谁让他变成一位博学多识的人呢?B、三国时期吴国有位杰出的将领,名叫吕蒙。

他曾厌倦学习,但在孙权的劝说下,广泛涉猎史籍兵书,后来,帮助周瑜大败曹军于赤壁,还领兵打败关羽,占领荆州。

你想知道他的读书经历吗?C、在《伤仲永》这篇文章中,方仲永这位神童因为没有接受教育,而泯然众人;我们知道牛顿、爱因斯坦少年时代也因为鲁笨甚至被勒令退学。

丑小鸭能否变成白天鹅? “勤奋出天才”有没有道理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因为读书,达到了让人刮目相待的地步,你想知道这个故事吗?D、“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

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

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

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

天津市滨海新区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孙权劝学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天津市滨海新区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孙权劝学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或:有人,不定代词.
故:旧、以前的.
遂:于是、就.
安:怎么,难道.
划:筹划.
(1) 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翻译:看待,您应当去拜访他.”(鲁肃)就去拜访吕蒙.酒过三巡,吕蒙问鲁肃:“您受到重任,与蜀汉的关羽为邻对峙,您将用什么办法来防止不测的发生?
(2)吾不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知也.
东吴大帝孙权,三国时期政治家。生于光和五年(公元182年),生于徐州下邳(今江苏邳州),卒于太元二年(公元252年)。传说是中国兵法家孙武二十二世后裔。生来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颐大口。形貌奇伟异于常人。自幼文武双全,早年随父兄征战天下。善骑射,年轻时常常乘马射虎,胆略超群。曹操曾称赞道:生子当如孙仲谋。
详 略 较详
(侧面描写)
反思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用文下注释独立译文。小组交流,解决疑难,老师视情况点拨。细读语言描写,体会概括人物性格,学习侧面描写、详略安排,精当剪裁。
吕蒙(178年-220年),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东南)人,东汉末年名将。由于为虎威将军,故亦称吕虎威。吕蒙出身贫苦,少年时未曾受教育,其姊夫邓当是孙策部下。吕蒙后来受到孙策的赏识,从而踏上军人路途。吕蒙一方面屡立战功,另一方面在壮年时受到主公孙权启发,努力修习经典,遍读群书,逐渐蜕变成一位具战略眼光、智勇双全的将领。吕蒙发愤勤学的事迹,成为了中国古代将勤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与其有关的成语有“士别三日,刮目相看”、“非复吴下阿蒙”等。
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天津市滨海新区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孙权劝学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天津市滨海新区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孙权劝学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天津市滨海新区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孙权劝学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天津市滨海新区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孙权劝学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天津市滨海新区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孙权劝学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4孙权劝学教学目标1。

利用课文注释读懂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和中心。

3。

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重点利用课文注释读懂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难点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集体备课内容知识链接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县永康)人,东汉末年东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为东吴策划天下大势,在周瑜去世后接掌前线军事,力主与刘备势力联合对抗曹操。

鲁肃是继周瑜之后吴国最重要的名臣名将,建安二十二年去世,年仅46 岁.东吴大帝孙权,三国时期政治家。

生于光和五年(公元182年),生于徐州下邳(今江苏邳州),卒于太元二年(公元252年)。

传说是中国兵法家孙武二十二世后裔.生来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颐大口.形貌奇伟异于常人。

自幼文武双全,早年随父兄征战天下.善骑射,年轻时常常乘马射虎,胆略超群。

曹操曾称赞道:生子当如孙仲谋。

吕蒙(178年-220年),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东南)人,东汉末年名将。

由于为虎威将军,故亦称吕虎威。

吕蒙出身贫苦,少年时未曾受教育,其姊夫邓当是孙策部下.吕蒙后来受到孙策的赏识,从而踏上军人路途.吕蒙一方面屡立战功,另一方面在壮年时受到主公孙权启发,努力修习经典,遍读群书,逐渐蜕变成一位具战略眼光、智勇双全的将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无答案)第4课《孙权劝学》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无答案)第4课《孙权劝学》

第4课《孙权劝学》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及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5、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6、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学习重难点:1、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3、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勤学过程:一、简介作者作品,了解主要人物。

二、字词梳理:1.阅读文言文要注音字的读音,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2.①卿()②涉()③邪()④孰()⑤遂()⑥岂()3.2.依据课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见.()往事耳。

卿言多..()为博士邪!但.()当涉猎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3.解释下列句中词语的古今义。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b、但当涉猎博士: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但: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_c、见往事耳d、既更刮目相待见:古义今义更:古义__________今义4、成语解释并造句吴下阿蒙:刮目相待:5、翻译下列句子。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c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d“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6、译一译:尝试用现代汉语口头翻译课文三、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孙权劝学》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孙权劝学》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孙权劝学》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与课文相关的作品及人物。

2、学会使用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学习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3、理解课文的内容并有自己的感悟,体会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习重点学会理解文言词语,掌握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学习难点掌握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学习过程一、情景导入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人:吕蒙,他是三国时期吴国一员大将。

他没有读过书,是什么使他从一介武夫成为一名有勇有谋的将军?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故事《孙权劝学》。

(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1.给下面的生字注音。

卿( ) 岂( ) 邪( )孰( ) 遂( ) 更( )2.简介《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_________,,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3.简介司马光。

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北宋_________家、 __________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三、初读感知1.听配乐范读后,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扮演文中的角色,模拟人物的语气进行对话,讨论每个角色应该运用什么神态、语气、语调、语速,读出什么情感,以符合人物身份,谈完试读。

朗读提示:(1)揣摩体会孙权是怎样劝学的。

①“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由“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可知孙权当时表现出怎样的神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孙权劝学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孙权劝学教案新人教版

4孙权劝学课题孙权劝学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作者及作品。

3.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1。

朗读课文,翻译课文。

2。

揣摩文中的对话描写在刻画人物和组材方面的作用.3.理解文章的内容,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励学生热爱学习,养成终生学习的好习惯。

课前预习作品简介《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通史,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

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长于描写战争。

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写作背景本文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文章所叙故事发生于三国之初。

孙权大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军队后,不久病死于江陵.鲁肃接替周瑜成为孙权的谋佐,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共拒曹操,刘备很快取得益州,形成曹、刘、孙三方鼎峙的局面.孙权劝吕蒙注意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读准字音卿.(qīnɡ)邪.(yé)涉猎..(shè liè)岂.(qǐ)遂.(suì)孰.若(shú)重点实词卿.今当涂..掌事: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相当于“你”,这里指吕蒙。

当涂,当道、当权。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事情.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

及鲁肃过.寻阳:经过。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另,另外。

人教版(2016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单元第4课《孙权劝学》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2016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单元第4课《孙权劝学》导学案(无答案)

《孙权劝学》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2、掌握文中涉及的“辞、乃、孤”等常用文言实词、虚词。

3、懂得学无止境学习有益于增长人的才干的道理。

学法指导:在反复诵读中体验故事情节、人物个性。

【导读指导】一、有关文中人物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

字子敬,临淮东城人。

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

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

周瑜死后,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

吕蒙:(178-219),字子命,三国时吴国名将。

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甚快。

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占领荆洲。

不久病故。

孙权:(182-252)即吴大帝。

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字仲谋,吴郡富春人。

208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

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

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今台湾),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

二、有关《资治通鉴》的信息:《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对史料取舍慎重,考证详密。

其中像《赤壁之战》、《淝水之战》都成为历史散文的名篇。

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课前预习:一、文学常识:《资治通鉴》是主持编纂的一部,记载了从到共1362年间的史事。

作者______,字,陕州夏县人,(朝代)家家。

二、朗读课文1.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得通顺,读音准确,停顿正确。

2、小组互读,检查朗读情况。

【组内竞赛:组长指名朗读,组内评选优秀诵读者】3.根据提示,读出下面句子的正确语气。

提示:(A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B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

强调学的目的,有责怪的语气。

)C "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孙权劝学》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孙权劝学》教案

4.孙权劝学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资治通鉴》,了解文中人物。

2.掌握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把握内容。

3.学习名人治学精神,从故事中获得启示,认识学习对健全人格的重要性,认识开卷有益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1.揣摩语言,读出语气语调,赏析人物。

2.从人物和故事中获得启示,感悟道理。

学情分析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文言文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也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解读能力,本课篇幅短小,且内容不难,因此,本课主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

在分组预习中学生通过参看课文注释、查阅工具书、合作探讨掌握字词、疏通文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点拨、启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自主学习。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出类拔萃的历史人物灿若星辰,他们或以超凡的能力,或以崇高的品格,或以良好的习惯和治学方法,在历史发展的道路上站成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三国时期的几位历史人物。

我们来一起学习《孙权劝学》。

一、简介作者作品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

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二、初读――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出层次1.自由朗读文言文学习贵在朗读,从读中理解课文,读出语言的味道。

请用两分钟时间大声朗读课文。

2.单读评价请一位同学来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其他同学听读完后给予评价。

出示读音。

3.范读比较音准,节奏准,语气,层次清。

4.读出层次要想读出层次需要理清情节。

概括情节:根据人物的活动确定情节,各用两个字概括主要情节。

劝学——就学——论议——结友(板书人物情节)人物情节特点孙权劝学关心下属,严格要求语重心长,善劝好学吕蒙就学知错就改,小有所成鲁肃赞学性格爽朗,敬才爱才分组分层次读课文三、译读――理解词语,读懂句意1.根据注解,独立翻译3-5分钟2.出示重点,质疑问难 7-10分钟一词多义的词: 大:表示程度,非常;年长。

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学习目标】.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学习重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的内容和主旨。

【学习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合作学习(一)预习导航、查找资料: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2、你在预习中遇到了哪些问题,请写在下面空白处。

结合下注释,运用工具书读,疏通文意,写下不懂的词或句子。

3、预习反馈:小组间互查预习情况。

我们刚才跟唱的这首歌曲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读过原著的同学请举手,这么多啊,那我考考大家。

猜猜看这两位英雄人物是谁?简单翻译一下,讲述一下相关的故事。

(二)导入新:猜猜看:他是谁?术甚爱之,常叹曰:“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操以鞭指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建安十八年,曹操率领四十万大军进攻濡须口,孙权率兵七万抵抗月余,曹操与孙权相持于濡须,攻而不能破,远远的见对面吴军阵容整肃,将士严明,孙权英武异常,深为羡慕。

谁还知道有关孙权的故事。

今天我们再了解一个孙权劝学的故事。

首先(三)检查预习,请看导学案上的三个题,哪位同学板书答案?来我们一起订正答案。

请相邻同学互换用红笔批阅。

、《资治通鉴》是________主持编纂的一部______体通史,记载了从______到______共_____年的史事。

2、司马光(名)是北宋(时)_____家、______家(评)。

3、请归纳本文两个成语:比喻人学识尚浅:________用新的眼光来看待:________同学们预习得非常充分,下面进行(四)多层次朗读,首先明确要求(齐读):先看第一层一、读准字音,读明节奏。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孙权劝学导学案部编版(1)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孙权劝学导学案部编版(1)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学位的最高一级。
(2)但当涉猎
古:只,只是。
今:转折连词 ,但是。
(3)见往事耳
古:历史。
今:过去的事。
(4)士别三日
古:几天,这里指“少 ”。
今:确数。
4.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语气词,表反问。
5.一词多义。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给下面的生字注音
卿(qīng)岂(qǐ)邪(yé)
孰(shú)遂(suì)更(gēng)
2.解释下面的 成语。
吴下阿蒙:吴下指吴县,今江苏苏州;阿蒙,吕蒙的小名,比喻人学识尚浅。
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3.作者链接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世称涑水先生。谥号文正,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政治上他反对王安石的新政,力主祖宗之法不可变。作为史学家,他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4. 作品介绍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注意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孤/岂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教学反思
(1)当:当涂掌事(掌管,主持)
但当涉猎(应当)
(2)见: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6.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4 孙权劝学(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4 孙权劝学(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4 孙权劝学一、学习目标1、了解与课文相关的作品及人物2、学会使用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重点)3、掌握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难点)4、理解课文的内容并有自己的感悟二、学习过程【自主预习】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2)但.()当涉猎(3)见.()往事耳(4)自以为..()大有所益(5)及.()鲁肃过寻阳(6)即更.()刮目相待(7)蒙乃.()始就学(8)权谓.()吕蒙曰2.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3.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博士: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2)见往事耳往事: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3)但当涉猎但: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4)孰若孤孤: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4.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并分别用成语造句。

①比喻人学识尚浅。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翻译下列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卿言多务,孰若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即更刮目相待。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导学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导学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导学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学习重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学习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学习时间】3课时【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

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

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

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

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后来果然大有长进。

这个出自我国一部著名的史学著作,大家知道是什么吗?——《资治通鉴》二、作家作品《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历时十九年完成,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长于描写战争。

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谥文正。

三、预习设计1、请默写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一诗。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2、按课文填空⑴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⑵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⑷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3、根据理解填空⑴《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⑵《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由现实转入梦境,表现作者对朝廷统治者的统治隐隐担忧和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的诗句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4、文学常识填空《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这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天津市宁河区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4孙权劝学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天津市宁河区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4孙权劝学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孙权劝学》【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成语;2.运用多种方式读课文,理解文意,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想象人物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把握人物形象;3.联系生活,让学生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1.积累文言词语;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2.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学习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学习过程】一、预习交流活动一:我出彩:读写字词。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涉.猎()孰.()遂.()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易读错或易写错的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解释下列词语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2、蒙辞.以军中多务3、治.经为博士邪4、但当涉.猎5、见.往事耳6、蒙乃.使就学7、卿今者才略.. 8、即更刮.目相看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不懂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汇报检查①学生汇报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集体学习巩固;②学生代表听写预习的生字读音;③老师检查词语解释的背诵。

活动二:预习材料交流。

1、简介作家作品2、简介时代背景3、小组汇总,老师总结要点二、合作学习【活动一】引导学生阅读步骤1 录音播放配乐朗诵,学生体会朗读的停顿、节奏及感情;步骤2 学生根据录音自己练习朗读,注意把握节奏和感情;步骤3 学生选取自己的段落进行朗读展示。

【活动二】整体感知步骤1 朗读课文,结合重点字词,翻译课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为博...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孙权曰:“孤.岂欲卿治经士邪!但...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K12学习】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人教版

【K12学习】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导学案人教版【学习目标】.了解与课文相关的作品及人物。

2.学会使用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学习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3.理解课文的内容并有自己的感悟,体会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4.感受人物的说话技巧。

【学习重点】学会理解文言词语,掌握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学习难点】掌握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自主学习】一、阅读课文,借助词典等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了解课文内容。

二、有关文中人物孙权:(182-252)即吴大帝。

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字仲谋,吴郡富春人。

208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

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

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今台湾),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

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

字子敬,临淮东城人。

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

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

周瑜死后,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

吕蒙:(178-219),三国时吴国名将,字子命。

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甚快。

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占领荆洲。

不久病故。

三、完成练习.注音:卿()邪()涉()猎()孰()遂()2、解释词语:多务:治经:博士:往事:若:见事:3、《孙权劝学》选自,它是北宋(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

四、读一读,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得通顺,读音准确,停顿正确,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提示:A"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

强调学的目的,有责怪的语气。

)c"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

否定吕蒙托辞的理由。

要重读强调。

)D"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惊讶赞叹的语气)E"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句,带有自豪的语气。

)【合作探究学习】一、填空、本文选自,它是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2、司马光,字君实,山西夏县人,北宋家、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第4课《孙权劝学》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第4课《孙权劝学》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第4课《孙权劝学》导学案4.孙权劝学编写:张恒利[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揣摩想像人物当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活动,学习其写法。

3.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 自主预读 ]1.本文选自,这本书是朝的著名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到共1362年间的史事。

2.给加点的字注音①孤岂欲卿.()②治经为博士邪.()③孰.若孤()④肃遂.拜蒙母()3.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辨析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①见.往事耳古义:②孙权告诉吕蒙哪两种读书方法?其目的分别是什么?③“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鲁肃怎样的感情?④“士别三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吕蒙怎样的心境?活动二探究人物内心品读课文,思考问题:8.“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有什么作用?9.吕蒙的变化给你什么启示?活动三爱写作展才华10.假如,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后不久,又去拜见了孙权,他会怎样向孙权叙说他的见闻与感受呢?请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

[ 书声琅琅 ]◎美文赏读师旷论学圈点批注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人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任末好学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

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克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

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其勤学,更以静衣易之。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王冕好学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垄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则默记。

暮归,忘其牛。

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孙权劝学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孙权劝学导学案无答案

4孙权劝学
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
集体备课内容
联合对抗曹操。

鲁肃是继周瑜之后吴国最重要

,逐渐蜕变成一位具战略眼光、智勇双全的将领。

吕蒙发愤勤学
与其有关的成语有“士别三日,
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结合工具书,掌握字词,初步疏通文意。

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蒙问鲁肃:
翻译:我不知道您的才能已经达到了这样的高度)吕子明的学问好
明了鲁肃是一个不(以旧眼光待人)的人
性格:关心下属
(侧面描写)。

人教版七年级(2016部编版)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2016部编版)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导学案(无答案)

所擒。此文中提到的人物在我国的一部长篇古典章回体小
说中出现,它是《
》,作者是
请同学们利用
课余时间阅读此书。
续助反思 (我收获新知)源自3/7人教版七年级(2016 部编版)下册语文第 4 课《孙权劝学》导学案(无答案)
课题
4.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主备
审核
班级
姓名
时间
助学 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理解文章内容,背诵课文,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过程和方法目标:反复朗读课文,品味文章用对话来刻画人物、剪裁内容的表达 效果。
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联系生活实际,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重点 联系生活实际,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难点 反复朗读课文,品味文章用对话来刻画人物、剪裁内容的表达效果。
学习过程
学(教) 记录
4/7
人教版七年级(2016 部编版)下册语文第 4 课《孙权劝学》导学案(无答案)
) 2/7
人教版七年级(2016 部编版)下册语文第 4 课《孙权劝学》导学案(无答案)
【吴下阿蒙】 :
3、解释下面的多义词
乃:乃不知有汉(
) 见:见渔人(

蒙乃始就学(

见往事耳(

4、写出下列加粗词语意思,其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
A.但当涉猎 (
)
门当户对 (
)
B. 自以为大有所益 (
)
多多益善 (
)
C. 见往事耳
(
)
往事不堪回首 (
)
D. 卿今者才略
(
)
卿今当涂掌事 (
)
【共助反馈】(我能够达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孙权劝学
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
集体备课内
联合对抗曹操。

鲁肃是继周瑜之后吴国最重要的名臣名将,建安二十二年去世,年仅

启发,努力修习经典,遍读群书,逐渐蜕变成一位具战略眼光、智勇双全的将领。

吕蒙发愤勤学
与其有关的成语有“士别三日,
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结合工具
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蒙问鲁肃:
翻译:我不知道您的才能已经达到了这样的高度
)吕
明了鲁肃是一个不(以旧眼光待人)的人

(侧面描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