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 16 大自然的语言(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语文上册 16 大自然的语言(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
明确:“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作用:把大自然的语言拟人化,用“大自然的语言”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形象、生动说明了认识物候现象、研究物候现象的重要性。既能吸引读者,同时又将抽象的科学概念通俗化。
三、延伸拓展,转化课堂知识
1.教师要求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农谚,并说明其中包含的物候知识。
板书设计:
描述物候现象 现象
作出科学解释
追究因果关系
阐述研究意义 本质
大自然的语言
逻辑顺序
教学反思
2.除了农谚,古代的诗歌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识。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明确:课文说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夏秋两季越往高处越迟!“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正说明了这一点。诗人在大林寺里重遇春天美景,在喜出望外中,不禁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其实,诗人并不会真的以为如此,这只是文学笔法罢了。
四、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全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们学习。本文语言严谨而生动,兼具说明的科学性和生动性,是一篇极有价值的科普文。文章同时告诉我们:科学就在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让我们零距离接触科学,从而热爱科学。
大自然的语言
学习内容
第 四单元(章)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 第2课时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学习准确、生动、简洁的说明语言。

16.大自然的语言(两课时)教案

16.大自然的语言(两课时)教案

16.大自然的语言(两课时)教案《16.大自然的语言(两课时) 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2.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丰富多彩.那么,这些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何关系呢?为什么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去破译大自然的语言,探询大自然的奥秘。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

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

竺可桢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显示课文朗读。

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学习字词。

连翘(qi2o)——翘起(qi4)衰草连天(shu1i)——鬓毛衰(cuī)落叶(luò)——丢三落四(l4)——落枕(l4o)观测(gu1n)——玄妙观(gu4n)差异(ch1)——差遣(ch1i)——差错(ch1)——参差(cī)3.根据课后练习题一中的四个问题,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八年级语文上册 16《大自然的语言》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16《大自然的语言》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大自然的语言
课题
大自然的语言
主备人
学习目标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学会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 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3、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重点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体会本文语言的生动性
难点
体会本文说明顺序和方法的合理应用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三、展示提升
四、总结归纳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
1、说明文通常采用的说明顺序有三种: 、、。逻辑顺序也就是事理顺序,如由到特殊,由主要到,由
到本质、由到复杂。文章四部分内容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第一部分引出说明对象,第二部分对此作具体阐释,第三 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进一步深入,又是第四部分说明的基础。本文采用的顺序,条理分明,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结合文句,填写选文中加横线地方的词语。
2、表示时间推移的词语有:
3、本段文字按什么顺序写的:
4、本段文字主要使用了何种表达方式:
5、本段文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6、本段段意:
(二)①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②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③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④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
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
二、合作探究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木荣枯、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目标:1.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2.品味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

学习重点:1.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学习难点:说明的条理性。

学习过程:一、检查预习,把握文本内容(师生问好)刚才同学们和老师是怎样问好的?我们是用“语言”来表达的。

别以为只有人才会用语言说话,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也有它的“语言”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

以问题形式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

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这四个因素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纬度、经度、高下差异和古今差异。

不能。

课文是按照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从空间到时间的顺序来安排的,并用序词标明,使文章条理清楚。

--“纬度影响最大”同学们一定深有感触,寒冷的冬天大家喜欢去海南旅游,因为那里风光正明媚。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二、分析结构,把握文本条理性过渡:同学们都概括得非常好,那你能说说你是怎样快速捕捉到这么多的重要信息的呢?第4段中结尾有这么一句话--“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 ”“……是……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是……”“此外……”“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第二课时知识回顾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A 、《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B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学。

C 、本文以平时的语言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了物候学。

D 、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因素。

2、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1)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2)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3)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4)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 ) 合作探究1、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因素时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2、文章在说明纬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所举的两个例子各有什么作用?3、从全文来看,这篇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安排内容的?有何好处?4、文中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等说明方法,试举例说说它们的作用。

5、品读文章,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1)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2)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知道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 能力提升1、 请你试着用下列词语描绘一下四季的景象苏醒 萌发 次第 孕育 销声匿迹 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 周而复始2、除了农谚,古代的诗歌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识。

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

八年级语文上册 16《大自然的语言》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16《大自然的语言》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16.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阅读科普文章,能解释简单的物候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2.理清文章结构,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课前预习】一、预习任务1.熟读课文,家长听读一遍。

2.整理字词3.问题导航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大自然的语言”比喻什么?4.阅读批注,提出疑问(批注写在书上,问题写在教学案上)5.资料链接:物候就是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的过程。

物候学主要是研究自然界的植物(包括农作物)、动物和环境条件(气候、水文、土壤条件)的周期变化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请家长签字:二、预习检测1.字词检测。

①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连翘()——翘()起衰()草连天——鬓毛衰()落()叶——丢三落()四——落()枕观()测——玄妙观()差()异——差()遣——差()错——参()差② 根据拼音写汉字méng()发piān( )然销声nì( )迹yùn()育2.文学常识竺可桢,浙江上虞人。

气象学、地理学家,是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物候发展的推动者。

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作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

《物候学》一书是竺可桢多年研究物候的结晶。

【自学互学】一、自主先学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活动方式建议:朗读部分段落,筛选出答案)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活动方式建议:朗读部分段落,筛选出答案)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活动方式:小组合作交流)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活动方式建议:朗读部分段落,筛选出答案)二、交流展示学生针对自主先学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展示【质疑拓展】1.学生质疑,讨论交流。

2.老师根据学生当堂学习情况提问拓展。

【当堂检测】决定物候现象来临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5分)【总结评价】一、重点知识梳理(可选用文字梳理等方式)二、自我评价 【练习巩固】一、精彩句段积累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

16、大自然的语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积累“萌发、次第、翩然、孕育”四个双音节词,掌握它们的词义;积累“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五个短语,并学会运用。

2.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3.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4.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5.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多媒体课件展示春夏秋冬画面)(播放歌曲《我爱大自然》)语言,“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列宁语)。

我们人类通过语言输出信息,获取信息,服务于学习、工作、生活,人类社会才得以生存和发展。

同时,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不能没有一个信息来源“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也有“语言”吗?它告诉我们人类什么?有什么意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大自然的语言”的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字词障碍。

1、了解作者。

2、学生自由度课文,找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3、投影显示:翩然(piān)孕育(yùn)簌簌(sù)载途(zăi)连翘(qiáo) 萌生(méng)农谚(yàn)纬度(wĕi)悬殊(xuán shū)侵害(qīn)竺可桢(zhú zhēn)草长莺飞(yīng)销声匿迹(nì)4、感知阅读:请班里朗读水平高的同学范读。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6大自然的语言 教案2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6大自然的语言 教案2

16.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二(2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识记词语。

2.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3.了解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4.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由复习学过的文体导入说明文学习。

二、通读全文,概括内容学生自读课文后议论回答,然后教师明确:本文给我们介绍了有关物候的知识及研究它的意义。

三、划分结构层次,理解本文说明的条理性1.本文围绕着物候这个中心给我们介绍了哪些方面的知识?全文可划分为几部分?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然后教师归纳总结:本文作者围绕物候这个中心给我们介绍了四个方面的问题,课文因此也可划分为四部分。

(略)2.再问:以上四个部分的说明采用了什么样的顺序?学生讨论,教师提问后小结。

作者在介绍物候现象时采用了这样一种逻辑顺序:先提出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接着说明它的重要性,然后说明它取决于什么因素,最后说明研究它的意义。

这种说明顺序符合人对事物的认识规律,同时使得文章很有条理性。

这种条理性不仅表现于文章的整体,而且也表现在文章的局部,3.请大家快速阅读第三部分“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说明的?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

课文在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时,是按照由主到次的说明顺序来安排的,在行文上使用了“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

“此外”等词语。

教师提示:我们读一部小说,总是先读到前面的“提要”。

提要是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内容全貌做极为简要和概括的说明。

有时我们还经常读到摘要。

摘要,顾名思义就是对原文的要点进行摘录。

写摘要和写提要有相同的地方,即都是抓住要点,写成文章。

不同的地方是提要用自己的语言对原作的内容全貌作简要的概括说明,而摘要却是在不损害原作内容的前提下,摘录原作的要点,将原作的主要内容准确地按原作的顺序写出来,不掺进自己的观点和评论,但为使上下文连续,可适当加上一些词语,原文有的句子太长可取其主要成分。

福建省福清市上苍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1)

福建省福清市上苍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1)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第2课时)教案一、温故知新,复习旧知。

1.听写上节课所学的词语。

2.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二、讲授新课。

(-)指名朗读第四、五两个自然段,然后总结段意。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提问: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从观测手段、数据意义两方面写出了物候观测的重要性。

观测手段:“活的仪器”活生生的生物数据意义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上比较简便,容易掌握文中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第五自然段从反面举例说明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更具有说服力。

主要(三)次要空间上时间提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能否换顺序说?为什么?明确答案:不能。

因为四个因素的影响大小不等.由大到小,由主到次,依次排列,很有条理。

另外,前三个都是空间因素,后一个是时间因素。

2.举例子是本文的主要说明方法。

学生在第六至十自然段中对所举的例子作些评点,注意举例时的语言。

①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晚着5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纬度因素)②如:大连的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旬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经度差异)③例如秋冬之交: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高下差异)④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同1921到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比较,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古今差异)这些例子的运用能使读者更具体地理解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成因,有说服力。

(三)齐读第十一、十二段。

思考: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将问题的答案在书上标记。

)①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②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

③还可以利用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④也可以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推荐学习]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推荐学习]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16.《大自然的语言》1.积累掌握一些重点词语2.快速搜索重要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

4.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

5.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一.自主学习1.读准下列加点字并注音衰()草连天—鬓毛衰()连翘()——翘()尾巴差()异——差()遣——差()劲——参差()观( )测——道观( ) 播种( ) ——耕种( )落( )叶——丢三落( )四——落()枕2.解释下列词语,并口头造句销声匿迹:。

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

周而复始:。

草长莺飞:。

3.筛选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二.合作探究1.划分段落层次,理清说明顺序第一部分( ~ 段)。

第二部分( ~ 段)。

第三部分( ~ 段)。

第四部分( ~ 段)。

2.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哪些?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3.6~10段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三.揣摩语言1.体会本文语言的生动性赏读1~2段,与下文做对比说说不同的表达效果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

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表达效果:。

2.体会说明语言的科学性、严密性。

(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10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3)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四.延伸拓展1说说下列农谚包含的物候知识清明前,开秧田()。

柳毛开花,点豆种瓜()。

馒头云,天气晴()。

鱼跳水,有雨来( )。

2.说说下列诗句写的是什么季节绿柳才黄半未匀( ) 。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 大自然的语言》学案2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 大自然的语言》学案2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学案【学习目标】一、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会用适当的说明方式有层次地说明事理。

二、琢磨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

【课前预热】一、解决字词夯实基础读准字音并说明加点的词语。

载.途连翘.衰.草连天簌.簌孕育..翩然..销声匿迹....周而复始....二、熟悉作者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绩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巨人”。

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期与地址》、《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三、感知文本试探问题请同窗们依照对文本的预习,完成如下问题:一、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二、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课堂学习】★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朗诵课文,试探:一、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二、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二、跳读课文,合作探究(重点选读7—10段)试探: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如何安排的?如此安排有什么益处?在说明四个决定因素中,运用了哪些适当的说明方式,有什么作用?★三、品读课文,语言赏析(品读1—3段)找出自己喜爱的词语或句子赏析并做好批注。

例如:一、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地”人格化,显得亲切动人。

)二、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

..(“簌簌”是纷纷落下的样子,用词形象、典雅。

)★四、学以致用有效训练联系学过的物候知识,指出以下诗歌中哪句表现了物候现象?(一)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世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其中来。

(二)惠崇《春江晚景》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课外扩读】一、时文超市千奇百怪的动物语言(节选)萧柯动物也有着自己的语言。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学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学案设计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16 大自然的语言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学习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4.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资料链接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

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第一课时课时要点积累字词,整体把握。

自主学习1.回顾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①说明文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②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③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列图表等。

④说明文语言有哪些特点? 准确、简练、平实、生动等⑤你认为阅读说明文体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找出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2.读准字音。

翩.然piān 簌.簌sù连翘.qiáo萌.生méng草长莺.飞yīng 孕.育yùn载.途 zài 农谚.yàn竺.可桢.zhúzhēn 销声匿.迹nì3.解释词义。

花香鸟语:形容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多指春天的风光。

八年级语文上册 16《大自然的语言》(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

八年级语文上册 16《大自然的语言》(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目标:1、通过品味语言,知道说明文语言的特点;2、能正确判断文章的说明方法;3、能说出文章的说明顺序。

重难点:正确判断说明方法,并分析作用。

(重点)品味文章准确严谨而又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大树如果被砍倒,你会把年轮发现——一年只长一圈,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你如果钓到大鱼,鱼鳞上也有圈圈——一圈就是一岁,这又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把“三叶虫”化石,嵌在喜马拉雅山巅。

这是在告诉人们:那儿曾是汪洋一片。

……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

二、出示学习目标:(投影显示)三、回顾说明文的阅读方法:(投影显示)1、说明的对象2、说明对象的特点3、说明文的分类内容: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语言:生动说明文平实说明文4、说明方法常见的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5、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6、说明的语言:准确性严密性四、目标一:1.通过品味语言,知道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自学指导一:示例:“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句中的“可能”能否删掉?为什么?不能删掉。

“可能”表示估计推测,因为造成损失的原因很多,能注意到物候,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避免损失。

如果删掉,语意就变成肯定的了,太绝多化了。

“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自学检测一: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某某刺槐开花只比早10天”句中的“许多”“只”能否去掉?为什么?不能。

“许多”说数量、X围,如果去掉就变为所有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都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这样一概而论,不符合实际。

“只”字说明相隔较小。

如果去掉,说明效果就差些。

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一句中的“左右”能否删去?为什么?不能去掉。

八年级语文上册 16 大自然的语言(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 16 大自然的语言(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广东省罗定市八年级语文上册16 大自然的语言(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广东省罗定市八年级语文上册16 大自然的语言(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广东省罗定市八年级语文上册16 大自然的语言(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16大自然的语言课题16大自然的语言第 2 教时教学目标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3、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重、难点理清文章顺序,了解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方法和行文思路。

教学过程修改意见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拓展延伸,转化课堂所学的物候学知识。

[教学步骤]一、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1.赏读文章第1、2两段,体会说明的生动性.(1)学生齐读1、2段。

(2)教师用简洁的语言重新拟一个开头,要求学生与原文比较,说说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多媒体显示: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

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学生比较改文与原文不同的表达效果.改文简洁,直白,缺乏吸引力;原文用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3)精读1、2段,具体说说这一段文字写得好,好在哪里?学生各抒己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阅读感受,言之有理即可,教师应以鼓励为主。

河南省重点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第2课时)导学案(含试卷)

河南省重点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第2课时)导学案(含试卷)

大自然的语言2019-2020学年八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洗涤.(dí) 松懈.(jiě) 兴.味(xìng)B.牛犊.(dú) 点缀.(zhuì) 茸.毛(róng)C.遵循.(xún) 凋.谢(tiáo) 卑.微(bēi)D.不朽.(xiǔ) 震颤.(zhàn) 蔓.延(màn)2.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句是()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这位在海边展现娴熟..带球技巧的小男孩正是如今在我们球队掌控中场运转的巴西球员拉菲尼亚。

B.英国首相发言人:与北爱尔兰的谈判取得进展,但仍有默契..需要弥合。

C.烈士白本升的妹妹李卫平带来的是哥哥生前一丝不苟....的一本本笔记、作业本及一张张旧照片。

D.他为我国淡水生物的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为揭示淡水生物与环境的科学规律,为淡水生物学的学科建设,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我_________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

(2)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___________可见。

(3)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___________了。

A.的确到处温柔B.确实到处柔和C.确实随处柔和D.的确随处温柔5.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出淤泥而.不染C.舜发于畎亩之.中已而之.细柳军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贤于.材人远矣二、名句默写6.默写古诗文名句。

(1)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2)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
第二课时
知识回顾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A 、《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B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学。

C 、本文以平时的语言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了物候学。

D 、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因素。

2、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1)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
(2)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
(3)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
(4)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
合作探究
1、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因素时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2、文章在说明纬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所举的两个例子各有什么作用?
3、从全文来看,这篇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安排内容的?有何好处?
4、文中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等说明方法,试举例说说它们的作用。

5、品读文章,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1)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
年迟十天左右
...
....,比1960年迟五六天
(2)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知道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
....。


.....割麦插禾
能力提升
1、请你试着用下列词语描绘一下四季的景象
苏醒萌发次第孕育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
2、除了农谚,古代的诗歌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识。

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

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当堂检测
(一)阅读课文9-10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1、分别找出这两段文字的中心句。

第一段:第二段:
2、第9段中“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前后两段在说明影响物候来临因素方面出发点不同,前者是________因素,后者是________因素。

(选择填空:空间、时间)
(二)你能说出下列诗歌所包含的物候知识吗?
竹下残雪
唐罗隐
墙下浓阴对此君,小山尖险玉为群。

夜来解冻风虽急,不向寒城减一分。


唐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