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放射学

合集下载

介入放射学(实习生课)

介入放射学(实习生课)

术前示支气管动脉增粗、迂曲,出血
术后出血动脉闭塞
肝动脉瘤(伴胆道出血)栓塞
CT示肝左叶动脉瘤
肝动脉瘤胆道出血栓塞(DSA)
动脉瘤
肝动脉瘤胆道出血栓塞
术后载瘤动脉及瘤体闭塞
肾脏出血的栓塞治疗

经皮 肾穿 刺取 石后 持续 血尿, 行右 肾动 脉造 影及 栓塞 止血。
鼻 咽 癌 并 出 血 及 栓 塞 治 疗 后
经皮血管栓塞术—治疗肿瘤



姑息性栓塞治疗 适于不能手术切除的恶性富血管肿瘤,可 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 ,部分肿瘤行栓塞术后,病情改善,肿块 缩小,再行二期手术切除 相对根治性栓塞治疗 适于少数良性富血管肿瘤如子宫肌瘤、 鼻咽血管纤维瘤和极少数恶性肿瘤如肝癌 恶性肿瘤常用化疗性栓塞
鼻咽 血管 纤维 瘤术 前栓 塞, 2周后 手术, 手术 野清 楚, 出血 量极 小。
经皮血管栓塞术—治疗血管性疾病




动静脉畸形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AVM) 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 fistula, AVF) 动脉瘤 对全身各系统均有很大的治疗价值,尤其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血管性病变治疗价值更 大 血管瘤如颜面部、四肢、躯干血管瘤等
经皮血管栓塞术—止血



外伤性出血 肝、脾、肾、骨盆、胸腔 医源性出血 外科手术术后出血,术后感染 引起动脉炎或动脉瘤破裂出血,活检术术后 出血等 肿瘤出血 鼻咽部肿瘤、肺癌、妇科肿瘤等 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产后大出血、瘢痕妊娠、宫外孕及宫外孕破 裂出血等 大咯血
支气管扩张大咯血行支气管动脉栓塞
出血性病变的灌注治疗

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概述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简称IR)是一种医疗技术,通过利用放射线技术来进行诊断和治疗。

与传统的外科手术相比,介入放射学无需开刀,可以通过小切口或者皮肤穿刺来进行操作,减少了对患者的创伤和恢复时间,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介绍介入放射学的原理、应用领域和潜在风险。

原理介入放射学主要依靠X射线、CT、MRI等医学影像学的技术,结合导管、导丝和特殊的介入器械来执行诊断和治疗操作。

放射学家通过实时的影像引导,可以准确地定位病变部位,并将介入器械送入体内进行操作。

这些器械可以用于取材、打针、塞栓、放疗等治疗操作,同时还可以进行造影、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诊断和治疗手段。

应用领域介入放射学广泛应用于多个医学领域,包括血管介入、肿瘤治疗、病理学和神经介入等方面。

血管介入血管介入是介入放射学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主要用于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例如,通过血管造影可以清晰地观察血管的情况,发现狭窄、栓塞等异常情况。

在治疗方面,血管介入可以通过放置支架来扩张血管,或者通过栓塞术阻塞肿瘤的供血,达到治疗的效果。

肿瘤治疗介入放射学在肿瘤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穿刺和针刺等操作,可以将化疗药物直接送入肿瘤部位,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介入放射学还可以通过高能射线放射治疗来杀死肿瘤细胞,达到肿瘤的控制和消灭。

病理学介入放射学在病理学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细针穿刺活组织检查,可以获取肿瘤或组织的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案。

这种方法无需开刀,切口小,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恢复时间。

神经介入神经介入是介入放射学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例如,在脑血管病中,通过介入放射学可以准确地定位血管畸形,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此外,在脊柱病变治疗中,通过神经介入可以缓解疾病的症状和恢复患者的功能。

潜在风险虽然介入放射学在医疗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也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

介入放射学21694

介入放射学21694

介入放射学简介——seldinger技术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是美国著名放射学家Margulis于1967年首先提出,是7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门由临床影像医学与临床微创医学相结合的医学边缘学科,它是在临床影像医学(X-ray、CT、MR、B-us等)引导下,通过经皮穿刺途径或人体原有孔道,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细微器械插至病变部位进行诊断性造影和治疗,或采集活体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细胞学、细菌学及生化检查等。

介入放射学以其微创性、并发症少、疗效好等特点而受到医学界的普遍重视。

介入发展介入放射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控索过程,是人们长期同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

其发展简史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早期探索阶段1896年,Hasher、Morton在Roentgen发现X线不久,即开始用石膏作造影剂进行尸体动脉造影。

1910年,Franck和Alwens进行狗、兔的动脉造影试验。

1923年,Berberic使用溴化锶注入人体血管进行造影,同年,Sicard和Forestier用碘罂子油作静脉造影。

1924年,Brook用50%的碘化钠作人体股动脉造影。

1929年,Werner Frossmann成功将导管从自己的上臂静脉插入右心房,首创心导管造影术,并因此获得诺贝医学奖。

1941年,Farinas采用股动脉切开插管作腹主动脉造影。

1951年,Bierman用手术暴露人体颈总动脉和肱动脉的方法作选择性内脏动脉造影,并进行了第一次动脉灌注化疗。

Seldinger技术的出现1953年,Seldinger首创了经皮动脉穿刺,导丝引导下动脉插管造影技术,由于该法操作简单、损伤小、无需缝合血管,完全替代了以往手术切开暴露血管的方法,因而很快被广泛采用,成为现代介入放射学的基本操作技术。

介入放射学的成熟和发展阶段1962年,Newton首先采用栓塞血管的方法治疗脊椎血管瘤。

1963年,Nusbaum采用动脉内灌注血管收缩剂治疗消化道出血获得成功。

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

04
介入放射学的优势与局限
优势
微创
介入放射学通常使用微小 的穿刺针或导管进行操作 ,创伤小,恢复快,减轻 了患者的痛苦。
精确
介入放射学利用影像设备 进行精确的定位和操作, 能够准确到达病变部位, 提高治疗效果。
高效
介入放射学通常可以在短 时间内完成操作,缩短了 治疗周期,提高了效率。
安全
介入放射学操作过程中通 常使用局部麻醉或镇静剂 ,患者痛苦小,安全性高 。
技术创新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介入 放射学将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
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拓展应用范围
介入放射学将进一步拓展应用范 围,包括更多的疾病类型和治疗
领域。
提高操作效率
未来介入放射学将进一步提高操 作效率,缩短治疗周期,减轻患
者负担。
介入放射学与其他医学技术
05
的结合
与外科手术的结合
辅助外科手术
骨肿瘤介入治疗
骨肿瘤是骨骼系统的恶性肿瘤,介入放射学可采用经皮穿刺瘤内注射化疗药物或骨水泥等 技术,抑制肿瘤生长,减轻疼痛。
其他疾病的介入放射治疗
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
对于血管狭窄、闭塞等疾病,介入放射学可采用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等方法,扩张血管 狭窄部位,恢复血流。
胆道疾病的介入治疗
胆道梗阻是胆道疾病的常见症状,介入放射学可 采用经皮穿刺胆道引流术等方法,解除胆道梗阻 ,缓解黄疸、疼痛等症状。
总结词
支气管动脉栓塞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阻断咯血患者的支气管动脉,达 到止血的目的。
VS
详细描述
支气管动脉栓塞是一种常用的介入放射学 技术,通过导管将栓塞物质送至支气管动 脉,阻断咯血患者的支气管动脉。该方法 可以有效止血,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 量。

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
盛京医院 放射科 卢再鸣幻灯
什么是介入?
介入放射学是以影像诊断学为基础, 在 影像的监视下, 利用导管、穿刺等技术, 取得组织学、细菌学、生理和生化资 料,明确病变性质以及对一些疾病进 行非手术治疗的一个新技术学科。它 以独特的学科和技术特点,介入各个 医学领域,跻身于各个学科之间,成 为影像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 分
盛京医院 放射科 卢再鸣幻灯
国内现状
其中肿瘤的介入治疗,尤其是中晚期肝 癌的化疗栓塞,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 脉分流术(TIPSS),Budd-Chiari综合 征的介入治疗,支气管动脉药物灌注及 栓塞治疗肺癌和大咯血,瓣膜成形术治 疗二尖瓣和肺动脉瓣狭窄,冠状动脉腔 内成形术和内支架置入,脑血管病的介 入治疗等,疗效优良,某些方面达到国 际先进水平
1953年,Seldinger首 创了经皮动脉穿刺、 导丝引导插管动脉造 影法,由于该法操作 简单、创伤小、无需 缝合血管,完全替代 了以往的手术切开的 方法,很快被广泛采 用,成为介入放射学 的基本操作技术
Dr. Seldinger
盛京医院 放射科 卢再鸣幻灯
穿刺插管技术: Seldinger技术
盛京医院 放射科 卢再鸣幻灯
介入技术成熟和发展阶段
1962年,Newton首先采用栓塞血管的方法治 疗脊椎血管瘤
1963年,Nusbaum采用动脉内灌注血管收缩 剂治疗消化道出血成功
1964年,Dotter使用同轴导管技术,成功进 行下肢血管成形术,标志介入新技术的开始
1965年,Sano用导管成功地栓塞了脑动静脉 畸形
介入概念真正产生
盛京医院 放射科 卢再鸣幻灯
介入发展史
70年代以来,随着介入放射学知识的普 及,导管、器械的不断改进,新技术的 涌现和提高,介入放射学有了飞速的发 展,内容更加丰富,技术更完善,逐渐 成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学科,并且已经分 化形成了一些分支,如心脏介入放射学、 神经介入放射学、肿瘤介入放射学等

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
精品课件
造影剂的作用
不透X光线,又是液体,当与血液混合后,充 满了血管,就使得整个管腔都弯成不透X线了, 从而在X光下可以看得到了
精品课件
介入产品常用度量单位
French (F) 一般指导管外径
Inches (in) 一般指导丝外径
Gauge (G) 一般指穿刺针外径
mm
PSI ( 千帕 )
指导管承受的注射压力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穿刺针规格
以G (Gauge) 表示 最常用18G: 内径 1.06mm (0.042 in) ,可过 0.038 导丝 也可用20G 内径 0.64mm (0.025 in),可过 0.021导丝 长度多为 7cm
精品课件
导丝
精品课件
导丝的作用
导引钢丝 对导管起到支撑和引导作用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第二节 介入放射学器材
精品课件
第三节 栓塞物质
生物栓塞物质 自体血凝块、冻干硬脑膜 海绵类 明胶海绵 聚乙烯醇 簧圈类 不绣钢圈 微型铂金丝圈 可脱落球囊 组织坏死剂 无水乙醇 鱼肝油酸钠
精品课件
第三节 栓塞物质
粘胶类 氰丙烯酸异丁酯 微粒、微球、微囊类 碘油 中药类 白芨 莪术油 物理因素 电凝等

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分类
按系统分类 血管系统介入放射学 非血管系统介入放射学
按技术分类

穿刺术 灌注与栓塞术 成形术 其他:TIPS、取异物、留置过滤器等
介入放射学分类方法(一)
血管系统介入放射学 非血管系统介入放射学 其他(包括两者的结合)
血管系统介入放射学
各种血管造影术 利用血流动力学特点的药物灌注与
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颈动脉 狭窄、肾颈动脉狭窄、上腔静脉阻塞综合症、下腔 静脉阻塞、肢体动脉瘤、肢体动静脉瘘、髂股静脉 狭窄等。
颈动脉狭窄 支架植入术
1. 脑保护伞(EPD)
2. 支架(直形支架→锥形支架)
对狭窄血管的球囊扩张
在狭窄部位放置支架
左侧腔隙性梗死 30万尿激酶溶栓 2.5×8mm支架

血管扩张药物

肾上腺皮质激素

根据不同的造影目的改变 血流分布


血管收缩药物

栓塞物质

根据不同的造影目的或栓 塞目的,改变血流分布
肝素钠

抗凝剂

阻断血流或改变血流方向, 分为短期、中期和永久性 栓塞。
栓塞物质
短期栓塞物

血凝块(Gore) 自体血凝块是最早使用于临
床的栓塞物质之一,容易取得。它的弹性好,
线,用以阻滞血流并构成血凝块。为永久性栓塞 物质。栓塞定位准确,能通过较细的导管完成较 大直径的血管栓塞。能由X线平片长期随访观察。 不锈钢圈适用于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真性与
假性动脉瘤的栓寒;肿瘤的术前栓塞;脾栓塞、
精索静脉曲张和为动脉内化疗灌注前作血流改道 的栓塞等。
金属钢圈
可脱离球囊

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
2. 热水或热造影剂:通过温热效应直接杀 灭肿瘤细胞(摄氏41°以上)。配伍方法: 6:3:1(等渗盐水、造影剂、超液化碘油) 混合后加热 。
二.操作方法
• (一)、血管穿刺法 • (二)、活检术 • (三)、肿瘤消融术
(一)、血管穿刺法
• 1953年Seldinger提出的血管穿刺法,一改 过去直接穿刺血管造影或切开插管的方法, 既简便、安全、又容易操作,并发症大为 减少。
1.导向手段
• (4).MR:MR显像具有其独特特点的优点, 如MR实时透视,无X线损伤,并能多轴面 成像等。由于常规的不锈钢穿刺针严重影 响磁场,目前已研制出镍铬合金或钛合金 制成的穿刺针,以减少干扰。但MR下介入 价格昂贵,体内已有金属异物者不能用。
(二)、活检术
• 2. 穿刺活检法:所有穿刺活检均在无菌状态下进 行,对穿刺器械应严格消毒。选定穿刺点后,对 穿刺点及周围皮肤进行消毒,并铺洞巾或其它无 菌单。用1-2%利多卡因对穿刺点局部麻醉。进针 前,根据穿刺针粗细,可先用手术刀片在皮肤上 作一小切口或用一稍粗针头在皮肤上刺一针眼, 以利穿刺针通过皮肤。定位与穿刺均在影像监视 下进行。为防止恶性肿瘤细胞的穿刺道种植转移, 应尽可能减少穿刺次数。
并发症率最低。 建立血管通道的位置,针套前进中即将针芯沟槽内的组织切下,封存于套管与针芯槽内,然后将切割针整体退出,将针芯推出,取出组织条,将其放入10%
福尔马林液或无水乙醇中,送病理检查。
如Westco氏针。 其它的一些动脉穿刺部位有肱动脉、腋动脉、锁骨下动脉及颈动脉。
(二)、活检术
• (3).旋切活检术:主要用于骨骼病变的活 检。基本方法与切割术类似,只是使用的 活检针不同。
(二)、活检术
• 3.并发症:疼痛、出血、感染、气胸和诱发 肿瘤转移。

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简介简单地说它是采用电视监视器高科技设备,通过在人体某一部位开一个小洞,然后用一根导管深入病人体内血管,进行修补、扩充、疏通工作的微创腔内手术治疗。

由临床的介入治疗为主轴,介入放射学这门专业学科也随之形成了。

介入放射学又称介入治疗学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放射诊断学和临床治疗学于一体的学科。

它是在放射诊断学设备(数字减影X线机、CT机、核磁共振机和常规X线机等)的指导下,通过微小的创口将特定的器械导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治疗的临床应用学科。

介入治疗学采用“非外科、微创手术”方法可治疗多种疾病。

近几十年介入治疗学发展迅速,和内科、外科学一道成为临床3大支柱性学科。

由来和发展“介入放射学”一词由美国放射学家Margulis首次提出。

Margulis敏锐地意识到在放射领域一个崭新的专业正在形成发展中,他撰写的题为《介入放射学:一个新的专业》的述评在1967年3月国际著名的学术刊物《AJR》上发表,在这篇述评中,他把介入放射学定义为在透视引导下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操作技术。

特别强调从事介入放射学的医师,需要经过介入操作技术、临床技能的培训,并且与内外科医师密切合作。

但是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一词被学术界广泛认可是在1976年,Wallace在《癌症》(Cancer)杂志上,以“Interventional Radiology”为题系统地阐述了介入放射学的概念以后,并于1979年在葡萄牙召开的欧洲放射学会第一次介入放射学学术会议上作了专题介绍,此命名才被国际学术界正式认可。

国内学者对“Interventional Radiology”这一名称的翻译也多种多样,诸如“手术性放射学”、“干涉性放射学”、“治疗性放射学”、“侵入性放射学”等,也有叫“导管治疗学”的,但现普遍愿意接受“介入放射学”这一名称。

我国介入放射学家对这一名称也作了具体的定义。

介入放射学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诊断设备(DSA、US、CT、MRI等)的引导下,对疾病作出独立的诊断和治疗。

医学影像学总结:介入放射学

医学影像学总结: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基本概念:介入放射学是在影像医学的基础上,在DSA、超声、CT、MRI等影像设备引导下,利用经皮穿刺或体表自然孔道的途径,引入导管、导丝、球囊导管、支架、引流管等相关介入器材,对各种疾病进行微创诊断和治疗的新兴学科·介入放射学包括介入诊断学和介入治疗学-介入诊断学:以影像诊断学和临床诊断学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简单器材获得病理学、细胞学、生理生化学、细菌学和影像学资料的一系列诊断方法-介入治疗学: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结合临床治疗学原理,通过导管等器材和药物对病变进行灌、堵、通、扩、引等的一系列治疗技术·Seldinger技术经皮直接穿刺血管,通过导丝将导管引入血管内-是介入放射学的最基本技术-常用穿刺部位(表浅、相对较粗)1股动脉、桡动脉、肱动脉等2股静脉、腘静脉·介入诊疗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主动脉疾病(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分支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颈动脉、肾动脉、主髂动脉、下肢动脉、膝下动脉),急性动脉出血性疾病,静脉狭窄闭塞性疾病,门静脉高压症,颅内血管性疾病-非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胆道梗阻,消化道管腔狭窄、梗阻,气管、支气管狭窄,脓肿与囊肿,椎间盘与锥体病变-良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其他恶性肿瘤(肺癌、肾癌、胰腺癌、盆腔恶性肿瘤),良性肿瘤(肝血管瘤、子宫肌瘤)第一节原发性肝癌的介入诊疗★原发性肝癌:肝细胞癌(富血性)+胆管细胞癌(乏血性)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技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肝细胞癌)1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术(TAI)2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3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应用最广)-消融治疗(胆管细胞癌)1物理消融:射频消融(RFA)、微波、冷冻、激光2化学消融:无水乙醇、乙酸消融一、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主要用于中晚期肝癌患者(早期尽量切除)·化疗药物肝动脉灌注:肝组织浓度是其他器官的100-400倍;瘤区高于正常肝组织5-20倍(副作用小,效果更好)·碘油乳剂栓塞:趋向性沉积于肿瘤血管·微球栓塞:阻断肿瘤血供(一)TACE理论基础:血供(二)TACE适应证·Ⅱb期、Ⅲa期和Ⅲb期的部分病人·可以手术切除,但由于高龄、严重肝硬化的原因不愿手术的Ⅰb期和Ⅱa期病人·多发结节型肝癌·门静脉主干未完全闭塞,或完全闭塞但充分侧支形成·肝癌破裂出血(三)TACE禁忌证·门静脉主干完全闭塞,侧支形成少·合并活动性肝炎或者严重感染,无法同时治疗·严重肾功能障碍·恶液质或多器官功能衰竭(四)TACE并发症及防治·化疗栓塞综合征恶心、呕吐、肝区疼痛、腹胀、发热——对症支持·术中胆心反射严重胸闷、心率减慢、血压下降、死亡——阿托品·肝脓肿、胆汁瘤——经皮穿刺引流、抗生素(五)TACE治疗效果·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富血性肝癌效果更好·严重肝硬化患者,效果更差二、射频消融RFA·在超声或者CT引导下,向肝肿瘤内插入射频针。

介入放射学重点

介入放射学重点

1.介入放射学的定义是什么?介入放射学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或采集组织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的学科。

2.介入放射学所需要的影像监视器材有哪些?(1) 直接X线透视(2) 间接X透视与DSA (3) 超声波检查仪(4) CT (5) MR3介入放射学使用的操作器械有哪些?(1)穿刺针(2) 导管(3) 导丝(4) 导管鞘(5) 支架(6) 其他4.常用的抗肿瘤药物的大致分类。

激素及其他类型。

植物药、即烷化剂、按药物来源分六类:抗代谢药、抗生素、按药物对细胞增殖周期不同时相的作用分两类:(1) 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2)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

5.栓塞剂的使用原则栓塞物质在使用中,必须保证能够在X射线或其他影像手段下显影,释放或留置的全过程必须在X射线或其他影像手段监视下完成,否则易造成异位栓塞、过度栓塞或栓塞物质反流。

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无刺激,不导致过敏反应,不改变人体基因。

6.介入放射学按治疗领域分类(1) 血管系统介入放射学:①血管本身的病变,利用成形术及灌注术治疗②利用灌注术对肿瘤性疾病进行治疗③利用动脉栓塞术消除器官功能④利用灌注术治疗非特异性炎症⑤血管造影及血管造影与其他影像设备相结合的侵袭性影像诊断。

(2) 非血管系统计入放射学:①利用成形术治疗各种原因造成的管腔狭窄②利用穿刺(引流)术治疗囊肿、脓肿、血肿、积液和梗阻性黄疸肾积水等③利用穿刺术采取组织,病理学标本④利用穿刺术通过穿刺针注入药物或施加物理、化学因素治疗肿瘤或治疗疼痛。

第三章1.经导管栓塞术的定义。

是在X线电视透视下经导管向靶血管内注入或送入栓塞物质,使之闭塞从而达到预期治疗目的的技术。

2.经皮血管栓塞术的治疗机制。

阻塞靶血管使肿瘤或靶器官造成缺血坏死;阻塞或破坏异常血管床、腔隙和通道使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阻塞血管使之远端压力下降或直接从血管内封堵破裂的血管以利于止血以及,以防其破裂出血。

放射医学的介入放射学

放射医学的介入放射学

放射医学的介入放射学放射医学是现代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之一,而介入放射学是放射医学中的一种特殊技术。

下面我将对放射医学的介入放射学进行详细介绍:一、介入放射学的定义和基本原理介入放射学是通过导管等工具将放射学技术引入患者体内,用于诊断、治疗和监测疾病的一种医学技术。

它主要利用影像学和放射学技术,结合实时X光成像和造影剂注射等操作,针对特定疾病进行精确诊断和治疗。

通过导管等工具的引导,医生可以准确定位病变部位,进行微创治疗,使患者受到的创伤最小化。

二、介入放射学的应用领域介入放射学广泛应用于多个医学领域,包括心血管、肝胆胰脾、泌尿系、神经系统等。

以心血管介入放射学为例,它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如支架植入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等。

此外,在肝胆胰脾疾病的治疗中,介入放射学可通过消融、栓塞等技术达到切断血液供应的效果,用于治疗肝癌、胰腺炎等疾病。

三、介入放射学的优势介入放射学相对于传统的手术治疗具有多个优势。

首先,介入放射学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切口较小,创伤小,患者恢复快。

其次,介入放射学可以在实时X光成像下进行操作,医生可以直观地观察手术过程,提高手术的精确度。

此外,介入放射学可以充分利用影像学技术,帮助医生准确定位病变,提供更准确的治疗。

四、介入放射学的风险和注意事项介入放射学虽然在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首先,患者可能对造影剂过敏,需要在使用前进行相关检测和评估。

其次,手术过程中可能发生出血、感染等并发症,需要医生和护士密切监测和处理。

此外,术后需要注意休息和恢复,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

五、介入放射学的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扩大,介入放射学在临床上的应用前景不断拓宽。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介入放射学将更加便捷和精确。

此外,新的放射学技术和介入材料的不断出现,也为介入放射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总之,介入放射学作为放射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结合实时成像技术和放射学技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精确的方式。

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

精品课件
44
脾功能亢进的治疗
精品课件
45
右肾萎缩、肾性高血压
精品课件
46
经皮血管扩张
是指采用球囊导管,通过球囊膨胀 对狭窄处进行扩张成形的技术。其基 本原理是对狭窄段的组织,如血管内 膜、平滑肌、纤维组织和其它病变组 织,有限度的损伤和撕裂,使其管径 扩大,受损组织可再修复,达到管腔 重建。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28
十二指肠动脉分支动脉破裂并出血
精品课件
29
溃疡性结肠炎并出血(A)止血后(B)
精品课件
30
骨盆损伤及脾破裂出血
精品课件
31
骨盆损伤及脾破裂出血治疗后
精品课件
32
血管性疾病的治疗
血管病变是指血管本身的异常和 以血管异常表现为主的一组疾病,可 发生于全身各部位。常有以下情况: 狭窄或闭塞、扩张、血栓或栓塞、破 裂或出血、发育畸型、痉挛和少数良 恶性肿瘤。
精品课件
33
慢性动脉血栓形成
精品课件
34
精品课件
35
治疗肿瘤
是指经导管在肿瘤供养动脉内注 入化疗药物或栓塞药物,使之达到在 与静脉给药者相比时肿瘤局部药物浓 度增高,而外周血浆和浓度时间曲线 下面积降低的目的。从而使疗效提高, 全身副作用减少。
精品课件
36
适应症
▪ 脑原发性和转移性恶性肿瘤; ▪ 颌面部原发恶性肿瘤; ▪ 胸部恶性肿瘤; ▪ 腹部恶性肿瘤; ▪ 盆腔恶性肿瘤; ▪ 骨骼和软组织恶性肿瘤;
47
左肾动脉狭窄球囊扩张并支架植入
精品课件
48
肝静脉狭窄球囊扩张并支架植入
精品课件
49
经导管药物治疗
▪ 术前辅助性栓塞 ▪ 姑息性栓塞治疗 ▪ 相对根治性栓塞治疗(良性富

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

名词解释1、介入放射学(IVR or IR):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或采集组织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的学科。

2、经皮穿刺引流术:是通过穿刺针、导管等器材,在X线、B超、CT等影像设备引导下,经皮穿入体内液体潴留处并植入引流管引流的一种介入治疗技术。

3、经导管血管栓塞术(TAE):在X线电视透视下经导管向靶血管内注入或送入栓塞物质,使之闭塞从而达到预期治疗目的的技术。

4、栓塞后综合征:指靶器官栓塞后,因组织缺血坏死引起的疼痛、发热、恶心、呕吐、腹胀和食欲下降等症状,对症处理后1周左右可逐渐减轻、消失。

5、动脉内药物灌注术(IAI):是指通过介入放射学的方法,建立由体表到达靶动脉的通道(导管),经该通道注入药物达到局部治疗的一种方法。

6、首过效应:是指药物第一次通过靶器官时被提取和代谢的现象,也包括一些其他效应。

7、层流现象:由于药物的比重通常比血液小,当药物进入血管后并不能很快和血液混合,特别在卧位时给药时,药物常在血柱的上层流动,优先进入向人体腹侧开口的血管或优先分布于靶器官的腹侧部分的现象。

8、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PTA):是采用导管技术扩张或再通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血管狭窄闭塞性病变的方法。

9、球囊血管形成术:采用经皮穿刺的方法,将带导管的球囊置于血管狭窄处,打入造影剂使球囊充盈,从而使狭窄管腔扩张成形的技术。

10、支架血管形成术:利用金属支撑器机械扩张血管壁的血管介入放射技术,用于血管狭窄和血管急性闭塞的治疗。

11、下腔静脉滤器置放术:利用介入放射学的经皮静脉穿刺技术,引入导丝、导管,将一种能够滤过血栓的特殊装置放置于下腔静脉内,使血栓不能随静脉回流至右心造成肺动脉的栓塞。

12、经皮穿刺消融疗法:是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原位灭活肿瘤,使其融解吸收,达到非手术切除肿瘤的效果13、介入性(内科性)器官切除:内科性器官切除是应用栓塞剂,栓塞某些器官的终末动脉或毛细血管,使之出现不同程度梗死、机化,从而达到临川治疗目的的治疗方法。

医学影像学-介入放射学

医学影像学-介入放射学
Page 79
胆道狭窄
良性狭窄
1. 球囊扩张,无效者手术。 2. 引流
Page 80
胆道狭窄
恶性狭窄
1. 能手术则手术切除 2. 无法手术者行介入治疗 ①内涵管 ②支架(多用自膨式支架,两端超过狭窄段5-
10mm,胆管支架直径比1:1.1~1.2) ③支架后介入化疗或栓塞或辅以放射治疗。
Page 23
操作技术
将导管直接插入子宫肌瘤的供血动脉, 注入栓塞材料如真丝线段、PVA颗粒、 碘油、明胶海绵颗粒。
Page 24
Page 25
子宫肌瘤栓塞
Page 26
介入治疗的优点
能完好保留子宫; 恢复快,只需住院3-5天; 比传统手术简单、不输血; 对子宫正常生理功能几无影响,治疗后妊娠率
疗效取决于时间:脑动脉溶栓超过6小时,冠状动脉
超过9小时,周围血管溶栓超过3个月,成功率明显降低。
优点:
1. 剂量小、时间短、疗效高 2. 实时观察溶栓效果 3. 可同时联合使用血栓抽吸、PTA、支架等技术。
Page 62
肺栓塞(机械碎栓+溶栓)
Page 63
A
溶 栓 治 疗C
B
HAT腔内溶栓治疗。 (A) 肝移植后肝动脉血栓形成,造影均
栓塞剂分类
短期 :48h内吸收 中期 :48h〜1月吸收 长期 :多为半年以上吸收
吸收 可吸收 不可吸收
部位 中央性栓塞物 周围性栓塞物
Page 16
化疗性栓塞(TACE)
定义:对恶性肿瘤的栓塞常与化疗药 物局部灌注合并使用。
Page 17
栓塞后综合征与并发症
栓塞后综合征:肿瘤与器官动脉栓塞 后,因组织缺血坏死引起的恶心、呕 吐、局部疼痛、发热、反射性肠郁张 或麻痹性肠梗阻、食欲下降等症状, 对症处理后1周左右逐渐减轻、消失。

什么是介入放射学_治疗方法

什么是介入放射学_治疗方法

什么是介入放射学_治疗方法介入放射学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性学科。

那么你对介入放射学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介入放射学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什么是介入放射学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一词由Margulis于1967年首次提出。

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性学科。

它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以影像诊断学和临床诊断学为基础,结合临床治疗学原理,利用导管、导丝等器材对各种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的一系列技术。

即:在影像医学(X线、超声、CT、MRI)的引导下,通过经皮穿刺途径或通过人体原有孔道,将特制的导管或器械插至病变部位进行诊断性造影和治疗的学科。

或组织采集,进行细胞学细菌学及生化检查。

介入放射学是在影像诊断学、选择或超选择性血管造影、细针穿剌和细胞病理学等新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包括两个基本内容:①以影诊断学为基础,利用导管等技术,在影像监视下对一些疾病进行非手术治疗。

②在影像监视下,利用经皮穿剌、导管等技术,取得组织学、细菌学、生理和生化资料,以明确病变的性质。

可以这样理解:介入放射学是在影像医学的引导下,为现代医学诊疗提供了新的给药途径和手术方法。

与传统的给药途径和手术方法相比较,具有更直接有效、更简便微创。

介入放射学治疗方法介入放射学治疗70年代后在国外十分风行,形成了放射学的新领域。

近几年来,在我国也正在崛起,并在肿瘤治疗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成为不可缺少的新的治疗方法。

现常用的方法如下:(1)经动脉灌注抗癌药物由动脉内注入抗癌药物,使肿瘤内药物浓度比一般周围静脉给药要高得多,使疗效明显提高,而全身不良反应明显减轻。

它适用于治疗肝癌、肺癌,也用于治疗头颈部肿瘤、胃癌、胆管肿瘤、胰腺癌、盆腔肿瘤及四肢恶性肿瘤。

(2)动脉栓塞疗法将导管插入肿瘤的供血动脉内,选择适当的栓塞剂,填塞供血动脉,截断瘤体的血液供应,使瘤体梗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介入放射学(IVR or IR):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或采集组织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的学科。

2、经皮穿刺引流术:是通过穿刺针、导管等器材,在X线、B超、CT等影像设备引导下,经皮穿入体内液体潴留处并植入引流管引流的一种介入治疗技术。

3、经导管血管栓塞术(TAE):在X线电视透视下经导管向靶血管内注入或送入栓塞物质,使之闭塞从而达到预期治疗目的的技术。

4、栓塞后综合征:指靶器官栓塞后,因组织缺血坏死引起的疼痛、发热、恶心、呕吐、腹胀和食欲下降等症状,对症处理后1周左右可逐渐减轻、消失。

5、动脉内药物灌注术(IAI):是指通过介入放射学的方法,建立由体表到达靶动脉的通道(导管),经该通道注入药物达到局部治疗的一种方法。

6、首过效应:是指药物第一次通过靶器官时被提取和代谢的现象,也包括一些其他效应。

7、层流现象:由于药物的比重通常比血液小,当药物进入血管后并不能很快和血液混合,特别在卧位时给药时,药物常在血柱的上层流动,优先进入向人体腹侧开口的血管或优先分布于靶器官的腹侧部分的现象。

8、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PTA):是采用导管技术扩张或再通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血管狭窄闭塞性病变的方法。

9、球囊血管形成术:采用经皮穿刺的方法,将带导管的球囊置于血管狭窄处,打入造影剂使球囊充盈,从而使狭窄管腔扩张成形的技术。

10、支架血管形成术:利用金属支撑器机械扩张血管壁的血管介入放射技术,用于血管狭窄和血管急性闭塞的治疗。

11、下腔静脉滤器置放术:利用介入放射学的经皮静脉穿刺技术,引入导丝、导管,将一种能够滤过血栓的特殊装置放置于下腔静脉内,使血栓不能随静脉回流至右心造成肺动脉的栓塞。

12、经皮穿刺消融疗法:是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原位灭活肿瘤,使其融解吸收,达到非手术切除肿瘤的效果13、介入性(内科性)器官切除:内科性器官切除是应用栓塞剂,栓塞某些器官的终末动脉或毛细血管,使之出现不同程度梗死、机化,从而达到临川治疗目的的治疗方法。

可用于脾功能亢进、脾大、肾脏病引起的顽固性高血压、大量蛋白尿及异位妊娠等治疗。

14、肿瘤染色:肿瘤中毛细血管被造影剂充盈后,呈边界清楚、密度均匀致密影,称为肿瘤染色。

何谓介入放射学,试述其包括哪些内容。

一、介入放射学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或采集组织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的学科。

二、分为以下内容:1、穿刺/引流术①血管穿刺,如动静脉或门静脉的穿刺②囊肿、脓肿、血肿的穿刺治疗,如肝囊肿的穿刺治疗③实质脏器肿瘤的穿刺治疗(消融术),如肝细胞癌的穿刺治疗④采取组织学标本,如经皮经肝的穿刺活检⑤阻断、破坏神经传导用于止痛,如腹后壁神经丛的固定治疗晚期胰腺癌的腹痛2、灌注/栓塞术①各种原因出血的治疗,如消化道出血②实质脏器肿瘤的治疗,如肝细胞癌的栓塞治疗③消除或减少器官功能,如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④非特异性炎症,如非特异性结肠炎的治疗3、形成术①恢复管腔脏器的形态,如动脉狭窄②建立新的通道,如经颈内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③消除异常通道,如闭塞器官食管漏4、其他①非包含以上三项内的内容,如医源性的血管内异物抗肿瘤药物的类型、主要作用机制及代表药物一、按细胞增值周期不同时相分为:1、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长春新碱)2、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烷化剂,大部分抗癌抗生素以及糖皮质激素)。

二、按药物来源分为六类:1、烷化剂:通过烷化作用使DNA、RNA、酶及蛋白质等变性,抑制肿瘤的生长。

代表药物有环磷酰胺和异环磷酰胺。

2、抗代谢药:干扰细胞正常代谢过程,抑制细胞增殖,导致细胞死亡。

代表药物有氟尿嘧啶。

3、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胞DNA的结合而发挥细胞毒性作用。

代表药物有丝裂霉素C,阿霉素和表阿霉素。

4、植物药:通过结合微管蛋白、微管和有丝分裂锤的蛋白组成部分,干扰细胞分裂。

代表药物有依托泊苷。

5、激素:激素失调能诱发各种肿瘤,通过改变激素不平衡可抑制肿瘤生长。

代表药物有性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

6、其他:肿瘤作用机制未明而难于定位的药物。

代表药物有顺铂、和卡铂。

7、免疫增强剂:调动机体积极性,提高抗肿瘤的免疫力,抑制肿瘤生长繁殖。

代表药物有特异性抗原、药物或疫苗。

常用栓塞物质(按老师要求)一、生物栓塞物质:血凝块、冻干硬脑膜二、海绵类:明胶海绵、聚乙烯醇颗粒三、簧圈类:不锈钢圈、微型铂金丝圈四、组织坏死剂:无水乙醇、鱼肝油酸钠五、碘油栓塞物质的使用原则栓塞物质在使用中,必须保证能够在X射线或其他影像手段下显影,释放或留置的全过程必须在X射线或其他影像手段监视下完成,否则易造成异位栓塞、过度栓塞或栓塞物质反流。

此外还应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无刺激,不导致过敏反应,不改变人体基因。

什么是经皮穿刺引流术适应证及禁忌证一、经皮穿刺引流术是指通过穿刺针、导管等器材,在X线、B超、CT等影像设备引导下,经皮穿入体内液体潴留处并植入引流管引流的一种介入治疗技术。

二、适应证:1、正常人体管道阻塞,引起阻塞段以上液体过量集聚,而引起的病理反应,如胆道、泌尿道。

2、体腔内由于炎症、外伤等原因引起腔内脏器受压,功能受损,或毒性物质不能排出而大量吸收有害于机体时,如气胸、脓胸,心包积液、积脓,腹腔或盆腔等脓肿。

4、实质脏器内的积液或积脓,如肝、脾、胰、肾等处的脓肿或巨大囊肿引起症状者。

三、禁忌证:1、严重的心、肺、肾功能不全2、凝血机制异常3、感染简述Seldinger穿刺操作方法及改良Seldinger穿刺操作方法一、Seldinger穿刺操作方法:1、确定最佳引流途径后消毒并作局部麻醉2、切开皮肤约2mm,穿刺针尖斜面向上,经切口往预定的引流中心穿刺。

3、常穿透血管前后壁,拔出针芯,缓慢退出穿刺针。

4、见血液喷出时将穿刺针尾轻轻下压,即刻引入导丝,然后退出穿刺针。

5、在导丝引导下引入引流管,再退出导丝。

6、造影证实引流管的侧孔全部在引流区,在体表固定引流管。

二、改良Seldinger穿刺操作方法:以无针芯的薄壁穿刺针直接经皮肤穿刺血管,针尖穿过血管前壁进入血管腔时,有血液喷出立即停止进针,然后插入导丝进行操作。

此法不穿透血管后壁,发生血肿等并发症的机会大大减少。

胆道梗阻的经皮肝胆管内外引流术(PTCD)适应证及禁忌证一、适应证:1、无法手术切除的原发性或转移性恶性肿瘤所致的黄疸2、良性狭窄,尤其是胆肠吻合处的狭窄3、胆道梗阻导致的败血症4、黄疸患者手术前的胆道减压5、作为其他治疗的一种辅助治疗措施二、禁忌证:1、凝血功能障碍2、大量腹水3、脓毒血症及败血症是相对禁忌症肝脓肿经皮穿刺引流术适应证及禁忌证一、适应证:已有液化区的肝内脓肿,体积较大,并有明显症状与体征者二、禁忌证:凝血功能障碍、大量腹水、脓毒血症及败血症是相对禁忌症三种不同栓塞水平对靶器官的影响一、毛细血管栓塞:又称为末梢栓塞,指直径1mm以下的血管被栓塞。

通常使用微小颗粒或液态栓塞剂方可造成毛细血管水平的栓塞。

一定范围的毛细血管栓塞可造成靶器官的严重缺血,以致部分或大部分组织坏死。

如果造成毛细血管内皮坏死,血管结构则难以恢复重建。

二、小动脉血栓:指直径1~2mm的动脉被相应大小的颗粒栓塞剂栓塞。

在被栓塞的小动脉远端的毛细血管保持较好的情况下,其对靶器官的影响则较前者稍弱。

组织的缺血程度和是否会发生坏死往往取决于血栓范围的大小和侧支循环建立的好坏。

在被栓塞的小动脉为靶器官的终末供血,不易得到侧支血供,较大范围栓塞时则可产生组织不同程度的坏死,如脾栓塞。

反之则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缺血反应,对缺血耐受性较好和较容易得到侧支血供的组织器官多不产生坏死,如胃十二指肠动脉血栓。

三、主干栓塞:指器官血供动脉的主干或主支被相应大小的栓塞物栓塞,直径通常大于2mm。

如果其远端的小动脉和毛细血管被直接栓塞,侧支循环又迅速建立的情况下,对靶器官的影响较小。

但对缺血耐受性极差的心脑等器官则不可相提并论。

主干栓塞主要用于改变局部血流方向,治疗血管破裂出血和动脉瘤等。

常用栓塞物分类一、按栓塞时间分类:1、短期栓塞剂:如自体血栓等2、中期栓塞剂:如明胶海绵颗粒3、长期栓塞剂:如钢圈、医用胶等二、按性质分类:1、液态栓塞剂:如碘油、无水乙醇等2、固态栓塞剂:如泡沫聚乙烯醇等三、按栓塞血管直径大小可分为大、中、小栓塞剂经导管血管栓塞术适应症、栓塞反应、并发症、临床应用一、适应证:1、异常血流动力学的纠正或恢复2、止血3、血流重分布4、治疗肿瘤5、内科性器官切除二、栓塞反应:1、疼痛2、发热3、恶心、呕吐、腹胀、食欲下降等胃肠道反应三、并发症:1、过度栓塞引起的并发症:肝功能衰竭,胃肠、胆管穿孔,胆汁湖,皮肤坏死,脾液化等。

2、误栓:①返流性误栓,颈外动脉反流性误栓可致脑梗死,腹部血管反流性误栓可致肠坏死②顺流性误栓,颅外潜在血管侧支顺流行误栓可致脑梗死,小栓子通过动静脉瘘顺流行误栓可致肺梗死3、感染:栓塞后大量组织坏死时亦可为感染埋下伏笔。

发生在实质性器官,如肝和脾。

四、三种常见临床应用:1、出血2、血管性病变3、内科性器官切除球囊血管成形术的机理,再狭窄形成机制,再狭窄的防治措施。

一、球囊血管成形术的机理:采用球囊对病变段动脉壁进行有限的挤压扩张,使病变段动脉壁伸展,内皮细胞和粥样斑块表面成分脱落,动脉内膜和中膜部分断裂、分离,动脉外膜伸展超过其弹性程度,动脉管腔扩大,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另外,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中,部分粥样斑块受到挤压而在动脉壁上重新分布也是球囊形成术的治疗机制之一。

二、球囊血管成形术再狭窄形成机制:1、急性血管闭塞:伴有或不伴有血栓形成的血管痉挛,伴有完全闭塞的血管壁剥离以及血管壁的弹性回缩。

2、早期再狭窄:①球囊扩张部位内膜纤维增生;②过度伸展的血管壁的紧张度恢复或回缩;③血管壁重塑型学说3、晚期再狭窄:除内膜纤维增生外,原有病变如动脉粥样硬化或大动脉炎病情进展或加重是其主要原因。

三、再狭窄的防治措施1、全身性应用防治方法:①抗血小板粘附、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双嘧达莫②抗凝药物如肝素、华法林③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拮抗剂如曲匹地尔④一氧化氮的供体如吗多明⑤抗氧化剂如普罗布考⑥钙通道拮抗剂、血管紧缩素转换酶抑制剂、γ-干扰素等2、支架局部应用防治方法①支架局部的放射治疗②带膜支架和药物涂层支架③支架局部应用翻译寡核苷酸④支架局部应用基因治疗等球囊血管成形术和支架血管成形术的并发症有哪些一、球囊血管成形术:1、常规血管介入并发症;2、远端栓塞;3、球囊破裂;4、出血;5、动脉夹层二、支架血管成形术:1、支架移位2、血管损伤3、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或远端血管血栓栓塞4、支架感染5、其他球囊血管形成术适应证及禁忌证一、适应证:1、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血管壁肌纤维发育不良、血管蹼、血管发育畸形等先天性、后天性原因引起的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血管狭窄、闭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