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客家民系界定的族源

合集下载

客家人的来源和历史发展

客家人的来源和历史发展

客家人的来源和历史发展汉族,作为中国的主体民族,其后代子孙遍布世界各地,而在这个族内,还有着各种分支,不同的民系,比如居长江以北除山西以外的北方民系,居江浙沪皖的吴越民系,居陕西中部的关中民系等等,而在这其中,有一个很独特的民系——客家民系,它是八大民系中唯独不以地域命名的民系,同样也是最先被冠以“民系”称呼的汉族分支。

说到“客”一词,不免想到那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客”一词,在汉语中最早是对来访者的敬称,后来也被用于称呼旅居他乡的人。

在魏晋时期,官府为了保证士族地主的利益,曾颁布一种给客制度,将那些依附在地主豪绅门下充当佃农的流民称之为“衣食客”“佃客”,这些衣食客、佃客没有自己独立的户籍,统一标注在地主家,史称“注家籍”。

到唐宋朝时期,官府录入户籍时会依据有无田产将人口分为“主户”和“客户”,客户则是那些无田产的。

而在明清时期,为了和土著居民加以区分,那些寄居本地的外地人都被称为“客籍”,就像如今那些去离开家乡去外地工作的人一样,只有个暂住的身份。

与“主”相对的“客”总是有种外来的感觉,像是一个四处漂泊,不断找寻自己的避风港的旅人,而客家这个种群就是这般,千百年来不断迁徙,只为找寻最终的安身所。

有人说: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还有人说:哪里有阳光,哪里就有客家人,哪里有一片土,客家人就在哪里聚族而居,艰苦创业,繁衍后代。

客家源于生活在广东潮州一带闽南人对来自闽粤赣边大本营地区迁至广东东南沿海一带那一部分人的总称,由于闽南人来的早,相应的把外来者和后来者称之为“客人”,在明朝中后期,我国自北而南的人口迁移高潮已经结束,闽海人,广府人等基本定居下来,但是客家人还处在动荡不安的迁移中,所以这个族群在当时人的眼中一直是“客”,时时为客,处处为客。

那么客家人起源于哪儿呢?对于客家人的起源也是众说纷纭,主要有“客家中原说”和“客家土著说”。

“客家中原说”认为,客家的主体构成主要是来自中原地区的移民。

客家人的来源与分布

客家人的来源与分布

客家人的来源与分布客家人的来源与分布何谓“客家”“客家”是汉族民系其中一支的名称。

这支称为'客家'的民系,是南迁汉人,在唐末至明中叶聚集于闽、粤、赣连结地区,经过与当地畲瑶等土著居民融合而成的,具有有别于汉族其他民系的独特的方言、文化和特性的一个汉族民系。

它以汉人为主体,同时包合经融合有'客化'的畲瑶等少数民族。

客家民系是以汉人为主体的,其文化的主要特征及表现出继承中原汉族文化,所以应肯定为汉族的一个支系。

但是这支民系不是纯汉族血统,其文化也不是纯中原汉文化,所以作为一个群体,其成员就应该包含相互融合,享有共同文化特征的不同民族的成员。

因此,'客家'是一个汉族民系的称谓,但并非种族概念,而是文化概念。

何谓客家先民客家先民,是在客家民系形成之前,生活在民系形成地区的客家人的祖先。

客家先民,概言之,本应该就是客家人的祖先,但情况比较复杂。

客家人的祖先除当地'客化'的少数民族之外,都是南迁汉民,但南迁汉人中,不少在辗转大江南北数百年之久,数代之后才迁入闽粤赣客家民系形成的地区,进入客家形成区的南迁汉人有的已经不是离开中原的第一代,甚至不是第二代、第三代……,他们有的定居于别的民系形成区,成为其他民系的成员。

所以如果把客家人的祖先统称为客家先民,那?quot;客家先民'这一称谓就没有特殊内含,或说概念杂乱,因此必须用时空加以限制。

时间就是民系形成之前,空间是在客家民系的形成区。

也就是直接产生客家的祖先,方称客家先民。

何谓客家人客家人,是客家民系的成员。

凡是有客家血统、客家文化素质和客家认同意识三项条件中的任何两项条件的人,便是客家人。

客家血统,不要误认为就是汉族血统。

因为客家民系虽然是汉族的一支,但它是以汉族为主体,同时包容了'客化'的畲瑶等少数民族。

也就是说,客家民系是汉族客家先民(主体)与非汉族客家先民(即客家民系孕育时期居住孕育区的畲瑶等少数民族)共同孕育的。

客家人起源

客家人起源

客家人起源客家先民大多原是中原汉人,且以望族居多,,由于战乱、饥荒和政府奖惩及政权更换的原因,辗转南迁,自秦汉以来,历经千年历史先后扩展到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湖南、台湾等省以及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世界上已有一亿以上的客家人。

客家先民自中原迁居南方,总计大迁移五次。

秦汉之间,赵佗自立为南越王。

汉武帝发兵南下平定南越,然后在秦代南疆三郡的基础上设置了九郡,其中就有闽中郡。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群雄割据,战乱频繁,烽火连天。

居住在黄河流域的大批汉族民众,纷纷往南迁移,正所谓“群雄争中土,黎庶走南疆”。

三国时,曹魏曾采用招致边民内迁的政策,延至西晋。

建武年间,晋元帝率臣民南渡,即“永嘉之乱,衣冠南渡”。

从汉末至东晋,中原汉人南迁长江流域,这是第一次大迁移。

东晋时期,长江流域战火纷飞,汉族民众又继续向南迁移。

罗香林教授《客家源流考》称:“迄晋武帝统一中国,以见及三国割据的由来,而尽罢州郡兵权,边州因而空虚。

会八王相继作乱,国力因而削弱,边区内徙的部族,便得相继乘机而起,于中国内陆的一部分,建立他们的割据政权。

晋代的中央政府,不得已也迁到建康,就是现在的南京,内陆的人民有迁移力量的,或有迁移的机会的,都相率南迁,当时称为'流人’。

”当时,江西赣南,福建闽西,及广东粤东、粤北这一三角地带,(现今这一带还是客家人的主要聚集地),地处东南海滨,局面较为稳定,因此南迁的中原民众一批一批涌来,沿武夷山南下或由赣南到汀州、宁化的石壁寨(现名石碧村,为国内外公认的客家发源祖地,也就是说,客家人作为汉族的一个民系,是在这里开始真正地形成,关于客家祖地,江西及广东地一些客家研究专家认为应是江西赣南石城县的葛藤村,客家起源的传说就是发生在葛藤村,本人对于这一点倒认为没有什么差距,实际上宁化的石碧村和江西的石城只相距40余公里,从地理学上来说这一距离基本上可以突略,呵呵,不过我是江西石城人,有偏袒之嫌了)一带,然后继续移迁汀州郡各属地;一部分则由赣北向赣南散居各邑。

赣南客家文化的历史源流

赣南客家文化的历史源流

追溯客家的来源要从客家先民的入迁开始考据。据客家研究专家罗香林先生在《客家研究导论》和《客家源流考》中介绍,客家先民由中原迁往南方,以及迁南方之后,又再度播迁扩散,其大规模的迁徙有五次,并在迁徙过程中逐渐形成客家民系。
第一次大迁徙,起因于从东汉后期至西晋的“五胡”乱华和八王之乱;
客家人迁居南洋群岛和南北美洲,主要发生在第三、第四、第五次大迁徙的过程中。到到了明末清初,有更多的客家人赴海外经营垦殖业,开辟埠头。当时南洋各地,遍布客家侨民。后因太平天国失败,黑旗军覆灭,粤西土客械斗而走避海外的,也为数甚多。这些客家先民在自北往南的迁徙—侨居—再迁徙—再侨居的过程中,一面竭力保持和发扬中原旧有文化,一面努力适应南方新环境、创造新经验、培育自己的新文化,而形成了一支不同于汉族,又别于当地民族的具有独特文化特征的,新的人文共同体—客家。
赣南这片红土孕育了不少客家英才。如江南第一宰相钟绍京、盛唐诗人綦母潜、北宋名医陈恕、宋代诗人曾几、散文家魏禧、书画家徐思庄和罗牧、孙中山先生的先祖孙俐以及近代经济学家郭大力等。在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赣南客家人民为争取翻身解放,献出了几十万人的生命,也产生出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将军,如古柏、萧华等等,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产生了54名将军的兴国县,素有“将军之乡”的称谓。如今“京九”铁路正从赣南客家腹地贯穿而过,与“京九”分叉平衡的105等几条国道也以日渐一新的面貌坦露在客家地域。赣南客家,正以崭新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
2、赣南客家人还创造出了兴国山歌、赣南采茶戏等文化艺术。兴国山歌最早起源于兴国及与之相邻的泰和、万安、宁都、于都、赣县等地。这一地域位于赣江上游,是客家先民从中原南迁抵达赣南的第一站。客家先民在当地从事艰难卓绝的开发劳动之际,运用曾在中原广泛流传的民歌形式来抒发自己的感慨、情怀和苦衷。在漫长的历史中,这种中原文化形式。据有关资料和客家先民南迁的路线以及兴国地区流行罗隐秀才抄歌本的民间传说分析,可以初步推断:兴国客家山歌实为中国客家山歌之祖,早在唐末就已经产生并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迄今在赣南客家人中仍是男女老少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赣南采茶戏源于安远、于都、信丰、石城等县的采茶歌,后与明清之际闽粤客家人回迁赣南带来的采茶灯相结合,辅以茶篮、纸扇,遂发展成具载歌载舞特点,以客家方言道白的民间艺术。盛行于赣南各县,其传统剧目《茶童戏主》曾拍成电影。其他还有东河戏、宁都道情等民间艺术也是赣南客家文化的艺术奇葩之一。

客家文化:专题一客家渊源

客家文化:专题一客家渊源

• 客家方言 • 综述 • 客家方言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在粤 东叫客话、客家话、广东话(正因为客家话在粤 东也叫广东话,所以四川才称土广东话);四川 叫土广东话,却鲜见‘土广东人’的说法,客家 人直接被叫做‘广东人’。闽、赣迁川的,同样 以‘广东人’自称。在粤桂交区叫涯话、麻介话、 新民话。在浙江叫‘汀州腔’(因浙江客家祖籍 福建省汀州府)。通称客家话,这是自称和他称 的合一。
• •
客家的形成 目前的主要观点有:五代宋初;宋明时期;明代中叶以后;清代中叶以 后。 一般认为在南宋时客家群体分化成为汉族的一个支系,初具规模。 到明代中期,已经人数众多,成为一大社会势力,及至清代,客家人的自我 意识更为增强,在社会舞台上表现很是积极、主动。客家在南宋时期形成的 主要依据是什么? ⑴客方言的形成。这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重要标志。 据多方面的研究表明,客家方言最迟在南宋时已形成。 南迁的移民保留 了部分中原故乡的乡音,而留在中原的百姓则保留了另一部分古中原音,并 不见得现在的北方语言已经完全不存在古汉语因素。闽语诸支系,存在一部 分较为明显的江南古腔调(古吴语)和三国两晋中原语表达法;粤语方言, 存在一部分较为明显的秦汉交广古腔调和宋元中原语表达法;客家方言的发 音,继承了较多隋唐两宋时的中原语腔调。粤语对南北语都有继承,因此与 闽语、客家都有相近之处。 ⑵相当的人口规模。人口是民族、民系的载 体,没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就无所谓民族、民系。对客家人口的历史估量, 难以用统计数字表示,但可从客家集中区的县治数量作分析。 ⑶共同的 地理环境。赣闽粤三省交界地区为多山密林地区,交通闭塞,交往困难,十 分有利于客家民系的形成。
• 客家源流 • 综述 • 客家城市——河源 • 目前关于客家渊源的看法主要有2种: (1)北方南迁汉人发展演变而来; (2)北方南 迁汉人融合南方土著发展演变而来; 在一般 人看来,客家人是移民,是北方汉人南迁移民的 一支,在漫长岁月里,筚路蓝缕,颠沛流离,历 尽艰辛,不断融合当地原住居民而形成、演变和 发展起来的拥有数千万人口的大民系。

汉族支系:客家人的起源

汉族支系:客家人的起源

汉族支系:客家人的起源客家,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

聚居在广东梅州、河源、惠阳等县江西、四川、广西、湖南、台湾、海南、福建部分地区,分布约120馀县。

先世居黄河流域,西晋末年(4世纪初)、唐代后期(9世纪末)因战乱大批南下。

1270年代南宋灭亡后又迁至赣、闽、粤等地。

自称「客家」或「来人」,以区别於本地人。

客家话是汉语方言之一,保留较多古汉语音韵。

山歌别具风格。

客家人在聚居地区保持自己习俗传统,妇女均天足,参加劳动生产,不受封建陋习约束,勇於进取。

近代,太平天国之乱失败后,不少客家人被迫分散在更广阔的地区,有的转徙台湾、香港,或侨居南洋一带。

客家的起源存在多种说法,主要的有客家中原说和客家混血说。

客家中原说认为客家主体构成为来自中原的移民,而客家土著说则认为“客家共同体,是南迁汉人与闽粤赣三角地区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后产生的共同体,其主体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古越族人民,而不是少数流落于这一地区的中原人”。

从两宋开始,中原汉民大举南迁,经赣南、闽西到达梅州,最终形成相对成熟的、具有很强稳定性的客家民系。

此后,客家人又以梅州为基地,大量外迁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客家三州”为嘉应州、赣州、汀州。

目前关于客家渊源的看法主要有三种:(1)北方南迁汉人发展演变而来;(2)北方南迁汉人融合南方土著发展演变而来;(3)南方土著融合北方南迁汉人发展演变而来。

在一般人看来,客家人是移民,是北方汉人南迁移民的一支,在漫长岁月里,筚路蓝缕,颠沛流离,历尽艰辛,不断融合当地原住居民而形成、演变和发展起来的拥有数千万人口的大民系。

1.根源客家人之根在汉族。

客家人之源,传统的观点认为是在河洛,所谓河洛,指的是黄河、洛河。

广义上的河洛就是黄河中游、洛河流域这一广阔的区域。

狭义的河洛就是洛阳。

“根在河洛”的依据有三:①家谱记载,很多客家族谱都记载先祖居住于河洛。

②泰山石敢当的传说。

中国民族民俗:客家人简介

中国民族民俗:客家人简介

围龙屋
土楼
客家文化
(二)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头创作,它继承了《诗经》十五国风的优良传统
风格,受到唐诗律绝的重大影响,同时又吸取了南方各地民歌的优秀成分。 客家山歌直接取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之中,无论是生活劳动、风光景物、 传统风俗等等,都可以成为山歌的题材,其中反映客家男女的真挚爱情的情 歌在客家山歌中占的篇幅最多。
客家人分布图
客家人分布图
客家概述
(三)客家历史 有关客家人的迁徙,1930年代的客学大师罗香林为代表的研究学者认为,客
属民系自晋朝以来,一共经历了五次大规模的迁徙,并在这五次迁徙过程中繁衍 发展而来。
这五次大迁徙的大致过程是:第一次在两晋时期,大批中原人举族南迁至长 江流域; 第二次始于唐代,大批北方汉民为躲避安史之乱,迁往相对安宁的赣 闽粤地区,成为第一批客家先民; 第三次在两宋时期,北方民族入侵,一批批 汉民迁往赣闽粤地区,与当地畲、瑶等少数民族逐渐交融,最终形成客家民 系; 第四次是清朝末年,赣南由于满族统治者的蹂躏以及瘟疫发生,人口锐减, 加之闽西和粤东人口膨胀,清政府通令沿海居民向内地挤压,一部分客家人又回 迁赣南,另有一部分迁往四川; 第五次在近代,不少客家人从粤东闽西一带迁 往沿海,有的则移居海外。
客家人
客家人
客家概述
(二)客家人地域分布 从西晋开始,中原汉族居民大举南迁,抵达粤赣闽三地交界处,与当地土
著居民杂处,经过千年演化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客家民系。 此后,客家人又以梅州为基地,大量外迁到华南各省乃至世界各地。客家
四州为梅州、赣州、汀州、惠州。福建宁化石壁是客家传说民系形成的中心地 域,石壁被成称为“客家祖地”。
中国民族民俗
客家人简介
课件提纲

客家人的祖先是哪里人

客家人的祖先是哪里人

客家人的祖先是哪里人
客家祖先是原籍为河南地区的中原汉族。

客家民系是自秦朝至今在南方地区已有两千多年居住历史的重要群体,是广东、福建和江西等省份本地主要族群。

客家,又称为客家民系,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现聚居在广东、江西、四川、广西、湖南、台湾、海南、福建,香港部分地区。

客家人的祖先源始于秦征岭南融百越时期,历魏晋南北朝、唐宋,由于战乱等原因,他们逐步往江南、再往闽、粤、赣边,与畲峒民族融合,最迟在宋明已形成相对稳定的客家族群——客家人。

清代初年客家人从以梅州为中心的闽粤边区,又往南方各省乃至东南亚以及世界各地迁徙,并最终成为汉民族中一支遍布全球且人文特异的重要民系族群。

据有关学者估计,全世界约有二千万客家人,其中约一千万人分布在中国大陆的广东、江西、福建、广西、四川、湖南、海南、浙江等。

约100万人分布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约500万人分布在除中国外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越南、美国、秘鲁、毛里求斯等80余个国家和地区。

在一般人看来,客家人是移民,是北方汉人南迁移民的一支,但是在漫长岁月里,客家人颠沛流离,历尽艰辛,不断融合当地原住居民,并演变和发展成拥有数千万人口的大民系。

客家人渊源

客家人渊源

客家人渊源所谓客家人,是指原籍中原的汉族,历经五次的大规模南迁,在南方各省形成的具有独特风貌的客家民系。

客家民系是中华汉民族八大民系中重要的一个支系。

据考证,客家人的先民,有过5次大规模的南迁:第一次南迁是在公元317—879年间。

东晋怀帝妥朝时,由于西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形成对汉民族影响深远的“五胡乱华”之局,中原地区的不少官员和平民,纷纷随着渡过黄河南下。

当时,为了避难,一部分中原居民辗转迁入闽粤赣边区。

稍后,由于南北对峙,又有近百万中原人民南迁至长江中游两岸。

其中一部分人口流入赣南,一部分经宁都、石城进入闽粤地区。

为了避免和原户籍者发生混淆,便把这些新来的户籍称为“客”。

这是“客”字第一次在中华民族上出现。

第二次南迁是在唐末黄巢起义时期。

先是唐代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巨大灾难,迫使大量中原汉人南逃。

唐末黄巢起义,又有大批中原汉人逃入闽粤赣区。

固始人王绪、王潮响应黄巢起义,率光、寿二州农民起义军下江西,致使闽赣边一带人口激增。

第三次南迁是宋南渡及宋末时期。

金人入侵,建炎南渡,一部分官吏士民流移太湖流域一带。

另一部分士民或南渡大庚岭,入南雄、始兴、韶州;或沿走洪、吉、虔州,而后由虔州入汀州;或滞留赣南各县。

南宋末年,元军大举南下,又有大量江浙及江西宋民,从蒲田逃亡广东沿海潮汕至海南岛。

这过程中,许多客家人均卷入保卫宋室、抵抗元兵的勤王战争。

宋亡后,他们退往了更偏远的广东东、北部。

第四次南迁是在明末清初。

其时,生活在赣南、粤东、粤北的客家人因人口繁衍,而居处又山多地少,遂向川、湘、桂、台诸地以及粤中和粤西一带迁徙。

这次大规模的迁徙,在客家移民史上被称作“西进运动”。

当时四川人口因战乱、瘟疫及自然灾害锐减,康熙皇帝为了争取南方的民心,赐给每个男子8两银子、妇女儿童4两银子,鼓励客家人迁入四川、广西及台湾,这就是“西进运动”中著名的“湖广填四川”。

一向以客家人为荣的朱德同志的祖辈就是在这一次迁徙时,从韶关移居四川的。

客家人的由来

客家人的由来

客家人的由来
客家人是中国的一个民族群体,其由来有几种常见的说法和传说:
1.祖先迁徙说:这是最为广泛接受的观点之一。

根据历史记
载和民间传说,客家人的祖先在古代中国南方地区(如今的广东、福建等地)生活,由于战乱、灾难或其他原因,他们迁徙至山区和边缘地带,形成了今天的客家人。

2.祖先抗击外敌说:根据传说,在古代时期,中国南方地区
常受到外敌侵略。

据说,客家人的祖先因为崇尚自由和勇敢抵抗外敌,因此被称为“客家”,意为“客家里的人”或“外来者”。

3.祖先聚居说:有人认为,客家人是由于社会、经济和政治
因素而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

根据这种说法,客家人聚居在山区和边缘地带,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社会制度。

需要明确的是,以上说法都无法确定客家人由来的确切历史,尚存在争议。

客家人的历史由来复杂且悠久,他们在文化、语言、传统和习俗等方面拥有独特的特点。

客家文化以其深厚的家族观念、优秀的经济实践和传统文化艺术而闻名,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客家人的祖先是哪里人?

客家人的祖先是哪里人?

客家人的祖先是哪里人?1.客家人不是少数民族,它是汉族的一个分支,也就是汉族的一个民系。

汉族有八大民系(分支),一般以地域命名。

比如:东北民系,分布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语言是东北官话。

中原民系,分布在河南、山东西南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语言为中原官话。

2.而客家民系例外,它不是以地域命名的。

客家人大概8000万,分布在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湖南(约5000万)、港澳台(约500万)、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美国秘鲁毛里求斯(约1500万)等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

3.客家人之所以称为“客家”,意思就是旅居他乡的客人,那么客家人的故乡在哪里呢?客家人的故乡在中原以洛阳为中心的洛河流域,因为古代灾荒战乱政府奖惩等原因,经历过一千多年间的五次大迁徙,才散布在世界各地。

a,秦始皇时期南征百越,驻军两广地区,秦亡后秦军仍留在当地,成为首批客家人。

b,第一次大迁徙是两晋时的衣冠南迁,到达今天的梅州,梅州也被称为“世界客都”。

c,第二次是唐朝安史之乱,躲避战乱迁徙到赣南闽西广东。

d,第三次是北宋靖康之乱和元军入侵,客家人南迁到惠州。

e,第四次清军入住中原,客家人抗清失败,迁广西湖南四川,有的随郑成功去了台湾,康熙年间湖广填四川,又有大量客家人进入四川。

f,第五次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广东发生土客冲突动乱,客家人被迫往海南,去往马来半岛。

虽然南宋时期客家人已形成了稳定族群,但清朝之前客家人还一直游离在社会的边缘,为了保护自己,客家人做成像碉堡一样的围屋。

客家人明白生存的不易,所以客家人勤勤恳恳吃苦耐劳,逐渐定居下来。

客家文化保留了中原文化的主流特征,又容纳了所在地民族的文化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客家人的勤勉造就了客家人的财富和声名,客家人名人比较多,像孙中山、李光耀、张国荣等。

客家是什么地方的民族

客家是什么地方的民族

客家是什么地方的民族客家,一个具有浓厚地方文化色彩的民族,有着独特的习俗和传统。

客家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广东、福建、江西、广西、湖南、台湾等地方,而在这些地区,客家人自称为“客家人”,也被外界称为“山客”“崤客”等。

客家民族的来源关于客家民族的起源,历史学家认为,他们是从中原迁徙到南方而形成的一个独特民族。

传说客家人最早是殷商时期的中原人,后来因战乱迁徙到南方地区,形成了如今的客家民族。

客家民系形成的原因包括战争、自然灾害以及社会政治因素等。

客家民族的文化特色客家民族有着独特的语言和饮食文化。

客家话是客家人的母语,虽然客家话的方言众多,但都属于汉藏语系汉语下的汉语方言。

客家人的饮食文化也非常有特色,如客家人喜欢吃米饭搭配腌菜,腊肉等美食。

此外,客家人的民间文化也十分丰富多彩,客家山歌、客家茶艺、客家花灯等民间艺术形式都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客家民族的生活习俗客家人以勤劳、朴实、团结著称,他们重视家庭、孝顺父母,在婚丧喜庆之类的节日,都有独特的习俗和传统。

客家人在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有自己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活动。

客家民族的发展现状现代社会中,客家人也已经融入到各地的城市化进程中,客家文化也逐渐被保护和传承。

政府也制定了相关政策来保护和促进客家文化的传承,如设立客家文化博物馆、保护客家建筑风格等。

总的来说,客家民族是一个有着独特文化的群体,他们的语言、饮食、传统文化等都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也是中国众多多元民族文化中的一朵独特的花朵。

在全球化的今天,保护和传承客家文化,是我们重要的文化责任。

客家概述

客家概述

客家人五次迁徙路线图
赣闽粤客家中心区
(二)客家人物
客家的独特水土和特有的精神文化养育、熏陶 着客家人,因此客家人中人才辈出,无论古今, 无论中外,各行各业中都涌现了许许多多成就 斐然的客家人。
客家人物
胡耀邦
郭沫若
客家人物
孙中山
宋庆龄
客家人物
朱德
叶剑英
客家人物
宋美龄
吴伯雄
客家人物
李光耀
客家特色建筑
客家特色建筑
客家特色建筑
(五)客家礼俗
客家,是一个很讲究伦理道德,礼仪风俗的汉族民系。千百年的发展, 使得客家礼俗繁多而隆重,庄重而喜庆,透露着特有的精神文化,具有 独特魅力。 客家礼俗中既有传统岁时习俗和喜庆习俗,也有特有的婚姻礼俗和酒俗。 传统岁时习俗主要有:过年,守岁,拜年,元宵节,春分,清明,端午 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 传统喜庆习俗主要分4类有诞生礼仪,成年礼仪,寿诞礼仪,建房迁新居 礼仪。 婚姻礼俗主要有:说媒,写庚帖,编红单,看家门,迎亲,拜堂,闹房, 回门,送满月。 客家有一种独特的习俗,很有意思,这就是酒俗。 客家人十分好客,每当亲朋戚友到来,他们都喜欢以家酿米酒相待,这 种米酒又称“水酒”,如是初开坛提取的酒,称之为“酒娘”。这种 “酒娘”好喝,度数虽然不高,但后劲大,容易醉人。他们在喝酒时, 很注意礼节。 客家人喝酒时,为了增添酒兴和热闹气氛,在各种宴会场合,或俗、或 雅、或简、或繁,都有猜拳助兴的习俗。客家人的酒令,具有丰富的知 识性。客家人酒令花样多,有文化的人还喜欢“字词令”、“诗词令”, 此外还有“通令”,包括猜谜等。客家人喜欢通过酒规酒令、这一群众 喜闻乐见的娱乐游戏,增添酒兴,消除寂寞困倦,直至尽欢尽醉。
客家概述

客家人起源

客家人起源

客家人起源客家先民大多原是中原汉人,且以望族居多,,由于战乱、饥荒和政府奖惩及政权更换的原因,辗转南迁,自秦汉以来,历经千年历史先后扩展到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湖南、台湾等省以及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世界上已有一亿以上的客家人。

客家先民自中原迁居南方,总计大迁移五次。

秦汉之间,赵佗自立为南越王。

汉武帝发兵南下平定南越,然后在秦代南疆三郡的基础上设置了九郡,其中就有闽中郡。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群雄割据,战乱频繁,烽火连天。

居住在黄河流域的大批汉族民众,纷纷往南迁移,正所谓“群雄争中土,黎庶走南疆”。

三国时,曹魏曾采用招致边民内迁的政策,延至西晋。

建武年间,晋元帝率臣民南渡,即“永嘉之乱,衣冠南渡”。

从汉末至东晋,中原汉人南迁长江流域,这是第一次大迁移。

东晋时期,长江流域战火纷飞,汉族民众又继续向南迁移。

罗香林教授《客家源流考》称:“迄晋武帝统一中国,以见及三国割据的由来,而尽罢州郡兵权,边州因而空虚。

会八王相继作乱,国力因而削弱,边区内徙的部族,便得相继乘机而起,于中国内地的一部分,建立他们的割据政权。

晋代的中央政府,不得已也迁到建康,就是现在的南京,内地的人民有迁移力量的,或有迁移的机会的,都相率南迁,当时称为…流人‟。

”当时,江西赣南,福建闽西,及广东粤东、粤北这一三角地带,(现今这一带还是客家人的主要聚集地),地处东南海滨,局面较为稳定,因此南迁的中原民众一批涌来,沿武夷山南下或由赣南到汀州、宁化的石壁寨(现名石碧村,为国内外公认的客家发源祖地,也就是说,客家人作为汉族的一个民系,是在这里开始真正地形成,关于客家祖地,江西及广东地一些客家研究专家认为应是江西赣南石城县的葛藤村,客家起源的传说就是发生在葛藤村,本人对于这一点倒认为没有什么差距,实际上宁化的石碧村和江西的石城只相距40余公里,从地理学上来说这一距离基本上可以突略,呵呵,不过我是江西石城人,有偏袒之嫌了)一带,然后继续移迁汀州郡各属地;一部分则由赣北向赣南散居各邑。

“客家”的起源——客家属于汉族吗?

“客家”的起源——客家属于汉族吗?

“客家”的起源——客家属于汉族吗?客家这个名称起码有11各种说法。

此外,还有匈奴说、土著汉化说、畲族混血说。

各种说法可说是百家争鸣,应有尽有。

虽然有些更是引经据典,但不少也只是信口雌黄,毫无根据。

他们都忽略了“客家”形成的历史条件,和“客家”形成时的土客冲突背景。

这些论说的特点,除了徐旭曾的中原移民说以外,很多都是在20世纪以后才产生的。

就是说,这些学说都是经过广东西路客粤械斗,转为客粤笔战以后才兴起的。

这时“客家”已经深入民间,要找出源头已经十分困难了。

这里把这些说法分为四类:(1) 中原移民类:客萌说、给客说、客户说、河洛说、夏家说、客卿说。

这些说法强调客家人是汉民族的一个支系,是中原南迁的汉人,不是广府人所认为的蛮夷。

前面三种说法原则上继承了徐旭曾的中原移民说,但部份对客家得名的时间做出补充。

它们的分别仅在于南迁的时间:客萌说为秦汉、给客说为晋朝、客户说为唐宋。

河洛说、夏家说则没有明确说明其时间,但标志着客家是值得骄傲的名称。

客卿说则认为客家人的祖先较显赫,因为抗元有功而被封为有客卿别于其他移民。

这类说法虽然很容易受到客家人的接受,部份更是“客家优越说”的表表者,但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很多都只是作者一时的想法,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便出台的,顺口雌黄的态度居多,立论没有可靠的历史资料支持。

结果是大部份都给人一个不认真的感觉,缺乏一个学术探求应有的严谨态度。

(2) 作客说:外人说、客居说、佃客说。

主要说明客家是从外地迁入的居民,而且自己没有土地,但没有说明迁入的时间和地点,也没有强调他们从那里迁来,但不至于否定客家人是汉族。

这类说法的优点是它们不会错到那里去,但缺点是对我们认识客家这个名字的来由帮助也不大。

例如说,全国都有居民迁居别处,或从别处迁入,但为什么只有在华南某些地区,外地迁入的居民才成为客家人呢?(3) 非汉族说:外族说、Haka国说、匈奴说、“山客”说。

这些论点跟以上的大为不同,认为客家人是跟汉族不同的种族。

客家源流新探

客家源流新探

作者: 吴炳奎
出版物刊名: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71-75页
主题词: 客家民系;客家源流;汉族;客家先民;华夏族;黄帝族;黄河流域;地方志;炎帝;古建筑
摘要: <正> 在十多年的考古工作中,发现许多与客家有关的实物史料,如古墓葬、古建筑、古窑址等等,促使我去探讨客家的源流。

经过考查有关史书和地方志,特别是考查了《中国姓氏寻根》,使我对客家源流又有一些新的看法。

现简述如下,欢迎批评指正。

一、关于客家的族源和祖源经过多方考探,我认为客家是多民族的融合体。

客家是汉族的一个分支,本身不是一个民族。

汉族源于华夏族,华夏族源于黄帝、炎帝及夷、黎、苗等族。

所以汉族本身就是由多。

让我们聊聊“客家”

让我们聊聊“客家”

让我们聊聊“客家”一、从地北到天南的“客家”客家是我国南方的一个重要民系,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台湾等地,以及海外的东南亚等地,其中以广东的梅州与惠州、江西的赣州、福建的汀州合称为“客家四州”,而梅州是主要聚居区,因此也被称为“世界客都”。

知道吗,客家人的祖先主要来自北方。

客家民系是中原汉族南迁与南方百越族融合后形成的一个独特民系,其起源可追溯至秦征岭南融百越时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治理的需要,派兵60万人“南征百越”。

南下的秦军从闽粤赣边入抵揭岭(即揭阳山,今揭阳县北150里),直抵兴宁、海丰二县界。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再派50万兵丁“南戍五岭”(今两广地区)。

这些兵丁长期“戍五岭,与越杂处”。

秦亡后,两批南下的秦兵都留在当地,成为首批客家人。

魏晋南北朝、唐宋等历史时期,由于战乱等原因,客家人逐渐往江南、再往闽、粤、赣边迁移。

至宋朝逐渐南迁的汉人在赣江、汀江、梅江冲击而成的三江平原上形成了客家民系,发展成了赣州、汀州(今分属龙岩和三明)、梅州、河源、惠州、韶关、深圳等客家主要聚居地。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来自北方的客家人经历了多次大规模的迁徙和融合,最终形成了南方地区的一个重要族群。

他们在南方扎根后,与当地土著进行了融合,形成了多元文化的特征,这种多元文化在客家人的语言、习俗、信仰等方面都有所体现,但他们的语言保留了许多古代汉语的发音和词汇,习俗、生活方式等方面仍然保留着北方中原地区的传统特点和文化传承。

二、“客家”的文化风貌如上所言,客家人是中原汉族南迁的后裔,南方客家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移民潮。

他们在不同历史时期分别迁徙到南方地区,成为南方的一个重要民系。

传统习俗南方客家人的传统习俗丰富多彩,包括婚丧嫁娶、节庆活动、饮食文化等方面。

客家人的婚礼习俗比较独特,新娘婚前要“哭嫁”,新郎新娘要“拜堂”,这些仪式都体现了客家人的传统文化和家庭观念。

此外,客家人还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都有着特殊的仪式和习俗。

客家人是什么族人?

客家人是什么族人?

客家人是什么族人?谢邀历史记载证明,客家人是纯纯正正的汉人。

所谓“客家人”,是指原籍为河南地区的中原汉人,因东晋战乱南迁,成为具有“特殊身份”的一群人,而后又在几次的迁徙中逐渐成为具有客家独特风貌和文化的汉族一个支系。

客家人最显著的特点是讲客家话,客家话也是汉族八大语系之一。

据调查,全世界的客家人约为4500万人,外国500万人,国内4000千万人左右。

国外的客家人大部分集中在东南亚一带,国内的客家人集中在赣南,粤,闽南等地区。

历史上的汉人因战乱而经历五次南迁,才有了现在的客家文化。

第一次大迁徙,因西北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对汉人造成了“五胡乱华”的局势,中原地区的官员和百姓,纷纷南下。

为了区分原住民和外籍汉人,当地政府便把外来的这些新户籍称为“客”。

这也是“客家人”第一次出现在中华历史上。

第二次大迁徙,唐朝末年,“五代十国”及黄巢起义之乱,客家族人未逃避战乱只能从原先的驻地,迁往江南南部和广东北部以及福建西部。

第三次迁徙,金,元入侵,文天祥组织抵抗入侵,失败后。

宋高宗南逃,宋灭亡后,他们以保安全,只能逃到更为偏远的广东东,北部。

第四次迁徙,是在清朝康熙年间,康熙为了取得南方百姓的民心,发放银两,鼓励客家人迁入四川,广西和台湾。

我们的敬爱朱总司令的祖辈也是在这次迁徙中,由韶关移居到四川的。

第五次迁徙,是发生在天平天国起义。

由于太平天国首领洪秀全起义失败,客家人在清政府的施压下,只能退避到南方,有的甚至向海外迁徙。

客家人文化有以下几样特点:一,客家人最显著的特点是讲客家话,有专家认为客家话跟古汉语特别像,所以客家话也被称“活化石”。

二,客家人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江西三个省,另外广西,香港,台湾及国外等也有大量的客家人。

三,客家的建筑风格“围龙屋”,名扬海外,也是客家重要文化之一。

四,客家妇女是不缠脚的,这也区别于传统汉族女子。

客家的女子和平年代在家相夫教子,战争时也会拿起武器上战场。

(谁说女子不如男?)五,客家人是非常忠贞爱国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客家民系界定的族源、文化与功利三大要素
主讲者:陈支平教授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讲座概要:客家学研究方兴未艾,但是关于客家民系的界定却始终变幻不定,歧义甚多。造 成客家民系界定混乱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对于客家民系认同的标准各有不同,其中客家族源、 文化与功利的追寻,构成了目前人们对于客家民系认同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认同要素既相互 渗透、相互影响,同时又相互排斥、相互抵触,致使客家民系的界定长期处于纠缠不清的境 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客家学研究的正常发展。 讲者简介:陈支平教授,历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客家学、明清社会经济史及闽台 区域史研究。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兼任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 长、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等。主要专著包括《客家源流新论》、《清代赋役制度演变新 探》、《近500年来福建的家族社会与文化》、《民间文书与明清赋役史研究》、《民间文书 与台湾社会经济史》等十余部。
主 日 时 地
席:黄贤强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授 期:2007年3月19日(星期一) 间:晚上7时至9时30分 点:Seminar Room ABC AS7, Shaw Foundation Building
(二)阴阳之间:新加坡广惠肇碧山亭研究
主讲者:曾玲教授 厦门大学历史系
讲座概要:当中国人脱离祖籍地的社会文化脉络移民海外,在移居地重建社群组织和社会结 构,是中国人移民海外所面对的共同问题。在殖民地时代的东南亚,由于殖民政府实施半自治 的社会政策,华人移民必须建立自己的社团和组织,方能维持华人社会的运作。本讲座以新加 坡广惠肇碧山亭为研究个案,运用碧山亭在一个多世纪发展历程中遗留下来的金石、档案以及 田野调查资料,考察华南移民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坟山崇拜”运用于移民社群之整合, 以实现新加坡华人社会之重组和再建。 讲者简介:曾玲博士,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职新加坡历史博物馆、南洋理 工大学中华语言文化中心研究员。以历史学与文化人类学之方法,研究新加坡华人历史、社会 结构与文化形态。主持多项国际与中国有关新加坡华人社会文化的研究计划。与新加坡华人社 会研究相关的专著有《新加坡华裔丛书:福德祠绿野亭发展史 1824-2004》、《新加坡华人的 祖先崇拜与宗乡社群整合》、《越洋再建家园:新加坡华人社会文化研究》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