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发展史
中国公路发展史
![中国公路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041115d676eeaeaad1f330f7.png)
沥青路面公路施工中······ 沥青路面公路施工中
水泥混凝土路 面
水泥混凝土路 面具有刚度大、 强度高、稳定 性好、养护维 修费用低等优 点。
福厦公路段
中国交通部《公路工程技 术标准》规定: 高速公路指“能适应年 平均昼夜小客车交通量为 25000辆以上、专供汽车 分道高速行驶、并全部控 制出入的公路”。 一般能适应120公里/小时 或者更高的速度,路面有 4个以上车道的宽度。中 间设置分隔带,采用沥青 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高级 路面,设有齐全的标志、 标线、信号及照明装置; 禁止行人和非机动车在路 上行走,与其他线路采用 立体交叉、行人跨线桥或 地道通过。
沈大高速公路(神州第一路)
成温高速公路景观
京珠高速公路(湖南段)
渝黔高速公路
京津塘高速公路 (1993)
京沪高速公路
感谢观看
秦朝道路
秦,约 合70米,定线的 米 原则是尽量取直; 原则是尽量取直; 路基要高出两侧 地面,以利排水, 地面,以利排水, 并要用铁锤把路 面夯实, 面夯实,以增加 其密实度; 其密实度; 路旁 每隔三丈种一株 青松, 青松,以为行道 树;中央三丈为 皇帝专用, 皇帝专用,两边 还开辟了人行旁 每隔10里建 道;每隔 里建 一亭, 一亭,作为区段 的治安管理所。 的治安管理所。
全国公路的发展不大。 全国公路的发展不大。
现代公路( 年以后) 建立公路机构与专业管理队伍, 现代公路(1949年以后):建立公路机构与专业管理队伍,公路稳 年以后
步发展。八五后,公路普及,全国公路迅速发展。 步发展。八五后,公路普及,全国公路迅速发展。
中国古代公路
4,000年前 年前——中国有了车和行车的路; 中国有了车和行车的路; 年前 中国有了车和行车的路
新中国公路发展史
![新中国公路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80b4096b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50.png)
新中国公路发展史?
答:新中国公路发展史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初。
当时,为了巩固国防、开发边疆和发展经济,国家投资建设了一批干线公路,如川藏公路、青藏公路等,公路建设开始进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然而,在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公路基础仍然很差,公路等级低、质量差,交通拥堵问题严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开始探索高速公路的建设。
1988年,沪嘉高速公路通车,实现了中国大陆高速公路零的突破。
此后,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建设也得到了极大的推动。
我国公路总里程不断增加,公路等级和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同时,我国政府还大力推动农村公路建设,提高了农村地区的交通通达度。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公路建设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
高速公路网不断完善,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地区。
同时,我国政府还积极推动智能交通、绿色交通等新型交通方式的发展,提高了公路运输的效率和环保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公路建设取得了更加辉煌的成绩。
公路总里程和高速公路里程均大幅增加,公路网密度和质量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同时,我国政府还加强了对公路建设和管理的监管力度,确保了公路建设和使用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总之,新中国公路发展史是一部充满艰辛和奋斗的历史。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和发展,我国公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公路发展简史
![中国公路发展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266fb527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a4.png)
中国公路发展简史随着中国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公路建设在中国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中国公路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单一道路网络到如今的现代化高速公路网,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期,是中国公路建设的起步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国政府主要集中力量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路建设也成为了重要的一部分。
当时的公路主要是连接城市与农村的乡村公路,这些公路的建设主要依赖人力和农业机械,形成了最初的公路网络。
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国公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国政府开始引进国外技术和设备,加大对公路建设的投资力度。
这期间,中国建设了一些重要的公路,如京沪高速公路、京港澳高速公路等。
这些公路的建设标志着中国公路建设进入了现代化的阶段,为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9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国公路建设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国政府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力推进公路建设,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公路建设。
在这期间,中国建设了一系列重要的高速公路,如京哈高速公路、沪昆高速公路等。
这些高速公路的建设大大缩短了城市之间的距离,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地区的发展。
近年来,中国公路建设进入了新时代。
中国政府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加大了对公路建设的投资力度。
在这个阶段,中国继续建设高速公路,不断扩大公路网络的覆盖范围。
同时,中国还注重提高公路的质量和安全性,加强了公路的维护和管理。
这些举措进一步促进了公路交通的便利化和国家经济的发展。
总结起来,中国公路发展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现代化阶段的演变过程。
中国公路的发展不仅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人民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
在未来,中国公路建设还将继续发展,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的幸福生活作出更大的贡献。
《公路桥梁发展史》PPT课件
![《公路桥梁发展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0b865359b89680203d825f6.png)
a
22
a
23
日本穿过大 厦的高速路
a
24
悉尼大桥号称世界第一单孔拱桥,早期悉尼的代表建筑。 这座大桥从1857年设计到1932年竣工
a
25
大跨径(503米)单
护栏石柱上,雕刻着形态各异的石狮子,那些很难数清的 石狮,是卢沟桥上最有趣的景致。
a
14
卢沟桥还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者的历史见证。 1937年7月7日,中国军队就是在卢沟桥上英勇
抗击了入侵的日本侵略军,揭开了抗日战争历 史新的一页。
a
15
河阳桥
洛阳桥
a
16
a
17
果子沟双塔双索面钢桁梁斜拉桥
果子沟特大桥是赛果高速公路项目的控制性和标志 性工程,全长700米,特大桥跨径330米,主塔高度分别 为209米和215.5米,是目前国内首座双塔双索钢桁梁 公路斜拉桥,也是新疆最高的公路大桥果子沟大桥在
基金和车辆购置附加
费,专门用于公路建设。
a
3
a
4
沈大高速是中国内地第一条建设的高速
公路,也是中国内地第一条八车道高速
公路,全长348公里,1990年完工时
为全部四车道,全立交,全互通。
2002年开始拓宽改造,于2004年改造
完毕,为八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
120公里。
a
5
1984年6月27日开 工, 1990年8月20 日,经过6年多的努
古加的坡 州
老大四度 桥
的了个非 的
赵洪小常 设
州水拱平 计
中国公路发展史
![中国公路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e97da0d18762caaedc33d448.png)
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 —秦直道 前221—前206年
秦直道,陕北俗称“皇上 路”“圣人条”,是秦始皇 于公元前212至公元前210年 命蒙恬监修的一条重要军事 要道。直道则是秦始皇为攻 防匈奴,令大将蒙恬率数十 万军工、民工突击修筑的国 防道路。南起京都咸阳,北至 九原郡(今内古包头市西南 穿越14个县,7蒙00多公里。 路面最宽处约60米,一般亦 有20米,它在历史上占有重 要地位。
这一时期是公路开始纳入 国家建设规划阶段。1927 年,国民政府的交通部和 铁道部草拟了全国道路规 划及公路工程标准。1932 年,全国经济委员会筹备 处奉命督造苏、浙、皖三 省联络公路,仿照国外中 央贷款筑路办法,筹集基金, 贷给各省作为补助筑路之 用
西安—兰州公路
抗日,解放战争时期(1937~1949年)
沈阳—大连高速公路(神州第一路)
沈大高速是中国内地第一条建设的高速公路,也是中国内地第一条八车 道高速公路,1990年完工时为全部四车道,全立交,全互通。是辽东 半岛经济圈的轴心。,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国防意义。全线总长 375公里,超过了1978年台湾省建成的373.3公里的南北高速公路,被 誉为“神州第一路”。
随着战场的转移,公路遭到严重破坏。截至中华人民 共和国建立前夕全国公路能通车的只剩下75000公里。 从中国近代道路的整个历史时期看,中国公路的发展 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并随着交通量和车辆载重量 的增大,线路和桥梁标准逐步有所提
今天的公路
• 1988年,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建成,全长18.5公里。 • 1990年9月,沈大高速公路通车。全长375公里, • 1993年底济青高速公路通车,全长318公里。 • 1995年12月成渝高速公路通车,全长340公里。 • 1996年9月沪宁高速公路通车,全长275公里。 • 1998年,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8733公里,居世界第四。 • 1999年,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1万公里,接近世界第三水平。 • 2000年底,京沈高速公路通车。 • 2000年底,京沪高速公路通车。 • 2000年底,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6万公里,居世界第三位 • 2004年底,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3 . 4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 • 截至2007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5.36万公里。
公路概论绪论ppt课件
![公路概论绪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650045b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19.png)
• 1、设计速度高
• a、同向两车道。左侧车道最低100km/h。右侧车道最
低60km/h • b、同向三车道,最左侧车道最低110km/h,中间车道
最低90km/h,最右侧车道最低60km/h • 小型载客汽车最高限速120km/h,其他机动车最高限
速100km/h,摩托车最高限速80km/h • 车道限速和标志牌不一样的时候,以标志牌为准
• 二、我国公路行政等级及建设规划
• 1、公路的行政等级
•
《公路路线命名编号和编码规则、命名和编号规则》
•
《公路路线表示规则》
• 国道网由放射线、南北线、东西线组成,编号前加G
• 省道编号以省会放射线、南北纵线、东西横线分别编号,前面加S
• 县道编号前加X
• 2、我国公路建设规划
•
a “十一五”公路建设发展目标
•
四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或单车道公路
• 二、技术标准
• 载重标准: 公路—Ⅰ级 公路—Ⅱ级
•
• 净空标准:根据不同标准汽车确定的外廓尺寸和轴距 来确定;
•
•
线形标准:用于确定路线线性几何尺寸
四 公路的基本组成
• 一、路基
•
承受行车荷载、抵御自然因素危害
•
必须具有足够力学强度和稳定性,经济合理
4.建设规模与标准——论述项目建设规模和采用的等级及 其主要技术指标;
5.建设条件和方案比选——调查沿线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进行方案必选,提出推荐方案走向及主要控制点和工程概 况,对环境影响作出分析,并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6.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包括主要工程数量,公路建设 与拆迁,单价拟定,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等;
我国公路发展史
![我国公路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022111d1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4f.png)
我国公路发展史公路是连接城市和乡村、连接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交通工具。
在我国,公路发展历史悠久,经历了从道路到公路、从古代到现代的漫长历程。
本文将以《我国公路发展史》为题,从古代到现代,梳理我国公路发展的历史轨迹。
古代公路的形成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就已经形成了一些道路。
公元前11世纪,周朝建立后,朝廷开始修建官道,作为皇家贸易和行政管理的重要通道。
这些官道通常是由平整的土路和石板路组成,宽度在6米左右,路面平整,能够承载车辆和马匹。
官道的修建,推动了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发展,也为后来的公路建设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官道逐渐衰落,但道路的重要性并没有减弱。
唐朝时期,随着交通业的发展,道路的修建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唐朝时期,各地修建了大量的驿道,用于传递政府文件、邮件和重要人物。
驿道的修建,不仅方便了政府的管理,也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明清时期,道路的修建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
明朝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道路的修建进一步扩大,成为了国家的重要建设项目。
清朝时期,道路的修建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成为了重要的交通枢纽。
公路的崛起20世纪初,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公路逐渐成为了重要的交通工具。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的交通运输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14年,中国政府开始规划修建公路,1916年,北京至张家口公路建成,标志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开始。
1921年,国民政府成立后,公路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26年,国民政府开始实行公路修建计划,1927年,中央公路局成立,负责公路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
1930年代,随着公路建设的不断扩大,我国公路的总里程逐步增加,公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逐渐提高。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公路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公路部,负责公路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
1950年代,我国公路的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公路的总里程从1949年的21.2万公里增加到1957年的58.4万公里,公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不断提高。
公路发展史
![公路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8daa9b760740be1e640e9a25.png)
我国公路早期发展与指标普通公路的发展:中国公路发展史中国公路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1)古代道路(公元前21世纪~公元1911年)早在公元前2000年,我国已出现可行驶牛、马车的道路。
秦朝时期,强调“车同轨、书同文”。
公元前2世纪,我国通往中亚细亚和欧洲的丝绸之路开始发展起来。
唐代是我国古代道路发展的鼎盛时期,初步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道路网。
清代道路网系统分为三等,即“官马大路”、“大路”、“小路”。
“官马大路”分东北路、东路、西路和中路四大干线,共长2000多km。
2)近代道路(1912~1949年)可细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清末和北洋政府时期,是中国公路的萌芽阶段,我国第一条公路是1908年在广西南部边防兴建的龙州至那甚公路,长30km。
截至1927年,全国公路通车里程约为29000km。
二是国民党政府时期(1927~1936年),是我国公路开始纳入国家建设规划阶段。
1927年国民党政府的交通部和铁道部草拟了全国道路规划及公路工程标准。
截至1936年6月,全国通车里程达117300km。
三是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由于战争的影响和破坏,公路发展缓慢。
截至1946年12月,全国公路总里程只有130307km四是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
公路交通以军用为主,公路建设进展不大。
特别是国民党军队溃退时,公路遭到严重破坏。
截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国通车里程只有75000km。
3)现代公路(1949年以后)细分为七个阶段:一、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全国从上到下建立了公路管理机构,并建立了设计、施工和养护的专业队伍。
国家还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公路建设的重要法规,进行了全国公路普查,全国恢复并改善了原有公路。
截至1953年底,公路通车里程达12.6万km,有路面里程达5.5万km。
二、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年),是公路稳步发展阶段。
公路通车里程和有路面里程都增长了1倍,分别达到25.4万km和12.1万km。
中国公路的发展历程
![中国公路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bc948849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bb.png)
中国公路的发展历程中国公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时期。
在古代,中国就有了最早的道路和通行设施,秦始皇时期就开始建设宽广平整的道路,连接了帝国各地。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的道路系统逐渐完善。
在明清时期,为了方便商品的流通和文化的传播,许多官方道路陆续修建。
道路的建设不仅提高了交通的便利性,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然而,中国公路的真正发展始于20世纪初。
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落后,中国当时的公路系统相对落后。
新中国成立后,公路建设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
1950年代,政府开始大力投资公路建设,修建了一系列重要的公路,如京九公路、京沪公路等。
1960年代至1970年代,中国政府实行了大规模的公路发展计划,全国范围内修建了大量的公路。
其中最著名的是1970年代修建的京广、京哈等大型高速公路。
这些公路的建设不仅加快了人流和物流的流动,也提高了国家的交通运输能力,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推进,中国公路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988年,中国政府提出了公路大发展战略,明确了优先发展高速公路的方针。
从此以后,高速公路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
例如,京福、京台、京港澳等高速公路的陆续修建,大大缩短了各地之间的交通时间。
21世纪以来,中国公路发展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
根据国家规划,到2020年,中国高速公路里程预计达到14万公里以上。
高速公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也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除了高速公路,城市交通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中国各大城市纷纷修建地铁,解决了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此外,中国的公交系统也在不断改善和扩大,为居民提供便利的出行条件。
总的来说,中国公路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史。
从古代的道路系统到现代的高速公路网络,中国公路的发展跨越了时空的巨大距离。
通过不断的建设和改革,中国公路不仅为人民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公路发展历程
![公路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88c607e67c1cfad6195fa73a.png)
公路发展历程1411114061 历史二班臧鑫(1)改革开放前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旧中国的公路交通极为落后,1949年全国公路通车里程仅8.07万公里,公路密度仅O.8公里/百平方公里。
建国初期,公路交通经历一段时期的恢复后开始获得长足发展,1952年公路里程达到12.67万公里。
50年代中后期,为适应经济发展和开发边疆的需要,我国开始大规模建设通往边疆和山区的公路,相继修建了川藏公路、青藏公路,并在东南沿海、东北和西南地区修建国防公路,公路里程迅速增长,1959年达到50多万公里。
60年代,我国在继续大力兴建公路的同时,加强了公路技术改造,有路面道路里程及其高级、次高级路面比重显著提高。
7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对青藏公路进行技术改造,80年代全面完成,建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沥青路面公路。
随着公路事业的发展,公路桥梁建设也得到发展,建成了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石拱桥、双曲拱桥、钢筋混凝土拱桥以及各式混凝土和预应力梁式桥。
在1949—1978年的30年间,尽管国民经济发展道路曲折,但全国公路里程仍基本保持持续增长,到1978年底达到89万公里,平均每年增加约3万公里,公路密度达到9.3公里/百平方公里。
(2)改革开放后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公路运输需求强劲增长,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开始发生了历史性转变,其主要表现在:公路建设得到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视,“要想富、先修路”,公路建设的重要性逐步为全社会所认识;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开始了有计划的全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80年代初和80年代末国家干线公路网和国道主干线系统规划先后制定并实施,使公路建设有了明确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公路建设在继续扩大总体规模的同时,重点加强了质量水平的提高,高速公路及其他高等级公路的迅速发展.改变了我国公路事业的落后面貌;公路建设筹资渠道走向多元化,逐步扭转了公路建设资金短缺的状况,尤其1984年底国务院决定提高养路费征收标准、开征车辆购置附加费、允许高等级公路收费还贷,1985年起国家陆续颁布有关法规,使公路建设有了稳定的资金来源。
解放后公路的历史发展简述
![解放后公路的历史发展简述](https://img.taocdn.com/s3/m/248ef0be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9e.png)
解放后公路的历史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初步形成时期(1949年至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公路建设成为国家经济建设
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公路交通主要依靠解放前的公路网络和军用道路。
重点建设了京广、京沪等干线公路,初步形成了以公路为主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改革开放前的恢复和发展时期(1978年之前):尽管中国的公路交通在解放后经
历了一段时期的恢复和发展,但改革开放前的公路建设仍然面临着资金、技术和历史遗留的困难。
这个时期的公路建设主要是对原有的公路进行改造和维修,同时开始建设一些新的公路,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3.改革开放后的飞速发展时期(1978年之后):改革开放后,中国公路基础设施建
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在这个时期,中国开始大规模建设通往边疆和山区的公路,并修建了大量的国防公路。
同时,中国的公路技术等级和路面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
1988年,上海至嘉定的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中国内地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
总的来说,解放后中国公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
如今,中国公路交通已经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公路网,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公路的发展历程简述
![公路的发展历程简述](https://img.taocdn.com/s3/m/f9a7c96a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32.png)
公路的发展历程简述以下是公路的发展历程简述:公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但在现代,公路建设经历了几个主要阶段:1.古代和中世纪:古代文明,如古埃及、罗马和印度等,都建设了一些连接城市和地区的道路。
这些道路通常是由石块或其他坚固的材料铺成,用于交通和贸易。
在中世纪,一些大型帝国如中国的大运河、罗马帝国的军用道路,以及欧洲的贸易路线都是当时重要的交通通道。
2.近代初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对交通基础设施的需求增加。
19世纪末,蒸汽机车的出现引领了铁路交通的发展,但同时也对公路交通提出了新的需求。
公路开始铺设石子、砾石或沥青,提高了道路的舒适性和耐久性。
这个时期主要是由于汽车的出现,对公路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需求。
3.汽车时代:20世纪初,汽车的普及使得对公路系统的需求急剧增加。
政府和私人部门开始投资于建设更为完善的公路网络,以适应汽车交通的增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道路建设技术不断发展,从沥青铺设到混凝土,再到高速公路的建设,公路质量和安全性逐渐提高。
4.高速公路时代:20世纪中叶以后,高速公路成为公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速公路的建设促进了城市之间的快速连接,提高了货物和人员的运输效率。
近几十年来,许多国家都在不断扩展和升级高速公路网络,采用现代化技术和管理手段提高公路系统的效益。
5.信息时代:当今社会,公路交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变得日益紧密。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导航技术和实时交通信息等在提高公路系统效率和安全性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同时,可再生能源和环保意识的提高也在推动公路建设朝着更为可持续和环保的方向发展。
公路的发展历程是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一个缩影,反映了社会、技术和经济的变迁。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公路交通系统将继续迎来新的发展。
公路发展史
![公路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d242b94e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a1.png)
公路发展史
•第一阶段(1912年-1949年):1912年修筑第一条汽车公路,全长50km。
抗日战争时期完成的滇缅公路,长155km,是我国最早建造的采用沥青表面处理路面的公路,也是我国公路机械化施工的开始。
到1949年年底,全国公路通车里程仅8万km。
•第二阶段(1949年-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间,尽管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道路曲折,但公路建设仍基本保持持续增长。
到1978年年底,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9万km,平均每年增加约3万km,比新中国成立之初增长了10倍。
•第三阶段(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规划了连接“五纵七横”的国道主干线系统。
1988年沪嘉高速公路通车,我国大陆高速公路实现“零”的突破。
随后,沈大、京津塘、济青等高速公路相继贯通。
到1999年年末,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万公里。
中国公路的发展历程
![中国公路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d77ae987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07.png)
中国公路的发展历程中国公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中国的交通主要依靠陆地交通,因此公路的建设至关重要。
早在商代时期,中国已经开始修筑道路。
商代的王陵、豪宅和城市之间就建有一些用于交通往来的道路。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的公路建设也不断发展。
在秦朝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进行了大规模的道路建设。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秦朝修建了一系列连接各地的官道。
这些官道被称为“秦道”,它们为国家的经济和军事交通提供了便利。
秦朝的公路建设为中国古代公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历史的演进,中国的公路系统在各个朝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尤其是在汉朝时期,公路建设达到了巅峰。
当时,大量的官道和商道被修建,连接着国内各个地区,促进了商品流通和文化交流。
汉朝的公路网络在中国古代公路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中国历史的变迁,公路建设在不同朝代的重视程度有所不同。
在唐朝时期,公路建设得到了较大的关注。
唐朝的交通发达,逐渐形成了以长安为中心的“经国大道”系统。
这些大道连接着全国各地,是当时中国交通最便捷的通道之一。
近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以后,中国公路的建设取得了更加重大的进展。
中国国家公路网的快速发展,为国内外经济交流提供了优质的交通基础设施。
中国出现了大量的高速公路,大大提高了交通效率。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拥有最多高速公路的国家之一。
总之,中国公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秦汉、唐宋等朝代的进展和发展。
近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中国公路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公路发展的历程,充分展示了中国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辉煌成就。
公路发展史
![公路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d4fb9264551810a6f4248681.png)
我国公路早期发展与指标普通公路的发展:中国公路发展史中国公路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1)古代道路(公元前21 世纪~公元1911 年)早在公元前2000 年,我国已出现可行驶牛、马车的道路。
秦朝时期,强调“车同轨、书同文”。
公元前 2 世纪,我国通往中亚细亚和欧洲的丝绸之路开始发展起来。
唐代是我国古代道路发展的鼎盛时期,初步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道路网。
清代道路网系统分为三等,即“官马大路”、“大路”、“小路”。
“官马大路”分东北路、东路、西路和中路四大干线,共长2000 多km 。
2)近代道路(1912~1949 年)可细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清末和北洋政府时期,是中国公路的萌芽阶段,我国第一条公路是1908 年在广西南部边防兴建的龙州至那甚公路,长30km。
截至1927 年,全国公路通车里程约为29000km 。
二是国民党政府时期(1927~1936 年),是我国公路开始纳入国家建设规划阶段。
1927 年国民党政府的交通部和铁道部草拟了全国道路规划及公路工程标准。
截至1936 年6 月,全国通车里程达117300km 。
三是抗日战争时期(1937 ~1945 年)。
由于战争的影响和破坏,公路发展缓慢。
截至1946 年12 月,全国公路总里程只有130307km四是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年)。
公路交通以军用为主,公路建设进展不大。
特别是国民党军队溃退时,公路遭到严重破坏。
截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国通车里程只有75000km 。
3)现代公路(1949 年以后)细分为七个阶段:一、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 年),全国从上到下建立了公路管理机构,并建立了设计、施工和养护的专业队伍。
国家还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公路建设的重要法规,进行了全国公路普查,全国恢复并改善了原有公路。
截至1953 年底,公路通车里程达12.6 万km,有路面里程达 5.5 万km 。
二、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 ~1957 年),是公路稳步发展阶段。
中国道路发展史
![中国道路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7b8bb0dc0b4c2e3f5627637b.png)
中国道路发展史中国从修建牛、马车路到建成现代化的公路网的发展过程,大体可划分为古代道路、近代道路和现代公路三个时期。
中国古代道路〔公元前21世纪~公元1911年〕早在公元前2000年前,中国已有可以行驶牛、马车的道路。
据《古史考》记载:“黄帝作车,任重致远。
少昊时略加牛,禹时奚仲驾马”。
西周时(公元前1066~前771年)道路初具规模。
在道路规划方面有“匠人营国,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环涂七环,野涂五轨”(《周礼》)的记载;在道路管理方面有“司空视途”,“列树以表道,立鄙食以守路”,“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梁”〔《周语》〕的记载;在道路质量方面有“周道如砥,其直如矢”〔《诗经》〕的记载。
战国时期秦惠王始建陕西至四川的褒斜栈道。
这条栈道是在峭岩陡壁上凿孔架木,铺板而成一条通道。
秦朝时期,秦始皇在道路修建方面强调“车同轨、书同文”(《史记》),并“为驰道于天下”(《汉书》),修建车马大道,统一道路宽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公元前500年左右,随着一些城市兴起和发展,形成许多商队道路。
公元前2世纪,中国通往中亚细亚和欧洲的丝绸之路开始发展起来。
秦汉时期发展了馆驿制度,十里设亭,三十里设驿。
西汉设亭道路延续总长可达十万里。
唐代是中国古代道路发展的极盛时期,初步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道路网。
宋代、元代、明代对驿道网的建设和管理也有所发展。
清代的道路网系统分为三等:①“官马大路”,由北京向各方辐射,通往各省城;②“大路”,自省城通往地方重要城市;③“小路”,自大路或各地重要城市通往各市镇的支线。
在各条道路的重要地点设驿站。
“官马大路”分成东北路、东路、西路和中路四大干线,共长4000余华里。
中国古代道路建设取得辉煌的成就,如李春创建的赵州桥,工程艰巨的栈道,在中国和世界道路发展史上都占有一定地位。
中国近代道路〔1912~1949年〕自20世纪初汽车输入中国以后,通行汽车的公路开始发展起来。
从推翻清朝建立中华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近代道路发展的时期,但发展缓慢,并屡遭破坏,原有的马车路〔有的也可勉强通行汽车〕和驮运道仍是多数地区的主要交通设施。
世界公路发展情况
![世界公路发展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9e358823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2c.png)
世界公路发展情况公路,作为现代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宛如一条条动脉,贯穿于城市与乡村,连接着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促进着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在全球范围内,公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见证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变迁。
回顾历史,早期的道路往往只是简单的土路或石子路,主要用于人们的步行和马车通行。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交通工具的不断改进,对道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19 世纪,一些国家开始修建现代意义上的公路,使用了更坚固的材料和更科学的设计。
在欧洲,德国是公路发展的先驱之一。
德国在 19 世纪末就开始大规模建设公路网络,其公路工程技术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法国、英国等国家也相继加大了对公路建设的投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公路系统。
北美洲的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在 20 世纪迅速崛起成为公路建设的强国。
美国的州际公路系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先进的公路网络之一。
这些高速公路宽敞平坦,设施齐全,为美国的经济发展和人员流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亚洲地区,日本在二战后迅速重建并发展了自己的公路体系。
日本的公路注重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在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公路建设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公路短缺,到如今的高速公路里程位居世界前列,中国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
中国的公路不仅在数量上快速增长,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在偏远地区,“村村通公路”工程让更多的农村居民享受到了交通便利带来的发展机遇。
在世界公路发展的过程中,技术的进步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材料技术的创新使得公路的路面更加坚固耐用。
从早期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到如今广泛应用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其性能不断优化,能够承受更重的交通荷载和更恶劣的气候条件。
同时,公路建设的施工技术也在不断革新。
大型机械设备的应用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
先进的测量和设计技术能够让公路的路线更加合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降低建设成本。
由发展史看中国公路发展趋势
![由发展史看中国公路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4d588536aaea998fcc220e9d.png)
营运车 辆管理 系统
营运车辆管理系统主要是对所有营运车辆进行系统、有效、规 范化的管理的系统。 Company Logo
结束语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许多早期修建 的高速公 路路面宽度已经不能满足交通运输的需求,需要拓宽改造。 而且大量新建的高速公路与既有高速公路相互交错,形成被 交互通,更使既有高速公路拓宽工程大量增加,其前景非常 广阔。因此,研究如何选择既有高速公路路基拓宽的合理方 式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未来道路安全将继续受到重视。许 多交通事故也在从道路工程本身找原因,必须吸取经验教训, 预防补救。为了适应运量激增的需要,应增加车道并提高路 面等级。为防护车辆撞向固定刚性目标,多采用易碎标志和 轻型标注。防护工程也要采用减震设施,使严重事故大大减 少。各种电子自动控制系统在交通管理上的运用,将使交通 安全得到更可靠的保证。
Company Logo
我国公路发展的趋势
2、公路里程持续增加,逐步形成通达的公路交通网络 逐步形成横连东西、纵贯南北高速公路网。按照中央提 出的“适度超前”的要求,交通运输仍处于大建设、大发展 的关键时期,积极推进国家公路网规划中的国家高速公路新 增路线建设;支持纳入国家区域发展规划、对加强省际、区 域和城际联系具有重要意义的高速公路建设;继续完善疏港 高速公路和大中城市绕城高速公路等建设。
我国公路发展的趋势
2、高速公路规划与设计类研究的趋势 高速公路的规划与设计方面的研究自1997年以来基本上 处于一个上升的路径中,结合高速公路实际发展状况,今后 一个时期内对这方面的研究仍将继续,具体的说,就是在有 新的高速公路修建时对它的研究就不会停止。
Company Logo
我国公路发展的趋势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道路工程发展史
![道路工程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92c79b58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70.png)
道路工程发展史
时间段
发展阶段
关键事件与特点
古代道路(公元前)
初步形成与发展
- 原始道路由人践踏形成,逐渐发展为牛马车道。- 黄帝发明车轮,制造车辆,对交通运输作出重大贡献。- 商朝夯土筑路,利用石灰稳定土壤。- 周朝道路网初具规模,道路规划、管理、养护等方面有所创建。- 战国时期车战频繁,道路建设重要性凸显,出现栈道等特色道路。- 秦朝修筑驰道网,统一车轨距,修建直道等宏伟工程。- 汉朝继承秦朝制度,完善邮驿与管理制度,丝绸之路形成。
近代道路(1912-1949)
萌芽与缓慢发展
- 汽车输入中国,公路开始发展,但发展缓慢且屡遭破坏。- 最初的公路如龙州那堪公路、邕武公路等相继修建。- 抗日战争时期,滇缅公路等战略通道修建,支援抗战。- 国民政府时期,公路建设有所推进,但整体仍处于起步阶段。
现代公路(1949年至今)
快速发展与现代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公路早期发展与指标普通公路的发展:中国公路发展史中国公路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1)古代道路(公元前21世纪~公元1911年)早在公元前2000年,我国已出现可行驶牛、马车的道路。
秦朝时期,强调“车同轨、书同文”。
公元前2世纪,我国通往中亚细亚和欧洲的丝绸之路开始发展起来。
唐代是我国古代道路发展的鼎盛时期,初步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道路网。
清代道路网系统分为三等,即“官马大路”、“大路”、“小路”。
“官马大路”分东北路、东路、西路和中路四大干线,共长2000多km。
2)近代道路(1912~1949年)可细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清末和北洋政府时期,是中国公路的萌芽阶段,我国第一条公路是1908年在广西南部边防兴建的龙州至那甚公路,长30km。
截至1927年,全国公路通车里程约为29000km。
二是国民党政府时期(1927~1936年),是我国公路开始纳入国家建设规划阶段。
1927年国民党政府的交通部和铁道部草拟了全国道路规划及公路工程标准。
截至1936年6月,全国通车里程达117300km。
三是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由于战争的影响和破坏,公路发展缓慢。
截至1946年12月,全国公路总里程只有130307km四是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
公路交通以军用为主,公路建设进展不大。
特别是国民党军队溃退时,公路遭到严重破坏。
截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国通车里程只有75000km。
3)现代公路(1949年以后)细分为七个阶段:一、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全国从上到下建立了公路管理机构,并建立了设计、施工和养护的专业队伍。
国家还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公路建设的重要法规,进行了全国公路普查,全国恢复并改善了原有公路。
截至1953年底,公路通车里程达12.6万km,有路面里程达 5.5万km。
二、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年),是公路稳步发展阶段。
公路通车里程和有路面里程都增长了1倍,分别达到25.4万km和12.1万km。
桥梁达 3.5万座、55.1万延米。
三、是“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58~1966年),是公路数量猛增,再进行巩固的阶段。
截至1965年底,公路通车里程达51.4万km,有路面里程达30.5万km,桥梁达10.4万座、156.6万延米,公路绿化里程达18万km。
四、是十年动乱时间(1966~1976年)。
公路建设仍有发展,渣油路面发展较快,10年来增长了10万km。
截至1976年底,公路里程达82.3万km,有路面里程达57.9万km,桥梁达11.7万座、293万延米。
公路绿化里程达25.4万km。
五、从1978年至1985年。
这一阶段国民经济恢复较快,交通紧张问题凸现,交通运输系统内结构不合理问题逐渐暴露,国家开始着力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加强以铁路为中心的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公路建设也给予了相应重视。
国家计委、国家经委、交通部联合颁布了国道网规划,确定首都放射线12条、北南纵线28条、东西横线30条共70条国道,并采取措施加快发展公路建设,如允许省、市、自治区调整养路费收费费率,增加用于公路的改造,此阶段末期国家开始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修建国际标准高速公路,允许利用贷款、集资修路收取车辆通行费偿还贷款等政策。
至“六五”结束时,公路通车总里程增长到94.24万公里,其中一级公路422公里,四级及等外公路79.23万公里。
“六五”期间公路通车里程年均增长 1.1万公里。
?? ??六、第三阶段为“七五”时期。
国家明确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国务院批准设立公路建设专项基金和车辆购置附加费,专门用于公路建设。
根据我国人口密度大,车辆技术水平差异大,大量农用拖拉机、牲畜车上路运输的国情,首次明确提出汽车专用公路的概念, 国家开始较大规模地建设汽车专用公路,建成了沈阳至大连、上海至嘉定等共约600多公里高速公路,实现了我国大陆高速公路零的突破。
由于汽车专用公路单位造价较以往公路改造单价明显要高,由此引发了关于高速公路是否符合中国国情的大讨论,此阶段高速公路建设停留在试点的规模上。
“七五”期末,公路通车总里程为102.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22公里,一级公路2617公里,四级及等外公路61.3万公里。
公路通车里程年均增长 1.7万公里。
?? ?? 七、“八五”到目前为止。
“八五”初期,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总体要求,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特点,我国在总结以往公路建设经验后,提出公路建设使公路建设事业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结构转的方针是“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提高为主”,变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公路运输质量的要求。
为突出重点,在国道网规划基础上研究形成了“五纵七横”12条国道主干线规划,设想用二、三十年时间,逐步建成以二级以上汽车专用公路为主组成的国道主干线网。
国家继续在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如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日本输出入银行贷款、日本海外经济协力基金贷款以及其他国外政府优惠贷款方面给予公路建设有力支持,同时为进一步扩大利用境外资本对我国公路行业的直接投资,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联合颁布了《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将公路建设列为鼓励外商投资类。
这一时期我国公路建设利用外资成绩斐然,对加快我国公路建设事业发展,提高公路设计、养护、管理水平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 “八五”以来,公路建设的特点是高等级公路通车里程增长迅速,到1996年底,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118.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422公里,在一些大经济区域内,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主的高等级干线公路网,如沈阳、大连、北京、天津、石家庄、德州、济南、青岛等环渤海湾地区,武汉、合肥、南京、上海、杭州、宁波等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广州、深圳、珠海珠江三角洲地区。
? “九五”期间,计划集中力量建设“三纵两横”和两条重要国道主干线公路,除部分路段外,基本以高速公路或汽车专用公路贯通。
五年新增通车里程10万公里(含中西部地区约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000公里,汽车专用公路7000公里,一般二级公路25000公里。
到2000年,通车里程达12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141公里,汽车专用路2万公里,二级以上公路13万公里。
届时,以高等级公路为主的国道主干线形成规模效益,使东部地区干线公路拥挤状况明显缓解,中西部贫困地区交通条件有所改善,国边防公路得以加强。
三纵:同江—三亚公路,全线除哈尔滨—长春、温州—宁德、漳州—汕头及湛江—海安等路段需转入“十五”计划建设外,其余基本建成;北京—珠海公路,全线除河南许昌—湖北大悟、武汉经岳阳—长沙及广东韶关—广州段需转入“十五”计划建设外,其余基本建成;重庆—北海公路,除重庆綦江—贵州遵义段及广西六寨—南宁段需转入“十五”计划建设外,其余基本建成。
两横:连云港—霍尔果斯公路,新疆奎屯以东争取以高等级公路标准基本建成;上海—成都公路,除重庆长寿—湖北宜昌段对现有的公路改造外,其余争取以高等级公路标准基本建成。
两条重要干线:北京—沈阳和北京—上海公路,争取基本建成。
?? ?? 2001—2010年重点建设“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中余下的“两纵五横”主要路段;加快建设国道主干线系统以外交通特别繁忙的其他高等级公路,改善和提高边境口岸公路标准,完成川藏、青藏等国防公路的整治和改造;积极扶持未通车的行政村公路建设,实现行政村基本通公路。
截至2008年底,中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373.02万公里,比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万公里增长了45倍国外发展:高速公路的发展:国内发展:1.1988年,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建成。
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是我国第一条按高速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设计、施工的高等级公路工程,全长18.5公里。
全路设计行车时速120公里,双向4车道,中央分隔带宽3米,全封闭,全立交,沿线建有大型互通式立交桥3座,设有完整的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监控系统。
沪嘉高速公路的建成,结束了我国大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对其他地区高速公路的建设起到推动、示范作用。
2.1989年7月,第一次全国高等级公路建设现场会在沈阳召开,这次会议是专题研究高等级公路建设的第一次会议,提出了今后建设高等级公路的10条政策措施。
3.1990年9月,沈大高速公路通车。
沈阳至大连高速公路全长375公里,连接沈阳、辽阳、鞍山、营口、大连5个城市,是当时公路建设项目中由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工4.山东会议。
1993年6月交通部在山东召开了全国公路建设工作会议,明确了建设“两纵两横三个重要路段”的国道主干线任务。
从1993年至1997年的5年中,全国高速公路建设速度加快,共建成高速公路4119公里,京津塘、济青、京石、首都机场、太旧、郑开等一大批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
5.1993年京津塘高速公路通车,这是我国第一条经国务院批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跨省、市的高速公路工程,全长142公里,时速120公里,设置监控、通信、收费、照明等服务设施。
通过这条路的修建,我国制定了第一个高速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6.1993年底济青高速公路通车,西起济南,东至青岛,全长318公里,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110公里。
7.1995年12月成渝高速公路通车,全长340公里。
8.1996年9月沪宁高速公路通车,江泽民同志题写路名。
公路全长275公里,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120公里。
中国高速公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
9.福州会议:1997年下半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内需的决策,决定在1998年加快公路建设。
交通部在福州召开了全国加快公路建设工作会议,会议对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做出了部署。
提出到2000年,“两纵两横三条重要路段”中的北京至沈阳、北京至上海和西南出海通道要全线贯通,高速公路超过8000公里。
1998年一年,全国公路建设完成投资2168亿元,建成高速公路1663公里。
10.1998年,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8733公里,居世界第四。
11.1999年,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1万公里,接近世界第三水平。
12.2000年,京沈高速公路通车。
13.2000年12月18日,京沪高速公路通车。
13.2000年底,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6万公里,居世界第三位。
国外发展:1、美国高速公路的发展历程美国是世界拥有高速公路最多的国家,这与美国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是分不开的。
他们一方面集中大量的资金用十高速公路的建设;另一方面聚集大量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加强高速公路的勘察、设计、养护和管理。
美国己修建高速公路88000公里,其中54条约7.1万公里的州际高速公路,形成了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高速公路网主骨架。