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政策分析的理论、方法和技术》重点解析

合集下载

北京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考研资料《公共政策分析》笔记

北京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考研资料《公共政策分析》笔记

《公共政策分析》笔记完整版资料请百度输入:北京大学2012年行政经管专业考研资料全集,志在飞翔上传,免积分下载即可!目前网络上最完整最新的资料全集,你下载看看吧,具体看压缩包里的文档解压说明!本书重点讲解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公共政策和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概念框架;第二,政策制定基本过程分析;第三,公共政策分析的方法和技术,包括理论工具和量化工具。

陈老师认为,中国目前公共政策研究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体系,因此他提出了在转型时期的“利益政策学”研究思路。

什么是公共政策第一,什么是公共政策:某类政策主体依据一定的政策目标,对社会中的利益进行选择,整合的基础上,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公共政策的主体是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客体是基于公共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共政策是社会利益的权威性表达,本质是要分配与增进社会公共利益。

公共政策的过程趋向就是利益取向,包括利益选择,利益整合,利益分配,利益实现,当然,公共政策还肩负着增进社会利益的责任。

第二,什么是公共政策分析:政府为解决各类政策问题所采取的对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以及实施效果的研究。

1 政策分析的三种模式:A麦考尔——韦伯分析模式,从政策内容政策过程分析这样的分析框架下,分析方法由四种,对决策内容的描述性分析,规范性分析,决策过程的描述性分析,规范性分析B 沃尔夫分析模式政策过程角度:收集数据资料——建立变量——建立模型——提出方案——评价——分析执行过程C 邓恩分析模式政策信息的转换过程:根据解决的问题种类可以分为三种分析方法:经验方法,评价方法,规范方法。

因为信息元和分析方法的多重关系,可以分为预测分析,回溯分析和综合集成分析2 综合框架就是制定问题,选择方案,实施分析和效果评价(德洛尔)3公共政策分析的要素:政策问题,政策目标,政策方案,政策模型,政策资源,政策评规范,政策效果,政策环境,政策信息4公共政策分析的原则:系统原则,预测原则,协调原则,必要多样性,分解综合性,民主原则5 历史沿革:拉斯维尔第一次提出“政策科学”,林德姆罗姆提出“政策分析”,德洛尔的三部曲让政策科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认为政策科学应该以实证为基础而不是行为科学或者经管科学,另外坚持历史研究方法。

公共政策重点

公共政策重点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1.公共政策学的概念公共政策学,是指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部分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公共性强的决策行为;就结果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政策。

(1、提出拟研究的政策问题。

2、确定假设。

3、收集系统资料。

4、资料分析。

5、做操作性研究。

6、撰写研究报告。

(二)政策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

1.一手资料的收集。

(1)无结构访谈法(2)实地观察法(3)非参与观察法(4)参与观察法2.二手资料的收集。

(1)内容分析法。

(2)二次分析法(3)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三)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1.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方法2.公共政策的矛盾分析方法3.公共政策的历史分析方法4.公共政策的比较分析方法5.公共政策的个案分析方法6.公共政策的经济分析方法7.公共政策的制度分析方法8.公共政策的价值分析方法4.公共政策学近期发展的表现1 .课题选择的新取向伦理取向;管理取向;政府改革取向2.方法论的非科学趋向3.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表现:(1)学会的成立和专业研究刊物的问世。

(2)专门研究机构的建立(3)大学教育中专业与课程的设置5.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的发展方向(1)强化研究者的主体意识,增强其能力。

(2)重视对政策哲学的研究。

(3)重视本土资源(4)重视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实践,大力开展实证研究,从中抽象和构建公共政策学新的概念、范畴、理论与模型。

6.学习公共政策学的目的:其必要性或者基本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1)是为了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

(2)是为了教育群众理解、运用政策争取和保护自身的公共的利益。

(3)是为了推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学科的研究工作具有公共政策研究的取向。

第二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1.当代世界主要国家的政治体制的六种类型以中国为代表的人民代表大会制,以美国为代表的总统制,以英国为代表的议会制,以法国为代表的半总统、半议会制,以俄罗斯为代表的超级总统制,以瑞士为代表的委员会制。

公共政策分析 期末复习 重点难点 总结 整理

公共政策分析 期末复习 重点难点 总结 整理

公共政策分析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第一节、什么是公共政策学1、公共政策是随着公共权力机关的产生而产生的。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政策科学、政策学或公共政策学发端于1951年拉斯韦尔和勒纳两位美国政治学家合编的《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一书。

2、公共政策学:它尽可能地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3、公共政策:指的则是公共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政策。

4、公共政策学的内涵(一)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也就是公共决策。

(二)这门学科具有准科学的特征。

强调运用科学方法,强调实证研究,即强调研究发现具有逻辑一致性又强调其可检验性,是这门学科在方法论上的重要特征。

(三)这门学科在内容上具有跨学科性或多学科交叉、渗透、综合的特征。

(四)学术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创造与权力运作相结合,是这门学科的又一显著特征。

5、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三个: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概念体系。

就行为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涉及一部分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公共性强的决策行为;就结果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公共政策。

6、具体研究对象:第一:公共政策学研究的是组织的而非纯个人的决策行为。

所谓组织,就是由两个以上的人构成、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按照一定的目标和形式编制起来的人群体系。

第二:只有公共组织的决策行为才是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所谓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协调和增进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

第三:在公共组织中,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

第四:政府以外的公共组织。

公共政策概论重点

公共政策概论重点

公共政策概论一、导论:公共政策与公共政策分析一、政策1.政策的概念政策是由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

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陈振明2.政策的本质公共政策的本质是政府有效地增进和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

——陈庆云3.政策的特征(1)“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2)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3)利益分配的动态性(选择、整合、分配、落实)(4)增进社会利益4.政策的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象征功能二、公共政策分析1.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学)的定义公共政策分析是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采取的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

公共政策学是一个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

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2.公共政策分析的模式a.麦考尔——韦伯分析模式政策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政策内容与政策过程的研究规范性分析、描述性分析政策内容的规范性分析政策内容的描述性分析政策过程的规范性分析政策过程的描述性分析b.沃尔夫的分析模式收集分析数据资料——建立分析变量间的关系——建立分析模型——提供多种供选择的项目和政策——评价项目与政策——执行中的跟踪决策c.邓恩的分析模式政策分析的方法:经验、价值与规范政策分析的内容:①构建问题②描述与现行政策问题相关的已有政策,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制定过程与实际结果③预测为解决问题所提供的相关政策能够产生何种结果④评价已有和将产生的政策价值⑤提供将要实施的政策会产生哪些有价值的信息政策分析的三种形式:预测分析、回溯分析和综合集成分析综合分析模式d. 综合分析模式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公共政策方案的制定与通过→公共政策内容的实施→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估与终结(1和4活动下形成政策持续、政策修正、政策终止2、公共政策学产生的标志1951 年斯坦福学术会议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与丹尼尔·勒纳《政策科学:近来在范畴与方法上的发展》3、公共政策学的发展理论上的发展:政策制定理论日益完善政策价值观的研究日益深化比较公共政策的发展实践上的发展:学科化、组织化、产业化第二章政府、市场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分析一、社会问题及其解决途径2.社会问题的价值标准社会福利、效率、公平3.社会问题的解决途径社区(非正式部门)政府市场第三部门(正式部门)二、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志愿失灵1.四种途径的优势与缺陷(看下图<( ̄3 ̄)> )2.市场失灵实际市场运行情况违反理想模型假设从而导致资源配置无法达到最优,需要通过政府的配置职能来解决:垄断、公共物品、外部效应、信息不对称、收入和福利分配不公平或不公正3.政府失灵(政府失败)(1)公共选择中的投票循环问题投票 (孔多塞)悖论——在只存在两个备选方案时,多数票规则是有效的;而当面对三个或更多个的备选方案时,多数票规则便会显得不那么有效,通常会出现循环投票现象。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重点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重点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重点第一章公共政策分析理论与框架1、公共政策的含义(记住):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2、公共政策的本质:更好的维护好、落实好国家意志,而对社会利益进行权威性的分配,并不断采取各种措施、手段、方法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

3、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掌握):(1)常态社会下的公共政策的功能:(2)转型社会中公共政策的特殊功能:①稳定功能②公平正义功能③社会革新功能4、公共政策的类型(掌握):(1)按层次划分:①元政策:即具有价值规范功能,突出宪法的政策总称;②基本政策:通常是高层次的、大型的、长远的、带有战略性、主导性的政策方案,即基本国策。

特征有:1)权威性 2)广泛性 3)稳定性 4)系统性③具体政策:实现基本政策的手段或具体规定。

(2)按政策具体功能划分:分配型政策(如交通政策)、再分配性政策(如福利政策)、规制型政策(如刑事政策)(3)按所调整的社会内容划分:政治政策、经济政策、科技政策、社会政策、文化教育政策、外交政策、民族政策等(4)按内容性质划分:实质性政策、程序性政策5、公共政策分析的三种模式及特征(了解):(1)麦卡尔—韦伯分析模式(内容和过程分析模式)1)政策分析主要包括政策的内容和政策过程两个方面;2) 政策分析的常见形式:规范性分析和描述性分析;3)包括四种不同的类型分析:A. 政策内容的规范性分析 B.政策内容的描述性分析C. 政策过程的规范性分析D.政策过程的描述性分析(2)沃尔夫的分析模式认为政策分析通常有如下程序:1)收集信息和资料 2)分析信息和资料之间的关系 3)建立各种分析模型4)提供可供选择的方案 5)根据实际选择相对最优方案(3)邓恩的分析模式(信息转换的过程)1)主要是从政策信息转换的过程来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

2)政策分析就是要解决:事实、价值、规范三个核心问题。

由此导出三种分析方法:经验分析法、评价分析法和规范分析法。

公共政策自考复习重点老师笔记

公共政策自考复习重点老师笔记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形成与发展1、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内容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政策思想。

2)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

3)“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

4)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

5)“不惠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

6)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

2、亚当-斯密对政策研究的贡献:1)他谴责一切封建关系,既对重商主义进行了严峻的批判,又克服了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偏见,力图证明刚刚诞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合理性,证明只有分工进一步发展才能增进整个社会的福利,反对一切阻碍经济自由的政策和学说,并提出了一套理论和经济政策。

2)他有关政策与市场关系的理论对整个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提供了一种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

经济自由是它的基本观念。

3)在研究方法上,他以经济人的利已心这一假设作为立论的基础。

3、克劳塞维茨的贡献:1)他提出系统的战略决策思想,认为应当把战争或战争中的各个战局看成一条完全由相互衔接的一系列战斗所组成的锁链,并把每一个战斗都看成这条锁链中的一个环节。

他认为要取得相对的优势,即在决定性地点上巧妙地集中优势兵力,就往往必须准确地选定决定性地点并使自己的军队一开始就有正确的方向,就必须有决心为了主要的东西而不惜牺牲次要的东西。

这样,他就正确地设定了战略、策略和战术之间的关系,为政策研究中“政策链”“政策群”概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他将战略要素区分为精神要素、物质要素、地理要素和统计要素。

3)他强调战略决策须依据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为公共决策如何根据内部情势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予以修正和完善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4、马克思的贡献:1)他的全部理论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战略与策略提供了理论指导,规定了根本的政策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为社会主义国家各个发展阶段的元政策和各项基本政策,甚至为各个领域的部门政策,提供了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1、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1)政治学的研究途径系统途径、过程途径、团体途径、精英途径、制度途径(2)经济学研究途径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主义2、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利益4、公共政策的规范性和指导性的具体表现(1)规范了具体的客体、指向目标、制定程序,对人或包括政党在内的组织都具有约束力。

(2)政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及人们的行为予以指导(3)分为宏观指导和微观指导,总指导或具体指导,指令性指导或一般性指导。

(4)与法律不同,公共政策的指导性只具有一般性约束力。

5、公共政策的时代性的具体表现(1)在与公共政策同时期的历史条件下,政策自身为适应时代所显示的特征。

(2)公共政策的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政府职能转变不断丰富。

(3)政策理论和政策分析方法的多元化(4)政策问题的复杂性问题体现了时代性。

第二章1、公共政策的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的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

政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充当人们处理问题,进行社会控制以及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

公共政策的目标团体:从人的角度看,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是社会成员,这些受规范、制约的社会成员称为目标团体。

政策所要调整或规范的是人的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

2、政策环境的定义: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3、社会问题的定义:社会正常发展过程中出现偏差或现实状况与社会期望状况之间的差距。

偏差和差距导致了社会的紧张状态,涉及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

4、社会经济状况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1)首先,经济状况是一国或地区的政府制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2)其次,经济实力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资本物质条件。

(3)最后,社会物质经济利益的分配调节,是一定历史时期政策体系,特别是大量经济社会政策得以确定的主要根据。

北大行管考研《公共政策分析》重难点分析

北大行管考研《公共政策分析》重难点分析

北大行管考研《公共政策分析》重难点分析《公共政策分析》基础班讲义——19所行政管理专业考研院校备考必须征服的基础知识储备!第一章导论1、公共政策的本质(内涵)2、公共政策的特征(简答题,需要记住)3、公共政策的功能(简答题,需要记住)4、公共政策分析的内涵(定义,需要记住)5、公共政策分析的综合分析框架(综合框架重要)6、公共政策分析要素(简答)7、公共政策分析原则(简答)8、德罗尔对公共政策学科发展的贡献(德罗尔的主要观点和范式)第二章社会问题的解决途径:政府、市场、第三部门、社区(核心章节)1、如何对社会问题进行认定2、社会问题认定过程中的价值标准(重要)3、社会问题的解决途径(重要)4、社区、市场、政府、第三部门的特点、优缺点各是什么?(核心知识点)5、政府角色定位问题的基本逻辑(重要)6、政府与其他部门关系的类型划分(了解)第三章公共政策系统1、什么是公共政策系统2、公共政策主体有哪些3、公共政策客体有哪些4、什么是公共政策环境?它的构成?5、什么是公共政策工具?其分类?(重要)6、公共政策工具选择的综合模型第四章公共政策问题构建1、问题——社会问题——公共问题——公共政策问题2、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或基本要素(重要)3、公共政策问题的特性(重要)4、公共政策问题的类型(罗威和邓恩的分类)5、政策问题构建的程序6、政策问题构建的程序7、两种基本的政策议程及其区别8、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途径(影响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因素、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障碍)9、了解:公共政策议程建立的模型第五章公共政策方案的制定1、公共决策体制的构成(了解)2、全体一致规则和多数规则的特点和缺陷(理解)3、政策方案规划的特点、原则和研究途径(了解)4、政策方案规划的基本程序:目标确定-方案设计-方案评估-方案优选5、公共政策合法化的含义(广义和狭义,重要)6、公共政策合法化的程序(了解)7、公共政策法律化的内涵、政策法律化应具备的条件第六章:政策执行长期以来,政策科学被认为是研究政策制定的科学,人们片面的认为正确的制定政策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导致长期以来在政策过程链条上缺少执行这一环节,而事实证明,政策执行的有效性事关公共政策的成败!(1)公共政策执行研究的基本途径(重要)一、自上而下的研究途径代表人物及模型:普雷斯曼和威尔达夫斯基史密斯:政策过程模型(1973)霍恩和米特:系统模型(1975)马兹曼尼安和萨巴蒂尔:综合模型(1979)自上而下研究途径的特点:1、首先预设一个所要取得的明确目标(目标假定),研究的基点是解释为什么政策过程出现或没有出现成功的结果,政策执行研究的价值是怎样使中央政府制定的政策得到更好的落实。

公共政策自考重点

公共政策自考重点

公共政策学00318考前串讲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第一节什么是公共政策学一、政策研究、政策分析与公共政策学1、政策研究政策研究:主要是由学术群所发动,其目的是希望了解公共政策过程与公共政策本身,最终目标则是建构政策理论,呈现出政策的描述性与诠释性倾向。

2、政策分析政策分析作为学术术语是由美国耶鲁大学林德布罗姆于 1956 年出版的《政策分析》一书中首先提出的。

政策分析这门学科,具有突出的应用性、多学科交叉、多架构研究方法,涉及众多的研究领域等特征。

3、公共政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政策科学或公共政策学发端于1951年拉斯韦尔和勒纳两位美国政治家合编的《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一书。

公共政策学的定义: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尽可能地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公共政策学=政策研究+政策分析)二、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三个,即研究对象、概念体系、研究方法。

(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政府组织),是研究的核心和重点,涉及一部分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公共性强的决策行为;就结果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公共政策。

因此,公共政策学是一门研究公共政策的学问。

(二)公共决策行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政治现象。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这种现象:1、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学研究的对象的公共政策,可以区分为以下三个层次:(1)具体的个别的政策(2)政策群和政策链(3)政策一般2、政策系统公共政策制度系统内部结构。

政策制定系统的内部结构有以下四种:①线性结构。

②职能结构。

③线性-参谋结构。

④矩阵结构。

3、政策过程公共政策的决策行为是一个从政策问题的认定到决策目标的达成这样一个动态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政策系统的运行过程。

政策过程是一个自始至终不断地进行选择的过程。

《公共政策学--政策分析的理论、方法和技术》重点解析

《公共政策学--政策分析的理论、方法和技术》重点解析

《公共政策学--政策分析的理论、方法和技术》陈振明公共政策学:一个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其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公共政策、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1、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2、政策系统★★★★(1)政策系统: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

①政策主体:指直接或间接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一般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利益团体、思想库、大众传媒和公民。

②政策客体:指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政策所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

③政策环境: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涵盖了社会经济状况、体制或制度条件、政治文化和国际环境。

(2)政策系统的划分:①信息子系统:由掌握信息技术的专门人才所组成,从事信息的收集、整理、储存和传递等活动,为公共决策提供信息资料。

②咨询子系统:由思想库以及各种专家、学者所组成,为公共决策提供方案或其他咨询服务。

③决断子系统:由拥有决策权力的高层领导者所组成,领导公共决策活动的全过程。

④执行子系统:由政策执行组织及其人员特别是政府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所构成,将政策方案转换成政策效果。

⑤监控子系统:体制内和体制外的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所组成的一个子系统,相对独立于其他子系统之外。

(3)我国公共政策系统运行的优化①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决策科学化是现代公共决策的主导,指决策者及其参与者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知识及方法,特别是公共决策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决策,并采用科学合理的基础程序进行决策。

自考 公共政策 重点考点

自考 公共政策 重点考点

公共政策自考考点精编公共政策学考什么?题型分值难易程度方法单选题20道,每道1分一般巧记知识点,学会从题干找答案多选题5道,每道2分一般记数量,记关键字简答题4道,每道5分难认真背书;从选择题找答案论述题2道,每道10分难认真背书案例分析2道小题,每题15分略难总结材料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第一节什么是公共政策学一、政策研究、政策分析与公共政策学1.政策研究的内涵:【简答】(1)研究的主体是学术取向的职业学问家;(2)研究活动关注的重点和研究范围是政策内容、政策过程和政策产出,发现和验证政策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因果联系;(3)研究的目的或目标是构建政策理论,创设研究方法,推动学科发展;(4)对研究成果额社会反响的期待是获得学术界同僚的肯定。

2.“政策分析”作为学术术语是由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林德布洛姆于1956年出版的《政策分析》一书中首先提出的。

邓恩认为:政策分析作为一门应用科学,以描述性、价值性和规范性的多种学科为基础。

3.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尽可能的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结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二、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①研究对象②概念体系③研究方法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第一,研究的是组织的而非纯个人的决策行为第二,只有公共组织的决策行为才是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研究的核心和重点综上所述,就行为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涉及一部分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公共性强的决策行为;就结果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公共政策。

(一)公共政策:作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指的是公共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政策。

2021年自学考试“公共政策”复习笔记第二章

2021年自学考试“公共政策”复习笔记第二章

2021年自学考试“公共政策”复习笔记第二章第一节什么是公共政策学1、公共政策学的含义?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具有跨科学的视野、知识、理论和技术手段,它的显著特征是:可检验、可验证性(方法论上的基本特征);跨科学或多学科交叉、渗透性(理论上的)和功利性等。

现有的公共政策动态分析模型有:公共政策过程分析模型(西方国家,以美国的经验为依据)和上下来去模型(中国基于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而形成)2、学科概念内涵:研究对象——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公共政策。

研究方法——类似于自然科学的的程序和方法。

研究内容——政策系统;政策系统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的关系;政策过程诸环节与政策系统表里诸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研究目的——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并成功地改造社会与自然。

第二节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和概念体系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研究对象;概念体系;研究方法。

1、公共组织的类型:强制型公共组织;半强制型公共组织;非强制型公共组织。

公共组织就是以办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办事、协调和增进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

2、公共政策学研究公共政策时的三个方面(角度):公共政策;政策系统;政策过程。

3、公共政策学与决策科学的主要区别:各类组织的决策。

4、公共行政学与行政决策学的主要区别:行政组织的决策。

5、公共政策学与立法学的区别:立法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制定法律和行政法律性规范文件的活动。

6、作为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的三个层次:具体的个别政策;政策群和政策链;政策一般。

7、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政策主体系统(三个子系统——政策制定、政策执行、间接主体);政策支持系统(四个子系统——信息、监控、咨询、评估);反馈系统。

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公共权力机关8、在研究政策系统时,应该注意的四个问题:(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对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

公共政策学期末复习要点 知识点总结

公共政策学期末复习要点 知识点总结

一.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作用、与分类:基本概念:掌握公权利的主体,对社会的各个公共领域所作出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

作用:P228~230页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1、分配功能----社会资源的分配2、导向功能----规范公众行为的社会准则3、管制功能----对目标群体的约束管制4、调控功能----社会各个集团利益冲突的调节与控制分类:1、按照政策的空间层次分类:元政策就是指导和规范政府政策行为的理念和方法。

是关于政策的政策,解决诸如政策的主体、程序、原则、方式等问题。

基本政策是指定具体政策所应采取的态度、应依据的假设和应遵循的原则。

是指定具体政策所依据的主导政策。

(基本国策)具体政策基本政策以外的所有公共政策。

包括实质性政策、战略与策略,规划与程序等基本国策环境保护、计划生育、男女平等、对外开放、信息化、科教兴国、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2、按照利益协调的范围和方式分类分配性政策-----九年义务教育调节性政策-----征收个人所得税自我调节性政策----货币发行政策再分配政策-----城市居民最低保障政策3、按照政策所涉及的社会生活领域政治政策-----政党政策、民族、外交政策经济政策-----产业、货币、财政政策社会政策-----人口、环保、治安文化政策-----科技、教育、卫生政策二:公共政策的范围政策学的范围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政策系统、决策体制及政策过程。

2、政策分析方法和技术。

3、政策思维、政策价值观。

4、未来研究、5、政策战略(元政策研究)、政策规划。

6、重大工程项目的论证与评估7、从大政方针到各层次、各部门的具体政策研究等等。

三: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途径[特别是团体路径的内容]1、政治学研究途径(1)、系统途径(2)、过程途径(3)、团体途径(4)、精英途径(5)、制度途径1、系统途径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研究公共政策问题,将公共政策看作是对周围环境要求所作出的反映。

2、过程途径政策评估-----将政策过程看成是一系列政治活动构成的,并对政策的政治行为进行阶段性或程序化研究,目的是试图发现统一的行为模式或行为过程:基本划分的阶段是:1、分析问题4、合法化2、确认目标5、政策执行3、规划方案3、团体途径-------将公共政策看作是利益集团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斗争以及彼此协商、定约和妥协的产物。

公共政策分析重点问题及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分析重点问题及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分析重点问题及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的含义及本质?配社会利益的过程中所指定的行为准则。

公共政策的本质是要解决利益的增进与分配问题,既包括物质利益增进与分配,也包括精神利益的增进与分配。

利益的分配有四个环节:利益选择、利益整合、利益分配、利益落实。

●利益选择:制定什么样的政策,政府首先是选择利益,选择那些与社会整体利益一致的方面,也选择那些与政府自身最大利益相一致的方面。

●利益整合:政府必须综合地平衡各种利益关系,或简称为“利益整合”。

利益整合建立在利益选择的基础上,前者即使后者的逻辑结果,又是现实结果,而且往往是两种的有机统一。

利益整合,除体现在政治行为与普通准则上,还体现在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上。

●利益分配:利益分配的结果既能使部分人获得利益,也可以是部分人失去利益。

不过,人们从政策中获得利益或失去利益并不是绝对的,有时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某一政策使得一些人既获得利益,又失去利益。

●利益落实:政策分配利益,满足一部分利益群体的合理要求是十分重要的。

但更重要的是这些利益群体能否按照政策的规定,获得应有的利益,这不仅是相关的利益群体关心的事,更应该是政府关心的事。

政府的政策主体地位,需要它们主动地把政策内容贯彻到实践中去,产生应有的政策效果,即从本质上讲,使得分配的利益到位。

2.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与主要功能?基本特征:(1)阶级性。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构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为规范,市政府政治行为的产物。

政府的政策要符合统治阶级维护和巩固现行政治统治的需要,要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反映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2)整体性。

整体性不仅表现于政策的内容与形式上,而且还表现在政策过程中。

一个理想的政策过程,基本包括了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价和调整等多个环节,不同的环节之间相互联系,共同对政策的质量发生作用。

政策体系的整体功能,以及政策过程诸环节的整体作用,除取决于自身的联系之外,海域政策环境密切相关。

第十二章公共政策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二)

第十二章公共政策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二)

2
公共政策分析
(1)非正式约束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交往中无意 非正式约束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交往中无意 识地形成的,主要包括价值观念、伦理规范、道德观 识地形成的,主要包括价值观念、伦理规范、 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因素。 念、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因素。 (2)正式约束也称正式规则,是指人们有意识创 正式约束也称正式规则, 正式约束也称正式规则 造的一系列带有强制性的规则,包括社会规则、 造的一系列带有强制性的规则,包括社会规则、政治 规则、经济规则等。 规则、经济规则等。 狭义的制度指的就是正式约束及其结构化的形式, 狭义的制度指的就是正式约束及其结构化的形式, 指的就是正式约束及其结构化的形式 特别是组织机构及其所遵循的规则 组织机构及其所遵循的规则。 特别是组织机构及其所遵循的规则。
3
公共政策分析
2.制度规定了政治体系是如何运转的,因此它占据了政治学 制度规定了政治体系是如何运转的, 制度规定了政治体系是如何运转的 研究的中心位置。从古至今, 研究的中心位置。从古至今,政治学者一贯重视对制度的研究和 分析。 分析。 (1)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运用制度分析研究城邦政体。 古希腊时期, 古希腊时期 亚里士多德运用制度分析研究城邦政体。 (2)在近代,制度分析一直是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在近代,制度分析一直是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在近代 (3)到20世纪 年代至 年代,行为主义成为政治学研究 世纪20年代至 年代, 到 世纪 年代至50年代 的主流方法论。 的主流方法论。 (4)到了 世纪 年代,由于行为主义自身的缺陷以及新 到了20世纪 年代, 到了 世纪80年代 制度经济学的冲击,政治学家开始重新关注制度问题, 制度经济学的冲击,政治学家开始重新关注制度问题,把制度纳 入了当代主流政治学理论的视野。新制度主义的“ 入了当代主流政治学理论的视野。新制度主义的“新”体现在既 关注制度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又吸收行为主义的动态、过程、 关注制度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又吸收行为主义的动态、过程、 定量化的研究方法。这是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基本特点。 定量化的研究方法。这是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基本特点。

公共政策学老师画的重点

公共政策学老师画的重点

一、公共政策学知识的本质和特征本质:认识论本质:理论与实践的中间环节;社会本质: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特征: 1、政治性、权威性与强制性;2、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3、实然与应然的统一;4、回应性与普遍性的统一二、什么是政策工具,工具配置的原则是什么政策工具指的是被设定为旨在实现一定政策目标的各种措施、策略、方法、技术、机制、行动、作为以及配置的人力、资金、设备、资源等手段。

工具配置的原则:其一,效用最大化;其二,掌握平衡点。

三、公共政策的分配功能是什么公共政策具有价值或利益分配功能,政府通过公共政策得分配功能选择向谁分配、如何分配、分配多少,以便向与之保持基本相同价值取向、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以及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群体分配各种利益。

四、公共政策执行“再决策”的主要依据主要依据:1、政策环境的变化;2、人们认识的深化;3、政策偏差的产生;4、政策副作用的产生。

五、公共政策规划与政策设计的区别是什么政策规划的理论基础是政策过程阶段论,重点考虑解决方案的形成和研判,偏重理性和技术层面的分析。

政策设计则“不仅着重解决方案的研拟,也非常重视政策方案的执行问题;不仅是重视技术分析,也重视政治分析。

”政策设计把政策过程要素融合起来。

六、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作用1、作为咨询性参政机构,政策研究组织向决策者提供政策建议。

2、作为知识的积累者和创造者,政策研究组织提供新的思想和观念。

3、作为评估性机构,政策研究组织提供有关政策结果的信息。

4、作为人才成长、储备的机构,政策研究组织源源不断地向政府输送高质量的官员和专家。

5、作为宣传性机构,政策研究组织可以通过制造舆论的方式来传播其思想和观点。

七、什么是政策系统,政策网络政策系统是指一个由政策主体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以及将他们与政策客体、政策环境联系起来的政策支持系统、政策反馈系统等所组成的有机整体。

政策网络是指在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政府和其他行为者围绕共同的、实际上是不断协商的信念和利益而结成的正式的(制度性的)和非正式的联系。

公共政策学笔记

公共政策学笔记

第一讲公共政策分析的学科要素第一节什么是公共政策分析一、定义尽可能的运用类似于自然科学的研究程序和方法,对政策系统及其环境之间和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及其与系统内外诸影响因素之间进行因果关系或相关性分析,探索公共政策的固有规律,以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

方法:类似于自然科学的方法内容:政策系统与环境、政策过程目的:提高政策质量二、学科特征及研究对象(一)研究对象:公共组织制定的公共政策(二)学科特征具有准科学的特征包容性强鲜明的功利性第二节研究对象与概念体系一.公共政策分析的研究对象(一)行为取向A.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B.一部分非政府组织的公共性强的决策行为(二)结果取向研究公共政策二.公共政策学的具体研究对象(一)公共政策的本质与属性、构成与结构、特征与功能1、政策群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在某一较长时间段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集合体。

2、政策链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在某一较长时间段内制定和实施的,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3、政策一般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这些共同的本质和属性称为政策一般。

(二)政策系统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个人:理性途径直观途径团体:碰头会、头脑风暴法、具名团体法、德尔菲法组织:理性分析、协议、直观判断、顿悟2、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主体政策研究组织:咨询和评估的主体(分析者)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公共权力机关: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主体人民:政策的对象和客体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的内部结构线性结构职能结构线性---参谋结构矩阵结构(三)政策过程1、从时间上看公共政策制定、公共政策执行、公共政策评估需要过程2、从功能上看公共政策过程是环环相扣、互相影响的完整过程第3节公共政策分析的产生一、中国古代的政策研究前公共政策学时期:上古时代到20世纪中期公共政策学时期:20世纪中期至今(一).中国古代第一层面的政策研究―巫史制度1、殷商时代借助巫史进行统治。

公共政策分析的原则和方法

公共政策分析的原则和方法

公共政策分析的原则和方法1、公共政策分析的原则和方法公共政策分析必须遵循系统性原则、预测性原则、协调性原则、信息化原则、科学性原则、民主性原则。

公共政策分析的方法包括系统科学方法、定性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预测方法等几种基本形式。

2、公共政策分析模式(1)内容—过程分析模式这是美国学者麦考尔与韦伯提出的分析模式。

它强调公共政策分析应集中在内容与过程的分析上,主张使用规范性分析和描述性分析两种方法。

(2)系统分析模式这是美国行政学家沃尔夫提出的分析模式。

它强调政策分析既要重视对政策制定的分析,也应加强对政策执行的分析。

(3)信息转换分析模式这一模式是由美国学者邓恩提出的。

该模式认为,公共政策分析主要是事实、价值、规范三大问题,由此产生了经验方法、评价方法、规范方法三种分析方法。

3、公共政策体系的结构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向度来划分,公共政策体系的结构可以分为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

(1)纵向结构包括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2)横向结构包括政治政策、经济政策、文化政策、社会政策和对外政策。

4、公共政策决策思维模式(1)经验决策模式:最传统的决策思维模式。

指决策者依据个人决策实际经验进行公共政策抉择的思维方式。

(2)理性决策模式:二战后西方行为主义政治学家特别倡导的公共政策决策模式,又叫科学决策模式。

指决策者采用科学实证的量化分析技术和严格的逻辑程序,对确定的公共政策问题作出最优的公共政策方案设计和政策决定的思维模式。

(3)非理性决策模式:指决策者依靠直觉、信仰、意志、感情等非理性因素对公共政策作出选择和决定的思维方式。

(4)渐进决策模式:该模式认为政策决定是人们根据政策经验,经过政治互动和渐进调试的过程,而获得共同一致看法的政策活动(5)综视决策模式:综合理性决策模式和渐进决策模式的特点,即运用渐进决策模式方法从宏观角度找出重点政策问题之所在,运用理性决策模式方法从微观角度对重点政策问题作细微的分析决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政策学--政策分析的理论、方法和技术》陈振明公共政策学:一个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其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公共政策、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1、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2、政策系统★★★★(1)政策系统: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

①政策主体:指直接或间接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一般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利益团体、思想库、大众传媒和公民。

②政策客体:指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政策所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

③政策环境: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涵盖了社会经济状况、体制或制度条件、政治文化和国际环境。

(2)政策系统的划分:①信息子系统:由掌握信息技术的专门人才所组成,从事信息的收集、整理、储存和传递等活动,为公共决策提供信息资料。

②咨询子系统:由思想库以及各种专家、学者所组成,为公共决策提供方案或其他咨询服务。

③决断子系统:由拥有决策权力的高层领导者所组成,领导公共决策活动的全过程。

④执行子系统:由政策执行组织及其人员特别是政府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所构成,将政策方案转换成政策效果。

⑤监控子系统:体制内和体制外的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所组成的一个子系统,相对独立于其他子系统之外。

(3)我国公共政策系统运行的优化①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决策科学化是现代公共决策的主导,指决策者及其参与者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知识及方法,特别是公共决策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决策,并采用科学合理的基础程序进行决策。

建立完善的基础系统,提高决策参与人员的素质,按照科学的决策原则进行决策。

②公共决策的民主化:决策民主化是现代公共决策的基础,指必须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种社会团体以及政策研究组织能够充分参与公共决策的过程,在政策中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在决策系统及其运行中,形成民主的体制、程序及氛围。

③公共决策的法制化:决策法制化是现代公共决策的保证,指通过宪法和法律来规定和约束决策主体的行为、决策体制和决策过程,特别是通过法律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公共决策的民主权利,并使党政机关及领导者的决策权力受到法律和人名群众的监督。

3、政策过程★★★★(1)政策过程:本质上是一种政治过程,是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使得政策系统呈现一个动态的运行过程。

(2)政策过程的阶段途径:认为政策系统的运行表现为各个阶段或者环节,或者说是由一系列的功能活动所组成的过程。

将政策过程分为若干阶段加以分别研究,并在每一阶段讨论影响政策过程的各种基本因素。

阶段途径的成就:①简化了复杂的政策过程,将复杂的政策过程还原成若干阶段分别研究;②带来众多关于政策过程各阶段研究的成果,加深人们对政策过程的认识,丰富了政策科学理论;③为了解现实政策运行提供概念框架,应用于实践中。

阶段途径的局限:①将复杂的政策过程还原成若干阶段分别研究,用线性观点看待各阶段关系,被看做一种时间上的前后相续过程;②没有深入探究政策过程中的因果关系,对政策过程解释不充分也难以进行预言;③对政策实践了解片面、应用有限。

第二节公共政策学的范式1、公共政策学的兴起★★★(1)政策科学研究的新变化和新趋势:①政策科学作为一门统一的社会科学的范式受到作为一门应用性社会科学的政策科学范式的挑战。

②公共政策研究的经济学途径地位越来越突出。

③政策科学学科在不断分化,形成新理论。

④政策研究视野进一步拓宽。

(2)公共政策学兴起的背景(三大基本原因):①人类在当代所面临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复杂以及人们对政府解决问题能力和表现的不满。

②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已经发展出一些可以改善政策系统和提高政策质量的理论和方法,越来越多的社会科学日益把注意力转向与公共政策相关问题的研究。

③思想库的成熟及其在公共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日益突出。

2、公共政策学的“范式”特征★★★★①公共政策学是一个跨学科的、应用性的研究领域。

②公共政策分析既是方法论,又是艺术。

③公共政策分析涉及的是从问题发现到问题解决的整个政策过程。

④公共政策分析不仅是描述的,而且是规范的。

3、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途径★★★★(1)政治学研究途径:①系统理论: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研究公共政策问题,将公共政策看作对周围环境所提出的要求的反应。

②过程理论:将政策看作一种政治行为或政治行动,通过政治与政策的关系对政策的政治行为进行阶段性或程序化研究。

③团体理论:将公共政策看作利益集团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斗争以及彼此协商、定约和妥协的产物。

④精英理论:认为政策反映的是精英的偏好、价值观和利益,而不是群众的要求,政策的变化或完善实际上是精英们的价值观变化的结果。

⑤制度理论:将政策看作政府机构或体制的产出。

(2)经济学研究途径:①福利经济学:认为应该通过市场机制,依靠个人做出大部分的社会决策,但是强调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必须依靠政府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②公共选择理论:将经济人假说、交换范式和方法论个人主义应用到政治和公共政策领域。

假定:政治行动者个人都被自利的动机所引导而选择一项对其最有利的行动方案。

③新制度主义:强调制度在政治生活中的决定性作用。

(3)马克思主义观点:马克思主义为公共政策研究提供了一整套系统的理论和方法论,公共政策分析的马克思主义途径典型的体现在阶级分析上。

第三节公共政策学的意义1、政策分析的职业化★★★(1)政策分析职业化:指在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咨询公司、大专院校中从事专门的政策分析或政策研究活动。

政策分析职业化的基本因素:①必须有专门的教育培训机构或项目。

②在工作描述中,必须有某种表示这种职业的工作。

③必须有从事这一职业的人自己的组织或专业行会。

④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或被认可的职业伦理规范。

(2)我国政策分析职业化表现:①有大量从事实际政策分析职业的人员。

②政策分析教育已开始步入正轨。

③全国性的政策分析或政策科学的研究组织已出现。

④已出现专门的政策研究专刊,政策分析文章逐步增多,学术活动日益活跃,学术研究和应用开发取得显著成果。

2、研究公共政策学的现实意义★★★①提高我国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迫切需要。

②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③深化我国政治体制及行政体制改革,加强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第二章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第一节政策分析的不同模式、理论和方法论1、政策分析的基本模式★★★★★(1)全面理性模式:指决策者能够依据完整而综合全面的资料作出合理性的决策。

全面理性模式的要点:①决策者面对一个既定的问题;②理性人首先应该清楚自己的目标、价值或要点然后予以排列优先顺序;③能够列出所有达成其目标的备选方案;④调查每个备选方案所有可能的结果;⑤比较每个备选方案的可能结果;⑥选择最能达成目标的备选方案。

全面理性模式的局限性:①在决策制定中,决策者往往不是面对一个既定的问题,而是需要根据一些现象的表征去探查问题的所在,这往往是一件相当困难的是事情。

②在决策制定中,目标、价值的排列往往因目标不清晰及价值冲突,使得决策者犹豫不决。

③要列出所有达成目标指备选方案及每个方案的所有可能后果,在人类能力有所限制、环境不确定影响及时间成本限制的情况下也难以做到。

(2)有限理性模式: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对备选方案的选择,所追求的不是最优方案,而是次优或令人满意的方案。

(3)渐进模式:政策制定所根据的是过去的经验,经过渐进变迁的过程,从而获得共同一致的政策。

它以现行的政策作为基本方案,在与其他新方案相互比较后,制定出对现行政策的修改、增加的新政策。

渐进模式的基本内容:①目的或目标的选择,对为实现目标所采取的行动进行经验分析,两者是相互交织,密不可分的关系。

②决策者只考虑解决问题的种种可供选择方案的一部分,这些方案与现行政策只有量上或程度上的差异。

③对每一可供选择方案来说,决策者只能对其可能产生某些“重要后果”进行评价。

④决策者所面临的问题经常被重新鉴定,渐进主义允许对目的—手段和手段—目的进行无限的调整,从而使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并不是唯一的。

⑤考察一个决策的优略,并不要求各种各样的分析者一致认为决策是否达成既成目标的最有效手段,而是看他们是否直截了当同意决策。

⑥渐进的决策形成,从本质上来说是补救性的,更多的是为了改革当今的具体的社会弊病,而不是为了未来的社会目标。

渐进模式的优点:比较符合政策分析的实际,承认政策制定者缺少时间、信息和其他资源;通过渐进方式作出的是有限的、注重实效并易于接受的决策或政策。

渐进模式的弊端:倾向于保守主义,安于现状和忽视社会变革尤其是革命;注重目前短期目标,忽视长远目标;不适应于政治性和战略性决策。

(4)混合扫描模式:渐进主义与理性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决策者能用来实施他们决策的力量越大,进行越多的扫描是现实的;而扫描的范围越广,决策也就越有意义。

(5)最优化模式:是在批评全面理性模式和渐进模式并吸收这两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的,认为全面理性模式的要求过于理想化,在现实世界中难以达到,而渐进主义模式虽然更贴近实际,更适应于人类的本性和理性上更加成熟,但也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第二节政策分析的构成因素1、政策分析的基本任务及程序★★★①帮助决策者确定政策目标;②找出达成目标的各种可能的办法;③分析每个备选方案的各种可能的结果;④依一定的标准排列各种备选方案的顺序。

2、政策分析的构成因素★★★★①问题:政策分析者所要分析、研究或处理的对象。

②目标:决策者凭借决策手段所要取得或达成的东西。

③备选方案:决策者用来达成目标的选择或手段。

④效果:备选方案作为取得目标的手段产生的一系列与备选方案相联系的结果。

⑤标准:用来衡量各种备选方案达成目标的程度。

⑥模型:一系列关于世界及其过程的概括或假定,一个关于实在的简化了的图像。

⑦政治可行性:指在符合解决问题的限度内。

第三节政策分析的程序1、政策分析过程的基本步骤★★★★★①问题界定:政策分析的起点,消除不相关的信息资料,抓住焦点或关键因素,明确界定问题。

②标准设立:为了比较、测量和选择备选方案,必须设立相关的评估标准。

③方案搜寻:尽可能考虑备选方案的广泛范围。

决策者自身是一个重要的资源,政策过程其他参与者的思想也很重要,还可以借鉴别的地方解决类似问题的办法。

④结果预测:通过预测,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政策方案的前景及结果信息,加深对政策问题、目标和方案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